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別:生活與應用科學 別:國小組 作品名稱:「相遇」的滋味 詞:芋頭、芋圓、香芋 號: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科 別:生活與應用科學

組 別:國小組

作品名稱:「相遇」的滋味

關 鍵 詞:芋頭、芋圓、香芋

編 號:

Page 2: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目 錄

摘要……………………………………………………………… 1

壹、研究動機……………………………………………………… 1

貳、研究目的……………………………………………………… 1

參、研究設備及器材…………………………………………… 1

肆、研究過程或方法……………………………………………… 3

伍、研究結果……………………………………………………… 10

陸、討論…………………………………………………………… 11

柒、結論…………………………………………………………… 12

捌、參考資料及其他……………………………………………… 12

Page 3: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1

「相遇」的滋味

摘要

金門縣烈嶼鄉出產的芋頭既香甜又鬆綿,有別於台灣、中國出產的芋頭,每年鄉公所舉

辦的芋頭節更吸引許多人來共襄盛舉,好吃的芋頭不僅在地人愛吃更受到遊客的青睞,成為

金門旅遊必吃的美食、必買的伴手禮,那種綿密、鬆軟的口感、濃郁的香氣就好像金門人熱

情、好客的人情味。

壹、 研究動機

芋頭料理琳瑯滿目,芋圓、拔絲芋頭、芋頭冰、芋頭粥、芋頭焢肉、芋頭西米露……等

都是大家愛吃的美食,而金門縣烈嶼鄉出產的芋頭香氣更是迷人,有「紫鑽石」之美稱。

本研究想結合三上學過的廚房裡的科學單元利用金門縣烈嶼鄉出產的芋頭和中國的芋頭

來製作芋圓,看看受試者是否能分辨出其中的不同,用以證明烈嶼鄉出產的芋頭確實有獨特

的香氣,讓人口齒留香並留下深刻的記憶。

貳、 研究目的

一、芋頭香氣是否可以分辨。

二、怎麼料理才能突顯獨特的香氣。

三、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

四、建立實事求是的態度。

參、 研究設備及器材

一、實驗用材料及工具

材 料 工 具 其 他

金門縣烈嶼鄉芋頭、中國

芋頭、地瓜粉、太白粉、

電子秤、攪拌器、菜刀、

鐵盤、湯匙、湯鍋、電鍋

桌子、椅子、相機

Page 4: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2

二、實驗用材料簡介及說明

中國芋頭

金門縣烈嶼鄉芋頭

【芋頭】

學名:Colocasia esculenta

科名:天南星科

俗名:芋艿、芋頭

屬性:天南星科紫芋屬

1.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資料顯示,臺灣芋頭產地以屏東、臺中、苗栗、高雄

佔全臺生產面積的 70%以上,其中以臺中市大甲區及高雄市甲仙區出產

的芋頭最為有名。

2. 外島地區則以金門縣烈嶼鄉出產的芋頭最負盛名,堪稱烈嶼鄉之寶。

3. 中國地區以江蘇興化市的龍香芋(舌尖上的中國有介紹)、廣西荔浦縣的荔

浦芋頭較著名。

Page 5: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3

肆、 研究過程或方法

一、第一組實驗﹕使用材料為金門縣烈嶼鄉芋頭。

(一)指導老師解說及叮嚀

(二)依據網路查詢到的最佳製作比例進行芋圓製作。

金門縣烈嶼鄉芋頭 地瓜粉 太白粉 水

10 4 1 適量

步驟一 內鍋加入半碗水、外鍋加入兩碗

水後,將芋頭放入電鍋蒸熟。

步驟二 將蒸熟的芋頭放涼等待製作。

Page 6: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4

步驟三 用電子秤按比例量出所需的芋

頭。

步驟四 用電子秤按比例量出所需的地

瓜粉及太白粉 。

步驟五 將量好的芋頭放進鍋子裡搗成

泥狀。

步驟六 將量好的地瓜粉及太白粉放進

搗碎的芋泥中。

步驟七 在混合地瓜粉及太白粉的芋泥

鍋中加入少許的水。

步驟八 用手攪拌均勻,並視軟硬度而調

整水量,搓揉成團即可。

Page 7: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5

步驟九 在鐵盤上撒上太白粉預防沾鍋。 步驟十 將芋泥團搓揉成條狀後切成一

小段,就成了芋圓喔。

步驟十一 適時撒上太白粉預防芋圓黏

在一起。

第一批芋圓製作完成了!

(三)烹煮及試吃

圖一-1 煮一鍋水,等水滾了以後放入

芋圓,煮到芋圓全部浮起來即

可。

圖一-2 真材實料且不加糖的芋圓放涼

等待我們來試吃。

Page 8: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6

圖一-3 先吃為快,用烈嶼鄉芋頭做出來

的芋圓果然色香味俱全。

圖一-4 老師也來吃吃看味道如何。

二、第二組實驗﹕使用材料為中國芋頭。

有了第一組實驗的經驗,這一次做起來駕輕就熟,快多了。

(一)依據網路查詢到的最佳製作比例進行芋圓製作。

中國芋頭 地瓜粉 太白粉 水

10 4 1 適量

圖二-1 將芋頭蒸熟,放涼等待製作(同

第一組實驗步驟一至二)。

圖二-2 按比例加入地瓜粉、太白粉及

少許的水,搓揉成團(同第一

組實驗步驟三至八)。

Page 9: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7

圖二-3 將芋泥團搓揉成條狀後切成一

小段,就成了芋圓喔(同第一組

實驗步驟九至十)。

圖二-4 第二組實驗芋圓製作完成了!

(二)烹煮及試吃

圖二-5 滾水煮到芋圓全部浮起來即可

(方法同第一組實驗 )。

圖二-6 吃吃看味道如何﹖果然有所差

別,沒什麼芋香味。

三、全校試吃活動

(一)請工友阿姨將芋圓煮熟後進行全校試吃(水煮不加糖)。

(二)試吃活動分成三個部份進行,讓試吃者回答哪一盤是使用烈嶼鄉出產的芋頭所

做出來的芋圓﹖

1.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

2.聞一聞味道後回答問題。

3.吃一吃後回答問題。

Page 10: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8

圖三-1 低年級小朋友很專心的觀察芋

圓的顏色。

圖三-2 低年級小朋友用力聞一聞到底

是哪種味道呢﹖

圖三-3 低年級小朋友吃吃看哪一盤才

是烈嶼鄉芋頭做的呢﹖

圖三-4 中年級也很專心的在觀察。

圖三-5 靠得很近聞聞看有沒有什麼特

別的味道。

圖三-6 大口的吃吃看有什麼不同的味

道﹖

Page 11: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9

圖三-7 讓姊姊我猜一猜是哪一盤﹖ 圖三-8 聞得出來是哪裡的芋頭嗎﹖

圖三-9 吃出來哪一盤才是正宗的烈嶼

芋圓嗎﹖

圖三-10 老師您發現了什麼﹖

圖三-11 老師您分辨出來了嗎﹖ 圖三-12 哥哥趕快吃吃看哪一盤才是

呢﹖

Page 12: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10

伍、 研究結果

經過大家熱烈的參與試吃活動之後,我們將調查結果整理成統計表如下﹕

一、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哪一盤芋圓是使用烈嶼鄉出產的芋頭所做出來的﹖

試吃品

受試者 烈嶼芋圓 中國芋圓

學 生 27 28

教 職 員 工 7 5

合 計 34 33

二、聞一聞味道後回答問題。哪一盤芋圓是使用烈嶼鄉出產的芋頭所做出來的﹖

試吃品

受試者 烈嶼芋圓 中國芋圓

學 生 28 27

教 職 員 工 7 5

合 計 35 32

三、吃一吃後回答問題。哪一盤芋圓是使用烈嶼鄉出產的芋頭所做出來的﹖

試吃品

受試者 烈嶼芋圓 中國芋圓

學 生 29 26

教 職 員 工 7 5

合 計 36 31

Page 13: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11

陸、 討論

烈嶼鄉出產的芋頭是大家從小吃到大的美食,那種熟悉的味道應該很容易分辨,不過我

們還是很期待正式試吃的那一天大家的反應如何。以下將本次實驗過程中的討論記錄如下:

一、芋圓製作過程中

(一)從削好的芋頭色澤上發現烈嶼鄉出產的芋頭顏色略紫,而中國的芋頭顏色偏白。

(二)搓揉芋團的過程中發現中國的芋頭較硬,放入電鍋蒸煮時內鍋的水要再多一點 。

(三)製作過程中發現要適時撒上太白粉芋圓才不會黏在一起。

(四)地瓜粉的多寡會影響芋圓的 Q 度及香味,比例可以因個人喜好做調整。

(五)為減少視覺上的干擾,統一芋圓的形狀為小段。

(六)裹上太白粉的芋圓已經分辨不出產地了。

二、烹煮過程中

(一)以水煮為原則,避免糖水影響味道及味覺。

(二)煮好後發現用中國芋頭做的芋圓比較軟。

(三)煮好的芋圓在顏色上有些不同,烈嶼鄉芋圓呈淡紫色,中國芋圓則偏白。

三、小組試吃

(一)大部分的人都認為烈嶼鄉芋頭做出來的芋圓確實有獨特的香氣,而中國的芋圓

則沒什麼味道。

四、全校試吃

(一)低年級學生容易受前一受試者的影響,而跟隨其答案。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三)在聞一聞味道後選擇正確答案的人,大部分在看一看顏色時就已分辨出答案,

而低年級學生在這一題中大部分的人也都是亂猜。

(四)由吃一吃後回答問題統計表中得知,不管是烈嶼鄉芋圓還是中國芋圓,得票數

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代表經過加工過後吃起來的感覺都差不多。

Page 14: 金門地區第 57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二)在看一看顏色後回答問題,低年級學生多數是亂猜,證明大部分的人沒有仔細 或從未觀察過烈嶼鄉芋頭的顏色。

12

柒、 結論

經由實際的體驗與討論,我們得到了許多的結論,綜合歸納如下:

一、大部分的學生由於生活經驗不足,對於家鄉的芋頭認識有限。

二、為避免盲從及觀察力不足影響結果,受試者年齡層應以高年級以上的人為佳。

三、經由加工製作後的芋圓多數人較難以分辨出香味的不同,所以得票數差距不大。

本次實驗經過製作、試吃、討論到結論,整個活動將日常所學與產業結合,是一個非常

有意義的、快樂的學習,我們玩得很開心,大家也吃得很開心。非常感謝老師們的指導與全

校師生的大力配合,雖然實驗結束了,但是我們的研究精神正旺盛呢!朋友們,回家研究研究

「香芋」的料理吧!

捌、 參考資料及其他

1.行政院農委會芋主題館˙取自 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mp.asp?mp=175

2.芋頭維基百科˙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A%8B

3.愛料理˙取自 http://icook.tw/recipes/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