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经济应用数学 课教案 期:07—08 学年第一学期 时: 56 学时 (部): 基础部 室: 理科教研室 师: 张焕玮 授课班级所 在系 授课班级 授课班级 所在系 授课班级 工商管理系 07 工商管理 1、2 班 工商管理系 07 金融管理 07 工商管理 3

经济应用数学 课教案 - jcb.dlvtc.edu.cnjcb.dlvtc.edu.cn/jpk/jcb/gsjpkc/jiaoan/jsjiaoan.pdf第 1 次课教案 2007 年9 月 25 日 星期二 章 节:第1 章 应用数学绪论

  • Upload
    others

  • View
    4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经济应用数学 课教案

    学 期:07—08 学年第一学期

    学 时: 56 学时

    系 (部): 基础部

    教 研 室: 理科教研室

    授 课 教 师: 张焕玮

    授课班级所

    在系

    授课班级 授课班级

    所在系

    授课班级

    工商管理系 07 工商管理

    1、2 班

    工商管理系 07 金融管理 07 工商管理 3

  • 第 1 次课教案 2007 年 9 月 25 日 星期二

    章 节:第 1 章 应用数学绪论 第 2 章 函数模型

    §2.1 函数及其性质 §2.2 初等函数

    教学任务: 使学生深刻理解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分

    段函数的定义、性质与图像.

    重点、难点: 1. 分段函数; 2. 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性质与图像.

    教学内容提要:第 1 章 应用数学绪论

    第 2 章 函数模型 §2.1 函数及其性质 2.1.1 函数的概念

    ( )y f x= x∈D

    2.1.2 分段函数 在自变量的不同范围内,函数的对应关系不同.

    2.1.3 反函数 2.1.4 函数的几种特性

    奇偶性、单调性、周期函数、有界函数. §2.2 初等函数

    2.2.1 基本初等函数

    1.常函数 y=C

  • 2. 幂函数 y= αx

    3. 指数函数 y= (a>0 且 a≠1) xa

    4. 对数函数 y= alog x (a>0 且 a≠1)

    5. 三角函数 ①正弦函数 y=sin x 定义域(-∞,+∞)

    ②余弦函数 y=cos x 定义域(-∞,+∞)

    ③正切函数 y=tan x ④余切函数 y=cot x

    ⑤正割函数 y=sec x ⑥余割函数 y= scc x

    6.反三角函数 ①反正弦函数 y=arcsin x

    ②反余弦函数 y=arccos x ③反正切函数 y=arctan x

    x④反余切函数 y=arccot 2.2.2 复合函数 2.2.3 初等函数

    复习思考题、作业:

    1、2; 1~11 4P∗ 16P∗

    课后小结:

  • 第 2 次课教案 2007 年 9 月 27 日 星期四

    章 节:第 2 章 函数模型 §2.3 几种常见的经济函数 §2.4 典型例题详解

    教学任务:

    使学生理解经济函数的意义,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单利模型

    (1t )A P tr= + 与复利模型 ( )1t

    tA P r= + .

    重点、难点: 1. 经济函数的意义;

    2. 单利模型 (1t )A P tr= + 与复利模型 ( )1t

    tA P r= + .

    教学内容提要: 复习复合函数. §2.3 几种常见的经济函数 1. 需求函数 ( )Q Q p=

    是商品的需求量 Q 与价格 p 的函数关系(通常是单调递减函数).

    2. 价格函数 ( )p p Q=

    是需求函数的反函数.

    2.3.2 供给函数 ( )S S p=

    是商品的供给量 S 与价格 p 的函数关系(通常是单调递增函数). 例 2.3.1(P12)

    均衡价格 p =27;均衡数量Q =14.

  • 2.3.3 总成本函数 ( ) ( )1 2C C Q C C q= = +

    其中 是固定成本, 是可变成本. 1C ( )2C q

    例 2.3.2(P12) 总成本 C(50)=700 元;平均成本 A=14 元/件. 2.3.4 收入函数与利润函数

    1. 收入函数 ( ) ( )R R q qP q= =

    是总收入 R 与商品数量 q 的函数关系, ( )P q 是商品的价格函数.

    例 2.3.3(P13)

    2. 利润函数 ( ) ( ) ( )L L q R q C q= = −

    是总利润 L 与商品数量 q 的函数关系. 例 2.3.4(P13) 例 2.3.5(P14) 思考题 2.3(P14) §2.4 典型例题详解

    单利模型为 ( )1tA P tr= +

    复利模型为 ( )1 ttA P r= +

    复习思考题、作业:

    13、14、15 17p∗

    课后小结:

  • 第 3 次课教案 2007 年 10 月 9 日 星期二

    章 节:第 3 章 极限与连续 §3.1 极限

    教学任务: 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列的极限与函数的极限的概念,理解无

    穷小与无穷大的定义与性质,了解极限的性质.

    重点、难点: 1.数列的极限; 2.左极限与右极限; 3. 夹逼准则.

    教学内容提要:

    第 3 章 极限与连续 §3.1 极限 3.1.1 函数的极限 1. 数列的极限

    nny

    ∞→lim =A 或 →A(n→∞) ny

    2. 函数的极限

    (1) x →∞时,函数 ( )f x 的极限

    ∞→x

    lim ( )f x =A 或 ( )f x →A ( x →∞ )

    +∞→xlim ( )f x =A 或 ( )f x →A ( x→+∞)

    −∞→x

    lim ( )f x =A 或 ( )f x →A ( x→-∞)

  • (2) x→ 时,函数0x ( )f x 的极限

    0

    limxx→

    ( )f x =A 或 ( )f x →A ( x→ ) 0x

    3.1.2 左极限与右极限 左极限

    −→ 0lim

    xx( )f x =A 或 ( )f x →A ( x→ ) −0x

    右极限 +→ 0

    limxx

    ( )f x =A 或 ( )f x →A ( x→ ) +0x

    3.1.3 无穷小量 1. 无穷小量的定义 2. 极限与无穷小的关系 3. 无穷小的运算性质 3.1.4 极限的性质 性质 1(唯一性) 性质 2(有界性) 性质 3(保号性) 性质 4(夹逼准则) 3.1.5 无穷大量 1. 无穷大量的定义 2. 无穷大量的性质 3. 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作业:

    1、2、3 40p∗

    课后小结:

  • 第 4 次课教案 2007 年 10 月 11 日 星期四

    章 节:第 3 章 极限与连续 §3.2 极限的运算

    教学任务: 使学生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理解两个重要极限,会

    利用法则及重要极限公式求极限.掌握复利与连续复利的模型.

    重点、难点: 1. 两个重要极限; 2. 复利与连续复利的模型.

    教学内容提要:§3.2 极限的运算 3.2.1 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定理 3.6 推论 3.2.2 两个重要极限

    1. 0

    lim→x x

    xsin =1

    例 3.2.9(P27)求0

    lim→x

    tan xx

    ,例 3.2.10 求 0

    lim→x

    sin 23

    xx

    例 3.2.11 求 0

    lim→x 2

    1 sco xx

    −,例 3.2.12(P28) 求

    xx

    x

    1sinlim∞→

    2. n

    n n⎟⎠⎞

    ⎜⎝⎛ +

    ∞→

    11lim =e (e=2.718281828…)

    例 3.2.13 求 x

    x x⎟⎠⎞

    ⎜⎝⎛ +

    ∞→

    21lim

  • 3.2.3 无穷小的比较 定理 3.7(无穷小替换定理)在自变量的同一变化过程中,若

    ,α α β β′ ′∼ ∼ ,且 lim βα′′存在,则 lim β

    α= lim β

    α′′.

    推论(无穷小传递性质)若 ,α γ γ β∼ ∼ ,则α β∼ .

    3.2.4 复利与连续复利

    每年计息的复利计算模型 A=P ( )1 tr+ (第 t 年末)

    每半年计息的复利计算模型 A=P2

    12

    tr⎛ ⎞+⎜ ⎟⎝ ⎠

    (第 t 年末)

    每月计息的复利计算模型 A=P12

    112

    tr⎛ ⎞+⎜ ⎟⎝ ⎠

    (第 t 年末)

    每年计息 x次的复利计算模型 A=P 1xtr

    x⎛ ⎞+⎜ ⎟⎝ ⎠

    (第 t 年末)

    连续复利计算模型 A= li Pmx→∞

    1xtr

    x⎛ ⎞+⎜ ⎟⎝ ⎠

    =P limx→∞

    1

    rtxrr

    x

    ⎡ ⎤⎛ ⎞⎢ ⎥+⎜ ⎟⎢ ⎥⎝ ⎠⎣ ⎦

    =P rte

    复习思考题、作业:

    4、5、6、7、8 40p∗

    课后小结:

  • 第 5 次课教案 2007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二

    章 节:第 3 章 极限与连续 §3.3 函数的连续性 §3.4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3.5 典型例题详解(P38)

    教学任务: 使学生理解函数的连续性的实质,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

    正确使用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的结论,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

    质.

    重点、难点: 1. 函数连续的定义; 2.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提要:§3.3 函数的连续性 3.3.1 函数的连续性 1. 函数的增量 2. 连续

    3. 间断(1) f ( )存在; 0x

    (2)0

    limxx→

    ( )f x 存在;

    (3)0

    limxx→

    ( )f x = f ( )三条缺一则间断. 0x

    3.3.2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1.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定理 3.9 有限个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分母不为零)仍是连续函数. 定理 3.10 连续函数构成的复合函数仍是连续函数. 定理 3.11 基本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是连续的. 定理 3.12 一切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上都是连续的.

  • 由定理知 f(g(0

    limxx→

    x ))=f( g(0

    limxx→

    x ))=f(g( )) 0x

    2. 复合函数求极限的方法

    例 3.3.5(P36)求 ( )1

    0limln 1 xx

    x→

    +

    解 ( )1

    0limln 1 xx

    x→

    + = ( )1

    0ln lim 1 ln 1x

    xx e

    →+ = =

    思考题 3.3(P36) §3.4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定理 3.13(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若函数 ( )f x 在闭区间[ , 上连

    续,则

    ]a b

    ( )f x 在[ , 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a b

    定理 3.14(零点定理)若函数 ( )f x 在闭区间[ , 上连续,且]a b ( )f a

    与 ( )f b 异号,则至少存在一点ξ∈ ( ),a b ,使得 f(ξ)=0,即方程

    ( )f x =0 在 ( ),a b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定理 3.15(介值定理)若函数 ( )f x 在闭区间[ , 上连续,m 与 M

    分别是

    ]a b

    ( )f x 在[ , 上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则对于介于 m 与 M 之

    间的任意实数 c,至少存在一点ξ∈

    ]a b

    ( ),a b ,使得 f(ξ)=c.

    §3.5 典型例题详解(P38)

    复习思考题、作业:

    9、10 40p∗

    课后小结:

  • 第 6 次课教案 2007 年 10 月 18 日 星期四

    章 节:习题课

    教学任务: 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极限的定义与运算,理解两个重要极限,

    会利用法则及公式求极限.理解函数连续性概念,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小结第 3章.

    教学内容提要:

    测试题: 一. 填空

    1. 函数 ( )f x =⎪⎩

    ⎪⎨⎧

  • 二. 指出下列函数的复合过程

    1. y=sinsin x 2. y=tanxx cosln

    1+

    3. y= [ ]52 3ln(1 −+ x

    三. 求极限

    1.12

    1lim 22

    0 −−−

    → xxx

    x 2.

    121lim 2

    2

    1 −−−

    → xxx

    x 3.

    121lim 2

    2

    −−−

    ∞→ xxx

    x

    4. x

    xx

    2sinlim0→

    5. x

    xx

    2sinlim4π

    → 6.

    xx

    x

    2sinlim∞→

    7. xx

    x21lim0

    −→

    8. x

    x x⎟⎠⎞

    ⎜⎝⎛ +

    41lim2

    9. x

    x x⎟⎠⎞

    ⎜⎝⎛ +

    ∞→

    41lim

    四. 设 ( )f x = , ⎪⎩

    ⎪⎨

    >−=

  • 第 7 次课教案 2007 年 10 月 23 日 星期二

    章 节:第 4 章 导数与微分 §4.1 导数的概念

    教学任务: 使学生正确理解变化率问题,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

    义,掌握求导的公式与法则,会求函数的导数.

    重点、难点: 1.导数的概念; 2. 求导的公式与法则.

    教学内容提要:第 4 章 导数与微分 §4.1 导数的概念 4.1.1 两个实例 1.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

    v=ts

    t ΔΔ

    →Δ 0lim =

    0limtΔ →

    0 0( ) (S t t S tt

    )+ Δ −Δ

    这个值最好地反映了物体在第 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0t

    2. 总产量的变化率 4.1.2 导数概念

    1. 导数的定义 x

    xfxxfxy

    xx Δ−Δ+

    =ΔΔ

    →Δ→Δ

    )()(limlim 00

    00

    2. 导数的几何意义

    )( 0xf ′ 是曲线 y= ( )f x 在点( ,0x 0( )f x ) 处切线的斜率.

    3. 高阶导数 4.1.3 可导与连续

  • 1 可导必连续 2 连续不一定可导 3 不连续一定不可导. 4.1.4 求导公式 (1) =0 C′

    (2) =α ( )′αx 1−αx 211 xx −=′⎟⎠⎞

    ⎜⎝⎛ ( )

    xx

    21

    =′

    (3) ( ) aaa xx ln=′ ( ) xx ee =′

    (4) ( )ax

    ex

    x aa ln1log1log ==′ ( )

    xx 1ln =′

    (5) ( )′xsin =cos x =-sin( ′xcos ) x ( )′tgx =x2cos

    1 = x2sec

    ( ) 221 csc

    sincotx x

    x′ = − = − ( )sec sec tanx x x′ = ( )csc cscx xcotx′ = −

    (6) ( )21

    1arcsinx

    x−

    =′ ( )′xarccos =-21

    1x−

    ( ) 21arctan

    1x

    x′ =

    + ( )arccotx ′ =- 21

    1x+

    4.1.5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定理 4.1 ( ) VUVU ′±′=′± ( ) VUVUUV ′+′=′

    特别地 ( ) VCCV ′=′ (C 是常数)

    2VVUVU

    VU ′−′

    =′

    特别地 21

    VV

    V′

    −=′⎟⎠⎞

    ⎜⎝⎛ ⎟

    ⎠⎞

    ⎜⎝⎛

    复习思考题、作业:

    1 54P∗

    课后小结:

  • 第 8 次课教案 2007 年 10 月 25 日 星期四

    章 节:§4.2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习题课

    教学任务: 使学生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利用法则求函数

    的导数.

    重点、难点: 1.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 利用法则求函数的导数.

    教学内容提要: 复习求导公式与法则

    §4.2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定理 4.2 dxdu

    dudy

    dxdy

    =

    注 复合函数求导数应当经过所有的中间变量。 Y→u→ x

    例 4.2.1 设 y=sin3 x,求 dydx

    .

    解 dydx

    = cos3 x·3= 3cos3 x

    EX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 y= (2)y=sin (3)y=x3sin 3x )5ln( 2 +x

  • (2) (4)y=( )221

    1x+

    (5)y=1001⎟⎠⎞

    ⎜⎝⎛ +

    xx (6)y= 3 21 x+

    (7)y= xx + (8)y= (9)y=)1(cos 23 +x xxtg cosln21 2 +

    (10)y=2

    2cos

    2sin ⎟

    ⎠⎞

    ⎜⎝⎛ −

    xx (11)y=xxx

    +−

    11 求 )

    21(f ′

    测试题 1. 填空

    (1)过曲线 y=x

    x−+

    44 上一点(2,3)的切线斜率是

    (2)曲线 y= 3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是

    2. 求导

    (1) (2) y=ln[cos(10+3 )] xx xxy +++= 33 33 2x

    (3)y= sin2x x ln (4) y=5xxxx

    1

    (5)y=sin (6)y= x2 xsin2

    3. 已知 y= 21cos

    xx

    + ,求 π=′ xy

    复习思考题、作业:

    2 54P∗

    课后小结:

  • 第 9 次课教案 2007 年 10 月 30 日 星期二

    章 节:§4 .3 微分及其应用 §4 .4 典型例题详解

    教学任务: 使学生理解微分的概念,了解微分的几何意义,掌握微分

    公式,会求函数的微分.

    重点、难点: 1. 微分的概念的理解; 2. 微分公式的熟练应用.

    教学内容提要:

    §4 .3 微分及其应用 4.3.1 微分的概念 1. 定义

    定义 4.2 对于自变量在 x处的改变量Δ x,如果函数 y= ( )f x 相应

    的改变量Δy 可以表为 Δy=AΔ x +o(Δ x ) (Δ x→0)

    其中 A 与Δ x无关,则称 y= ( )f x 在 x点可微。并称 AΔ x为 y= ( )f x

    在点 x处的微分. 记作:dy 或 d ( )f x

    即: dy=AΔ x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4.3.2 微分公式

    dy= Δ)(xf ′ x = tgαMN

  • 4.3.3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例 4.3.5 求 3 8.02 的近似值

    EX 求 (1) 5 95.0 (2) 的近似值 05.0e

    思考题 4.3(P52)

    §4 .4 典型例题详解(P53) 测试题 1. 填空:

    (1) [ ]′)( 0xf = ( 0 )

    (2)已知 y= ,则 = )(xfe y ′′ ( )(xfe ( )[ ])()( 2 xfxf ′′+′ ) (3)曲线 y= -33x x 上的切线在点 平行于 x轴

    (4)若 y= (a>0 且 a≠1) ,则axlog y ′ =

    (5)若 ( )f u 可导,且 y=f( ) ,则 dy= xe

    2.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或微分

    (1)y=3

    cos5sin 23 xx 求 (2)y=y ′ x sin(ln x +4π ) 求 dy

    复习思考题、作业:

    3、4、5、6、7 55P∗

    课后小结:

  • 第 10 次课教案 2007 年 11 月 1 日 星期四

    章 节:第 5 章 导数应用 §5.1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与罗比塔法则

    教学任务: 使学生了解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正确理解罗比塔法则,并

    会利用罗比塔法则求函数的极限.

    重点、难点: 1.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2. 罗比塔法则.

    教学内容提要:第 5 章 导数应用 §5.1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与罗比塔法则 5.1.1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定理 5.1 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

    )(ξf ′ =ab

    afbf−− )()(

    定理 5.2 洛尔(Rolle)定理 5.1.2 未定式的定值法——罗比塔法则

    定理 5.3(罗比达法则) 若函数 ( )f x 与 满足条件 ( )g x

    (1) )(lim)(lim xgxfaxax →→

    = =0;

    (2) 在点 a 的某邻域内可导,且 )(xg ′ ≠0;

    (3))()(lim

    xgxf

    ax ′′

    →=A(或∞).

  • 则必有)()(lim

    xgxf

    ax→=

    )()(lim

    xgxf

    ax ′′

    →=A(或∞).

    例 5.1.2 6

    42

    1lim1x

    xx→−−

    例 5.1.3 nx xxlnlim

    +∞→

    例 5.1.4 limx

    x

    ex→+∞

    例 5.1.5 201lim

    x

    x

    e xx→− −

    例 5.1.6 0

    sinlimsinx

    x xx x→−+

    例 5.1.7 limx x

    x xx

    e ee e

    →+∞

    +−

    例 5.1.8 )ln1

    1(lim

    1 xxx

    x−

    −→

    例 5.1.9 0

    lim lnx

    x x+→

    求极限小结

    复习思考题、作业:

    1 76p∗

    课后小结:

  • 第 11 次课教案 2007 年 11 月 6 日 星期二

    章 节:§5.2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教学任务: 使学生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与判别,会利用定理求函

    数的极值.

    重点、难点: 1. 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与判别; 2. 函数的极值.

    教学内容提要:§5.2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5.2.1 函数单调性的判别

    定理 5.4 设 ( )f x 在 ( 内可导,那么 ),a b

    (1)若 x∈ ( ),a b , 0)( >′ xf ,则 ( )f x 在 ( ),a b 内单调递增;

    (2)若 x∈ ( ),a b , 0)( 0,而 x

    ∈( , +δ),0x 0x )(xf ′

  • 则 ( )f x 在 点取得极小值0x f ( );③若0x x∈( -δ, +δ)(0x 0x x

    ≠ ),0x )(xf ′ 不变号,则 ( )f x 在 点无极值. 0x

    例 5.2.3 求 ( )f x = 4 33 4x x 1− + 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定理 5.7 设 )( 0xf ′ =0, 存在,那么①若)( 0xf ′′ )( 0xf ′′ >0 ,则 f ( )

    0x

    ( )f x 的极小值;②若

  • 第 12 次课教案 2007 年 11 月 8 日 星期四

    章 节:§5 . 3 微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5 . 5 典型例题详解(P74)习题课

    教学任务: 使学生懂得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利润及最大利润原

    则的含义,学会做边际分析及弹性分析.

    重点、难点: 1.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边际利润及最大利润原则的意义; 2. 边际分析及弹性分析.

    教学内容提要:§5 . 3 微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5.3.1 边际分析 1. 边际成本

    ( )C x′ = ( )0

    ( )limx

    C x x C xxΔ →

    + Δ =Δ

    边际成本的经济意义:在一定产量 x的基础之上,再增加一单位产品时应增加的总成本.即总成本对产量的变化率. 2. 边际收入

    边际收入 ( )R x′ = ( )0

    ( )limx

    R x x R xxΔ →

    + Δ =Δ

    边际收入的经济意义:每增加一单位销量时总收入中增加的数量.即总收入对销量的变化率. 3. 边际利润

    边际利润 ( )L x′ = ( )R x′ - ( )C x′

    4. 最大利润原则: ( )R x′ = 且( )C x′ ( ) ( )R x C x′′ ′′<

  • 5.3.2 弹性分析

    测试题 1. 填空

    (1)函数 y= ( )f x 在点 处可导,则0x xxfxxf

    x Δ−Δ−

    →Δ

    )()(lim 00

    0=

    (2)若 ( 1)f x + = ,则xx +2 )(xf ′ =

    (3)设 y= x ln x ,则 =′′ )1(f

    (4)设 y= x x−6 在[0,6]上满足罗尔定理的条件,则定理中的

    ξ=

    (5)当 x =3 时,y= +p2x x +q 取极小值,则 p=

    (6)设总成本为 C( x )=40 x +600,则边际成本为 2. 求导数或微分

    (1)y=lntan2x求 dy (2)y= xx

    1

    求 1=′ xy

    3. 某厂生产某产品 x件的固定成本是 1800 元,变动成本是2

    2x +5 x

    (元).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规律是 x =280-2p (p 是价格),试求利润最大时的产量,最大利润是多少?

    复习思考题、作业:

    5;6;7;8 76p∗

    课后小结:

  • 第 13 次课教案 2007 年 11 月 13 日 星期二

    章 节:第 6 章 不定积分 §6.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任务: 使学生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基本积分公式.

    重点、难点: 1.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2. 基本积分公式.

    教学内容提要:第 6 章 不定积分 §6.1 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6.1.1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定义 6.1 )(xF ′ = ( )f x 或 dF( x )= ( )f x d x

    则称 F( x )是 ( )f x 的一个原函数。

    定义 6.2 ∫ dxxf )( =F( x )+C 6.1.2 不定积分的性质 1. 积分与微分运算的互逆性质

    (1) [ ]′∫ dxxf )( ( )= x 或 ∫ dxxfd )( = ( )f x d x f(2) 或 ∫ +=′ CxFdxxF )()( ∫ += CxFxdF )()( 2. 不定积分的运算性质

    (1) (k≠0) ∫ ∫= dxxfkdxxkf )()(

  • (2) [ ] ∫ ∫∫ ±=± dxxgdxxfdxxgxf )()()()( 6.1.3 不定积分的基本积分公式 例 6.1.1 求不定积分

    (1) 21 1

    2x x d

    x x⎛ ⎞− +⎜ ⎟⎝ ⎠∫

    x (2)2

    21x dx

    x+∫

    (3) 2tan xdx∫ (4) 2 21

    sin cosdx

    x x∫

    EX 求不定积分

    (1) (2)∫ dxx7 ∫ dxe xx3

    (3) ∫+ dxe

    x

    21 (4) ( )∫ + dxxx 22

    (5) ∫ ⎟⎟⎠

    ⎞⎜⎜⎝

    ⎛−

    dxx

    eex

    x 1 (6) ( )∫ +++ dxxxxx2

    2

    11

    (7) ( )∫ ++ dx

    xxx

    22

    2

    121 (8) ∫ + x

    dx2cos1

    复习思考题、作业:

    1(1)(2)(3) 84p∗

    课后小结:

  • 第 14 次课教案 2007 年 11 月 15 日 星期四

    章 节:§6.2 不定积分的积分方法

    教学任务: 使学生在基本掌握基本积分公式的基础之上,正确理解并

    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凑微分法。

    重点、难点: 1. 微分公式的熟练掌握; 2. 凑微分法。

    教学内容提要:

    §6.2 不定积分的积分方法 6.2.1 换元积分法 1. 第一换元法 (凑微分法) 问题的提出:我们先看一个例

    ( )∫ − dxx 25 = ( )∫ +−=+− xxxdxxx 255312510 232 +C

    如果是求 ( )∫ − dxx 1005 呢?

    例 6.2.1 22 cosx x dx∫

    例 6.2.2 1 ln xdxx∫

    例 6.2.3 求下列函数的不定积分

    (1)1

    2

    1 xe dxx

    ∫ (2) ( )102 1x dx+∫ (3) sin cosx xdx∫

  • EX 求下列函数的不定积分

    (1) (2)∫ xdx5sin ∫ − dxx11 (3) ∫ − dxx1 (4) ∫ dxa x3

    常 见 的 凑 微 分 形 式

    ① ∫ ∫ ++=+ )()(1)( baxdbaxfa

    dxbaxf

    ② ∫ ∫=− αααα α daxaxfadxxaxf )(1)( 1

    ③ ∫ ∫= xxxx deefdxeef )()(

    ④ ∫ ∫= xdxfxdxxf ln)(ln)(ln

    ⑤ ∫ ∫= xdxfxdxxf sin)(sincos)(sin

    ⑥ ∫ ∫−= xdxfxdxxf cos)(cossin)(cos

    ⑦ 21(tan ) (tan ) tan

    cosf x dx f x d x

    x=∫ ∫

    ⑧ 21( ) ( )

    sinf cotx dx f cotx dcotx

    x= −∫ ∫

    ⑨ ∫ ∫=−

    xdxfdxx

    xf arcsin)(arcsin1

    1)(arcsin2

    ⑩ 21(arctan ) (arctan ) arctan

    1f x dx f x d x

    x=

    +∫ ∫

    复习思考题、作业:

    84p∗ 1(4)~(9)

    课后小结:

  • 第 15 次课教案 2007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二

    章 节:§6.2 不定积分的积分方法 §6.3 典型例题详解

    教学任务: 使学生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

    积分法。

    重点、难点: 1. 换元积分法; 2. 分部积分法。

    教学内容提要: 2. 第二换元积分法

    例 1 求不定积分 11 1

    dxx+ +∫

    EX 求不定积分

    (1) ∫ − dxxx

    3 (2) ∫ + 3 xx

    dx(3) ∫ −1xx

    dx (4) ∫ ++ 3 11 xdx

    6.2.2 分部积分法

    ∫ ∫−= vduuvudv

    例 6.2.5 求不定积分 ∫ xdxx cos

    例 6.2.6 求不定积分 ∫ dxxe x

    例 6.2.7 求不定积分 arctanx xdx∫

  • EX1 已知 ( )f x 的一个原函数是 ,求2xe− ∫ ′ dxxfx )(

    EX2 已知x

    xsin是 ( )f x 的一个原函数,求 ∫ ′ dxxfx )(

    EX3 求不定积分

    (1) (2) (3)∫ xdxln ∫ xdxarcsin ∫ xdxe x sin

    (4) arctan xdx∫ (5) ∫ (6)xdxx ln ∫ ⎟⎠⎞

    ⎜⎝⎛ dx

    xx 2ln

    (7) ( )∫ ++ dxxx 21ln (8) arctan xdx∫ (9) ∫ xdxlnsin (10)

    2

    arctan1

    x x dxx+∫

    = 2arc n 1ta xd x+∫

    (11) sin ln tanx xdx∫ =1ln tan cos cos ln tan

    sinxd x x x dx

    x− = − +∫ ∫

    = cos ln tan ln cscx x x cotx C− + − +

    思考题 6.2 §6.3 典型例题详解(P83)

    注:“积不出” ∫ − dxe x2

    ∫ dxx 2sin ∫ dxxxsin

    ∫ dxxln1 ∫

    +dx

    x 411

    复习思考题:

    1(10)~(14) 84p∗

    课后小结:

  • 第 16 次课教案 2007 年 11 月 22 日 星期四

    章 节:习题课

    教学任务: 使学生深刻理解不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并熟练掌握不定积

    分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不定积分方法论的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提要:

    EX 求下列函数的不定积分

    (1) (2)( )∫ + dxx 10025 ∫ + dxx32 (3) ∫ + dxx 2)12(1

    (4) ∫ + dxx 121 (5) (6)∫ − dxe x3 ∫ − dxx)52cos(

    (7) tan xdx∫ (8) ∫ − dxx 211

    = ( )∫ +−+

    =+−−+=⎟⎠⎞

    ⎜⎝⎛

    −+

    +C

    xxCxxdx

    xx 11ln

    211ln1ln

    21

    11

    11

    21

    (9) (10)∫ xdxx 32 sincos ∫ + dxx 241 (11) ∫ − dxxx 32

    (12) (13)∫ − dxxe x2

    ( )∫ +dx

    xx

    32 12 (14) ∫ dxxx 32 cos

  • (15) ∫ + dxxx

    3

    2

    1 (16) ∫

    − 21 xxdx

    (17) (18)∫ dxxx 2sin( )∫

    + 32

    3

    2

    28x

    dxx

    (19) ∫ dxxxcos (20) ∫ ++

    + dxxx

    x1

    122

    (21) (22)∫ dxee xx sin ∫ xxdx

    2ln

    (23) ∫−

    dxx

    x21

    arcsin (24) ∫−

    dxe

    ex

    x

    21

    (25) ∫ xdxxlnsec2 (26) dx

    xx

    ∫ +++

    1)1ln(4

    (27) ∫ − dxxxx)1(

    arcsin (28) ∫ − dxee xx2

    (29) ∫ dxxctgxsinln

    (30) ∫−

    − dxx

    x21

    12 (31) ∫ +− dx

    xx

    2491

    复习思考题、作业:

    补充作业

    课后小结:

  • 第 17 次课教案 2007 年 11 月 27 日 星期二

    章 节:第 7 章 定积分 §7.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任务: 使学生了解定积分的起源,从而知道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理

    解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重点、难点: 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2.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内容提要:

    第 7 章 定积分 §7.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7.1.1 两个实例 1. 曲边梯形的面积

    例 求由曲线 y= ( )f x 、 x =a 、 x =b 及 x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

    的面积。 2. 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 7.1.2 定积分的概念

    定义 7.1 ∫ = b

    a

    dxxf )( ∑=

    →ΔΔ

    n

    iiix

    xf10

    )(lim ξ

    7.1.3 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定积分 是介于曲线 y=∫b

    a

    dxxf )( ( )f x 、x =a、x =b、x轴之间各个

    部分面积的代数和.位于 x轴上方的是面积的正值,而位于 x轴下方的是面积的负值.

  • 7.1.4 定积分的性质

    注 ☆f(ξ)= ∫−b

    a

    dxxfab

    )(1 称为函数 ( )f x 在[ ],a b 上的平均值.

    7.1.5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引理 若 ( )f x 在[ ],a b 上连续,则dxd∫x

    a

    dttf )( = ( )f x x∈[ ] ,a b

    即 被积函数变上限的定积分是被积函数的原函数. EX1 填空

    (1)dxd∫x

    t dte0

    2 (2)dxd∫−1

    2cosx

    tdt (3)dxd∫

    2

    sinx

    x

    tdt

    EX2 求极限

    (1)x

    dttx

    x

    ∫→

    0

    2

    0

    coslim = =1 2

    0coslim x

    x→

    (2) 2

    1

    cos

    0

    2

    limx

    dtex

    t

    x

    ∫ −

    →=

    xxe x

    x 2sinlim

    2cos

    0

    →= x

    xe

    xx 2cos

    0

    sin21lim

    →=

    e21

    定理 7.1 若 ( )f x 在[ 上连续,且 F(],a b x )是 ( )f x 的一个原函数,

    则 =∫b

    a

    dxxf )( baxF )( =F(b)-F(a)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复习思考题、作业:

    (1);(2);(3) 94p∗

    课后小结:

  • 第 18 次课教案 2007 年 11 月 29 日 星期四

    章 节:§7.2 定积分的积分方法 §7.3 典型例题详解

    教学任务: 使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定积分的分

    部积分法。

    重点、难点: 1.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2.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教学内容提要:

    定义广义积分 =∫+∞

    a

    dxxf )( +∞a

    xF )( = F(+∞)-F(a)

    其中 F(+∞)= ,若limx→+∞

    ( )F x limx→+∞

    ( )F x 存在,则称 收敛,

    若其不存在,则称 发散.

    ∫+∞

    a

    dxxf )(

    ∫+∞

    a

    dxxf )(

    §7.2 定积分的积分法

    1. 凑微分法

    例 7.2.1 求定积分2

    5

    0

    cos sinx xdx

    π

    例 7.2.2 求定积分1

    lne x dxx∫

    2. 第二换元积分法

  • 注:换元的同时换上下限.

    例 7.2.3 求4

    0

    11

    dxx+∫

    关于奇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积分:

    (1) 若 ( )f x 是奇函数,即 ( )f x− =- ( )f x ,则 =0; ∫−

    a

    a

    dxxf )(

    (2) 若 ( )f x 是偶函数即 ( )f x− = ( )f x ,则 =2 . ∫−

    a

    a

    dxxf )( ∫a

    dxxf0

    )(

    7.2.2 分部积分法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公式:

    ∫∫ −=b

    a

    b

    a

    b

    a

    vduuvudv

    例 7.2.4 ∫1

    0

    dxxex

    例 7.2.5 ∫e

    xdx1

    ln

    复习思考题、作业:

    (4);(5);(6);(7);(8) 94p∗

    课后小结:

  • 第 19 次课教案 2007 年 12 月 4 日 星期二

    章 节:习题课

    教学任务: 使学生深刻理解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及性质,熟练掌握定积

    分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1. 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区别与联系 2. 定积分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

    教学内容提要: EX1 求下列定积分

    (1) dxxx∫ +1

    0

    21 (2) ∫ ⎟⎠⎞

    ⎜⎝⎛ +

    2

    1

    1 dxx

    e x (3) ∫−+2

    1

    2 32 dxx

    xx

    (4) ∫−

    21

    021

    1 dxx

    (5) ∫2

    12

    1 dxx

    (6) ∫+3

    2

    1 dxx

    x

    (7) ∫ +2

    024

    1 dxx

    (8)( )∫ +

    1

    0321 x

    xdx (9) ∫−

    21

    021 x

    xdx

    (10) ∫+e dxx

    x

    1

    ln2

    (12)设 f(x)=⎩⎨⎧

  • (13)设 ( )f x = ,求 ⎩⎨⎧

    ≤<≤≤

    215102

    xxx

    ∫2

    0

    )( dxxf

    EX2 求下列定积分

    (1)求 ∫ +8

    0311 dx

    x 3ln3 (2)

    ( )∫ +2

    0 2324 x

    dx 82

    EX3 求下列定积分

    (1) ∫2

    0

    cos

    π

    xdxx 12−

    π (2) ∫1

    0

    xarctgxdx21

    4−

    π

    (3) ∫e

    xdxx1

    ln ( 141 2 +e ) (4) ∫

    8

    0

    2coscossin

    π

    xdxxxx 641

    (5) ∫3

    4

    2sin

    π

    π

    dxx

    xdx (6) ( )∫∫ −=4

    0

    24

    03

    2

    1secseccossin

    ππ

    dxxxdxxx

    (7) ( )∫1

    0

    2arcsin dxx 24

    2

    −π

    复习思考题、作业:

    补充练习

    课后小结:

  • 第 20 次课教案 2007 年 12 月 6 日 星期四

    章 节:第 8 章 定积分应用 §8.1 积分应用

    教学任务: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应用,熟练运用定

    积分的微元法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及求解经济类问题。

    重点、难点: 1. 求平面图形的面积 2. 求解经济类问题

    教学内容提要: 第 8 章 定积分的应用

    §8.1 积分应用 8.1.1 定积分应用的微元法 微元法:

    (1) 选积分变量 x∈ [ ],a b ,任取一个微小区间[ ],x x dx+ ,然后写出这个小区间上所对应的“待求量”A 的部分量△A 的近

    似值.记 ( )dA f x dx= ,称为 A 的微元.

    (2) 将微元 ( )dA f x dx= 在 [ ],a b 上积分(无限累加),即得

    ( )b

    a

    A f x dx= ∫ .

    8.1.2 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 1. 直角坐标系下的面积计算

    (1) x—型区域 S= [ ]∫ −b

    a

    dxxgxf )()(

  • (2)y—型区域 S= [ ]∫ −d

    c

    dyyy )()( ψϕ

    8.1.2 定积分在经济上的应用 在许多问题中,已知边际函数求总函数或最大值的问题,就是积分的应用问题. 例 8.1.2 (P98) EX1 已知某商品每周生产 Q 单位时,总费用的变化率是 f(Q)=0.4Q-12 求总费用 F(Q).若商品的销售单价是 20 元,求总利润.并求每周生产多少单位时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EX2 某厂生产某种产品 Q 百台的总成本 C(Q)(单位:万元)的

    边际成本为 )(QC ′ =2,固定成本为零.边际收益是 )(QR′ =7-2Q,

    求(1)当产量为多少时,总利润最大?(2)在利润最大的基础之上又生产 50 台,总利润变化几何?

    EX3 设某产品的边际成本为2

    6)( QQC +=′ (单位: 百件万元 )

    边际收入为 )(QR′ =12-Q (单位: 百件万元 )

    求(1)当产量为多少时,总利润最大? (2)已知固定成本 C(0)=5 万元,写出总成本和总利润与产量的函数关系; (3)在利润最大的基础之上又生产 2 百件,总利润将怎样变化?

    复习思考题、作业:

    99p∗ 1;2

    课后小结:

  • 第 21 次课教案 2007 年 12 月 11 日 星期二

    章 节:§8.2 典型例题详解 习题课

    教学任务: 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积分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将数学知识

    恰当地运用到其专业知识领域。

    重点、难点: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提要:

    测试题 一. 填空 1.sin2 x是 2cos2 x 的原函数;

    2.在区间 [a,b]内,如果 )()( xgxf ′=′ ,则 f( x )= g( x )+C

    3.若 ∫ = dxedxxfx33)( ,则 f( x )= 3

    x

    e

    4.设 f( x )的一个原函数是x1,则 )(xf ′ = 3

    2 x

    5.设 是 f(xe− x )的一个原函数,则 ∫ dxxxf )( = x +1)+C x−e (

    6. = sin( )∫ ′dxxsin x +C

    7. = 0 ∫−

    2

    2

    2 sin xdxx

  • 8. ∫ +0

    211

    x

    dttdx

    d = 211t+

    9.若 =2 ,则 k= 1 ( )∫ +1

    0

    2 dxkx

    10. =′

    ⎟⎟⎠

    ⎞⎜⎜⎝

    ⎛∫b

    a

    dxxf )( 0

    二.计算下列积分

    1. dxxxx∫ ⎟⎠

    ⎞⎜⎝⎛ −112 2. 3

    ln x dxx∫

    3.1

    20

    2 31

    x dxx

    −+∫ 4.

    20

    1

    1

    xxe dx−−∫

    5. eedxexexdedxxe xxxxx =−=+−=−=∞+−

    +∞−∞+−

    +∞−

    +∞− ∫∫∫ 0

    1

    0

    1

    0

    1

    0

    1

    0

    1

    三.求曲线 xy 2= 及过该曲线上点(2,2)的切线与 x =0 所围成

    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四.某产品总成本的变化率为C′=1,总收益的变化率为R′=5-Q(单

    位台

    万元 ).求产量为多少时,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复习思考题、补充作业:

    课后小结:

  • 第 22 次课教案 2007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四

    章 节:第 12 章 矩阵 §12.1 行列式

    教学任务: 使学生理解行列式的定义及性质,会利用行列式的定义及性

    质计算行列式的值;掌握克拉默法则。

    重点、难点: 1.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2. 行列式的性质

    3. 克拉默法则

    教学内容提要:

    §12.1 行列式 12.1.1 二元线性方程组与二阶行列式

    行列式起源于求解线性方程组,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常常会

    碰到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

    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 ⎩⎨⎧

    =+=+

    2222121

    1212111

    bxaxabxaxa

    解为

    2221

    1211

    222

    121

    11

    aaaaabab

    DD

    x ==

    2221

    1211

    221

    111

    22

    aaaababa

    DD

    x == (克拉默法则)

    定义 12.1 由 个元素 组成的记号 2n ( , 1, 2, , )ija i j n=

  • D= ∑=

    =n

    jjj

    nnnn

    n

    n

    Aa

    aaa

    aaaaaa

    111

    21

    22221

    11211

    称 为 n 阶 行 列 式 .

    ijA = ( 1)i j+− ijM 称为 的代数余子式,ija ijM 称为 D 中元素 的余子

    式.

    ija

    12.1.3 行列式的性质 性质 1 行列互换,行列式不变。 性质 2 交换行列式的两行(列),行列式反号. 推论 两行(列)相同,行列式为零. 性质 3 一行(列)的公因子可以提出去.

    或者说:以一数乘以行列式的一行(列)就相当于用这个数

    乘此行列式. 推论 两行(列)成比例,行列式为零.

    性质 4

    333231

    332211

    131211

    aaacbcbcb

    aaa+++ =

    333231

    321

    131211

    aaabbbaaa

    +

    333231

    321

    131211

    aaacccaaa

    即:如果某一行(列)是两组数的和,那么,这个行列式就

    等于两个行列式的和,而这两个行列式除了这一行(列)以外全

    与原来行列式的对应行(列)一样.

    性质 5 以一行(列)的倍数加到另一行(列),行列式不变.

    复习思考题、作业:

    162P∗ 1(1);(2);(3)

    课后小结:

  • 第 23 次课教案 2007 年 12 月 18 日 星期二

    章 节:§12.2 矩阵的概念 §12.3 矩阵的运算

    教学任务: 使学生正确理解矩阵的概念,理解一般线性方程组的矩阵

    表达,学会矩阵的加法、数乘及乘法运算。

    重点、难点: 1. 矩阵的概念

    2. 矩阵的乘法

    教学内容提要:

    §12.2 矩阵的概念 12.2.1 引例

    引例 设有一般线性方程组

    ⎪⎪⎩

    ⎪⎪⎨

    =+++

    =+++=+++

    mmmnmm

    nn

    nn

    bxaxaxa

    bxaxaxabxaxaxa

    2211

    22222121

    11212111

    A=

    ⎟⎟⎟⎟⎟

    ⎜⎜⎜⎜⎜

    mnmm

    n

    n

    aaa

    aaaaaa

    21

    22221

    11211

    A =

    ⎟⎟⎟⎟⎟

    ⎜⎜⎜⎜⎜

    mmnmm

    n

    n

    baaa

    baaabaaa

    21

    222221

    111211

    定义 12.3 由 m×n 个数 ( =1,2,…,m;j=1,2,…,n)

    排成的一个 m 行 n 列的矩形表,称为一个 m×n 矩阵,记做

    ija i

  • ⎟⎟⎟⎟⎟

    ⎜⎜⎜⎜⎜

    mnmm

    n

    n

    aaa

    aaaaaa

    21

    22221

    11211

    其中 称为矩阵第 行第 j 列的元素. ija i

    一般地,我们用大写字母 A、B、C … 表示矩阵. 12.2.2 几种特殊的矩阵

    §12.3 矩阵的运算 12.3.1 矩阵的线性运算 定义 12.4 矩阵的相等: A=B

    定义 12.5 数与矩阵的乘法(数乘) kA= ( ) nmijnmij kaak ×× = )( 定义 12.6 矩阵的加法

    设 A= ( )nmij

    a×,B= ( )

    nmijb

    ×,则 A+B= ( )

    nmijijba

    ×+

    定义 12.7 矩阵的减法 A-B=A+(-B) 12.3.2 矩阵的乘法运算

    定义 12.8 设矩阵 A= ( )ik m la × ,B= ( )kj l nb × ,则矩阵 A 与 B 的乘积定

    义 C=AB= 1

    l

    ik kjk m n

    a b= ×

    ⎛ ⎞⎜ ⎟⎝ ⎠∑

    复习思考题、作业:

    162P∗ 2;3;4

    课后小结:

  • 第 24 次课教案 2007 年 12 月 20 日 星期四

    章 节:§12.4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矩阵的秩

    教学任务: 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

    会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

    重点、难点: 1. 矩阵的初等变换 2. 矩阵的秩

    教学内容提要:

    §12.4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矩阵的秩 定义 12.9 对矩阵施以下列 3 种变换,称为矩阵的初等变换. (1) 交换矩阵的两行(列); (2) 以一个非零数 k 乘矩阵的某一行(列); (3) 把矩阵的某一行(列)的 l 倍加到另一行(列)上. 定义 矩阵 A 与 B 称为等价的,如果 B 可以由 A 经过一系列初等变换得到.

    记做 A~B. 不难证明:A~A(反身性) 若 A~B,则 B~A 若 A~B,B~C,则 A~C 定义 12.10 对单位矩阵 E 施以一次初等行(列)变换后得到的矩阵,称为相应的初等行(列)矩阵. 定理 12.3 对于一个 m×n 矩阵 A 作一次初等行(列)变换,相当于在 A 的左边(右边)乘上相应的 m 阶(n 阶)初等行(列)

  • 矩阵. 定理 12.4 任意一个 m×n 矩阵 A 都与简化阶梯形矩阵 等价,它称为矩阵 A 的标准形.(主对角线上 1 的个数等于 A 的秩;1 的个数可以是零).

    定义 12.11 矩阵A= ( )ija 的阶梯形矩阵中非零行的数目称为矩阵A的秩. 记做 r(A) 定义 12.12 对 n 阶方阵 A,若 r(A)n,则称 A 为满秩矩阵,或非奇异矩阵.

    显然若 A 是满秩的则 01 ≠=A .

    事实上 n 阶矩阵 A 是满秩的⇔ 0≠A .

    定理 12.5 可逆矩阵总可以经过一系列初等变换化成单位矩阵. 推论 n 阶矩阵 A 是满秩的 A 可以表成一系列初等矩阵的乘积. ⇔ 用初等变换的方法求矩阵的秩 定理 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

    复习思考题、作业:

    163P∗ 5

    课后小结:

  • 第 25 次课教案 2007 年 12 月 25 日 星期二

    章 节:§12.4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矩阵的秩

    教学任务: 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

    会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

    重点、难点:

    1. 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

    教学内容提要:

    EX

    (1)2 + = ⎟⎟⎠

    ⎞⎜⎜⎝

    ⎛− 02

    31⎟⎟⎠

    ⎞⎜⎜⎝

    ⎛ −1132

    ⎟⎟⎠

    ⎞⎜⎜⎝

    ⎛− 13

    34

    (2)设 A= ,则⎟⎟⎟

    ⎜⎜⎜

    ⎛−

    −−−

    110021211

    A3 = -27;3 A = -3

    (3)设 A=(1,2),B=(2,1),又 C= ,则 = TA B 99C 982 1

    44 2

    (4)设 A= ,B= ,则 BA= ⎟⎟⎠

    ⎞⎜⎜⎝

    ⎛− 012

    301

    ⎟⎟⎟

    ⎜⎜⎜

    ⎛ −

    043211

    (4) 设 A= ( )3ij

    a ,若 A =-2,则 AA =

  • EX1 化矩阵 A= ;A= 成标准形. ⎟⎟⎟

    ⎜⎜⎜

    210253143212

    ⎟⎟⎟

    ⎜⎜⎜

    −− 523012101

    EX2 化矩阵 A= ; 成标准形. ⎟⎟⎟

    ⎜⎜⎜

    ⎛−

    41201013

    2101

    ⎟⎟⎟⎟⎟

    ⎜⎜⎜⎜⎜

    −−

    412320

    101321

    EX1 求矩阵 A= 的秩

    ⎟⎟⎟⎟⎟

    ⎜⎜⎜⎜⎜

    −−

    154140131021

    1001

    EX2 求矩阵 A= 的秩

    ⎟⎟⎟⎟⎟

    ⎜⎜⎜⎜⎜

    −−−

    5341112332122131

    EX3 求矩阵 A= 的秩

    ⎟⎟⎟⎟⎟

    ⎜⎜⎜⎜⎜

    −−

    41221283123122

    复习思考题、作业:

    补充作业

    课后小结:

  • 第 26 次课教案 2007 年 12 月 27 日 星期四

    章 节:§12.5 逆 矩 阵

    教学任务: 使学生理解逆矩阵的定义与性质,理解伴随矩阵的定义,会

    利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

    重点、难点: 2. 逆矩阵的定义

    3. 伴随矩阵的定义

    4. 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

    教学内容提要:§12.5 逆 矩 阵 12.5.1 逆矩阵的定义 定义 12.13 对于 n 阶矩阵 A,如果存在 n 阶矩阵 B,使得 AB=BA=E 那么矩阵 A 成为可逆矩阵,而 B 称为 A 的逆矩阵. 例 12.5.1 单位矩阵 E 的逆矩阵是它本身. 例 12.5.2 零矩阵不可逆. 逆矩阵的性质: 性质 1 如果矩阵 A 可逆,则 A 的逆矩阵是唯一的。

    性质 2 =A ( ) 11 −−A

    性质 3 ( ) ( )TT AA 11 −− = 性质 4 11 −− = AA

    性质 5 ( ) 111 −−− = ABAB

  • 性质 6 ( ) 11 1 −− = Ak

    kB (k 是数)

    定理 12.6 矩阵 A 可逆⇔ A ≠0.

    12.5.2 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

    伴随矩阵: 设有 n 阶矩阵 ,则

    ⎟⎟⎟⎟⎟

    ⎜⎜⎜⎜⎜

    nnnn

    n

    n

    aaa

    aaaaaa

    21

    22221

    11211

    A 中元素 的

    代数余子式 所构成的 n 阶矩阵 称为 A 的伴

    随矩阵,记做 .

    ija

    ijA

    ⎟⎟⎟⎟⎟

    ⎜⎜⎜⎜⎜

    nnnn

    n

    n

    AAA

    AAAAAA

    21

    22212

    12111

    *A

    用初等变换的方法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

    作一个 n×2n 矩阵(AE),对此矩阵施以仅限于行的初等变换,

    则使 A 化成 E 的同时,E 就化成 了. 1−A

    例 12.5.3 (P159) 例 12.5.4 (P159)

    复习思考题、作业:

    163P∗ 6;7

    课后小结:

  • 第 27 次课教案 2008 年 1 月 8 日 星期二

    章 节:习题课

    教学任务: 使学生正确理解与掌握行列式与矩阵的定义与基本计算方

    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一般线性方程组的问题.

    重点、难点: 行列式与矩阵知识的恰当运用

    教学内容提要:

  • 复习思考题、作业:

    补充作业

    课后小结:

  • 第 28 次课教案 2008 年 1 月 10 日 星期四

    章 节:总复习

    教学任务: 辅导答疑

    重点、难点: 经济应用数学的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提要:

  • 复习思考题、作业:

    补充作业

    课后小结:

    第1.2.3章.doc第4.5章.doc第6.7.8章.doc第12章.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