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專題個案研究期末報告 澎湖觀光衝擊之探討 指導老師:陳仙玫 老師 組員名單: 989M004 989V120 989V124 989V130 969M100 楊涵君 林柔萱 鄒幸芳 彭湫凌 余敏愷 專題編號:TLM-100-3A31 中華民國 101 12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 teach.ltu.edu.t ·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專題個案研究期末報告. 澎湖觀光衝擊之探討. 指導老師:陳仙玫

  • Upload
    others

  • View
    1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專題個案研究期末報告

澎湖觀光衝擊之探討

指導老師:陳仙玫 老師

組員名單: 989M004

989V120

989V124

989V130

969M100

楊涵君

林柔萱

鄒幸芳

彭湫凌

余敏愷

專題編號:TLM-100-3A31

中華民國 101年 12月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專題個案研究期末報告 –

主題

澎湖觀光衝擊之探討

中華民國一○

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1

目錄

誌謝辭 ................................................................................................... 4

摘要 ........................................................................................................ 5

第壹章 緒論 ..................................................................................... 6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6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9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9

第貳章 文獻回顧 ........................................................................... 11

第一節 觀光衝擊架構 ............................................................................. 11

第二節 觀光衝擊面向 ............................................................................. 1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18

第一節 專題個案概述 ............................................................................. 18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 19

第三節 資料分析方法 ............................................................................. 23

2

第肆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 27

第一節 澎湖觀光衝擊之探討 ................................................................. 27

第二節 澎湖觀光發展的未來 ................................................................. 3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41

第一節 結論 ............................................................................................. 41

第二節 建議 ............................................................................................. 43

文獻參考 ............................................................................................. 47

一、 中文 ................................................................................................ 47

二、 英文 ................................................................................................ 49

三、 參考網頁 ........................................................................................ 50

附錄 ...................................................................................................... 52

一、 訪談問卷 ........................................................................................ 52

二、 會議記錄表 .................................................................................... 54

3

表目錄

表 3- 1 訪談記錄 ................................................................................................. 24

圖目錄

圖 2- 1 Mathieson & Wall 之觀光衝擊架構 ..................................................... 13

圖 3- 1 澎湖地圖 ................................................................................................. 21

圖 5- 1 修正之觀光衝擊架構 ............................................................................ 45

4

誌謝辭

本專題製作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指導老師陳仙玫老師的悉心指

導,無論是從題目的確立、研究方法的導正、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皆

為本組最為難忘的學習過程。在專題製作的期間,本組在指導老師耐心的

指導和鼓勵下,學到了許多有形與無形的知識,從獨立思考的能力到分析

處理事情的態度,都讓我們受益不盡。

另外,在組員互動間,我們更學會了如何互助、溝通及人與人間的相

處之道,這也是專題製作的一項重要收穫。專題製作的過程雖然非常辛苦,

但是收穫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別是過程中的難得體驗,相信經由專題課程

的訓練,未來將更能無懼迎接各種人生的挑戰,勇往向前。最後,對於澎

湖受訪的居民及商家們,致上由衷的感謝,因為有他們的配合,我們才能

順利的完成這個專題。在此本組全體組員除了感謝,還是感謝,並在此向

所有幫助我們的所有人員再次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組員 楊涵君 林柔萱

彭湫凌 鄒幸芳

余敏愷 謹職

5

摘要

本專題研究目的是從島上居民觀點探討澎湖經濟、自然環境、社會文

化衝擊,並期以澎湖永續觀光為目的,對澎湖未來發展提出建議。主要以

文獻蒐集、 訪談法等方式蒐集所需資料。調查期間至民國 101 年 7 月至 101

年 8 月止,研究主要結果為,一、經濟層面衝擊為經濟收入提升、觀光相

關就業機會增加、促進地方繁榮、生活品質改善。二、自然環境應是澎湖

觀光發展後變化最大之處,包括地貌、交通、噪音、空氣污染、垃圾問題、

自然環境受破壞與保護。三、社會文化層面的衝擊,則包括人際間的交流、

民風民情的改變與價值觀的改變。對未來觀光發展的建議,包括居民意願、

態度與共識的建立、確認觀光發展方向、觀光相關機構之協調、整合,與

整體規劃運作等四方面。最後,則依據研究結果對澎湖未來發展,與研究

者提出建議。

關鍵詞:澎湖、觀光衝擊

6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國民所得提高、交通運輸便捷和週休二日之制度實施,

以至於工作時間縮短、休閒時間增加,非工作日時,各地遊憩據點皆有大

批遊客湧入。目前台灣觀光遊憩業的發展,在民眾所需、政府與民間參與

結合之下,質與量有逐漸提昇的現象,若僅著重觀光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而忽略自然環境、社會觀感、文化流失等各方面的影響,當觀光遊憩資源

遭受相當程度的衝擊,且無法回復的程度時,不僅觀光遊憩資源被破壞,

也會造成觀光遊憩體驗的品質降低。觀光遊憩發展可增加當地就業機會、

提高居民收入與地方稅收、改善地區公共設施等眾多的正面影響,但也可

能造成地方髒亂、擁擠、物價與地價的上漲、文化改變、資源破壞,或犯

罪率增加等負面影響(顏宏旭,1994;蘇成田,1995),這些對自然環境、社

會、文化、經濟等層面的正負面影響,被稱為觀光衝擊(tourism impact)(陳

瑋玲譯,1992),觀光衝擊由遊客、當地居民、資源、經營管理相關單位、

業者等面向交互作用產生。對一個地區的發展而言,如何使負面衝擊減至

最低,使資源得以永續經營,將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遊客的湧入和所付出的資源究竟產生了哪些觀光衝擊?而這些衝擊,

若是屬負面的影響,若不能及早謀求對策加以改善,將導致遊憩區環境品

7

質退化,進而影響遊客遊憩體驗,尤其在資源抵抗力較脆弱之地區將顯得

更加嚴重(劉儒淵,1993)。為避免遊憩利用破壞環境至不可回復的程度,國

內外均有學者從事此類的研究,希望能引起廣泛注意,也期望於發展遊憩

活動,或進行遊憩規劃時能審慎評估自然環境、經濟和社會文化等三個面

向,以便做出最正確的決策(侯錦雄,1995;郭岱宜,1999)。在經營管理上

也發展出許多觀念、理論或模式,如:遊憩容納量(Carrying Capacity)、遊

憩機會序列(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簡稱 ROS)、可接受改變限度

(the Limit of Accessible,簡稱 LAC)、遊憩區經營管理程序(Visitor Impact

Management,簡稱 VIM)等(劉儒淵、黃英塗,1989),連旅遊方式都有了轉

變,一種強調與自然和諧共存,建立在保育、管理、教育上,與當地文化、

產業能結合的旅遊方式(朱芝緯、王鑫,2000a;2000b)--生態觀光(ecotourism)

的概念興起。

澎湖群島,亦稱澎湖列島,為台灣附屬群島,位於台灣海峽上,東距

台灣本島約 50 公里,西離中國大陸約 140 公里,由 90 個大小島嶼組成,

總面積約為 128 平方公里,行政區劃為澎湖縣。16 世紀時葡萄牙人來到東

方,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島上住著許多漁民,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

(Pescadores)。

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斗

8

互相煇映,「澎湖漁火」因而曾被台灣省政府選為台灣八景之一。1991 年,

交通部觀光局設立「澎湖風景特定區管理籌備處」。1995 年,正式成立澎湖

國家風景區,目標和宗旨為建設澎湖成為「國際級海上觀光休閒渡假中心」。

澎湖風光優美,又保留台灣傳統文化,早就是兩岸三地知名景點 ,總

部設在法國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世界最美麗海灣俱樂部」主要致力保護全

球海灣天然資源,現有 37 個海灣會員,在今年(2012 年)通過台灣澎湖海

灣的會員資格,將於明年(2013 年)正式入會。澎湖因推行保育政策成效

良好,獲該俱樂部審查通過資格,將在明年(2013 年)的全球年會正式入

會,並領取證書。該組織主席古爾說:「這裡與眾不同、很舒適,一抵達澎

湖就能感受到。」該組織強調,澎湖有獨特之美,我觀光局官員也指,澎

湖不僅是夏天樂活的好地方,也適合冬天慢活、知性旅遊。吉貝沙灘是澎

湖美麗海灣的一大主力。吉貝島沙灘由珊瑚與貝殼碎片組成,從空中鳥瞰

相當壯觀,還有吉貝嶼南方的「險礁嶼」,沙灘大小隨潮汐而變化的澎澎灘

(又稱活龍灘)等都是熱門景點。這是澎湖繼 2011 年獲旅遊指南權威《寂

寞星球》評選為全球 10 大世外桃源島嶼,再獲國際讚譽。外婆的澎湖灣觀

光盛況可期!

由於各個風景遊憩區資源特性不同,所提供之觀光遊憩利用方式亦不

同,以致對自然資源與社會、經濟環境衝擊程度也有所差異。因此,在當

9

前環保意識提升之際,有關觀光衝擊及防治對策,事實上為發展觀光遊憩

事業與提倡生態資源保育的同時,應予以重視的課題。

第二節 研究動機

觀光遊憩利用一直被視為較不具污染性,所以被冠上「乾淨的產業」、

「無煙囪工業」的雅號,然而,觀光遊憩真的不會帶來污染嗎?所造成對

自然資源、社會、經濟環境的衝擊與威脅真的比一般工業活動來的輕微嗎(郭

岱宜,1999)?觀光發展與資源保育孰輕孰重?又應如何取得中間的平衡

點?

觀光發展走到最後,地區會變得如何?保育觀念下的觀光發展又該以

何種形式出現?澎湖隨著時代腳步慢慢走向觀光發展一途,這中間的轉折

與過程應是當地居民較為清楚,且對島上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經濟、社

會和文化等的變遷,感受也應屬最深,本專題試著以島上居民的角度為出

發點,探討澎湖觀光發展的影響。

第三節 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主要目的:

1. 以島上居民觀點,探討澎湖目前經濟層面、自然環境層面,與社會

文化上的衝擊。

10

2. 以達成澎湖永續觀光為目的,對澎湖未來觀光發展提出建議。

11

第貳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觀光衝擊架構

觀光發展所牽涉的層面相當龐雜,對當地社區的影響不僅有正面效

應,亦包括負面影響(顏宏旭,1994),因此本專題期能藉由 Brougham &

Bulter(1981)與 Mathieson & Wall(1982)所提出的觀光衝擊架構,對觀光衝擊

之成因、影響面向等做一整體性與全面性的瞭解。

Mathieson & Wall(1982)認為觀光衝擊受遊客旅遊過程中的變數影響,

當這一系列過程改變,並超過地區的承載量,即可能產生觀光衝擊,但透

過規劃或管理仍可對衝擊加以控制。此架構(請參閱圖 2-1)強調遊客特性、

遊憩區特性及承載量與觀光衝擊之互動與關聯性;共有三個部分,第一部

分說明衝擊原因,因有觀光需求而帶動觀光發展,然因遊客背景、旅遊型

態等不同,因此造成不同的使用情況;第二部份則說明觀光衝擊的兩大成

因,包括遊憩區的特性與遊客特性兩部分,即遊客、當地居民,與遊憩區

三者交互影響該地承載量,也決定衝擊的嚴重程度;第三部份乃指出觀光

衝擊的影響層面,含括社會、自然環境,與經濟三方面,但透過控制可加

以管理或緩和衝擊現象(Mathieson & Wall, 1982)。

由以上觀光衝擊架構,可歸納出觀光發展的確會對地區之經濟、自然

環境,與社會文化產生正面或負面的衝擊,而原因可能源於五方面,一、

12

遊客特性,包括社經背景、遊憩活動型態、遊憩需求、遊憩滿意度、停留

時間、消費型態、語言、文化等;二、遊憩區特性,包括自然人文環境特

質、觀光發展程度、遊憩承載量、社會經濟結構、發展機會等;三、當地

居民的部分,含括居民年齡、性別、社會經濟背景、居住時間、語言、宗

教、文化背景等;四、政府政策與組織等;五、受遊客、居民,與環境直

接或間接的交流與互動影響。

欲研究人類觀光遊憩利用對環境究竟產生何種衝擊,其實是相當困難

的一件事,可由下列五點理由看出端倪,一、對資源的情況並無基本資料,

難以比較觀光遊憩使用前與使用後的狀況。人類於地球上存在數千年,一

直都在影響或改變地球的環境,因此要將環境重建成未被人類干擾前的情

形,以及建立一項標準以測定改變的情形,似乎是一件困難的事。二、很

難解開人類與自然生態界的關係。即使沒有人類的介入與干擾,環境仍會

呈現一種自然地持續變遷狀態,這使欲建立評估的標準更形困難。三、因

果之間,在時間與空間上的不連續。某項活動所造成的影響或在顯著改變

前,實已耗去相當多的時間,因此於研究時很難同時考慮時間與空間的因

素。四、組成環境的各要素間複雜關係,使得所有影響或改變難以測定。

五、為觀光衝擊指標的選定,此為研究方法上的問題,究竟那個指標可充

分顯示觀光衝擊,且具有意義、又可測量(Mathieson & Wall, 1982)。簡而言

之,觀光與衝擊是呈動態變動狀態,而他們的意義也會隨目標、主客體互

13

圖 2- 1 Mathieson & Wall 之觀光衝擊架構

(資料來源:Mathieson & Wall,1982:15)

需求

遊客旅遊型態

壓力產生

承載量

觀光衝擊

遊客特性

停留時間

活動型態

遊客滿意度

社會經驗背景

遊憩區特性

自然環境特性

經濟結構與發展

政府組織

觀光發展程度

自然環境 經濟 社會

衝擊控制

財政 管理政策 承載量

指標訊息 工程控制

遊客休憩區

14

動、經濟、環境改變過程、科技改變、其他觀光相關事業的發展而持續改

變(Mathieson & Wall, 1982),而這層環境與人類的價值觀、行為的複雜性,

使觀光衝擊研究顯得不夠完整(李莉莉,2002 綠島觀光衝擊之探討)。每一

處遊憩區的發展條件與背景均不相同,觀光遊憩利用的型態也可能不同,

再加上當地居民背景的差異性等,觀光衝擊種類可能會因而不同,衝擊程

度也可能有所差異。若調查觀光衝擊是為瞭解地區所受衝擊為何,或嚴重

程度為何,並不提供一個改善或控制的方法,對當地自然或人文資源永續

性的觀光發展而言,似乎並無助益;然若為提供經營管理單位做決策上參

考,似乎亦不宜太過概括,適用範圍也可能僅限於研究或調查的地點。

第二節 觀光衝擊面向

觀光衝擊的面向有哪些?Ap. & Crompton(1998)以訪談 38 位觀光發展

相關人士,包括當地居民、業者、政府官員等方式,歸納提出觀光衝擊七

個面向,包括社會與文化、經濟、擁擠度、環境、服務、稅收與社區態度。

然歸納大部分的研究或專書,與上述觀光衝擊架構(李莉莉,2002 綠島觀光

衝擊之探討;Brougham & Bulter, 1981;Mathieson & Wall, 1982;McIntyre,

1993;Gartner, 1996;Ap. & Crompton, 1998;Youell, 1998)可知,觀光衝擊

面向約可展現於經濟、自然環境與社會文化等三方面,因此,本專題以此

三方面為討論重點,以下即分項說明之。

15

一、 經濟面向

經濟衝擊的相關研究最早被觸及,其原因為易測量、可具體量化、資

料較易取得等,如可具體表現於稅收或工作機會的增加上,因此比經濟成

本,如噪音、污染等易察覺;再者因涉及利益問題,因此這方面的研究受

提倡觀光人士支持(Mathieson & Wall, 1982;Ap. & Crompton,1998)。

觀光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包括收入與生活品質的提昇、當地經濟

的改善、就業機會的增加、經濟投資、發展與支出等環境的改善、稅收增

加、公共建設與交通運輸的改善、購物機會的增加等;負面的影響則為商

品與服務價格的提升或短缺、土地與房價價格提高、日常生活消費/財產稅

的增加、傳統勞力市場的減少(顏宏旭,1994)。

二、 自然環境面向

『觀光發展依賴自然環境,維持一個好的環境才能進一步帶動觀光成

長,然而卻也可能引發環境的衰退、惡化;但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改善觀

光地點的環境。』(Ap. & Crompton,1998)。自然環境的實證研究應可分為兩

大部分,一是針對比較大範圍區域所做,傾向整體性的自然環境衝擊研究;

另一部份則是針對特定主題或遊憩活動所做的自然環境衝擊研究。前者研

究結果認為觀光發展對自然環境有正、負雙方面的影響,正面衝擊包括自

然環境受保護、歷史建物或博物館等受保護、地區外觀的改善;負面衝擊

16

則有交通擁擠、過度擁擠、噪音與垃圾等污染增加(Gartner, 1996;Ap. &

Crompton, 1998)。

三、 社會文化面向

觀光衝擊一般以經濟及環境上的衝擊較直接或明顯,社會文化之衝擊

可能較不直接、作用時間較長,且在測度上有許多無法確實量化,因而較

不易受重視(顏宏旭,1994)。然地區發展觀光,遊客與當地居民難免有直接

或間接的互動與影響(郭柏村,1994),這可能導致當地社會文化面向產生衝

擊。

當地居民與社會文化衝擊的程度可能和下列五項因子相關,1.當地的經

濟狀況。2.當地居民對觀光涉入情形之深淺。3.觀光發展的空間特性。4.當

地主體文化的存活性。5.其他,包括當地族群的政治態度等;另亦提出遊客

特性,包括遊客數量、停留時間長短、遊客民族特性、經濟特性、遊客活

動等均會對當地居民社會文化面向有所衝擊(李莉莉,2002 綠島觀光衝擊之

探討)。

Cohen(1972)提出十項一般在研究觀光發展對社會文化衝擊的主題,為

1.當地社區發展、福祉越來越仰賴外來因素。2.人際關係的變化。3.社會結

構的變化。4.生活節奏、方式的變化。5.遷移及就業。6.婦女就業。7.社會

階層的變化。8.政治與經濟利益的分配問題。9.社會秩序的敗壞。10.傳統習

17

俗與藝術的變遷(引自都市及住宅發展處,1990;郭柏村,1994;陳思倫、

高麗真,1994;陳思倫、郭柏村,1995)。Fox(1977)則認為社會文化衝擊主

要是指價值體系、個人行為、家庭關係、生活方式、安全性、道德、藝術

表達、傳統祭典、社區結構等面向的改變(引自 Ap. & Crompton, 1998)。

綜合以上可得知,社會文化衝擊大抵可分為兩大類,一為當地地區特

性所引值觀、態度與行為改變等;另一類為對地區資源影響與基礎結構發

展上的衝擊,如社區資源、設施所承受的壓力、外在勞工的引入、當地語

言、文化、生活形態的改變等。

18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專題個案概述

澎湖群島是由將近一百個大小不等的島嶼和岩礁組合而成。古時候曾

有「島夷」、「西瀛」、「澎海」、「平湖」等名稱,原因是它處於臺灣的西側,

四周的海域波濤洶湧,而內海卻平靜如鏡。早期在歐洲的葡萄牙人則稱它

為 Pescadores,也就是「漁人之島」的意思。目前有人居住島嶼僅有 20 個,

土地總面積為 126.86 平方公里。群島中面積最大為馬公島。

澎湖主要產業觀光與漁業,簡要說明如下:

(一) 觀光產業資源

澎湖觀光產業資源豐富,包含自然生態、地質、人文、手工藝品、飲

食等,其中自然生態與地質資源方面,因海域範圍面積 74,730 公頃,海岸

線長達 320 KM,地形多轉折,沿岸多灣澳。且因海洋資源豐富,政府斥資

6 億五千萬元興建水族館,累計 90 年 1 月已突破百萬人次。另外,動、植

物資源也相當豐富,例如:澎湖決明、澎湖大豆、仙人掌、天人菊、綠蠵

龜及各種鳥類等。

(二) 漁業資源方面

19

澎湖環島保有臺灣少見的天然優良條件,海水清澈,環境污染不若本

島嚴重,內灣天成處處可見。以往海域生物資源相當豐富,是重要的漁業

大縣,漁業是經濟命脈,近幾年,由於臺灣產業結構的轉型,大量的城鄉

移民,嚴重地掏空了澎湖縣的漁業勞動力與村落結構,此外,漁撈技術精

進,導致產生過漁現象,漁業資源日趨枯竭。由於澎湖縣本身具有極佳的

天然利基,且為使澎湖縣漁業經營能夠永續發展,因此發展栽培漁業,建

立海洋牧場,在適地適作的原則下,發展魚塭集中的養殖專業區,以及(內

海及外海)海洋養殖,尤其是箱網養殖,這才是漁業轉型的契機,且是具

有前瞻性的務實之道。另一方面,與觀光產業結合發展娛樂漁業,推展漁

業休閒體驗、觀光民宿、水產品與海鮮專賣區等,亦是未來漁業發展的另

一走向。

除了觀光及漁業資源外,農產方面以花生、瓜類為主。還有海藻、珊

瑚、700 種魚種、綠蠵龜、海豚、326 種鳥類等。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文採文獻蒐集法、訪談法,參與觀察法等方式來蒐集資料,其中訪

談法是針對澎湖居民。

(一) 文獻蒐集

20

主要指澎湖的人口、背景、生態環境、地方產業特色等基本資料進行

二手資料、文獻的蒐集整理工作,以便日後進行討論與分析。除現有與澎

湖相關的文獻蒐集外,報紙的平面報導或許較不具學術性但可透漏些許澎

湖背景、發展狀況與面臨的問題等訊息,因此考量收集近五年(民國 96 年

-101 年)的報導資料,助於研究者對澎湖的基本瞭解 。

(二) 訪談法

由於島上居民教育程度、字詞意義、語言之理解情形等因素,加上欲

了解其對澎湖發展觀光的看法,改變等研究課題考量,且在前往訪談過程

中島上居民給予以下建議,「你想用問卷的方式在這裡可能行不通,因為島

上居民在外地居多 ,且如果想問島上的一些歷史、變化,可能要問老人家,

而老人家大概是國小程度不識字的居多,你可能要用訪談的方式。」因此,

本專題以訪談方式來獲得島上居民的資料。

一、 訪談方式

採用訪談導引(interview guide)方式訪問島上居民,事先列好一系列

的主題與話題範圍,在訪談過程中自由發問,會視受訪者的回答,在採取

開放性問題,其能獲得更深入與更完整的資料。

訪問是採個別訪問(individual interview)到受訪者家中或工作場所進

21

行個別訪問,訪談結果以筆做簡單記錄後,事後再做較完整的紀錄,在將

較完整記錄送交予受訪者,請其進行效度檢核,修正不當的字句或內容後,

才開始進行編碼、分析工作。

圖 3- 1 澎湖地圖

人口數: 97,157 人

戶數: 35,031 戶

每戶平均人口數: 2.77 人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數): 766 人

22

在過程中並無採取錄音,據多位當地居民表示,有些老人家與外界較

無接觸,恐怕對錄音機不習慣,且研究者亦非其熟識對象,以錄音方式可

能較不被接受,因此在考量當地居民接受度,與期望居民對研究者於無戒

備心的訪談下,捨棄錄音方式,訪談時間最短為 30 分鐘最常為 90 分鐘。

二、 訪談問卷主題

訪問島上居民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澎湖居民對發展觀光的一些看法,

包括改變、衝擊、期許與建議等方面。主題如下︰

1. 澎湖未發展觀光前的情形。

2. 澎湖發展觀光後所產生的改變為何?

3. 澎湖最吸引遊客的地方在那裡?

4. 可曾見過遊客的破壞行為?

5. 希望澎湖朝向哪一個方向發展?

6. 個人對澎湖觀光發展相關單位應扮演的角色是否有想法或建議?

(三) 參與觀察法

進入研究場地後,即為一觀察者,觀察週遭所發生的現象、事件、人

與環境間的互動、行為,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對話等各層面,並將所得

於當下,或是事後回想做成書面觀察記錄,以利於日後內容分析。我們並

23

非採取結構性觀察,而是採取有彈性的非結構性觀察。研究者大都參與被

觀察的情境,成為其中一員,但時而扮演局外人的旁觀者,觀察主題大約

與觀光發展、改變、影響等相關的事件或活動。觀察結果以實地札記(field

notes)記錄,若屬事件觀察則當下以筆記錄於隨身攜帶之筆記本上,若有與

人訪談,研究者於離開現場後再做筆記,實地記錄內容包括觀察日期、地

點在場人員、進行活動,與研究者對事件的感受、反應或反省等。和研究

者接觸過的人物,包括澎湖鄉公所員工、澎湖戶政事務所員工、澎湖當地

商家、業者、居民等共計 25 位,均明瞭研究者研究的身分,與到澎湖的目

的。研究者觀察重點在於遊客、島內商家、業者之行為,研究者待較了解

研究地域環境後,才慢慢和人互動,取得對方信任,除期望未來訪談作業

順利外,亦可獲得更多與論文相關訊息。觀察期間自民國 101 年 7 月 3 日

至民國 101 年 8 月 31 日止共計六十天月(表 3-1)。

第三節 資料分析方法

由於取得相關資料的方式不同,因此預計以兩種方法分析所得之資

料,分述如下:

(一) 訪談、參與觀察部分

在訪談與參與觀察所整理的稿件上畫出重要敘述句,並加以分類(經

濟、自然環境、社會文化三大類),以利資料分析。

24

表 3- 1 訪談記錄

觀 察 日 期 觀 察 項 目

101.07.03-101.07.07 整體環境、觀光建設、交通狀況等

101.07.07-101.07.15 居民、商家、相關單位非正式訪談

101.07.16-101.07.23 旅遊型態、島上居民之活動、非正式訪談等

101.07.24-101.07.30 非正式訪談、參與會議等

101.08.01-101.08.10 非正式訪談、環島觀察

101.08.10-101.08.26 居民正式訪談、環島觀察、非正式訪談

(二)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質性研究之信度與效度的問題,受研究者本身即為研究蒐集資料與分

析工具影響,較易受質疑,而本專題主要以質性方式蒐集資料,因此,此

節將以質性研究角度視本專題的信度與效度問題,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兩個

方法檢核。

一、 三角測定

本專題運用文獻蒐集、訪談與參與觀察等方式蒐集資料,以減低研究

方法本身的限制,如,受訪者可能帶偏見或虛假的回答問題;並透過不同

的資料來源以便確認同一事件,期能藉此增加本專題的信度與效度問題(吳

25

芝儀、李奉儀譯,1995)。

二、 受訪者檢核

研究者於訪談結束後,依據當下筆記以電腦文書處理方式整理訪談稿

件,並於事後將文件列印,交由受訪者檢視訪談內容,並請其加以增修減

受訪內容,若受訪者不識字,則以重述訪談稿件內容確認,或隔一段時間

後,在以非正式訪談方式詢問,確認訪談結果的一致性程度,與確實答覆

研究者的問題,以增加訪談信度與效度問題。

三、 研究限制

本專題探索澎湖觀光衝擊,基於研究目的、場域與背景的考量下,採

用質性研究方法中的訪談法、參與觀察法等蒐集資料,然基於研究方法、

研究者本身與時間、空間上等因素,仍有研究上的限制,分述如下:

1. 研究方法上的限制

本專題使用質性研究方法,質性研究中的的訪談法是研究者與當地居

民互動,請其告知對研究主題的各項意見與看法,某些受訪者與研究者並

不熟識,有些受訪者會有友人在現場陪同訪談,或許有可能會影響訪談結

果。再者於一些年長受訪者述說過程中,其在澎湖所經歷的經驗,並非研

究者所能體會,相信應仍有許多重要,且有價值的意見未被研究者察覺。

26

另外澎湖背景二手資料的來源大都源自於政府官方單位、諸如澎湖人口

數、每年旅遊人次、商家資料等、此類文件資料結果恐有信度、效度之疑,

但礙於研究背景、資料收集與分析討論的完整性,仍予引用。

2. 研究者本身的限制

本專題使用質性研究的方法,因此研究者本身是研究工具,而質的研

究品質良劣與否,與研究者素質相關,研究者本身第一次從事學術性論文

研究,不管在經驗、專業知識、能力、技巧、訓練上等均有所不足,仍努

力由文獻、書籍、師長等彌補不足之處,以減少分析、推論上的錯誤。其

中島上居民回答,有時並不構成完整的一句話,為片段語句,為求理解,

研究者於整理訪談結果時加以補強。

3. 研究結果推論、類推上的限制

本專題無法確切描述或推論所有變化是因觀光遊憩活動造成。一個地

區即使無觀光發展之介入,仍有可能隨時代演進而有所變遷,澎湖的生物,

社會資源調查不足;本專題是以澎湖為個案研究對象,其發展背景、區位、

條件、居民組成背景、民風、民情,與觀光發展相關單位之條件、互動、

協調等各方面,可能與其他離島區域或觀光發展地區並不相同,本專題主

要目的亦是探討澎湖此研究場域的觀光衝擊,因此無法將所得之研究結果

類推至其他區域。

27

第肆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澎湖觀光衝擊之探討

現今的澎湖觀光市場,以兩種旅遊型態為主,一是青少年居多的海洋

遊憩活動,二是傳統大眾旅遊式的參訪旅遊活動,但兩者皆以每年 4~9 月

為主要的觀光季節,導致淡旺季明顯的差異發展。青少年海洋遊憩活動,

偏重消費自然資源,集中在本島及北海地區,此類遊客消費能力有限,且

遊客過強的遊憩密度干擾了一般常民生活;大眾旅遊以馬公為基地,附帶

乘船遊覽南、北海各離島,雨露均霑式的旅遊結果是:各離島往往只能從

中獲得餐飲消費的微薄利潤,實際來自於發展觀光事業的經濟利益十分有

限。

澎湖傳統產業沒落情況,可以從近幾年來澎湖因為觀光產業興起休閒

體驗風,和世界性環保養生概念的需求增加後窺出端倪,而因為澎湖縣具

有極佳的天然利基,且在轉型成觀光休閒體驗部分,例如從海洋牧場政策

推動水產箱網養殖高經濟的海鱺、龍膽石斑與他種石斑、嘉臘、黑鯛等高

經濟魚類與築堤式魚塭九孔養殖等,後續結合觀光休閒的箱網式海上休閒

平台活動、近岸地曳網漁撈(牽罟)、立竿網捕魚、巡石滬、海釣等比比皆

是,近十年來,為澎湖帶來相當多的經濟效益。據 Mathieson &Wall 於 1982

年所提出的觀光架構中指出觀光衝擊和遊客旅遊型態、遊憩區特性、遊客

28

特性等皆有關聯性,而當時至澎湖旅遊者人數並不多,也可能以本島一日

遊居多、使用小巴士、約環島一圈後即離開前往下個目的地,或許可以推

論對澎湖自然環境上的衝擊並不是很嚴重,在經濟或社會文化上的衝擊可

能也不顯著。

澎湖觀光發展建設與推動上涉及兩個比較主要的體系,為澎湖縣政府

等地方政府這一類,另一單位則為觀光局所屬的澎湖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對澎湖發展觀光而言,此兩單位對澎湖各項觀光事宜的規劃與推動等,將

扮演重要的角色;而這些政策或措施的推動,可能會影響澎湖觀光發展,

也可能會對當地帶來衝擊。在發展觀光之後,於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經

濟等面向是否有出現改變或影響?島上居民對目前發展現況的看法為何?

本節即以經濟、自然環境與社會文化等三層面來探討澎湖發展觀光後的衝

擊。

(一) 經濟層面

觀光發展後,據受訪居民訪談結果,澎湖經濟層面出現的轉變大約為

經濟收入提昇、觀光相關就業機會增加、促進地方繁榮,生活品質方面也

因此而改善。

一、 經濟收入

29

幾乎每位受訪居民均會提到經濟收入提昇。早期澎湖是自給自足式的

經濟模式,後因青壯人口漸漸外移,留置台灣本島工作,此舉對家庭收入

與補貼是有幫助的;而觀光發展後,居民可從中獲得些許經濟上的利益,

因此普遍被受訪者提及;但也有些未從事與觀光行業相關的居民認為,觀

光只有對從事商業活動的居民有益,對目前仍維持以前生活形態的居民而

言並無實質幫助,尤其是老一輩的居民,他們仍是到出海工作、養殖漁業

或種植土豆風茹草等,維持以往原有的生活形態。環島公路上,仍可見島

上居民販賣著澎湖非常有特色的風茹茶、仙人掌以及小管麵線跟燒酒螺,

貼補生計所需。發展觀光後大家都可以賺錢、有收入,這裡發展的前景不

錯,有人潮進來就也代表有錢潮。

「觀光對澎湖經濟是有幫助的,不過那也只有對觀光遊憩業者、旅行

社跟租車、民宿、名土特產業者的人比較好。」(U2)

本地人大多數還是都從事原本的工作,並沒有從事觀光事業,可能一

些年輕人會回來這裡做一些浮潛、租摩托車、民宿等和觀光有關的行業,

不過老人家還是原來的工作。澎湖馬公市以往為漁業機能跟商業最發達的

區域,因其地受東北季風之影響,又位於主要港口所在,隨漁業沒落後觀

光產業的發展,馬公市生活情況遠比其他澎湖各地區村落還要富裕。然發

展觀光後,馬公市卻成為澎湖當地提供觀光商業活動最顯著的區域。在暑

30

假旺季時,到晚上一、二點還呈現人聲鼎沸的情形,商店、業者也因遊客

需求將營業時間往後移,已不見早期安靜漁村村落的面貌,觀光業取代原

有產業。

二、 觀光相關就業機會增加

因觀光需求增加,使澎湖需提昇、增加原有的服務機能與方式,包括

機車出租、浮潛、民宿、餐飲等業者,因此帶動整個就業市場,增加許多

觀光行業之就業機會,使原移居台灣青壯人口回流,也願意於外出求學後

再回澎湖工作。

「之前,商家其實都在觀望期,當時遊客的人數也不很多,會讓島上

居民猶豫,我是不是要投資,會不會有收益。當普遍有人開始做,也有賺

到一點錢的時候,就會慢慢有人想要做生意,這二、三年來,從事民宿、

餐廳、娛樂的人也慢慢越來越多。」(L1)

「以前這邊可能就是漁業啊,年輕人很少留下來,現在有觀光業後,

年輕人也比較留得住,不像以前可能到了台灣唸書之後就不回來了。」(U1)

三、 促進地方繁榮

澎湖發展觀光後,使原先冷冷清清的各個離島發展觀光後出現遊客,

添增每個家庭生活的家計;而客船、貨輪等交通工具的改善,也讓澎湖銷

31

貨通路變得比較暢通,經濟活絡促進地方的繁榮景象。

「雖然有些人反對觀光發展,但我覺得,像現在這樣很繁榮,多一點

人進來,澎湖進步的也比較快、也比較熱鬧。」(L2)

「我們這裡雖然是鄉下,因為有觀光,所以還算繁榮,大家也是靠這

個生活。」( C2)

四、 外地人開業

澎湖商家、業者不純為當地人開設,隨著觀光人潮的增加,有許多外

地人與澎湖當地人競爭。外地人經營項目以民宿、規劃活動方面為主,浮

潛、潛水業者較少,當地居民認為因為這類的行業風險性較高,如果業者

對當地潮流、風向等情形不了解,容易發生意外事故,也因此外地人比較

不經營浮潛、潛水業。澎湖觀光發展對經濟層面的衝擊似乎是較正面,它

改變澎湖原有經濟結構,讓澎湖居民脫離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一位受訪

居民(K1)所說,「我想觀光發展對澎湖居民是正面的吧!雖然現在經濟不景

氣,但至少我們的收入有提升。」經濟收入的提昇、增加,應該是澎湖發

展觀光一個很大的誘因,當傳統產業式微,自給自足生活方式可能不足以

維繫當地生活後,觀光行業的介入似乎是個轉機,然而對想維持原有生存

方式,或是因無資金、無能力投資,甚至不願意投身觀光事業的當地居民

而言,如何使其能維持原有的生活方式、不致於有太大的干擾,或是協助

32

一些居民做轉型工作,是個值得思考的課題。「外地人在此地開業與澎湖當

地人競爭,對澎湖本地而言,也算是個經濟上的威脅」。受訪者(Y2)認為外

地人的經營與行銷方式較澎湖人為佳,因此經濟利益是由外地人分享,澎

湖人僅能佔其中一小部分。澎湖人於現行觀光活動中可獲益的部分,大約

為交通--輪船、住宿、餐飲、紀念品與活動費用等,復加上當地彼此同業競

爭問題,似乎屬惡性競爭,在削價競爭情形下,澎湖人實際獲益金額應不

多,或許易欲以增加遊客人數之思考方式增加收益,然此舉卻可能危及當

地自然與人文資源。

受訪居民提及經濟收入提昇,使得生活品質改善,並也促進地方繁榮。

以澎湖原有經濟所得、生活條件視之,觀光發展後確有改善,然這似乎也

落入另一個課題,即生活品質改善與地方繁榮的景象應是如何?居民發展

觀光,終極追求的即為收入的提昇、生活上的便利性,或喧鬧的街景等;

亦或是一種更具價值的生活環境與態度。

如同觀光衝擊的研究,許多研究提及觀光對地區經濟的正面效應,較

少研究於觀光需付出的經濟成本,包括內、外在成本、交通、行銷費用、

設施的投資費用等層面(Mathieson & Wall, 1982),澎湖受訪居民較未提及的

部分亦為此,觀光需付出的成本或代價此課題。在傳統產業式微後,澎湖

發展觀光前,是否曾評估一個問題,「澎湖是否僅能以觀光帶動經濟上的成

33

長?」在發展觀光後,是否有過度依賴觀光之情況出現?淡旺季對經濟的

衝擊情形應如何處理?而另一些如,垃圾、污水處理費用增加,或維修費

用的增加等外在成本是否亦被一併考量?澎湖居民並非全無此意識,多為

語多矛盾與無奈,經濟的正面效應對自給自足的島民而言是項誘因。然地

區未發展觀光前,似乎即應評估類似觀光成本概念的各項目。澎湖發展觀

光迄今,以島上居民的角度或許無法全面瞭解此課題,然此問題應會存於

發展觀光歷程中,若能加以深入探討,或許可降低觀光對經濟的負面衝擊。

(二) 自然環境層面

自然環境方面應是目前澎湖發展觀光後變化最大之處,地貌、建築物

改變外,另有機車數量多造成的交通、噪音、空氣污染等問題;遊客數量

增加所伴隨的垃圾問題,陸域與海洋環境也可能因此直接或間接受到破

壞,但對澎湖而言,資源並非只有破壞,也因觀光發展而受到某種程度的

保護。

一、 噪音問題

早期因遊客、汽機車數量較少,所以大抵稱是個寧靜小島,爾後隨觀

光帶來的遊客人口與車輛,使平靜小島多些人聲、車聲,也干擾居民的作

息與安寧,尤其是來此地旅遊的年輕人或學生。「對我們來說覺得被干擾,

尤其是對老人家來說,像摩托車亂騎、騎很快、亂停等等,會對我們居民

34

造成不方便,且有些遊客也很吵,晚上一、二點也還在吵,根本沒有辦法

睡覺,現在也都沒有辦法睡午覺,實在太吵了。」(G2)

「觀光的確為改善經濟的來源,但是現在變得不能安寧,摩托車很吵,

有些年輕人也很吵。以前我可以睡到早上八點左右,現在差不多五、六點

就起床,客人太吵了,不過現在已經習慣了。」(C2)

「我們這裡也算鄉下地方,環境蠻純樸的,人也蠻單純的,現在就比

較吵,有時候摩托車的車聲可以吵到半夜,年輕人來這裡玩就一直逛,摩

托車一直騎,所以有時候會很吵這樣。」(C1)

二、 垃圾問題

訪問較年長的當地居民時得知,澎湖以前幾乎沒有垃圾,不過遊客量

增加後,除法可能會隨手丟垃圾,製造當地環境髒亂外,也使得當地垃圾

處理問題漸需被重視。有部分受訪居民認為垃圾問題並不嚴重,因隨手被

棄置的垃圾會由環保局外包廠商負責清潔與整理。

「像觀光客變多垃圾也變多,變得比較髒亂。」(L2)

「垃圾的話是還好,環境有比較乾淨,因為都會有人清理。」(W1)

三、 資源受保護與破壞

35

澎湖觀光發展目前以依賴當地自然資源為主,環島與浮潛也是遊客較

常參與的活動項目,如果澎湖觀光欲永續發展,資源保護是項極重要的工

作;但相對地,澎湖資源卻也可能因遊客不當行為或觀光遊憩不當利用造

成破壞。

受訪居民表示因觀光之故,生態受破壞,尤其於海域方面,諸如珊瑚

礁的踐踏、星砂、貝類的撿拾行為、獵捕魚等;海洋環境的惡化,尤以潛

水者感受較明顯,或曾經瞭解、認識 7、8 年前的澎湖者。資源破壞者約

可分為遊客與島上居民兩大部分,遊客主要表現於浮潛或潛水時踐踏岸邊

珊瑚礁岩、撿拾行為,與對當地海產食的需求上;當地某部分居民則是為

滿足遊客需求等因素,大量捕抓魚類等生物。

「資源破壞嚴重,海洋生態被破壞,這可能當地人與遊客都有,當地

人的部分可能就是人進來這邊,在飲食上就會想吃澎湖的特產、名產,然

後就會有些不肖居民大量捕抓魚,所以魚數量逐年減少。遊客的直接破壞

可能就是在浮潛或潛水的時候,直接踩岸邊珊瑚,珊瑚上都會有附著在礁

石上的生物,因為踐踏的結果造成他們無法生長,還有一些遊客可能會撿

拾星砂、貝殼。」(O1)

類似地問題被中研院動物所鄭明修(2000)提出,其於澎湖從事海洋生態

調查時即指出,澎湖目前海洋生態所面臨的危機是因遊客餐飲需求、遊客

36

撿拾行為、車輛碾壓等造成。對澎湖而言,若發展觀光是未來必須走的路,

亦是島上居民願意選擇的一條路,居民是否願意做某種程度配合,觀光相

關政府機構是否願意提出更妥善的方式經營管理,以達環境保育。

在資源保育方面,學名白棘三列海膽的馬糞海膽,是全台體型最大的

食用海膽,屬棘皮動物海膽綱,以大型海藻為主食,在珊瑚礁海域中扮演

控制藻類數量的關鍵角色,由於每年四到六月是馬糞海膽生殖腺最肥美的

季節,日本握壽司「雲丹」就是以馬糞海膽製作,因人為捕撈過度,數量

已急速減少。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為保護馬糞海膽,訂定馬糞海膽於每年六

月一日至九月一日為開放期,准予採捕殼徑八公分以上之體型,其餘時間

一律禁捕,違者處台幣三萬至十五萬元罰鍰。

居民感受較一致之處於機車問題,透露出澎湖於暑假旺季時,機車數

量與其引申的問題應被重視與改善。儘管自然環境的衝擊可透過地區規劃

與環境影響評估降低其影響,仍需持續監測與衝擊管理,以便確認觀光發

展後無更嚴重的問題產生。目前確實奠立環境衝擊概念,但管理計畫仍難

含括所有負面的衝擊型態與範圍(McIntyre,1993)。澎湖觀光發展後,對自然

環境的負面衝擊似乎源於規劃發展階段評估與考量不夠周詳,以致發展進

程產生問題,這對其他欲發展觀光的地區而言,似乎是個前車之鑑與警訊。

(三) 社會文化層面

37

自交通改善後,澎湖漸漸與台灣本島有接觸,人際交流後可能對當地

居民社會文化層面產生影響,而這或許可稱為歷史演變下必然的結果。觀

光發展後,澎湖居民脫離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轉換為以商業活動為主的

生活模式,據受訪居民表示,此股外力介入後對當地居民產生的影響,包

括人際之間的交流、民風、民情的改變與價值觀的改變。

第二節 澎湖觀光發展的未來

一、 觀光發展方向

以澎湖目前實際狀況,產業發展是以觀光為主,大部分受訪居民對澎

湖產業發展亦期能以觀光事業為主體,然態度表贊成的受訪者亦多有但

書,即在發展觀光的同時,也能做好資源保育工作;但也有些受訪居民提

及以發展澎湖文化等較深層人文層面、海域與水上活動、設觀光賭場等方

式來帶動觀光成長。

「不發展觀光我們這裡要做什麼呢?也沒有什麼資源,應該還是要發

展觀光,不過以不破壞自然景觀為原則。」(J1)

「我覺得應該要設賭場,離島設賭場是最好的,這樣就比較沒有淡旺

季的問題,不然離島要發展什麼?」(C2)

「澎湖觀光發展到現在,都沒有人從澎湖的文化、比較深層、深度層

38

面探討,大家僅著重在水上活動、夜遊,沒有人做深度、文化、保育海洋

生態的東西。」(J1)

資源保育、人文層面、海域與水上活動等發展方向, 是否有相容或衝

突之處,海域水上活動的進行是否會影響當地海洋生態環境,但是否對澎

湖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產生衝擊?資源保育與活動、設施等是否能取得

平衡點,讓資源得以維護,遊客遊憩體驗良好,且當地居民又可從中獲益。

以受訪居民角度而言,即使贊成朝觀光方向發展,似乎也不是每位受訪者

皆採取一致的看法,亦有衝突存在,如賭場的開放與否,並非每位受訪者

皆持贊成態度。發展方向可能需再協調與溝通,以便取得居民共識。澎湖

吸引遊客之處在於擁有的自然資源,如何妥善運用,使其能創造較長久經

濟效益,即是須被居民與各相關經營管理單位需思考的問題。

生態觀光強調低密度、對環境衝擊最小的觀光旅遊方式,乃是以保育

為前提下所發展的觀光旅遊模式。部分受訪居民對未來觀光發展的需求論

之,生態觀光概念符合其要件;再以受測遊客角度視之,吸引至澎湖從事

觀光旅遊活動的重要因子為其自然環境,因此,妥善兼顧維護與利用自然

環境是項重要觀念,生態觀光亦內涵此觀念。但此觀念的落實與推展需有

當地居民參與機制(李莉莉,2002 綠島觀光衝擊之探討。),似乎也需觀光

相關主管單位的認同與落實。

39

二、 旅遊安全

在澎湖,反而是像有民間合法經營水上遊戲的沙灘,會由民間業者雇

用救生員,維護遊客安全,但澎湖海岸線長,私人景點不少。而在澎湖受

傷恐無完善醫療設備可提供醫療服務,因此希望來觀光的遊客能小心,以

避免受傷情形。受訪居民(O1)表示「澎湖是離島,海岸線相當長,有不少

遊客專程到澎湖戲水,但卻只在設有水上活動的海灘,才配備私人雇用的

救生員。」

因此,負責岸巡的海巡人員,就得擔負第一線救溺的任務,海巡署也

特別舉辦救生救難演練,希望別再發生遊客溺水死亡的意外,其實,這幾

年下來,在澎湖的海巡單位,已經有 168 人取得救生救難相關證照,還有

20 人拿到救生員資格,但還需要有更多人都能學會救難技能,就是因為目

前在澎湖,大部分的海灘,都是立個告示牌,清楚說明這裡是沒有救生員

的,要防止溺水,只能呼籲。據受訪居民(O1)說法,「2007 年 9 月 2 日澎湖

吉貝嶼發生玩拖曳傘遊客墜海造成一死事件,而此類事件亦顯示澎湖旅遊

安全措施可能尚有疏漏之處。」而目前造成傷害機率較高是為馬公本島前

往各離島的觀光快艇,由於澎湖快艇時速都可飆至廿五海里以上,相當於

四十幾公里,澎湖遊艇同業公會理事長洪福利建議,快艇的前四排座位,

應加上安全帶等安全措施,避免乘客因船身搖晃而摔落受傷。在研究者初

40

至澎湖調查時,澎湖全島僅有澎湖署立醫院以及澎湖三軍總醫院,兩間醫

療設備較齊全為民服務,偶有,增加些許醫療資源,然以觀光旅遊或當地

居民之需求,實有增加、改善之處,而未改善醫療設備、資源前,觀光相

關機構也應以加強宣導、豎立警告牌示、規劃遊客守則或注意事項等方式,

提醒遊客注意旅遊安全,以維觀光遊憩品質。

4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 澎湖觀光衝擊之探討

觀光發展後,澎湖出現的衝擊於經濟、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等三個層

面,歸納結果如下:

一、 經濟層面

經濟結構上最大的改變莫過於傳統漁牧產業轉而由觀光業取代,而觀

光業帶來之人潮是大部分當地居民經濟收入提昇來源之一,也造就當地就

業機會,使得澎湖較以往繁榮,生活品質方面也因此得以改善;地方經濟

繁榮後,地價上漲情形也隨之而來。對於經濟層面上的正面影響居民也樂

見其成,但伴隨而來的問題與衝擊也感到無力與矛盾。對地區或社區發展

觀光,如何將所得利益回饋留予當地,並適當且合理的分配,是澎湖將面

臨的課題之一。

二、 自然環境層面

這方面應該是澎湖發展觀光後改變最大之處。原本寧靜的村落也增添

許多車聲與人聲等噪音,破壞當地原有的安靜,尤其於暑假旺季時,另一

42

個問題為對外交通的不便,島上居民往返台灣與澎湖間的機位與船位被遊

客訂滿。大量的遊客也帶來垃圾問題,因遊客不當行為而顯得髒亂外,使

得當地垃圾處理成為觀光發展相關單位需考量與處理的問題之一。在海域

方面,因遊客不當行為或不當利用被破壞,但也因觀光遊憩發展而受到某

種程度保護。澎湖縣農漁局雖然為了保護馬糞海膽限制捕撈的時間,但仍

然有不肖漁民會偷捕,除了相關單位要加強取締外,當地的漁民也要多配

合政府單位的措施,否則馬糞海膽可能就會因此而絕跡。

三、 社會文化層面

以往純樸的價值觀被金錢、利益所取代,傳統勞務工作被商業活動替

代;價值觀的改變似乎讓澎湖年長者對觀光發展採較保守的態度,青壯一

輩人口對觀光發展則普遍持較正面、接受的心態。另一衝擊為民風、民情

改變,當地社會網絡連結因削價競爭而改變,原有互相幫忙的情誼受商業

競爭影響。

(二) 對澎湖未來觀光發展的建議

澎湖未來是否朝觀光方向發展,實應取決於島上居民的意願、態度,

與是否對發展方向有所共識;對部分島上居民而言,這可能是個兩難且充

滿矛盾的課題。在意識觀光發展可能產生或已產生的衝擊問題後,居民的

態度與作法將顯得更加重要,亦可能影響未來的發展。目前澎湖觀光發展

43

似乎仍依附著當地優美的自然環境,如何使其能永續利用,使當地環境資

源、居民等能蒙受其利,並將負面衝擊降至最低,將會是發展觀光的一大

課題。

第二節 建議

本節針對觀光衝擊架構、澎湖觀光發展、未來研究者等三方面提出建

議。

(一) 觀光衝擊架構

觀光衝擊架構可能隨時間、地點或文化不同而有些差異,在本專題第

二章文獻回顧中引用二個觀光衝擊架構圖,然發現似乎有可加強之處,因

此,依衝擊元素之間的互動關係,嘗試將 Brougham & Butler(1981)與

Mathieson & Wall(1982) 所提出之架構整合,再匯入其他可能因子後,重建

一觀光衝擊架構圖,如圖 5-1。

(二) 澎湖觀光發展

一、 澎湖居民應凝聚共識

澎湖未來朝何種方向行進,端視居民的意見與態度,居民若能整合,

並建立適當溝通的機構或管道後,以此與觀光相關單位協商、討論,或許

44

可促使共識得以達成並實踐。

二、 發展「樂活度假」的相關理念與作法

澎湖收入主要來自觀光旅遊,應一方面掌握良好自然環境生態,並保

有在地文化特色,提升觀光遊憩經營品質,包括人力培訓、步道設施等,

營造一個適合自助旅行甚至樂活度假的地方。澎湖以前比較有特色的商

街,現在變得太城市化,反而降低觀光旅遊競爭力。縣政府也積極營造低

碳城市或懷舊碼頭文化村,可能會帶動另一波旅遊型態的改變,轉向自助

式旅遊而非大規模旅遊,成為有特色的地方休閒區。

三、 落實地方參與機制

澎湖觀光發展歷程似乎已產生資源競爭、協調整合不佳之情形,居民

對觀光相關單位作法亦不一定認同,若無適當的地方參與機制介入,資源、

居民、業者、主管機關等各元素間之隔閡可能更嚴重,對觀光發展實無助

益,宜建立適當溝通與參與管道。

(三) 未來研究者方面

一、 可探討澎湖「十大建設」之推動歷程

「澎湖觀光新十大建設」是王乾發縣長於競選期間所提的競選主軸政

45

需求

遊客旅遊型態

壓力產生

承載量

遊憩區特性

自然環境特性

經濟結構與發展

政府組織

觀光發展程度

社會結構與組織

當地居民

文化特性

社經背景

宗教信仰

社會結構與組織

自然環境 經濟

遊客休憩區

觀光衝擊

分 社會/文化/心理

衝擊控制/衝突管理

財政 管理政策

觀光相關行業

遊客行為

當地居民參與

環境監測

承載量

指標訊息

工程

控制

圖 5- 1 修正之觀光衝擊架構

遊客特性

停留時間

活動型態

遊客滿意度

社會經驗背景

政府組織

上位政策法令

中央與地方組織

互動關系

相關

部門

整合

協調

政策

法令

46

見,希望透過澎湖觀光新十大建設,讓澎湖呈現鄉鄉有主題、一島一特色,

並造就澎湖成為國際觀光島嶼。包括:內海開發計畫及觀音亭 國際濱海公

園建設計畫、青灣國際仙人掌公園、金龍頭國際郵輪碼頭、澎防部遷建再

造馬公歷史觀光城、湖西黃金海岸開發計畫、白沙綠能公園、西嶼蔚藍海

岸主題導覽園區、望安「澎湖大堡礁生態旅遊島嶼」、七美愛情島、澎湖影

視戲劇夢工廠等,這新十大建設未來將為澎湖創造旅遊點點特色,讓澎湖

觀光起飛。

二、 可再細部調查、研究澎湖之觀光衝擊

本專題含括範圍較廣泛,恐有疏漏之處。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再細分,

例如僅針對某項遊憩活動,如浮潛、潛水活動對澎湖海域之衝擊等。

三、 澎湖觀光衝擊之後續發展與研究

本專題雖已階段性告一段落,但澎湖觀光發展是動態且持續的狀態,

不同時間點豆居民,態度與看法可能隨之不同,衝擊之項目與種類亦可能

隨之變化,此皆須後繼者調查與研究。

47

文獻參考

一、 中文

朱芝緯、王鑫(2000a)。生態旅遊遊客守則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

例。戶外遊憩研究,13(3):1-22。

朱芝緯、王鑫(2000b)。扮演保育的實踐者。科學月刊,31(7):597-603。

Patton,Michael Q.著,吳芝穎、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

>,台北:桂冠心理學叢書

李莉莉(2002)。綠島觀光衝擊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

葉小慧(2012,11/20)。澎湖人文島嶼,美麗幸福。經濟日報,A17。

陳瑋玲譯(1992)「當地居民參與觀光遊憩發展過程之研究」,戶外遊憩

研究,第 5 卷(3/4),第 91-107 頁。

陳思倫、高麗真。1994。恆春鎮居民對觀光開發的社會經濟影響之認

知。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學報,4:353-376。

陳思倫、郭柏村。1995。觀音山風景區居民對觀光開發影響認知之研

究。觀光研究學報,1(2):48-58。

48

侯錦雄(1995)。觀光區的重生 — 永續經營的更新計畫。報告發表於八

十五年度。

劉儒淵(1993)。踐踏對玉山國家公園高山植群衝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

學森林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儒淵、黃英塗(1989)。遊樂活動對溪頭森林遊樂區環境衝擊之研究。

台大實驗林研究報告,3(2):33-51。

顏宏旭(1994),金門地區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

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成田(1995)。澎湖的生態觀光前景。報告發表於東亞生態旅遊及海峽

兩岸生態保育研討會。1995 年五月。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郭岱宜(1999)。生態旅遊:21 世紀旅遊新主張。臺北市,揚智文化。

郭柏村。1994。觀音山風景區居民對觀光開發影響認知之研究。私立

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

鄭明修。2000。台灣海洋環境與生態的變遷。邵廣昭等著,藍色運動--

尋回台灣的海洋生物:151-161。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49

二、 英文

Ap, J. and Crompton John L. (1998). "Developing and Testing a Tourism

Impact Scale,"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7:120-130.

Brougham, J. & Butler R. (1981). "A Segmentation Analysis of Resident

Attitudes to the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8:569-589.

Cohen, E. (1972). "Toward a Sociology of Interational Tourism,"Social

Research,39(1):164-182.(引自都市發展及宅住發展處,1990)

Fox, M. (1977). "The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 A Challenge to

Researchers and Planners." In A New Kind of Sugar: Tourism in the Pacific,

edited by B. Finney and B. Watson. Santa Cruz: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Center for South Pacific Studies, pp. 27-48. (引自 Ap. & Crompton, 1998)

Gartner William C. (1996) "Tourism development: principles, processes,

and policies."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pp. 61-196.

Mathieson, A. and Wall G. (1982). "Tourism: 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 London: Longman.

McIntyre George. (1993).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Guide for

Local Planners.” Spain,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Youell Ray. (1998). “Tourism: an introduction.” United Kindom: Addison

Wesley Longman.

50

三、 參考網頁

(2012 , 11/14) 。 美 哉 澎 湖 , 入 世 界 最 美 麗 海 灣 。 蘋 果 日

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21114/151932/a

pplesearch/%E7%BE%8E%E5%93%89%E6%BE%8E%E6%B9%96%E3%80

%80%E5%85%A5%E4%B8%96%E7%95%8C%E6%9C%80%E7%BE%8E%

E9%BA%97%E6%B5%B7%E7%81%A3

(2012,12/07)。澎湖海岸垃圾 近 8 成飲食行為產生。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21207/155649/a

pplesearch/%E6%BE%8E%E6%B9%96%E6%B5%B7%E5%B2%B8%E5%9E

%83%E5%9C%BE%E3%80%80%E8%BF%918%E6%88%90%E9%A3%B2%

E9%A3%9F%E8%A1%8C%E7%82%BA%E7%94%A2%E7%94%9F

(2012,05/31) 。《偷跑!》澎湖馬糞海膽 又遭違規撈捕。自由時報 電

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y/31/today-south17.htm

澎湖縣政府全球資訊

網。http://www.penghu.gov.tw/ch/home.jsp?mserno=201111070042&serno=20

1111070042&contlink=ap/pnews_view.jsp&dataserno=201012103926

http://www.penghu.gov.tw/ch/home.jsp?serno=201111070077&mserno=20

1111070075&contlink=content/magistrate2.jsp&level2=Y#view5

51

澎湖縣文化局。

http://basalt.phhcc.gov.tw/a/a01_02.asp

陳世圯,涂維穗 (2002, 11/29) 。澎湖觀光遊憩發展策略之研

究。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D/091/SD-R-091-030.htm

澎湖時報。

http://www.penghutime.com.tw/today.php

依統計數據談如何推展澎湖冬季觀光旅遊 。

http://www.gogoph.com.tw/penghuwintertravel.htm

澎湖國家風景區行政資訊網 。

http://www.penghu-nsa.gov.tw/gov/Article.aspx?Lang=1&SNo=04003245

澎湖開放博奕事業之剖析。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FM/092/FM-R-092-002.htm

澎湖概述-地理環境。

http://basalt.phhcc.gov.tw/a/a01_02.asp

澎湖觀光遊憩發展策略之研究。

52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D/091/SD-R-091-030.htm

附錄

一、 訪談問卷

您好,不好意思,打擾您!我們是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的

學生,想對您做個訪問,是有關於澎湖發展觀光情形,與發展觀光後所產

生的改變 。這個訪問純為學術用途,調查結果乃做研究整理、分析之用,

請您放心回答,也感謝您的幫忙與支持。

姓名: 性別: 訪談時間: 年 月 日

1. 請問您是否在澎湖出生?□ 是□ 否,地點

2. 是否定居在澎湖? □ 是□ 否(跳至第四題)

3. 居住於澎湖有多久了?

4. 您至澎湖的目的為何? (第二題填是者可不填)

5. 您所從事的行業?□漁 □農 □商 □服務業 □公務人員 □其他

6. 您與遊客接觸的原因為?

7. 請問您對澎湖發展觀光的看法?

8. 觀光發展對澎湖的影響?如,日常生活、經濟收入、居住環境等…。

53

9. 遊客未大量進入澎湖觀光前,澎湖的環境大概是什麼情形?遊客數

量增多時,澎湖環境大約是什麼情形?您覺得有哪些改變或轉變?

10. 澎湖在觀光淡季與觀光旺季(4 月~9 月)時,您覺得澎湖有什麼不同

的地方?

11. 您希望澎湖的發展以觀光遊憩事業為主導嗎?如果希望的話,朝那

一個方向發展呢?

54

二、 會議記錄表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第 次實務專題個案研究討論記錄

題 目 澎湖旅遊遊客行為之動機

指 導 老 師 陳仙玫 老師 班 別 夜觀光 4A

組 員 楊涵君 林柔萱 鄒幸芳 彭湫凌 余敏愷

出 席 情 況 請 假 鄒幸芳

開 會 日 期 101 年 05 月 22 日 地 點 HT305

內容記錄 :

1 . 根據評審老師的建議,將研究的方式改為質性研究及目

標改為以澎湖居民為主。

2 . 和老師討論暑假至澎湖事宜。

3 . 居民訪問問卷方向及設計。

指導老師 簽 章

備 註

55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第 次實務專題個案研究討論記錄

題 目 澎湖

指 導 老 師 陳仙玫 老師 班 別 夜觀光 4A

組 員 楊涵君 林柔萱 鄒幸芳 彭湫凌 余敏愷

出 席 情 況 請 假

開 會 日 期 101 年 09 月 21 日 地 點 HT306

內容記錄 :

1 . 修改一、二章內容。

2 . 討論第三章內容概要。

指導老師 簽 章

備 註

56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第 次實務專題個案研究討論記錄

題 目 澎湖

指 導 老 師 陳仙玫 老師 班 別 夜觀光 4A

組 員 楊涵君 林柔萱 鄒幸芳 彭湫凌 余敏愷

出 席 情 況 請 假

開 會 日 期 101 年 10 月 12 日 地 點 HT306

內容記錄 :

1 . 確認一 ~二章內容。

2 . 修改第三章。

指導老師 簽 章

備 註

57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第 次實務專題個案研究討論記錄

題 目 澎湖

指 導 老 師 陳仙玫 老師 班 別 夜觀光 4A

組 員 楊涵君 林柔萱 鄒幸芳 彭湫凌 余敏愷

出 席 情 況 請 假

開 會 日 期 101 年 10 月 26 日 地 點 HT306

內容記錄 :

1 . 確認第三章內容。

2 . 整理訪談記錄及討論第四章內容概要。

指導老師 簽 章

備 註

58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第 次實務專題個案研究討論記錄

題 目 澎湖觀光衝擊之探討

指 導 老 師 陳仙玫 老師 班 別 夜觀光 4A

組 員 楊涵君 林柔萱 鄒幸芳 彭湫凌 余敏愷

出 席 情 況 請 假

開 會 日 期 101 年 11 月 16 日 地 點 HT306

內容記錄 :

1 . 修改第四章內容。

2 . 討論及訂定題目。

指導老師 簽 章

備 註

59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第 次實務專題個案研究討論記錄

題 目 澎湖觀光衝擊之探討

指 導 老 師 陳仙玫 老師 班 別 夜觀光 4A

組 員 楊涵君 林柔萱 鄒幸芳 彭湫凌 余敏愷

出 席 情 況 請 假

開 會 日 期 101 年 11 月 30 日 地 點 HT306

內容記錄 :

1 . 確認第四章內容。

2 . 討論第五章結論概要。

3 . 有關澎湖入選最美麗海灣報導,放入第一章研究背景。

指導老師 簽 章

備 註

60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第 次實務專題個案研究討論記錄

題 目 澎湖觀光衝擊之探討

指 導 老 師 陳仙玫 老師 班 別 夜觀光 4A

組 員 楊涵君 林柔萱 鄒幸芳 彭湫凌 余敏愷

出 席 情 況 請 假

開 會 日 期 101 年 12 月 07 日 地 點 HT306

內容記錄 :

1 . 修改及確認第五章內容。

2 . 確認第一章插入新聞的內容。

指導老師 簽 章

備 註

61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第 次實務專題個案研究討論記錄

題 目 澎湖觀光衝擊之探討

指 導 老 師 陳仙玫 老師 班 別 夜觀光 4A

組 員 楊涵君 林柔萱 鄒幸芳 彭湫凌 余敏愷

出 席 情 況 請 假

開 會 日 期 101 年 12 月 14 日 地 點 HT306

內容記錄 :

1 . 最後確認及修改書面。

2 . 討論 PPT 內容概要及下次討論地點、時間。

指導老師 簽 章

備 註

62

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第 次實務專題個案研究討論記錄

題 目 澎湖觀光衝擊之探討

指 導 老 師 陳仙玫 老師 班 別 夜觀光 4A

組 員 楊涵君 林柔萱 鄒幸芳 彭湫凌 余敏愷

出 席 情 況 請 假

開 會 日 期 101 年 12 月 18 日 地 點 星巴克中港店

內容記錄 :

1 . 討論及修改 PPT 內容。

2 . 老師建議及指導口試。

3 . 模擬口試。

指導老師 簽 章

備 註

63

嶺東科技大學管理學院觀光與休閒管理系

『實務專題』期末報告內容修正定稿指導老師同意表

班 級

學 生

指 導 老 師

專 題 題 目

指導老師簽名:

中 華 民 國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