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激发内生动力 提升教学能力 ——高校教学社区的建构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姓名 张红伟、兰利琼、王晓路、张伟年、洪 祎、杨立为、狄莉萍、伍登学、张同修 成果完成单位名称 四川大学 成果科类 教育学 类别代码 推荐序号 成果网址 http://jxcg.scu.edu.cn/ 推荐单位名称 四川省教育厅 推荐时间 2018 4 25 0 4 1 1 5 1 0 4 1

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 scu.edu.cn€¦ · 话、分享、反思、合作等实践活动,支持教师在共同探索和交流合作 中有效发挥互助促进和团队协同力量,有效推动教师群体更新教育理

  • Upload
    others

  • View
    3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高 等 教 育

国 家 级 教 学 成 果 奖 申 请 书

成 果 名 称 激发内生动力 提升教学能力

——高校教学社区的建构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姓名 张红伟、兰利琼、王晓路、张伟年、洪 玫

林 祎、杨立为、狄莉萍、伍登学、张同修

成果完成单位名称 四川大学

成 果 科 类 教 育 学

类 别 代 码

推 荐 序 号

成 果 网 址 http://jxcg.scu.edu.cn/

推荐单位名称 四川省教育厅

推 荐 时 间 2018 年 4 月 25 日

0 4 1 1

5 1 0 4 1

填 表 说 明

1.成果名称:字数(含符号)不超过 35个汉字。

2.成果科类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年)》(教高〔2012〕9号)的学科门类分类(规范)填

写。综合类成果填其他。

3.成果类别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其中:

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代码

填写。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

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军事学—11,管

理学—12,艺术学-13,其他—14。

c:成果属普通教育填 1,继续教育填 2,其他填 0。

d:成果属本科教育填 1,研究生教育填 2,其他填 0。

4.推荐序号由 5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为推荐单位代码,按照附件 1

中各推荐单位代码填写,后三位为推荐单位推荐成果的顺序编号。

5.申请单位需提供一个成果网址,将成果申请材料和认为必要的

视频及其他补充支持材料放在此网址下,并保证网络畅通。

6.成果曾获奖励情况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7.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或开始研制的日期;完成时

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的日期;实践检验期应从正式实施(包括

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

间。

8.本申请书统一用 A4纸双面打印(封面去掉“附件 3”字样),正

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 4号字。需签字、盖章处打印复印无效。

9.指定附件备齐后合装成册,但不要和申请书正文表格装订在一

起;首页应为附件目录,不要加其他封面。

一、成果简介

获奖

时间奖项名称

获奖

等级

授奖

部门

2018-04-02 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

果奖

省级

一等奖

四川省

教育厅

2012-10-31 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国家级 教育部

2013-03-10 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省级四川省

教育厅

2013-10-30 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

比赛优秀组织奖国家级

教育部全

国高校教

师网络培

训中心

2014-03-27 建立教师教学发展长效

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省级教改

项目

四川省

教育厅

2014-07-03 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

学竞赛奖理科组

省级

一等奖

四川省

教育厅

2014-08-28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

竞赛奖

国家级

二等奖教育部

2015-08-12 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省级四川省

教育工委

2016-03-09 2015高校(医学类)微

课教学比赛

国家级

一等奖

教育部全

国高校教

师网络培

训中心

2018-01-16 中国大学慕课突出贡献

奖国家级 爱课程网

2018-03-22 2017高校(医学类)微

课教学比赛

国家级

三等奖

教育部全

国高校教

师网络培

训中心

成果

起止

时间

起始:2010年 6月 实践检验期: 5年完成:2012年 10月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超过 1000 字)

(1)成果简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强力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人才培

养,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本成果率先将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理念应用于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以培养国家栋梁和

社会精英为共同目标,汇聚学校、学院、教师力量,从体制机制、行

动路径、文化氛围入手,齐力构建相互学习支持、共同成长发展的教

学社区,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教师教学发展模式,开创爱教、善

教、乐教的崭新局面。

实招硬招建立教师发展长效机制。校长亲任教师发展领导小组组

长,教务和人事共同组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每年 125 万专项经费支

持;将教师发展和教学创新作为学院年度绩效考核重点,每年 300 万

支持教学研究;开辟公共基础课教师高级职称绿色通道,“教学三大

奖”重奖卓越教师等。体制机制保障教师教学可持续发展。

真招高招增强教师教学有效性。持续举办“以学为中心的教育”

国际研讨会、“本科教育创新大讲堂”、“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月”、

“教学策略进学院”、“智慧教学校园行”、“新教师教学能力培

训”、“全英语课程教学能力提升”、“班主任胜任力培训”、“研

究生助教上岗培训”、“午餐沙龙”、“教学下午茶”及不同主题的

各类教改研讨会等。教师教学发展系统工程针对性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和水平。

巧招妙招凝聚人心促发展。微信公众号每日发布教学新思想新方

法、先进单位和优秀教师的好理念好做法,“师恩专递”将学生反馈

转化为正能量,“教学俱乐部”定期面对面交流,教师发展网站、课

程中心、微信号、QQ 群等在线平台随时随地提供改革创新资讯、支持

学术交流合作、解决日常生活急难。线上线下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朋

辈作用和团体力量。

本成果所构建的基于教学社区的教师教学发展模式,制度化、常

态化地调动青年教师活力,振奋中年教师精神,发挥老专家优势,全

校教书育人工作呈现生机勃勃的新局面。每年千余名教师获得各类教

学奖励;数十位专家受邀在全国各地作报告;逾百所兄弟高校前来调

研参访;川大的教学文化氛围和教学改革创新得到社会高度赞赏。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受制于教师投入度和有

效性的不充分,根源于学校的政策举措迫使教师关注个人的专业发

展,无暇顾及教学交流,无法实现合作共赢。具体表现为:

① 新教师有学位无教学训练,战战兢兢上讲台;

② 中青年教师缺少教学学术,难以体会“为师”成就;

③ 教师之间鲜有教学交流,难有相互的支持、合作和提升。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 1000 字)

学校高度重视、部处学院密切配合、教师积极参与,2011.6 教师

教学发展中心成立,2012.10 成为首批国家级示范中心。中心基于

“学习共同体”理念构建“教学社区”,促进了交流合作,支撑了教

学发展。

(1)高起点开启新教师教学生涯

实施“双证”上讲台制 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新教师须接受持

续五周的培训,取得《四川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合格证》,高标准

确立教学理念、方法和水平。

落实青年教师“四个全覆盖” 博士学位和海外经历、导师制、

科研启动经费和教师发展服务全覆盖。新教师学术持续发展的同时,

得到教学指导和帮扶。

(2)立体化教学发展系统工程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聘请 86 位校内教学导师,“引智”世界一流专家,配合一线教

改,面向不同群体 2.86 万人次开展工作,满意度 95.8%,有效性

90.6%。

传播前沿高教理念 创新驱动有效教学、批判性思维铸就创新创

业人才...顶尖教育家让川大教师同步一流高教思想。

推广先进教学方法 以学为中心设计课程、主动学习策略、翻转

课堂、混合式教学、PBL、TBL 主导川大课堂。

开展改革创新实践 “探究式-小班化”竞赛实现教学示范,“教

学创客中心”推动“黑科技”(MR、脑电波等)面向教学未来,新锐

崭露头角。

推动教学学术发展 新世纪教改、思政、双创等累计支持 2177

项,出版优秀教改论文集 12部,夯实学术基础。

(3)多维度联合行动营造浓厚教学文化氛围

学校层面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同教务、人事、财务等部门规划

教师发展,强化师德师风,推动研讨培训,统领教学新风尚。

院系层面 教学策略进学院、智慧教学校园行深入各学院;基层

教学组织专项经费(每年 10 万元/学院)助力集体备课、课程观摩、

重难点问题研究,教学发展此起彼伏。

教师层面 教学俱乐部开展 20 多场跨学科交流活动促合作;医学

分中心举办 40 多场教学工作坊显特色;4709 人订阅微信同步学习;

69个网络社交平台支撑全校实时交流共发展。

(4)激励机制持续激发教学内生动力

激励+引导 将教师发展和教学创新纳入学院年度目标挂钩绩效;

教改项目、论文、成果与科研对等,支持优秀教师直升高级职称。

点+面 “卓越教学奖”特等奖 100 万、一等奖 50 万,重金奖

励;十余个年度教学先进单位、千名先进教师,大面积奖励。累计表

彰 5364 人次,奖金 3040 万元。评选过程全校参与、表彰仪式隆重感

人。

师+生 “教师节”、毕业季“师恩专递”活动暖心,感恩卡传尊

师情、生成就感。

3.成果的创新点(不超过 800 字)

(1)首创我国基于“教学社区”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新模式,营

造浓厚教学氛围。改变高校教师“专业个人主义”既有格局,在“培

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

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这一全校教师共同目标的统领下,通过对

话、分享、反思、合作等实践活动,支持教师在共同探索和交流合作

中有效发挥互助促进和团队协同力量,有效推动教师群体更新教育理

念、增长教学智慧、开启创新实践,深刻改变高校教师单打独斗、孤

身摸索的境况。

(2)构筑多层次、立体化教师教学发展新体系,支撑教师教学能

力显著提升。契合一线教学改革创新的实际需要,服务于不同教师群

体的多样化背景和需求,采用“调查—研究—评估—反馈—改进”的

方法,通过“讲授+讨论、个人+团队、理论+实践、思考+对话、经验

分享+创新展示、全过程考核+非标准答案考试”的培训方式,富有针

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研讨活动,完成“教书育人责

任感与自豪感激发、先进教学理念引领、教学方法指导、现代教育技

术培训、教学经验与问题交流分享、教学研究与学术发展”等构成的

教师教学发展完整体系,强力支撑“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和

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培养。

(3)创设教学奖励和政策引领相结合的长效新机制,激发教师教

书育人内生动力。部处发挥管理职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凸显服务特

色,协力推动各学院教学投入、教师发展和改革创新制度化、常态

化;职称晋升绿色通道的开辟,“教学三大奖”的重奖激励,教学先

进单位和个人的大面积表彰,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举措引导学院和

教师回归教育初心;创设面对面研讨机会,搭建基于网络的跨时空沟

通平台,随时随地的交流推动密切合作促发展;时时处处、温暖贴心

的教学发展服务全力支持改革创新,激发获得感、成就感。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不超过 1000 字)

(1)校内推广应用效果

① “爱教、善教、乐教”局面形成

教学社区的构建和完善,使学校的教学文化氛围日渐浓厚,反

映在教师参与教学相关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学研讨会实际到会

人数场场爆满,不得不临时换场地;教改项目由 2011 年以前的 100

余项增长到 2014 年的近 300 项,到 2017 年达到 850 余人次申报的盛

况。教师主动参与教学培训、主动投入教学研究,相互间的交流合作

日益频繁。对教学社区的成效调查显示,98.12%的老师认为提升了职

业认同感,93.28%的老师认为增强了对人才培养的责任认同,70%的

老师掌握并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与规划。

②教改创新亮点纷呈

教学社区推动学院及教师间合作,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涌现计算

生物、计算金融、生物国重创新班和生材国重创新班等,外语与医

学、化工与法学、经济与建环等跨学院联合构建的教学团队纷纷绽放

川大课堂。

③川大学子成为教学最终受益者

第三方评估调查显示,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川大学生对教学满意

度持续提高,对教师与学习给予了充分肯定。

(2)校外辐射及推广效果

①业界高度认同

我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被授予“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

心”、“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称号;获哈佛、密西根、匹兹

堡、北大、南大等国内外一流高校专家的高度赞赏。200 余所高校同

行参访、调研、学习。累计有全国 130 所高校、700 余名同行参加我

校举办的“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系列研讨会。

② 教改经验辐射全国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卓越教学奖获得者、教学导师、教学

俱乐部新锐等每年数十人次受邀全国作经验交流。如教育部“互联网

+”与高等教育教学创新研修班、“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工

作会议”、“教育部—密西根大学高校教师发展高级研修班”、“创

新教与学:大学教学学术研讨会”等。

多元化媒介推广。率先在国内开设以宣传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技

巧及方法等内容的教师发展微信公众号,累计点击量达 40 多万余人

次(含转发人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网站访问量达 20 多万。编撰

《世界高校教学动态》5 册,面向全国高校教师发展同仁发放达 3500

余册。录制、发放系列研讨会会议视频光碟,制作中英文宣传片全国

范围内分享。注重教学学术,发表相关论文 13篇。

③对口支援和区域帮扶

协助建立了教师教学发展湖北民族学院分中心,每年派出 5-8 名

教学导师到分中心进行指导培训。对云南省 12 所高校举办云南高校

教师发展专题研修班。

④媒体报道

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以新闻报道、电视访谈

等多种形式报道学校激励、帮扶教师教书育人举措。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主持人

姓 名张红伟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63年 12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 称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

教务处处长/教师

教学发展中心主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高等教育管理/经济学

工作单位 四川大学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 028-85996825 移动电话 13882158225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 24号四川大学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获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 1项(2003),国家

教学成果二等奖 3 项(2008,2014);四川省哲学社

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2项(2009,2015)。

作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教务处处长,全面负责学校的

教师发展工作,提出并形成了本成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领导本

项目的研究与实施,并做出特别重要的贡献。

组织确立基于“教学社区”的教师教学发展理念、研究制定

战略规划;协调学校各部处、各学院统筹开展教师教学发展工

作;牵头开展教师教学发展的科学研究,指导构建了我校教师教

学发展成效评估机制、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及班主任胜任力培训

等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组织本科教育教学思想讨论,参与相关交

流、推广,多次前往国际一流大学交流,如牛津、斯坦福、密歇

根大学调研,在全国性高等教育管理、教师教学发展研讨会、教

务处长联席会议、四川省本科教学工作会等作专题报告十余场,

发表相关论文 8篇。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二)完成人

姓 名兰利琼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7年 6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 称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

四川大学教务处副

处长/教师教学发展

中心副主任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高等教育管理/生物学

工作单位 四川大学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 028-85406817 移动电话 13699467062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 24号四川大学教务处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2014);四川省教学成果

一等奖 3 项(2014,2018)、二等奖 1项(2014)

作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教务处分管教研教改、专业

建设、课程建设、国际化教育的副处长,本人参与制定教师教学发

展理念研究和发展规划,并具体负责组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的

策略研究、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和总结改进。对本成果

的取得做出主要贡献。

开展教师教学发展的科学研究,关注相关学术动态,善于将教

育教学改革创新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教学发展密切结合,努力探索

及实践了切合一线教学实际的教师教学发展路径。具体负责相关管

理文件的起草、相关工作程序的构建和优化,具体组织各类研讨

会、培训会等系列教师发展活动,组织实施教师教学发展成效评

估。参与相关交流、推广,在项目筹备阶段就率先前往美国密歇根

大学开展交流和调研,在全国及区域高等教育和教师发展研讨会作

专题近 10场。发表相关论文 6篇。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三)完成人

姓 名王晓路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3年 10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 称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

教育部国别研究培育基地

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

术委员会主席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高等教育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学批评

工作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联系电话 移动电话 13981882937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 24号四川大学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全国模范教师”(2007)、“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起)、“四川省教学名师”(2011)、“宝钢优秀教师奖”(2005)、“宝钢教育奖”(1997)、“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03、2011)、 “四川省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三次。

作为四川大学教学导师和本课题主要成员,以丰富的海内外高

校工作经验和在人文学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以及文学、文化、

英语专业等多个高等教育分支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教学社区”建

设提供前沿的国际教育理念,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改实践。在高

等教育管理、教师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专题报告,规划及设计教

师发展课程,主持教师教学发展活动,提供教学相关咨询服务,指

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等工作。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四)完成人

姓 名张伟年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年 10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 称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数学学院院长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高等教育/数学

工作单位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

联系电话 移动电话 13679008537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 24号四川大学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 和国家杰

出青年基金、“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012)。国务院颁

发“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和四川省“学术与技

术带头人”

作为四川大学的教学导师,基于“教学社区”理念开展研究,

对教师教学发展中的基本建设、制度完善、发展规划、以及如何形

成共建、共享、共赢的教师教学发展模式提出意见与建议。担任教

师教学培训导师,担任教学竞赛的评审,规划并设计教师发展课

程,主持相关教师教学发展活动,提供教学相关咨询服务。多次前

往国内外一流大学交流,在全国性高等教育管理、教师发展研讨学

术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五)完成人

姓 名洪玫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3年 07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 称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软件学院副院长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高等教育管理/软件工程/软件分析与测试

工作单位 四川大学软件学院

联系电话 移动电话 13980494530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 24号四川大学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四川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四川省第八届高

等教育成果一等奖 2项(2018);参与“CDZS空中交通管制中心

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参与“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系

统”项目,获教育部重大贡献一等奖(2005);

作为四川大学教学导师、软件学院教学副院长,基于“教学社

区”理念开展理论研究,追踪及研究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最新前沿

理念,特别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面有深入研究。在学院教学管

理中,推动落实理念,组织管理、跟踪、评价、改进相关举措。参

与规划及设计教师发展课程,主持教师教学发展活动,提供教学相

关咨询服务。多次前往国内外一流大学交流,在全国性高等教育管

理、教师发展研讨学术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六)完成人

姓 名林祎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87年 7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 称

现任党

政职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高等教育管理/传播学

工作单位 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 028-85401114 移动电话 18602804229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 24号四川大学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2018)

作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员和本课题主要成员,参与“教学

社区”构建的论证、设计、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做出主要贡献。

关注国内外教学社区构建和教师发展前沿,具体落实本项目的

实施,组织策划相关教师发展活动、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教师教学

发展的科学研究,撰写本项目实施的总结报告。

参与教学社区构建、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相关交流、推

广,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教与学中心进修,并多次在全国性教师发

展研讨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发言。在课题工作中开展调查研究,发表

相关论文 3篇。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七)完成人

姓 名杨立为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86年 11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 称

现任党

政职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高等教育、传播学

工作单位 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 移动电话 13628025209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 24号四川大学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2018)

作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员和本课题主要成员,参与“教学社

区”构建的论证、设计、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做出主要贡献。

落实本项目的实施,负责项目方案中教师发展管理及执行,主

要承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相关宣传、竞赛管理工作,撰写本项目实

施的总结报告。

参与教学社区构建、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相关交流、推

广,并多次在全国性教师发展研讨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发言。在课题

工作中开展调查研究,发表相关论文 3篇。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八)完成人

姓 名狄莉萍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4年 4月 最后学历 本科

专业技术

职 称工程师

现任党

政职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高等教育

工作单位 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 028-85401114 移动电话 18108212767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 24号四川大学教务处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江苏省全国计算机考试优秀工作者(2010);四川省第

八届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2018)

作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员和本课题主要成员,参与项目的研

究与实施。

负责构建“教学社区”相关工作方案如研究生助教管理、 “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等项目的具体实施,参与教学社区建设过程

中实施成效的总结报告资料收集,参与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

相关交流、推广。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九)完成人

姓 名伍登学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5年 5 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 称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

四川大学督导委副

主任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高等教育管理/物理学

工作单位 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联系电话 移动电话 13056683045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 24号四川大学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2018)

作为校督导委副主任和本课题主要成员,参与项目论证、设

计、研究与实施并做出主要贡献。

协助负责人进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基本建设、制度完善,发

展规划,对构建“教学社区”提出指导性意见与建议;负责探究式

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评估教师教育质量。

参与相关交流、推广,前往国内一流大学交流,在全国性高等

教育管理、教师发展研讨学术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十)完成人

姓 名张同修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80年 6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 称助教

现任党

政职务

四川大学教务处教

学管理科科长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高教管理

工作单位 四川大学教务处

联系电话 028-85405270 移动电话 15902883566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 24号四川大学教务处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4)、省级教学成果奖一

等奖(2013、2018)

作为本课题主要成员,参与项目的研究与实施,主要在四川大

学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文化营造方面进行探索及实践。

参与教学社区构建过程中相关政策的制定,协助组织相关教学

竞赛、研讨会等交流活动,负责教学学术如教改项目激励政策的起

草、出台等。参与本项目实施的总结报告资料收集、撰写,参与教

学社区建设成果的相关交流、推广。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主 持

单位名称四川大学 主管部门 教育部

联系人 黄燕 联系电话 028-85405270

传 真 028-85401102 邮政编码 610065

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 24号四川大学教务处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四川大学高度重视教学社区和教学文化建设,从体制机制、

行动路径、文化氛围入手建立长效机制,营造“重教”“爱教”“善教”的教学氛围,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教师教学发展模式。

组织人员赴全球一流大学调研、学习,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的组织架构、专业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理念学习与推广、

教师发展各类培训与支持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建立国

际化的教师教学发展长效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以及实践平台,并在

人事、经费、对外交流等方面提供支持。

面向全体教师,长期坚持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

力,推行新教师“双证”上岗制度;支持项目组开展课堂教学改

革;支持将教师发展和教学创新等纳入学院年度目标挂钩绩效;

支持建立教学激励机制,大力度表彰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

优秀的一线教师。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四、推荐单位意见

(本栏由推荐单位填写,根据成果创新性特点、水平和应用情

况写明推荐理由和结论性意见)

四川大学在教学社区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

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对教学文化氛围营造、教师教学发展和

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成果在国内率先将学习

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理念应用于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

展,受到了教育部高度评价和兄弟院校的广泛关注,在全国高

校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同意推荐申报 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推荐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五、评审意见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签字:

年 月 日

见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