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不久前,电影《少年的你》票房已突破 13 亿,影片让观 众泪目的同时,再次引导人们反思如何关注儿童青少年 的身心健康。“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离我们并不遥 远。”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党总支书记、精神科主任医师 占归来表示,这些年儿童青少年的精神疾病发病率越来 高;但由于社会认知不足、家长配合度不高、专业医护人 员有限等多种原因,不少孩子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 及时诊断和治疗。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受到 社会关注。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 等12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 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 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规划了明确 的时间线:到 2022 年底,各级各类学校建 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 生心理健康服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 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像秦女士这样家长很多,一开 始他们并不愿意承认自己孩子身上 存在的这些精神疾病。事实上,儿童 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离我们并不遥 远。”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占归来主 任医师告诉记者,不要认为心理疾病 是成年人的专利。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呈现患病 率上升且发病年龄下降的趋势。在 占归来医生的门诊中,其中三分之一 的患者为儿童青少年患者,其中儿童 青少年心理疾病最常见的就是抑郁 症、双相障碍。他们的症状也有些相 似:烦躁、易怒、悲伤、失眠,导致学习 成绩不理想、人际疏离或其他社会功 能不良,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自我伤 害、自杀等倾向。 除了这两种常见的儿童青少年 心理疾病外,焦虑症、强迫症等也较 为常见。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卫组织 之前联合发布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 目前全球 12 亿 10 岁至 19 岁青少年群 体中,约 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也就 是说,全球大约每五个青少年中就有 一人正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那么,孩子哪来的抑郁呢?“儿童 青少年患上心理疾病大致包括生物、 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原因。”占归来告诉 记者,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一个重 要原因,来自于生物学因素,也就是所 说的遗传。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 社会、心理因素。当前,儿童青少年的 心理情绪受到同伴之间攀比压力、家 庭学业期望值过高、适应调节能力不 足、青春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方说,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如 果父母关系紧张就会给孩子们的心 理造成负担。”占归来告诉记者,“还 有些孩子遭遇了意外的负性事件如 车祸、重要亲人离世等,一时难以承 受,进而导致心理状况出现了问题。” “其实多数家长都能感觉到孩子 的变化,但是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 青春期的正常变化,觉得没有什么大 事。”占归来说,他们通常都带着孩子 先去看内分泌科、中医科,最后不得 已才会来看精神科医生。很多人也 会因此错过了早诊断早治疗的最佳 时机。 不爱说话、情绪时好时坏……孩子难道是“精神感冒”? 少年的你”, 如何拨开隐形乌云? 个案 1 16 岁的小西(化名) 时而暴躁、时而亢奋…… 原来患上了双相障碍 记者见到小西的时候,眼前的孩 子看起来极为斯文,偶尔也会开怀大 笑,很难相信他是一名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 小西的母亲张女士告诉记者,在 上小学五年级之前,小西性格开朗, 还是一名成绩优异的优等生。但是 就在五年级那一年,小西的情绪突然 发生了变化。他时常感到不开心、易 怒、发脾气且极易疲乏,不去上学的 时候,他会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或是 睡觉或是玩视频游戏。但是,有时候 他又会突然间感觉精力异常旺盛,活 动多,话很多,且易兴奋。 “情绪波动、睡眠增多、乱发脾 气、想一人独处,有时又兴奋地完全 无法控制自己。”小西坦率地表达了 自己绝望、悲伤,他感觉自己很无助。 在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小西被 诊断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这也是 张女士第一次听说了这个陌生的疾 病名称,这让她感到一种恐惧。 主任医师占归来告诉张女士,双 相情感障碍的高发年龄段为16-18 岁。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情绪 会在抑郁和躁狂之间来回转换,有时 也会出现混合发作。抑郁时,情绪会 显著低落,不爱与人交流;躁狂发作 时,孩子会变得非常开心、精力旺盛、 活动增多、非常健谈,且持续数日睡 眠需要减少。 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双相情感 障碍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较为密切,但 是环境因素在双相情感障碍中也发 挥着一定的作用。 在帮助孩子治疗的过程中,张女 士也开始反省家庭存在的问题。那 几年,张女士和丈夫的关系也出现了 状况,彼此之间经常闹冷战,对孩子 的关心也少了很多。很多次,小西会 问她: “妈妈,你不再爱我了吗?” 个案 2 14 岁的小琳(化名) 孩子大了,却不愿说话了…… 竟然是患上了抑郁症 小琳曾是大家眼中的乖孩子,要 求上进,学习也很勤奋。但是从小学 四年级开始,小琳莫名感到身上有一 种巨大的压力,成绩也跟着开始下 滑。尽管她每天学习到近深夜11 点,但成绩仍然没起色。 刚开始,母亲秦女士认为孩子成 绩下降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批评她 不努力。“至于孩子性格变得内向,我 最初认为十几岁的女孩子,长大了, 不愿意说话了,遇到事情也不愿意告 诉爸爸妈妈了。”秦女士说,她觉得这 些都是女孩青春期的正常现象,根本 没有往抑郁症这方面去想。 一段时间后,小琳的话越来越 少,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无奈之 下,秦女士将孩子转入了郊区的某国 际学校初中部,希望通过换个相对轻 松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孩子的情绪有 所改变。 但是,情况并没有像秦女士所希 望的那样。在学校里,小琳几乎不会 和任何同学交流。偶尔和家长交流 时,也总说头痛、胃痛各种不舒服,并 且还出现了难以入睡、早醒等睡眠障 碍现象。生活中,小琳对一些垃圾食 品却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这导致 14岁的她,体重已接近200斤。 经专家就诊确认,小琳患上了抑 郁症。专家告诉秦女士,抑郁症的高 发年龄段为20岁左右,在很多家长 的意识中将儿童青少年不愿意交流 归结为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实有可能 这就是抑郁症的表现。 事实上,青少年“抑郁情绪”“抑 郁症”发生率逐渐升高,通常的表现 为不爱说话、情绪异常等,是“无声的 抵抗”。这些孩子对什么事都不感兴 趣,上课精力不集中,不愿意交往,不 愿意谈话,喜欢静,悲观厌世,严重的 话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目前,对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的 宣传还不够,包括家长、老师的认识都 存在不足。”占归来说,有的患儿已经 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家长对孩子 的干预还仅限于去做心理咨询层面, 很可能贻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 机。往往等孩子有了自杀的倾向,这 些家长才会带着孩子来就诊。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给 个人带来负担,也会在社会和经济层面 产生不良影响。专家们建议,家长平时 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儿童青 少年精神上出现了异样,应该早发现早 治疗。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抗打击 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当孩子 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时,家长应和 孩子好好沟通找原因,不要一味批评责 怪孩子,避免语言冷暴力。 青少年心理疾病,其实并不遥远 助力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 全球 约五分之 一青年存 在心理健 康问题。 早发现 早治疗,保 持良好沟 通。 现状 好消息来啦! 专家呼吁 05 2020 年 1 月 6 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 吴炜 美术编辑 周培骏

不爱说话、情绪时好时坏……孩子难道是“精神感冒”? 少年的你”, …€¦ · 是成年人的专利。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呈现患病 率上升且发病年龄下降的趋势。在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不爱说话、情绪时好时坏……孩子难道是“精神感冒”? 少年的你”, …€¦ · 是成年人的专利。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呈现患病 率上升且发病年龄下降的趋势。在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不久前,电影《少年的你》票房已突破13亿,影片让观众泪目的同时,再次引导人们反思如何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党总支书记、精神科主任医师占归来表示,这些年儿童青少年的精神疾病发病率越来高;但由于社会认知不足、家长配合度不高、专业医护人员有限等多种原因,不少孩子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受到

社会关注。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

等12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

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

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规划了明确

的时间线:到 2022 年底,各级各类学校建

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

生心理健康服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

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像秦女士这样家长很多,一开

始他们并不愿意承认自己孩子身上

存在的这些精神疾病。事实上,儿童

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离我们并不遥

远。”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占归来主

任医师告诉记者,不要认为心理疾病

是成年人的专利。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呈现患病

率上升且发病年龄下降的趋势。在

占归来医生的门诊中,其中三分之一

的患者为儿童青少年患者,其中儿童

青少年心理疾病最常见的就是抑郁

症、双相障碍。他们的症状也有些相

似:烦躁、易怒、悲伤、失眠,导致学习

成绩不理想、人际疏离或其他社会功

能不良,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自我伤

害、自杀等倾向。

除了这两种常见的儿童青少年

心理疾病外,焦虑症、强迫症等也较

为常见。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卫组织

之前联合发布一组令人担忧的数据:

目前全球12亿10岁至19岁青少年群

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也就

是说,全球大约每五个青少年中就有

一人正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那么,孩子哪来的抑郁呢?“儿童

青少年患上心理疾病大致包括生物、

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原因。”占归来告诉

记者,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的一个重

要原因,来自于生物学因素,也就是所

说的遗传。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

社会、心理因素。当前,儿童青少年的

心理情绪受到同伴之间攀比压力、家

庭学业期望值过高、适应调节能力不

足、青春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方说,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如

果父母关系紧张就会给孩子们的心

理造成负担。”占归来告诉记者,“还

有些孩子遭遇了意外的负性事件如

车祸、重要亲人离世等,一时难以承

受,进而导致心理状况出现了问题。”

“其实多数家长都能感觉到孩子

的变化,但是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孩子

青春期的正常变化,觉得没有什么大

事。”占归来说,他们通常都带着孩子

先去看内分泌科、中医科,最后不得

已才会来看精神科医生。很多人也

会因此错过了早诊断早治疗的最佳

时机。

不爱说话、情绪时好时坏……孩子难道是“精神感冒”?

为“少年的你”,如何拨开隐形乌云?

个案1 16岁的小西(化名)

时而暴躁、时而亢奋……原来患上了双相障碍

记者见到小西的时候,眼前的孩子看起来极为斯文,偶尔也会开怀大笑,很难相信他是一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小西的母亲张女士告诉记者,在上小学五年级之前,小西性格开朗,还是一名成绩优异的优等生。但是就在五年级那一年,小西的情绪突然发生了变化。他时常感到不开心、易怒、发脾气且极易疲乏,不去上学的时候,他会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或是睡觉或是玩视频游戏。但是,有时候他又会突然间感觉精力异常旺盛,活动多,话很多,且易兴奋。

“情绪波动、睡眠增多、乱发脾气、想一人独处,有时又兴奋地完全无法控制自己。”小西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绝望、悲伤,他感觉自己很无助。

在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小西被诊断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这也是张女士第一次听说了这个陌生的疾病名称,这让她感到一种恐惧。

主任医师占归来告诉张女士,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发年龄段为16-18岁。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情绪会在抑郁和躁狂之间来回转换,有时也会出现混合发作。抑郁时,情绪会显著低落,不爱与人交流;躁狂发作时,孩子会变得非常开心、精力旺盛、活动增多、非常健谈,且持续数日睡眠需要减少。

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双相情感障碍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较为密切,但是环境因素在双相情感障碍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在帮助孩子治疗的过程中,张女士也开始反省家庭存在的问题。那几年,张女士和丈夫的关系也出现了状况,彼此之间经常闹冷战,对孩子的关心也少了很多。很多次,小西会问她:“妈妈,你不再爱我了吗?”

个案2 14岁的小琳(化名)

孩子大了,却不愿说话了……竟然是患上了抑郁症

小琳曾是大家眼中的乖孩子,要求上进,学习也很勤奋。但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小琳莫名感到身上有一种巨大的压力,成绩也跟着开始下滑。尽管她每天学习到近深夜 11点,但成绩仍然没起色。

刚开始,母亲秦女士认为孩子成绩下降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批评她不努力。“至于孩子性格变得内向,我最初认为十几岁的女孩子,长大了,不愿意说话了,遇到事情也不愿意告诉爸爸妈妈了。”秦女士说,她觉得这些都是女孩青春期的正常现象,根本没有往抑郁症这方面去想。

一段时间后,小琳的话越来越少,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无奈之下,秦女士将孩子转入了郊区的某国际学校初中部,希望通过换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孩子的情绪有所改变。

但是,情况并没有像秦女士所希望的那样。在学校里,小琳几乎不会和任何同学交流。偶尔和家长交流时,也总说头痛、胃痛各种不舒服,并且还出现了难以入睡、早醒等睡眠障碍现象。生活中,小琳对一些垃圾食品却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这导致14岁的她,体重已接近200斤。

经专家就诊确认,小琳患上了抑郁症。专家告诉秦女士,抑郁症的高发年龄段为20岁左右,在很多家长的意识中将儿童青少年不愿意交流归结为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实有可能这就是抑郁症的表现。

事实上,青少年“抑郁情绪”“抑郁症”发生率逐渐升高,通常的表现为不爱说话、情绪异常等,是“无声的抵抗”。这些孩子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上课精力不集中,不愿意交往,不愿意谈话,喜欢静,悲观厌世,严重的话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目前,对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的

宣传还不够,包括家长、老师的认识都

存在不足。”占归来说,有的患儿已经

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家长对孩子

的干预还仅限于去做心理咨询层面,

很可能贻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

机。往往等孩子有了自杀的倾向,这

些家长才会带着孩子来就诊。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给

个人带来负担,也会在社会和经济层面

产生不良影响。专家们建议,家长平时

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儿童青

少年精神上出现了异样,应该早发现早

治疗。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抗打击

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当孩子

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时,家长应和

孩子好好沟通找原因,不要一味批评责

怪孩子,避免语言冷暴力。

青少年心理疾病,其实并不遥远

助力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

全 球约 五 分 之一 青 年 存在 心 理 健康问题。

早发现早治疗,保持 良 好 沟通。

现 状

好消息来啦!

专家呼吁

05 2020年1月6日星期一责任编辑吴炜 美术编辑周培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