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许维萍 视觉设计:董昌秋 检校:高 北方副刊 BEIFANGFUKAN 16 插画 董昌秋 插画 胡文光 读书 小瓢是长海县乌蟒岛十三张桌小学 六年级的学生,班里的体育委员。挺皮, 两只眼睛似小车轱辘滴溜溜转;好动,板 凳总像粘了胶水,不敢坐似的。长得随 他打鱼的爹,硬巴巴,干瘦,大奔儿头,像 水缸旁舀水的瓢,一头大一头小,大名就 由此而来。 小瓢天资聪慧,能吹响亮的口哨。 课余闲暇,常会在林里、山坡、海滩露两 手。只见他先舔湿上唇,将拇指和食指 圈起,形成“OK”的手势。将惯用手的拇 指向内弯曲,同时,同一只手的食指也微 微弯曲,两根手指指尖相碰,用鼻子深呼 吸,然后将空气从手指和下唇形成的气 孔中吹出,如果用力,哨声高亢,方圆一 二里地都能听到。他的拿手曲目是《小 小少年》等,小伙伴常听得入迷,甚至连 小鸟都纷纷落到他身旁的树上,用喙捣 蒜似的表示喜欢。还有他的好伙伴“闪 电”,也喜欢他的口哨,他吹口哨的时候, 两只耳朵尖尖地竖着,前爪刨得泥土噗 噗响。 岛里的孩子在放学后喜欢去赶海, 这天是 3 月末最后的大潮,小瓢把“闪电” 留在家里护院,他边走边吹口哨,眨眼工 夫就到了海滩。放下水筲,弯腰查看,凡 是泥沙有冒泡的孔眼,必有活物。小瓢 可是赶海的老手了。不大工夫,马蹄螺、 八爪鱼、文蛤、石夹红就装了半水筲。小 瓢继续往海里走,蹲在一尺深的水里,变 魔术般空手抓了十几条鱼,有黄鱼、黑鱼 等,活蹦乱跳的。 就在小瓢收获满满准备回家时,不远 处两个肩头扛着袋子的陌生人从礁石后 面的一条舢板船上跳下, 看见小瓢, 神色 有些慌张,加快脚步准备离开。小瓢看那 袋子似有活物, 还传来“唧唧唧”的叫声, 他听着声音很熟,莫非是斑海豹幼崽? 小瓢立即警觉起来,在其中一个瘦子 与他擦肩而过时,他假装踉跄了一下撞在 他身上,那人一趔趄,手上的袋子掉到了 地上,袋口开了,一只小海豹爬了出来。 不好!有坏人偷猎小海豹。小瓢心 里暗惊,想起老师经常讲,这一带是斑海 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止任何人捕猎, 要是发现有坏人捕猎斑海豹,一定要报 告边防警。 差点儿摔倒的瘦子气急败坏,恶狠 狠地冲小瓢嚷,小兔崽子,你眼瞎了!另 一个胖子则冲着瘦子喊,和小屁孩儿磨 叽啥?还不快点儿抓回来。 小瓢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大声喊 起来,偷猎斑海豹是犯罪,赶紧把小海豹 放回大海! 瘦子抬手要打小瓢,被胖子拉住,他 皮笑肉不笑地走近小瓢,说,小朋友,你 保护斑海豹的行为值得表扬,不过,你看 错人了,我们是保护区巡视员,这是我们 的工作。说罢,拿出一个小红本在小瓢 眼前晃了一下。 小瓢说,没看清。 胖子一脸的笑,弯下腰说,小朋友很 认真,值得表扬,这是 100 元,奖给你的。 小瓢什么都明白了,他眼珠一转,高兴地 收下,并指着不远处说,前面大道有边防 警叔叔。瘦子手搭凉棚望去,确实看见 有穿制服的,就说,我们不想和他们碰上 被问来问去。小瓢假装犹豫,“那,那边 有小道,我带你们走吧。”胖子和瘦子你 望望我、我瞅瞅你,觉得一个小孩儿也耍 不出什么花样,就说,行,走吧。扛起两 个袋子跟着小瓢急匆匆走去。 走了一刻钟,胖子开始觉 得不对劲儿,四周尽是荒凉野 滩,狐疑间,发现小瓢撒腿跑 了。他俩明白上当了,气得哇 哇叫,赶忙去追。小瓢则 把右手放到嘴边,边跑边 吹起口哨,哨音清脆尖 厉,仿佛展开翅膀的麻雀 朝远方飞去。小瓢毕竟 是孩子,跑着跑着,就被 瘦子给撵上了。他一把 抓住小瓢的袄领子,小瓢借 力回头朝他的胳膊就是一口,疼得他嗷 嗷叫。朝小瓢就是一脚,正踢在小瓢嘴 上,小瓢满嘴是血。胖子也追上来,抬起 手也要打小瓢,突然一道黑影闪过,胖子 嗷的一声惨叫,开始满地打滚儿,原来是 “闪电”听到小瓢的哨声,箭一般地“飞” 来,正咬在胖子的腿上。瘦子还没等反 应过来,就被“闪电”扑倒,小瓢见状,立 马爬起来,朝胖子冲去,扭打在一起。 正在这时,忽听有人大喝一声,不许 动!是边防警龚叔叔朝俩贼举起了枪。 原来是聪明绝顶的“闪电”先去离家不远 的派出所“汪汪”地报了警,然后引着龚 叔叔带人来救小主人。俩贼只得乖乖束 手就擒。 一路跟来的老海叔心疼地一边给小 瓢包扎受伤的小脸蛋,一边说,好孩子,谢 谢你,你很勇敢。小瓢骄傲地抬起头, “那 当然,俺有个要求。”“你说。”老海叔一脸 慈祥。 “俺要与四只小斑海豹照张相。” “可 以呀。”老海叔举起手机,啪的一声。照片 里,小瓢簇拥着四只憨态可掬的小斑海 豹,露出的两颗小虎牙雪亮雪亮的。 斑海豹 微小说 在我众多的藏书中,第一本藏书是《千 家诗》。这本书还是我童少时期在小北河集 镇上自己花钱购买的,时间是1940年前 后。当时,我家住在辽中县南部的大岔村, 距离浑河以东的小北河有十几公里,那时, 这个集镇尚归辽中县管,我常随大人到那里 去赶集,顺便买点儿书本、文具等,同时,也到 远盛源商店查询有没有姐姐从吉林寄回来的 信件。 小北河集镇并没有专门的书店或文具 店,只是在双日开集时,有摆地摊儿卖书的, 多种适于农家学子初读的普及性读物,一律 平铺于地面的草席上,都是安东诚文信书局 的出版物。《三字经》《百家姓》,“四书”“子弟 书”唱本,《古文观止》和《千家诗》等,都可以 买到。当时,我已读过那些启蒙读物了,只对 带有线描插图的《千家诗》特有兴趣,就用省 下来买糖果的钱,买了一本铜版合页印制的 《千家诗》。 当时,我尚未完全开蒙,自然也不知道编 选唐宋诗家的谢枋得和王相是何许人,只是 对那些配图的唐宋诗作,读趣日增,背得也越 来越多。直到由少及长,成为青年,上了大学 读了中文系,以至成了大学教授,藏书万千, 自己也岀书 60 多部,但这本《千家诗》仍是心 头挚爱,因其早已浸入心灵,仍存放在我书架 最显眼的位置上,与其同列的不同版本的四 种《千家诗》在翻阅率上都没有它高,因为只 有它作为我童少时期的朋友,陪伴我走过了 几十个春秋。 几百年中,《千家诗》作为初学写作的学 子写作五、七言绝句和律诗的入门示例示范 之作,贡献巨大,其书龄以及它的普及与易 读程度,都超过了《唐诗三百首》;直到今 天,凡是会写律诗的人,无不得益于它的指 引。编选《千家诗》中七言绝句、律诗的谢 枋得是南宋名人,他与文天祥是同科进士, 因权奸贾似道被罢斥,后率兵抗元。城陷 后流落江湖,卖卜教书度日;元朝迫其岀 仕,他坚拒不受,被地方官强制押往大都领 赐,途中以诗明志,绝食而死。《千家诗》中 的五言绝句、律诗,是著名学者王相所增 选,他选诗也很有见地。他使欲学写诗人 有了另一体的诗式遵循;他还选了两首明 代的七律入编。 我在得到《千家诗》以后的多年中,差不 多就全背会了;并随学问日进,不仅对许多诗 作诗意体会日深,而且也渐知诗法、诗律,每 有感触,情动于中,也学着四句、八句地写。 当时虽未完全掌握粘连和“平水韵”,但平仄、 对仗却不离大格。到了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 曾应香港天地图书公司之邀编注《中国古代 抒情诗选》,由此对传统诗词的格律下了一番 专门功夫,涉猎广泛,见识大增,自己再写起 传统诗词,也就大体不离格律了。 我从童少时期以《千家诗》开启传统诗体 之蒙,进入了文学中的文学,大大有助于我对 文艺美学的学术研究,更是学会了写近体诗, 岀版了诗词与新诗合编的7本诗集,其中有 传统诗词500余首,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得到 了丰富,在对文艺对象的占有上,实现了从童 少时期虽未特别自觉地开始,但在后来的岁 月中却由感悟而践为,收到了一种特有的结 果。《楚辞》中说:“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 而有获?”果然是至理名言。 有感于对《千家诗》的收藏与研读,我曾 以三首七绝志感,第一首:“学诗何处好寻 端,选本千家一大观。漫道童蒙初读物,个 中学理却深宽。”第二首“选篇切合启蒙求, 一卷专攻解韵讴。试问今朝诗作者,谁人未 向此中修?”第三首“千家汇集广流传,泽溉 诗坛六百年。有幸童蒙书得早,收藏悟入始 谋篇。” 我的第一本藏书 王向峰 时光,不知不觉从指缝流 走了。流不走的,是我对女儿 的牵挂。 女儿 18 岁离开我们居住的 小城,踏上了去京城求学的列 车;22 岁,受教育部派遣,首次 只身飞往8000公里外的德国去 做对外汉语教师;之后,在德国 读研;之后的之后,在德国入 职。那些年,那些日子,每次每 次,目送着单薄瘦弱的女儿只 身拖着大大的拉杆箱远行的背 影,目送载着女儿呼啸奔跑去 京城的火车或飞北京、飞德国 的飞机,我的目光总是被拉得 很长,很长。 女儿像一粒种子,在异国 的土地上慢慢生根发芽,慢慢 如阳光般生长。因为在遥远的 德国,夜晚有一盏灯专为女儿 亮着,那陌生的德国便与我沾 亲带故了。开始关注德国的政 治、经济、文化,也关心或 更关心德国的天气预报。 而那时的关心,那时被 拉长的目光,却只是一种徒劳 和无助的挂念。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也拉 长了女儿的目光。而这次拉 长,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可 视、可见、可感。 先说“母亲节”那天。我的 手机铃声响起,是快递小哥让 我取快递。包裹来自山西,是 一箱长长的微弯的角瓜模样的 瓜。包装箱的瓜隙间有一幅瓜 图彩照,一行简介文字:长得像 羊角一样的博洋6号蜜瓜,脆 甜。第一次知道“博洋蜜瓜”这 个名字,第一次看到“博洋蜜 瓜”的样子:皮灰白、果老绿、瓤 儿金黄。吃一口,真的脆,真的 甜。这是远在8000公里外的女 儿为我们网购的。当嘴里蜜瓜 甜味未消,当眉梢还挂着甜蜜 的微笑,门铃又“叮咚”响起,快 递小哥给我们送来丹东一家餐 馆裹着保温包装的烤牛肉、炒 豌豆,虾、 羊肉、豆皮、蔬菜烤串,以及荞 面窝头和雪绵豆沙。还是女儿 为我们网购的。快递到了时, 女儿的语音也到了:母亲节 “借”快递小哥的腿用用。 其实,不仅是母亲节,女儿 平时也常“借”快递小哥的腿 用,尤其是近些日子。女儿说: “张文宏都说了,只喝白粥没营 养 ,吃 好 的 ,是 提高自身免疫力 最原始、最重要的办法。”那么,就 几次三番麻烦快递小哥送来主 食、副食和水果,比如海胆水 饺、多宝鱼、灯影牛肉、榴梿酥、 蜜汁小核桃、水果玉米、提子、 芭乐果等。这其中,有我们爱吃 的,也有我们吃不惯的。几次三 番不让女儿再网购了,却是依然, 只好由她。 记得有一天,我们又收到 一个快递箱,打开,是未见过的 水果。看蒂像长在蔓上的甜 瓜,看脐像长在树上的苹果,咬 一口酸甜像鸭梨,切开瓤白籽 褐,且籽如葡萄籽般坚硬。不 知是什么水果,甚至不知是长 在树上还是蔓上。后来,女儿 微信告诉我们是“芭乐果”。 这个世界太大,我们知道 得太少,难免少见多怪。但有 时即便是我们曾经熟悉的,现 在也变得不同过往,比如曾经 老相识的“玉米”,忽然变成了 既熟悉又陌生的“水果玉米”。 “水果玉米”,一种新主食 或新水果,这是女儿教给我的 新知识。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 快递小哥给我家送来有 保温包装的水果箱,无疑 还是女儿网购的。当我 一层层打开,却见里面装 着青青绿绿的鲜玉米。 嗨,咱东北除了 主产金灿灿的 水稻外, 就是一望 无际黄澄 澄的玉米,要想吃玉米,应季时一 元钱两棒,随便吃,这冰天雪地 远隔千山万水的,寄来一箱鲜玉 米,麻烦、多余、费钱。我边拆箱 边自言自语。女儿仿佛听见我 的唠叨,电话铃声响起,女儿说: “这不是传统玉米,这是新式水 果玉米,是可以生吃的玉米,而 且玉米叶、玉米须都可以煮水代 茶饮用。”果然,生吃,清凌凌甘 甜;水煮,甜津津清香。丈夫说: “吃出老玉米味了。”在挨饿的年 月里,在放学路上,童年时的他 曾慌慌张张跑到玉米地,偷偷扒 开尚未上全桨的青嫩玉米急急 啃几口,然后小心捋好玉米窝, 佯装没动过。之后,好多好多天 嘴里都会流淌着生玉米的鲜 香。“那时的生玉米真好吃。”丈 夫感叹道。“或许也是一碗朱元 璋式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吧?”我 说。丈夫说: “不全是,那时的玉 米真是很有玉米味。”我相信,因 为几十年后,丈夫说起这事时, 眼里依然有光。我不知道那光 是甜甜的开心?是酸酸的感 伤?还是淡淡的愧疚……抑或是 什么,但我知道那是在丈夫心中 沉睡了几十年的童年记忆,而那 蒙尘的难忘记忆,就在那一瞬间 被女儿网购的“水果玉米”唤醒 了,点燃了。 叶青叶黄,光阴走过几十 年,“玉米是玉米,却已不是玉 米,水果玉米像老玉米,却终究 不是老玉米”,而那新式的“水 果玉米”,是现代玉米的一种返 璞归真?是现代科技对传统玉 米的一种升级?我不得而知。 但我确切知道真的很感谢 现代科技的进步,它缩短了地 球的空间距离,使我和女儿彼 此的牵挂,变得通过视频可见, 通过快递小哥可感,通过微信 文字和声音联系起来更快捷、 更方便,同时也使远在 8000 公 里外长长的牵挂目光,变得犹 如近在咫尺般清晰。 八千公里的牵挂 宫春子 草木的深情 让出种子和脚下的土地 让出往事、身体里的水分和火焰 一棵稻草和一万棵稻草的体内 都藏着星星,飞翔、跳动 走出土地的草木,穿上巧扮的艺术外衣 就是辽河口荡气回肠的一道风景 那些蓑笠翁一般,浑身裹满稻草的人 只有一双眼睛没有藏住,窥看着 大野之上,人间万象 以草木之躯,站成雄鸡、金字塔、千面人 甚至,摆出迷魂阵 甚至,以龙的姿态飞腾 稻草潜入经卷,风干了悟 是一座城市的智慧 此刻,阳光厚重,风躲在远处 土地之上,那群布衣女子,身上碎花耀眼 有着人间烟火的背影,她们要将一担稻草 挑向哪里?花头巾 是时间的旗帜,人们顺着一担稻草 赶往曾经的岁月 唢呐、秧歌、灯笼舞、毛驴舞,这投身 生活的热闹,表达着对草木的敬仰 谁说一棵稻草,离开水和土地 就没有了生命。谁说火焰的灰烬里 没有生长 一棵稻草,就是一面生活的镜子、标识 是新鲜的日子、欢乐,是无数次忽略之后 我们从大河之上取回的生活倒影 我追着苍茫的绿 穿过中华路,向西两公里 就能看见,大地宁静,万物喧嚣 阡陌纵横的水田,吐着生长的芯子 水鸟追着落日,白杨追着天空 我追着苍茫的绿 像一只蟋蟀,眼前无长物,只迷恋 一朵花下的清风 像一阵暴雨,耍一耍脾气 就能制造无数的深渊、诀别和蜜语 独自坐在田埂上,我有蜂拥的哀伤 被一个敏感的日子,点了死穴 自温热的灰烬里,重生 我要活成花朵和果实 像鹰隼放下虚无的仇怨,飞升一万米 高空,沉默是一只鹰 留给大风最后的呜咽 此刻,谁也喊不动我,只等着 一头牛或者一匹马 从大地慢慢升起的夜色里 将我领回家 还乡 漫山遍野的枯枝、鸟影 阴阳混生的世界,全部的生机和美 是别梦依稀,无从觅得的另一个自己 如何在灯笼摇晃的旧时光里 奢侈地出场 时光缓慢、舒展 我和一座村庄的缘分 还在漫长的岁月之巅,荡漾、陷入 努力寻找离尘逸世的一棵树 我荡过的秋千呢?听过的鸟鸣呢 我倾诉过的那一朵云呢 我喊过的那一滴露珠呢 梦想是一树的叶子,是幽深的星空里 数不清的小忧伤 仿佛许多我没说出的心事 被一阵风轻轻提走 好吧,让我们以缄默的姿态 做一下午的隐者,你不说 我也晓得,我越来越像一棵老树,执念于 收藏传说和陈年的雨水 不知所措地空 情深意长地活 世界赞美诗 爱恋、冷静、虚幻—明亮的言辞 是另一种暗语 一盆矮牵牛花和窗外大片的雪花 对峙。并以玫瑰的方式 生长、布局 逆着季节的一次盛开,暗含了 那么多复杂的情绪 白色表达存在 紫色抽身断情 粉嫩的柔情悄然打开,一腔的波澜壮阔 开满爱恨情仇的一盆矮牵牛 避开欲念、苦寒以及刀锋 只需向扑面而来的阳光致敬 向窗玻璃上自己的影子开出 双倍的幸福 不知道,时间的漩涡里 牵牛花能撑多久,但每一朵 都是我从秋天搬运来的 火焰,我将每一次赞美当情书 留给未来的自己 草木的深情 (组诗) 天空是个幼儿园 太阳、月亮和星星 都是我的伙伴 我们一起读风一起爬树,一起 追逐蝴蝶,或者 捉住萤火虫 把夜晚的黑,点燃 累了,我们就躺在 草垛上,绿荫下 一起,梦着蓝 大地是个游乐场 蚂蚱、野鸟和小蛇 都是我的伙伴 我们一起惊呼一起撒欢,一起 寻觅远方,或者 穿上迷彩服 攀陡峭的山,探险 怕了,我们就躲进 花丛里,岩石间 一起,候平安 屋子是个电影院 爸爸、妈妈和妹妹 都是我的伙伴 我们一起忙碌一起悠闲,一起 喜怒哀乐,或者 打开话匣子 为简单的事,争辩 急了,我们就走到大门口,稻田边 一起,想秋天 伙伴 白俊华

草木的深情 我的第一本藏书 斑海豹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c/att/202005/27/6b610872-107c-408… · 六年级的学生,班里的体育委员。挺皮, 两只眼睛似小车轱辘滴溜溜转;好动,板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草木的深情 我的第一本藏书 斑海豹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c/att/202005/27/6b610872-107c-408… · 六年级的学生,班里的体育委员。挺皮, 两只眼睛似小车轱辘滴溜溜转;好动,板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许维萍 视觉设计:董昌秋 检校:高 峰 赵 琢北方副刊BEIFANGFUKAN

16

插画 董昌秋

插画 胡文光

读书

小瓢是长海县乌蟒岛十三张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班里的体育委员。挺皮,两只眼睛似小车轱辘滴溜溜转;好动,板凳总像粘了胶水,不敢坐似的。长得随他打鱼的爹,硬巴巴,干瘦,大奔儿头,像水缸旁舀水的瓢,一头大一头小,大名就由此而来。

小瓢天资聪慧,能吹响亮的口哨。课余闲暇,常会在林里、山坡、海滩露两手。只见他先舔湿上唇,将拇指和食指圈起,形成“OK”的手势。将惯用手的拇指向内弯曲,同时,同一只手的食指也微微弯曲,两根手指指尖相碰,用鼻子深呼吸,然后将空气从手指和下唇形成的气孔中吹出,如果用力,哨声高亢,方圆一二里地都能听到。他的拿手曲目是《小小少年》等,小伙伴常听得入迷,甚至连小鸟都纷纷落到他身旁的树上,用喙捣蒜似的表示喜欢。还有他的好伙伴“闪电”,也喜欢他的口哨,他吹口哨的时候,两只耳朵尖尖地竖着,前爪刨得泥土噗噗响。

岛里的孩子在放学后喜欢去赶海,这天是 3月末最后的大潮,小瓢把“闪电”留在家里护院,他边走边吹口哨,眨眼工夫就到了海滩。放下水筲,弯腰查看,凡是泥沙有冒泡的孔眼,必有活物。小瓢可是赶海的老手了。不大工夫,马蹄螺、八爪鱼、文蛤、石夹红就装了半水筲。小瓢继续往海里走,蹲在一尺深的水里,变魔术般空手抓了十几条鱼,有黄鱼、黑鱼等,活蹦乱跳的。

就在小瓢收获满满准备回家时,不远处两个肩头扛着袋子的陌生人从礁石后面的一条舢板船上跳下,看见小瓢,神色有些慌张,加快脚步准备离开。小瓢看那袋子似有活物,还传来“唧唧唧”的叫声,他听着声音很熟,莫非是斑海豹幼崽?

小瓢立即警觉起来,在其中一个瘦子与他擦肩而过时,他假装踉跄了一下撞在他身上,那人一趔趄,手上的袋子掉到了地上,袋口开了,一只小海豹爬了出来。

不好!有坏人偷猎小海豹。小瓢心里暗惊,想起老师经常讲,这一带是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止任何人捕猎,要是发现有坏人捕猎斑海豹,一定要报告边防警。

差点儿摔倒的瘦子气急败坏,恶狠狠地冲小瓢嚷,小兔崽子,你眼瞎了!另一个胖子则冲着瘦子喊,和小屁孩儿磨叽啥?还不快点儿抓回来。

小瓢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大声喊起来,偷猎斑海豹是犯罪,赶紧把小海豹放回大海!

瘦子抬手要打小瓢,被胖子拉住,他皮笑肉不笑地走近小瓢,说,小朋友,你保护斑海豹的行为值得表扬,不过,你看错人了,我们是保护区巡视员,这是我们的工作。说罢,拿出一个小红本在小瓢眼前晃了一下。

小瓢说,没看清。胖子一脸的笑,弯下腰说,小朋友很

认真,值得表扬,这是 100 元,奖给你的。小瓢什么都明白了,他眼珠一转,高兴地收下,并指着不远处说,前面大道有边防警叔叔。瘦子手搭凉棚望去,确实看见有穿制服的,就说,我们不想和他们碰上被问来问去。小瓢假装犹豫,“那,那边有小道,我带你们走吧。”胖子和瘦子你望望我、我瞅瞅你,觉得一个小孩儿也耍不出什么花样,就说,行,走吧。扛起两个袋子跟着小瓢急匆匆走去。

走了一刻钟,胖子开始觉得不对劲儿,四周尽是荒凉野滩,狐疑间,发现小瓢撒腿跑了。他俩明白上当了,气得哇哇叫,赶忙去追。小瓢则把右手放到嘴边,边跑边吹起口哨,哨音清脆尖厉,仿佛展开翅膀的麻雀朝远方飞去。小瓢毕竟是孩子,跑着跑着,就被瘦子给撵上了。他一把抓住小瓢的袄领子,小瓢借力回头朝他的胳膊就是一口,疼得他嗷嗷叫。朝小瓢就是一脚,正踢在小瓢嘴上,小瓢满嘴是血。胖子也追上来,抬起手也要打小瓢,突然一道黑影闪过,胖子

嗷的一声惨叫,开始满地打滚儿,原来是“闪电”听到小瓢的哨声,箭一般地“飞”来,正咬在胖子的腿上。瘦子还没等反应过来,就被“闪电”扑倒,小瓢见状,立马爬起来,朝胖子冲去,扭打在一起。

正在这时,忽听有人大喝一声,不许动!是边防警龚叔叔朝俩贼举起了枪。原来是聪明绝顶的“闪电”先去离家不远的派出所“汪汪”地报了警,然后引着龚叔叔带人来救小主人。俩贼只得乖乖束手就擒。

一路跟来的老海叔心疼地一边给小瓢包扎受伤的小脸蛋,一边说,好孩子,谢谢你,你很勇敢。小瓢骄傲地抬起头,“那当然,俺有个要求。”“你说。”老海叔一脸慈祥。“俺要与四只小斑海豹照张相。”“可以呀。”老海叔举起手机,啪的一声。照片里,小瓢簇拥着四只憨态可掬的小斑海豹,露出的两颗小虎牙雪亮雪亮的。

斑海豹左 岸

微小说

在我众多的藏书中,第一本藏书是《千家诗》。这本书还是我童少时期在小北河集镇上自己花钱 购 买 的 ,时 间 是 1940 年 前后。当时,我家住在辽中县南部的大岔村,距离浑河以东的小北河有十几公里,那时,这个集镇尚归辽中县管,我常随大人到那里去赶集,顺便买点儿书本、文具等,同时,也到远盛源商店查询有没有姐姐从吉林寄回来的信件。

小北河集镇并没有专门的书店或文具店,只是在双日开集时,有摆地摊儿卖书的,多种适于农家学子初读的普及性读物,一律平铺于地面的草席上,都是安东诚文信书局的出版物。《三字经》《百家姓》,“四书”“子弟书”唱本,《古文观止》和《千家诗》等,都可以买到。当时,我已读过那些启蒙读物了,只对带有线描插图的《千家诗》特有兴趣,就用省下来买糖果的钱,买了一本铜版合页印制的

《千家诗》。当时,我尚未完全开蒙,自然也不知道编

选唐宋诗家的谢枋得和王相是何许人,只是对那些配图的唐宋诗作,读趣日增,背得也越来越多。直到由少及长,成为青年,上了大学读了中文系,以至成了大学教授,藏书万千,自己也岀书60多部,但这本《千家诗》仍是心头挚爱,因其早已浸入心灵,仍存放在我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上,与其同列的不同版本的四种《千家诗》在翻阅率上都没有它高,因为只有它作为我童少时期的朋友,陪伴我走过了几十个春秋。

几百年中,《千家诗》作为初学写作的学子写作五、七言绝句和律诗的入门示例示范之作,贡献巨大,其书龄以及它的普及与易读程度,都超过了《唐诗三百首》;直到今天,凡是会写律诗的人,无不得益于它的指引。编选《千家诗》中七言绝句、律诗的谢枋得是南宋名人,他与文天祥是同科进士,因权奸贾似道被罢斥,后率兵抗元。城陷后流落江湖,卖卜教书度日;元朝迫其岀仕,他坚拒不受,被地方官强制押往大都领赐,途中以诗明志,绝食而死。《千家诗》中的五言绝句、律诗,是著名学者王相所增选,他选诗也很有见地。他使欲学写诗人有了另一体的诗式遵循;他还选了两首明代的七律入编。

我在得到《千家诗》以后的多年中,差不多就全背会了;并随学问日进,不仅对许多诗作诗意体会日深,而且也渐知诗法、诗律,每有感触,情动于中,也学着四句、八句地写。当时虽未完全掌握粘连和“平水韵”,但平仄、对仗却不离大格。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曾应香港天地图书公司之邀编注《中国古代抒情诗选》,由此对传统诗词的格律下了一番专门功夫,涉猎广泛,见识大增,自己再写起传统诗词,也就大体不离格律了。

我从童少时期以《千家诗》开启传统诗体之蒙,进入了文学中的文学,大大有助于我对文艺美学的学术研究,更是学会了写近体诗,岀版了诗词与新诗合编的 7 本诗集,其中有传统诗词 500 余首,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得到了丰富,在对文艺对象的占有上,实现了从童少时期虽未特别自觉地开始,但在后来的岁月中却由感悟而践为,收到了一种特有的结果。《楚辞》中说:“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果然是至理名言。

有感于对《千家诗》的收藏与研读,我曾以三首七绝志感,第一首:“学诗何处好寻端,选本千家一大观。漫道童蒙初读物,个中学理却深宽。”第二首“选篇切合启蒙求,一卷专攻解韵讴。试问今朝诗作者,谁人未向此中修?”第三首“千家汇集广流传,泽溉诗坛六百年。有幸童蒙书得早,收藏悟入始谋篇。”

我的第一本藏书王向峰

时光,不知不觉从指缝流走了。流不走的,是我对女儿的牵挂。

女儿18岁离开我们居住的小城,踏上了去京城求学的列车;22 岁,受教育部派遣,首次只身飞往8000公里外的德国去做对外汉语教师;之后,在德国读研;之后的之后,在德国入职。那些年,那些日子,每次每次,目送着单薄瘦弱的女儿只身拖着大大的拉杆箱远行的背影,目送载着女儿呼啸奔跑去京城的火车或飞北京、飞德国的飞机,我的目光总是被拉得很长,很长。

女儿像一粒种子,在异国的土地上慢慢生根发芽,慢慢如阳光般生长。因为在遥远的德国,夜晚有一盏灯专为女儿亮着,那陌生的德国便与我沾亲带故了。开始关注德国的政

治、经济、文化,也关心或更关心德国的天气预报。

而那时的关心,那时被

拉长的目光,却只是一种徒劳和无助的挂念。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也拉长了女儿的目光。而这次拉长,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可视、可见、可感。

先说“母亲节”那天。我的手机铃声响起,是快递小哥让我取快递。包裹来自山西,是一箱长长的微弯的角瓜模样的瓜。包装箱的瓜隙间有一幅瓜图彩照,一行简介文字:长得像羊角一样的博洋 6 号蜜瓜,脆甜。第一次知道“博洋蜜瓜”这个名字,第一次看到“博洋蜜瓜”的样子:皮灰白、果老绿、瓤儿金黄。吃一口,真的脆,真的甜。这是远在8000公里外的女儿为我们网购的。当嘴里蜜瓜甜味未消,当眉梢还挂着甜蜜的微笑,门铃又“叮咚”响起,快递小哥给我们送来丹东一家餐馆裹着保温包装的烤牛肉、炒豌豆,虾、

羊肉、豆皮、蔬菜烤串,以及荞面窝头和雪绵豆沙。还是女儿为我们网购的。快递到了时,女 儿 的 语 音 也 到 了 :母 亲 节

“借”快递小哥的腿用用。其实,不仅是母亲节,女儿

平时也常“借”快递小哥的腿用,尤其是近些日子。女儿说:

“张文宏都说了,只喝白粥没营养,吃好的,是提高自身免疫力最原始、最重要的办法。”那么,就几次三番麻烦快递小哥送来主食、副食和水果,比如海胆水饺、多宝鱼、灯影牛肉、榴梿酥、蜜汁小核桃、水果玉米、提子、芭乐果等。这其中,有我们爱吃的,也有我们吃不惯的。几次三番不让女儿再网购了,却是依然,只好由她。

记得有一天,我们又收到一个快递箱,打开,是未见过的水果。看蒂像长在蔓上的甜瓜,看脐像长在树上的苹果,咬一口酸甜像鸭梨,切开瓤白籽褐,且籽如葡萄籽般坚硬。不知是什么水果,甚至不知是长在树上还是蔓上。后来,女儿微信告诉我们是“芭乐果”。

这个世界太大,我们知道得太少,难免少见多怪。但有时即便是我们曾经熟悉的,现在也变得不同过往,比如曾经老相识的“玉米”,忽然变成了

既熟悉又陌生的“水果玉米”。“水果玉米”,一种新主食

或新水果,这是女儿教给我的新知识。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快递小哥给我家送来有保温包装的水果箱,无疑还是女儿网购的。当我一层层打开,却见里面装着青青绿绿的鲜玉米。

嗨,咱东北除了主产金灿灿的

水 稻 外 ,就是一望无际黄澄

澄的玉米,要想吃玉米,应季时一元钱两棒,随便吃,这冰天雪地远隔千山万水的,寄来一箱鲜玉米,麻烦、多余、费钱。我边拆箱边自言自语。女儿仿佛听见我的唠叨,电话铃声响起,女儿说:

“这不是传统玉米,这是新式水果玉米,是可以生吃的玉米,而且玉米叶、玉米须都可以煮水代茶饮用。”果然,生吃,清凌凌甘甜;水煮,甜津津清香。丈夫说:

“吃出老玉米味了。”在挨饿的年月里,在放学路上,童年时的他曾慌慌张张跑到玉米地,偷偷扒开尚未上全桨的青嫩玉米急急啃几口,然后小心捋好玉米窝,佯装没动过。之后,好多好多天嘴里都会流淌着生玉米的鲜香。“那时的生玉米真好吃。”丈夫感叹道。“或许也是一碗朱元璋式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吧?”我说。丈夫说:“不全是,那时的玉米真是很有玉米味。”我相信,因为几十年后,丈夫说起这事时,眼里依然有光。我不知道那光是甜甜的开心?是酸酸的感伤?还是淡淡的愧疚……抑或是什么,但我知道那是在丈夫心中沉睡了几十年的童年记忆,而那蒙尘的难忘记忆,就在那一瞬间被女儿网购的“水果玉米”唤醒了,点燃了。

叶青叶黄,光阴走过几十年,“玉米是玉米,却已不是玉米,水果玉米像老玉米,却终究不是老玉米”,而那新式的“水果玉米”,是现代玉米的一种返璞归真?是现代科技对传统玉米的一种升级?我不得而知。

但我确切知道真的很感谢现代科技的进步,它缩短了地球的空间距离,使我和女儿彼此的牵挂,变得通过视频可见,通过快递小哥可感,通过微信文字和声音联系起来更快捷、更方便,同时也使远在 8000 公里外长长的牵挂目光,变得犹如近在咫尺般清晰。

八千公里的牵挂宫春子

草木的深情

让出种子和脚下的土地让出往事、身体里的水分和火焰一棵稻草和一万棵稻草的体内都藏着星星,飞翔、跳动走出土地的草木,穿上巧扮的艺术外衣就是辽河口荡气回肠的一道风景

那些蓑笠翁一般,浑身裹满稻草的人只有一双眼睛没有藏住,窥看着大野之上,人间万象以草木之躯,站成雄鸡、金字塔、千面人甚至,摆出迷魂阵甚至,以龙的姿态飞腾稻草潜入经卷,风干了悟是一座城市的智慧

此刻,阳光厚重,风躲在远处土地之上,那群布衣女子,身上碎花耀眼有着人间烟火的背影,她们要将一担稻草挑向哪里?花头巾是时间的旗帜,人们顺着一担稻草赶往曾经的岁月唢呐、秧歌、灯笼舞、毛驴舞,这投身生活的热闹,表达着对草木的敬仰

谁说一棵稻草,离开水和土地就没有了生命。谁说火焰的灰烬里没有生长一棵稻草,就是一面生活的镜子、标识是新鲜的日子、欢乐,是无数次忽略之后我们从大河之上取回的生活倒影

我追着苍茫的绿

穿过中华路,向西两公里就能看见,大地宁静,万物喧嚣阡陌纵横的水田,吐着生长的芯子水鸟追着落日,白杨追着天空我追着苍茫的绿

像一只蟋蟀,眼前无长物,只迷恋一朵花下的清风像一阵暴雨,耍一耍脾气就能制造无数的深渊、诀别和蜜语

独自坐在田埂上,我有蜂拥的哀伤被一个敏感的日子,点了死穴自温热的灰烬里,重生我要活成花朵和果实像鹰隼放下虚无的仇怨,飞升一万米高空,沉默是一只鹰留给大风最后的呜咽

此刻,谁也喊不动我,只等着一头牛或者一匹马从大地慢慢升起的夜色里将我领回家

还乡

漫山遍野的枯枝、鸟影阴阳混生的世界,全部的生机和美是别梦依稀,无从觅得的另一个自己如何在灯笼摇晃的旧时光里奢侈地出场

时光缓慢、舒展我和一座村庄的缘分还在漫长的岁月之巅,荡漾、陷入努力寻找离尘逸世的一棵树

我荡过的秋千呢?听过的鸟鸣呢我倾诉过的那一朵云呢我喊过的那一滴露珠呢梦想是一树的叶子,是幽深的星空里数不清的小忧伤仿佛许多我没说出的心事被一阵风轻轻提走

好吧,让我们以缄默的姿态做一下午的隐者,你不说我也晓得,我越来越像一棵老树,执念于收藏传说和陈年的雨水不知所措地空情深意长地活

世界赞美诗

爱恋、冷静、虚幻——明亮的言辞是另一种暗语一盆矮牵牛花和窗外大片的雪花对峙。并以玫瑰的方式生长、布局

逆着季节的一次盛开,暗含了那么多复杂的情绪白色表达存在紫色抽身断情粉嫩的柔情悄然打开,一腔的波澜壮阔

开满爱恨情仇的一盆矮牵牛避开欲念、苦寒以及刀锋只需向扑面而来的阳光致敬向窗玻璃上自己的影子开出双倍的幸福

不知道,时间的漩涡里牵牛花能撑多久,但每一朵都是我从秋天搬运来的火焰,我将每一次赞美当情书留给未来的自己

草木的深情(组诗)

海 默

天空是个幼儿园太阳、月亮和星星都是我的伙伴我们一起读风一起爬树,一起追逐蝴蝶,或者捉住萤火虫把夜晚的黑,点燃累了,我们就躺在草垛上,绿荫下一起,梦着蓝

大地是个游乐场蚂蚱、野鸟和小蛇都是我的伙伴我们一起惊呼一起撒欢,一起寻觅远方,或者穿上迷彩服攀陡峭的山,探险怕了,我们就躲进花丛里,岩石间一起,候平安

屋子是个电影院爸爸、妈妈和妹妹都是我的伙伴我们一起忙碌一起悠闲,一起喜怒哀乐,或者打开话匣子为简单的事,争辩急了,我们就走到大门口,稻田边一起,想秋天

伙伴白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