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文明良渚兴 文<许国华 良渚考古遗址公园 湘江出长沙古城,滔滔向北,经 过一个叫“月亮”的小岛,进入望城 区地界,流经铜官镇,孕育了千年铜 官窑。 铜官窑遗址是指在唐代潭州(今 长沙)石渚湖、铜官一带的瓷器作坊, 位于湘江北滨,后依青山,前临碧水, 风光秀美。长沙铜官窑兴起于公元 8 世纪中后期,至公元10世纪五代时期 衰落,距今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 是世界釉下彩瓷的发源地,打破了当 时只有青瓷和白瓷的格局,被称为 “汉文化向外扩张的里程碑”,在世界 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鼎盛时期,铜官窑瓷器遍布亚 洲、远销非洲,出口29个国家和地 区。从湘江入长江,经扬州、宁波、广 州口岸,开辟出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 的“海上陶瓷之路”。唐代诗人李群 玉 的《石 渚》描 述了 当 年 铜 官 窑 大 规 模傍山建窑、柴火烧瓷的壮观场面: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 浦口,烟浊洞庭云。” 1956年,湖南省文管会在文物普 查工作中发现此遗址。1957年,故宫 博物院陶瓷专家冯先铭、李辉柄曾对 长沙铜官窑遗址进行了调查,确认是 唐至五代时期重要窑址,是一处不见 文献记载的民办窑场。1964年,国家 有关部门开始先后 6 次进行了考古发 掘,初步弄清了遗址分布总面积约 0.68平方公里,发现了石渚湖南面窑 区的存在,框定了石渚湖的大致范 围,确查了76处窑址和19处采泥洞, 探明了墓葬区、生活区、码头区、货藏 区的分布情况。为有效保护这一宝 贵的民族文化遗产,1988 年,长沙铜 官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被纳 入全国100个重要大遗址保护项目。 2010 年,长沙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获 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立项;2011 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谭家坡遗迹馆位于遗址核心保 护区谭家坡大窑包的南坡,是迄今为 止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唐代龙窑遗 址之一。窑址正南向北,通长41米, 宽度 2.8 米至 3 米不等,由窑头、窑 床、窑尾三大部分构成,已发掘取泥 洞、淘洗池、储泥池、陶车坑、工棚、烘 烤炉、釉缸、装窑台面等相关遗迹 28 处,出土可修复文物上万件。遗址内 建有一个沙盘,通过声、光、电、图像、 三维动画与遗址相融合,生动还原了 谭家坡龙窑制瓷烧瓷流程。 紧邻龙窑左侧山坡的仿古建筑 是“新长沙窑陶瓷体验馆”,分为大唐 陶茶文化体验区、新长沙窑陶瓷展示 区、手工制陶体验区等不同区域,集 制作、展览、体验、购物于一体。在这 里,游客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中 国陶瓷历史,领略璀璨千年的长沙窑 陶瓷文化。 沿湘江下行,可到铜官老街。老 街位于铜官古镇南端,南北走向,街 长 1200 米,依山傍水,在唐代就已形 成。街上房屋铺面多系砖木结构,街 面为麻石铺垫,显得古色古香。街北 端有云母寺,云母寺临靠湘江,下方 有一个近1000米长的深水港湾,名 “铜官潭”,是船只停泊、装卸货物及 避风、休整的理想处所。传说,杜甫 于唐大历四年二月路过铜官时遇大 风,曾在此处避风,正好看到铜官窑 烧瓷的情景,不胜感叹,作《铜官渚守 风》一诗:“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 间。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早泊 云物晦,逆行波浪悭,飞来双白鹤,过 去杳难攀。”后人在云母寺旁建“守风 亭”,以示纪念。 当时的铜官街是当地经济、文化 中心,也是重要的生活物资集散地。 现老街仍保存完整,街上商铺林立, 有各种陶瓷手工作坊和销售商铺100 余家,大部分前店后厂,街市变得更 加繁荣。 参观铜官窑遗址,感受最深的是 陶瓷文化的传承,那首最有名的“君 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 迟,我恨君生早”便是刻在铜官的瓷 器上被发现的。在唐代,长沙铜官窑 不仅首创釉下彩瓷新工艺,而且别开 生面地把诗题写于瓷器上,既达到了 装饰的目的,又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 文化遗产。在铜官窑上游不远处有 一座拔地而起的大山,名曰“书堂 山”,山下有一个古老的山村,那是唐 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故乡。据传, 欧阳询及其四子欧阳通曾僻居此山 20年,日以临池为课,夜以读书为乐, 终成书法大家,山中至今保存有洗笔 泉、读书台等多处遗迹。 伫立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前,时光 仿佛倒流回了 5000 年前,那个“人类的 童年,文明的曙光”时代。 沿着天梯,登上遗址制高点,去瞻 仰“中华文明的最初的曙光”。斑驳的 黄土沟垄纵横有错,恪守着这片土地 的原始本色,良渚先民最早选择聚居 的自然高地突兀眼前,那些“墩土为 台”的台墩式聚落依稀可见,大量的湿 地、水域及良渚先民的其他遗存散落 周围,得以有序地保留下来。 晨曦中,一群良渚先民日出而作, 推着三角形石犁、V字形破土器,挥舞 石镰、石铲、石刀,在湖泊交叉的沼泽 地带种植水稻。晓风中传来阵阵清脆 悦耳的如鸣佩环,制玉作坊、制陶作坊 中的良渚先民,正在潜心制作玉器、陶 皿。在良渚博物馆,这些良渚先民劳 作场景被“全景式复原”,置身其间,恍 如回到5000年前的良渚古国,触摸那 璀璨的良渚文化。 无论是快轮制陶、网坠捕鱼、石镞 狩猎、丝麻纺织、竹器编织,还是犁耕 稻作、玉石制作,良渚文化在同期的考 古文化中均处于领先地位。良渚先民 摆脱了一铲一锹的耜耕,率先迈入了 连续耕作的犁耕阶段,打井修渠,灌溉 农田,不光种植人工栽培的籼稻和粳 稻,还种植蔬菜、瓜果及花生、芝麻等 油料作物。 良渚遗址出土文物中最令人注目 的就是玉器了,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 富、雕琢之精湛,均达到史前文化的高 峰,甚至有了“玉器时代”之说,以诠释 玉器在中国古史分期上的重要地位。 玉琮、玉璧,一方一圆,象征着“天圆地 方”,是良渚玉器的最经典代表,后世 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中国 邮政曾于 2011 年发行过《良渚玉器》特 种邮票,将玉琮、玉璧两种玉器搬上 “国家名片”,更引人注目。 “神人兽面纹”的“琮王”为迄今良 渚文化中最大的玉琮,其雕刻文饰之 美,繁密工艺之精,尤其是那些 细线阴刻,堪称微雕杰 作。神秘的“神人兽 面纹”又被称为 “饕餮纹”,传说 是蚩尤的神 徽。在古 史传说中, 蚩尤是中 国东南方 一支英 勇好战的 部落,良 渚人是太 湖流域的 一支高度发 达的土著部 落,在时间与空 间上与传说中蚩 尤东夷部落相吻合, 更是良渚先民“天人合 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一件件精 美的良渚玉器如一颗颗光芒闪耀的星 星,照耀过璀璨的华夏文明,标志着良 渚社会已从荒蛮的史前期踏入文明社 会的时期。 良渚玉器深涵的历史文化底蕴给 世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那些在玉 器、陶器 上 出 现 的 若 干 具 有 表 意 功 能 的刻画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殷商时 期的甲骨文,学者们将其称之为“原 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 成熟文字的前奏,故而考古专家 们在学术报告认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从良渚升起”。 良渚先民用勤劳与智慧把良渚文 化从荒蛮引向文明,然历经 1300 年,这 支在当时最为发达的古文化部落却像 一颗绚丽多彩的流星,突然地神秘“失 踪”了,留下一个千古之谜。是上古全 球性气候变暖而导致的洪水泛滥,淹 没了美丽的良渚家园?还是频繁纷乱 的部落战争,最终摧毁了先进的良渚 文化?从此,大量的历史遗存和珍贵 文物被掩埋于时光和尘土之中,直至 1936年,考古学家施昕更最早发掘良 渚遗址,几十年来,后继考古工作者不 断用手铲揭开那荒草萋萋的历史尘 封。2007年,在良渚遗址上石破天惊 地发现了良渚古城,曾经沧海桑田的 历史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对国家起 源的原有认识,让人更加确信中华文 明至少诞生于距今四五千年之前的良 渚文化时期。新发现的良渚古城总面 积29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紫禁城 的面积,有考古专家认为这处古城是 “良渚古国”,也就是先秦古籍《鹖冠 子》记载的“成鸠氏之国”。这是迄今发 现中国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 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走出博物馆,沿着古色古香的木 栈道穿梭于北城墙、西城墙、反山、莫 角山等遗址,一切裸露在视野里的古 旧物是那样的粗犷简约,两边芦苇摇曳, 一群白鹭飞跃而起,雪白秀美的身姿,在 古老的遗址上空划出神秘的倩影。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 彩陶源村 美食: 臭豆腐、口味虾、糖油粑粑、酱板鸭 Tips 人文荟萃铜官窑 文<范诚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责编 康宁 / 美编 王超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 电话 010-85166119 CHINA TOURISM NEWS · COUNTRY WEEKLY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03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Tips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 附近景点: 美丽洲公园、良渚文化 村、良渚食街 美食: 西湖醋鱼、片儿川、龙井虾 仁、虾爆鳝面 地址: 江苏省无锡新区鸿山街道飞凤路 8 号 交通: 在无锡新区乘坐751路公交车至鸿山(后宅)客运站或从鸿山客运 站步行 25 分钟即到 票价: 50 元/人,网上预订 25 元/人,每年 5 月 18 日国际博物馆日免票,6 月 1 日儿童免票。 Tips 吴越文化看鸿山 文<申功晶 鸿山考古遗址公园 听过“泰伯奔吴”的故事,心中一 直有个疑问,这是真的吗?泰伯果真 葬于无锡鸿山的泰伯墓吗?随着光阴 流逝,这些问题似乎成了永久的谜 团。赶巧的是,2003 年,鸿山一座家具 城开工动土的时候,居然意外发现了 古墓的存在,历经2年的深入发掘,终 于在这一带发现了108座春秋战国时 的墓葬及2300多件出土文物,相较之 前江浙一带以往发掘的所有大型墓, 无论是墓葬规模、墓室结构和随葬器 物的数量、等级,鸿山遗址都是无可超 越的翘楚,入选为“2004 年度全国十大 考古发现”。 为了见证吴文化的源头,我来到 了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园由鸿 山墓群和吴文化博物馆、鸿山遗址博 物馆结合而成的“两馆一址”组成。鸿 山遗址博物馆内的馆藏是吴越春秋时 期的文物,包括吴文化博物馆和鸿山 遗址博物馆,又名“双馆”,是公园的核 心部分,博物馆建在遗址上,泥墙、坡 顶和草面和谐搭配,使整个造型看上 去宛若一把弓箭。 走进吴文化博物馆,跃入眼帘的 是一驾马车雕塑,这是一个集声、光、 电为一体的博物馆,通过语音、视频、 图片资料等形式,将一幕幕精彩绝伦 的历史故事展现给游客。商末,陕西 岐山的部落首领周太王古公亶父想把 王位传给小儿子季历,长子泰伯、次子 仲雍深知父亲心意,遂悄悄奔赴江南, 将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 从而建立吴国,被后世尊为吴文化的 始祖。到了寿梦一代,吴国国力日益 强盛,寿梦在位 25 年,征楚伐越、扩大 疆土,为春秋争霸打下基础。 在吴文化博物馆对面的遗址博物 馆,108座墓葬遗址围绕着邱成墩特大 型墓,从东北到西南,呈扇形分布,墓 葬中的青铜器也有明显差异,代表着 吴越贵族的不同身份,从中可以看出 吴越葬制等级观念森严。鸿山贵族墓 共分为5个等级,如果说那些出土的盖 鼎、盖豆、壶、盆、鉴、匜、盉、盒等器具 是吴越贵族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那 馆内现存的越王青铜宝剑,则是其高 贵身份和拥有王权的象征,越王剑历 经千年而不锈不腐,锋利如昔,让人不 得不惊叹于古人的匠心和智慧。 从遗址博物馆出来,便是邱成墩 贵族墓考古发掘原址,一条约4米宽、 3米深、数十米长的土坑,坑内保存着 一些随葬品,坑壁转角处还有一组青 瓷编钟,踏在玻璃道上,看着下方如水 渠一般的墓道,想到展厅内那些优雅 的玉饰、锋利的宝剑、精美神秘的玉覆 面……恍惚间,这些出土地文物似乎 带我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去探寻吴 文化的发展脉络。 玉琮(左图)良渚考古遗址(右图) 鸿山考古遗址公园 礼器出土现场 俯瞰铜官窑古镇 铜官老街牌楼

COVER STORY - news.ctnews.com.cnnews.ctnews.com.cn/zglyb/images/2018-11/28/07/ZGLYB2018112807.pdf · 史传说中, 蚩尤是中 国东南方 一支英 勇好战的 部落 ,良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COVER STORY - news.ctnews.com.cnnews.ctnews.com.cn/zglyb/images/2018-11/28/07/ZGLYB2018112807.pdf · 史传说中, 蚩尤是中 国东南方 一支英 勇好战的 部落 ,良

中华文明良渚兴文<许国华

良渚考古遗址公园

湘江出长沙古城,滔滔向北,经过一个叫“月亮”的小岛,进入望城区地界,流经铜官镇,孕育了千年铜官窑。

铜官窑遗址是指在唐代潭州(今长沙)石渚湖、铜官一带的瓷器作坊,位于湘江北滨,后依青山,前临碧水,风光秀美。长沙铜官窑兴起于公元 8世纪中后期,至公元 10 世纪五代时期衰落,距今约有 1000 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釉下彩瓷的发源地,打破了当时只有青瓷和白瓷的格局,被称为

“汉文化向外扩张的里程碑”,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鼎盛时期,铜官窑瓷器遍布亚洲、远销非洲,出口 29 个国家和地区。从湘江入长江,经扬州、宁波、广州口岸,开辟出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唐代诗人李群

玉的《石渚》描述了当年铜官窑大规模傍山建窑、柴火烧瓷的壮观场面: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1956 年,湖南省文管会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此遗址。1957 年,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冯先铭、李辉柄曾对长沙铜官窑遗址进行了调查,确认是唐至五代时期重要窑址,是一处不见文献记载的民办窑场。1964 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先后6 次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弄清了遗址分布总面积约0.68 平方公里,发现了石渚湖南面窑区的存在,框定了石渚湖的大致范围,确查了 76 处窑址和 19 处采泥洞,探明了墓葬区、生活区、码头区、货藏区的分布情况。为有效保护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1988 年,长沙铜官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被纳入全国 100 个重要大遗址保护项目。2010 年,长沙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谭家坡遗迹馆位于遗址核心保护区谭家坡大窑包的南坡,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唐代龙窑遗址之一。窑址正南向北,通长 41 米,宽度 2.8 米至 3 米不等,由窑头、窑

床、窑尾三大部分构成,已发掘取泥洞、淘洗池、储泥池、陶车坑、工棚、烘烤炉、釉缸、装窑台面等相关遗迹 28处,出土可修复文物上万件。遗址内建有一个沙盘,通过声、光、电、图像、三维动画与遗址相融合,生动还原了谭家坡龙窑制瓷烧瓷流程。

紧邻龙窑左侧山坡的仿古建筑是“新长沙窑陶瓷体验馆”,分为大唐陶茶文化体验区、新长沙窑陶瓷展示区、手工制陶体验区等不同区域,集制作、展览、体验、购物于一体。在这里,游客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中国陶瓷历史,领略璀璨千年的长沙窑陶瓷文化。

沿湘江下行,可到铜官老街。老街位于铜官古镇南端,南北走向,街长 1200 米,依山傍水,在唐代就已形成。街上房屋铺面多系砖木结构,街面为麻石铺垫,显得古色古香。街北端有云母寺,云母寺临靠湘江,下方有一个近 1000 米长的深水港湾,名

“铜官潭”,是船只停泊、装卸货物及避风、休整的理想处所。传说,杜甫于唐大历四年二月路过铜官时遇大风,曾在此处避风,正好看到铜官窑烧瓷的情景,不胜感叹,作《铜官渚守风》一诗:“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飞来双白鹤,过

去杳难攀。”后人在云母寺旁建“守风亭”,以示纪念。

当时的铜官街是当地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生活物资集散地。现老街仍保存完整,街上商铺林立,有各种陶瓷手工作坊和销售商铺 100余家,大部分前店后厂,街市变得更加繁荣。

参观铜官窑遗址,感受最深的是陶瓷文化的传承,那首最有名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便是刻在铜官的瓷器上被发现的。在唐代,长沙铜官窑不仅首创釉下彩瓷新工艺,而且别开生面地把诗题写于瓷器上,既达到了装饰的目的,又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铜官窑上游不远处有一 座 拔 地 而 起 的 大 山 ,名 曰“ 书 堂山”,山下有一个古老的山村,那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故乡。据传,欧阳询及其四子欧阳通曾僻居此山20 年,日以临池为课,夜以读书为乐,终成书法大家,山中至今保存有洗笔泉、读书台等多处遗迹。

伫立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前,时光仿佛倒流回了 5000 年前,那个“人类的童年,文明的曙光”时代。

沿着天梯,登上遗址制高点,去瞻仰“中华文明的最初的曙光”。斑驳的黄土沟垄纵横有错,恪守着这片土地的原始本色,良渚先民最早选择聚居的自然高地突兀眼前,那些“墩土为台”的台墩式聚落依稀可见,大量的湿地、水域及良渚先民的其他遗存散落周围,得以有序地保留下来。

晨曦中,一群良渚先民日出而作,推着三角形石犁、V 字形破土器,挥舞石镰、石铲、石刀,在湖泊交叉的沼泽地带种植水稻。晓风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如鸣佩环,制玉作坊、制陶作坊中的良渚先民,正在潜心制作玉器、陶皿。在良渚博物馆,这些良渚先民劳作场景被“全景式复原”,置身其间,恍如回到 5000 年前的良渚古国,触摸那璀璨的良渚文化。

无论是快轮制陶、网坠捕鱼、石镞狩猎、丝麻纺织、竹器编织,还是犁耕稻作、玉石制作,良渚文化在同期的考古文化中均处于领先地位。良渚先民摆脱了一铲一锹的耜耕,率先迈入了连续耕作的犁耕阶段,打井修渠,灌溉农田,不光种植人工栽培的籼稻和粳稻,还种植蔬菜、瓜果及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

良渚遗址出土文物中最令人注目的就是玉器了,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均达到史前文化的高峰,甚至有了“玉器时代”之说,以诠释玉器在中国古史分期上的重要地位。玉琮、玉璧,一方一圆,象征着“天圆地方”,是良渚玉器的最经典代表,后世

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中国邮政曾于 2011 年发行过《良渚玉器》特种邮票,将玉琮、玉璧两种玉器搬上

“国家名片”,更引人注目。“神人兽面纹”的“琮王”为迄今良

渚文化中最大的玉琮,其雕刻文饰之美,繁密工艺之精,尤其是那些细线阴刻,堪称微雕杰作。神秘的“神人兽面 纹 ”又 被 称 为

“饕餮纹”,传说是 蚩 尤 的 神徽 。 在 古史传说中,蚩 尤 是 中国东南方一 支 英勇好战的部 落 ,良渚 人 是 太湖 流 域 的一支高度发达 的 土 著 部落,在时间与空间上与传说中蚩尤东夷部落相吻合,更 是 良 渚 先 民“ 天 人 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一件件精美的良渚玉器如一颗颗光芒闪耀的星星,照耀过璀璨的华夏文明,标志着良渚社会已从荒蛮的史前期踏入文明社会的时期。

良渚玉器深涵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世 人 带 来 了 无 限 的 遐 想 ,那 些 在 玉器、陶器上出现的若干具有表意功能的刻画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学者们将其称之为“原

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的前奏,故而考古专家

们在学术报告认为“中华文明的曙光从良渚升起”。

良渚先民用勤劳与智慧把良渚文化从荒蛮引向文明,然历经 1300 年,这支在当时最为发达的古文化部落却像一颗绚丽多彩的流星,突然地神秘“失踪”了,留下一个千古之谜。是上古全球性气候变暖而导致的洪水泛滥,淹没了美丽的良渚家园?还是频繁纷乱

的部落战争,最终摧毁了先进的良渚文化?从此,大量的历史遗存和珍贵文物被掩埋于时光和尘土之中,直至1936 年,考古学家施昕更最早发掘良渚遗址,几十年来,后继考古工作者不断用手铲揭开那荒草萋萋的历史尘封。2007 年,在良渚遗址上石破天惊地发现了良渚古城,曾经沧海桑田的历史面貌逐渐清晰起来。

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对国家起源的原有认识,让人更加确信中华文

明至少诞生于距今四五千年之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新发现的良渚古城总面积 290 多万平方米,相当于 4 个紫禁城的面积,有考古专家认为这处古城是

“良渚古国”,也就是先秦古籍《鹖冠子》记载的“成鸠氏之国”。这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走出博物馆,沿着古色古香的木栈道穿梭于北城墙、西城墙、反山、莫角山等遗址,一切裸露在视野里的古

旧物是那样的粗犷简约,两边芦苇摇曳,一群白鹭飞跃而起,雪白秀美的身姿,在古老的遗址上空划出神秘的倩影。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

彩陶源村

美食:臭豆腐、口味虾、糖油粑粑、酱板鸭

Tips

人文荟萃铜官窑文<范诚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责编 康宁 / 美编 王超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 电话 010-85166119

CHINA TOURISM NEWS·COUNTRY WEEKLY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03封面故事C O V E R S T O R Y

Tips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

附近景点:美丽洲公园、良渚文化

村、良渚食街

美食:西湖醋鱼、片儿川、龙井虾

仁、虾爆鳝面

地址:江苏省无锡新区鸿山街道飞凤路8号

交通:在无锡新区乘坐751路公交车至鸿山(后宅)客运站或从鸿山客运

站步行25分钟即到

票价:50元/人,网上预订25元/人,每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免票,6

月1日儿童免票。

Tips

吴越文化看鸿山文<申功晶

鸿山考古遗址公园

听过“泰伯奔吴”的故事,心中一直有个疑问,这是真的吗?泰伯果真葬于无锡鸿山的泰伯墓吗?随着光阴流 逝 ,这 些 问 题 似 乎 成 了 永 久 的 谜团。赶巧的是,2003 年,鸿山一座家具城开工动土的时候,居然意外发现了古墓的存在,历经 2 年的深入发掘,终于在这一带发现了 108 座春秋战国时的墓葬及 2300 多件出土文物,相较之前江浙一带以往发掘的所有大型墓,无论是墓葬规模、墓室结构和随葬器物的数量、等级,鸿山遗址都是无可超越的翘楚,入选为“2004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为了见证吴文化的源头,我来到了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园由鸿山墓群和吴文化博物馆、鸿山遗址博物馆结合而成的“两馆一址”组成。鸿山遗址博物馆内的馆藏是吴越春秋时期的文物,包括吴文化博物馆和鸿山遗址博物馆,又名“双馆”,是公园的核心部分,博物馆建在遗址上,泥墙、坡顶和草面和谐搭配,使整个造型看上去宛若一把弓箭。

走进吴文化博物馆,跃入眼帘的是一驾马车雕塑,这是一个集声、光、电为一体的博物馆,通过语音、视频、图片资料等形式,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历史故事展现给游客。商末,陕西岐山的部落首领周太王古公亶父想把王位传给小儿子季历,长子泰伯、次子仲雍深知父亲心意,遂悄悄奔赴江南,将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从而建立吴国,被后世尊为吴文化的始祖。到了寿梦一代,吴国国力日益

强盛,寿梦在位 25 年,征楚伐越、扩大疆土,为春秋争霸打下基础。

在吴文化博物馆对面的遗址博物馆,108 座墓葬遗址围绕着邱成墩特大型墓,从东北到西南,呈扇形分布,墓葬中的青铜器也有明显差异,代表着吴越贵族的不同身份,从中可以看出吴越葬制等级观念森严。鸿山贵族墓共分为5个等级,如果说那些出土的盖鼎、盖豆、壶、盆、鉴、匜、盉、盒等器具是吴越贵族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那馆内现存的越王青铜宝剑,则是其高贵身份和拥有王权的象征,越王剑历经千年而不锈不腐,锋利如昔,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匠心和智慧。

从遗址博物馆出来,便是邱成墩贵族墓考古发掘原址,一条约 4 米宽、3 米深、数十米长的土坑,坑内保存着一些随葬品,坑壁转角处还有一组青瓷编钟,踏在玻璃道上,看着下方如水渠一般的墓道,想到展厅内那些优雅的玉饰、锋利的宝剑、精美神秘的玉覆面……恍惚间,这些出土地文物似乎带我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去探寻吴文化的发展脉络。

玉琮(左图)良渚考古遗址(右图)

鸿山考古遗址公园

礼器出土现场

俯瞰铜官窑古镇

铜官老街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