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5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黃建勳 1,2 蘇奕彰 3 洪壽宏 1 邱泰源 2 曾慶孝 4,5 摘 要 便秘是老年人很常見的健康問題,男性有四分之一,女性有三分之一有便秘, 在住院的老人和護理之家的住民更多為 75%以上,便秘不僅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也是身體不適的常見起因。便秘並不是老化的正常生理現象,但老年人卻因多種疾 病與多重用藥的關係而容易發生便秘。臨床上,便秘是老年人尋求家庭醫師協助的 常見原因,因此瀉劑在老年人的處方中相當普遍,但浮濫或過度使用的情形也很常 見。 便秘並沒有單一或公認的定義,流行病學的研究將每週解便次數小於三次者定 義為便秘,實際上,許多病患儘管排便頻率正常仍有便秘困擾。便秘依病理機轉可 分為三類,「正常傳輸型」常見於功能性便秘,此外還有「排便障礙型」、「慢傳 輸型」或混合型。老人便秘需作周全性的評估,病史詢問應包括飲食與生活習慣、 病歷回顧、排便日誌與完整的用藥記錄,身體理學檢查則以腹部和會陰部為重點, 另外還須評估其活動力、認知功能、情緒狀態等可能與便秘相關的因素。處置方法 則視個案的自我需求而定,適度增加水分、運動和纖維攝取量仍是老人便秘的基本 建議。許多常用瀉劑缺乏實證基礎,包括鎂、刺激性瀉劑和洋車前子以外的纖維製 劑。此外,鎂不適合用在腎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刺激性瀉劑因副作用只適合短期使 用,bisacodyl 因不宜磨粉也不適合鼻胃管使用者、滲透性瀉劑如 polyethylene glycol lactulose 則為老人便秘之首選。對於五十歲以上的便秘病患,應鼓勵其接受大腸 癌篩檢,有血便、體重減輕、大腸癌病史或家族史等警訊的個案,更應接受大腸鏡檢查。 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20094(1)15-26關鍵詞:老年人、便秘、瀉劑 〔綜論〕 1 台大雲林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 2 台灣大學醫學院家庭醫學科、 3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中醫學系、 4 台大雲 林分院內科部、 5 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 通訊作者:曾慶孝 通訊處:臺灣臺北市中山南路 7 臺大醫院內科部 E-mail: [email protected]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 tagg.org.t›œ誌/4-1期/0-4-1-綜論2-黃建勳.pdf · 常有便意、腹脹、腹痛或腹部不舒服等 。飲食或文化因素可能是造成輕度傳輸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 tagg.org.t›œ誌/4-1期/0-4-1-綜論2-黃建勳.pdf · 常有便意、腹脹、腹痛或腹部不舒服等 。飲食或文化因素可能是造成輕度傳輸

Vol.4 No.1 黃建勳 等 Taiwan Geriatrics & Gerontology

15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黃建勳 1,2 蘇奕彰 3 洪壽宏 1 邱泰源 2 曾慶孝 4,5

摘 要

便秘是老年人很常見的健康問題,男性有四分之一,女性有三分之一有便秘,

在住院的老人和護理之家的住民更多為 75%以上,便秘不僅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也是身體不適的常見起因。便秘並不是老化的正常生理現象,但老年人卻因多種疾

病與多重用藥的關係而容易發生便秘。臨床上,便秘是老年人尋求家庭醫師協助的

常見原因,因此瀉劑在老年人的處方中相當普遍,但浮濫或過度使用的情形也很常

見。 便秘並沒有單一或公認的定義,流行病學的研究將每週解便次數小於三次者定

義為便秘,實際上,許多病患儘管排便頻率正常仍有便秘困擾。便秘依病理機轉可

分為三類,「正常傳輸型」常見於功能性便秘,此外還有「排便障礙型」、「慢傳

輸型」或混合型。老人便秘需作周全性的評估,病史詢問應包括飲食與生活習慣、

病歷回顧、排便日誌與完整的用藥記錄,身體理學檢查則以腹部和會陰部為重點,

另外還須評估其活動力、認知功能、情緒狀態等可能與便秘相關的因素。處置方法

則視個案的自我需求而定,適度增加水分、運動和纖維攝取量仍是老人便秘的基本

建議。許多常用瀉劑缺乏實證基礎,包括鎂、刺激性瀉劑和洋車前子以外的纖維製

劑。此外,鎂不適合用在腎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刺激性瀉劑因副作用只適合短期使

用,bisacodyl 因不宜磨粉也不適合鼻胃管使用者、滲透性瀉劑如 polyethylene glycol和 lactulose 則為老人便秘之首選。對於五十歲以上的便秘病患,應鼓勵其接受大腸

癌篩檢,有血便、體重減輕、大腸癌病史或家族史等警訊的個案,更應接受大腸鏡檢查。 (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2009;4(1):15-26) 關鍵詞:老年人、便秘、瀉劑

〔綜論〕

1台大雲林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2台灣大學醫學院家庭醫學科、3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中醫學系、4台大雲

林分院內科部、5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 通訊作者:曾慶孝 通訊處:臺灣臺北市中山南路 7 號 臺大醫院內科部 E-mail: [email protected]

Page 2: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 tagg.org.t›œ誌/4-1期/0-4-1-綜論2-黃建勳.pdf · 常有便意、腹脹、腹痛或腹部不舒服等 。飲食或文化因素可能是造成輕度傳輸

台灣老誌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第 4 卷第 1 期

16

前言

便秘是一項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困擾

,根據英國和美國的調查,有 20%的社

區民眾有便秘症狀[1]。另有研究指出,

有 53-73%護理之家住民有便秘問題[2]

,更有高達 87%的末期病患為便秘所苦

[3]。有一針對 704 位社區老年人的隨機

抽樣調查發現,便秘問題會嚴重影響老

年人的生活品質[4],此外有關民眾對排

便習慣的認知調查也顯示,許多民眾將

規律的解便視為健康的重要因素[5]。

國人自行選購中、西醫便秘成藥或同

時向中、西醫求診的情形很普遍,國外

研究也發現有 10%的老年人會自行到藥

房選購瀉劑[6],而有 30%的老年人每週

至少要使用一次瀉劑[7]。老年人較常因

便秘就診,其中約三分之一會尋求家庭

醫師的協助[8]。因此,瀉劑的處方在老

年人用藥中相當普遍,但浮濫或過度使

用的情形也很常見[1],結果造成瀉劑占

頗大比率的藥費支出。以英國為例,每

年花費的金額超過 4,600 萬英磅,較鎮靜

和安眠類藥物的支出更高[9]。儘管如此

,在過去 50 年來治療便秘的藥物也未有

突破[1],因而便秘又被稱為「被忽略的

症狀」[10]。

老年人便秘的症狀與併發症

自覺便秘的老人中,約半數是因解便

頻率太少,20%有解便費力或解便不淨感

,另外 30%則兩者皆有。便秘會導致腹

部不適、食慾減退和噁心[11],也是身體

不適的常見症狀之一[1],如在大腸癌、

肝腦病變、或早發性老年癡呆症等皆居

重要地位[12]。解便過度用力可能導致痔

瘡、肛裂、直腸脫垂、肛門疼痛和出血

等,也可能發生昏厥、心肌缺氧或腦血

管意外[11]。老年便秘最主要的問題是大

便堵塞,尤其好發在活動力受限或心智

功能下降的老人,可能因而導致腸阻塞

、大腸潰瘍、小便滯留、泌尿道感染等

併發症,也可能因糞便自堵塞處邊緣溢流

出來,反而造成失禁或腹瀉的現象[11]。

老年人腸道生理功能的變化

雖有研究顯示六十歲以上老人,可能

因與腸道內源性鴉片受體(endogenous

opiate receptor)結合之內啡(beta-

endorphine) 濃度較高[13],而減緩腸蠕

動和增加肛門張力,目前已知老化並非

腸道功能異常的必然因素,健康的老年

人與年輕人相比,大腸傳輸時間、直腸

張力和感覺並沒有明顯差異。但便秘老

年人,尤其有慢性疾病病患,其大腸蠕

動異常且管徑增加,結果大腸傳導時間

延長,直腸感覺(rectal sensation)和外括

約肌張力皆下降,內括約肌張力則可能

不變或下降,而機構中的老人因多發性

疾病、缺乏活動力和多重用藥等因素,

大腸傳輸時間會較一般老人更加延長

[14]。

老年人便秘的成因

便秘的成因有許多(表 1)[15-17]

Page 3: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 tagg.org.t›œ誌/4-1期/0-4-1-綜論2-黃建勳.pdf · 常有便意、腹脹、腹痛或腹部不舒服等 。飲食或文化因素可能是造成輕度傳輸

Vol.4 No.1 黃建勳 等 Taiwan Geriatrics & Gerontology

17

,在老年人中需特別注意的是,許多老

年人因為行動不便或肌肉關節疾病,無

法正常蹲坐馬桶,或因住在長期照護機

構,如廁場所缺乏隱私、或未能在有便

意時能即時如廁,都可能是造成便秘的

原因。此外,老人因多重用藥與多重疾

病狀況,也常成為便秘的導因[15,16,18]

,調查顯示 72.7%住在長照機構中的住民

患有一種以上可能導致便秘的疾病,及

77.6%住民所使用的藥物可能會引起便

秘[19]。

便秘的定義及分類

便秘缺統一性的定義,美國一項流行

病學的調查,以每週未能自動且完全解

便三次或三次以上者,作為便秘的定義

[20],但多數病人更關切的是解便費力、

解硬便、解不乾淨或腹部不適等症狀,

而不只是解便頻率[21]。RomeⅢ criteria

中關於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定義如下:症

狀開始於診斷前六個月,且在最近三個

月當中,出現以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症

狀,同時病患在不用瀉劑的情況下很少

出現稀便,也不符合大腸激躁症的診斷

標準[22]:1.至少四分之一次的排便有費

力的情形。2.至少四分之一次的排便有糞

便呈團塊或硬結的情形。3.至少四分之一

次的排便有解便不淨感。4.至少四分之一

次的排便有肛門阻塞感。5.至少四分之一

次的排便需用手法協助(用手挖便或支

持骨盆底部)。6.每周排便小於 3 次。

便秘依病理機轉分為三類,其中正常

傳輸型(normal-transit constipation)最多

占 59%,其次是排便障礙型(defecatory

disorder)占 25%,和慢傳輸型(slow-transit

constipation) 占 13%,另外有 3%是混合

排便障礙及慢傳輸型[23]。

表1 與便秘有關的情況 一. 藥物

抗鬱劑(SSRIs 和 TCAs) 瀉劑濫用

抗精神藥物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

抗組織胺 鈣離子補充劑

抗乙醯膽鹼 利尿劑(鉀離子流失型)

止吐藥 鐵劑

止痙藥 肌肉鬆弛劑

止瀉藥 非類固醇類消炎藥

抗帕金森藥物 鴉片類

制酸劑(尤其含鋁或鈣者) 舒可來錠(sucralfate)

二. 代謝性

尿毒症 低血鉀症

糖尿病 甲狀腺功能低下症

高鈣血症

三. 機械性

肛門狹窄 痔瘡

肛門膿瘍 巨結腸症

肛裂 直腸脫垂

大腸腫瘤

四. 神經精神方面

自律神經病變 多發性硬化症

腦血管意外 帕金森氏病

失智症 脊髓損傷或腫瘤

憂鬱症

五. 生活型態

無法行動 忽略便意

缺乏運動 如廁姿勢異常

飲食或水份攝取不足 如廁時間不一致或不充分

飲酒 如廁設施不足

壓力 缺乏隱私

六. 其他

發燒 旅行

SSRIs: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TCAs:三環抗鬱劑

Page 4: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 tagg.org.t›œ誌/4-1期/0-4-1-綜論2-黃建勳.pdf · 常有便意、腹脹、腹痛或腹部不舒服等 。飲食或文化因素可能是造成輕度傳輸

台灣老誌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第 4 卷第 1 期

18

一、正常傳輸型

這是臨床醫師最常見的便秘類型,也

是功能性便秘的典型。這類病患的腸道

傳輸速率正常,甚至排便頻率也正常,

但病患仍自覺解便困難或解硬便。這類

病人常有腹脹、腹痛等不適,可能也有

較多的心理社會壓力[24]。

二、排便障礙型

排便障礙型最常起因於骨盆底部和

肛門括約肌的功能異常,可能是腹部、

直腸肛門和骨盆底部肌肉群失調的結果

。較常是因忽略或強忍便意導致輕度排

便障礙[25],例如,病患可能因糞便較硬

、較粗,或肛裂、痔瘡等的緣故,畏懼

疼痛而強忍便意。因腸道腫瘤、直腸脫

垂或腸套疊等結構異常較少見。為確定

診斷需進行氣球排出測試、肛門直腸壓

力測試或排糞造影術。

三、慢傳輸型

這種類型最常見於年輕女性,解便頻

率可能一週只有一次或更少[26]。這種情

形常發生自青春期,表現的症狀包括不

常有便意、腹脹、腹痛或腹部不舒服等

。飲食或文化因素可能是造成輕度傳輸

功能障礙的原因,這類病患只要多食用

高纖飲食就可改善,較嚴重的慢傳輸型病

患對高纖飲食或瀉劑則反應不佳[26]。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方法

一、病史詢問

詢問病史是評估老年便秘的第一步

,應與老年人本身或其照顧者進行完整

性的病史詢問,先了解排便的詳細情形

及所造成的困擾,以確定是否為便秘。

之後再詢問可能的發生原因,如飲食情

況、目前疾病史、目前用藥、過去疾病

(例如憂鬱症或缺鐵性貧血)、旅遊史

及家族病史等。

病患若有以下病史,要懷疑有器質性

的疾病:包括血便或肛門出血、五十歲

以後才發生的便秘問題、非故意的體重

減輕超過十磅(約 4.53 公斤)、嚴重且長期

的腹瀉或便秘、大腸癌的疾病史或家族

史、曾旅行到有寄生蟲流行的地區、或

最近有使用抗生素等[25]。如果可能的話

,可從老年人的飲食與飲水記錄中了解

其進食內容、時間及飲水量等,記錄並

評估其排便日誌也是實用的方式,排便

日誌之內容宜包括解便次數、解便量、

軟硬度及糞便顏色等。

當病人有以下情形時,須懷疑其為「

排便障礙型」便秘:用力解便的時間延

長、不尋常的解便姿勢、解便時需用手

扶持會陰部、需用手從肛門挖便或自陰

道加壓、無法排出灌腸液、因便秘接受

直腸手術後仍有解便障礙等[27]。

二、理學檢查

除了一般理學檢查外,腹部和會陰部

是檢查的重點,仔細檢查腹部是否有腫

塊、異常淋巴結,腹部和會陰部是否有

Page 5: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 tagg.org.t›œ誌/4-1期/0-4-1-綜論2-黃建勳.pdf · 常有便意、腹脹、腹痛或腹部不舒服等 。飲食或文化因素可能是造成輕度傳輸

Vol.4 No.1 黃建勳 等 Taiwan Geriatrics & Gerontology

19

手術疤痕、有無痔瘡、肛裂、肛門瘻管

、肛門狹窄或糞便堵塞、或直腸脫垂等

,肛診時還可請病患配合做出排便的動

作,以評估肛門括約肌的張力和骨盆肌

底的運動[27],另外對於老年人,還須評

估其活動力、視力、聽力、認知功能或

情緒狀態等可能與便秘相關的狀態。

三、實驗室檢查

檢查項目依照病史及身體理學檢查

所要鑑別診斷的疾病而決定,較常檢查

的項目包括甲狀腺功能、電解質(如鈣

離子、鉀離子)、全血球計數、血糖、肝

腎功能、尿液檢測、糞便潛血或腹部 X

光等[15,27,28]。

四、特殊檢查

有以下警訊(alarm symptoms)時,須

有完整的大腸檢查,故需考慮安排大腸

鏡檢:包括新發生或惡化的便秘、血便

、體重下降、發燒、噁心嘔吐、有大腸

癌或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家族病史等[27]。而對於

沒有以上警訊的病患,例行性的大腸鏡

、乙狀結腸鏡或鋇劑灌腸 X 光攝影術

(barium enema)等檢查則無充份的證據證

明是必要的[29]。

若診斷為原發性病因或對瀉劑無效

的難治性便秘病患,宜進一步接受特殊

檢查:如懷疑是「排便障礙型便秘」的

病患,先安排氣球排出測試(BET, balloon

expulsion test)和肛門直腸壓力測試

(anorectal manometry, ARM),如果兩者

的檢查結果仍不能確定診斷時,可再施

行排糞造影術(defecography)。由於大腸

傳輸異常可肇因於排便功能障礙,因此

大腸傳輸測試(colonic transit test, CTT)

可保留到排除「排便障礙型便秘」之後

再作安排[27]。

老年人便秘的處置方法

一、非藥物療法[16,30]

1. 增加水分的攝取(每天喝 1,500-2,000

毫升),並減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攝取

量。

2. 改善運動量(依據個別條件、生理狀

況和病患喜好決定運動處方)。

3. 提高飲食中的纖維素(到每天 25-30

克)。

4. 改善食物種類或增加食慾。

5. 教導骨盆底部的運動。

6. 養成好的排便習慣(如每天定時於清

晨步行後或飯後 30 分鐘時如廁)。

7. 改善如厠的環境(例如提供合宜的便

器、讓病患有足夠的隱私和充分的如

廁時間)。

8. 適時運用肛門刺激(digital stimulation)

的技巧。

9. 腹部按摩:可由病患本身或照顧者操

作,腹部按摩可放鬆腹部肌肉和改善

循環,也能刺激腸蠕動或幫助排氣。

10. 生理迴饋法(biofeedback):是運用一系

列的電子儀器設備,將人體正常或異

常的生理指標量化,並轉為視聽訊號

Page 6: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 tagg.org.t›œ誌/4-1期/0-4-1-綜論2-黃建勳.pdf · 常有便意、腹脹、腹痛或腹部不舒服等 。飲食或文化因素可能是造成輕度傳輸

台灣老誌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第 4 卷第 1 期

20

,呈現給當事人知道,經由「嘗試與

錯誤」的過程,學習骨盆肌肉的收放

,達成自我調控的目的。

二、藥物療法

(一) 瀉劑的種類與特性

瀉劑的使用或灌腸並非沒有風險,它

可能導致腸絞痛、脹氣、脫水、肛門刺

激或大便失禁等副作用,這些對病患和

照顧者而言,都是不愉快的經驗且也會

造成藥費和照護成本的增加。茲將瀉劑

種類與特性整理摘要如下(表 2) [15,16,

18,27]:

表 2 常用便秘藥物表

類別 學名 商品名 劑量 副作用 生效時間

(小時) 每次花費

(台幣元) 作用機轉

psyllium — 1 茶匙,每日

1-3 次 腹脹、排氣 — 3-9 容積性瀉劑

(bulk laxative or fiber ) bran — 每日 1 杯 腹脹、排氣 — — methyl-cellulose Citrucel 1 茶匙,每日

1-3 次 腹脹略少 — 15-43

糞便容積增加,大

腸傳輸加快,腸胃

活動上升

軟便劑 (stool softener)

docusate sodium Colace 100 毫克,每

日 2 次 皮疹 12-72 4-24 糞便軟化及潤滑

lactulose Duphalac 15-30 毫升,每

日 1-2 次 口感太甜、腸絞

痛 24-48 34-137 滲透性瀉劑

(osmolar agents) sorbitol — 15-30 毫升,每

日 1-2 次 口感太甜、腸絞

痛、腹脹 24-48 3.5-14

經腸道細菌代謝

成不可吸收的雙

醣類

peg Miralax 17-36 克,每日

1-2 次 噁心、腸絞痛、

腹脹、失禁 0.5-1 600 滲透壓上升使腸

道液體增加 鹽類輕瀉劑 (saline laxative)

magnesium Milk of magnesia

15-30 毫升,每

日 1-2 次 鎂中毒、腸絞痛

、失禁 1-3 3-13 小腸滲透壓上升

,刺激膽囊收縮素

(CCK),大腸傳導

加快 刺激性瀉劑(stimulants)

bisacodyl Dulcolax 5-15 毫克,每

日 1 次 胃腸刺激 6-10 4-12

senna Senokot 2-4 顆,每日 1次

大腸粘膜黑色

素沈著(melanosis coli)

6-12 12.5-25

腸道神經叢刺激

,腸胃活動上升

塞劑 (suppository)

bisacodyl Dulcolax 10 毫克,每日

1 次 直腸刺激 0.25-1 6

glycerin — 3 克,每日 1次

直腸刺激 0.25-1 6

局部直腸刺激引

發排便

灌腸 (enemas)

tap water enema — 500 毫升 每週 1-2 次

物理性傷害 5-15 分鐘 只需勞力

soapsuds — 1500 毫升 物理性傷害 2-15 分鐘 63

大腸擴張引發排

便,物理性灌洗

phosphate Fleet 1 個單位 每週

1-2 次 物理性傷害、高

血磷症 5-15 分鐘 39

mineral oil

retention — 100-250 毫升

每週 1-2 次 物理性傷害、失

禁 6-8 56 糞便軟化及潤滑

CCK: cholecystokinin; PEG: polyethylene glycol

Page 7: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 tagg.org.t›œ誌/4-1期/0-4-1-綜論2-黃建勳.pdf · 常有便意、腹脹、腹痛或腹部不舒服等 。飲食或文化因素可能是造成輕度傳輸

Vol.4 No.1 黃建勳 等 Taiwan Geriatrics & Gerontology

21

1. 容積性瀉劑(bulk laxative):藉由吸水膨

脹,刺激腸蠕動而排便,如洋車前子

(psyllium)。但藥效緩慢,可能導致腹

脹和排氣現象。

2. 塩類輕瀉劑(saline laxatives):屬於滲透

性瀉劑(osmotic laxative),會刺激膽囊

收縮素 (cholecystokinin, CCK)的分泌

,並利用滲透壓作用將水分拉回腸道,

常用的藥品有氧化鎂 (MgO)及鎂福

(Magvac)。缺點是可能導致腹痛,且在

腎衰竭病患不宜使用。

3. 不 易 吸 收 性 醣 類 (poorly absorbed

sugar):也屬於滲透性瀉劑,常用的藥

品有 lactulose 和 polyethylene glycol。

副作用有脹氣或腹痛,且價格較高。

4. 刺激性瀉劑(stimulant laxative):會影響

腸道電解質吸收並刺激腸蠕動,常用的

藥品有 Dulcolax、Senokot 及 Cascara

。可能會發生腸絞痛或嚴重腹瀉等副作

用,故不建議長期使用,以免損傷腸道

之神經系統。

5. 灌腸或塞劑(enema or suppository):常

使用的藥品有 Dulcolax、甘油(glycerin)

、自來水及肥皂水(soapsuds)等,會刺

激腸道蠕動或者軟化糞便,但只適合偶

爾使用。

6. 新型瀉劑:lubiprostone 是一種較新型

的瀉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 2006

年甫核准上巿。它是一種雙環脂肪酸,

可活化腸道上皮細胞的氯離子通道,加

速小腸和大腸的傳導,臨床試驗中發現

可以改善排便頻率和軟硬度,但有

31.1%會發生噁心的副作用[31]。

(二) 藥物療法的實證

從系統性的文獻回顧中發現[30],具

最佳實證等級(Level I evidence)的瀉劑,

有屬於滲透性瀉劑中的 polyethylene

glycol 和新型瀉劑 lubiprostone,它們皆

有設計與執行良好的試驗為根據;具中

度實證等級(Level II evidence)的瀉劑,有

滲透性瀉劑中的 lactulose 和容積性瀉劑

中的 psyllium;其餘多數的瀉劑之證據等

級都較差(Level Ⅲ evidence),可能是因

研究的設計或執行不佳、或只有專家意

見或臨床經驗,它們包括許多臨床常用

的瀉劑,例如鎂塩、Senokot、Dulcolax

和 psyllium 以外的其他纖維製劑等[31]。

有關便秘主題的研究相當有限,根據

2000 年 Koch 和 Hudson 的資料庫搜尋結

果[1],相關文獻只有三百多篇,且實驗

性的研究占不到 10%。其中主要是現行

便秘藥物間的比較,結果顯示容積性瀉

劑可增加每週排便次數平均 1.4 次,其他

類瀉劑則為每週 1.5 次,兩者之間無明顯

差異;刺激性瀉劑也被證實未比其他類

瀉劑有效,此外,便宜與昂貴的瀉劑在

功效上也無顯著差異[32]。

三、手術療法

大腸切除術一般保留給慢傳輸型便

秘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之病患,文獻回

顧術後病患的滿意度,結果介於

39-100%[32];術後的併發症包括小腸阻

塞、腹瀉或大便失禁,若有上腸胃道活

動異常者,如胃輕癱(gastroparesis)或心

Page 8: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 tagg.org.t›œ誌/4-1期/0-4-1-綜論2-黃建勳.pdf · 常有便意、腹脹、腹痛或腹部不舒服等 。飲食或文化因素可能是造成輕度傳輸

台灣老誌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第 4 卷第 1 期

22

理困擾者,一般手術結果較不理想。另

外,病患有解剖構造上的異常如嚴重的

直腸脫垂(rectocele),可考慮局部的直腸

手術[27]。

四、依據不同病理機轉的處置原則

(一) 正常傳輸型(normal-transit constipation)

可先給予高纖飲食或滲透性瀉劑如

鎂塩,如果無效加上 bisacodyl (Dulcolax)

,若仍無效再給予 lactulose 或

polyethylene glycol[16,33]。

(二) 排便障礙型(defecatory disorder)

除給予高纖飲食外,可再加上灌腸或

塞劑[33,34];若使用生理迴饋法,則有

67%的成功率[35]。

(三) 慢傳輸型(slow-transit constipation)

除高纖飲食外,可給予鎂塩和

Dulcolax,倘療效不佳時,再給予 lactulose

或 polyethylene glycol[33,34] ;若藥物仍

無效時,才考慮手術療法。

五、老年便秘的處置特點

(一)對於五十歲以上的病患,要鼓勵

其接受大腸癌的篩檢,甚至有學者

主張任何五十歲的便秘成人,都應

安排大腸鏡檢查或乙狀結腸鏡搭

配鋇劑灌腸攝影檢查[36]。

(二)調整可能加重便秘的藥物,或治

療導致次發性便秘的原因。

(三)宜先考慮非藥物療法,但需小心

水份的攝取量,因若水分過多,可

能使老人夜尿頻繁或加重其心臟

衰竭。另纖維的補充,在行動力不

佳或水分攝取不足的老年人,反而

會導致腹脹的不適[37]。

(四)老年人瀉劑選用的要點

1. 鎂塩瀉劑在腎功能不全的老人易

造成高血鎂症。

2. 刺激性瀉劑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

和腹部絞痛,只適合急性期或短期

使用[37],長期使用可能會造成腸

道運動功能異常[17]。另外,此類

瀉劑中的Dulcolax因不宜磨粉,故

不適用在管灌的病患。事實上,它

是目前慢性病老年人常見的錯誤

磨粉藥物之一[38]。

3. 滲透性瀉劑如lactulose或

polyethylene glycol為慢性便秘老

年人的首選藥物[15,30],但需考慮

其價格的昂貴。

4. 灌腸不宜長期使用,也需小心腸穿

孔的可能性,肥皂水灌腸不建議採

用,自來水灌腸不可水量太大,以

免造成低血鈉[15]。

結論

便秘是一項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困擾

,尤其是在長期照護機構中的老年人,

雖然便秘並不是老化的正常生理現象,

Page 9: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 tagg.org.t›œ誌/4-1期/0-4-1-綜論2-黃建勳.pdf · 常有便意、腹脹、腹痛或腹部不舒服等 。飲食或文化因素可能是造成輕度傳輸

Vol.4 No.1 黃建勳 等 Taiwan Geriatrics & Gerontology

23

老年人卻因多種疾病與多重藥物使用的

關係而增加便秘的機會。老年人便秘需

作周全性的評估,處置方法因個案而異

,儘管許多非藥物與藥物療法尚缺良好

的實證,適度增加水分、運動和纖維攝

取量仍是基本建議,瀉劑選用也有不同

於一般成人的特殊之處,而特殊的肛門

直腸功能檢查與大腸傳輸測試,則適合

藥物治療失敗的病患。

參考文獻

1. Koch T, Hudson S: Older people and

laxative use: literature review and pilot

study report. J Clin Nurs 2000; 9:

516-25.

2. Harari D, Gurwitz JH, Avorn J,

Choodnovskiy I, Minaker KL:

Constipatio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 an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population. J Am Geriatr Soc

1994; 42: 947-52.

3. Sykes N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ioid use and laxative use in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 Palliat

Med 1998; 12: 375-82.

4. O'Keefe EA, Talley NJ, Zinsmeister

AR, Jacobsen SJ: Bowel disorders

impair function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lderly: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1995; 50: M184-9.

5. Ross DG: Subjective data related to

altered bowel elimination patterns

among hospitalized elder and

middle-aged persons. Orthop Nurs

1993; 12: 25-32.

6. Stoehr GP, Ganguli M, Seaberg EC,

Echement DA, Belle S:

Over-the-counter medication use in an

older rural community: the MoVIES

Project. J Am Geriatr Soc 1997; 45:

158-65.

7. Rodrigues-Fisher L, Bourguignon C,

Good BV: Dietary fiber nursing

intervention: prevention of

constipation in older adults. Clin Nurs

Res 1993; 2: 464-77.

8. Sonnenberg A, Koch TR: Physician

visit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constipation: 1958 to 1986. Dig Dis Sci

1989; 34: 606-11.

9. Passmore AP: Economic aspects of

pharmacotherapy for chronic

constipation. Pharmacoeconomics

1995; 7: 14-24.

10. Wright PS, Thomas SL: Constipation

and diarrhea: the neglected symptoms.

Semin Oncol Nurs 1995; 11: 289-97.

11. The Merk Manual of Geriatrics 2000.

Constipation.

http://www.merck.com/mkgr/mmg/sec

13/ch110/ch110a.jsp [October 2, 2008

accessed]

12. Consensus on th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Chin J Dig Dis 2004; 5:

134-7.

Page 10: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 tagg.org.t›œ誌/4-1期/0-4-1-綜論2-黃建勳.pdf · 常有便意、腹脹、腹痛或腹部不舒服等 。飲食或文化因素可能是造成輕度傳輸

台灣老誌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第 4 卷第 1 期

24

13. Szurszewski JH, Holt PR, Schuster M:

Proceedings of a workshop entitled

"Neuromuscular function and

dysfunction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aging". Dig Dis Sci 1989; 34:

1135-46.

14. Harari D, Gurwitz JH, Minaker KL:

Constipation in the elderly. J Am

Geriatr Soc 1993; 41: 1130-40.

15. Tariq SH: Constipation in long-term

care. J Am Med Dir Assoc 2007; 8:

209-18.

16. Hsieh C: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 in

older adults. Am Fam Physician 2005;

72: 2277-84.

17. Schaefer DC, Cheskin LJ: Constipation

in the elderly. Am Fam Physician

1998; 58: 907-14.

18. AGA technical review: Constipation.

UpToDate 2006.

19. Phillips C, Polakoff D, Maue SK,

Mauch R: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management in long-term care

patients. J Am Med Dir Assoc 2001; 2:

149-54.

20. Stewart WF, Liberman JN, Sandler RS,

et al: Epidemiology of constipation

(EPOC)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relation of clinical subtypes to

sociodemographic features. Am J

Gastroenterol 1999; 94: 3530-40.

21. Talley NJ: Definitions, epidemiology,

and impac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Rev Gastroenterol Disord 2004;4

(Suppl 2): S3-S10.

22. Longstreth GF, Thompson WG, Chey

WD, Houghton LA, Mearin F, Spiller

RC: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1480-91.

23. Nyam DC, Pemberton JH, Ilstrup DM,

Rath DM: Long-term results of surgery

for chronic constipation. Dis Colon

Rectum 1997; 40: 273-9.

24. Ashraf W, Park F, Lof J, Quigley EM: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of

reported stool frequency in the

diagnosis of idiopathic constipation.

Am J Gastroenterol 1996; 91: 26-32.

25. Klauser AG, Voderholzer WA,

Heinrich CA, Schindlbeck NE,

Muller-Lissner SA: Behavioral

modification of colonic function. Can

constipation be learned? Dig Dis Sci

1990; 35: 1271-5.

26. Preston DM, Lennard-Jones JE: Severe

chronic constipation of young women:

'idiopathic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Gut 1986; 27: 41-8.

27. Anthony L, Michel C: Chronic

constipation. N Engl J Med 2003; 349:

1360-8.

28. Bleser SD: Practical sympton-based

evaluation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J

Fam Pract 2006; 55: 580-4.

29.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Chronic Constipation Task Force: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Page 11: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 tagg.org.t›œ誌/4-1期/0-4-1-綜論2-黃建勳.pdf · 常有便意、腹脹、腹痛或腹部不舒服等 。飲食或文化因素可能是造成輕度傳輸

Vol.4 No.1 黃建勳 等 Taiwan Geriatrics & Gerontology

25

North America. Am J Gastroenterol

2005; 100 (Suppl 1): S1-4.

30. Wilson LA: Understanding bowel

problems in older people: Part 2. Nurs

Older People 2005; 17: 24-9.

31. Rao SS: Constipa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colonic and anorectal

motility disorders.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07; 36: 687-711, x.

32. Tramonte SM, Brand MB, Mulrow CD,

Amato MG, O'Keefe ME, Ramirez G: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J Gen

Intern Med 1997; 12: 15-24.

33. Locke GR, 3rd, Pemberton JH, Phillips

SF: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Medical Position

Statement: guidelines on constipation.

Gastroenterology 2000; 119: 1761-6.

34. Wald A: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adults. UpToDate 2006.

35. Enck P: Biofeedback training in

disordered defecation. A critical

review. Dig Dis Sci 1993; 38: 1953-60.

36. Lieberman DA, Weiss DG: One-time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with

combined fecal occult-blood testing

and examination of the distal colon. N

Engl J Med 2001; 345: 555-60.

37. Morley JE: Constipation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the elderly. Clin

Geriatr Med 2007; 23: 823-32, vi-vii.

38. Lin HY, Liao CC, Cheng SH, Wang

PC, Hsueh YS: Association of

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use with adverse outcomes in

ambulatory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experience in a

Taiwanese medical setting. Drugs

Aging 2008; 25: 49-59.

Page 12: 老年人便秘的評估與處置 - tagg.org.t›œ誌/4-1期/0-4-1-綜論2-黃建勳.pdf · 常有便意、腹脹、腹痛或腹部不舒服等 。飲食或文化因素可能是造成輕度傳輸

〔Review Article〕

26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 in the Elderly

Chien-Hsun Huang1,2, Yi-Chang Su3, Shou-Hung Hung1, Tai-Yuan Chiu2, Chin-Hsiao Tseng4,5

Abstract

Constipation is highly prevalent in old adults and also a common health problem in clinical practice. Although constipation is not a physiologic consequence of normative aging, decreased mobility and other comorbid medical conditions may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in older adults. Though there was no consistency on the definition of constipation, “constipation” can be diagnosed without preliminary causes identified, such as a unique medical condition or some side effect from the medication.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includes keeping a defecation diary of the bowel movements, counseling on bowel retraining, increasing fluid and dietary fiber intake, and enhancing physical activity. Medication decisions should be made on thorough individualized examination. Empiric treatment may be tried initially for patients with the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or the secondary constipation, treatment should address on the underlying condition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over-the-counter and prescription laxatives available for the constipation.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smotic laxatives, such as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lactulose, are effective in old adults and well tolerated. Psyllium, a bulk laxative, is also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 while there has been the limited evidence for stimulants, stool softeners, and other bulk laxatives. If constipation is refractory to medical treatment, further clinical evaluation may be warranted to assess colonic transit time and anorectal dysfunction. Alternative treatment approaches such as biofeedback and surgery may be considered. (Taiwan Geriatrics & Gerontology 2009; 4(1): 15-26)

Key words: elderly, constipation, clinical practice, laxatives

1Department of Community and Family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Yun-Lin Branch 2Department of Family Medicine, College of Medicine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3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4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Yun-Lin Branch 5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ollege of Medicine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rrespondence to: Chin-Hsiao Tseng, No. 7 Chung-Shan South Road, Taipei, Taiwa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