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 ), ?” ”, ”, —— —— ”。 16 Whipping Boy ), 1987 NewberyTHE WHIPPING BOYJemmy Whipping Boy —— ……” ”, ”, ”, …… ”, …… ”, !? 。” —— 12 》, 。 —— ”; 。” ,“ Kraft —— 》。 ,“ ”, ”。 ”。 · · 1957 · ”《 · 》, 》, 1982 1903 ,《 》, · 》, ”, Philip R. Goodwin, 1881-1935· 8 / / hbhb@whb.cn wwwhb.cn 2019 12 21 10 20 1929 3 1 12 》。 》。 1925 12 21 ): ?”》 12 24 》, 1927 8 》。 》, 1930 4 》。 A 1925 3 —— ”, ?……… 》, 1931 2 9 。” 。“ ”, PPI ”, —— 1893-19601929 》, ”。 ”。 》, 。《 ,《 。《 ,“ !” 。《 Manners make the man( )

过小日子 - dzb.whb.cndzb.whb.cn/imgPath/2019-12-21/81221.pdf祖宗立下的规 矩, 传统呗。 这传统似乎不太文明, 但其实西方 也有。 至少16 世纪的英国,

  • Upload
    others

  • View
    2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过小日子 - dzb.whb.cndzb.whb.cn/imgPath/2019-12-21/81221.pdf祖宗立下的规 矩, 传统呗。 这传统似乎不太文明, 但其实西方 也有。 至少16 世纪的英国,

“文汇笔会”

微信二维码

过小日子

之一

几乎每天都会从市场经过, 却从没

看过这么多漂亮的白带鱼。

白带鱼, 日本人称 “太刀鱼 ”, 因

其身形绝似武士刀。 幼时有种游戏, 两

人相背, 两手肘相勾, 轮流背起对方 ,

谓之 “煎白鱼”, 颇怀疑也是日本殖民

统治时期的遗留物。

白带鱼一年四季都有, 而以秋冬肥

美 , 此时体型较大较肥 , 称 “肥带 ”,

其余季节体型较小, 称 “瘦带 ”。 因为

产量多, 价格相对便宜, 自来为庶民之

家餐桌常见鱼类, 并且多半干煎料理。

做法也简单 : 带鱼长条切块 , 沥

干 , 略蘸盐 , 下锅干煎即可 。 但因皮

薄 , 极容易煎破 , 遂有种种 “撇步 ”

(窍门), 譬如微微敷上一层蛋汁, 譬如

初下锅油要热等等, 但其实多半得靠实

战揣摩方见功。

少时母亲煎白鱼, 常出状况, 拣食

碎块, 小孩抢得不亦乐乎, 父亲不免嫌

弃: “怎么煎破了?” 大约 “国中 ” 之

后, 母亲手艺纯熟, 火候掌控得宜, 白

鱼便煎得香喷喷, 难得失手了。 昔日早

餐多食白粥 , 常搭以昨夜剩余干煎白

鱼, 边吃边拔刺, 一块可配两碗粥, 滋

味格外香美, 至今难忘。

“秋风起兮木叶下, 吴江水兮鲈正

肥”, 古人因此有 “莼鲈之思”, 那是江

南文人的一点乡情。 至若吾辈岛民, 曳

尾泥涂之余, 所最念想者, 无非一两块

香煎白鱼耳。

之二

周公———叫姬旦那位, 不是老诗人

周梦蝶———是周武王的弟弟 , 武王死

了 , 儿子姬诵继位 , 是为成王 , 年纪

小, 由叔叔姬旦辅政。 成王调皮, 不好

管教。 周公把儿子伯禽带进宫里, 陪住

陪读, 还陪打, 就是 《礼记》 所称 “成

王有过, 则挞伯禽”。 一来让成王感到

羞惭, 二来也责备当大哥的伯禽没带好

成王。 张公吃酒李公醉, 天底下竟然有

这么不公平的事!

周公制礼作乐, 这一 “陪打” 习俗

遂流传了下来 。 印象里似乎一直到清

末, 陪溥仪读书的一帮小兄弟, “带头

大哥 ” 调皮捣蛋了 , 依然还得挺身而

出 , 代替受罚挨板子 。 祖宗立下的规

矩, 传统呗。

这传统似乎不太文明, 但其实西方

也有。 至少 16 世纪的英国, 不只宫廷,

有钱的贵族家里, 都设有一名 Whipping

Boy (替罪羊 ), 这小孩出身多半不太

好, 有吃有穿有住的代价, 就是替小主

人 挨 鞭 子 。 1987 年 著 名 的 纽 伯 瑞

(Newbery) 童书大赏, 金牌奖作品名为

THE WHIPPING BOY, 讲的就是一个

名叫 Jemmy 的挨鞭童偕同小主人离家出

走, 最后结成好友的故事。

“我中华古已有之” 这句话, 如今

反讽意义多于其他, 可 Whipping Boy 确

确实实中华古已有之, 还领先几千年哩。

之三

老崔退伍总在七八十年代吧。 吆喝

几名弟兄在台北铁路淡水线圆山站旁酒

泉街开起店来了 。 卖的是故乡山东民

食———蒸包。 简单说, 就是长得像饺子

的小包子, 不是蒸饺也不是小笼包, 两

不像, 自成一格。 由于料好实在, 纯瘦

肉剁成内馅, 不加葱姜蒜 , 仅以酱油 、

盐、 糖调味, 格外受欢迎, 一下子红了

起来。 据说, 当时老爱趴趴走的蒋经国

也曾是座上客。

老崔本名崔书棠 , 很文雅 , 本人

却不是这样 , “那个老崔啊 , 骂起人

来真凶 、 真难听啊……” 今时若你常

去如今已迁到捷运 “中山国小 ” 站 ,

“新兴国中 ” 对面巷内的 “老崔蒸包

店”, 坐着边吃边喝边听男女伙计边包

边聊 , 总会听到他们的回忆 , 仿佛一

群老兵追述军中岁月。

但老兵崔书棠毕竟远去 , 接手的

是徒弟, 迁居了还维持老招牌, 一如跑

到台湾还不忘故乡美食。 卖的也是老样

子, 偌大一家店只卖蒸包跟酸辣汤, 蒸

包有牛肉 、 猪肉两种 , 酸辣汤只有一

种, 素的, 红萝卜丝、 豆腐丝 、 干丝 、

蛋花勾芡而成, 简单至极, 全凭功夫让

人难忘。

店里有一幅字, 端楷 “老崔蒸包”,

一笔不苟, 落款是葛香亭, 台湾老牌演

员, 予人印象同样一丝不苟 。 看着字 ,

追怀往事, 出身苏北徐州的他, 好像也

曾在中华商场开过一家 “徐州啥锅 ”,

赚钱其次, 主要用以消解乡愁; 更往深

处想 , 便要把 “崔书棠 ” 想成 “崔福

生” 的长相, 老崔嘛……

曾好事上网到处搜寻 “蒸包 ”, 蒸

饺有 , 汤包 、 小笼包 、 生煎包……都

有, 可找不到 “蒸包”, 至少在网络没

相似的。 濒临绝种食物!? 遂想起龚自

珍那两句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

春泥更护花。”

———故乡早已不是故乡, 都留下来

丰饶这块岛屿了。

之四

看 12 强棒球赛。

上下半局换场时, 从书架随手抓了

一本书翻翻, 《道元禅师教示男人生存

之道》, 读过的旧书, 诠释日本永平寺

道元禅师语录的。

边看球边翻读, 颇有意思, 其中一

句, 略略能懂, 却没他说得这么好:

今日是至今为止最好的一日。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心境怀抱, 有风

有雨也有晴是人间真实。 都蛮好!

另一句不是不懂, 对一辈子以虚荣

心为驱动力的家伙, 大概得好好思索 ,

随时自我提点了:

去除期待获得世人赞赏的心。

这是结论, 道元禅师语录原是这样

说的:

爱名较犯禁为甚, 犯禁是一时之非,

爱名是一生之累。 愚而受之, 须舍之。

人到某种年纪, 爱钱之心很容易就

转淡, 看开了或不得不, 都有可能; 爱

名之心却常转浓, 老想到身后事, 怕被

人忘了, 于是鬼鬼怪怪, 闹出许多难看

的事来, 真是可怕也可悲。 ———“埋掉,

拉倒”; “忘记我, 管自己生活。” 为什

么鲁迅值得尊敬 ? 遗嘱这几句说明一

切。 这人一辈子不含糊!

面包和牛油有人喜欢海底捞, 以那么恶劣的

爱好作炫耀本钱, 实在使人替当事人

难堪,基于一种济世为怀的菩萨心肠,

本来不应该讪笑, 但此人竟拿面包来

垫脚, 以为可以给自己增加高度,逼

不得已唯有插嘴。 洋人口中的“面包

和牛油 ”指基本每日用粮 ,引申为靠

得住的务实派 ,“结婚一定选面包和

牛油 ”俨然择偶金科玉律 ,从来不是

贫穷象征。 在欧洲生活的我们,除非

健康出现问题,否则谁不是忠诚的面

包迷 ,就算起床起得晚 ,错过了街角

小店面包出炉时扑鼻的芬芳,日上三

竿的冷冰冰产品仍然可喜,配清水、咖

啡、茶或酒皆宜。

自幼喜欢吃面包, 幸福的南洋童

年,处处有面包留下的美丽回忆,涂加

椰、夹猪肉干夹猪肉丝,还有美国老字

号 Kraft 罐头奶酪 , 最离谱是蘸白

糖———那是生病初愈的佳肴, 一口面

包一口白粥,高高兴兴和病魔说再见。

对食物的尊重,一定要从小培养,凡有

填肚功劳的,无分贵贱一律不能浪费,

而且基于礼貌, 不可随便往别人碗里

探头探脑。 上世纪中环保概念尚未普

遍成形, 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却人人明

白,我们当儿童的时候,片甲不留是美

德,不是暴发户荒谬想象中的寒酸。天

主教徒开餐前低头念念有词感恩,白

云苍狗瞬息万变, 上天没有欠你这一

刻的清茶淡饭, 更不担保今天有的明

天还有,因为懂得,所以谦卑。

最近重看霍曼早期名作 《救火员

舞会》。 六十年代初的捷克,百姓生活

捉襟见肘, 救火队为荣休队长办欢送

派对,附设抽奖游戏,奖品摆在会场一

角,结果人多手杂,音乐响起没多久就

一件件不翼而飞,最先被偷的,当然是

引人垂涎的食物。民以食为天,饿起来

什么都甭说,这方面张爱玲的《怨女》

有生动描写: 豆腐西施的外公外婆突

然到访,“他们一定又是等米下锅,要

不然这么热的天, 不会老远从乡下走

了来”,于是“也不问他们吃过饭没有,

马上拿抹布擦桌子, 摆出两副筷子”。

“她替他们装饭, 用饭勺子拍打着,堆

成一个小丘,圆溜溜地突出碗外,一碗

足抵两碗”。 那碗饭的卖相令人想起

《梁祝》的坟墓,难得迷信的外婆毫不

介意。

古德温与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文学的“经典化”需要经过时间长

河的过滤、过滤和沉淀。十九世纪美国

诗人朗费罗生前声名如日中天, 在欧

洲被视作美国诗坛魁首, 身后却很快

跌出大诗人的排行榜,从此一蹶不振。

杰克·伦敦生前也是声名赫赫,但在英

年早逝后,却遭到攻击、贬低,被学界

忽视了将近半个世纪之久。 纳博科夫

1957 年问世的小说《普宁》里,在美国

大学教俄文的主角跑进一家书店,想

要买一本“著名的美国作家杰克·伦敦

的著名作品”《马丁·伊登》, 店里却无

人知晓。普宁想起以前在俄国,男女老

少几乎人人都读过伦敦的作品, 而且

一读再读,颇为感慨。 普宁的感慨,正

是纳博科夫本人的心声。不过,进入上

世纪下半叶之后, 伦敦渐渐重新得到

学界的重视,回到了经典作家的行列,

由批评界权威人士主持的 《美国丛

书》, 在 1982 年出版了一部精心编辑

的两卷本伦敦作品集, 就是一个重要

标志。

1903 年六七月间,伦敦的中篇小

说 《荒野的呼唤》 在当时还是周刊的

《星期六晚邮报》 分四期连载发表,作

家先前也将稿子寄给了麦克米伦公司

总裁布雷特。 布雷特不愧是一代出版

大家,慧眼识英雄,出资两千美元(相

当于今日将近六万美元) 买下作品的

全部版权, 做成了公司史上最成功的

一笔交易,此书在八月出版后,从未绝

版, 即使在作者被学界束之高阁的那

段时间,也还是畅销的少年读物。

欧美文学史上, 以拟人化的动物

为主角的作品, 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到中世纪法国的狐狸列那传奇, 都是

先例。比较晚近的,是英国作家吉卜林

的《丛林奇谭》里那几个以动物为主角

的短篇。伦敦在写作这部作品时,在短

篇小说方面已经颇有创获,赢得“美国

吉卜林”的美誉,不过即使有吉卜林占

先,《荒野的呼唤》 还是算得现代小说

同类作品中的一座里程碑。 日本作家

夏目漱石的《本座乃猫》,要三年之后

才问世;弗吉尼亚·伍尔夫以英国诗人

勃朗宁夫人蓄养的獚犬为主角的中篇

小说《弗勒西正传》,三十年后才出版。

伦敦廿一岁那年, 在阿拉斯加育空地

区出生入死的经历, 为这部小说的背

景积累了丰富的原材料。 他早年如饥

似渴地博览诸家,转益多师,在这部作

品中处处有迹可寻。巴克身上,有尼采

笔下“超人”的影子,巴克成长的经历,

就是达尔文“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活

生生的例子,不过它由犬成狼,与进化

论逆向而行。 作者使用第三人称的全

知叙事方法,但常以巴克的视角“狗眼

看世界”, 从近距离描述它的心理状

态,这得益于作者熟读从司汤达、福楼

拜到左拉的法国小说。 他那种洋溢着

阳刚之气的文字风格, 对于后辈一些

性格相近的美国作家, 从海明威到凯

鲁亚克,都有深远的影响。

布雷特为这部小说的初版本作了

精美的包装, 聘请两位青年画家为之

作了十幅彩色插图,印行了一万册,很

快销售一空。上面这幅插图里,小说的

主角巴克即将在棍棒下领教到惨痛的

教 训 。 画 家 古 德 温 (Philip R.

Goodwin, 1881-1935)出道极早,十一

岁就有绘画作品被著名的杂志采用。

他先在罗得岛设计学院和纽约艺术学

生联盟习艺, 后来转到费城的德雷塞

尔科学工艺学院, 师从以自编自绘的

少儿读物驰名的插图家霍华德·派尔。

他受聘创作这些插图时,年仅廿二岁。

日后他的作品,大多以野生动物、捕鱼

打猎及户外生活为题材。

叶 扬 名著与画

迈 克 半上流

8策划/舒明责任编辑/安迪 whbhb@whb.cn

www.whb.cn

2019 年 12 月 21 日 星期六笔会

傅月庵

徐志摩笔下的常玉

10 月 20 日 晴 。 1929 年 3 月

《新月》 第 1 卷第 12 期卷首刊出常玉

的画 《裸 》。 《新月 》 自创刊号起 ,

每期卷首或卷中都会刊出西方绘画或

雕塑名作, 这是主编徐志摩的创意。

中国画家徐悲鸿、 刘海粟等也有画作

刊于 《新月》。 常玉这幅 《裸》 即便

不是他留法以后首次在国内发表作

品, 至少也是他最早在国内发表的作

品之一。

然而, 早在 《新月》 发表 《裸》

之前四年, 徐志摩就已经为常玉写下

了一篇长达五千多字的作品。 此文作

于 1925 年 12 月 21 日, 最初以 《巴

黎的鳞爪 (二): “先生, 你见过艳

丽的肉没有?”》 为题 , 刊于同年 12

月 24 日北京 《晨报副刊 》 , 收入

1927 年 8 月上海新月书店初版散文

集 《巴黎的鳞爪》。 有趣的是, 徐志

摩后来又把此文改题 《肉欲的巴黎》,

收入 1930 年 4 月上海中华书局初版

小说集 《轮盘》。 但在我看来, 与其

将其视为短篇小说, 不如仍将其视为

散文来得恰当。 此文其实是为常玉立

像, 是一幅活灵活现的常玉素描, 大

概也是国内最早介绍常玉的文字。 此

文开头就说:

我在巴黎时常去看一个朋友, 他是一个画家, 住在一条闻着鱼腥的小街底头一所老屋子的顶上一个 A 字式的尖阁里, 光线暗淡得怕人, 白天就靠两块日光胰子大小的玻璃窗给装装幌, 反正住的人不嫌就得, 他是照例不过正午不起身, 不近天亮不上床

的一位先生, 下午他也不居家,

起码总得上灯的时候他才脱下了外褂露出两条破烂的臂膀, 埋身在他那艳丽的垃圾窝里开始他的工作。

徐志摩这是完全写实 。 他

1925 年 3 月离京赴欧洲漫游 ,

在巴黎逗留期间, 结识已到巴黎

四年多的常玉并成为好友。 回国

后, 徐志摩写下此文, 以他那汪

洋恣肆的妙笔状写常玉的画室,

称赞常玉 “艳丽的垃圾窝———它

本身就是一幅妙画”, 更以对话

体的形式, 浓笔重彩的描述, 突

出肯定了常玉的人体画, 和常玉

对人体美的卓见:

人体美! 这门学问, 这门福气,

我们不幸生长在东方谁有机会研究享受过来? ……

你意思花就许巴黎的花香, 人体就许巴黎的美吗 ? 太灭自己的威风了! 别信那巴理士, 什么沙扬娜拉的胡说。 听我说, 正如东方的玫瑰不比西方的玫瑰差什么香味, 东方的人体在得到相当的栽培以后, 也同样不能比西方的人体差什么美———除了天然的限度, 比如骨骼的大小, 皮肤的色彩。 同时顶要紧的当然要你自己性灵里有审美的活动, 你得有眼睛, 要不然这宇宙不论它本身多美多神奇在你还是白来的。 我在巴黎苦过这十年,

就为前途有一个宏愿: 我要张大了我这经过训练的 “淫眼” 到东方去发现这人体美……

在中国留法的画家中, 常玉是最

为独特的一位。 他终于没有回国, 留

在了巴黎 , 继续钻研他的女性裸体

画 。 尚不知他是否读过徐志摩这篇

《肉欲的巴黎》, 也不知他如读了有何

感想。 但徐志摩一直关心常玉, 1931

年 2 月 9 日致正在巴黎的刘海粟的信

中还说: “常玉今何在? 陈雪屏带回

一幅宇宙大腿, 正始拜领珍异也。 见

为道念。” 徐志摩不愧是常玉的知音,

“宇宙大腿” 遂成为对常玉创作的众

多女性裸体画的生动比喻, 也成为八

十多年后的今天 , 常玉裸体画绝笔

《曲腿裸女》 在香港拍出近二亿港元

天价的绝妙注脚。

陈子善 不日记

随 笔 毛 尖 看电视

陆蓓容 望野眼

病传说病魔乃是两个小孩儿, 在人的

脏腑间游来走去。良医来时,便躲到膏肓

之间,教他无计可施。 这故事很可爱,使

人可以抱着戏谑的心态看待身体:最近

半年,我就在和这两个小混蛋捉迷藏。

他们住进了食道,赖下不走。吃一

点儿,下不去;多吃一点儿,胸口疼;再

多吃一点儿,居然气也喘不上来。停车

场还是空的,交通要道已经堵死。茹素

以疏浚,无效;大块吃肉以填压,亦不

果。 “你瘦了”, 本是句特别讨喜的恭

维,如今生怕听见它。沈腰潘鬓都是诗

人自恋的胡话,带眼消磨使人心惊。某

日正皱眉拊心,忽地灵光闪现:西施莫

不是和我一样,食道返流?

受过教育的中年人, 深知应当爱

惜自己,尊重科学,相信医生。 初诊于

家门口的三甲医院,并不见效,二小贼

闹腾得更欢了。于是鼓起勇气,拿出老

阿姨抢购打折鸡蛋的劲儿, 去抢全省

排名第一的医院专家号。众生皆苦,医

疗资源实在紧张。每抢一次,人生观里

就多一点儿哀矜。

专家是值得相信的, 至少在我的

故事中如此。 夏秋之间, 已经无法做

事,一天只能翻得数页书。因病得闲殊

非本意,事如山积,心如膏火。 直到吃

上重度 PPI 抑制剂, 小人儿终于被乱

拳打趴。某日,专家瞥了一眼病历本儿

上的工作单位, 叮嘱曰: 不可压力过

大。 我一身正气地回答说:不,科研使

我快乐,没法干活才叫人着急。

然而这快乐毕竟是偷来的。 一个

疗程就快结束,为了“尊重科学”,必须

停药一周,重新去做检查。等待检查结

果, 还要一周———那意味着与救命仙

丹暂别半个月。想到这里,就不免如祭

礼上的牛,无辜地发起抖来:既怕那两

个小鬼头熬过了潜伏期, 又要兴风作

浪; 也怕自己被一根软管从鼻孔捅到

胃里,它将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冷笑着,

看我的食道如何浪奔浪流。

舒新城的自拍像教育家、 编辑家舒新城 (1893-1960) 在著述与编辑之余, 于摄影情有

独钟, 拍摄了大量他称之为 “美术照相” 的照片。 他生前出版了多部摄影作品集, 是民国时期个人摄影图书出版的个中翘楚。 他的摄影创作得到挚友徐悲鸿的赞赏。 徐悲鸿为他的两部摄影集 《美术照相习作集》 与 《美的西湖》 作序。

徐悲鸿敏锐地发现, 舒新城的摄影既遵循美术原理而构图、 却又发挥摄影能够在现实中 “俯拾即是” 之特点去发现 (捡拾) 现实之美而定格之, 对他的摄影做出了高度评价。

这幅作品是舒新城的自拍像, 拍摄于 1929 年。 照片中, 他持一支雪茄,

开怀朗笑。 他以此塑造了一个以著述为生的文化人形象。

顺便说一下, 舒新城也是中国个人电影的最早尝试者之一。 他在浸淫于摄影之外, 也拿起电影摄影机, 在出访日本与国内旅游时都会拍摄影片, 其遗存已经成为珍贵历史资料。

非专业眼光

周末茶座

顾 铮

安全感有一款超火游戏叫 《恋与制作

人》,玩家以女主身份经营一家影视制

作公司, 历经各种离奇, 邂逅四大男

主,包括霸道总裁、腹黑教授、会飞特

警和超级巨星,总之,挥洒所有屠狗剧

情让你为爱付出, 搞得无数用户一边

花钱买钻石一边风中啃馒头。

我去游戏论坛兜了一圈, 想看看

网上厮杀的少女到底在购买什么,凭

什么“李泽言带你搓麻将、许墨喂你吃

饺子、白起给你暖耳朵、周棋洛陪你贴

窗花”这样狗血的“四大公子”就能打

败诸葛亮林冲贾宝玉。

后来网上看到杰克马的一段乐队

指挥我大致明白了,想到《庆余年》原

著猫腻说的一段话,还真是有道理。他

说红火的书一定要有“安全感”。 而安

全感的来源就是“大背景、金手指,这

是最常见的两条路。比如范闲,父亲是

皇帝, 母亲是叶轻眉, 养父是户部尚

书,有老黑狗陈萍萍撑腰,有五竹做保

镖,想死都死不了”。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青春剧。 就

霸道总裁而言,达西先生一路从《傲慢

与偏见》走到《唐顿庄园》,虽然性别和

性格可以各种变化,行为举止从来都有

教养的轮廓,但总裁们进入我们的影视

剧后,他们的人设表现就一个词:锦鲤。

锦鲤小男主是国产电视剧最大的

超现实。《北平无战事》里有方孟敖,《破

冰行动》中有李飞,这些成事不足败事

有余的脸蛋男主,凭借非凡身世,日常

才能靠吼就行,不过今年的锦鲤更上层

楼,身家揭秘全是太子或准太子级。

《庆余年》是眼下最有看头的古装

剧,里面男主傲娇创新高。 范闲从边城

澹州来到京都,一路就没怯过场。 有一

天皇帝召见, 虽然旁边太监百般示意,

小范大人仗着命比天高,高声问:皇帝,

我要跪吗? 这样的天之骄子,估计李白

看了,也是自惭。 反正,二十年了,我们

的男主,比拼着耍酷出天际。 《剑王朝》

里, 武林小奇才丁宁跟自己的师尊说

话,就跟和保安打招呼似的,“你怎么也

在这里啊!”当然,皇帝也好,师尊也好,

遇到头顶中二光环的,也就完全没了章

法。 《庆余年》的庆帝,算是这些年影视

剧中最有层次的帝王, 有心机有理想,

杀伐有时内荏有时,可是面对被编导加

持的男主,只能挥挥手,你不想跪就算。

不过,霸道总裁进化到太子级,倒

是舒口气。就像拍到《爱尔兰人》的最后

伤感,就是黑帮片的夕照。 警匪片用到

一亿发子弹,便弹尽粮绝。封顶太子,于

影史而言,霸道总裁这类型也将寿终正

寝。 Manners make the man(观其待人

而知其人),我们的太子们反其道而行,

加速毁灭影像史上越变越粗鄙的一类

人设, 可算功莫大焉。 在这个意义上,

《庆余年》 这部电视剧的场外意义可能

更大,集“安全感”于一身的范闲,将要

为“安全感”这种东西写下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