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文藻應華系的發展與於越南推廣華語文 · 中,越南的華語教師見識到臺灣華語教學的實力與現況,獲得了熱烈的迴響,96學年度即有 該校一位中文系講師,來文藻進修華語一年,以便未來在臺灣攻讀博士學位。未來預計將吸

  • Upload
    others

  • View
    1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文藻應華系的發展與於越南推廣華語文教學之經驗分享

專訪文藻外語學院應用華語文學系主任徐漢昌教授

王慧娟 專訪

文藻應用華語文學系成立緣起文藻外語學院於2001年8月成立「應用華語文學系」,並於次年招生,成為全台第一個

應用華語文學系,是年成立「華語中心」,成為學術與實務並重的教學與研究單位;2008年

成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徐漢昌主任指出文藻應華系與國內其他華語文教學相關系所之不同,在於具備優勢的外

語背景,以及過去國文學科時代,所打下重視本國語文的傳統與厚實基礎,在文藻全語文

的教育理念下,幫助外語學院的學生發展華語文教學專業。

文藻應華系成立的目的在培養能融合古典與現代語文,具有國際觀、具有華語使用能力

的華語教學或相關職務的專業人才。

徐主任提到:「文藻外語學院屬於技職教育學校,故與一般大學不同,我們的學生相當

多元 ,教育部技職司在課程上,特別要求培養學生的多元就業能力,所以我們在課程安排

上劃分三個群組:『文學思想藝術』、『語文表述運用』、『專業華語文教學』。……『文

學思想藝術』類的課程比較接近傳統中文系課程,讓同學們有一個基本而深厚的本國語文

訓練基礎;『語文表述運用』課程注重學生實際語文寫作能力,屬於應用方面;至於『專

業華語文教學』課程,就是要讓學生發展並具備對外華語教學專業能力。」

2

人物篇

近十年來,中國在經濟發展上的表現

,帶動了亞洲整體

經濟,吸引各國投資者匯集於此,由

於對於華語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全球陷

入華語熱潮。過去國內對外華語教學的眼

光大多放在歐美地區,但隨著華語熱潮,

在東南亞各國,華語已成為僅次於英語的

強勢第二外語,由此可見,華語在亞洲各

國受到重視的程度,亞洲各國的華語教學

應是臺灣極力爭取的市場之一。

本期人物專訪非常榮幸地邀請到「文

藻外語學院應用華語文學系」系主任徐漢

昌教授,請徐主任與我們分享文藻外語學院應用華語文學系(以下簡稱「文藻應華系」)

的發展,以及近年來針對越南地區推展華語教學的深耕經驗。

應華系主任徐漢昌教授,學術專業領域為先秦諸子學、兩漢學術思想、史記、楚辭等。曾

任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並於任內(1997年)成立華語教學中心。徐主任有著深厚中文學養

,也早有經營華語教學實務經驗,自2002年起,帶領文藻應華系向華語教學新領域邁進。

1 文藻外語學院現有五專部、四技學院部、二技學院部、進修推廣四技學院與進修推廣二技學院部。四技學院部學生分別來自一般高中、綜合高中和高級職業學校。

人物篇

文藻應華系學生之優勢海外華語教學市場對於華語師資的需求,隨著對岸大陸的經濟崛起而急速增加。面對各

方競爭對手,除了專業華語教學能力,另一個影響國內華語教師海外能見度的就是「外語能

力」。對此,徐主任指出除了基本的英、日語外,多語種的外語能力就是文藻應華系學生的

海外優勢。

徐主任說明:「文藻在課程安排上有36個必修的英語課程學分,學校鼓勵,也要求學生

要學習兩種以上的外國語文,要求務必在四年內打好學生外語在聽說讀寫能力上的基礎。」

有的同學甚至要花五年的時間,才能修畢外語課程的學分,足見文藻應華系對學生外語能力

的重視。」

能有這樣的外語優勢,除了早年外語學院在語言課程規劃上所打下的基礎外,徐主任也

提到文藻與國外計六十一所大學締結姊妹校的合作事宜,「文藻與國外各大學長年在課程、

學術與研究上進行交流,像邀請外籍客座教授,交換學生計畫等,在文藻我們有很優質的外

語環境。……這對我們的學生在海外的華語教學市場競爭上相當有利。」

選定越南作為華語教學推廣重點地區面對海外廣大的華語教學市場,文藻應華系不獨鍾於發展歐美地區的華語教學市場,而

選擇越南作為發展海外華語教學的重要起點,做這樣的選擇,徐主任與我們談到因緣如下:

一、歷史文化因素

由於歷史因素與地利之便,中國文化在越南仍有遺存,因此發展華語文教育,有其便利

與需要,但是這一地區卻一直不受臺灣政府與華語教學相關單位重視,文藻應華系選擇在既

有的規模與基礎上發展華語教學,是省時省力的選擇。

二、越南移民人數遽增

從外勞到外籍配偶,因為臺灣與越南的地緣關係,與經濟發展,有越來越多的新移民來

自越南,這些新移民在臺灣討生活,必須使用中文,如何協助這些新移民快速地掌握中文,

進而適應生活,是政府以及華語教學相關單位所應注意的課題之一,因此在台越兩地成立華

語教育中心是必要的。

三、台商於越南設廠投資

近年來台商於當地的投資已佔越南外商投資第一位,兩國貿易關係逐年密切,在此情形

下,台商在當地設廠,需要當地人投入生產。在當地台商所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語言,雖

然越南學習華語人口與日俱增,但緩不濟急,目前雙方都亟需通曉華語、越語的雙語人才。

現階段文藻應華系於越南推廣華語文模式 一、成立海外教育中心

文藻應華系因優良的外語環境與教學資源,以及近年來的教學成效,於2007年獲教育部

補助於越南河內設立「臺灣教育與研究中心」,一方面配合教育部辦理臺灣教育展協助各校

招生、辦理華語能力檢定考試;另一方面則開設華語班、開發適合當地的華語教材,並增加

3

學生到業界實習的機會,拓展華語文教學市場,進而發展成為當地地區性的學習中心。

二、與越南各大學締結合作關係

目前文藻外語學院與越南當地「胡志明市師範大學」、「胡志明市外語信息大學」、

「河內國家大學所屬外國語大學」、「河內經營管理大學」、「河內國民經濟大學」等多所

大學簽訂合作契約,徐主任說到:「雙方透過學術合作,互派教師參加學術研討會、互派學

生實習、組短期師資研習團參觀訪問等方式,培養雙方所需的華語教學或外語人才。像今年

下半年我們將與『國民經濟大學』合作,準備開設華語課程。」

三、海外實習計畫

文藻應華系有計畫地與越南當地台商合作,派遣學生寒暑假赴當地做短期的華語教學實

習課程,一方面增加學生海外教學實務經驗,一方面也協助台商為當地雇員進行短期華語訓

練。徐主任高興地提到:「去年派學生到平陽省的台商工廠為當地越南職員上華語課程,台

商與當地職員的反應都不錯,是成功的經驗,所以今年暑假將派出第二團,參與的台商增

加,派出的學生也多了。」

四、交換學生計畫

目前文藻應華系與越南締結合作關係的各姊妹校,積極進行交換學生計畫。這些越南學

生到臺灣來修課,首先面臨的就是語言問題,所以能藉此推展華語。「目前我們與『河內國

家大學所屬外國語大學』、『胡志明市外語信息大學』合作,互派學生到對方學校修課一學

期,雙方學生學雜費全免,提供食宿。因為臺灣的物價水準高於越南,對於越南學生來說,

經濟負擔很大。當然,我們希望政府能給予補助,讓我們能增加招收越南學生來台就讀的人

數。」

五、舉辦短期師資研習團

去年八月來自越南「胡志明市師範大學中文系」的十五位華語教師於文藻進行為期兩週

的華語研習課程。在這次的合作中,台越華語教師交換了經驗與教學理念。在兩週的課程

中,越南的華語教師見識到臺灣華語教學的實力與現況,獲得了熱烈的迴響,96學年度即有

該校一位中文系講師,來文藻進修華語一年,以便未來在臺灣攻讀博士學位。未來預計將吸

引更多的海外華語教師到文藻吸取相關教學經驗。

在越南地區推廣華語文所遇困難文藻應華系這幾年來在越南地區努力拓展對外華語教學,但也遇到經營推廣上的困難,

這些困難來自於以下因素:

一、歷史發展因素與對岸華語推廣政策

一方面越南與大陸土地相連,因交通便利,使得文化傳入方便,自古即受中國文化陶

冶。另外在1954年的東南亞公約歷史背景下,越南與大陸在政治關係上更不可劃分。其次,

大陸對外華語文推廣的整體政策一向採「課程架構、師資、教材」三合一模式輸入海外市

場,如準備在當地開設孔子學院、華語教師與教材免費輸入等,徐主任提到:「大陸的對外

4

人物篇

華語政策是有力的,越南當地大多使用大陸教材,越南學生到大陸留學方便,像目前在越南

各大學中文系的老師大多是中國留學生,這些因素都使得越南很自然的向大陸傾斜。」

二、經濟因素

經濟因素可分為兩方面來說明:由於越南在經濟水準上與臺灣有一段差距,故一般當地

華語教師的待遇皆不高;再加上生活環境與便利性遠不如臺灣,所以很難吸引優良專業師資

赴越南任教。徐主任也感嘆「一般年輕人(畢業生)都嚮往到歐美地區發展,反倒是對於到

越南任教興趣缺缺,要如何讓這些年輕老師熟悉越南的生活習慣與風土文化,進而吸引他們

願意到越南教書,這是政府與各單位都要想辦法的。……目前我們在做的是越南大學的教師

來台進修期間,請他們開設越語課程,希望藉由對越語的學習,引起學生對越南的興趣。」

另一方面,越南平均國民所得約1,000美金,越南學生來台學習中文的花費太高,這使得

大多數的越南學生寧願選擇赴大陸,或留在國內學習中文、修讀學位。「但在這方面,我們

也提出了種種優惠的方式,像來文藻修讀學位,學雜費全免、提供住宿之外,並給予獎學金

做生活津貼。希望能提高他們來台學習的意願,但我們做的效果有限。」徐主任希望政府教

育部門能對此補助,以吸引更多的越南菁英來台學習,他日這些學生返國無論任教,還是就

業,都將成為臺灣華語文向外推展的種子。

三、缺乏適合當地的華語課程架構與系統性教材

徐主任提到目前臺灣境內所使用的教材並不適合越南的學生,應該積極發展符合當地學

習者的的教材,「目前在當地可以看到的華語教材大多是大陸的,用的是簡體字。臺灣所發

展及使用的主流教材,像《視聽華語》、《生活華語》一類的教材,對他們來說價格太高

了,而且這一類的教材也不是專為越南學習者發展的。……好不容易我們發展了新教材,在

當地也有盜版的問題。目前我們正在發展為越南學習者量身訂做的華語教材,這方面我們也

請師大葉德明教授協助審定。」

未來願景徐主任談到兩岸對於海外華語教學推廣政策的差異,面對大陸強勢的華語推廣政策,提

醒我們應該注意:「國內各華語教學相關單位應該考慮,如何按照學生素質,與實際情況選

擇發展重點,而不要在國內互相競爭,在海外單打獨鬥,這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徐主任也

不要我們對於海外華語教學拓展過於悲觀,「因為越南的經濟剛起步,正要向臺灣吸取相關

經驗,這是一個好機會,未來可見的是台越雙方都亟需中、越雙語能力的翻譯人才。越南在

發展經濟的目標下,也迫切需要臺灣培養越籍商管和工業生產人才,這些學生在來台讀書之

前或之後,都需要學習華語。」

在全球華語熱潮下,臺灣華語文教學相關單位普遍重視歐美地區的經營,文藻應華系默

默地走著一條不同的道路,就像徐主任說的「雖然目前我們走得很辛苦,但這一地區是值得

我們經營、開發的。」文藻應華系已為臺灣華語教學界在越南的華語推廣灑下的種子,收穫

之時,指日可待。

5

人物篇

現代漢語離合詞之教學語法初探

離合詞界說離合詞到底是什麼?因為現代漢語離合詞的特殊性質,引發了對於現代漢語離合詞性質

界定的探討,大體有這三種不同的界定,茲分別依照介紹如下。

(ㄧ)短語說

把現代漢語離合詞界定為短語的語言學學者,可以呂叔湘(1979)為代表。他認為「能

插入其他成分、可分離的即是短語。」呂叔湘表示「一個組合成分要是可以拆開,可以

變換位置,這個組合只能是短語。」黃正德(1984)「詞彙完整性假說」(Lexical Integrity

Hypothesis)(LIH),也與呂叔湘的觀點相似。黃正德認為將所謂的「動賓複合詞」和「動補複

合詞」視為「詞組」或「固定詞組」較符合他所提出的「短語結構條件」(Phrasal Structure

Condition)(PSC)和「詞彙完整性假說」(LIH)理論。另外,李大忠(1996)認為能插入其他成分

者,是「動詞加上賓語的詞組形式」,所以他主張「動賓」結構是短語結構而非詞。

(二)中間狀態說

林漢達(1953)將現代漢語中可離析可結合的單位稱為「結合動詞」,他進一步說「動

詞和自身受詞之間可以插入別的音節,也可以拆開來改成短語。」認為這種現象是介於

「詞」和「詞組」之間的中間狀態。陸志韋1等人 (1957:82-93) 在探討漢語構詞法時,首次

針對「動賓格」部分構詞現象提出「離合詞」(p.91)的術語。他曾表示在句法中離析的成分

「至少是兩個詞」,因此有人將他的主張歸入「詞說」理論。但是他也認為擴展為「鞠了

一個躬」是詞組,所以本文將陸志韋(1957)歸入「中間狀態說」。朱德熙(1982)很具體地表

示,離合詞在合用的時候是詞,分離使用的時候是詞組,對離合詞的界定就是「可詞可詞

組」的說法。另有何萬順(1997)在分析複合詞時,提出「雙重語位」(dual status)的分析;梁

馳華(2000:81-84)以連續性觀念分析離合詞,雖表示華語教學時可以「詞」名之,但在學理

上,離合詞應是介於詞和詞組之間的中間狀態。

(三)動詞說

趙元任 (1968) 提出現代漢語「離子化」的特殊現象,認為這個現象雖與短語結構有相

似之處,但是其離析有「動不離賓,賓不離動」的特性,不同於其他的短語結構,故將其

定義為特殊的詞。趙淑華和張寶林(1996)認為離合詞是一種「可以臨時改變其形態的」而且

有「一定特殊性的詞」。另外,劉英林(1996)把現代漢語離合詞列為語法等級大綱中的詞項

範疇,分別於乙級、丙級及丁級中條列詞彙及相關語法點劉英林是依《詞彙等級大綱》的

詞彚等級來呈現離合詞的語法等級分布。鄧守信(1999)提出詞法與句法介面的課題2,探討

[XvYn]這個結構的屬性課題,並透過「詞彙重新解釋」(Lexical re-interpretation)(LRI)的機制

來討論離合詞,明確指出其詞的的屬性,所以以[XvYn]w來代表離合詞。鄧守信的理論重點

指出,離合詞的特性需從詞法及句法兩個層次來探討。另外齊滬揚 (2000) 則更清楚地說明

林秋芳師大國語教學中心華語教師

教學篇

6

1《漢語的構詞法》序言說:「動賓格一章是任建純起草的。」(1975修訂本)2 參鄧守信於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演講稿。

離合詞的屬性,其屬性是:「1.是動詞功能;2.是述賓式而非述補式;3.是雙音節而非其他

音節。」饒勤(2001)同樣認為離合詞是詞,且以透視約束檢視離合詞,指出離合詞是一價動

詞。

(四)本文的界定

本文以「動詞說」來界定現代漢語離合詞。因為在詞法的層次,現代漢語離合詞具備了

詞的基本屬性,它的結構中有粘著詞素,不是像詞組的結構成分都是詞。而現代漢語離合詞

的特殊性,是因為這種詞可以跨越詞法和句法,可透過鄧守信(1999)所提出的「詞彙重新解

釋」的機制,在句法層面靈活運用。所以筆者把離合詞的討論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詞法的

層次,一個是句法的層次。以下的論述,即在這個原則之下展開。

性質歸屬(ㄧ)詞vs詞組

基於歷來對於離合詞的各種研究討論,需要進一步釐清其性質,第一個涉及的課題就是

詞和詞組的課題。朴庸鎮(1999)根據鄧守信(1999)所提出詞法和句法的介面的論點及詞彙重

新解釋(Lexical re-interpretation)的機制,來解釋現代漢語離合詞的現象。鄧守信(2004)更明確

指出詞法和句法之間共通的機制,就是所謂的「介面」所致,鄧守信表示:「這兩個模組已

經接觸到了,就會產生介面(interfacing),那個介面有的時候會跨到句法,有的時候會跑到詞

法。」此機制可以構成詞彙,也可以構成短語或句式,可知詞在句法中的靈活表現,也是這

個機制的介面所引起的。在構詞的層次上,現代漢語離合詞的屬性是詞,因詞的凝固性與詞

組的任意性大有差別,不宜因其在句法中的靈活運用而將之歸入詞組範疇。所以本文將離合

詞歸為詞,並在詞法和句法的層次討論這個特殊的詞。

(二)複合詞vs合成詞

語言學者將詞分為單純詞、合成詞和複合詞三類,單純詞的定義已有共識,而單純詞之

外的詞彙,有合成詞及複合詞。本文將現代漢語離合詞界定為「詞」,歷來語言學者多將其

歸入複合詞,它究竟是複合詞(compound)或合成詞(complex)?需進一步探討。

何謂「複合詞」?按照英文語法的compound的意涵來看(Quick, 1985),是自由(free)的單

位組成的詞,戴浩一說「只有FF才算複合詞」(Tai, 1992:76)。至於「合成詞」是complex的意

思,其構詞成分是自由(free)和粘著(bound)的成分組成。雖然語言學者大多將離合詞歸入「動

賓」或「述賓複合詞」,從上述關於複合詞定義來看,帶有「粘著詞素」(bound)的離合詞,

不宜歸入複合詞,應歸入「合成詞」。

(三)動賓vs動名

關於現代漢語離合詞的詞彙內部結構,語言學者或華語教材都稱其為「動賓」結構,但

是「動賓」之術語有適用性的問題。因為離合詞在結構上是由自由和粘著的詞素成分組成,

其語義是單純而完整的,其語義關係不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係,更不是句法上的「述語

(動詞)」和「賓語」的關係,所以本文認同朴庸鎮定(1999)的「動名關係」。另外,基於現

代漢語離合詞可以離析的先決條件,其他能類化如「動名式」般離析者,如「考試」、「打

折」等非動名結溝的詞,也併入現代漢語離合詞的成員加以討論。

教學篇

7

基式特性(ㄧ)基式結構--[XvYn]w

關於現代漢語離合詞的基式結構,齊滬揚等(2000)將現代漢語離合詞限定為雙音節,但

並沒有說明理由。本文也將研究對象限定為雙音節,並經由平衡語料庫[+spv]特徵標記檢

索,檢索到1,667筆「V of a separable V N compound」語料,刪除其重複詞彙,得到573筆詞

例,其音節數的分布如下表所示:

種類 雙音節詞 非雙音節 其他 總數

數量 410 92 71 573

百分比 71.55% 16.05% 12.4% 100%

其中有410個雙音節詞,佔71.55%,非雙音節詞有92個,佔16.05%,且多為熟語或句法的

「動賓關係」,如「重蹈覆轍」、「打電話」或「下結論」等,與離合詞是詞的屬性不合;

其他12%左右的語料,則多是抽離插入成分之後不成詞的,如「鬆了一口氣」等。從實際的

語料的詞例發現,可以離析的詞例中,有三分之二左右的音節是雙音節詞,所以本文將研究

對象的音節數限定為雙音節。

現代離合詞[XvYn]w的詞彙結構,是由動詞性的詞素和名詞性詞素組合而成,是一個完

整的動詞性詞彙,係由前一個主要的動詞詞素標誌其動詞性,由後一個名詞詞素完成其行為

或動作的整體性,語義由整體的結構來表達,有凝固性和單一性,並非兩個構成詞素之語義

的簡單相加。由此更可以清楚地呈現現代漢語離合詞的詞彙內部結構的詞彙屬性,兩者缺一

不可,其前後構成成分兩者之間的語義關係不是支配關係,也不是施受關係。

(二)基式功能—動詞

本文採用「動詞說」為基本理論架構,故根據鄧守信(1975)的動詞三分加以分類,以便

充分掌握現代漢語離合詞個別詞彙的基式特性。鄧守信(1975)根據Lakoff(1966)等的分析,定

出「動詞三分」的準則,將現代漢語動詞分為如下三類:

動作動詞(V)—說明活動,包括物質方面的和精神方面的。

狀態動詞(Vs)—說明性質和狀況。

變化動詞(Vp)—說明狀態的變化。

其後,鄧守信(2006a,b)又針對華語教學的需求,將漢語的詞類重新標記,以內鍵(default)

原則將動詞分為以下幾類:

V:及物動作動詞,Vi:不及物動作動詞。

Vs:不及物狀態動詞,Vst:及物狀態動詞。

Vp:不及物變化動詞,Vpt:及物變化動詞。

本文進一步由平衡語料庫檢388個詞例中篩選出234個離合動詞,經過動詞三分的分布標

記,共可分成四類:

動詞三分 V Vi Vp Vs 總數

數量 10 143 61 20 234

百分比 4.27% 61.11% 26.07% 8.55% 100.00%

教學篇

8

其中根據動詞三分的原則來看,屬於不及物的現代漢語離合動詞,總共佔了234個離合

詞的95.73%。由此可知離合動詞[XvYn]w帶賓語的情況,是其及物屬性所致,而不是[Xv]w帶

[Yn]w之後另帶「間接賓語」的問題。故在論述離合詞的功能時,需揭示其及物或不及物的

屬性。

離析特性(ㄧ)離析理據

現代漢語離合詞的特點,就在於其結構能在句法中離析,為什麼有這個看似違反「詞彙

完整性假說」(LIH)的現象?基於支持離合詞是詞的立場,本文為其離析找到一些理據,證

明這個語言事實的合理性。鄧守信(1999,2004)3提出「詞法和句法的介面」的課題,說明了語

言現象中詞法和句法的共通性,指出有一些表現在句法中的機制,也反應在詞法和詞組的

結構機制中,如:1)連接關係—如:喜歡、國家;2)修飾的關係—如:後悔、反攻;3)動賓

結構—如:司機、跑車;4)動補關係—如:傳真、說明、表白;5)主謂關係—如:政變、心

疼、目擊、年輕等等;6)層次關係—如:紅唇族,這種構詞關係可以稱為「層次詞」;7)重

疊機制—如:爸爸、媽媽。可見,在詞法、短語和句法各層次之間有其共通性,這些共通的

性質是相同的運作模式。這些機制的運作,說明了離合詞這種詞法層次的詞,也可以在句法

的層次像短語一樣靈活運作,揭示了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的可能性及合理性。

另外,鄧守信(1999)提出的「詞彙重新解釋」(LRI)來解釋離合詞的離析機制。離合詞在

詞法的層次是詞,經由「詞彙重新解釋」(LRI)的過程,可在句法層次的離析。言也是從詞彙

跨到句法的十分強而有力的機制,無形中帶動句法成分的重新搭配關係,呈現了更豐富的語

言面貌。如「幽默」一詞能離析成「幽了他一默」的句法形式,「打折」之類的「動-動」

並列結構,都是透過這個機制離析。可見「詞彙重新解釋」(LRI)的機制,是詞法層次的現代

漢語離合詞在句法層次離析的有力理據。離合詞從原先的詞法層次跨越到句法層次,在句法

中讓構成詞彙的前後詞素重新發揮各自的詞彙功能,還原成一個動詞和一個名詞,在句法中

發揮動詞和名詞的原型功能。

(二)離析結構

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現象,是建立在現代漢語離合詞的基式條件之上的。離合詞

[XvYn]w雖然離析,但其語義關聯性和單純性並沒有被破壞,被離析的兩者並非各自為政,

其間的語義仍保有其單一性,體現的是即是其詞彙的完整性。也就是說,透過詞彙重新解釋

機制(LRI)的運作,創造了一個極富特色的離析形式,這些離析結構是針對整體的離合詞,而

非各自針對動詞詞素或名詞詞素。綜合歸納出以下四類離析結構:

1) [XvYn]w可插入「了」、「著」、「過」、「的」、「~起~來」及「時相」等成分。

2) [XvYn]w可插入「時量」、「動量」、「重疊」及「個」等成分。

3) [XvYn]w可插入「領屬」、「描繪」及「什麼」等成分。

4) [XvYn]w的移位離析現象。

(三)離析成分功能

教學篇

9

3 引自鄧守信於臺灣師大國文系的演講(2004年5月11日)。

從功能的角度出發,現代漢語離合詞的具有動詞的語法功能,所以上述四種離析結構可

以歸納為以下四種離析成分的功能

1) [XvYn]w的時態離析成分。

2) [XvYn]w的補充離析成分。

3) [XvYn]w的修飾離析成分。

4) [XvYn]w的強調焦點的現象。

現代漢語離合詞的教學語法教學語法是以學習者為導向的應用語言學體系,鄧守信(1997)受Odlin(1994)啟發而建立的

了華語教學語法的體系4。他表示語法是所有語言的骨幹,是習得的重點,其所建立的教學

語法體系,正是為彰顯華語教學的學理及成效而設的。本文根據其體系總則,進一步探討現

代漢語離合詞的教學語法建議。

(ㄧ)教學語法原則

鄧守信表示「漢語的教學語法所包含的是對外漢語教師所要教給學生的語法,以及該語

法的教學方法。」他針對教學語法的定義、特性及其原則提出以下的重點:

1) 教學語法為一獨立的領域,有別於理論語法;

2) 教學語法融入了學習者的觀點(learner’s perspectives);

3) 教學語法是為教學者,也是為學習者所設計的;

4) 教學語法與來源語的結構息息相關;

5) 教學語法是由初級到進階逐步累進的;

6) 教學語法的句法結構排序乃是以使用頻率、複雜度、跨語言差距以及第

一語言第二語言習得要素為基礎;

7) 教學語法衍生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零教學(zero instrcution)觀念。

他指出「教學語法可做為語法教學的基礎內容,但並不涉及課堂的教法;同時,對外漢

語教學語法並不是簡化的漢語語法,教學語法體系絕對不等同於語法體系。」其餘細部原

則,請參閱鄧守信的相關論述。

(二)基式建議

歷來對於現代漢語離合詞的教學重點,通常只放在其離析機制的區辨上,不太重視其合

的主要特徵,如饒勤(1997)在介紹現代漢語離合詞的教學結構時,只將離合詞的基式教學視

為初級的原式及常式的教學,並沒有進一步加以分析其基式詞彙的難易。本文認為現代漢語

離合詞的離析是在基式展開的,故需先建構離合詞的基式意識,且需重視以下諸點:

1) 強調離合詞動詞性,依動詞三分原則分類。

2) 強調不及物的特性,標示少數及物性的詞彙。

3) 強調周圍格的引介功能,避免與介詞搭配的偏誤。

10

教學篇

4 參見鄧守信(1997, 1998, 1999, 2000, 2003a, 2003b, 2003c, 2003d, 2003e, 2004, etc..)。

4.) 按照詞彙的難易度,將離合詞的基式教學合理分布在各級教學中。

鞏固學習者對於離合詞[XvYn]w基式的學習之後,才能更有效地進行現代漢語離合詞的

離析情況的教學。至於其等級分布的依據,則依其詞彙的詞頻來分配,諸如HSK、TOP、教

育教及平衡語料庫的詞頻分析,都可資參考。

(三)離析建議

關於現代漢語離合詞的四類離析結構在教學上的建議,需在基式的基礎上向上提昇

故同樣需要考量離合詞[XvYn]w的屬性及特性,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教學建議,即是鄧守信

(2006a,b)所提出的-sep的標記建議,即是在能夠離析的離合動詞的詞類中標記這個記號,提

醒學生這類特殊詞彙的特殊屬性。另外,再分別從以下各個層面評定其困難度:

1.結構困難度

2.語義困難度

3.使用困難度

這些準則都可依照上述離合詞[XvYn]w的四類離析結構的成分加以判別,可依常式及

變式的順序安排。其中在結構、語義及使用方面,困難度較高的是較特別的結構,如插入

「的」、「個」、「什麼」、「重疊」或移位等離析結構,宜放在後面教授。在教學的過

程中,應配合相關語法等級設定,如劉英林(1996)的《語法等級大綱》等依據,才能更臻完

善。

現代漢語離合詞離析結構的教學,是詞彙、句式及情境功能等三個平面互動之下的產

物,是大工程,也是華語教學應用上的重點工作。也因其結構的多樣及複雜性,需逐一按照

詞頻及插入功能加以排列,更可根據插入成分的出現頻率多寡來排序,詞彙內部的排序,更

有外部離析結構的排序。

結論本文是基於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教學應用而進行的探討,對於現代漢語離合詞的研

究,限定為動名式的雙音節現代漢語離合詞的研究,有以下幾項重點:

1.界定現代漢語離合動詞[XvYn]w的基本屬性;

2.以動詞三分原則及周圍格等理據,提出基式教學建議;

3.依現代漢語離合詞的離析特性,定出四類離析結構的功能及教學建議。

現代漢語離合詞在華語教學界有其一定的難點,期待上述的論述及建議能發揮具體的效

果。未來更期待能進一步結合語料庫語言學的應用研究,對現代漢語離合詞做更全面的研

究,兼顧理論與實務,以供華語教學之用。

11

教學篇

萊頓大學漢學系現代漢語項目課程規劃及教學情況介紹

林欽惠萊頓大學漢學系

荷蘭的漢學研究早在十七世紀就已開始。荷蘭萊頓大學於1874年設立了第一個中國語言

與文學教授職位,更於1930年成立了漢學研究院 (即今日之漢學系)。雖然過去漢學系課程主

要著重於文學、歷史、藝術等方面之研究,然自七十年代末起,由於梁兆兵教授(Prof. James

Chao-Ping Liang)之推動,漢學系建立了較為系統化之現代漢語課程。時至今日,在荷蘭十三

所大學中,萊頓大學仍為唯一設有漢學系並提供完整現代漢語課程之大學1,目前學生逾

六百名,近幾年來,每年約招收一百三十名新生。

過去荷蘭大學多採碩士制 (doctoraal),並無學士制度。在舊制中,漢學系學生以四年或

五年時間將漢學系課程修讀完畢 (通常還需留學中國或台灣一年),於畢業論文通過審查後,

即可取得等同於碩士學位之Doctorandus學位。然近年來由於歐洲大學逐漸改制,萊大漢學系

課程亦隨之轉型為BA-MA(學士-碩士制)。在新制中,學士階段需修讀三年,碩士則為兩

年。學生在取得學士學位後可選擇是否繼續攻讀碩士。隨著整體學制的改革,漢學系語言課

程之規劃也相應做出了不少調整。

就現今的BA-MA制而言,由於學生修業年限與過去相較縮短了一至兩年,加上語言畢竟

只佔漢學系課程的一部份,如何幫助許多原本沒有漢語基礎的學生在有限的學時之內達到一

定的語言水平,就成了系上規劃漢語課程時的一大挑戰。粗略估計,萊大漢學系學生頭兩年

的漢語學習時數為400-430學時左右(一年級每週約十小時,二年級每週六小時)。考量大部分

的學生一般在第三年可取得赴中國或台灣留學一年的機會,因此我系在規劃語言課程時,決

定學士階段前兩年的現代漢語教學課程目標以培養基本聽說讀寫能力並鞏固基礎漢語語法知

識為主,此外,特別注重發音訓練。簡要教學目標與開設課程如下2:

教學目標 開設課程

BA3 ●能談論如政治、經濟、文化等較深

入之話題

●能閱讀較短的原文材料

●基礎寫作能力

BA2 ●能談論日常話題,並可使用進階語

言結構

●能理解目的語與其母語之對應關係

BA1 ●培養基本聽說讀寫能力

●漢語語法基礎知識

教學篇

●口語課

●讀寫課

●選修課:中荷翻譯、政經

文選、古文選讀等

●口語課

●讀寫課

●大班語法課

●小班綜合課

●語音課

12

1 在荷蘭高等教育體系中,馬斯垂克南方高等翻譯學院 (Hogeschool Zuyd in Maastricht)亦提供現代漢語課程,然該校主要為就業導向,培養商務及翻譯人才。而荷蘭其他大學如鹿特丹Erasmus大學及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亦提供現代漢語選修課。2 詳參http://letteren.leidenuniv.nl/chinees/onderwijs/language-pedagogy-surveys.jsp

在課程規劃上,不同於許多歐洲大學將漢語課程根據不同技能再分為許多小課如漢字

課、聽力課等獨立進行的做法,我系一年級的小班課(約15-17人)採綜合課形式,到了二

年級才採聽說與讀寫雙軌制。如此安排的原因主要是考量到學生在二年級時語法與詞彙已經

累積到一定程度,加上一年級下學期時學生開始學習古代漢語,我們認為二年級的學生應該

對書面語及口語語體之差異有一定認識,因此採分科進行模式,讀寫課強化書面語閱讀及翻

譯訓練,口語課則採用純口語教材進行口語訓練。

在教材方面,以荷蘭語編寫之漢語教材極為稀少,目前本系所使用的教材主要為美國

Cheng & Tsui出版社所出版的幾套教材如《中文聽說讀寫》、《留學中國》、《樂在溝通》

等,並輔以自編教材。當然,由於這些教材本非為荷蘭學生所編寫,因此針對性不強,需要

本地教師編寫補充材料。目前囿於人力,仍無法開始編寫針對以荷語為母語者之漢語學習教

材。

在師資安排方面,目前負責現代漢語教學的教師共有十三位,其中包括荷蘭教師六位、

台灣教師四位及中國教師三位。教學上每班均安排不同背景的教師合作教學,使學生不僅能

熟悉不同漢語母語者的教學方式及發音,亦能充分認識其母語與目的語之間的對應關係。

另值得一提的是,萊大漢學系一年級全採繁體字教學,二年級需寫繁識簡,三年級則因

學生留學地點不同而採繁簡並行措施。但無論如何,學生至少需受兩年的繁體字書寫訓練,

這不但對學生閱讀原文文獻極有助益,也大大提高了學生赴台灣留學的興趣。根據筆者對本

系所使用教材之粗略統計,本系一年級學生約可習得860個繁體漢字,而學士階段的前兩年

共可習得約1800繁體漢字。

接下來談談碩士班課程規劃及教學情況:

在碩士班課程中,現代漢語課程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兩年的碩士課程中,我們要

求學生必須先於台灣或中國進修漢語一年。第二年在萊頓每學期亦安排四個小時的漢語課。

不同於學士班規劃,碩士班的課程完全以學術研究為導向,主要以培養學生在學術研究過程

中所需技能為主。簡要教學目標及開設課程如下:

教學目標 開設課程

MA ●能理解並運用正式語體

●能大量閱讀與個人研究

主題相關之原文材料

●能使用多媒體進行學術報告

無論是口語、泛讀或學術寫作課,均無固定教材而以大量真實語料為主,雖然課程進行

方式基本不變,但是內容及話題則視該年度學生之研究方向及興趣而定。此外,碩士班課

程之一大特色為大量採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口語課與學術寫作課程除採用多媒體

教學篇

13

●口語課

●泛讀課

●學術寫作

●主題閱讀

素材如網上新聞、音頻視頻材料外,在學生進行口

頭報告時,亦進行錄影以輔助教學,而寫作課使用

Blackboard作為教學平台,鼓勵學生於網上寫作、交

流感想 。泛讀及主題閱讀課程則要求學生每週至少

閱讀25至30頁之原文材料在課上交流討論3。碩士班

學生所使用之課程材料均為繁簡並行。

以上僅簡要介紹了萊頓大學漢學系之現代漢語課

程規劃與教學情況。近幾年由於學生人數逐年增長,

本系每年自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徵聘兩名實習

教師,另亦透過教育部中文教師輸出計劃徵聘客座教

師,教學表現均深獲好評。赴台留學的學生也逐年增

多,目前每年約有十至十二名學生赴台進修一年。筆

者衷心盼望在不久的將來,能有更多台灣教師赴萊大

任教,同時學生亦能取得更多留學機會,以建立雙邊

更深厚的合作關係。

萊頓大學 漢學院中庭

教學篇

14

3 對萊大學術寫作課程有興趣的老師請參見拙作: 林欽惠. 2006. 網路輔助課室寫作教學之嘗試與反思.第八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 Taipei, December 28th -30th

一抹丹青開化境---談中國國畫何沐容

古老中國向來給人一種神祕優雅的印象。其中,繪畫藝術在悠遠的時光與文化相淬之

下,更逐步凝聚出情思獨特、意境深幽的卓然面貌,與西方繪畫分庭抗禮,自成一樹盛放百

花的繪畫體系。

采風篇

何慎修 石門海(石門) 2005年作

中國國畫的源與變想認識中國國畫,首先要深掘歷史。中國繪畫起彚源的年代雖無人可確知,從遠古時期

出土的彩陶、青銅、絹帛甚至岩壁,已可窺得先人手跡。內容題材多為人、牲、戲、舞等日常活動的描繪,不可小覷的是,他們能夠注意到整體明暗光源,畫面上有著自然的韻律感。從這點來看,顯見在五千多年前,雖然以裝飾器皿與工藝雕刻為主,未有正式繪畫作品出現,但確實已經頗具藝術雛形。

經過周、秦、兩漢,中國繪畫的發展水準越見蓬勃,在墓室壁畫上,可以看到纖細流暢的長筆觸,疏密曲直的多變線條,不但形構出神話與人物輪廓,更織現出一片圓潤有趣的動感。

接著,戰國時期的帛畫也以毛筆線畫著色為主要表現形式,包括湖北楚墓、臨沂西漢的棺木漆畫,都運用了相當豐富綺麗的色彩,帶出視覺鮮明的效果;而現存最早的國畫則是出自湖南長沙楚墓的「龍鳳巫女圖」,畫面生動活躍、龍飛鳳舞,證實中國繪畫行到此處,漸臻成熟完備。關於色彩,其中廣為人知的秦代兵馬俑,甚而使用上十數種顏彩。這時候我們更可以說,色彩與毛筆線條的組合,衍然成為中國繪畫演進的主流和固有傳統。

從國畫畫科的各自發展順序來看,首先完型的是人物類,尤其到了漢魏時候更為顯耀,宋元時期以文人畫最興;而山水、花鳥類則從原本的人物背景角色漸漸浮上檯面,直至隋唐

終於成為獨立畫材。

15

中國國畫的人文特色

中國國畫是一門辨識度相當高的藝術,常與詩、

印結合,別有況味,讓略有所聞的人不致於將中國國

畫錯認成其他畫種,這是因為中國國畫總透有一股特

殊的樸趣與雅緻氛圍,其重點不在寫實逼真,而在寫

意傳神。因此雖有墨色濃淡表示遠近明暗,空間感仍

趨於平面,簡潔的視覺性來自慣性的大塊留白,以延

伸出抽象與想像意境。

中國國畫之所以氣韻飄渺,禪味暗蘊,與中國天

人合一的宇宙觀,所謂道法自然的哲學態度有關。對

國畫創作者而言,與其論寫景,不如說是寫“意”;

與其想模仿與再現真實,不如說力求令觀者真正感受

到畫中的深刻境界,才是最高明的技法。《荀子.天

論》裡有一句「形具而神生」,北宋蘇東坡也提出:

「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意即好的畫在於神

韻,若光考究形體相似度,那等見識就與小孩子差不

多)明確揭示了中國國畫凌越物象、存理含趣的特

色。長久在此種講心性,感性而直覺的風氣文化薰陶

下,國畫裡的描繪對象便少了貼近現實的外型,可能

是略略幾筆勾勒點描,便能象徵一隻大雁高飛,或是

滿院竹林瀟瀟。

中國國畫的分類從描繪對象來劃分,中國國畫的基本畫科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其中,早期的繪

畫多以人物為主,常以古代帝王、聖賢、仕女與神佛菩薩們為題材,宣揚政教的功能性明

顯。人物畫裡「人物」的個性是主軸,在畫面上延伸出細緻的情感、生動的神態或身段。

在表現技法上,人物畫有「白描」、「工筆」、「寫意」三種。早期如戰國出土的帛畫即

是白描人物畫的典型,以簡單流暢的粗細線條表現;相反地工筆畫則細緻工整,做法是鉤

出輪廓線後再分次多重鋪填底色,使畫面貴氣豔麗,複雜許多。而寫意畫則是利用減筆、

潑墨,渲染出一種豪放不羈的氣息,別具禪意。

山水畫雖摹畫山水,卻不僅僅是襯托用的風景,當中亦有藉物寓意、避世寄情的哲

思。尤其當古人身處亂世,面對宏偉山水或驚滔拍岸,更有如對友傾訴。畫派林立,尤其

五代、北宋時大興的山水畫,在表現上講究佈局與意境的表達,依技法和設色還可分為水

墨、青綠、金碧、淺絳、沒骨、淡形等形式。

花鳥畫則原本多為工藝品上的裝飾用花紋,到了唐朝始成為獨立畫種。傳統的花鳥畫依

何慎修 金色山.月光海(金山)

2007年作

16

采風篇

題材可分為花卉、瓜果、竹石、禽鳥(翎毛)走獸、蟲魚等類型。花卉當中還有以梅、蘭、

竹、菊四種花卉為主角的「四君子畫」;另有一類描繪「奇石」、「博古」、「花雕」和

何慎修 未平息的雨 2008年作

「彩燈」等題材,總稱為雜畫。

中國國畫的技法西洋畫在繪圖比例上有所謂的黃金律,用焦點透視物體的

長寬高遠近深,中國國畫卻很少對照現實而生,但也因為這種

失真反而能呈現特殊的主觀情趣。以著名的《清明上和圖》為

例,用的就是散點透視法,無論從哪一個視角看去,景物的比

例皆是相近的。如果改由一位西方人來畫,有許多地方是應該

是小之又小,甚至不可能出現,當然,也就顯不出那一份豐富

與熱鬧。

除了結構的基本視點,筆墨的運用更主宰著中國國畫造

型,其中筆法以線條之「圓筆中鋒」、「一波三折」、「無往

不復」、「無垂不縮」、「藏頭護尾」,講求粗細、疾徐、頓

挫、轉折、方圓等變化,來形塑結構並營造質感。古人總結有

勾線十八描,可以說是中國畫用筆的經驗總結。

墨法則講求皴、擦、點、染交互為用,乾、濕、濃、淡合

理調配,以烘染氣氛。當中有多種層次如「濃墨法」、「淡

墨法」、「破墨法」、「潑墨法」、「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等(黃氏七

墨),能順利表現濃淡虛實。

何慎修 雪濤推浪 2003年作

中國國畫的素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國國畫與西方

繪畫的形樣技法迥異,而前者能充分呈現空靈幽然的

氣息,與作畫的工具材料有著密不可分的牽繫。

簡單來說,中國繪畫立基在所謂「文房四寶」即

筆、墨、紙、硯之上。首先“筆”自然泛指中國能書

能畫的特有發明—毛筆,其特性在於運轉從心、用勁

自如,提頓轉折、方圓在手,操作空間很大,呈現的韻味也相當豐富。當然毛筆依性能、

用途之分有相當多種類,國畫畫家案上可見一字排開長、短、大、小的筆陣,作起畫來如

用兵點將,各有其效。中國歷代所使用的毛筆都以當朝政府所施行的主要字體來作選擇,

直至今時,較常用的動物毛材大部分仍來自山羊、黃鼠狼、兔、馬、狐、豬、鹿…等等。

以毛筆最重要的彈性來說,分有「硬毫」、「軟毫」、「兼毫」、三大類,其中硬毫筆鋒

強勁,含水性低,適合皴擦或勾勒;相對地,軟毫則輕柔含水性高,可用在敷彩與渲染效

17

采風篇

果佳;而普遍為初學者愛用的兼毫則結合兩者特質,由硬毫為芯軟毫覆外,彈性與含水性俱

足,能做點染鉤勒。

好的國畫用墨相當講究,基本上有「松煙」、「油煙」兩種墨條,以清水磨研出濃稠的

墨汁。松煙墨雖烏黑質細,但缺少光澤因而表現層次較少;油煙墨質地雖粗,但富含光澤顯

色層次多,比較常用於國畫。另外,文房四寶的墨也包含「顏彩」,跟墨條一樣都是用天然

材質製成,其中,從植物提煉成的顏料有著透明輕盈感,但會隨時間褪色,如洋紅、花青、

胭脂、滕黃等;而礦物性顏料如赭石、石青、硃砂、鉛粉等可持久不褪,感覺較厚實飽和,

兩者相互搭配,便能砌出國畫世界的唯美雅境。

關於國畫所用的紙,是輕軟的宣紙。其中「生宣」吸水性強,墨彩易暈透擴散,變化性

大,所以寫意畫常用生宣;而經礬水加工過的「熟宣」與其特性正相反,穩定性高,適合工

筆。最後介紹磨墨用的硯台,亦有石硯、玉硯、陶硯之分,基本上只要研磨時,質地細緻發

墨快即可,相較其他三寶可說不那麼講究。

中國國畫的融合與展望隨著東西文化交流,現代國畫也感染了西洋創作精神,畫格走向更加隨性瀟灑,跳開常

理格局,線條隨之飄逸流暢的程度,甚至令人聯想到水墨版的畢卡索抽象作品。現代國畫有

因科技進步應運而生的新方法、新材料;有因結合多媒體而推展出來的新形態,包括學校教

育方面,除了仿古也會效新,想來這也是受到石濤一畫貫通的理論和西方現代繪畫精神的影

響所致。

何慎修 唯涼之夏 2005年作神

何慎修 05年的沙灘足球(墾丁) 2007作

然而在時代衝擊下,華人深受升學主

義、崇洋心態影響,製作文房四寶的公司

幾已成為夕陽工業,中國國畫和許多傳統

藝術一樣逐漸式微,國內教育在傳遞文化

觀念上的加強更形迫切重要。國畫承載了

千百年千百位大師們的靈思技法,延聚至

今,其地位之貴無可取代。這份獨步世界

的美麗瑰寶,絕對不該因漸為世人所輕,

而真成了博物館玻璃後的古董,記憶裡的

標本。

無論今後人類繪畫史再如何遞變,中

國國畫原有的禪境氣味切切不可逸失,能

夠期待的是,以全世界人類為聽眾以更多

介紹,得到更多關注,使國畫能穩步朝著

未來多元化的方向邁進。

18

采風篇

大事紀史素梅 彙整

ㄧ、 學生活動四月一~十一日 徵求龍舟隊員

四月十六~十七日 運動月─排球比賽

四月二十三日 運動月─游泳比賽

四月二十一~六月六日 龍舟隊集訓開始

五月二十五~二十七日 學期假旅遊─澎湖三日遊

六月五日 端午品粽活動

六月六~八日 台北市國際龍舟錦標賽

二、華語文能力測驗1. 97年4至5月份,華語文能力測驗分別於澳洲、美國紐約、馬來西亞、俄羅斯、巴拉

圭、波蘭等地舉行測驗,考生成績將於測驗日結束後一個半月寄出。

2.今年度國內第一次定期測驗已於5月3日舉行,北中南三區皆設有考場,共有1236人次

報考。各等級前三名優秀考生,將受邀參加頒獎典禮。

3.台灣獎學金語言先修受獎生必須在今年七月底前提出華語文能力測驗基礎級以上之

證書,故此,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特別向本會申請專案施測,將於5月31

日另外加辦一場華語文能力測驗。報名時間自4月22日至5月16日止,欲報考者,請與

本會聯繫:(02)3343-3900。

4.為了解僑生在台之華語學習情形,本會去年底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林口僑生先修部秋

季班新生為受試者,大規模舉辦中等華語文能力測驗前測;並於今年5月12日再度針對

同批受試者進行後測,通過前測中等4級的考生將接受高等測驗,以提供本會進行前後

測之比較及研究。

5.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將於6月23日至7月4日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辦華語文能

力測驗免費預試,報名時間自6月2日起至6月13日止,採線上報名方式,詳細資訊請參

閱本會網站:http://www.sc-top.org.tw/,歡迎各界華語學習者踴躍報考參加。

6.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為中高等程度之華語學習者所設計的「電腦互動式華語

寫作練習」,活動進行至5月份截止,歡迎有興趣的學生於週一及週三下午14:

00~16:00,週二及週四上午9:00~11:00到台師大博愛樓6樓604電腦教室,相關事宜

請洽彭老師。

7.第一屆「全國外籍人士中高等華語電腦寫作比賽」將在5月17日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及

國立成功大學舉行,報名時間自4月7日起至4月30日止,優勝者將頒發獎金,歡迎在台

外籍人士踴躍報名參加。另外本會亦提供免費的「中高等華語電腦寫作練習平台」,

詳情請參閱本會網站說明:http://www.sc-top.org.tw/。

19

交流篇

交流篇

8.華語文能力測驗基礎模擬試題已出版上市,每本新台幣100元整,內含測驗簡介、應試

準備、全真模擬試題以及聽力測驗CD。欲購買者請洽師大書苑:(02)8369-5556~8

9.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已於4月28日搬遷至台北市青田街5巷6號,試務推廣組及

資訊組位於5樓,研發組位於6樓,電話總機不變:(02)3343-3900,歡迎舊雨新知蒞

臨指教。

三、測驗評量 (一)新生分班考試:

1. 5月20、21日新生註冊口試地點在五樓500室,501室及502室仍作紙筆測驗及電腦

測驗。

2. 5月26日~6月13日在612室8號桌及604室為晚註冊的新生作分班考試及舊生程度測

驗。

3. 6月19、20日辦理暑期班新生註冊口試及分班考試。6月25、26日辦理暑期班新生

「晚」註冊口試及分班考試。

(二)成就測驗:

1. 4月24、25、28、29、30日召開春季班成就測驗題型討論會議。

2. 5月2日聘請中央廣播電台編播人員男女各一名,借用綜合大樓數位媒體中心之錄音

室,錄製10個考試範圍的聽力和口說題目。

3. 春季班106個班級、67位老師、889位學生參加5月12~16日共31場的成就測驗,考試範

圍自新版視聽華語1至新版視聽華語4,合計10個範圍的考試卷。

4. 5月19日(一)於501室舉辦成就測驗「補考」。

5. 5月16日至5月23日止接受學生申請「跳級」考試。

6. 5月23日前Key-in成就測驗成績並轉交給教學組。

(三)華語文能力測驗(TOP-Huayu):

1. 本中心受理5月3日TOP外籍生報名繳費,負責Key-in 考生基本資料 及安排考場,至4

月11日止,合計接受556人報考。

2. 4月30日參加華測會於本中心七樓712室舉行的監試人員講習。

3. 5月3日(六)全省北/中/南區舉辦大會考:本中心五樓501室及502室分別安排9:00~11:00

初等、11:40~13:40中等、14:20~15:50基礎及14:20~16:20高等測驗。

4. 本中心向華測會申請5月31日(六)「專案施測」,考場在本中心501室及502室,報名日

期自4月22日起至5月16日止,報名費用1,200元。

四、教材編纂1. 完成迷你廣播劇採購作業,並繼續辦理出版事宜。

2. 「Advanced A Plus Chinese」教材第一冊試用版結案。

3. 辦理「Advanced A Plus Chinese」教材第一冊正式版招標事宜。

4. 進修推廣部來文借用「現代華語Ⅰ、Ⅱ、Ⅲ」,作為2008年3-5月 OCAC泰國團的授

20

交流篇

課教材。

5. 對外華語正體漢字入門課程書面教材已於三月春季班的漢字課試用, 目前進行試用

後修改,擬於六月夏季班的漢字課第二次試用。

6. 對外華語正體漢字多媒體計畫與廠商接洽申請製作事宜。

7. 針對短期夏令營課程編纂之少年華語及中學華語教材,已修改編輯方向為針對海內

外中、小學零起點教材,並提案通過,定名為「兒童ez華語」和「少年ez華語」,預

計六月底完成主教材之編纂。

8. 歐洲共同版華語教材多次開會進行提案計畫書及課綱、樣課之編撰修 訂,五月中提

教育部審核。

9. 進行「越進華語」越南版基礎教材初期編輯工作,擬於11月底完成教材編輯作業並

實施試用。

10. 4/17參與台北美國學校舉辦之研討會,並發表專題報告及擺攤推廣教材。

11. 4/25參與國立空中大學舉辦之「數位華語文現況展示與未來展望研討會」,並擺攤

推廣教材。

12. 將於5月底參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辦之「2008華語教材編寫國際研討會」,並發表

相關論文及設攤辦小型書展,以推廣教材。

13. 「線上互動式情境華語課程設計與開發」案,已完成初期腳本設計,並邀請中心學

員參與語音模型資料庫建製工作,擬於5月底將語音模型錄製完畢並完成第一單元課

程。

14. 音視達廠商提供vvlink協同視訊教學平台供中心試用,已於4月安裝完成,擬於5月中

完成工作坊報名與教材準備,並於6月初辦理教學工作坊。

15. 於華文天下進行「初級會話聽力練習」教學實驗,4月已完成相關實驗,將於5月底

的高師大研討會中呈現實驗結果。

五、中文教師輸出計劃

來函單位 徵聘學校名稱 來函日~截止日 教師任期

教育部 英國劍橋大學 2008.2.26~2008.3.10 2008.10.01~2009.9.30

教育部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大學 2008.2.26~2008.3.10 2008.7.01~2009.6.30

教育部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2008.2.26~2008.3.10 2008.7.01~2009.6.30

教育部 明尼蘇達大學 2008.3.12~2008.3.10 2008.8.25~2009.5.24

教育部 印尼泗水彼得拉基督教大學 2008.4.2~2008.4.30 2008.8.01~2009.7.31

教育部 加州大學戴維斯校區 2008.3.25~2008.4.15 2008.7.01~2009.6.30

教育部 美國麻州大學安南城校區 2008.4.22~2008.5.20 2008.9.1~2009.5.31

教育部 巴特勒大學 2008.4.29~2008.5.10 2008~2009 學年度

教育部 俄亥俄州邁阿密大學 2008.5.1~2008.5.5 2008.8.25~2009.5.11

教育部 史密斯學院 2008.5.5~2008.5.20 2008.8.01~2009.5.31

19

六、短期語言文化研習

七、課程教學 1. 辦理「九十七年華語文教師暑期培訓班」籌備、招生公告相關事項。 2. 辦理「九十七年華語文儲備教師甄選」 事宜。 3. 參與2008-2009簡章編輯會議 。 4. 協助光啟社、「華視新聞雜誌」拍攝訪問、中山女高專案班訪談、中央 大學師生 參訪事宜。 5. 辦理「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之華語口語與表達」評委推薦事宜。 6. 專題演講: (1)「動作動詞、賓語、詞彙變化」 Activity Verbs, Objects, and Lexical Change由Holy Cross CollegeDr. Claudia Ross教授主講。 (2)「如何取得紐約州中文教師執照兼談如何增加臺灣學生在美國華文教學職場的 競爭力」由Hunter College趙德麟教授主講 。 (3)「如何辨識與處理學生的心理困擾」 由師大學輔中心林家興主任主講。 (4)「跨文化溝通的藝術」由師大學輔中心林家興主任主講。 (5)「一年級之中文教學--我在密西根大學40年」Teach First Year Chinese at University of Michigan由密西根大學Hilda Tao老師主講。

八、外賓來訪 1. 英國倫敦皇家哈洛威大學國際事務處主管,於3月19日來訪,瞭解國語中心業務, 洽詢未來合作機會,由本中心管理師范慧如、蔣宜臻接待。 2. 美國克拉克郡學區官員與校長一行二人,於3月28日來訪,由陳副主任浩然接待, 並由教材組同仁簡介AP教材與數位化教材。 3. 泰國皇家科技大學RMUTSB與RMUTI校長一行十三人,於3月31日來訪,瞭解國語 中心業務,由周主任中天,管理師蔣宜臻接待。 4. 美國密西根與印地安納州學區官員與中小學校長一行十四人,於4月7日來訪,由周 主任中天接待,文化研習組同仁介紹本中心短期課程,教材組同仁介紹AP教材,黃 桂英老師示範教學,讓外賓能實地瞭解中心的師資培訓。

22

交流篇

23

今年十月,教育部甄派我赴波蘭波茲南市一所私立語言學院任教。我並非第一次派任到

波蘭,在2002年10月~2004年9月及2005年10月~2007年9月,兩次奉派到波蘭波茲南亞當密茨

凱維支大學教授文言文。合約到期,本欲束裝回國,因私立學院急欲成立中文系,商請我幫

助他們,並且行文教育部,請求支援,故而繼續留在波蘭推展華語教學的工作。

頃獲邀稿,故而為文將私立學院及中文系概況做一簡單介紹,並略述教學趣事,當然亦

不漏列生活體驗,以搏諸君一笑。

學院概況這所私立學院是以語言教學為主,專招收沒考上國立大學的高中畢業生,施以三年的語

言及文化教學,畢業後授以學士學位。這所學院共設有九個學系,計:英文系,德文系,日

文系,西班牙文系,斯堪地那維亞文系,歐洲語系(法文系),語言學系及今年十月新設立

的中文系。

目前在波蘭,僅只國立華沙大學,國立亞當密茨凱維支大學及此私立語言學院設有中文

系所,其他公私立大學(學院)或設有中文課程,但不成為一個學系。學習中文,蔚然成

潮,舉世皆然,波蘭何能例外?但限於波蘭的中文教授及中文博士奇少,而按波蘭教育部的

規定,欲設立學系,必須符合聘有教授及博士各一位的基本要件,缺一不可,故此私立學院

中文系的成立,也是籌設經年,排除諸多困難,以至於成。獲聘來此,怎不戒慎恐懼,傾囊

相授,一則要教出優秀的學生,再則要打響“臺灣”的名號。

中文系概況今年中文系招收了兩班學生,共二十三位。教師有四位。課程設計有(1)口語訓練,

每班四小時,由我負責。(2)語法教學,每班四小時,由李德博士及博士生龍威負責。

(3)教寫漢字及東亞歷史地理,由梅西亞博士負責。李博士曾到臺灣留學,梅博士曾到中

國大陸留學,故而教材亦各有所本。李博士,龍威和我都以臺灣師大國語中心編著的《視聽

華語》為主,而梅博士則以簡體字教材為主,開課前,我們曾就漢字教學做一討論,兩位博

士問我怎辦?我說“那就讓學生兩套都學吧!”梅博士也只好同意了。

甫一到任,校方即詢問一年後可有機會與臺灣某一大學(學院)合作,簽訂合約,交換

學生,互訪學習?我答以這是一個很好的計畫,並告知臺灣政府亦設有一年及兩年的獎學

金,鼓勵外國學生到臺灣留學,就是希望與各國做廣泛的學術交流。

教學甘苦談(ㄧ)取中文名字

面對二十三位外國學生,如何在第一時間讓他們懵懂地感受一些兒中華文化,那就是

波蘭教學甘苦談吳衛清

波蘭波茲南市現代語言學院 中文系主任師大國語中心華語教師

交流篇

給他們取一個中國名字。強力輸入不同的文字語言聲調,每堂上課點名,要學生大聲回答

“到”“是”“有”,再加上課堂上,不停地點著每個學生的名字提問回答糾正,幾堂課下

來,學生儼然跨入了中文的殿堂,看得出眼彚有著認識的神情。

取名字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隨時叫著學生的名字,改正他的錯,請他跟著你說,請他

再說,請他回答問題,請他跟同學互動.....學生感覺是被重視的,上課也不敢分心。

然則有二十三位學生,要在一個晚上想出名字,第二天的課上給出,真讓我想了一夜沒

好睡。既要好聽好義,又希望符合他們的原名,若有名字實在太歐化,只好另想雅致的名

字,哎呀!真頭疼呢!然而每一個名字的想出,可都讓我得意許久!比方說:“史若環”,

語出《莊子》“始卒若環”,而“始”以“史”替代。“莫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

水”及“天下莫柔弱于水”。“別依依”,取“離別依依”之意。“薄雲天”取“義薄雲

天”之意。“柯一夢”取自“南柯一夢”。“冬忘春”意即在這冰雪鋪蓋的冬天,怎盼得柔

美的春天?又如“那得月”“魏思齊”等等。可是有個女學生,她的波文名字實在太長,我

看了就發愁,而她第一個字是”m”,所以為她取名為“莫愁”,多好的名字呀!可是一開始

叫到她,她就抱頭支吾,而全班哄堂大笑,原來他們的牛是“莫莫”叫的。等我解釋了她名

字的涵義後,再叫到她,她都歡喜地大聲回應了。

(二)教課室禮貌

波蘭人見面問好,女性擁報親吻左右臉頰三下,男性握手或擊掌;離開時說再見,甚至

對同搭電梯的陌生人,也要說上一句再見,這些都是非常基本的生活禮節。可是令人不解的

是,學生上課時,來了就來了,走了就走了,既不問好也不道別,這幾年在波蘭教課的經驗

是如此,所以對私立學院的這些新生,

第一堂課教課室用語時,即加入了問候語:“你們好”“老師好”“謝謝”“再見”。

第二次上課時一進教室,我先說“你們好”,然後引導學生說““老師好”下課時我說:我

希望聽到你們說好聽的話,他們立刻懂了,就說:謝謝!”“老師再見!”

而今上下課,學生會主動且齊聲問好及道別。駐波蘭文化組唐秘書于11月底來我學院

拍攝教學照片,學生的熱情歡迎且主動起立鼓掌,應讓唐秘書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吧!學生不

是沒禮貌,只是缺少學習,在異國教課,除了教學生說話也要教他們文化,老師的努力付出

是值得學生回敬以禮的。

(三)非發不可的音

波蘭語彚每兩個字(或三個字連發)成一個音,字尾的“g”也必定發音成“哥”,所

以“先生,您貴姓?” 一定成了“先生哥,您貴姓哥?”,“我姓王”回答一定是:”我姓

哥,王哥。”。告訴他們不要“哥”,點點頭,知道了,再說,還是“王哥先生哥”不對,

再說,還是如此,幾次糾正領讀的結果,成了“王()先生()”偷偷地發了“g”再說下

個字,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問他們“早安” 怎麼說?“顧得摸您哥”哎呀!被打敗了!

(四)改不過來的調

有個句子“您是英國人嗎?”,大半的學生說成了“您是英果人嗎?”“英國”,“英

國”,好,沒問題,“國人”,“國人”,也沒問題,好,說“英國人”“英果人”,不

對,再說“英國人”“英果人”,反覆數次,就是“英果人”,當然“中國人”也成了

“中果人”,還好“老師是臺灣人”學生說的可標準了,而“波蘭人”呢?也就成了“波懶

人”或“波爛人”。真是改得我口乾舌燥加無可奈何。

24

交流篇

生活體驗——採蘑菇採蘑菇,這在臺灣是多麼不可能的事呀!而在波蘭,採蘑菇卻是規律生活中的一部份。

波蘭的原始森林很多,每年9月是蘑菇的盛產期,到車站就可看到提著籃子的人潮,全坐上

了火車去採蘑菇。

今年我也趕在9月最後一天,有了一趟採蘑菇之旅。我們幾位老師 隨著識途老馬的日

25

交流篇

文系老師,坐了一個小時的車,又走了

很遠很遠的路,撇開了一大群採蘑菇的

人,終於找到了一片無人的森林,我們

盡情的歡呼,像孩子般地興奮,一腳高

一腳低地踩在鬆軟的松針地上,呼吸著

清爽的芬多精,一邊尋找蘑菇,一邊也

不忘隨時呼叫同伴,以免迷了路。到了

黃昏,每個人都滿載而歸(總有6,7公

斤吧!)。回到宿舍,將蘑菇擦淨切片

晾乾,直忙到半夜,累得直不起腰來。

但是乾蘑菇濃郁的香味及爽脆的美味,

吃在嘴彚,一切辛勞都忘了,採蘑菇的

美好經驗,讓我期待著來年再次的體驗。

客居波蘭五年多了,有許多教學及生活的體驗,有美好的,有不盡如意的,可惜限於篇

幅,不能多述,但願美好的經驗永留心中,不如意的隨風而逝。

(若想多認識波蘭,請看臺灣師大國語中心出版的“語象”,96年1月第70期,

《揭開神秘的一隅——我的波蘭經驗》。)

26

交流篇

隨著鼓聲、划動著船槳,朝著共同的目標前

進,這就是龍舟最吸引人之處。師大龍舟隊成立

至今,每一年都可以看到熱血青年的加入,雖然

大家的母語不同,但是龍舟隊卻成為大家共同的

語言。藉由傳統的龍舟競賽活動,不僅帶給龍舟

隊員難忘體驗,還在師大留下美麗的回憶。以下

是兩位龍舟隊長以及隊員的感言:

美國學生 賴稀乾John Lai

龍舟是一個獨特的中華傳統,隊員有共同的

我在師大龍舟的日子,忠誠鄭嘉慧 彙整

目標,培養團隊精神,就只為了在比賽中可以得到很好的成績。每年師大都會挑選有興趣參

加的學生參加一年一度的龍舟競賽,我很榮幸今年可以領導師大龍舟隊前往參加比賽。儘管

大家的國籍、年齡、體力以及母語都不太相同,但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要贏

得勝利!在榮譽心以及責任心的驅使下,每天早上我們努力的練習,全心全意投入龍舟隊的

世界裡面。身為隊長的我得到了很寶貴的經驗,要用中文來領導隊員我想這對我的中文有很

大的進步!我想對我來說龍舟隊不僅是划船而已,而是跟一群隊員一起成長,一起跟師大龍

舟隊成為生命共同體!

加拿大學生 李振豪Brendan

加入師大龍舟隊,讓我有一個難忘的經驗!因為在這裡我所學到的比我想像的還多很多.

過去在加拿大,除了有九年以上的划龍舟經驗,我還曾經是龍舟隊的教練和隊長,所以我相

信我可以帶給師大龍舟隊很多的知識跟經驗. 然而,加入這個龍舟隊之後,我體會到台灣的龍舟

競賽跟在加拿大的比賽,有很大的不同之處。

首先,在加拿大的龍舟比賽通常都是看哪一個隊伍先划過終點,但是在台灣是要比看哪

一個隊伍能先拿到終點線的旗子。

其次,是氣氛的不同。在台灣龍舟比賽並不像加拿大的比賽只是為了競賽,而是比較像一

個傳統的習俗.人們享受這個傳統的競技活動,所以氣氛感受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對我來說,在師大龍舟隊當副隊長,我學到的不是只有划龍舟而已。就像我嘗試同時用英

文跟中文和隊員溝通,雖然這對我來說有點困難,但是我仍然覺得是一個很美好的經驗。最

重要的是,跟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隊員一起達成共同的目標,這點更是令我難忘.

師大龍舟隊的夥伴不只是我的隊員,也是我的朋友。我永遠不會忘記在師大龍舟隊一切

令人難忘的經驗.

日本學生 山土井 詩織

幾年前第一次親眼看見龍舟比賽,那個比賽好精采,有動人的力量,讓我感動的想自己

嘗試龍舟,可是卻一直沒機會。 後來來台灣學中文,我發現師大國語中心每年參加龍舟比

賽!! 這個時候我已經決定申請參加龍舟隊。

在學校的體力訓練開始了,每天早上 6:30 不管晴天,下雨都要練習。我很久沒運動,所

以這個體力訓練非常辛苦,尤其是第一

個禮拜,我全身都是酸的,走路的動作

也怪怪的,我必須要偷偷用 “handicap 廁

所” ,因為沒有把手的話我沒有辦法上

廁所。可是我還是過的很快樂,因為大家

都看起來有肌肉酸痛,不是只是我,滿

“Team”的感覺。

因為大家的母語都不同,我連 ”

Paddle” 叫槳都不知道,而我有一點擔

心隊員之間的合作,可是一起練習了以

後,我們的默契越來越好,所以這一個

擔心沒有了。

還有我不知道划龍舟真的需要全身運動。要是不用身體的話,龍舟划不到500公

尺。 因為動的太多,我的屁股 ”脫皮”了!! 龍舟真的是”有血有汗”!!

一個多月的練習時間過的很快,雖然龍舟隊練習這麼辛苦,可是跟隊員一起努力的時

間是很棒的!! 在龍舟比賽當中聽到”師大國語中心第一名”的時候,辛苦的練習都有用

了!!

雖然我們第二場輸了,可是龍舟隊給了我很好的經驗跟懷念,也讓我學到團體精神真

的很棒。

27

學生作品

28

學生資料小檔案 教師觀察手札

姓名:金瑞煐

國籍:韓國

中文學習時間:3個月

使用教材:視聽華語一(L0)

授課教師:管台英

瑞煐認真學習,學以致

用,學過的生詞、語法都

可運用在文章上,非常用

心的學生,值得肯定。

學生作品

日式咖哩食記金瑞煐

昨天晚上夫思、章宏、祥平跟我一塊兒去了一家餐廳吃晚飯。 那家餐廳是日本料理店,

叫彚田口山 日式咖哩彚,餐廳位在溫州街。 我們是從學校走路到那家餐廳去的。 出了我們

學校門口往左邊一直走,到了溫州街往右轉,經過四個小巷到了夫思家,在右邊。 從夫思

家前面往右轉,再走一會兒,就到那家餐廳了,在左邊。 我們差不多走了十五分鐘,就到

餐廳了。 那條路上也有很多別的外國餐廳。 聽說溫州街是一條有名的街。 我們到餐廳的時

候已經很晚了,可是還有很多客人在吃飯。

去那家餐廳以前,我很著急是因為我得跟很忙的老板說很多話。 可是我看見那位老板以

後,我放心了。 因為他幫了我們不少忙。 日本、法國、意大利、泰國菜,老板都會做。

田口山日式咖哩上午十一點鐘開始營業,老板晚上九點上班。 從下午兩點到五點休息。

老板說上午十一點、下午七點的時候客人最多。 韓國、日本客人也常去那兒吃料理。

我們坐下來以後,老板馬上就給了我們四杯麥茶。 我們一起看一份菜單。 中文、英

文,那個菜單上都有,可是沒有日文還是韓文。 那個菜單有茶的像片兒跟餐點材料(餐點是

用什麼做的),所以我覺得容易點餐。 我先問了老板哪些東西比較好吃,他再介紹了好幾個

菜。聽說彚海鮮咖哩拉麵彚最好吃,也最貴。

我吃了日式豬排咖哩飯彚是因為在菜單上那個菜是第一個菜,所以我想那個菜一定好

吃。 章宏吃了日式牛腩咖哩飯,夫思吃了 純咖哩飯(無主菜)彚,祥平吃了豬肉大阪。 夫思

問老板有沒有酒? 那裡有好幾種酒,我跟夫思喝了日本啤酒。 老板先給了我們四個味增

湯,再給每個人主菜跟兩瓶啤酒,然後再給了我們芭樂。 聽說章宏喜歡在士林夜市喝芭樂

果汁。 祥平看到章宏的菜,他馬上請老板給他一雙筷子是因為我們只有湯匙跟叉子。

那家飯館兒的菜真的很好吃,份量也很多。 我吃了飯,覺得很飽了。 我們的菜一共

七百八十塊錢,當中我的是兩百五十五塊錢。 吃完了飯,我們跟老板一起照了相片兒。

我們差不多吃了一個半鐘頭的飯,也說了很多話。 那真是一段美的好時光。 謝謝老師!

法國目前的總統是去年選出來的,Sarkozy先生曾經是法國的首相,當時,多數法國人對

他的政績很滿意。那時候,法國經濟局勢比較穩定,而且,失業率有一點下降了。

Sarkozy先生推行的政策有效果。比方說,在越來越多年輕人輟學的趨勢下,他採取了

改善教育的制度,為了達到目的,Sarkozy先生首先提醒家長,照顧自己的孩子是他們的責

任,其次,警告他們如果逃避責任的話,政府就不會給他們為了幫助教養孩子的補助。從他

實行的這個政策來看,有的家長越來越重視這個政策。

之所以Sarkozy先生的形象很好,是因為他有遠見,況且他所實行的政策都是公正的,所

以他的名聲很好,怪不得投票時贏得選民支持。自從2007年以來,他當了總統,他的名聲倒

是變壞了,法國社會變得完全不安定,不是罷工就是罷課,所以人民不禁抗議起來,他的意

見,人民很不以為然。

再加上,他的私人生活跟明星類似,媒體比較喜歡報導他私人生活的消息。對我來說,

Sarkozy先生並沒有完成他對人民的承諾,法國社會的狀態還有待改善。

學生資料小檔案教師觀察手札

姓名:蘇樂可

國籍:法國

中文學習時間:6個月

使用教材:遠東生活華

語三(L5)

授課教師:段文佼

29

Sarkozy總統蘇樂可

樂可的這篇文章,對法

國的政治及當今的社會

現象有獨到的見解,並

能利用所學的詞彙靈活

正確的表達,相當不錯!

學生作品

新動態王慧娟彙整

■ 高雄、墾丁三日遊Three day trip to Kaohsiung、Kenting

期間:2008.07.18(五) ~ 07.20(日)

主辦單位:師大國語中心

參加對象:師大國語中心學生

■ 校外教學一日遊One day trip

期間:2008.08.09(六)

地點:未定

主辦單位:師大國語中心

參加對象:師大國語中心學生

■ 中秋節品嚐月餅 Moon Cake Taste Activity

期間:2008.09.12(五)

地點:未定

主辦單位:師大國語中心

參加對象:師大國語中心學生

■ 教師節參加孔廟祭孔釋奠典禮Teacher's Day “ Confucius Ceremony”

期間:2008.09.28(日)

地點:台北市孔廟

主辦單位:師大國語中心

參加對象:師大國語中心學生

■ 華文網路種子師資培訓班

課程期間:2008.07.01(二) ~ 11.24(一)

主辦單位: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課程目的:培訓華語文數位學習種子教師

相關訊息:http://210.71.187.73/ocac08/

■ 語言學卓越營:功能語言學及其應用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Its Application)

會議時間:2008.07.07(一) ~ 07.18(五)

會議地點:政大季陶樓

主辦單位:國科會人文處

相關訊息:http://english1.nccu.edu.tw/tsil2008/intro/intro.html

30

中心訊息

■ 「古今往來」:歷史語言學與理論語言學的對談

(The Past Meets the Present: A Dialogue between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nd Theoretical Linguistics)

會議時間:2008.07.14(一)~ 07.16(三)

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相關訊息:http://www.ling.sinica.edu.tw/

■ Chinese Semantic Lexical Workshop

會議時間:2008.07.14(一)~ 07.17(四)

會議地點:新加坡

主辦單位:中文與東方語文信息處理學會

相關訊息:http://www.chineselex.org/

■ 1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inguists

會議時間:2008.07.21(一) ~ 07.26(六)

會議地點:Korea University, Seoul, Korea

主辦單位:Committee International Permanent des Linguists,(CIPL)

相關訊息:http://www.cil18.org/

■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Linguistics in the Pacific Inaugural Conference

會議時間:2008.08.01(五) ~ 08.02(六)

會議地點: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主辦單位: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Linguistics in the Pacific

相關訊息:http://fc.hum.au.dk/~linwmg/SHLP/SHLP.htm

■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the Language Sciences

會議時間:2008.08.28(四) ~ 09.02(二)

主辦單位:University of Potsdam, Germany

相關訊息:http://www.ichols-xi.de/

■ 第七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aiwanese Languages and Teaching)

會議時間:2008.09.06(六)彚09.07(日)

會議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圖書館B1 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臺灣語文學會

會議主題:臺灣多元族群語言之變遷與互動

相關訊息:http://210.240.194.138:8080/index.asp

31

中心訊息

■ The 4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Tibeta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會議時間:2008.09.18(四) ~ 09.21(日)

主辦單位:University of London

會議主題:粵語跨學科研究

相關訊息:http://mercury.soas.ac.uk/wadict/icstll41/

■ Interspeech 2008 incorporating SST’08

會議時間:2008.09.22(一) ~ 09.26(五)

會議地點:Brisbane, Australia

主辦單位:International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相關訊息:http://www.interspeech2008.org/

■ 第十五屆德語區現代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

會議時間:2008.09.25(四) ~ 09.27(六)

會議地點:德國柏林自由大學

主辦單位:德國柏林自由大學

會議主題:漢語—歐洲外語教學的挑戰

相關訊息:http://www.fachverband-chinesisch.de

■ 2008第四屆台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時間:2008.10.18(六) ~ 10.19(日)

會議地點: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會議廳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社團法人台灣羅馬字協會

會議主題:台灣kap亞洲漢字文化圈e比較

相關訊息:http://www2.twl.ncku.edu.tw/~uibun/conf/2008taigi

32

中心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