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弘道 2014 年第 2 期 / 總第 59 期 127 介評書 評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論》的 創新 價值 山東英才學院 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雜而多 端」,相容並包,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 優秀文化的沉澱,是傳統文化的精華, 具有嚴密的科學性、深刻性的思想性, 應得到繼承和發展。在國際化趨勢大發 展的今天,發揚道教文化,彰顯中國特 色,尤為重要。但目前傳統和世俗中將 道教與迷信混為一談,存在一些誤解, 因此,要在科學認識道教作為一種宗教 的基礎上,站在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傳統的角度重新審視之,充分認識道教 在當今社會的的積極意義與價值。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 道教研究成為學術界一個熱門的課題, 也取得了頗為豐富的研究成果,涉及道 教的發展歷史、科儀規範、道教音樂、 思想義理等方方面面,但對於道教概論 的總體性研究,到目前為止,全國共有 兩本以此命名的著作,且年數久遠。如 何編寫一部適合廣大社會群體共同需 求、兼有學術性與可讀性的教材,成為 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最近孔令宏教授 的《道教概論》在這方面做了一個有 益的嘗試,這部著作別具一格,觀點新 穎,引人人勝,語言生動,為我們全面 系統地展示了道教的基本內容,是一部 難得的道教優質教材。 孔教授此前已做過大量的基礎研 究,出版了《宋代理學與道家、道教》、 《從道家到道教》、《宋明道教思想研 究》、《朱熹哲學與道家道教》、《儒 道關係視野中的朱熹哲學》、《中國道 教史話》等多部著作。《道教概論》是 孔令宏教授的最新力作,於 2013 年 7 月寫作完成。這本著作既適合大中專院 校學生閱讀,又能供專家學者做研究使 用,集思想性、學術性、科學性、可讀 性與一體。 一、多元互動,圓通融合 孔令宏教授的《道教概論》突破 了以往的道教研究範式,從多元互動的 角度分析道教產生與發展,立足於道 家、神仙家、方仙道與道教,道、學、 術,儒、道、佛,政治、經濟與道教, 文學、藝術、科技與道教的多元活動, 研究道教典籍、派別、思想主張、道術、 科儀、宮觀文化等,構建了一個全面、 科學而系統的道教框架。 首先,本書從道家思想、讖緯神 學、神仙信仰、方仙道及其他各家思想

評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論》的 創新與價值圖 弘道 2014年第2期 / 總第59期 127 介評書 評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論》的 創新與價值 張 偉 山東英才學院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評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論》的 創新與價值圖 弘道 2014年第2期 / 總第59期 127 介評書 評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論》的 創新與價值 張 偉 山東英才學院

弘道 2014 年第 2 期 / 總第 59 期 127

介評書

評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論》的

創新與價值

張 偉 山東英才學院

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雜而多端」,相容並包,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優秀文化的沉澱,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具有嚴密的科學性、深刻性的思想性,應得到繼承和發展。在國際化趨勢大發展的今天,發揚道教文化,彰顯中國特色,尤為重要。但目前傳統和世俗中將道教與迷信混為一談,存在一些誤解,因此,要在科學認識道教作為一種宗教的基礎上,站在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角度重新審視之,充分認識道教在當今社會的的積極意義與價值。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道教研究成為學術界一個熱門的課題,也取得了頗為豐富的研究成果,涉及道教的發展歷史、科儀規範、道教音樂、思想義理等方方面面,但對於道教概論的總體性研究,到目前為止,全國共有兩本以此命名的著作,且年數久遠。如何編寫一部適合廣大社會群體共同需求、兼有學術性與可讀性的教材,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最近孔令宏教授的《道教概論》在這方面做了一個有益的嘗試,這部著作別具一格,觀點新穎,引人人勝,語言生動,為我們全面系統地展示了道教的基本內容,是一部

難得的道教優質教材。孔教授此前已做過大量的基礎研

究,出版了《宋代理學與道家、道教》、《從道家到道教》、《宋明道教思想研究》、《朱熹哲學與道家道教》、《儒道關係視野中的朱熹哲學》、《中國道教史話》等多部著作。《道教概論》是孔令宏教授的最新力作,於 2013 年 7月寫作完成。這本著作既適合大中專院校學生閱讀,又能供專家學者做研究使用,集思想性、學術性、科學性、可讀性與一體。

一、多元互動,圓通融合

孔令宏教授的《道教概論》突破了以往的道教研究範式,從多元互動的角度分析道教產生與發展,立足於道家、神仙家、方仙道與道教,道、學、術,儒、道、佛,政治、經濟與道教,文學、藝術、科技與道教的多元活動,研究道教典籍、派別、思想主張、道術、科儀、宮觀文化等,構建了一個全面、科學而系統的道教框架。

首先,本書從道家思想、讖緯神學、神仙信仰、方仙道及其他各家思想

Page 2: 評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論》的 創新與價值圖 弘道 2014年第2期 / 總第59期 127 介評書 評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論》的 創新與價值 張 偉 山東英才學院

128 弘道 2014 年第 2 期 / 總第 59 期

研究道教的動態生成過程。孔教授認為,道教的產生極為複雜的過程,是「在先秦老莊思想的基礎上,不僅融會、吸收儒、墨、陰陽、方技等各家的思想,也吸收原始宗教、戰國方仙道和秦漢黃老道,通過神化老子及道的學說建立起以『得道成仙』為基本信仰的理論體系和修道方法」1。

其次,研究政治、經濟與道教的多元互動過程。

道教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式,其產生發展與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密切相關,受制於當時社會的經濟條件。但對這種社會意識發展起巨大作用的還是社會的政治條件,道教的每一次發展都是在強大政治力量的作用下完成的,甚麼時候政治統治者重視,甚麼時候就繁榮,反之,發展就非常緩慢。本書的第三、四、五、六章的第一節,均是論述道教與社會不同發展階段政治的關係。

道教的繁榮興盛離不開當權者的扶持。如本書講到隋唐到北宋時期,指出由於隋王朝扶持、利用道教,李唐王朝為了提高自己的族望立道教為國教,道教便進入興盛和發展時期。正是在統治者的支持下,道教社會地位大大提高,道士的人數和道教組織大增,道教宮觀遍佈天下。與此同時,道教學者名人輩出,道書彙編發行漸長,道教理論水平和藝術形式隨之提高,齋醮儀式和經戒發籙傳授規範化,修持方法也大大發展。

再次,注重道、學、術三方互動發展。道教是道、學、術的統一。術、學和道的雙向互動關係是道家演變和道教產生、發展的內在實質和動力,其

中,術與道的雙向互動關係更加重要。以道統術,以術得道,是道家、道教思想發展演變的內在動力。2 道教產生前就已存在各種各樣的神仙方術,道教正是在借鑒了原始方術而發展了自己的「術」,後來逐漸從道家思想中提升出「道」,而後「術」「道」融合,相互推進,而產生「學」。本書各個章節的命名就是以道與術的關係起題的。

最後,研究文學、藝術、科技與道教的互動發展。

作 為 中 國 傳 統 文 化 中 的 重 要 因子,道教在各個領域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影響和推動了中國文學、藝術和科技的進步與發展。這集中體現在教材的第八章,教材 298 頁提到:「中國傳統文學深受道教的影響。不僅道教的宗教理想和神仙信仰給文學的發展以巨大影響,同時,道教借助文學作為宣教的手段,提高了自身的傳播能力,甚至形成了獨特的道教文學。」中國文學史上出現了很多深受道教影響的小說作品,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搜神記》、《太平廣記》、《西遊記》、《封神演義》、《紅樓夢》、《聊齋志異》等等。古代詩歌領域也有很多神仙味道的名家,如屈原、陶弘景、李白、白居易等;元代戲劇文學發達,以神仙為題材的作品也比較多。唐宋時還有一種文學形式叫「青詞」,是道士作壇醮時獻給天神的奏章表文及頌誥,明代這種文學文式隨著道教的興盛而發展。

簡言之,道教產生發展的歷史具有多元融通的鮮明特點,這是研究中國道教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視角。

Page 3: 評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論》的 創新與價值圖 弘道 2014年第2期 / 總第59期 127 介評書 評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論》的 創新與價值 張 偉 山東英才學院

弘道 2014 年第 2 期 / 總第 59 期 129

介評書

二、縱橫交錯,創新體系

概論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常用的編寫體例就是,首先簡述一下道教的發展歷史,然後把道教的義理、道術、儀規、宮觀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如音樂、文學、藝術、建築等作簡要論述。孔令宏教授突破了這種傳統的思維模式,採用縱橫交錯的全方位的寫作方法,既概述了上述橫向內容,又從縱向歷史的角度,對道教發展中的道教典籍、道教宗派、道教人物、道教理論做了全面深刻的闡述,給我們呈現了完整的道教體系,讓我們更加容易接受中國道教的概況。

本書共分為八章,分別為「道教的淵源與產生」、「兩晉南北朝時期援道入術階段的道教」、「隋至中唐時期道與術結合階段的道教」、「晚唐至北宋時期道與術彙聚階段的道教」、「南宋至明代中期道與術圓融階段的道教」、「明代中期至清代循道化術階段的道教」、「現代和未來道教的詮道改術」、「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這八章中,前七章是按照縱向歷史發展脈絡來闡述道教的發展史,最後一章是橫向解讀道教與中國傳統文化,實現了縱橫交錯,相互交融的良好結合。

(一)縱向發展中包含橫向內容。本書的一大特色就是以縱向發展為線索,輔以橫向內容,其中道術的解釋的頗為詳細。道教方術,一般認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道士自身修煉有關的,如:守一、內丹、金丹、吐納、辟穀、導引、房中等等;另一類是與道士

濟世度人的活動有關的,例如:符、咒、降妖、攝魂等等。3

本書第一章 51 頁就說「養氣、導引之術在秦漢三國時期已經很盛行了。甘始、左滋等人救善行氣、導引、辟穀(《三國志華佗傳》注引自曹植《辯道論》)。」「兩漢之交,煉丹、符水、咒語等多種方術已經比較盛行,但這更多地局限於個人的意識和實踐活動。」第三章 107 頁,描述唐朝司馬承禎從理論的高度對「導引」之術做了分析,「他認為,從生理結構來看,『人之形體,上下相承,氣之源流,升降有序』」。第五章 202 頁論述「《玄要篇》是張三丰的內丹歌訣專集」凡此等等。這從幾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對道術這一橫向內容進行了縱向解讀。

再舉科儀的發展為例。教材第五章研究南宋至明代中期道與術圓融階段的道教時專門列了一個目,來解釋「科儀之學」,闡述科儀之學的形成與發展。指出「道教科儀是在吸收上古宗教儀式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逐步融合和創新才得以形成了內容豐富的科儀體系」,「晚唐宋初已經有比較完備的科儀,有所謂二十七等齋,四十二等醮之說」。4

(二)橫向內容中包含縱向發展脈絡。第八章道教宮觀的介紹中,系統梳理了中國道教歷史上各個不同時期的著名宮觀,如全真白雲觀、龍虎山上清觀、武當山紫霄宮、玉隆萬壽宮、湖北長春觀等。道教與藝術的介紹中,闡述了北魏道教音樂的產生,元代以來道教對文學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造像運動等等,都是從歷史的角度給讀者

Page 4: 評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論》的 創新與價值圖 弘道 2014年第2期 / 總第59期 127 介評書 評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論》的 創新與價值 張 偉 山東英才學院

130 弘道 2014 年第 2 期 / 總第 59 期

介紹道教基本知識。當然,《道教概論》一書,在縱

橫交錯的介紹中國道教的過程中,既有宏觀的概述也有微觀的描繪,整部書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本書在內容的選擇上也做了大量細緻的甄別工作,選取了頗有代表意義的經典內容。如對道教經典的選擇上,選取了《老子》、《莊子》、《列子》、《太平經》、《陰符經》等最典型的經書;在道教人物的選擇上也是各個時代的高道,如魏晉的葛洪、陶弘景、陸修靜,隋唐的司馬承禎、杜光庭,南宋白玉蟾、張三丰等等。

三、史料翔實,科學嚴謹

作為治學嚴謹的學者,孔令宏教授的《道教概論》注重史料文獻,講求論從史出,充分顯現了他在理論文獻方面的深厚功底,以及對道教文獻的熟稔。全書共涉及道教人物二百多位,經典著作七百餘部,詳細闡述了道教的各個宗派。

一方面,該書對某些問題的闡述堅持文獻材料追本溯源的原則,清晰地向讀者解讀問題的起源與發展,如該書對《陰符經》思想的解讀。從成書年代分析,涉及到宋鄭樵《通志略》著錄《陰符經》的各種本子 39 部,明《正統道藏》收集《陰符經》注本及發揮餘義的書記 22 種。關於《陰符經》本義的解讀,本書著墨較多,第四章第二節中,首先列舉了唐朝李筌以盜機論為核心解讀的《黃帝陰符經疏》,同時還說明了李筌的《太白陰經》依然是對《皇帝陰符經》的思想從軍事的角度進行解釋;

其次,北宋的蹇昌辰著有《皇帝陰符經解》以養生修仙論解釋《陰符經》;最後還列舉了活動於宋真宗前後的任照一以修真成仙觀念而著的《皇帝陰符經注解》。

另一方面,《道教概論》充分運用文獻資料多角度地向讀者展示道教的基本內容。第三章「外丹學的發達」,文中參考了大量的道教文獻,如《金石薄五九數訣》、《黃帝九鼎神丹經訣》、《大洞煉真寶經修伏靈砂妙訣》、《大洞煉真寶經九還金丹妙訣》、《龍虎還丹訣》、《白雲仙人靈草歌》、《石藥爾雅》、《大清石壁記》、《通玄秘術》、《丹方鑒源》、《真元妙道要略》、《鉛汞甲庚至寶集成》、《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注》、《玉清內書》、《陰真君金石五相類》、《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序》、《靈寶畢法》、《若夫至聖章第三五》等等,這些還僅僅是唐代的,不包括此前的葛洪、陶弘景等人的著作,可見其文獻資料之豐富。

總之,《道教概論》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道學教材。有許多值得學習和肯定的地方,但對普通本科生來說,有的問題的闡述可能學術性較強,不便理解,部份內容的

分層上也需要加強。

1孔令宏:《道教概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年),第 1頁。

2孔令宏:〈道、學、術:道教史研究的新視角〉,濟南:《文史哲》,2006 年第 3期。

3 卿希泰:《中國道教》第三卷(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4 年),第 172 頁。

4 孔令宏:《道教概論》,第 196 - 19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