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EDD 5103A 歷史課程與教學 香港中學文憑試 中國歷史科校本評核「學習及評核計劃」 講師:楊秀珠教授 學生姓名:利子寧 課題:乙部 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列強的入侵、改革與革命) 評核 項目 日期 時間 課業評量 課業比重 評核重點 類別 項目 比重 課題:清朝內憂外患問題 1. 文字報告:學生可在教師所提供電影 名單中揀選一部電影,探討電影在何等程 度上反映清中葉至清末中國所面對危 機,並撰寫一份電影報告 40% 2010 6 7 4 星期 2. 影像創作:學生分為 5-6 人小組,自行 拍製一小段影片,該段影片需反映他們認 為那項問題最能促使清朝滅亡(可用話 劇、新聞特輯等形式表達) 60% 知識:不同時期清朝所面對的問題 態度:求真精神、學習對資料作批判、合作 及創意精神 技能:資料分析、整理及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家課 30%

EDD 5103A 歷史課程與教學 香港中學文憑試 中國歷史科校本評核 … · 香港中學文憑會考中國歷史科校本評核 「學習及評核計劃」 一. 課題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EDD 5103A 歷史課程與教學 香港中學文憑試 中國歷史科校本評核「學習及評核計劃」 講師:楊秀珠教授 學生姓名:利子寧 課題:乙部 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列強的入侵、改革與革命) 評核

    項目 日期 時間 課業評量 課業比重 評核重點 類別 項目

    比重 課題:清朝內憂外患問題 1. 文字報告:學生可在教師所提供電影名單中揀選一部電影,探討電影在何等程

    度上反映清中葉至清末中國所面對危

    機,並撰寫一份電影報告

    40% 一 2010 年 6 月至 7 月

    4 星期

    2. 影像創作:學生分為 5-6 人小組,自行拍製一小段影片,該段影片需反映他們認

    為那項問題最能促使清朝滅亡(可用話劇、新聞特輯等形式表達)

    60%

    知識:不同時期清朝所面對的問題 態度:求真精神、學習對資料作批判、合作

    及創意精神 技能:資料分析、整理及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家課 30%

  • 課題:清朝國勢與香港發展的關係 1. 考察活動:學生自行需前往學校附近(東涌區)的古蹟,根據教師所給予的相片提示,找出在清政府時期所興建的文物古

    蹟,並找出它們與清朝國勢的關係,以便

    完成工作紙

    40% 二 2010 年 8 月 3 星期

    2. 小組報告:學生分成 5 至 6 人一組,製作 15 至 20 分鐘口頭報告(形式限),在八月底的中一迎新週向新入學的同學

    介紹東涌歷史文物古蹟及與清朝歷史發

    展的關係。

    60%

    知識:了解自己所身處的社區(東涌) 的古蹟與清朝歷史發展關係 態度:增加對自已學校社區歷史發展的認識

    技能:對文物及古蹟的觀察力,學習搜集資

    料及綜合資料的能力、匯報/口頭報告技巧

    堂課 家課

    40%

    三 2010 年 9 月 3 星期 課題:改革與革命的特色及成效 1. 堂上辯論:全班分成 6 組,3 組代表以梁啓超為首的改革派,另外 3 組代表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以「對清末的國勢而

    言,革命是救國救民的最佳辧法」為題進

    行辯論,每組需撰寫主辯、第一副辯、第

    二副辯及結辯撰寫講辭

    70% 知識:了解清朝改革派及革命派的理念及成效 態度:提升組識論點、論據及論證的能力,

    感受歷史人物對救國的熱情 技能:組識能力、演說能力、歷史代入感

    堂課 家課

    30%

  • 2. 反思短文:學生須根據史實,代入以六個歷史人物角色(孫中山、梁啓超、光緒、慈禧、康有為、李鴻章),對他們所身處的時代,目睹清朝國力日潮衰落,改

    革失敗及革命浪潮增加的感受

    30%

    繳交課業樣本:評核項目一(課業 1 文字報告、課業 2 錄像影帶) 、評核項目二(課業 1 工作紙、課業 2 各組報告錄像) 、評核項目三(課業 1 辯論講辭、課業 2 反思文章) 註:1.評該項目:包含三個評該項目 2. 日期:在中五考試過後至暑假期間、中六學期初進行 3.整個「學習及評核計劃」為期 10 星期 4. 課業衡量:每個評核項目包含 2 份作業 5.課業比重:文字形式佔 75%,非文字形式佔 25% 6. 評核重點:涵蓋知識、態度及技巧三方面 7.類別:整個「學習及評核計劃」涵蓋家課及堂課 8. 項目比重:各個評核項目相加為 100%

  • 香港中學文憑會考中國歷史科校本評核 「學習及評核計劃」

    一. 課題 必修部份乙部單元一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主題 1. 列強的入侵、2. 改革與革命 二. 設計理念 本學習及評核計劃內容以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為主題,期望以探究式學習為校本評核的主體,強調提起學生學習動機,鼓勵學生自行尋找答案。其中校本評

    核項目二是以實地考察為主,為了讓學生了解清朝歷史與香港的關係,亦同時增

    加學生對學校及該區的歸屬感,並向其他同學宣場學校社區歷史,務使學生能把

    所學的知識適用學校活動之上;校本評核項目一和三則以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來

    讓學生探討清朝所面對危機及改革與革命派所提出的救國方法。學生在教師引導

    下,以個人及小組形式完成三個階段的評核項目,從而獲得以下知識、態度和技

    能: 知識: ~清政府自嘉慶、道光年間所面對內憂外患的問題 ~清政府如何發展東涌作海防用途 ~清中葉至清末改革與革命派的主張 技能: ~搜集、整理、綜合及分析相關歷史資料的能力,運用歷史研究方法,提升個人思辯及評價史事的能力 ~加强學生的歷史代入感,感受歷史人物所面對的難處,從而增加學生的解難能力及對歷史的興趣 ~透過小組匯報及辯論,提升學生的演說技巧及創意思維 態度: ~歷史與學生是有密切關係,以前的史事能影響現今香港的發展 ~學生需以求真及批判的精神發掘歷史資料 ~由於此校本評核有小組活動,學生需具備責任心、勤力及合作的態度去完成評核

  • 三. 評核程序及注意事項 本學習及評核計劃分為三個評核項目,每個評核項且各設兩份作業,具體評核程

    序及注意事項,詳列如下: 第一階段評核項目:從電影認識及衡量清朝內憂外患問題 課業 1. :(參考指引一) 文字報告:學生可在教師所提供電影名單中揀選一部電影(或自行選擇電影,但必需與清中葉至清末中國所面對的問題有關,並須預先問準教師),探討電影在何等程度上反映清中葉至清末中國所面對危機,並撰寫一份電影報告。 課業 2:(參考指引二) 影像創作:學生分為 5-6 人小組,自行拍製一小段影片,該段影片需反映他們認為那項問題最能促使清朝滅亡(可用話劇、新聞特輯等形式表達) 。 第二階段評核項目:東涌與清政府的關係 課業 1:(參考指引三及工作紙) 考察活動:學生自行需前往學校附近(東涌區)的古蹟,根據教師所給予的相片提示,找出在清政府時期所興建的文物古蹟,並找出它們與清朝國勢的關係,以便

    完成工作紙。 課業 2:(參考指引四) 小組報告:學生分成 5 至 6 人一組,製作 15 至 20 分鐘口頭報告(形式限),在八月底的中一迎新週向新入學的同學以任何形式介紹東涌歷史文物古蹟及與清

    朝歷史發展的關係。 第三階段評核項目:改革或是革命? 課業 1.:(參考指引五) 堂上辯論:全班分成 6 組,3 組代表以梁啓超為首的改革派,另外 3 組代表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以「對清末的國勢而言,革命是救國救民的最佳辧法」為題

    進行辯論,每組需撰寫主辯、第一副辯、第二副辯及結辯撰寫講辭,並經抽籤分

    派對手後在放學時間進行辯論。 課業 2.:(參考指引六) 反思短文:學生須根據史實,代入六個歷史人物角色(孫中山、梁啓超、光緒、慈禧、康有為、李鴻章),對他們所身處的時代,目睹清朝國力日潮衰落,改革失敗及革命浪潮增加的感受

  • 四. 評核準則及方法 1. 學生必須按指定日期繳交習作 2. 當若繳交當日缺席者,須於回校當天即日交回,若該份課業是非文字形

    式(例如小組匯報) ,缺席者須自行撰寫一份與該題目有關的文字報告 3. 所有課業必須由學生自行完成 4. 各課業之要求及評分準則,將列於指引及工作紙內,請自行參閱

  • 香港中學文憑會考中國歷史科校本評核 「學習及評核計劃」

    指引一 一. 課題 必修部份乙部單元一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主題 1. 列強的入侵 二 評核項目及課業:第一階段評核項目課業 1.:從電影認識及衡量清朝內憂外患問題 文字報告:學生可在教師所提供電影名單中揀選一部電影(或自行選擇電影,但必需與清中葉至清末中國所面對的問題有關,並須預先問準教師),探討電影在何等程度上反映清中葉至清末中國所面對危機,並撰寫一份電影報告。 三 工作指引 ~教師須於課業繳交前二星期教導學生撰寫電影報告的內容及技巧,電影報告必須包括以下各項: 1. 電影的基本資料(例如:電影名稱、導演、演員、發行年份……) 2. 電影內容簡介 3. 電影內所反映清朝中國所面對的問題 4. 在何等程度上,電影能表達清中葉至清末中國所身處對危機 5. 電影的情節是否與史實相符? 觀點是否中立? 6. 學生對電影的感想 ~電影報告的字數不限,但必須提醒學生此份課業是以個人形式完成 ~學生可選擇以下電影的其中一部,或可選擇兩至三部電影作出比較: 1. 《鴉片戰爭》(1997)

    導演:謝晉

    演員:鮑國安╱蘇民╱郎雄╱林連昆

    電影簡介:1839 年初春的一天,廣州珠江邊英國商館前,突然豎起一排絞

    架,一個個犯人被押上去絞死。這是按照欽差大臣林則徐的命令,處決罪大

    惡極的鴉片販子。廣場上眾多的百姓,他們和商館的商人都明白,在清朝皇

    帝道光的支持下,林則徐徹底禁絕鴉片的行動開始了……

    2. 《末代皇帝》(又名《末代皇朝》) 導演:貝托魯奇

    演員:尊龍 電影簡介:電影史上第一部以西方觀點切入中國近代歷史事跡、由名導演貝

    托魯奇執導最具野心及氣魄的史詩議鉅獻《末代皇帝溥儀》捕捉了溥儀奇彩斑駁

  • 的一生:1908 年,年僅三歲的溥儀即位,是為中國最後一位皇帝,為時不足三

    年即隨著清朝的滅亡而被迫退位……

    (若學生選擇此部電影,教師需提醒學生自行搜集及補充較多資料,到了溥

    儀在位,清朝所面對的問題是甚麼? 為何清朝已經返魂乏術?)

    3. 《火燒圓明園》 演員:梁家輝、張鐵林、劉曉慶

    電影簡介:影片以慈禧為中心,敘述了她自咸豐二年 1852 年 進宮到咸豐十一年

    1861 年,九年間中國政治上的大事。1860 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後,又陷天

    津。咸豐倉皇出走,次年駕崩。6 歲的載淳繼位,並命八大臣輔弼幼主。而慈禧

    不甘大權旁落,製造了辛酉政變,垂簾聽政……

    4. 《譚嗣同》 導演:陳家林

    演員:宋嘵英、達式常、王玉梅

    電影簡介:展現了維新志士譚嗣同從奉詔入京輔佐皇上「明定國是」到梢油菜市

    口這段最具光彩的人生年華。該片 1985 年獲文化部秀故事片二等獎﹔第五屆中

    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

    5. 《傾國傾城》 導演:李翰祥

    演員:盧燕╱狄龍╱姜大衛╱蕭瑤 電影簡介: 光緒二十年,西太后六十歲,雖然已「還政」於光緒帝,但實際上

    依然大權在握。又派小太監寇連材(姜大衛),以侍候光緒為名,實作監視。 光緒很想有一番作為,但因優柔寡斷,致無法擺脫西太后的操縱;幸有珍妃安慰,

    但又遭皇后等陷害…… 6. 《瀛台泣血》 導演:李翰祥

    演員:盧燕╱狄龍╱岳華╱蕭瑤 電影簡介:甲午戰爭失敗後,光緒帝(狄龍)希望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遂起用康有為(凌雲)、譚嗣同(岳華)等佑識分子,於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頒佈了一系列維新詔令。那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變法」。 然而,以西太后(盧燕)為首的守舊派堅決反對。光緒被幽禁瀛台,六君子譚嗣同等慷慨就義…… 以上電影資料載於 http://www.yesasia.com/及 http://www.dianying.com/ft/genre/qing ~教師需派發電影名單及簡介給予學生,以便學生作出選擇 ~學生自行選擇電影,但必需與清中葉至清末中國所面對的問題有關,並須在繳

  • 交報告前一星期問準教師 四 評核準則

    本課業的評核總分為 40 分,佔評核項目一:40%

    下 中 上 評核重點

    0-3 分 4-7 分 8-10 分

    內容結構(分數×2) 沒有從歷史角度及

    對電影的歷史觀點

    作出評價,結構混

    亂,未能達到指引

    所提及對電影報告

    的要求。

    能部份回答指引所

    提及對電影報告的

    回題,以較少篇幅

    提及及衡量電影中

    所呈現的清朝歷史

    問題。

    結構完整,篇幅詳

    盡,有運用資料分

    析技巧,並從歷史

    角度及對電影的歷

    史觀點作出評價。

    搜集/運用資料 沒有作額外的資料

    搜集、資料錯漏百

    出或不適用於此題

    目。

    資料大致運用正確

    ,只有少許錯誤。

    搜集多項資料,資

    料運用恰當,正確

    無誤。

    行文表達 表達能力低,文句

    不通,難於理解、

    錯別字多。

    表達能力尚算清楚

    ,文筆普通、有少

    許錯別字。

    表達清晰、文筆流

    暢,用詞精煉準確。

  • 香港中學文憑會考中國歷史科校本評核 「學習及評核計劃」

    指引二 一.課題 必修部份乙部單元一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主題 1. 列強的入侵 二, 評核項目及課業:第一階段評核項目課業 2.:影像創作 學生分為 5-6 人小組,自行拍製一小段影片,該段影片需反映他們認為那項問題最能促使清朝滅亡(可用話劇、新聞特輯等形式表達) 。 三.工作指引

    ~教師需於繳交錄像前兩星期(即繳交電影報告後) 明確交待課業要求

    ~影片長度以 8 分鐘為下限、20 分鐘為上限

    ~影片內容必須介紹小組認為那項問題最能促使清朝滅亡或清朝的某一時段內所

    面對最大危機(例如:1900 年至 1905 年,清政府所面對的最大困難) ~影片除了對該項困難作出詳細介紹或演繹,還應與清政府所面對的其他危機作出比較,以突顯其重要性 ~影片中亦可交代清政府如何嘗試解决該項危機的過程 ~學生應嘗試集中探討最能促使清朝滅亡一項問題,不要選擇多於一項因素 ~影片的表達形式不限,惟必須清楚帶出主題及內容重點 四.評核準則

    本課業的評核總分為 60 分,佔評核項目一:60%

    A 教師評分 (40 分)

    下 中 上 評核重點

    0-3 分 4-7 分 8-10 分

    內容結構 影片內容太少,對

    該歷史問題未能清

    晰了解,結構及影

    片編排混亂。

    反映與該歷史問題

    有關的內容,惟結

    構及影片脈絡不太

    清淅。

    影片精要得宜。時

    間安排恰當,令人

    覺得簡潔易明。

    搜集/運用資料 沒有作額外的資料

    搜集、資料錯漏百

    出或不適用於此題

    目。

    資料大致運用正確

    ,只有少許錯誤。

    搜集多項資料,資

    料運用恰當,正確

    無誤。

    表達形式 枯 燥 乏 味 , 欠 層

    次,令人不易明白。

    平實,缺乏新意,

    不過容易明白。

    有創意及層次,具

    吸引力。

    團隊表現 分工不平均,有組員未能參與影片製

    分工略微不平均。

    但有溝通。 能夠分工合作,有

    默契。

  • 作。

    B. 同儕工作互評(20 分)

    下 中 上 評核重點

    0-1 分 2-3 分 4-5 分

    搜集資料 沒有提供任何資

    嘗試搜集資料,

    但少部份與影片

    製作有關

    積極提供與影片

    製作有關的不同

    相關資料

    課堂報告 沒有參與影片製

    有參與影片製作 積極參與影片製

    作,並清晰地表

    達報告內容

    合作性 未 能 與 組 員 合

    作,時有爭抝

    能與組員溝通,

    樂於接納不同意

    能有效與組員溝

    通,促進組內和

    諧,提升工作效

    準時 未能按進度工作 大致能按進度工

    準時完成各項工

  • 香港中學文憑會考中國歷史科校本評核 「學習及評核計劃」

    指引三 一.課題 必修部份乙部單元一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 1. 列強的入侵 二, 評核項目及課業: 第二階段評核項目課業 1:東涌與清政府的關係 考察活動:學生自行需前往學校附近(東涌區)的古蹟,根據教師所給予的相片提示,找出在清政府時期所興建的文物古蹟,並找出它們與清朝國勢的關係,以便

    完成工作紙。 三工作指引

    ~在前往東涌各古蹟考察前,學生需完成工作紙一,以增加對東涌及清朝國勢的

    認識。在考察完成後,學生需完成工作紙二。工作紙一和二需於下一個評核課業

    (小組匯報)之前繳交

    ~教師於派發工作紙一的期間,應同時簡介介紹東涌各項古蹟的交通位置及開放

    時間(的補充資料)

    ~教師可提醒學生於參觀古蹟期間多作拍照,為下一個評核課業(小組匯報) 作好

    準備

    ~學生可相約一起前往各項古蹟,但不可抄襲工作紙的內容,若遭發現,必定取

    消該評核課業的分數及受到嚴厲處分

    四. .評核準則

    本課業的評核總分為 50 分(工作紙一:25 分,工作紙二:25 分),

    佔評核項目二:40%

    此部份根據參考答案及行文表達來評分

  • 香港中學文憑會考中國歷史科校本評核 「學習及評核計劃」

    工作紙一 班別: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繳交日期:_______________

    一. 試根據以下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

    「自乾隆二十二年,在廣州設立的所謂『廣州貿易』制度的運作,很明顯反眏

    出清政府的一個周密的防禦機制來監管和控制前來經商的西方船隻和商人。香

    港地區自清以來的軍事措施,在整個廣東海防機制上比較在明朝時更為重

    要……. 」 資料來源:王賡武:《香港史新編(上冊)》(香港:三聯書店,1997) ,頁 44

    資料二

    「嘉慶六年(1801) 總督吉慶、提督孫全謀會奏:准部核定章程內,將粵洋區分東、中、西上、西下四路,設立洋巡船隻,就各鎮協營所轄洋面地方、派撥縝將備弁

    等負,率帶本管兵丁、每船三、四、五十名不等,配撥砲火、器械,定為统巡、

    總巡、分巡、會哨各名目,分別上下兩班,先將各員造冊送部,遇有失事,即按

    照原報各職名題參。」 資料來源:(清) 盧坤等輯:《廣東海防彙覽》下函,卷二十三,<方略十二>,頁 37

    資料三

    「總督蔣攸銛飭候補知府彭紹麟查勘該處,孤懸海外,為夷船必經之所,又有大澳、東

    涌二口可收口泊船。二處俱有村落,民居稠密。其東涌向無汛房,惟大澳口原設守兵十

    三名,雖有雞翼角炮台,派大鵬營千總一員,帶兵四十名駐紮防守。」但地勢闊寬,距

    東涌、大澳口遙遠,勢難兼顧。請在東涌口添設建訊房八間,圍牆五十丈,抽撥大鵬營

    外委一員、兵丁二十名分駐。並請在大澳口西面近左右村二處各建垜牆四十丈,北面汛

    房後亦建垛牆四十丈,以備隨時添兵架炮之用」 資料來源:《廣東海防彙覽》,轉載至劉蜀永:《簡明香港史》(香港:三聯書店,1998) ,頁 13

  • 資料四

    「到了清朝,為了防禦海盜和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擾,香港成為廣東沿海一帶的

    重要防區……………新界及其離島一些戰略地點如佛堂門、龍船灣、大澳和浪白灣等地,在乾嘉年間分別建造炮台,汛房(汛地營房)和駐兵續有增加…………. 至於離島,在大嶼山炮台設有千總一名,率領 48 名兵丁駐防,另有 30 名兵分防大嶼山汛及東涌口汛。」 資料來源:鄧開頌、陸曉敏:《粵港關係史 1840-1984》(香港:麒麟書業有限公司,1997) ,頁 6

    資料五(對東涌口砲台的記載)

    資料來源:阮元修、陳昌齊等《道光廣東通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資料六(清朝時大嶼山的軍事設施圖)

    資料來源:阮元修、陳昌齊等《道光廣東通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 根據資料一及就你所知,為何清政府實行一個「周密的防禦機制」及增加軍事設施來監管和控制及防禦外國人?(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據資料一及二,香港在整個廣東海防機制上的地位如何? 清政府如何增加香港及廣東地區的軍事設施?(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綜合資料三至六及就你所知,清政府在東涌增加了甚麼海防措施?為甚麼清政

    府在嘉慶年間選擇在東西涌(現名東涌) 興建軍事設施?(10%)

    (可從地理位置、原有的香港軍事設施、清朝所面對的問題等方面作出考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你是嘉慶皇帝,你會怎樣對抗海盜及西方殖民主義的侵擾?(5%)

    (試根據當時清朝國力及皇帝所面對的處境來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工作一參考答案:

    (1) 根據資料一及就你所知,為何清政府實行一個「周密的防禦機制」及增加軍事設施來監管和控制及防禦外國人?(5%)

    ~愈來愈多西方船隻開到香港地區海域進行貿易(尤其是鴉片貿易,大量西商的鴉舌躉船寄泊在香港水域) ~在十九世紀初期,英國人對香港地區沿海島嶼有覬覦之心,希望奪取過來,變

    成一個受英人控制的英國在華做貿易的基地

    ~防止西洋人與中國內奸勾結,保衛人民安全

    ~在鴉片戰爭之前,香港海域已屢次被英軍侵擾

    *學生能在答案中提及以上任何兩點,並有詳細解說,可得滿分*

    (2) 根據資料一及二,香港在整個廣東海防機制上的地位如何? 清政府如何增加香港及廣東地區的軍事設施?(5%)

    資料一:~清政府對整個香港軍事設施的態度變得更為重視(1 分)

    資料二:~在香港及廣東海域增設船隻,協助各縝管理海面(1 分)

    ~增派士兵

    ~用分層方法(總巡、分巡、會哨各級別) 及輪班制 管理士兵,確保士

    兵的質素良好

    任選

    一項 (1 分) ~增加軍事設備,例如:火炮、器械(1 分)

    ~整個海防機制有隨時作戰的準備(1 分)

    (3)綜合資料三至六及就你所知,清政府在東涌增加了甚麼海防措施?為甚麼清政

    府在嘉慶年間選擇在東西涌(現名東涌) 興建軍事設施?(10%)

    (可從地理位置、原有的香港軍事設施、清朝所面對的問題等方面作出考慮)

    清政府在東涌所增加的海防措施:~資料四:30 名士兵分別在大嶼山汛及東涌口汛

    ~資料五:嘉慶二十二年在東涌口建汛房及炮台

    ~補充資料:根據《廣東通志》記載,清政府東

    涌口石獅山腳興建炮台二座,兵房

    七間,火藥局一間

    任選

    兩項 (2 分)

    地理位置:~資料三:~東涌是西方船隻必經之地,並可供西方船隻帕船(長期停

    留) ,容易被外國人以海路入侵

    ~東涌口鄰近鄉村,有大量民居聚集,為了保護居民,必須

    增建軍事設施

    ~資料六:東涌是沿海地區,位於珠江三角洲口,扼守船隻來華之主要

  • 通道,是清代的重要邊防據點

    *學生能在答案中提及以上任何兩點,並有詳細解說,可得 3 分*

    原有的香港軍事設施:~資料三:東涌向來無汛房,雖然有位於大嶼山的雞翼角

    炮台,但由於地勢闊寬,而且距離東涌甚遠,未能照顧

    東涌的軍事需要(2 分) 清朝所面對的問題:~資料四:~防禦海盜

    ~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擾 ~補充資料:~海盜張保仔與鄭一嫂曾在東涌海面侵擾,而清

    朝水兵為所敗。清廷吸取教訓,增強東涌軍備 ~嘉慶年間(公元 1796-1820 年) ,英國多次入侵

    大嶼山附近,欲在大嶼山西南之老萬山居住,

    雖然失敗,但清朝感到洋人對香港虎視眈眈,

    所以增加東涌軍備 *學生能在答案中提及以上任何兩點(其中一點必須是學生自行補充),並有詳細解

    說,可得 3 分*

    (4) 如果你是嘉慶皇帝,你會怎樣對抗海盜及西方殖民主義的侵擾?(5%)

    (試根據當時清朝國力及皇帝所面對的處境來作答)

    此題是歷史處境代入題,學生可自由作答,惟教師可根據以下準則評分

    評核重點 下 中 上

    歷史知識 沒 有 史 實 支

    持,或史實出現

    錯誤,只是泛泛

    之談

    答 案 有 歷 史 背

    景資料支持,但

    運用不當

    歷 史 資 料 詳

    盡,並切合題旨

    內容 內 容 安 排 不 平

    均,離題萬丈

    內 容 尚 算 切 合

    題 旨 , 安 排 均

    衡,但見解鮮

    內 容 安 排 均

    衡,切合題旨,

    並有獨特見解

    行文表達 表達能力低,文

    句不通,難於理

    解、錯別字多。

    表 達 能 力 尚 算

    清 楚 , 文 筆 普

    通、有少許錯別

    字。

    表達清晰、文筆

    流暢,用詞精煉

    準確。

    整體表現為下品:0-1 分

    整體表現為中品:2-3 分

    整體表現為上品:4-5 分

  • 向東涌出發

    有關東涌的一些小資料

    東涌,即「東方涌水」之意。涌在廣東俚語裏,有溪水之意。東涌位於大嶼山北部中央的位置,本身是一個山谷。東涌三面環山,北面是向海的東涌灣;南面

    是大東山。大東山上有一條沿山而下的水道,它在山腳處匯集,然後出海,形成

    一條涌水。由別涌水位置偏東,故有東涌一名的出現。 爾東:《趣談新界街道》(香港:明報出版社,2006) ,頁 112

    東涌主要古蹟位置圖:

  • 各項古蹟的交通及開放時間:

    (1) 天后宮:於東涌市中心乘搭大嶼山的士於赤鱲角新村下車即可 (車費約十二元至十六元)

    (2) 東涌炮台:於東涌市中心乘搭大嶼山巴士 3,13,3 號巴士於下嶺皮下車即

    可或 於東涌地鐵站 B 出口,向東涌碼頭方向步行約 15 分鐘 開放時間.:展覽中心:每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 逢星期二、聖誕日、聖誕翌日、元旦日及農曆年初一至初三休息

    (3) 侯王宮:從東涌砲台前行,南出海邊可達,步行約 20 分鐘可到達

    (4) 東涌小炮台:於東涌市中心乘搭大嶼山巴士 3,3m,11,34 號巴士

    建議遊覽路線:

    東涌炮台 侯王宮 天后宮 東涌小炮台

    考察注意事項:

    (1) 由於考察活動需時 2 至 3 小時,請帶備足夠用水及此份補充資料 (2) 記緊攜帶相機、筆記簿及筆,以便拍攝古蹟及記下重點,用來完成工作紙二

    及準備向中一同學匯報

    (3) 東涌居民甚為熱情,同學向嘗試與古蹟附近居民進行口頭訪問,進一步了解該古蹟背後的歷史意義

    (4) 各古蹟附近也有很多狗隻出沒,若到野狗,請不要招惹、並保持鎮定 (5) 同學可相約三五知己一同前往考察,但不可抄襲工作紙的內容,若遭發現,

    必定取消該評核課業的分數及受到嚴厲處分

    (6) 小心觀察古蹟的特徵,留意它們與東涌及清政府關係,但千萬不可破壞古蹟

    祝考察愉快!!!!!

  • 香港中學文憑會考中國歷史科校本評核 「學習及評核計劃」

    工作紙二 班別: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繳交日期:_______________

    一 根據考察所得,填寫以下各項有關古蹟的資料(每項 5%)

    A.

    (東涌炮台)

    (請貼上相片/繒畫古蹟)

    特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歴史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侯王宮)

    (請貼上相片/繒畫古蹟)

    特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歴史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

    (天后宮)

    (請貼上相片/繒畫古蹟)

    特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歴史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

    (東涌小炮台)

    (請貼上相片/繒畫古蹟)

    特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歴史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就你觀察所得及根據史實,試從以上古蹟中舉出一項與清代列強入侵最有密

    切關係的古蹟文物?(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工作紙二參考答案:

    一 根據考察所得,填寫以下各項有關古蹟的資料(每項 5%)

    ~學生在工作紙上貼上該古蹟的相片/畫像,可得 1 分

    ~學生能回答正確的古蹟特徵,每項 1 分,最多 2 分

    ~學生能回答正確的古蹟歷史意義,每項 1 分,最多 2 分

    A. 東涌炮台

    特徵:~炮台圍牆由修琢平的花崗石修構成

    ~有三度拱門位於東、西、北三面,門上均有楣刻

    ~在北面的城牆上,有六門古炮台

    ~炮台現時為東涌公立學校的校址及東涌鄉事委員會的辦事處

    歴史意義:~在清代稱為「東涌所城」,是大鵬右營的水師總部

    ~放置鑄於嘉慶十年、嘉慶二十二年及道光二十一年的古炮

    ~主城門刻上:「道光十二年(1932 年) 督造守備何駿龍督造」,不過歷

    史學家至今仍末確定當時重修還是首建

    B. 侯王宮

  • 特徵:~這一座傳统廟宇位於一個新式足球場旁邊

    ~廟頂上有很多個栩栩如生的陶瓷公仔做作裝飾,其中最特別的是有一個穿

    著洋人服飾的公仔

    ~侯王宮曾經歷多次重修,其中一、兩次的修葺,廟內更有碑文記載

    歴史意義:~廟內有大量與清朝有關的文物,例如:清代東源堂碑誌、西源堂碑

    誌,以及鑄有大奚山字樣的乾隆三十年(1766 年) 鑄造洪鐘等古物

    文獻

    ~廟脊上石灣之陶塑是在宣统二年(1910 年) 塑造,當時國勢積弱,國

    民飽受外侮之苦,工匠只以藝術手法表達出國富民強,不畏夷人的

    民眾心態

    ~侯王宮供奉的是楊侯王,至於他是何人,歷史學家仍未能考證

    C. 天后宮

    特徵:~此廟在住宅區(赤鱲角新村)興建,仍有附近居民及信眾定期參拜

    ~此廟所有牆壁、磗瓦、門扇、爐鼎及天后神像,皆為石造,被譽為全港

    唯一的全石造天后宮

    ~1991 年赤鱲角機場開始動工,此廟先被拆件暫以寄存東涌户外康樂營,

    後來在赤鱲角新村進行重建

    歷史意義:~道光年間,赤鱲角北面風浪大,特別廟灣的一帶海面,水流很急,

    赤鱲角深灣村村民為鎮壓海邊的湍急水流,便在村內搜集建築材

    料,於道光三年(1823 年) 把廟建成

  • D. 東涌小炮台

    特徵:~現已沒有軍炮,是一個廢壘遺址

    ~有兩堵成曲尺型的圍牆及一處可供放置大炮的平台

    ~位置十分隱蔽,在唐代灰窰及東涌碼頭附近

    歷史意義:~於嘉慶二十二年(1817 年) 為防禦夷人及海盜所興建

    ~是清朝嘉慶所建兩個石獅山炮台的其中之一

    二 就你觀察所得及根據史實,試從以上古蹟中舉出一項與清代列強入侵最有密

    切關係的古蹟文物?(5%)

    此題是表達學生對古蹟與歷史發展關係的看法,學生可自由作答,惟必須針對清

    代列強入侵與古績蹟的關係,教師可根據以下準則評分

    評核重點 下 中 上

    歷史知識 沒 有 史 實 支

    持,或史實出現

    錯誤,只是泛泛

    之談

    答 案 有 歷 史 背

    景資料支持,但

    運用不當

    歷 史 資 料 詳

    盡 , 並 切 合 題

    旨,與其他古蹟

    作出比較

    內容 內 容 安 排 不 平

    均,離題萬丈

    內 容 尚 算 切 合

    題 旨 , 安 排 均

    衡,但見解鮮

    內 容 安 排 均

    衡,切合題旨,

    並有獨特見解

    行文表達 表達能力低,文

    句不通,難於理

    解、錯別字多。

    表 達 能 力 尚 算

    清楚

    ,文筆普通、有

    少許錯別字。

    表達清晰、文筆

    流暢,用詞精煉

    準確。

    整體表現為下品:0-1 分

    整體表現為中品:2-3 分

    整體表現為上品:4-5 分

  • 香港中學文憑會考中國歷史科校本評核 「學習及評核計劃」

    指引四 一.課題 必修部份乙部單元一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主題 1. 列強的入侵 二, 評核項目及課業:第二階段評核項目課業 2.:小組報告

    學生分成 5 至 6 人一組,製作 15 至 20 分鐘口頭報告(形式限),在八月底的中一迎新週向新入學的同學介紹東涌歷史文物古蹟及與清朝歷史發展的關係。

    三 工作指引

    ~學生將於八月最後一個星期向中一學生進行 15 至 20 分鐘匯報

    ~每組將向一班 30 至 40 人中一學生介紹東涌古蹟特徵及及與清朝歷史發展的關 係,並鼓勵中一同學課餘時間到各項古蹟考察

    ~由於中一同學對清朝歷史並未有深入了解,但在小學期間,他們曾在常識科簡

    單概括地學習清朝中葉列強入侵對中國影響,故此教師需提醒學生向中一同學教

    授歴史知識外,亦有提升匯報的趣味性及增加中一同學對歴史的學習興趣

    ~小組報告形式不限,惟全組同學必須參與匯報

    ~若中一同學在學習過程中與報告學生有互動交流及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匯報

    效果將會更為理想

    ~小組需於報告前一星期向教師口頭匯報進度(報告題目、形式及課堂活動),但

    不一定需要撰寫計劃書

    ~於小組報告期間,教師會拍攝錄像,以作記錄

    四.評核準則

    本課業的評核總分為 100 分,佔評核項目二:60%

    A. 教師評分(80 分)

    繼續努力

    表現尚佳

    表現不俗

    表現優秀

    得分

    報告內容 (30%)

    報告內容太

    少,對內容未能

    清晰了解,甚至

    某些與歴史無

    關。

    報告內容足

    夠,唯有些題

    目及清朝歷史

    無關。

    報告了所有與題

    目及清朝歷史有

    關的內容,內容

    充足。

    報告精要得宜。時間安

    排恰當,令人覺得簡潔

    易明。

    匯報方式 使用不適當的 使用一種匯報 使用兩至三種匯 使用有創意的匯報方

  • (30%) 匯報方式,沒有

    內容層次

    方式,但較沈

    報方式,有計劃

    及組織地安排報

    式,並有課堂活動令到

    報告變得有趣。

    演說技巧 (10%)

    以講者作主

    導,沒有與聽眾

    有眼神交流。

    有少許提問及

    望向聽眾,但

    多以講者作主

    導,聲線不足

    加插提問,與聽

    眾亦有少許眼神

    交流,但說話不

    太清晰。

    說話清晰,聲線雄壯;

    有提問與聽眾亦有眼神

    交流。

    團隊表現 (10%)

    分工不平均,有

    組員未能參與

    匯報。

    分工略微不平

    均。但有溝

    通。

    能夠分工合作,

    有默契。

    匯報過程,分工得宜。

    當有組員在匯報過程碰

    到困難,其他組員能及

    時作出協肋。

    總分(80%)

    B. 同儕工作互評(20 分)

    下 中 上 評核重點

    0-1 分 2-3 分 4-5 分

    搜集資料 沒有提供任何資

    嘗試搜集資料,

    但少部份與匯報

    內容有關

    積極提供與報告

    有關的不同相關

    資料

    課堂報告 沒有參與課堂報

    有參與課堂報告 積極參與課堂報

    告,並清晰地表

    達報告內容

    合作性 未 能 與 組 員 合

    作,時有爭抝

    能與組員溝通,

    樂於接納不同意

    能有效與組員溝

    通,促進組內和

    諧,提升工作效

    準時 未能按進度工作 大致能按進度工

    準時完成各項工

  • 香港中學文憑會考中國歷史科校本評核 「學習及評核計劃」

    指引五 一.課題 必修部份乙部單元一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主題 2:改革與革命

    二, 評核項目及課業:第三階段評核項目課業 1:堂上辯論 全班分成 6 組,3 組代表以梁啓超為首的改革派,另外 3 組代表以孫中山為首

    的革命派,舉行辯論比賽,以「對清末的國勢而言,革命是救國救民的最佳辧法」

    為題進行辯論,每組需撰寫主辯、第一副辯、第二副辯及結辯撰寫講辭

    三 工作指引

    ~學生需在辯論比賽前一星期

    ~學生在辯論前一星期得悉辯題及進行抽籤,決定正/反方、對手及先後次序

    ~為免出現不公平現象,六組需於同一日的放學時間在三個不同地方(班房)進行

    三場辯論比賽,教師亦需邀請其他教師作比賽評判(最理想為學校任教中史、歷

    史、通識及中文科教師) ,每場比賽皆有兩位評判

    ~教師亦需每場邀請一位同學作計時員,一位同學作計分員(計時員和計分員不論

    年級及修讀科目限制)

    ~每組為五至六名學生,三名學生為主辯、第一副辯及第二副辯;另外三位同學

    負責到其他兩場作台下發言

    ~主辯發言時間為 4 分鐘,第一副辯及第二副辯發言時間為每人3分鐘,主辯結

    辯為 4 分鐘

    ~於辯論完結後,學生需於當日繳交辯論講辭,以作日後参考

    四 評分準則

    本課業的評核總分為 340 分,佔評核項目一:70%

    ~若該場有兩名評判,分數將會是兩位評判評分相加除二

    ~請參考下頁評分紙

  • 香港中學文憑會考中國歷史科校本評核

    「學習及評核計劃」

    辯論比賽題目:「對清末的國勢而言,革命是救國救民的最佳辧法」

    評分紙

    評分參考: 辯論員每次發言

    甲 內容 (40 分) 1. 論點豐富及有力 2. 論據能有力地証立論點

    3. 論述條理清楚 乙 詞鋒 (40 分) 1. 能以適當的聲量、語速清楚表達個人觀點 2. 說話流暢、語調抑揚 3. 恰當地運用態勢語

    其他組別同學發言

    如同學能清楚交代論點,或提出合理質疑,每位可為該組取分最多 4 分。

    正方

    發言 內容 詞鋒 分數 備註

    正方主辯第一次發言

    正方第一副辯發言

    正方第二副辯發言

    正方主辯結辯

    台下發言一 / /

    台下發言二 / /

    台下發言三 / /

    台下發言四 / /

    台下發言五 / /

    總分________/340

    反方

    發言 內容 詞鋒 分數 備註

    反方主辯第一次發言

    反方第一副辯發言

    反方第二副辯發言

    反方主辯結辯

    台下發言一 / /

    台下發言二 / /

    台下發言三 / /

    台下發言四 / /

    台下發言五 / /

    總分_________/340

    評判簽署_____________________

  • 香港中學文憑會考中國歷史科校本評核

    「學習及評核計劃」

    指引六

    一.課題

    必修部份乙部單元一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主題 2. 改革與革命

    二, 評核項目及課業:第三階段評核項目課業 2.:反思短文 學生須根據史實,代入以六個歷史人物角色(孫中山、梁啓超、光緒、慈禧、康有為、李鴻章),對他們所身處的時代,目睹清朝國力日潮衰落,改革失敗及革命浪潮增加的感受

    三 工作指引

    ~學生需以第一人稱「我」去撰寫反思短文,並代入清末中國的處境,表達對清

    朝國力日潮衰落,改革失敗及革命浪潮增加的看法及感受

    ~此份評核作業需用原稿紙書寫,下限 1000 字,不設上限

    ~學生需提供相關史實去支持自己的看法及感受,不可言之無物、憑空想像

    ~反思短文需附上參考資料(書籍、文章或互聯網資料)

    ~教師鼓勵學生借閱傳記及其他書籍以了解人物性格及清末所身處境,並可提供

    下列書目以供學生參考:

    (1) 孫中山 尚明軒:《民囯之父:孫中山》(蘭州市:蘭州大學出版社,1998.)

    陳廷一:《世紀偉人:孫中山》(北京:團結出版社,1998.)

    《國父孫中山,1866-1925》(遼寧廣播電視音像出版社, 2003)

    (2) 梁啓超 孟祥才,楊希珍:《梁啓超》(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

    寒波:《梁啓超:公車上書》(長沙市:湖南文藝出版社,1996)

    梁啓超:《飲冰室文集》(上海:中華書局,1936)

    (3) 光緒 趙輝:《光緒皇帝》(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 王日根:《光緖皇帝 vs 明治天皇》(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5) 李東:《千秋淚:光緖皇帝傳奇》(臺北市:國際村文庫書店,1995)

    (4)慈禧

    馮國超:《慈禧傳》(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1)

    约翰・奧特维・布義德,埃特蒙德・白克浩斯著 ; 張偉红譯:《慈禧外傳(China under

  • the Empress dowager)》(鄭州市:河南文藝出版社, 2007 )

    容齡:《慈禧與我》(瀋陽:遼瀋書社,1994.)

    (5) 康有為 湯志鈞:《康有為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

    梁啓超:《康有為傳》(北京市:團結出版社,2004)

    湯志鈞:《康有為政論集》(北京:中華書局: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 1981.)

    (6) 李鴻章 陳淑銖:《李鴻章 : 晚淸政治靈魂人物》(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 李鴻章著、鄧曙光編註:《李鴻章家書》(北京市:中囯華僑出版社,1994) 雷頤:《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歷史漩渦裏的重臣與帝國》(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四.評核準則

    本課業的評核總分為 50 分,佔評核項目二:30 %

    下 中 上 評核重點

    0-3 分 4-7 分 8-10 分

    文章主旨 全無重點主題,立

    場不鮮明。

    暸解一般,

    能突出重點。

    準確掌握主題,立

    場清晰肯定。

    運用資料 立場不明,沒有援

    引史事作論證。

    只略對所持立

    場作出分析,

    但未能深入全

    面。

    立場鮮明,論證建

    基於充足、紮實的

    資料上。

    文章內容 內容安排不均,離

    衡題萬丈。

    內容安排尚算

    均衡。

    組織嚴謹,論點清

    晰分明,首尾呼應

    文章組識 組織極為紊亂,觀

    點前後矛盾。

    組織一般,欠

    缺 前 言 、 結

    語。

    組織嚴謹,論點清

    晰 分 明 , 首 尾 呼

    應。

    行文表達 表達能力低,文句

    不通,難於理解、

    錯別字多。

    表達能力尚算

    清楚,文筆普

    通、有少許錯

    別字。

    表達清晰、文筆流

    暢 , 用 詞 精 煉 準

    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