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内容是在学生已有 生活经验和掌握 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教材将人民币的 认识分为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和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两个层次进行编 排,并以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为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面额人民币 的认识,要求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并掌握元、角、分三者单位之 间的换算进率,为下节课学习较大面值人民币的换算打下基础。 教学背景 主编:褚清源 电话:010-82296784 编辑:钟原 电话:010-82296569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现代课堂 现代课堂 2019年9月18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5 周刊 引发深度学习的催化剂 王豪杰 杜晓波 观课笔记 课堂策 上出小短文的味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深度学习作为 落实物理学科素养的有效策略,在教 学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 视。那么,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选用了三条策略 进行探索。 在情境中走向真实学习。在深度 学习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成为教师 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引发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是最佳路径。因此,我 们给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定义为:情境 和活动的基础目的是引发学生的经 验,在能有效唤醒学生经验的同时,还 要兼顾学生兴趣的激发。 如何有效创设情境和活动?我们 确立了三个途径:一是基于学生的生 活经验: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充 满了物理现象和事实,对于许多概念,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引进情境和活动进 行创设。比如,压强概念的引入,教师 出示三个情境和问题:重量相同的汽 车和履带拖拉机在松软的土地上,谁 更容易陷到地里,为什么?用同样的 力气把一根针和一根钢筋扎进木头 板,谁更容易扎进去,为什么?装满货 的汽车和空车走过一条土路时,谁与 地面接触面积大?谁留下的痕迹深? 为什么?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 让他们体会到压强的两个因素—压 力与面积,更有利于学生概念的建构。 二是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物理 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逻辑关系,通过 对原有知识的运用而引发学生对新 知识的学习。 三是搭建思维支架:一些知识学 生学习困难,是因为相应的思维方式 没有建立,如学习《浮力的大小》一节 时,教师让学生先做了两组分别涉及 物体大小、液体密度变化的实验,初 步感受物体所受浮力相关联系后再 进行教学,提前做好了思维引导。 用问题激发探究。问题的质量 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深度,高质量的问 题是学生能否进行深度学习的保障。 在问题和任务的设置方式上,我们 确定了三个原则:结构化、层次化和探 究性。所谓结构化就是在问题设置上 要形成体系,构建一个总问题、分问题、 子问题的结构体系,让结构本身也成为 促进学生思维和知识建构的工具。比 如,在《物质的密度》一课中,教师在实 验后设计了以下问题结构:进行实验一 后分析,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 是否相等?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 质量是否相等?在不注明哪杯是纯水, 哪杯是盐水的情况下,如果不允许品 尝,该如何区别?通过结构化问题,为 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搭建框架。 所谓层次化就是在问题设置上 通过“剥笋式”架构,构建一个从小到 大、从浅到深、从广度到深度的问题 链,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问题的价值在探究。在教学《摩 擦力》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 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会怎样?如果在 写作业时摩擦力消失,会出现什么状 况?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没有摩擦 力会怎样?很明显,只有第二个问题 考虑了范围的控制性和问题的综合 性,才更具思考的价值。 五步提问法引导思维深化。在学 生初步提出问题后,教师针对预设问 题和生成问题的提问方式成为能否促 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为提升提问 质量,在教学实践的研究中,我们总结 了五步提问法:教师根据设计问题进 行提问;学生根据提问进行回答;教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理答;组织更多 学生参与;当学生思路清晰、思考到位 后,教师梳理归纳评价。 知识的价值在于探究,知识只有 经过思维加工和过程探究才能促进 学生对知识的真正建构,并发挥其育 人价值。只要我们把人的发展作为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并付诸实践和 探索,我们的课堂就会在促进学生深 度学习中发挥更大作用,使学生的物 理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安阳市殷都 区教研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安阳市 基础教研课题《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 下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 究》研究成果。 孙潇瑶 好课实录 本学期,我们年级组教研活动同 题课例研讨的课文题目是《坐井观 天》。这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故 事人尽皆知,内容简单易懂。但是这 么短的课文,如何开展教学?怎样在 轻松愉悦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学 生的语文素养?我们一时陷入了困 境。出乎意料的是,年级组沙老师新 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深 刻印象。 识字写字:追根溯源,观形明 义。 “喝”和“渴”是本课两个最难写且 最难认的字,酷似一对双胞胎,极易 混淆,区分这两个字就成了本课生字 教学中的重难点。沙老师采用追根 溯源法教学,先引导学生从汉字原形 上观察—“喝”字的左边是一张口, 右上是一和口,右下是一个人弯着腰 在用瓢舀水,让学生看字源图猜字, 由于字源图形象直观,学生很快就猜 到了“喝”字。“渴”字的汉字原形右侧 与“喝”相同,左边是一道长长的水 流。有了前面认识“喝”字的经验,学 生很容易就猜到了“渴”字。有了字 形的认识,然后再从字义上进行辨 别,“曷”在“渴”字中表示没有了,水 没了当然“渴”。“曷”在“喝”中表示大 声喊,大声喊当然要用口了,所以 “喝”是口字旁,喝水也要用口。通过 字形和字义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就记 住了这两个字的区别。 解词造句:准确到位,灵活运 用。文中有一个四字词语—无边 无际。乍一看,词语的意思不难懂, 学生能够说出“无边无际”的意思。 但沙老师觉得教学到这个层次还不 够,一是学生还不能准确地理解“际” 的意思;二是这样的词语有一个“类 结构”,学生不能举一反三;三是学生 说的句子只是课文的影子,缺少情 境。阅读教学不要总是“模糊”和“差 不多”,要做到准确到位、灵活运用、 开拓思维。沙老师先让学生查字典, 理解“际”的意思,发现“边”和“际”意 思相近。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词 语的类型ABAC式,继而举一反三, 进行词语拓展补充练习。然后,引导 学生用“无边无际”造句,提醒学生不 要总是用课文里的一个格式,可以有 创新,要有故事情境。于是,学生造 出优美的句子: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到 处都有雪白的羊群;我终于有机会看 到无边无际的大海…… 对话朗读:明确基础,实现提 升。课文用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展开故事情节,因此朗读的重点就是 读好“人物”对话。沙老师深刻明晰 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朗读对话的 “基础”是什么?对于二年级学生而 言,首先要能够读好“问”和“答”的语 气;其次能够读好“天上”“大话”“井 口”等关键词语的重音。二是今天的 课堂“提升点”在哪里?首先第二次 对话的提示语只有“说”,没有提示语 气、表情;其次第三次对话的提示语 中有了表情“笑”,但学生朗读没有表 情。了解了学情,找准了目标,朗读 三次对话便会水到渠成。沙老师先 是让学生小组练习,再朗读展示,评 价在读好了问答、问句、感叹句和重 音的基础上,重点读第二、三次对 话。比如,读第二次对话,把自己当 作青蛙和小鸟,想象青蛙和小鸟说话 时的语气,读出青蛙的不相信、嘲笑、 疑惑,读出小鸟的劝告、争辩。在此 练习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三次对 话,思考为什么青蛙说天井口那么 大,而小鸟说天无边无际?继而引导 学生进行讨论,明白文本所蕴含的深 刻道理。 在课后集体研讨中,我们也探 讨了一些本节课还有待提升的地 方。比如,课堂上往往是好学生悟 性高,思维视野开阔,理解准确到 位,但个别平时学习就很吃力的学 生,由于各种原因提升空间很小。 其实,这部分学生有很大的提升空 间。因此,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使 每个层面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 上实现最大的提升,是这节课带给 我们的问题和思考。 “小”短文也有“大”味道。这节 课,师生们沉浸在古文汉字的有趣 中,陶醉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最重 要的是在对话续写中,提升了学生的 思想认识和思维深度,深度挖掘了语 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让语文课回归 语文味道。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 区管仲小学) 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出示超市的水果区图片): 朋友们,你们认识图上这个地方吗? 生: 认识。 师: 这是在哪里呀? 生: 超市买水果的地方。 师: 去超市买水果需要付什么? 生: 钱。 师: 那我们中国的钱叫什么? 生: 人民币。 师: 非常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超市买 水果的情境引出人民币,一方面让学 生明白数学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另 一方面也让学生简单地理解人民币 的作用,可以购买我们需要的商品。】 交流探索、新知引入 1、人民币的分类 师: 老师这里有一些人民币,你 能帮老师分分类吗?(用白板出示人 民币图片) (学生上台分类展示) 师: 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按照什 么分类的吗? 生 1: 我是按照“元”“角”“分”分 类的。 师: 真能干,你观察到了人民币 上的文字有“元”“角”“分”,把带有 “元”字的人民币放在一起,“角”字的 人民币放在一起,“分”字的人民币放 在一起。( 教师边指边分 小结:元、角、分也是人民币的单 位。“元”是最大的人民币单位,“分” 是最小的人民币单位。 (板书:单位 元 角 分) 师: 还有哪种方法? 生 2: 把人民币上有数字“1”的放 在一起,有数字“2”的放在一起,有数 字“5”的放在一起。 师: 你观察得很仔细,这也是一 种分类方法,还有别的分类方法吗? 生 3: 把长方形的人民币放在一 起,把圆形的人民币放在一起。 师: 你是按照人民币的形状分 的,太棒了。那小朋友们能不能再思 考一下,除了按形状分,还按哪一种 分法也会得到上面的结果? 生 4: 长方形的是纸币,圆形的是 “金币”。 师: 说得非常好。我们也可以按 人民币的材质分,长方形的人民币是 用纸做的,我们叫它“纸币”,圆形的 人民币是金属做的,比较硬,我们叫 它“硬币”。 (板书:纸币 硬币) 请小朋 友们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民币的初 步分类,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理解。 在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不同的 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培养 学生分类的数学思想。教师根据学 生的分类结果,适时引出“元”“角” “分”人民币单位的概念和“纸币”“硬 币”。】 2、认识人民币 师: 我们把人民币分好类了,再 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吧!(出示以“元” 为单位的人民币 师: (1 元的纸币) 你们知道这是 多少面值的人民币吗? 生 1: 1元。 师: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 1: 数字1,还有一个“元”字。 师: 从数字 1 和文字“元”可以看 出这是1元。 (幻灯片上出现“1 元”两 个字)(1 元的硬币) 你们知道这是多 少面值的人民币吗? 生 2: 1元。 师: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 2: 数字1,还有一个“元”字。 师: 真棒!刚才的人民币是纸币 的“1元”,现在是硬币的“1元”。你们 听明白了吗? (出示以“角”为单位的 人民币) 师: 你们还能像刚才的小朋友那 样认一认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吗?说 一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 3: 1 角,有数字“1”,还有一个 “角”字。 生 4: 5 角,有数字“5”,还有一个 “角”字。 师: 小朋友们都非常能干,认识人 民币,我们只需要通过人民币上的数 字和文字单位,就可以看出人民币的 面值。 (出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师: 我们认识了“元”和“角”,接 下来认识“分”,分是最小的人民币单 位,老师小的时候还能见到“分”,现 在基本见不到了。谁能说一说它们 分别是多少面值? 生 5: 1分, 2分, 5分。 师: 现在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老 师带大家做一个小游戏。 (出示各类 小面值人民币的模型,让学生们大声 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设计意图:在给人民币分好类 的基础上,再一类类地按照元、角、分 来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 习惯。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让学 生明白只要看准数字和单位就可以 看出人民币的面值,学生举一反三, 就可以认出各种人民币的面值。通 过小游戏和巩固练习,让学生对这一 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 3、认识人民币的进率 师: 老师从超市的水果区又逛到 了文具区,想买一把尺子,需要多少 钱呢?( 出示各种文具的价格图 生 1: 1元。 师: 1 元钱可以怎么付呢?你能 帮老师想一想办法吗?(出示老师拥 有的各类人民币,让小朋友们想想多 种方法 同桌讨论、学生汇报: 生 2: 可以用两个 5 角(出示一个 纸币的 5 角和一个硬币的 5 角 )。 (板书: 1 元=5 角+5 角) 生 3: 可以用纸币的1元(出示一 个纸币的1元 )。 生 4: 可以用硬币的1元(出示一 个硬币的1元 )。 生 5: 可以用 10 个 1 角(出示5个 纸币的1角和5个硬币的1角 )。 (板书: 1 元=10 个 1 角) 师: 观察上面的4种方法,你发现 1 元等于几角呢? 生 6: 1 元=10 角。 师: (板书:1 元=10 角) 那么,10 角等于多少元呢? 生 7: 10 角=1 元。 师: 我们知道了1元等于10角, 那你们能猜一猜 1 角等于几分吗? 生 8: 1角等于10分。 师: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角是不 是等于10分? (出 示 1 角 等 于 10 个 1 分的图片)(板书: 1 角=10 分) 师: 我们知道了1元等于10角,1 角等于10分,那有没有同学知道1元 等于多少分呢? 生 9: 1 元等于 100 分。 师: 你是怎么想的? 生 9: 1 元里有 10 个 1 角,1 角等 于 10 分,所以 1 元里有 10 个 10 分也 就是 100 分。 师: 说得非常好!谁再来说 一说? 生 10: 1 元=10 角,1 角=10 分,所 以1元等于100分。 师: 人民币之间单位的关系是 1 元=10 角, 1 角=10 分, 1 元=100 分。 【设计意图:人民币单位之间的 进率是这节课的难点,学生掌握人民 币单位之间的进率,才能进行人民币 的换算。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实 际生活买尺子举例,让学生思考多种 买价值一元钱尺子的方法:除了直接 用1元钱的人民币购买之外,还可以 用1角、5角等小面额人民币购买。 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知道10个 1角可以付1元。】 应用拓展,巩固提升 (1)根据图片上的人民币写出 总钱数。 (2) 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 兑换。 5元=( )角 4角=( )分 20 角=( )元 80 分=( )角 师: 你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关 系填一填吗? 生 1: 5 元=50 角。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1:1 元等于 10 角,所以 5 元就 等于 50 角。 生 2: 5 元里有 5 个 1 元,1 元等于 10 角, 5 元等于 5 个 10 角,即 50 角。 师: 很好,那20角又等于几元呢? 生 2: 2元, 10角等于1元, 20 角里 有 2 个 10 角,所以就是 2 元。 师: 谁再来说一说 4 角等于多少 分呢? 生 3: 1 角等于 10 分,4 角就等于 40 分。 师: 最后一个,考考你们,80 分等 于多少角? 生 4: 80 分里面有 8 个 10 分,1 个 10分等于1角, 8个10分等于8角。 【设计意图:人民币的兑换是本 节课的难点,学生既要思考元、角、分 之间的单位大小,还要厘清人民币单 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对于人民币之 间的单位转换,实际上就是不断引导 学生把数分解开来的过程。】 文化拓展、总结提升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谁 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 1: 我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是 元、角、分。 生 2: 我知道人民币可以分为纸 币和硬币。 生 3: 我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1 元=10 角=100 分。 师: 大家总结得非常好!接下来 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国家的货 币。 (出示:美元、英镑、欧元、法郎等) 【设计意图:在课堂小结环节,对 人民币进行简单的知识梳理,课外拓展 介绍其他国家的货币样式,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与此同时,学生也理解了人民 币是国家正在流通的专属货币。】 付银霞 教学实录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 分),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因此,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 节是关于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第二环节是人民币单位之间进率的学习。 人民币面额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1 元的人民币较为熟悉,通过其中的数字“1”和单位“元”可以清晰地看出人民币的 面值为1元。以此为模型,学生可以掌握对任一人民币的认识。在认识人民币 之前,先让学生对人民币如何分类进行思考。在分类中,学生经历了观察人民币 的特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归纳以及语言表达的过程。学生在分类之后, 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纸币和硬币以及人民币有3种不同单位。再通 过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认识人民币,把分类这一过程放在认识人民币之前,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产生主动生成概念的过程。 元、角、分单位之间进率的转换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创 设购物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思考1元可以怎 么付。通过猜想用2个5角付1元,10个1角付1元等,学生归纳整理可以发现 1元等于10角,再由此猜想角与分的关系,数学新知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猜想 又得到验证的过程。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春晖小学) 课后反思

好课实录 引发深度学习的催化剂 认识人民币€¦ · 解词造句:准确到位,灵活运 用。文中有一个四字词语——无边 无际。乍一看,词语的意思不难懂,

  • Upload
    others

  • View
    4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好课实录 引发深度学习的催化剂 认识人民币€¦ · 解词造句:准确到位,灵活运 用。文中有一个四字词语——无边 无际。乍一看,词语的意思不难懂,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内容是在学生已有

生活经验和掌握 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教材将人民币的

认识分为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和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两个层次进行编

排,并以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为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面额人民币

的认识,要求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并掌握元、角、分三者单位之

间的换算进率,为下节课学习较大面值人民币的换算打下基础。

教学背景

主编:褚清源 电话:010-82296784 编辑:钟原 电话:010-82296569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现代课堂现代课堂2019年9月18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5版周刊

引发深度学习的催化剂□ 王豪杰 杜晓波

观课笔记

课堂策

上出小短文的味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深度学习作为

落实物理学科素养的有效策略,在教

学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

视。那么,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选用了三条策略

进行探索。

在情境中走向真实学习。在深度

学习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成为教师

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引发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是最佳路径。因此,我

们给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定义为:情境

和活动的基础目的是引发学生的经

验,在能有效唤醒学生经验的同时,还

要兼顾学生兴趣的激发。

如何有效创设情境和活动?我们

确立了三个途径:一是基于学生的生

活经验: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充

满了物理现象和事实,对于许多概念,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引进情境和活动进

行创设。比如,压强概念的引入,教师

出示三个情境和问题:重量相同的汽

车和履带拖拉机在松软的土地上,谁

更容易陷到地里,为什么?用同样的

力气把一根针和一根钢筋扎进木头

板,谁更容易扎进去,为什么?装满货

的汽车和空车走过一条土路时,谁与

地面接触面积大?谁留下的痕迹深?

为什么?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

让他们体会到压强的两个因素——压

力与面积,更有利于学生概念的建构。

二是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物理

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逻辑关系,通过

对原有知识的运用而引发学生对新

知识的学习。

三是搭建思维支架:一些知识学

生学习困难,是因为相应的思维方式

没有建立,如学习《浮力的大小》一节

时,教师让学生先做了两组分别涉及

物体大小、液体密度变化的实验,初

步感受物体所受浮力相关联系后再

进行教学,提前做好了思维引导。

用问题激发探究。问题的质量

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深度,高质量的问

题是学生能否进行深度学习的保障。

在问题和任务的设置方式上,我们

确定了三个原则:结构化、层次化和探

究性。所谓结构化就是在问题设置上

要形成体系,构建一个总问题、分问题、

子问题的结构体系,让结构本身也成为

促进学生思维和知识建构的工具。比

如,在《物质的密度》一课中,教师在实

验后设计了以下问题结构:进行实验一

后分析,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

是否相等?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

质量是否相等?在不注明哪杯是纯水,

哪杯是盐水的情况下,如果不允许品

尝,该如何区别?通过结构化问题,为

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搭建框架。

所谓层次化就是在问题设置上

通过“剥笋式”架构,构建一个从小到

大、从浅到深、从广度到深度的问题

链,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问题的价值在探究。在教学《摩

擦力》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

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会怎样?如果在

写作业时摩擦力消失,会出现什么状

况?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没有摩擦

力会怎样?很明显,只有第二个问题

考虑了范围的控制性和问题的综合

性,才更具思考的价值。

五步提问法引导思维深化。在学

生初步提出问题后,教师针对预设问

题和生成问题的提问方式成为能否促

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为提升提问

质量,在教学实践的研究中,我们总结

了五步提问法:教师根据设计问题进

行提问;学生根据提问进行回答;教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理答;组织更多

学生参与;当学生思路清晰、思考到位

后,教师梳理归纳评价。

知识的价值在于探究,知识只有

经过思维加工和过程探究才能促进

学生对知识的真正建构,并发挥其育

人价值。只要我们把人的发展作为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并付诸实践和

探索,我们的课堂就会在促进学生深

度学习中发挥更大作用,使学生的物

理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安阳市殷都

区教研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安阳市

基础教研课题《基于有意义学习理论

下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

究》研究成果。

□ 孙潇瑶

好课实录

本学期,我们年级组教研活动同

题课例研讨的课文题目是《坐井观

天》。这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故

事人尽皆知,内容简单易懂。但是这

么短的课文,如何开展教学?怎样在

轻松愉悦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培养学

生的语文素养?我们一时陷入了困

境。出乎意料的是,年级组沙老师新

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深

刻印象。

识字写字:追根溯源,观形明

义。“喝”和“渴”是本课两个最难写且

最难认的字,酷似一对双胞胎,极易

混淆,区分这两个字就成了本课生字

教学中的重难点。沙老师采用追根

溯源法教学,先引导学生从汉字原形

上观察——“喝”字的左边是一张口,

右上是一和口,右下是一个人弯着腰

在用瓢舀水,让学生看字源图猜字,

由于字源图形象直观,学生很快就猜

到了“喝”字。“渴”字的汉字原形右侧

与“喝”相同,左边是一道长长的水

流。有了前面认识“喝”字的经验,学

生很容易就猜到了“渴”字。有了字

形的认识,然后再从字义上进行辨

别,“曷”在“渴”字中表示没有了,水

没了当然“渴”。“曷”在“喝”中表示大

声喊,大声喊当然要用口了,所以

“喝”是口字旁,喝水也要用口。通过

字形和字义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就记

住了这两个字的区别。

解词造句:准确到位,灵活运

用。文中有一个四字词语——无边

无际。乍一看,词语的意思不难懂,

学生能够说出“无边无际”的意思。

但沙老师觉得教学到这个层次还不

够,一是学生还不能准确地理解“际”

的意思;二是这样的词语有一个“类

结构”,学生不能举一反三;三是学生

说的句子只是课文的影子,缺少情

境。阅读教学不要总是“模糊”和“差

不多”,要做到准确到位、灵活运用、

开拓思维。沙老师先让学生查字典,

理解“际”的意思,发现“边”和“际”意

思相近。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词

语的类型 ABAC 式,继而举一反三,

进行词语拓展补充练习。然后,引导

学生用“无边无际”造句,提醒学生不

要总是用课文里的一个格式,可以有

创新,要有故事情境。于是,学生造

出优美的句子: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到

处都有雪白的羊群;我终于有机会看

到无边无际的大海……

对话朗读:明确基础,实现提

升。课文用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展开故事情节,因此朗读的重点就是

读好“人物”对话。沙老师深刻明晰

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朗读对话的

“基础”是什么?对于二年级学生而

言,首先要能够读好“问”和“答”的语

气;其次能够读好“天上”“大话”“井

口”等关键词语的重音。二是今天的

课堂“提升点”在哪里?首先第二次

对话的提示语只有“说”,没有提示语

气、表情;其次第三次对话的提示语

中有了表情“笑”,但学生朗读没有表

情。了解了学情,找准了目标,朗读

三次对话便会水到渠成。沙老师先

是让学生小组练习,再朗读展示,评

价在读好了问答、问句、感叹句和重

音的基础上,重点读第二、三次对

话。比如,读第二次对话,把自己当

作青蛙和小鸟,想象青蛙和小鸟说话

时的语气,读出青蛙的不相信、嘲笑、

疑惑,读出小鸟的劝告、争辩。在此

练习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三次对

话,思考为什么青蛙说天井口那么

大,而小鸟说天无边无际?继而引导

学生进行讨论,明白文本所蕴含的深

刻道理。

在课后集体研讨中,我们也探

讨了一些本节课还有待提升的地

方。比如,课堂上往往是好学生悟

性高,思维视野开阔,理解准确到

位,但个别平时学习就很吃力的学

生,由于各种原因提升空间很小。

其实,这部分学生有很大的提升空

间。因此,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使

每个层面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

上实现最大的提升,是这节课带给

我们的问题和思考。

“小”短文也有“大”味道。这节

课,师生们沉浸在古文汉字的有趣

中,陶醉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最重

要的是在对话续写中,提升了学生的

思想认识和思维深度,深度挖掘了语

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让语文课回归

语文味道。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

区管仲小学)

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师(出示超市的水果区图片):小

朋友们,你们认识图上这个地方吗?

生:认识。

师:这是在哪里呀?

生:超市买水果的地方。

师:去超市买水果需要付什么?

生:钱。

师:那我们中国的钱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非常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超市买

水果的情境引出人民币,一方面让学

生明白数学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另

一方面也让学生简单地理解人民币

的作用,可以购买我们需要的商品。】

交流探索、新知引入

1、人民币的分类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人民币,你

能帮老师分分类吗?(用白板出示人

民币图片)

(学生上台分类展示)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按照什

么分类的吗?

生1:我是按照“元”“角”“分”分

类的。

师:真能干,你观察到了人民币

上的文字有“元”“角”“分”,把带有

“元”字的人民币放在一起,“角”字的

人民币放在一起,“分”字的人民币放

在一起。(教师边指边分)

小结:元、角、分也是人民币的单

位。“元”是最大的人民币单位,“分”

是最小的人民币单位。

(板书:单位 元 角 分)

师:还有哪种方法?

生2:把人民币上有数字“1”的放

在一起,有数字“2”的放在一起,有数

字“5”的放在一起。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这也是一

种分类方法,还有别的分类方法吗?

生3:把长方形的人民币放在一

起,把圆形的人民币放在一起。

师:你是按照人民币的形状分

的,太棒了。那小朋友们能不能再思

考一下,除了按形状分,还按哪一种

分法也会得到上面的结果?

生4:长方形的是纸币,圆形的是

“金币”。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也可以按

人民币的材质分,长方形的人民币是

用纸做的,我们叫它“纸币”,圆形的

人民币是金属做的,比较硬,我们叫

它“硬币”。(板书:纸币 硬币)请小朋

友们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民币的初

步分类,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理解。

在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不同的

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培养

学生分类的数学思想。教师根据学

生的分类结果,适时引出“元”“角”

“分”人民币单位的概念和“纸币”“硬

币”。】

2、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把人民币分好类了,再

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吧!(出示以“元”

为单位的人民币)

师:(1 元的纸币)你们知道这是

多少面值的人民币吗?

生1:1元。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数字1,还有一个“元”字。

师:从数字 1 和文字“元”可以看

出这是1元。(幻灯片上出现“1元”两

个字)(1 元的硬币)你们知道这是多

少面值的人民币吗?

生2:1元。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2:数字1,还有一个“元”字。

师:真棒!刚才的人民币是纸币

的“1元”,现在是硬币的“1元”。你们

听明白了吗?(出示以“角”为单位的

人民币)

师:你们还能像刚才的小朋友那

样认一认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吗?说

一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3:1 角,有数字“1”,还有一个

“角”字。

生4:5 角,有数字“5”,还有一个

“角”字。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能干,认识人

民币,我们只需要通过人民币上的数

字和文字单位,就可以看出人民币的

面值。(出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师:我们认识了“元”和“角”,接

下来认识“分”,分是最小的人民币单

位,老师小的时候还能见到“分”,现

在基本见不到了。谁能说一说它们

分别是多少面值?

生5:1分,2分,5分。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老

师带大家做一个小游戏。(出示各类

小面值人民币的模型,让学生们大声

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设计意图:在给人民币分好类

的基础上,再一类类地按照元、角、分

来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

习惯。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让学

生明白只要看准数字和单位就可以

看出人民币的面值,学生举一反三,

就可以认出各种人民币的面值。通

过小游戏和巩固练习,让学生对这一

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

3、认识人民币的进率

师:老师从超市的水果区又逛到

了文具区,想买一把尺子,需要多少

钱呢?(出示各种文具的价格图)

生1:1元。

师:1 元钱可以怎么付呢?你能

帮老师想一想办法吗?(出示老师拥

有的各类人民币,让小朋友们想想多

种方法)

同桌讨论、学生汇报:

生2:可以用两个 5角(出示一个

纸币的5角和一个硬币的5角)。

(板书:1元=5角+5角)

生3:可以用纸币的 1元(出示一

个纸币的1元)。

生4:可以用硬币的 1元(出示一

个硬币的1元)。

生5:可以用 10个 1角(出示 5个

纸币的1角和5个硬币的1角)。

(板书:1元=10个1角)

师:观察上面的4种方法,你发现

1元等于几角呢?

生6:1元=10角。

师:(板书:1 元=10 角)那么,10

角等于多少元呢?

生7:10角=1元。

师:我们知道了 1 元等于 10 角,

那你们能猜一猜1角等于几分吗?

生8:1角等于10分。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角是不

是等于 10 分?(出示 1 角等于 10 个 1

分的图片)(板书:1角=10分)。

师:我们知道了1元等于10角,1

角等于10分,那有没有同学知道1元

等于多少分呢?

生9:1元等于100分。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9:1 元里有 10 个 1 角,1 角等

于 10 分,所以 1 元里有 10 个 10 分也

就是100分。

师:说 得 非 常 好 ! 谁 再 来 说

一说?

生10:1元=10角,1角=10分,所

以1元等于100分。

师:人民币之间单位的关系是 1

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设计意图:人民币单位之间的

进率是这节课的难点,学生掌握人民

币单位之间的进率,才能进行人民币

的换算。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实

际生活买尺子举例,让学生思考多种

买价值一元钱尺子的方法:除了直接

用 1元钱的人民币购买之外,还可以

用 1 角、5 角等小面额人民币购买。

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知道10个

1角可以付1元。】

应用拓展,巩固提升

(1) 根据图片上的人民币写出

总钱数。

(2) 人 民 币 元 、角 、分 之 间 的

兑换。

5元=( )角 4角=( )分

20角=( )元 80分=( )角

师:你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关

系填一填吗?

生1:5元=50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1:1 元等于 10 角,所以 5 元就

等于50角。

生2:5元里有 5个 1元,1元等于

10角,5元等于5个10角,即50角。

师:很好,那20角又等于几元呢?

生2:2元,10角等于1元,20角里

有2个10角,所以就是2元。

师:谁再来说一说 4 角等于多少

分呢?

生3:1 角等于 10 分,4 角就等于

40分。

师:最后一个,考考你们,80分等

于多少角?

生4:80分里面有 8个 10分,1个

10分等于1角,8个10分等于8角。

【设计意图:人民币的兑换是本

节课的难点,学生既要思考元、角、分

之间的单位大小,还要厘清人民币单

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对于人民币之

间的单位转换,实际上就是不断引导

学生把数分解开来的过程。】

文化拓展、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谁

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我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是

元、角、分。

生2:我知道人民币可以分为纸

币和硬币。

生3:我知道 1元=10角,1角=10

分,1元=10角=100分。

师:大家总结得非常好!接下来

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国家的货

币。(出示:美元、英镑、欧元、法郎等)

【设计意图:在课堂小结环节,对

人民币进行简单的知识梳理,课外拓展

介绍其他国家的货币样式,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与此同时,学生也理解了人民

币是国家正在流通的专属货币。】

□ 付银霞

教学实录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

分),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因此,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

节是关于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第二环节是人民币单位之间进率的学习。

人民币面额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1

元的人民币较为熟悉,通过其中的数字“1”和单位“元”可以清晰地看出人民币的

面值为1元。以此为模型,学生可以掌握对任一人民币的认识。在认识人民币

之前,先让学生对人民币如何分类进行思考。在分类中,学生经历了观察人民币

的特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归纳以及语言表达的过程。学生在分类之后,

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纸币和硬币以及人民币有3种不同单位。再通

过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认识人民币,把分类这一过程放在认识人民币之前,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产生主动生成概念的过程。

元、角、分单位之间进率的转换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创

设购物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思考1元可以怎

么付。通过猜想用2个5角付1元,10个1角付1元等,学生归纳整理可以发现

1元等于10角,再由此猜想角与分的关系,数学新知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猜想

又得到验证的过程。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春晖小学)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