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護理雜誌 54 4 期‧中華民國 9 45 測試中文版「加護病房混亂評估方法」 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護理部護理師 精神科主治醫師 * 高階護理師 ** 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 護理部副主任 **** 受文日期:95 11 20 日  修改日期:9 4 1 日  接受刊載:9 5 11 通訊作者地址:馬淑清  71004 台南縣永康市中華路 901 電  話:(02121153001 前  言 「急性混亂」一詞源自譫妄,乃大腦功能的短暫 急性改變(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在 美國加護病房中使用呼吸器的病患 ,發生譫妄者約有 2%;每個病患的醫療成本約 9,014 美元(Milbrandt et al., 2004),造成患者住院天數延長、產生合併症、預 後變差以及死亡率增加(Ely, Gautam, et al., 2001; Ely, Inouye, et al., 2001; Ely, Margolin, et al., 2001),早期發 現與治療,可以預防不良的結果(Sandhaus, Harrell, & Valenti, 200)。 但譫妄的症狀波動大且表現不同,因此診斷困 難(Sandberg, Gustafson, Brännström, & Bucht, 1999), 而每日一次的會診 ,較難偵測出患者的改變。護理人 員與患者的接觸最頻繁,能早期觀察其變化(Yeaw & Abbate, 1993),為評估譫妄的重要角色(Schuurmans, Duursma, & Shortridge-Baggett, 2001)。但對缺乏此照 護經驗或評估技巧的護理人員來說,發展其使用的 精神狀態評估工具很重要。目前有許多的譫妄評估工 具,但卻不適合加護病房使用,因為多數的病患有 呼吸器,且無法以言語回答問題,因此無法評估有 無譫妄 Tullmann, 2001)。 Ely Margolin 等人(2001)的加護病房混亂 評估量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 sive care unit, CAM-ICU),提供無法以言語回答,以 及不適合長時間訪談的重症患者評估,且有良好的 信 、效度。有鑑於目前台灣僅一篇急性混亂行為量表 (曾、吳,199),但尚無針對加護病房之譫妄評估 工具。因此本研究測試 Ely 等人所發展 CAM-ICU,建 立中文版的信度與效度。期望此量表能協助護理人員 偵測譫妄的發生,使患者能接受即時的治療,促進 疾病的預後。 文獻查證 譫妄的介紹 190 年前對於譫妄的了解有限 ,當時譫妄的診斷 標準不一,黃昏症候群(sundown syndrome)、急性混 亂狀態(acute confusional state)、急性腦症候群(acute brain syndrome)、加護病房精神病(intensive care unit psychosis)⋯等,都曾用於描述譫妄(Tullmann, 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中文版信效度測試 莊玟玲 林健禾 * 許雯琪 ** 丁郁茹 ** 林高章 *** 馬淑清 **** 摘 要: 測試中文版「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AM- ICU),於本國使用的信度與效度,及其對譫妄的鑑別價值,該工具由 Ely 等人依據精神疾病診斷統計 分類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研擬而成。於南部一所醫學中心之 加護病房 ,經立意取樣共 31 名病患進行測試 ,由兩位訪查員以中文版 CAM-ICU 分別收集資料 ,測試 評分者間的一致性;以精神科醫師的 DSM- Ⅳ診斷譫妄的結果為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進行效度檢 定 ,計算中文版 CAM-ICU 用於譫妄鑑別時的敏感度 、特異度等指標。中文版 CAM-ICU 用於譫妄的鑑 別時 ,評分者間信度 kappa 統計數字為 .4 p < .01)。同時效度 ,PABAK 統計數字為 .4 p < .01)與 McNemar’s test p = .72。兩位訪查員與醫師於敏感度(sensitivity)各別為 9%9%。中文版 CAM- ICU 能夠作為加護病房護理人員 ,快速與簡便的偵測譫妄的發生 ,以便及早介入治療 ,減少合併症的 產生。 關鍵詞: 急性混亂、譫妄、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

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中文版信效度測試...評分者間的一致性;以精神科醫師的DSM-Ⅳ診斷譫妄的結果為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進行效度檢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中文版信效度測試...評分者間的一致性;以精神科醫師的DSM-Ⅳ診斷譫妄的結果為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進行效度檢

護理雜誌 54卷 4期‧中華民國 9�年 �月

45測試中文版「加護病房混亂評估方法」

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護理部護理師 精神科主治醫師 * 高階護理師 ** 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 護理部副主任 ****受文日期:95年 11月 20日  修改日期:9�年 4月 1日  接受刊載:9�年 5月 11日通訊作者地址:馬淑清  71004台南縣永康市中華路 901號電  話:(0�)2�12�11-53001

前  言

「急性混亂」一詞源自譫妄,乃大腦功能的短暫

急性改變(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在美國加護病房中使用呼吸器的病患,發生譫妄者約有

�2%;每個病患的醫療成本約9,014美元(Milbrandt et al., 2004),造成患者住院天數延長、產生合併症、預後變差以及死亡率增加(Ely, Gautam, et al., 2001; Ely, Inouye, et al., 2001; Ely, Margolin, et al., 2001),早期發現與治療,可以預防不良的結果(Sandhaus, Harrell, & Valenti, 200�)。

但譫妄的症狀波動大且表現不同,因此診斷困

難(Sandberg, Gustafson, Brännström, & Bucht, 1999),而每日一次的會診,較難偵測出患者的改變。護理人

員與患者的接觸最頻繁,能早期觀察其變化(Yeaw & Abbate, 1993),為評估譫妄的重要角色(Schuurmans, Duursma, & Shortridge-Baggett, 2001)。但對缺乏此照護經驗或評估技巧的護理人員來說,發展其使用的

精神狀態評估工具很重要。目前有許多的譫妄評估工

具,但卻不適合加護病房使用,因為多數的病患有

呼吸器,且無法以言語回答問題,因此無法評估有

無譫妄 (Tullmann, 2001)。因Ely與Margolin等人(2001)的加護病房混亂

評估量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AM-ICU),提供無法以言語回答,以及不適合長時間訪談的重症患者評估,且有良好的

信、效度。有鑑於目前台灣僅一篇急性混亂行為量表

(曾、吳,199�),但尚無針對加護病房之譫妄評估工具。因此本研究測試Ely等人所發展CAM-ICU,建立中文版的信度與效度。期望此量表能協助護理人員

偵測譫妄的發生,使患者能接受即時的治療,促進

疾病的預後。

文獻查證

㈠ 譫妄的介紹19�0年前對於譫妄的了解有限,當時譫妄的診斷

標準不一,黃昏症候群(sundown syndrome)、急性混亂狀態(acute confusional state)、急性腦症候群(acute brain syndrome)、加護病房精神病(intensive care unit psychosis)⋯等,都曾用於描述譫妄(Tullmann,

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中文版信效度測試

莊玟玲 林健禾* 許雯琪** 丁郁茹** 林高章*** 馬淑清****

摘 要: 測試中文版「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AM-ICU),於本國使用的信度與效度,及其對譫妄的鑑別價值,該工具由Ely等人依據精神疾病診斷統計分類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研擬而成。於南部一所醫學中心之加護病房,經立意取樣共31名病患進行測試,由兩位訪查員以中文版CAM-ICU分別收集資料,測試評分者間的一致性;以精神科醫師的DSM-Ⅳ診斷譫妄的結果為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進行效度檢定,計算中文版CAM-ICU用於譫妄鑑別時的敏感度、特異度等指標。中文版CAM-ICU用於譫妄的鑑別時,評分者間信度kappa統計數字為 .4�(p < .01)。同時效度,PABAK統計數字為 .4�(p < .01)與McNemar’s test為p = .72。兩位訪查員與醫師於敏感度(sensitivity)各別為�9%、9�%。中文版CAM-ICU能夠作為加護病房護理人員,快速與簡便的偵測譫妄的發生,以便及早介入治療,減少合併症的產生。

關鍵詞: 急性混亂、譫妄、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

54-4.indb 45 2007/7/13 9:46:15 AM

Page 2: 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中文版信效度測試...評分者間的一致性;以精神科醫師的DSM-Ⅳ診斷譫妄的結果為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進行效度檢

護理雜誌 54卷 4期‧中華民國 9�年 �月

Testing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AM-ICU4�

2001)。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統計分類手冊第三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II)首次對一般的混亂症候群訂定「譫妄」此名詞,並提供明確的診斷標準作為臨

床、教學與研究的指引,DSM譫妄診斷標準包含:⑴意識障礙合併注意力受損:集中、維持或轉移注意

力的能力下降,⑵認知功能改變與知覺障礙:記憶

短缺、失去定向力、語言混亂,無法與之前、目前

的癡呆症病程進展來做合理的解釋,⑶症狀在短期

內發作,且在一天內時好時壞,起伏不定,⑷從病

史、理學及實驗室檢查可找出足以解釋其症狀的原因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0)。譫妄是短暫器質性精神症候群,患者呈現意

識、思考和記憶的混亂,住院老人的發生率為25%(Schuurmans et al., 2001),於加護病房 10個使用呼吸器的患者,幾乎就有�個發生譫妄(Milbrandt et al., 2004),為感染、體液電解質不平衡、藥物、代謝障礙以及系統性疾病等潛在病因引起(Sandhaus et al ., 200�)。高齡、繁複的檢查、密集治療(Martin, Stones, Young, & Bédard, 2000)、睡眠剝奪、不熟悉的環境、缺乏窗戶以及頻繁的環境變化,為誘發譫

妄的因素(Schuurmans et al., 2001),而加護病房的患者有上述的因素,為譫妄的高危險群。

自從DSM-III訂定譫妄此名詞至今,以不同觀點探討譫妄的研究數增加。但譫妄仍常被忽略或誤

診 (Polderman & Smit, 2005),若未加以治療,最終會導致患者延長住院、功能退化及死亡(Furlaneto & Garcez-Leme, 200�),故發展適於加護病房偵測譫妄發生的工具,以早期矯正潛在因素實屬重要。

㈡ 加護病房譫妄量度譫妄患者的情緒在一天之內的變動大、不規則

和難以預測(Roberts, 2001),尤其使用呼吸器的患者更是缺乏有效的工具診斷(Ely, Inouye, et al., 2001),而加護病房的患者多合併呼吸器使用、被約束、重

症,因此發展適於該單位使用的譫妄評估工具漸被重

視。

雖然有許多的工具可以應用於評估譫妄患者,但

是此些工具多需要患者口語表達,因此不適用於使用

呼吸器的患者。「混亂評估量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CAM)曾被應用於外科加護病房,行譫妄的預測(Marcantonio et al., 1994),但是資料收集的過程患者未使用呼吸器,且CAM不是為了加護病房的患者所設計。另外譫妄心智測試(cognitive test for

delirium; Hart et al., 199�)與簡明版譫妄心智測試(ab-breviated cognitive test for delirium; Hart, Best, Sessler, & Levenson, 1997),乃利用視覺記憶與注意力,鑑別使用呼吸器患者的譫妄。但此些研究重度鎮靜、不省

人事或昏睡的患者都被排除,為了瞭解加護病房患者

譫妄的社會人口學資料、導因和預防,一個客觀且

有效,能應用於口語與非口語溝通的患者之評估工具

是必要的(Ely, Margolin, et al., 2001)。而實際依加護病房患者的特質,所設計的評估

工具,有譫妄核對表(intensive care delirium screening checklist; Bergeron, Dubois, Dumont, Dial, & Skrobik, 2001),但是該工具於測試工具的信效度時,未清楚交代樣本族群的特性,如有無使用呼吸器。另外還

有Ely與Margolin等人(2001)設計的混亂評估量表(CAM-ICU),具良好的信效度、能為護理人員與醫師使用、快速且容易使用,以及能應用於口語與非

口語的患者。CAM-ICU曾為符(2004)應用於預測加護病房譫妄的發生率、相關因素與預後,但是中文

版的CAM-ICU未經信效度的測試,因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測試其信效度。

㈢ CAM-ICU工具的發展多數的譫妄評估工具需以語言回答問題,因此不

適合評估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的患者。Ely與其同事有鑑於此,發展了適合加護病房使用的評估工具,

修訂 Inouye等人設計的非精神科醫師使用的CAM (Inouye et al., 1990), 產 生 了CAM-ICU。Ely選 擇CAM修訂為CAM-ICU的原因為,CAM於過去10年已被使用於許多的研究,包括發生率、危險因子、

癒後以及措施介入,並且CAM與其它評估譫妄的工具比較,該工具有較好的信效度,且使用容易、快

速、資料易得(Ely, Margolin, et al., 2001)。 CAM-ICU以一系列的圖片取代原有需以語言測

試注意力與記憶力的題目,因此提供無法以言語回

答,以及不適合長時間訪談的重症患者評估。CAM-ICU也依據DSM-IV(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對譫妄的診斷標準發展,但其中一項思考無法整合(disorganized thinking),特徵為語無倫次、漫無條理或不當的語言,思考混亂、不合理的想法或

跳躍思考(Inouye et al., 1990),對評估沒有語言能力的患者有所限制。由於無法與插管患者對談,CAM-ICU改以評估患者可否照指示回應,提供思考無法整合的非語言評估。CAM與CAM-ICU均使用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 GCS) 取代鎮靜指數(sedation

54-4.indb 46 2007/7/13 9:46:16 AM

Page 3: 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中文版信效度測試...評分者間的一致性;以精神科醫師的DSM-Ⅳ診斷譫妄的結果為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進行效度檢

護理雜誌 54卷 4期‧中華民國 9�年 �月

47測試中文版「加護病房混亂評估方法」

scale),評估意識狀態。Ely與Margolin等人(2001)確認GCS的評估方法更能準確地反應重症患者的譫妄波動變化以及使用鎮靜劑或麻醉藥的患者。

CAM-ICU的內容共四個項目:⑴精神狀態急性發作或改變,⑵不注意,⑶沒有組織的思考,⑷意

識層次改變,其計分方式要有1和2和3的存在,或者1和2和4的存在,才能確立譫妄。研究證實CAM-ICU適用於加護病房,並且為臨床與研究使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Ely, Margolin, et al., 2001)。它有兩個重要的特色,第一可被沒有精神科背景的人員使

用,第二完成量表評估的時間小於5分鐘,使得加護病房的護理人員可以很快且容易地偵測患者譫妄的發

生(Tullmann, 2001)。

方  法

一、研究對象

自94年4月1日∼95年7月31日止,於南部某醫學中心內科與外科加護病房收集資料,採立意取

樣(purposeful sampling),收案條件包括:⑴個案或家屬同意參與研究,⑵能瞭解國語或台語,⑶GCS ≥ 7分,⑷帶眼鏡或助聽器矯正後,無視力或聽力障礙者,⑸能筆談或點頭搖頭表示意思,⑹過去病史

無失智、藥毒癮、酒精濫用、精神病以及中樞神經

系統疾患者,⑺有下列任何一項因素者,意識障礙

合併注意力受損:集中、維持或轉移注意力的能力下

降、無法遵行簡單指令,認知功能改變與知覺障礙:

記憶短缺、人時地定向感變差、語言混亂、語無倫

次、妄想、幻覺,不尋常及不適當的行為:不安、

激動、不合作、拔除身上管路、爬過床欄。

二、研究工具

㈠ 基本屬性問卷基本屬性乃根據文獻、研究者經驗與專家意見所

擬訂而成,包括患者性別、年齡、科別、發生急性

混亂的日期、疾病診斷、過去病史、住加護病房的

天數、呼吸器的使用、混亂經驗、環境有無窗戶,

以及助聽器與眼鏡使用情形。

㈡ 譫妄測量評估工具1. 中文版CAM-ICU由護理人員使用中文版CAM-ICU,監測譫妄。

該工具乃符(2004)與Ely等人合作翻譯完成之「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但中文版未經信效度測試,該

量表題目共四項特徵:⑴精神狀態急性發作或改變

(acute onset or fluctuating course),⑵不注意(inatten-tion),⑶沒有組織的思考(disorganized thinking),⑷意識層次的改變(altered level of consciousness)。使用者依照量表的指引,評估患者的每個特徵,患者則

以肢體語言,如點頭搖頭回答,評估的結果為不存

在或存在的二分法。整個CAM-ICU要有特徵1和2,以及3或4之一的存在,才能確立診斷;亦即如果患者有特徵1和2和3的存在,或者1和2和4的存在,即代表有譫妄的發生。

2. DSM-IV譫妄診斷標準由精神科醫師依此標準判讀,作為黃金標準

(gold standard)。DSM-IV中譫妄診斷標準翻譯成中文並附上原文印出,由精神科醫師依據此診斷標準,

決定個案譫妄、疑似譫妄或沒有譫妄,判讀結果填

寫於醫療記錄單中。

三、研究步驟

取得CAM-ICU原著與中文版譯者的同意後,於施測前將量表及操作者使用手冊之初稿,由專科護理

師、精神科醫師、神經內科醫師,共5位專家審核內容的可行性,經由反覆的討論以確認對評估工具概念

的一致性。

當主護護士24小時發現符合收案條件之患者,即電話通知指定之訪查員,兩位訪查員於接獲通知後

分別收集個案基本資料與CAM-ICU,資料收集完畢再行通知指定之一名精神科專科醫師以DSM-IV行診斷,兩位訪查員與醫師之間對調查結果均不知情。從

發現個案到資料收集,均於24小時內完成。

四、資料分析

將問卷的資料轉譯碼輸入電腦,校對資料的正確

性後以SPSS/Windows 10.0版統計軟體分析,基本屬性以人數、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最小值及最

大值顯示。中文版CAM-ICU的信度與效度,以Kap-pa測量兩名評分者間的內在一致性。將DSM-IV中的譫妄診斷標準作為校標,測驗訪查員以中文版CAM-ICU偵測譫妄的結果和精神科醫師以DSM-IV為標準的診斷結果之間的相關性,以麥內瑪考驗(McNemar test)、Kappa統計數字,以及PABAK(prevalence-adjusted and bias-adjusted kappa)檢定,另外計算敏感度(sensitivity)與特異度(specificity)。

54-4.indb 47 2007/7/13 9:46:17 AM

Page 4: 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中文版信效度測試...評分者間的一致性;以精神科醫師的DSM-Ⅳ診斷譫妄的結果為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進行效度檢

護理雜誌 54卷 4期‧中華民國 9�年 �月

Testing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AM-ICU4�

結  果

一、發生急性混亂的情形

符合收案條件共31人(100%),均未使用助聽器與眼鏡,接受CAM-ICU評估。31人接受訪查員與醫師診斷後,無任一患者被同時排除為非譫妄者。在

社會人口學,大多數個案為男性(74.2%),平均年齡�9.00歲(標準差11.9�歲;年齡最小為41歲,最大為��歲)。發生急性混亂時之個人特性的分佈情形,在內科加護病房的比率佔�1.3%,�3.9%患者的環境缺乏窗戶,77.4%未插氣管內管合併呼吸器使用,77.4%過去無混亂經驗,見表一。於疾病狀況,前三名入住加護病房之疾病診斷分別為,心血管疾病

29.0%、呼吸功能失調22.�%、消化系統障礙1�.1%;於過去病史以心血管疾病佔41.9%為多,見表二。個案發生急性混亂的情況,平均是在入住加護病房的第

5.41天發生(標準差3.�4天;住院天數最短1天,最長15天)。

二、中文版CAM-ICU之信效度檢定31位患者中有2�位(90.3%),經兩位重症專科護

理師同時診斷出譫妄,其評分者間信度,彼此之間的

Kappa統計數字為 .4�(p < .01)。31位患者中有2�位(�3.9%),經同一位精神科醫師依DSM-IV標準診斷確立譫妄,以一位精神科醫師的結果為黃金標準,分別

與兩位專科護理師使用中文版之CAM-ICU評估譫妄的結果,進行量表的同時效度,結果訪查員與醫師之間

的Kappa統計數字為-.14(p = .42),McNemar’s test為p= .72;另外分別產生兩個效度指標,訪查員一與醫師之間的Kappa統計數字為-.14(p = .42),McNemar’s test為p = .72,訪查員二與醫師之間的Kappa統計數字為-.0�(p = .�5),McNemar’s test為p= .21,見表三。

表一 內外科重症患者之個人特性的分佈情形 (N = 31)

變 項 n %

性 別男 23 74.2女 � 25.�

加護病房科別

內科 19 �1.3外科 12 3�.7

窗 戶無 2� �3.9有 5 1�.1

呼吸器無 24 77.4有 7 22.�

混亂經驗無 24 77.4有 7 22.�

表二 內外科重症患者之疾病狀況的分佈情形 (N = 31)

變 項 n %

主要診斷

心血管疾病 9 29.0呼吸功能失調 7 22.�消化系統障礙 5 1�.1外傷 4 12.9泌尿系統障礙 3 9.7癌症 3 9.7

過去病史

心血管疾病 13 41.9無 � 19.4內分泌失調 5 1�.1泌尿系統障礙 4 12.9癌症 2 �.5呼吸功能失調 1 3.2

表三 CAM-ICU之效度檢定 (N = 31)

變 項

醫師診斷“急性混亂”

有 無 McNem.ar’s Kappa

n % n % p p

訪查員1 有急性混亂 23 �2.1 5 17.9 .72 .42無急性混亂 3 100.0 0 0.0

訪查員2有急性混亂 25 �3.3 5 1�.7 .21 .�5無急性混亂 1 100.0 0 0.0

54-4.indb 48 2007/7/13 9:46:18 AM

Page 5: 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中文版信效度測試...評分者間的一致性;以精神科醫師的DSM-Ⅳ診斷譫妄的結果為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進行效度檢

護理雜誌 54卷 4期‧中華民國 9�年 �月

49測試中文版「加護病房混亂評估方法」

以兩個訪查員的合併結果計算,PABAK的算法則得到統計數字為 .4�(p < .01)。再者以精神科醫師使用DSM-IV當作診斷譫妄的標準,兩位專科護理師使用中文版CAM-ICU的結果,各別與精神科醫師的診斷做比較,以評估其效度,結果敏感度各別為�9%、9�%,特異度各別為0%、0%。

討  論

一、中文版CAM-ICU於臨床使用情形特徵二不注意與特徵三的評估項目,需要患者

配合指示,當患者急性混亂發生時,使得該特徵困

難進行評估;因此對於嚴重昏睡或不合作的患者,一

些診斷標準可能很難評估(Francis, 1992)。雖然此量表可回溯24小時前的急性混亂,但急性混亂變動很快,往往下個時間點就恢復正常,使得容易低估其

發生率(符,2004)。尤其當患者情緒不穩時,護理人員的評估可能加重患者的急性混亂發作,因此未來

該量表也許可進一步發展為觀察式的評估工具。

此工具需要患者視覺圖片辨認或聽覺測試,因

此患者若有視覺或聽覺障礙,則需配戴輔助器,否

則可能影響急性混亂的判讀結果。儘管中文版CAM-ICU有上述的限制,但是對於重症且合併呼吸器使用的患者而言,該工具容易取得,不需特殊設備,不

昂貴,評估耗費時間五分鐘內,且患者僅需以肢體

語言回應。而護理人員只需要接受適度的訓練,即

可上手(Ely, Inouye, et al., 2001; Ely, Margolin, et al., 2001) ,因此適合作為加護病房急性混亂患者的篩檢工具。

二、中文版CAM-ICU之信度與效度本研究中文版CAM-ICU,其評分者間的內在一

致性佳,且達顯著差異,此與英文版的CAM-ICU結果一致(Ely, Inouye, et al., 2001; Ely, Margolin, et al., 2001; McNicoll et al., 2003)。於效度檢定McNemar’s test的統計數字p > .05,訪查員與醫師在譫妄的評分結果並無顯著差異,因此兩組的診斷結果之間的一致

性佳。Kappa statistics主要是在看,兩種判讀方法一致的機率,然而Kappa有個問題,當研究樣本中疾病的盛行率高,則會導致Kappa係數為負,嚴重低估其一致性的強度(Sim & Wright, 2005),本研究31位患者中有2�位被精神科醫師診斷為譫妄,導致研究結果未達顯著,剛好是這種比較極端的情形。其修正

缺點的方法,有學者提出另一修正值PABAK (Sim & Wright, 2005),於本研究以兩個訪查員的合併結果計算,原始的Kappa = -.14, p = .42;但改以PABAK的算法則得到value為 .4�, p-value < .01。本研究的盛行率很高,表示會大幅低估一致性的可能,故同時呈

現PABAK的數值作為參考。中文版CAM-ICU的敏感度高,但特異度不佳,

與英文版的CAM-ICU敏感度與特異度均佳的結果不一致(Ely, Inouye, et al., 2001; Ely, Margolin, et al., 2001),因此中文版CAM-ICU無法用於排除非譫妄的患者,不適合作為確診工具。中文版的特異度不佳,

研判可能「陰性樣本極少」,使得在特異度的評估上

沒有足夠的材料做評估。而導致研究陰性樣本少的

原因,乃因收案的方向偏誤,立意取樣的限制條件

多,刻意只收高風險的病人,使估計的數值變異度

大。然而中文版CAM-ICU的敏感度高,因此多數潛在風險的譫妄患者可被檢測出來,適合作為第一線的

篩檢工具,與急性混亂患者臨床初步的檢視。藉由簡

易量表的早期偵測,以發現譫妄患者並矯正其潛在導

因,預防與降低傷害的產生。

結 論

譫妄在加護病房常見,但臨床的症狀波動大且表

現不一,因此診斷困難。患者如果未被早期發現或誤

診,可能增加其疾病嚴重度與死亡率,在健康照護

上是一個看不見的成本。加護病房的護理人員24小時在患者單位旁,是發現譫妄與監測疾病進展的最佳人

選,但對於缺乏此照護經驗或評估技巧的護理人員來

說,發展護理人員使用的精神狀態評估工具很重要。

有效的評估工具需具備,簡單、快速、低成本、具

高度可信度及有效性,而中文版CAM-ICU能應用於口語、非口語,以及不適合長時間訪談的重症患

者,具良好信度、效度與敏感度,能為醫護人員快

速簡便使用。

限制與建議

腦電波(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為非侵入性,能監測腦波活動的工具,而且於臨床上為少

數,能被用於測量譫妄發生的工具之一,因此本研

究曾嘗試以床邊EEG輔助判讀,然而譫妄的導因為多發性,當患者非中樞神經系統障礙引起,如代謝

障礙引起時,雖然CAM-ICU與醫師判讀均為譫妄,

54-4.indb 49 2007/7/13 9:46:19 AM

Page 6: 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中文版信效度測試...評分者間的一致性;以精神科醫師的DSM-Ⅳ診斷譫妄的結果為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進行效度檢

護理雜誌 54卷 4期‧中華民國 9�年 �月

Testing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AM-ICU50

但EEG未呈現譫妄患者的表現,例如廣泛的 theta or delta慢波,尤其當患者躁動時更不容易判讀。

本研究限於時間及人力,訪查員被動接受臨床照

護人員的24小時電話通報,然而若人員未觀察到患者的認知、行為變化,或未即時通報,導致個案數

的流失,與低估加護病房譫妄的發生情形,因此建

議未來可將中文版CAM-ICU設計為電腦通報系統,並且可將資料儲存以資訊化處理,做為未來臨床、

教育與研究的參考數據。

由於經費的限制,本研究選樣條件限制於有認

知或行為改變者,導致樣本數過少與陽性結果的個案

為多,可能影響特異度的數值。因此建議未來可採用

臨床流行病學的方法,普及化收案以預測譫妄的發生

率與盛行率,同時校正中文版CAM-ICU工具的特異度。

此次研究中文版CAM-ICU,具良好的信度、效度,以及敏感度,建議該量表未來作為加護病房,

譫妄之篩檢工具。另外具良好信、效度之中文版

CAM-ICU,未來能進一步用於偵測譫妄的發生、危險因子與進行措施的介入等研究,以建立譫妄醫療照

護標準。

誌  謝

本研究的完成,要感謝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之專題

研究計畫經費的補助,張鳳麟主任的專業建議,呂

瑾立小姐在統計分析的協助,陳美俐小姐於英文翻譯

的指正,曹容禎小姐協助資料整理。在此僅向對研究

有貢獻的所有人員,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參考文獻

曾珍麗、吳麗芬(199�).急性混亂行為量表之建立.榮總護理,13(2),14�-157。

符芳蕙(2004).加護病房急性混亂發生率、相關因素及預後之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國防醫學院護

理研究所。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0). Diagnostic and sta-

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3rd ed.). Washington, DC: Author.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 Diagnostic and sta-

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rd ed.). Washington, DC: Author.

Bergeron, N., Dubois, M. J., Dumont, M., Dial, S., & Skrobik, Y. (2001). Intensive care delirium screening checklist: Evalu-ation of a new screening tool.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7(5), �59-��4.Ely, E. W., Gautam, S., Margolin, R., Francis, J., May, L.,

Speroff, T., et al. (2001). The impact of delirium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n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7(12), 1�92-1900. Ely, E. W., Inouye, S. K., Bernard, G. R., Gordon, S., Francis, J.,

May, L., et al. (2001). Delirium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AM-ICU).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86(21), 2703-2710.

Ely, E. W., Margolin, R., Francis, J., May, L., Truman, B., Dit-tus, R., et al. (2001). Evaluation of delirium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Validation of 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AM-ICU). Critical Care Med-

icine, 29(7), 1370-1379.Francis, J. (1992). Delirium in older patien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 Society, 40(�), �29-�3�.Furlaneto, M. E., & Garcez-Leme, L. E. (200�). Delirium in

elderly individuals with hip fracture: Causes,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Clinics, 61(1), 35-40.

Hart, R. P., Levenson, J. L., Sessler, C. N., Best, A. M., Schwartz, S. M., & Rutherford, L. E. (199�). Validation of a cognitive test for delirium in medical ICU patients. Psy-

chosomatics, 37(�), 533-54�. Hart, R. P., Best, A. M., Sessler, C. N., & Levenson, J. L. (1997).

Abbreviated cognitive test for delirium. Journal of Psycho-

somatic Research, 43(4), 417-423.Inouye, S. K., Van Dyck, C. H., Alessi, C. A., Balkin, S., Siegal,

A. P., & Horwitz, R. I. (1990). Clarifying confusion: 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a new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delirium).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13(12), 941–94�.

Marcantonio, E. R., Goldman, L., Mangione, C. M., Ludwig, L. E., Muraca, B., Haslauer, C. M., et al. (1994). A clinical prediction rule for delirium after elective noncardiac sur-ger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71(2), 134-139.

Martin, N. J., Stones, M. J., Young, J. E., & Bédard, M. (2000). Development of delirium: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a

54-4.indb 50 2007/7/13 9:46:20 AM

Page 7: 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中文版信效度測試...評分者間的一致性;以精神科醫師的DSM-Ⅳ診斷譫妄的結果為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進行效度檢

護理雜誌 54卷 4期‧中華民國 9�年 �月

51測試中文版「加護病房混亂評估方法」

community hospital.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12(1), 117-127.

McNicoll, L., Pisani, M. A., Zhang, Y., Ely, E. W., Siegel, M. D., & Inouye, S. K. (2003). Delirium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ccurrence and clinical course in older patien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51(5), 591-59�.Milbrandt, E. B., Deppen, S., Harrison, P. L., Shintani, A. K.,

Speroff, T., Stiles, R. A., et al. (2004). Costs associated with delirium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Critical

Care Medicine, 32(4), 955-9�2.Polderman, K. H., & Smit, E. (2005). Dealing with the delirium

dilemma. Critical Care, 9(4), 335-33�.Roberts, B. L. (2001). Managing delirium in adult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Critical Care Nurse, 21(1), 4�-55.Sandhaus, S., Harrell, F., & Valenti, D. (200�). Here’s HELP to

prevent delirium in the hospital. Nursing, 36(7), �0-�2.Sandberg, O., Gustafson, Y., Brännström, B., & Bucht, G. (1999).

Clinicalprofileofdeliriuminolderpatient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 Society, 47(11), 1300-130�. Schuurmans, M. J., Duursma, S. A., & Shortridge-Baggett, L. M.

(2001). Early recognition of delirium: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10(�), 721-729.

Sim, J., & Wright, C. C. (2005). The Kappa statistic in reliability studies: Use, interpretation, and sample size requirements. Physical Therapy, 85(3), 257-2��.

Tullmann, D. F. (2001). Assessment of delirium: Another step forwar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9(7), 14�1-14�2.

Yeaw,E.M.J.,&Abbate,J.H.(1993).Identificationofconfu-sion among the elderly in an acute care setting.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7(4), 192-197.

54-4.indb 51 2007/7/13 9:46:20 AM

Page 8: 加護病房混亂評估量表中文版信效度測試...評分者間的一致性;以精神科醫師的DSM-Ⅳ診斷譫妄的結果為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進行效度檢

護理雜誌 54卷 4期‧中華民國 9�年 �月

Testing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AM-ICU52

RN, MSN, Department of Nursing, Chi Mei Medical Center; *MD, Visiting Staff,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RN, BS, De-partment of Nursing; ***MD, MPH, Visiting Staff,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RN, MSN, Deputy Director, Department of Nursing.Received: November 20, 200� Revised: April 1, 2007 Accepted: May 11, 2007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Shu-Ching Ma, No. 901, Chung Hwa Rd., Yung-Kung City, Tainan 71004 , Taiwan, ROC.Tel: ���(�)2�1-2�11 ext. 53001; E-mail: [email protected]

Evalu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Wen-Ling Chuang • Chien-Ho Lin* • Wen-Chi Hsu** • Yu-Ju Ting**

Kao-Chang Lin*** • Shu-Ching Ma*****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DSM) of mental disorders written by Ely et al as a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AM-ICU) for diagnosing delirium. Purposive sampling was used to re-cruit 31 patients in a southern medical center ICU. Data were collected by two interviewers who used CAM-ICU to test inter-rater consistency. DSM served as the delirium diagnosis standard to test CAM-ICUvalidityandcalculatesensitivityandspecificity.Theinter-raterreliabilityKappavalueforCAM-ICU applied to delirium diagnosis was .4� (p < .01). The validity PABAK value was .4� (p < .01) and McNemar’s test value was p = .72. The sensitivity achieved by the two interviewers was �9%, versus 9�% for the doctor. The CAM-ICU is a method that helps ICU nursing staff to detect occurrences of delirium rapidly and easily, permitting earl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with fewer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acute confusion, delirium, intensive care unit,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54-4.indb 52 2007/7/13 9:46:2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