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4 责任编辑:徐 电话:(010)65389197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邮政编码:100125 总编室电话/传真:(010)65003319 新闻部电话/传真:(010)65002492 宣传发行部电话:(010)65935482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0065号 零售每份 0.70 元 印刷: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 得知作家谌虹颖要为去世的剧作 家、歌词作家阎肃先生创作一部传记 类长篇报告文学,我很为她感到担心。 担心什么呢? 首先担心阎肃老先生的知名度太 高,地位隆盛,写他的生平事迹,写不 出新意,写不出丰满有血肉的传主形 象。在互联网十分发达的当下,在指尖 阅读流行的今天,为读者早已熟知的 某个人物写什么报告文学,多半是件 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阎肃是著名剧作家,创作过现在 基本上已成经典的歌剧《江姐》和《党 的女儿》,稍有点阅历的中国人,大都 会哼出一段《红梅赞》。阎肃同时又是 歌词大家,创作有 1000 多首歌词,在 长达50年的歌词创作生涯里,隔三五 年,便有佳作风行于世。上世纪 60 年代,阎肃作词 的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今天还在传唱。上个世 纪七八十年代,阎肃作词的《长城长》《马兰谣》《风 花雪月》《风雨同舟》《敢问路在何方》,还是今天中 国人到 KTV 经常点唱的曲目。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 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 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这些出自阎肃之手的金句,多半中国人 都是熟知的。20 多年前,阎肃写的《雾里看花》《故 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今天的很多人仍会 哼唱,更是有人激赏着“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 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样的阎肃 式的警句。阎肃 80 岁高龄后,创作的《当兵前的那 晚上》,还能传遍军营内外。 像阎肃这样有顽强生命力的剧作家、词作家, 早在听众、观众心目中有了固定的形象,为这样的 一个人物立传,很难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还有, 阎肃老先生生前已被授予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媒 体对他也进行过铺天盖地的宣传,他的英模事迹报 告团在全国做了几轮几百场的报告,他的形象早被 主流媒体固化,主流社会接纳,再写阎肃,很难有所 突破。 其次担心阎肃近30年曝光率极高、出镜次数 极多,他的面孔、他的行为方式、他的语言风格,早 已为世人熟知,再写他,难度太大。30年青歌赛评 点嘉宾做下来,30年春晚幕后高级智囊做下来,他 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了,你再来写阎肃,稍有不慎, 读者便不会买账了。 最重要的一个担心是,阎肃活 了 86 岁,人生阅历十分丰富,在长 达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不同重 要时期,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 上,他与中国许许多多重要的人物 都有深浅不一的交集。他的这些传 奇到了可称传说的经历,写与不 写,实写虚写、写到什么程度,都是 关乎作品成败的大问题。譬如,开 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看过歌剧《江 姐》,还多次接见过阎肃,探讨过作 品的修改,甚至还影响了作品主人 公的生死,这些史实怎么写?周恩 来总理自己排队买票看《江姐》,怎 么写?阎肃参加样板戏的创作班 子,一待就是 11 年,期间,又与许 多重要人物有了交集,如何写? 2014年10月,阎肃参加了习近平 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 会并作了个人发言。阎肃去世后, 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全部都送 了花圈。阎肃和历代中央高层领导 均有交往交集,这恐怕也不是很好 写吧。 总之,我担心谌虹颖写不好阎 肃的这部生平事迹的报告文学。 一个多月前,谌虹颖寄来了她 用一年时间写就的长达 26 万字的 《放歌天地间—艺坛将星阎肃》, 我才知道我担心写不好的书已经 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 见面了。 我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读了 这本书,感觉此前的担心实在多余 了。这个不长不短的阅读过程,阎 肃作为传主的鲜明形象血肉丰满、 栩栩如生。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价 值取向完全正确,字里行间都充满 着正能量的好书,是众多写人物报 告文学中的佳作,是近年非虚构文 学创作的重要收获。 全书共分九章,写了阎肃这个老艺术家的一 生,轻重有度、简繁有术、深浅有讲,读来满眼全是 美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极大愉悦感。传主阎肃 的形象完整丰富、层次分明,有深度、有厚度、有筋 骨、有温度,极富艺术感染力。 在我看来,《放歌天地间— 艺 坛 将 星 阎 肃》 的成功,值得重视和总结的地方很多,尤为值得关 注的是作者对艺术家阎肃的一生做了极富诗意性 的表达。这个表达形式,主要体现在作者为九个章 节结合内容,精心起的章和节的名字上。章名写传 主重要事件的基本定位,节名凸现传主的精神气 质与独特性。这种做法,是对中国古诗词和章回小 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值得好好品味和 总结。譬如,写阎肃人生的小节,作者用“愿将此 身长报国、战地黄花分外香”,“血沃红旗心如铁、 身入军营即为家”,“戏里戏外皆样板、风口浪尖 几沉浮”诗化之。譬如,写阎肃的主要创作,作者 用“《红岩》怒放花万朵、一部《江姐》惊举座”,“数 易其稿路漫漫、梅花香自苦寒来”诗化之。譬如写 阎肃的人品与风骨,作者用“新竹高于旧竹枝、全 凭老干为扶持”,“千家笑语漏迟迟、沥血春晚几 人知”,“唯有良知难泯灭、不屑低眉随波流”诗化 之。毫无疑问,这些美文的章与节的点睛,让全书 多了浓浓的诗意。 谌虹颖为时代楷模、剧作大家、歌词大家阎肃 创作这样一部高质量的文学评传,听着阎肃的歌长 大并老去的中国人,都应该谢谢她。 书林漫步 岁末年初,被寄予厚望的《长城》《摆渡人》等电影在上映后遭到 了以豆瓣为代表的电影网站的“低分差评”,有些电影或导演甚至受 到了谩骂诅咒般的人身攻击,出品方和家人要对某些影评人诉诸法 律。随后而起的各方舆论之争再次将网络影评的可靠性问题和电影 评价标准的问题放到我们面前。近两年,从豆瓣、猫眼等专业网站的 打分、点评到各微信公众号开设的投票、榜单,种种数据和迹象表 明,网络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了,网络批评的兴起对电影批 评的建构以及学院派批评均形成了挑战。在当下这个多元评价标准 与多种批评形态共存的时代,具有普遍共识性的批评形态似乎已很 难出现。那么,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评价电影? 如何建构一种综合开放多元的电影评价体系? 网络时代电影的“新变” 在笔者看来,当下中国电影生态需要在一种宽容多元的文化心 态和文化姿态下提倡一种“综合多元开放系统”的电影评价标准体 系而不是惟一、单一指标的批评标准—无论票房还是艺术(专家) 抑或网络口碑都不能是惟一指标,这是由媒介环境的日新月异和电 影艺术生产独特的工业性征等复杂性因素共同决定的。在当下我们 需要评价对象评价视点的立体综合,评价体系的开放,还有判断指 标的立体多元。 我们从四个方面梳理一下电影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 高速变化背景下的“新变”。毫无疑问,正是这些“新变”,使得我们的 电影评价体系必须与时俱进,走向综合、开放、多元、立体。 第一是媒介背景的变化。这是一个技术普及,互联网全面加入, 被称为全媒介时代或“互联网+”的时代。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新 媒介,其他新媒介不断推动它的发展:电视、新媒体、网络。到今天, 互联网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电影也已经化为了 今天的空气、生存的空气。数字技术、新媒体、互联网都是互为依存、 互为条件的。数字技术推动了诸多新媒体的诞生,加速了互联网传 播。新媒体加上互联网,进入“互联网+”时代,反过来使得电影的传 播方式、生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一切变化归根到底是一种 媒介文化的变化。 第二是观影受众的变化。当下发生了一种网络社区的重组和粉 丝文化的崛起。网络重组了社群,然后重构了粉丝,粉丝在很大程度 上会反作用于电影。今天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都跟网络受众有关, 受众在网络上发生互动,重组社区,由一盘散沙变成有认同感的同 路人,他们的力量不容小觑。 第三是观影方式的变化,即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过去,电影的 影院观看是必然的条件,待电视媒介出来后,增加了电视观看的方 式。数字技术和网络普及之后,网络、新媒体、视频,甚至手机都可以 观看电影,全媒介互动式观看时代已经到来。如此一来,电影观看空 间无限扩大,同时观看时间也极大地延长。观看之前,我们可以通过 网络进行先行观看,观看完了之后,再回来网络互动,甚至弹幕、点 评、点赞,吐槽自来水、假的“自来水”或者真的“自来水”、社区讨论, 这些都成为电影的一种“前观看”、“像观看”或“后观看”。影院观看 结束,但电影还在那里继续发酵、争论,继续进行跨媒介传播。 第四是电影功能的变化。以前观众看电影是为情感升华、心灵 寄托的需要,是一种纯粹的古典美的享受。这样的功能继续存在的 同时,一些新的功能也在生成。网络形成的节点化的生活方式以及 那种粉丝化的、部落化的方式,使得电影的观看凸显了社会认同功 能。电影观看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联,需要依赖社会话题,带着社会 话题去看电影,或者是电影传达的话题带动了很多人看电影。它不 一定是情感性的,而是一种信息媒介性的东西,满足的是社交功能、 融入社会议题的需要,是情感上和审美方面之外的需求。 电影方方面面的变化如此之大,面对电影,单一的艺术标准、文 化尺度、“惟票房”的工业标准、惟口碑的网络舆情标准都是片面的。 建立综合开放立体的评价标准体系 我们应该提出一个综合开放立体的评价标准体系,让各种不同 的评价标准在一个新的评价体系之内都占有其合适的位置,不是 “一元论”的标准,而是多元论的标准系统。标准之间要有所中和。这 样一种标准的建立,一方面跟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特点,以及电影 理论和批评从一开始就具有的跨学科性,都有相关之处,也与我们 在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之内,关于电影的事业论、宣传论、艺术 论、文化本体论、产业论认知的迅速融合的电影发展现实密切相关。 首先,电影批评标准要根据对象性质、功能的不同有所区别。如 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标准就不应该一样。《刺客聂隐娘》《路边野 餐》《长江图》等与《捉妖记》的市场定位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能要求 《刺客聂隐娘》获得大票房,它在艺术上的成功,在戛纳、金马等国内 外电影节上的屡屡得大奖是对于其作为艺术电影的最好奖赏。这也 是市场千金难买的。而对《摆渡人》,我们也不必因为王家卫监制的 标签而以王家卫的那种小资抒情艺术电影的期待视野来规范。当然 这不是说就可以完全放弃对商业电影的艺术评判,而是说商业电影 有自己不同于艺术电影的艺术逻辑。 其次,对电影的评价要有综合的标准,既不能“惟票房论”,也不 能完全不顾票房而孤芳自赏,要把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上的讲话》中所提倡的大众的“喜闻乐见”标准,艺术传播的广度和 接受的实现度纳入考量指标。 再次,艺术必然传达意识形态,表现道德伦理。因而“娱乐”也是 有限度的,艺术要有对公共意识、基本伦理道德的坚守。 总的说来。我们瞩目一种综合的标准而不是惟一艺术的标准。 就电影而言,新的综合的标准也许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的和美学方面的标准:电影的画面造型、镜头语言、 形式风格、故事叙事、想象力等方面的品格保障;第二,现实美学标 准:故事要有现实的依据和逻辑,要接“地气”(不排除想象力、超验 的、假定性极强的电影);第三,文化深度的标准:要“接地气”,代表 时代主流,彰显时代文化精神等等;第四,大众文化性标准:为大众 所喜闻乐见,适度的娱乐、喜剧风格都是允许的;第五,技术美学标 准:作为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诉诸于受众的视听觉的新艺术, 电影要有视听冲击力和逼真的视听效果,有它的新美学即新的技术 美学;第六,制片或票房的标准:票房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观众的接受 面与共鸣度,作为一种文化工业,电影要有投资与产出的考量,我们 既不能惟票房,也不能完全不顾票房,更要考虑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今天的时代,在电影批评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既坚守基本原则 和价值,又要全面考量,综合开放,力求让文艺批评在当下现实语境 中秉持开放的态势,保有鲜活的生命力,继续发挥影响力。 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 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我们该如何评价电影 我们该如何评价电影 陈旭光 陈旭光 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新 闻出版广电局、淄博市委市政府、山东影 视传媒集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文化纪录 片《稷下学宫》开机仪式于 4 月 27 日在 淄博市临淄区齐文化博物院举行。 稷下学宫兴起于战国时期,是世界 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特殊形式的高等 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蔚为壮观的“百 家争鸣”,就是以稷下学宫为中心发展起 来的,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孵化园 地,稷下学宫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 的繁荣,为后世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奠 定了深厚悠远的思想文化基础。 从春秋战国到当代东西方的交汇, 由稷下学宫连接起来的千年时空散发的 强大气场,至今仍在影响东方和世界文 明。西方有“雅典学院”,文艺复兴由此 继承了一份灿烂的文化遗产,而同为世 界级的思想与学术摇篮,东方的“稷下学 宫”却鲜为人知。据制作方介绍,该片的 拍摄将互联思维、国际视野、故事呈现、 历史再现与文化探究的互动融为一体, 试图通过独特的讲述方式和影像表达探 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他们希望 借助这样一部纪录片和纪录电影的策 划、拍摄、国际化推广,加强对优秀传统 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探寻中国思想文化 发展源头,追溯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内 容传承。《稷下学宫》拟定国内版为 5 集, 每集50分钟;国际版为同名纪录电影, 时长 90 分钟。 (徐 健) 由北京青春你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完美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爱奇艺 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小伙伴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联合映像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 品,梁振华担任总制片人、总编剧,张孝正、丁仰国担任导演,马可、张馨予、乔振宇、易烊 千玺等主演的大型历史剧《思美人》4月28日起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 《思美人》讲述了战国中期,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的传奇一生。梁振华表示,古往 今来一代一代的伟人都对屈原颇为憧憬,李白的“屈平词赋悬日月”,苏东坡的“终其 一生不及者,屈原也”,都是历史对屈原的认可。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思 美人》而更加热爱历史文化。该剧的历史顾问、对楚文化深有研究的刘玉堂表示,美人 香草是高尚纯洁的象征,是清正廉洁的代表,所谓“思美人”,是追思这位世界四大历 史名人之一的屈原,追思他的品德、情操、行为。他相信,《思美人》给观众带来的是精 神的享受、情操的升华。 据悉,作为一个原创作品,在电视剧尚未播出之前,《思美人》便形成了从动漫大 电影到游戏、书籍、衍生品等等领域的全 IP 产业链。其中,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百万 字同名小说《思美人》(全四卷)之《思美人·山鬼》《思美人·湘君》已于近日面市,《思美 人》同名游戏也将与大家见面。 (徐 健) 2017中国影视编剧高峰论坛近日在浙江宁 波举行。论坛由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中国 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中国作家》杂志、中共宁波市 委宣传部主办。艾克拜尔·米吉提、张海涛、黄亚 洲、程蔚东、高峰、韩志君、温豪杰、余飞、郝岩、海 飞、张勇、景宜等专家学者及知名编剧围绕如何增 强责任担当、提升编剧原创水平开展研讨,把脉中 国影视创作,为推动影视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建设 性意见。论坛上,与会编剧认为,中国影视剧如果 不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功夫,而只是停留在技术 层面上做攀比,或者重复塑造似曾相识的类型人 物,会让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所以,尊重原创,维护 原创,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一部电视剧成败与否, 很大程度取决于剧本创作是否成功,剧本创作关 键在于编剧。成为一名优秀编剧的决定因素,除 了个人学养外,关键在于编剧的生活功底是否扎 实、对生活的态度是否正确、对祖国和人民的态度 是否端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认同。作为一 名优秀编剧要坚持为人民抒写,真正沉下身去、静 下心来,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寻找创作的第 一手素材,创作出真正反映时代风貌,彰显中国精 神的精品力作。要坚守理想、崇德尚艺,坚持做真 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此次论坛发布了《宁波 宣言》,向我国影视编剧发出倡导,以强烈的时代 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 创作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体现民族精神和时 代精神的优秀作品。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中国作协 影视文学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全国名编 剧“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宁波实践活动、启动“寻 找英雄儿女”系列微电影项目暨百集系列微电影 《宁波好人》项目。 (任晶晶) 电影《喜欢你》: 用自然而然的常理,朴素制 胜的道理,这一次终于把老套的 霸道男总裁与灰姑娘的爱情故 事讲得可信了,在电影梦的世界 里实现了现实中越来越不可能 有所交集的阶层弥合。重要的 是告诉了观众一个常识:同一类 人不是按阶层划分的。 电影《记忆大师》: 以刑侦、悬疑、科幻的类型 融合,讲述了一个面临婚姻破裂 的男人的自我救赎。从抹去记 忆到记忆错位,看似高科技的科 幻叙事,实则是为侦破故事换了 一个视角,没那么烧脑,数学没 学好也保证入戏,很接地气的。 这部电影当然也要传递点什么: 科学的发展是帮助救赎人类而 不是毁灭人类。但科技可能是 残酷的,错了一个数字对人类就 是灾难。 (晓 立) 影视微评 2017 中国影视编剧高峰论坛宁波举行 柳建伟

听着阎肃的歌长大的人 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 我们该如何评价 …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4B170503_Print.pdf抑或网络口碑都不能是惟一指标,这是由媒介环境的日新月异和电

  • Upload
    others

  • View
    1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听着阎肃的歌长大的人 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 我们该如何评价 …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4B170503_Print.pdf抑或网络口碑都不能是惟一指标,这是由媒介环境的日新月异和电

34责任编辑:徐 健 电话:(010)65389197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影 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邮政编码:100125 总编室电话/传真:(010)65003319 新闻部电话/传真:(010)65002492 宣传发行部电话:(010)65935482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0065号 零售每份0.70元 印刷: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

得知作家谌虹颖要为去世的剧作

家、歌词作家阎肃先生创作一部传记

类长篇报告文学,我很为她感到担心。

担心什么呢?

首先担心阎肃老先生的知名度太

高,地位隆盛,写他的生平事迹,写不

出新意,写不出丰满有血肉的传主形

象。在互联网十分发达的当下,在指尖

阅读流行的今天,为读者早已熟知的

某个人物写什么报告文学,多半是件

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阎肃是著名剧作家,创作过现在

基本上已成经典的歌剧《江姐》和《党

的女儿》,稍有点阅历的中国人,大都

会哼出一段《红梅赞》。阎肃同时又是

歌词大家,创作有1000多首歌词,在

长达50年的歌词创作生涯里,隔三五

年,便有佳作风行于世。上世纪60年代,阎肃作词

的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今天还在传唱。上个世

纪七八十年代,阎肃作词的《长城长》《马兰谣》《风

花雪月》《风雨同舟》《敢问路在何方》,还是今天中

国人到KTV经常点唱的曲目。“都说长城两边是故

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

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这些出自阎肃之手的金句,多半中国人

都是熟知的。20多年前,阎肃写的《雾里看花》《故

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今天的很多人仍会

哼唱,更是有人激赏着“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

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样的阎肃

式的警句。阎肃80岁高龄后,创作的《当兵前的那

晚上》,还能传遍军营内外。

像阎肃这样有顽强生命力的剧作家、词作家,

早在听众、观众心目中有了固定的形象,为这样的

一个人物立传,很难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还有,

阎肃老先生生前已被授予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媒

体对他也进行过铺天盖地的宣传,他的英模事迹报

告团在全国做了几轮几百场的报告,他的形象早被

主流媒体固化,主流社会接纳,再写阎肃,很难有所

突破。

其次担心阎肃近30年曝光率极高、出镜次数

极多,他的面孔、他的行为方式、他的语言风格,早

已为世人熟知,再写他,难度太大。30年青歌赛评

点嘉宾做下来,30年春晚幕后高级智囊做下来,他

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了,你再来写阎肃,稍有不慎,

读者便不会买账了。

最重要的一个担心是,阎肃活

了86岁,人生阅历十分丰富,在长

达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不同重

要时期,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

上,他与中国许许多多重要的人物

都有深浅不一的交集。他的这些传

奇到了可称传说的经历,写与不

写,实写虚写、写到什么程度,都是

关乎作品成败的大问题。譬如,开

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看过歌剧《江

姐》,还多次接见过阎肃,探讨过作

品的修改,甚至还影响了作品主人

公的生死,这些史实怎么写?周恩

来总理自己排队买票看《江姐》,怎

么写?阎肃参加样板戏的创作班

子,一待就是11年,期间,又与许

多重要人物有了交集,如何写?

2014年10月,阎肃参加了习近平

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

会并作了个人发言。阎肃去世后,

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全部都送

了花圈。阎肃和历代中央高层领导

均有交往交集,这恐怕也不是很好

写吧。

总之,我担心谌虹颖写不好阎

肃的这部生平事迹的报告文学。

一个多月前,谌虹颖寄来了她

用一年时间写就的长达26万字的

《放歌天地间——艺坛将星阎肃》,

我才知道我担心写不好的书已经

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

见面了。

我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读了

这本书,感觉此前的担心实在多余

了。这个不长不短的阅读过程,阎

肃作为传主的鲜明形象血肉丰满、

栩栩如生。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价

值取向完全正确,字里行间都充满

着正能量的好书,是众多写人物报

告文学中的佳作,是近年非虚构文

学创作的重要收获。

全书共分九章,写了阎肃这个老艺术家的一

生,轻重有度、简繁有术、深浅有讲,读来满眼全是

美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极大愉悦感。传主阎肃

的形象完整丰富、层次分明,有深度、有厚度、有筋

骨、有温度,极富艺术感染力。

在我看来,《放歌天地间——艺坛将星阎肃》

的成功,值得重视和总结的地方很多,尤为值得关

注的是作者对艺术家阎肃的一生做了极富诗意性

的表达。这个表达形式,主要体现在作者为九个章

节结合内容,精心起的章和节的名字上。章名写传

主重要事件的基本定位,节名凸现传主的精神气

质与独特性。这种做法,是对中国古诗词和章回小

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值得好好品味和

总结。譬如,写阎肃人生的小节,作者用“愿将此

身长报国、战地黄花分外香”,“血沃红旗心如铁、

身入军营即为家”,“戏里戏外皆样板、风口浪尖

几沉浮”诗化之。譬如,写阎肃的主要创作,作者

用“《红岩》怒放花万朵、一部《江姐》惊举座”,“数

易其稿路漫漫、梅花香自苦寒来”诗化之。譬如写

阎肃的人品与风骨,作者用“新竹高于旧竹枝、全

凭老干为扶持”,“千家笑语漏迟迟、沥血春晚几

人知”,“唯有良知难泯灭、不屑低眉随波流”诗化

之。毫无疑问,这些美文的章与节的点睛,让全书

多了浓浓的诗意。

谌虹颖为时代楷模、剧作大家、歌词大家阎肃

创作这样一部高质量的文学评传,听着阎肃的歌长

大并老去的中国人,都应该谢谢她。

听着阎肃的歌长大的人

听着阎肃的歌长大的人

都应该谢谢这本书

都应该谢谢这本书

书林漫步

岁末年初,被寄予厚望的《长城》《摆渡人》等电影在上映后遭到

了以豆瓣为代表的电影网站的“低分差评”,有些电影或导演甚至受

到了谩骂诅咒般的人身攻击,出品方和家人要对某些影评人诉诸法

律。随后而起的各方舆论之争再次将网络影评的可靠性问题和电影

评价标准的问题放到我们面前。近两年,从豆瓣、猫眼等专业网站的

打分、点评到各微信公众号开设的投票、榜单,种种数据和迹象表

明,网络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了,网络批评的兴起对电影批

评的建构以及学院派批评均形成了挑战。在当下这个多元评价标准

与多种批评形态共存的时代,具有普遍共识性的批评形态似乎已很

难出现。那么,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评价电影?

如何建构一种综合开放多元的电影评价体系?

网络时代电影的“新变”

在笔者看来,当下中国电影生态需要在一种宽容多元的文化心

态和文化姿态下提倡一种“综合多元开放系统”的电影评价标准体

系而不是惟一、单一指标的批评标准——无论票房还是艺术(专家)

抑或网络口碑都不能是惟一指标,这是由媒介环境的日新月异和电

影艺术生产独特的工业性征等复杂性因素共同决定的。在当下我们

需要评价对象评价视点的立体综合,评价体系的开放,还有判断指

标的立体多元。

我们从四个方面梳理一下电影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

高速变化背景下的“新变”。毫无疑问,正是这些“新变”,使得我们的

电影评价体系必须与时俱进,走向综合、开放、多元、立体。

第一是媒介背景的变化。这是一个技术普及,互联网全面加入,

被称为全媒介时代或“互联网+”的时代。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新

媒介,其他新媒介不断推动它的发展:电视、新媒体、网络。到今天,

互联网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电影也已经化为了

今天的空气、生存的空气。数字技术、新媒体、互联网都是互为依存、

互为条件的。数字技术推动了诸多新媒体的诞生,加速了互联网传

播。新媒体加上互联网,进入“互联网+”时代,反过来使得电影的传

播方式、生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一切变化归根到底是一种

媒介文化的变化。

第二是观影受众的变化。当下发生了一种网络社区的重组和粉

丝文化的崛起。网络重组了社群,然后重构了粉丝,粉丝在很大程度

上会反作用于电影。今天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都跟网络受众有关,

受众在网络上发生互动,重组社区,由一盘散沙变成有认同感的同

路人,他们的力量不容小觑。

第三是观影方式的变化,即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过去,电影的

影院观看是必然的条件,待电视媒介出来后,增加了电视观看的方

式。数字技术和网络普及之后,网络、新媒体、视频,甚至手机都可以

观看电影,全媒介互动式观看时代已经到来。如此一来,电影观看空

间无限扩大,同时观看时间也极大地延长。观看之前,我们可以通过

网络进行先行观看,观看完了之后,再回来网络互动,甚至弹幕、点

评、点赞,吐槽自来水、假的“自来水”或者真的“自来水”、社区讨论,

这些都成为电影的一种“前观看”、“像观看”或“后观看”。影院观看

结束,但电影还在那里继续发酵、争论,继续进行跨媒介传播。

第四是电影功能的变化。以前观众看电影是为情感升华、心灵

寄托的需要,是一种纯粹的古典美的享受。这样的功能继续存在的

同时,一些新的功能也在生成。网络形成的节点化的生活方式以及

那种粉丝化的、部落化的方式,使得电影的观看凸显了社会认同功

能。电影观看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联,需要依赖社会话题,带着社会

话题去看电影,或者是电影传达的话题带动了很多人看电影。它不

一定是情感性的,而是一种信息媒介性的东西,满足的是社交功能、

融入社会议题的需要,是情感上和审美方面之外的需求。

电影方方面面的变化如此之大,面对电影,单一的艺术标准、文

化尺度、“惟票房”的工业标准、惟口碑的网络舆情标准都是片面的。

建立综合开放立体的评价标准体系

我们应该提出一个综合开放立体的评价标准体系,让各种不同

的评价标准在一个新的评价体系之内都占有其合适的位置,不是

“一元论”的标准,而是多元论的标准系统。标准之间要有所中和。这

样一种标准的建立,一方面跟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特点,以及电影

理论和批评从一开始就具有的跨学科性,都有相关之处,也与我们

在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之内,关于电影的事业论、宣传论、艺术

论、文化本体论、产业论认知的迅速融合的电影发展现实密切相关。

首先,电影批评标准要根据对象性质、功能的不同有所区别。如

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标准就不应该一样。《刺客聂隐娘》《路边野

餐》《长江图》等与《捉妖记》的市场定位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能要求

《刺客聂隐娘》获得大票房,它在艺术上的成功,在戛纳、金马等国内

外电影节上的屡屡得大奖是对于其作为艺术电影的最好奖赏。这也

是市场千金难买的。而对《摆渡人》,我们也不必因为王家卫监制的

标签而以王家卫的那种小资抒情艺术电影的期待视野来规范。当然

这不是说就可以完全放弃对商业电影的艺术评判,而是说商业电影

有自己不同于艺术电影的艺术逻辑。

其次,对电影的评价要有综合的标准,既不能“惟票房论”,也不

能完全不顾票房而孤芳自赏,要把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上的讲话》中所提倡的大众的“喜闻乐见”标准,艺术传播的广度和

接受的实现度纳入考量指标。

再次,艺术必然传达意识形态,表现道德伦理。因而“娱乐”也是

有限度的,艺术要有对公共意识、基本伦理道德的坚守。

总的说来。我们瞩目一种综合的标准而不是惟一艺术的标准。

就电影而言,新的综合的标准也许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的和美学方面的标准:电影的画面造型、镜头语言、

形式风格、故事叙事、想象力等方面的品格保障;第二,现实美学标

准:故事要有现实的依据和逻辑,要接“地气”(不排除想象力、超验

的、假定性极强的电影);第三,文化深度的标准:要“接地气”,代表

时代主流,彰显时代文化精神等等;第四,大众文化性标准:为大众

所喜闻乐见,适度的娱乐、喜剧风格都是允许的;第五,技术美学标

准:作为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诉诸于受众的视听觉的新艺术,

电影要有视听冲击力和逼真的视听效果,有它的新美学即新的技术

美学;第六,制片或票房的标准:票房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观众的接受

面与共鸣度,作为一种文化工业,电影要有投资与产出的考量,我们

既不能惟票房,也不能完全不顾票房,更要考虑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今天的时代,在电影批评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既坚守基本原则

和价值,又要全面考量,综合开放,力求让文艺批评在当下现实语境

中秉持开放的态势,保有鲜活的生命力,继续发挥影响力。

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我们该如何评价电影我们该如何评价电影

□□陈旭光陈旭光

声 音

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新

闻出版广电局、淄博市委市政府、山东影

视传媒集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文化纪录

片《稷下学宫》开机仪式于4月27日在

淄博市临淄区齐文化博物院举行。

稷下学宫兴起于战国时期,是世界

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特殊形式的高等

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蔚为壮观的“百

家争鸣”,就是以稷下学宫为中心发展起

来的,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孵化园

地,稷下学宫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

的繁荣,为后世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奠

定了深厚悠远的思想文化基础。

从春秋战国到当代东西方的交汇,

由稷下学宫连接起来的千年时空散发的

强大气场,至今仍在影响东方和世界文

明。西方有“雅典学院”,文艺复兴由此

继承了一份灿烂的文化遗产,而同为世

界级的思想与学术摇篮,东方的“稷下学

宫”却鲜为人知。据制作方介绍,该片的

拍摄将互联思维、国际视野、故事呈现、

历史再现与文化探究的互动融为一体,

试图通过独特的讲述方式和影像表达探

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他们希望

借助这样一部纪录片和纪录电影的策

划、拍摄、国际化推广,加强对优秀传统

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探寻中国思想文化

发展源头,追溯中国现代文化的核心内

容传承。《稷下学宫》拟定国内版为5集,

每集50分钟;国际版为同名纪录电影,

时长90分钟。 (徐 健)

由北京青春你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完美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小伙伴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联合映像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梁振华担任总制片人、总编剧,张孝正、丁仰国担任导演,马可、张馨予、乔振宇、易烊千玺等主演的大型历史剧《思美人》4月28日起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

《思美人》讲述了战国中期,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的传奇一生。梁振华表示,古往今来一代一代的伟人都对屈原颇为憧憬,李白的“屈平词赋悬日月”,苏东坡的“终其一生不及者,屈原也”,都是历史对屈原的认可。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思美人》而更加热爱历史文化。该剧的历史顾问、对楚文化深有研究的刘玉堂表示,美人香草是高尚纯洁的象征,是清正廉洁的代表,所谓“思美人”,是追思这位世界四大历史名人之一的屈原,追思他的品德、情操、行为。他相信,《思美人》给观众带来的是精神的享受、情操的升华。

据悉,作为一个原创作品,在电视剧尚未播出之前,《思美人》便形成了从动漫大电影到游戏、书籍、衍生品等等领域的全IP产业链。其中,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百万字同名小说《思美人》(全四卷)之《思美人·山鬼》《思美人·湘君》已于近日面市,《思美人》同名游戏也将与大家见面。 (徐 健)

2017中国影视编剧高峰论坛近日在浙江宁

波举行。论坛由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中国

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中国作家》杂志、中共宁波市

委宣传部主办。艾克拜尔·米吉提、张海涛、黄亚

洲、程蔚东、高峰、韩志君、温豪杰、余飞、郝岩、海

飞、张勇、景宜等专家学者及知名编剧围绕如何增

强责任担当、提升编剧原创水平开展研讨,把脉中

国影视创作,为推动影视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建设

性意见。论坛上,与会编剧认为,中国影视剧如果

不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功夫,而只是停留在技术

层面上做攀比,或者重复塑造似曾相识的类型人

物,会让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所以,尊重原创,维护

原创,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一部电视剧成败与否,

很大程度取决于剧本创作是否成功,剧本创作关

键在于编剧。成为一名优秀编剧的决定因素,除

了个人学养外,关键在于编剧的生活功底是否扎

实、对生活的态度是否正确、对祖国和人民的态度

是否端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认同。作为一

名优秀编剧要坚持为人民抒写,真正沉下身去、静

下心来,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寻找创作的第

一手素材,创作出真正反映时代风貌,彰显中国精

神的精品力作。要坚守理想、崇德尚艺,坚持做真

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此次论坛发布了《宁波

宣言》,向我国影视编剧发出倡导,以强烈的时代

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

创作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体现民族精神和时

代精神的优秀作品。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中国作协

影视文学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全国名编

剧“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宁波实践活动、启动“寻

找英雄儿女”系列微电影项目暨百集系列微电影

《宁波好人》项目。

(任晶晶)

电影《喜欢你》:

用自然而然的常理,朴素制胜的道理,这一次终于把老套的霸道男总裁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讲得可信了,在电影梦的世界里实现了现实中越来越不可能有所交集的阶层弥合。重要的是告诉了观众一个常识:同一类人不是按阶层划分的。

电影《记忆大师》:

以刑侦、悬疑、科幻的类型融合,讲述了一个面临婚姻破裂的男人的自我救赎。从抹去记忆到记忆错位,看似高科技的科幻叙事,实则是为侦破故事换了一个视角,没那么烧脑,数学没学好也保证入戏,很接地气的。这部电影当然也要传递点什么:科学的发展是帮助救赎人类而不是毁灭人类。但科技可能是残酷的,错了一个数字对人类就是灾难。

(晓 立)

影视微评2017中国影视编剧高峰论坛宁波举行 文

化纪录片《稷下学宫》临淄开机

□柳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