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责任编辑:任晶晶 许芝会(特邀) 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书香中国 3 8 幸福的挑战者—唐季礼 书摘 陪妈妈“拍拖”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能在童年时期找到印 记,这其中,家庭是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 的环境。 1960年4月7日,唐季礼出生在香港一个非 常传统、人丁兴旺的大家庭。在他之前,唐家已经 有了三个男孩一个女孩—照唐季礼的话讲: “妈妈很会生,两个男孩一个女孩,两个男孩一个 女孩。”唐季礼的父亲唐焕庭谙熟中国传统文化, 给男孩子们取名以孟、仲、叔、季而定,即分别为 唐孟德、唐仲仁、唐叔宝、唐季礼。现在除唐季礼 定居上海、二哥唐仲仁定居台北,其他兄弟姐妹 皆旅居海外。姐姐唐嘉丽曾是邵氏电影公司的当 红女星,样貌艳丽大方,后嫁给著名武打明星罗 烈,育有两子,长子王道,次子王驹 2005 年进入 影视圈。最小的妹妹唐嘉美曾从事珠宝及美容行 业。此外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唐嘉玲。 唐季礼的出生给这个热闹繁盛的家庭增加 了更多的欢乐。 从老照片可以看到,唐季礼的父亲唐焕庭年 轻时浓眉大眼、五官分明、气宇轩昂,样貌相当英 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当时的电影明星;唐妈妈 也是端庄清丽,十足的美人。唐季礼和兄弟姐妹 们自然都继承了父母的良好基因:男孩英俊帅 气,女孩皓齿明眸。 唐焕庭早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现上海音 乐学院前身),学的是音乐制作专业。上海国立音 专最早叫作国立音乐院,创办于1927年11月, 是中国所有音乐院校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在 国立音乐院成立之前,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经 历了八九十年的漫长探索之路,直至国立音乐院 诞生,才揭开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新篇章,开 辟了由高等音乐学校来培养音乐专门人才的道 路。在国立音专创立伊始,萧友梅任校长期间,将 当时在上海甚至全国各地能够找得到的著名音 乐家,或高薪聘请或苦言相劝,网罗在自己的麾 下。就连国文、英文等共同课也是请水平最高的 人来教,此后,国立音专进入鼎盛时期。 年轻的唐焕庭正是在这一时期来到上海国 立音专读书,接受当时国内最优秀的音乐教育以 及一流的人文学科启蒙。这些教育与启蒙,奠定 了他在当时既立足于传统文化,又具有更超前的 思想与更开阔的眼界,使得他在今后无论是生 意、生活,还是为人处世,尤其在对儿女的培养 上,有很多超越同时代人的前瞻之处。 唐季礼的母亲欧阳惠如是广东人,后随家人 迁居香港。因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两地相 隔,唐焕庭与欧阳惠如结婚前从未见过面。举行 婚礼时又因为当时日本人占领上海,唐焕庭无法 及时赶回香港,于是婚礼上,当时只有16岁的欧 阳惠如依据当地习俗“以鸡代婿”(这一习俗是当 远在他乡的新郎无法赶回来参加婚礼时,找一只 公鸡暂时代替新郎与新娘拜堂,也就是所谓“公 鸡拜堂”。拜堂仪式完成后,新郎便是新娘家中的 一员了)拜堂成亲。这种风俗现如今听来令人匪 夷所思,但在当时内外交困、兵荒马乱的背景下 并不鲜见。 在一次陪妈妈聊天时,唐季礼得知父母结婚 前竟然没有见过面很是吃惊,不解地问妈妈:虽 是媒妁之言,那介绍人总该给你看看父亲的照片 吧?妈妈说:那倒是见过的。顿了顿,随后又说:那 张照片是你父亲五岁时照的。唐季礼闻言笑得前 仰后合:5 岁的照片能看出什么啊?!妈妈也跟着 笑了起来。 拜堂成亲三年后,唐焕庭方才结束学业,辗 转回到香港,夫妻二人这才正式相见并共同生活 在一起。 欧阳惠如年纪很小就嫁到唐家,嫁过来之后 一直辛勤操持家务,此后接连生了六个孩子。夫 妻二人夫唱妇随分工明确,女主内男主外,一个 尽心尽力养育儿女照顾家人,一个忙于经营生意 打拼未来。虽然两人感情很好,但是很少有闲暇 时间享受二人世界。父亲唐焕庭去世得早,有一 次唐季礼陪妈妈聊天时,妈妈颇有点遗憾地说, 自己最遗憾的事就是一辈子没有真正拍拖过,不 知道拍拖是什么感觉。唐季礼听了心里很不是滋 味,作为儿子,他很理解妈妈内心的孤独。他微笑 着拉着妈妈的手对她说,以后儿子陪你拍拖。 唐季礼是圈中有名的孝子,每年不管手头工 作多忙多累,他都要抽出一段时间陪伴父母,陪 伴家人。爸爸去世后,尤其近些年妈妈年纪大了, 他更是尽可能带着妈妈参加重要活动,带她去坐 邮轮,去旅游,有时工作时也会把妈妈带在身边。 他还会像对待小孩一样,特意带妈妈去追她喜欢 的明星,在一旁兴高采烈地帮她拍照合影,不知 道的还以为他也追星。为了让妈妈开心,他去哪 里都和妈妈手牵手,像男朋友一样陪着她。妈妈 只要跟唐季礼在一起,就会感到心满意足,脸上 总是带着甜甜的笑意。 唐妈妈喜欢吃灌汤包,每次妈妈来上海,唐 季礼都会带她去一家门脸很小、排着长队的小包 子铺吃味道正宗的灌汤包。因为生意火爆地方局 促,小铺里热气腾腾,人多得挤来挤去,尤其到夏 天,吃几个包子往往会弄得汗流浃背狼狈不堪。 唐季礼试着带妈妈去最好的饭店吃这种灌汤包, 可是妈妈试过好多家,总是说不如这家做得鲜美 好吃,唐季礼也只好由着老人家。有一次唐季礼 又带妈妈去那家小店,正好被一家娱乐媒体的记 者拍下并杜撰了一篇报道,大意是唐季礼对妈妈 很小气,妈妈好不容易来上海,却带妈妈去这样 一家便宜小店。唐季礼在网上看到这篇报道只能 无奈一笑,好在他不介意别人的看法,做事只求 问心无愧就好。 唐妈妈现在已经 80 多岁,但是身体很好,加 上注重仪表保养有方,看上去很显年轻。2005年 电影《神话》首映的时候,唐季礼拉着妈妈的手一 起出席首映礼,第二天有媒体报道:唐季礼偕夫 人出席首映。唐季礼特意把这篇报道拿给妈妈 看,说您太年轻了,人家都把您当成我太太了。妈 妈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后来,唐季礼发微博调侃: “我在电影《神话》 北京首映时带妈妈一起拖手出现红地毯。第二天 其中一家大媒体报道唐季礼导演和夫人出席首 映。我妈妈说:‘我!有冇搞错?’然后笑得满脸甜 甜的。我心里不是味儿,但看到她笑得开心就是 我最大的幸福。” 自小研习书法 唐季礼的小学时光是在香港慈幼学校度过 的,那是一所天主教会办的男子学校,香港高等 法院原讼庭大法官汤宝臣,以及艺人郭富城、李 灿森等都曾在这所学校就读。学校在1950年更 名为慈幼英文学校,校徽底端刻有拉丁文Alere Flammam,也是慈幼英文学校的校训,即:要有 服务人群的精神。而中文校训则是“点燃火炬、照 耀人群”。在学校里,老师们一直着力培养孩子们 热诚、勇敢、助人的品质。 小学刚入校,唐季礼就热衷参加学校的体育 课外班。他酷爱运动且表现出超越常人的运动天 分,不管是田径还是球类运动,他都能很快掌握技 巧并脱颖而出。唐季礼记得,当时学校有两个足球 场三个篮球场,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相当难得,亦 可见学校对学生体能锻炼之重视,加之又是男校, 各项体育运动开展得相当完备热闹。到了二三年 级,唐季礼已经在学校的多项体育比赛中拿奖,并 被选拔代表学校参加全港比赛,陆续拿了很多名 次。老师们都很喜欢这个浓眉大眼、彬彬有礼、运 动能力又强的学生。很快,唐季礼就成为学校的风 云人物,同时担任学校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的 队长,当仁不让地成为一群男孩子的“孩子王”。不 过因为太贪玩,他那时候成绩平平。 每天放学,唐季礼都带领一群小伙伴去学校 的运动场踢足球或打篮球,大家一起奔跑打闹、 嬉戏流汗,一直玩到天色擦黑、肚子饿得咕咕叫 才肯回家。学校里都是男生,难免会发生各种争 执,香港立法会议员、著名执业律师郑家富曾在 慈幼英文学校的一次校庆活动中调侃,说自己小 学时曾被同学唐季礼揍过,只是忘了因为什么而 挨揍。不过他补充道,记得唐季礼的运动能力相 当强,让很多同龄甚至比他大很多的孩子都望尘 莫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记忆犹新。 学校是天主教会学校,六十年代香港经济不 太景气,学校每周都会向周围社区居民捐赠衣 物、食品等。因为家住得比较近,唐季礼每周六都 积极主动地去学校做志愿者,帮忙派送物品,“顺 便”也领个面包回家。他说,那时候觉得做志愿者 帮助别人很开心,有面包领也很开心。 得遇良师,爱上书法 转眼到了小学四年级,班上来了个教中文的 老师,唐季礼至今还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老师的名 字叫王志强。这也是唐季礼的过人之处。事实上, 他对很多人或事都能过目不忘,时隔多年仍能准 确地回忆起来。对于曾给过自己帮助、指导、支 持、鼓励的人,更是深怀感恩之心,念念不忘。 在唐季礼看来,王志强老师不仅课讲得生动 有趣,板书更是让人赞叹。虽然是粉笔板书,但王 老师的字隽永有力、工整严谨,好像每一个字都 是雕刻在黑板上一样,漂亮极了,小小的唐季礼 羡慕不已。时间久了,唐季礼越来越喜欢并且每 天都盼着快点上王老师的课,不仅听讲听得认 真,常常一边听讲一边用手指在桌子上比画,希 望自己也能像王老师那样写得一手好字。就这 样,他因着王老师的影响,也开始对传统文化产 生浓厚兴趣,成绩也越来越好。 放学后,伙伴们再叫他去踢球,他都摆摆手, 背着书包直奔家里,铺开纸张,像模像样地趴着 练字。父亲看他这么好学,喜在心头,自然是大力 支持,马上去书店给他买了很多书帖,颜真卿、柳 公权、赵孟頫、欧阳询当然必不可少,还有褚遂良 的《雁塔圣教序》、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当 然更少不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小唐季礼拿着这 些书帖爱不释手,眼界大开,这些书法或端庄雅 致、或雄浑奇崛、或清逸灵动、或质朴大气,每一 本都百看不厌。他觉得,字里行间都凝聚着一种 力量感和节奏感,这就是父亲常跟他讲的艺术 吧。 父亲告诉他,不管什么事,只要下了决心做, 就要努力做到好做到精,不可半途而废。练书法 当先从楷书练起,再练习行书。可他一看,楷书似 乎写起来很麻烦也很慢,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都要 工工整整,马虎不得,倒是行书更随意简单,于是 没听父亲的话,直接先从《兰亭序》临摹起。就这 样练来练去,他觉得始终不得要领,无法提高,字 怎么写都不够漂亮,不够工整。 于是,父亲专门找时间给他讲解书法的基本 法度。父亲告诉唐季礼,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 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 割,并由此构成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字与字、 行与行之间要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方 能变化多姿。他又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其实为人 处世也是如此。运笔时“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提笔 顿顿、行笔运运”,这既是书法要旨,又蕴藏着做人 做事的道理。书法创作中,先要胸有成竹谋篇布 局,笔墨、章法、气韵一脉贯穿,然后才能挥毫泼墨 一蹴而就;正如做人做事要从大处着眼,以大局为 重,不拘泥小节。精湛的技法、艺术的铺陈,都是书 家展现自己的志趣、学识、涵养、性格之处。 唐焕庭还告诉儿子,习练书法要“藏头护尾, 力在字中”。书法中,楷书、隶书、篆书等书体以平 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书体则是变化错综,起 伏跌宕,有时需深藏圭角,有时却要锋芒毕露。其 中楷书是基础,练好楷书,才可以练其他书体,去 享受恣意飞翔的乐趣,而《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 书,不是那么容易学的。在临帖时,唐焕庭还趁机 给儿子讲解古文知识。唐季礼这才开始认认真真 从颜真卿、柳公权临摹起。不过他的书法并没有 完全照着书帖来,在认真临摹了一段时间之后, 他觉得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字各有所长,也各有特 点,于是练着练着,他就开始琢磨如何能取法二 体之长,每天放学都要抽时间临帖练习,从不敢 懈怠。正因为坚持、因为能全身心沉浸其中,他接 连拿了两年书法冠军以及钢笔书写冠军。 现在回想起来,唐季礼说,那时虽然每天研 习,但因为年纪小,见识与经历有限,其实仍是懵 懵懂懂,并没有真正明白父亲说的那些书法与做 人之间的道理。多年以后,研习书法已经成为他 劳顿之后放空自己、放松身心,与自己的心灵进 行对话的最好方式。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一黑 一白中,他渐渐参悟了父亲自儿时就告诉他的很 多道理。他开始在书法的工整与自然中,注意正 欹朽生,错综变化,或者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 求趣味……而这些艺术观念,同样渗透在他的电 影之中。 打抱不平,险被开除 不过,唐季礼的小学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 他六年级时,学校新来了个姓方的英语老师,大 家都很喜欢方老师的课。一次学校组织到乌溪 沙春游并宿营三天,当时宿营地还有赤柱的航海 学校的学生。活动中,有同学被航海学校的学生 欺负,方老师去调解却被航海学校学生的脏话骂 哭。唐季礼知道后非常愤怒,马上领着十几个同 学回到宿营地,大家拿起扫帚、木棒,有的还把营 地里上下床的栏杆拆下来,浩浩荡荡地跑去找航 校的学生讨说法。后来多亏双方的老师们拼命 压住,才没有打起来。露营结束后,学校以破坏 公物和寻衅闹事为由严查此事,唐季礼和其他两 个同学被“供”出来,结果其他人记大过,唐季礼 因为带头,被校长勒令开除。这个开除决定在学 校引起轩然大波,大多数同学都觉得这样的结果 对唐季礼不公,因为他只是想替老师讨个公道, 于是六年级三个班的同学集体罢课,再加上老师 们都去讲情,学校这才收回成命,最终给他一个 处分免于开除。后来唐焕庭告诉儿子,当时的冲 动可以理解,但是做事情一定要考虑后果。大家 都拿了武器,一旦打起来,任何人受伤都不可想 象,更何况航校那些学生个个身强体壮,年龄又 大些,真打起来,谁吃亏还真难讲。唐季礼想起 来也有点后悔:要是打起来,恐怕自己小学真毕 不了业! (摘自《幸福的挑战者—唐季礼》,颜慧著, 作家出版社 2017 年 8 月出版) 作家出版社 9 月份出版了朱晔的长篇小说 《银圈子》,这是一部类自传体小说,小说通过四 位主人公的人生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当今社 会全景式的生活画面。作品集金融、职场、时代 背景于一体,有银行圈的暗战,有商业圈的欺诈, 有文化圈的虚伪,还有很多现实的话题,通过阅 读作品,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好经历才能酝酿好故事 故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时间跨度 近30年。这30年是小说中主人公从成人到成 熟的 30 年,也是人生跨度最大的 30 年,他们从 开始独立认知社会到逐渐参与社会,甚至有人在 影响和改变着社会。 偏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 30 年又是波澜 壮阔的30年,这30年给世界带来的变化甚至 比前300年都要大,就像本书的后记里面说的 那样: 我们刚刚知道计算机之父的名字,计算机就 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我们还在回味余光中先 生的《乡愁》,而人手一部的手机瞬间将天涯之隔 变成屏幕内外;我们甚至还来不及分析寻呼台服 务员的职业发展,这个行业瞬间就消失了。 就拿写作来说也是如此,以前的作家写一本 书差不多要穷毕生的精力,而现在的网络写手, 一天写几万字似乎不是难事;全国每年有几千部 长篇小说出版,即平均每天都有十几本长篇小说 诞生,而我读初中的时候,一本《青春之歌》还要 靠手抄来普及。 作者写作的这段经历非常好,因为这个年龄 段是人一辈子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也是思考最 深刻的阶段,这个深刻不仅仅由于快速变化带来 的新事物对传统思维的挑战,更来自于这个年纪 的人,已经可以看明白、看透彻一些事情,这样的 透是水滴石穿的,是拨云见日的。 四十不惑,人到中年真的该一通百通吗?答 案也是不确定的,别人眼中的中年时光是最幸福 的,上面有老人顶着,下面有子女托着,身体健 康、精力充沛。而事实是,中年人上面有老迈的 双亲需要尽孝,下面有未成年的子女需要尽责, 这些经历都为故事创作积淀了丰厚的素材,有这 样好的素材,故事一定非常精彩! 好故事可以提炼好思想 故事分明暗两条线,明线上,本书讲述的是 四位主人公的故事。 主人公一号殷子俊,他来自安徽农村,他与 主人公二号杨得志是同村邻居,由于命运之神的 操纵,他们的人生始终纠缠在一起。 殷子俊自小就非常优秀,他的优秀一直伴随 他大学毕业,要不是因为大学期间那段不合时宜 的“恋爱”,他的人生也许会平步青云,一切的美 好似乎都是预先为他设计的。 大学毕业前政审不合格,他被堵在研究生报 名的大门外,殷子俊只好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路 线。在挫折中他经历了人生百态。逆来的,顺受 了;飞来的不是横财,还有曲折渐进的人生。经 过筚路蓝缕的奋进,遭遇过破釜沉舟的决绝,他 一飞冲天。 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加速奔跑,以弥补那蹉跎 岁月,没想到,一步错过了就步步赶不上,无论他 如何努力,他都游离于圈子之外,他已经错过了 圈子晋级的最佳时机。努力越大,失望越大。沉舟 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殷子俊抑郁了,他 过早地看到了人生的归宿。他想到了数学里面分 子分母相同的连乘公式,分子分母逐个抵消后, 他早早地就到达了生命的终点。 主人公二号叫杨得志,父亲是小学校长。从 年幼起,他一直比殷子俊拥有更好的环境。但在 殷子俊面前他一直优越不起来,因为,殷子俊一 直比他优秀。 就拿高考来说,殷子俊后来居上,一次就考 取了重点大学。而杨得志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后来还是在殷子俊的帮助下,补习两年才考取一 所普通的高校。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虫子不都是留 给早起的鸟。在大学里,杨得志赢得了校花的 芳心,最后将校花变成了自己的家人;他得到 了老师的爱护,老师正好分管学生工作;他赢 得了历史机遇,他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单 位。天时地利人和,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天助杨 得志,他走在街上,天上掉的金元宝能正好落 到他的身边。 即使是最百无聊赖的日子,杨得志身边也 是故事不断,他不知道这些故事都在为他将来 穿越一个又一个圈子积累素材、积攒人脉。当 然,让杨得志想不到的是,最看不上他的殷子 俊最后成了他的真命天子,让他的人生实现了 “三级跳”似的飞跃。他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了银 圈子,苦于自己在圈子里毫无根基,因此,他 一直过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 主人公之三叫黄宗三 (黄博士),他是殷子 俊的校友、挚友和邻居,他们相识于大学里的 “义举”,由此成为终身的至交。黄宗三来自江 苏农村,父母都是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学渊源 深厚,尤其是母亲的家学底子为他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黄博士是有故事的人,家族的故事可以写 成一部“史诗”,他的成长经历也是一部精彩的 励志故事。大学毕业后,他跟女友一起考取了 北京的研究生,接着读了博士,并成为行业的 专家,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的声望。 黄博士无疑属于专业圈子。无论他怎么努 力,有一个跟专业平行的管理圈子始终不接纳 他。他做得正、行得端,弘扬的是正能量,而 他总是处在黑暗的圈子里而不自知:最先被黑 的是他儿子,一个优等生就是因为不懂游戏规 则,结果“小升初”的时候掉到了最差的学 校,加上黄博士“不识时务”,孩子出现了严重 的逆反;接着被黑的是他自己,都以为他当副 校长是板上钉钉的事,结果煮熟的鸭子意外地 飞了;最后是他的项目一启动,就被别人当成 了诱饵,这让黄博士成为了阴谋的祭品。 主人公之四叫杨明杰,他好像不属于任何 一个圈子,因为他为任何圈子所不容,而他天 生就占据着一个好圈子—商圈,这是杨明杰 做梦都想不到的。 杨明杰是殷子俊的大学同班同学,他的祖 籍在江苏,父母亲年轻的时候怀着一腔热血去 新疆支边。杨明杰大学毕业的时候赶上了国家 的“好政策”,因为父母的关系,他可以当成江苏 毕业生参与分配。政策规定跟组织实施是两拨 人在操作,他的学籍留在江苏,但是工作始终得 不到落实,他只能在等待中盼着有关部门的“垂 青”。在漫无边际的等待中,一次意外,杨明杰在 夹缝中看到了生存的路径。 杨明杰赶上了好时代,这是一个能创造神奇 和神话的时代,他在同学中创造了一个神话,他 还制造了很多神一样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当今 社会各种角色身份的缩影。 四个角色,无数个故事,加上作者以时空穿 梭、场景切换的表现手法,显得故事更加跌宕起 伏、扣人心弦,读者一翻开书就有一口气读下去 的冲动。 好思想能够诞生好作品 作品是传递思想的载体,讲故事的目的是为 了将作者的思想传递给读者。 《银圈子》的“银”不仅暗指主人公杨得志和 殷子俊在金融系统工作的背景,银也代表着货币 符号。货币就是一个圈子,被货币役使的人们整 天被各种各样的圈子所包围,有人进了圈子,有 人出了圈子,属于你的圈子你想逃逃不掉,不属 于你的圈子,你想挤也挤不进,这就是现实。有 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有圈子的地方就有名利,圈 子决定着你的格局、位子和前途。 明线上,作者通过四个精英人物成长的经 历,讲述职场尔虞我诈、圈子内外的故事:才华横 溢的殷子俊人生飘忽不定,大智若愚的杨得志春 风得意,侠肝义胆的黄博士不得善终,不温不火 的杨明杰极具经商智慧……他们在各自的圈子 里演绎着爱恨情仇、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暗线 里,书中设计了一个或隐或现的朱先生,朱先生 皆以解释或者联想的方式,不断从主人公的起伏 命运中总结着人生智慧,让读者在书中阅读故 事,通过故事感悟人生的道理。 因为思想的饱满,小说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 因为道理的精辟,作品就具有了人文情怀、社会意 义和哲学意味,这就是《银圈子》追求的目标。 《银圈子》解读百味人生圈 朱志康

责任编辑:任晶晶 许芝会(特邀) 幸福的挑战者——唐季礼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8B171101_Print.pdf · 就连国文、英文等共同课也是请水平最高的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责任编辑:任晶晶 许芝会(特邀) 幸福的挑战者——唐季礼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8B171101_Print.pdf · 就连国文、英文等共同课也是请水平最高的

责任编辑:任晶晶 许芝会(特邀) 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书香中国 38

幸福的挑战者——唐季礼□颜 慧

■书 摘陪妈妈“拍拖”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能在童年时期找到印

记,这其中,家庭是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

的环境。

1960年4月7日,唐季礼出生在香港一个非

常传统、人丁兴旺的大家庭。在他之前,唐家已经

有了三个男孩一个女孩——照唐季礼的话讲:

“妈妈很会生,两个男孩一个女孩,两个男孩一个

女孩。”唐季礼的父亲唐焕庭谙熟中国传统文化,

给男孩子们取名以孟、仲、叔、季而定,即分别为

唐孟德、唐仲仁、唐叔宝、唐季礼。现在除唐季礼

定居上海、二哥唐仲仁定居台北,其他兄弟姐妹

皆旅居海外。姐姐唐嘉丽曾是邵氏电影公司的当

红女星,样貌艳丽大方,后嫁给著名武打明星罗

烈,育有两子,长子王道,次子王驹2005年进入

影视圈。最小的妹妹唐嘉美曾从事珠宝及美容行

业。此外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唐嘉玲。

唐季礼的出生给这个热闹繁盛的家庭增加

了更多的欢乐。

从老照片可以看到,唐季礼的父亲唐焕庭年

轻时浓眉大眼、五官分明、气宇轩昂,样貌相当英

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当时的电影明星;唐妈妈

也是端庄清丽,十足的美人。唐季礼和兄弟姐妹

们自然都继承了父母的良好基因:男孩英俊帅

气,女孩皓齿明眸。

唐焕庭早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现上海音

乐学院前身),学的是音乐制作专业。上海国立音

专最早叫作国立音乐院,创办于1927年11月,

是中国所有音乐院校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所。在

国立音乐院成立之前,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经

历了八九十年的漫长探索之路,直至国立音乐院

诞生,才揭开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新篇章,开

辟了由高等音乐学校来培养音乐专门人才的道

路。在国立音专创立伊始,萧友梅任校长期间,将

当时在上海甚至全国各地能够找得到的著名音

乐家,或高薪聘请或苦言相劝,网罗在自己的麾

下。就连国文、英文等共同课也是请水平最高的

人来教,此后,国立音专进入鼎盛时期。

年轻的唐焕庭正是在这一时期来到上海国

立音专读书,接受当时国内最优秀的音乐教育以

及一流的人文学科启蒙。这些教育与启蒙,奠定

了他在当时既立足于传统文化,又具有更超前的

思想与更开阔的眼界,使得他在今后无论是生

意、生活,还是为人处世,尤其在对儿女的培养

上,有很多超越同时代人的前瞻之处。

唐季礼的母亲欧阳惠如是广东人,后随家人

迁居香港。因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两地相

隔,唐焕庭与欧阳惠如结婚前从未见过面。举行

婚礼时又因为当时日本人占领上海,唐焕庭无法

及时赶回香港,于是婚礼上,当时只有16岁的欧

阳惠如依据当地习俗“以鸡代婿”(这一习俗是当

远在他乡的新郎无法赶回来参加婚礼时,找一只

公鸡暂时代替新郎与新娘拜堂,也就是所谓“公

鸡拜堂”。拜堂仪式完成后,新郎便是新娘家中的

一员了)拜堂成亲。这种风俗现如今听来令人匪

夷所思,但在当时内外交困、兵荒马乱的背景下

并不鲜见。

在一次陪妈妈聊天时,唐季礼得知父母结婚

前竟然没有见过面很是吃惊,不解地问妈妈:虽

是媒妁之言,那介绍人总该给你看看父亲的照片

吧?妈妈说:那倒是见过的。顿了顿,随后又说:那

张照片是你父亲五岁时照的。唐季礼闻言笑得前

仰后合:5岁的照片能看出什么啊?!妈妈也跟着

笑了起来。

拜堂成亲三年后,唐焕庭方才结束学业,辗

转回到香港,夫妻二人这才正式相见并共同生活

在一起。

欧阳惠如年纪很小就嫁到唐家,嫁过来之后

一直辛勤操持家务,此后接连生了六个孩子。夫

妻二人夫唱妇随分工明确,女主内男主外,一个

尽心尽力养育儿女照顾家人,一个忙于经营生意

打拼未来。虽然两人感情很好,但是很少有闲暇

时间享受二人世界。父亲唐焕庭去世得早,有一

次唐季礼陪妈妈聊天时,妈妈颇有点遗憾地说,

自己最遗憾的事就是一辈子没有真正拍拖过,不

知道拍拖是什么感觉。唐季礼听了心里很不是滋

味,作为儿子,他很理解妈妈内心的孤独。他微笑

着拉着妈妈的手对她说,以后儿子陪你拍拖。

唐季礼是圈中有名的孝子,每年不管手头工

作多忙多累,他都要抽出一段时间陪伴父母,陪

伴家人。爸爸去世后,尤其近些年妈妈年纪大了,

他更是尽可能带着妈妈参加重要活动,带她去坐

邮轮,去旅游,有时工作时也会把妈妈带在身边。

他还会像对待小孩一样,特意带妈妈去追她喜欢

的明星,在一旁兴高采烈地帮她拍照合影,不知

道的还以为他也追星。为了让妈妈开心,他去哪

里都和妈妈手牵手,像男朋友一样陪着她。妈妈

只要跟唐季礼在一起,就会感到心满意足,脸上

总是带着甜甜的笑意。

唐妈妈喜欢吃灌汤包,每次妈妈来上海,唐

季礼都会带她去一家门脸很小、排着长队的小包

子铺吃味道正宗的灌汤包。因为生意火爆地方局

促,小铺里热气腾腾,人多得挤来挤去,尤其到夏

天,吃几个包子往往会弄得汗流浃背狼狈不堪。

唐季礼试着带妈妈去最好的饭店吃这种灌汤包,

可是妈妈试过好多家,总是说不如这家做得鲜美

好吃,唐季礼也只好由着老人家。有一次唐季礼

又带妈妈去那家小店,正好被一家娱乐媒体的记

者拍下并杜撰了一篇报道,大意是唐季礼对妈妈

很小气,妈妈好不容易来上海,却带妈妈去这样

一家便宜小店。唐季礼在网上看到这篇报道只能

无奈一笑,好在他不介意别人的看法,做事只求

问心无愧就好。

唐妈妈现在已经80多岁,但是身体很好,加

上注重仪表保养有方,看上去很显年轻。2005年

电影《神话》首映的时候,唐季礼拉着妈妈的手一

起出席首映礼,第二天有媒体报道:唐季礼偕夫

人出席首映。唐季礼特意把这篇报道拿给妈妈

看,说您太年轻了,人家都把您当成我太太了。妈

妈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后来,唐季礼发微博调侃:“我在电影《神话》

北京首映时带妈妈一起拖手出现红地毯。第二天

其中一家大媒体报道唐季礼导演和夫人出席首

映。我妈妈说:‘我!有冇搞错?’然后笑得满脸甜

甜的。我心里不是味儿,但看到她笑得开心就是

我最大的幸福。”

自小研习书法

唐季礼的小学时光是在香港慈幼学校度过

的,那是一所天主教会办的男子学校,香港高等

法院原讼庭大法官汤宝臣,以及艺人郭富城、李

灿森等都曾在这所学校就读。学校在1950年更

名为慈幼英文学校,校徽底端刻有拉丁文Alere

Flammam,也是慈幼英文学校的校训,即:要有

服务人群的精神。而中文校训则是“点燃火炬、照

耀人群”。在学校里,老师们一直着力培养孩子们

热诚、勇敢、助人的品质。

小学刚入校,唐季礼就热衷参加学校的体育

课外班。他酷爱运动且表现出超越常人的运动天

分,不管是田径还是球类运动,他都能很快掌握技

巧并脱颖而出。唐季礼记得,当时学校有两个足球

场三个篮球场,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相当难得,亦

可见学校对学生体能锻炼之重视,加之又是男校,

各项体育运动开展得相当完备热闹。到了二三年

级,唐季礼已经在学校的多项体育比赛中拿奖,并

被选拔代表学校参加全港比赛,陆续拿了很多名

次。老师们都很喜欢这个浓眉大眼、彬彬有礼、运

动能力又强的学生。很快,唐季礼就成为学校的风

云人物,同时担任学校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的

队长,当仁不让地成为一群男孩子的“孩子王”。不

过因为太贪玩,他那时候成绩平平。

每天放学,唐季礼都带领一群小伙伴去学校

的运动场踢足球或打篮球,大家一起奔跑打闹、

嬉戏流汗,一直玩到天色擦黑、肚子饿得咕咕叫

才肯回家。学校里都是男生,难免会发生各种争

执,香港立法会议员、著名执业律师郑家富曾在

慈幼英文学校的一次校庆活动中调侃,说自己小

学时曾被同学唐季礼揍过,只是忘了因为什么而

挨揍。不过他补充道,记得唐季礼的运动能力相

当强,让很多同龄甚至比他大很多的孩子都望尘

莫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记忆犹新。

学校是天主教会学校,六十年代香港经济不

太景气,学校每周都会向周围社区居民捐赠衣

物、食品等。因为家住得比较近,唐季礼每周六都

积极主动地去学校做志愿者,帮忙派送物品,“顺

便”也领个面包回家。他说,那时候觉得做志愿者

帮助别人很开心,有面包领也很开心。

得遇良师,爱上书法

转眼到了小学四年级,班上来了个教中文的

老师,唐季礼至今还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老师的名

字叫王志强。这也是唐季礼的过人之处。事实上,

他对很多人或事都能过目不忘,时隔多年仍能准

确地回忆起来。对于曾给过自己帮助、指导、支

持、鼓励的人,更是深怀感恩之心,念念不忘。

在唐季礼看来,王志强老师不仅课讲得生动

有趣,板书更是让人赞叹。虽然是粉笔板书,但王

老师的字隽永有力、工整严谨,好像每一个字都

是雕刻在黑板上一样,漂亮极了,小小的唐季礼

羡慕不已。时间久了,唐季礼越来越喜欢并且每

天都盼着快点上王老师的课,不仅听讲听得认

真,常常一边听讲一边用手指在桌子上比画,希

望自己也能像王老师那样写得一手好字。就这

样,他因着王老师的影响,也开始对传统文化产

生浓厚兴趣,成绩也越来越好。

放学后,伙伴们再叫他去踢球,他都摆摆手,

背着书包直奔家里,铺开纸张,像模像样地趴着

练字。父亲看他这么好学,喜在心头,自然是大力

支持,马上去书店给他买了很多书帖,颜真卿、柳

公权、赵孟頫、欧阳询当然必不可少,还有褚遂良

的《雁塔圣教序》、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当

然更少不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小唐季礼拿着这

些书帖爱不释手,眼界大开,这些书法或端庄雅

致、或雄浑奇崛、或清逸灵动、或质朴大气,每一

本都百看不厌。他觉得,字里行间都凝聚着一种

力量感和节奏感,这就是父亲常跟他讲的艺术

吧。

父亲告诉他,不管什么事,只要下了决心做,

就要努力做到好做到精,不可半途而废。练书法

当先从楷书练起,再练习行书。可他一看,楷书似

乎写起来很麻烦也很慢,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都要

工工整整,马虎不得,倒是行书更随意简单,于是

没听父亲的话,直接先从《兰亭序》临摹起。就这

样练来练去,他觉得始终不得要领,无法提高,字

怎么写都不够漂亮,不够工整。

于是,父亲专门找时间给他讲解书法的基本

法度。父亲告诉唐季礼,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

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

割,并由此构成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字与字、

行与行之间要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方

能变化多姿。他又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其实为人

处世也是如此。运笔时“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提笔

顿顿、行笔运运”,这既是书法要旨,又蕴藏着做人

做事的道理。书法创作中,先要胸有成竹谋篇布

局,笔墨、章法、气韵一脉贯穿,然后才能挥毫泼墨

一蹴而就;正如做人做事要从大处着眼,以大局为

重,不拘泥小节。精湛的技法、艺术的铺陈,都是书

家展现自己的志趣、学识、涵养、性格之处。

唐焕庭还告诉儿子,习练书法要“藏头护尾,

力在字中”。书法中,楷书、隶书、篆书等书体以平

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书体则是变化错综,起

伏跌宕,有时需深藏圭角,有时却要锋芒毕露。其

中楷书是基础,练好楷书,才可以练其他书体,去

享受恣意飞翔的乐趣,而《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

书,不是那么容易学的。在临帖时,唐焕庭还趁机

给儿子讲解古文知识。唐季礼这才开始认认真真

从颜真卿、柳公权临摹起。不过他的书法并没有

完全照着书帖来,在认真临摹了一段时间之后,

他觉得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字各有所长,也各有特

点,于是练着练着,他就开始琢磨如何能取法二

体之长,每天放学都要抽时间临帖练习,从不敢

懈怠。正因为坚持、因为能全身心沉浸其中,他接

连拿了两年书法冠军以及钢笔书写冠军。

现在回想起来,唐季礼说,那时虽然每天研

习,但因为年纪小,见识与经历有限,其实仍是懵

懵懂懂,并没有真正明白父亲说的那些书法与做

人之间的道理。多年以后,研习书法已经成为他

劳顿之后放空自己、放松身心,与自己的心灵进

行对话的最好方式。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一黑

一白中,他渐渐参悟了父亲自儿时就告诉他的很

多道理。他开始在书法的工整与自然中,注意正

欹朽生,错综变化,或者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

求趣味……而这些艺术观念,同样渗透在他的电

影之中。

打抱不平,险被开除

不过,唐季礼的小学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

他六年级时,学校新来了个姓方的英语老师,大

家都很喜欢方老师的课。一次学校组织到乌溪

沙春游并宿营三天,当时宿营地还有赤柱的航海

学校的学生。活动中,有同学被航海学校的学生

欺负,方老师去调解却被航海学校学生的脏话骂

哭。唐季礼知道后非常愤怒,马上领着十几个同

学回到宿营地,大家拿起扫帚、木棒,有的还把营

地里上下床的栏杆拆下来,浩浩荡荡地跑去找航

校的学生讨说法。后来多亏双方的老师们拼命

压住,才没有打起来。露营结束后,学校以破坏

公物和寻衅闹事为由严查此事,唐季礼和其他两

个同学被“供”出来,结果其他人记大过,唐季礼

因为带头,被校长勒令开除。这个开除决定在学

校引起轩然大波,大多数同学都觉得这样的结果

对唐季礼不公,因为他只是想替老师讨个公道,

于是六年级三个班的同学集体罢课,再加上老师

们都去讲情,学校这才收回成命,最终给他一个

处分免于开除。后来唐焕庭告诉儿子,当时的冲

动可以理解,但是做事情一定要考虑后果。大家

都拿了武器,一旦打起来,任何人受伤都不可想

象,更何况航校那些学生个个身强体壮,年龄又

大些,真打起来,谁吃亏还真难讲。唐季礼想起

来也有点后悔:要是打起来,恐怕自己小学真毕

不了业!

(摘自《幸福的挑战者——唐季礼》,颜慧著,作家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

作家出版社9月份出版了朱晔的长篇小说

《银圈子》,这是一部类自传体小说,小说通过四

位主人公的人生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当今社

会全景式的生活画面。作品集金融、职场、时代

背景于一体,有银行圈的暗战,有商业圈的欺诈,

有文化圈的虚伪,还有很多现实的话题,通过阅

读作品,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好经历才能酝酿好故事

故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时间跨度

近30年。这30年是小说中主人公从成人到成

熟的30年,也是人生跨度最大的30年,他们从

开始独立认知社会到逐渐参与社会,甚至有人在

影响和改变着社会。

偏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30年又是波澜

壮阔的30年,这30年给世界带来的变化甚至

比前300年都要大,就像本书的后记里面说的

那样:

我们刚刚知道计算机之父的名字,计算机就

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我们还在回味余光中先

生的《乡愁》,而人手一部的手机瞬间将天涯之隔

变成屏幕内外;我们甚至还来不及分析寻呼台服

务员的职业发展,这个行业瞬间就消失了。

就拿写作来说也是如此,以前的作家写一本

书差不多要穷毕生的精力,而现在的网络写手,

一天写几万字似乎不是难事;全国每年有几千部

长篇小说出版,即平均每天都有十几本长篇小说

诞生,而我读初中的时候,一本《青春之歌》还要

靠手抄来普及。

作者写作的这段经历非常好,因为这个年龄

段是人一辈子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也是思考最

深刻的阶段,这个深刻不仅仅由于快速变化带来

的新事物对传统思维的挑战,更来自于这个年纪

的人,已经可以看明白、看透彻一些事情,这样的

透是水滴石穿的,是拨云见日的。

四十不惑,人到中年真的该一通百通吗?答

案也是不确定的,别人眼中的中年时光是最幸福

的,上面有老人顶着,下面有子女托着,身体健

康、精力充沛。而事实是,中年人上面有老迈的

双亲需要尽孝,下面有未成年的子女需要尽责,

这些经历都为故事创作积淀了丰厚的素材,有这

样好的素材,故事一定非常精彩!

好故事可以提炼好思想

故事分明暗两条线,明线上,本书讲述的是

四位主人公的故事。

主人公一号殷子俊,他来自安徽农村,他与

主人公二号杨得志是同村邻居,由于命运之神的

操纵,他们的人生始终纠缠在一起。

殷子俊自小就非常优秀,他的优秀一直伴随

他大学毕业,要不是因为大学期间那段不合时宜

的“恋爱”,他的人生也许会平步青云,一切的美

好似乎都是预先为他设计的。

大学毕业前政审不合格,他被堵在研究生报

名的大门外,殷子俊只好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路

线。在挫折中他经历了人生百态。逆来的,顺受

了;飞来的不是横财,还有曲折渐进的人生。经

过筚路蓝缕的奋进,遭遇过破釜沉舟的决绝,他

一飞冲天。

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加速奔跑,以弥补那蹉跎

岁月,没想到,一步错过了就步步赶不上,无论他

如何努力,他都游离于圈子之外,他已经错过了

圈子晋级的最佳时机。努力越大,失望越大。沉舟

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殷子俊抑郁了,他

过早地看到了人生的归宿。他想到了数学里面分

子分母相同的连乘公式,分子分母逐个抵消后,

他早早地就到达了生命的终点。

主人公二号叫杨得志,父亲是小学校长。从

年幼起,他一直比殷子俊拥有更好的环境。但在

殷子俊面前他一直优越不起来,因为,殷子俊一

直比他优秀。

就拿高考来说,殷子俊后来居上,一次就考

取了重点大学。而杨得志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后来还是在殷子俊的帮助下,补习两年才考取一

所普通的高校。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虫子不都是留

给早起的鸟。在大学里,杨得志赢得了校花的

芳心,最后将校花变成了自己的家人;他得到

了老师的爱护,老师正好分管学生工作;他赢

得了历史机遇,他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单

位。天时地利人和,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天助杨

得志,他走在街上,天上掉的金元宝能正好落

到他的身边。

即使是最百无聊赖的日子,杨得志身边也

是故事不断,他不知道这些故事都在为他将来

穿越一个又一个圈子积累素材、积攒人脉。当

然,让杨得志想不到的是,最看不上他的殷子

俊最后成了他的真命天子,让他的人生实现了

“三级跳”似的飞跃。他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了银

圈子,苦于自己在圈子里毫无根基,因此,他

一直过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

主人公之三叫黄宗三(黄博士),他是殷子

俊的校友、挚友和邻居,他们相识于大学里的

“义举”,由此成为终身的至交。黄宗三来自江

苏农村,父母都是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学渊源

深厚,尤其是母亲的家学底子为他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黄博士是有故事的人,家族的故事可以写

成一部“史诗”,他的成长经历也是一部精彩的

励志故事。大学毕业后,他跟女友一起考取了

北京的研究生,接着读了博士,并成为行业的

专家,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的声望。

黄博士无疑属于专业圈子。无论他怎么努

力,有一个跟专业平行的管理圈子始终不接纳

他。他做得正、行得端,弘扬的是正能量,而

他总是处在黑暗的圈子里而不自知:最先被黑

的是他儿子,一个优等生就是因为不懂游戏规

则,结果“小升初”的时候掉到了最差的学

校,加上黄博士“不识时务”,孩子出现了严重

的逆反;接着被黑的是他自己,都以为他当副

校长是板上钉钉的事,结果煮熟的鸭子意外地

飞了;最后是他的项目一启动,就被别人当成

了诱饵,这让黄博士成为了阴谋的祭品。

主人公之四叫杨明杰,他好像不属于任何

一个圈子,因为他为任何圈子所不容,而他天

生就占据着一个好圈子——商圈,这是杨明杰

做梦都想不到的。

杨明杰是殷子俊的大学同班同学,他的祖

籍在江苏,父母亲年轻的时候怀着一腔热血去

新疆支边。杨明杰大学毕业的时候赶上了国家

的“好政策”,因为父母的关系,他可以当成江苏

毕业生参与分配。政策规定跟组织实施是两拨

人在操作,他的学籍留在江苏,但是工作始终得

不到落实,他只能在等待中盼着有关部门的“垂

青”。在漫无边际的等待中,一次意外,杨明杰在

夹缝中看到了生存的路径。

杨明杰赶上了好时代,这是一个能创造神奇

和神话的时代,他在同学中创造了一个神话,他

还制造了很多神一样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当今

社会各种角色身份的缩影。

四个角色,无数个故事,加上作者以时空穿

梭、场景切换的表现手法,显得故事更加跌宕起

伏、扣人心弦,读者一翻开书就有一口气读下去

的冲动。

好思想能够诞生好作品

作品是传递思想的载体,讲故事的目的是为

了将作者的思想传递给读者。

《银圈子》的“银”不仅暗指主人公杨得志和

殷子俊在金融系统工作的背景,银也代表着货币

符号。货币就是一个圈子,被货币役使的人们整

天被各种各样的圈子所包围,有人进了圈子,有

人出了圈子,属于你的圈子你想逃逃不掉,不属

于你的圈子,你想挤也挤不进,这就是现实。有

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有圈子的地方就有名利,圈

子决定着你的格局、位子和前途。

明线上,作者通过四个精英人物成长的经

历,讲述职场尔虞我诈、圈子内外的故事:才华横

溢的殷子俊人生飘忽不定,大智若愚的杨得志春

风得意,侠肝义胆的黄博士不得善终,不温不火

的杨明杰极具经商智慧……他们在各自的圈子

里演绎着爱恨情仇、精彩纷呈的人生故事;暗线

里,书中设计了一个或隐或现的朱先生,朱先生

皆以解释或者联想的方式,不断从主人公的起伏

命运中总结着人生智慧,让读者在书中阅读故

事,通过故事感悟人生的道理。

因为思想的饱满,小说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

因为道理的精辟,作品就具有了人文情怀、社会意

义和哲学意味,这就是《银圈子》追求的目标。

《银圈子》解读百味人生圈□朱志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