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32 卷第 5 2010 5 201032 5 ): 849-855 Resources Science Vol.32No.5 May2010 http://www.resci.cn 文章编号: 1007-7588 2010 05-0849-07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 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 12 ,甄 1 ,李 1 ,魏云洁 12 ,姜鲁光 1 ,曹晓昌 12 ,龙 1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要: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驱动下,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对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产生重 要影响。本文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农村评估,了解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认知和态度,采用多指标评 估法对农民福祉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机会、水源、粮食和空气是当地与农民福祉 最为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中劳动机会和粮食供给功能发生显著下降。不同地区农民福祉总体差异不显 著,但福祉要素如收入水平、生产资料满意度、资源获取能力和营养获取能力存在差异。生态系统服务状况、收入 来源和交通条件等是造成福祉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1999 -2009 年,固原农民福祉由 31.5 增至 48.6,但总体水 平仍然偏低。收入提高是导致福祉变化的重要原因,生产资料满意度下降是制约农民福祉提高的关键因素。本研 究尝试对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以改善民生福祉、维护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为目标的各 类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参与式农村评估;黄土高原 1 引言 人类福祉是根据经验而定的人们认为有价值 的活动和状态,包括维持高质量生活所需的基本 物质条件、健康、良好的社会关系、安全以及选择 和行动的自由等要素 [1]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 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 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2] ,其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 影响人类福祉的所有组成要素,但二者之间并不 是一种线性关系 [3] 。某些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可 以提高人类福祉水平,而另一些变化则对人类福 祉造成严重损害。人类福祉作为生态系统消费和 管理等相关问题的根本着眼点,相关研究仍缺乏 理论和实证分析。 黄土高原区属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区域,经 济和社会发展落后,农民生活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 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但受到自然和人为干 扰双重因素作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较弱,阻 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福祉受到严重 的损害。本研究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为典 型研究区,属中国贫困之冠“西海固”地区。该地区 已开展的研究多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主 要包括气候变化 [4]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 动力 [56] 、水资源利用 [7] 、景观管理 [8] 等方面,尚未从生 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入手。 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相结合 的方法,通过研究多因素影响下生态系统服务变化 及人类福祉的真实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不 仅对建立长期、有效的基于人类福祉的生态系统管 理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对该地区 农民福祉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 2010-03-15修订日期: 2010-04-13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 (编号: 2009CB421106);科技部中-欧科技 合作专项“中国土地空间多功能利用与可持续性决策系统研发”(编号: 081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等级综 合评估技术研究” (编号: 2008BAK50B05)作者简介: 杨莉,女,北京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E-mail:[email protected] 通讯作者: 甄霖, E-mail: [email protected]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 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1012/P020101230564200071161.pdf · 祉造成严重损害。人类福祉作为生态系统消费和

  • Upload
    others

  • View
    3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 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1012/P020101230564200071161.pdf · 祉造成严重损害。人类福祉作为生态系统消费和

第32卷 第5期 2010年5月 2010,32(5):849-855Resources ScienceVol.32,No.5 May,2010

http://www.resci.cn

文章编号:1007-7588(2010)05-0849-07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

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

杨 莉 1,2 ,甄 霖 1,李 芬 1,魏云洁 1,2,姜鲁光 1,曹晓昌 1,2,龙 鑫 1,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摘 要:近年来在多种因素驱动下,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对农民基本生产和生活产生重

要影响。本文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农村评估,了解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认知和态度,采用多指标评

估法对农民福祉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机会、水源、粮食和空气是当地与农民福祉

最为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中劳动机会和粮食供给功能发生显著下降。不同地区农民福祉总体差异不显

著,但福祉要素如收入水平、生产资料满意度、资源获取能力和营养获取能力存在差异。生态系统服务状况、收入

来源和交通条件等是造成福祉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1999年-2009年,固原农民福祉由31.5增至48.6,但总体水

平仍然偏低。收入提高是导致福祉变化的重要原因,生产资料满意度下降是制约农民福祉提高的关键因素。本研

究尝试对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以改善民生福祉、维护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为目标的各

类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参与式农村评估;黄土高原

1 引言人类福祉是根据经验而定的人们认为有价值

的活动和状态,包括维持高质量生活所需的基本

物质条件、健康、良好的社会关系、安全以及选择

和行动的自由等要素[1]。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

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

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2],其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

影响人类福祉的所有组成要素,但二者之间并不

是一种线性关系 [3]。某些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可

以提高人类福祉水平,而另一些变化则对人类福

祉造成严重损害。人类福祉作为生态系统消费和

管理等相关问题的根本着眼点,相关研究仍缺乏

理论和实证分析。

黄土高原区属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区域,经

济和社会发展落后,农民生活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

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但受到自然和人为干

扰双重因素作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较弱,阻

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福祉受到严重

的损害。本研究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为典

型研究区,属中国贫困之冠“西海固”地区。该地区

已开展的研究多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主

要包括气候变化[4]、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

动力[5,6]、水资源利用[7]、景观管理[8]等方面,尚未从生

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入手。

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相结合

的方法,通过研究多因素影响下生态系统服务变化

及人类福祉的真实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不

仅对建立长期、有效的基于人类福祉的生态系统管

理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对该地区

农民福祉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10-03-15;修订日期:2010-04-1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编号:2009CB421106);科技部中-欧科技

合作专项:“中国土地空间多功能利用与可持续性决策系统研发”(编号:081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等级综

合评估技术研究”(编号:2008BAK50B05)。作者简介:杨莉,女,北京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E-mail:[email protected]通讯作者:甄霖,E-mail: [email protected]

Page 2: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 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1012/P020101230564200071161.pdf · 祉造成严重损害。人类福祉作为生态系统消费和

第32卷 第5期资 源 科 学

http://www.resci.cn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2.1 研究区概况

固原市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破坏严

重,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372mm,年蒸发量在 1250~2000mm之间。水土流失严重,年均土壤侵蚀模数

达到(2000~1 0000)t/(km2·a)。全市耕地面积

35.6×104hm2,耕地中坡耕地占 90%以上,土壤垦殖

指数高达30%~40%,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和畜

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产业,农业人口的比重达

87.2%,但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作物平均亩产尚

不足 150kg。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 2613.94元1),是典型的贫困地区,能反映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

农民福祉的影响程度。本研究涉及固原市原州区

开城乡下辖 4个村,分别是峡口村、三十里铺、吴庄

和史磨村(图1)。2.2 研究方法

2.2.1 农户问卷调查 本研究数据收集工作在2009年8月进行并完成,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开展面对面

访谈,获得有效问卷234份,对被调查者性别、文化程

度、收入等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居

民文化程度直接决定信息收集的可操作性和调查结

果的可靠性,但较低教育水平的被访者在当地具有

代表性,尤其是代表了打工留守人员等依赖自然生

态系统人群的特征和意愿。年龄以中年人为主,可

保证其对近10年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判断的真实性。

问卷由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组成,分 4部分:①调查对象及家庭的基本社会经济特征,包括

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口等;②基本生

活状况,包括食物、水源、薪柴等获取和利用;③居

民对生态系统服务及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认知;④

居民生活满意度。

2.2.2 参 与 式 农 村 评 估 参 与 式 农 村 评 估 法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已在资源开发

利用、农民生产生活状况、生态系统评估等方面研

究中得到广泛应用[9,10]。本研究具体应用PRA的半

结构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方法。访谈前

拟定访谈主题和提纲,访谈中

围绕主题进行开放式提问,启

发被访者发表对过去或现在

发生事件的看法、愿望和态

度,有助于发现新问题并提炼

关键信息,具有更强的自由性

和平等性[11]。

在访谈过程中涉及的问

题包括“您认为本地的生态系

统具有哪些产品和服务功

能”、“这些产品和服务如何变

化”、“这种变化对您的生活有

什么影响”、“您认为减少不良

影响的方法有哪些”。生态系

统服务重要性排序采取匿名

投票的方法,每位被调查者选

出最重要的 4项生态系统服

务,计算其认同率;对于生态

表1 调查农户的基本信息

Table 1 The background of respondents in Guyuan

类别

性别

民族

受教育程度

年龄

家庭年收入(元)

家庭人口数(人/每户)

户退耕面积(hm2)

分类/人数

男性/148,女性/86

回族/117,汉族/117

没上过学/94,小学/74,初中/53,高中/10,

中专及以上/3

16~30岁/37,31~40岁/50,41~50岁/

64,51~60岁/50,60岁以上/33

0~5000/62,5001~10000/103,10001~

20000/42,20001~50000/19,50001以上/2

<4/57,4~5/140,>5/37

<0.5/30,0.5~1/169,1~2/32,>2/3

图1 研究区位置示意

Fig.1 The map of study area1)数据来源:固原经济要情手册(2008年).

850

Page 3: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 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1012/P020101230564200071161.pdf · 祉造成严重损害。人类福祉作为生态系统消费和

2010年5月 杨 莉等: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

http://www.resci.cn

系统服务变化情况通过举手表决的方法达成一

致。整个访谈过程用时2小时,参与的被访者共18人,占峡口村问卷调查户数的 52.94%,其中男性 7人,占 38.89%;女性 11人,占 61.11%。30~40岁与

41~50岁年龄段的被访者各占 38.89%,其余为 50岁以上。

2.2.3 人类福祉度量指标选择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在生态系统

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依据其对人类福祉要素的划分[1],选取其中受生态系

统服务影响显著的要素进行度量,并选择适当的表

征指标。Costanza等学者[12]认为主观满意度是度量

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可反映个人或群体认为

有价值的客观需求的满足程度,因此本研究将其列

为评价人类福祉的表征指标加以分析(见图2)。多指标综合评价根据权重确定方法的不同,可

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13]。本研究选择主观

赋权法。对问卷调查中农户对生活满意度影响因

素的答案频度进行分析,通过归一化处理获得各项

指标权重(图 2),收入与资源安全仍然是影响农民

福祉最重要的因素。这一方法虽然受到人为因素

的影响较为明显,但可以真实反映农户意愿。

2.2.4 农民福祉的计算方法 对于客观福祉指标,

可分为两类,一类通过实测数据进行度量,包括人

均纯收入、期望寿命、有害物暴露和人均居住面积;

一类通过归一化指数进行度量,包括资源可达性、

交通状况和总负担系数。资源可达性以到达时间

衡量其资源利用困难程

度,为逆指标,包括耕地

资源和薪柴资源两项,权

重各为 50%。交通状况

包括家庭距公路的距离

和距县城的距离,两项权

重各为 50%。总负担系

数指被抚养人口(0~14岁和 65 岁以上人口)占

15~64 岁人口的比例,为

逆指标。

对于主观满意度指

标,也以两类方法进行度

量。耕地满意度、养殖满

意度、蔬菜消费满意度和

肉类消费满意度指标通

过计算农户实际拥有或消费量与个人期望水平的

比值获得。收入满意度、健康满意度、家庭关系满

意度和家庭地位依据被访者主观评价计算其平均

值:1-很不满意,2-不满意,3-较满意,4-很满意。

粮食安全和水源安全同样根据主观评价计算:1-很不安全,2-不安全,3-较安全,4-很安全。

3 结果及分析3.1 PRA揭示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

3.1.1 与人类福祉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界定 生态

系统服务是维持人类基本生存需求和高品质生活

的基础。研究共界定生态系统服务15项,依据MA[1]

的分类可归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

持服务(表 2)。其中供给服务 9项,占 60%,说明农

民对与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供给服务具有更强的

认知,但各项服务认同率差异明显;调节服务、支持

服务认知较少,但认同率较高。

劳动机会、水源、粮食和空气是对农民福祉影

响最大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认同率分别为

100.00%、94.44%、83.33%和 66.67%。劳动机会直

接来源是土地,对农民基本生存、家庭收入及改善

生活的能力具有影响,因而认同率最高。由于生活

水平偏低,水源、粮食、空气作为维持生存最基本的

条件,是与农民福祉最为相关的生态系统产品。

3.1.2 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变化 在所界定的生态系

统服务中,有增加、增强趋势的共 8项,其余则呈现

减少、降低的趋势(表 2)。强烈变化的主要是供给

图2 研究区人类福祉度量指标及权重

Fig.2 The indicators of human well-being and weights

注:各福祉指标下数字代表其权重。

851

Page 4: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 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1012/P020101230564200071161.pdf · 祉造成严重损害。人类福祉作为生态系统消费和

第32卷 第5期资 源 科 学

http://www.resci.cn

服务和支持服务,包括粮食、薪柴、人工饲草、油料

和劳动机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粮食总产

量较 10 年前相比下降 15.53%,粮食自给率下降

13.96%;人工饲草产量下降 20.90%;油料作物产量

下降18.96%;薪柴采集量下降63.02%;65.90%的被

调查者认为劳动强度降低,空闲时间增加。重要生

态系统服务的直接供给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农民生

活。

被调查者可明确提出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变化

的原因。由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导致的耕地减少、植

被增加被认为是导致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

首要原因,97.06%的被访者认为退耕还林改善了环

境,改变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气候变

化是另一项重要原因,干旱是影响当地生态系统服

务供给的关键限制因子。20世纪90年代后固原地

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一直呈现下降趋

势,且南部山区下降幅度相对较大[14],对当地农业生

产产生重要影响。

3.2 农民福祉差异与变化分析

3.2.1 不同地区农民福祉差异 比较不同地区农民

福祉状况,从总体上看各村落差异不显著,各项福

祉要素均处于较低水平。健康状况、环境安全和家

庭关系三项福祉要素发展在地区间较为均衡,农民

满意度较高;收入水平、生产资料满意度、资源获取

能力和营养获取能力存在一定差异。

从收入来看,史磨村年人均纯收入仅 341.67元/年,而最高的峡口村为 1218.18元/年,收入差异

除直接影响满意度外,还间接降低了农户营养获取

能力和应对资源安全风险的能力。生产资料满意

度反映农业生产资料满足农民基本生存需求和增

收期望的能力,峡口村满意度仅为 0.90,远低于其

他 3个村,农业生产已不能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

源。资源获取能力史磨村较为低下,主要受到交通

状况的制约。营养获取能力差异表现在营养结构

的改善上,以峡口村和三十里铺人均肉类消费量为

例,分别为 12.23kg/a、13.90kg/a,约为吴庄和史磨村

的 2倍;满意度同时超过后者近 10%。根据问卷调

查的结果,导致不同村落农民福祉差异的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方面(表3)。(1)生态系统服务状况。峡口村人均耕地面积

0.03hm2,远低于宁南山区满足生存需求的最小耕地

面积 [15],2009年粮食自给率仅为 11%,主要依靠购

买,形成经济压力,降低了收入满意度。吴庄和史

磨村人均耕地近 0.2hm2,粮食自给率仍保持在近

70%左右的水平上,但“靠天吃饭”的状况导致对粮

食安全的担忧更强。土地作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

源之一,同时影响家庭收入,进而作用于改善生活

的消费支出的水平,导致营养获取能力的差异。

(2)收入来源。为应对土地性收入减少,峡口

村有71.88%的被调查者认为打工增收是首要方式,

近 10年打工收入对家庭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

81.96%,这促进了生活消费品在数量和结构上的改

善,增强了生活满意度。吴庄和史磨村农民收入来

源仍以农业为主,生产投入较大而纯收入不高,缺

乏改善生活条件的能力。

(3)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如峡口

村),外界信息渠道通畅,增收方式多样,虽然对福

祉要素的期望较高,但有机会和能力满足个人需

求。相对六盘山区(如史磨村)较为闭塞的生活环

境,易获得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福祉水平。

3.2.2 1999年-2009年农民福祉变化情况 针对农

民福祉近10年的变化情况,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福祉

要素进行研究(表 4)。1999年-2009年,农户年人

均纯收入从345.43元/年增至1047.96元/年,增长速

度较快,但仍不及全市农民平均水平。生产资料满

意度整体下降,其中人均耕地面积下降 0.16hm2,满

表2 固原地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排序及变化情况

Table 2 The importance rank and change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Guyuan

生态系统服务

PRA

变化情况

认同率(%)

重要性排序

供给服务

水源

94.44

2

--

粮食

83.33

3

---

空气

66.67

4

++

薪柴

5.56

10

---

人工饲草

(苜蓿)

0.00

12

---

饲草

0.00

12

++

油料

(胡麻)

22.22

8

---

植被

11.11

9

++

生物多

样性

0.00

12

++

调节服务

风沙

调节

44.44

5

--

气候

调节

33.33

6

++

水源

涵养

27.78

7

++

灾害

调节

0.00

12

--

文化服务

风景

5.56

10

++

支持服务

劳动

机会

100.00

1

---

注:-表示减轻/降低/减少;+表示增强/升高/增加。符号数量表示变化强度:1个符号表示微弱变化,2个符号表示中度变化,3个符号表示

强烈变化。

852

Page 5: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 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1012/P020101230564200071161.pdf · 祉造成严重损害。人类福祉作为生态系统消费和

2010年5月 杨 莉等: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

http://www.resci.cn

意度下降了44%,说明农民对于农业生产有较高期

望,但难以满足。营养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粮食

性消费降低而肉类、蔬菜等食品消费增加,分别增

长 2.93kg/(年·人)和 25.80kg/(年·人),农民提出食

品偏好和营养需求,并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满足自身

需求,满意度获得较大提高。粮食安全、环境安全

和居住安全均得到有效保障,农业耕作减少降低了

有害物(农药)暴露,人均居住面积增加64%。社会

关系满意度提高,尤其以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说明

家庭关系趋于融洽和平等。

1999年-2009年,农民福祉总体有所提高,由

31.5增至48.6,但水平仍然较低。粮食安全、人均纯

收入、蔬菜消费满意度的变化最为显著,对总福祉

变化的正面贡献率超过10%,其中粮食安全状况改

表3 研究区2009年农民福祉空间分异

Table 3 Spatial difference of human well-being

注:#为去除量纲影响,各指标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公式为 。其中max值参考《党员干

部学习十六大报告讲座》(2002)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项基本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8000元/年,人均居住面积

为30m2。期望寿命和有害物暴露的max值等于调查数据的最大值。

##为对各要素利用对应指标的标准化值加权计算,得到要素评分值,以黑体表示。

###为每类要素评分总合来综合评估农民福祉。

要素

收入水平

生产资料满意度

资源获取能力

营养获取能力

健康状况

资源安全

环境安全

居住安全

家庭关系

农民福祉###

指标#

人均纯收入(元/年)

收入的满意度

要素评分##

耕地满意度

养殖满意度

要素评分##

资源可达性

交通状况

要素评分##

蔬菜消费满意度

肉类消费满意度

要素评分##

健康满意度

期望寿命(岁)

要素评分##

粮食安全

水源安全

要素评分##

有害物暴露(kg)

要素评分##

人均居住面积(m2)

要素评分##

总负担系数

家庭关系满意度

家庭地位满意度

要素评分##

权重

11

11

3

3

-1

3

8

8

5

5

13

13

-1

4

-3

9

9

总体

1047.96

2.57

0.39

0.37

0.25

0.20

0.63

0.38

1.96

83.13

2.62

2.20

25.45

27.10

0.39

1.03

1.49

峡口村

1218.18

2.65

6.60

0.07

0.24

0.90

0.36

0.03

2.50

0.58

0.45

8.20

1.87

84.81

6.10

2.76

2.19

12.80

34.29

-0.60

28.42

12.20

0.37

1.03

1.48

15.30

53.00

三十里铺

942.68

2.75

5.90

0.31

0.44

2.20

0.25

0.23

2.10

0.72

0.46

9.40

2.05

82.07

5.60

2.65

2.21

12.40

1.42

0.00

23.36

10.00

0.39

1.05

1.54

15.00

52.90

吴庄

1194.96

2.40

7.50

0.44

0.45

2.70

0.22

0.15

2.30

0.60

0.36

7.70

1.81

83.12

6.00

2.61

2.06

11.60

59.60

-0.10

28.51

12.20

0.45

1.05

1.52

15.00

53.10

史磨村

341.67

2.86

4.70

0.42

0.45

2.60

0.26

0.49

1.30

0.61

0.30

7.20

2.14

81.96

5.50

2.46

2.54

13.00

1.84

0.00

28.30

12.10

0.31

1.04

1.34

15.90

50.60

853

Page 6: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 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1012/P020101230564200071161.pdf · 祉造成严重损害。人类福祉作为生态系统消费和

第32卷 第5期资 源 科 学

http://www.resci.cn

善最明显,对福祉增长的贡献率达57.67%。农民福

祉的增加主要是依赖于经济收入的提高。收入增

加受政府惠农及补贴政策影响显著,以退耕还林政

策补贴为例,被调查户补贴平均为 141.50元,占人

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0%;同时收入来源变化也是重

要影响因素。收入增加促进了农民生活条件的提

高: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肉类、蔬菜等消费

增加,营养结构趋于均衡;人均居住面积进一步扩

大。生产资料满意度下降是制约农民福祉提高的

关键因素。由于耕地面积刚性减少,生态系统供给

服务(粮食、薪柴等)和支持服务(劳动机会)的供给

能力下降,农民无法维持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存

模式,直接导致了农民生活成本增加,生活压力加

大,因此对农民福祉的负面效应显著。

4 结论与讨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方法,

对黄土高原典型区宁夏固原市生态系统服务变化

进行分析,并在建立了多指标综合评价系统的基础

上,初步探讨了近 10年当地农民福祉的变化、地区

差异及影响因素。根据PRA的结果将劳动机会、水

源、粮食和空气界定为当地重要并与农民福祉最为

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中劳动机会和粮食变

化最为显著。在不同地区,农民福祉总体差异不显

著,福祉要素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收入水平、生产

资料满意度、资源获取能力和营养获取能力上。生

态系统服务状况、收入来源和交通条件等是造成福祉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1999年-2009年,固原农民福祉由 31.5增至 48.6,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收入提高是导致福祉变化的重要原因,生产资料满意度下降是制约农民福祉提高的关键因素。

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和支持服务(劳动机会)的供给能力下降。除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单位供给外,农民福祉的增加主要依赖于经济收入的提高,寻找非农就业机会是当地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从生产资料满意度对农民福祉的影响来看,应保证农业作为打工留守人员(如老人、妇女和儿童)生活保障的基础地位,才能实现家庭内部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稳定发展,改善福祉水平。

人类福祉既依赖于生态系统服务,也依赖于社会资本的供应及其质量状况、技术条件和人类制度[3]。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及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的定性探讨和定量分析应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全面的度量包括生活满意度等主观因素在内的人类福祉是其中关键性的基础步骤,有待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Reference):

[ 1 ]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Ecosystems and HumanWell-being: Synthesis [M]. Washington,DC: Island Press,2005.

[ 2 ]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

价值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 635-640.[ 3 ] 杨光梅,李文华,闵庆文,等. 对我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局限性

的思考及建议[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1):85-91.[ 4 ] 袁素芬,唐海萍.全球气候变化下黄土高原泾河流域近40年的

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9):43-48.[ 5 ] 甄霖,谢高地,杨丽,等. 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其政

策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5,27(4):33-37.[ 6 ] 谢芳,邱国玉,尹婧,等.泾河流域4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

区对比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124(18):1354-1365.[ 7 ] 闵庆文,耿艳辉,万信,等.泾河流域水资源需求结构分析与调

控策略[J].资源科学,2007,29(2):164-171.[ 8 ] 甄霖,谢高地,杨丽,等.基于参与式农村评估法的泾河流域景

观管理问题分析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3):129-133.

[ 9 ] Cramb R.A.,Purcell T.,Ho T.C.S. Participatory assessment ofrural livelihoods in the Central Highlands of Vietnam[J].Agricultural Systems,2004,81(3):255-272.

[10] Goma H.C.,Rahim K.,Nangendo G.,et al. Participatory studiesfor agro-ecosystem evaluation[J]. 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Environment,2001,87(2)179-190.

[11] Chambers R.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 Analysis ofexperience[J]. World Development,1994,22(9): 1253-1268.

[12] Costanza R,Fisher B,Ali S,et al. Quality of life: An approach

表4 1999年-2009年研究区农民福祉变化情况

Table 4 Human well-being change from 1999 to 2009

年人均纯收入(元)

耕地面积满意度

养殖满意度

资源可达性

蔬菜消费满意度

肉类消费满意度

粮食安全

有害物暴露

人均居住面积(m2)

家庭地位

农民福祉##

指标#

权重

25

3

3

-1

13

13

26

-1

4

15

1999年

345.43

0.83

0.45

0.21

0.47

0.26

1.48

37.20

16.49

1.82

31.50

2009年

1047.96

0.39

0.37

0.25

0.63

0.38

2.62

25.45

27.10

1.49

48.60

福祉变###

化贡献率

(%)

12.90

-7.74

-1.49

-0.24

12.04

8.86

57.67

0.13

8.29

9.59

注:#为指标权重采用相同计算方法,重新进行归一化处理,总

权重为100;##为计算方法同表3;###为各指标变化量占农民福祉

变化量的比重。

854

Page 7: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 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sourcedb.igsnrr.cas.cn/zw/lw/201012/P020101230564200071161.pdf · 祉造成严重损害。人类福祉作为生态系统消费和

2010年5月 杨 莉等: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初探

http://www.resci.cn

integrating opportunities,human needs,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 Ecological Enocomics,2007,61(2-3): 267-276.

[13] 宋之杰,高晓红. 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J]. 燕山大学学报,2002,26(1):20-22.

[14] 张智,林莉,梁培.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8,29(4): 402-405.

[15] 李荣,米文宝. 基于PRA的退耕还林农户行为动因的经济分析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4):14-20.

Impacts of EcosystemServices Change on HumanWell-Being in the Loess Plateau

YANG Li1,2,ZHEN Lin1,LI Fen1,WEI Yunjie1,2,JIANG Luguang1,CAO Xiaochang1,2,LONG Xin1,2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Changes in ecosystem services could impact all elements involved in human well-beingin a direct or an indirect way, showing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 Some of thechanges could improve well-being but others would be detrimental. The mechanism and extent ofsuch impacts appear to fall short of quantitative studies. In poor regions, such as the rural areasacross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western China, farmers’living primarily depends on the supply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recent years, driven by a variety of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theecosystem services have shown a radical change which has significantly impacted on local people.In the present work,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anges in ecosystem servicesand well-being of people in 4 villages in Guyuan City, located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China. Data were collected b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articipatory ruralappraisal (PRA) method, which is rarely utilized in this kind of study in China. Combination of thetwo methods would be of the capability to offer reliable results as it can obviate personal biasarising from identifying and ranking issues of ecosystem services, well-being elements, awarenessand attitude of local people. Key ecosystem services related to human well-being in the study areawere identified, i.e., food, fresh water, air and on-land work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rates of themfell between 66.67% and 100.00% . Results suggested that on-land work opportunity and foodsupply function dropped significantly.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use change caused by Grain forGreen Policy were found to be two major factors from the local farmers’view. Based on themulti-indicator evaluation method consisting of material indicators and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theauthors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spatial difference in well-being. From 1999 to 2009, the well-beingincreased from 31.5 to 48.6, still at a low level. Though the well-being did not exhibit markeddifferences between regions, some elements, such as income, materials supply satisfaction,resource accessibility and nutrient acquisition capacity, varied greatly over regions. The differenceswere generally induced by ecosystem services status, income sources and traffic conditions.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 and well-being werediscussed. An increasing income was considered a key reason responsible for well-being change.Decreases in agricultural materials supply satisfaction was thought of a restraint. With anincreasing pressure from income improvement, farmers need more income sources like off-landwork opportunities. This work provides a meaningful base for studying people's livelihood andwell-being improvement as well as the maintenance of ecosystem sustainability.

Key words:Ecosystem services; Human well-being;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Loess Plateau

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