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66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 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 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 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所信仰,才能真正 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新疆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推 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毫无疑问是当代大学生。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以大学生为主体 (一)这是由新疆复杂区情决定的 1.新疆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 地位。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 和长治久安,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 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加强民族团结、维 护祖国统一、保障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促进新 疆各项事业发展既需要中央和兄弟省区的外部支持,更需要 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尤其需要大批合格的高素质 人才的大学生。 2.多元一体的区域文化特点需要作为可靠接班人的大学 生群体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种族)、多 宗教和多文化的交汇之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分裂势 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暴力势力成为本区社会不稳定的 三大根源,它对新疆广大少数民族意识形态领域已造成的消 极影响和潜在的负面影响我们绝不能忽视。当前新疆各族群 众正在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在此背景和形势下,如何加强 对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教 育,着力培养大批作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学生群 体就显得格外重要起来。 (二)这是由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1.既希望正确认识和融入现实社会,又容易产生偏激言 由于当代大学生并不能从本质上了解中国的国情民意, 也就不理解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他们既欢迎中 国国力的日渐提升,又往往容易从局部或个人利益出发对社 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产生不满情绪,导致对改革 开放缺乏信心,甚至表示怀疑,从而产生各种消极言论。要 解决这样的思想和观念问题,毫无疑问要靠树立正确的马克 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的思维意识。 2.既希望正确实现个人理想,又容易在动机和手段方面 产生功利化行为 一般来说,在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上,当代大学 生更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在理想的实现途径上,更注重个 人的奋斗。但不能否认,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理想带有浓厚 的功利色彩,讲究实惠的思想相当普遍,在社会理想与个人 理想、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往往选择后者。显然这不 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需要对当代大学生加强马 克思主义大局观、集体观、义利观教育。 3.既具有较强的智力素质,又往往因为社会经验不足 容易受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蛊惑 当代大学生在这个人生阶段拥有很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 力,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 具有顽强的探索精神。但他们毕竟缺乏社会实践,思想易脱 离实际,有时好走极端,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和盲 目性。往往不分是非良莠,易受错误思潮的影响,缺乏分辨 能力。特别是在新疆,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潮甚至 疆独势力竞相争夺青少年群体的形势下,稍有不慎,就可能 关乎新疆稳定大局。因此,在高校中大力宣传、普及中国化 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为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 生头脑,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信仰地位,提高大学生的理论 水平以及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对 大学生的影响力、吸引力,帮助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自觉抵御错误思潮的能 力,为培养合格人才创造条件。 4.既要求独立,又存在依赖心理 大学生在此阶段独立意识增强,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教 育导向的弊端,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 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往往最先想 到的是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 烈,时代的迅猛变动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的抗挫折能力 和心理修复能力,因此在大学这一人生的重要阶段如何夯实 个人的心理素质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建设者的问题,绝不 能等闲视之。 总之,新疆的发展实际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精神 支柱,当代大学生无论是从必然性还是可能性来说都是当然 的主体。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现状决定了必须以大学生为 主体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扎实有效推进马 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各高校围绕这 试论当代大学生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作用 秦泽洪 赵瑞芳

试论当代大学生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作用在新疆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推 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毫无疑问是当代大学生。

  • Upload
    others

  • View
    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试论当代大学生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作用在新疆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推 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毫无疑问是当代大学生。

066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

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

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

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所信仰,才能真正

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新疆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推

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毫无疑问是当代大学生。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以大学生为主体

(一)这是由新疆复杂区情决定的

1.新疆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

地位。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

和长治久安,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

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加强民族团结、维

护祖国统一、保障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促进新

疆各项事业发展既需要中央和兄弟省区的外部支持,更需要

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尤其需要大批合格的高素质

人才的大学生。

2.多元一体的区域文化特点需要作为可靠接班人的大学

生群体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种族)、多

宗教和多文化的交汇之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分裂势

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暴力势力成为本区社会不稳定的

三大根源,它对新疆广大少数民族意识形态领域已造成的消

极影响和潜在的负面影响我们绝不能忽视。当前新疆各族群

众正在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在此背景和形势下,如何加强

对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教

育,着力培养大批作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学生群

体就显得格外重要起来。

(二)这是由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1.既希望正确认识和融入现实社会,又容易产生偏激言

由于当代大学生并不能从本质上了解中国的国情民意,

也就不理解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他们既欢迎中

国国力的日渐提升,又往往容易从局部或个人利益出发对社

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产生不满情绪,导致对改革

开放缺乏信心,甚至表示怀疑,从而产生各种消极言论。要

解决这样的思想和观念问题,毫无疑问要靠树立正确的马克

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的思维意识。

2.既希望正确实现个人理想,又容易在动机和手段方面

产生功利化行为

一般来说,在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上,当代大学

生更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在理想的实现途径上,更注重个

人的奋斗。但不能否认,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理想带有浓厚

的功利色彩,讲究实惠的思想相当普遍,在社会理想与个人

理想、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往往选择后者。显然这不

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需要对当代大学生加强马

克思主义大局观、集体观、义利观教育。

3.既具有较强的智力素质,又往往因为社会经验不足

容易受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蛊惑

当代大学生在这个人生阶段拥有很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

力,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

具有顽强的探索精神。但他们毕竟缺乏社会实践,思想易脱

离实际,有时好走极端,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和盲

目性。往往不分是非良莠,易受错误思潮的影响,缺乏分辨

能力。特别是在新疆,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潮甚至

疆独势力竞相争夺青少年群体的形势下,稍有不慎,就可能

关乎新疆稳定大局。因此,在高校中大力宣传、普及中国化

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为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

生头脑,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信仰地位,提高大学生的理论

水平以及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对

大学生的影响力、吸引力,帮助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自觉抵御错误思潮的能

力,为培养合格人才创造条件。

4.既要求独立,又存在依赖心理

大学生在此阶段独立意识增强,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教

育导向的弊端,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

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往往最先想

到的是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

烈,时代的迅猛变动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的抗挫折能力

和心理修复能力,因此在大学这一人生的重要阶段如何夯实

个人的心理素质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建设者的问题,绝不

能等闲视之。

总之,新疆的发展实际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精神

支柱,当代大学生无论是从必然性还是可能性来说都是当然

的主体。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现状决定了必须以大学生为

主体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扎实有效推进马

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各高校围绕这

试论当代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作用

秦泽洪 赵瑞芳

Page 2: 试论当代大学生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作用在新疆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推 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毫无疑问是当代大学生。

MASTER 067

一目标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乃至科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大

批成果,相信这必将大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同时必

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成果的创造者主要是从事马克思主义

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并非广大大学生更不用说一般工

人农民群体了。那么导致出现曲高和寡的尴尬状态的基本原

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前高校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实效不容乐观引起的!具体如下:

(一)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大学生虽占主流,但怀疑、轻

视甚至反对者人数不少

众所周知,大多数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但也必

须承认,在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凸显,特别是在新疆,由

于长期的历史原因与复杂的社会现实环境,各种怀疑马克思

主义、轻视马克思主义甚至敌视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有相当数

量。面对如此局面,鉴于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现实与未来

影响力,我们应充分觉悟到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

体作用。

(二)教学方式方法虽不断改进但离实现马克思主义大

众化这一实效性目标仍有相当距离

尽管广大高校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了一定的工

作,但是总体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宣传教育形式

比较单一,说教、灌输的模式化大大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走向普通大众的效果。系统地通过正规教育来接受马克思主

义的人比较少,基本上是集中于高等院校或者是从事思想政

治活教育动的专家学者及专业学习者,人数比例低,是一种

精英教育;其二,大学生的非主体性加之少数民族地区浓厚

的宗教氛围,使得受教育者产生了排斥、逆反心理,妨碍了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进行。

(三)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的教学环境虽有很大改善但整

体上讲合力尚未形成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各高校除了对第

一课堂进行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外,包括宣传部、团委、学

生会、红色社团和业余党校等在内的各级部门也积极行动起

来,并举办了大量配合第一课堂的活动,但由于各部门目标

的差异性导致彼此之间不能密切协同,事实上大学生也在应

付这些活动中疲于奔命,这大大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的实效。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力不能说已经完

全形成。

本文系:秦泽洪主持,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研究—以新疆为

例>(课题批号:10JDJNJD206)的阶段性成果。

(秦泽洪:新疆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副教授,马克思

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邓小平理论。赵瑞芳:新

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农科所政工员。)

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与理性思考

孙中芹 段修俊

一、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困境分析

(一)高职教育招考制度存在问题

1.高职招生方式问题

从表面上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顺畅的录取

学生,但是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的录取渠道存在不通畅的

问题,目前高考录取批次是:重点院校、普通院校、民办学

院、高等职业院校。按照目前的录取方式,优先录取的还是

重点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而被高职院校录取的高考生都是

剩下的低分生,并且在近些年的扩招情况下,录取的高职学

生报到率不高,部分学生放弃读高职院校,而选择复读,继

续考取重点或普通院校。同时,由于对口升学的中职学生文

化基础不好,高职院校缺乏自主招生权等问题,使想进入高

职院校的中职生无法考入高职院校。这就出现了“想进的进

不来,想招的招不到”的情况发生。

2.考试方式与内容问题

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不是作为一个类别来进行选拔的,

而是按照将高职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专科层次,使

得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都采取一样的招生标准进行录取

与选拔。这种招生方式完全脱离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总体方

针,即使是只针对中职学生的对口招考方式,其考试标准也

脱离了职业教育的方针。

(二)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存在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不准的原因在于:第一,我国高

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还比较重视对学科课程本身的教学,不

重视实践教学,实训环节薄弱,强调系统的掌握学科的理论

知识。第二,由中职院校升学到高职院校则比较倾向与对实

践技术的掌握要求。这使得过分专注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忽

视基础理论教育的重要性。第三,由不同所院校合并而成的

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不是很明确,隶属关系复杂,办学类型

不一,使得合并后的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培养方式,以及教

学方式与以前大相径庭,部分教师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产

生抵触心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三)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规模逐渐扩大,学生人数逐渐

增多,而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随之增长,使得师生比例不合

理,教师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即高职院校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