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检索号 2019-HP-216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线路迁改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开本) 建设单位: 江苏嘉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江苏辐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9 10

环境影响报告书 - wj.changzhou.gov.cnwj.changzhou.gov.cn/uploadfile/czwj/2019/1021/20191021135316_88037.pdf廊道,廊道两侧采用3.0m 高围墙与外界进行分割,gil

  • Upload
    others

  • View
    1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I

检索号 2019-HP-216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 线路迁改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开本)

建设单位: 江苏嘉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江苏辐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9 年 10 月

I

目 录

1 前言 .......................................................................................................................... 1

1.1 工程建设必要性 ..................................................................................................................... 1

1.2 项目概况 ................................................................................................................................. 1

1.3 建设项目特点 ......................................................................................................................... 3

1.4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 ......................................................................................................... 3

1.5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 4

1.6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 4

2 总则 .......................................................................................................................... 6

2.1 编制依据 ................................................................................................................................. 6

2.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 8

2.3 评价工作等级 ....................................................................................................................... 10

2.4 评价范围 ............................................................................................................................... 11

2.5 环境保护目标 ....................................................................................................................... 12

2.6 评价重点 ............................................................................................................................... 13

3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 14

3.1 工程概况 ............................................................................................................................... 14

3.2 与政策法规等相符性分析 ................................................................................................... 27

3.3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 28

3.4 生态影响途径分析 ............................................................................................................... 30

3.5 初步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措施 ............................................................................................... 31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33

4.1 区域概况 ............................................................................................................................... 33

4.2 自然环境 ............................................................................................................................... 33

4.3 电磁环境 ............................................................................................................................... 34

4.4 声环境 ................................................................................................................................... 35

4.5 生态环境 ............................................................................................................................... 35

5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 37

5.1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 37

5.2 声环境影响分析 ................................................................................................................... 41

5.3 施工扬尘分析 ....................................................................................................................... 42

5.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42

5.5 污水排放分析 ....................................................................................................................... 43

6 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 ............................................................................................ 44

II

6.1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44

6.2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53

6.3 环境风险分析 ....................................................................................................................... 55

7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 57

7.1 污染控制措施分析 ............................................................................................................... 57

7.2 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 59

7.3 环境保护措施 ....................................................................................................................... 59

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 61

8.1 环境管理 ............................................................................................................................... 61

8.2 环境监测 ............................................................................................................................... 63

9 评价结论与建议 .................................................................................................... 65

9.1 项目概况 ............................................................................................................................... 65

9.2 环境现状与主要环境问题 ................................................................................................... 65

9.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 ................................................................................................... 66

9.4 达标排放稳定性 ................................................................................................................... 69

9.5 法规政策及相关规划相符性 ............................................................................................... 69

9.6 环保措施可靠性和合理性 ................................................................................................... 69

9.7 公众参与接受性 ................................................................................................................... 71

9.8 总结论 ................................................................................................................................... 71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1 前言

1.1 工程建设必要性

新科智能环保产业园项目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陆庄村境内,武进大道南

侧、礼毛路东侧,项目占地约 388 亩。新建厂房 13.6 万平方米,包括联合厂房、

成品及原料库、生产车间#1-#3、研发测试楼、测试中心、员工宿含、食堂以及附

属工程和市政配套绿化工程办公楼。新增生产流水线 10 条及配套能效、环保排

放、安全等测试设备,形成年产 50 万台空气能及煤改电、1000 万台智能空调/机

组、500 万台空气净化器及新风设备生产能力,新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过

百亿元。

新科智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已被列为 2018 年常州市重点项目,目前该项目已

完成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及地块预选址工作,项目备案和附着物补偿工作正在有

序推进,征地工作已完成。然而现状 500kV 瓶武 5905 架空线路横跨规划的新科

智能环保产业园,现状 500kV 瓶武 5905 线#349 塔和#350 塔占用规划的新科智

能环保产业园厂房地块。为了保障新科智能环保产业园项目的推进,保障该园区

内土地的完整性等因素,需将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进行迁改。

为了减小线路运行时对周围的工频电场影响,根据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设备

部“打造电网首条 500kV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创城市输电示范项目、建

电力管廊精品工程”的要求,在新科智能环保产业园区征地红线内的线路采用地

面架设 GIL(即 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

的形式、其余采用架空线路的形式进行迁改。因此,江苏嘉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具有必要性。

1.2 项目概况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礼嘉

镇陆庄村境内,项目地理位置图详见图 1-1。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图 1-1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

(1)原有线路概况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为单回角钢塔架设架空线路,线路路径长

约 1.0km。原线路导线为 4×JL/G1A-400/35 钢芯铝绞线,地线为两根 LXGJ-80 钢

绞线。

(2)本期工程概况

本期工程包含架空线路和地面架设 GIL 两部分。

①架空线路:本工程新建 500kV 架空线路路径长约 1.10km,新建架空线路

导线为 4×JL/G1A-400/35 钢芯铝绞线,与原有架空线路导线型号一致,地线为两

根 JLB35-80 铝包钢绞线;本工程拆除现状 500kV 瓶武 5905 线#349 及#350 两基

单回路铁塔及相应导线,拆除线路路径长约 0.80km。

②地面架设 GIL:本工程新建 500kV 单回地面架设 GIL 长约 0.33km,采用

在地面上布置支架进行敷设,GIL 支架高度为 0.5m,沿 GIL 路径走向新建 GIL

廊道,廊道两侧采用 3.0m 高围墙与外界进行分割,GIL 设备上方布置可拆卸防

外破保护装置。GIL 采用三相分体型式,GIL 相间距离为 1.0m,GIL 额定电压为

550kV、额定电流为 4000A。GIL 两侧配置避雷器,GIL 两侧分别设置地面引接

站(南端引接站、北端引接站),引接站内布置避雷器及 GIL 出线套管,引接站

的占地尺寸约为 28m×16m(长×宽),引接站采用实体围墙与外界隔离。

1.3 建设项目特点

(1)本工程为 500kV 电压等级、改建类输电线路工程,不涉及变电站工程。

(2)本工程线路路径较短,部分段线路采用地面架设 GIL 管廊,并新建引

接站。

(3)本工程施工期的影响因子主要有施工噪声、施工扬尘、施工固体废物、

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以及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期较短,对

周围的影响较小;运行期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噪声。运行期

无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固体废物产生。

1.4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相关要求,本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关

于取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行政许可事项后续相关工作要求的公告(暂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

行)》(生态环境部公告 2019 年第 2 号)“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技术单位为其编制环

境影响报告书”。据此,江苏嘉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江苏辐环环境科技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进行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公司接受环评委托后,在江苏嘉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对本工程周围进行了实

地踏勘,对工程周边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工程周围电磁环

境和声环境现状进行了现状监测。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我公司对工程施工期和

运行期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分析本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和影响范围,提出了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与建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本工程

的环境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我公司编制完成了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

#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5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

(1)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地表水环境影响、固体废物影响、声环境影

响等;

(2)运行期电磁环境影响、声环境影响等。

1.6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1)现状 500kV 瓶武 5905 线#349 塔和#350 塔占用规划新科智能环保产业

园厂房地块,为推进新科智能环保产业园项目(2018 年常州市重点项目)的建

设、保障该园区内土地的完整性等因素,江苏嘉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是必要的。

(2)本工程建设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符合《江苏省国家级

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及《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要求,亦符合《产业

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版)》(2016 年修正版)要求。

(3)根据现状监测,引接站拟建址周围及输电线路沿线敏感目标处工频电

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及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均满足相关环保标准要求。

(4)根据预测计算与类比分析结果,本工程建成投运后,引接站和输电线

路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

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架空线路经过耕地、园地等场所时距地面 1.5m 处的

工频电场强度可满足 10kV/m 控制限值要求。工程建成投运后,引接站和输电线

路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处的昼间、夜间噪声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相应标准要求。

(5)本工程对评价范围内的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影响有限,在采取必要

的、具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措施后,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能够控制在可以

接受的水平,对线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影响可降到最小。

本工程在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及要求后,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

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

2 总则

2.1 编制依据

2.1.1 国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版),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 年修正版),2018 年 12 月 29

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 年修正版),2018 年 12

月 29 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 年修正版),2018 年 10 月

26 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版),201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 年修正版),2016

年 11 月 7 日起施行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修订版),国务院第 682 号令,2017

年 10 月 1 日期施行

2.1.2 部委规章文件

(1)《关于取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行政许可事项后续相关工作要

求的公告(暂行)》,生态环境部公告 2019 年第 2 号,2019 年 1 月 19 日起施行

(2)《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指导意见》,环规财[2018]86 号,2018 年 8 月 30 日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 年修正版),生态环境

部部令第 1 号,2018 年 4 月 28 日起施行

(4)《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原环

境保护部,环环评[2016]150 号,2016 年 10 月 26 日起施行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6 年修正版),国家发改

委第 36 号令,2016 年 3 月 25 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 30 日后施行

(6)《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原环境保护部,环

办[2012]134 号,2012 年 10 月 31 日起施行

(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7

第 9 号,2019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

2.1.3 地方相关法规文件

(1)《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18 年修正版),2018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2)《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 年第二次修正版),2018 年 11 月

23 日起施行

(3)《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8 年修正版),2018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4)《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的通知》,苏政

发〔2018〕74 号,2018 年 6 月 9 日起施行

(5)《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苏政发

〔2013〕113 号,2013 年 8 月 30 日起施行

(6)《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2017)>的

通知》,常政发〔2017〕161 号,2017 年 12 月 8 日发布

2.1.4 相关导则与标准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

(7)《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9)《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0)《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11)《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

(12)《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

(13)《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导则》(DL/T 639-

2016)

(14)《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监督导则》(DL/T595-2016)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8

(15)《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GB/T8905-2012)

2.1.5 工程资料

(1)《关于委托开展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

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函》(江苏嘉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19 年 8 月 5 日)。

(2)《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架空部分)初

步设计说明书》(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2019 年 7 月)。

(3)《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地面 GIL)初

步设计说明书》(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2019 年 7 月)。

(4)《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关于江苏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等工程初设设计审查意见的通知》(苏电经研院技

术[2019]268 号)。

2.1.6 其他文件

现状检测报告。

2.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2.2.1 评价因子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以及区域环境状况,分析工程项目对周边自然环境、生态

环境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影响因子主要有施工噪声、施工扬尘、施工固体废物、

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以及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运行期产生的影响因

子主要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见表 2.2-1。

经过筛选分析,本工程主要评价因子为运行期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噪声及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噪声,具体见表 2.2-2。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9

表 2.2-1 主要污染因子识别 环境识别 施工期 运行期

电磁环境 /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声环境 施工噪声 电晕噪声

水环境 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

环境空气 施工扬尘 /

固体废物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废旧导线、塔材等 /

生态环境 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生物量损失 /

表 2.2-2 主要评价因子一览表

评价阶段 评价项目 现状评价因子 单位 预测评价因子 单位

施工期 声环境 昼间、夜间等效声

级,LAeq dB(A)

昼间、夜间等效声

级,LAeq dB(A)

运行期 电磁环境

工频电场 V/m 工频电场 V/m

工频磁场 μT 工频磁场 μT

声环境 昼间、夜间等效声

级,LAeq dB(A)

昼间、夜间等效声

级,LAeq dB(A)

2.2.2 评价标准

(1)电磁环境标准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 1 中公众

曝露控制限值,即工频电场强度限值: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100μT。

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

其频率 50Hz 的电场强度(地面 1.5m 高度处)限值为 10kV/m,且应给出警示和

防护指示标志。

(2)声环境标准

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南端引接站四周执

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北端引接站北侧距离武进大道

(城市主干道)约 20m,北端引接站宽约 16m,北端引接站站址四周执行《声环

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 类标准。

本工程架空输电线路经过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域时,声环境质量执行《声

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经过工业区时,声环境质量执行《声

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 类标准;交通干线两侧执行 4a 类标准。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有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0

关规定。

具体见表 2.2-3。

表 2.2-3 本工程声环境评价标准一览表

项目 类型 执行标准 标准

分级 标准限值(dB(A))

昼间 夜间

南端 引接站

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 类 60 50

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 类 60 50

北端 引接站

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a 类 70 55

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4 类 70 55

架空 线路 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 类 60 50

3 类 65 55

4a 类 70 55

施工期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 70 55

2.3 评价工作等级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

2011),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等级。

2.3.1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本工程为 500kV 电压等级交流输电线路工程,输电线路包括架空线路和地

面架设 GIL,并且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20m 范围内有电磁环境敏

感目标;本工程引接站内的主要电气设备为避雷器及 GIL 出线套管,引接站电磁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可参照 500kV 开关站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

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确定本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为一级。

2.3.2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本工程引接站内的主要电气设备为避雷器及 GIL 出线套管,无主变压器、高

压电抗器、低压电抗器等噪声源,本工程建成投运后,引接站对站址周围产生的

声环境影响很小。本工程引接站周围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规定的 2 类、4a 类地区,项目建设前后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噪声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1

级增加量不大于 3dB(A),且受噪声影响的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因此,根据《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本工程引接站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

级为二级。

本工程架空线路沿线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

定的 2 类、3 类、4a 类地区,项目建设前后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噪声级增加量不大

于 3dB(A),且受噪声影响的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导则 声环境》(HJ2.4-2009),本工程架空线路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2.3.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本工程为改建工程,新增占地面积约 11625m2(<2km2),新建线路路径长

约 1.43km(<50km),线路沿线为一般区域,影响区域不涉及特殊及重要生态敏

感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本工程生态环境

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2.3.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本工程引接站内无新建综合楼,引接站内仅有避雷器及 GIL 出线套管,引

接站内无人值守,因此引接站内不产生生活污水,不会对站外地表水产生影响。

2.4 评价范围

2.4.1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本工程引接站内的主要电气设备为避雷器及 GIL 出线套管,引接站电磁环

境影响评价范围可参照 500kV 开关站确定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地面架设 GIL

可参照地下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确定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本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引接站

站界外 50m 的区域、架空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50m 的带状区域、

GIL 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 50m(水平距离)。

2.4.2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本工程引接站内的主要电气设备为避雷器及 GIL 出线套管,无主变压器、高

压电抗器、低压电抗器等噪声源,本工程建成投运后,引接站对站址周围产生的

声环境影响很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确定本工程引接站声环境影响评

价范围为引接站站界外 50m 的区域。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地下电缆可不进

行声环境影响评价。本工程包括地面架设 GIL,并且沿 GIL 路径走向新建 GIL 廊

道,廊道两侧采用 3.0m 高围墙与外界进行分割,GIL 设备上方布置可拆卸防外

破保护装置。因此本工程地面架设 GIL 可参照地下电缆不进行声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确定本工程架空

输电线路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50m 的带状

区域。

2.4.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确定本工程引接

站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围墙外 500m 区域、架空输电线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范围为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0m 内的带状区域、电缆输电线路生态环境影

响评价范围为 GIL 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 300m(水平距离)的带状区域。

2.5 环境保护目标

输变电工程的环境保护目标包括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敏感目标和生态

保护目标。

根据《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本工

程架空输电线路在无风条件下,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 5m 的长期

住人的建筑物将拆除。根据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本工程 500kV 架空输电线路边

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5m 范围内有 2 处废弃房屋、1 处农庄均属于工程拆迁建

筑物,不列为环境敏感目标。

根据现场踏勘和资料分析,南端引接站评价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目标;北端引

接站评价范围内有 1 处电磁和声环境敏感目标,约 3 户民房;500kV 地面架设

GIL 评价范围内有 2 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约 10 户民房、1 处临时板房(其中 3

户民房与北端引接站环境敏感目标为同一处);500kV 架空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

有 1 处电磁和声环境敏感目标,约 3 户民房。

根据资料分析,本工程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

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对照《江

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和《江苏省生态红线区

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3〕113 号),本工程拟建址评价范围内不涉及江苏省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生态红线区域和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区域。

2.6 评价重点

根据本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环境影响特性,明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为:工程

分析、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声环境影响预测、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建

议、运行期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4

3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一般特性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的工程特性见表 3.1-1。

表 3.1-1 工程特性一览表 工程名称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

建设单位 江苏嘉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电压等级 500kV

建设性质 改建

建设地点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陆庄村(见图 1-1)

建设规模

架空线路 地面架设 GIL

本工程新建 500kV 架空线

路路径长约 1.10km,新建

架 空 线 路 导 线 为

4×JL/G1A-400/35钢芯铝绞

线,与原有架空线路导线型

号 一 致 , 地 线 为 两 根

JLB35-80 铝包钢绞线;本

工程拆除现状 500kV 瓶武

5905线#349及#350两基单

回路铁塔及相应导线,拆除

线路路径长约 0.80km。

本工程新建 500kV 单回地面架设 GIL 长约

0.33km,采用在地面上布置支架进行敷设,

GIL 支架高度为 0.5m,沿 GIL 路径走向新建

GIL 廊道,廊道两侧采用 3.0m 高围墙与外界

进行分割,GIL 设备上方布置可拆卸防外破

保护装置。GIL 采用三相分体型式,GIL 相间

距离为 1.0m,GIL 额定电压为 550kV、额定

电流为 4000A。GIL 两侧配置避雷器,GIL 两

侧分别设置地面引接站(南端引接站、北端引

接站),引接站内布置避雷器及 GIL 出线套

管,引接站的占地尺寸约为 28m×16m(长×宽),引接站采用实体围墙与外界隔离。

杆塔 新建单回路铁塔 6 基

占地面积 建设区总占地面积为 11625m2,其中永久占地 5331m2,临时占地 6294m2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5

3.1.2 现有线路概况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为单回角钢塔架设架空线路,线路路径长

约 1.0km。原线路导线为 4×JL/G1A-400/35 钢芯铝绞线,地线为两根 LXGJ-80 钢

绞线。

3.1.3 本工程方案

(1)架空部分

本工程架空线路路径分为两段,第一段为 500kV 瓶武 5905 线#350-#351 段

线下新立 1 基转角塔(T1),折转往东南跨越武进大道,与南侧的终端塔(T2)

搭接,新建线路路径长度约 0.3km;第二段在规划新科智能环保产业园区东侧新

立 1 基终端塔(T3)沿地块东侧围墙向南走线后,之后折转向西平行规划环保产

业园南侧围墙进行走线,搭接至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49 段线下新立的转

角塔(T6),新建线路路径长度约 0.8km。

拆除现状 500kV 瓶武 5905 线#349 及#350 两基单回路铁塔及相应导线(即

T1-T6 间现状架空线路),拆除线路路径长约 0.80km。

(2)地面架设 GIL

本工程新建 500kV 单回地面架设 GIL 长约 0.33km,采用在地面上布置支架

进行敷设,GIL 支架高度为 0.5m,沿 GIL 路径走向新建 GIL 廊道,廊道两侧采

用 3.0m 高围墙与外界进行分割,GIL 设备上方布置可拆卸防外破保护装置。GIL

采用三相分体型式,GIL 相间距离为 1.0m,GIL 额定电压为 550kV、额定电流为

4000A。GIL 两侧配置避雷器,GIL 两侧分别设置地面引接站(南端引接站、北

端引接站),引接站内布置避雷器及 GIL 出线套管,引接站的占地尺寸约为

28m×16m(长×宽),引接站采用实体围墙与外界隔离。

本工程详见图 3-1。

3.1.4 架空线路部分概况

3.1.4.1 架空线路导地线选型

本工程新建架空线路导线为 4×JL/G1A-400/35 钢芯铝绞线,子导线分裂间距

为 500mm,与原有架空线路导线型号一致,地线为两根 JLB35-80 铝包钢绞线。

本工程导线的物理性质见表 3.1-2。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6

图 3-1 本工程线路路径与引接站示意图

图 例

新建 500kV 架空线路

新建 GIL 电缆线路

拆除原有 500kV 线路

原有线路

新科智能环保产业园红线

引接站

现状 500kV瓶武 5905 线

#349 塔

现状500kV瓶武5905线#351 塔

现状 500kV 瓶武 5905 线

#350 塔

现状 500kV 瓶武 5905 线

#348 塔

N

0 100 200m

北端引接站

南端引接站

新科智能环保产业园

武进大道

北浜河

周 陈 河

T6 T5 T4

T3

T2

T1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7

表 3.1-2 本工程导线的物理性质 导线型号 JL/G1A-400/35

根×直径

(mm) 钢(铝合金) 7/2.5

铝(铝合金) 48/3.22

截面积

(mm2) 钢(铝合金)/铝(铝合金) 34.36/390.88

总截面 425.24

直径(mm) 26.82

单位质量(kg/km) 1347.5

计算拉断力(N) 103670

20直流电阻(Ω/km) 0.0739 3.1.4.2 杆塔和基础

本工程杆塔选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35~750kV 输变电工程通用设

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2016 年版)》中 5A2 典型设计塔型,共新建单回路杆

塔 6 基,详见表 3.1-3。本工程塔型一览图见图 3-2。

表 3.1-3 本工程新建杆塔一览表

杆塔号 塔 型 呼高(m) 全高(m) 铁塔根开(mm) 基础跟开(mm)

T1 5A2-J4 30 44 12570 12620

T2 5A2-DJ1 27 40.5 11580 11620

T3 5A2-DJ1 27 40.5 11580 11620

T4 5A2-J4 30 44 12570 12620 T5 5A2-ZM1 36 47.0 8940 8980

T6 5A2-J4 30 44 12570 12620 (2)基础

结合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考虑本工程沿线通道条件、地质、水文

条件和交通条件,确定本工程基础设计基本原则为:因地制宜、安全可靠、注重

环保、节省投资、方便施工。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础采用 C30 级混

凝土;基础主筋为 HRB400 级钢筋,其余为 HPB300 级钢筋;采用#35 钢地脚螺

栓连接。

钻孔灌注桩基础是通过专门设备在地基土中钻进成孔,并在孔内放置钢筋笼、

灌注混凝土形成的一种基础型式,具有适应性强、承载力高的特点,可穿越液化

土层。另外钻孔灌注桩在平面上的面积小,仅仅相当于普通基础立柱的面积,也

可以减少土地占用。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8

图 3-2 本工程塔型图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9

3.1.4.3 重要交叉跨越

本工程输电线路沿线将与武进大道发生交叉跨越。跨越时,本工程将严格按

照有关设计规程规范要求留出足够垂直距离,以满足被跨越设施的正常运行及安

全防护距离要求。线路交叉跨越情况见表 3.1-4。

表 3.1-4 本工程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情况 序号 主要跨越物 条(次) 备注

1 公路 1 武进大道 3.1.4.4 导线对地距离

根据本工程初设资料,本工程输电线路对地面最小允许距离见表 3.1-5。

表 3.1-5 本工程输电线路 500kV 导线对地距离 序号 被交叉物名称 最小垂直距离(m)

1 非居民区对地 11

2 居民区对地 14

3.1.5 地面架设 GIL 部分概况

GIL(即 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是一

种采用 SF6 绝缘,外壳与导体同轴布置的高电压、大电流电力传输设备。其相对

于传统的架空线或电缆,具有不受恶劣气候和特殊地形等环境因素影响、有效利

用空间资源、减少电磁影响、增大载流量以及故障率低、维护方便等优点。

本工程 GIL 采用在地面上布置支架进行敷设,GIL 支架高度为 0.5m,沿 GIL

路径走向新建 GIL 廊道,廊道两侧采用 3.0m 高围墙与外界进行分割,GIL 设备

上方布置可拆卸防外破保护装置。GIL 采用三相分体型式,GIL 相间距离为 1.0m。

GIL 两侧配置避雷器,GIL 两侧分别设置地面引接站(南端引接站、北端引接站),

引接站内布置避雷器及 GIL 出线套管,引接站的占地尺寸约为 28m×16m(长×

宽),引接站采用实体围墙与外界隔离。

GIL 支架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承台基础;地面 GIL 建(构)筑物采用钢筋混

凝土结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承台基础。地基处理均采用灌注桩基础。

3.1.5.1 GIL 主要技术参数

GIL 主要技术参数见表 3.1-6。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

表 3.1-6 GIL 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设计要求值

1 额定电压 kV 550

2 额定频率 Hz 50/60 3 额定电流 A 4500

4 外壳材料、尺寸 / AL6063/507.3mm

5 导体材料、尺寸 / AL6101/177.8mm

6 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BIL) kV 1550

7 额定操作冲击耐受电压(相对地) kV 1175

8 额定操作冲击耐受电压(相对相) kV 1175 9 额定峰值耐受电流 kA 160

10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有效值)及持续时间 kA/s 63/3

11 外壳正常感应电压 V <24

12 绝缘介质 / 纯 SF6 气体

13 外壳和导体参数

电阻 μΩ/m 11.6

电感 mH/m 0.2049 电容 pF/m 54.227

14 外壳连接方式 / 法兰

15 导体连接方式 / 插接

16 外壳接地方式 / 互联接地

17 绝缘气体 种类 / SF6

额定密度 kg/m3 32.84 3.1.5.2 GIL 布置方案

本工程 GIL 采用在地面上布置支架进行敷设,分为固定支架和滑动支架,

GIL 支架高度为 0.5m,沿 GIL 路径走向新建 GIL 廊道(宽约 12m),廊道两侧采

用 3.0m 高围墙与外界进行分割,GIL 设备上方布置可拆卸防外破保护装置。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1

3.1.5.3 GIL 引接站布置方案

本工程共设两处 GIL 引接站,一处在武进大道南侧新建 GIL 北端引接站(T2

塔处),一处在规划新科智能环保产业园围墙东侧新建 GIL 南端引接站(T3 塔处)。

引接站内布置避雷器及 GIL 出线套管,引接站的占地尺寸约为 28m×16m(长×

宽),引接站采用实体围墙与外界隔离。

3.1.6 工程占地及物料、资源等消耗

3.1.6.1 工程占地

本工程项目建设区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占地主要为 GIL 管

廊处永久占地、引接站永久占地、塔基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包括塔基、管廊和引

接站处施工场地、牵张场(含拆除导线临时堆放场地)及跨越施工场地、施工道

路区、拆除杆塔区等。

GIL 管廊:管廊永久占地面积按(管廊长度)×(管廊宽度)计算,临时占

地按永久占地外围 2m 范围核计。则本项目 GIL 管廊永久占地约 3960m2,临时

施工占地 1384m2。

引接站:本工程引接站的占地尺寸约为 28m×16m(长×宽),共设置 2 处引

接站,临时施工占地按每个引接站400m2核计。则本项目引接站永久占地约896m2,

临时施工占地 800m2。

塔基区:杆塔永久占地面积按(基础根开+1m)×(基础根开+1m)计算,单

个塔基临时施工场地按塔基永久占地外围 5m 范围核计。则本项目新建塔基永久

占地约 975m2,塔基临时施工占地 910m2。

牵张场区:按每 7km 设置 1 处牵张场、每处占地面积约为 2000m2 计,则本

工程需设置 1 处牵张场,牵张场区总占地 2000m2。

跨越场区:据统计,本工程需设置 1 处跨越场,每处占地 400m2 计,则本工

程跨越场区总占地 400m2。

拆除杆塔施工区:本工程需要拆除 500kV 杆塔 2 基。根据类似工程的经验,

每基塔临时施工区按400m2计,则拆除杆塔施工区总占地800m2。根据设计文件,

500kV 每基塔恢复建设用地按 250m2 计,则拆除杆塔区恢复永久占地约 500m2。

本工程项目建设区总占地面积为 11625m2,其中永久占地 5331m2,临时占

地 6294m2,本工程占地面积统计见表 3.1-7。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2

表 3.1-7 本工程占地面积统计

分类 占地面积(m2)

林地 耕地 草地 小计

永久 占地

引接站区 0 676 220 896 GIL 管廊区 0 3960 0 3960

新建塔基区 59 916 0 975

拆除杆塔区 -250 -250 0 -500

小计 -191 5302 220 5331

临时 占地

引接站施工区 0 600 200 800

GIL 管廊施工区 0 1384 0 1384 塔基施工区 61 798 51 910

牵张场区 200 1800 0 2000

跨越场区 0 0 400 400

拆除杆塔施工区 400 400 0 800

小计 661 4982 651 6294

总计 / 470 10284 871 11625 3.1.6.2 土石方量

本工程土石方平衡的原则: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原则上考虑挖方、填方最终

平衡。土石方中不包括工程建设所需的混凝土、砂石料等建筑材料。本工程挖

方约 5000m3,填方 5000m3(全部回填),无外借土方和外弃土方。

3.1.6.3 物料、资源消耗

本工程所需建筑材料主要有钢材、水泥、砂料、石料等,主要通过市场采

购解决,由有资质的专供企业提供。

工程施工过程中用电根据周边设施情况安排,周围已有用电用户区,可按

照安全用电规定引接用于施工用电。

本工程施工用水量较少,施工过程中一般都根据工程周边水源情况确定取

水方案,工程附近有水源的,可就近接取水管引用。如工程附近无任何水源,

则可考虑采用水车就近输送水源来满足施工用水需要。

3.1.7 拆旧工程量

本工程需拆除 500kV 瓶武 5905 线#349 塔、#350 塔及相应导线,拆除单

回线路长约 0.8km,拆除单回路铁塔 2 基。

3.1.8 施工工艺和方法

3.1.8.1 拆除线路施工方法

本工程需拆除部分现有线路和杆塔,同时还需拆除原有导地线、附件等。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3

拆除下来的导、地线及附件等临时堆放在施工场区,及时运出并由专业单位

进行回收利用。为不增加对地表的扰动,尽量减小土方开挖量,拆除塔基混凝土

基础深度至 0.8m 以满足当地农业耕作要求。跨越道路段拆线需间歇封路,导、

地线松落后要以最快速度用人力将导、地线开断,并将导、地线清除出公路安全

运行范围外。

原则上以每个耐张段为单位,分段同步拆线。具体步骤为:

①临时拉线:拆除导线前在需拆除的耐张段的外侧设置临时拉线,利用耐张

塔松线开断回收。

②拆除跳线:将耐张段直线塔上导、地线翻入滑车。

③松线:松线选用钢丝绳做总牵引或用带绞盘拖拉机,拖拉机前用地锚固定,

防止受力后倾。

④在地面开断导、地线。

⑤拆塔施工方案:拆塔有两种方案,一种为整体倒塔方案,一种为半倒。

整体倒塔方案:自立式旧塔倒塔方向要求塔高范围内无任何障碍物,整基倒

塔方法要求在杆塔倒塔方向两侧 30m 高处加装临时拉线,以控制杆塔沿规定方

向倒落。杆塔腿部气割部位要求准确,施工人员及设备要求撤离倒塔范围,倒塔

范围严禁闲杂人员进入,设专人巡视。

半倒:即先在杆塔顶部和中部分别设置四条固定拉线(与整倒相同),再将杆

塔中部倒塔方向相反的两个包脚铁拆除,松开反向拉线,正向拉线牵引拉倒杆塔

上部,最后将整基杆塔向合适的方向拉倒。

3.1.8.2 新建杆塔施工工艺方法

(1)基础施工

①表土剥离

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区包括塔基区及其周边约 5m 范围,在塔基础开挖放坡前

需先对其剥离表层土,剥离厚度约为 0.35m。表土剥离堆放在塔基临时施工场地,

并设置临时隔离、拦挡等防护措施。

②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过程中要做好表层土的剥离和保护,坚持先挡后堆的原则,预防水

土流失。

剥离的表层土及土方分别堆放在塔基临时施工场地内,堆放地底层铺设彩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4

条布,周边设填土编织袋进行拦挡,顶部采用防尘网或彩条布进行苫盖。

灌注桩基础施工采用钻机钻进成孔,成孔过程中为防止孔壁坍塌,在孔内注

入人工泥浆或利用钻削下来的粘性土与水混合的自造泥浆保护孔壁。扩壁泥浆与

钻孔的土屑混合,边钻边排出,集中处理后,泥浆被重新灌入钻孔进行孔内补浆。

当钻孔达到规定深度后,安放钢筋笼,在泥浆下灌注混凝土,浮在混凝土之上的

泥浆被抽吸入泥浆沉淀池,干化后就地整平。

③土方堆放

塔基开挖回填后,尚余一定量的土方,但最终塔基占地区回填后一般仅高出

原地面不足 10cm,考虑到塔基余土具有点多、分散的特点,因此将多余的土方

就近堆放在塔基区,采取人工夯实方式对塔基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在塔基周边分层

碾压,夯实工具采用夯锤。

④混凝土浇筑

购买成品混凝土或现场拌和的混凝土,需及时进行浇筑,浇筑先从一角或一

处开始,延入四周。混凝土倾倒入模盒内,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超过 2m,超

过 2m 时设置溜管、斜槽或串筒倾倒,以防离析。混凝土分层浇筑和捣固,每层

厚度为 20cm,留有振捣窗口的地方在振捣后及时封严。

(2)铁塔安装施工

工程铁塔安装施工采用分解组塔的施工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铁塔

的形式、高度、重量以及施工场地、施工设备等施工现场情况,确定正装分解组

塔。利用支立抱杆,吊装铁塔构件,抱杆通过牵引绳的连接拉动,随铁塔高度的

增高而上升,各个构件顶端和底部支脚采用螺栓连接。

(3)架线施工

线路架线采用张力架线方法施工,不同地形采取不同的放线方法,随着科学

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飞艇、动力伞、无人机和直升机放线

技术在输电线路放线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施工人员可充分利用施工道路等场

地进行操作,不需新增占地,施工方法依次为:架空线展放及收紧、展放导引绳、

牵放牵引绳、牵放导线、锚固导线、紧线临锚、附件安装、压接升空、间隔棒安

装、耐张塔平衡挂线和跳线安装等。

线路沿线设置牵张场,采用张力机紧线,一般以张力放线施工段作为紧线段,

以直线塔作为紧线操作塔。紧线完毕后进行附件、线夹、防振金具、间隔棒等安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5

装。采用上述的张力架线方法,由于避免了导线与地面的机械摩擦,在减少了对

农作物、树木损失的前提下,也可以有效减轻因导线损伤带来的运行中的电晕损

失。

架线施工中对交叉跨越情况一般采用占地和扰动均较小的搭建竹木塔架的

方法,在需跨越的公路的两侧搭建竹木塔架,竹木塔架高度以不影响其运行为准。

杆塔组立及接地工程施工流程见图 3-3,架线施工流程见图 3-4。

图 3-3 杆塔组立及接地工程施工流程

图 3-4 架线施工流程图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6

3.1.8.3 地面架设 GIL 施工工艺

根据工程特点,本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引接站施工和管廊施工两部分。

(1)引接站施工

引接站施工大体分为 5 个阶段:1)施工场地平整;2)建构筑物、工作井土

石方开挖;3)土建与基础施工;4)设备进场运输;5)设备及网架安装(包括

GIL 管套安装与避雷器安装);6)设备调试。引接站的施工时序见图 3-5。

施工场地平整

建筑物、工作井土石方开挖

土建与基础施工

设备进场运输

设备与网架安装

设备调试

图 3-5 引接站施工时序

(2)管廊施工

本工程 GIL 采用在地面上布置支架进行敷设,分为固定支架和滑动支架,GIL

支架高度为 0.5m,沿 GIL 路径走向新建 GIL 廊道(宽约 12m),廊道两侧采用

3.0m 高围墙与外界进行分割,GIL 设备上方布置可拆卸防外破保护装置。

管廊施工大体可以分为:1)施工场地平整;2)土建基础施工;3)安装现

场布置;4)承载液压缸安装;5)水平段安装;6)标准节组合;7)组合单元吊

装;8)气体抽真空充微 SF6;9)波纹管尺寸调节定位;10)气室充 SF6 至额定;

11)气室检漏与水分测量;12)附件与接地套装安装;13)GIL 常规试验、GIL

高压试验;14)围墙施工与 GIL 设备上方可拆卸防外破保护装置安装。管廊施工

时序见图 3-6。

3.1.8.4 施工组织

本工程在施工期各阶段,施工人员总数预计达 30 人次,在地面架设 GIL 阶

段和架空线路施工阶段各约 15 人。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7

施工场地平整

土建与基础施工

安装现场布置

承载液压缸安装

水平段安装

标准节组合

组合单元吊装

围墙施工

与GIL设备上方保护装置安装

GIL常规试验、GIL高压

试验

附件与接地套装安装

气室捡漏与水平测量

气室充

SF6至额定

波纹管尺寸调节定位

气体抽真空充微

SF6

图 3-6 管廊施工时序

3.2 与政策法规等相符性分析

3.2.1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为 500kV 输电线路改造工程,属于 500kV 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是国

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6 年修正版)

中的“第一类鼓励类”中的“500 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技术”鼓励类项目,符

合国家产业政策。

3.2.2 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本工程可推进新科智能环保产业园项目(2018 年常州市重点项目)的建设,

新建线路路径已尽量避开了乡镇企业、中小学校、村庄、规划居民区及居民密集

地带,并得到了当地规划部门的同意。因此,本工程与当地城市发展、土地利用

规划相符。

3.2.3 与《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对照《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本工程评

价范围内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因此本工程与《江苏省国家级生态

保护红线规划》是相符的。

3.2.4 与《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对照《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3〕113 号),本工程评

价范围内不涉及其中的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因此本工程与《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8

保护规划》是相符的。

3.2.5 环境合理性

本工程选址时尽量避开了居民集中区及企业厂房,线下民房拆迁量较少,且

部分段采用 GIL 管廊进行敷设,由于本工程线路路径较短,根据设计文件,本工

程方案唯一。工程沿线以农业生态为主,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较少。工程建

成后对施工临时用地进行平整恢复,对沿线生态产生的影响可接受。工程建成后,

对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能够满足相关标准限值要求。因此,本工程是

环境合理性工程。

3.3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以及区域环境状况,分析工程项目对周边自然环境、生态

环境等可能产生的影响。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影响因子主要有施工噪声、施工扬

尘、施工固体废物、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以及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运行期产生的影响因子主要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

3.3.1 工艺流程分析

本工程为 500kV 输电线路工程,即将高压电流通过送电线路的导线送入下

一级或同级变电站。输电线路工程的工程流程详见图 3-7。

图 3-7 本工程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示意图

架空线路、引接站: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 GIL: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瓶窑 500kV 变电站

噪声、扬尘、废水、固体废物、生态 施工期

运行期

武南 500kV 变电站 500kV 输电线路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9

3.3.2 污染因子分析

本工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包括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

3.3.2.1 施工期

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有:施工噪声、施工扬尘、施工废污水、施工固

体废物、生态影响等。

(1)施工噪声

各类施工机械噪声可能对周围居民生活产生影响。

(2)施工扬尘

汽车运输,施工开挖造成土地裸露,产生的二次扬尘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暂

时性的和局部的影响。

(3)施工废污水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施工废水若不经处理,则可能对地面水环境

以及周围其他环境要素产生不良影响。

(4)施工固体废物

施工过程中拆除线路产生的废旧导线、塔材及生活垃圾不妥善处理时对环境

产生不良影响。

(5)生态环境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为土地占用以及拆除塔基的生态恢复。本工程

对土地的占用主要表现为施工期的临时占地,包括牵张场等临时施工场地、施工

临时道路。

3.3.2.2 运行期

运行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500kV 架空输电线路、GIL 以及引接站内电气设备在运行时,由于电压等

级较高,带电结构中存在大量的电荷,因此会在周围产生一定强度的工频电

场,同时由于电流的存在,在带电结构周围会产生交变的工频磁场。

(2)噪声

500kV 输电线路下的可听噪声主要是由导线表面在空气中的局部放电(电晕)

产生的,可听噪声主要发生在阴雨天气下,因水滴的碰撞或聚集在导线上产生大

量的电晕放电,而在晴好天气下只有很少的电晕放电产生。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0

3.4 生态影响途径分析

3.4.1 施工期生态影响途径

本工程施工期可能会使临时占地及周围植被及区域地表状态发生改变,对区

域生态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架空线路新建塔基及引接站、地面架设 GIL 施工时需进行挖方、填方、

浇筑等活动,会对附近原生地貌和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破坏,降低植被覆盖度,可

能形成裸露疏松表土;施工土方堆放如果不进行必要的防护,可能会影响当地植

物生长,加剧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导致生产力下降和生物量损失。

(2)引接站和地面架设 GIL 施工时需要占用一定范围的临时用地;新建杆

塔运至现场进行组立,需要占用一定范围的临时用地;张力牵张放线、紧线也需

牵张场地;土建土方的临时堆放也会占用一定场地。这些临时占地将改变原有土

地利用方式,使部分植被和土壤遭受短期破坏,导致生产力下降和生物量损失,

但这种破坏是可逆转的。

(3)需要拆除的塔基位于农田区域,在基础开挖时,施工动土对水土保持

有一定影响,同时对农业生产也将带来一定影响。现有线路拆除段施工,拆除塔

基处进行覆土后可恢复原有土地功能。

(4)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出入、运输车辆的来往、施工机械的运行会对施

工场地周边动物觅食、迁徙等产生干扰,有可能限制其活动区域、觅食范围、栖

息空间等。

(5)施工期间,干燥天气易产生少量扬尘,可能会对附近农作物产生轻微

影响。

3.4.2 运行期生态影响途径

工程建成运行后,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基本得到消除。项目运行

期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主要为工程永久占地带来的影响。

运行期工程永久占地主要包括引接站占地、地面 GIL 管廊占地、塔基占地。

引接站占地面积、地面 GIL 管廊占地面积、塔基占地面积均较小,对于水土流失

和动植物的影响也比较小,但一方面会造成景观格局及植被覆盖的轻微变化,另

一方面在农田立塔后,可能会给局部农业耕作带来不便,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本工程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及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动植物生境产生的干

扰较小,因此,两者对动植物的影响不大。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1

3.5 初步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措施

3.5.1 工程设计阶段

(1)线路路径选择环境保护措施

新建输电线路路径选择阶段充分听取沿线政府、规划等相关部门的意见,优

化路径方案,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选择导线及导线相序排列方式,部分段采用 GIL 管廊进行敷设,减小电

磁环境影响;

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超过 4000V/m,或工频磁感应强度超过

100μT 时,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等场所电场强度超过 10kV/m 时,需抬高线路架设

高度;

线路与公路交叉跨越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留有足够净空距离。

(3)声环境保护措施

优化输电线路的导线特性,如提高光洁度,从而减小电晕噪声对环境的影

响。

(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杆塔设计时尽量选用档距大、根开小的塔型,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5)环境风险

设置 GIL 的 SF6 气体密度监测系统、GIL 外壳温度监测系统、GIL 电弧故障

定位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GIL 廊道安全监测子系统等,采用这些设备完成对

GIL 廊道的电气参数、环境参数、结构参数等的监测,以及实现人员管理和救援

等综合管理与服务。

3.5.2 施工期

(1)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①施工土方尽量集中堆放,拦挡和苫盖,遇干燥天气时进行人工洒水。

②材料的转运和使用过程中应合理装卸,规范操作,防止扬尘。

③对土、石料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材料,在运输时用防水布覆盖。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废水经澄清后回用不排放。施工人员一般临时租用当地民房居住,产生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2

的少量生活污水运用当地已有的化粪池等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对周围地表水环境

影响较小。

(3)声环境保护措施

邻近居民集中区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主要噪声源夜间施工和施工运输的夜间

行车,使其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

(4)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拆除线路产生的废旧导线、塔材等,将送至专门处置部门回收利用,不会对

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施工期间产生的少量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委托地方环卫部门及时清运。

输电线路塔基开挖的余土及时就地铺平。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在选择牵张场地时,尽量选择交通条件较好的地点,以缩短施工道路的长

度;

②导地线展放作业尽可能采用跨越施工技术,在经过经济作物区时,采用搭

设毛竹跨越架,将导引绳和牵引绳置于跨越架上,减少对青苗的损害;

③输电线路走廊内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应恢复原有土地功能。

④塔基开挖应保留表层耕作土,土石方回填利用。

(6)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发现文物应及时上报、妥善处置。

3.5.3 运行期

在居民集中区及人群活动频繁区域设置高压标志及有关注意事项,并且加强

对工程附近居民有关高压输电线路和环保知识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开展运行期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工作,如发现有居民住宅处超过环保标准,

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3

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区域概况

常州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水网平原,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

中心地带,北携长江,南衔太湖,东望东海,与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邻,

扼江南地理要冲,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北纬 31°09′~32°04′、东经 119°08′~

120°12′。常州市辖 5 个市辖区(金坛区、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武进区),

代管 1 个县级市(溧阳市)。

项目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武进区东邻江阴、无锡,南接宜兴,西毗金坛、丹

阳,北接常州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总面积 1066 平方公里,下辖 11 个镇、

5 个街道、1 个国家级高新区、1 个省级高新区、2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 个省级

旅游度假区和 1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4.2 自然环境

4.2.1 地形地貌

常州地貌类型属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南为天目山余脉,西为茅山山脉,

北为宁镇山脉尾部,中部和东部为宽广的平原、圩区。境内地势西南略高,东北

略低,高低相差 2m 左右。

4.2.2 地质、地震

本工程周围地区地形地势较平坦,地质构造处于茅山褶皱带范围之内,出露

地层为第Ⅳ纪冲积层。

地基土主要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夹粉土)、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

土(夹粉土)、粉土及残积土和强风化基岩组成。

地下水主要属潜水~上层滞水类型,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

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具强腐蚀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武进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4.2.3 水文特征

武进地区水网纵横,京杭大运河由西向东横贯而过,运河以北有浦河、新孟

河、德胜河、剩银河、舜河等河流,是主要的通江引排河道,运河以南有扁担河、

南运河、采菱河、武进港等贯通滆湖和太湖,滆湖西侧有夏溪河、湟里河、北干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4

河、孟津河;滆湖东侧有太滆运河、漕桥河、武宜河、北浜河、周陈河等。

4.2.4 气候气象特征

常州地处北亚热北带向北温南带过渡的气候区域,季风影响显著,属湿润季

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历年年平均气温为 15.8,全市春、秋短,冬、夏长,其中 80 年

代前以冬季时间最长,夏季次之,春季再次之,秋季最短,但 90 年代起以夏季

时间最长,冬季次之,春季再次之,秋季最短,气候季节差异十分明显,冬季寒

冷,夏季炎热,春、秋温和。

雨热同步:由于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与气温相应同步升降。冬季气温低时降

水量少;春季气温回升,降水逐渐增多;夏季气温最高,梅雨、暴雨、台风降水

带来的降水量也最多;秋季气温下降,降水量也显著减少。历年年平均降水量为

1091.6mm。

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 1940.2h,与我国同纬度的其他市日照记录比

较,要充足得多。

4.3 电磁环境

4.3.1 监测因子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4.3.2 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原则

(1)监测方法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

(2)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在拟建引接站中心处布设监测点位,在拟建引接站距离引接站最近处的电磁

环境敏感目标处布设监测点位,在拟建 500kV 线路不同架设方式拟建址处布设

监测点位,在 500kV 线路沿线选取距线路距离最近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布设

监测点位,进行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

4.3.3 评价及结论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拟建址及周围敏感目标测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

2.7V/m~110.4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0.019μT~0.258μT。所有测点测值均可满足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 1 中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5

感应 100μT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4.4 声环境

4.4.1 监测因子

等效连续 A 声级。

4.4.2 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原则

(1)监测方法

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要求进行。

(2)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在拟建引接站中心处、在拟建 500kV 线路不同架设方式拟建址处、距离输

电线路最近处的敏感目标处布设噪声监测点位,昼夜各监测一次。

4.4.3 评价及结论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噪声监测点处噪声现状监测值昼间噪声为

44dB(A)~53dB(A),夜间噪声为 41dB(A)~47dB(A),昼间、夜间噪声测值均可满

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要求。

4.5 生态环境

4.5.1 生态系统类型

本工程周围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为耕地,植被基本为人

工栽培、种植的农作物、经济林等。人为干扰程度高,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

构单一,优势群落只有一种或数种作物,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较为单一,易受外

界环境影响。

4.5.2 动植物资源

常州市常见的裸子、被子植物门所属植物有 1000 余种,分属 100 多科。中

药资源丰富,已发现 1000 多个品种可入药,其中紫苏、荆芥、半夏、苍术等植

物类药 912 种,动物类药 92 种,矿物类药 11 种。有 239 种被国家和省定为大宗

重点品种药,其中茅山苍术、兰陵(万绥)半夏、孟城荆芥为全国著名药材。常

见的环节、软体、节肢、脊索动物门所属动物达 200 余种,分属 13 纲。可供食

用的有蚌、虾、蟹、鱼、野鸡、兔等,可作裘皮的有黄鼬、豹猫、草兔、獾等,

可保护农林业的有石龙子、杜鹃、啄木鸟、灰喜鹊、家蝠等。

本工程周围区域多为人工痕迹较重的农田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常见农作物,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6

部分林草地也均为常见植物种。

工程周围区域多为人为活动相对频繁,人口分布较密集,农业开发程度较高

的区域,珍稀野生动物较为罕见,以蛇、兔、野鸡等常见野生动物及家禽为主。

4.5.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对评价范围内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得到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

4.5-1 和图 4-1。评价范围主要为耕地,约占评价区总面积的 57.7%,其次依次为

住宅用地、林地、水域、道路、草地。

表 4.5-1 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序号 土地利用方式 面积(m2) 比例(%)

1 草地 41704 3.2

2 道路 65302 4.9

3 耕地 764259 57.7

4 林地 144796 10.9

5 水域 107898 8.1

6 住宅用地 201089 15.2 / 小计 1324957 100.0

4.5.4 生态类敏感目标

对照《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和《江苏

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3〕113 号)》,本工程评价范围内不涉及

其中的国家级或省级生态红线区,无生态类敏感目标。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

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对照《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

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和《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苏政

发〔2013〕113 号),本工程评价范围内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和江苏

省生态红线区域。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7

5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5.1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根据资料分析,本工程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

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对照《江

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和《江苏省生态红线区

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3〕113 号),本工程拟建址评价范围内不涉及江苏省

生态红线区域和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本工程周围主要为农田生态系

统。工程生态影响主要产生在施工期,属于短期影响而非长期影响。

5.1.1 对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5.1.1.1 生物量损失分析

本工程线路施工将对耕地、林地、草地植被生物量造成损失。临时占地和影

响区所占用的主要为农田植被。参照类似工程经验及土地利用数据,结合植被占

用,计算出生物量损失。评价范围内生物量损失见表 5.1-1。

表 5.1-1 工程建设导致的评价范围内生物量损失

类型 单位面积生物量

(t/hm2)

永久占地 临时占地 占地面积

(m2) 生物量损失 (t/a)

占地面积 (m2)

生物量损失 (t)

耕地 11 5302 5.8322 4982 1.8267

林地 23.7 -191 -0.45267 661 0.52219

草地 23.7 220 0.5214 651 0.51429

合计 / 5331 5.90093 6294 2.86318

本工程新增永久占地生物量损失 5.90093t/a,临时占地生物量损失为 2.86318t,

另外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将及时进行植被恢复。

5.1.1.2 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本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新增永久占地、工程临时占地以及施工

活动带来的影响。但由于本工程永久占地面积较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限;临

时占地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基本能够恢复其原有生态功能;施工活动采取

有效防治措施后可把环境影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且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影响

随之消失。

因此本工程的施工对工程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群

落演替,不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危害,更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8

转的影响。

5.1.2 对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本工程永久占地为 GIL 管廊处永久占地、引接站永久占地、塔基永久占地,

占地面积约 5331m2,这部分土地一经占用,其原有使用功能将部分或全部丧失,

占地内的植被遭受破坏,耕地生产力也将受到影响,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

负面影响。

临时占地包括塔基、管廊和引接站处施工场地、牵张场(含拆除导线临时堆

放场地)及跨越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区、拆除杆塔区等,占地面积约 6294m2,其

环境影响主要集中于施工期改变土地的使用功能,破坏地表土壤结构及植被。但

所占用的土地在工程施工结束后还给地方继续使用,在采取适当措施后可以恢复

其功能。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

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

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

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

新的耕地。本工程占用耕地,将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按

照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这部分费用已列入工程总投资。

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小,且工程所占耕地将按相关规定予以补偿,工程建设对

所在地的耕地资源产生的影响较小。

5.1.3 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本工程沿线所经地区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水稻、小

麦、油菜等。本工程项目建设区总占地面积为总占地面积为 11625m2,其中永久

占地 5331m2,临时占地 6294m2。

本工程引接站和电缆管廊的占地类型均属于建设用地,已取得常州市武进

区规划局的批准;架空线路在农田中建立铁塔以后,给农业耕作带来不便。施

工结束后,除塔基支撑脚外均可恢复耕作,塔基实际占地面积很小,本工程建

成投运后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小。

临时占地包括塔基、管廊和引接站处施工场地、牵张场(含拆除导线临时

堆放场地)及跨越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区、拆除杆塔区等。临时占地对农业生态

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结束并采取相应恢复措施后,不利的环境影响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9

可以得到逐步消除。为使这部分影响降到最低,需要考虑以下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期,尽量选择休耕期进行施工,以避免或减少对农作物

的损毁,对毁坏的青苗要给予赔偿。

(2)施工时首先应尽量保存塔基开挖处的熟土和表层土,并按照土层的顺

序回填,松土、施肥。

(3)对施工临时占地进行恢复,尤其是耕地部分,及时进行复垦。

在采取上述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后,本工程对施工区域周围农田生态系统

的影响程度较低。

5.1.4 对林业资源影响分析

人工植被是线路穿越最多的植被类型,线路穿越的植被以农田植被为主,其

他为人工种植林木,物种较少。工程对栽培植被的影响在于生物量与生产力的损

失。工程临时占地在施工期结束后可复耕,塔基区临时占地可以恢复农田耕作、

低矮林木种植。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农田复耕、植被恢复,可最大限度降低对农

业生产、林木生产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对沿线的林业资源产生影响。

5.1.5 对野生动物影响

本工程引接站周围及线路经过范围内,均为人类活动频繁地区,爬行类动物

种类不多,不涉及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线路工程建成后,塔基占地很小、不连续,

且铁塔架空线路下方仍有较大空间,爬行动物仍可以正常地活动和栖息、繁殖、

穿越,不会对爬行动物造成任何阻隔,不会影响爬行动物活动,更不会对其种群

产生不利影响。

本工程周围分布有一些主要营地栖息生活的鸟类。施工噪声及人为活动会干

扰其活动范围。同时,由于这些动物主要在地面活动觅食,在地面筑巢孵卵,工

程施工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可能会影响到这些鸟类对巢址的选择和使用;还可能

出现施工人员或机械破坏鸟巢、捡拾鸟卵或幼鸟等现象,影响繁殖成功率。通过

加强文明施工管理,可以避免人为破坏。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工程基础开挖、立塔架线和施工人员施工等人为干扰因素,如果处理

不当,可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空间和生存环境。

(2)施工干扰可能会使野生动物受到惊扰,被迫离开施工区周围的栖息地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0

或活动区域,并可能会水生生物造成轻微干扰。但由于施工时间短、施工点分散、

施工人员少等原因,施工对动物的影响范围小,影响时间短。同时由于野生动物

栖息环境和活动范围较大,食性广泛,且有较强迁移能力,只要加强施工管理、

杜绝人为捕猎行为,施工不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明显的影响。

5.1.6 拆除线路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需拆除部分老线路,拆除线路长度约 0.8km,共拆除 2 基杆塔。根据

类似工程的经验,500kV 每基塔临时施工区按 400m2 计,拆除杆塔施工区总占地

面积约 800m2。根据设计文件,500kV 每基塔恢复建设用地按 250m2计,则拆除

杆塔区恢复永久占地约 500m2。

根据相关要求,拆除区将对杆塔上导线、地线、铁塔上的钢结构进行拆除,

拆除部分由建设单位统一回收处理。同时对杆塔基础进行清除,清除地下 0.8m

左右的混凝土,然后进行覆土以满足农田耕作要求。

根据现场踏勘,需要清除的基塔基本位于农田区域,在铁塔清除时应对地表

土层进行分层管理,对塔基开挖的混凝土等建筑垃圾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清运处

置。在拆除铁塔上的导线、地线、铁塔上的钢结构时,做好施工防护和回收,减

少对塔基周围农田及植被的破坏。在清除塔基基础时,减少塔基的开挖量。塔基

拆除完成后及时恢复地表植被,不影响农田耕作。

5.1.7 景观影响分析

永久占地把建设前的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景观建设转成建设用地景观类型,

可能对评价区景观生态产生影响。工程完工后,评价区景观的生态结构将发生改

变,由于线路工程点状分布,占地面积小,评价区内的景观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保证了生态系统功能的延续和对外界干扰的抵御。从景观要素的基本构成上看,

评价区景观生态体系未出现本质的变化,工程的实施和运行对区域的自然景观体

系中基质组分的异质化程度影响很小。

具体而言,自然植被的景观优势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耕地优势度有轻微下

降,而建设用地的景观优势度略微提高,但在景观结构中的地位并未发生本质变

化,耕地仍是评价区优势度较高的景观类型。项目建成后,原斑块的优势度变化

不显著,工程施工和运行对评价区自然体系的景观质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1

5.2 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主要由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所致。施工中主要的施工机械

有挖土机、商品混凝土罐车、电锯及汽车等,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水平如下表 5.2-

1 所示。

表 5.2-1 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水平及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

设备名称 距设备距离 (m) 噪声源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昼间 夜间

挖土机 10 90~95

70 55 商品混凝土罐车 10 80~90

电锯 10 90~99

汽车 10 78~86 (1)施工噪声预测计算模式

单个声源噪声影响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0——为距施工设备 r0(m)处的噪声级,dB;

L——为与声源相距 r(m)处的施工噪声级,dB。

(2)施工噪声预测计算结果与分析

根据施工使用情况,利用表 5.2-1 中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水平类比资料作为声

源参数,根据(1)中的施工噪声预测模式进行预测,计算出与声源不同距离出

的施工噪声水平预测结果如表 5.2-2 所列。

表5.2-2 距声源不同距离施工噪声水平 施工 阶段

施工机械 10m 20m 30m 40m 50m 80m 100m 150m 200m 250m 300m

土石方 挖土机 95 89 85 83 81 77 75 71 69 67 65 基础 浇灌

商品混凝土

罐车 90 84 80 78 76 72 70 66 64 62 60

结构 装修

电锯、电刨 99 93 89 87 85 81 79 75 73 71 69

(3)施工场界施工噪声影响预测分析

由表 5.2-2 可知,施工阶段各施工机械的噪声均较高,在位于挖土机、电锯

(电刨)、商品混凝土罐车距离分别大于 150m、100m、250m 时,白天施工噪声

才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70dB(A)要求。

为减少引接站和地面 GIL 管廊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施工机械采取隔声、

00 lg20

rrLL −=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2

加消声罩(器)、防震垫等隔声降噪措施,使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声环境影响昼

间满足 2 类标准,夜间应避免高噪声施工机械的使用。施工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

进行,夜间应尽量停止施工,如夜间施工需取得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书面意见,并

告知周围居民方可施工。

架空线路施工产生的噪声主要表现在塔基基础施工及架线过程中,由于线路

塔基施工强度不大,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声环境影响较小。另外塔基夜间不施

工,对周围居民声环境没有影响。线路架线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牵引

机产生的噪声,施工场地应远离居民住宅民房,由于架空线路施工强度不大,施

工噪声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5.3 施工扬尘分析

工程施工由于基础开挖,可能造成土地裸露产生局部、少量二次扬尘,对本

工程周围大气环境产生暂时影响,但施工结束后对裸露土地进行恢复即可消除二

次扬尘。本工程各施工点的施工量小,使得施工扬尘呈现时间短、扬尘量及扬尘

范围小的特点,只要在施工过程中贯彻文明施工的原则,并采取有效的扬尘防治

措施,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能得到有效控制,施工扬尘对周围村庄等环境

敏感目标影响较小且很快能恢复

汽车运输将使施工场地附近产生二次扬尘,但由于引接站、地面架设 GIL 管

廊、塔基施工以及塔基拆除施工强度不大,基础开挖量小,渣土运输量不大。运

输渣土、建筑材料时,采用防水布覆盖,防止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污染。对汽车

进出施工现场,对车轮进行冲刷,防止泥土带到路面而产生二次扬尘。

施工弃土、弃渣要合理堆放,可采用人工控制定期洒水;对站内及塔基施工

的裸露土地用防水布或定期洒水,可减少二次扬尘污染。

通过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降低施工产生二次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5.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主要污染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线路拆除产生

的废旧导线、塔材等。

(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引接站及塔基开挖会产生固体废物,对临时堆渣场采取合理的拦渣和排水,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3

防止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堆渣场及时恢复。拆除产生的废旧导线、塔材

等,作为物资送至专门处置部门回收利用,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为避免施工产生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施工前应作好施

工单位及施工人员的环保培训,明确要求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分别

堆放,并安排专人专车及时或定期清运,建筑垃圾运至指定场所处理;临时施工

现场设置垃圾收集箱,生活垃圾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置。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

5.5 污水排放分析

输电线路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设备清洗废水、塔基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

生活污水。设备清洗废水经澄清池处理后回用,施工废水不得直接排入附近水体。

本工程的施工具有局地占地面积小、跨距长、点分散等特点,不同施工阶段施工

点上的施工人员较少,施工现场设置简易化粪池,施工人员产生少量生活污水排

入临时化粪池进行处理,定期进行清理,不外排。

本工程新建的输电线路跨越北浜河,不在河道中立塔,尽量远离河堤。钻孔

灌注桩基础施工时采用泥浆澄清池,避免泥浆水进入河浜,故不会对河流水质产

生影响。

通过采取有效污水防治措施,本工程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4

6 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

6.1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1 引接站类比评价

本工程引接站电压等级为 500kV,户外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

变电工程》(HJ24-2014),确定本工程引接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据此,本工程引接站采用类比监测的

方法,对引接站建成投运后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场强度分布情况进行预测分析。

6.1.1.1 类比对象

本工程引接站的主要功能是将 500kV 架空线路引接至 GIL 管廊中,引接站

内布置避雷器及 GIL 出线套管,引接站采用实体围墙与外界隔离,但引接站内无

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低压电抗器等主要电磁源强,由于 500kV 引接站省内外

目前无同类型、同电压等级的工程可参考。为了评价引接站的电磁环境影响水平,

本次环评采用苏州木渎 500kV 变电站作为类比监测对象。由于工频电场主要与

变电站的运行电压有关,工频磁场主要与变电站内高电压配电装置构架、母线、

500kV 出线等因素有关,因此本次评价选用苏州木渎 500kV 变电站作为类比监

测对象,类比较为保守,具有类比可行性。

6.1.1.2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由类比监测结果分析:木渎 500kV 变电站四周围墙外 5m 处的工频电场强度

为 30.1V/m~1532.4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0.543μT~1.816μT;变电站监测断面

测点处工频电场强度为 21.1V/m~60.6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0.184μT~0.543μT。

根据监测结果,所有测点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测值均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表 1 中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公众曝

露控制限值要求。

通过以上类比监测分析,本工程引接站建成运行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

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6.1.2 架空线路类比评价

本工程架空线路电压等级为 500kV,并且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20m 范

围内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5

2014),确定本工程架空线路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电磁环境影响

采用类比监测及理论计算的方法进行预测及评价。

6.1.2.1 类比对象的选取

类比对象选取原则:理论上,工频电场和线路的运行电压有关,相同电压等

级情况下产生的工频电场大致相同,工频磁场与线路的运行负荷成正比,线路负

荷越大,其产生的工频磁场也越大。因此,按照类似本工程的建设规模、电压等

级、线路负荷、线路类型及使用条件等原则确定相应的类比对象。

本工程 500kV 架空线路为单回路架设,导线型号、电压等级、容量、架线型

式均与现有架空线路一致。并且本期迁改工程选用的铁塔呼高最低为 27m,现有

500kV 瓶武 5905 线#347~#348 类比线路铁塔呼高亦为 27m(弧垂最低点处距地

面约 19m),并且现有线路电磁环境条件与本工程线路类似。因此本期迁改工程

建成投运后,对周围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影响应与现有的 500kV 瓶武 5905

线#347~#348 塔间线路类似。因此,选取现有的 500kV 瓶武 5905 线#347~#348

塔间线路作为本期迁改工程建成投运后的 500kV 单回架空线路的类比线路具有

可比性。

监测结果表明,500kV 单回类比线路周围距地面 1.5m 处工频电场强度为

118.1V/m~1232.8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0.230μT~1.847μT,分别符合《电磁环

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 1 中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感应 100μT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同时工频电场强度可满足经过耕地、园地等场所 10kV/m

控制限值要求。

500kV 单回类比线路监测断面处的工频磁场监测最大值为 1.847μT,推算到

设计输送功率情况下,工频磁场约为监测条件下的19.90倍,即最大值为 36.75μT。

因此,即使是在设计最大输送功率情况下,线路运行时的工频磁场亦能满足相应

标准限值要求。

通过类比监测可以预测,本项目建成后,500kV 单回线路周围产生的工频电

场、工频磁场均可满足环保要求。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6

6.1.3 架空线路工程模式预测及评价

6.1.3.1 预测因子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6.1.3.2 预测模式

架空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影响预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附录 C 和附录 D 中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下空间工频

电磁场强度的计算模式进行,具体模式如下:

(1)工频电场强度预测

高压输电线上的等效电荷是线电荷,由于高压输电线半径r远远小于架设高

度h,所以等效电荷的位置可以认为是在输电导线的几何中心。

设输电线路为无限长并且平行于地面,地面可视为良导体,利用镜像法计算

输电线上的等效电荷。

为了计算多导线线路中导线上的等效电荷,可写出下列矩阵方程:

1 11 12 1 1

2 21 22 2 2

1 2

m

m

m m m mm m

U QU Q

U Q

λ λ λλ λ λ

λ λ λ

=

式中:U——各导线对地电压的单列矩阵;

Q——各导线上等效电荷的单列矩阵;

λ——各导线的电位系数组成的m阶方阵(m为导线数目)。

[U]矩阵可由输电线的电压和相位确定,从环境保护考虑以额定电压的1.05

倍作为计算电压。

对于500kV三相导线,各相导线对地电压为:

kV331.05500UUU CBA 1.03=×===

500kV各相导线对地电压分量为:

UA=(303.1+j0)kV

UB=(-151.6+j262.5)kV

UC=(-151.6-j262.5)kV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7

图 6-1 对地电压计算图

[λ]矩阵由镜像原理求得。地面为电位等于零的平面,地面的感应电荷可由

对应地面导线的镜像电荷代替,用i,j,… 表示相互平行的实际导线,用i′,j′,…

表示它们的镜像,电位系数可写为:

i

iii R

h2ln

21

0πελ =

ij

ijij L

L'

0

ln2

1πε

λ = jiij λλ =

式中:ε0-真空介电常数, mF /1036

1 90

−×=π

ε ;

Ri-输电导线半径,对于分裂导线可用等效单根导线半径代入,Ri 的计算

式为:

ni R

nrRR ⋅=

式中:R——分裂导线半径,m;

n——次导线根数;

r——次导线半径,m。

由[U]矩阵和[λ]矩阵,利用式等效电荷矩阵方程即可解出[Q]矩阵。空间任意

一点的电场强度可根据叠加原理计算得出,在(x,y)点的电场强度分量Ex和Ey

可表示为:

图 6-2 电位系数计算图 图 6-3 等效半径计算图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8

( )∑=

−−

−=

m

i i

i

i

iix

L

xxL

xxQE

122

021πε

∑= ′

+−

−=

m

i i

i

i

iiy L

yyL

yyQE

122

0

))(

(2

1επ

式中:xi,yi ——导线i的坐标(i=1、2、…m);

m——导线数目;

Li,L'i ——分别为导线i及其镜像至计算点的距离,m。

对于三相交流线路,可根据求得的电荷计算空间任一点电场强度的水平和垂

直分量为:

∑∑==

+=m

iixI

m

iixRx EjEE

11

= xIxR jEE +

∑∑==

+=m

iiyI

m

iiyRy EjEE

11

= yIyR jEE +

式中: xRE ————由各导线的实部电荷在该点产生场强的水平分量;

xIE ————由各导线的虚部电荷在该点产生场强的水平分量;

yRE ————由各导线的实部电荷在该点产生场强的垂直分量;

yIE ————由各导线的虚部电荷在该点产生场强的垂直分量。

该点的合成的电场强度则为:

xjEEE xIxR )( += + yjEE yIyR )( + yx EE +=

式中:

22xIxRx EEE += 22

yIyRy EEE +=

(2)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

由于工频情况下电磁性能具有准静态特性,线路的磁场仅由电流产生。应用

安培定律,将计算结果按矢量叠加,可得出导线周围的磁场强度。

和电场强度计算不同的是关于镜像导线的考虑,与导线所处高度相比这些镜

像导线位于地下很深的距离d:

fd ρ660= (m)

式中:ρ——大地电阻率, m⋅Ω ;

f——频率,Hz。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49

在很多情况下,只考虑处于空间的实际导线,忽略它的镜像进行计算,其结

果已足够符合实际。不考虑导线i的镜像时,可计算在A点其产生的磁场强度:

H =222 Lh

I+π

(A/m)

式中:I——导线i中的电流值,A;

h——导线与预测点的高差,m;

L ——导线与预测点水平距离,m。

对于三相线路,由相位不同形成的磁场强度水平和垂直分量都应分别考虑电

流间的相角,按相位矢量来合成。合成的旋转矢量在空间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图 6-4 磁场向量图

6.1.3.3 预测工况及环境条件的选择

交流输电线路对地线高的限制性因素为工频电场,对于架空输电线路来说,

杆塔有效横担长度越长,地面 1.5m 高度工频电场强度越大。本工程选取距离敏

感目标最近、横担最长的杆塔作为计算塔型,计算对周围居民的电磁环境影响。

6.1.3.4 预测结果及评价

(1)工频电场强度

①不同线高对工频电场强度的影响

预测结果表明,单回线路不同线高对地面 1.5m 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出

现在边导线附近,并随着离开边导线距离的增加场强值逐渐降低。具体预测结果

如下:

1)本项目 500kV 架空输电线路在最低线高 11m 的情况下,线下距地面 1.5m

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 9698.1V/m,满足 10kV/m 标准要求。

2)本项目 500kV 架空输电线路在线高不低于 19m 的情况下,线下距地面

1.5m 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低于 4000V/m 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0

②不同预测点高度的计算结果

鉴于本项目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5m 范围内房屋以 1~2 层尖

顶房屋为主,故预测点高度选取 1.5m(地面)、4.5m(二层)。具体预测结果如

下:

距地面 4.5m 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出现在边导线附近;在线高不低于

20m 的情况下,距地面 4.5m 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低于 4000V/m 公众曝露限

值要求。

(2)工频磁感应强度

本工程 500kV 单回线路在最低线高 11m 时距地面 1.5m 高处工频磁感应强

度的最大值为 27.492μT,小于标准值 100μT。

(3)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

新建线路选取经过敏感目标时的最小设计导线对地高度作为导线计算高度,

取 19m。根据环境敏感目标与本工程架空线路的相对位置关系,结合敏感目标的

房屋结构,对敏感目标进行电磁环境影响预测。架线线路工程电磁环境影响预测

结论

6.1.3.5 类比评价

类比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架空输电线路建成运行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

频磁场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限值要求,并呈现与输

电线路距离增加,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值总体逐渐减小的衰减趋势。

6.1.3.6 理论预测评价

(1)工频电场环境影响

架空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强度的分布较有规律,在线路横断面上,较高工频电

场强度区域一般出现在边导线附近,边导线外侧的工频电场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

而降低。

①本工程 500kV 输电线路经过耕地及其他公众偶尔停留、活动场所时,在

最低线高 11m 的情况下,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 9698.1V/m,低于 GB8702-2014

规定的耕地、园地、道路等场所 10kV/m 的限值要求。

②输电线路临近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距地面 1.5m 高处的预测统计结果:

单回线路在最低线高 14m 的情况下,边线约 11m 外距地面 1.5m 高处的工

频电场强度小于 4000V/m;在最低线高 19m 的情况下,线下距地面 1.5m 高处的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1

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小于 4000V/m;在最低线高 20m 的情况下,线下距地面 4.5m

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小于 4000V/m。 结合本工程架空线路杆塔型号及呼

高,本工程架空线路建成投运后,能够满足相关预测及标准限值要求。

(2)工频磁场环境影响

本工程输电线路在地面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较低,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

限值》(GB8702-2014)中 100μT 限值要求。

(3)对环境敏感目标影响分析

本工程线路沿线敏感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分别小

于 4000V/m、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6.1.4 GIL 管廊模式预测

(1)工频电场

本工程运行期间,管廊的电磁环境影响主要来自 GIL。图 3-3 给出了 GIL 的

结构示意图,其中导线和外壳一般为铝合金材料。由图可看出,与常规的架空线

路不同,GIL 的导线外还存在金属材质的外壳,并且壳体已做了接地处理。从静

电屏蔽的原理分析:当 GIL 内部的导线有电流通过时,外壳的内表面会感应出

异号电荷,其外表面相应的带有同号电荷;由于外壳接地,则外壳外表面的同号

电荷会进入大地,使得外表面电荷消失。由此可见,GIL 的铝合金材质外壳对其

内部导线产生的工频电场可起到非常明显的屏蔽效果。此外,本工程地面架设

GIL 管廊外部设置高 3.0m 的围墙与外界进行隔离,可进一步减小导线产生的电

磁环境影响。综上所述,GIL 产生的工频电场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工频磁场

由于铝不属于高磁导性材料,因此 GIL 外壳对其内部导线产生的磁场的屏

蔽效果不明显。为分析 GIL 产生的工频磁场水平,本次环评参照《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附录 D“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下空间工

频磁场强度的计算”模式来预测分析 GIL 产生的工频磁场水平。采用该模式预测

GIL 的工频磁场水平,是把 GIL 内部的导线近似看作架空输电线路,并未考虑

GIL 外壳及围墙的屏蔽作用,与实际情况相比是保守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模式预测结果分析:由计算结果可知,本工程 GIL 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

在距管廊1m处最大,并随着距管廊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其最大值为32.410μT,

小于 100μT 的标准限值。并且,经过 GIL 内部 SF6 密闭作用及管廊上方保护装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2

置的屏蔽作用,GIL 实际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要低于预测结果。

6.1.5 GIL 管廊类比评价

6.1.5.1 类比对象的选取

本工程 500kV 电缆线路为地面架设 GIL 敷设,目前江苏省内仅有 500kV 苏

南UPFC站与木渎500kV变电站连接处采用地面架设500kVGIL管廊相连,2回,

线路调度名称为 500kV 梅木 5275/里木 5276 线,该线路三相之间呈水平排列、

每回线路之间呈垂直排列、500kV 梅木 5275 线距地面为 3.5m、500kV 里木 5276

线距地面约 4.5m,500kV 梅木 5275/里木 5276 线相序为 CBA/CBA,该双回 GIL

管廊线路位于 500kV 苏南 UPFC 站内,GIL 管廊中心距站区西侧围墙(围墙高

约 2.8m)约 4.5m、GIL 管廊西侧边缘距离站区西侧围墙约 3.0m。本工程 500kVGIL

管廊线路采用地面上布置支架进行敷设、GIL 支架高度为 0.5m、沿 GIL 路径走

向新建 GIL 廊道(廊道宽约 12m),廊道两侧采用 3.0m 高围墙与外界进行分割,

可进一步减小导线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因此本工程建成投运后 GIL 管廊外侧

对周围的电磁环境影响应与 500kV 梅木 5275/里木 5276 线 GIL 管廊对 500kV 苏

南 UPFC 西侧站外的电磁环境影响类似,并且类比监测补充监测 500kV 苏南

UPFC 站内 500kV 梅木 5275/里木 5276 线管廊中心下方、管廊西侧边缘下方、管

廊西侧边缘外 1m、管廊西侧边缘外 2m 处距地面 1.5m 处的电磁环境影响。因此,

本工程选取500kV梅木5275/里木5276线GIL管廊线路作为类比线路是可行的。

6.1.5.2 500kVGIL 管廊类比评价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500kVGIL 管廊类比线路周围距地面 1.5m 处工频电场强度

为 59.1V/m~149.5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0.465μT~1.200μT,分别符合《电磁环

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 1 中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μT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500kV 电缆类比线路监测断面处的工频磁场监测最大值为 1.200μT,推算到

本工程设计输送功率情况下,工频磁场约为监测条件下的 19.60 倍,即最大值为

23.52μT。因此,即使是在设计最大输送功率情况下,线路运行时的工频磁场亦

能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通过类比监测可以预测,本项目建成后地面架设 GIL 周围产生的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均可满足环保要求。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3

6.2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2.1 引接站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2.1.1 类比对象的选取

本工程引接站内的主要电气设备为避雷器及 GIL 出线套管,无主变压器、

高压电抗器、低压电抗器等噪声源,本工程建成投运后,引接站对站址周围产生

的声环境影响很小,主要为 GIL 出线管套与杆塔间连接处的母线对周围的声环

境影响。为预测 GIL 出线管套与杆塔间连接处的母线对周围的声环境影响,特

选取江苏省内仅有 500kV 苏南 UPFC 站内地面架设 500kVGIL 管廊与出线管套

连接处的母线下方的声环境进行类比评价。根据图 3-7 和图 3-8,本工程母线距

地面约 24m,500kV 苏南 UPFC 站内地面架设 500kVGIL 管廊与出线管套连接处

的母线距地面约 20m,并且电压等级相同、均为 500kV,另外 500kV 苏南 UPFC

站内地面架设 500kVGIL 管廊与出线管套连接处的母线下方的声环境受变电站

内主变压器的影响,因此本工程引接站建成投运后对周围的声环境影响采用

500kV 苏南 UPFC 站内地面架设 500kVGIL 管廊与出线管套连接处的母线下方的

声环境进行噪声类比评价较为保守,具有类比可行性。

6.2.1.2 类比评价结论

根据上表可知,500kVGIL 管廊与出线管套连接处母线下方昼间噪声为

50dB(A),夜间噪声为 46dB(A),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

2 类标准要求。由类比分析结果可知,本工程 500kV 引接站建成投运后对周围声

环境影响能够相关标准要求。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4

6.2.2 架空线路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架空输电线路下的可听噪声主要是由导线表面在空气中的局部放电(电晕)

产生的。一般来说,在干燥天气条件下,导线通常运行在电晕起始电压水平以下,

线路上只有很少的电晕源,因而也就不可能造成很大的可听噪声。但在潮湿和下

雨天气条件下,因为水滴在导线表面或附近的存在,使局部的电场强度增加,从

而产生电晕放电,电晕放电的效应之一则产生了线路的可听噪声。架空输电线路

下的可听噪声除了和天气条件有关外,还和导线的几何结构有关,即导线截面增

大,噪声值降低。当分裂导线的总截面为给定值时,所用的次导线根数越多,噪

声值就越低。

本工程输电线路声环境影响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

6.2.2.1 类比对象的选取

按照建设规模、电压等级、容量、架线型式及使用条件,选用现有 500kV 瓶

武 5905 线#347~#348 塔间线路作为本工程 500kV 单回线路的噪声类比对象是可

行的。

6.2.2.2 类比评价结论

根 据 类 比 监 测 结 果 , 单 回 类 比 线 路 断面 测 点 处 的 昼 间 噪声 为

41dB(A)~42dB(A),夜间噪声为 39dB(A)~40dB(A),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的 2 类标准要求。且噪声测值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值上,说明线

路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很小。由类比分析结果可知,本工程 500kV 单回线路正常

运行时对声环境的贡献值很小。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5

6.3 环境风险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判定,本项目不存

在重大危险源。本工程 GIL 采用 SF6 气体绝缘,该气体化学惰性、常温下受热稳

定、与氮气相似、并且在高达 180环境中、与电气设备中的金属能很好地相容。

该气体无色无臭,没有毒性,但是由于 SF6 在常温常压下(20和 100kPa)为气

态、密度为 6.07kg/m3(约为空气密度的 5 倍),密度比空气大,在空气中容易沉

积在低处,如果浓度较大的话,可能会造成人和动物窒息。因此本工程建设可能

产生环境风险的影响源为SF6。根据《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

(GB/T 8905-2012),电气设备中使用的六氟化硫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小,

在使用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时仍需要加强维护和管理,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

6.3.1 GIL 运行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6.3.1.1 GIL 运行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因为 GIL 廊道(宽 12m)内为开放空间,空气流通性好,所以本期廊道内采

用自然通风,不考虑强排通风措施。在廊道内安装带报警装置的氧量仪和 SF6 浓

度仪,空气中的氧含量应大于 18%、氧量仪在空气中含氧量降至 18%时应报警,

SF6 浓度仪在空气中 SF6 含量达到 1000μL/L 发出警报。工作人员进入 GIL 廊道

内较深或凹处工作时,应测含氧量或 SF6 气体浓度,并且佩戴 SF6 检漏仪,确认

安全后方可进入,不准单人进入从事检修工作。

6.3.1.2 GIL 发生故障有气体外逸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廊道内 GIL 发生故障有气体外逸时,全体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在事故发生后

15min 之内,只准抢救人员进入廊道内。事故发生后 4h 内,任何人进入廊道内

必须穿防护服,戴手套,以及戴备有氧气呼吸器的防毒面具,并且佩戴 SF6 检漏

仪,对 SF6 气体进行回收处置。气体回收及运输工作应严格按照《六氟化硫气体

净化处理工作规程》(DL/T 1553-2016)、《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回充与净化处理装

置技术规范》(Q/GDW 470-2010)、《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

全防护导则》(DL/T 639-2016)、《压力容器》(GB 150.1~150.4)及《固定式压

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21-2016)等规定执行。事故后清扫 GIL 安装区

域或故障气室内固态分解物时,工作人员也应采取同样的防护措施。若故障时有

人被外逸气体侵袭,成立即送医院诊治。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6

6.3.2 环境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保护环境,建设单位必须针对工程建立相应的事故应急管理部门,

并制定相应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以紧急应对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并及时进行

救援和减少环境影响。

(1)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建设单位应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发生 SF6 泄漏

的环境风险的预案、发生自然灾害时的预案、生产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的预案等。

(2)应急预案

1)组织领导:

领导机构:运行管理单位相关部门负责 SF6 泄漏处理问题,明确责任归属。

责任人:领导机构分管人员、值班巡视人员。

2)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当设备发生 SF6 泄漏事故时,当班值班人员应立即报告值班组长,运行管理

单位逐级上报,并组织抢修;

①定期检查 GIL 及其 SF6 在线监测系统,如发现问题及时联系相关单位检

修;

②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

③应急状态终止,对事故现场妥善处理,临近区域解除事故警戒,恢复运行。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7

7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7.1 污染控制措施分析

7.1.1 设计阶段

7.1.1.1 路径选择

(1)本工程尽可能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

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不得占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禁止建设项目的重要区域。

(2)在选址阶段充分听取沿线政府、规划等相关部门的意见,优化路径,

减少工程建设对地方规划及环境的影响。

7.1.1.2 电磁污染控制措施

(1)合理选择导线及导线相序排列方式,部分段采用 GIL 管廊进行敷设,

减小电磁环境影响。

(2)线路邻近民房时,新建单回架空线路边导线外 5m 处分布有民房时,

可以增高导线对地高度至 19m,使其满足 4000V/m 限值。

(3)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超过 4000V/m,或工频磁感应强

度超过 100μT 时,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4)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等场所电场强度超过 10kV/m 时,需抬高线

路架设高度。

(5)线路与公路交叉跨越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留有足够净空距离。

7.1.1.3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优化输电线路导线特性,如提高光洁度,从而减小电晕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7.1.1.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杆塔设计时尽量选用档距大、根开小的塔型,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2)部分杆塔如需要立在砂土类地基或泥沼地质区,采用灌注桩基础。

7.1.2 施工阶段

7.1.2.1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1)合理组织施工,尽量避免扬尘二次污染。

(2)施工土方应尽量集中、合理堆放,遇天气干燥应进行人工控制定期洒水。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8

(3)加强材料转运与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以防止扬尘对环境

空气质量的影响。

(4)对土、石料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材料,在运输时用防水布覆盖。

(5)进出场地的车辆限制车速。

(6)原有线路拆除施工现场有专人负责管理,及时清理并配置洒水设备,定

期洒水。

7.1.2.2 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人员一般临时租用当地民房居住,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运用当地已

有的化粪池等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2)架空线路塔基和引接站施工时,设置澄清池,禁止施工废水直接排入附

近水体。

7.1.2.3 声环境保护措施

邻近居民集中区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主要噪声源夜间施工和施工运输的夜

间行车,使其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如需要进行

夜间施工时,需向当地生态环境局申请,取得书面同意后方进行施工。

7.1.2.4 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1)拆除线路产生的废旧导线、塔材等,将送至专门处置部门回收利用,不

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施工期间产生的少量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委托地方环卫部门及时

清运。

(3)输电线路塔基开挖的余土及时就地铺平。

7.1.2.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本工程线路涉及林地时,可以移植的林木尽量进行移植,减少对林木的

砍伐;对部分砍伐的林木按照“伐一补一”的原则进行补偿。

(2)选择牵张场地时,尽量选择交通条件较好的地点,以缩短施工道路的长

度。

(3)导地线展放作业采用跨越施工技术,在经过经济作物区时,采用搭设毛

竹跨越架,使导引绳和牵引绳处于架子上,减少对青苗的损害。

(4)输电线路走廊内施工用地施工结束后应考虑还田,以补偿部分占用的农

业用地。临时道路在施工结束后如无使用要求,应恢复原有土地功能。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9

(5)塔基开挖应保留表层耕作土以利于农田复耕,土石方回填利用。

(6)施工时如发现地下文物,应对文物现场进行保护,并报告当地文物管理

部门进行妥善处理。

(7)拆除铁塔时,须对塔基表面进行清理,并将基础清除至地面下 0.8m,

再以表层土回填,使其恢复原有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7.1.3 运行阶段

(1)在居民集中区及人群活动频繁区域设置高压标志及有关注意事项。可

采取分发宣传小册子等措施,加强对线路走廊附近居民有关高压输电线路和环

保知识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2)开展运行期工频电磁场环境监测工作,如发现有居民住宅处工频电磁场

强度值超过环保标准,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7.2 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本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是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程设计技术规范、环境

保护要求拟定的,这些环保措施是在已投产的 500kV 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及运

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

通过类比同类工程,这些措施是有效的、可靠的。现阶段,本工程所有拟采

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投资都已纳入工程投资预算。在初步设计评审过程中,本工程

的环保措施投资已通过了评审单位的专家审查。

因此,本工程所采取的环保措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可使工程产生的环境

影响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

7.3 环境保护措施

7.3.1 施工期环境管理

(1)成立专门的环保组织体系,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知识

培训,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

(2)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注意保护植被,

禁止砍伐灌木、随意割草等活动;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范围外随

意活动和行驶;生活垃圾和土方等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及大风时期施工。施工单位要做

好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文明施工,并征得当地生态环境局的意见后方可进行施工。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0

7.3.2 环保措施责任单位及完成期限

上述设计阶段的环保措施责任主体为设计单位,施工阶段环保措施责任主

体为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应确保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设计及

施工单位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及相应批文提出的环保措

施。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1

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8.1 环境管理

8.1.1 环境管理机构

500kV 瓶武 5905 线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运行管理。本次迁改工程

建设单位为江苏嘉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建成投运并进行竣工环保验收后,

将移交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运行管理。因此,本工程施工期环境管理及竣工

环保验收职责在江苏嘉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建成投运并进行竣工环保验收

后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负责运行期环境管理工程。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

司本部环保管理机构设在科技部科环处,有专职人员从事环保管理工作。市供电

公司的环保管理均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科联部专职承担,

实现了与省公司环保管理职能的对接。

8.1.2 施工期环境管理

施工招标中即对投标单位提出施工期间的环保要求。在施工设计文件中详细

说明施工期应注意的环保问题,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设计文件施工,特别是按环

保设计要求提出的措施要求进行施工。

(1)工程的施工承包合同中应包括有环境保护的条款,承包商应严格执行

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影响防治措施,遵守环保法规。

(2)环境管理机构人员应对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环境监督,以保证施工期

环境保护措施的全面落实。

(3)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夜间尽量不进行施工,如确实要施工,

需向当地环境保护局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4)施工场地要设置施工围栏,并对作业面定期洒水,防止扬尘破坏环境。

(5)施工中少占耕地,临时用地及时植被恢复。

(6)施工中少破坏农作物,对无法恢复的破坏要按规定赔偿。

8.1.3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精神,工程建设执行污染治理设施与主

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本工程建成投产后,

建设单位应及时开展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编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

验收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2

(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2)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情况。

(3)工程运行过程中环境管理所涉及的内容。

本工程“三同时”环保措施验收一览表见表 8.1-1。

表 8.1-1 本工程“三同时”环保措施验收一览表

序号 验收对象 验收内容

1 相关资料、手续 项目是否经发改委核准,相关批复文件(包括环评

批复等行政许可文件)是否齐备,项目是否具备开

工条件,环境保护档案是否齐全。

2 各类环境保护设施是否按报告

书中要求落实

工程设计及本环评提出的设计、施工及运行阶段的

电磁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实施效果。

3 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条件 各项环保设施是否有合格的操作人员、操作制度。

4 污染物排放及总量控制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水平是否满足评价标准

要求。

5 生态保护措施 是否落实施工期的生态保护措施。

6 环境监测

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环境管理内容,实施环境影

响报告书监测计划。竣工验收时,应该对所有的环

境影响因子如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进行监测,

对出现超标情况的环境敏感目标处建筑必须采取措

施,例如拆迁措施。

7 SF6 监控系统

安装带报警装置的氧量仪和 SF6 浓度仪,空气中的

氧含量应大于 18%、氧量仪在空气中含氧量降至

18%时应报警,SF6 浓度仪在空气中 SF6 含量达到

1000μL/L 发出警报。工作人员进入 GIL 廊道内较深

或凹处工作时,应测含氧量或 SF6 气体浓度,并且

佩戴 SF6 检漏仪,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不准单人

进入从事检修工作 8.1.4 运行期环境管理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在运行主管单位宜设环境管理部门,配备相

应专业的管理人员。环保管理人员应在各自的岗位责任制中明确所负的环保责任。

监督国家法规、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制订和贯彻环保管理制度,监控本工程主

要污染源,对各部门、操作岗位进行环境保护监督和考核。具体环境管理的职能

为:

(1)制定和实施各项环境管理计划;

(2)不定期地巡查线路各段,特别是各环境保护对象,保护生态环境不被

破坏,保证保护生态与工程运行相协调;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3

(3)协调配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的环境调查、生态调查等活动。

8.1.5 环境管理培训

应对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主要人员,包括施工单位、运行单位、受影响区域的

公众,进行环境保护技术和政策方面的培训与宣传,从而进一步增强施工、运行

单位的环保管理的能力,减少施工和运行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并且能够更好地

参与和监督本工程的环保管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和自

我保护意识。具体的环保管理培训计划见表 8.1-2。

表 8.1-2 环保管理培训计划 项目 参加对象 培训内容

环境保护知

识和政策 输电线路沿线的居民

电磁环境影响的有关知识 声环境质量标准 其他有关的国家和地方的规定

环境保护管

理培训 建设单位或负责运行的单位、

施工单位、其他相关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其他有关的管理条例、规定

水土保持和

野生动植物

保护 施工及其他相关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其他有关的地方管理条例、规定

8.2 环境监测

8.2.1 环境监测任务

根据本工程的环境影响和环境管理要求,建设单位应制定环境监测计划,以

监督有关的环保措施能够得到落实。

本工程运行期主要采用竣工环保验收的方式,监测投运后本工程产生的工频

电场、工频磁场、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验证工程项目是否满足相应的评价标准。

8.2.2 环境监测计划

8.2.2.1 电磁环境监测计划

(1)监测点位布设:在引接站周围及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处

设置监测点,同时并考虑地形地貌特征和兼顾行政区特点,同时在导线距地最小

处布设典型电磁环境监测断面。

(2)监测项目: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4

(3)监测方法:按《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

2013)中的方法进行。

(4)监测频次及时间:结合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进行一次监测,并针对

公众投诉进行必要的监测。

8.2.2.2 噪声监测计划

(1)监测点位布设:在引接站四周及引接站周围敏感目标处、架空线路沿

线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处设置监测点。

(2)监测项目:连续等效 A 声级。

(3)监测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

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监测方法进行。

(4)监测频次及时间:结合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进行一次监测,并针对

公众投诉进行必要的监测。

8.2.2.3 SF6 监测计划

廊道内安装带报警装置的氧量仪和 SF6 浓度仪,空气中的氧含量应大于 18%、

氧量仪在空气中含氧量降至 18%时应报警,SF6 浓度仪在空气中 SF6 含量达到

1000μL/L 发出警报。工作人员进入 GIL 廊道内较深或凹处工作时,应测含氧量

或 SF6 气体浓度,并且佩戴 SF6 检漏仪,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不准单人进入从

事检修工作。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5

9 评价结论与建议

9.1 项目概况

现状 500kV 瓶武 5905 线#349 塔和#350 塔占用规划待建的新科智能环保产

业园厂房地块,为推进新科智能环保产业园项目(2018 年常州市重点项目)的建

设,实施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是必要的。

本工程包含架空线路和地面架设 GIL 两部分。

①架空线路:本工程新建 500kV 架空线路路径长约 1.10km,新建架空线路

导线为 4×JL/G1A-400/35 钢芯铝绞线,与原有架空线路导线型号一致,地线为两

根 JLB35-80 铝包钢绞线;本工程拆除现状 500kV 瓶武 5905 线#349 及#350 两基

单回路铁塔及相应导线,拆除线路路径长约 0.80km。

②地面架设 GIL:本工程新建 500kV 单回地面架设 GIL 长约 0.33km,采用

在地面上布置支架进行敷设,GIL 支架高度为 0.5m,沿 GIL 路径走向新建 GIL

廊道,廊道两侧采用 3.0m 高围墙与外界进行分割,GIL 设备上方布置可拆卸防

外破保护装置。GIL 采用三相分体型式,GIL 相间距离为 1.0m,GIL 额定电压为

550kV、额定电流为 4000A。GIL 两侧配置避雷器,GIL 两侧分别设置地面引接

站(南端引接站、北端引接站),引接站内布置避雷器及 GIL 出线套管,引接站

的占地尺寸约为 28m×16m(长×宽),引接站采用实体围墙与外界隔离。

9.2 环境现状与主要环境问题

(1)电磁环境现状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拟建址及周围敏感目标测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

2.7V/m~110.4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0.019μT~0.258μT。所有测点测值均可满足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 1 中工频电场强度 4000V/m、工频磁

感应 100μT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声环境现状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噪声监测点处噪声现状监测值昼间噪声为

44dB(A)~53dB(A),夜间噪声为 41dB(A)~47dB(A),昼间、夜间噪声测值均可满

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要求。

(3)生态环境现状

本工程沿线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为耕地,植被基本为人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6

工栽培、种植的农作物、经济林等。人为干扰程度高,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

构单一,优势群落只有一种或数种作物,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较为单一,易受外

界环境影响。

本工程输电线路沿线附近区域多为人工痕迹较重的农田地区,主要植被类型

为常见农作物,部分林草地也均为常见植物种。工程沿线附近区域多为人为活动

相对频繁,人口分布较密集,农业开发程度较高的区域,珍稀野生动物较为罕见,

以蛇、兔、野鸡等常见野生动物及家禽为主。

(4)工程所在区域主要的环保问题

根据电磁环境、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本工程输电线路沿线电磁环境及声环

境现状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不存在环保问题。

9.3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

9.3.1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9.3.1.1 类比评价

类比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引接站、地面架设 GIL、架空输电线路建成运行

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

的限值要求,并呈现与引接站和架空输电线路距离增加,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

感应强度值总体逐渐减小的衰减趋势。

9.3.1.2 理论预测评价

(1)架空线路工频电场环境影响

架空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强度的分布较有规律,在线路横断面上,较高工频电

场强度区域一般出现在边导线附近,边导线外侧的工频电场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

而降低。

①本工程 500kV 输电线路经过耕地及其他公众偶尔停留、活动场所时,在

最低线高 11m 的情况下,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 9698.1V/m,低于 GB8702-2014

规定的耕地、园地、道路等场所 10kV/m 的限值要求。

②输电线路临近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距地面 1.5m 高处的预测统计结果:

单回线路在最低线高 14m 的情况下,边线约 11m 外距地面 1.5m 高处的工

频电场强度小于 4000V/m;在最低线高 19m 的情况下,线下距地面 1.5m 高处的

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小于 4000V/m;在最低线高 20m 的情况下,线下距地面 4.5m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7

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小于 4000V/m。

(2)地面架设 GIL 线路工频电场环境影响

GIL 的铝合金材质外壳对其内部导线产生的工频电场可起到非常明显的屏

蔽效果。此外,本工程地面架设 GIL 管廊外部设置高 3.0m 的围墙与外界进行隔

离,可进一步减小导线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因此,本工程地面架设 GIL 产生

的工频电场影响基本可忽略。

(3)架空线路工频磁场环境影响

本工程架空输电线路在地面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较低,可满足《电磁环境

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 100μT 限值要求。

(4)地面架设 GIL 线路工频磁场环境影响

本工程 GIL 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在距管廊 1m 处最大,并随着距管廊距

离增加而逐渐减小。其最大值为 32.410μT,小于 100μT 的标准限值。并且由于

GIL 内部 SF6 密闭作用及管廊上方保护装置的屏蔽作用,GIL 实际产生的工频磁

感应强度要低于预测结果。

(5)对环境敏感目标影响分析

本工程线路沿线敏感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值分别小

于 4000V/m、100μT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9.3.2 声环境影响评价

9.3.2.1 施工期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文明施工、合理施工,在采取相应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

施工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将被减至较小程度。本工程施工期的噪声影响可满足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限值要求。

9.3.2.2 运行期

本工程架空输电线路投运后,晴好天气条件下对评价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目

标影响很小,环境敏感目标处声环境影响预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相应标准要求。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8

9.3.3 水环境影响评价

9.3.3.1 施工期

输电线路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设备清洗废水、塔基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的

生活污水。设备清洗废水经澄清池处理后回用,施工废水不得直接排入附近水体。

本工程的施工具有局地占地面积小、跨距长、点分散等特点,不同施工阶段施工

点上的施工人员较少,施工现场设置简易化粪池,施工人员产生少量生活污水排

入临时化粪池进行处理,定期进行清理,不外排。

本工程新建的输电线路跨越北浜河,不在河道中立塔,尽量远离河堤。钻孔

灌注桩基础施工时采用泥浆澄清池,避免泥浆水进入河浜,故不会对河流水质产

生影响。

通过采取有效污水防治措施,本工程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9.3.3.2 运行期

本工程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对沿线水环境无影响。

9.3.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主要污染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线路拆除产生

的废旧导线、塔材等。

(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引接站及塔基开挖会产生固体废物,对临时堆渣场采取合理的拦渣和排水,

防止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堆渣场及时恢复。拆除产生的废旧导线、塔材

等,作为物资送至专门处置部门回收利用,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为避免施工产生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施工前应作好施

工单位及施工人员的环保培训,明确要求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分别

堆放,并安排专人专车及时或定期清运,建筑垃圾运至指定场所处理;临时施工

现场设置垃圾收集箱,生活垃圾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置。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影响。

9.3.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本工程对沿线评价范围内的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系统影响有限,在采取必要

的、具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措施后,该建设项目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能够

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对线路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可降到最小。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69

9.4 达标排放稳定性

输变电工程运行期主要污染因子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根据预测计

算与类比分析结果,本工程投运后,评价范围内各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

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 4000V/m、100μT 的控制限值要求;线路经过耕地、

园地等场所工频电场强度可以满足 10kV/m 控制限值。工程投运后,评价范围内

环境敏感目标处声环境质量能够满足相应声功能区标准要求。

9.5 法规政策及相关规划相符性

9.5.1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为 500kV 输电线路改造工程,属于 500kV 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是国

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6 年修正版)

中的“第一类鼓励类”中的“500 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技术”鼓励类项目,符

合国家产业政策。

9.5.2 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本工程可推进新科智能环保产业园项目(2018 年常州市重点项目)的建设,

新建线路路径已尽量避开了乡镇企业、中小学校、村庄、规划居民区及居民密集

地带,并得到了当地规划部门的同意。因此,本工程与当地城市发展、土地利用

规划相符。

9.5.3 与《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对照《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本工程评

价范围内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因此本工程与《江苏省国家级生态

保护红线规划》是相符的。

9.5.4 与《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对照《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3〕113 号),本工程评

价范围内不涉及其中的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因此本工程与《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

保护规划》是相符的。

9.6 环保措施可靠性和合理性

9.6.1 工程设计阶段主要环保措施

(1)本工程尽可能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

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不得占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70

禁止建设项目的重要区域。在选址阶段充分听取沿线政府、规划等相关部门的意

见,优化路径,减少工程建设对地方规划及环境的影响。

(2)合理选择导线及导线相序排列方式,部分段采用 GIL 管廊进行敷设,

减小电磁环境影响。线路邻近民房时,新建单回架空线路边导线外 5m 处分布有

民房时,可以增高导线对地高度至 19m,使其满足 4000V/m 限值。电磁环境敏

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超过 4000V/m,或工频磁感应强度超过 100μT 时,应

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等场所电场强度超过 10kV/m时,

需抬高线路架设高度。

(3)优化输电线路的导线特性,如提高光洁度,从而减小电晕噪声对环境

的影响。

(4)杆塔设计时尽量选用档距大、根开小的塔型,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线路与公路交叉跨越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留有足够净空距离。

9.6.2 施工阶段主要环保措施

9.6.2.1 一般措施

(1)合理组织施工,施工土方应尽量集中、合理堆放,遇天气干燥时应进

行人工控制定期洒水。

(2)施工人员一般临时租用当地民房居住,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运用当地

已有的化粪池等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线路塔基施工时,设置澄清池,禁止施工废

水直接排入附近水体。

(3)邻近居民集中区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主要噪声源夜间施工和施工运输

的夜间行车,使其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

(4)拆除线路产生的废旧导线、塔材等,将送至专门处置部门回收利用。

施工期间产生的少量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委托地方环卫部门及时清运。输

电线路塔基开挖的余土及时就地铺平。

(5)输电线路走廊内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应恢复原有土地功能。塔基开

挖应保留表层耕作土,土石方回填利用。

9.6.3 运行期主要环保措施

(1)在居民集中区及人群活动频繁区域设置高压标志及有关注意事项。可

采取分发宣传小册子等措施,加强对线路走廊附近居民有关高压输电线路和环保

知识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71

(2)开展运行期工频电磁场环境监测工作,如发现有居民住宅处工频电磁

场强度值超过环保标准,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9.6.4 环保措施可靠性和合理性

本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是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程设计技术规范、环境

保护要求拟定的,这些环保措施是在已投产的 500kV 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及运

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

通过类比同类工程,这些措施是有效的、可靠的。现阶段,本工程所有拟采

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投资都已纳入工程投资预算。在初设评审过程中,本工程的环

保措施投资已通过了评审单位的专家审查。

因此,本工程所采取的环保措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可使工程产生的环境

影响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

9.7 公众参与接受性

本工程环评过程中,建设单位通过网络公示、项目所在地报纸公示、项目所

在地张贴公示等方法进行了公众意见的调查工作,调查对象覆盖本工程评价范围

内环境保护目标。公众参与调查期间,建设单位和编制单位均没有收到关于本工

程的反对意见。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审批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

出的有关减轻或消除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确保本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以及周边

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9.8 总结论

综上所述,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符合国家产

业政策,也满足地区城镇发展规划及电力规划要求,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

促进作用,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减缓措施后,工频电场、工

频磁场、噪声等可以满足国家相关环保标准要求,公众对工程建设基本支持。因

此,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常州 500kV 瓶武 5905 线#348-#351 段线路迁改工程

的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