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1 《百年世事: 德国原总理施密特与美国历史学 家斯特恩对话录》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美国文明读本:缔造美利坚的 40 篇经典文献》 《异端人物》 《气候创造历史》 周濂:自由的生活碎片 罗伯特.卡普兰:越南人的解决之道 凤凰周刊:一个维吾尔人的家庭史 普通读者读书会第六期 —— 董桥:珍重——阅读《今朝风日好》

季风书讯no 355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Made by 上海季风书园 Shanghai Jifeng Books Co., Ltd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季风书讯no 355

1

《百年世事: 德国原总理施密特与美国历史学

家斯特恩对话录》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美国文明读本:缔造美利坚的 40 篇经典文献》

《异端人物》

《气候创造历史》

周濂:自由的生活碎片

罗伯特.卡普兰:越南人的解决之道

凤凰周刊:一个维吾尔人的家庭史

普通读者读书会第六期 ——

董桥:珍重——阅读《今朝风日好》

台湾时光二手书店

图片来源豆瓣网友朝澈的相册

Page 2: 季风书讯no 355

编后小记

2

编后小记中信前几个月出过一本《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这几天,又出了本《百年世事:德

国原总理施密特与美国历史学家斯特恩对话录》,虽然两书的内容相差很大,但其相重叠

的部分对照起来看,却很有意思。这两位都是老于世故的政治家,都年过九旬,但有些

意见竟天壤之别。我是挑他们谈“中国崛起”的部分看的。

施密特是这样说的:“有人担忧中国会成为世界政治中威胁美国的帝国主义大国吗?

如果我脑子里存贮的中国历史八九不离十的话,中国可从来没有当过帝国主义大国,4000

年里从没有过。中国人历来知足,他们满足于外国君主来中国访问,给皇上磕头,带礼

物进贡,然后慷慨地打发他们打道回府。。。”,但李光耀则不然,当他被问到中国领导人

是否真的准备取代美国,李光耀的回答相当明快:「当然,为什么不呢?」中国不是另一

个新兴国家,会以成为西方社会的「荣誉会员」而满足。中国想按照自身的方式被世界

接受。他指出,尽管中国不断告诉亚洲其他国家,国家之间是平等的,而中国不是霸权

国家,不过只要其他国家做了中国不喜欢的事,北京就会说:「你让十三亿人不高兴了,

请搞清楚你的位置。」

李光耀对中国崛起,也有着他以观察中国历史为基础的诠释。他认为,过去的殖民

历史给中国带来不少剥削和耻辱,但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依然怀想着殖民化以前的世界。

「中国」,在汉语中就意指「中央王国」,而各国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必须前往中国朝贡;

亚洲很多国家担忧,崛起后的中国可能想恢复几世纪前的帝国地位,使其沦为中国的附

属国。这是李光耀眼中的「中国因素」。

Page 3: 季风书讯no 355

编后小记

3

很难以这样一段对比来评判这两位政治家,但仅就关于中国的观察而言,亚洲的周

边小国家和地区正在为中国的日益强大而担忧,则已是不争的事实,李光耀身在其中,

感受或许更真实些。当然,施密特被马克思主义引导了许多年,对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或

许会有别样的同情。《百年世事》其实精彩的部分还是在欧洲问题、美国的特殊性、犹太

人、德国历史包括德国社会民主党与马克思的关系等等的分析。关于社会民主党的部分

是特别有意思的,施密特是老牌的社会民主党党员,虽然从 1891 年《爱尔福特纲领》之

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就明确拒绝了无产阶级专政,但社民党内从来就没有真正统一过,

社民党的好人们(社会民主党员是人们眼中的好人)一步步地改良着社会,心里却总想

着哪一天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施密特竟也一直想象着革命,他一直遗憾的是,德国从来

没有发生过抽掉资本家阶级物质基础的革命。然而他的遗憾,又岂知不是民族之幸?以

德国的民族特性,一旦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很难想象会有什么样的“奇迹”。

本期编后本来是很想说一本伊格尔顿的《异端人物》的,这本书集了作者 41 篇评论

(大多是书评),涉及的人物虽然五花八门,但总有你感兴趣的,你可以看到作者点评叶

芝,也可以看到点评卢卡奇,还有以赛亚.伯林和理查德.霍加特在一起的评论,还有阿

兰.巴迪欧、齐泽克、斯图尔特.霍尔,大卫.哈维,然而,也有达里奥.福和贝克汉姆。

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说。

另一本《美国文明读本:缔造美利坚的 40 篇经典文献》非常好,这是我们许多年爱

恨交加的“他者”,但我们究竟明白他们多少?

2014.5.28

上海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Page 4: 季风书讯no 355

目录

4

目录

编后小记

目录

季风本周推荐

第一部分

《百年世事: 德国原总理施密特与美国

历史学家斯特恩对话录》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

流》

《论政治平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 : 1929——1990》

《系统哲学基本原理》

《新宪法秩序》

《何谓普世?谁之价值? ——当代儒家

论普世价值(增补本)》

第二部分

《美国文明读本:缔造美利坚的 40篇经典

文献》

信念的传承(节选)

《异端人物》

《气候创造历史》

《色诺芬与苏格拉底》

《柏林 1961:肯尼迪、

赫鲁晓夫和世界上最危

险的地方》

《布莱尔时代:阿拉斯

泰尔·坎贝尔日记选》

《特权:哈佛与统治阶层的教育》

第三部分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文献类编》

《同床异梦:中华懋业银行的历史

(1919-1937)》

《梁》

《新闻的历史(第三版)》

《全球化与跨国民族主义经典文论》

《电视传播与乡村村民日常生活方式的

变革》

季风本周排行

非学术类

学术类

声音

周濂:自由的生活碎片

罗伯特.卡普兰:越南人的解决之道

秦晖:多民族国家的多元

与认同之道——印度与南

斯拉夫的比较

凤凰周刊:一个维吾尔人

的家庭史

评论

刘仲敬:朝鲜使者眼中的

中华 ——读葛兆光《想象异域——读李

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

林达:读王鼎钧随感(之二)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

社科类

经管类

人文类

艺术类

工作手记

普通读者读书会第六期 ——董桥:珍重

——阅读《今朝风日好》

三辉链接

让对话明亮起来

制作者 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风书

园读书俱乐部

Page 5: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5

季风本周推荐

第一部分

《百年世事: 德国原总理施密特与美国历史学家斯特恩对话录》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论政治平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 : 1929——1990》

《系统哲学基本原理》

《新宪法秩序》

《何谓普世?谁之价值? ——当代儒家论普世价值(增补本)》

Page 6: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6

《百年世事:

德国原总理施密特与美国历史学家斯特恩对话录》[德] 赫尔穆特•施密特、[美] 弗里茨•斯特恩 / 王容芬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14-5 / 68.00 / 世

界史

《百年世事》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本

对话录,凭借赫尔穆特•施密特的丰富政治阅

历和弗里茨•斯特恩的深厚历史素养,为回顾

世界史提供了一种独具洞察力的眼光。两人相

交已久,三天时间内促膝而谈,谈的都是上心

话题:从历史吸取哪些经验教训?百年之末如

何总结共同经历的 20 世纪?遇到的人里,谁

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最深?……

一席谈同样成就了一本激动人心且风声

水起、坦诚相见又不失幽默的书。书中政治家

与史学家传球,讨论中求同存异,各自立场都

经过深思熟虑,解释则入木三分,其间不乏名

人轶事。两位耄耋智者谈天说地,跨越世纪,

驰骋当今世界,成就了这部空前的史普著作,

读者从中当能获取点滴智慧。

我们也清楚,高寿未必睿智。不过我们希

望,题目的多姿多彩和双方的唇枪舌战能弥补

读者可能感到的不足之处。一个根在德国的美

国史学家和一个不在职的德国政治家围绕他

们经历的世纪和世界的重大问题交流记忆、经

验和观点。交谈伊始,我们就明白,不可能找

到完满答案,但可能在探讨这个或那个问题时

前进一步。到最后,我们感到彼此都受益匪浅。

——﹝德﹞赫尔穆特•施密特 ﹝美﹞弗里茨

•斯特恩

赫尔穆特•施密特(Helmut Schmidt),

德国前总理,世界政坛备受尊重的政治家。曾

于 1975 年应周恩来之邀来到中国,是第一位

访问中国且唯一一位与毛泽东见过面的德国

总理。他从政期间,积极促成德国与中国的建

交。在西方世界,他被认为是在经济政策上卓

有建树的“伟人”,政治、军事上“杰出的战

略思想家”。自 1983 年起作为德国《时代周报》

(Die Zeit)的联合发行人,兼任由其本人参

与发起的德国国家基金会名誉主席,前国家领

导人俱乐部名誉主席。他对中国人民抱以友好

感情,长期关注中国的历史和文明;退休后来

过中国 15次,中国成了他后半生研究的焦点

课题。已出版《论均势战略》、《西方战略》、《伟

人与大国》、《理解中国》等富有影响力的著作。

弗里茨•斯特恩(Fritz Stern),1926 年

出生于德国的布雷斯劳(弗罗茨瓦夫,现属波

兰),1938 年移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

授,著名的犹太人史、现代欧洲史特别是德国

史史学家,获得过多项国际大奖,曾在理查德

•霍尔布鲁克(Richard Holbrooke)任美国

驻德国大使期间,于 1993—1994 年担任美国

驻波恩大使馆高级顾问。已出版《文化绝望的

政治》(1961)、《权力的责任》(1967)、《非自

由主义的失败——现代德国政治文化论文集》

(1972)、《金与铁:俾斯麦、布莱希罗德与德

意志帝国的建立》(1977)、《梦想与错觉:德

国历史的戏剧》(1999)和《我所认识的五个

德国》(2007)等著作。

Page 7: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7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 常绍民、冯棠、张文英 等 / 中信出版社 / 2014-5 / 68.00 / 世界史

《文明史》是法国著名史学家布罗代尔独

力撰写的一部简明世界通史。以《地中海史》

等鸿篇巨制蜚声世界的布罗代尔力图借这部

“最短”的作品,让年轻人对历史和现实产生

兴趣,让他们“在理解历史的同时,直面他们

即将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文明史》从文明的角度,俯瞰人类社会

发展的历程,从穆斯林世界、黑色非洲到远东,

从西欧、美洲再到另一个欧洲(东欧和俄国),

一代史学宗师以大历史的视角帮助我们认识

人类主要文明。

这是 20 世纪最伟大历史学家写给青年人

的巨献,饱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现实关

切,文明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读一读它。

自 1963 年初版以来,《文明史》在法国持

续再版,并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英文、意大

利文、德文、日文等译本广受好评,至今畅销

不衰。

出版 50 周年之际,中译本根据最新法文

版,补译、审校、修订出版。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

史学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法

国年鉴学派的灵魂人物,曾获牛津、剑桥、芝

加哥等多所知名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并

于 1984 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他的著作与思想,不但深刻改变了当代史

学的面貌,而且走出知识界的象牙之塔,全面

影响了人们对历史与世界的整体认知。他因此

成为法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20 世纪中后期的

一个文化符号。

名家推荐

阿诺德·汤因比、费尔南·布罗代尔、威廉·

麦克尼尔以及其他一些人,在很大程度上一直

在探索文明的起源、形成、兴起、互动、成就、

衰落和消亡。而布罗代尔强调需要努力寻找一

个更广阔的视野,并理解“世界上伟大的文化

冲突和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以“文明冲

突论”闻名于世)

中国的昨日与现在·1966年附言(节选)

中国人认为非共产主义国家分为三个范

围:第三世界、非美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美国。

非美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某些问题上与美国

相左(中国人认为它们是“第二世界”,处于

美国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首先就是欧

洲和日本,它们是有可能向它开放的阵营。

Page 8: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8

《论政治平等》[美]罗伯特·A.达尔 / 谢岳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0-1 / 20.00 / 政治学

本书的中心问题是有关这样一个问题:政

治平等的目标是否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我们人

类的极限,以至于这个目标应当被放弃转而追

求更加可行的目标;或者说,是否我们有办法

降低不平等。虽然完全的政治平等是无法获得

的,但是,达尔认为,朝向理想迈进的努力是

可行的。他揭示了最近几个世纪人类向着民主

和政治平等所取得的成就。他探讨了民主制度

的成长、公民权的扩大以及阻碍政治平等获得

的各种障碍。在书中,达尔也关注人类追求平

等的动机,特别是那些情感和理性动机,它们

在民主追求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罗伯特·A.达尔(Dahl.R.A.),是当今世

界上最有影响和最受尊重的政治学家之一。他

倾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探索民主的制度和实

践,其贡献集中体现在他的几部标志性著作:

《谁统治?》(Who Governs?)、《论民主》(0n

Democracy)和《美国宪法的民主批判?》(How

Democratic Is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在《论政治平等》这本小

册子中,达尔关注平等这个关键性问题,以及

政府为什么和如何会缺乏民主的理想。

谢岳,政治学博士、教授,哥伦比亚大学、香

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访问学者,近年主要从

事抗争政治的研究,最新著作为《社会抗争与

民主转型》(2008 年)。

目录

内容简介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导论/1

第二章 政治平等是一个正当目标吗?/3

一、政治平等与民主/4

二、代议民主的政治制度/7

三、政治平等的增长/13

四、朝向政治平等迈进的简单概述/14

第三章 政治平等能实现吗?/19

一、纯粹的理性,够吗?/20

二、在“无知之幕”之后去推理/21

第四章 情感,值得尊重的角色/24

一、僧帽猴的启示/24

二、……对人类来说/25

三、特权阶层/28

四、政治平等的收获/30

五、从初始胜利到政治制度/30

六、结论/31

第五章 政治平等、人的本质与社会/34

一、政治资源、技能和动机/35

二、时间限度/37

三、规模难题/39

四、市场经济的出现/42

五、不民主的国际组织的需求/44

六、危机/47

第六章 政治不平等会在美国扩大吗?/51

测量政治不平等/52

第七章 政治不平等为什么会下降?/64

一、我们有办法但我们有意愿吗?/67

二、从消费主义到公民身份/67

三、早期抵制主流文化的运动/72

四、从消费主义到公民身份/75

附录一 多头政体分值定义/77

附录二 平等对抗不平等/78

附录三 21世纪的政治平等/99

附录四 发达国家的民主政体:成功与挑战

/115

参考文献/132

Page 9: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 : 1929——1990》M.C.霍尔德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03-1 / 48.80 /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两 卷 本 《 马 克 思 主 义 经 济 学 史

(1883-1929)》是 20 世纪末西方学术界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发展史的最有影响的

著作之一。本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从

1883 年到 1929 年的发展情况,即马克思去世

直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这一时期的理论

发展史。本卷分为三篇。第一篇为德国的马克

思主义研究贡献,包括对恩格斯和马克思的经

济学遗产关系的分析、《资本论》第二卷和第

三卷的意义等。第二篇为俄国的理论贡献,论

述了马克思经济思想在俄国传播的特点等等。

第三篇是针对社会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

中存在的重要争议性主题而进行的论述。

阅读一本优秀的经济思想史著作,能够使

人们更好地理解赋予了一种理论传统令人兴

奋的特征的并推动它向前不断发展的张力、冲

突以及它们的暂时解决。霍华德和金撰写了这

样一部著作。两位作者成功地再现了从马克思

逝世到1929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历史,

其中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有关资本主

义的结构和发展以及从资本主义向社会转变

的彼此差异、相互竞争的洞见。

霍华德(Michael Charles Howard),加

拿大滑铁卢大学经济系杰出荣誉退休教授,主

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理论、经济思想史和经济体

制。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异端经济

学研究。和金合作出版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

学》(纽约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史:1883-1929》(普林斯顿大学出版

社 1989 年 )、《 马 克 思 主 义 经 济 学 史

(1929—1990)》(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等著作。

金(John Edward King)拉筹伯大学经济

和金融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异端经济思想

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后凯恩斯

主义宏观经济学以及经济思想方法论。他是

《经济学史评论(History of Economics

Review)》、《经济思想史(History of Economic

Ideas)》、《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评论(Review of

Keynesian Economics)》、《政治经济学评论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澳大利

亚劳动经济学杂志(Australian Journal of

Labour Economics)》、《全球变化、和平和安

全(Global Change, Peace and Security)》

杂志的编委会成员。

本书第一卷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史 : 1929——1990》

M.C.霍尔德 / 中央

编 译 出 版 社 /

2003-1 / 48.80 元

Page 10: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10

《系统哲学基本原理》乌杰 主编 / 人民出版社 / 2014-4 / 56.00 / 系统哲学

系统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辩

证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新

的理论成就,以客观系统物质世界作为研究对

象的新的哲学范式。系统哲学是对辩证唯物主

义哲学的补充、丰富、完善和发展,是对传统

哲学范式的一种超越,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

学的新形态。本书旨在准确、科学地表述系统

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规律,深刻、全面地揭示

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系统运动的本质

特征和普遍联系,并从整体上考察系统事物的

生灭转化过程和系统内外的辩证关系。

《系统哲学基本原理》是在作者《系统哲

学》(人民出版社,2008)专著的基础之上进

行修订,对系统哲学的形进行了思想史、科学

史和哲学史的系统梳理和必要的补充,突出系

统哲学的基本范畴和原理的主体框架和核心

内容,辅以系统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

论,并对社会发展问题作了相关理论探讨。

乌杰(曾用名:云·乌兰力沙克),蒙古族,

研究员、教授,系统科学及系统哲学专家。1934

年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任政协第九届、十

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

八届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北京大学、复旦大

学等 20 所高等学校兼职教授。同时兼任内蒙

古大学“中国系统哲学研究中心”、深圳大学

“中国系统哲学研究中心”和太原科技大学

“中国系统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邓小

平思想研究会(北京)会长、中国系统科学研究

会会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等。

主要著作有:《和谐社会与系统范式》、《系

统辩证论》(并被译成英文出版)、《整体管理

论》、《邓小平思想论》(该书被评为 1993 年度

全国优秀畅销书、并先后译成英文和俄文出

版)、《城市管理论》、《不归之路》。与 H.哈肯

(德)、E.拉兹洛(美)合著《跨世纪洲际对话》,

主编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想》、《经济全球

化与国家整体发展》等。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关于系统哲学

二、系统哲学的含义

三、系统哲学的历史必然

四、系统哲学的使命

第一章系统思想的历史演化

第一节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系统思想

二、西方古代的系统思想

第二节机械的系统思想

一、科学领域

二、哲学领域

第三节辩证的系统思想

一、唯心主义系统思想的发展

二、唯物主义系统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现代科学的系统思想

一、社会领域

二、技术领域

三、科学领域

第二章系统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西方的系统哲学

……

Page 11: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11

《新宪法秩序》[美]马克·图施耐特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4-4 / 62.00 / 宪法研究

本书构建的新宪法秩序思想脱离了简单的宪法文本,对新

宪法秩序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内容包括新宪法

秩序中的政治结构、最高法院、新宪法秩序之外的领域、法理

以及全球化与新宪法秩序,结论部分探讨了新宪法秩序中的规

制命题。

马克•图施耐特(Mark Tushnet),现任哈佛大学法学院威

廉•纳尔逊.•克伦威尔讲席教授,是全球宪法学、法律史等领

域的权威学者,并为美国批判法学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先后毕

业于哈佛学院(B.A.),耶鲁大学历史系(M.A.),哈佛大学法

学院(J.D.)。1972 年至 1973 年担任美国最高法院瑟古德•马

歇尔大法官助理。主要著作有《为何宪法重要》、《美国宪法:

语境分析》、《新宪法秩序》、《红、白和蓝:美国法律的一种批

判分析》、《把宪法带出法院》、《弱法院、强权利:比较宪法视

野下的司法审查与社会福利权》、《法院裂了:伦奎斯特法院与

宪法的未来》、《反对有理: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的著名异议》

等二十余部,并有《比较宪法的可能》、《批判法律运动:政治

史的考察》等论文百余篇。

目录

导论 宪法秩序之理念

第一章 新宪法秩序中的政治机构

总统权

分治政府中两极化的国会

(Polarized Congress)

关于媒体

对国家政策制定范围的影响

对总统行政(Presidential

Administration)的影响

对弹劾所产生的影响

对州政府的影响

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对司法审查的影响

结论

第二章新宪法秩序中的最高

法院

现代法院与20世纪20年代的

宪法原则

联邦制

州际贸易

规制那些享有自治主权的州

第十四条修正案的实施

第十一条修正案与各州自治

主权的豁免

现代民族主义(nationalism)

经济自由

合同条款

合同自由

征收条款

非 授 权 原 则 ( The

Nondelegation Doctrine)

新宪法秩序中的个人权利

种族

言论自由

种族因素以外的平等问题

宗教条款

宪法上存疑的法律

尚未开发的领域

附条件支出(Conditional

Spending)

先占(preemption)

遵循先例

……

Page 12: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12

《何谓普世?谁之价值?——当代儒家论普世价值(增补本)》

曾亦、郭晓东 主编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 2014-5 / 35.00 / 儒家哲学

《何谓普世?谁之价值?——当代儒家

论普世价值》探讨“普世价值”,着眼于重建

儒家的现代价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

设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野。此次再版增补朱

杰人的序言,和该书初版发布会上与会学者陈

来、郭齐勇、朱高正等人对此书以及由此书牵

引出的“普世价值”、儒家传统等问题的评述。

曾亦,1969年 6月生,湖南新化人。同济

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研究

方向:先秦儒学、宋明理学、清代经学与社会

理论的研究。撰著有《本体与工夫—湖湘学

派》、《共和与君主—康有为晚期政治思想研

究》、《春秋公羊何氏释例•后录》(点校)等,

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郭晓东,1970年 3月生,福建霞浦人。哲

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国哲学教

研室主任。主要学术研究方向:经学、宋明理

学、先秦儒学,撰著有《经学、道学与经典诠

释》、《戴氏注论语小疏》等,在《中国学术》

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目录

“旧邦新命”丛书总序

序言(朱杰人)/1

缘起/1

第一章 普世价值的概念/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与儒家/32

第三章 尊尊与亲亲:儒家价值及其现代意义

/63

第四章 儒家与制度构建:科举、书院及宗族

等/95

第五章 夷夏之辨与民族、国家问题/132

第六章 以经义决事:论婚姻、家庭与法律问

题/160

附录:《何谓普世?谁之价值?》新书发布会

与当代儒家学者上海论坛/199

丛书

“旧邦新命”丛书

主旨: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已出图书例举:

《乡村与革命 : 中国新自由主义批判三书》

吕新雨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2-11 /

35.00 元

Page 13: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13

第二部分

《美国文明读本:缔造美利坚的 40篇经典文献》

信念的传承(节选)

《异端人物》

《气候创造历史》

《色诺芬与苏格拉底》

《柏林 1961:肯尼迪、赫鲁晓夫和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布莱尔时代:阿拉斯泰尔·坎贝尔日记选》

《特权:哈佛与统治阶层的教育》

Page 14: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14

《美国文明读本:缔造美利坚的 40篇经典文献》钱满素主编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14-3 / 68.00 / 美国研究

本书汇集的四十篇文献精选自美国文明

史,从殖民开始,历经独立、建国、西扩、内

战、工业化、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等一系列

过程,大体勾勒出美国发展的全过程,每一篇

都代表了各自的时代。通篇读来,我们不难发

现,美国人贯穿始终的信念无非就是《独立宣

言》中所宣布的:“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

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

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文献是真实的史

料,是美国人对自身文明的理解,或曰信念的

表达。美国的凝聚力就隐藏在这些文献中——

认真阅读这些经典文献,你或许便能真正窥见

美利坚人缔造合众国的核心理念所在。

钱满素,江苏无锡人,1946 年生于上海。

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

文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爱默生和中国》、《美国文

明》、《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美国文化

散论》等,主编过《美国当代小说论》、《年轻

的美利坚》,翻译《先知》、《沙与沫》等。

目录

序言:信念的传承 / 001

一 殖民时期

1 五月花公约(1620) / 008

2 约翰•温斯罗普基督仁爱之典范(1630) / 013

3 罗杰•威廉斯 / 001因良心治罪的血腥教条:十二条结论(1644)

/ 020

4 安德鲁•汉密尔顿曾格诽谤案辩护词(1735) / 024

5 本杰明•富兰克林致富之路(1758) / 030

6 约翰•亚当斯论教会法规与封建法规(1765) / 040

7 托马斯•潘恩论君主政体和世袭(1776) / 048

二 独立至内战

8 第二次大陆会议

独立宣言(1776) / 058

9 J•赫克托•圣约翰•克雷夫科尔美利坚人(1782) / 063

10 弗吉尼亚议会

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1786) / 069

11 邦联议会

西北地域法令(1787) / 073

12 制宪会议

合众国宪法(1787) / 078

13 詹姆斯•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1787) / 095

14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1791) / 102

15 乔治•华盛顿告别辞(1796) / 109

16 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就职演说(1801) / 119

17 约翰•马歇尔马伯里诉麦迪逊(1803) / 126

18 詹姆斯•门罗门罗主义(1823) / 134

……

Page 15: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15

信念的传承(节选)钱满素/文

然而,虽说是天赋人权,其实却并非与生俱来。如亚当斯所言,“世界之初,君主制似乎

就已经是种普遍的政府形式。国王及其一些重要的王室顾问与将领对人民实施残酷暴政。那

时,人们在智力上所享有的地位,与将人与武器运往战场的骆驼与大象相比,高不了多少。”

宣布人的平等即否认特权,是民众历经千辛万苦从教权与王权那里奋力拼搏而来,它标志着

人类进入现代的精神觉醒与理论创新。

美国革命领袖们明白,宣言只是信念的表述,要使之成为现实,独立是第一步,建国是第

二步。只有制定具体的法制将信念落到实处,它才能持之以恒,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显然,

宣布信念的《独立宣言》和落实信念的《合众国宪法》可以说是美国最重要的两个文献,其

余文献大都是这两大文献的准备或延伸。

那么,《独立宣言》的信念又从何而来呢?或者说,为什么不是一些别的信念呢?这就要

追溯到殖民时期了,看看美国文化的基因是什么。17 世纪初,英国移民尚未踏上美洲,就签

署了《五月花公约》,立约为据,自愿组成民众自治政体,开启了殖民地人民自治的先河。移

民带来的美国文明的种子源自新教信仰,它肯定个人的良知与判断之权,日后逐渐演变为表

达自由与人民自治等信念。在波澜壮阔的大西洋保护下,英国移民在北美终于按自己的方式

立约建教会,建政府,形成了法治和自治的传统。

当然,在清教领袖温斯罗普言之凿凿地谈论“生民百姓历来尊卑有别”时,美国距离“生

而平等”的信念还隔着一个半世纪。但仔细阅读却能发现,其间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

因为温斯罗普将尊卑有别视为上帝的有意安排,旨在确保整体的存活和福祉。他强调的是“人”

作为上帝造物的共同福利,在本质上并不鄙视卑贱贫穷者,而是以兄弟情义待之,齐心合力

去追随基督。

在与宗主国的关系中,殖民地人民越来越坚守自己的这份自治权,终于一步步走到彻底摈

弃君主制。他们不惜冒叛乱之险,以“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豁出去打一仗独立战争。他

们以天赋人权、反抗暴政为名,向英国和全世界铿锵有力地宣布了独立的理由。对内,《独立

宣言》是向全体美国人庄严许下的一个诺言,美国此后的维权运动——无论政治权、经济权、

民权、女权……无不以此为依据。

阅读这些文献可以看出,美国人的其他信念都是从天赋人权派生出来的,最重要的又莫过

于关于政府的信念,其核心就是界定人民与政府的关系:第一,政府乃人民立约而建,目的

是保障每个人的天赋人权。第二,政府的权力乃人民授予,个人将自己的部分权利交给政府,

以换取政府的保护,其余权利仍由个人保留,它们不是政府所能剥夺的。第三,从授予与被

授予的关系来看,政府的合法性完全在于人民的认可。因此,当政府违背这个初衷时,人民

自然有权改变它,而不是由政府来改变人民。一个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政府是美国人所不能

接受的。

Page 16: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16

《异端人物》[英] 特里·伊格尔顿 / 刘超、陈叶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14-2 / 32.00 / 文化批评

本书作者沿袭了其犀利、

尖锐的风格,对一些鼎鼎大名

的人物进行了解读和评介。本

书考察了从詹姆斯·凯利、查

德·达文波特-海因斯到维特

根斯坦、以及赛亚·柏林、斯

皮瓦克、齐泽克等的几十位西

方一流的作家、思想家,作者

又好辩又带着嘲讽,但依然保

持着友善和公平的态度,在公

共领域去评述一些十分复杂

的事物。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是继威廉斯之后英

国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家、文化批评家和文学理论

家。他一直以正统的马克思主

义者或马克思主义“左派”

自居,对马克思的坚守和发展

使其理论独树一帜,倍受当今

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伊格尔顿

著有《理论之后》、《二十世纪

西方文学理论》、《甜蜜的暴

力》、《审美意识形态》、《马克

思为什么是对的》等,风靡世

界,深受中国读者青睐。

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来自后现代的野蛮人

临终遗言

哥特主义的本质

乌托邦 1

乌托邦 2

浪漫主义诗人

勃兰威尔·勃朗特

奥斯卡·王尔德兕

W.B.叶芝

I.A.理查兹

法兰克福学派

T.S.艾略特

乔治·卢卡奇

诺思洛普·弗莱

以赛亚·伯林和理查德·霍加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诺贝尔托·博比奥

乔纳森·多利莫尔

彼德·布鲁克斯对身体的看法

彼德·布鲁克斯对坦白的看法

彼德·康拉德

保罗·德曼

盖娅特丽·斯皮瓦克

哈罗德·布鲁姆

斯坦利·费希

乔治·斯坦纳

史蒂芬·卢克斯

大卫·哈维

斯拉沃热·齐泽克

……

丛书

凤凰文库·当代思想前沿系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齐格蒙特·鲍曼流动三部曲

《流动的时代:生活于充满不

确定性的年代—凤凰文库》

《流动的生活》

《流动的恐惧》

(英)弗兰克·富里迪 著

《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对

抗 21 世纪的庸人主义》

Page 17: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17

《气候创造历史》(瑞士)许靖华 / 甘锡安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3-12 / 36.00 / 世界史研究

雅利安人的故乡在哪里?北方蛮族的疯狂

入侵是为什么?气候变化的周期有多久?玛雅

人由数百个城市大出走的原因是什么?尼安德

特人是消亡了还是被融合了?阿勒曼尼亚又为

什么被称为“十分之一之地”?许靖华编著的

《气候创造历史》是一部人类的大历史,《气

候创造历史》作者从气候变迁的角度系统解读

了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全书格局宏大,鞭辟

入里,内容则涵盖地质、气候、生物、考古、

语言、政治、军事、人类学与历史学等领域。

作者深入浅出,在信息量巨大的前提下保证了

可读性,穿插了很多精彩的小故事,其间还就

许多历史悬案给出了大量推理和研判,提出了

自己的独到观点。作者最后感慨:“小冰川期

为需求而战,气候最适期为贪婪而战,气候创

造了历史,但人类的痛苦永远挥之不去。”

许靖华(Kenneth J.Hsu)1929 年生于中

国,1953 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取得博

士学位。毕业后曾在美国的石油公司(1 953-1

963)和大学(1963-1967)工作,其后前往苏

黎世瑞士联邦技术学院(ETH)担任实验地质

学系主任。退休后从事商业开发。作者为当今

知名的地质学家,曾获得欧洲及北美地区地球

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沃拉斯顿奖章(1 984)和

彭罗斯奖章(2001)。此外还当选美国国家科

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担任多所大学

的荣誉教授。

目录

关于本书:将绘画风格融入写作

前言

第一章 小冰川期的大饥荒

第二章 别怪匈奴,祸首是气候

第三章 中世纪温暖期的贪婪征服

第四章 雅利安人原来是北欧人

第五章 从尼安德特人到雅利安人

第六章 离开寒冷的北方

第七章 气候变化的循环

第八章 新世界与其它地区的全球变迁

第九章 气候创造历史?

第十章 盖亚与它的温室

第十一章 太阳与气候

第十二章 气候学的意识型态、宗教与政治

后记

关于本书:将绘画风格融入写作(节选)

画画时首先要考量的是画布大小。画布

的尺寸可能依直觉选择,也可能是随意决

定。我写作的习惯是将一本书分成十二章。

出版社也很喜欢这样,我们签的合约是将我

的想法分成十二章,每章为二十页左右,因

此我有十二张画布可以发挥。

……

本书并不是包罗万象、针对所有人撰写

的一本书,不过如果大众有兴趣更深刻地了

解一些常识,就很适合看这本书。我采用日

常生活语言,尽量少用人名、科学名词或数

学符号。人名可能是必要的。对唐、宋、元、

明、清诸朝历史熟悉程度不及一般中国学童

的外国读者,可能会觉得有几章不大好懂,

而对外国语言学了解不多的中国读者,因此

同样也会对个别繁衍族群和语言的散播感

到困惑。读者或许可以先跳过看不懂的章

节,等日后对民族、地方、语言、历史、科

学和宗教等许多领域普遍有兴趣以后再回

头阅读。

Page 18: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18

《色诺芬与苏格拉底》[法]纳尔茨、[法]托尔德西拉斯 编 / 冬一、慈熙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 2014-5 / 48.00

/ 古希腊哲学

从古典时代至 19 世纪末,色诺芬一直是

认识苏格拉底的重要源泉。色诺芬是古希腊伟

大的著作家,苏格拉底的两位最善于通过写作

从事文教的学生之一,传下的著作题材多样、

论题广泛、文笔质朴清新,从古至今一直是古

典语文学的基础范本。

《色诺芬与苏格拉底》是 2003 年法国普

罗旺斯大学古典学系发起并组织召开的首届

色诺芬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集中讨论色

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

《色诺芬与苏格拉底》明确了如下问题:

古典时代更为关注的不是柏拉图笔下的苏格

拉底,而是有德性并作为德性倡导者的色诺芬

笔下的苏格拉底。正是这位苏格拉底,才可成

为西塞罗(Cicéron)所说的那个将哲学从天

上带到人间的人。

编者纳尔茨(Michel Narcy),生于 1942

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古代哲

学》杂志主编,参与撰写《哲学大词典》,研

究领域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新柏拉图主义

等。

编 者 托 尔 德 希 拉 斯 ( Alonso

Tordesillas),法国普罗旺斯大学教授,研究

专长为古希腊哲学。

目录

中译本说明

法文版编者前言

莫里松 色诺芬的德性灵魂

纳尔茨 《回忆苏格拉底》中的苏格拉底及其

灵魂

卡洛沃-玛尔提奈 色诺芬作品中苏格拉底的

虔诚

斯塔伍鲁 苏格拉底与对未成文律法的信念

托尔德希拉斯 《回忆苏格拉底》中的苏格拉

底和普洛狄科

罗瑟逖 模仿即认知:以《回忆苏格拉底》卷

三章八为例

古里纳 《回忆苏格拉底》中的苏格拉底辩驳

雷诺 对观《回忆苏格拉底》与《高尔吉亚》

奈伊 有一种思考的艺术?

克里阿尼都 权力与服从

帕拉茨多《齐家》中苏格拉底的真实性

多里安 齐家者苏格拉底

多里安 色诺芬的苏格拉底作品:补充书目

(1984-2008)

色诺芬引用索引

其他古代作者引用索引

现代作者索引

作者

译者附记

丛书

经典与解释·色诺芬注疏集

“色诺芬注疏集”乃汉译色诺芬著作全

编,广采西方学界晚近相关成果,不拘形式,

或采译疏体专著、或编译笺注体译本、或汇集

各类义疏,不急欲求成,务求踏实稳靠,以裨

益于端正教育风气、重新认识西学传统和我国

文教事业的全新发展。

Page 19: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19

《柏林 1961:肯尼迪、赫鲁晓夫和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美]弗雷德里克·肯普 / 武凤君、汪小英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2013-12 / 55.00 / 国际关系史

本书基于大量文献和采访,如戏剧一般的

写作手法,以三幕、各种角色之间切换的方式

重绘了 1961 年冷战中那场扣人心弦的交锋。

1961 年的柏林危机在塑造冷战格局上具有决

定性的意义,形势凶险。美苏两方在柏林近距

离地荷枪实弹、列阵对垒,这是历史上的第一

次。作者把交织其中的各种势力和角色的心理

活动、政治考量完整地呈现出来,把这场在偶

然与必然间触发的柏林危机描绘得惊心动魄。

弗雷德里克•肯普,大西洋理事会主席。

大西洋理事会是美国东部传统“大西洋主义

者”重要的民间政策研究和协调机构,由己故

前国务卿克里斯琴•赫脱和威尔•克莱顿等

人发起和创建的。目前是华盛顿较为重视的对

华研究的主流思想库之一。

名家推荐

当地缘政治格局变迁,我们轻易地忘记了

冷战中最恐怖、最危险的一次危机。那时美国

和苏联的坦克近在咫尺,剑拔弩张。《柏林

1961》情节紧张,引证丰富,发人深思,为今

天提供了诸多教益。

——亨利•基辛格

这是最好的历史写作。肯普娴熟地剖析了

冷战时期东西方最为重要的一次战略对抗,让

我们深刻地理解到冷战的复杂性。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卡特总统的

国家安全顾问

真是绝好的一出戏!1961 年柏林的对峙是

冷战的转折点,远比古巴导弹危机更为重要,

更富启示。这是一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两

个魅力型领导人基于误读的碰撞,到今天依然

发人深省。肯普引人入胜的叙事是文学与学术

结合的典范。

——沃尔特•伊萨克森,《爱因斯坦传》

《富兰克林传》《乔布斯传》作者

目录

序言 by 斯考克罗夫特(老布什总统国家安全

顾问)

引子 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上篇 棋手

第一章 赫鲁晓夫:左右为难的共产主义者

玛尔塔·希勒斯被强奸的故事

第二章 赫鲁晓夫:柏林危机初露端倪

第三章 肯尼迪:总统的教育

寒风中走来的“狙击手”

第四章 肯尼迪:第一次失误

第五章 乌布利希与阿登纳:难以驾驭的盟友

弗雷德里希·勃兰特失败的逃亡

第六章 乌布利希和阿登纳:小人物左右大局

中篇 暴雨将至

第七章 赫鲁晓夫的春天

第八章 新手上场

乔恩·唐纳眼中的柏林

第九章 危险的外交

第十章 维也纳:青涩男孩遇上黑帮大佬

第十一章 维也纳:战争的凶兆

……

Page 20: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20

《布莱尔时代:阿拉斯泰尔·坎贝尔日记选》谢京辉、王泠一 主编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14-03 / 49.8 / 文集

《布莱尔时代(阿拉斯泰尔·坎贝尔日记

选)》记录了反映我们时代特色的事件:从工

党的兴起到反恐战争,从戴安娜王妃的仙香玉

殒到北爱尔兰的和平谈判,从科索沃,阿富汗

和伊拉克到 2003 年的赫顿司法质询案。2003

年,坎贝尔辞去了其唐宁街 10 号的职位。但

是,最为重要的是,本书对托尼·布莱尔的个

人生活进行了近距离、深入的报道,记录了他

在持续不断的敌对势力的压力之下,是如何作

出那些影响千万人生命的决策的。

本书是一个未经任何修饰润色的故事,讲

述了在媒体 24 小时不间断监督下的政治、进

步和挫折,声誉的建立以及毁灭。故事中透露

出叙述者的无畏。书中包含了危机和丑闻、争

吵与辞职以及敏感的英国政治的沉浮盛衰。然

而,在这些重大事件中,蕴含了作者丰富的观

察力和远见卓识,正是这些深邃的洞察力,使

得本书成为一部描写处于世界权力巅峰的人

物之非凡力作。

阿拉斯泰尔·坎贝尔经常被描写成在英国

位居第二的顶级权力人物,因此,他习惯了人

们对他的种种争议。有些人敬畏他,同样,他

也招致一些人的怨恨。尽管如此,他是新工党

成立时期的关键人物,也是帮助布莱尔赢得

1997 年大选巨大胜利的功臣。作为布莱尔的新

闻秘书、战略专家和最信赖的知己,坎贝尔陪

伴首相左右的时间比任何人都长。他的日记,

尽管有时坦率得令人瞠目,但是常常充满趣

味,而且总是极为深 N--它可以将读者直接

带到政府的心脏地带。

目录

序言

鸣谢

日 记

第一部:积蓄力量

1994 年 7月至 1997 年 5 月

第二部:掌握权力

1997 年 5月至 2001 年 6 月

第三部:反恐战争

2001 年 6月至 2003 年 8 月

索引

10月 3日,星期一(节选)

5 点醒来,感觉紧张疲倦。拿了文件到卫

生间看。约翰·普雷斯科特的材料很糟。在他

接受《早安电视》采访之前,我去见了他,然

后去见已经烦透了的托尼。我说只要他明天的

演讲成功,约翰的这些垃圾材料将会随风而

去。我与约翰·普雷斯科特再次会面审查草稿,

然后我们到冬天花园漫步。我们谈得很愉快,

但是现在德里又出来捣乱。德里不是一个天生

的政治家,但是他很聪明,在当下,托尼认为

德里的脑子有西瓜那么大。所以当德里找茬说

他的演讲不好——不,更糟糕的是,他认为这

次演讲很差劲,托尼听了,我们面临退回起点

的危险。我真的对德里很恼火。我们剩下的时

间不到一天了,他竟然说从头开始!我们要求

他给出详细的评论,待他说完他的意见,我们

发觉问题并不重要,托尼意识到他先前太夸张

了。……

Page 21: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21

《特权:哈佛与统治阶层的教育》[美] 多塞特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4-4 / 35.00 / 高等教育研究

哈佛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是全世

界顶尖的高等学府,然而,她那耀眼的光环之

下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本书作者获得杰

出教育的梦想终未能在哈佛得到实现,他发现

学校里充斥着精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

以及权欲和野心。学生及其父母,甚至校方管

理者和教授,都将大学视为通往高收入和精英

阶层的踏脚石,而非献身于卓越学术研究的机

构。他对《平权法案》、“政治正确”、生源构

成、分数制度和课程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生动地描绘了现代大学生活的图景: 酗酒、恶

作剧、性生活探险、攀爬社会阶梯和钻营求职

门径等等。本书是一个年轻哈佛人的自述,真

实坦率且诙谐风趣。它是全面了解美国大学生

活的第一手资料,是世纪之交美国精英教育的

生动纪实和反思,也是美国社会、政治和文化

的一个缩影。

罗斯·格雷戈里·多塞特(Ross Gregory

Douthat),生于 1979年,美国保守主义作家、

博客家。

他是《大西洋月刊》的高级编辑、《国家

评论》的影评人以及《华尔街日报》等报刊的

撰稿人。他经常出现在电视和博客网站的辩论

节目里。2009年,他取代威廉姆·克里斯托尔

(William Kristol)担任《纽约时报》评论版的

专栏作家, 成为该报保守主义声音的喉舌。多

塞特是《纽约时报》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评论版

专栏作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施特劳斯楼 B32 宿舍的瓦解

第二章 古老的男孩俱乐部

第三章 苏珊娜·帕美的奇异生涯

第四章 求知的门径

第五章 爱情故事

第六章 安全的性生活

第七章 自由主义者的内战

第八章 最后一个夏天

第九章 之后的日子

致谢

丛书

新知文库(新版)

熟悉三联的读者也都会记得,20世纪 80

年代后期,三联书店曾以“新知文库”的名义,

出版过一批译介西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的图书。

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 20周年,再次推

出新知文库,正是为了接续这一传统。

文库例举:

《路西法效应 : 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美]菲利普·津巴多 / 孙佩妏、陈雅馨 / 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0-03 / 48.00元

《洞穴奇案》

(美)萨伯 / 陈福勇、张世泰 /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 2009-06 / 18.00

Page 22: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22

第三部分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文献类编》

《同床异梦:中华懋业银行的历史(1919-1937)》

《梁》

《新闻的历史(第三版)》

《全球化与跨国民族主义经典文论》

《电视传播与乡村村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变革》

Page 23: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23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文献类编》朱燕平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14-3 / 58.00 / 文献汇编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文献类编

(1927-1949)》为中国国民党政治学校的文献

资料汇编,内容主要包括:中央政治学校的沿

革与行政管理、中央政治学校教学与训练等。

目录

出版前言

拂去尘埃现真容管怀伦

民国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又一硕果

编辑说明

第一辑中央政治学校的沿革与行政管理

一、中央党务学校

二、中央政治学校

三、中央政治学校所属各部院校

四、入川后的中央政治学校

五、中央政治学校之行政

六、修正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章程

七、修正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组织规程

八、中央政治学校组织系统表

九、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学则

十、中央政治学校的建筑设备

第二辑中央政治学校教学与训练

一、中央政治学校课程设置

二、中央政治学校的训育

三、中央政治学校的军训

四、中央政治学校学生管理办法

五、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

六、中央政治学校图书馆

第三辑中央政治学校训导制度

一、中央政治学校训导手册

二、中央政治学校训导工作提要

三、中央政治学校训导纲领

四、中央政治学校训导办法与规则

五、中央政治学校训导工作注意要点

六、中央政治学校始业教育计划大纲

七、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训导实施计划

八、中央政治学校专修科训导实施计划

九、中央政治学校学生课外活动指导要领

十、中央政治学校党务活动指导要领

十一、中央政治学校小组讨论实施办法

十二、中央政治学校学生各种研究会组织通则

十三、中央政治学校座谈会实施办法

十四、中央政治学校辩论会实施办法

十五、中央政治学校演说竞赛实施办法

十六、中央政治学校学术研究指导要领

十七、中央政治学校学生阅读写作指导要领

十八、中央政治学校论文比赛实施办法

十九、中央政治学校壁报指导办法

二十、中央政治学校社会服务指导要领

……

前言(节选)

本校成立于民国十六年,到于今,已经有

了十二年的历史。要明白本校的历史,须先明

白本校产生的原因;要明白本校这十二年来一

天一天演进的经过,须先明白这十二年来政治

环境一天一天变迁的情形;要明白本校这十二

年来各部门发展的内容,须先明白本校这十二

年来教育上的一贯的精神。

Page 24: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24

《同床异梦:中华懋业银行的历史(1919-1937)》蒲嘉锡 /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2014-5 / 45.00 / 海外中国史研究

《同床异梦:中华懋业银行的历史

(1919-1937)》详细记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

也是唯一一家中美合资银行的兴衰进程。该书

运用大量原始档案,从政治、文化、经济等方

面探讨中美双方合作的缘起、发展,以及最终

走向衰亡的历程,并深入讨论了这次中美合作

的美好意愿和真诚努力遭受挫折的原因所在。

作者认为,懋业银行最终走向衰败不仅受到 20

世纪初大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正如书

名所昭示的,是中美合作双方的"同床异梦",

即文化、心态、目标上的矛盾与冲突造成的结

果。

蒲嘉锡(Noel H. Pugach),美国新墨西哥

大学历史荣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对外

关系,尤其是 20世纪对华关系。著有 Paul S.

Reinsch:Open Door Diplomat in Action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构想之初——酝酿中的中美合资银行

第二章 机遇之门——中华懋业银行的建立

第三章 联袂之作——唐默思与徐恩元共建的

银行

第四章 困难重重——懋业银行堆积如山的问

第五章 何去何从——十字路口的合资公司

第六章 峰回路转——中国化与时局的好转

第七章 土崩瓦解——中国化的另一面

第八章 穷途末路——中华懋业银行的末日

第九章 盖棺定论

附录

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说明

丛书

博雅史学论丛·海外中国史研究

已出部分书目:

《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

[日]川岛真 / 田建国译、田建华校 / 北京大学

出版社 / 2012-2 / 68.00元

《梦醒子 : 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

[英] 沈艾娣 / 赵妍杰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3-8-1 / 32.00

《中国都市史》

[日]斯波义信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3-11-5 /

35.00

Page 25: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25

《梁》梁思成、林洙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2013-1-1 / 48.00 / 纪念文集

本书是为了纪念梁思成先生去世 40 周年

而编成的。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梁思成先生的家庭

相册,梁思成先生的文章,梁思成先生在宾夕

法尼亚大学上学时的作业以及梁思成先生晚

年和妻子林洙的部分通信。其中有多张照片、

书信原件、手绘图都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通

过这些生动的照片、精美的图画和充满暖暖爱

意的信件,可见先生真实的充满才情的另一

面。

当然全书最为重要的部分还是先生的文

章,这些文章的选择也是经过千思百量,用林

洙先生的话说,基本上展现了梁思成先生一生

为之奋斗的事业。为了使更多的读者走进梁思

成先生的建筑世界,在文章的选择上充分考虑

了语言的通俗性和内容的普及性。

更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次特别收录了《战

区文物保存委员会目录》和《关于中央人民政

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

方案”)。

随书赠送梁思成手绘建筑图。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

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

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目录

想说的话 001

余 音 绕 梁|影像 005

梁思成先生从 1906 年至 20 世纪 60 年代的家

庭相册

惊 起 梁 尘|文字 039

本部分收录的文章基本反映了梁思成先生一

生对于中国古建研究和保护的过程

041 中国的艺术与建筑

063 中国建筑的特征

073 《中国古代建筑史》(六稿)绪论

099 中国的佛教建筑

139 正定纪游

151 华北古建调查报告

183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233 平郊建筑杂录

243 平郊建筑杂录(续)

257 北京——都市计划中的无比杰作

277 致车金铭信——关于湖光阁设计方案的

建议

281 致梅贻琦信

285 代梅贻琦拟呈教育部代电文稿

286 致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信

288 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

议(梁陈方案)

317 梁陈方案的历史考察——谨以此文纪念

梁思成诞辰 100 周年并悼念陈占祥逝世/王

345 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文物目录

363 与君同在——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

年/林 洙

画 梁 雕 栋|手绘 369

梁思成先生 1924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

习建筑史课的部分作业

梁“林”相敬|信件 387

梁思成先生晚年写给妻子林洙女士的部分信

Page 26: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26

《新闻的历史(第三版)》[美]米切尔·斯蒂芬斯 / 陈继静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5-25 / 56.00 / 高等学校教材

《新闻的历史(第三版)》是一部以全球眼光讲述的新闻史。

作者采用了独特的人类学视角,将新闻的历史向上追溯至史前

时期,向下贯通至当今信息爆炸时代。

《新闻的历史》最初于 1988 年出版,一经面世便受到好评,

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图书”(notable book of 1988)。

第二版出版于 1996 年,获得更大反响,被译成葡萄牙文、荷兰

文、中文、日本等各种版本。2007 年,斯蒂芬斯又出版了该书

的第三版。新版不仅扩充了电视新闻部分的内容,还增写了全

新的一章,专门阐述互联网和数字革命。

作者视野广阔,古今中外各种史料信手拈来,读者读来颇

有酣畅淋漓之感;文笔生动有趣,字里行间不乏狡黠机智的评

论,随时令人眼前一亮。

米切尔·史蒂芬斯(Mitchell Stephens),美国纽约大学新

闻和大众传播学教授。他著有《图像的兴起,文字的衰落》(The

Rise of the Image, the Fall of the Word)(1998)和《广

播新闻》(Broadcast News)(2004),编有《报道灾难:广播记

者如何报道“9?11”》(Covering Catastrophe: Broadcast

Journalists Report September 11)(2002)。史蒂芬斯还为《纽

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等

报刊撰写过多篇文章。

目录

序言

思考题

第一篇口头新闻

1. 为何需要新闻?——人人渴望新闻

渴望新闻——社会知觉

诉说的冲动

思考题

2. 初民社会的新闻——普通方式

“人体无线电报”

新闻的散播——信使、喊叫者

和游吟诗人

新闻价值

世界尽头

思考题

3. 幸存的口头新闻——发布当日传闻

咖啡馆和“说书人”

口头新闻的衰落

思考题

第二篇手抄新闻

4. 新闻与读写能力——听什么信什么

新闻产生的条件

新闻与历史

思考题

5. 新闻与帝国——群体思想的传播脉络

罗马的新闻

中国各地的新闻

欧洲各地的新闻

“大都会商业”

思考题

第三篇印刷新闻

6. 控制新闻——唤醒民众新闻管理与新闻操纵——新闻

……

Page 27: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27

《全球化与跨国民族主义经典文论》[美]尹晓煌、何成洲 主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4 / 56.00 / 全球化文集

《全球化与跨国民族主义经典文论》汇编

了当代著名学者尹晓煌、何成洲关于全球化和

跨国民族主义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代表论文:

全球化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多学科视角;全球

化语境下的语言、翻译和跨文化交际;人文艺

术研究中的“全球—本土”关系;跨国民族主

义与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族裔、性别与

社会公平;跨国传媒和信息技术、软实力与全

球化等。

尹晓煌,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

博士,现为洛杉矶西方学院(Occidental

College)美国研究系系主任和教授,哈佛大

学朗费罗美国文学研究中心成员;曾任教于哈

佛大学,主讲“美国亚盎文堂”和“亚裔移

民”等课程,并曾荣获若干奖誉和各类研究基

金;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华人及亚裔移民、跨

国文化交流、中美关系等:其主要英文著作有

《美国华裔文学史》(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

2000)和《美籍华人与中美关系:跨越太平洋

的联系和互动》(与 Peter Koehn 合作,

M.E.Sharp,2002)及逾百篇中、英学术论文

和文章;曾参与撰写若干有关亚裔移民、跨国

文化及中美关系之英文学术著作集,其中包

括:《新美国人:1960 年以来的美国移民》(哈

佛大学出版社,2005),《跨国民族主义:排华

时代的美国华人移民及思想与文化交流》(坦

普尔大学出版社,2004),《美国通天塔:语言、

移民和翻译论文集》(哈佛大学出版社,2000),

“英语之外:重新定义“美国人”之概念》(阿

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2000),《多语言的美国:

跨国民族主义,种族研究及美国文学语言》(纽

约大学出版社,1998)等:目前正在撰写一部

有关跨越太平洋之华人移民及文化圈的英文

专著。

何成洲,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挪

威奥斯陆大学博士,“国际易卜生委员会”委

员。代表性论著有: Henrik Ibsen and

ModernChinese Drama(Osl0,2004),Ibsen and

ModernChina(Turin,2007),Representations

of theOther(Goettingen,2009)等,在

ModernLanguage QuarWr@ , Comparative

Drama,IbsenStudies,Perspectives 和《外

国文学评论》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

篇。

目录

导言 全球化与跨国民族主义研究概论

第一章概念化全球史

第二章跨国美国研究与亚洲的交汇

第三章全球化思维中的“共有资源”

第四章后殖民之无意识/区域研究之渴望

第五章海外移民与日本的全球化——流散于

世界各地的日裔

第六章地方、地区、领土

第七章超越全球化/反全球化

第八章国际组织与全球化之形成

第九章经济、文化和全球化政治

第十章灵活的公民身份:跨国民族性的文化逻

……

Page 28: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推荐

28

《电视传播与乡村村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变革》孙秋云 / 人民出版社 / 2014-4-1 / 42.00 / 传播媒介

作者通过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探讨了

我国中西部地区乡村因电视传播的全面渗透

和电视文化的普及,对乡村村民不同群体中社

会生活中的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婚

姻爱情观、生育和抚养、儿童少年的教育和社

会化、老年人的休闲、乡村政治与国家政策的

传达、村庄治理等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生

动论述了作为现代性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电

视文化进入村庄生活后,在引领乡村村民的思

想观念变迁和新风俗建设、开阔他们的眼界和

视野、传播新型生产生活方式、培育法制文明、

提升乡村村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塑造新型农民

等方面所起的功能和作用。

鉴于电视传播在乡村社会生活中的独特

地位和作用,作者还提出了政府相关部门应该

像重视九年义务教育那样重视以电视传媒为

中心的乡村大众传媒文化的传播和建设工作

等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孙秋云,男,1960 年 8 月生,浙江上虞人,

武汉大学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三

级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社会学系副系主任、

城乡文化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

事,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社会学会

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民族学类专业教学

指导委员会委员(1913〜1917),湖北省第十一

届政协委员。

目录

第一章何谓乡村电视传播

第一节为什么盯上乡村电视传播

第二节学者眼中的乡村电视传播

第三节当代乡村日常生活方式研究的着力

第二章电视传播与平原乡村村民的日常生

第一节电视传播对乡村村民购买行为的影

第二节电视传播对乡村村民休闲生活的影

第三节电视传播对乡村村民婚姻和生育观

念的影响

第四节电视传播与乡村习俗礼仪生活

第三章电视传播与少数民族山村村民的日

常生活

第一节村民生活信息和农业科技知识的来

第二节少数民族山村村民的休闲娱乐活动

第三节少数民族山村村民的消费观念

第四节电视文化与乡村村民之间的人际交

第五节电视文化与打工生活

第六节电视文化与城乡生活观念

第七节电视文化对乡村村民婚姻观念的影

第八节电视传播中的国家农村政策

第四章电视文化与乡村青少年群体的社会

第一节作为特殊受众群体的青少年

第二节娱乐:作为休闲方式的看电视

第三节学习:作为获取信息手段的看电视……

Page 29: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排行

29

季风本周排行

1 2 3

非学术类

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单价

1 百年孤独~新经典文库 500

(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 01) 南海 加西亚.马尔克斯 39.5

2 曲院风荷 中华书局 朱良志 36

3 知日·料理之魂 中信 苏静 35

4 知日 设计力 中信 苏静 35

5 如何阅读一本书 商务 莫提默.J.艾德勒 42

6 草草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丹青 36

7 100 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 湖南人民 日.松浦弥太郎 42

8 王小波思想小品(插图典藏版) 中国青年出版社 王小波 26

9 繁花 上海文艺 金宇澄 48

10 逻辑思考力:图解逻辑思考力的 35 个基本点

Page 30: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排行

30

让你一看就懂 人民大学 [日] 西村克己 32.9

11 谁动了我的奶酪?(儿童版) 中信 斯宾塞.约翰逊 39.8

12 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中信 芮东莉 39.8

13 霍乱时期的爱情 南海 加西亚.马尔克斯 39.5

14 300 常用字繁简对照习字本 上海人美 英秀林 编 10

15 罗马人的故事 中信 新潮社 39.8

16 老照片(第 94 辑) 山东画报出版社 冯克力 15

17 你本就拥有的完美生命 中信 夏铂坦真仁波切 36

18 图说中国绘画史 北京三联 [美]高居翰 88

19 光与影 浙江文艺 日.渡边淳一 26.8

20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小说】 江苏文艺 叶开 35

Page 31: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排行

31

1 2 3

学术类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单价

1 时间中的政治:历史、制度与

社会分析 江苏人民 (美)保罗.皮尔逊 25

2 文明史 中信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68

3 自由的进化 山西人民 [美] 丹尼尔·丹内特 58

4 执拗的低音 北京三联 王汎森 32

5 独裁者手册 江苏文艺 [美] 布鲁斯·梅斯奎塔 42

6 格言集(精)文艺复兴系列/海豚文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意.圭恰迪尼 30

7 气候创造历史 北京三联 [瑞]许靖华 36

8 性学入门~人类在性学领域的探索 上海社会科学院 李银河 26.8

9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

西方为什么能崛起 中信 [美]伊恩 莫里斯 69

10 汽车产业和汽车社会~~

一个汽车人的思考 中信 陈清泰 45

11 秦汉魏晋史探微 中华书局 田余庆 38

12 经济解释卷 4:制度的选择 中信 张五常 38

13 新政能否改变中国 东方 郎咸平 39

Page 32: 季风书讯no 355

季风本周排行

32

14 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顾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史景迁 48

15 赢在自贸区:寻找改革红利时代的财富与机遇

北京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 39

16 宜家真相 漓江 [瑞典]约翰?斯特内博 29.8

17 李银河:我的社会观察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李银河 30

18 O2O 进化论:数据商业时代的

全景图 中信 板砖大余 / 姜亚东 49

19 在民国 人民大学 孙郁 35

20 柏林 1961:肯尼迪赫鲁晓夫和世界上

最危险的地方 中国青年出版社 美.弗雷德里克.肯普 55

Page 33: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33

声音周濂:自由的生活碎片

罗伯特.卡普兰:越南人的解决之道

秦晖:多民族国家的多元与认同之道——印度与南斯拉夫的比较

凤凰周刊:一个维吾尔人的家庭史

周濂:自由的生活碎片周濂 财新文化(2014-05-25)

在所有论述“自由”的文字里,有两个说法最打动我。一个来自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罗兰夫人,

这位吉伦特党人的女神在断头台前这样告诫她的公民同胞:“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这个说法提醒我们,自由并非天然正确之物,作为本质上充满分歧的概念,围绕自由产生的纷争

远比共识更多,而以自由的名义导致的压迫也并不比专制更少。

罗兰夫人(Manon Jeanne Phlipon,1754年 3月 17日-1793年 11月 8日),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她的丈夫罗兰(Jean Marie Roland de la Platiere)也是吉伦特党的领

导人之一。罗兰夫人于 1793年 11月 8日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

Page 34: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34

另一个说法来自“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份战时广告语:“自由这些词,只有当我们把它们打

碎成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碎片时,它们才能团结我们。”因为这句话,我才对自由的前景

抱有谨慎的乐观。

1941年 12月 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一直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再也无法独善其身。美国战时新闻办决定把这次战争定义为“争取自由的人民战争”。历史学家埃里克·方纳认为,将自由

作为美国生活的根本特征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这样做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战时动员的目的,而是改

变了美国人作为一个民族的自我理解和定义。

可是问题在于,美国人接受了自由的自我理解,但对于如何理解自由却没有一致的意见。虽

然罗斯福总统早就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但对于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

免于恐惧的自由的具体内涵,人们却各说各话,纷争不休。以免于匮乏的自由为例,新政自由主

义者主张联邦政府必须承担起解决经济问题的责任,保障人民获得公平的工作、充足的食物、衣

物、住房和医疗保障,而保守派人士却愤怒地表示这只是“新政的自由”而不是“美国的自由”。

为了统一思想,美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不遗余力地推销“四大自由”的理念:雕塑家雕刻

了巨大的“四大自由”雕塑,音乐家谱写了四个乐章的交响乐,每个乐章专门奉献给一个自由,

甚至连战争股票也被冠以“我们正在为之奋斗的四大自由的一种象征”。但是最终的最终,大获

成功的却是插图大师诺曼·罗克韦尔创作的四幅宣传画。这些画作无一例外都是刻画美国小镇人

民最日常普通的生活场景,比如免于恐惧的自由描写的是一对父母守护在孩子的床前,母亲小心

翼翼地掖好被子,父亲站在一旁关爱地凝视着沉睡的孩子。罗克韦尔的绘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数百万张复制品销售一空。罗斯韦尔没有给自由下定义,也没能让人们就自由是什么达成共识,

但是至少在那一时刻,他让美国人暂时地团结在了一起。

诺曼·罗克韦尔创作的《四大自由》之一

Page 35: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35

每当自由这个词被打碎成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碎片,人们就会见证类似的团结。不久

前,中山大学的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周保松主持名为“自由的价值”讲座,主讲人因故末能出

席,但两百多名学生仍然能按原计划自己全程主持了讨论,他们以自由之名朗诵诗歌、唱歌、提

问与辩论。与此同时,更多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与周保松展开讨论。这些讨论事后被整理成文挂在

网上,短短三天时间就出现了七百多个评论,一千八百多条转发,以及四百多万次的阅读。

这次讨论没有任何的定论,在长达一万八千字的文字记录里,更多的是困惑、质疑与辩难。

其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问题是,作为西方舶来品的自由概念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每当读到类似的

疑问,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雷颐教授的那个老故事:“曾问一些学生:你赞同中国实行西方式的

民主宪政吗?大多不赞同。问你赞同实行民主宪政吗?赞同多。问你赞同限制中央的权力吗?赞

同者更多。问你赞同人大向政府官员问责、官员公布财产、新闻自由……吗?几乎全赞同。”

自由的西方起源并不意味着自由永远只能浸泡在西方的福尔马林中。一扇安着假锁眼的门会

让人徒劳无功地去寻找钥匙,自由的西方起源就是这么一个假锁眼,它让人们误以为找不到钥匙

就打不开自由的大门,而事实上,你只需径直推开那扇门,然后你就能发现我们的生活早已遍布

自由的踪迹。这样的自由讨论与聚合,正是对自由在生活中落地生根的一次见证。

在今天的中国,从来不缺乏启蒙的批评者和自由的敌人,我之所以对自由的未来依然抱有谨

慎的乐观态度,原因正在于自由的敌人一直在以反启蒙的方式启蒙大众:通过打压言论自由让人

们意识到言论自由是重要的,通过打压结社自由让人们意识到结社自由是重要的,通过任意侵害

人们的财产权让人们意识到财产权是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蒙的敌人是最大的启蒙者,正

如自由的敌人最好地确证了自由的重要性。■

周濂,1974 生。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

位。2005 年 1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任教。2009 年 10月至

2010年 4月为英国牛津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著有《现代政治的正当

性基础》《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微信公号推荐

Page 36: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36

罗伯特.卡普兰:越南人的解决之道罗伯特.卡普兰/文 李维莽/译 译言精选(2012-06-02)

河内的印象要用心去体验。把这个越南首都如此定格成形的,是历史进程自身——这不仅仅

是命定地缘影响下的朝代更替和入侵劫掠的回响,更是一些英勇行为以及殚精竭虑累积作用的结

果。这座城市中的历史博物馆、地图、塑像以及巨大的灰色石柱,纪念着越南人民在 11、15、18世纪对中国宋、明、清帝国的抗争。在 10世纪之前,越南都被统一进中国,但是此后从“中国”脱离的政治认同感,是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仍有些捉磨不透的谜团——过去的所有理论都无法对

这个问题作出完整的解释。

其实在越南历史想象中对此(政治认同感)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强烈感受。纪念打败 13世纪中国元朝的玉山寺(Ngoc Son Temple)庭院深深布局繁杂散乱,它的镀钢佛像笼罩在香火之中,金箔、红木以及环绕着的碧绿如豌豆汤的还剑湖(Hoan Kiem Lake),还有它那树木青翠的堤岸,在精神气质上烘托着更为庄严无华的胡志明(Ho Chi Minh)陵墓。胡志明,这个 20世纪最伟大的不起眼男人之一,把马克思主义、儒学以及民族主义熔练成一件反抗中国、法国以及美国人的

武器,奠定了越南战胜三个世界性帝国的基础。他的陵墓面对杂乱分布长达百年的欧式建筑和教

堂,那曾经是法国印度支那的中枢神经——巴黎人冥顽不化地试图在二战后固步自封,延长对越

南的占领,这项蹩脚的计划,被迫与越南 1954年的奠边府之战,成为了法国标志性耻辱的顶峰。

胡志明(1890年─1969年)、胡志明陵墓胡志明,原名阮必成,越南劳动党(今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1951年─1969年);

越南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

在这些宏大建筑物的背后,是这个城市的现代命运抗争:人声鼎沸充满活力的商业区、轰鸣

的摩托车——驾手们在交通拥堵时趁空发送短信——以及线条明朗的前卫店面篏入光线斑驳的

简朴临街小店群中。这是连锁商店资本主义的前奏,风格与设计各异的咖啡店随处可见,售卖着

世界上一些顶级咖啡,却找不到星巴克的广告招牌。尽管有着漫长的历史,河内并不象欧洲的大

城市一样是个露天博物馆。它仍处在跌跌碰碰的发展进程之中,变得——更接近于无序混乱的印

度,而不是疏远的、资源贫乏的新加坡。

越南人现在正觑觎着发达国家,既为了他们自身也为了世代的荣光,当然也是为了抗衡与他

Page 37: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37

们一样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来维护他们的独立。自古以来,河内始终是带有政治意图的敏感城市,

这个世界第 13大人口的国家有着漫长海岸线,毗邻着蕴藏丰富的近海资源的海上主要交通要道,这些都是成为一个中等水平强国潜在可能性的筹码。在我去年越南的访问期间,我发现这个国家

吸引注意力的不仅仅是紧抓经济发展的迫切心情,而且还有找到一种可与古老而又覇道的邻居大

国的共处之道的挑战,这个挑战让越南愈加地寻求美国这个曾经的对手来帮助他们共同面对。

这要求美国至少改变他们的历史看法,努力以越南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国民大会外事

委员会副主席阮川轩告诉我,现代越南的关键一年并非是共产主义北方推翻南越的 1975年,而是越南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加入了东盟以及与欧盟签署了框架性协议的 1995年。“换句话说,我们加入到世界中去,”轩说,他承认在作出这些决定之前,“在我们自己中间就有许多的艰难的

争论。”在几个星期的一系列交谈中,他们的官员解释到,尽管他们接连战胜了法国人和美国人,

可事实上越南共产党并没有觉得在这些事件之后扬眉吐气。

胡志明市景象

例如:越南在 1978年曾经入侵柬埔寨,把那个国家从波尔布特红色高棉政权种族屠杀的疯狂状态之中解脱了出来。虽然侵略是个残酷冷血的行动,但入侵缓解了追随中国的红色高棉所构

成的战略性威胁,也具有巨大而又深远的人道主义正面效果。然而,由于这项重要的解救行动,

追随苏联的越南被包括美国在内支持中国的阵营实行了贸易禁运,尼克松总统 1972年中国之旅后,美国就偏袒中国。1979年中国侵略越南,阻止越南从柬埔寨进军到泰国。与此同时,苏联

Page 38: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38

对他的这个代理国家没有提供援助。越南立即陷入外交孤立,在柬埔寨泥潭之中无法脱身,并被

国内的贫穷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很大程度上是其自身军国主义的结果。1970年代的越南领导人给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写信,李在 2000年回忆到,那是“难以容忍的”,傲慢地自称为“东南亚的普鲁士。”但是正如越南领导人曾经告诉我的一样,傲慢自负是不攻自破的。严重的

粮食短缺以及苏联在 1989—1991年的垮台,迫使越南把其军队从柬埔寨撤出。现在的越南是彻底的孤立无援,战胜美国的胜利已经是遥远的记忆。“那场战争的胜利感觉永远消退了,”一位越

南外交官告诉我,“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和平红利。”

“对 1960至 1970年的抗美之战越南人并不是健忘,”一名西方外交家说到,“当然,特定年代的美国人也对此恍若隔世。”越南并没有忘记,他们国家 20%的领土不适宜居住是因为美国末爆炸的军火;还有落叶橙剂,让一些重要风景秀丽之地再也不会有生机。但是越南人口的四分之

三出生在“抗美战争”后(他们用 “抗美战争”来与此前及其后的战争相区别),对这场战争没

有记忆。我在越南外交学院(是外交部的后备力量来源)遇见的学生和年轻官员们离“抗美战争”

的时间,比美国婴儿潮一代距二战的年代更久远。

越南人对抗美战争相对更不刻骨铭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打赢了这场战争。在外交学院

摆放着胡志明半身像的房间里,一次市政会议式的会见中,学生与官员们告诉我,他们有时也也

会批判美国,但原因实际上也与这场战争无关。他们反感的是,当时北京当局指责菲律宾宣称拥

有美济礁(在南中国海的南沙群岛的一部分)的时候,美国在 1990年并没有对中国介入干涉。一名学生概括道,“美国力量对世界安全非常有必要。”实际上,在外交学院的学生与官员们,接

连不断地使用均衡力量这些术语来描述美国与中国的对抗。“中国太强大了,也太有侵略性了,”

一名女分析人员说道,“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主导的世界对我们造成的极大威胁。”

但是对越南人的过去而言,中国才是中心,美国退居次要。“越南官方历史中所侧重强调的

是抗争,几乎全都是抗争中国,”罗伯特·坦普勒在他 1998年《风与影》这本关于现代越南具有开创性的书中写到。“占据主导的恐惧感是始终如一,并且超越了各种意识形态分歧,造就了敏

感的忧患意识与戒备的越南国家意识。”就如一名越南外交官向我提到,“中国侵略越南 17次。美国入侵墨西哥才一次,看看墨西哥人对那是多么的敏感。我们从小到大读的教科书,都是抗争

中国民族英雄的故事。”越南人对中国的恐惧深入骨髓,就是因为越南人无法挣脱北方强邻(这

个国家的人口是其 15倍)的怀抱。越南人知道地理因素决定他们的地位关系:他们可以赢得战争,但是他们还是始终要向北京称臣纳贡。这种情势对实际像岛国的美国而言是无法理解的。

Shadows and Wind : A View of Modern Vietnam(《风与影》)Robert Templer / Penguin (Non-Classics) / 1999-9-1

Page 39: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39

越南本身就是以中华文明南方前哨起家。公元前 111年越南被强力并入中国成为汉帝国的一部分。自那以后,被中国占领或在其之下作为臣贡国家延续了近千年。接着,象越南李朝、陈朝、

黎朝等朝代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抵抗了来自北方中国的控制,击退了层起叠涌的优势兵力。

康奈尔大学的基斯·威勒·泰勒在《越南的诞生》(1983)一书中写到:“中国对越南的贡献,从老百姓使用筷子,到士大夫学者们使用毛笔,覆盖了文化、社会以及政府管理的方方面面。”越

南文学实际上孕育于中国的古典传统:汉语成为越南知识分子的语言,就象欧洲的拉丁语。借助

于此,越南的底层农耕文化留存下来的独特性,在范围上超越了越南精英的文化保持。就如密歇

根大学东南亚专家维克多·里伯曼的解释,在这些精英中间,中国人的管理方法是“吸收兼蓄,

独树一职。”在与南方的占城和高棉关系交往之后,这些地区的人民并没有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而更多的是印度文化,所有越南人脱离中国的愿望愈加的炽烈。由于他们与中国极其相似,越南

对其小有独特之处背负着自恋,而这又让过去的事件变得更旗帜鲜明。

The Birth of Vietnam(《越南的诞生》)Keith Weller Taylor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1991-04

越南人战胜了中国,征服了南方的占城和高棉,进一步强化了明晰的国家意识,这个过程被

中国的软弱无能所激发,逐渐成长直至现代越南自成一脉。在 1946年,中国与法国串通,让中国的北越占领军接替法国军队。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从来没有消除对越南发自肺腑的厌恶感”,

坦普勒写到。除了在 1979年决定派谴 100000名中国人进入越南之外,邓策划了“榨干河内”的政策,使越南在柬埔寨卷入了游击战之中。

虽然造成冲突口实的陆界问题目前已经大部分解决,但是亚洲许多国家的民族主义斗争转向

了领海权的争夺,即南中国海。越南大约 2000英里的海岸线,构成了南中国海的西线边缘,越南突然发现自己处在历史与地理的漩涡中心,其展现的历史意义不亚于其在 20世纪晚期的陆地战争。南中国海连接着印度洋与西太平洋,转承着马六甲海峡、桑达、龙目岛以及望加锡海峡,

贯通着全球海路。全球商船年吨位的一半以上以及所有世界海上运输的三分之一,都是借道于这

片咽喉之地。从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借道南中国海,往返于亚洲的石油航运,是通过苏黎世运

河数量的三倍,15倍于巴拿马运河通过量。南韩能源供给近三分之二、日本与台湾近 60%的能源供给、中国原油进口的近 80%取道南中国海。这片海域也蕴藏着 70亿桶原油和约计有 90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如果中国对南中国海将会最终生产出 1300亿桶原油的计算是正确的话,那么南中国海是世界上除了沙特阿拉伯之外的任何其他地区都蕴含更多的原油。

Page 40: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40

南中国海有 200多个小岛、岩礁和珊瑚礁——只有大约三十几个是永久性的露出水面——这是风云莫测而又愈演愈烈的地缘边境激烈争端的主要内容。文莱宣称对南中国海南部的一个珊瑚

礁拥有主权。马来西亚宣称对三个岛拥有主权。菲律宾宣称对南沙群岛的 8个岛以及南中国大部分海域拥有主权。但是台湾、中国,还有少不了越南,都各自宣称对所有的或绝大部分的南中国

海以及所有的南沙、西沙群岛拥有主权。在 2010年中,中国引发了一场混乱,把南中国海称作一种“国家核心利益。”最后证明中国官方从来没有这样明确表述;但是无论如何,北京当局称

之为“历史分界线”并在地图上以九条短线标注的之内的所有区域:围成的一大圈叫做“牛舌头”,

完全包括了从中国海南岛以南 1200英里直至靠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所有岛群——这是整个南中国海的核心部分。这种扩张性主权要求的最终结果是,所有沿岸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一致反对中

国。他们也更加的转向美国以求取得军事和外交支持。

南海地图

Page 41: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41

“陆地边界问题相较于南中国海而言不再重要了,”越南边界线委员会副主席阮维战说道。

当我们在他空荡简陋的办公室拜访的时候,穿着土褐色制服的阮维战给我展示了一个越南人标准

形象,让人想起新加坡政治家李光耀 1970年对越南领导人印象——呆板严肃而又“迂腐”。这次拜访开始与结束得准时准点,阮维战没完没了地详细展示的演示稿把这次拜访时间占得满满的,

从所有能想得到的观点来驳斥中国的立场。

阮维战告诉我说,三分之一的越南人口在海岸沿线生活,海洋部门总计占国家 GDP的 50%。越南宣称 200海里划线,毫不迟疑地超过它的大陆架延伸至南中国海(越南人把其叫作“东海”。)这符合由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但是阮维战也承认,这与中国、马来西

亚以及与泰国和柬埔寨在泰国湾附近所宣称主权的海域存在“重叠”的地方。阮维战解释,通过

东京湾(译注:中国的北部湾)确立的方式,越南和中国可以大体上解决这个问题,即通过把这

个资源丰富的海湾一分为二,而在东京湾,中国的海南岛通过公海就可以大体上封锁越南北海岸。

“但是我们不能接受这个牛舌头,”他的意思是指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九条历史分界线。“中国说这

片地区仍存在争议,我们说不,这牛舌头侵犯了五个国家的主权。”

阮维战接着向我们出示了在他电脑上的一套地图,重述了一大段的历史。“明朝皇帝在 15世纪有一段时间占领越南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占领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如果这些岛群属于中国,

那为什么明帝国没有把他们画进地图呢?”他质问到。“在 20世纪早期,如果南沙和西沙是属于中国,为什么清帝国的地图又忽略了呢?”他对我说,在 1933年法国把军队派送到西沙和南沙,这就意味着是因为这些岛是法国印度支那的一部分,现在他们就属于越南。他补充说道在 1956年和 1988年,中国是利用“军事武力”来攫取西沙岛礁,最后,他展示了一张意大利德尔蒙特圣母玛利亚教堂的图片,那儿存有的一份 1850年的地理手稿中有一张半解释了西沙群岛怎么会属于越南。他的这些细节材料只有一个目的:在他的演示稿中另一张地图里,把南中国海(包括

西沙与南沙)的绝大部分分割成小块区域,让越南可以在将来把石油特许权授给跨国公司。

越南在本国近海建立的石油平台(资料图来源:凤凰网)

Page 42: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42

越南人反复不断地告诉我,南中国海的重要性不仅仅只是一个领土争议的问题:它是世界海

洋商业的交通要道,对南韩、日本的能源需求至关重要,并且有一天在这个地方中国将会遏制美

国在亚洲的力量。越南确实踩准了奥巴马政府决策者和其他人不断喧嚷的“印太” (即印度和

东亚)称谓的历史与文化脉搏。

越南最近从俄罗斯购买了六艘最先进的基洛级潜艇,没有什么能比这更好地说明这个国家极

度想成为地区性的一个主要成员的愿望。一名在河内的西方防务专家告诉我,这项买卖毫无道理:

“当他们发现仅维护这些潜艇得花多少钱的时候,越南人才将会真正地感到价格震撼。”这名专

家说到,更重要的是越南将不得不训练船员来操作他们——这可是一代人的事业。“为了对抗中

国潜艇,”这名专家说到,“他们就得把更多的财富集中用于反潜作战以及沿海防务。”显然,越

南购买这些潜艇,挟兵自重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我们可是动真格的。

在向俄罗斯买潜艇的数十亿美元开支计划,包含了 2亿美元用于翻建东南亚最好的深水抛锚港金兰湾,这个港口横跨南中国海海路,是美军在抗美战争期间运作的一个主要基地。越南人申

明他们的目的是让外国海军也可以使用可兰湾。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机构中心的职员伊曼·斯托里

写到,越南人没有明说的潜意思是,可兰湾大修将会 “通过与美国以及当前美国在东南亚军事

设施的联系来强化防御,以制衡崛起的中国力量。”可兰湾完美地契合了五角大楼的“重空间轻

基地”战略,美国船只飞机由此可以正常访问外国军事哨站进行检修和重新补给,就不需要常规

的又带有政治敏感性的基本部署。

2010年 7月在河内的一次东南亚国家论坛会议上,一项实质性的美越战略伙伴关系宣布生效,当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说美国在南中国海存在着“国家利益”,美国准备参加多边努力来

解决那儿的边界争议,海事请求权应当建立在地貌基础之上:那就是大陆架延伸得到的地方,这

个概念与中国的历史分界线相左。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把克林顿的评论称为“实质上对中国的攻

击”。美国官方对此不了了之。从那个时候开始,奥巴马政府宣布计划在澳大利亚北部或其之外

部署 2500名陆战队员,并公开表明五角大楼削减预算决不会触及美国军力在太平洋的支出,并声明在事件允许的情况下,重心将从中东转向太平洋。美国对世界的观点与越南不谋而合:受到

不断发展的中国力量威胁。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由此谋取众多的地缘政治利益,而越南只有一个目

的:反制中国。

但是越南无论如何也无法挣脱中国而投入美国怀抱。越南过于依赖中国并因此而与中国呼吸

与共。虽然美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但是越南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超过其它任何国家,包括棉

花、机械、化肥、杀虫剂、电子、皮革以及其它许多消费品。虽然中国通过输入大量廉价产品,

阻碍了越南当地制造业的发展,但如果没有中国,越南的经济就无法运转。此外,越南官员也深

深知道地理位置上的不对等,用他们的话来说叫作:“远水救不了近火。”中国近在眼前而美国在

世界的另一半,这意味着越南人不得不对屈辱忍气吞声,例如中国在越南苍翠繁茂的中央高地进

行铝土矿开采时带来的环境破坏,这个项目与在全国的其它项目一样,雇佣的都是中国工人而不

是越南人。”前副外长阮晋战告诉我说:“我们不能迁居易地,从统计数字上看,我们只相当于中

国的一个省。”

由于苏联在 1979年对越南撒手不顾,越南人就再也不会完全信任一个远方力量。除了地理位置因素外,越南人打从骨子里不信任美国。一名官员直截了当地告诉我说,美国正处于衰退之

中,华盛顿政府只盯着中东而不是在东亚崛起的中国(虽然最近的声明有所改变),这让情况更

为恶化。这样解读虽然是自圆其说,但也可能是正确的。此外还有一种害怕,担心美国为了与中

Page 43: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43

国关系更密切而出卖越南:国家外事委员会的一位叫轩的官员,特别提到当时尼克松政府提供的

地缘政治环境,让中国自由入侵越南。“历史将会重演,”他失望沮丧地摇着头地对我说。共产党

政府的一名官员告诉我,“我们与美国之间在谈判时,民主与人权是很忌讳的。”越南人始终担心,

某一天来自于国会、媒体以及不同的非政府组织的压力可能会让白宫出卖越南,就象出卖乌兹别

克斯坦和尼泊尔这些专制的亚洲国家一样。外交部副主任李赤勇告诉我:“最高价值应当是国家

团结与独立。”他努力解释他的国家政治哲学。“是国家,而不是个人,让人获得自由。”

越南实际上资本主义得肆无忌惮,而表面上共产党统治巍然不动,一定程度上可从越南共产

党的民族主义威望来解释,即是因为它管理的国家曾经在战争期间抵抗了法国、美国、中国。而

且象南斯拉夫的铁托和阿尔巴尼亚的恩维尔·霍查,胡志明是一名具有本国特色而不是由外国入

侵军队强加扶持的领导人。越南共产党在努力宣讲“胡志明思想”和“儒教”二者在尊重家庭和

政府的共通之处。“爱国主义是儒家思想的必然推衍,”外交部官员李赤勇说道。《理解越南》(1993)一书的作者尼尔·杰米逊写道:“普通越南人的‘专制主义品质’,”被当作“世界上基本而又具

有决定性的道德规则。”这种个性因素反过来又与“正义”相联接,被宽泛地解说成个人对家庭

和更大的集体的社会义务。

共产主义在越南的固执坚守,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即共产主义的真正主旨正渐行渐远。越

南人现在所处的形势与中国相似:他们由放弃共产主义的共产党统治,而接受心照不宣的社会共

识,在这种社会共识下,只要共产党保证更高的收入水平,那么人们就乐于安守现状。越南统治

者不可能与中国根本上完全背道而驰,因为他们正在进行相同的试验:把资本主义的富有嫁接到

共产党统治的国家。

越南曾经的粮食配给制来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稻米供给,至今已经放弃有 25年了。从统计学标准来看,越南最近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100美元,逐步进入了中低收入水平国家。越南的无所不为却又极其无效率的单一领导人体制(就象埃及、叙利亚以及其它阿拉伯国家一样,

领导人个人图片被张挂在宣传栏上),已经被实际上的三人统治——党主席,国家主席以及总理

所取代,在过去的十年中,国民生产总值不负众望地以 7%的年率增长。即使在 2009年大萧条重压的时候,当地的经济增长也达到了 5.5%。“这是世界历史上解决贫困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纪录,”一名西方外交家说道,“他们正从自行车跃跃升到摩托车。”那对越南人来说可能就是民主。就算

不是这样,或许有人会辩解到,越南和中国的专制统治并没有象在以前的中东那样剥夺了人民的

尊严。“中东的领导人脱离群众太长时间了,让国家处在危机之中几十年了,”一位越南前高级政

治领导人对我说。“这里并不存在那种情况。虽然腐败、巨大的收入差距和年轻人的高失业率,

我们与中东国家一样也存在着这些问题。”

比阿拉伯之春更让越南共产党惊慌失措的是象中国 1989年那样的学生动乱,一直到最近,越南的通货膨胀率几乎与中国当时一样高,并且人们看到腐败与任人唯亲现象无法控制——这种

情况在今天越南还是伴随着。然而,党的官员也同样担心政治改革可能把他们重蹈 1975之前南越的垮台覆辙,其虚弱、充满派系的政府导致了国家的崩溃;或者象 19世纪晚期和 20世纪早期的中国一样,软弱无力的中央政府受到外国控制。越南官员公开赞赏新加坡,一个由单一政党占

据主导地位的国家,纪律惩戒与廉洁政府——这些东西可以让越南泛滥的腐败得以根除。

与此同时,越共领导人仍将继续秉持他们的普鲁士主义、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严历的政治控

制,来保持对中国的独立自主。他们也知道他们与阿拉伯之春国家的不同之处,他们国家面对的

是虽然在意识形态上相近,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外部对手,但是他们的危胁倒接近于帮助缓和

Page 44: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44

了大众对政治自由的更大期望。越南领导人与印度领导人一样也对与美国签订的正式条约协议担

心不已。越南与美国的实际共同防御条约诞生的时候,那将预示着在南中国海区域的安全情境变

得更为不稳定。在任何情况下,越南的命运以及不被中国芬兰化的能力,可以说与越南在 20世纪的命运相似,在很大程度上与 21世纪美国在太平洋以及在全世界投射的影响力有关。

(摘自译言网,原文译自《大西洋月刊》)■

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 Kaplan):平衡记分卡的创始人,美

国平衡记分卡协会主席, 哈佛大学教授。平衡计分卡也许是卡普

兰一生最伟大的贡献,它作为一种前沿的、全新的组织绩效管理手

段和管理思想,在全世界的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代表着

一种全面的、可行的公司治理理论的开端。

延伸阅读+百度百家文章《越南人为何这样对中国?》/李普曼

http://lipuman.baijia.baidu.com/article/16135

Page 45: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45

《南方周末》报道《越南:天堂太远,中国很近》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315

Page 46: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46

秦晖:多民族国家的多元与认同之道——印度与南斯拉夫

的比较秦晖 《南方都市报》(2010-7-11)

在多民族联邦和政治体制的关系上,有两个非常有趣的比较对象印度和南斯拉夫。这两个国

家民族、宗教、语言、文化构成都极为复杂,而且都有个特点,就是没有具有明显优势的“主体

民族”,中国的汉族占 90%以上,但是它们都没有这样的主体民族,而且历史上一直缺乏对于统一国家的认同。近代受外部世界,尤其是外部列强的影响很大,印度原来是英属的殖民地,南斯

拉夫这一块地方原来是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领地。这两个国家建国之后实行的都是联邦制,

尤其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国家在国际上走得也很近,都标榜既不依附于美国、也不依附于苏联,都

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尼赫鲁和铁托被认为是不结盟的两大代表人物。

尼赫鲁(左)、铁托

虽然两个国家都是联邦制,但南斯拉夫实行的是列宁式的联邦,印度是宪政民主制的联邦。

几十年发展下来,两国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印度当然问题很多,但国家认同一直都在不断加强,

现在已经成为新兴的金砖国家。而南斯拉夫虽然在铁托时代曾经有过一度的辉煌,但铁托以后就

越来越混乱,上世纪 90年代就走向解体了。

对这两个国家,许多人有不少误解。对印度最大的误解是由于它是宪政民主制度,所以搞得

国内乱糟糟的,尤其是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解决不好。可是不看别的,就看现在的印度和民主化

之前的印度,乃至现在的印度和周边不那么民主的其他邻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

里兰卡等,这些国家的民族、文化构成比印度简单,但国家认同与政治稳定问题却比印度要严重。

现在人们说印度的什么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那是很复杂,但印度不同于中国,中国历史上大部

分时候是统一的,而印度从笈多王朝解体后就没有由本土居民建立的统一国家,而民主制度下这

样的国家已经存在了 70年,这在印度 1000多年的历史上已经是空前伟大的奇迹了。

对于南斯拉夫也有两大误解,一个是我们通常都认为铁托搞的那一套社会主义模式,要比苏

联更开明、更宽松,因此往往认为它在民族问题上应该也是一个异端,但我认为虽然铁托在很多

问题上有独创,在民族问题上他却是非常列宁主义的。

Page 47: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47

南斯拉夫的列宁主义联邦

南斯拉夫根据的是列宁的民族理论,这个理论的要点在于它强调各民族是一律平等的,大民

族和小民族都必须有同等的发言权,但是请注意,这个同等的发言权都必须由各民族的共产党人

来表达,也就是说各民族的共产党人有发言权,但是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的非共产党人都没有发言

权。他承认民族平等,但是绝不承认左右平等,或者说绝不承认阶级的平等。在每一个民族内他

都是要搞专政的,要搞无产阶级专政,在每一个民族内都镇压一部分人、扶植一部分人,而且这

个手段都是非民主的。

每一个民族内出现分野,这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能够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多民族国家里

每一个民族都各自一元化,这不是好事。每一个民族中出现分野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比如

说美国,白人、黑人中都分成共和党、民主党,这可以说是黑白矛盾被淡化非常重要的前提,但

是列宁式民族理论却用一些人镇压另一些人的手段取消这种分野。

和斯大林闹翻之后,由于要争取西方支援,也由于要在国内赢得支持,铁托有很大的独创,

搞了自治社会主义,在很多方面要比苏联自由、宽松,但有一点他仍然坚持,那就是坚持不准比

他右的人存在,也不准有比他更左的人存在。

但是这样一个绝不讲左右多元的国家,却很乐于强调民族多元。铁托容不得比他左的,也容

不得比他右的,但是他却对族群的多元化极度宽松,甚至可以说是鼓励。他不仅允许非塞尔维亚

各族保持自己的认同,甚至将塞尔维亚也分成了几个部分,成立了一堆共和国,但前提是这些共

和国都是南斯拉夫共盟的专政,所有这些共和国都不准有左右的分野,但同时铁托又非常强调民

族平等,强调各共和国的共盟都应该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他不允许各共和国的共盟有政治的个性,

你如果要比他左或者是右都不允许,但是他允许你有民族的个性。比如他提倡的波黑穆斯林不认

同塞尔维亚,这个是很奇怪的,共盟是一个无神论者的政党,但是共盟建立了一个民族叫做穆斯

林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结果有人就说,整个南斯拉夫联邦其实像一个多党制的国家,共和国自治省的共盟各有特点,

加起来有 8个党,不过这 8个党和西方的多党制完全不是一回事,这 8个党并不是左右之分,而是族群之分。有人说这个多党制就造成了南斯拉夫的分裂,可大家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左右的

多党制国家都可以维持统一,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族群多党制”,恰恰就要了南斯拉夫联邦的命。

铁托本人是终身总统,从 1945年一直到他死,一直都是他掌权,但是铁托生前就说,他死之后南斯拉夫要实行各民族平等的集体领导,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主席,南斯拉夫的党就是南共

联盟的主席,都必须由 8个共盟轮流坐庄,但是每一个坐庄都不是民主选举的,而是由党组织安排了一个民族平等的格局,我们每一个民族都是平等的。老实说左右派的政党轮替通常不会影响

国家的凝聚力,而南斯拉夫的这种各族轮流坐庄的制度,最后不仅是联邦凝聚不了,连一个松散

的邦联都维持不下去,最终大家反目成仇。

印度的宪政民主联邦

印度也是联邦,但印度这个联邦的建构原则和南斯拉夫相反,应该说印度的种族、民族、语

言、宗教、文化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南斯拉夫,国家认同的基础比南斯拉夫还要薄弱。而且

就它的优势民族、主体民族缺位这一点而言,它也要比南斯拉夫更明显。南斯拉夫不管怎么样还

Page 48: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48

有一个塞尔维亚族,而印度、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印地族、乌尔都族这是没有的,只不过有一

些讲这种话的人而已,讲这种话的人本来也是来自各族的。

我们现在觉得印度有种族矛盾、种族冲突,其实印度在建国之初才真是非常恐怖。印巴分治

造成了 100多万人的死亡,印度的历届领导人几乎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非正常死亡的,除了尼赫鲁和夏斯特里是病死的,三个甘地都是被民族/宗教极端分子暗杀的,但 70年过去,印度的国家认同可以说是越来越稳固,民族冲突是有,但是应该说是越来越淡化了,而不是越来越激化了。

印度和南斯拉夫相反的是,印度从一开始就建立了宪政民主基础上的左右分野的多党制,所

有的各主要政党都是超越民族的。这些党都不是按照民族分的,而是按照政见来分的,有左派也

有右派,尽管实际上这些党往往有固定的族群基础,也就是说实际上某一个党还是更多地得到某

些族群的支持。

我这里分析一个党,印共(马)。印共(马)的选民主要集中在两个族群,孟加拉人和马拉亚拉姆人,它在西孟加拉邦和喀拉拉邦(马拉亚拉姆人为主)已分别执政 32年与 25年,在孟加拉人居多的特里普拉邦也执政很久,但除了这三个“红邦”,它在其他各邦几乎毫无影响。仅以 2009年选举为例,在这年印度国会人民院该党获得的 16席除 1席外全部来自这三邦,在全印各邦议会中的印共(马)总共拥有 293个席位,但三个红邦就集中了 275席,其余 32个邦(区)总共只有 18席。

图为印度女人手持选票排队选举

与此相仿,马哈拉施特拉、哈里亚纳等邦几乎从来都是国大党的天下,而古吉拉特邦则是人

民党长期占有优势。可以想象,如果这些党都是以族群认同为依归,他们长期控制的邦与其他邦

可能早就分道扬镳了。然而印度这些党都是以制度理念而不是以族群特性作为依归的,因此我们

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印共(马)尽管在“红色三邦”之外影响其实很小,但是它的党中央一直设在德里,它的理想是取得全国多数的支持,以便将它在红邦的实践推向全国,在印度实现

Page 49: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49

社会主义,而不会想去搞什么西孟加拉的独立或者是喀拉拉的独立。

印巴分治之后,东西两个孟加拉都曾有独立的情绪,东边的孟加拉最后真的独立成为了孟加

拉国。而西部的孟加拉,其实也不是没有独立的思潮,但是长期执政的印共(马)偏偏是一个非常反对民族主义的政党,它在宪政民主体制下是全印左翼反对派的代表,而不是孟加拉人的代表,

它并不想代表孟加拉人说话,它要代表全印度的穷人说话,它将自己定义为印度无产阶级和贫苦

农民的代表。印共(马)大部分的党员、选民、国会议员和各邦议员都是孟加拉人,但印共(马)自从成立以后到现在,历任的总书记没有一个是孟加拉人。

今天的印度的国家凝聚靠什么呢?不是靠印度教,历史上向有“只有印度教没有印度国”之

说,印度教可以建立文化认同,但很难建立国家认同。今天印度各民族在什么问题上可以达成一

致呢?他们哪怕在所有的问题上都不能达成一致,但至少一个问题上可以达成一致,那就是印度

应该是一个宪政民主国家,无论哪一个民族,也无论你是左派还是右派,只要你想在全印度执政,

你就要坚持这一条。

印度这个国家矛盾很大,印共(马)掌权的西孟加拉邦与中央政府也有很严重的矛盾,曾经几次发生过暴力事件,出现过紧急状态。但是这些矛盾都是印度公民中的左右冲突,哪怕你是打起

内战来,那也相当于中国的国共内战,双方都还是承认一个中国的。他们也是一样,这并不是孟

加拉人与其他民族的民族冲突,今天德里的统治者也将印共(马)看做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整天盘算着怎么遏制印共(马)的势力,但是他们从来就不担心西孟加拉邦有什么独立的问题。而且我们知道,在印共(马)执政的 30多年里,西孟加拉邦的民族融合与孟加拉人的印度意识或者说国家认同,其实是明显加强了。

真正的民族平等必须走民主的道路

真正的民族平等必须是在民主条件下体现出来的,大家知道美国很早就有了黑人官员,甚至

是高官。前国务卿赖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都是黑人,但研究种族关系的人并不认为这

是种族平等的一大突破。道理很简单,不管是国务卿还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主席,那都是任命的,

总统任命了一个黑人最多只代表了总统的开明,不能反映白人的开明,其实这就相当于在南斯拉

夫,铁托规定各民族要轮流坐庄,但是你只能说这是铁托的开明,这并不是塞尔维亚人的开明,

当然铁托不是塞尔维亚人而是克罗地亚人,但这也不是克罗地亚人的开明,其他民族也不会因为

这一点而感谢塞尔维亚人或者克罗地亚人。

像美国、印度这样的国家,每几年一次的竞选就是一次民族大融合的洗礼,每一次的竞选就

使得每一个党的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成员要搞一次大团结,你不搞大团结你就赢不了。

我觉得承认阶级分野是可以的,阶级可以有矛盾,可以有斗争,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存在左派、

右派,但是你左派、右派无需互相消灭。南斯拉夫按照列宁主义的民族问题理论来建构国家,本

来这种理论并不是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比如说我认为用阶级矛盾“替代”民族矛盾就很高明,

而且老实说西方、印度也是这样,用阶级矛盾来淡化民族矛盾,用左右分野来化解民族分野,这

应该是很高明的。但本来这个高明就高明在阶级矛盾比较容易妥协、合作,事实上也比较容易实

现。相对而言,劳资合作总比“阿以合作”容易得多、工会与商会达成协议总比犹太教徒与穆斯

林达成协议容易得多吧?可是列宁体制真正的问题就在于它将本来是容易妥协和合作的一种矛

盾人为地激化为你死我活、谁战胜谁。这种理论在利益关系上把劳资对立刻意激化成“阿以对立”,

Page 50: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50

在观念问题上像旧时宗教战争中“基督徒战胜穆斯林”那样去镇压“资产阶级思想”。结果搞得

任何一个民族中都有人被伤害,任何一个民族都积累了不满的情绪。但是在存在着民族矛盾的情

况下,这种不满又容易被转嫁到两个民族之间。于是就导致了越这样搞这个国家就越是离心倾向

严重。

其实阶级的分野或者说左右的分野,一般来说是不会分裂国家的,为什么呢?

左右的分野和阶级的分野都是可变的,一个左派选民下一次大选可能就改变主意,成为右派

的选民。但是一个民族的人怎么也不可能变成另一个民族,这个认同是固定的,所以一个少数党

如果对他的政治理念有信心,比如说我信社会主义,哪怕我现在是少数派,但是我相信将来有可

能成为多数派,但如果是一个少数民族,你相信将来会成为多数民族吗?不可能,除非你独立。

所以如果这个国家的政治一旦变成是以民族来分野,问题就很大了。

第二,左中右的分野是理性的,有理可讲的,可以和大家的实际利益挂钩。比如说我是左派,

我主张福利国家,我可以讲福利国家可以给你提供各种各样的保障。我是右派,我主张自由竞争,

我也可以讲福利国家不好,自由竞争可以提高经济活力等等。这些话都可以进行理性的分析,左

派、右派各有利弊,利弊也容易讲得清楚。但是不同的民族认同你怎么解释呢?民族认同说透了,

就是一种感情,这就像我爱我的母亲,那是因为我母亲比别的母亲更漂亮、更有钱、更聪明、更

能干吗?当然不是,而就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能够向别人介绍说我的母亲多么伟大,所以你们

也来认她为母吧,这是做不到的。

天底下不存在着一元化的东西,但是如果真的要讲多元化,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左右多元化”

是最能够淡化民族认同的多元化的,因此也有利于促进民族和睦与国家统一。承认左右多元化的

印度国家认同越来越巩固,而不允许左右多元化却突出民族认同多元化的南斯拉夫却解体了,这

不令人深思吗?

本文刊于 2010年 7月 11日《南方都市报》,转载仅作观点交流使用。■

秦晖,生于 1953年 12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

导师。

Page 51: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51

凤凰周刊:一个维吾尔人的家庭史口述/库尔班江·赛买提 采访整理/张弛 《凤凰周刊》2014年第 12期(总第 505期)

推荐语:《凤凰周刊》2014 年第 12期(总第 505期)封面故事《一个维吾尔人的家庭史》,通

过一个传统和田维吾尔族家庭 30多年来在和田、内地的经历和感受,试图令读者更多地了解维

吾尔族人的经历和内心。

Page 52: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52

上世纪 80年代起,库尔班江的父亲做玉石生意,走出新疆,频繁进入内地。独特的经历和

开阔的视野改变了他对教育、宗教、民族的观念,亦影响了四个子女此后的人生轨迹。

深受父亲影响的长子库尔班江同样来往于口内各地与和田。他在内地的经历代表了大多数维

吾尔人在内地的境遇,而他对故乡和田的独特观察,对宗教、保守主义不断挤压世俗社会的深深

忧虑,则为读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理解新疆维吾尔族世界的窗口。

绿洲城市和田是中国最西部的城市之一,坐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戈壁滩之中。和田距离北

京超过 4000 公里,距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也超过 1000 公里。过于遥远的距离使得

和田人看外面,尤其是口内(新疆方言,内地),以及口内人看和田,都极度困难。即使今日互

联网高度发达,陌生感、误解和疑惑依然充斥心间。

而近年来在和田发生的几次极端暴力事件,以及一些被披露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中,不时出

现施暴者和田籍贯的信息,令和田被动地成为口内人颇为关注,些许恐惧,希望了解,却又所知

甚少的地方。

作为传统维吾尔族居所,和田是否受到全球宗教保守主义的影响?和田的维吾尔族社会日常

生活是什么样的情形?当和田人来到口内,会是怎样的经历、遭遇和内心感受?而走出去的和田

人,回到故乡后,又会是什么样的心境和矛盾?尤其是,与口内人同样经历了 30 多年的改革开

放和快速的现代化,同样面临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和信息化社会的急遽转型,和田人的经历是

怎么样的?所有这些,都是大多数公众茫然无知的。

本文无意也无法回答所有的问题。但通过一个传统和田维吾尔族家庭 30 多年来在和田、口

内多地的经历和感受,通过主人公库尔班江用新疆风味汉语的喃喃自语,试图令读者更多一点地

了解维吾尔族人的经历和内心。

上世纪 80年代起,库尔班江的父亲做玉石生意,开始走出新疆,频繁进入口内。独特的经

历和开阔的视野改变了他对教育、宗教、民族的观念,亦影响了四个子女此后的人生轨迹:老大

(库尔班江)在北京拍摄纪录片,二女儿在和田从事汉语教育,三儿子在深圳做玉石生意,四儿

子在深圳影楼工作。

深受父亲影响的长子库尔班江同样来往于口内各地与和田。他在内地的经历代表了大多数维

吾尔人在内地的境遇,而他对故乡和田的独特观察,对宗教、保守主义不断挤压世俗社会的深深

忧虑,则为读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理解新疆维吾尔族世界的窗口。

Page 53: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53

最近关于新疆的事情特别多,我特别难受。这种难受劲儿没法用语言表达,新疆不应该以这

种方式成为热门话题。

3月 1日昆明暴恐事件发生的时候,我正跟朋友在外边吃饭,回到家已经 10点多了。一看昆明出了事,我心里就开始不安,一直盯着手机看新闻,越看越不安,因为有人提到行凶者穿着黑

衣。我有 70%的预判,这件事与新疆有关。等后来消息确认,我整个人都瘫痪了,在家里待了一天,什么都不想干,哪里都不想去。这种感觉,2009年“七五事件”的时候有过,但这次更恐慌。怎么说呢,发生在新疆,对很多人来说毕竟是很遥远的,但这次是昆明,就像在家门口一样。

我想,这对于内地普通民众的影响更大。

3月 2日那天,我接到了派出所的电话,以前从来没有过,我心情更不好了。对方倒是没说什么,也很客气。问我:你要继续待在北京吗,有要回新疆的打算吗?我说,老婆孩子、房子都

在北京,我打算一直待在这儿。他们就把电话挂了。我给周边的一些朋友打电话,问他们有没有

什么影响。一个朋友,是个女孩,派出所的直接去了她的住所,说是安全检查,把她吓坏了。派

出所的走了以后,她很害怕,就给房东打电话。房东说,我知道,他们也给我打了电话。后来房

东又说,对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什么都别想,好好工作,

外出注意。我朋友感动得直掉眼泪。

然后就是马航的事,先是说飞机上有一个新疆人,于是有了各种猜测。那个人恰好是我的朋

友,一个画家,我赶紧把他的一些信息发到网上,澄清事实,消除误解。接着长沙又出了事(编

者注:3月 14日,长沙两名新疆籍商贩因纠纷互殴,4名无辜市民被殃及身亡。两名商贩,一人互殴中被砍死,另一人被警方当场击毙),网上再次对新疆人骂声一片,但这一次,我任何消息

都没有发,这和内地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没什么本质不同。昆明的事情是恐怖袭击,长沙的是刑

事案件,这两件事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想,新疆人的形象不应该是这样的。我要实实在在做点事情,让外界了解新疆,了解新疆

人:其实他们和所有人一样,只是为了过好日子。我现在没有足够的资金拍摄纪录片,但可以用

图片来讲述这些人的故事。从 3月 3日起,我就一个个地联系在北京的新疆人,各个民族都有,拍照片、写故事。现在我已经拍了差不多 30个人,有打馕的,卖烤肉的,在医院、科研单位、传媒行业工作的,还有设计师。希望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让大众知道普通的新疆人是什么样的,

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同样,我也要说出我自己和家人的故事。一个和田的维吾尔族家庭,经历了怎样不同的改革

开放年代,以及在内地过着怎样不同的生活。

库尔班江(左三)和其父母及大外甥

Page 54: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54

“库爸三迁”

和田是新疆非常传统的维吾尔族地区,但我们家与其他家庭有些不一样。我们家四个孩子,

三个不在新疆工作和生活。老三继承了家族的生意,在深圳开玉器店,老四在深圳一家婚纱摄影

公司做后期处理。只有妹妹在和田当汉语老师。

在南疆,几乎找不到这样的家庭。这归功于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父亲。他喜欢跟别人聊天,

尊重有学问的人,不断学习。父亲是阿图什人,不论经商理念,还是做人做事的方式,都跟一般

的玉石商人不一样。

大概在 1984年前后,刚改革开放不久,我父亲做玉石生意,开始频繁往内地跑,眼界变得开阔。回来后,经常给我们讲他遇到的人和事。

父亲说,你们是男孩,一定要出去。他经常对亲戚朋友们说,三个儿子,我一定要把他们都

赶出和田。他真的做到了。我觉得父亲的包容性、对一些事情的理解,真的超过很多干部。所以

我们家的孩子,包括对宗教的看法,跟和田别的维吾尔族家庭都不一样。

我小时候家境很好,在和田数一数二。父亲没有上过学,母亲也一样,都是地道的农民。但

父亲坚持要我们上学。他经常说,自己就是没读过书,吃过很多苦。如果他没钱了,哪怕卖掉裤

子,也要供我们上学。了解南疆的人都知道,在和田那个地方,又是传统的维吾尔族农民家庭,

这非常难得。

小时候,我们兄妹都不会念《古兰经》。每到寒暑假,妈妈就想把我们送到阿訇或者伊玛目

(伊斯兰教教职称谓)办的讲经班,但父亲坚决反对。这件事上,他们不知道吵过多少次架。

我父亲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后自己有了感悟,再让他们自己选择也不迟。但我妈担心,

如果不去学经,以后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异教徒”,不被当地社会接纳。我爸说,所有的罪恶,

由他一个人来承担。小的时候,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慢慢地,特别是这几年,

和田的宗教氛围更保守、环境更恶劣,我觉得他实在是太伟大了。

我父亲讲的故事,几乎都跟教育、知识、上学有关,几乎没听他说过谁赚了多少钱、生意做

到多大。有一次从广州到上海的飞机上,他旁边坐着一个老太太,是个教师。她有两个儿子,都

在美国读书、工作。父亲很有感触,回来跟我们说了好几次。

1996年左右,很多台湾人经香港转道上海,将和田玉贩卖到台湾。据说当年在上海,第一个把和田玉卖到一公斤一万元的就是我父亲。父亲给我们讲一个台湾客户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大

儿子不爱上学,还乱花钱,在学校里开最好的车,那个人就把大儿子赶出家门。他说,这是要做

给另外两个孩子看,否则三个孩子就都毁了。

父亲讲的这些故事,无意中给我们灌输了一些观念。他经常说,肚子里面没有墨,你怎么能

写出字来?其实具体的学习方面,他很少管,从来不给我们压力。父亲不识字,也不知道我们成

绩怎样,他只是不停地搬家,给我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汉族有个故事叫“孟母三迁”,小时候我们也搬过三次家,每次都从大房子搬到小房子,但

当时我没听过这个故事。第一个家很大,是姥姥留下的房子,从住的地方走到大门需要 15分钟,要穿过一片森林。但周边环境很杂乱,住的是生意人,家里的小孩都不上学。后来搬到一个监狱

旁边,环境倒是很安静,只有三家人,但小孩也很少,没有人跟我们玩。住了两年多时间,就又

搬家了。这次是一个小两层,周围住的都是干部,一出门,就是和田市一个退休市长的房子。

到那里后,我们不逃学了,学习也变好了,因为周围的小孩都在上学。住我家对面的是一个

医生,老婆在银行工作,四个孩子,最大的在天津上大学,两个女儿是“民考汉”,还有一个儿

子学的是音乐,我们就跟他们一起玩。当时,我的汉语还是不好。和田那个环境,学汉语真的太

难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人口比例约为 96.4%)。一直到 1998年我上初中,我还只认识“我、你、他、爱”这几个字。因为喜欢邻居家那个学汉语的维吾尔族女孩,想给她写信,初三时我第一次

Page 55: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55

动笔写汉字,写的是“我爱你”。

为了我们的学习,母亲付出的代价特别大。父亲长年在外做生意,有时几个月都没有消息。

记得我六七岁那年,父亲一年多没有回家,妈妈推着车子在街上卖水果。现在我印象还很深刻,

冬天下着雪,特别冷,妈妈穿着一件宽大的皮衣,抱着老三在街边摆摊卖苹果。很多人对母亲说,

让你大儿子帮忙不行吗?那个时候,没有义务教育的概念,和田很多家庭都是让孩子给大人当帮

手,但是妈妈没有。

因为我们兄妹几个没去过讲经班,妈妈现在快 60岁的人了,她的兄妹至今都不跟她来往。即使偶尔见面,也是刺激她,“你看,跟你们家孩子说话,需要请一个翻译”。意思是,你的孩子

都是“汉族人”。其实我们维语都很流利,交流根本没有问题。我们也被亲戚排斥在外,妈妈的

家族中,30多个表兄妹从小都不跟我们玩,说我们是“卡菲尔”(异教徒)。母亲特别痛苦,父亲也特别难受。

其实,我父母都是虔诚的穆斯林,每天做五次礼拜,斋月时封斋,尽可能帮助身边的人。对

普通人来说,宗教是向善和励志的。生在一个穆斯林家庭,信仰也与生俱来,我们成人之后,才

了解父亲的苦心。学习科学、文化,掌握知识,见过了世面,才能更好地理解宗教,才能把学过

的东西和背诵的条文变成智慧。

古尔邦节,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尔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牲”,故又称“宰牲节”、“献牲节”,或“忠孝节”。古尔邦节是穆斯林最盛大的节日之一,在伊斯兰历每年十二月十日举

行,以举行会礼、宰杀牛羊、聚餐为主要内容。

不敢让弟弟待在和田了

我最小的弟弟,高中没好好上,前几年是我家最头疼的问题。2007年,才读高一就退学了,和社会上的小青年一起混。我爸跟我说,想想办法,你弟弟在和田这种环境继续待下去,很危险,

必须把他带出去上学。我就问他,你想学什么?要么到北京来,学什么都行。但他死活不愿意离

Page 56: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56

开和田。

甚至我弟跟我爸说过一句话,“和田是你的吗?除非你把我给打死,装到皮箱里运出和田,

不然我绝不离开和田。”

我们都不敢跟我爸这样说话,可见,当时和田的那种环境,已经对年轻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他的脾气、做事方式,不知不觉就受到周边一些朋友的影响。觉得父母为你着想是不对的,我有

我自己的想法,但其实他很迷茫。

有一天他半夜才回家,我爸扇了他一巴掌,他就离家出走,一晚上没回家。当时我在上海,

父亲给我打电话,我坐不住,给我公安局的朋友打电话,无论如何必须找到他,直接关到拘留所

就行,让他好好反省。他不抽烟也不喝酒,就和那些社会青年瞎混,没有任何兴趣爱好,什么都

不愿意学。幸好 2007年年底,一个四川的朋友在和田开影楼,我就让他去了影楼。拍照、灯光,或者后期,喜欢什么干什么。我想让他对某个东西感兴趣,转移一下注意力。他对后期处理感兴

趣,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

但 2009年“七五事件”发生后,一些员工之间开始有了冲突,影楼除他之外都是汉族人。冲突的起因,其实都是小事。有一次听歌,一个汉族小伙子正在听周杰伦的歌,但我弟弟喜欢

BEYOND乐队,觉得有感觉,他就换了 BEYOND的歌。汉族小伙子不干了,说了一句:你这个“缠头”(对维吾尔的蔑称),给我把那个换回来。我弟弟说,你说什么呢?就把喝水的杯子扔了

过去。就这么一件小事,立即演变成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

我朋友把那个汉族小伙子开除了,把我弟弟也狠狠说了一顿。被开除的那个汉族小伙子觉得

处理不公,偏向维吾尔族,就想把店砸了。他带了 20多个打工的赶到店里,堵着门要打我弟弟。我的朋友摁着我弟弟,不让他出去。但我弟弟也已经打了电话,找了四五十个维吾尔人过来。你

想,刚发生“七五事件”,聚集的又全都是年轻人,多可怕。我朋友还没反应过来,看到来了一

群维吾尔族青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赶紧给我打了电话。我就紧张了,对朋友说:千万别出

什么事,赶快报警!还有,我弟弟不能让他出去,我知道他的性格,出去肯定打起来。报警后公

安局来人,把他们全都抓走了。这才避免了冲突。

后来我想,再不能让他待在和田了,这样下去早晚得出事。我那个朋友说,你弟弟学得也挺

好,但和田这种环境,千万别让他在这里待着了,一定要让他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就给他打电话,

吓唬他,说这件事情特别严重,我已经给你买了机票,明天就去深圳,我给你找了店,你可以到

那里学习。他到深圳后,我们找了公安局的朋友出面作担保,给店里说,如果出了什么事,一切

由我承担。

刚到深圳,老四也不习惯。但在深圳待了半年后,他曾回过一次和田,只待了三天,已经不

习惯和田了。“20多年我在和田白活了,还是深圳好,我还是回去吧。”这是他亲口说的。老四现在深圳一家连锁婚纱摄影公司工作,非常受欢迎。我跟他的主管谈过,他们特别喜欢

他,叫他买买提。他做事很认真,对色彩的感觉很特别。在和田,能看到的绿色不多,一般都是

沙尘暴啊这种暖色调的黄色,老四对于这种暖色调把握的很好。

四弟跟周围的人相处得很好。公司几千人,他是唯一一个少数民族,唯一一个新疆人。去年

开年会,公司包了个体育场,他特别兴奋。公司叫天长地久,他说,我是天长人。很多以前没跟

新疆人接触过的人,跟他接触后,觉得新疆人也挺好的。

现在公司上下都知道他,弟弟通过自己的方式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问他,你还要回和田吗?

他说:不回去了,我特别喜欢深圳,以后就在深圳发展了。他觉得深圳很包容,只要有能力,就

能得到认可。其实,没有骨子里就坏的人,就看怎么去引导他。一定要找到他的兴趣点,再慢慢

引导。现在无论穿着打扮,还是处事方式,四弟都跟他在和田那些朋友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我爸

完全踏实了。

朝觐的波折

Page 57: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57

现在母亲的最大心愿,是去麦加“朝觐”。因为沙特每年给中国的朝觐指标有限,新疆特别

是和田要去的穆斯林人数太多,四年前她就开始排队申请,但最近村里干部告诉她,她可能去不

成了。

“朝觐”是穆斯林一生中最重要的宗教功修。以前我们家有钱的时候,去麦加很容易,当时

指标也没这么紧张,但我父母的想法,是首先要把 4个孩子培养成人,然后才会考虑去朝觐。在和田,这是一般人接受不了的。

我父亲的观点,朝觐不过是最近和田的一种时髦。他一直认为,安拉就在我心里,麦加就在

我身边。作为穆斯林,首先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如果有多余的钱,就供贫困的小孩上学,再

有钱,可以去修路架桥。反正无论做什么,安拉都会知道的,不一定非得去麦加。

但我们几个孩子,都想成全母亲这辈子唯一的心愿。其实,去年(2013年)村里一个干部通知我妈,说已经轮到她了,她特别高兴,但后来却没了消息。等到同村去朝觐的人都回来了,我

妈去问,才知道她的指标被别人顶了,因为我妈没送钱。

我妈不想花钱去做这件事,我爸也一样,尤其是这种很神圣的事情,花钱味道就变了。但在

和田,不花钱办不成事,朝觐指标也是明码标价。我心里很不舒服,说别跟妈妈讲,我们花点钱

让她去吧。我找到一个官员打听,得到的答复是,你妈去不了,因为你家里有公职人员,而且身

份证上的年龄已经超过 60岁。公职人员就是我妹妹,她是和田市拉斯奎镇中学的教师。我想不通的是,妹妹已经出嫁,户

口也不跟父母在一起,怎么就能影响到我妈的朝觐呢?

我妈很伤心,哭着跟我说,不去就不去吧。我妹妹不忍心,告诉我说,要不我辞职吧。我又

给那个官员打电话,问如果我妹妹辞职,我妈能去朝觐吗?那个官员说,还是不行,她老公也是

老师。

在南疆,维吾尔族找工作本来就很难,许多人是当协警或者教师,其他机关单位很难进去。

我曾去过和田县一个偏远乡镇,当地宣传动员组 9个人,只有一个是维吾尔族,这个维吾尔族还是司机。我说你们都是汉族,也不懂维语,这个宣传动员群众的工作怎么做?他们回答,就那么

做。干部这么脱离群众,基层怎么会没有矛盾?

在我母亲朝觐的事情上,我相信和田一些官员的做法是不对的,这不是国家的政策,也不是

新疆自治区政府的政策。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会出问题的,会很严重。好在我们家的孩子受过教育,

能想通这一点,不会做出过激的举动。

因为父亲曾经告诉我们,上学就是要让我们分清哪个是“黑”哪个是“白”。现在回想起来,

我能明白他所指的“黑白”是什么,比如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极端片面的想法,但我在遇到一些事

情时,不会以他们那种极端的方式来理解,会更冷静、客观。

Page 58: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58

和田县喀什塔什乡黑山村小学,摄于 2006年

“最不好的”老师

就我所受的教育,教师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我们家三个男孩现在发展都不错,但真正令父

亲感到自豪的还是妹妹。从小和三个男孩一起长大,妹妹骨子里有点男孩气,我爸不多说,不过

我能感觉到,他欣赏我妹的一点是,她学到的东西是向外传播的,可以影响很多人。

妹妹喜欢当老师。小时候,家里有白墙,妹妹到处写字,就好像给人讲课一样。四兄妹中,

学习成绩最好的就是她。大学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妹妹考了全和田市第二名。从小我妹妹是

不戴头巾的,在和田那个地方,这是不可想象的。我妈曾因此很不高兴。但爸爸说,不戴就不戴,

那么漂亮的头发,脏了可以洗。

在和田,很多父母都不赞成女孩出去工作,婚前就有很多逼女孩辞职的,不辞职的话结不了

婚。妹妹要去上班的时候,周围人跟我爸妈说,女孩当老师不太好,影响结婚,但我爸妈根本不

听。这次妹妹为了母亲朝觐的事说要辞职,我妈立刻就反对,辞职以后你干什么,就在家里带孩

子吗?我爸说,女儿你太自私了,你那么多年的书都白读了吗?

妹妹是学校里出了名的“最不好的”老师,学生眼里的“恶魔”,老师们也都不敢惹她。学

生考试,要是敢作弊,那这个学生就“死定了”,会被直接“踢”出去。

她老公给我讲过一件事,语文(维语)考试时汉语老师监督,汉语考试时语文(维语)老师

监督,为了考核,他们之间达成协议,监考的时候互相稍微松点儿,学生成绩能考得好一点。但

学校的老师,谁都不敢跟我妹妹这么说,否则她肯定直接冲进教室,把学生所有的小抄翻出来,

扔到外面,然后再开始考试。老师们都拿她没办法。

和田农村的孩子,对汉语的认可度特别差,如果汉语老师不严格的话,他们的汉语水平根本

不可能提高。要上内高班、大学,汉语是很重要的。妹妹认为,语文(维语)要抓紧,但汉语也

很重要。平时,她还组织几个班有潜力的孩子,专门留下来给他们补汉语课。学校里其他老师都

接受不了,觉得她太积极了。

下班别的老师回家了,她会拉上学生去找父母。很多父母都是农村的,不理解,甚至骂过我

妹。

妹妹留作业不死板,不是非得写在本子上。没做作业,没关系,放学后留下来十分钟,让他

Page 59: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59

讲昨天和今天都学了什么,能讲能懂的,就算完成了作业。别的老师都接受不了。她说,回去写

作业,很多农村的孩子做不到。但今天的课程,还有上次的课程,他回去之前都能记住,记住以

后告诉我,这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

妹妹后来被任命为汉语组组长。校长说,必须要拯救学校的汉语教育。

这所学校原来汉语教育很不好,没有一个专业的老师。我妹妹当汉语组组长后,就把汉语组

二十多个老师组织起来,给老师都布置作业。最夸张的是,每月她会利用周末时间组织汉语组老

师讲课,用汉语不夹杂维语讲一小时的课。只组织了两次,第三次就没有人来了。

妹妹认为,要找学生对汉语感兴趣的点,不能简单当成一门课程。那段时期,他们学校 4个孩子考上了内高班,以前连一个也没有。

虽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认可,但妹妹在学校特别不容易,因为她打破了平衡。每年的评奖,

从来没有我妹妹。

妹妹还收到过一些孩子笔迹的讥讽她的字条,大意是,大家拿的都是一样的工资,这个学校

又不是你盖的,你这么卖命有什么好处?你这辈子,会和我们一样,永远待在这个学校,不要觉

得你是汉语组组长就怎么样。妹妹把纸条拿给我看,说着说着就哭了。

后来支持妹妹的那个校长退休了,妹妹就待不下去了,被借调到市里一个小学去了。

尽管是借调,妹妹还是很认真,每到周末把孩子家长叫过来开会,一个一个分析孩子的性格,

商量教育方案。那些孩子的父母根本接受不了,家里就两个宝贝,怎么能这样折腾我们孩子?妹

妹很痛苦:政府不是一直提倡抓教育吗?但真抓实干的老师遇到的困境,谁来解决?今年他们学

校甚至还考虑,不让她当汉语老师了,要让她教语文(维语)。可她的专业就是汉语啊,而且南

疆最缺的就是汉语老师。

“巴扎”,系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它遍布新疆城乡。在南疆维吾尔人聚居地区,差不多

每个乡镇、交通路口,都有巴扎。新疆因地处丝绸之路这条中西贸易通道的中段,各族人民特别是维

吾尔人具有重商、崇商、经商的传统。新疆各地的巴扎,就是他们长期从事商贸活动的场所。

Page 60: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60

信任基础上的生意

如果不是父亲的玉石生意出了问题,从博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也许我也会成为一名教师。2000年,父亲去俄罗斯做生意,200万人民币的现金被抢,突然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我印象特别深刻,爸爸从俄罗斯回来时是深夜,扛着一个很破的麻袋,笑着进门的。我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事,看到爸爸回来都很高兴。过了三四天,跟我爸聊天的时候,他笑着说,“真主给的,真主又

拿走了”。没过多久,爸爸就去了内地。后来我才知道,他带走了家里几乎全部的玉石,没想到

全部石头又被偷了,包括身份证,什么都没有了。

当时我刚毕业,开始双向选择,分配方式有一些变化,现成的岗位不够,需要等。我的同学,

有的去了和田本地小学当老师,有的在家等了两年,都还没工作。但我跟学校说,把档案给我,

我要做生意。这两件事,对我父亲打击特别大。因为他有很强的责任感,也爱面子,觉得不赚钱

就不能回去。但越较劲就越没有起色,他承受不了打击,失踪了,几年之内音信全无。我是家里

长子,当时妹妹在上大学,老三也要高考,老四在上初中,我必须撑起这个家。于是,我一边做

生意赚钱供养家里,一边到全国各地去找父亲。

那段时间我特别难受,压力也大,每一天都必须挣到钱,不然家里生活难以维系。而且我们

家,饮食、穿戴都是比较讲究的,第一年我赚了两万八,家里花掉了两万六。过年(古尔邦节)

我不穿新衣服,但必须给弟弟妹妹买新的,因为不想让他们感觉,父亲不在,生活水准就降低了。

2004年找到父亲时,我的生意已经做到一定规模了,等父亲回到和田,休息半年后,我就离开和田了。当时父亲已经重新开始做生意,家里经济状况也不错。

传承家族生意的重任落到了老三身上。他大学时学的是英语,理想是当导游。毕业那年夏天,

他和我爸去了一趟东莞。广东那边清真餐厅很少,每次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买。有一天下着雨,我

弟弟在宾馆看着玉石,爸爸出去买饭。回来的时候,老三从窗户里看到,爸爸微驼着背在雨里走

着,看到那个场景他就哭了。他跟我说,爸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他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他决定

放弃自己的理想,跟我爸一起做生意。

现在老三在深圳开店。我爸一直跟老三说,第一,不要着急赚钱,先把人做好,每次都是这

样压着他。他现在在整个深圳古玩城都很受欢迎,别人还给他取了一个汉族名字:阿江。很多人

没见过他,但都听说过他的故事。

最典型的一次是 2011年,有一块 4公斤多的石头,深圳一个老板想要,开价 560万元。当时我们都很高兴,但我们并不知道,那块石头有问题,上面的“皮子”(指皮壳,即玉石的外皮)

是假的。因为爸爸已很少管生意,就没跟他说。第二天就要付钱,我爸知道了,说这么好的东西,

也不给我欣赏一下。

我父亲眼睛很毒,看了一眼说,这个石头不能卖,这个“皮子”不对劲。他端了一盆开水,

把石头泡在水里,一个多小时,然后放进冰箱冷冻室,第二天拿出来,闻到了浓浓的化学味。老

三当时急着挣钱,说这也没褪色,还是卖给他吧,能赚不少钱呢。我爸就说了一句:你过来这边,

是赚钱的还是扎根的?

我家的玉石其实不便宜,我爸的原则是,第一不能骗人,不懂玉石的人,不要让他在你店里

消费。玉石生意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过程,不能让人产生任何疑惑。很多人都曾问他,本钱多少,

他说,别逼我说谎。

假“皮子”的事情,对老三和我都意义重大。老三刚开店,他有经济上的压力,开始几年很

着急,现在快 5年了,他已经完全沉淀下来了,而且我爸经常去深圳监督他。还有一点,也是我爸的原则,就是自己店里的东西,要自己指出它的缺点。不仅老三,我都

接受不了。不夸就不错了,为什么还得指出缺点?我爸说,我的东西有这些缺点,是让别人心服

口服去买。因为卖到别人那里,或者和朋友说起,或者拿出来给朋友鉴赏,懂行的人会看到这个

Page 61: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61

缺点。但你自己指出来,它就不是一个缺点,如果你不说,别人看出来的时候,那就是缺点了。

对于我们家而言,生意很重要,是我们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但我爸没有把赚钱放在第一位。

也许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其实是在传播一种文化。回想起以前在巴扎(维吾尔语,集市、农贸市

场)上,你看上一个东西,但钱不够,先拿着。暂时没钱也不需要写欠条。互相信任,没有欺骗,

纯粹是一种在信任基础上的交易。但现在市场越做越乱,名声也差了。有些人为了钱,把信仰也

搭进去了。比如,发誓:安拉在,我的本钱是多少。我爸一说起这些,就会很难受。

我爸给我弟弟传递的理念是,钱早晚会赚到,但可能会更辛苦。现在市场乱,竞争激烈,我

弟弟开始很难接受这种理念,觉得他这种方式过时了。但经过这么几年,他发现刚开店时遇到的

一些朋友,现在还在,明白了我爸给他传达的东西是对的。现在弟弟话越来越少,办事越来越稳。

假“皮子”的事情之后,他很长时间都没赚钱,养店、生活,一个月差不多要两万元。我问,

你有没有收获?他说,有,我现在是深圳人。他特别自豪,身份证都随身带着,随时掏给别人看。

他现在户口已经迁到了深圳,对于商人来说这是很难的。他很自豪,虽然没赚到什么钱,但现在

是深圳人啊,有一种被人认可的感觉。

2013 年土耳其布尔萨市乌鲁清真寺,人们在清真寺里聊天、看《古兰经》、做礼拜。

内地生活

维吾尔族人在内地生活,有时候会不方便,但我已经习惯了。天安门恐怖袭击发生后不久,

我开车刚过复兴门,快到西单时,一个警察拦车要检查。我停下车,说辛苦了,然后下车。这很

正常,我能够理解,特殊时期嘛。

每次住酒店,各种检查或者不让住,我也能理解。跟我一起的汉族同事有时不理解,“为什

么只查他不查我们”?有一次在机场,我同事差点跟安检员打起来。过安检时,我们的鞋都是一

样的,但安检员只让我脱鞋。我说,没事,我是大汗脚,全国各地的安检员都知道,这是让我透

透气。他们就觉得,库尔班江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我说,没关系,他也是在上班而已,这也不是

Page 62: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62

他的想法。出国也是,每次我被查的时间都很长。

我们单位的同事、领导都特别喜欢我,该我做的工作我认真去做,没有人觉得我是维吾尔族

有什么不同。刚开始工作时,生活上是有些不方便,但大家都很照顾我。经常七八个甚至十几个

人出差,为了我一个人到处找清真餐厅。我说,别找了,我要求吃汉餐。他们说,别开玩笑,再

找找。但我坚持进了汉餐厅,服务员给我炒西红柿鸡蛋,一碗米饭。吃饭的时候,一定是先给我

上,大家都习惯了。

但有的地方,你说维吾尔族、清真,都没人懂,就得说回民;还有的地方说回民也没人懂。

在四川地震灾区,导演告诉店家,库尔班江要吃清真的,结果,给我上了一盘清蒸排骨。导演都

急了,没办法,只好说库尔班江信佛教,要吃素。哦,懂了,给我上了泡菜和米饭。

地震灾区老百姓那种淳朴、善良,让我特别有感触。一个老太太,拿出家里最好的腊肉、腊

肠给我们吃。老太太一直盯着我,问我为什么不吃腊肉。导演一再解释,他是穆斯林,是回民。

老太太说,这个是我们自己做的,是干净的啊。我吃饭很快,吃完就想走。老太太说,我没看到

你吃腊肠。我一看她家的狗来了,就说,好,我吃,然后拿筷子夹了一块。导演看老太太一直盯

着我,就跟她说话转移注意力。我趁她不注意把腊肠丢给了狗。筷子还没放嘴里,我就说,好吃。

导演都觉得,库尔班江能做到这一步,真不容易。我对这些没那么矫情,我认为,这是一种

尊重,他们遇到这么大的灾难,还把自己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他们不懂维吾尔族的风俗,再

解释也没有用。我不会吃,但就是要夹一块,这是对她的尊重,就算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吧。

我甚至还拍过杀野猪的场景。我们就住在猪窝旁边,导演过意不去。我说,没什么,你们不

也一样会看到我们杀羊、杀牛。杀野猪是用一口特别大的锅,水都扑到我衣服上。但我喜欢这工

作,没办法。第二天,总导演慰问我,听说你受委屈了。我说,没事,拍得挺好的。他说,没说

拍得好不好的事儿,是说你受委屈了。我说,没有啊。其实,我确实是有反应的,那个场面,把

它剖开,血淋淋的,恶心得我饭也吃不下去。我做的这些,很多人不理解,说我已经不是穆斯林

了。

这几年,我也在慢慢影响周围的人,不敢去新疆的人,现在也都敢去了,误解的、不喜欢的

也去了,变得喜欢新疆了。我也不想做多大的事情,能影响周围的人,也挺有成就感的,但“七

五事件”之后,忽然之间这些都没了。当时我在兰州拍片,忽然看到这个新闻,一句话也说不出

来,不知不觉眼泪就下来了。这不是几年时间能够恢复的。

2010年 5月,我们到新疆做前期采访。有个导演没有去过,一路上都在说二道桥(乌鲁木齐维吾尔族聚居区)乱。我听了很不舒服,就把他们带到二道桥。我跟这个导演说,把你手机和

钱包借我用一下。拿过来后,我直接就从车上把她推下去了,告诉她这是二道桥,你自己走回去。

然后我们就去吃午饭了。她找了个黑车司机,维吾尔族,跟他说了住的酒店名字,说钱包、手机

被人拿走了,把我送到那里后再给你钱。司机什么也没说,就让她上来了。到了后,她对司机说,

你等我一下,我去拿钱。司机说,不要钱。她就愣住了。我问她,二道桥怎么样,安全吗?她说,

安全,还不要钱。

这种故事在新疆太多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搞不清楚宗教与民族的关系,以为维吾尔就

是穆斯林,以为穆斯林就是极端的。需要搞清楚,是先有的人,还是先有的宗教?

我对政治不感兴趣。

去土耳其、美国的时候,我朋友特别担心,担心境外那些乱七八糟的人。但我爸给我的教育

是,不要做对社会有任何不利的事情。有极端思想的人,不要跟他们接触。尤其是我到北京以后,

出国的机会很多,我爸说国外的陌生人不要接触。因为国内的很多情况是国外人不了解的,尤其

是新疆,内地人都了解不多的地方,何况是国外的人?很多人把没有的说成有,把小事说成大事,

把这些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不要和他们来往,好好做你的事儿。

我办护照很不容易,这我也能理解。如果是踏踏实实出去,踏踏实实学习、做生意,再踏踏

Page 63: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63

实实回来,什么事情也没有,但有些人就是出去满口胡说八道,甚至很多次我都想骂。

我在沈阳遇到过一件事,刚好建国 60周年大庆,不让我住宿。后来派出所民警来了,我说我是酒店的会员,已经订好了房间,凭什么不让住。跟警察谈了两个多小时,三点多才让我去睡。

第二天我想去上网,网吧一个小伙子看了身份证,根本没抬头看我,就说,对不起,你这个民族

不能上网。

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叫《新疆人全国各地受欢迎》。没想到半个月后被告知,我写的那篇

文章特别火,让我注意点。我这才知道,有人把文章转到网上了。回去我打开邮箱,几乎都被塞

满了,300多条留言,都是一些从没听说过的国家的媒体,要采访我。我懵了,也害怕了。我想,是不是要出大事了?我给干爹打电话,跟他说,我要骂他们。干爹说,骂?你太小看他们了。只

要你回复一个字,他们就能变成 100个字。还有忽悠我的,让我去香港接受采访,去法国、德国接受采访。没有护照也没关系,他们有

办法,可以把我弄成德国公民,各种各样都有。有些我看都没看就全部删干净了。然后两天没上

网。半年以后,我美国一个朋友回来,说我的文章他在美国都看到了,不过名字被改成了《对不

起,你这个民族不能上网》。

这次参与拍摄《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必须要办护照。我开始担心护照办不了,就说我

不去。但导演说,你是摄像,你不去,我们这片子怎么办啊。那就办吧。

纪录片制作单位首先给新疆党委宣传部开了介绍信,宣传部答复,要给和田市公安局写个东

西,就又开了一份,这样我才有资格填申请表。拿着申请表到派出所盖章,需要三个人签字盖章。

但根本找不到人,后来我找到所长,所长说不行,还得写一份介绍信。就给派出所又写了一份,

一个人签了,还有一个汉族签了,但所长不签,说他还有事。第二天又去,找不到人,出去了。

我又等了一天,第三天再去,第四天还去。一周以后,所长终于很不情愿地给我签了字。

签完字还不行,我的户口在和田,需要镇上的一个副书记签字。找他特别难,说你这不行,

因为你是维吾尔族。这是什么理由?我特别难受。签字用了整整两天时间。签完字,给了公安局,

15天以后,护照下来了。但跟我说,护照你还是拿不了,必须先交 5万元押金。这不是给公安局,是给民宗委。5万元我不愿意出,跟他们讲理,说我是因公出差,这 5万元你找制作单位要去。他们给我们领导打电话,制作单位很无奈,但还是继续和他们协调,钱是没出,又出了第五

份证明。然后到和田市政府,要管宗教的副市长签字,之后民宗委的再签字,和田市公安局才把

护照给我。

拿护照的时候,还让我写还回来的时间。我说写不了,我们经常要出国,不知道什么时候又

要出去。办护照时,还有人跑到我家里去,给我妈施加压力。我安慰我妈,别怕,现在的新疆已

不是原来的新疆。

我三弟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他在深圳已经待了 4年,想去香港,但港澳通行证办不下来。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他往派出所跑了十几趟。每次都是“没有时间,明天再来。”

出去看看很好

维吾尔族在国外的很多,在中亚、德国、法国,都能见到维吾尔族人。出去看看很好,人的

心胸和包容会变得不一样。

现在很多新疆人对于土耳其的认知是不全面的,很多从土耳其回来的人,没有说实话,他们

只选择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只字不提其他的。很多人过于强调土耳其的伊斯兰元素,把它弄到

一个很神的地步,不想想为什么土耳其能发展到现在。除了旅游,土耳其有什么?土耳其发展到

现在,就是凭借一个世俗化,各种文化的交融。土耳其文化的包容性很强,位于亚欧之间,欧亚

文化都有,它的伊斯兰已经很世俗化,只要是好的东西就会吸收,没有排斥。

土耳其,我觉得去旅游、做生意可以,在那里生活还是算了。土耳其人视维吾尔族人为兄弟,

但不是那种亲兄弟,是不太平等的那种关系,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弟弟你受委屈了,哥哥在”。

Page 64: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64

是那种“我是你的大哥,靠着我”的感觉,但实际上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我很不习惯。

在土耳其参加一个摄影展,要填表,我说来自中国,QIN(土耳其语里中国叫 QIN),就是CHINA,他看我一眼,用土耳其语问,哪里?我说,QIN,新疆。然后他忽然站起来,抱着我,好像我是特别受委屈的一个人,我就愣住了。他说,我知道,你们过得很不容易。当时我就很不

高兴,我说谁跟你们说我过得不容易,我是过得好,今天才能来到这个地方,过得不好我能到得

了土耳其吗?他说,我听说是。

我说,你去过新疆吗?没有。那你一定要去新疆看看。聊完,吃点心,他指着点心得意地问,

你们那边有没有这种点心?我说,这种点心,我们家里时时刻刻放着,不是像这样放在店里面。

他问,你们喝茶吗?我说,我们维吾尔族很好客,一定会给客人泡茶,而且我们的桌子,比你们

这个桌子大得多。新疆也有穷人,但还没有到吃不上点心的地步。所以,你一定要去新疆看看。

我很欣赏土耳其文化中的理解与包容,好的东西我们要吸收,吸收以后才会有新的发展。我

觉得,极端的宗教主义者没有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也走不远。新疆生活着这么多民族,没有这

种包容、理解与互相尊重,永远不可能有发展。

现在新疆很多人对于宗教的理解和解释,是跟《古兰经》中不一样的,变异得很可怕,越来

越狭隘。这次去乌鲁木齐、喀什,我拍的一些照片,很多人说,为什么 P(图像处理)得那么厉害,颜色太暗了。我说,这就是我看到的颜色,我感受到的,不是我非要压抑得这么狠。本来正

常的照片,中间应该有一个过渡的灰色,这个灰要调成黑白之间平衡的东西,现在这个平衡的东

西没有了。

这就是我想表达的。在新疆的大部分人,现在已经失去了这个平衡点,他是往更黑的方向走。

大面积的黑,小面积的白,黑与白的平衡已经失衡了,所以看起来会很压抑。

很多人对于宗教的认识出现了问题。本来应该是往前走的,但现在新疆却是往后撤,这是挺

可怕的一件事。说是“回到《古兰经》”中去,也不是真正回到《古兰经》,他根本没有理解,政

府又没有很好的引导,几方面因素一挤压,宗教与世俗失去平衡,变得越来越极端。

2014年春节期间,我们举办过一个土耳其明星的演唱会,就有一堆维吾尔族人骂。骂的原因之一,是从宗教角度说我们唱歌跳舞就是异教徒,很多话特别难听。

“万万没想到,我一直很尊敬的库尔班江大哥,这次当了土耳其人的走狗,跟在别人后面,

等着别人给他一口馕吃。”

连土耳其都骂,这件事真的太可怕了。要知道,原来的年轻人,是很喜欢土耳其的,觉得有

亲切感。才几年的时间,人们的思想就变得越来越狭隘了,即使是土耳其的世俗文化,也容忍不

了了。他们这是要把新疆引向阿富汗那条路。

Page 65: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65

Page 66: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66

库尔班江镜头下的喀什,摄于 2014年(手机拍摄)

Page 67: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67

张弛:《一个维吾尔人的家庭史》采访手记

在见到库尔班江之前,我正在为寻找有关新疆的好故事发愁。

从 2010年开始关注新疆,我陆续写过几篇有关新疆的报道,有较为宏观的中共治疆方略,有新疆反恐维稳的实地体验,还有对急速蔓延的宗教保守思潮的探讨。但在天安门、尤其是昆明

发生暴力恐怖袭击后,我发现内地民众对于新疆的了解几乎空白,除了库尔班大叔进北京,就是

冰山上的来客,还有我们新疆好地方,现在则是切糕、小偷和恐怖分子的代名词。与此同时,媒

体充斥着各方专家的唇枪舌剑,但透过这些争论,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新疆依然陌生。

我很想找到一个好故事。这个故事应该包含当下有关新疆的各种敏感话题,能够展示南疆真

实现状,尤其是民众最为陌生的维吾尔世界。因此,当库尔班江刚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并没有抱

太大希望:他太年轻了,1982年生人,虽然电视台摄像的身份,或许能够一定程度上丰富他的阅历。

但他的故事,确切说是他父亲的故事,很快吸引了我。他的父亲是一个玉石商人,从上世纪

80年代开始,因为生意频繁来往于新疆与口内,独特的经历造就了他开阔的视野,亦改变了他对于教育、宗教与民族的观念,并直接影响了四个子女此后的人生轨迹。在讲到自己几经辗转,

在郑州一家小旅馆找到失踪多时的父亲时,库尔班江流下了眼泪。

第一次采访,我初步了解了他几位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发现他家人的故事涉及民族、宗教、

教育,还有敏感的朝觐和护照管理、维汉矛盾,甚至跨民族婚恋。更令人惊喜的是,库尔班江是

一个难得的采访对象,他的记忆力很好,讲述里大量都是细节。他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因为是初

中以后才开始学习汉语,他习惯使用短句,在第一次长达 8个小时的采访里,我注意到他甚至没有使用一个成语。

我心里的初步设想,打算文本就用口述方式,这样可以保留一切原始细节。但具体的结构,

我还想和编辑部商量后,再做决定。因为在采访之前,我连选题都没有报。走前我告诉库尔班江,

准备第二次补充采访。

将第一次采访的录音素材全部整理成文字后,我正式在选题会上报了选题。选题没有意外顺

利通过,然后开始和编辑崔世海老师商量文本结构,并补充采访一些内容。当时考虑的栏目并不

是封面,而是份量仅次于封面的特别报道。

先后进行两次补充采访后,初稿成形,22000字。经过编辑,初稿被删减至 17000字左右,内容基本就是现在正式出版的这些内容。我跟编辑讲,可能还是太长,也许影响阅读吧?以前凤

凰周刊没发过这么多字数的稿子吧?崔老师说,故事太精彩,删不下去啊。要不,我们先试试。

试的结果又是一个惊喜,不但文字没有删减,还为此配发了编者按。这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第

505期封面报道《一个维吾尔人的家庭史:库尔班江一家的“开放年代”》。

初稿发给库尔班江是在晚上,当时他正和几个朋友在外面吃饭。几分钟后,他打来电话,感

觉声音怪怪的。库尔班江说,稿子还没看完,不过,在看到母亲在大雪中推着小车卖水果时,他

已经忍不住哭了。他感谢我写出并与大家分享这个故事。

但这稿子后来的命运,却是我不曾想到的。4月 30日下午,乌鲁木齐一位朋友突然告诉我,你这稿子影响可大了,在当天下午召开的全疆干部大会上,习总书记长时间引用了你们《凤凰周

Page 68: 季风书讯no 355

声音

68

刊》这篇报道中的几个故事,还说新疆问题很复杂,不是单一措施可以解决的。

不敢相信。此次随习总考察新疆的团队是超规格的,随行人员不但有常委俞正声,还有王沪

宁、范长龙、栗战书、王正伟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这么高规格的会议上,当着全疆干部

的面,这样点名并评述一篇新闻报道,好像不太可能。

此后我又多方核查,基本证实了这个消息。大概从 5月 3日开始,陆续有疆内的朋友开始反馈消息,说习总当天讲了库尔班江在网吧上网受歧视、写文章出名后很多外媒记者要采访;还有

在深圳工作的四弟,开始死活不愿离开和田,在深圳呆了一段时间后回和田却不习惯了;维吾尔

族人对土耳其的看法等等。在政府工作的朋友也告诉我,会后张春贤书记专门让找到这报道看了,

说里面的事例很生动,可以让外界更多了解新疆。

5月 4日晚,喀什的一位维吾尔朋友告诉我,你现在是维吾尔知识分子心目中的英雄了,现在朋友圈到处在转发你的这篇文章节选内容。他还给我翻译了一位程序设计师的评语,大意是发

表这类文章非常不容易,我们应该赞等等。

对于我批评的和田当地官员一些脱离群众的作风,和田一位官员朋友也反馈说,你不用担心

再也来不了和田,你还不了解和田人的包容。你让领导了解了一些实际情况,和田人应该感谢你。

我想,媒体以及媒体人的责任,其实很多时候,写出基本事实就够了。■

Page 69: 季风书讯no 355

评论

69

评论刘仲敬:朝鲜使者眼中的中华

——读葛兆光《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

林达:读王鼎钧随感(之二)

刘仲敬:朝鲜使者眼中的中华

——读葛兆光《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

记》

刘仲敬 新京报(2014-05-20)

《想象异域 : 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

葛兆光 / 中华书局 / 2014-1 / 68.00 元

Page 70: 季风书讯no 355

评论

70

近日,思想史家葛兆光《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面世。明代灭亡后的

清代,李朝朝鲜使者记载的燕行文献显示,“中国”已经“华夷变态”,是充满“膻腥胡臭”的地

方。他们记录下他们感到不寻常的种种现象,又在想象异域悲情的情感驱使下,李代桃僵地为大

明王朝招魂,处处搜寻大清帝国的种种怪现状。这似乎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近世东亚以及中国,

重看东亚与中国的文化史,重新思考亚洲与中国、民族与认同、族群与疆域等等问题。

“小中华”性质凌驾于“蛮夷”性质之上

如果我们站在朝鲜人的角度看世界,“二千年未有之奇劫巨变”不是从 1840 年、1860 年或

1900 年开始的,而是从 1644 年开始的。

朝鲜夹在中央王朝(天朝)、日本和满蒙各部落之间,处境最为微妙,对认同政治最为敏感。

明清“华夷变态”对李朝“中国观”的刺激之深,充分体现在“朝天录”和“燕行录”的“正名”

意识上。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个京师,两种表述。天是京师的升级,

燕是京师的贬抑。朝鲜对前明的忠诚通过两种途径抬高了自身的地位,划定了“他者”的边界。

首先,朝鲜的“小中华”性质凌驾于大清的“蛮夷”性质之上。其次,朝鲜士大夫的孤忠耿耿羞

辱了二三其德的江南士大夫。东海君子国的优美形象就此树立,不同于而且高于任何其他邻邦。

这种边界意识仍然是儒家式的,以礼乐文教为标准,不能视为近代以来的国族建构,但无疑已经

具备了某些共同体的性质。共同体意识萌发的特征之一就是内外有别。在这方面,李朝与清朝的

关系表现得特别明显。

《燕行录》是朝鲜使节讲给自己人听的心里话,跟他们对清朝文武百官的外交辞令形成了鲜

明的对照。如果我们站在朝鲜人的角度看世界,“二千年未有之奇劫巨变”不是从 1840 年、1860

年或 1900 年开始的,而是从 1644 年开始的。明代士大夫的背叛夺走了天朝上国的光环,为朝鲜

承载的文明正统送来了死亡恐惧、独特感和使命感。“卑贱的清国”夺走了朝鲜人的天真时代,

教会他们熟练地表达违心的忠诚,迫使他们承认:暴力篡夺不仅可能成功,而且可能长期成功。

这意味着先王之道也许并不像他们原先想象得那样普世,中国士大夫最早也要等到庚申或庚子以

后才会有这种感受。由此,我们才能理解:日本人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运用反清复明的语言,“儒

道合一”的天道教为什么会变成“文明开化”的一进会,朝鲜志士为什么将“维新”和“反清”

融为一体。从朝鲜人的“中国观”和“华夷观”看,无论清朝想象的“忠顺典型”,还是革命党

想象的“亡国哀民”,都是一厢情愿的自恋。许多中国人觉得:自己愿意从天朝降格为普通国家,

让朝鲜从藩国升级为普通国家,真是了不起的慷慨大方。如果他们知道朝鲜人对国际秩序的真实

想法,大概会活活气死。

“蛮族冒充”天朝

朝鲜士大夫觉得:自己的同胞看到汉人的下场,就应该谢天谢地,“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懂

得尊重节操的国家。”

清代的朝鲜觉得自己是文明的孤岛,利用但并不信任强大的蛮族。蛮族盗憎主人的阴暗心理

和冒充天朝的可笑虚荣逃不过这些文明人的智慧。至于那些“臣事二夫”、假装自己没有受到歧

视的江南士大夫,恰好提供了“他者”或反面教材的样板。朝鲜士大夫觉得:自己的同胞看到汉

人的下场,就应该谢天谢地,“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懂得尊重节操的国家。”根据美人香草代表君

臣父子的隐微写作法,编造“江南女子沦落史”非常有助于朝鲜人培养共同体优越感。天朝(大

Page 71: 季风书讯no 355

评论

71

明)的灭亡不仅是伤痛,也是机会。朝鲜由此解放了自己,提前步入近代世界。因此,她比“卑

贱的清朝”更能掌握多国体系的奥秘。朝鲜已经有国家的意识,而大清仍然只是朝廷。它能毫不

犹豫地利用日本的胜利,加入要求割地赔款的行列,说明它早有准备。朝鲜这种做法不是侵略欺

凌大清,而是共同体寻找原材料的自然手段。大清只是国家产生前的原材料,加入日本的瓜分活

动就能确认朝鲜作为文明国家的资格。打个比方说:普鲁士夺取洛林是侵略,而法兰西绥靖刚果

部落就是寻找原材料。

边界是文明国家的标志和条件,这对朝鲜不可能更有利了。李朝为朝鲜确定了基本疆域,这

就证明了它的选民资格。每一届中原王朝都是多元复合体,显著的特征就是缺乏鲜明的边界。清

朝的多元性格尤甚于明,因此就比明朝更像前现代的原材料。日本人提出的“朝贡贸易”理论有

一个特点:中央王朝模糊化,进贡小国具体化。“新清史”的共同体观念不难将后者视为准民族

国家,至少是民族国家的前体。相反,“王者无外”的帝国普世观念使中央王朝丧失了民族国家

前体的候选资格。这一击不仅颠覆了旧清史,而且导致了中国历史叙事的全面断裂。如果“以朝

鲜共同体为中心的新清史观”能够为中国学者开辟新视野,这种新视野的代价确乎非常惨重。“四

千年文明史”的想象惨遭肢解,“中国视野”在“全球视野”和“族群视野”的两面夹击下溃不

成军。

满族君臣与汉官

读者很难从满文档案中找到华夏文化无远弗届的伟大同化力,却随处可见内亚统治者玩弄权

术的精明狡诈。

这一切仅仅是开始。有清一代的满文老档多达数百万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整理流布。

起初,大陆和台湾学界都没有太重视。两岸共同的文化大一统意识使他们相信,这些档案只会重

复汉文文献的基本内容。然而,欧立德却从中发现了大清的另一副面孔。满洲君臣用母语讲述的

私房话居然更接近朝鲜人的判断,严重打击了江东士大夫的骄傲。读者很难从中找到华夏文化无

远弗届的伟大同化力,却随处可见内亚统治者玩弄权术的精明狡诈。满文缺乏相当于汉语文言的

“雅言”,口语色彩更加鲜明。因此,满文纪录更有可能接近皇上深思熟虑以前的自然冲动。在

这幅图景中,汉官的形象相当可笑:一面被人卖、一面替人数钱就是他们的写照。尤为屈辱的是:

他们一厢情愿地认同大清,朝廷对他们的信任居然不如小邦外藩。当然,他们早就应该想到:朝

廷不大可能怀疑朝鲜人觊觎龙兴之地,却随时担忧扬子江以南此起彼伏的复国主义叛乱。

中国意识的传统建构一向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模糊性互为表里,同样

支持道德文化主义的天下观念。新清史的帝国概念是西方式的,多族群共同体的组合没有明显的

等差。即使差异存在,标准也是统治方式和地缘形势。“天下”即使有帝国的名号,基本概念仍

然属于文明体、而非政治体,基本结构是同心圆,遵循文明层次递降的原则。文明无论怎样定义,

总有层次差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和无法回避的。然而,层次高低却不可能像政治或行政边界那

样泾渭分明。何况,边界的模糊还有另一方面的必要性。文明教化是个动态概念,模糊波动的边

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清晰稳固的边界却会鼓励“荒服”或“外藩”启动小共同体认同、

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从清儒的角度看,德川幕府取代好勇斗狠的丰臣政权就是教化的胜利。

朝鲜人对此持高度怀疑态度。但是无论如何,江南和岭南的渐次儒化多少可以支持同心圆文明的

模型。东亚没有走上西欧民族共同体建构的道路,这大概是原因之一。然而,近代以后,华夏文

明中心的民族国家建构步履维艰,这也是原因之一。直至抗战结束,民国政府和知识分子仍然对

政治边界外的华夏遗产怀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感情。上世纪 60 年代以后的去中国化使他

Page 72: 季风书讯no 355

评论

72

们彻底绝望,这也许是件好事。

如前所述,新清史的最大特点不在史料、而在方法。因此,本书

的最大价值也不在朝鲜、清史或东北亚研究,而在认知范式。刷新认

知地图的史学革命正在酝酿中,很可能将数十年来的金科玉律扫地出

门,甚至波及学术无法控制的其他领域。这一切不过刚刚开始,此刻

预言未来的发展实在过于鲁莽。但我们不要忘记高斯的名言:节气一

到,报春花就会处处盛开。■

刘仲敬,青年学者,著有《民国纪事本末》,译有大卫·休谟《英格

兰史》,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候选人。

Page 73: 季风书讯no 355

评论

73

林达:读王鼎钧随感(之二)

林达 《随笔》2014 年 5 月刊

《昨天的云 :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之一》

王鼎钧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3-1 / 30.00 元

翻开《昨天的云》,开篇即是“吾乡”。

王鼎钧的家乡在山东兰陵;我读的是台湾版,书上写的是“蘭陵”。乍一看,感觉真像是两个

不同地方。这才想到,作者拿到简体本的书,会发现自己家乡的地名、自己的名字,在书写上都

已经不是原来样子了,就像端起镜子,却看到里面的眉眼都不一样了,这是不是有点奇怪。像是

一个隐喻,看不见摸不着的巨手,能够轻易扭曲弱势。当制度作出一点仿佛无伤大雅的修改,对

于一个人,对他很重要的事情,可能一夜之间就都由不得自己了。

人很无奈,纵有天大本事,他的命运会被时代左右。

兰陵还在山东,还在原来的地方,但是我相信,王鼎钧若是返乡,他一定认不得了。而我们

有幸还能通过他的书,感受那里远远吹过的风,已经消逝的云。

王鼎钧出生在 1925 年。在他出生之前,就有一件大事,决定了他背后的时代。那就是 1911

年的辛亥革命。

说起辛亥革命,这让我想起父辈经常提及的沈钧儒的故事。

沈钧儒生于 1875 年,正是光绪元年。他走过两代清帝、大陆的整个民国时期和共产党执政

Page 74: 季风书讯no 355

评论

74

初期。他在“文革”发生的前三年,一九六三年去世,和王鼎钧的生活时代有很大重合,却早了

一代。他不但跨世纪跨朝代,还是中国近现代政治的一个重要参与者。纵观沈钧儒一生,就像在

追踪中国近现代一大部分知识人的思想轨迹。在一九四九年那个关键分叉点,沈钧儒和他的左翼

知识界同道,自主选择了和王鼎钧完全不同的方向,看一个有思想有选择的人,为什么如此选择,

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那代晚清拖着长辫子的中国知识人,比我们想象的更“洋化”,也就是对西方并不如我们想

当然以为的那么隔膜。我这么说,当然不是因为 1891 年,沈钧儒考中秀才的第二年,在英国维

多利亚女王生日那天,他能随全家在上海观看焰火,而是在 1903 年 9 月考举人的试卷中,沈钧

儒已经能畅谈自己对“英儒”斯密·亚当论著的读书体会,并对英法德美的“泰西诸国”之“重

专门实学”发表感想了。1907 年,沈君儒中了进士。在北京国子监进士碑林的第六十一号碑上,

今天还可以清晰看到他的名字。之后,他获准出国在日本留学。期间,沈钧儒携带由他参与领衔

的百人“民选议院请愿书”,回国赴都察院呈递。

这份亲自送去的请愿书,其中一些观点,即使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的中国,也不算落伍。请

愿书直言不讳,称“中国数千年来政体为专制”,认为这样的专制制度,在“闭关自守”,“国际

尚未交通,民智尚未发达”的时候,还可以“苟且偷安”,而“今则国际之势力与人民之思想均

今非昔比”,就很难再混下去。所以要“仰见我皇太后、皇上圣明独照,洞悉孤立之国家与独裁

之政体,不足以图存内外交迫之日”。进而还对大清皇上理论,“夫天下大事,国家大业,非数人

所得之私,亦非数人所能独任”。

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男,汉族,浙江嘉兴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法学家,

政治活动家,曾任民盟中央主席,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等职。

Page 75: 季风书讯no 355

评论

75

在这份请愿书中,我们看到,当时的中国,已经面对“政治改革之思想流行于内外”,知识

人已经认识到“以专制国之政府,无不腐败放任者,以无责任政府故也”。也认识到“国家成立,

端赖法律以维持,世界之列强,均有一成之法典”。“唯有召集民选议院,使制订民刑各法,以为

司法独立之地步,则人民之生命财产有所保护,社会之安全秩序或可维持。……夫三权分立,为

各国通行之制度,即为将来立宪之本源……”而建立民选议会的重要目的,是“司法旋可完全独

立”。

那是 1907 年,沈钧儒在日本读的是法政大学,还有着清朝“法部主事”的官职,一个清王

朝的法部(前刑部)官员,已经有了明确的“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的诉求,并且公然率众请愿,

朝廷虽没有立即“恩准”,似乎也不以为忤,于是沈钧儒得以有机会在 1908 年再上奏一本:《预

备立宪要旨恭折》。

在该折中,沈钧儒称立宪根本,“为人民之参政权是也”,并“查欧洲各国,徒以宪法皆有明

文规定人民有结社集会言论出版之自由”,指当时的清政府规定了“结社人数以一百人为限,集

会人数以二百人为限”,是“未尝有特别法令予民自由,而先设防维”,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这份奏折五个月后,清政府颁发了“宪法大纲”,宣布定期九年召集国会。可是,预定九年

后的君主立宪制尚未有机会实验,辛亥革命就已经先行一步了。

多年致力于政治体制变革的沈钧儒,是以欢迎的态度,甚至是半参与地,迎来辛亥革命的胜

利。民国元年,也就是 1912 年,他着重做的事情,就是开展新的教育。可是,接下来就是一片

动荡的局势。“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沈钧儒也随之动荡,不能安心于建设性的工作。

记得以前我读《郑集传》和《郑超麟回忆录》时,注意过同一个历史细节:辛亥革命之后,

乡间逐渐匪盗四起。

清王朝是一个古代旧制度,自然缺点无数,但它稳定存在了二百六十七年,就有一套完善的

管理体系。现在王朝突然坍塌,皇上撑腰的整个官僚结构也瞬间崩溃。历来中央政府的派出官员

是到县一级,而且有“回避省籍”制度,现在,皇上不发饷了,又是外地人,自然速速离任。县

官以上的行政、司法都一夜作废。

应该想到的,皇上维持统治依靠的不仅是武力,更依靠千年延续的乡民对天子的臣服。大家

服的是官员背后的皇上,服的是一个帝制文化。所以一些国家以君主立宪转型,就缓解了“信仰

危机”带来的冲击。现在,皇上成功被废,帝制变为共和,看上去是政治制度转型瞬间成功,可

是,政治动荡在持续,这是个特别漫长的转型期。翻开历史书,通常只论这些大事在政治上正确

不正确,论各路枭雄事迹,不谈一年又一年,民间社会怎样度过。

郑集是中国营养学奠基人,家乡在川南的南溪,他回忆说,辛亥革命的“巨大震荡也迅速波

及到川南”。“当一些不逞之徒,趁着改朝换代的混乱局面,到处兴风作浪,为非作歹,以致盗贼

蜂起,打家劫舍,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他们只能弃家搬进县城,混乱至少维持了六年,直到 1917

年夏,还有“十几个匪徒明火执杖地闯进”他家,“翻箱倒柜地洗劫,还把母亲绑在客堂的柱子

上”,逼索儿子。后来的故事越出了传记,也就不明其详了。

Page 76: 季风书讯no 355

评论

76

郑集(1900年 5月 6日—2010年 7月 29日),号礼宾,四川南溪刘家镇人,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192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生物系,长期执教于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系,2010年病逝。

自治能力强的地方,地方官还是能一时稳住。郑超麟是早期中共托派领袖,他的家乡在福建

漳平,“老百姓起初还是把卢知事看得和以前的‘老爹’(县太爷)一样,但渐渐地,辛亥革命那

些非实质性的变化开始起作用”。“‘老爹’背后没有了皇帝,毕竟减损了威风”。“近城乡村的‘土

匪’”开始“打家劫舍,绑票勒赎”。

王鼎钧的家乡山东兰陵,古风淳厚,大变革当前,似应变得自治能力强,波澜不惊。辛亥革

命似乎没有撼动他们的日常生活。“一九一五年,祖父带着自家酿造的兰陵酒,以兰陵美酒公司

的名义,参加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得到金质奖章和银质奖章,出国参展之前,一九一四年,

兰陵酒先在山东第一届物品展览会上夺得第一名”。这个消息还上了《申报》。

但是,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经得起国家的无休止动荡,还要二次革命,还要讨袁,还要清党,

还要北伐,如此等等。记得最早读到辛亥革命后“群雄四起”,我也没有去想,原来匪盗也在群

雄之列。

终于兰陵也难逃匪患。“北伐前后,土匪以沂蒙山区为根据地,抢遍了鲁南的乡镇,兰陵也

不例外。”王鼎钧还在襁褓中,家里“遭土匪洗劫,不但财物一空,还筹措了一笔钱赎肉票”。看

来,连绑票这样性命交关的事情,都一样发生了。

这种局势下,待到王鼎钧懂事,祖父曾获“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的生意消失了,“酒厂

空余平地上的一棵梧桐……”也就全在逻辑推理之中。令我想起郑集的回忆,父亲“几经土匪歹

徒的洗劫”,“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他的家产钱财,更重要的是,他的经商兴家、改换门庭的精神支

柱被摧毁了”。

从那个时代凤毛麟角的留存记忆中,可以推想,中国有多少兴家立业的创造力,被各路好汉

英雄,毫不迟疑地一杆子扫掉了。

从“吾乡”里,还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一些制度规定。

王鼎钧对中国传统的地方政治,描述很是精炼,“当年的地方政治,有人称之为‘绅权政治’,

由各地士绅做政府的经纪人,做官的只要得到士绅的配合就算圆满成功。”“士绅和一般农工商学

Page 77: 季风书讯no 355

评论

77

的利益究竟不能完全一致,因此有些良法美意不免遭士绅封杀。这个缺点,当时的制度无法补救,

只有靠‘贤臣’走出那分层负责层层节制的官僚体系,以个人魅力意志突破士绅架构的长城,出

入那‘天苍苍野茫茫’的世界。这样的‘贤臣’必须勤苦耐劳。”他详细讲述了临沂县范县长,

一个贤臣的故事。

我读到过一本江西省的族谱,正合这个时期。也有一个县长故事。他提到依“总理手定建国

大纲,以县为自治单位”,此县长认为“其政治之重要概可想见”。

孙中山设计的县自治,在现实中类似清朝乡村自治的升级版:原来传统的乡村士绅自治,提

升到县一级,就是王鼎钧描述的“绅权政治”。民国没有清朝的“回避省籍”制度了,本省甚至

本县人都可以任县长。在这本族谱里,县长官职由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委任,所以县长需要士

绅配合之外,还需要对上一级政权负责。而像美国的自治,和上一级政权就没有牵扯。

匪患之下,这位江西的县长上任之后,“对于县政之初步计划,即总理所谓‘唯保与养’”。

先要有“社会秩序”。“奠定民众能安居乐业,即办地方自治,完成训政工作”。考虑“法不能以

自行”,所以用的办法,还是“古人以‘人治法治’并重”。人治和法治的比重各占多少,不得而

知。所以“训政“是一根弹性很大的橡皮筋。

这位县长有一个属“全省保安司令部”的军法官之职,据自述:“就职以来,余仍本革命精

神,以革新县政府,将一班著名土劣痞棍,择其尤者薄施惩儆,使若辈难再溷迹肆毒于社会。”

看上去,像是前清行政司法集一身的县太爷。我一直没有明白,为什么要称“军法官”,这个职

务究竟怎么回事。终于在王鼎钧的“吾乡”这一章读到:“那年头临沂的土匪多,军队纪律也不

好,时人称为‘兵害’、‘匪患’。”“兵害比较难除。幸而那时国民政府也知道兵害严重,不得不

扬汤止沸,下令规定县长一律兼任军法官,在某种情况下,军法官有权判处死刑。”临沂县的“范

县长拿起这个尚方宝剑,挥舞叱咤,有效地震慑了兵痞兵氓”。

原来,民国一县的地方行政长官,既承继了清朝县官的地方司法功能,还兼而开着军事法庭。

王鼎钧很明白,需要“贤臣”是因为“当时的制度无法补救”。为官“贤不贤”,还是取决于

个人品质。兰陵百姓遇上贤官,只是碰上了好运气。而王鼎钧也告诉我们,“军法官”更是在制

度缺陷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扬汤止沸”。

县官要应对的,是无尽匪患加上“土劣痞棍”,“兵痞兵氓”。再上一级两级的政治,还要加

上军阀互战和党争。而沈钧儒这样的学者,还有抽象思考“政治学”的空间。民国十年的 1922

年,沈钧儒发表了一系列对辛亥革命十年后的反省。他在“战后之研究”中总结说,“政治骨子

不外两种,一为人治,一为法治。欧美式政治之精神在法治;中国式政治之精神在人治。”他对于

军政一把抓的政府结构提出批评:“督者,兵也。”“督不废,中国政治无办法”。他的一篇文章标

题就是一句呼吁:《建立国家基础于人民意思之上》。

沈钧儒在思考联邦制,“我国今日之痹,在政权易为一党一派系所垄断利用,此即中央集权

之痹”。在文章《十年病根》中,他认为,民国十年在政治上的最大失败,“一言以括之,曰迷信

势力,硬要统一矣。”因此,沈钧儒赞同联邦制的“省自治”和“联省主义”,他认为国家统一,

可以是在省自治基础上的统一。他呼吁“永远禁止由中央派驻各省军政长官”(《联省运动》)。

他为制订省宪、推动省自治,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Page 78: 季风书讯no 355

评论

78

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人,一生流亡,阅历不少,读书不多,文

思不俗,勤奋不懈。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

这些文章都公开发表在一份叫《中华新报》的报纸上,基本上都是对政府的批评性意见,用

词尖利,在《好政府与法》一文,开篇就是:“处于今日万恶政治之下,人民备受荼毒”。

那是九十二年前的 1922 年。

这就是王鼎钧出生前后的时代。■

Page 79: 季风书讯no 355

本周最新到货

79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史街余韵 随笔 庹震 新星出版社 38

2 微宇宙的上帝 悬疑、科幻 西奥多·斯特金 新星出版社 38

3 美丽之星 外国文学[日] 三岛由纪

夫新星出版社 29

4 昔日的味道 外国散文 日.池波正太郎 南海 32

5 斯普特尼克恋人 外国文学 村上春树 上海译文 42

6 舞!舞!舞! 外国文学 村上春树 上海译文 55

7 潮骚 外国文学 三岛由纪夫 上海译文 30

8 人性与文心 文学评论 钟明奇 上海书店 28

9 仲夏之死 外国文学 三岛由纪夫 上海译文 38

10 宋代集句诗校注 诗、词、赋 张福清 校注 上海古籍 78

11 天人五衰 外国文学 三岛由纪夫 上海译文 38

12 春雪 外国文学 三岛由纪夫 上海译文 48

13 假面自白 外国文学 三岛由纪夫 上海译文 33

14 《哈姆雷特》的影舞编年 戏剧、戏曲 戴锦华 孙柏 上海人民 32

15 给伊夫的信 外国文学法.皮埃尔.贝尔

热南京大学 22

16 问世间情 作家作品集 叶辛 上海文艺 25

17 奇普.哈里森系列(全4册) 悬疑、科幻 奇普.哈里森 上海译文 143

18 苏州人 中国散文 范小青 南京大学 36

19 缥缈的峰 文学 孙颙 上海文艺 37

20 蟠虺 作家作品集 刘醒龙 上海文艺 35

21 林文月精选集 中国散文 林文月 上海文艺 38

22 女红 作家作品集 程小莹 上海文艺 29

23 格兰塔·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 作家作品集 彭伦 上海文艺 38

2420世纪美国女性戏剧文学与文

化的语用问题研究外文读物 左进 南京大学 33

25 盲目物语 外国文学 谷崎润一郎 上海译文 22

26 晓寺 外国文学 三岛由纪夫 上海译文 42

27 禁色 外国文学 三岛由纪夫 上海译文 50

28 金阁寺 外国文学 三岛由纪夫 上海译文 38

29 西方主义 文学评论 美.陈小眉 南京大学 50

30相遇而已:我要的是那一瞬间

而不是永恒文学大台2 姚谦

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38

31 野火集:三十周年纪念版 作家作品集 龙应台 广西师范大39.8

Page 80: 季风书讯no 355

本周最新到货

80

学出版社

32 日本电影大师们2 电影 日.佐藤忠男 中国电影 68

33 王小波思想小品(插图典藏版)作家作品集 王小波中国青年出

版社26

34 当王子爱上女巫 随笔 苏友贞 河南大学 28

35 汤一介集 帐台01 汤一介 人民大学 998

36 童年。一九七一 文学大台2 东晓 人民大学 23.8

37 李尔王(中英) 文学[英] 威廉?莎士

比亚世界图书 26.8

38 哈姆莱特(中英) 文学[英] 威廉?莎士

比亚世界图书 27.8

39 奥赛罗(中英) 文学英] 威廉?莎士

比亚世界图书 23.8

40 皆大欢喜(中英) 文学[英] 威廉?莎士

比亚世界图书 22.8

41 无事生非 文学[英] 威廉?莎士

比亚世界图书 21.8

42 麦克白(中英) 文学[英] 威廉?莎士

比亚世界图书 21.8

43西方文化背景下中国古典文学

翻译研究

古代文学研

究李美 人民大学 45

44 民国奇情大案 流行、畅销 宋连生 人民 38

45 洗心斋剧作选 戏剧、戏曲 郑朝阳 人民 40

46 中古文学史论(典藏版)古代文学研

究王瑶 北京大学 58

47人间词话七讲-迦陵讲演集(含

光盘)

古代文学研

究叶嘉莹 北京大学 39

48 谷村沧桑 中国散文 啸鹏 北京三联 35

49 千年封禁铜钹山 中国散文 毛小东,刘志明北京三联 35

50 银的镇 中国散文 陶江 北京三联 35

51 婺源的桥 中国散文 洪忠佩 北京三联 32

52 庐山往事 中国散文 杨振雩 北京三联 38

53 番人后裔 中国散文 杨廷贵 北京三联 28

54 与克拉玛依分居的美人 中国散文 刘华 北京三联 36

55 家书 阅读赏析 夏楠 北京三联 38

56 過雲樓藏書書目圖錄 帐台01 陳海燕 主編 凤凰出版社 880

57 缪荃孙全集·诗文(2册) 诗、词、赋 缪荃孙 凤凰出版社 160

58 断鸿零雁记 孽冤镜 玉梨魂 作家作品集苏曼殊 / 吴双

热 / 徐枕亚凤凰出版社 25

59 广陵潮 作家作品集 李涵秋 凤凰出版社 58

60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

(第一辑 全六册)帐台01 周振鹤主编 凤凰出版社 560

61 中信国学大典:楚辞 国学 陈炜舜 中信 40

62 悲惨世界 文学大台4 维克多·雨果 百花洲文艺120

Page 81: 季风书讯no 355

本周最新到货

81

出版社

63 唐·吉诃德 文学大台4 塞万提斯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80

64 约翰:克里斯朵夫 文学大台4 罗曼·罗兰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110

65 安娜.卡列尼娜 文学大台4 列夫·托尔斯泰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78

66 基督山恩仇记 文学大台4 大仲马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110

67 大卫:科波菲尔 文学大台4 狄更斯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82

68 拿不动的世界 青少年读物大橘子 / 东东

枪中信 39.8

69 查理九世22:所罗门王的魔戒 青少年读物 雷欧幻像 浙江少儿 15

70 最完美的女孩:另一个自己 悬疑、科幻 叶聪灵 中国商业 36.8

71相见何如不见时2仓央嘉措:他

路过玛吉阿米诗歌 吴俣阳 四川文艺 32

72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 青少年读物 叶开 江苏文艺 35

73 半句实话 流行、畅销 六六 长江文艺 32

74 下课后的奇幻补习班 文学大台2 刘炯朗 山西人民 28

75 国文课没教的事 文学大台2 刘炯朗 山西人民 28

76 双语译林:英女王演说集 外文读物

伊丽莎白?亚历

山德拉?玛丽?温

译林出版社 28

77 左拉学术史研究 文学评论 吴岳添 译林出版社 58

78 海明威学术史研究 文学评论 杨仁敬 译林出版社 58

79 印度之行 文学大台1(英国)E.M.福斯

特译林出版社 29.8

80 花语女孩 外国文学[美] 凡妮莎·笛

芬堡译林出版社 39.8

81 亲近文学大师的七十二堂课 文学大台2 邱华栋 漓江 95

82 乖女孩没糖吃 流行、畅销 吴淡如 漓江 25

83 梦想会生利息 流行、畅销 吴淡如 漓江 32

84跨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

张颐武对谈录文学评论 刘心武,张颐武 漓江 35

85 飘窗 作家作品集 刘心武 漓江 29.5

86刘心武评点《金瓶梅》(套装全

三册精装版)

古代文学研

究刘心武 漓江 168

87杨荫杭集(上下册)中国近代

人物文集丛书阅读赏析 杨荫杭 中华书局 81

88国民阅读经典:采果集 流萤集

(插图本)诗歌 中华书局 19

89 国民阅读经典:一九八四 外国文学 中华书局 27

90 唐诗风貌(修订本) 古代文学研余恕诚 中华书局 22

Page 82: 季风书讯no 355

本周最新到货

82

91嵇康集校注(上下册)--中国

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诗、词、赋 (三国魏)嵇康中华书局 76

92经史百家杂钞(精)上下册 简

体横排国学 曾国藩 中华书局 64

社科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美利坚刀锋:首都揭开无人机

与世界尽头的战争国际问题

[美] 马克?马泽

新世界出版

社42

2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思想人物 胡适当代中国出

版社228

3 新民说:疲劳的颜色 中国近代史 景辰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8

4 论政治平等 政治学[ 美 ] 罗 伯

特·A.达尔上海人民 25

5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马克思自

然观研究

共产主义运

动方锡良 上海人民 30

6 政治学基础 政治学 严强 孔繁斌 南京大学 48

7国家的选择——国际制度、国

内政治与国家自主性政治学 田野 上海人民 45

8 欧盟国际协定人权条款研究 法学 刘超 南京大学 49

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安全

观的形成和演变国际问题 孙叶青 上海人民 40

10 生命的欲望 哲学 黄力 上海人民 30

11全球化与跨国民族主义经典文

社科随笔、

全球化

美.尹晓煌 何成

洲南京大学 56

12布莱尔时代:阿拉斯泰尔.坎贝

尔日记选国际问题 叶皓 方延明 南京大学 80

13 德国合同法典型判例评析 法学 刘青文 南京大学 28

14 马克思问我哪里痛共产主义运

动韩.柳东民 中信 32

15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系列

海外中国研

究魏丕信 江苏人民 35

16德国与中华民国-海外中国研

究丛书

海外中国研

究柯伟林 江苏人民 36

17

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

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海外中

国研究丛书)

海外中国研

究艾尔曼 江苏人民 28

18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海外中国研

究巴菲尔德 江苏人民 42

19 儒教与道教海外中国研

究马克斯.韦伯 江苏人民 26

Page 83: 季风书讯no 355

本周最新到货

83

20 西方哲学原著精义选讲 社会科学 舒远招 湖南教育 45

21柏林1961:肯尼迪赫鲁晓夫和

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国际问题

美.弗雷德里克.

肯普

中国青年出

版社55

22

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

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精选系

海外中国研

究宇文所安 江苏人民 28

23格言集(精)文艺复兴系列/海

豚文库

思想文化研

究意.圭恰迪尼

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30

24儒家之道:中国哲学之探讨-海

外中国研究丛书

海外中国研

究倪德卫 江苏人民 37

25从语言到心灵:一种生活整体

主义的研究哲学 蒉益民 江苏人民 36

26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文献

类编(1927-1949)教育学 朱燕平 江苏人民 58

27中国人文传统与中西人文精神

讲演录社会科学 冯天瑜 湖南教育 35.5

28德国现代史专题十三讲:从魏

玛共和国到第三帝国社会科学 李工真 湖南教育 25

29 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 历史研究 秋风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45

30开放的帝国-1600年前的中国

历史

海外中国研

究(美)韩森 江苏人民 39

31时间中的政治:历史、制度与

社会分析政治学

(美)保罗.皮尔

逊江苏人民 25

32 中国与达尔文海外中国研

究(美)浦嘉珉 江苏人民 49

33更快更好更省?-美国政府的

管理绩效国际问题 (美)福赛斯 江苏人民 52

34 中国梦实现的根本法保障 法学 郑贤君 江苏人民 20

35 异端人物-当代思想前沿系列 传播学 (英)伊格尔顿江苏人民 32

36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

社科随笔、

全球化陈先达 人民大学 49.8

37 老年学与老有所为:国际视野社会学、人

类学孙鹃娟 人民大学 35

38 公共产权收入问题研究 法学 贾小雷 人民大学 48

39 新宪法秩序 法学 图施耐特 人民大学 62

40 在民国 社科大台7 孙郁 人民大学 35

41 李银河:我的社会观察社会学、人

类学李银河

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30

42 信息安全价值研究 传播学 李圆圆 世界图书 30

43全球网络空间信息安全战略研

究传播学 惠志斌 世界图书 40

44 媒体新闻信息资源利用论 传播学 孙明慧 世界图书 35

45 中美犯罪成立体系比较研究 法学 贾凌 人民 39

Page 84: 季风书讯no 355

本周最新到货

84

46 东亚道教研究 宗教研究 孙亦平 人民 170

47再见甲午——蓝色视角下的中

日战争历史研究 许华 人民 38

48 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上下卷)哲学 张立文 人民 315

49电视传播与乡村村民日常生活

方式的变革传播学 孙秋云 人民 42

50 当代逻辑哲学前沿问题研究 哲学 张建军 人民 125

51

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

斯坦哲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对

哲学 徐英瑾 人民 65

52 清朝反贪大案 社会科学 焦利 人民 38

53批判与解构:从马克思到后现

代的思想谱系

共产主义运

动宋伟 人民 78

54伦理批判与道德乌托邦-西方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共产主义运

动王雨辰 人民 50

55 系统哲学基本原理 哲学 乌杰 人民 56

56 民族学原理 民族、区域 徐黎丽 人民 57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

究-北京大学女性研究丛书

社会学、人

类学岳素兰 北京大学 42

58城市边缘区空间生产与土地利

用冲突研究当代中国题 马学广 北京大学 66

59 新闻的历史(第三版) 传播学 (美)斯蒂芬斯北京大学 56

60 气候创造历史社科随笔、

全球化[瑞]许靖华 北京三联 36

61 文明史 社科大台8法]费尔南·布

罗代尔中信 68

62中国恐怖主义危机管理问题研

究社会科学 刘玉雁 北京师大 25

63哲学之思与社会现实: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社会科学 吴晓明 武汉大学 64

64 儒教与公民社会 哲学 陈明 东方 46

65 后工业乌托邦共产主义运

(澳)鲍里斯?弗

兰克尔译林出版社 38

66 女性影响力社会学、人

类学

[美] 马蒂.迪特

瓦漓江 35

67 海国四说史料笔记、

万有文库[清]梁廷柟 中华书局 28

68龙川略志龙川别志:唐宋史料

笔记

史料笔记、

万有文库苏辙 中华书局 12

69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林传

甲日记(套装上下册)思想人物 况正兵,解旬灵中华书局 88

70 中国史前聚落群聚形态研究 民族、区域 裴安平 中华书局 84

71宋教仁日记--中国近代人物日

记丛刊思想人物 中华书局 42

Page 85: 季风书讯no 355

本周最新到货

85

72伽达默尔(精装):最伟大的思

想家哲学丛书

[美]帕特里夏

奥坦伯德 约翰

中华书局 20

73弗洛伊德(精装):最伟大的思

想家哲学丛书

[美]迈克尔 S.

特鲁普中华书局 20

74 波普(精装):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丛书[美]马克 诺图

洛中华书局 20

75 荣格(精装):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丛书[美]R.比尔斯克

尔中华书局 20

76 康德(精装):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丛书[美]加勒特 汤

姆森中华书局 20

77马克思(精装):最伟大的思想

家哲学丛书 [美]温迪 林恩 中华书局 20

78 加缪(精装):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丛书[美]理查德 坎

伯中华书局 20

79 福柯(精装):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丛书[美]艾莉森 利

布朗中华书局 20

80 罗蒂(精装):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丛书[美]理查德 鲁

玛纳中华书局 20

81德里达(精装):最伟大的思想

家哲学丛书

[美]斯蒂芬 哈

恩中华书局 20

82怀特海(精装):最伟大的思想

家哲学丛书

[美]菲利浦 罗

斯中华书局 20

83 杜威(精装):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丛书[美]罗伯特 B.

塔利斯中华书局 20

经管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折扣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

[美] 马克?埃尔

伍德广东人民 42

2创业一次就成功-创建基业成

功长青的十大告诫

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

〔美〕迈克尔?

格伯广东人民 42

3 李彦宏的坎 企业史 董国用当代中国出

版社32

4 潘石屹的坎 企业史 金振业当代中国出

版社38

5区域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

—理论及其条约法实践企业史 钟立国 上海人民 72

6 大互联网 企业史 钱志新 南京大学 32

7自贸区框架下寻求中国对外贸

易的发展企业史 杨逢珉 上海人民 35

8开放与共享:开元创新的经济

学思考一般经济学 王宇 南京大学 45

Page 86: 季风书讯no 355

本周最新到货

86

9

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竞争优势

及绩效的赢取机制:战略导向

的决定作用

企业史 刘燕 毛书军 南京大学 55

10数据之巅:大数据革命,历史

现实与未来企业史 徐子沛 中信 65

11从培训专家到绩效顾问(共两

册)

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斯托洛维奇 江苏人民 98

12网络背景下的物流商业模式创

新理论与实证研究经济管理 齐严 中国物资 42

13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应用(第二

版)经济理论

[美]赫尔曼·E·

戴利 乔舒亚·法

人民大学 66

14 经济学与生活 一般经济学(德)诺伯特·哈

林人民大学 48

15恢复金融稳定性:如何修复崩

溃的系统经济理论

[美]维拉尔·V·

阿查亚人民大学 68

16 认知经济学:跨学科观点 经济理论 保罗·布尔吉纳 人民大学 78

17 公共服务中的情绪劳动 经济理论 [美]玛丽·E·盖伊人民大学 38

18经济学和心理学:一个有前景

的新兴跨学科领域经济理论 布伦诺·S·弗雷 人民大学 58

19 不懂项目管理,别想当主管 企业史莱 行 乐 jack

shih

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45

20 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金融投资理

论江世银 人民 32

21O2O 进化论:数据商业时代的

全景图

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

板砖大余 / 姜

亚东中信 49

22 用户战略 企业史【美】亚伦·夏皮

罗中信 55

23 巴菲特高收益投资策略金融投资理

Jeeva

Ramaswamy中信 52

24 武士政治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

罗伯特 D 卡普

兰山西人民 32

25 独裁者手册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

[美] 布鲁斯·布

鲁诺·德·梅斯奎

江苏文艺 42

26 活法 参。人生的王道 企业史 日/稻盛和夫 东方 42

27 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 企业史 稻盛和夫 东方 26

28 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金融投资理

论陈宇 东方 55

29 人民需要放鞭炮金融投资理

论高昱 东方 38

30 马云:路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企业史 严岐成中国时代经

济出版社36

31 网络营销之企业增收策略 求职培训、易家言 中国时代经39

Page 87: 季风书讯no 355

本周最新到货

87

市场营销 济出版社

32 活法贰 追求成功的热情 企业史 稻盛和夫 东方 39

33 雷军:创业没有时间表 企业史 胡以贵中国时代经

济出版社36

人文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跟着君之学烘焙 人文图书 北京科技 29.8

2第一烘焙博主君之最新力作:

跟着君之学烘焙2人文图书 北京科技 39.8

3 快过闪电-博尔特自传 人文大台1[牙买加]尤赛

恩·博尔特广东人民 38

4

野蛮进化:乔丹、科比御用极

限训练师首度公开“统治者”

潜能激励心理学

心理励志[美] 蒂姆·S.

格罗弗广东人民 35

5 领袖狮子心 心理励志 韩弘当代中国出

版社28

6 朝鲜印象 军事战争 杜白羽 人民日报 49.8

7 知青回眸引龙河 社会纪实 沈国明 主编 上海人民 68

8 中国远古时代 考古研究 苏秉琦 主编 上海人民 75

9 台北好好玩 旅游、地理 卢峰 上海文艺 42

10 香港好好玩 旅游、地理 卢峰 上海文艺 38

11重任在肩:一位美军四星上将

的军事回忆录军事战争

美.斯坦利.麦克

里斯特尔中信 59

12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

信条心理励志 日.松浦弥太郎 湖南人民 42

13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

传记人物传记 西尔维.西蒙斯 湖南文艺 68

14 梁 人物传记 梁思成中国青年出

版社48

15 爱猫圣经(精) 流行、时尚 法.让.居维利埃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78

16 爸爸丰子恺 人物传记 丰一吟中国青年出

版社45

17我的兄弟,我的姐妹:一个工

会主席的家访周记人文大台3 董晨鹏 江苏人民 36

18 晚清县令李超琼 社会纪实 山长水阔 江苏人民 39

19 裸跑弟:不一样的成长 家庭教育 王迅 江苏人民 43

20 别让不会说话害了你 心理励志 娆娆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29.8

21 《蒙古秘史》文献版本考 历史文化 白.特木尔巴根 北京大学 35

22 阅读王瑶 人物传记 孙玉石 钱理群 北京大学 68

23 如何写学术论文 外国史 宋楚瑜 北京大学 35

Page 88: 季风书讯no 355

本周最新到货

88

24 台湾舌头 饮食文化 焦桐 北京三联 28

25 赣江十八滩 历史文化 李桂平 北京三联 32

26 冥想 心理励志[法]克里斯多

夫.安德烈北京三联 53

27 东成西就 流行、时尚 罗元旭 北京三联 58

28 心理医生不传之秘的观人术 心理励志 麦加 编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25

29 不打不骂的家教宝典 家庭教育 刘淑霞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28.9

30 谈判专家不败的交涉术 心理励志 林郁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23

31 逆向思考的说话术 心理励志 林郁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27

32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宗教文化 红红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49.8

33 性文化词语汇释 地域民俗 刘瑞明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43

34 不吼不叫的家教智慧 家庭教育 刘淑霞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28.9

35 自尊有毒 心理励志 刘翔平 中信 38

36 开讲啦2:不完美,怎么了? 心理励志 钱蔚 编 浙江大学 39.8

37 开讲啦1:对自己狠一点! 心理励志 钱蔚 编 浙江大学 39.8

38我们从沙场归来-不为人知的

老兵传奇军事战争 萨苏 东方 36

39饮食革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与逆转保健、养生

小考德威尔。埃

塞斯廷东方 49

40 小/旅行 游记、印象 子沫古吴轩出版

社36

41大宋帝国三百年2 赵匡胤时间

(中)历史文化 金纲 江苏文艺 45

42 一杯红茶的世界史 流行、时尚 矶渊猛 东方 29

43时间都去哪了:路过你的全世

界社会纪实 张莹 同心出版社 29.8

44 蒋介石的1949:从下野到再起 社会纪实 刘维开 山西人民 48

45 2读心术:口袋里的心理治疗师心理励志美/德蕾丝.博洽

德山西人民 25

46他们的中国:十八位外国人在

中国社会纪实 席越 江苏文艺 32

47 中国自助游.第十六版 旅游、地理《中国自助游》

编写组中国旅游 39.8

48 足球人 人物传记 英/西蒙。库柏 漓江 36

49我的早年岁月-沙迦酋长苏尔

坦·本·穆罕默德·卡西米自传人物传记

: [阿联酋] 苏

尔坦·本·穆罕默

德·卡西米

译林出版社 35

Page 89: 季风书讯no 355

本周最新到货

89

50 马尔克斯评传 人物传记(英)史蒂芬·哈

特漓江 29.8

51药师经讲记--印顺法师佛学著

作系列保健、养生 释印顺 中华书局 12

52 罗素(精装):最伟大的思想家人文图书[美]S.杰克 奥

德尔中华书局 20

53阿伦特(精装):最伟大的思想

家人文图书

[美]帕特里夏

奥坦伯德 约翰

中华书局 20

54哈贝马斯(精装):最伟大的思

想家人文图书

[美]莱斯利 A.

豪中华书局 20

艺术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老广告里的美食滋味 精品图书 由国庆上海远东出

版社88

2陶瓷制作常见问题和解救方

法精品图书

[英] 哈里·费瑟

上海科学技

术148

3西文字体:字体的背景知识和

使用方法设计 日.小林章 中信 68

4一学就会的毕达哥拉斯神奇

数字音乐、体育 [日]小桥京花 世界图书 19

5 解密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 设计 庄雅典 北京大学 68

6 图说中国绘画史 艺术史

[ 美 ] 高 居 翰

( James

Cahill)

北京三联 88

7 知日·燃 艺术史 苏静 中信 35

8中国人最喜欢的198个神奇魔

术:图解版音乐、体育 柳润墨

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32.3

9日常生活中的设计2:设计师

的世界设计 金宣我 中信 35

10 商人与收藏 收藏鉴赏 [美] 汤姆金斯 译林出版社 38

11 烟云过眼(插图典藏本) 艺术史 张伯驹 中华书局 56

Page 90: 季风书讯no 355

工作手记

90

工作手记

普通读者读书会第六期

——董桥:珍重——阅读《今朝风日好》

王中飞(2014-05-26)

Page 91: 季风书讯no 355

三辉链接

91

2014年 4月 27日发行的《苹果日报》中“苹果树下”刊载董桥先生最后一期专栏文章《珍

重》,之后,不少媒体都将董桥荣休错误理解为封笔,对当下媒体的无知和不思进取再次感到无

可奈何。基于如此种种,这一期的读书会也就这么产生了。参与这次读书会的人数依然不如预期,

不过,好在每一位参与者都从自己的角度对《今朝风日好》一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彼此

之间可以分享不同的阅读经验是一件让人很愉悦的事。无论喜不喜欢读董桥,他的书和文字就在

那里,在这个时代,幸而还有这样的人在,让这个时代不至于太让人失望和绝望。

大学时,最常去的地方是学校图书馆。那时,最大的乐趣就是游走在一排排书架之间,寻找

一本本从未阅读过的书籍。依然还记得从书架上抽出那本略显不起眼的《今朝风日好》(作家出

版社,2008年 1月)时的画面,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拿在手上,盈掌的开本,而书的封面

上只有书名和作者的名字。那时,还全然不知董桥其人,只觉得这本书散发出一种与其他书籍全

然不同的气质,这种难以名状的气质深深吸引我,接着就一头扎进董桥的文字里,至今没有走出

来过。

董桥先生退休了,于我与不少人而言这本是一件平常事,不想,被不少媒体误传为“封笔”

后,反倒引来许多关注。这一乌龙不免让我想起,曾经要不要多读董桥也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的

话题。

董桥在最后一期“苹果树下”的专栏里写:“想想,曾经牵念也是福份,此去山青水绿,珍

重万千。”的确给人一种诀别的错觉,心中明白董先生只是退休而非封笔,也不免产生几分不安

的联想,而就在这次读书会开始的前几天,看见林道群的微博出现董桥新书《读书人家》的封面

图片,心里的这块石头才算落到地上。

以上叙述的几件事情就是这一期读书会的由来。

参与这次普通读者读书会的人数依然不及预想。而当我带着有些挫败的心情开始这次读书会

时,却发现每一位参与者的发言都特色鲜明,有董桥的书迷几乎将其所著书籍搜集齐整,有因本

次读书会初次阅读董桥文字的读者,有读了董桥的书表示不喜欢其风格的读者……这些不同的人

组合在一起,让这次的读书会变得比预想有趣。

每一位参与者把各自推荐的一篇《今朝风日好》当中文章作为出发点,发展出实体书店购书

经验、书籍版本和装帧、文字使用的局限、电子书阅读、对待世界和生活的方式等分支,又分享

各自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上的经验。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同,才更加显示出阅读的魅力和乐趣。

还需要一提的是,这次读书会让《今朝风日好》的三个版本(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7年 7月

版、作家出版社 2008年 1月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2月版)齐聚一堂,真是一件趣事。

董桥先生曾道:“我们都死了书还活着!”就用这句话作为结语吧。

《今朝风日好》推荐文章:

《今朝风日好》

《莎翁左倾的欲望》

《限印版<七智柱>》

《罗马一叙》

《一生至友》

《济慈的欢愉》

下期预告

你还写诗吗?——原创诗歌朗

诵会&诗歌、诗集交换

Page 92: 季风书讯no 355

三辉链接

92

三辉链接让对话明亮起来

《南方人物周刊》专访

《明亮的对话》书稿在 2011年就写成了,出版却

已经是 2014年初。

2009 年,一位朋友送了本小册子给他,英国逻辑

学家 L·S·斯泰宾写的《有效思维》。书是 1938年出版的,

中译本一部分由吕叔湘先生翻译。他从 1986年开始工作,“一天翻千儿八百字,断断续续 3年”,

到 1988年底译出 2/3后却停下了。1994年,吕先生得了一场病,译稿后 1/3终由他人续完。

吕先生翻译所用原书中夹了一张纸条,上面有一些明言初衷的文字:“我翻译这本书,是有

鉴于常常看到一些说理的文字里头隐藏着许多有悖正确思维的议论,希望通过这本书的译本使发

议论的文风有所改进,哪怕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也就使八十多岁的老人把已经极其有限的工

作时间用在这个译本上不为无益了。”

这段文字,先是令徐贲感慨: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还在谈公共说理,仍然还是一件普

及和启蒙的工作。继而又觉得奇怪:“凭吕先生的见识和文字、逻辑思考功力,凭他对中国无效

思维的深刻观察和沉痛感受,他为什么不自己直接为中国读者写一本关于有效思维的书,而偏偏

选择翻译呢?”

徐贲也曾动过翻译国外说理教科书的念头,但终于没有付诸实施。美国大学里的说理教材,

都是以美国学生为对象的,说理环境和中国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同。在美国生活近 30年,对

此,他深有体会。比如他的一些美国学生对选举没兴趣。某次大选,一位美国学生抱怨道:这有

什么可选的,选来选去都一样。旁边一位津巴布韦学生马上说,“只要选举自由公正,没什么可

选的选举才是好选举。要是凭一场选举就能决定国家的命运,那选举还不得引发内战?”

徐贲甚至有点庆幸自己没有选择翻译。否则,“也许我也会像吕先生一样,先是决定有目的

地去翻译一本书,但后来终于发现翻译不能帮助我达到那个目的。”“那个目的”,是写一本对中

国青年学习说理有启蒙作用的书。在他看来仅仅介绍基本修辞、逻辑、写作原理是远远不够的,

至少还需要补充造成不良说理的思维定势、心理习惯、外来影响、环境条件等等内容。而且需要

照顾中国读者的问题意识,提供他们熟悉的例子。

他是 1985年来美国的。整个 1980年代,他所关心的几乎只有文学和文学理论问题。但 1980

年代末的事件“使得我对公共知识分子的一般想法一下子聚焦到了与中国特定政治、社会形态有

关的问题上”。他的学术兴趣和问题意识从此便与这种关注紧密联系起来,再也无法分离了。

在国内时,和中国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徐贲没有在学校里受过公共说理的教育。“我是自己

补课后才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的。”直到今天,在美国的大学教了二十多年论证与说理,他还是

明亮的对话 : 公共说理十八讲徐贲 / 中信出版社 / 2014-1 / 39.00

Page 93: 季风书讯no 355

三辉链接

93

认为,自己的说理训练不能说已经完成。“我写《明亮的对话》这本书,并不是因为我比别人更

会说理,而是因为我有一些体会可以与别人分享。而且我也想告诉我的读者,就算你们在学校里

没有学习过公共说理,还能像我这样给自己补课。”

除了教学,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也跟说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他投稿给学术刊物,一定

会收到至少两位匿名评审的意见。如果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可以详细说明自己的理由。即使两位

评审都建议退稿,只要他写的申诉合理而充分,主编照样会采用稿件。讲理必须是双向的,“他

听我说理同我对他说理是同样重要的。”相较之下,他在国内却常遇到“你懂的”这一类“默契”。

在徐贲看来,“这是说理的大环境出现了问题”。“这种沉默无语的‘心照不宣’不是我说的明亮

的对话。”

当对话明亮起来,或许我们会有共识,说理可以不只是一项活动,而且是良善的生活方式。

少了“理”或“说”,都不能算说理

人物周刊:你的新书《明亮的对话》副题是“公共说理十八讲”,为何选择了“说理”这一主题?

在你看来,什么样的对话称得上“明亮”的?

徐贲:任何一种好的公共生活,它的基本要求和特征是和平与和谐,这就需要在有利益冲突和意

见分歧的时候,能够有效地避免暴力和动乱,说理是惟一行得通的办法。说理需要真实公开,让

所有的人都能自由地发表意见,无所顾虑地讲出真话,无需躲躲藏藏,却不允许隐瞒欺骗。公开、

真实的对话便是明亮的对话。

人物周刊:能否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们,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什么?对于说理,人们

最常见的误解是什么?

徐贲:“说理”就是用合适的、经得住理性检验的论证支持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并且有教养地、

公开地说出来。在公共生活中,理必须公开地说出来。少了“理”或“说”,都不能算说理,“理”

与“言”之间,有一种特别紧密的关系。中文“理”从“玉”,强调的是好的质地,也就是正理

而不是歪理。希腊语的“理”(Dianoia)也离不开话语,指的是用话语思考的能力和结果,与借

助直觉领悟、不言而默会的“理”(noesis)是不一样的。公共说理的“理”应该同时包括“质地”

和“言说”这两个方面。经常有人深谙某种道理却口不能言,有意表述结果说得一团糟,最后甚

至把自己都说糊涂了。

辨别和明述道理是特别的能力,是需要学习、运用才能掌握的。只有这样才能把理说好。说理既

包括自己说,也需要让别人说和听别人说,彼此自由、理性、平和地交换意见。如果能由此说服

对方那当然最好,不能说服也没有关系。说理使得双方相互有所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共识或

妥协,这就是说理的收获。

对于说理最常见的误解,就是以为说理是对立、对抗,是“占领阵地”,是克敌制胜的“软实力”。

由于误以为只能由一方取得胜利,所以会不择手段,甚至恃强凌弱,用压制言论的手段取得所谓

的胜利。

Page 94: 季风书讯no 355

三辉链接

94

说理需要有好的价值共识

人物周刊:人们一般会认为,中国公共话语缺乏理性是因为我们逻辑训练不够,你似乎并不这么

看?

徐贲:逻辑只是说理的一部分,说理需要有说理的环境,尤其需要能够说真话。说理还需要一个

社会多数成员有好的荣辱标准和价值共识。讲理的比不讲理的要更受到人们的尊重,不讲理的不

仅受到大家的鄙视,自己在心里也看不起自己。一个人能为自己不讲理而羞愧,自然也就比较接

近讲理了。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便是,大家都要知道到哪里去找“理”的权威根据。说理的人可

能有非常分歧的意见,但却都能认可同一个理的权威,都能以这个权威为依据来支持和说明自己

的主张。

例如美国累进税制因 1862 年“收支法案”由林肯总统签署生效,确定下来已经 150年了,但要

求以单一税制代替累进税制的公共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这一方认为,“单一税制比累进税制更公

正,因为它对所有纳税人一视同仁。”它的理是来自美国宪法的平等和公正观念。坚持累进税制

的一方则认为,“累进制比单一制更公正,因为收入高的人付得起更高的税,他们的实际收入受

纳税的影响也比较小。”理的依据同样是美国宪法里的平等和公正观念,只不过解释时有所不同。

对税制问题,分歧双方都以美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而不是某种“红头文件”作为依据。由于谁也不

能说服对方,因此必须借助说理之外的裁决机制,那就是国会的决策程序。

虽然这一分歧没有因说理得出谁胜谁负的明确结果,但却增进了许多普通美国人在国家税收、社

会公正、收入平等、纳税人主观幸福感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相比没有这种争论的国家里的民众,

一般美国人在税收等方面的知识显然更丰富。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公民素质,也有助于他们经常

能够比较有效地监督政府的税收和支出。

人物周刊:通常我们对所谓“套话”会反感,但就像法国学者勒庞说的,有时“说理与论证战胜

不了一些词语和套话”,这是什么缘故?难道套话也分有说服力的和没说服力的?

徐贲:所谓的“套话”也就是“罐头思维”,商业的和政治的宣传就是利用这样的语言来操纵和

控制群众的。在复杂多变的事情面前,人们在现成的语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感觉到了把握形

势的力量。久而久之便很容易养成一种习惯,接受一些可以免除他们思考之辛劳的简明论断。就

像逻辑学家斯泰宾所说的,“一种罐装的信念是方便的:说起来简单明了,有时还带三分俏皮,

引人注意。”可是我们不应当让我们的思维习惯堵塞我们的心灵,不应该倚靠一些口头禅来解除

我们思考的劳苦。

我们把一个说法看成“套话”,已经包含了对它的反感。但我们对许多套话不但没有反感,而且

还有着好感。我们称这些套话为箴言、格言、警句、名言、语录,把它们当成至理名言。这样的

套话看上去很有说服力,但不加思考地拿来当作正确结论,同样会让人思想懒惰。先是没有自行

思考,最后完全丧失自行思考的能力。

例如,人们经常会说,“落后就要挨打。”看上去很有道理,很深刻,其实脱离历史语境之后,就

成为经不起说理思考和提问的套话。如何来界定“落后”和“挨打”呢?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落后

但没有挨打的国家,而且,挨打的原因也不止“落后”一个。例如乌克兰就不是因为落后才挨俄

罗斯打,美国遭受“9·11”恐怖攻击也不是因为它落后。这类套话还有许多,例如,“正义最终会

Page 95: 季风书讯no 355

三辉链接

95

战胜邪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多行不义必自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哪里有压迫,

哪里就有反抗”等等。

人物周刊:你在书中提到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民众一般不太相信小谎话,却很容易相信大谎话。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

徐贲:这主要是因为一般人可以用经验常识或普通知识来验证小谎话真伪,但却不可能以此来验

证大谎话。所以小谎容易揭穿,谎言大到一定程度后却很难揭穿。例如,纳粹说犹太人有统治世

界的阴谋,又有谁能够证明犹太人没有这样的阴谋?希特勒就说过,“一般的人倒不是有意想要

作恶,而是本来就人心败坏。他们头脑简单,比较容易上大谎的当,而不是小谎的当。他们自己

就经常在小事情上说谎,而不好意思在大事情上说谎。大谎是他们想不出来的,就算是听到弥天

大谎,他们也不能想象能有这么大的弥天大谎。”他这话就像马基雅维里说过的许多话一样,听

起来很邪恶,但却是实情。

说理是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

人物周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人们在网络世界经常不爱说理,甚至于互相施加语言暴力。

不少人认为,这是网络发言匿名、不必负责的结果,但网络实名制可能伤害言论自由。对这个两

难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徐贲: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人在暗室里或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比在光天化日下更容易做坏事。

有道德感和自尊心的人,在人前人后都能凭自己心中的原则办事,所以被称为“不欺暗室”。但

对不少人,匿名发言有暗室效应,他们觉得谩骂、侮辱、损毁别人没有人知道,对自己是安全的,

既然可以这么做,那不做白不做。然而,并非所有匿名网民都是这样的,他们形成了一个能够发

声、说话的虚拟社会。由于现实社会生活存在的思想、言论、人际交往、新闻传媒、公民表达限

制,网络虚拟社会成为一个吸引许多网民进行他们心目中“自主参与”、“自由言论”和“信息传

媒”的空间。

我认为如果对“匿名参与”的社会、政治成因不加精细分析,只是一味武断地加以禁绝,并不是

一个好方法。

人物周刊:以前我们常常说:真理越辩越明。现在许多人说,每个人都有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的权利,没有所谓对错。你怎么看?“说”能够辨明“理”吗?

徐贲:辨明真理并不是说理的惟一目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说理也并不能找到所谓的绝对真理。

这当然不是说,说理不会有结果,或不应该有结果。公共说理的结果往往会在说理机制之外的权

威决断机制中决定,如陪审团、民意代表或者公民投票表决、法官裁定、公认权威的裁决等等。

我在书里所举的“买活鸡”的民众辩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已经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说理要找到和确定

的只是或然性真理,而不是绝对真理。说理的目的更多的是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得到对事物的更

全面、深入的了解。理,是可以反复说的。说理是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

Page 96: 季风书讯no 355

制作者

96

制作者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Email:[email protected]

【季风书讯】网站:http://www.jifengshuyuan.com

季风书园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jifengts

季风书园淘宝商城店:http://jifengts.tmall.com

QQ群 1:328386406(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QQ群 2:85186717(季风志愿者之家)

联系电话:021-5382 1942 021-6415 2843

季风微信公众平台:jifengshuyuan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