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污水处理 · Web view构建适合于室内型生活污水景观生态处理系统的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物食物链;实现关键产品、设备或技术的产业化。 (三)考核指标及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污水处理

关于组织开展“十二五”水专项“城市水环境改善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难题研究任务申报工作的通知

有关单位:

“十二五”期间,为突破关键技术难点,提高整体技术水平,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水专项“城市水环境改善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难题研究任务的申报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过去3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均可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优先支持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水环境改善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候选示范城市开展工程应用研究。

(二)申报研究任务的负责人应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高层管理职务,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作风正派,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且过去3年内没有不良信用记录。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截止到2011年1月31日)。

二、格式要求

申报内容原则上要求在申报指南(附件1)确定的范围之内,申报单位按要求编写申报书(附件2)和预算书(附件3),由牵头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全套申报材料须包装完好,注明“不准提前启封”字样,并在封面加盖单位公章。不符要求的申报材料为无效申请。

三、报送要求

申报书纸质版一式15份(正本1份,副本14份),预算书纸质版一式5份(正本1份,副本4份),word版光盘2份。

任务评审答辩将采用异地电话答辩方式,请在报送申报材料的同时报送有关光盘答辩材料。光盘必备内容包括:

(1)任务介绍演示版(可自动播放,时间15分钟以内,如超时,则以电子演示稿形式审查不合格处理。电子演示稿的录音原则上须是技术负责人的录音,不得采用专业配音)。

(2)任务介绍答辩版(可逐页查看。在回答评委提问时,如需对演示内容做解释,由现场工作人员按答辩人要求,逐页展示)。

(3)会议答辩回执,包括:答辩人名字,单位,答辩电话(固定电话,区号+号码,并注明所在地)。

(4)光盘可以添加的其他内容:为辅助答辩或进一步说明项目技术内容的其他相关材料。

光盘请提供非压缩版本,可在我单位所提供的演示环境(详见下表)下正常运行;如使用PPT进行演示,应将答辩录音内嵌至PPT中。

机器型号

联想

主频

1.6GHz

内存

1G

操作系统

Windwos XP

默认软件

Office 2003SP2

暴风影音V6.4

请将所有申报材料于2011年1月28日17:00时前送达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逾期不予受理。

四、我部将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和《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评审,择优确定研究任务承担单位。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科研开发处

夏圣骥、薛重华、陈新

电 话:010-58934022、58934530(传真)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

邮 编:100835

附件:1、研究任务申报指南

2、研究任务申报书

3、研究任务预算书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八日

附件1:

“城市水污染控制主题”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主题”

研究任务申报指南目录

1一、城市水污染控制主题

1W01室内型生活污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Living Machine)

2W02污水处理厂脱臭技术系统

4W03城市污水无外加碳源达一级A排放标准处理技术

5W04节地型污水处理工艺及技术

6W05城市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与管理技术

8W06城市水体的水质调控与生态景观建设技术

10W07生物及化学协同脱氮除磷关键技术

11W08住宅区灰水、黑水和雨水处理利用技术

13W09膜生物处理(MBR)技术节能降耗技术

14W10 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16W11 城市污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

19二、饮用水安全保障主题

19Y01浅水型水库藻类原位及厂前控制技术

20Y02受污染水源生态湿地处理技术

21Y03水源水中重金属污染物高效去除技术

23Y04饮用水硝酸盐高效去除工艺与技术

24Y05饮用水强化混凝处理去除有机污染物技术

25Y06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溴酸盐控制技术

27Y07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生物风险控制技术

28Y08强化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超滤组合工艺与技术

29Y09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控制与爆管预防技术

一、城市水污染控制主题

W01室内型生活污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Living Machine)

(一)主要目标

针对传统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影响周边环境的问题,并结合冬季低温影响生物生长和污染治理效果的实际特征,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微生物和植物、动物协同作用的室内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实现污染治理与景观生态建设的统一,为实现“休闲园林式”水污染治理设施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持。

(二)重点任务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室内型生活污水景观生态处理成套技术及关键设备;构建适合于室内型生活污水景观生态处理系统的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物食物链;实现关键产品、设备或技术的产业化。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开发适用于不同居民区类型、来水水质特征和污染控制目标的室内型生活污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2套以上,确定不同处理工艺的技术路线、关键控制单元,以及植物、动物和细菌的组合形式;

(2)室内型生活污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处理后出水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在不采取其他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室内空气环境中不得检出NH3-N、H2S、CH4等成分及任何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气溶胶,恶臭需控制在检出限以下。

(3)所研发室内型生活污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应在至少1个社区(居民区)中进行验证,社区的人口当量应不低于2000;

(4)编制室内型生活污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的技术标准、设计准则与运行指南,形成系列化、标准化设计与制造软件包。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5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W02污水处理厂脱臭技术系统

(一)主要目标

针对污水处理厂臭味对环境的影响和扰民问题,以及不同单元的臭味特征,研发污水处理厂脱臭技术系统并开展工程示范。重点研究臭味源的封闭、臭气收集和处理技术及装备。结合示范工程的实施,形成技术先进、经济可行的污水处理厂脱臭技术系统,为建设清洁型污水处理厂提供技术支撑。

(二)重点任务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对象,研究开发技术先进、经济可行和无二次污染的臭味源封闭材料与技术、收集与输送模式与技术、恶臭物质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处理技术与设备,提出污水处理厂脱臭技术系统设计与设施建设规范建议和评价准则,完成示范工程建设并实现稳定达标运行。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研发和筛选出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同臭味源封闭(或加盖)的材料和技术;

(2)研究提出污水处理厂臭味气体收集与输送的优化模式与保障技术;

(3)开发适合于污水处理厂不同臭味源的除臭新技术与设备2项以上,处理成本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应优于现有常规技术与设备;

(4)形成污水处理厂脱臭技术系统,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规程;

(5)在2座规模不小于10万m3/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所研发的脱臭技术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并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规定的厂界废气一级标准;单位臭味气体收集、输送与处理能耗不高于2.5w/m3;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5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W03城市污水无外加碳源达一级A排放标准处理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我国城市污水厂广泛存在的碳源不足的问题,以实现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为目标,通过系统研究,开发无外加碳源条件下的污水处理系统碳氮比综合调控技术,确保污水生物处理的良好条件,实现处理水一级A稳定达标,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大规模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二)重点任务

以低碳氮比城市污水为对象,研究开发碳源转化与有效利用技术、污水处理调控技术和新工艺,形成新型高效的一级A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和系统,实现处理水一级A稳定达标。

本研究拟在昆明、合肥等城市开展工程示范。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开发出适合不同类型城市污水特点和环境条件下无外加碳源稳定达一级A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工艺与调控技术完整系统3套以上。

(2)建成处理规模不小于5万m3/d的示范工程2座;示范工程的原污水生化需氧量(BOD)与总氮之比小于2.8,总氮浓度不小于45mg/L,在无需外加碳源、最低水温不高于13摄氏度的条件下,处理出水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且总氮去除率大于75%;污水处理成本应低于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A达标工艺的成本(按设计要求出水水质指标优于一级A的除外)。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8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W04节地型污水处理工艺及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用地不足地区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需求,研发节地型污水处理工艺并开展工程示范。重点研究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多层化、立体化来减少污水厂占地面积的处理工艺、设计方法和节能降耗技术。结合示范工程的实施,形成适合我国技术经济水平的节地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技术体系。

(二)重点任务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对象,研究适合于污水处理设施多层化、立体化建设的工艺技术方案,开发通过单体构筑物改良、处理单元间水力优化衔接实现节能降耗的适用技术,提出节地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建议和评价准则,完成相应的示范工程建设和试运行。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提出不少于两种节地型主体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技术规程;

(2)就上述节地型污水处理工艺,提出主要处理构筑物一体化建设的设计规范建议;

(3)就上述节地型污水处理工艺,提出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4)与同类型的传统污水处理厂相比,节地型污水处理厂的单位用地指标降低30%以上,不增加建设成本(包括土地价格折算成本),污水处理运行成本的增加幅度不超过10%~20%;

(5)建成处理规模不小于10万m3/d的示范工程一座,完成一种节地型污水处理工艺的技术示范,处理水质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5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W05城市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与管理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我国城市建设中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作为集中式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的重要补充的现状和发展需求,研发城市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建设运行与集约化管理技术并开展工程示范。重点研究城市污水就地收集、处理与利用技术,以及纳入城市市政管理体系的集约化管理技术。结合示范工程的实施,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和管理体系。

(二)重点任务

研究在城市集中式污水设施未覆盖区域系统性进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和建设的模式和方法,研发适合于污水就地收集、处理与利用的系统构成、工艺技术和设备,研究以处理水质安全保障为目的的集约化运行、维护、管理和污泥处置技术,提出城市分散式污水处理标准化技术指南和建设管理规范的建议,完成相应的工程建设和集约化管理的技术示范。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规划实施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总规模不小于城市污水处理总量的5%~10%;

(2)提出适合于上述城市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处理水利用的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推广意义的城市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导则;

(3)完成不少于2种主体工艺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研发,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推广意义的城市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设计指南和规范建议;

(4)提出城市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集约化运行、维护和管理体系,相应的技术指南和规范建议;

(5)建成不少于3项城市分散式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处理水达到就地利用的水质要求;

(6)本研究拟在常熟开展工程示范。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5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W06城市水体的水质调控与生态景观建设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城市内湖等封闭或缓流水体的水质保障和环境功能改善的需求,研发城市水体的多元组合水质调控与生态景观建设技术并开展工程示范。重点研究以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感官性状改善为主线的多元、多级水质净化技术及与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的水体环境功能修复技术。结合示范工程的实施,形成城市水体生态景观建设与管理的技术体系。

(二)重点任务

以河湖水系发达,且主要外源性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大中城市为对象,研发市内封闭或缓流水体的多元组合水质保障关键技术,建立集水力调控、物化调控、生化调控、生态调控为一体的富营养化控制、水体自净能力强化、感官性状改善技术体系。研究与生态景观建设有机结合的水体环境功能修复技术,提出城市水体水质保障与生态设计、维护管理的技术指南。完成相应的示范工程建设和试运行。

本研究拟在苏州、合肥等城市开展工程示范。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结合示范城市的水体水质改善与水生态景观建设规划,就天然湖泊、人工湖和城市河道3种形式的城市水体,分别提出水质保障与生态设计、维护管理的技术指南;

(2)实施不少于2项水体多元组合水质调控与生态景观设计和建设示范工程,总水面面积不小于10 ha;

(3)开发出与生态景观设计和建设相结合的城市水体水质改善多元组合的技术系统2套;

(4)示范工程实施的水体水质在满足城市娱乐区景观水体水质要求的基础上比原有水质提高1个等级,透明度指标至少要提高50cm。经一年以上的示范运行体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8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W07生物及化学协同脱氮除磷关键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脱氮除磷的需求,以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基础,以高品质设备构建处理系统,运用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以一级A稳定达标排放为前提,通过对生物及化学协同脱氮除磷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实现充分优化生物脱氮除磷和化学协同脱氮除磷技术。进行关键设备的系列化设计与优化运行自控系统的研发,建立设备成套化及产业化应用体系。

(二)重点任务

研究生物及化学协同脱氮除磷的优化工艺条件与关键技术装备,研发适应进水负荷变化的处理系统分区状态控制条件和控制模型、实现优化生物及化学协同脱氮除磷的工艺参数测试仪表、信号采集与控制单元、智能化装置、高品质设备的系统集成技术和设备成套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实现生物及化学协同脱氮除磷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和产业化。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提出适应进水负荷变化的生化处理系统分区控制条件和控制模型

(2)开发出基于进水负荷变化的智能化除磷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控制软件,形成规模生产;

(3)开发出生物及化学协同脱氮除磷的高品质设备集成系统,实现充分优化生物脱氮除磷和化学协同脱氮除磷药剂最小量化。实现一级A稳定达标,与常规定常量投药工艺相比,除磷药剂消耗量降低15%,反硝化碳源药剂消耗量降低15%,并以2万m3/d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工程示范。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8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W08住宅区灰水、黑水和雨水处理利用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住宅区节水和资源再生利用的需求,研究开发适合我国住区特点的新型生态卫生排水技术,从源头分离和资源高效回收利用的理念出发,开发出将住宅杂排水(灰水)、粪便污水(黑水)、屋面和地面雨水分类收集、处理、可用资源回收的技术和设备,通过示范工程的实施,建立住宅区灰水、黑水和雨水利用技术集成体系,并实现技术产业化。

(二)重点任务

开发适合于源头分离的节水卫生设施,建立适合我国住区特点的高浓度黑水或黄水的单独收集系统,开发以黑水、黄水处理和资源化为核心的污水处理技术,建立以居住区环境友好型小型污水生态净化处理集成技术体系,开发将面源污染控制和雨水综合利用为特点的住宅区雨水利用技术,建立住宅区生态卫生排水模式和评价体系。

本研究拟在集安开展工程示范。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开发出适合于源头分离的双阀节水便器、重力流粪尿分集便器、真空(粪尿分集)便器等节水卫生设备3~4套,与传统卫生器具相比节水40%以上,提出2套以节水便器为核心的黑水排水系统,完成产业化准备;

(2)开发出以黑水、黄水中N、P等营养盐回收利用为目的的处理技术2套以上,回收的营养盐具有利用价值,处理成本不高于常规粪便处理;

(3)开发出以住宅区景观绿化回用为目的的灰水处理再生技术2套以上,处理水质满足回用要求,处理成本不高于常规污水处理,处理过程不产生任何恶臭,提出住宅区灰水处理设施设计与建设技术导则;

(4)开发出以住宅区杂用或绿化回用为目的的屋面及地面雨水回收利用技术,居住区内的径流系数控制在0.4以下,提出居住区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

(5)建设不小于200户的居住区或不小于2000 m2的公共建筑的灰水、黑水和雨水利用示范工程,提出住宅区生态卫生排水评价体系。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5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W09膜生物处理(MBR)技术节能降耗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污水处理与回用领域膜-生物处理技术应用所存在的能耗较高、运行费用偏大的问题,通过开展新型膜材料研发、膜组器结构优化与组装技术研究、工艺单元优化配置及调控、膜污染控制等,建立膜-生物反应器节能降耗关键技术体系,实现膜-生物反应器的低能耗条件下的长期稳定运行,为我国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与示范。

(二)重点任务

研究膜组器的优化布设;研究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组成单元优化配置、运行优化调控技术,建立工艺优化调控策略;研发工业化应用的膜污染调控、控制技术与方法,开展膜清洗方法研究,建立最佳膜污染及膜清洗技术。

本研究拟在无锡开展工程示范。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膜生物处理工艺膜通量大于20L/(m2 h),清洗周期3~6个月以上,平板膜寿命大于8年,中空纤维膜寿命大于5年;

(2)开发出适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高效膜组器优化布设技术,建立膜组器在反应器中的优化配置技术;

(3)建立2个膜-生物反应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应用示范,单个处理规模大于30000m3/d,处理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吨水处理能耗降低10%。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5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W10 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以传统快排为指导思想的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引起的面源污染和水资源流失等突出问题,结合我国典型城市降雨等气候特征与水环境质量要求,开发基于源头控制的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通过工程化应用和示范,大幅削减雨水径流污染负荷,有效提高城市防涝安全标准和地下水渗透补给能力,建立基于雨水径流总量减排、径流峰流量削减、径流污染总量控制和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等目标的雨水系统技术体系和标准。

(二)重点任务

研发适用于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等专业领域的基于低影响开发和不同场地特征的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的雨水源头生态处置减排与控制利用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设备与设施;构建低影响开发技术体系,进行工程技术示范;建立城市雨水低影响开发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创建新型排水系统战略模式与设计、评价方法;建立低影响开发措施数据库,研发城市系统标准提高技术和雨水排水管线模拟监控预警技术,为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和生态雨水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本研究拟在嘉兴开展工程示范。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研发10项雨水径流源头减排与低影响雨水控制关键技术,开发6项针对场地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的集成技术和3项专用设备或成套化集成装置,实现开发后年均雨水径流总量、年均污染物总量、场径流峰值流量不超过开发前;

(2)针对建筑与小区研发工程和生态相结合的雨水径流源头减排与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实现设计重现期下雨水径流外排量不超过开发前;

(3)研发道路原位减排铺装技术、离线滞留减排技术与过流净化集成技术,使设计重现期下雨水径流外排量不超过开发前;

(4)研发城市绿地多层过滤与渗透补给地下水集成技术、绿地多功能调蓄-滞留减排-回用集成技术,实现设计重现期条件下雨水径流零排放;

(5)完成典型低影响雨水技术措施基于不同减排目标的综合措施数据库;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低影响雨水系统规划设计与量化评价系统模型软件;

(6)建立低影响开发综合示范区3个,总汇流面积不少于5平方公里,通过技术示范,与传统排放方式相比实现年均雨水径流量削减30%以上,年均雨水径流COD削减40%以上,年均雨水径流SS总量削减50%以上;

(7)完成低影响开发技术导则1项、政策大纲1项,完成低影响开发相关规范修编条文建议稿4~6项。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6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W11 城市污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我国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生物质资源化利用不足,污泥未得到有效的稳定化、无害化处理,一方面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另一方面阻碍了污泥的最终出路。研究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高效污泥资源化利用处理技术,结合示范工程的实施,形成城市污泥生物质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开发并完善污泥资源化技术路线。

(二)重点任务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泥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关键设备;建立污泥资源化利用厌氧或好氧处理的技术方案,针对厌氧资源化利用技术着重解决污泥厌氧处理资源化技术的系统设计、系统稳定性、系统智能控制及管理等问题,通过耦合物化、生化技术集成等方式,强化污泥生物质能源综合回收利用率,开发高效的污泥厌氧处理资源化技术;针对好氧堆肥,着重解决堆肥过程中供氧、停留时间、辅料及恶臭等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泥生物质能回收利用技术路线;实现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并得到工程性示范应用。

本研究拟在合肥、上海等城市开展工程示范。

(三)考核指标

(1)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泥资源化利用高效厌氧处理或好氧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1套,形成完整的处理工艺路线、关键控制单元及控制参数,形成污泥生物质能回收技术体系及应用方案。

(2)厌氧处理资源化技术有机物降解率≥45%,沼气产率≥0.7m3/VSS(去除);好氧资源化技术反应槽污泥温度≥60℃,污泥含水率<50%。

(3)污泥处理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污泥稳定化相关标准。

(4)完成厌氧或好氧应用性示范工程各1项。

(5)编制污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标准技术指南。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二、饮用水安全保障主题

Y01浅水型水库藻类原位及厂前控制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浅水型湖库型水源水富营养化现象日益普遍,导致浮游藻类大量滋生,以蓝藻水华为代表的藻类暴发给饮用水处理和水质安全带来严重困扰的问题,在湖库中原位或进入水厂前采取技术措施,有效降低进入水厂水中的藻类含量,特别是在藻类暴发期对藻类含量实施有效抑制。

(二)重点任务

研究开发在湖库中原位或进入水厂前的经济、高效、实用的物理、化学、生物或生态控藻技术,完成示范工程建设并实现稳定达标运行。实现进入水厂原水中藻类含量显著降低,在高藻期不影响水厂处理工艺正常运行,为水厂供水水质达标创造良好条件,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

本研究拟在上海开展工程示范。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针对夏季藻密度高于5000万个/L的湖库原水,形成一套湖库区原位或厂前控藻技术,有效降低进入水厂原水中的藻类含量,在高藻期对藻类去除达到60%以上,叶绿素a控制在20ug/L以下

(2)建立供水能力不低于10万吨/日的湖库原位或厂前控藻示范工程,与对照相比,在高藻期藻密度下降或去除达到60%以上,水质考核指标符合(1)的要求。后续水厂水处理混凝剂费用降低10%以上,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5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Y02受污染水源生态湿地处理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我国饮用水水源受污染情况复杂,水源水质普遍存在氨氮、有机物、细菌总数超标等多种问题,以保障饮用水水源水质为目标,开发经济适宜的水源生态湿地处理技术及成套工艺,形成通用的水源湿地工程设计与技术应用导则,为解决受复合污染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二)重点任务

根据受污染水体的水力条件、污染程度和污染特征,构建自然与人工生态湿地系统;开展湿地水生生物的定向培育方法研究,构建生物单元及组合;开发人工强化原位生物预处理与湿地联用关键技术;研制生态湿地修复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技术等;开发湿地植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立体生态控污廊道构建技术等。

本研究拟在嘉兴开展工程示范。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研发的污染水源生态湿地系统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水源水质的要求;

(2)形成通用的水源湿地工程设计与技术应用导则1项;

(3)完成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2项,示范工程规模达到5万吨/日以上。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8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Y03水源水中重金属污染物高效去除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我国部分城市饮用水源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的问题,研发高效去除重金属污染的各种新型净水材料与技术,初步构建典型重金属污染水的处理技术体系,为解决重金属污染对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威胁提供全面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

以典型重金属污染物(镉、铬、铅、汞、铊、鉬等)为研究对象,研发用于重金属去除的高效水处理材料;针对某些多价态重金属离子,研发高效化学氧化/还原-吸附/共沉降技术;通过高效水处理材料、重金属离子的价态调控和常规技术的优化组合,形成针对不同重金属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并提出含重金属污泥的妥善处置方法。

本研究拟在株洲等城市开展工程示范。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针对典型重金属污染物(镉、铬、铅、汞、铊、鉬等),建立实用有效的去除技术,并在中试(1m3/日)规模上连续运行时间分别达到1个月,超标5倍的重金属离子全部稳定达标,增加的处理成本不高于0.5元/ m3;

(2)选择2种受典型重金属污染的水源,分别建立产水量>5万吨/日的示范工程,系统稳定运行6个月以上,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2倍以上时,供水水质满足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制水成本增加<0.25元/吨。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5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Y04饮用水硝酸盐高效去除工艺与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村镇、城镇与城市等不同供水规模需求的地下水源硝酸盐超标问题,开发适应我国村镇/城镇经济与管理水平的硝酸盐去除工艺与技术,形成针对不同水源水质特点与规模需求的硝酸盐去除系列化设备,建立工程设计与技术操作应用导则,为解决我国饮用水源硝酸盐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二)重点任务

系统比较基于不同电子供体的硝酸盐生物去除技术特点,开发高效安全的生物脱硝关键技术,构建基于不同原水水质与供水规模的生化—物化协同耦合的地下水硝酸盐去除组合工艺。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针对村镇供水需求(50 ~ 1000 m3/d),开发1套硝酸盐高效去除设备,并形成工程设计图集。

(2)针对城镇供水需求(1000 ~ 10000 m3/d),制定硝酸盐去除工程设计依据与导则,并形成工程设计图集。

(3)完成规模为10 ~ 50 m3/h的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项,完成1000 ~10000 m3/h的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项;出水水质全面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NO3--N<10 mg/L,NO2--N<0.1 mg/L,NH4+-N<0.5 mg/L)。

(4)形成地下水硝酸盐去除工艺设计导则1项,运行指南(规范)1项。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8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Y05饮用水强化混凝处理去除有机污染物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我国普遍面临的地表水源有机污染问题,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基于常规工艺强化的有机污染物及消毒副产物多级屏障控制技术与集成工艺,针对不同水源水质形成强化混凝技术导则,为水厂提标改造与水质达标提供综合技术支撑。

(二)重点任务

深入探索混凝剂种类形态与水源中不同形态有机物之间的匹配作用,开发与水源水质特征相匹配的高效混凝剂与混凝过程控制技术,并通过对常规工艺全过程的优化组合构建有机物与消毒副产物多级屏障控制技术及应用方案,提出强化混凝技术导则。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完成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项,示范工程规模达到5万吨/日,并满足以下条件:

CODMn去除率达到40%以上,进水CODMn高于5 mg/L时,通过强化常规工艺实现CODMn和消毒副产物的达标;

藻的去除率高于95%,沉淀池出水浊度小于0.5NTU,砂滤池出水浊度低于0.1NTU。

(2)提出基于原水水质特征的强化混凝技术导则。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8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Y06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溴酸盐控制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含溴离子水源水臭氧氧化过程中溴酸盐超标问题,研发基于不同水源水质特征的深度处理工艺,提出以生成阻断和削减为主要手段的溴酸盐控制技术,提出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导则,形成深度处理工程的设计和运行规范,为我国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实施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

针对不同水源水质特征,研究基于臭氧氧化技术的深度处理工艺的对常规工艺难以有效去除的有机物、嗅味、氨氮等污染物净化效果;明确溴酸盐的产生条件;系统评价不同水源水质条件下基于反应途径调控的溴酸盐生成阻断效果,并研发溴酸盐生物/物化分解技术;解析确定水中有机物的组成和组分特征以及典型污染物;在全面调研已有深度处理工艺运行效果以及针对不同水源水质的中试的基础上,研发基于不同水源水质特征的深度处理工艺,明确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确定适宜的工程设计和运行参数。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在原水中溴离子浓度300微克/升以内时,通过反应途径调控使溴酸盐生成量降低50%以上,经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形成深度处理工艺选择导则1项,深度处理工程设计和运行指南(规范)方案1项;

(3)完成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项,示范工程规模达到5万吨/日以上。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8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Y07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生物风险控制技术

(一)主要目标

臭氧活性炭技术是我国目前饮用水深度处理的主流工艺之一。针对活性炭处理后出水微生物种类繁多、细菌与原生后生动物等含量高、泄漏活性炭颗粒易包裹微生物,大幅降低消毒效率等实际问题,以炭后水的生物安全为目标,研发削减生物风险的控制方法与工程技术,构建活性炭处理工艺的水质生物安全控制技术体系,为我国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

针对不同水源水质特征,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微生物的分布特征,明确易泄漏的重要致病微生物种类;构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生物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与体系;研发组合式工艺削减炭后水生物风险的技术方法;研发基于生物风险控制的既有水厂活性炭工艺升级改造技术;开发适宜炭后水中炭菌颗粒的安全消毒技术等。

本研究拟在无锡等城市开展工程示范。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研发的生物削减工艺出水的微生物总量较现有工艺降低70%以上,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形成应用于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的安全消毒技术导则1项;

(3)完成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2项,示范工程规模达到5万吨/日以上。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5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Y08强化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超滤组合工艺与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超滤膜去除有机污染物效率低的问题,开发通过预处理强化有机污染物去除的超滤组合工艺,提高超滤工艺的适用范围。

(二)重点任务

针对三种水源水质(高浊高有机物、高有机物低浊以及高藻),研究开发强化有机污染物去除的膜前预处理技术,并与超滤膜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有效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并控制膜污染,从而推动超滤膜技术在各种复杂水源水质条件下的推广应用。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针对三种水源水质(高浊高有机物、高有机物低浊以及高藻),分别建立相应的超滤膜组合工艺,对水中污染物稳定去除,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针对高有机物原水(CODMn高于5 mg/L)建设产水量不小于5万m3/d的超滤膜示范水厂一座,示范水厂实现对水中污染物稳定去除,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超滤膜过水通量在不进行化学清洗的条件下保持在30L/m2h的水平稳定运行5个月以上。

(3)超滤膜水厂膜单元建设投资不超过300元/m3d、净水成本不超过0.30元/m3。

(4)形成超滤膜组合工艺设计导则1项,运行指南(规范)1项。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5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Y09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控制与爆管预防技术

(一)主要目标

针对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普遍较高、爆管频繁的问题,构建适合我国不同管网规模与复杂环状管网特点的漏失控制与爆管预防方法,并针对不同的管网特点形成具体的管理方案,显著降低漏失水平和爆管风险。

(二)重点任务

开发并结合管道可靠性分析模型和瞬变流模型,建立爆管风险预测方法;开发管网水力学模型,提出管网水压调控模式,完善以独立计量区(DMA)为基础单元的漏失监测与控制技术;开发管网优化维护模型,提出管网优化维护策略;最终构建基于管网分级分区管理、压力调控和优化维护的漏失控制与爆管预防技术系统。

(三)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管网水力学模型和分级分区压力调控模式;

(2)基于管道可靠性分析和瞬变流模型的爆管风险预测技术;

(3)管网优化维护模型和优化维护策略;

(4)以DMA为基础单元的漏失监测与控制技术;

(5)建立基于管网分级分区管理、压力调控和优化维护的漏失控制与爆管预防技术系统及应用平台,并形成一套技术指南;

(6)技术系统在2个以上城市供水管网运行管理中应用,受益人口不低于10万人。管网漏失率降低30%以上。

(四)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500万元,地方/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的2倍。

(五)实施年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附件 2: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研究任务申报书

研究任务名称:

申报单位(盖章):

建议研究任务负责人(签字):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一月

研究任务基本信息表

研究任务名称

行业领域

预计完成年限

研究任务密级

公开级

预期成果类型

申请

(负责)人信息

姓 名

性 别

出生日期

职 称

最高学位

从事专业

所在单位

固定电话

传真号码

移动电话

电子信箱

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依托

单位

信息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所在地区

单位主管部门

联系电话

组织机构代码

传真号码

单位成立时间

电子信箱

协作

单位

信息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组织机构代码

研究任务经费来源

(万元)

1、中央财政投入

2、地方政府配套经费

3、企业配套经费

4、银行融资

5、其他资金

合计

一、研究任务概述

二、研究任务的目标与任务

1、研究任务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2、研究任务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研究任务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研开发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四、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

1、研究任务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拟解决技术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

3、研究任务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和生产能力及市场规模与效益

4、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的产业化前景,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

5、人才队伍建设

6、其它应考核的指标

五、研究任务经费预算

1、研究任务总投资预算、各项任务经费分配及分年度经费需求

2、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

六、研究任务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1、研究任务进度安排

2、研究任务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

七、实施机制

1、研究任务的组织管理

2、研究任务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国拨经费分配

3、产学研结合及成果推广应用方案

八、研究任务负责人及参加研究任务主要人员情况

1、研究任务牵头单位及研究任务负责人介绍

2、主要参加人员名单

研究任务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业务专业

为本研究任务工作时间(%)

所在单位

主要研究人员

九、研究任务风险分析及对策

十、有关附件

1、相关重大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2、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检索、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分析报告;

3、配套资金来源(如贷款、地方政府匹配资金等)的证明材料;

4、中试或产业化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

5、主要示范工程、配套工程和依托工程的证明材料;

6、联合申请合作协议;

7、研究任务申报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银行出具的申报单位资信证明;

8、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排版要求***

标题格式:一级标题宋体加黑,小二,单倍行距;二级标题黑体小三,加黑,单倍行距;三级标题楷体小三,加黑,单倍行距;四级标题仿宋小三,加黑,单倍行距;所有标题段前段后间距1行。更多级别标题自定。

正文、图表格式:正文用仿宋、小三字体,1.5倍行距,段间距为0。图表中文字、数字使用仿宋五号字体,单倍行距。目录页不编页码,显示三级标题。

版面要求:A4纸,正反两面印刷,左侧装订。

附件3:

******科技重大专项

研究任务预算书

研究任务名称:

研究任务承担单位:(盖章)

研究任务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章)

研究任务负责人:(签章)

研究任务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签章)

研究任务起止期:  年  月至  年  月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编 报 说 明

一、研究任务预算书是预算评审和核定的重要依据。各科技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和研究任务承担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认真填报。

二、表1和表2由牵头组织单位汇总编报,表3各表由研究任务承担单位按照研究任务实施周期分年度分别填报,表4由预算评审单位填报。

三、所有研究任务承担单位的名称,应当填写法人单位全称。预算数据以“万元”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各类标准或单价以“元”为单位,精确到个位。研究任务预算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相同设备、材料等实物信息应当填写规范和统一的名称。

四、表1中各项数据由表3有关数据汇总得出。表2“研究任务级次编码”、“名称”和“实施起止期”栏应当同实施计划中有关内容一致;“总预算”栏根据表3中有关数据汇总得出。

五、表3-3-1中,如发生“中间试验(制)费”和“其他经费”,应当参照“研究经费”填写具体的开支项目。各研究任务应当根据分年度任务安排,分年度填写表3-3-1至表3-3-7。各研究任务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填写表3-3-7,如实全面反映第一承担单位和其他协作单位的任务分工等内容。

承 诺 书

本研究任务预算书的编制是在认真阅读理解《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国家相关财务规章制度基础上,按程序和规定编制的。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财务部门负责人、本研究任务负责人保证预算书各项内容真实、客观,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章):

年 月 日

财务部门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研究任务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中央财政资金以外其他渠道资金来源证明

(单位全称),承诺为 科技重大专项 研究任务提供配套资金 万元,资金来源为 (1.地方财政资金;2.单位自筹资金;3.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需详细说明) )。

配套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要求(包括使用方向、用途、开支项目等):

特此证明!

出资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表1-1

***科技重大专项研究任务收入和支出总表

金额单位:万元

收入预算

支出预算

合计

研究经费

中间试验(制)费

其他经费

总计

中央财政资金合计

20**年小计

其中:基本建设投入

20**年小计

其中:基本建设投入

……

地方财政资金合计

20**年小计

20**年小计

……

单位自筹资金合计

20**年小计

20**年小计

……

其他渠道资金合计

20**年小计

20**年小计

……

表1-2

***科技重大专项20**年研究任务支出汇总表

金额单位:万元

中央财

政资金

地方财

政资金

单位自

筹资金

其他

合计

总 计

一、研究经费

(一)直接费用

1.设备费

(1)设备购置费

(2)试制改造费

(3)租赁使用费

2.材料费

3.测试化验加工费

4.燃料动力费

5.差旅费

6.会议费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9.劳务费

10.专家咨询费

11.基本建设费

(1)房屋建筑物购建

(2)专用设备购置

(3)基础设施建设

(4)大型修缮

(5)信息网络建设

(6)其他基本建设支出

12.其他费用

(二)间接费用

二、中间试验(制)费

……

三、其他经费

……

表2-1

研究任务基本情况表

填表说明:1.组织机构代码指企事业单位国家标准代码,无组织机构代码的单位填写“000000000”。

     2.单位名称、单位公章名称及单位开户名称必须一致,如有特殊情况,需说明理由。

研究任务名称

申请中央财政支持方式

□前补助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不预拨启动费)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预拨启动费) (建议比例)

研究任务承担单位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 科研机构

□ 高等院校

□ 企业

□ 其他

单位主管(所属)部门

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单位法定代表人姓名

单位开户名称

开户银行(全称)

银行账号

单位所属地区

(省、直辖市、自治区等)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相关责任人

研究任务负责人

姓名

身份证号码

工作单位

电话号码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通信地址

研究任务联系人

姓名

电话号码

手机号码

传真号码

电子邮箱

财务部门负责人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电话号码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前期投入及现有基础条件

研究任务内容及承担单位简介

表2-2

研究任务参加人员基本情况表

研究任务名称:

填表说明:1.固定研究人员需填写此表。

2.职称分类: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D.初级 E.其他;

3.是否有工资性收入:Y.是 N.否

4.人员分类代码:A.研究任务负责人 B.研究任务骨干 C.其他研究人员

姓名

身份证号码

工作单位

技术职称

投入的全时工作时间(人月)

是否有工资性收入

人员分类

(1)

(2)

(3)

(4)

(5)

(6)

(7)

固定研究人员合计

/

/

流动人员或临时聘用人员合计

/

/

总计

/

/

表2-2-1

20**年分研究任务预算表

研究任务名称: 金额单位:万元

中央财

政资金

地方财

政资金

单位自

筹资金

其他

合计

总 计

一、研究经费

(一)直接费用

1.设备费

(1)设备购置费

(2)试制改造费

(3)租赁使用费

2.材料费

3.测试化验加工费

4.燃料动力费

5.差旅费

6.会议费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9.劳务费

10.专家咨询费

11.基本建设费

(1)房屋建筑物购建

(2)专用设备购置

(3)基础设施建设

(4)大型修缮

(5)信息网络建设

(6)其他基本建设支出

12.其他费用

(二)间接费用

二、中间试验(制)费

……

三、其他经费

……

表2-2-2

研究任务预算说明

一、对承担单位和相关部门承诺提供的支撑条件进行详细说明,并针对研究任务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条件资源和成果,提出共享的方案。

二、对各支出项目主要用途、与研究任务的相关性及测算方法、测算依据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一)研究经费

1.直接费用

(1)设备费

(2)材料费

(3)测试化验加工费

(4)燃料动力费

(5)差旅费

(6)会议费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9)劳务费

(10)专家咨询费

(11)基本建设费(需另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概算或施工图预算等资料)

(12)其他费用

2.间接费用

(二)中间试验(制)费

……

(三)其他经费

……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

三、除中央财政资金以外其他渠道经费落实情况说明(需详细说明经费的具体来源、分年度落实和到位情况,以及具体用途等)

表2-2-3

设备费——购置/试制改造设备预算明细表

研究任务名称:

填表说明:1.设备分类:A 购置 B试制改造;

2.需要进口的设备需在本表(5)列中填写设备净价(不含关税);试制改造设备不需填报本表(6)、(7)、(11)列;

3.单价≥10万元的设备需填写明细,一般应提供三家以上产品报价单及其联系电话的详细资料;

4.单价≥200万元的设备需进行联合评议。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分类

单价

数量

金额

购置设备型号

购置设备生产国别与地区

主要性能指标

用途(与研究任务的关系)

设备存量情况(数量、购置时间、价格、运转情况等)

是否需要进口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单价10万元以上购置设备小计

单价10万元以上试制改造设备小计

单价10万元以下购置设备

单价10万元以下试制改造设备

合计

表2-2-4

材料费预算明细表

研究任务名称: 金额单位:万元

填表说明:1. 大宗及贵重材料,即研究任务执行过程中消耗数量较多或单位价格较高、总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的材料,须填写明细;

2. 需要进口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需在本表(5)列中填写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净价(不含关税)。

序号

材料名称

计量单位

单价(元/单位数量)

购置数量

金额

是否需要进口

备注

(1)

(2)

(3)

(4)

(5)

(6)

(7)

大宗及贵重材料小计

/

/

/

其他材料费

/

/

/

合计

/

/

/

表2-2-5

测试化验加工费预算明细表

研究任务名称: 金额单位:万元

填表说明:量大及价高测试化验加工,即研究任务执行过程中需测试化验加工的数量较多或单位价格较高、总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的,须填写明细。

序号

测试化验加工的内容

测试化验加工单位

计量单位

单价(元/单位数量)

数量

金额

备注

(1)

(2)

(3)

(4)

(5)

(6)

(7)

量大及价高测试化验费小计

/

/

/

/

其他测试化验费

/

/

/

/

合计

/

/

/

/

表2-2-6

国际合作与交流预算明细表

研究任务名称: 金额单位:万元

填表说明:合作交流类型:A.出国考察 B.来华交流。

序号

合作交流类型

国家和地区

机构

人数(人)

时间(天)

预算理由

(主要合作交流内容及与完成本项目/研究任务目标的关系)

金额

(1)

(2)

(3)

(4)

(5)

(6)

(7)

合计

/

/

/

/

表2-2-7

承担单位研究经费支出预算明细表

研究任务名称: 金额单位:万元

填表说明:承担单位性质:A.第一承担单位 B.其他承担单位。

序号

单位名称

组织机构代码

承担单位性质

任务分工

研究任务负责人

金额

(1)

(2)

(3)

(4)

(5)

(6)

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