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 217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 鄭基良 * 如何臻於全方位成功的全人境界?僅就「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簡述五項 如下: 一、個人與自己的和諧關係 為什麼要追求個人與自己的和諧關係呢?有五點原因:()孟子:人有大 體小體之別。()荀子:人之性惡,善者偽也。()《禮記》:飲食男女,人之 大欲存焉。()天主教原罪(original sin)與七罪宗(seven deadly sins)。() 佛家:眾生無明。 二、個人與五倫的和諧關係 宋儒程明道先生認為人倫關係各有應盡的本務(duty),缺陷不得。 三、個人與大眾人群的和諧關係 民國 70 3 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四、個人與自然萬物的和諧關係 儒釋道所體認的宇宙自然,處處都是相互感通、感應、和諧一致、毫無間 隔的。這種自然和人生打成一片的思想,稱為天人合一。 五、個人與天命天理天道的和諧關係 孔孟儒家所成就的儒學義理,是「即心即性即天道即天命即天理」,臻於心 體、性體、天道、天命、天理貫通為一的最高和諧境界。 以上簡述「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此一恢弘遠大的全人境界,其工夫進 路,一言以蔽之,一生惟在切己自省、改過遷善而已,願與大家共勉之。 *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2/217頁起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 · 民國70 年3 月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2/217頁起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 · 民國70 年3 月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

217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

鄭基良*

摘 要

如何臻於全方位成功的全人境界?僅就「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簡述五項

如下: 一、個人與自己的和諧關係

為什麼要追求個人與自己的和諧關係呢?有五點原因:(一)孟子:人有大

體小體之別。(二)荀子:人之性惡,善者偽也。(三)《禮記》:飲食男女,人之

大欲存焉。(四)天主教原罪(original sin)與七罪宗(seven deadly sins)。(五)佛家:眾生無明。 二、個人與五倫的和諧關係

宋儒程明道先生認為人倫關係各有應盡的本務(duty),缺陷不得。 三、個人與大眾人群的和諧關係

民國 70 年 3 月 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四、個人與自然萬物的和諧關係

儒釋道所體認的宇宙自然,處處都是相互感通、感應、和諧一致、毫無間

隔的。這種自然和人生打成一片的思想,稱為天人合一。 五、個人與天命天理天道的和諧關係

孔孟儒家所成就的儒學義理,是「即心即性即天道即天命即天理」,臻於心

體、性體、天道、天命、天理貫通為一的最高和諧境界。 以上簡述「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此一恢弘遠大的全人境界,其工夫進

路,一言以蔽之,一生惟在切己自省、改過遷善而已,願與大家共勉之。

*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Page 2: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2/217頁起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 · 民國70 年3 月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2013 全方位成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18

壹、前 言

全方位成功,意指有圓融美滿、快樂幸福的人生,身心靈和諧,更有良善

的道德人格,尊重天地自然、萬物、他人,關懷生命,各種關係的和諧。這種

全方位成功的人,筆者稱為「全人」,「全人」的境界,臻於馬斯洛(Abraham Maslow)所謂生理的、安全的、情感的、尊重的、自我實現的當下俱足。如何

實現全方位成功的全人境界?僅就「人文關懷的和諧觀」簡述五項如下:

一、個人與自己的和諧關係

個人與自己的和諧關係,意指認知自己及提升自己的道德人格。為什麼要

認知自己及提升自己的道德人格呢?有五點原因: (一)孟子:人有大體小體之別

孟子將人分為大人、小人,大人近似孔子的君子,又有大體小體之別。「小

體」是耳目感官的情欲,「大體」是仁義禮智的善性。孟子主張人要「從其大體」,

意指心思禮義,擴充善端,以心制欲,寡欲,不動心;不要「從其小體」。「從

其小體」意指耳目感官受外物的引誘而縱恣情欲,是自作孽之過。因此,孟子

強調「寡欲」,養心莫善於寡欲,因為太多情欲蒙蔽人人皆有的惻隱之心、羞惡

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清明不昧的良知良能被耳目私欲蔽塞,使人近於

禽獸。所以,孟子說:「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孟子‧告子上》) (二)荀子:人之性惡,善者偽也

荀子〈性惡論〉說:

不可學,不可事之在天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

謂之偽;是性偽之分。

「性」是天生自然就有的情感欲望、生理本能;「偽」是出於人為努力學習

的成果。荀子認為如果弟弟美食當前,雖然飢餓而讓給兄長先吃,兒子工作疲

勞不休息而讓勞累的父親先休息,這種辭讓孝悌的美德,是道德教化的結果,

不是人性之常。因為人性之常是餓了想吃飽,勞累了想休息。 人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不可能不顧自己的安危,因此,個人總是追求自

我的滿足。可知,人的欲望本能,相反倫理規範,如果沒有禮義的道德教化,

Page 3: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2/217頁起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 · 民國70 年3 月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

219

必將淪為禽獸矣。 (三)《禮記》: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禮記‧禮運》說:

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飲食男女,人之

大欲存焉。

《禮記》認為人有喜歡、生氣、哀傷、恐懼、愛好、厭惡、欲想等七種「人

情」,簡稱「七情」,或稱情志,就是人的各種情感反應;人類還有飲食和男女

兩種最根本的欲望,聖人以禮、樂教化,調和人的情感欲望,避免彼此爭奪殘

殺,有利於和諧,稱為「人利」;反之,稱為「人患」,「人患」即是情感欲望所

造成的罪過。 《禮記》強調如果七情沒有節制,而外物又不斷引誘刺激,人又不能自我

反省、自律自禁,則人的道德天性就會消失而人欲橫流,所謂「滅天理而窮人

欲」,這是罪過的主要由來。易言之,如果只追求「人欲」的滿足,則天理滅矣,

人淪為禽獸。 (四)天主教原罪(original sin)與七罪宗(seven deadly sins)

所謂七罪宗,意指七種根本的罪惡:傲慢、嫉妒、忿怒、懶惰、貪婪、貪

食、好色。在教宗的影響下,消除七罪宗成為一般教徒的道德修養。中世紀,

因但丁的《神曲》而廣為流傳。 須知,所謂罪宗,意指足以引生其他罪過的罪因和惡習,不僅是其他罪惡

的根本,也是它們的領導者和推動者,七罪宗足以使人的靈魂死亡。七罪宗源

於人類的原罪(original sin),原罪是與生俱來的宿罪和罪性,因人類始祖亞當

犯罪,傳至後代子孫。因此,人生來即有犯宗教與道德之罪咎的傾向,英文稱

transgression (是指故意或惡意違犯上帝的旨意、律法。) ,可歸納為七罪宗。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原罪使人有羞恥心和分別善惡的能力,只要能夠反省和

懺悔,遵守摩西十誡和信、望、愛,力行四樞德(明智、正義、節制、勇敢)

及七美德(謙虛、寬容、忍耐、勤奮、慷慨、節制、貞潔),以善行贖罪,使靈

魂戰勝肉體的各種欲望及其七罪宗,即可贖罪及成為有道德的善人。 (五)佛家:眾生無明

以佛家思想而言,眾生常有「無明」,無明就是愚痴、無知、闇昧事理,不

Page 4: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2/217頁起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 · 民國70 年3 月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2013 全方位成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20

了解佛教義理的世俗見識,不明白緣起性空、無常、無我的佛理。眾生因無明

而起妄心,妄心分別而有種種差別相,故有諸多煩惱。眾生因無明而有「我」

的執著,以及對五欲(色聲香味觸)的奢求享樂而不知節制,又對外境的溺愛,

而有貪、瞋、痴等三毒,以及身、口、意等各種罪過。 因此,佛家主張眾生要受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

飲酒),力行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

口、不貪、不瞋、不癡),不斷的修善去惡,臻於解脫。

二、個人與五倫的和諧關係

《中庸》第 20 章說:「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

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

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五倫是古今天下人人共同力踐的倫理關係,

知仁勇是古今天下人人應有的德性。能夠以三達德實踐五倫之道的關鍵,只有

一個「誠」而已。 《近思錄卷一‧道體》明道先生曰:

天地生物,各無不足之理。嘗(常)思天下君臣、父子、兄弟、夫

婦,有多少不盡分處。

程明道先生感慨地認為天地生成萬事萬物,都有充足的存在理由,尤其是

人倫關係,各有應盡的本務(duty),缺陷不得。可是,卻有很多人沒有盡到自

己的本務,沒有安分守己、真誠盡己。出現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

夫不夫、婦不婦,兄不兄、弟不弟的人倫缺陷。各種人倫遺憾與悲劇,在當今

社會,更是層出不窮,令人悲痛。 因此,《孟子‧滕文公上》孟子說:「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

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

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強調人禽之辨,人沒有禮義教化,就和禽獸相近

了,甚至禽獸不如。要有人倫道德(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

序、朋友有信。)才有人禽之別。 《禮記‧禮運》說:「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

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十種人義,正是人倫之道。人

Page 5: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2/217頁起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 · 民國70 年3 月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

221

倫義理,就是能夠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有同理心,忠恕一以貫之而已。 《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

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有消極和積

極兩種意義,消極而言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積極而言是己利利人,己達達

人。

三、個人與大眾人群的和諧關係

民國 70 年 3 月 15 日,被譽為推動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曾任財政部

長和經濟部長的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他認為以五倫為特色的

人際關係所表現的優點是親切、關懷,缺點則是偏私;以群己關係為特色的人

際關係的優點是公正、秩序,缺點則是冷淡、疏遠。五倫屬於私德的範疇,群

己關係屬於公德的領域。五倫的社會文化背景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結構簡單的傳

統社會;第六倫的社會文化背景則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結構複雜的現代社會。 值得一提的是,民國 52 年 5 月 18 日,台灣大學歷史系有一位美籍華人學

生狄仁華在《中央日報》發表了一篇名為〈人情味與公德心〉的文章,讚揚台

灣充滿人情味,卻缺少公德心。在台灣社會引發了巨大迴響,隨即許多大專院

校的學生陸續展開了所謂的「自覺運動」,並提出「我們不是自私頹廢的一代」

的口號作為運動宗旨。五十年過去了,我們的公德心、守法心仍有進步的空間,

這是值得大家內省的重要課題。 易言之,第六倫是現代社會個人與陌生人的關係、個人與大眾團體的關係,

每一個人要發揮公德心、同理心、仁慈心、守法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替別

人著想,遵守法律規範,主動關懷他人(尤其是老弱婦孺),人與人相互尊重、

包容,實踐推己及人的推恩愛心。

四、個人與自然萬物的和諧關係

1962 年,美國女作家契爾卡遜著有《寂寞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

披露人們因使用大量化學藥品防治病蟲害,結果造成生態和人類的災難,該書

在 1960 年代發生影響,促使美國政府及人民重視環保生態。先進國家的環保問

題,也在台灣發生,過去五十年來,我國政府及人民為了追求經濟成長,工廠

林立,產生公害污染已經超過自然界所能忍受的程度,環境品質日益惡化,自

然生態日漸失常,50 歲以上的人應該都有到小溪或圳渠抓魚蝦或釣青蛙的童年

Page 6: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2/217頁起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 · 民國70 年3 月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2013 全方位成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22

經驗,如今,溪流變色發臭,田野已無蛙鳴,大小工廠加裝暗管在夜間排放廢

氣、廢水,公路上經常看到乘客往窗外丟棄空盒罐。 更可怕的是土石流的災害,尤其是小林村的滅村慘案(2009 年因莫拉克颱

風導致 9 至 18 鄰的小林聚落全毀),最令人痛心。 其實,什麼是環保生態,知者甚少,簡言之,環境是指自然界空氣、水、

土地、生物、非生物之間的互存關係,人類也是自然的一份子,自然萬物的正

常關係,就是生態系的平衡,動物和植物的相互依存,食物鏈正常消長,但因

長期的人為因素,污染環境,改變生態,威脅萬物的生存和人類的健康。目前

嚴重的污染現象,有酸雨、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的破壞,酸雨致使森林死亡,溫

室效應使全球氣溫上升,海水上漲,臭氧層的破裂,造成生物的嚴重損傷,地

球遭受空前浩劫。當務之急,要全面推廣環保教育,培養民眾對環境的正確認

知,養成環保意識,使人人了解人類與自然的密切關係。事實上,儒釋道所體

認的宇宙自然,處處都是相互感通、感應、和諧一致、毫無間隔的。這種自然

和人生打成一片的思想,稱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一貫精神,宇

宙是大生命,個體是小生命,人的生命精神和自然萬物同體共氣,人的生活不

但充實自己的生命,同時增進宇宙的生命。換言之,從小我的生命體驗,進而

感通於他人的生命,旁通於萬物的生命,體悟到無一人無一物的生命本性,不

與我的生命善性大化流行,這就是天人合一。茲簡述先哲對此之體認如下: (一)老子無為,道法自然

老子以為宇宙有四大,道、天、地、人,其中的法則是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易言之,人的日用生活要效法地,地要效法天,天要效法

道,而道是純任自然而已。 (二)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秋水》最後一段描寫說:莊子與惠子在濠水的橋上悠哉的閒遊。

莊子說:魚兒從容自在的游水,是魚兒的快樂。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如何知

道魚兒的快樂呢?莊子回答說:你又不是我,如何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

惠子說: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你不是魚,所以也不知道魚兒的快樂,已

經很明白了。莊子回答說:我在濠水的橋上直覺的知道魚兒的快樂。 從莊子與惠子的對話中,我們知道惠子運用邏輯的思辯,而莊子是有深切

體悟「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的自得之樂,也就

Page 7: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2/217頁起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 · 民國70 年3 月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

223

是「齊物」的境界。人與萬物沒有差等,沒有貴賤的分別,我們不要以為人貴

而物賤,不要以人為主宰,不要任意宰制萬物。只要我們與萬物和諧相處,自

然能夠體認天地生生不息的美麗與快樂。 值得注意的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是現代環境保護與生態保

育的最高境界。人和自然最好的關係是人與大自然打成一片,並且儘可能的保

持原有的風貌,不要任意加以人工的破壞、建築或裝飾。科學家發現熱帶雨林

或原始森林,所有的生命彼此是一種「共生」的存在,有充足平衡的食物鏈,

所有的生命是一個大和諧,這就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三)張載〈西銘〉大義

〈西銘〉一文總持張橫渠的思想大義,〈西銘〉開宗明義表示人與萬物皆受

天地而生,天地相當於萬物的父母,萬物既同一父母,所以,人與萬物渾然為

一體,人處天地之中,雖然渺小,卻與萬物無間,息息相通,因此,人人都是

同胞,天地的子女,故凡天下鰥寡孤獨廢疾者,皆吾兄弟之顛沛困頓而無門投

告者,至於萬物、花草、木石,亦為天地所化生,理應愛之如己輩。 (四)程明道〈識仁篇〉大義

明道的思想,以識仁為主,〈識仁篇〉要初學者須先識仁,識得仁理,以誠

敬存之,不須防檢,不須窮索。明道以為吾人識仁的目的,在消除物我的疏離,

返歸於萬物一體的境界,他的書窗前茂草不除,乃欲常見造物生意,又置盆畜

養小魚,欲觀萬物自得意,他的一首七律詩描寫其心境:閒來無時不從容,睡

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

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五)王陽明〈大學問〉一體之仁

〈大學問〉一篇為陽明一生之定論,要人著實躬行,事上磨練,不可作文

字之習,一場話說。陽明以為大人能夠以天地萬物為一體,非刻意求之也,其

心本若是,所以,見小孩入井,必有惻隱之心,這表示他的仁心與小孩為一體。

故為大人之學者,去人欲,存天理,除去私慾之蔽,以自明其明德,恢復其天

地萬物一體的本性,親愛吾人之父、他人之父、天下之父,然後吾心之仁,必

與天下人之父而為一體,至於山川、鬼神、鳥獸、草木、皆親愛之,以達吾一

體之仁。而與天地萬物為一體。 易言之,陽明的一體之仁,就是人與萬物為一體的和諧,所以,我們要富

Page 8: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2/217頁起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 · 民國70 年3 月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2013 全方位成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24

有同情心,尊重生命,愛護動植物,保護自然的景觀與生態,不要因為一時的

喜好而殘害飛禽走獸。也不能因為經濟的發展,工業的進步,資源的開發,而

任意造成環境的污染、景觀的破壞與生態的改變,這對整個自然和人類的未來,

都將產生無窮的禍害。 (六)佛家戒殺生、慈悲與眾生平等 1.戒殺生

戒殺生是五戒之首,梁武帝說:「常懷殺心,斷大慈種。」(〈斷酒肉文四首〉)

一切眾生都有不願被殺害的心理。所謂不殺生,是不得親自殺生,不得勸他人

和教他人殺生,所以,自己不得宰殺雞鴨家畜。其實,購買已經殺好的家畜肉

品,並不在五戒的禁律之列,依照五戒和比丘戒的內容而言,並沒有素食的要

求,素食是中國大乘佛教的美德之一,素食是為了培養人的慈悲心,以慈悲心

善待眾生。 2.眾生平等

佛家主張眾生平等,尤其在佛性上更是平等,都有生命的尊嚴,都有被尊

重的權利。《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強調菩薩應該平等饒益一切眾生。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佛家主張眾生平等的最佳詮釋,無緣意指沒有

任何條件,同體是指眾生等同一體。佛家認為無始以來,有情眾生都互為父母

兄弟姊妹,如果能夠把眾生視為父母兄弟姊妹,就可以消除分別心、貴賤心,

真正去關懷和愛護眾生。 3.慈悲

慈悲是佛法的根本,也是佛家德行的根本,源於佛陀體會「眾生皆苦」的

同情,「同情」意指相同的情感,相同的心理,對眾生皆苦感同身受,因為佛陀

自己也是眾生之一,雖然現在未受痛苦,未來可能受苦,以同理心對待眾生,

解除眾生痛苦,使眾生得到快樂。《大乘義章》十一說:「愛憐名慈,惻愴曰悲」

菩薩以慈心善待眾生,希望眾生普遍得到樂利,以悲心善待眾生,寄望眾生免

除苦難,佛家常說大慈大悲,《大智度論》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

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 最究竟的慈悲是無緣慈悲,無緣慈悲是沒有因緣條件的慈悲,沒有布施者、

受布施者、所布施財物的分別意識而行的慈悲,因此,沒有布施者的驕傲心態、

沒有受布施者的親疏差別對待,也不吝惜所布施的財物,稱為三輪體空的慈悲,

Page 9: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2/217頁起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 · 民國70 年3 月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

225

也是一種緣起性空的無我慈悲,更是一種悲智雙運的慈悲。易言之,無緣慈悲

是究竟慈悲。 因此,我們要效法《維摩詰所說經》所說:「以一眾生病是故我病」的悲智

雙運精神,發揚光大地藏王菩薩所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無緣大慈、同

體大悲,淨化自然環境,保育生態,愛護有情及無情眾生的生命,包括一花一

草、、一木一石的山河大地,使天地萬物生生不息、和諧共生(symbioses)、永續發展,這是佛家環境倫理及生態保育的精神體現。

從上得知,為了增進個人與自然萬物的和諧關係,我們應有五項作為: 第一:改變天人敵對關係 近代科學發展的偏鋒,相信科學萬能,造成人類與自然的敵對關係,人類

以征服者自居,妄想征服自然,以人為自然界的主宰,任意宰制萬物,其實,

人類只是自然的一部份,自然非我所獨占,我乃自然之一而已。 第二:培養環境倫理 環境倫理是物我的倫常關係,培養民眾對環保的正確認知,了解到彼此依

存及平衡關係,進而尊重自然萬物的生存權利,人類對萬物不可妄圖操有生死

大權,要愛護動物,不可濫殺、殘害或虐待,對稀有動物更要設法保護。易言

之,吾人急需建立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尊重自然,愛護萬物,以欣賞代替占

有,改變人類對萬物強烈的占有慾,對自然美景,鳥語花香奇石,不要占為己

有,留供大家欣賞,因此要保育山林樹林,廣植森林,不可濫砍林木,做好水

土保持,稀有動植物也要立法嚴予保護。 第三:培養愛人惜物的公德心 從小培養愛人、愛家、愛鄉、愛物之心,要有公德心,保持社區環境整潔,

不亂丟垃圾,環境保護從本身日常生活做起。 第四:環保應優於經濟開發 經濟發展要有嚴格的環保評估,如果經濟建設造成嚴重公害污染,則環保

應優於經濟,這是為後代子孫著想,不要只顧近利,廠商要有改善污染的誠意,

切勿只顧賺錢,政府環保單位必須嚴加督導。 第五:珍惜天然資源

珍惜空氣、土壤、水、石油、礦物等天然資源,不可浪費,如垃圾分類,有

效回收,節約用水用電,當思能源取之不易,資源並非窮,應有效利用和珍惜。

Page 10: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2/217頁起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 · 民國70 年3 月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2013 全方位成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26

總之,環境保護包括公害防治和自然保育,兩者皆為全體人類當務之急,

因為地球只有一個,我們要為後代子孫留下青山綠水,效法中國先哲天人合一

的生命精神,正是當前增進個人與自然萬物和諧關係的不二法門。

五、個人與天命天理的和諧關係

孔子自述他的生平,年少志學,三十而立,學有所成,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這是孔子一生好學和生命歷程的重要關鍵。五十歲知天命是下學上

達的踐仁工夫所達到的境界。他的內心親切感受上天的召喚,自信「知我者其

天乎!」(《論語.憲問》),負有上天的無上使命,對人有無限的責任感和道德感。 可知,孔子五十歲所體證的天命,是道德性的天命,不是宗教性的天命(上

帝),是普遍性和永恆性的道德天。他的知天命,是對自己的道德完全的自覺、

自律、自證和自命。人當以仁自命,應自踐其義。人只要行仁,天命自然對人

有所召喚,或有艱難困厄的時候,總是不怨天,不尤人,不憂不惑不慮,終究

樂天知命,臻於「隨心所欲不逾己」(《論語.為政》)的境界,影響後儒非常深

遠。 宋儒程明道先生說:「吾學雖有所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二

程遗書》)「體貼」有深切感受、細心體會、證悟契合的意思。「天理」成了宋明

儒學的核心思想,(《禮記.樂記》已有天理人欲之說),「存天理、去人欲」成

了宋明儒家道德實踐的核心工夫。從客觀超越的形上意義而言,「天理」意指天

道本體;從主觀內在的心性而言,「天理」意指仁心與心體、性體。在儒家的內

聖成德之學中,主觀內在與客觀超越是融貫而為一的。「天命之謂性」(《中庸》

第一章)是天道天命天理下貫而為人的本性,這是由超越而內在;「下學而上達」

(《論語.憲問》)、「與天地合其德」(《周易.文言傳》),以及「盡心知性知天」

(《孟子.盡心上》),是表示人秉持自覺、自律的道德實踐,可以體現天道天命

天理,與天合德,這是由內在而超越。宋明儒者體證孔孟儒學而完成的儒學義

理,是「即心即性即天道即天命即天理」,臻於心體、性體、天道、天命、天理

貫通為一的最高和諧境界。

Page 11: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2/217頁起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 · 民國70 年3 月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

227

貳、結 語

以上簡述「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此一恢弘遠大的全人境界,其工夫進路,

一言以蔽之,一生惟在切己自訟、自省、自修、自律、知過、改過、行善而已。

蓋人有諸多幽暗意識,有耳目感官的情感欲望、飲食男女、七罪宗、無明、貪

嗔癡等小體的蒙蔽。如何去敝?唯有改過遷善而已。 誠如王陽明說:「吾輩今日用功,只是要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見善即

遷,有過即改,方是真切工夫。」陽明高足王龍溪也說:「吾人一生學問,只在

改過。」 又如明儒吳康齋說:「日夜痛自點檢且不暇,豈有工夫點檢他人耶!以責人

之心責己,則盡道也。」共勉之。

Page 12: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2/217頁起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 · 民國70 年3 月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2013 全方位成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28

參考文獻

1.王守仁著《王陽明全書》:台北,正中書局,民國 42 年初版。

2.朱熹撰《四書集注》:台北市,中華書局,民國 78 年。

3.周敦頤著《周子全書》:台北,武陵書局,民國 79 年。

4.陳確著《陳確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

5.程顥、程頤著《二程全書》:台北,中華書局,民國 54 年。

6.張載著《張載集》:新北市,漢京文化,民國 93 年。

7.黃宗羲編著《明儒學案》:台北,世界書局,民國 81 年 5 月 5 版。

8.黃宗羲編著《宋元學案》:台北,世界書局,民國 98 年 7 月 6 刷。

9.惠能著《六祖壇經》:瀋陽市,遼寧出版社,2005 年。

10.勞思光著《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民 70 年 1 月,初版。

11.鍾銑輯《顏習齋先生言行錄》:新北市,藝文,民國 56 年。

12.鄭基良著《先秦兩漢改過思想之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民國 99 年。

13.鄭基良著《晚明改過思想之研究》: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國 101 年。

Page 13: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生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316/2/217頁起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 · 民國70 年3 月15 日,李國鼎先生提出群己關係的第六倫。

全方位成功:人文關懷的和諧人

229

All-round Success: Summary of Humanistic

Solicitude and Harmonious Life

Chi-Liang Cheng*

Abstract

All-round Success: Summary of humanistic solicitude and harmonious

life. How to be successful and achieve holistic realm in terms of humanistic

solicitude and harmonious life? There are five most important things as follows: I.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yourself. II.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Five Cardinal Relationships

(五倫) III.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whole society IV.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ure V.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Mandate Heaven(天命) and Tenri

(天理) Here we briefly introduce the outlines of "humanistic solicitude and

harmonious life ", which is one of the ultimate goal of human life. To achieve this, we should always reflect on what we have done,correct the mistakes we have made,and start doing something good for the whole society.

關鍵字:Heaven and Man (天人合一) ,Mandate Heaven(天命) ,Tenri(天理),the sixth cardinal relationship (第六倫) the Five Cardinal Relationships (五倫)

*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iberal Arts,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