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二年八月三日 星期五 B20 責任編輯:蔡淑芬 美術編輯:神志英 皮膚病中醫國際診療會舉行 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吳階平醫學基金會主辦,《世界中西 醫結合》雜誌社協辦,北京美迪中醫皮膚病醫院承辦的全國皮 膚病中醫國際化診療學術報告會,日前在北京舉行。 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國 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分別闡述了西醫在治 療皮膚病上的特點以及中醫治療皮炎、濕疹、蕁麻疹、白癜風 等皮膚病上的優勢,倡導中西醫結合治療皮膚病。吳階平醫學 基金會宣布成立皮膚病專家學術委員會,並設立皮膚病專項救 助基金,北京美迪中醫皮膚病醫院捐贈 500 萬元作為基金的首 批資金。 7 月 21-23 日,第 14 屆全國耳穴診治學術研討會暨國家級 繼續教育項目 耳穴防治亞健康培訓班在廣東省佛山市中醫 院舉行,會議期間還舉行了廣東省針灸學會耳穴專業委員會成 立大會。會議由中國針灸學會耳穴診治專委會及廣東省針灸學 會耳穴專委會主辦,廣東省針灸學會、佛山市針灸學會協辦, 佛山市中醫院承辦。會上還進行了廣東省針灸學會耳穴專業委 員會成立揭牌儀式,佛山市中醫院主任醫師劉繼洪當選為第一 屆耳穴專委會主任委員。 南方癲癇研究所成立 【本報記者袁秀賢廣州電】南方癲癇研究所成立揭牌暨中 國抗癲癇進展高峰論壇日前在廣州舉行,來自國內抗癲癇著名 專家出席,共同探討癲癇外科發展方向、神經調控進展、抗癲 癇藥物治療進展、癲癇微創技術等方面,務求增加治療癲癇病 的療效。會上,中國抗癲癇協會顧問、中國癲癇外科創始人譚 啟富教授被聘為南方癲癇研究所名譽所長。廣東省抗癲癇協會 副會長、南方癲癇研究所所長張新偉表示,南方癲癇研究所從 今年 3 月份開診,現在已經廣泛成功開展了 30 餘例頑固性癲 癇的手術治療和 100 餘例患者的精確診斷,尤其成功開展了功 能區癲癇病灶切除、腦裂畸形伴灰質異位、雙側大腦半球多發 病灶切除等多種高難度頑固性癲癇的微創治療。 【本報記者王一梅深圳電】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臨床醫學 院月前在深圳市中醫院揭牌成立。這意味着深圳市中醫院將享 有自主招收中醫專業的大學生。 廣州中醫藥大學在深圳市中醫院建立臨床醫學院後,醫院 將按照大學的統一規劃和要求,堅持 小而精、開放式、國際 化、差異化的原則,努力把深圳臨床醫學院打造成中醫藥創 新型人才培養和畢業生創業實踐基地;中藥新藥和中醫設備研 發人才成長的搖籃,打造成國內一流的中醫藥特色學院,為深 圳市中醫藥事業培養實用型人才,為深圳市中醫藥產業轉型升 級培養創新型人才。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 國強,廣東省副省長雷於藍,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市政協副 主席林潔等出席了揭牌儀式。 深圳市中醫院院長李順民說,廣州中醫藥大學是中國最早 建立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綜合實力位居全國中醫藥院校前 列。自1998 年深圳市中醫院成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首批非直屬 附屬醫院以來,醫院醫、教、研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醫院現 有高職稱 153 人,副高職稱 194 人,擁有 36 個臨床教研室,在 讀博士後、博士和研究生 100 多人,本科專科實習生近 300 人 ,形成了多層次辦學體系。醫院先後成為廣東省和深圳市博士 後創新實踐基地,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範基地。 着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壓力的增大,越 來越多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根據世界衛生組 織一項全球調查結果顯示,真正符合世界衛生組織 健康的定義、達到健康標準的人群只佔 5%,有約 20%的人群是需要診治的病人,亞健康狀態人群則 高達 75%。亞健康人群急需尋找解決亞健康狀態的 養生之道,中醫 治未病這一未病先防的理論涵 蓋了亞健康的防治,為亞健康人群提供了走進健康 的養生文化。 治未病是中醫藥的精髓之一,源自於我國 古代著名醫學名著《黃帝內經》的養生哲學。古人 云: 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起之病,下醫醫 已病之病。提倡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療,而是在 未病時就預防疾病,並主張通過對人體綜合、全面 地調理,來提高機體的各項生理功能,從而預防疾 病的發生。 人口老化更須未病先防 山東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副 會長王新陸在其著作《養生固本 健康人生》中提 出的 養生固本一理念,即要遵從三調養(正氣 、陰陽、臟腑的調養)和四合理(飲食、起居、運 動、情志的合理)。養生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提升人 體生命力,達到 治未病的境界。 早於 2007 年,中國政府開創性地提出了開展中 治未病工作和完善中醫保健服務體系的要求 。2008 年 1 月更啓動了 治未病健康工程,並制 定了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方參與的運行機 制。在這個靈活的機制下面, 治未病理論在五 年時間裡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國內外知名醫學專家 紛紛對此展開深入研究,並且取得應用成果。2009 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宣布在全國實施中醫 治未 健康工程,此項決策表明了中國政府對弘揚中 治未病理念的態度。至今, 治未病這一 先進理念,已逐漸得到政府及民眾的廣泛共識。 近日,有媒體報道香港成全球長壽之都,香港 的女性在 2011 年的平均壽命達到 86.7 歲,打破日本 女性保持了 26 年的紀錄。與此同時,香港男性 2011 年的平均壽命為 80.5 歲,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第一 。然而,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趨突出,推動 治未 的規劃與發展,對老年人健康和醫療問題,以 及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尤為重要,一方面能幫助大眾 提升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亦有助政府減輕公共醫療 負擔。 中外學者專家來港演說 由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與無限極協辦的 未病養生高峰論壇,是本年度國際現代化中醫藥 及健康產品展覽會暨會議(ICMCM)的重要組成 部分,將於大會首日即 8 月 16 日下午舉行。國家中 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大寧、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 Osher 整合醫學中心主任 David Eisenberg、中國工 程院院士及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香港 科技大學教授高錦明、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 、盧傳堅教授等眾多國內外知名醫學界專家將共同 出席。論壇圍繞 治未病中醫養生理念進行成果 展示和學術研討,其中包括中醫藥健康與養生、中 草藥延緩衰老研究的新方向、政府治未病工程的規 劃與中醫及現代醫學對整體健康的認識和探討。其 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大寧將代表政府表 明對於企業推廣健康理念的態度,以及未來政、企 和社會對 治未病工程的合作。美國哈佛大學醫 學院 Osher 整合醫學中心主任 David Eisenberg 將在 這次論壇中探討中醫藥在美國乃至世界所發揮的作 用。而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 禮院士將分享治未病的淵源與思想,以及固本與治 未病的關係。 廣東省中醫院曾在 2011 年通過上門為廣州市百 歲老人進行健康體檢,對 110 位百歲老人健康相關 因素進行調查分析。調查顯示,百歲老人的空巢比 例相對較低,家庭和睦及與家人同居佔多。同時, 他們的心理健康指數得分多居於中上水平。這些老 人一般都知足常樂,對生活充滿滿足感,故心態健 康對長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廣東省中醫院副 院長楊志敏教授將在論壇中詳細講述此份調查報告 ,如對這份調查數據有興趣的讀者,屆時可以前往 論壇了解更詳細的信息。 【本報記者袁秀賢廣州電】由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與中國美國商會 、臨床數據交換標準協會(CDISC)聯合舉辦的 臨床數據交換標準 研討會,日前在廣州舉行。有專家認為,中醫藥臨床數據研究對接國 際通行標準,有助提高臨床研究質量,從而保障病人的健康與安全,也 為中醫藥走向世界奠定基礎。 召開數據交換標準研討會 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梓廉、廣東省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 副局長張京華、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商務處畢子介副領事、中國美國商 會中美醫療合作項目主任周軍等出席了研討會。 李梓廉認為,中醫學的產生和發展主要來源於大量的臨床實踐及其 經驗的總結,中醫臨床數據為中醫理論提供了第一手寶貴的數據資料。 近年來,各醫療機構、研究組織建立了大量的中醫臨床數據庫,這些數 據庫方便快捷地完成了中醫臨床數據的收集、儲存、數據處理等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醫療、臨床和科研的發展。 不過,在中醫臨床數據標準化的同時,還存在很多問題:由於各中 醫臨床數據庫的建立採取的技術標準不統一,大量臨床數據庫之間互不 兼容,造成數據集成效果差、不規範,形成了大量分散的信息孤島,中 醫臨床數據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和低水平重複建設,對進一步共享海量臨 床數據,利用各種先進的技術挖掘其中的知識內涵,造成了很大阻礙。 臨床科研實施信息化管理 針對目前國內中藥的臨床研究力量分散,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臨 床實驗標準化程度低,研討會旨在介紹國際通行的臨床實驗數據標準和 原則,特別是中醫藥在臨床實驗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對接國際標準,會 使中醫藥臨床研究更加規範化、科學化,也為中醫藥走向國際奠定基礎。 對於中醫藥臨床試驗數據的標準化,廣東中醫藥國際臨床研究中心 方法學重點研究室主任溫澤淮認為,在中醫藥的臨床試驗中除了收集相 關的數據外,還有一些獨特的內容需要考慮,包括中醫診斷、中醫特式 症候、體徵、中醫治療方法等方面。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盧傳堅表示,採用國際通行的標準和原則進行 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是中醫藥臨床研究結果得到國際公認的前提,是 中醫藥臨床研究領域需要致力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為解決這個問題, 該院建立了與國際臨床研究規範接軌的臨床研究全過程的各項管理規範 ,保障臨床研究的質量,在國內率先引進國際知名的臨床數據管理系統 軟件和藥物安全性追蹤軟件,實現臨床科研項目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臨 床試驗數據管理與分析的能力與水平,並於 2011 年 7 月成立了廣東中 醫藥國際臨床研究中心,開展國際合作臨床研究,並通過邀請國內外臨 床研究方法學專家共同參與研究方案、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等計劃的研 討,確保研究符合國際規範。中醫藥臨床研究數據平台,正是廣東中醫 藥國際臨床研究中心在未來幾年內的重要建設內容。 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策劃 稿件請投 [email protected] 稿例請閱 www.mcmia.org/column □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 楊國晉 盧傳堅表示,中醫藥臨床研究數據平台,正 是廣東中醫藥國際臨床研究中心未來幾年的重 要建設內容 袁秀賢攝 藥粥祛濕法 中醫認為,脾對水濕的運化有重要作用,粥是養脾 胃的最好食物,同時作為藥物的媒質,能更好地運載藥 物發揮功效。 茯苓粥:茯苓粉 20 克,粳米 100 克,鹽、生薑粒少許。 粳米淘淨。粳米、茯苓粉放入鍋,加水適量, 用武火燒沸,轉用文火熬至糜爛,再加鹽、生 薑粒,攪勻即成。每日 2 次,早晚餐用。能健 脾祛濕。 冬瓜粥:冬瓜 100 克,粳米 100 克。冬瓜洗淨,帶皮切成 小塊,和粳米一起放入沙鍋加水,文火熬煮至 瓜爛米熟成粥即成,每日上、下午隨意服食。 能利水滲濕。 砂仁粥:砂仁 3~5 克,粳米 100 克。先將粳米淘淨煮粥 ,待粥煮熟後,調入砂仁細末,再煮沸三五分 鐘即可。早、晚餐溫熱食。或少量多餐次服用 。能升陽化濕。 藥茶祛濕法 飲茶是中國人的特有習俗。藥茶在長夏養生防濕方 面更具獨特功作用。 夏枯草茶:取夏枯草 60 克,紅砂糖 20 克,以沸水 1500 毫升煎 1 分鐘後,悶泡 5 分鐘,置保溫瓶中 ,代茶飲用。每日 1 劑。有清肝養脾利濕作 用。 檸檬茶:鮮檸檬 25 克(或乾品 10 克),鮮薑 2 片。以沸 水 500 毫升煎 3 分鐘後,置茶杯內隨飲,可回 泡,每日 1 劑。有祛暑化濕養胃的作用。 雙花茶:取金銀花 5 克、菊花 3 克、綠茶 3 克、紅砂糖 10 克。每次用沸水 200ml 沖泡,分 2~3 次飲用, 可回泡,每日 1 劑。有清肝解毒利濕功能。 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設臨床醫學院 粵針灸學會耳穴專委會成立 ▲臨床數據交換標準研討會現場 袁秀賢攝 ▼研究人員正在進行中醫藥免疫相關 研究工作 袁秀賢攝 長夏養生 要防濕 要防濕 長夏是中醫理論中的一個特定節氣,位於夏末秋初 ,涵蓋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五個節氣。長夏的 氣候特點是偏濕,脾在體內恰是一個喜燥惡濕的臟器,因而 其運化功能最易受到傷害,進而導致人體抵抗力 下降。所以,長夏養生重在防 砂仁 茯苓 ▼夏枯草 中醫藥訊息 中醫藥訊息 ▲雙花茶

長夏養生 - Ta Kung Paopaper.takungpao.com/resfile/2012-08-03/B20/B20_Screen.pdf7月21-23日,第14屆全國耳穴診治學術研討會暨國家級 繼續教育項目「耳穴防治亞健康」培訓班在廣東省佛山市中醫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長夏養生 - Ta Kung Paopaper.takungpao.com/resfile/2012-08-03/B20/B20_Screen.pdf7月21-23日,第14屆全國耳穴診治學術研討會暨國家級 繼續教育項目「耳穴防治亞健康」培訓班在廣東省佛山市中醫

二〇一二年八月三日 星期五B20 1051673責任編輯蔡淑芬美術編輯神志英

皮膚病中醫國際診療會舉行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吳階平醫學基金會主辦《世界中西

醫結合》雜誌社協辦北京美迪中醫皮膚病醫院承辦的全國皮膚病中醫國際化診療學術報告會日前在北京舉行

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分別闡述了西醫在治療皮膚病上的特點以及中醫治療皮炎濕疹蕁麻疹白癜風等皮膚病上的優勢倡導中西醫結合治療皮膚病吳階平醫學基金會宣布成立皮膚病專家學術委員會並設立皮膚病專項救助基金北京美迪中醫皮膚病醫院捐贈500萬元作為基金的首批資金

7月21-23日第14屆全國耳穴診治學術研討會暨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 「耳穴防治亞健康」培訓班在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舉行會議期間還舉行了廣東省針灸學會耳穴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會議由中國針灸學會耳穴診治專委會及廣東省針灸學

會耳穴專委會主辦廣東省針灸學會佛山市針灸學會協辦佛山市中醫院承辦會上還進行了廣東省針灸學會耳穴專業委員會成立揭牌儀式佛山市中醫院主任醫師劉繼洪當選為第一屆耳穴專委會主任委員

南方癲癇研究所成立【本報記者袁秀賢廣州電】南方癲癇研究所成立揭牌暨中

國抗癲癇進展高峰論壇日前在廣州舉行來自國內抗癲癇著名專家出席共同探討癲癇外科發展方向神經調控進展抗癲癇藥物治療進展癲癇微創技術等方面務求增加治療癲癇病的療效會上中國抗癲癇協會顧問中國癲癇外科創始人譚啟富教授被聘為南方癲癇研究所名譽所長廣東省抗癲癇協會副會長南方癲癇研究所所長張新偉表示南方癲癇研究所從今年 3 月份開診現在已經廣泛成功開展了 30 餘例頑固性癲癇的手術治療和100餘例患者的精確診斷尤其成功開展了功能區癲癇病灶切除腦裂畸形伴灰質異位雙側大腦半球多發病灶切除等多種高難度頑固性癲癇的微創治療

【本報記者王一梅深圳電】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臨床醫學院月前在深圳市中醫院揭牌成立這意味着深圳市中醫院將享有自主招收中醫專業的大學生

廣州中醫藥大學在深圳市中醫院建立臨床醫學院後醫院將按照大學的統一規劃和要求堅持 「小而精開放式國際化差異化」的原則努力把深圳臨床醫學院打造成中醫藥創新型人才培養和畢業生創業實踐基地中藥新藥和中醫設備研發人才成長的搖籃打造成國內一流的中醫藥特色學院為深圳市中醫藥事業培養實用型人才為深圳市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培養創新型人才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

國強廣東省副省長雷於藍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市政協副主席林潔等出席了揭牌儀式

深圳市中醫院院長李順民說廣州中醫藥大學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綜合實力位居全國中醫藥院校前列自1998年深圳市中醫院成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首批非直屬附屬醫院以來醫院醫教研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醫院現有高職稱153人副高職稱194人擁有36個臨床教研室在讀博士後博士和研究生100多人本科專科實習生近300人形成了多層次辦學體系醫院先後成為廣東省和深圳市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範基地

隨着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根據世界衛生組

織一項全球調查結果顯示真正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健康的定義達到健康標準的人群只佔 5有約20的人群是需要診治的病人亞健康狀態人群則高達 75亞健康人群急需尋找解決亞健康狀態的養生之道中醫 「治未病」 這一未病先防的理論涵蓋了亞健康的防治為亞健康人群提供了走進健康的養生文化

「治未病」 是中醫藥的精髓之一源自於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名著《黃帝內經》的養生哲學古人云 「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起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 提倡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療而是在未病時就預防疾病並主張通過對人體綜合全面地調理來提高機體的各項生理功能從而預防疾病的發生

人口老化更須未病先防山東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副

會長王新陸在其著作《養生固本 健康人生》中提出的 「養生固本」 一理念即要遵從三調養(正氣陰陽臟腑的調養)和四合理(飲食起居運

動情志的合理)養生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提升人體生命力達到 「治未病」 的境界

早於2007年中國政府開創性地提出了開展中醫 「治未病」 工作和完善中醫保健服務體系的要求2008年1月更啓動了 「治未病」 健康工程並制定了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方參與」 的運行機制在這個靈活的機制下面 「治未病」理論在五年時間裡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國內外知名醫學專家紛紛對此展開深入研究並且取得應用成果2009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宣布在全國實施中醫 「治未病」 健康工程此項決策表明了中國政府對弘揚中醫 「治未病」 理念的態度至今 「治未病」 這一先進理念已逐漸得到政府及民眾的廣泛共識

近日有媒體報道香港成全球長壽之都香港的女性在2011年的平均壽命達到867歲打破日本女性保持了26年的紀錄與此同時香港男性2011年的平均壽命為805歲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第一然而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趨突出推動 「治未病」 的規劃與發展對老年人健康和醫療問題以及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尤為重要一方面能幫助大眾提升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亦有助政府減輕公共醫療負擔

中外學者專家來港演說由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與無限極協辦的 「治

未病」 養生高峰論壇是本年度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展覽會暨會議(ICMCM)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於大會首日即8月16日下午舉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大寧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Osher 整合醫學中心主任 David Eisenberg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高錦明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盧傳堅教授等眾多國內外知名醫學界專家將共同出席論壇圍繞 「治未病」 中醫養生理念進行成果展示和學術研討其中包括中醫藥健康與養生中草藥延緩衰老研究的新方向政府治未病工程的規劃與中醫及現代醫學對整體健康的認識和探討其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大寧將代表政府表明對於企業推廣健康理念的態度以及未來政企和社會對 「治未病」 工程的合作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Osher整合醫學中心主任David Eisenberg將在這次論壇中探討中醫藥在美國乃至世界所發揮的作用而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將分享治未病的淵源與思想以及固本與治

未病的關係廣東省中醫院曾在2011年通過上門為廣州市百

歲老人進行健康體檢對 110 位百歲老人健康相關因素進行調查分析調查顯示百歲老人的空巢比例相對較低家庭和睦及與家人同居佔多同時他們的心理健康指數得分多居於中上水平這些老人一般都知足常樂對生活充滿滿足感故心態健康對長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教授將在論壇中詳細講述此份調查報告如對這份調查數據有興趣的讀者屆時可以前往論壇了解更詳細的信息

【本報記者袁秀賢廣州電】由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與中國美國商會臨床數據交換標準協會(CDISC)聯合舉辦的 「臨床數據交換標準研討會」日前在廣州舉行有專家認為中醫藥臨床數據研究對接國際通行標準有助提高臨床研究質量從而保障病人的健康與安全也為中醫藥走向世界奠定基礎

召開數據交換標準研討會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李梓廉廣東省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

副局長張京華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商務處畢子介副領事中國美國商會中美醫療合作項目主任周軍等出席了研討會

李梓廉認為中醫學的產生和發展主要來源於大量的臨床實踐及其經驗的總結中醫臨床數據為中醫理論提供了第一手寶貴的數據資料近年來各醫療機構研究組織建立了大量的中醫臨床數據庫這些數據庫方便快捷地完成了中醫臨床數據的收集儲存數據處理等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醫療臨床和科研的發展

不過在中醫臨床數據標準化的同時還存在很多問題由於各中醫臨床數據庫的建立採取的技術標準不統一大量臨床數據庫之間互不兼容造成數據集成效果差不規範形成了大量分散的信息孤島中醫臨床數據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和低水平重複建設對進一步共享海量臨床數據利用各種先進的技術挖掘其中的知識內涵造成了很大阻礙

臨床科研實施信息化管理針對目前國內中藥的臨床研究力量分散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臨

床實驗標準化程度低研討會旨在介紹國際通行的臨床實驗數據標準和原則特別是中醫藥在臨床實驗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對接國際標準會使中醫藥臨床研究更加規範化科學化也為中醫藥走向國際奠定基礎

對於中醫藥臨床試驗數據的標準化廣東中醫藥國際臨床研究中心方法學重點研究室主任溫澤淮認為在中醫藥的臨床試驗中除了收集相關的數據外還有一些獨特的內容需要考慮包括中醫診斷中醫特式症候體徵中醫治療方法等方面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盧傳堅表示採用國際通行的標準和原則進行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是中醫藥臨床研究結果得到國際公認的前提是中醫藥臨床研究領域需要致力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為解決這個問題該院建立了與國際臨床研究規範接軌的臨床研究全過程的各項管理規範保障臨床研究的質量在國內率先引進國際知名的臨床數據管理系統軟件和藥物安全性追蹤軟件實現臨床科研項目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臨床試驗數據管理與分析的能力與水平並於 2011 年 7 月成立了廣東中醫藥國際臨床研究中心開展國際合作臨床研究並通過邀請國內外臨床研究方法學專家共同參與研究方案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等計劃的研討確保研究符合國際規範中醫藥臨床研究數據平台正是廣東中醫藥國際臨床研究中心在未來幾年內的重要建設內容

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策劃稿件請投editormcmiaorg 稿例請閱wwwmcmiaorgcolumn

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 楊國晉

有望對接國際通行標準

有望對接國際通行標準

盧傳堅表示中醫藥臨床研究數據平台正是廣東中醫藥國際臨床研究中心未來幾年的重要建設內容 袁秀賢攝

藥粥祛濕法中醫認為脾對水濕的運化有重要作用粥是養脾

胃的最好食物同時作為藥物的媒質能更好地運載藥物發揮功效茯苓粥茯苓粉20克粳米100克鹽生薑粒少許

粳米淘淨粳米茯苓粉放入鍋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沸轉用文火熬至糜爛再加鹽生薑粒攪勻即成每日2次早晚餐用能健脾祛濕

冬瓜粥冬瓜100克粳米100克冬瓜洗淨帶皮切成小塊和粳米一起放入沙鍋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爛米熟成粥即成每日上下午隨意服食能利水滲濕

砂仁粥砂仁 3~5 克粳米 100 克先將粳米淘淨煮粥待粥煮熟後調入砂仁細末再煮沸三五分鐘即可早晚餐溫熱食或少量多餐次服用能升陽化濕

藥茶祛濕法飲茶是中國人的特有習俗藥茶在長夏養生防濕方

面更具獨特功作用夏枯草茶取夏枯草60克紅砂糖20克以沸水1500

毫升煎1分鐘後悶泡5分鐘置保溫瓶中代茶飲用每日1劑有清肝養脾利濕作用

檸檬茶鮮檸檬25克(或乾品10克)鮮薑2片以沸水500毫升煎3分鐘後置茶杯內隨飲可回泡每日1劑有祛暑化濕養胃的作用

雙花茶取金銀花5克菊花3克綠茶3克紅砂糖10克每次用沸水200ml沖泡分2~3次飲用可回泡每日1劑有清肝解毒利濕功能

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設臨床醫學院

粵針灸學會耳穴專委會成立

中醫藥臨床數據研究

中醫藥臨床數據研究

臨床數據交換標準研討會現場 袁秀賢攝

研究人員正在進行中醫藥免疫相關研究工作 袁秀賢攝

長夏養生要防濕要防濕「長夏」 是中醫理論中的一個特定節氣位於夏末秋初

涵蓋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五個節氣長夏的氣候特點是偏濕脾在體內恰是一個喜燥惡濕的臟器因而其運化功能最易受到傷害進而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所以長夏養生重在防 「濕」

砂仁茯苓

夏枯草

中醫藥訊息中醫藥訊息

季節食療

季節食療

動態特寫

動態特寫

雙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