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1 《民族语境下的政治思想史》 《现代欧洲思想史——新评价和新视角》 《在灵泊深处》 《想象异域: 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 《致父亲:徘徊在以爱之名的黑色迷雾中》 孙凯:中国水污染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林毅夫博鳌访谈实录:如何超越凯恩斯主义? 刘铮:苏珊·桑塔格是怎么读书的? 傅惟慈:关于乔治·奥威尔和《动物农场》

季风书讯no 349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Made by 上海季风书园 Shanghai Jifeng Books Co., Ltd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季风书讯no 349

1

《民族语境下的政治思想史》

《现代欧洲思想史——新评价和新视角》

《在灵泊深处》

《想象异域: 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

《致父亲:徘徊在以爱之名的黑色迷雾中》

孙凯:中国水污染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林毅夫博鳌访谈实录:如何超越凯恩斯主义?

刘铮:苏珊·桑塔格是怎么读书的?

傅惟慈:关于乔治·奥威尔和《动物农场》

Page 2: 季风书讯no 349

编后小记

2

编后小记这期书讯的新书中有两本李宏图主编的“欧洲思想史译丛”,李宏图前些年编过一套剑桥学

派的思想史丛书,内容很好,有波考克、斯金纳、约翰·邓恩等多人的著述,只是那些翻译实在

不敢恭维,读起来非常费劲。这次的两本“欧洲思想史译丛”不同,粗粗翻来,顺畅上口,赏心

悦目。

这本《民族语境下的政治思想史》就是这样的上好的译著。这是一

本文集,依旧是剑桥历史学派立场的延伸:将政治事件重置于其具体的

历史语境中,并开创出概念史研究的方法。这本文集也是如此,它试图

尝试对普遍主义的思想史叙事进行特殊主义的解读,然而这一解读的目

的并非以特殊主义来代替近代以来政治思想发展的普遍主义(尽管它必

定地会对简单的普遍主义发生质疑),而是致力于“相互体认”,并且,

致力于在这个日益碎片化的世界中不再与“一个一元化的公众”打交道,

而是“尽可能以分散的方式与各种较相重叠的公众打交道”。剑桥学派

的这种以尊重特殊而分享普遍主义的学术态度是极为值得注意的。

这本书拿到的时间不长,未及细读,但全书 14章(其实就是 14 篇

论文)几乎篇篇可读,比如“中东欧的民族政治文化与政权更迭”、“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民族范

式的限度:以卡尔.波普尔和中欧的世界主义为例”两章就极为好看。这两篇论文完全可以重叠

起来看,后者在描述中欧“归化了”的犹太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发展出来的世界主义悖论与前者

几乎完全重叠。此书的许多论点是极具启发的。另一篇“1914 年以降英国的政治思想史教席:

三个教席的故事”是一份特殊的政治思想史论稿,这三个教席大名鼎鼎,站在这三个教席上的有

拉斯基、奥克肖特、欧内斯特·巴克、以赛亚·柏林等等,以及近期的斯金纳、查尔斯·泰勒和 G.A.

柯亨,这篇论文讲这三个教席的传承和转折,很是好看。

此书译者周保巍是华师大政治系的一位青年教师,在译事上甚为刻苦,据说他译的《休谟书

信集》几大卷也已告罄。这是本从内容到译笔都值得信任的好书。

林国华的这本《在灵泊深处:西洋文史发微》是本读政治哲学的随笔

文集,我前几天去香港看林毓生先生还给他带了一本,我说,这位林国华

也是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的新晋博士,我请林先生看看,这一代的

青年学人读西洋古典到达的程度。书前有乐黛云先生写的读后记,乐先生

说:“读完……,我心中充满了年长者对年幼者的震惊、崇拜和钟爱,……

我之所以不惮浅薄来写这篇序,只是因为他所走的正是我心向往之而终未

能至的路。”这可是老师给学生写的序,乐先生是将林国华招入北大的老

师!由于某些原因,我读到过一些国华就现实政治问题写的简短文字,他

从容自如地带着那些现实的政治问题在西洋古典知识中出入,清楚地判别

问题的渊源和位置,比这本书中的文字好许多倍,很期待啊。

2014.4.16

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Page 3: 季风书讯no 349

目录

3

目录

编后小记

目录

季风本周推荐

《民族语境下的政治思想史》

《现代欧洲思想史——新评价和新视角》

《在灵泊深处》

《第三党历史》

《中国政治二千年》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想象异域: 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

札记》

《契丹国志》

《致父亲:徘徊在以爱之名的黑色迷雾

中》

《陈乐民文集》

《史街背影》

《东方风暴: 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挑

动欧亚大陆》

《跑步在最绝望的城市: 从喀布尔到巴

格达的战地报道》

季风本周排行

●非学术类

●学术类

声音

孙凯:中国水污染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胡星斗:触目惊心的中国式特权

林毅夫博鳌访谈实录:如何超越凯恩斯主

义?

评论

梁捷:被塑造的“龙象争霸”

谢力哲:民国文人当代戏——“蒋公”的

里子

黄蕉风:解放神学和阶级斗争在当今中国

(大陆)有用吗

刘铮:苏珊·桑塔格是怎么读书的?

傅惟慈:关于乔治·奥威尔和《动物农场》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

●社科类

●经管类

●人文类

●艺术类

三辉链接

国家与社会

公民社会在中国

制作者 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风书

园读书俱乐部

Page 4: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推荐

4

季风本周推荐《民族语境下的政治思想史》

《现代欧洲思想史——新评价和新视角》

《在灵泊深处》

《第三党历史》

《中国政治二千年》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想象异域: 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

《契丹国志》

《致父亲:徘徊在以爱之名的黑色迷雾中》

《陈乐民文集》

《史街背影》

《东方风暴: 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挑动欧亚大陆》

《跑步在最绝望的城市: 从喀布尔到巴格达的战地报道》

Page 5: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推荐

5

《民族语境下的政治思想史》[英] 卡斯蒂廖内、[英] 汉普歇尔-蒙克 / 人民出版社 / 2014-3 / 56.00 / 政治思想史研究

《民族语境下的政治思想》是斯金纳教授主编

的“语境中的思想”丛书中反响较好的一本。主要讨

论欧美各主要国家思想史研究的发展和所形成的学

术传统与学术路径。并且在各个国家的学术和社会的

语境中来理解这样的思想史研究取向和形成的理论

与方法。因此,理解各国的学术发展将有助于思考在

中国自身的语境下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发展路径。

作为作者之一的伊安·汉普歇尔—蒙克教授为

英国著名思想史家,《政治思想史》杂志主编,曾经

和斯金纳教授合作过很多课题和著作。

目录

第一章 政治思想史和民族的政治话语

第二章 人类谈话中“希腊人”之声

第三章 联邦德国的政治理论史:蹊跷的死亡和

缓慢的复兴

第四章 德国版的“语言转向”:莱茵哈特·考

斯莱克与政治和社会概念史

第五章 百年历程: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史

第六章 众声喧哗:美国的政治思想史

第七章 1914 年以降英国的政治思想史教席:三

个讲席的故事

第八章 政治思想史和思想的政治史

第九章 一种科林伍德式政治思想史研究进路:

兴起、挑战和前景

第十章 通向一种政治的哲学史

第十一章 流亡者归来?——当代法国的政治思

想史研究

第十二章 中东欧的民族政治文化和政权更迭

第十三章 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民族范式的限度—

—以卡尔·波普尔和中欧的世界主义为例

第十四章 学科、经典和公众:比较视野中的“政

治思想史”的历史

附录 1 与过去相遇:斯金纳访谈

附录 2 本书作者简介

丛书

欧洲思想史译丛还包括《现代欧洲思想史》,《共

和主义、自由与商业社会:1649-1776》,《历史

语境中的市场》等。

附录1 与过去相遇:斯金纳访谈(节选)

在高中时,我们并不需要研习政治理论,但是我自己做了许多这方面的阅读。其中有本书是威尔顿

(T.D. Weldon)的《政治学的语汇》(The Vocabulary of Politics)。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我初次阅

读它时的那份激动和雀跃,因为它对于那些人们信以为真的政治观点之浮华不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这本

书在我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然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首次与哲学和史学之“交集”的相遇—

—也即与“哲学史”和“历史哲学”的相遇。在我所说的那段时间里,即20世纪50年代末,要想进入牛

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必须要通过一种专门考试,如果你想参加其中任何一种类型的奖学金考试,你就不得

不在学校多待几个月,并做额外的大量阅读,我选择的是历史学方面的奖学金,而且我们被警告说,这种

考试总是特别强调学生要对一般的史学方法问题有一些见解。所以我就开始阅读一些相关著述,并发现我

立即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老师们专门推荐我们去读科林伍德的《历史的观念》。我对这本书着了魔,并找

来科林伍德其他的一些著作加以阅读。特别是他的《自传》。另一本我找来阅读的书是罗素的《西方哲学

史》。我从不会忘记它所带给我的那种触电般的感觉。

Page 6: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推荐

6

《现代欧洲思想史——新评价和新视角》[美] 多米尼克·拉卡普拉、[美] 斯蒂文·L·卡普兰 / 王加丰、王文婧、包中 / 人民出版社 / 2014-3

/ 48.00 / 思想史研究

本书为两位著名的思想史研究学者拉卡普拉和

卡普兰主编的思想史研究论文集,参与撰稿的都是当

时世界一流的思想史家如夏蒂埃、基思、海登·怀特

等。他们聚焦于以“语言转向”为代表的新的思想史

研究范式的转型,讨论和回答了思想史与社会史、文

化史和后现代思想家之间的学术关联性,思考如何展

看思想史研究。因此,本书对于思想史研究具有理论

和方法论上的意义。

中文版译丛主编李宏图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

授,教育部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

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近现代史、欧洲思想史与社

会史。曾出版《欧洲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欧洲

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主编“剑桥学派思想史”、

“剑桥学派概念史”译丛等。

目录

第一章 思想史还是社会文化史?法国的轨迹

第二章 重新思考思想史和阅读文本

第三章 思想史应该接受语言学转向吗?——对

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之争的反思

第四章 三方面的焦虑:欧洲思想史现状

第五章 福柯思想中的未来:《知识考古学》与

思想史

第六章 考古学、解构和思想史

第七章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意识形态起源问题

第八章 现代主义精英文化的大众维度:以世纪

末慕尼黑的戏剧为例

第九章 读弗洛伊德的《文明及其不满》

第十章 思想史中的方法与意识形态:以亨利·

亚当斯为例

附录 编者和作者介绍

索引

第九章 读弗洛伊德的《文明及其不满》(节选)

精神分析学关注人们心灵内部的冲突。弗洛伊德将人类精神以二元论的方式概念化。我使用了

这种识别诸矛盾的力量的方法来理解《文明及其不满》的结构和各种隐藏的成分。揭示这些对立可以

使读者有能力看到该文本中各种隐性的成分。揭示这些对立可以使读者有能力看到该文本中各种隐性

的联系,从而帮助读者调停并填平那些明显的和潜在的关系之间的缝隙。

Page 7: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推荐

7

《在灵泊深处》林国华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3 / 42.00 / 传记

林国华:大学教师、学者,曾游学北京大学、

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长期研究讲授西洋文史

与政治哲学经典,对犹太基督教神学与西洋艺术

史亦有涉猎,主持“海国图志”书系,撰写出版

《诗歌与历史:政治哲学的古典风格》(上海三

联书店,2005)、《古典的立法诗:政治哲学主

题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6)。

此书为林国华对西方文、史、哲、法律、政

治、神学诸领域的经典著作所作的深入、细致、

活泼的解读和阐发,思考深湛,论域宽广,文笔

高雅华贵,对国内文化界和学术界深入认识西方

诸文明和文教制度有极大的启示,对中国的通识

教育以及学术水准将有大幅度提升和推进作用。

此书分别由其导师乐黛云和刘小枫作序并倾力

推介。

目录

1. 《在灵泊深处》读后(乐黛云)

2. 但丁《神曲·地狱篇》中的“灵泊”小议(代

序)

欧忒尔佩(Euterpe)的魔笛

1. 哲人不进城

2. “那杀身体的杀不了灵魂”

3. 灵魂世界的装饰品,政治世界的缄默者

4. 落叶与飞鸟

5. 赫西俄德与但丁的无名者

6. “雪花飞舞后面的繁星”——博尔赫斯的东

方遐想

秉笔直书的克丽奥(Kleio)

1. 古代诗与奥古斯丁

2. 希罗多德:女人、道统与变易兴亡

3. 希罗多德: 奴隶的风习与风习的奴隶

4. 大革命与新制度

5. 图拉真皇帝训诫小普林尼:罗马人的手艺

6. 古代波斯故事与罗马人的手艺

7. 阿里奥维斯都斯的性格与事迹——凯撒《高

卢战记》读后

8. Civitas 与 Urbs:《社会契约论》里的一个

罗马史问题

9. 尤特罗庇乌斯的生平和著作

10. “殉道”:霍布斯与优西比乌

11. 奥利金生平漫议

12. 政治的时刻:亚历山大的狄奥尼修斯

13. “七智者”对谈录:漫议“政治的时刻”

14. 蒙茅斯的杰弗里《不列颠诸王史》读后

乌蓝尼亚(Ourania)的法杖

1. 亚里士多德《天象论》第一卷有感

2. “烦扰的世界”及其边界

3. 老普林尼和自然问题》偶得

5. 论自然的区他的《自然史》

……

丛书

海国图志丛书

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主办

主编:林国基

编委会:

于向东(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严搏非(上海季风书园)

林国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Page 8: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推荐

8

《第三党历史》王夫玉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13-8 / 52.00 / 党史研究

《第三党历史》主要讲述了,1911 年 10 月

10 日,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 2000 多年的封建

帝制。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建立,开启了

38 年短暂的中华民国历史。《第三党历史》以中

华民国历史为背景,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

为标杆,以第三党重要党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线

索,以相关史证资料及原始档案为依据,历史、

辩证、系统、客观地研究和再现了第三党(中国

农工民主党前身)23 年的历史。《第三党历史》

不仅全面科学地梳理、归纳、甄别、整理和描述

了第三党历史,而且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建国前中

国农工民主党的民主革命史,还首次对第三党

(中国农工民主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贡献

作了系统的评述。《第三党历史》对中国党派史

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中华民国史甚

至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亦很有参考价值。

王夫玉,男,1961 年 12 月生,江苏东海县

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农学博士,研究员。

曾任东海县政协副主席、东海县人民政府副县

长、中国农工民主党连云港市委会副主委、连云

港市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

代表大会代表。2010 年后供职于中国农工民主党

江苏省委机关,任省委联络处处长,省社会主义

学院多党合作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业余时

间从事农工党党史研究,已发表《科学认识建国

前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邓演达思想研究》

等论文。

目录

第 1 章第三党建党的历史背景(1911.10—

1927.7)(1)

1.1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1)

1.1.1 同盟会及其活动(2)

1.1.2 武昌起义(10)

1.1.3 黄孝战役(15)

1.1.4 南北议和(17)

1.1.5 辛亥革命的意义(21)

1.2 民初西式民主实验(22)

1.3 溯源中国国民党(25)

1.4 五四运动唤醒民众(29)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32)

1.6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36)

第 2 章中华革命党(1927.7—1930.8)(46)

2.1 国民党党内外的抗争(46)

2.2 提出创建第三党(50)

2.3 酝酿成立新党派(59)

2.4 重建中华革命党(61)

2.5《中华革命党宣言草案》(63)

2.5.1 中国革命之特质(64)

2.5.2 中国革命与劳动平民阶级的使命(65)

2.5.3 时论的批评(65)

2.5.4 国民党与共产党(66)

2.5.5 中华革命党之任务(67)

2.5.6 中华革命党之主义(67)

2.5.7 中华革命党之政纲(68)

2.5.8 和各党派的关系(68)

2.6 同各方面的论战(69)

第 3 章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0.8—

1935.11)(72)

3.1 临委会成立(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72)

3.1.1 邓演达出国考察(73)

3.1.2 邓演达回国(76)

……

Page 9: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推荐

9

《中国政治二千年》张纯明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2014-1-1 / 20.0 / 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二千年》是中国政治学百年发展

史上的一部重要的著作,在湮没了七十年之后,

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一位被遗忘的民国学者在

上世纪四十年代写成的这本小册子,以中西文化

的视野和洗练生动的文笔,把中国二千年纷繁的

传统政治文化,概括得如此清晰而深刻,今天再

读,依然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张纯明(1902—1984),河南洛宁人,22

岁公费赴美留学,主攻社会政治学。在耶鲁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后来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

同班。曾游历欧洲多国,对西方政府、政党、宪

法等进行考察研究。历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院长兼政治系主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高级秘书、

河南省政府委员、立法委员等职。张纯明从政一

生,不忘著书立说,被后人誉为文人从政的典范。

主要著作有《中国循吏研究》、《清代的幕制》、

《考评桓宽盐铁论》、《中国政治二千年》等。

目录

自 序 ………………………………………1

绪 论 ………………………………………1

第一章皇帝、专制、统一 ………………12

第二章有形政府之一——中央 …………22

第三章有形政府之二——地方 …………32

第四章无形政府之一——幕僚 …………43

第五章无形政府之二——书吏 …………56

第六章政治风气之一——名教、倾轧、高

调 ………………………69

第七章政治风气之二——贪污 …………80

余 论 ……………………………………… 91

丛书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 20 世纪初以来绝版或

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

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

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

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

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

张纯明二十八年八月重庆曾家岩

自序

在区区几万字的小册子里讨论偌大的题目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读者想从这本小册子里对

于二千年来中国的政治得到一个有系统的叙述,他一定会失望的。好在作者个人并没有存着这么

大的野心:他的目的不在做一本中国政治史或政治制度史,而在指出自秦汉到现在中国政治的特

点和动向。就在这一点上他也没有系统化的意志,许多应该讨论的问题都遗漏了,而在其所讨论

的问题的范围以内也难免片段或零碎之讥。

在战时首都的重庆写书最大的困难是参考资料的贫乏。极平凡、极普通的书籍在这里也无从

寻觅。回忆三年前,北方各大学图书馆内写作的便利不禁感慨系之矣。但参考资料的贫乏并不能

使作者对于书内的差误——无论是见解或事实——不负责任。倘能因作者的差误而引起读者的教

正,则这本小册子也不算白写了。

Page 10: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推荐

10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凯·尼尔森 / 李义天 / 人民出版社 / 2014-2 / 62.00 / 政治心理学

凯·尼尔森(1926—)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

学的荣休教授,现为加拿大肯考迪亚大学的兼职

教授,曾任教于纽约大学。尼尔森著述颇丰,出

版了 30 余本著作,发表了 400 多篇论文。他是

加拿大皇家学会成员,加拿大哲学联合会前主

席,《加拿大哲学杂志》(该刊是反映加拿大哲

学研究最高水准的杂志)的创始人和原主编之

一。

本书是尼尔森在马克思道德理论研究方面

最重要的作品,不但广泛地为人引用,也被作者

本人视为自己的代表作之一。在该书中,尼尔森

指出,虽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意识形

态的道德决定于统治阶级,但并非所有的道德观

念都属于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上层

建筑中,仍然存在不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支配的

道德观点。正是这些观点为人们从道德层面批判

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源和保证。

目录

1.导言

2.马克思主义、道德与道德哲学

3.恩格斯论道德与道德的理论化

4.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正义:《哥达纲领批

判》

5.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观

6.马克思主义与道德

7.如果历史唯物主义是真的,道德就会崩溃?

8.马克思论正义:重访塔克—伍德命题

9.论马克思不是平等主义者

10.阶级利益、正义与马克思主义

11.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

12.马克思主义与关于正义的论证

索引

丛书

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译丛还包括:

《马克思与正义》艾伦·布坎南 / 林进平 / 人

民出版社 / 2013-11

《元哲学》奥伊泽尔曼 / 高晓惠 / 人民出版社

/ 2013-08

《哲学与信仰:雅斯贝尔斯哲学研究》 / 卡·雅

斯贝尔斯 等 / 鲁路 / 人民出版社 / 2010-12

《多元视角与社会批判:今日批判理论(上下

卷)》 格·施威蓬豪依塞尔 等 / 人民出版社 /

2010-12

原著

Marxism and the Moral Point of View:

Morality, Ideology,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Kai Nielsen

Westview Press, 1989

Page 11: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推荐

11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课题组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3 年 6 月

/ 88.00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和基本

经验进行研究,全书共 4编,分别探讨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改

革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历程,总结马克

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和启示。本书是马克思

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

丰富和深入,是对新形势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事业的理论回应。

首席专家崔耀中,男,1955 年 5 月生。政治

学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

部长。主持完成 2007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

目“我国主流网站建设的发展战略研究”;主持

创编 50 集大型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

主义 500 年》;发表理论、新闻、文学作品 300

余万字,主编著作十余部,200 余万字。主持创

办宣讲家网站、百姓宣讲、《大讲堂》等。

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本性与大众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时代化与大众化

第三节 理论武装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

第一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艰辛探索

导 言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开展

第一节 五四运动之前马克思主义的早期译介

第二节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

自觉传播

第三节 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初步开展

第三章 土地革命运动中的无产阶级思想领导和

马克思主义传播

推荐者言

该书是一项很成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研究成果,对正在进行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实践具有相当的实际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宣部原常务副部长 徐惟诚

该书对各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

做法、经验与教训,不是简单地肯定与否定,而

是依据党的《决议》,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较

好处理了既与党的《决议》保持一致,又能得出

新的与时俱进观点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李慎明

这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工作

史。立论突出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资料丰富翔

实,历史脉络清晰;史论结合研究经验和教训,

经验总结突出规律性认识。这是这一成果的突出

优点。

——国防大学原副校长 许志功

该书以历史进程为主线,以经验启示为归

总,是到目前为止在这一问题中研究最系统、最

有见地的科学成果和研究报告。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

Page 12: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推荐

12

《想象异域:

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葛兆光 / 中华书局 / 2014-1 / 68.00 / 明清历史

细读副标题,试着给副标题断句,如果能明

白“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等专有名词

的含义,就得了入这本书的门道。

李朝朝鲜的燕行文献里面有很多有趣的轶

闻和失落的历史,其中不少是在中国史料中难得

看到的。作者在阅读这些史料的过程中,受到极

大的震撼,因为在燕行文献中,“中国”对于李

朝朝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异国”,“大清”

对于朝鲜文人,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游览胜地。“中

国”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一个曾经是文明来源的

天朝上国,又已经“华夷变态”,充满“膻腥胡

臭”的地方。他们在复杂心态下,近距离观看中

国,记录下他们感到不寻常的种种现象,又在想

象异域悲情的情感驱使下,李代桃僵地为大明王

朝招魂,处处搜寻大清帝国的种种怪现状。这似

乎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近世东亚以及中国,重看

东亚与中国的文化史,重新思考亚洲与中国、民

族与认同、族群与疆域等等问题。

葛兆光,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

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复旦大

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

是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著有《禅宗与

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禅思

想史》、《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屈服史

圾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西潮

又东风:晚清民初思想、宗教与学术十论》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文献概说:关于朝鲜、日本文献中的近

世中国史料

第二章 时代背景:十七世纪中叶后朝鲜对中国

的观察与想象

第三章 去国怀乡:鸭绿江边的感怀

第四章 吴三桂非姜伯约:从清朝初年朝鲜人对

吴三桂的评价说起

第五章 想象异域悲情:朝鲜使臣关于季文兰的

两百年遐想

第六章 明烛无端为谁烧:清代朝鲜贡使眼中的

蓟州安、杨庙

第七章 大明衣冠今何在?

第八章 堂子或祀邓将军?正月初一所见之大清

宫廷秘事

第九章 不意于胡京复见汉威仪:朝鲜使者对北

京演戏的观察与想象

第十章 邻居家里的陌生人:清中叶的朝鲜面对

西洋

附录一 朝贡、礼仪与衣冠:从千里五十五年安

南国王热河祝寿及请改易服色说起

附录二 十九世纪初叶面对西洋宗教的朝鲜、日

本与中国:以“黄嗣永帛书“为中心

附录三 借邻居的眼睛重新打量东亚与中国:有

关中国大陆朝鲜燕行文献研究的评述与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Page 13: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推荐

13

《契丹国志》叶隆礼、林荣贵、贾敬颜 / 中华书局 / 2014-1 / 38.00 / 民族历史

《契丹国志》共二十七卷,宋叶隆礼撰,是

记载辽代二百一十八年史事较早而有系统的一

部史书,比元代官修《辽史》约早百年,是官修

《辽史》的重要参考书之一。本书正文包括帝纪

十二卷,后妃、诸王、外戚、大臣列传七卷,另

外有辽与石晋、北宋往来文牍,辽与邻国互馈礼

物,地理方域,政治制度,宋人使辽行程录,诸

蕃杂记,岁时风俗等,内容十分丰富。本书以黄

丕烈题跋元刻本为底本,以明抄本、席世臣校刻

扫叶山房本、承恩堂本以及永乐大典等所收节录

本校勘,并广泛参考《续资治通鉴长编》、《三

朝北盟会编》等基本史籍。本书还将历代有关《契

丹国志》的题跋、评论尽可能搜集,辑为附录,

以便读者参考。

贾敬颜,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教授,致力于

北方民族史及历史文献学研究,尤重辽金元史。

著有《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记十三种疏证稿》、

《汉译蒙古黄金史》等。

林荣贵,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心研究员,著有《辽朝经营与开发北疆》,主

编《中国古代疆域史》等。

丛书

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 包括但不限于:

《国语集解》

徐元诰 / 中华书局 / 2002-6 / 35.00元

《明季南略》

计六奇 / 中华书局 / 1984-12 / 58.00元

《明季北略》(全二册)

计六奇 / 中华书局 / 1984-6 / 85.00元

《汉官六种 : 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

[清]孙星衍 等辑、周天游 点校 / 中华书局 /

2008-5 / 26.00元

《东观汉记校注》

[东汉]刘珍 等撰、吴树平注释 解说词 / 中华书

局 / 2008-12 / 98.00元

《十國春秋》(全四冊)

吴任臣 / 中华书局 / 2010.10.25 / 180.00元

《靖康稗史笺证》

[宋]确庵编、[宋]耐庵编、崔文印笺证 / 中华书

局 / 2010-08-01 / 33.00元

《皇明通纪》(全二册)

[明]陈建 著、钱茂伟点校 / 中华书局 / 2008 /

126.00元

《越绝书校释》

李步嘉 / 中华书局 / 2013-4 / 49.00

《小腆纪年附考》(上下)

徐鼒 / 中华书局 / 1957-5 / 52.00元

Page 14: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推荐

14

《致父亲:徘徊在以爱之名的黑色迷雾中》[奥地利]卡夫卡等著 / 郜志云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2014-1 / 29.50 / 世界经典中篇小说集

本书收录 5部中篇小说,均描写“以爱之名”

的关系。

弗兰兹·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

说家,表现主义文学先驱。其作品常采用寓言体

的形式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对

现代人所遭遇的孤独、恐惧、绝望等困境进行表

现,文笔明净而想象奇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

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W·

H奥登

本书收录作品为《致父亲》:一封关于家庭

教育的家书,也是卡夫卡直陈心扉的自传体小

说。

沃尔特·司各特(1771-1832),英国著名

的历史小说家和诗人。司各特的历史小说气势磅

礴,宏伟壮丽,它们像一幅幅巨大的历史画卷,

出色地反映了英格兰、苏格兰和欧洲历史重大转

折时刻的矛盾冲突。在他的笔下,历史事件毫不

枯燥,总是和故事人物悲欢离合的曲折遭遇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

主要代表作品《艾凡赫》,本书收录作品《高

原的寡妇》:寡妇畸形的母爱,使儿子死于非命。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20

世纪英语文学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在作品中运

用感人的艺术描写探索人的灵魂深处,十分擅长

描写人性,尤其是女性的心理和性意识。

主要代表作品《儿子与情人》,本书收录作

品《公主》:她是个公主,一个来自北方神话里

的公主,从不理解那些粗俗的人们咬牙切齿地朝

她发泄火山喷发似的男性愤懑。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19 世纪前

半期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霍桑以浪漫主义的创

作形式通过想象去挖掘历史上对创作有益的题

材,以便“把过去了的时代与我们面前一瞬即逝

的现在联系起来”。通过心理剖析描写社会和人

性的阴暗面是霍桑作品的突出特点,但批判的目

的是在于拯救,正如赫尔曼·麦尔维尔所指出的,

霍桑的黑暗使在这黑暗中不停前进的黎明显得

更加明亮。

主要代表作品《红字》,本书收录作品《拉

帕齐尼医生的女儿》:拉帕齐尼医生把自己的女

儿培育成了一个美丽的毒女。

康拉德(1857-1924),波兰裔英国作家。

作品主要题材可分为航海小说(出色地传达了海

洋上狂风暴雨的气氛,水手们艰苦的航海生活和

深刻细微的心理活动);丛林小说(探讨道德与

人的灵魂问题,包含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社

会政治小说(表达了对殖民主义的憎恶)。他曾

说他要用文字使读者听到、感觉到、更重要是看

到他所表达的东西。读者将因此而产生各种不同

的感受:鼓舞、安慰、恐惧、陶醉等,还将看到

真理之所在。

主要代表作品《水仙号上的黑家伙》、《黑

暗的心》、《诺斯特罗莫》,本书收录作品《卡

伦:一段回忆》:被女子美貌所诱惑,杀死自己

朋友引发精神危机,寄希望从西方的信仰中寻求

解脱。

Page 15: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推荐

15

《陈乐民文集》《在中西之间:自述与回忆》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48.00 / 回忆录

《读书与沉思》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4-1 / 58.00 / 随笔札记

《欧洲与中国》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4-1 / 48.00 / 中西文化比较

《敬畏思想家》陈乐民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4-1 / 42.00 / 随笔札记

陈乐民(1930—2008)国际政治与欧洲学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

员、前所长,原欧洲学会会长。

“陈乐民作品”凡九册,整合收录了作者主

要的文章随笔、学术专著及译著。

此次出版的《欧洲与中国》、《敬畏思想家》、

《读书与沉思》、《在中西之间:自述与回忆》

四种为文集,以十余部已出版的作者自编、他编

文集为主体,按主题、写作或出版时间递次编订。

即将出版的专著部分五册,根据内容及写作

思路对零散的单行本进行了适当整合:《戴高乐

撒切尔夫人》、《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

1984)》(附《东欧巨变与欧洲重建(1989—

1990)》)、《20 世纪的欧洲》(附《“欧洲观

念”的历史哲学》)、《欧洲文明的进程》(附

《对话欧洲》)、《莱布尼茨读本》(附《有关

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

分册简介

《在中西之间:自述与回忆》带有思想自述

的性质。作者将自己半个多世纪来家庭教育、求

学、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以及主要学术思想的形

成和发展娓娓道来,并不时融入当时和现今的思

考,犹如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发人深省。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这位学者的精神风貌及所处时代的

特点。

《读书与沉思》辑一“读书与治学”收录谈

论书籍、学风、文风方面的文章;辑二“文心文

事”收录关于文学的笔记、书评;辑三“读史有

感”收录关于历史的笔记、书评;辑四“哲学可

悟不可解”收录关于哲学的笔记、书评。

《欧洲与中国》收录作者关于西方历史文

明、中西相交之际的会通交流状况、中国与欧洲

的文化对比以及国际关系问题的文章、随笔,展

开跨越古今中西的视野,切中先生毕生之所追

问:“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

《敬畏思想家》指出思想空前活泼的时代不

是某一个人的时代,不是思想定于一尊的时代,

然而多种思想、多种精神产品都在自觉或不自觉

地推动历史的车轮。启蒙的价值正在于此。众生

喧哗才会有启蒙;万马齐暗造不成启蒙。

Page 16: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推荐

16

《史街背影》庹震 / 新星出版社 / 2014-2 / 38.00 / 历史札记

这是一本历史散文集。可

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分析历

史人物,特别是那些被盖棺定

论的,作者要表达自己的某些

独特观点,敢于推翻前人定论,

提供新视角;另一部分,是从

历史的两面去探讨,用虚、实;

黑、白;表、里等作为自己认

识历史的角度,形成札记,给

读者一次全新的思考机会。

庹震,1978 年考入武汉大

学经济系。在大学的四年时间

里,先后学习了政治经济学、

中国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史、

西方经济学说史、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高等数学、会计学、

统计学等课程,选修古汉语、

美学等课程。1982年开始在《经

济日报社》工作,2011 年 9 月

15日国务院任命庹震为新华通

讯社副社长。

目录

序 范敬宜

舜:说君论臣之课

信陵君:“这一个”与“这一

类”

公孙鞅:血染的基石

吴起:知音何处觅?

韩非:死于非命的必然与偶然

项羽:“败”与“过”

萧何:有何之难

陈平:平与不平

韩信:信与不信

周亚夫:饿死谁手?

晁错:有何之“错”?

王莽:“复古”的背后

董卓:“懂”与“不懂”

诸葛亮:事曹会如何?

李林甫:“媚顺”为谁?

冯道:“不倒翁”的后评

宋太宗:“糊涂”后的“聪明”

王安石:可贵的“早醒”

范仲淹:为“人”为“官”为

“文”

明景帝:患难与谁?

张居正:为谁忙碌为谁留?

严嵩:迟来的末日

郑和:身后的航海图为何被焚

毁?

雍正:“正”与“不正”

源与初——读史札记之一

史与《史》——读史札记之二

“功”与“过”—读史札记之

“虚”与“实”——读史札记

之四

《史》与师——读史札记之五

“白”与“黑”——读史札记

之六

“古”与“今”——读史札记

之七

“表”与“里”——读史札记

之八

“始”与“终”—渎史札记之

“前”与“后”——读史札记

之十

“见”与“识”——读史札记

之十一

“美”与“丑”——读史札记

之十二

原序(节选) 文/ 范敬宜

历史和新闻是两门不同的学问,又是两门相通的学问。

历史是过去的记录,新闻是现在的记录。

历史是当时的新闻,新闻是未来的历史。

历史是新闻的积淀,新闻是历史的瞬间。

……

庹震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新闻工作者。由于曾经和他共事八年,自以为对他已十分了解,而且

经常夸奖他思维敏捷,文笔出众。及至读到这本书稿,我是惊喜交加。惊的是相处这么久,竟然

对他在历史方面的研究有如此造诣毫无所知,实在是“失察”加失敬,不能不佩服他的“深藏不

露”。喜的是他正在用自己的实践,探索一条学者型新闻工作者的道路。

Page 17: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推荐

17

《东方风暴:

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挑动欧亚大陆》罗伯特•马歇尔 / 李鸣飞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2014-3-1 / 32.00 / 民族历史

以观看 BBC 纪录片的畅快

感接近这部图文并茂的蒙古史

作品。

一部引人入胜的蒙古历史

普及读物。采用独特的视角,

讲述了成吉思汗如何率领他的

部落从草原上崛起,并且最终

征服了大半个世界。除历史叙

事外,还涉及政治制度、经济

贸易、文化风俗等诸多方面,

有不少专业史学家也不完全了

解的有趣细节。全书配有精彩

的图片和地图,翻译质量上乘,

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帆

罗伯特•马歇尔,BBC 纪录

片资深制片人。制作过:《时

代观察》系列,包括:《维希

法国和犹太人》、《所有的臣

民》、《黑暗中的光》、《轰

炸中的夏日》。出版过:《所

有的臣民》,《制造阴影者》

和《利沃夫的下水道里》。

目录

译前言

第一章 国家诞生

鞑靼的怒火

马上牧人

早期游牧帝国

秘史

铁木真的崛起

新蒙古

第二章 从中国到里海

立法者

军队的新生

对外扩张

征服金人

神之惩罚

蒙古怒火下的逃亡者

最后复仇

第三章 承诺实现

可怕的王者

黄金家族

窝阔台大汗

广泛影响:耶律楚材

游牧民的都城

向西亚扩张

进攻欧洲

第四章 进攻欧洲

预备进攻

两支军队,两种战争

进入俄罗斯

蒙古的对手

横扫波兰和匈牙利

欧洲骑士的毁灭

进入大西洋的大门

第五章 从长老约翰到末日决

文明的外来者

长老约翰的传说

教皇与皇帝的斗争

被忽视的讯息

欧洲的惊恐和混乱

蒙古继承权的争夺

侦察西方战场

大汗之死

第六章 出使鞑靼

教皇的使者

拔都汗的觐见者

哈剌和林的新大汗

一位方济各会士眼中的蒙古社

欧洲的乐观

蒙古的谎言,欧洲的天真

蒙古都城新的权力斗争

第七章 蒙古远征

蒙古高原上的间谍和传教士

计划中东战争

鲁布鲁克返回欧洲

穿过阿姆河进入波斯

巴格达的毁灭

远征叙利亚

蒙古惩罚波兰

不可想象的胜利联盟

第八章 忽必烈汗和中国

中国影响

汗位继承权之战

改革创新

新大都

征服宋王朝的强大海军

崭新大元的文化繁荣

征日失败

第九章 衰落和灭亡

……

Page 18: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推荐

18

《跑步在最绝望的城市:从喀布尔到巴格达的战地报道》

戴斯特·费尔金斯 / 黄缇萦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39.8 / 非虚构写作

戴斯特·费尔金斯被美国新闻界誉为“这个

世代最重要的战地记者”,自 1998 年起持续报

导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事,曾担任《洛杉矶时报》

新德里分社的社长;2007—2008 年担任哈佛大学

卡尔人权政策中心研究员,2010 年加入《纽约时

报》,持续在阿富汗及伊拉克等地进行采访报导,

2012 年加入《纽约客》。2009 年凭借阿富汗及

巴基斯坦的美军战地报导获普利策奖/2010 年

因揭发阿富汗战争内幕,获得乔治·波尔克奖/

两度获得美国国家杂志奖(2009/2011)及美国

海外新闻协会奖。

推荐者言

描写伊拉克与阿富汗难言伤痛的著作多如

过江之鲫,论文字的精准与力道却无人能及这本

书……费尔金斯的著作如电光烧却战争之雾,带

来无比的澄明。

——美国《时代周刊》

目录

引子 地狱钟声 001

第一部分

阿富汗 喀布尔 1998 年 9 月

1 “只有这个” 009

2 不祥之兆 038

3 “詹格” 046

第二部分

伊拉克 巴格达 2003 年 3 月

4 希望与忧愁之地 067

5 “我爱你” 086

6 一去不复返 093

7 半空中的手 111

8 一种疾病 132

9 内部人士 144

10 自杀 161

11 皮尔兰 182

12 消失的世界 211

13 “说说而已” 233

14 马赫迪 239

15 普洛透斯 248

16 适得其反的革命 264

17 迷宫 272

18 “毁了我们” 287

19 老板 299

20 转变 308

21 逝者 321

尾声 莱卡 328

致谢 337

节选

马苏德知道末日将至,因为我看见他眼中充满对往日的眷恋。不过,他显然不知道毁灭会

如何到来,会在何时到来。比如,他无法预知,仅仅两年后,就在他此刻所坐的椅子不远处,

基地组织派了两个突尼斯人伪装成记者到这里来刺杀他,他们把炸弹装在摄影机里。这发生

在“9·11”事件之前两天。

Page 19: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排行

19

季风本周排行

●非学术类

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单价

1 群山回唱 上海人民 (美)卡勒德·胡赛尼 36

2 我的旅行哲学 浙江文艺 陈丹燕 38

3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中信 祝小兔(祝捷) 35

4 想得美 浙江文艺 韩寒 35

5 跑步在最绝望的城市:

从喀布尔到巴格达的战地报道 浙江人民 [美] 戴斯特·费尔金斯 39.8

6 TED 演讲的秘密:18 分钟改变世界 人民大学 [美] 杰瑞米·多诺万 36.9

7 (全 15 册)罗马人的故事

~值得毕生收藏的罗马史经典 中信 [日]盐野七生 600

8 草草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丹青 36

9 走出历史的烟尘 东方 李菁 36

10 无知的游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丹青 58

11 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温故特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瑞琳 39.8

12 漫长的告白 中信 美/阿德里安娜.翠吉亚妮

39.8

13 少有人看见的美 中信 苏缨 39

14 沉默的羔羊~沉默的羔羊系列 译林出版社 美/托马斯.哈里斯 26.8

15 巨大灵魂的战栗(热风.讲义与读本) 上海书店 毛尖 28

16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上海社科院 余英时 24

17 幕间~吴尔夫文集 人民文学 弗吉尼亚.吴尔夫 11

18 灿烂千阳 上海人民 卡勒德.胡赛尼 28

19 萨冈:一个迷人的小魔鬼

~汉译精品.文化生活 江苏人民 阿兰.维尔龚德莱 14

20 晓说 3 北京 高晓松 32.8

Page 20: 季风书讯no 349

季风本周排行

20

●学术类

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单价

1 反抗平庸之恶:《责任与判断》

中文修订版 上海人民 美.汉娜.阿伦特 39

2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新星出版社 凯文.凯利 88

3 通往奴役之路~西方现代思想丛书 3 中国社科 哈耶克 28

4 何为道德:一本哲学导论 北京大学 德/诺博托。霍尔斯特 18

5 气候改变历史 金城出版社 [美]狄·约翰 35

6 崩溃的帝国:明信片中的晚清 北京大学 曾讲来 48

7 思享家系列第四辑:中日之间 中信 刘柠 39

8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北京三联 [美]孔飞力 35

9 时间与自由意志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商务 柏格森 18

10 中国人文小史 当代中国出版社 叶鋆生 22

11 江户时代的婚姻习俗 南京大学 日.菊地仁美 26

12 江户时代的风俗与生活 南京大学 铃木理生 33

13 论新诗及其他~新世纪万有文库 2 辽宁教育 废名 9.3

14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人民大学 刘宗贤

蔡德贵45

15 兰德报告:美国如何打赢网络战争 东方 美/马丁.C.利比基 39

16 吾国教育病理 中信 郑也夫 42

17 资本论 北京 德/卡尔.马克思 49.9

18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纪念版)

~中信十年畅销经典 03.金融投资理财 中信 [澳]马克.泰尔(Mark Tier) 39

19 多维视野中的个人、国家与天下认同 华东师大 许纪霖编 48

20 西方心理学大师经典译丛:自卑与超越 人民大学 [奥] 阿

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48

20 余英时访谈录(精) 中华书局 陈致 32

Page 21: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21

声音

孙凯:中国水污染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胡星斗:触目惊心的中国式特权

林毅夫博鳌访谈实录:如何超越凯恩斯主义?

孙凯:中国水污染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孙凯 大家(2014-04-13)

今天,中国没有一座城市能做到污水100%处理。

兰州到今天才出这样的污染事故,已经是个奇迹。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里面的黑恶势力费尽心机,想用高科技的病毒污染水源,以便靠出卖

洁净水谋取暴利。

在当下中国,绝对不需要费这么大劲儿。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在放弃自来水,食用自购的

矿泉水、纯净水。甚至有专栏文章称:一些城市的自来水仅剩冲马桶的功能。

近日兰州爆发的水污染事故震动全国,其大致原因和地方政府应对方式,与此前一些城市

的类似事故大同小异。报道称,兰州一箱水涨至上百元。

Page 22: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22

这样的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也绝对不会是最严重的。我早就预言,中国的水污染问题比

大气污染更严重。一定还会有极端的水污染事故出现。

一、大江大河,无一不污

1993 年以来,我曾经 3次沿长江的重庆至武汉段、一次从黄河源头全程至入海口、一次沿

淮河安徽至河南段采访水污染问题,也采访过滇池、太湖治污。对中国水污染问题的实情有些了

解。以下仅举一些区域来说明:

首先是淮河:1995 年,中国政府以国务院令的形式,颁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

例》,其中明确要求 2000 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

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今天,淮河水变清了吗?谁要问我这个问题,我只能说:呵呵!

在 2000 年承诺期到来的时候,我曾经去采访淮河治污问题,了解到的一项指标完成情况是:

原定到 2000 年沿线要建成 52 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尽管当时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局、

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中国轻工总会、化工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和淮河流域山

东、安徽、河南、江苏四省政府领导一起,共同参加了第三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并

对决战阶段各自所采取的措施作了承诺。但到 2000 年底,这 52座生活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尚在

图纸之上。在 2000 年底能按生产规模投入运行的不足 5座。

而且,按照国人多年一贯的做法,建污水处理厂,首先要建办公楼,这几乎是全国各地建

污水处理厂的惯例。沿淮某市一位环保局长刚刚从英国考察归来,他说:在英国,和我国同等规

模的污水处理厂一般有 6位工作人员,哪里还需要什么办公楼?而我国一般最少得 60人。一些

必要的化验等设备,国外是尽量提高社会化程度,尽量和大学或研究机构通用。我们却是各家统

统要自建一套,成本高、使用率低就是必然的。

中国在所有大江大河大湖中下了最大决心、最大功夫,向全世界有过庄严承诺的淮河治污

是这样,其它水体可想而知。

Page 23: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23

新浪报道:大量污水排入淮河 各地污水处理厂却打折运营

http://news.sina.com.cn/c/2005-07-18/04536459334s.shtml

再说说上海:上海是中国最现代化、管理水平最高的城市,可是,2003 至 1013 年,我在上

海的黄金地段住了十年,对上海散发着强烈异味的自来水恐惧不已。由上海再到繁华美丽的长三

角走走,从田间的沟渠,到周庄、绍兴这些旅游地,看看那些散发臭气的黑水,还需要用什么检

测数据来说明污染的普遍和严重程度吗?

说说长江:坐船顺长江而行,再在重庆、宜昌、武汉等城市绕行一周,目光所及,触目惊

心。无数的排污口像一条条孽龙,整日哗哗不停地向长江喷吐着毒液。无数垃圾堆沿江边堆放,

堆多了,会自然滑进长江,江水涨高了,也会自然将垃圾带入江中。有特大企业的治污经验是:

把排污口延伸到长江江心,他们说:这叫充分利用江水的自我净化能力。对于沿江生活的人们来

说,不幸之处在于:长江既是沿江各城镇主要的纳污水体,又是人们主要的生活饮用水源。

Page 24: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24

江西化工区强碱性废水直排长江

凤凰网新闻:长江每年被灌超 300亿吨污水 官方称可安全使用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11/13/10616186_0.shtml

说说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大带来的一大好处是净化能力极强。在青海被严重污染的黄河在

流进中自我净化,尤其在到达刘家峡水电站库区后,经过沉淀,以一类水质流出刘家峡。但仅仅

经过上百公里之后,在进入兰州市时就成了三类水。流出兰州市时成为四类水,流经白银市后又

下降为五类水。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水源源不断地被排入黄河。

水利部曾经对全国 700 余条河流,约 10万公里河长的水资源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是:46.5%

的河长受到污染,水质只达到四、五类;10.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质为超五类,水体已丧失使

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正从东部向西部发展,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

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

原国家环保局曾经发布新闻:在全中国七大流域中,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和水资源

短缺,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顺序为:辽

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辽河、淮河、黄河、海河等流域都有 70%

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

Page 25: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25

中国环保界的元老、原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曾对我说:“中国水污染问题的趋

势是越来越坏,而不是越来越好。前景很不乐观。”

他说:“滇池治理,越治越坏。外国专家全都摇头,说:从没见过这样的湖泊。可我国的

许多湖泊,现在还都在按滇池的路子走下去。”

他说:“水污染问题在普遍加剧,仅有的水源逐渐不能使用。这种局面特别紧迫。如不能

采取有效措施,中国将因此而出现很严重的问题。”

二、水污染严重原因多多

说起水污染严重的原因,曲格平说:“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工业污染,这是很严重

的。将来即使所有工业合理布局,污水全部达标排放,处理过的这个污水也是超五类的。二是城

市生活污水,我国完全达到处理后排放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三是面源污染,即农田施用化肥、

农药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氮、磷等污染,这个问题比较麻烦,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强度最高的国

家。多种因素造成的复合污染,将使得中国水污染恶化的状况会越来越严重。”

工业污染

Page 26: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26

我认为的另一个层面的原因有这么几点:一是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管理水

平低下。二是一些所谓的企业家道德水平低下。

为什么这么说?在发达国家,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 80%以上。而且污水一定要处理后

达标排放。而中国水的重复利用率远远低于此。多数企业做不到污水完全处理后达标排放。

发达国家平均每 1万人就有一个污水处理厂,用以处理人们每日所产生的生活污水。而在

中国,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全中国的生活污水处理厂不到 5家。武汉、重庆等绝大多数大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零。都是直接排放。

直到今天,中国还没有一座城市做到污水 100%全部处理的。

企业家道德水平低下的结论,是基于我的记者生涯里无数次去暗访、蹲坑、偷袭,抓那些

排污企业偷排污水的罪证的经历。

中国的治污技术本就落后,但如果完全严格执行,也还能管点用。可是这么多年,见的偷

排污水的企业多了,我对有多少企业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真的没有信心。因为一开动治污设施就

要产生成本,所以,黑心企业家往往偷排。由此说到有企业往深井里排污的问题,虽然没有证据,

但我坚信肯定有这么干的。

三、极端严厉的环保标准才能救中国

从媒体看到最新的一些数据是:环保部公布《2012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超过 30%的河流

和超过 50%的地下水不达标。还有辽宁沈阳市老虎冲垃圾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市大辛生活垃

圾处理场厂区内存有几十万吨未处理渗滤液,上海市青浦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现场露天堆放 5000

吨左右污泥,浙江省嘉兴市西部水务(嘉兴)有限公司、桐乡市濮院恒盛水处理有限公司、桐乡

市申和水务有限公司等太湖流域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不按要求标准排放,苏州黄桥污水处理厂尾水

排放镍、化学需氧量浓度长期超标;湖南省株洲市霞湾港工业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未按危险废物

Page 27: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27

管理相关规定贮存和处置等。我得说:这些数据,跟我因了解一些实际所产生的印象比,实在是

太乐观了。

老话重提:我再次强调我的观点,中国的污染问题远未到开始好转的拐点,情况还会越来

越严重。水污染非常严重,严重程度肯定超过大气污染。一座座城市的饮用水因为水源污染和自

来水输水镀锌管网二次污染等原因而达不到饮用标准。

要想尽早好转,必须实行全世界最严厉的污水排放、净水饮用标准,使中国成为全世界环

保标准最严格、执行最严厉的国家。

与极端环保主义者不同,我不反对上一些大的重化工项目,我认为:所有的工业项目都可

以上马,但必须执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

群众如果不信任政府对执行严格环保标准的承诺怎么办?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把家搬到可

能造成污染的大项目旁边去住,每一个城市最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最大项目旁,都住上这个城市

的主要管理者。如此,监督有力,百姓信任。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群众这样要求、官员这样做,

不算过分。

重要的是:最严厉的环保标准,必然逼出优秀的企业和先进的环保技术及管理手段,这是

中国人彻底摆脱污染、又使经济更好发展的唯一可行之路。

同样道理,一个城市的自来水到底合格不合格,官员不要光空喊合格,每个城市的市委书

记市长、起码市环保局长、水务局长,必须和市民喝同样的水,用同样的水。媒体对此进行长期

监督。这个要求高吗?显然不能说高。

四、兰州污染事故的必然与偶然

兰州到今天才出这样的污染事故,已经是个奇迹。

Page 28: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28

从规划上来说,西固区是兰州这个长条带状城市的上水区,黄河由这里入城,流过整个兰

州。但这里却被规划成为重化工区,兰化、兰炼,兰铝等诸多高污染大企业集中在这里。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围绕它们,又衍生出一串高污染的小企业……这样的现实和体现出的草菅人命的

管理思路,决定了兰州爆发大的污染事故是必然,何时爆发是偶然。

因为近日的事故,东方早报记者鲍志恒 2011 年的一篇报道被广泛转发。

报道称:一条深埋地下半个多世纪的排污干管正在成为引爆兰州水灾的“定时炸弹”。这

条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油污总干管,自黄河兰州段上游的西固区陈官营起延伸至下游的城关区东

岗村,全长 27公里,贯穿整个兰州市中心城区和甘肃省政治活动中心——东方红广场,早在 2004

年即被认为超过了使用极限。报道引用曾任民盟甘肃省委研究室主任的王式刚的话说,有专家估

计,如果该管线在城关区发生爆裂,两个小时内兰州市城关区平均积水就会超过 2米深。近 10

年来,这条干管已发生多次塌陷事故,被甘肃省、兰州市两级环保部门列为兰州市的“重大环境

安全隐患”。

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油污总干管示意图 张泽红 制图

东方早报报道:《兰州政企博弈七年拆不掉油污管》

http://www.dfdaily.com/html/33/2011/5/18/606606.shtml

然而,对于这条管线何时报废以及报废后中石油兰化公司工业污水的出路问题,甘肃省、

兰州市两级政府与中石油兰化公司方面,围绕“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买单”的博弈持续了

Page 29: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29

近 7年之久。甘肃省政府办公厅 2004 年 10 月 18 日批转下发的要求兰州市政府牵头“确定油污

干管退役报废的最后期限”的红头文件也成为“一纸空文”。

这,可为我的结论佐证。

作者介绍

孙凯:《瞭望东方周刊》常务副总编辑。■

Page 30: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30

胡星斗:触目惊心的中国式特权胡星斗 颜昌海的博客 http://yanchh.blog.ifeng.com/ (2009-12-03)

【导读】北京理工大学胡星斗教授认为,目前中国最大问题是特权横行,中国现代化的最大

障碍是特权制度。不铲除特权腐败制度,中国的现代化其实是无望的。腐败滥权是构建和谐社会

主要敌人是社会矛盾激化危机丛生主要源头;是政府面临着亟待解决主要课题;是广大人民群众

对政府是拥护、信任还是反对、不信任的主要呼声。

中国特权政治制度表现为以下 8个方面。一、官位等级制度

中国大部分资源都掌握在“官”手中,虽然现在很多资源也市场化、民营化了,但是非权力

依附型企业是难以生存和壮大的。由于中国没有同时进行宪政改革,所以市场经济发展不但没有

削弱官本位封建等级制度以及计划经济时期等级制,反而不断地强化着君臣尊卑传统观念,并且

将之法制化。

与封建制度相比,现在只是称呼上有所改变,称为县处、级地、厅级、省部级等等。

等级制度在改革开放前还只在“干部”中实行,现在推广到了社会各个领域。于是有了局级

公司、师级歌星、厅级和尚、副部级院士等等。除了一些民营企业外,举凡工厂、医院、银行、

城市、街道、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甚至道观佛寺等一切社会组织都被划定了

相应的等级,一切官员也都分成县管干部、市管干部、省管干部,等等。

同级干部都有严格的座次顺序,不同级干部更有不可逾越排名及待遇——干部可以听什么报

告看什么档案,以及是否享受秘书厨师、保姆、警卫员、司机、公务员等等服务全看他级别高低。

级别高的干部就自认为掌握了“真理”,从而可以傲视普通人,过着特权生活。

二、黑箱化的财政制度

发达国家的钱袋子是掌握在议会手中,官员每花一分钱都要经过议会的批准。而中国的财政

是官员化、随意化、秘密化的财政,一切支出由官员说了算。所以 30年来,中国政府的行政开支增加了 100倍。

据有关调研报告:

全国党政机关系统违规违纪、挪用侵占、公款吃喝、休假旅游、出境出国、送礼滥发奖金福

利,2006年度高达 2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税收收入的 50.5%。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东五省市厅局级干部实际年收入为 55万至 105万元,副省级以上干部实际年收入为 125万至250万元,每人花费公款 600万至 2000万元。2004年上海市党政国家机关系统公款吃喝、旅游、境外观光、进修、读书、送礼、超规格发放福利奖金、补贴等共计 1045亿元,2005年为 1276亿元;广东省 2005年为 2485亿元。如今更盛,只是官方不敢公布实际数据。

三、权贵垄断的企业制度2007年第 4期报道:中国亿万富翁 3220人,其中 2932人即超过 90%是高干子弟;在 5个最重要的工业领域-——金融、外贸、地产、大型工程、安全业,85%-90%的核心职位掌握在高干子女的手中。

Page 31: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31

中新网报道:【图文详情】(2011 年)胡润百富榜:梁稳根 700 亿成中国首富

中国成“白手起家”亿万富豪最多国/附前十名单

截至 2005年底,仅海外高干子女亲属经营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每年就达 1000多亿美元,拥有财产 6000亿美元以上,海外定居的高干亲属超过 100万,其中高干配偶子女 20多万人。特权垄断常常造成国家和全民利益的损失,如国有商业银行以远低于市场价格-—兴业银行甚至以不到市场价格的 1/10把股份贱卖给外资,仅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 4家银行因为贱卖损失就超过 7500亿元,仅 2006年一年银行股贱卖的损失就达 6000亿元,整个银行业损失上万亿元。

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4家国有公司 4年海外分红就超过 1000亿美元,这些公司的盈利完全是来自对国内消费者的掠夺,凭着其垄断地位抬高资源价格或者对手机

双向高额收费等,然后把利润送给外国人。为了增加赢利,两大石油巨头不惜制造“油荒”以抬

高国内价格,并且出口退税。这些国有企业凭藉垄断获得的巨额利润不但不需要向国家分红,反

而得到财政补贴,而 8亿农民 2005年获得的粮食直补也才 132亿元。中国的粮食连年丰收,产量达 9800亿斤以上,为什么还出现粮食短缺、粮油价格上涨的现

象呢?

原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储粮”)每年要收购全国小麦商品总量的 60%以控制麦源,按兵不动,采取“市场饥饿法”,把小麦市场“托”起来,继而在收购价的基础上加价“顺价销

售”。中储粮每收购 1斤粮食,政府给予 2.5分钱的补贴;每存储 1斤粮食,政府给予 4分钱的补贴。按亩产 800斤小麦计算,一亩地政府给出的补贴为 52元,其中农民实际得到了每斤 2分钱、每亩 16元的补贴,其余 36元补贴给了中储粮。四、封建等级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中国的医疗分成几类,公务员享受财政拨款的公费医疗,部分职工是个人帐户加社会

统筹,另外一些职工和居民购买商业保险,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

城市居民中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占 44.8%,农村有 79.1%的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

Page 32: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32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试点,也只覆盖了 10%农民工。在中西部地区由于看不起病住不起院死在家中人占 60%到 80%。据《当代中国研究》2003年第 4期,从 1991年到 2000年,中央拨给农村合作医疗的经费仅为象征性的每年 500万,地方政府再配套 500万。全国农民分摊下来,平均每年每人每年大概是 1分钱。一方面是老百姓看不起病,另一方面离退休高干却长年占据 40多万套宾馆式高干病房,一年开支 500多亿元,再加上在职干部疗养,国家每年花费约 2200亿。官员们的公费医疗占去了全国财政卫生开支的 80%。。

中国卫生的公平性在世界 19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倒数第四。中国的养老制度也是封建等级化的。官员们按照级别享受相应的待遇直到死亡,不论是否在职。高干离职后,秘书、警卫、

司机、勤务、厨师、保姆、专车、住房及医疗待遇一律不变。

五、令人生畏的警察特权和司法特权

警察绝大多数是不合格的公务人员,警察和司法的特权源于缺乏民主监督的体制。哈尔滨市

区电子监控设备发现,警车闯红灯月均近 1200次。某县动用警察收提留款,动不动就把村民拘留,站在一旁的村民刘振中说了一句“这赶上土匪了!”于是被警察四处搜捕,其妻、父、叔、

兄弟媳妇皆受牵连都被送进监狱。某警察甚至说:我们吃的就是这碗饭,开的就是这种店,打人

是家常便饭,我打你是执行公务,你还手是妨碍执行公务!

上海巨富周正毅的看守所和监狱生活,也处处显示出特权:每餐“四菜一汤” ;允许使用

手机数次;看病每次医院都接到命令停止门诊,专为周正毅一人服务;亲情电话成为周正毅想打

就打的特权电话。

六、歧视性的户籍制度

户籍籍制度造成了城市人的特权、农村人的社会底层化。1999年北京市劳动局出台了 2000年本市允许和限制外来工的职业范围,限制外来工的行业 8个,职业、工种 103个。南京上百万农民工 5年中只有 5人成功落户在南京,不到百万分之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显示,34.28%的在京流动儿童为北京土生土长,20.82%的儿童不能及时接受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的城乡学生比从改革开放初的 3:7发展为 7:3。

中国农民高价购买生产资料交纳的增值税每年在 5000亿元,是全国增值税的一半,相当于每个农业人口每年交税 400-500元,而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表示,全国增值税的 60%都是农民交的。但国家财政每年拨出支农资金高达 4000多亿,大部分资金却补贴了粮食企业、化肥企业等权贵部门,农民获得的补贴很少,国家的扶贫资金也主要肥了地方政府部门。

七、宣扬特权教育制度

小学生个个比谁家父母的官大;大官的孩子被老师悉心照料,当上班干部;课堂上宣讲的往

往是尊敬领导、服从权力。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武汉市举行少先队的特色比赛:当日,武汉

最高气温达 35.3℃,原计划 8点 30分开始的比赛,却因领导的姗姗来迟而延后。等一个个领导在太阳伞的遮阴下讲完“祖国的花朵们”之类的话,一直炙烤在烈日底下,穿着长袖制服,并且

手套、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军乐队员,终于起步,开始比赛。手持指挥杖的小男孩,才走出

几步,一头晕倒在地。当老师和家长的抢救时,领导们悄然离去。某市文化旅游节逢雨,领导们

都有人给打伞观礼,而学生们个个立在雨中,浑身湿透。在河北省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上,一名小

学生耐不住持续两小时的烈日炙烤,当场中暑昏倒,然后台上领导们也都悄然离去。1994年 12月 8日的克拉玛依,当大火突袭的时候,有人高喊着:“同学们不要挤,让领导先走!“结果克市领导、教委领导几十人都成功逃生,没有一人死亡,而 288名学生葬身火海。

中国的学术机构也处处渗透了权力。55年来,北大物理系培养的 22位院士,不带官职的只有 4位。51级入学的 4位院士中 3位是部长。高考分数线歧视则造成了地区特权、城市特权以

Page 33: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33

及考生人格上的不平等。恢复高考 20多年来,北京的高招录取分数线大大低于其他省份,相差最高达 160多分,在其他省份只能上普通本科的分数,在北京竟能上北大、清华。八、歌颂权贵的文化制度

由于电台电视台、新闻出版业的垄断、特权,以及不允许出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

除娱乐之外的明星,电视台等为了保险,“不出问题”,不敢报道真实消息,不敢追踪社会问题,

不敢深入挖掘新闻内幕,因此天天播出娱乐节目,吹捧几个歌星,号称是弘扬“主旋律”。8亿农民、2亿农民工、3亿多低生活水准者、4000万失地农民、3000万上访者、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2000万打工子弟、6000万残疾人、2亿工人、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上百万爱滋病患者在媒体上统统不见踪影。

因此只有废除官本位的等级制度、黑箱化的财政制度、权贵垄断的企业制度、封建等级的社

会保障制度、歧视性的户籍制度、宣扬特权的教育制度、歌颂权贵的文化制度等,中国才能进步,

才能实现现代化,才能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

中国亟待取消工厂、医院、银行、城市、街道、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民主党派、道

观佛寺的行政等级;除退休的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总理等少数人之外,取消退休离休后的秘

书、厨师、保姆、警卫员、司机、勤务、公务员、专车、住房及医疗方面的特别待遇。

取消干部病房、高干病房、干部疗养所、领导度假别墅、部级待遇等公款福利特权;建立科

学化、规范化、公开化、民主化的公共财政体制,一切支出改由各级人大决定;打破石油、电力、

电信、金融、保险、证券、外贸、烟草、粮食、地产、大型工程、农用生产资料、有色金属、民

航、铁路、安全等领域的垄断,国家参与其分红。■

Page 34: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34

林毅夫博鳌访谈实录:如何超越凯恩斯主义?网易财经(2014-4-6)

林毅夫

2014 年博鳌论坛正式开幕。张维迎教授先开“头炮”对中国经济品头论足,称他活着的时候(自称活不过 150 年)看不到中国超越美国。而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林毅夫对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在论坛上,林毅夫教授接受《财经》杂志记者何刚采访,对目前人们关心的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以下是他演讲实录: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博鳌亚洲论坛 2014 年年

会,我是今天对话的主持人,来自《财经》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的何刚,非常荣幸主持跟

林毅夫先生这一场的对话。我简单介绍一下今天对话的嘉宾,目前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

授,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先生。

今年是林毅夫先生在 20年前创立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的 20 周年,20年来林先生领导的研

究中心推动中国经济全球化视野和学术化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产生了非常多的学术成果。今天

我们对话会延续我们去年在同样的博鳌论坛场合的对话,去年对话的是林毅夫先生的新结构经济

学,今年我们关注的是另外一本书、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从西潮到东风》,首先我们以热烈掌

声欢迎对话主讲嘉宾林毅夫先生。

主持人:林老师,你好!请坐!

主持人:介绍林毅夫先生有点多余,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我们今天选择对话主题的缘起,去年我

们在这里谈论了林先生从世界银行任职归来一本非常重要的学术著作,《新结构经济学:反思发

展理论和政策的框架》。去年我们谈到了整个后进国家发展模式,新的发展经济学和过去老的发

展经济学的区别,特别谈到后进国家的追赶,包括我们超越凯恩斯主义、新马歇尔计划种种的主

义,过去我们谈了投资、贸易、消费等等问题,但是有一个重要问题没有深入讨论,就是关于金

融。

Page 35: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35

《新结构经济学 : 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林毅夫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2-9 / 45.00 元

金融的缘起首先来自于 2008、2009 年美国开始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今天讨论集中于从林老

师这本书开始,这本书出版于 2012 年,林老师从世界银行任职归来后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013

年出了一本由剑桥大学出了英文版,英文版的名字不完全是直接的意义。第一个问题问林老师,

中文名字叫《从西潮到东风》,英文名字的意思是对于一致性或者共识的反驳,这两个名字的区

别首先请林老师介绍几句。

《从西潮到东风 : 我在世行四年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林毅夫 / 中信出版社 / 2012-9 / 59.00 元

林毅夫:名词的不同,它反映的是一个物体的两面。过去我们认为发达国家有真经在那个地方,

发达国家的学者对事物、对经济发展非常了解,我们只要把那些理论拿回来用就可以解决问题。

但是实际上从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当中发现并没有这样一本真经,而且去年凯恩斯经济学的时

Page 36: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36

候谈到的发展时候没有这样一本真经,我们了解发展的本质,了解国际金融危机怎么解决,我们

必须有独立的思考,所以才有“从西潮到东风”。

不仅我们要有独立思考,我们可能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提出贡献。为什么英文名叫这个名字,主要

是西方对这场经济危机的产生没有共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危机的原因,而且提出了解决办法没

有一个共识。我发现解决办法也解决不了,我们可以提出新的共识、新的认识。

主持人:关于这场经济危机,大家看法不一致,林老师这本书从危机的产生原因包括解决方案乃

至于后进国家的发展、追赶路径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路都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独立的思考,而

这些独立思考经过这么几年,其实思考是更早,你提到这些想法应该是从 08、09 年到世行任职

开始就已经出现了,是这样吗?

林毅夫:应该讲比 08、09 年更早,比如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国外普遍看法是认为国际收支不平

衡,像中国、东亚经济体它的外贸盈余很多,外贸积累非常多就去买美国国债,压低了美国利息。

因为利息太低了,就导致了美国房地产泡沫。2008 年之前很多人想这可能有危险,认为东亚经

济体应该减少外贸储备,不然会引起很大的世界的困难。我个人 03、04 年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

我发现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中国人有一句话,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当然我们是想解决世界的

问题,我们想世界有一个更和平、更稳定的发展环境。从国外理论来看,它的逻辑是非常严谨的,

问题的原因就是这样子,我这本书想对这个进行探讨。

主持人:你这本书提到一个比较核心的看法,如果西方很多学者把问题归结为发展中国家包括中

国在内从贸易失衡、巨额外汇储备,你这里提到要回到美国本身,美国金融监管过于放松和过于

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的持续,因此当时也有人说林先生作为发展中国家来的一位世界级经济学

家,你是否站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角度反过来去过批驳,还是觉得这个观点,为什么你发现了西方

很多学者看法当中的偏颇之处,他们分析你觉得最站不住脚的地方是什么?

林毅夫:首先我作为一个学者自己有一个思考,我并不是说作为一个中国学者为中国辩护,我前

面提到对症下药。确实在 2008 年之前,东亚经济体包括中国的外贸盈余、外贸积累非常快,当

时国际上有三个说法,说为什么东亚经济体外贸盈余那么多,一个说法是东亚经济体采取出口导

向政策。第二个说法是东亚经济体在 97、98 年金融危机后吸取了经验教训,如果外汇储备不够

多可能遭受投资攻击,出现经济金融危机。

因此就要多积累外汇,多积累外汇就要多出口。第三个是说人民币外汇被低估,造成中国出口非

常强劲。这三个说法如果写成理论模型,有这样政策的话,可能外贸盈余会多、外贸积累会多。

但是仔细想,东亚经济体并不是 2000 年采取出口导向政策,东亚经济体从 50、60 年代就开始采

取出口导向政策。

林毅夫:这个政策已经推行了超过半个世纪,但是 2000 年之前东亚经济体出口很多,进口也很

多,贸易基本是平衡的。而且像韩国还是贸易逆差,并不是说出口导向政策必然导致贸易盈余增

加。所以第一点我把它否定了。

第二点,你说东亚经济体确实在 2000 年后贸易盈余增加的非常多,第二个假说是事物是一致的,

但是我们了解那一段时间也有一些经济体像日本、德国它的货币是储备货币,并不需要自己积累

外汇来防止这些投机者对他的货币攻击,但是他们贸易盈余增加的速度、幅度跟东亚经济体增加

Page 37: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37

的速度、幅度是一样的,所以必然还有其他原因造成这些不需要用增加出口盈余来积累外汇的国

家的外贸盈余增加以及可能需要的这些国家外贸盈余增加,必须有其他原因。

第三个讲中国人民币币值低估。最早提出来是在 2003 年,2003 年每年国际上都在炒说中国人民

币币值太低,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说法,也是美国的说法。但是 2003

年的时候中国外贸盈余只有 255 亿美元,1998 年的时候中国外贸盈余有 470 亿美元。1998 年是

东亚经济金融危机,中国人民币没有贬值,当时大家说中国人民币是高估的,怎么到 2003 年外

贸盈余减少了,变成人民币币值低估呢,这两个是矛盾的。而且在 2003 年以后中国外贸盈余比

较多是 2005 年以后的事,2003 年还相当小。

中国外贸盈余增加非常多的时候,很多跟中国竞争的国家,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它的外贸盈

余应该减少,但是他们的外贸盈余也是增加的,所以这也是矛盾的。我当时对共识提出质疑,并

不是我是中国经济学家,维护中国利益。我们要防止问题发生,必须要了解问题到底是怎么引起

的。

主持人:你引入了一个关于美联储角色分析的纬度,提出国家货币和国际货币,国家货币体系和

国际货币体系,美联储作为美国货币政策制定的机构,他所承担的国家责任以及上面临的国际责

任的反差,在金融危机当中你分析美元地位、美元角色的纠结,它造成什么后果?

林毅夫:这就要回到问这场危机是怎么产生的。我想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从 80 年代开始美国、欧

洲放松金融监管,允许金融机构高杠杆运作,增加银行贷款,降低利率。从 80年代后,美国房

地产市场价格不断上升,尤其是 2001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照理说美国要经过一段时间箫条,

但是当时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用一种非常基金的货币扩张政策在 18个月当中把利率从 6.5 降低

到只有 1%,在低利率状况下更鼓励很多投机性的投资活动,所以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就上涨非常

快。

美国房地产价格上涨非常快后,再加上金融创新,允许美国老百姓把房地产价格上升那一部分套

现出来支持消费,所以有过度消费,美国一般老百姓 90 年代的时候负债占可支配收入是 70%,

到 06、07 年增加到 130%,过度消费。再加上 2001 年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政府财政

赤字,这样美国才会出现贸易不平衡。

其他国家如果贸易不平衡可能一两年就维持不下去了,但是因为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也就代表

他可以用印钞票方式来支付它的贸易不平衡,才会造成贸易国际收支不平衡积累这么大,持续持

续这么长。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就变成美国危机、变成世界危机。

漫画:美国楼市风暴 绘图:李涛

Page 38: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38

主持人:关于原因的分析我想我们今天回头再看五年前这场危机,我想也许林老师的分析几年前

就开始形成分析框架,能够给我们更多启示。我们之所以回述这个原因是想引出第二个问题,关

于危机的解决方案,包括如何走向复苏,林老师在书中提到跟其他主张很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当

时很多人认为应该适度紧缩开支,适度控制汇率波动,但是你提到最核心的问题是反周期的,进

行全球协同、进行解决瓶颈问题的基础设施投资,这个思路的来源有人说这是凯恩斯主义在新时

代的翻版,您用了一个词叫超越凯恩斯主义,怎么理解超越凯恩斯主义你的方案中的体现?

林毅夫:从两个方面回答,一个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后,我作为世界银行官员有这个责任帮助发

达国家度过难关,当时判断这场危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如果是短期的,政府做的事无非就是

维持社会稳定,这是应该有的政策。

如果是长期的话,失业率会维持很高,政府开支增加,政府税收减少,政府负债积累更多。既然

政府要负债,你就要想把这个债到底花事业救济好还是作为长期投资好,当时讨论的时候很多人

认为是短期危机,因为从二次大战后,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危机一般只有三个季度,像 2001 年那

场危机只有一个季度。因此大家认为这可能是一个短期危机,但是根据我当时的研究,认为在泡

沫破灭之前发达国家有这么长期的繁荣,它的产能增加的非常多,这可能是一个长期危机。

既然是长期危机就应该采取第二种办法,也就是说应该把政府为了解决失业救济的这个开支变成

有效的投资。当时我提出传统的凯恩斯主义你只要挖个洞、补个洞,就是反周期的刺激。但是挖

个洞、补个洞,并不提高生产能力,将来还要还债。所以当时讲应该把这个钱用来短期能够增加

需求、增加就业。

凯恩斯经济学的关键假设是“动物精神”漫画:张大伟

林毅夫:但从长期来看能够提高生产率,生产率提高后,政府税收会增加。把前面开支能够弥补

过来,这样的活动我把它称为超越凯恩斯主义反周期刺激活动。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都有很多

基础设施瓶颈,如果把这个钱用于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就可以达到当前的目的。这是 2009 年的时

候我开始提出这个想法,2008 年底、2009 年初提出这个想法的来源。

Page 39: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39

第二,2011 年的时候,基本上所有国家都采取了反周期措施。发达国家似乎已经站稳脚跟,开

始出现复苏的绿芽。国际上认为既然已经开始复苏了,政府应该从扩张性的政策变成收缩性政策,

退出。当时我的看法,这个复苏根据非常不牢靠,因为实际上过剩的产能还非常大,结构性问题

还非常多,如果你退出的话可能马上又会面临第二次的探底。

当时我是少数派,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应该退出,我跟他们有争论,我说如果退出的话,

你的目的是要减少政府财政赤字,可是退出后,经济放缓,失业增加,税收减少,赤字同样增加,

我认为重要的不是讨论怎么样退出,重要的是讨论怎么更好利用政府财政资金,后来在 2011 年

基本上就印证了我的看法。后来我也很高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 2011 年的政策建议就是我当时

的。

主持人:你提到基础设施的投资,我们知道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发达国家基础设施需求是否有这么强劲,而且你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瞎子背着瘸子,也许

跑的更快,瞎子是谁?瘸子又是谁?

幼教动画《瞎子和瘸子》截图 绘画:红石榴、若鱼

林毅夫:你讲的非常对,基础设施投资应该用在能够消除经济增长的瓶颈的设施投资才有用,这

是超越凯恩斯主义的概念,发展中国家有非常多的基础设施的瓶颈。中国相对好一点,但是中国

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也是不足,其他发展中国家不管印度、拉美、非洲,更是这样。那些投资机

会都非常好,回报率又非常高,但是他们缺钱,因为他们没有外汇,财政状况也不好。

他们知道投资机会非常好,但是没有钱投资。发达国家相对来讲基础设施是比较完善,当然了发

达国家也有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比如美国的地铁 100 多年前盖的,华盛顿跟纽约的铁路只有

220 英里,大概 350 公里吧,但是现在搭火车要三个小时。

基础设施完善是有空间的,但是相对来讲比较少。发达国家特性是什么?它的货币是储备货币,

基本上可以靠增加货币来做投资或者是增加货币来支持消费、支持社会福利,但我前面讲的应该

作为投资比较好。可是他投资机会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是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合作。

林毅夫:发达国家如果不做反周期投资,然后给他进行结构改革创造空间的话,就会改革执行不

了。很可能出现日本那样长达 10、20 年因为没有进行结构性改革,经济不能复苏的情形。所以

对发达国家来讲,从自己需要,他应该找好的投资机会,短期能够创造需求、就业,长期能够有

Page 40: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40

足够高的回报率。既然发展中国家有这个机会,但缺钱,两个合作不就是瞎子背着瘸子跑得更快

一些。

主持人:钱来自发达国家,投资机会来自发展中国家,但是他所急需要投资的基础设施是不是还

是有很大区别?

林毅夫:当然是,还是应该投资到每个国家自己增长瓶颈的基础设施。我们知道有些机构就做这

些事,比如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基础设施完善是他们的责任之一。如果多支持这样一些国际发

展机构的话,怎么样选择项目、怎么样执行项目的问题就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图解上海区县环境治理项目融资平台-中小型环保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创新实践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

主持人:他们能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非常好的咨询、帮助和建议。不同发达国家当基础设施投资

重点不一样的时候,其实是跟它的产业结构、经济升级是有关系的,你讲过很多的比如在亚洲的

后进国家工业发展秩序问题,同时这两年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领头龙的模式,不同的后进国家它

的发展阶段不同,怎么样能够形成一个产业传递的过程,而不是说因为短时间急速发展,造成产

能过剩,进而难以为继,经济结构调整无法继续,从高速增长变成低速增长甚至进入发展陷阱之

中,这种模式在今天的时代我们考虑的危机和整个全球经济的变化,宴席模式和你提到的发展龙

的增长模式还能在亚洲包括非洲更多国家长期演进下去吗?

林毅夫: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是不是有好的回报?相当大程度

决定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能不能高速增长。当然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一个制约条件,但是并不是任

何基础设施投资都有高的回报。

要有高的回报必须这个国家有高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发展潜力?从二次大

战后有几个比较成功的经济体,日本、亚洲四小龙,79 年后的中国大陆。你看他们在发展过程

中有一个产业转移的,60年代日本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帮助他们实现了工业

Page 41: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41

化、现代化、出口导向的发展。80 年代的时候亚洲四小龙同样随着经济发展、工资上升,把劳

动力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大陆,也帮助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快速对外贸易的增长,使中国变成

世界工厂。

林毅夫:如果我们沿着这个思路看的话,到了 03、04 年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用的差

不多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这几年工资上涨非常快。中国实际上已经到了像日本 60年代、亚

洲四小龙 80年代同样的情形,他的这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已经到了必须往海外工资水平比较

低的这些发展中国家转移。

但是有一点很大的不同,1960 年的时候日本整个制造业雇佣的工人是 970 万人,80 年代的时候

韩国整个制造业雇佣的工人是 230 万人,我们台湾雇佣的工人不到 200 万人。香港差不多 100 万

人,新加坡差不多 50万人,但是现在中国雇佣的劳动力是 1.5 亿人。是日本的 15、16 倍。这样

的劳动力转移将会世界上许许多多发展中国家进入跟东亚一样的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利用比

较优势、提供就业机会、提升竞争力、积累资本、产业升级,如果这个机会用的好的话,我相信

可以,让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比如非洲目前雇佣的工人不过 1000 万,中国 1.5 亿,还

有拉丁美洲。

万信达企业的工厂图片来源:“蓝思•众享”气候变化观察团报道《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环保转型》

一部分产业转移过去足够他们实现让他们实现工业化。如果这个转移好,所有国家都可以向东亚

这么快速发展。他们要快速发展就必须基础设施快速完善,如果基础设施完善抓住这个机遇,就

可以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都会很高。

主持人:发展中国家这些钱事实上帮了自己,找投资出路,进而支持全球经济繁荣。

林毅夫: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后要复苏,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一般就是降低工资、

降低福利、金融机构去杠杆,原来过剩产能消化掉。如果一个国家真能这么做的话,他的竞争力

会提高,工资水平降低,产品出口竞争力提高,因为成本降低了。

Page 42: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42

如果金融机构能够去杠杆的话,他抵抗能力会增加,但是这些政策有一个特点,执行完了后确实

能够提高这个经济体竞争力跟风险抵抗能力是好的。但是在推行的时候会减少消费、减少投资,

经济增长速度会下滑、失业会增加。现在发生危机的国家失业率都是历史最高水平,在这种情况

下,在政治上这些结构性改革措施很难推行。

过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碰到一个国家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有三把斧头。第一,要这些国家

进行结构性改革。第二,要这些国家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出口能增加,就能创造需求、创造增

长率跟就业,给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第三,给短期援助,度过难关。但是现在欧元区是可以贬

值的,美国跟日本同样没有进行结构性改革,他们的产品在国际上是竞争的。如果欧元区想贬值

货币,美国、日本不干。同样的是美国如果想这样做,他们也不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部

任何国家想用货币贬值方式,就会造成竞争性贬值。实际上过去几年出现的情形就是这样,因为

大家都没有办法进行结构性改革。日本过去 20多年很可能就是前车之鉴。在这种情况下,发达

国家确实需要想办法,想到一个对他自己有利、也对别人有利的可持续的这种措施来给他们的结

构性改革创造空间。我前面讲的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我个人比较高

兴的就是说我在 2008 年底 09 年年初开始提出这个主张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响应,但是我现在发

现越来越多人响应了,而且相当有份量的人都在推动这个事。

林毅夫:5月份应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邀请到巴西召开一个大会,它的目的就是我前面讲的。

主持人:实际上这是一个全球共赢的思路。你刚才提到这本书非常重要一个问题,这些结构调整、

结构改革有一个大的制约,就是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从二战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延续至今,他有它

的历史合理性,但是更大的有它的扭曲之所在,您目前查到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结构性改革最需要

突破的是什么东西?是美元的主导地位必须打破还是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经过一轮调整会

成为主流。

林毅夫:美国经常讲这是我的货币,如果有问题是你的问题。这样一个问题就会出现像前面所讲

的,美国为了解决自己国内问题,增发货币,增发货币结果带来了国际金融危机这样一个问题。

所以我觉得要解决国际货币体系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来解决这种以国家货币作为储备货币所必然

暗含的国家利益跟全球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

Page 43: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43

怎么来解决这个呢?目前有几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思路就是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的特别提款权SDR,

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各个国家以特别提款权作为储备,比单独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是往前

走了一步,但是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他还是一揽子国家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在这些

篮子里面的国家还是有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这种冲突。

林毅夫:在书里面我提出一个超主权的概念,纸黄金。源自于凯恩斯二次大战后提出的想法,二

战后要国际新的货币体系,凯恩斯作为有影响力的宏观经济学家提出 banker,但是二战后美国

实体经济 GDP 占全世界一半,而且美国当时还强劲发展,所以美国影响大,大家对美国有信心,

用美元直接储备货币比新设一个货币简单,所以大家都接受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就种下了现在

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

“纸黄金”业务广告

《从西潮到东风》中我提出一个概念,纸黄金。这跟凯恩斯的概念还是有点差异,都是超主权货

币作为储备,这一点是相同的。但是 banker 是跟一揽子大宗商品挂钩,我是完全的信用货币,

这两个有什么差异呢?你如果跟黄金或者跟一篮子主要大宗商品挂钩的话,有一个问题,黄金或

者大宗商品增长没有办法同步。

林毅夫:在一个快速增长经济当中,他有这个缺点。我这个纸黄金就没有这个缺点,因为是信用

货币。第二点,跟现在欧元作为超国家货币来讲也有不同,因为我做的是储备货币,每个国家以

纸黄金作为储备,主权货币仍然延续。第三个,他是超主权货币,不会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所带来的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冲突的问题。纸黄金设想把现有各种方案存在的问题都一揽子解决

了。

主持人:纸黄金谁来发行,是不是要设立一个类似于全球中央银行超级机构或者对现有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职能作很大调整,从而避免美联储变成全球央行这样一个角色的一种错位。

林毅夫:需要一个超主权的国际货币委员会,可以是现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进版或者是另外

设立。应该有一群专家来决定每年纸黄金发行的量、发行的速度,当然应该怎么发行也有一些理

论研究。像富力德曼 K百分比,一定百分比的增发速度。我们可以由专家委员会来决定到底应该

以多少百分比来每年增加这个储备货币,这需要一个超国家的机构来做协调。

主持人:我们看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虽然美元在储备货币中还占主导地位,但是我们看到

欧元崛起,包括日元作用,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后可能发挥的作用,更加多样化的国际货币储备体

Page 44: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44

系,他除非要非常确定说他是一个更加的不稳定、不可靠的,否则的话为什么不能延续多样化货

币体系的演变或者什么样情况下这种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是可以维持的?

林毅夫:我相信到 2020、2030 年国际上可能有三个主要的储备货币,一个是美元继续维持国际

储备货币。一个是欧元。第三个可能是人民币会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还有一些小的储备货币,

像日元、瑞士法郎、英镑。这样的体系到底是稳定还是不稳定?

国际上有一个通行说法,如果你有几个主要的储备货币同时存在,相互竞争他会比较稳定。以国

家货币作为储备货币最主要问题就是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矛盾。如果几个储备货币之间有竞争性

的话,任何货币要维持他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他自己就必须约束。如果不约束,比如说货币

超发太多,大家预期他会贬值,就会逃离、抛售,他就失掉作为储备货币地位。这个说法的成立

有一个前提,前提就是这些发行储备货币的国家它的经济都是健康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会维持

他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他就会约束自己的货币政策。

但是即使我提出的超越凯恩斯的计划,即使我提出的全球的复苏计划,我想不见得会推行。在这

种情况下可能 2030 年这些发达国家还面临日本现在面临的问题,新常态,真实的失业率相当高,

政府财政状况相当不好,政府赤字积累非常快,为了降低政府债务成本,利率会压的非常低,货

币会非常宽松,我想可能这个会延续。如果这样的话,发达国家还有结构性问题。

林毅夫:中国相对来讲那些问题少一点,但是中国即使到 2030 年人均收入也可能就是美国的一

半。一个国家的金融深化的程度跟它整体经济发展的程度是高度相关的,2030 年中国金融深化

程度可能远远没有达到美国的程度、发达国家程度,这也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如果主要的储备货币国家都有结构性问题,就给国际这些金融炒家无限的空间去套利,很可能形

成国际货币体系是非常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货币储备货币体系对货币储备国是不利的,对非货

币储备国更是不利的,既然对货币储备国也是不利的,对储备国也是不利的,就让我们新的建议

可能会得到采纳。

主持人:你提到纸黄金这个概念从逻辑上是非常严密的论证,谁是最核心的推动力量,比如说是

美国还是中国会成为纸黄金倡议的核心推动力,还是其他的不太可能成为储备货币的国家他们为

了避免被今天单一美元霸权的体系主宰而成为推动力。

林毅夫:这跟我的书名有关,“从西潮到东风”,过去新的思想来自发达国家。今天我们对全球

有利的政策建议,对全球有利的思想,我想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格根据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然后以

平等地位提出新的建议、主张。当然到最后,这个主张要变成全球的政策,要需要全球的共识,

但是我想发展中国家也可以积极建议,然后在国际的学术界、国际的政策讨论界一起进行讨论。

包括纸黄金的定义,包括超越凯恩斯计划全球复苏的基础设施的倡议,我想不完全必须只有发达

国家才有资格提出,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学者,只要他对大家都是有利,我们也应该有这个责任、

有这个义务、也有这个资格提出这个新的倡议。

主持人:林先生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力量,具有全球视野的高水准,来提出一

个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全新思路。我们也期待这样的思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为国际经济和

Page 45: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45

金融学界所重视,进而成为我们相关的决策改革,这里面我们说中国的角色其实很关键的,一方

面我们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随着经济金融实力增强,在国际上话语权也在增强。

但是同时中国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路和主张事实上对其他经济体也会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

这方面我们也期待中国在未来发挥自己非常独特的作用,我们也期待林先生这些著作和理论有更

大范围的影响。我们今天对话的主要内容高一阶段,我们还有一点时间,如果现场朋友们有问题

可以提问。

提问:我的问题是虚拟货币是否有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谢谢!包括比特币。

比特币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14 年 4 月 11 日报道《部分比特币交易网站银行账户将被封》

林毅夫:比特币是作为交易货币,不是储备货币,这两个功能是不一样的。我讲的储备货币是跟

黄金有同样类似的性质,每个中央银行把它储备。这两个有它的差异。

提问:我是来自于澳大利亚大学的,你讲到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出现老化的问题,美国有 2万亿储

备,但是这种热钱一直在寻找到底投资在哪里去,美国现在有非常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又有这么

丰富的现金流,是否有页岩气以及现金流所引导一场新的革命,这对于中国又会有什么样的影

响?

林毅夫:页岩气对美国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美国作为一个全世界最发达的

国家,技术产业站在全世界最前沿,他当然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进行产业升级,这是维持

美国经济发展一个必要的动力。页岩气是代表这样一个长期趋势一个现在的代表。对美国经济总

体来讲我想是有利的,但是可能单单只靠页岩气革命不足以创造足够大的需求跟就业来解决美国

当前因为金融危机所产生的结构性的问题,所以在页岩气发展之外也需要我前面提出的全球基础

设施复苏计划,这样才能给美国创造足够大的就业跟增长,靠就业跟增长让美国能够进行结构性

改革。

Page 46: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46

提问:有经济学家曾经写过人民币货币区已经形成了,他认为人民币已经取代了美元在东亚地区

成为了最主要的货币,您对这个问题怎么评价?在东亚形成一个人民币货币区你怎么样展望?

林毅夫: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者贸易结算货币已经确实开始,中国是全世界最大贸易国,

目前中国的外贸出口当中有大约 25%是以人民币计价,这反映了你前面讲的情形,但是取代美元,

这个差距还非常大。因为美元还是国际上主要贸易结算货币,大约在 60%、70%左右,中国从整

个国际上来讲还不到 5%。由于中国实体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国家来讲,强劲多了。

我相信中国还会维持 7-8%的增长 10 年、20 年这种增长的潜力,因此大家对人民币的信心是会提

高的,这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始以人民币作为他们的储备,这个趋势在增

加。包括日本等很多国家都是这样。我的研究是说如果人民币变成储备货币,甚至有一天取代美

国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这是不是对中国是最好的以及对世界是最好的?我认为不尽然。

林毅夫:有两个原因,一个国家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它必然是本国利益跟全球利益之间

的矛盾冲突是潜在的,而且作为一个主要储备货币的问题,对这个国家货币政策基本上没有什么

约束,任何没有约束的这种安排可能都不是最好的安排。这是长期潜在的问题。另外就是我前面

讲的很可能 2030 年中国即使变成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之一,当时整个国际储备货币状况到底好不

好?很可能比现在更不稳定。

既然比现在更不稳定的话,你那时候去做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你的资本帐户要完全开放,资金可

以完全自由流动,那经常就会出现国际炒家炒作的问题,大量流动资金流进你的国家,就会造成

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你的货币急剧升值,出口受到影响,然后国际炒家开始讲你这个国家实

体经济这么不好,泡沫这么大,非常危险,大量资金又流出,等到大量资金流出后,你的泡沫真

的破灭了。其实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固然非常光荣,但是经济利益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所以不管从近期还是长期来看,我觉得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们就要开始去思考什么东西更好的

替代方案,我知道这样一个建议,在二战以后,凯恩斯的建议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是比以美元作为

储备货币更有利的。凯恩斯当时的地位,他的建议都没有被接受,我不认为我的建议马上得到大

家接受。但是我想如果说到 2020、2030 年我们所碰到的国际的货币体系,我们碰到国际的金融

体系比现在更不稳定的话,即使我们还是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有责任积极地去做一些理论、

舆论的准备,来倡导对大家对有利的这种政策。

主持人:也就是说即使中国有这个机会的可能性情况下,中国也不应该努力追求这个结果,而应

该考虑整个货币体系的平衡,有没有新的更好的解决方案。

林毅夫:一个是自发的结果,一个是我们的准备。作为自发结果人民币会作为储备货币之一,但

我们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不仅要看到自发的结果,我们还要去认识世界,去设法改造这个世界。

这是我们作为知识分子的本份。

主持人:这个说法非常好。我们给一些掌声。

提问:我的问题可能跟这个话题不是特别相关,但是我真的想问。我是海峡卫视的记者,您跟台

湾有很长的渊源,目前台湾因服贸协议引发很大争议,你有什么看法?

Page 47: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47

林毅夫:好像这个问题我总是逃避不过。首先我是台湾人,我对台湾现在大学生这种热情,为台

湾前途打拼的精神我是敬佩的,让我想起 40年前我跟他们一样那么年轻,也是那么充满激情。

但是我现在跟 40年前比,我现在 62 岁,40 年当中也学了很多、看了很多、想了很多,我只有

一句话:台湾经济绝对不能输。台湾经济输了,全盘皆输。真正关心台湾前途的人一定要考虑什

么东西对台湾经济发展是有利的,那么就应该去推动。什么东西对台湾经济发展不利,就应该避

免。我只有这么一句话奉劝给我自己的台湾同胞。

林毅夫 4月 9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被媒体问及对台湾服贸争议的看法。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提问:国外机构报告认为去年中国吸引外资投资规模已经被新加坡等东盟几个国家超越,你怎么

看待他们与中国之间的竞争?

林毅夫:这个报告我没有看到,但是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是世界上吸引对外投资最多的地方。因为

我们知道新加坡不可能吸引的是真正的对实体经济发展有力的直接投资。如果说有大量资金流进

新加坡的话,我相信是短期金融资金,对长期经济发展本没好处。如果对长期经济发展有好处的

这种外国直接投资,我相信中国还是全世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而且最好的地方。

提问:请问林毅夫老师,今天你讲了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问题,也提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结

构的转型,分析的非常到位。我想问一个中国现实问题,中国现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有没有可能

把养老服务业当成基础设施、当成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这样一个转型的重点来落地?

林毅夫:我想养老它是一个服务业,中国面临老龄人口增加,养老服务业增加当然有很大潜力。

如果你从事这方面行业,你发展空间是挺大的。对中国来讲,如果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它的前

提是什么?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人均收入不能不断提高,而且比发达国家更快速度提高。收入

不断提高的前提是什么?劳动生产力水平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载体是什么?

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交易费用不断下降,交易费用下降主要是基础设施完善,而这方

面都是需要实体的投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完善,我想在去年我们谈过这个问题,

我今年可以重新说一下,比如说大家对中国增长率现在开始有点担心,但是我相信中国经济增长

Page 48: 季风书讯no 349

声音

48

的空间还是非常大,从短期来讲我们产业升级作为中等收入国家,产业升级空间非常大,基础设

施还可以继续完善,我们环境也可以继续改进。

这些都是投资回报非常高的,不管经济回报还是社会回报。中国整体负债是全世界最好的,大约

是 40%,其他国家普遍超过 100%,甚至达到 200%,所以用积极财政空间也非常大。第三,民间

储蓄也非常多。我们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 50%,更何况还有 3.8 亿美元外汇储备,只要把这些条

件应用好,我相信今年达到 7.5%左右的经济增长是没有问题的。去年我也讲过实际上中国应该

还有将近 20年 8%的经济增长潜力,只要把这个潜力用好,我相信在未来 5、10年,中国还是维

持强劲的增长应该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主持人:谢谢林老师的精彩回答。因为时间关系,不能继续了。其实林老师今天不仅仅从金融和

中国层面讲问题,我们回顾林老师刚才说的 62年的生涯里,尤其是学术生涯,从军旅到学术,

从台湾到大陆,从中国到世界,他这种全球视野、学术思考和现实关怀、冷静客观的思考和解决

问题的思路非常值得学习。

我们也期待林老师的思想和主张在更大范围产生更大影响,推动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治理和选

择更加理性化,我们也期待明年在博鳌再次跟林老师相会,共同讨论和分享他最新的关于国际经

济和金融的见解,再次感谢林老师,谢谢各位的参与。谢谢!■

Page 49: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49

评论

梁捷:被塑造的“龙象争霸”

谢力哲:民国文人当代戏——“蒋公”的里子

黄蕉风:解放神学和阶级斗争在当今中国(大陆)有用吗

刘铮:苏珊·桑塔格是怎么读书的?

傅惟慈:关于乔治·奥威尔和《动物农场》

梁捷:被塑造的“龙象争霸”

梁捷 东方早报(2014-04-06)

民族主义在中国有着与印度、西方截然不同的含义。在中国,民族主义主要伴随经济增长而兴

起,主要朝向一个对立的抽象意义上的“西方”,而非朝向国内不同民族、宗教之间的紧张。印度历

史上的民族主义有一个明确的斗争对象,英国殖民者;印度现在的民族主义则主要针对穆斯林,穆斯

林也在构建自己的民族认同。

《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张颂仁 陈光兴 高士明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年 1月第一版426 页,45.00 元

Page 50: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50

《从西天到中土》是 2010 年底在上海举行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的演讲实录,演讲和评论者

包括了阿希斯·南迪、帕沙·查特吉、杜赞奇、陈光兴、王安忆等多位著名中印学者。几年时间

过去,但在许多中印学者间仍常能听到对那次活动的回忆。它无疑已在印中交流史上留下了一些

痕迹。

从这本演讲录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对话内容的失焦,不论主讲的印度学者还是回应的中国学

者,都没有为这样的突然“相遇”做好充分准备,对对方关心的论题感到陌生,对所涉及的背景

知识感到陌生,以至于常有“鸡同鸭讲”的感觉。这也正是此次活动意义所在,强制地使双方面

对面坐在了一起。

2010 年“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项目海报此项目总监为张颂仁,由蔡坦尼亚·桑布拉尼(Chaitanya Sambrani)、陈光兴、高士明共同策

划,项目的另一部分为中印联展。

Page 51: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51

历史上的印度化与中国化

探讨中印交流的历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对这两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体而言,疆域和边

界一直在调整。几乎不可逾越的喜马拉雅山把这两个地区隔开,但是通过中亚,通过东南亚,中

印的互动影响从未断绝。中印交通不仅体现在几条丝绸之路上,中亚和东南亚的大片土地本身就

是中印交流的最有力证明。

东南亚历史研究中有一本名著,赛代斯的《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赛代斯把东南亚古代历

史上的许多国家,相当于今天的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区,都置于一个“印度化”

的框架下来探讨。南印度的泰米尔人早在公元前后就对这些地区移民,然后带去很容易获得认同

的印度教,使得这些地区“印度化”。我们直到今天都很容易在这些地区看到“印度化”的痕迹。

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

[法]G.赛代斯 / 商务印书馆 / 2008 / 36.00 元

“印度化”本身是需要反思的概念,而东南亚的“印度化”也不是一次性或一蹴而就的。以

佛教为例,佛教最初只是印度东北地区的宗教,在东南亚的传播要晚于印度教。但在后来的历史

里,佛教与印度教的传播交织在一起,时而对抗,时而包容。在柬埔寨吴哥窟,佛教与印度教的

建筑雕塑相互毁灭;而在印尼的婆罗浮屠,两者却能和谐共处,这提醒我们“印度化”本身包含

的复杂性。

而这些地区除了“印度化”之外,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汉化”、“伊斯兰化”以及相对较晚

的“西化”。中国文化在许多时期都很强势,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影响这些国家,并且输送大

量的移民。移民时间太久,以至于华人在马来本土化而变成了“峇峇”与“娘惹”。这些历史进

程都与“印度化”进程并行,并多有反复,这也是我们认识这些区域历史的总体背景。

Page 52: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52

如果把视野投向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我们也会看到类似的情形。诞生于东北印度的佛教,

在公元前后通过贵霜帝国的扩张,传入了中国西域的于阗、龟兹等地区,然后再通过丝绸之路进

入中原。早期佛经翻译,无论译者还是所使用的文本,都与中印之间这片西域有着关键联系。

受到龟兹石窟艺术影像的莫高窟壁画《须摩提女清佛因缘》

图片来源:新华网新疆频道

不妨举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三国时代的康僧会是一代高僧,受到东吴孙权的礼遇。从名字

就可看出,他本是康居人,相当于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地区。据《高僧传》记载,他“世居天竺,

其父因商贾移于交趾”,即跟随父亲从印度移居当时在中国治下的越南,然后再来汉地学佛,成

就事业。早在那个时代,中印之间的陆、海交通就已畅通无阻。

这里必然涉及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印之间的国家和地区的自我认同。这个问题早在千百年前

就伴随着印度化和中国化而出现,在近代民族国家语境和“两泛”等思潮影响下变得更突出。我

们在探讨中印关系、中印交通的时候,也需要关注居中小国的历史认识。

Page 53: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53

说到中印交通,我们大约第一个想到玄奘法师和《大唐西域记》。在他之前有法显,之后还

有义净,同一时代还有被传为“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但是这几位的名声比起玄奘法师,似乎

都要差一截。可我们试着把这几位放在一起看,就能看出认识中印交通的复杂性了。

法显是东晋人,背后没有一个显赫的王朝来支持。他和同伴出敦煌,越葱岭,从陆路去往天

竺,在北印度学习数年后,经过斯里兰卡从海路回国。当时还没有名噪一时的纳烂陀寺,却是无

著、世亲等宗师发展大乘佛教的关键时期。玄奘法师迟至六世纪才来到印度,当时唯识论已经成

熟,纳烂陀寺也已建立起来,玄奘又受到戒日王的优待,从而可以感受到两个成熟文化体之间的

正常交流。但季羡林先生指出,当时佛教在印度已是日薄西山。

法显像图片来源:佛缘网站

这实在是个意外。从长时段的印度历史来看,玄奘所经历的相对统一、平静、尊崇佛教的政

治环境,这样的日子真不多。仰慕玄奘、从而比他晚数十年造访印度的义净,就没怎么看到玄奘

所目睹的佛教盛世,而同一时期多次出访印度的王玄策甚至被迫卷入了印度内乱。

前几年有一位电视制片人试着重走玄奘西行之路,写了一本《万里无云》,被译成多国文字。

她努力探寻佛教遗迹,可是所走过的地方,不管吐鲁番(高昌)、托克马克(碎叶),还是白沙

瓦(犍陀罗),似乎都与佛教早已没有半点关系,只能看到伊斯兰传统与世俗社会之间的紧张关

系。佛陀活动的主要地区属于今天印度的比哈尔邦,同时这也是印度经济最落后、暴力最猖獗的

地区。作者突然想明白,玄奘当年不也在这些地区屡遇强人,数度涉险吗,与今天的情境几乎一

样。文化交流的常态大约就是这样。

中印身份认同

阿希斯·南迪指出,印度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认同,正是在反抗英国殖民的基础上所提出。

换句话说,没有英国殖民,也就没有今天统一的印度。这是一个重要洞见。中国没有经历全面的

Page 54: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54

殖民统治,就没有这层创伤。印度与中国都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建国。可中国只是从内战中建国,

内外有别,于是中国学者对印度那种摆脱殖民的挣扎缺乏感同身受的理解。

1805-1858 年印度地图,斜条区域为印度在英国殖民下扩张的地区

印度似乎天然就是“后殖民主义”的试验场。不用追溯过早,十六世纪初,信奉伊斯兰教的

蒙古人后裔在印度北部建立了莫卧儿帝国,统治印度三百多年。印度教长期被压抑,突厥化的蒙

古人则为这片大陆注入大量伊斯兰要素。紧接着是西方殖民者的到来,葡萄牙人、荷兰人,特别

英国人在 1857 年完全接手莫卧儿帝国留下来的烂摊子。英国人为印度带来许多东西,铁路、板

球和茶叶,还把英属印度的版图拓展到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甚至缅甸。同时,也正是在

英国殖民的环境下涌现出甘地和其他更为激进的民族主义。

Page 55: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55

所以在印度,每个人都能很容易地找出各种充满压迫、需要反思的权力结构。宗教的、种姓

的、性别的、地域的、语言的,所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自觉和不自觉的歧视和压迫。几百年和几

十年的不平等历史交织在一起,引申出各种各样的斗争策略。我们很难说印度的政治、社会存在

多少个问题,印度本身就是问题。

在这次“从西天到中土”的研讨会上,印中双方专家无数次地提到了甘地和泰戈尔,这也是

国人最熟悉的两个印度人。他们活跃时期很接近,虽采用不同的策略表达自己的看法,但都能为

大多数世人所接受。同时这两人又都与中国交好,尤其泰戈尔还多次访问中国,对胡适、徐志摩

那一辈的知识分子产生过一定影响。故而印中学者都愿意将这两人作为跨文化讨论的基础。

甘地、泰戈尔

然而世人对甘地、泰戈尔的一般化理解,恐怕与印度学者的理解不完全一致。印度学者对他

们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过去几十年里,“印度的甘地”和“国际的甘地”早已被拆分,

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下加以分析。在这次既是国际交流,又关注印度本身的对话中,印度学者又一

次将甘地和泰戈尔试验性地抛出,实在包含了更深的用意。

甘地为一般人所知的是他“非暴力不合作”的圣人形象。可这种斗争策略必须置于英国殖民

统治和印度教本身传统的环境里看,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甘地主义才发

挥出巨大的威力,进而推动了印度的独立。今天即使在印度也有许多人想模仿甘地,可再也不能

产生当年那样的影响了。

Page 56: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56

但在国际语境里,大家对甘地当时所处的印度环境不够了解,只是抓住他的行为特点,结合

他的《自传》,将其置于道德高尚的神坛之上。这个时候,甘地就完全抹除了本来面目,变成纯

粹的道德符号。

在“从西天到中土”的对话中,民族主义是双方最喜欢拿出来讨论的概念。可民族主义在中

国有着与印度、西方截然不同的含义。在中国,民族主义主要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兴起,

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结合在一起,主要朝向一个对立的抽象意义上的“西方”,而非朝向国内

不同民族、宗教之间的紧张。印度历史上的民族主义有一个明确的斗争对象,英国殖民者;印度

现在的民族主义则主要针对穆斯林群体,穆斯林也在构建自己的民族认同。

中印两国的民族主义实在是两套相去甚远的话语,但似乎双方在讨论中都并没有真正理解对

方的用意。通过观察两国学者对这个概念的不同用法,却可以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这个概念背后

所承载的历史重负。

全球化时代的中印认知

中国学者都承认,自己对印度的认识要远少于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认识。印度学者亦然。但

吊诡的是,正是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将中印并称,塑造出所谓“龙象争霸”的形态,逼迫中印两国

学者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不得不直面近邻。而且这次“从西天到中土”的对话,主要也在西方

学术语境下用英语得以实现。

单纯从身份来看,参与这次对话的印度学者就没那么“印度”,中国学者也没那么“中国”,

比如杜赞奇是在新加坡研究中国历史的印度学者,霍米巴巴虽然出生在印度,但长期在美国教书,

已经几乎看不出印度特点了。而参与的中国学者,撇开很多人都有的留学背景不谈,陈光兴、陈

宜中等来自台湾,罗永生来自香港,魏月萍来自马来西亚。这些华人、华裔学者用自己的身份彰

显出这场对话的后殖民特色,这也是整个活动的亮点。

2014 年 1 月—4月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行展览《轻罪》海报艺术家巴提·卡尔本身有复杂的身份背景,是出生在英国的印度裔艺术家。

Page 57: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57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的身份与认同,卷入这场浪潮之中。中国

人真正到了美国才发现,我们刻板印象的“西方”竟然由如此多的华人、印度人、墨西哥人和黑

人所组成,原来美国的很多地方也是可以比中国更中国,比印度更印度的。

中国是个高度一统的国家,书同文、车同轨,迄今已经两千多年。印度却从来没有在这方面

统一过,全国至今仍有二十多种官方语言。中国人勉强能接受方言,但无法想象汉语还有其他的

书写方式。可对于印度人而言,比如旁遮普语天然就有两种不同的书写格式,印度人与穆斯林从

小就学习用不同的文字来书写同一种语言。书不同文才是印度的常态。

全印目前共有超过 780 种语言、66种文字

中印之间众多文化、理念及制度上的差异,如千百年来的历史一般,主要仍是通过两国移民

在中印之外的土地上“偶然相遇”,这才慢慢传回祖国。中印都是移民大国,世界各地的产业界、

学术界都聚居了大量的华人和印度人,他们在他乡异域不得不相互交往和学习,既学习了知识,

也修正了身份认同。

两国之间正式交流的渠道十分有限。虽然中国已经努力在印度推广汉语教学,但是印度学生

还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汉语教师。极个别的印度大学会开设中文课,每年中国给予印度二十五个留

学生名额,最优秀的印度学生才能获得机会赴中国留学。二十五个名额对于拥有十亿人口的大国

而言,实在杯水车薪。可我们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找几百个能熟练说汉语或粤语的印度人,绝

不困难。甚至有很多华人和印度人经历了数代通婚,熟悉中印文化,已经难分彼此了。在这些群

体身上,我们能最好地观察到两种文化的对话与交融。

不管怎样,中印学者都不会否认,两国相互之间的理解非常浅薄,真正有建设性的对话尚未

开始。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按西方学术、文化标准而论,各自对全人类精神文化的贡献远

不能与所占有的国际地位相匹配。有全球视野的印中学者都应为此感到尴尬。

Page 58: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58

这次的“从西天到中土”实质是一场民间发起的思想对话活动,由一些学者和艺术家共同牵

头,在美术馆里,面向非专业的听众来讨论两种文明的交流。这个对话活动本身就富有深意。几

年过去,当年对话活动的效果已逐步显露,确实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入中印研究和交流的工

作中去。至于记载了那次对话的这份文本,大约还谈不上是对中印思想的精彩总结,但无疑是当

代中印思想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开端。■

Page 59: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59

谢力哲:民国文人当代戏——“蒋公”的里子谢力哲 共识网(2014-04-12)

豆瓣网上话剧《蒋公的面子》页面截图

坦率地说,观剧之后的我根本没觉得《蒋公的面子》是一部喜剧,剧中不少看似笑点的段落

戳中的并不是我的笑点,当时的反应其实是有点沉默。因为我当时想到的是这些尴尬、无奈、吃

力不讨好、腹背受敌、强词夺理、手足无措的境遇对三位知识分子自己而言实则是难言的苦闷,

苦闷,我感到他们每个人都处于苦闷之中,评价这部戏——所谓展现了民国知识分子的“道德困

境”、“政治困境”、“学术困境”——而我感到这些实则本质上都是“生活的困境”、“生存

的困境”,是将知识分子的特定生活呈现了出来才把一切有关时代的道德的理想的困境转化为鲜

活的观感体验,我看戏的过程就是在注目于三位主角的生活遭遇,正是因为我带着这样的生活化

的心态去欣赏他们在舞台上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语,我才会感到这出戏正剧的底子,同时我也感

到了他们的生活正直面着我们的生活。

他们是现代社会转型期中的知识分子,距离我们今日今时的认知并不遥远,甚至在历史渊源

上还可能让我们有着某种群体的归属感。由此他们的遭际便直击了我们的现实:关于“民主自由”

的争辩、学术观点的争吵、应对政府时所采取的姿态立场、私心与公义的反复权衡、私人日常生

活的无可奈何等等,他们并不遥远,而且我觉得句句都是在向着今天的我们发言,当听着那些带

着“民主”“自由”“独裁”“马克斯”“辩证法”的字眼的台词说来的时候,心里面颇有点隐

隐的跃动,好像只是时空转换了,人物还没有变样,因为我感到他们的诉求就是我们的诉求,他

们的两难也是我们的两难,他们不是独属于民国的,他们是属于我们的。

观剧前在网络或报章上看了为了普及宣传而介绍的剧情——时任道是亲共的左派文人,因为

要找人帮忙运书才参与赴宴的纠缠;夏小山是因为美食的引诱才去赴宴,却因曾说不承认蒋的校

Page 60: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60

长地位,只好推说请柬署名改为蒋院长才赴宴;卞从周颇类御用文人,内心想去也不断为当局的

倒行逆施做着辩护——看过整场剧之后就知道全然不是如此。其实我想说他们之所以赴宴,根子

上与他们自己的进退维谷的处境没有关系,看完剧后,我意识到他们其实都必然会去,不管他们

所经历的一番挣扎是如何的心力交瘁,他们其实一开始就注定了去的结果,这或许是主创人员想

核心地传达的知识分子与权力的关系与其影响到个人乃至群体命运的寓意吧。

《蒋公的面子》剧照

再说,时任道是亲共的吗?不然,这出戏里,时任道去或不去的死结就在自己的学生死于当

局镇压之下,可是想想他为什么支持学生运动支持抗议政府,难道还不就是为了争取自由的社会

民主的政治么,时任道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政治根柢是带有自由主义属性的——卞从周说“延安从

来只有民主集中,也从没听过民主自由!”他是国民党的反对者,不等于他就是共产党的拥护者,

储安平也反蒋,可他拥共了么,在《观察》上他把共产党看得那么悲观而深刻,可是不得不承认

他言中了历史以及自己的命途,他的这些言辞仿佛正为“延安从来只有民主集中”作出了详尽的

注脚:“坦白言之,今日共产党大唱其‘民主’,无非要鼓励大家起来反对国民党的‘党主’,

但就共产党的真精神言,共产党所主张的也是‘党主’而决非‘民主’。要知提倡民主政治有一

个根本的前提,而且这个前提一点折扣都打不得,就是必须承认人民的意志自由(即思想自由);

唯有人人得到了意志上的自由,才能自由表达其意志,才能真正贯彻民主的精神。假如只有相信

共产主义的人才有言论自由,那还谈什么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老实说,我们现在争取自由,

在国民党统治下,这个‘自由’还是一个‘多’‘少’的问题,假如共产党执政了,这个‘自由’

就变成了一个‘有’ ‘无’的问题了。”(储安平:《中国的政局》,《观察》1947 年 3 月第

2卷第 2期)时任道要是真去了延安,他绝不会有好下场,就因为我看到了他的价值观和最终目

的与中共有着根本的歧见。

Page 61: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61

夏小山在我看来实在是个骨子里的自由主义者,他是因为美食的引诱才去赴宴的么?错了,

这不是他真正的困境所在,时任道和卞从周都在指责这个“逍遥派”的好吃嘴,看上去夏只是一

个置身事外的逃避者,也许一部分观众们也是如此以为的,这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剧作者将夏小山

定位于剧情中“调解者”的角色所带来的某种掩盖人物本相、干扰观众直接认知的作用。但他始

终都在坚持一个前提并且一以贯之——不能接受“蒋校长”,蒋院长、委员长、总裁都可以,校

长不行,原因无他,就为在夏小山心目中了蒋不配当校长,可是政府机构中“合法”的职为却是

可以认同的,因为政府还是应该支持的,不过当然更应该改良它,但是校长却不能,学术要自由

思想环境要宽松,政治是政治,校园学界却要保持独立,这样的思路与后来回顾五四运动的胡适

反思说学生最终还是要回到学校“把自己锻炼成才”才是最好的爱国行动的观点几乎如出一辙。

“他有当校长的自由,我有不承认他的自由嘛”,“火腿烧豆腐”只是挂在嘴上的诱饵,在学生

面前夸下海口称不承认“蒋校长”也并非他抗拒的真实动机,我看到的是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的夏小山,他貌似逍遥背后的坚守,他不要激烈的对抗,他接受适当的妥协,但他也不是一个软

骨头,他的原则可能很有弹性,但我认为即使有弹性的空间,他的原则还是原则。他并没有发出

反抗的呼喊或也没有显露对当局的奉迎,我们可能以为这就是夏小山的全部了,其实不然,他的

独特性在于,要理解这个人物的内心、要理解他的处事原则就必须先听到那些他没有直接吐露出

来的话外之音。

卞从周这个人物可能是在剧外最有争议的,而在我看来他的法则恰是三人中最具有“可行性”

的,况且他也并非谄媚卑鄙一如党棍之类的人物,如果说他秉持的是什么主张的话,我认为是不

含有明确政治倾向的“秩序主义”,他支持的与其说是一个政党、一个政府,说到底是一种维持

社会生活运作的基本秩序,“集权有时候是必要的。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军阀割据的中国

怎么能够团结起来,打赢这场民族战争?民主也是要一步步来的。”这样的人其实没有明确的左

右立场,他处于什么样的统治环境中就决定了他有怎样的政治选择,他的姿态让我想到对应起了

1930 年代“民主与独裁”论争中蒋廷黻一段有名的话:“我们应该积极地拥护中央。中央有错,

我们应设法纠正;不能纠正的话,我们还是

拥护中央,因为它是中央。”(蒋廷黻:《知

识阶级与政治》,《独立评论》1933 年 5 月

第 51号)秩序第一,方向次之,在抗日大后

方的颠沛动荡环境中更促成了一批知识分子

退守成求稳的人格,虽可自称在求稳中谋渐

变,但处于随时预备着暂停的“求变”的愿

景却被“识时务”的大局观支配着。卞从周

绝非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之人,我们看到的

他在为当局的所作所为做着费力不讨好的辩 蒋廷黻,《独立评论》的发起人

Page 62: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62

护时却不可否认他在基本价值观上完全清楚何为倒行逆施、何为冒天下之大不韪,我甚至觉得他

比更显“正气”的时任道更懂得何为具体的“民主”何为规范的“自由”,他但却仍然可能成为

助纣为虐的帮闲甚至帮凶,因为他的生存法则不在反抗为桀为纣者,而在于如何适应一种常态的

制度,这也或许可以视为知识分子对一种对长期混乱的社会状态影响到自身的应激抉择。卞从周

这类文人一方面是对时局的被动接受,另一面却是对既定制度的主动维护乃至迎合,为此我认为

卞从周是整部剧中最具有“当代性”的人物,他身上的特性几乎完全属于我们这个时代。

南京大学校友、学者董健先生在观后感《看南大校庆话剧<蒋公的面子>有感》中表露的对此

剧的主要不满在于剧中对民国与文革两个时代知识分子主体精神和自由意志衰落的“对比性”呈

现得不够,而我觉得董先生的看法于我很不同,在我看来这出剧的意图不在作对比——以知识分

子的在两个时代不同程度的沦落的巨大反差和鲜明对照的图景来显现刺眼的批判现实的锋芒,以

激起我们对历史与现实的强烈不满,从而追怀往昔文人的傲然风骨——而在于感召,《蒋》给我

的感受是它想要感召我们当下的自由意识和独立精神,它想要感召我们去思索求变的可能,那些

知识分子在舞台上走过去了,穿过了两个动荡的岁月,他们想要表达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愤慨于“今

不如昔”的对镜自照,而在于以这些文人的生命历程,他们的生活困境来映照今天的我们,从他

们身上看到自己从而实现一种并非刻意的感召,正如我前面说到的,因为他们曾经的诉求就是我

们今天的诉求,他们以往的两难也是我们当下的两难,他们的理想不是独属于民国的,更是属于

我们的。

民国的文人当代的戏,这是《蒋公的面子》得以将知识分子鲜活的日常生活与生命体验介入坚实

厚重的历史现场中并进而向台下观众释放精神召唤与现实质询的内在品格,这也就是“蒋公”的里子,

从面子到里子,《蒋》剧所借助的正是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的方式——对当下知识分子与权力之关系

的袒露。那位深处苦闷中的文人在落幕时再次低吟起了《长生殿》里的昆曲“一枝花”,悠悠扬扬,

仿佛它倾诉了一代文人进退不得、突围无力、困守书斋的无限怅惘,“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

在”,情景如此教人感叹。然而我还是觉得他们毕竟“撑”了一次,时代与命运的结局在舞台上虽已

注定,可是像他们那样勉为其难地不断去“撑”的过程也许会最终会改变我们历史性的必然结局,问

题是今天的我们是否还能担得起他们的衣钵,或者悲哀地说,这是否还只是个知识分子在权力面前要

去恢复曾经的底线的年代?■

蒋公的面子

温方伊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13-8 / 29.80 元

Page 63: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63

黄蕉风:解放神学和阶级斗争在当今中国(大陆)有用吗

黄蕉风 共识网(2014-4-12)

当国家的议会变成资产阶级的剧院,就要将资产阶级的剧院变成国家的议会。

——1968,Odéon/ Sorbonne

80 年代末桑迪诺民族解放神学在尼加拉瓜选举中的失败,标志着拉丁美洲解放神学运动彻

底转入低潮。随着右翼独裁政府民主宪政化,疾风骤雨的暴力革命已然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温和的议会斗争顺理成章成为阶级斗争的常规模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进一步显明了共产主义乌

托邦的破产,“解放神学死了吗”的疑问开始得到彰显。[1]说到底解放神学是处境神学的一种,

处境的问题只能处境才能解答。脱离了处境的解放神学何以自证还有存在价值,根本上取决于其

所树立的“假想敌”资本主义能存在多久,以及“盟友”社会主义又以何种面目呈现。

龚立人先生在 1999 年出版的《解放神学与香港困境》中,率先尝试以拉丁美洲解放神学作

为建构香港神学的起点,提出综合社会学、圣经、神学及牧养行动,以“充权神学”为解决香港

困境的一项尝试,以基督教信仰响应当今贫穷,颇为动人。[2]现今的香港,虽然人均 GDP 为全

球第八,但基尼指数(Gini Coefficient)也高达 0.537,在世界 30 个先进经济体系中位列第

一。据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会 2012 年的报告,全港被介定为贫穷人口的有 115 万,赤贫阶级约占

总人口的八分之一。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不同意识形态的角力,加之本土民粹主义的沉碴泛起,

使得曾经的东方之珠在赤色权贵和垄断财团的双重压迫下逐渐丧失了原有的自由、民主和法治—

—有一种声音认为,而今的香港乃“坏资本主义的典型”和“现代奴隶之都”。[3]15 年过去了,

龚立人“解放神学与香港困境”所带来的神学洞见,似乎仍然适用当下的香港社会。但有一个问

题,在当下中国(或说大陆),解放神学是否同样适切?

《解放神學與香港困境》

龚立人博士 / 香港基督徒学会 / 1999 年 6月初版 / HK$60.00

Page 64: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64

最近台湾爆发的反服贸冲击国会的“太阳花”学生运动中出现了一个让两岸三地乃至海外华

人界为之侧目的口号——“今日香港,明日台湾”。意思就是香港“大陆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而台湾若与大陆政商界暗通款曲,那么台湾最终也将走向“大陆化”的地步。排除两岸互相利益

输送以及服贸协议之具体条款和诉求,运动背后所勾连的对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的恐惧是显

见的,不能够单纯被所谓“统独”或者“反赤”问题所化约和掩盖。无论红二代、建制派还是红

顶台商,他们的公民身份是“离地的”而非“在地的”,是“世界的”的而非“本土的”,这由

粗犷资本主义的逐利本能所决定,大陆、香港、台湾,概莫能外。所以说港台“大陆化”并不确

切,陆台“香港化”才是事实判断。“逢中必反”本质不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阶级斗争问题。

相信在当今中国,已经没有多少人真诚相信马列主义所允诺的共产蓝图。改革开放以来,毛

式的革命英雄主义逐渐为精英威权主义所取代,意识形态动员能力的退潮把金钱拜物教推上了神

台,“一切向钱看”。冷战的结束标志全球性共产运动的全面失败,似乎宣判资本主义爬上人类

历史发展的顶点,包括其所建立的民主宪政和普世价值。革命、人民、阶级斗争等曾经神圣的词

汇在中国也一样被消解成古旧记忆,一如朋克青年嬉皮士衬衫上的格瓦拉头像。改革开放以来大

陆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和城乡差距彰显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和底层工农其上升的管道

被少数权贵充分堵塞,消费主义挂帅的年代里原子化单体化的个人精神面貌比之毛时代革命狂飙

下的集体无意识狂欢更显委顿和猥琐——客观来说,新左派、毛粉的兴起正是借用为时不远触手

可及的革命图腾来抵抗资本主义对中国青年无孔不入的“异化”过程。相对于冰冷的资本主义生

产流水线,革命的乌托邦还是具备一定审美价值的。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不是社会主

义的问题,而是资本主义的问题。

据联合国数据统计,中国大陆有百分之十八的人口每天生活支出不足一美元,也就是 14亿

中国总人口中有将近 3亿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赤贫阶级,如此庞大的穷人人口基数是人

类历史以来亘古罕见的。《纽约时报》在 2月 29 日发表的一篇名为《中国富豪应验霍布斯、达

尔文、马克思的教条主义》(China’s Wealthy Live By a Creed: Hobbes and Darwin, Meet

Marx)的文章指出,中国大陆贫富不均的状况已经超越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事实上接近

1949 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水平,“一夜回到解放前”。中国至今虽然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事

实上已经彻底放弃马克思主义理念,建筑社会主义的社会架构土崩瓦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4]——在允许资本家入党以后,中共已完成工人阶级党向知识分子党的华丽转身,由贪官、奸

商、无良学者组成的垄断利益集团“铁三角”构成一道层层辖制的铁幕,曾经是共产主义先锋队

的工人阶级不幸成为了经济增长的牺牲品。在过往拉丁美洲解放神学运动中,基督徒的解放运动

曾经和社会主义者的革命运动共享同一个“具体的历史的乌托邦”,[5]但在特色社会主义中国

的当下,这种“具体的历史的乌托邦”已经变质——在毛时代历史前进的终点是理想主义的共产

社会,在后毛时代则是现实主义的市场经济。

Page 65: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65

邓小平 92 南巡的讲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从此成为了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方针。[6]

即便“猫论”叫停了姓“社”姓“资”的辩论,也并没有终结这个问题。[7]既然社会主义的本

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那么改革开放以

来不断加剧的两极分化贫富悬殊显然违背了邓小平的教训。“入世”以来中国在国际上屡屡遭遇

贸易壁垒,东莞血汗工厂制度的存在更显明了中国卷入全球性资本掠夺的现实。发展主义认为发

达国家今日的成功是经过发展而来,而他们的经验可以成为落后国家仿效的榜样。90 年代初国

内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就鼓吹这种理论,“市场万能论”是发展论的包装。其实解放神学对彼

时拉丁美洲甚嚣尘上的“发展论”已有深刻批判,指出发展中心论忽略了政治成分和现实世界已

存在的不公正。资本主义活动产生中心与外围的现象,外围从属与中心,即弱国和殖民地提供便

宜人力和原材料以粗犷的经济发展模式满足发达国家的剥削和压迫。[8]从属关系的基础就是阶

级的关系,一种重新为奴的可悲境地。

在明了中国的问题不是社会主义问题而是资本主义问题,不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阶级斗争问

题之后,解放神学就和当下中国有了对接的可能。解放神学认为资本主义是“最大的罪恶,是已

腐烂的根,是生产贫穷、饥饿、疾病和大众死亡的大树,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只能使少数人发财

致富”。[9]基于彼时拉丁美洲的社会现状,解放神学家认为谈发展是没有任何出路的,经济制

度上的小修小补无济于事,只有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实现私有财产制度的根本转变,才能打破

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所强加的人身、政治、经济上的依附。《圣经·旧约》上帝引导以色列人

出埃及为奴之地的故事就是一个显著的政治解放运动,从奴隶身份转换成自由人身份的奋斗历程

就是人道的社会主义的解放历程。跨国资本在全球性掠夺中榨取了太多穷人和底层的剩余价值,

并且通过雇佣制度将人牢牢钉在资本主义生产流水线上,人已经不成为人本身,而是“异化”的

“非人”——广东东莞血汗工厂里的童工、富士康十二连跳事件就是这个血汗资本主义的缩影。

古铁雷斯说“如果把拯救仅仅理解为对我们而言只具有宗教的或者精神的价值,那么拯救对

于人类的具体生活就没有什么贡献。但如果把拯救理解为从较少人道状态到更富有人道状态的过

程,就意味着弥赛亚主义带给人更多的自由,并且把人类从奴役中解放出来”。[10]解放神学和

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人类”(New Human Beings)还有不同,资本主义“异化”的劳动之

所以是罪在于破坏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人道的解放,人的工作和

劳动才能恢复创造性的特色,并参与到上帝持续不断的创造活动中。不过解放神学相信,新人与

新社会是上帝国降临带来的礼物,而非完全靠人类的自发秩序可以形成的。[11]而只有以分享文

化取代积聚文化、以人性的物质主义取代经济的物质主义、以人道主义的生命逻辑取代资本主义

的利润逻辑,人民尤其是赤贫阶级才有望从被掳的境地中被解放出来。[12]

Page 66: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66

从这个层面看解放神学有利于破除当下中国知识界对中产阶级审慎魅力的迷信。随着民国热

国学热的兴起,知识界再度兴起了中产阶级决定论的腔调,认为中产阶级是达成民主宪政建制成

型决定性因素,温和、理性、审慎的中产阶级魅力与小布尔乔亚式的犬儒主义风行精英知识分子

圈。这些人配合左右互博、贩卖虚假希望,目底层工农为变革的无效阶级,起着充当底层革命向

权贵阶级争权的缓冲地带,还自以为是甘地和马丁路德金的“和平非暴力”与“非暴力不合作”。

公盟的失败就在于一批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希望以暂时不触动垄断集团核心利益的软话题如“教育

平权”“财产公布”来包抄硬话题如“三权分立”“民主宪政”,因缺乏鲜明的底层诉求而遭到

可耻的失败。知识分子自我角色的带入是一种道德上的“自我称义”,是上了十字架不愿意被钉

死却还要走下来接受万众欢呼的儒家“圣王”情结和偶像崇拜。[13]

古铁雷斯在批判自由神学时说:“他们通过把他们的关注集中在资产阶级的需要上,接受了

社会所加给它们的位置:个人良心的范围”。把信仰变成私人的事情就是对社会不公义、剥削和

压迫的无动于衷,乃变相“维稳”。[14]对于身处“宗派后”时代的中国教会而言,牧者和信徒

几乎“无师自通”的倾向于“顺服在上掌权者”而不问教会外之困苦,有勇气批判同性恋者女权

主义者却不敢声援底层抗暴哪怕一句话——不是因为神学原因,乃是担忧政治压力。华人教会又

特别热衷于造星运动吸引大牌知识分子和文化名人入教,仿佛非如此不足以证明福音叩开中国磐

石,中国已进入基督教的时刻。底层和边缘人群话语权被绑架并消失在公众平台,而高端大气上

档次的文化神学终究不能造就更多“弟兄中最小的一个”。中产阶级所谓进步思想的出发点是和

现代人对话,其神学在于回答不信教的问题;而解放神学是从穷人、被压迫者、被剥削阶级出发,

回答的是“非人”的问题,是当下即是的具体处境,不是无关痛痒的和神智游戏的。[15]

奇特之处在于,深具马列主义遗传的中国知识界对同具浓厚左派色彩的解放神学十分陌生,

国内学术界专门引介、翻译解放拉丁美洲神学家的著作几乎没有,个别的专书和论文也以体制内

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为主。即便是在汉语神学运动勃然兴旺的 90年代末,解放神学也被置于

不太起眼的一隅。这固然于革命语境时过境迁有关,更根本的是经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

大革命摧残,使得教会内外、知识界内外对解放神学宣扬的适当暴力和必要正义产生了不正确的

联想和投射。事实上,解放神学的“穷人”与马克思的“无产阶级”并不简单划等号,“优先拣

选穷人”是一具体回应穷人处境的神学立场而不是庸俗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二分法的延续。

拉丁美洲解放神学运动的圣徒图谱上有全球左翼英雄、古巴革命战士切格瓦拉。他帮助卡斯

特罗建立古巴马克思主义政府后放弃高官厚禄,潜入刚果和玻利维亚打游击战输出革命,被俘身

亡;还有左翼联合阵线的卡米罗·托罗斯神父,他放弃哥伦比亚大学神职参加游击队,在热带丛

林战斗中阵亡。托罗斯主张在合法斗争无效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来推翻资产阶级右

翼独裁政府,认为基督徒应该与马克思主义者合作,为建立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新社会而奋斗。

[16]设若寻找中国历史资源中反抗资本主义的英雄图式,则能与之对应的究竟是孙文、蒋中正、

Page 67: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67

毛泽东还是其他?对于一味鼓吹“爱爱爱”的基督徒而言,“收刀入鞘”的基督和“以牙还牙”

的上帝,究竟是合一的还是分离的呢?

如果中国(大陆)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现实,那么阶级斗争就是必然。没有阶级斗争就没有阶

级联合,没有阶级联合就没有阶级民主,没有阶级民主就没有人民民主。解放神学家跟随的耶稣

在拉丁美洲显现了“优先拣选穷人”的政治立场,之于当下中国基督徒而言,我们跟随的耶稣应

该显现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就颇值得再思。

古斯塔夫·古铁雷斯《解放神学》

(A Theology of Liberation : History, Politics, and Salvation)

Gustavo Gutierrez / John Eagleson / Orbis Books / 1988-3 / USD 24.00

注释:

[1] 刘承军:<解放神学死了吗?>,《拉丁美洲研究》,2007 年第 1期,p62-67。

[2] 参龚立人:《解放神学与香港困境》,香港基督徒学会,1999 年 6 月。

[3] 柴子文:《香港,现代奴隶之都》,载腾讯网“大家”专栏,网址:

http://dajia.qq.com/blog/278356053800209。

[4] 1993 年中共中央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件中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分配原则,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经济界、学界对效率与公平问

题的讨论曾掀起热潮。 赞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人认为它符合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是硬道

理的思想,现在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改变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就是要坚持效率优先。

反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人认为目前我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原因是讲效率多了而不重视公

平,这与我国的基本制度安排以及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相抵触,妨碍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人提

出效率和公平同等重要,两者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

[5] 刘春晓:《救赎下的解放——对解放神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2 年 12 月,p146-148。

Page 68: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68

[6] 1992 年 1 月 29 日,南行途中的邓小平来到珠江冰箱厂,听说这个乡镇企业小厂在 7年

间,产量增加了 16倍,排名全国第一,并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高兴地说:“我们的国家一

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

[7] 指邓小平“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实用主义原则,摒弃计划经济,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8] 参龚立人:<j解放神学>,郭鸿标、堵建伟编:《新世纪的神学议程》,香港基督徒学

会,p355。

[9] Gustavo Gutierrez, A theology of Liberation,Maryknoll, N.Y.:1973, pp29-30.

[10] James B. Nickoloff Editor, Gustavo Gutierrez Essential Writings, ORBIS BOOKS,

1996, pp26-27.

[11] 王崇尧:《解放神学》,台北:永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2 年 7 月,p170-171。

[12] 参龚立人:<解放神学>,郭鸿标、堵建伟编:《新世纪的神学议程》,香港基督徒学

会,p359-360。

[13] 邢福增:《走下十字架的刘晓波》,时代论坛,第 1214 期,2010 年 12 月 5日。

[14] Gustavo Gutierrez, The Power of the Poor in History, Orbis Books, Maryknoll,

N.Y.:1983,p187.

[15] 参杨煌:《解放神学:当代拉美基督教社会主义思潮》,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年 9 月,p97。

[16] 卓新平:《当代亚非拉美神学》,上海:三联书店,2007 年 1月,p498。■

Page 69: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69

刘铮:苏珊·桑塔格是怎么读书的?

刘铮 东方早报(2009-4)

《重生:桑塔格日记与笔记 1947~1963》

(美)苏珊·桑塔格 著、(美)里夫 编 / 姚君伟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3-4 / 52.00 元

说到底,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写书给别人看的人,一种是看别人写的书的人,桑塔格

无疑属于前面那个阵营,虽然她有时会产生自己属于后者的错觉。

要探究批评家是怎么读书的,就好比探究大厨是怎么准备食材的、模特在后台是怎么穿衣的,

不是不可以,但那究竟不是人家想要给你看的东西,是好奇心不得体的运用。

我一直想知道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是怎么读书的。不但想知道她写作那些名文时

如何利用书籍资料,而且想知道她会不会躺着读书、她爱不爱做摘抄、她有没有反复取法却决不

示人的独门秘籍……在桑塔格生前不可能了解得到的事实,在她身后出版的日记里多少留下了一

些线索。第一卷《重生:日记与札记,1947-1963》(Reborn: Journals and Notebooks, 1947-1963)

乃“桑塔格同志的青少年时代”之写照,生活细节密密匝匝,与书籍相关的内容零零碎碎,散在

其中。我把芝麻拣出来,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偏嗜,绝不意味着凭它可以打开哪一座宝藏,这是

不必多解释的了。

Page 70: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70

一、读书要从娃娃抓起

桑塔格是典型的“天才少女”,日记里出现的第一本书是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尽

早阅读斯蒂芬·斯彭德翻译的《杜伊诺哀歌》”,时间是 1948 年 9 月 1日,这一年她十五岁。

少女桑塔格跟《词语》中的男孩保罗·萨特可谓“双璧”,他们读书之早、读书之贪婪,都

让人战栗。桑塔格曾在《向哈里伯顿致敬》(收入《重点所在》)一文中说:“我最早读的那些

旅行书是理察德·哈里伯顿写的,它们无疑可列入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书籍。1940 年,也就是我

七岁的时候,我读了他的《奇观录》。”

年轻时的苏珊·桑塔格和让-保罗·萨特

1957 年 1 月,桑塔格在日记中列了两份《童年札记》的大纲,当中提到不少阅读的经历,

其中一份未按时间顺序排列,随想随记,另一份则按时序,不过内容没前者丰富。有一条写着:

“读典狱长 Lawes 的《星星监狱两万年》(Twenty Thousand Years in Sing Sing)、[Charles

Wood 的]《天语》(Heavenly Discouse)和《悲惨世界》。”后面括号里写着 Forest Hills 的

字样。桑塔格家住在 Forest Hills 是在她九岁、十岁的时候。《悲惨世界》倒可以算作标准的

儿童读物,可《星星监狱两万年》是一本厚厚的记述美国司法状况的书,《天语》则是一本讽刺

小品文集,实在很难想象十岁的小女孩会读这样的书。

事实上,在 Forest Hills 时期,桑塔格还在儿童杂志 True Comics 上读过白求恩的故事,

读过 Albert Payson Terhune 那些讲牧羊犬的小说、Lynd Ward 的木刻小说 Gods' Man,自己买

Page 71: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71

过一本谈瓷器的书,并买过一本卡尔·凡·多伦的《美国革命秘史》(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作为赠母亲的生日礼物。少年桑塔格的阅读范围,似乎不比小萨特的窄。

到了十五岁,桑塔格的阅读品位渐趋成熟。那则 1948 年 9月 1 日的日记除了叮嘱自己去读

《杜伊诺哀歌》,还写着“再次沉浸到对纪德的阅读中——他写得何等明晰精确!说真的,还是

他这个人无与伦比,相较之下,他的小说就不那么重要了,而《魔山》是那种让人读上一辈子的

书”。她说“《魔山》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书”,如果单论情感的冲击力,“我会选《约翰·克里

斯朵夫》”。那一日的日记里摘抄了贝洛克的名句:“当我死去,我希望有人说:他的罪殷红,

可他的书被读过。”

《魔山》

托马斯·曼 / 钱鸿嘉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7-1 / 27.00 元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罗曼·罗兰 / 傅雷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57-1-1 / 74.00 元

其实,关于青春期之前的阅读,我一向有个“理论”,就是读什么都不要紧,读什么也都无

所谓,只要达到一定的量就是。小萨特读了好些凡尔纳,少女桑塔格把有名的小说全撸过一遍,

这些说到底也都与他们后来的成就无关,像小孩子嘴里出来的一些趣话,逗是挺逗,但没意义。

二、保持速度

桑塔格在谈到卡内蒂时讲过:“对于早熟的孩子来说,思考就是一种速度。”(《作为激情

的思想》,收入《在土星的标志下》)假如我的观点不错,量是关键性的因素,那么在短时间内

消化大量阅读内容,就涉及速度的问题。

Page 72: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72

读书界一直为一种“慢读主义”的保守势力支配着。“慢读”,我当然也赞成并奉行着,读

《精神现象学》时,我很少快得起来。然而,在我看来,以何种速度读,这件事不应该由读书人

自行决定,因为它已由书本身的性质天然地决定了。《精神现象学》不能快读,可《辩证理性批

判》就得以较之《精神现象学》更快的速度读,这是我个人的经验。关于读书速度,日本社会学

家清水几太郎在《如何读书》一书中提出过一个有趣的说法,他认为读书就是要顺着“观念的急

流”而下,“读书有点像吃荞麦面。荞麦面这玩意儿,就是要不辨其味地呼哧呼哧吞下去。如果

不一气吃下去,那可就太傻了”。

桑塔格青少年时代读的那些小说,《魔山》也好,《卡拉玛佐夫兄弟》也好,《伪币制造者》

也好……再好的小说,也不过是荞麦面,完全不必以非常慢的速度读,我是这么认为的。

说起来,桑塔格的读书速度也不算特别快,也许只是比一般人快而已。日记中有这样的例子:

1948 年 9 月 10 日,“我在半夜两点半读完了这本书(指纪德《日记》第二卷——引者按),就

在我得到它的同一天”;1949 年 3 月 1 日,“我今天买了一本《旋律的配合》(Point Counter

Point),一气读了六个小时,读完了它”。按今天的版本,纪德《日记》第二卷有 496 页,赫

胥黎(Aldous Huxley)的《旋律的配合》有 612 页。我猜我们十四五岁的时候也未必不能在六

个小时内读完六百页的小说,问题往往在于,我们缺乏那种连续六个小时读一本严肃小说的热情;

套用萨特的话说,我们没有那份“向人类的智慧发起猛烈攻击”的冲动。

《旋律的配合》

[英] 奥·赫胥黎 / 龚志成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2-3 / 35.00 元

《纪德文集(日记卷)》

[法] 安德烈·纪德 / 李玉民 / 花城出版社 / 2002-1 / 26.00 元

Page 73: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73

三、看了又看

在欧美学术界有一种“阅读虚荣”,总结起来,就是“你不能读(read)一本书,你只能重

读(re-read)一本书”。言下之意,某本书你早就应该读过了,假若你没读过,就是不够格了。

桑塔格小时候啃文学名著,倒是预防了这一问题;依西方评论家的标准衡量,桑塔格也就是在古

典学上吃一点亏,别的方面可说是无愧色。

事实上,桑塔格的确经常“重读一本书”,在日记中,这类记载非常多。比如,1949 年 8

月 17 日,“重读(亨利·詹姆斯)的《丛林野售》。绝对是令人战栗的体验。小说带来的那种

沉重的压抑感挥之不去”。1949 年 10 月 21 日,重读纪德的《背德者》。1950 年 1 月 9 日,重

读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1950 年 9 月 11 日,重读《美丽新世界》。1950 年 11 月 17 日,

重读毛姆的《自传》。1957 年 1月 6 日,重读纪德的《忒修斯》。1960 年 1 月 13 日,重读《安

娜·卡列尼娜》。1960 年 12 月 20 日,重读康拉德的《在西方注视下》和亨利·德·蒙泰朗的

小说。

如果说阅读真有什么不二法门的话,我想,那就是重读了。连钱锺书先生那样有复印机式的

记忆的人也每每重读,中等才智的就无须说了罢。

四、读了不是为了秀给人看

桑塔格《单一性》(收入《重点所在》)一文有一个给我留下了极深刻印象的开头:

“您最喜欢的作家是谁?许多年前一位采访者这样问我。——只说一个?——对。——那就

很容易回答了。莎士比亚,当然了。——啊,我万万想不到你会说莎士比亚!——老天,为什么

呢?——因为,你从来没有写过任何关于莎士比亚的文章。”

这一来一往的问答,让我既感动又佩服,感动于桑塔格的诚恳,也佩服她的定力。桑塔格接

着写道:“有许多东西我没有纳入自己的小说和文章,其中有不少是我真心喜欢的。我没写它们,

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对之并没有多少真知灼见(我从未觉得关于莎士比亚自己有什么话非说不可),

或者因为我尚未获得足够的内心自由来谈论它们。”

Page 74: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74

读一本书,不是为了写它、引用它,也不是为了在人前显露我其实读过它,这对一个批评家

而言,是需要一点定力的。记得钱穆曾教导学生“读一书,不要预存功利心,久了自然有益”(见

严耕望《从师问学六十年》一文,收入《钱穆宾四先生与我》),这份自然洒落的态度其实是没

有几个职业学者、职业批评家当真做得到的。桑塔格日记里记录过的书,许多都没有再出现在她

笔下,这虽是读书人的本分,但同时也是了不起的。

当然,桑塔格年轻时读过的书中也有一些是渗入其思想深处,有时会自然地反映出来的。比

如她那时特别欣赏的《魔山》,对其情节的探讨就出现在后来的《论摄影》(黄灿然译本第 162

页)中,而将近二十年后,在《论被翻译》(收入《重点所在》)一文里,桑塔格又谈了《魔山》

重译本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读书人一以贯之的东西。

《论摄影》

[美] 苏珊·桑塔格 / 黄灿然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8-1 / 22.00 元

《重点所在》

(美)苏珊·桑塔格 / 陶洁、黄灿然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4-5-1 / 28.00

2000 年的文章《作为阅读的写作》(收入《重点所在》)里有一节道:“想象肥胖、虚弱

的亨利·詹姆斯在兰姆大宅一个房间里来回踱步,向秘书口述《金碗》。且不说我们很难想象詹

姆斯的晚期散文如何全部通过口授,更别说那部大约在 1900 年出厂的雷明顿打字机的噪音,难

道我们不应假设詹姆斯重读打印稿并作大量改动吗?”此次读《重生》,我发现了这部雷明顿打

字机的踪迹。1956 年 11 月 16 日的日记记载了桑塔格阅读提奥多拉·鲍桑葵(亨利·詹姆斯的

Page 75: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75

女打字员)回忆录之后的感想,其中讲道:“利昂·艾德尔谓,在詹姆斯的中期文风与晚期文风

之间有一断裂,而它恰恰发生在詹姆斯不再向之前那个会速记的秘书口授,而改向 B小姐口授、

由她打字的那个时候。雷明顿打字机的节奏是他唯一能忍受的打字声,在他的病床上,在他临终

时,他还叫人去拿他那部雷明顿。她为他打字。詹姆斯是在他的打字机的噼啪声中过世的。”四

十四年之后,桑塔格在文章里用上了自己二十三岁时读过的一本书中的内容。这就是一个读书人

一以贯之的东西。

亨利·詹姆斯和老式雷明顿打字机

五、分清职业阅读与非职业阅读

1949 年 5 月 26 日,十六岁的桑塔格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念书,这一天她突然审视自己的

生活,惊恐地发现自己差点就滑进学术生活的泥沼里去了。她揣想那种循规蹈矩的生活轨迹:在

英文系保持好成绩,接着念个硕士,当上助教,找些没人在意的冷门题目写几篇论文,然后“在

六十岁时成为丑陋的、受人尊敬的全职教授”。她大叫“耶稣基督”,决不想过这种日子。

为何会有这番省察呢?原来,她当天在图书馆里浏览英文系的论文,看到了诸如《伏尔泰作

品中“你”(Tu)和“您”(Vous)的用法》、《费尼莫尔·库珀的社会批评》、《布莱特·哈

特在加州报刊上的作品总目(1859-1891)》之类的无聊题目,对学院生涯丧失信心。

事实上,桑塔格在学院里还是呆了一段时间的,在哈佛当过助教,后来又到了哥伦比亚大学。

1960 年春季学期,她要协助雅各布·陶贝斯(Jacob Taubes)上宗教社会学的课,在她的日记

里列了不少准备买的学术著作,不知其中有多少最终购买并阅读了。书单里有卡尔·巴特的《教

Page 76: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76

会教义学》、马克斯·韦伯的《古代犹太教》、朔勒姆的《犹太神秘主义》、W. W. 福勒的《罗

马人的宗教经验》、A. D. 怀特的《科学与基督教神学冲突史》等,也有一些跟宗教没有密切关

系的书,比如马林诺夫斯基的《野蛮社会的性与压抑》、M. 墨雷的《西欧的女巫崇拜》。这一

时期可以称为桑塔格人生中的“哲学期”,她在哲学上最用功大约即在此时,日记里萨特、黑格

尔、康德的名字四处散落。

可是,桑塔格知道自己不喜欢干这个,也不适合干这个,1960 年 2 月 29 日的日记里数说自

己教书不称职的种种不是。应该承认,她最终逃离学院生活,是明智之举。对她而言,教书要用

的书属于职业阅读,自己想看的书属于非职业阅读,我认为,她在这方面是好恶分明的——她最

爱读的始终是文艺作品或文学评论,而不是哲学和宗教。

六、列书单与逛书店

《重生》的副题起得很对,桑塔格的日记和札记很难区别,有时她干脆拿日记本当备忘录来

用,上面登记的许多书名,你常常搞不清楚是表示读过了还是想要读的、已买的还是未买的。

桑塔格列的书单有的很长,上面举的那份宗教类书单就有二十一本。多数情况下,书单里的

是她准备找来读的书,如 1961 年夏天一份书单列了十一本书,法文的占了七本,包括米歇尔·

莱里斯的《人的时代》(《反对阐释》里有篇文章是谈莱里斯的)、乔治·巴塔耶的《色情史》、

让·瓦尔的《哲学的防卫与扩大》、胡塞尔的著作集与遗作集、罗杰·卡瓦约的《诗艺》以及《仰

赖诗人们:克洛岱尔》,英文的分别是罗伯特·米歇尔斯的《性伦理》、托伦斯的《加尔文的人

的观念》、哈纳克的《基督教的传播》、布鲁克斯·亚当斯的《社会革命的理论》。这份书单上

只有莱里斯那本勾去了,编者推测桑塔格后来买了此书。尽管其他十本可能并没读,但多少可借

此看出当时桑塔格的阅读趣味。

书单偶尔会注上书店地址,应该是她读了书店寄来的书目或杂志上的广告后随手记下的。比

如,291 页的书单上有巴黎两家书店的名字,一家是 La Hune(我去过这家在圣日耳曼德普雷的

有名书店),另一家是 Librairie Plon。不过,在紧接着的一页,1961 年 9 月 19 日的日记中,

桑塔格又说:“奇事发生在我身上了。我昨天想看一份图书目录,可是怎么都看不下去,最后扔

掉了。我开始能分别好坏良莠了!”事实上,桑塔格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特爱买书的人,尽管跟真

正的藏书者比起来,她还不入流。

Page 77: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77

La Hune 书店外景(左)、Plon 的官方网站(Plon 还具有出版机构的功能)

桑塔格喜欢逛书店,她的文章里提到书店的地方也相当多,比如《论摄影》里说:“对我来

说,这种启示发生在 1945 年 7 月我在圣莫尼卡一家书店偶然看到的卑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和达豪

集中营的照片。”彼时,她十二岁。再如收入《同时》一书的《喜爱陀思妥耶夫斯基》里说:“大

约十年前,我在伦敦查令十字路一家书店门外摆着的残破的旧平装书堆里翻寻时,曾碰到一本《巴

登-巴登的夏日》。”这应该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情。日记里关于书店的内容也不少,如

《童年札记》里有一条记着她在洛杉矶一家叫匹克威克的旧书店买了一本旧的《文明及其不满》,

后来她在同一家书店因为偷《浮士德博士》被逮住了。这大概是她十三四岁时的事情。1960 年

春天的日记里则记着牛津的 Blackwell 书店新书打七五折的信息。最具象征意味的,也许是 1957

年 9月 17 日,在英国游学的桑塔格进了伦敦最大、最知名的 Foyles 书店(我也去过),在哲学

区耗了一个钟头,最后一无所获,空手离开了。说到底,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写书给别人

看的人,一种是看别人写的书的人,桑塔格无疑属于前面那个阵营,虽然她有时会产生自己属于

后者的错觉。■

延伸阅读

《重点所在》

[美]苏珊·桑塔格著,陶洁、黄灿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 5 月第一版

《在土星的标志下》

[美]苏珊·桑塔格著,姚君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年 7 月第一版

《同时》

[美]苏珊·桑塔格著,黄灿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年 1 月第一版

Page 78: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78

Blackwell 书店内景

Foyles 书店外景、官方网站截图

Page 79: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79

傅惟慈:关于乔治·奥威尔和《动物农场》

傅惟慈 凤凰读书(2012-02-14)

乔治·奥威尔这个名字,最初是从我去世的好友董乐山那里听说的。我对这位英国作家及其

两部重要作品《1984》和《动物农场》的了解也是听乐山介绍才知道的。上一世纪 90年代我翻

译《动物农场》更是应乐山兄之约才决定动笔。在写这篇短文时,我应该首先提一下我同这位社

会评论家和奥威尔名著《1984》的译者的相识过程。1972 年,头顶上的乌云尚未散去,但“文

革”初期搅得中国天翻地覆的急风暴雨已失去强劲势头,许多“左”的政策有所修改。五七干校

虽未明令撤销,但下放干部却陆陆续续调回城里,恢复工作。我原在的学校已被取消,教职员工

合并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乐山原来就在二外,但他和我分属的两个干校都设在茶淀。这一年

4月,我同乐山一起离开茶淀,成为二外同事,从此开始了一段持续近 30年的交谊,并几次合

作译介了一些外国作品,直到 1999 年老友弃离人世。在第二外语学院,我俩因“旧债”都未了

清,暂时没有资格授课,一同被塞到英语系资料室,几乎每天都要会面,有机会交谈。就这样,

我不仅对他的身世经历有所了解,也认识到他读书极广,博学多识。我同乐山都对翻译有兴趣,

翻译什么,如何翻译,成为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就是在一次交谈中,乐山提到有两部预言社会

前途的作品很值得译介。一本是赫阿道司·胥黎的《奇妙的新世界》,另一本就是乔治·奥威尔

的《1984》。这两本书描述的内容尽管不同——一本偏重科技进步,一本重在社会制度和政权性

质,但两书主题相通,都可以称为警世小说,警戒人们必须关注人类前途,免遭没顶之灾。这两

本书当时我还都没读过。《1984》直到“文革”结束,乐山应《编译参考》约请译出发表,我才

有机会阅读。但是奥威尔写的另一部寓言《动物农场》我却在听到乐山介绍这位英国作家之后不

久就读到了。

Page 80: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80

董乐山(1924-1999),翻译家,作家,美国文化研究学者。

“文革”前我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位精通英语、热爱西方文学的年轻朋友。他积攒了不少英

文原版书,都是海外亲属托人辗转带进来的。“文革”中期,这位朋友由于某一特殊机缘,获准

出国探亲,行前把一部分藏书赠给我,其中就有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英国企鹅版丛书《动物农

场》。我自然如获至宝,连夜读完。读后的感觉是“大为震骇”。《动物农场》用寓言形式讲了

一个英国农场中动物造反的故事。动物因不堪人类场主虐待,又受了一头老猪的思想启迪,终于

有一天闹了一场革命,把场主赶走,自己当了主人,“庄园农场”也更名为“动物农场”。但在

革命成功以后,在新领袖猪的领导下,却发生了一件件谁也没有想到的事。粮食年年增产,口粮

配给却越来越少。动物日夜苦战却见不到什么成果。风车遭暴风雨摧毁并非质量问题,是有坏人

潜入破坏。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为清除内部敌人而展开的屠杀。受猜疑后要坦白罪行,许多无辜

的动物因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这些情景对我国经历过某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人也非常熟悉。这

个寓言故事是影射中国吗?读者不禁要问。但这个问题只要翻一下书的扉页就清楚了。《动物农

场》是在 1945 年由一家英国出版社——Martin Secker & Warburg 首次印刷发行的,从 1951 年

又收入企鹅丛书,不断重印。1945 年,中国革命尚未全面胜利。作者死于 1950 年 1 月。中华人

民共和国那时刚刚成立几个月。《动物农场》同中国的事务毫无关系,这是不言而喻的。既与中

国无关,毋庸讳言,作者撰写这个故事是以苏联斯大林当政时期发生的一些事为蓝本的。人们甚

至可以说,拿破仑影射了斯大林,被驱逐出农场的雪球是托洛茨基化身。小动物惨遭杀害就是苏

共清党的缩影。我们知道,自从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后,被压迫、被剥削阶

级固然视之为人类的希望,资本主义世界却对苏联展开一场围攻。反苏反共作品——或者造谣诽

Page 81: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81

谤,或者夸大事实——矛头都指向这个新兴国家。《动物农场》会不会又是一本这类反动文人炮

制的庸俗小册子呢?如果说作者假借动物寓言人类,那也不过是标新立异,为了使人觉得故事更

加荒谬、更加滑稽而已。

岁月无情,离开这本书出版时间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1989 年柏林墙被推倒,苏联和东欧

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解体,离现在也已过了十几年。过去许多神话一一被揭穿,虽然还不能

说真相俱已大白,但早年间遮人耳目的迷雾终于逐渐散去。许多不该在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事,

许多被歪曲、掩盖或粉饰的事,相继曝光,还原了真实面目,有的还得到纠正、平反。今天,即

使承认《动物农场》讲的就是苏共,谅也不会被指为“凭空造”,给革命抹黑了。但是我们还不

能就此给这本书定性,因为它并非一本反苏、反共的小册子,它的含义远比揭露某一专制国家、

某一实行独裁的政权更为深远。近一百年的历史已经叫我们看清,任何一场革命,任何一个革命

后的政权,如果失去民主监督,如果没有健全的法治,都有可能走向反面,一度奋不顾身参加革

命的广大群众仍然不能逃脱被奴役的命运。《动物农场》讲的正是一个革命异化的历程,叫人民

提高警惕,防止在革命的名义下出现的极权主义。这本书写成的日子,正值德国法西斯被同盟国

打垮,人们对希特勒的种种罪行,记忆犹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动物农场中发生的事,也不无德

国法西斯专政的影子。李慎之先生在评论另一部“反面乌托邦小说”《奇妙的新世界》一文中作

过这样的分析:“二十世纪最可纪念、最可反思的历史事实是什么?最简单地说,就是左的和右

的乌托邦都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结果带来的却是人类空前未有的浩劫。”

需要指明的是,奥威尔谴责的极权主义虽然以“左的”为主,但是他绝对没有把德国法西斯

和苏联社会主义等量齐观。德国法西斯对德意志民族的玷污,对各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昭然若揭。

希特勒是全人类的公敌,人人得而诛之。奥威尔曾明确地说:“在一个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互

相打得死去活来的世界里,任何有思想的人都要选择站在哪一边。”(见《艺术和宣传的界线》,

载《奥威尔文集》第 132 页。)奥威尔当然站在社会主义一边。不仅在语言上,而且以行动——

参加西班牙内战——证明自己的立场,因为他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我在 1936 年以后写的每一

篇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反对极权主义和拥护社会主义的,当然是根据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

义。”(见《奥威尔文集》第 95页。)这是作者在《我为什么要写作》中的自白。澳大利亚的

一位著名评论家西蒙·黎斯更认为奥威尔首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其次才是一个反极权主义者。

他说:奥威尔的“反极权主义斗争的动力来自他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转引自董乐山文章《奥威

尔和他的〈1984〉》)

Page 82: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82

当然了,正像作者在“社会主义”一词前所加的限制语那样:他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就

是说,他信奉的社会主义同当年苏共标榜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并不相同。他认为苏共领导把社

会主义一本经念歪了,出现了反民主、剥夺人民自由的现象,他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揭露”、“谴

责”,不无规劝和谏诤的意思,希望走上歧路的人迷途知返。他甚至并不认为自己对苏共内部发

生的事完全清楚。在为《动物农场》乌克兰文版写的序言中,奥威尔有一段话很值得玩味:“我

从来没有去过俄罗斯,我对它的了解只是通过读书看报而得到的。即使我有这力量,我也不想干

涉苏联内部事务。我不会仅仅因为斯大林和他的同事的野蛮和不民主的手段而谴责他们。很有可

能,即使有最好的用心,在当时当地的情况下,他们恐怕也只能如此行事。”(见《奥威尔文集》

第 103 页。)这段话既说明了奥威尔的实事求是态度,也表明他的宽恕和理解。即使“野蛮和不

民主手段”,或许也事出有因,局外人不知内情。

要了解奥威尔如何成为社会主义者,需要介绍一下他的出身、教育和经历。

年轻时的乔治·奥威尔

乔治·奥威尔原名埃里克·布莱尔,1903 年生于孟买。父亲是英国殖民政府驻印度行政机

构一名官员。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的家庭属于“上层中产阶级偏下,即没有钱的中产家庭”。

奥威尔 4岁时随家庭回英国定居,8岁入寄宿学校圣塞浦里安学习,14 岁至 18岁在伊顿公学就

读,这两所学校都是为富家子弟开办的,奥威尔家境并不宽裕,本来无力入学。入圣塞浦里安是

Page 83: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83

因为考试成绩优异,减免了部分学费。入伊顿公学,一所“最昂贵、最势利”的学校,则是因为

侥幸得到一笔奖学金。在学校读书期间,作者幼小的心灵初次感到人世的不公平。那里穷人子弟

备受歧视,社会阶级壁垒森严。从此,他在思想上一直站在受压迫者一边。1921 年,时年 18岁

的奥威尔从伊顿公学毕业,但因无力入大学,只能投考公务员。他参加了英帝国驻缅甸的警察部

队。在缅甸服役 5年又是一段很不愉快的回忆。目睹帝国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的苦难,激发了

他在学校读书时就已经萌发的反权威思想。他决心“不仅应该与帝国主义决裂,也应该与一切人

对人的统治决裂”(董乐山为《1984》写的序言中引证作者原话,出处不详。)。日后他写的长

篇小说《缅甸岁月》(1934 年出版)就是取材于他这一段生活经历的。1927 年,奥威尔辞去警察

部队工作,决定从事写作。从 1928 年起,先在巴黎,后来回到英国,一直写作不断。他的生活

贫困潦倒,有时不得不做各种零工,并曾一度在英国乡间开设小杂货店。1933 年出版的《巴黎

伦敦落魄记》是这一时期的生活写照,并首次使用了乔治·奥威尔笔名。此外,他还写了《教士

的女儿》等作品,但并未成功。1936 年,一家左翼出版社约请他去英格兰北部工业区考察工人

生活,归来后,写了报告文学《去维冈码头之路》(1937 年出版)。考察中他目睹工人阶级的生

活惨状,对他的思想变化影响极深。他在一篇文章中说:“我所以成为拥护社会主义者主要是出

于对产业工人中比较穷困的一部分受到压迫和忽视的情况感到厌恶。”(见《奥威尔文集》第 102

页。)这一年 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他在年底同新婚妻子一起去西班牙,参加保卫共和国之战。

1937 年,因喉部负伤,回英国治疗休养。

巴黎伦敦落魄记

乔治·奥威尔 / 孙仲旭 / 译林出版社 / 2010-10 / 19.80 元

奥威尔在西班牙的日子,正值西班牙共产党对内部进行大搜捕。西共内部清洗是同苏联国内

清党同步的。许多无辜的人被怀疑思想不正统而被审讯、拘捕甚至枪决,罪名都是“与法西斯分

子共谋”,这也与苏联的情况相同。奥威尔说:“就西班牙而论,我有一切理由相信,这些罪名

Page 84: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84

都是莫须有的。”(见《奥威尔文集》第 103 页。)他同妻子也在受迫害之列,被怀疑、跟踪,但

未被逮捕。后来他把自己在西班牙的所见所闻写在《向卡塔隆尼致敬》(一译《向加泰罗尼亚致

敬》——编注)一书里(1938 年出版),既报道了西班牙内战,也写了国际志愿军内部左翼各派

的相互斗争。他还想用一个故事形式揭露“苏联神话”,语言浅显,使更多的人读懂并易于翻译。

这个想法一直在他脑子里盘旋了 6年,直到 1943 年才抽暇动笔,1945 年出版。这就是读者现在

读到的这本《动物农场》。

二次大战爆发,奥威尔因健康原因未能参军,他在后方参加了警卫队,并在英国广播公司主

持对印度广播。战争后期曾任一家报刊驻欧战地记者。1948 年,今天早已列入世界经典著作之

林的《1984》写竣并出版。但这本书给文坛带来的轰动,给作者带来的荣誉奥威尔本人却都没有

来得及看到,他在 1950 年 1 月因肺病去世,年仅 46岁。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英] 乔治·奥威尔 / 李华、刘锦春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06-3 / 18.00

关于《动物农场》一书的翻译和出版

“文革”后期,我为两个返城的插队知青补习英语,用的教材就是《动物农庄》。我教英语

仍然使用老式翻译法,每日课后,学生都必须把阅读材料译成中文。这两个学生的翻译练习,经

我修改成章,也可以算作《动物农庄》的初译稿吧。《编译参考》刊出《1984》以后,曾有一家

出版社把这份译稿拿去,但后来并无下文,甚至连稿子也没有还给我。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就连

Page 85: 季风书讯no 349

评论

85

广东花城出版社已经公开发表的《1984》,初版也只作内部参考书。80 年代末再版时,虽然已

经可以在市场上公开售卖,印数却少得可怜,读者很难买到。一眨眼,时间又流逝了十几年,已

经到了 1996 年。这一年春季或夏季,乐山告诉我,他同某一出版社签订了合同,主编一部两卷

集《奥威尔文集》,上卷收录作者的散文、随笔和评论文章,下卷收录两部小说,《1984》和《动

物农场》。这时《动物农场》上海已经有了一个译本,但董兄仍希望我再译一次,我自然从命。

一年以后,《文集》出版了,但只出了一卷,合同中约定的下集小说不明不白地被斫掉了。这是

我国出版界现状,我无话可说。只是在悼念乐山逝世的一篇文章中对此发了几句牢骚。

近三四年先后有几家出版社同我联系,有意出版我的译本。其中一家已与我签订稿约并预支

了稿费,但不知为什么,始终没有出书。倒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年重新印行了《1984》,

在取得那家与我签约的出版社同意后,把我译的《动物农场》附了进去,作为合集出版。

我很高兴,这本小书现在终于能够以单行本形式问世了。倒不是我如何看重自己的译文,在

书籍的封面上看到自己名字。我希望看到的是此书能广为流传,在书店里容易购买,叫更多的人

读到。一段不愉快的历史,不管它在这个国家或是另一个国家发生过,毕竟已经过去。但是如果

有众多读者能在书中读到它,这些事就会继续留在人们记忆里,起着警示作用,叫我们在革命路

途上,不致再犯错误,重蹈覆辙。

不久前,有人从国外网站下载了一篇文章寄给我。作者是一个美国人,大概也是《动物农场》

的热心读者吧,在文章中,这位作者把美国现状同农场里发生的事进行了类比。他发现美国的许

多组织和社团——左的和右的,工会和三 K党,甚至政党或政府,都在使用拿破仑一伙人的伎俩

欺骗、愚弄自己属下、会员、选民和群众。恫吓谩骂,危言耸听,暗中修改规章,滥开空头支票,

推脱责任,把大小罪责都叫别人承担……这些肮脏手法无一不在美国政界广为使用,同《动物农

场》极为相似。如果这位作家的论点可以成立的话,今天的美国就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了的高级

动物农场了。看来《动物农场》这本书至今仍未失去它的现实意义。

来源:【英】奥维尔:《动物农场》(傅惟慈 译)

《动物农场》

[英] 乔治·奥威尔 / 傅惟慈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2010-6 / 22.00 元■

Page 86: 季风书讯no 349

本周最新到货

86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

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飞禽走兽 作家作品集 峰子 江苏文艺 28

2 绿樱桃 中国散文 徐国能 九州出版社 29.8

3 灰烬之城 悬疑、科幻(美)卡桑德拉·克

莱尔上海文艺 32

4 佩雷拉的证词 外国文学【意大利】安东尼

奥·塔布齐山东文艺 20

5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

橱青少年读物 [英] C.S.路易斯 浙江少儿 13

6 纳尼亚传奇:魔法师的外甥 青少年读物 [英] C.S.路易斯 浙江少儿 13

7 纳尼亚传奇:最后的战役 青少年读物 [英] C.S.路易斯 浙江少儿 14

8 纳尼亚传奇:会说话的马与男孩 青少年读物 [英] C.S.路易斯 浙江少儿 14

9 纳尼亚传奇:黎明踏浪号 青少年读物 [英] C.S.路易斯 浙江少儿 15

10 纳尼亚传奇:银椅 青少年读物 [英] C.S.路易斯 浙江少儿 15

11 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 青少年读物 [英] C.S.路易斯 浙江少儿 14

12 流浪犬纳尔逊 外国文学【美】阿兰 拉扎

尔山东文艺 29

13 红色四月 悬疑、科幻【秘鲁】圣地亚

哥·龙卡略洛山东文艺 29

14 最弱音,最弱音 悬疑、科幻 辻仁成 上海文艺 29

15 斯特林堡的星星 悬疑、科幻【瑞典】让·瓦伦

汀山东文艺 38

16詹姆斯·弗洛拉经典绘本:圣诞

节的袋鼠青少年读物

[美] 詹姆斯·弗

洛拉明天 32

17詹姆斯·弗洛拉经典绘本:透明

的捡屑人青少年读物

[美] 詹姆斯·弗

洛拉明天 32

18詹姆斯·弗洛拉经典绘本:奶牛

打喷嚏青少年读物

[美] 詹姆斯·弗

洛拉明天 32

19 国学百家讲坛:形势(兵家分卷)国学 宋一夫现代教育出

版社29.8

20 国学百家讲坛:用间(兵家分卷)国学 宋一夫现代教育出

版社29.8

21 国学百家讲坛:地形 国学 宋一夫现代教育出

版社29.8

22 国学百家讲坛:奇正(兵家分卷)国学 宋一夫 现代教育出29.8

Page 87: 季风书讯no 349

本周最新到货

87

版社

23 国学百家讲坛:变化(兵家分卷)国学 宋一夫现代教育出

版社29.8

24 国学百家讲坛:战备(兵家分卷)国学 宋一夫现代教育出

版社29.8

25 国学百家讲坛:庙算(兵家分卷)国学 宋一夫现代教育出

版社29.8

26 国学百家讲坛:水火(兵家分卷)国学 宋一夫现代教育出

版社29.8

27 国学百家讲坛:军旅(兵家分卷)国学 宋一夫现代教育出

版社29.8

28 国学百家讲坛:虚实(兵家分卷)国学 宋一夫现代教育出

版社29.8

29 国学百家讲坛:谋攻(兵家分卷)国学 宋一夫现代教育出

版社29.8

30 国学百家讲坛:军争(兵家分卷)国学 宋一夫现代教育出

版社29.8

31跟哈特大师快乐学绘画·小手画

出大世界:三角形青少年读物

[美] 克里斯托

弗·哈特

现代教育出

版社19.8

32跟哈特大师快乐学绘画·小手画

出大世界:方形青少年读物

[美] 克里斯托

弗·哈特

现代教育出

版社19.8

33 小手画出大世界(圆形) 青少年读物(美国)克里斯托

弗·哈特

现代教育出

版社19.8

34 我爱你小小熊 青少年读物(英)克莱尔·弗里

德曼

现代教育出

版社29.8

35 你是我的小小兔 青少年读物(英)克莱尔·弗里

德曼

现代教育出

版社29.8

36 抱抱我的小小鸭 青少年读物(英)克莱尔·弗里

德曼

现代教育出

版社29.8

37 勇敢的小企鹅 青少年读物(英)特蕾西·科尔

德鲁瓦

现代教育出

版社13.8

38 快乐圣诞夜 青少年读物(英)M·克里斯蒂

娜·勃特勒

现代教育出

版社24.8

39 最棒的生日礼物 青少年读物 (美)玛尼·麦吉现代教育出

版社24.8

40 晚安宝贝 青少年读物(英)克莱尔·弗里

德曼

现代教育出

版社24.8

41 小魔女 VS乖乖女(精) 青少年读物 (英)简·德芙琳现代教育出

版社29.8

42 好梦宝贝 青少年读物 (英)克莱尔·弗里现代教育出24.8

Page 88: 季风书讯no 349

本周最新到货

88

德曼 版社

43 一个人的幸福手作 青少年读物 高木直子 北京 28

44 (六卷本)中国水书 精华卷 文学 编委会编 巴蜀书社 6000

45 国学概论讲话 国学 谭正璧当代中国出

版社28

46 国文趣味 国学 姜建邦当代中国出

版社30

47 我们怎样读书 读书生活 张纯明当代中国出

版社30

48 苏轼词 诗、词、赋 姜红雨 中华书局 24

49 纳兰性德诗词 诗、词、赋 杨雨 中华书局 18

50 宋词三百首 诗、词、赋 清/上缰村民 中华书局 28

51 陶渊明诗 诗、词、赋 袁行霈 中华书局 29

52 越缦堂书目笺证 古籍 张桂丽 中华书局 24

53 胡风致舒芜书信全编 阅读赏析 胡风 中华书局 34

54 北山录校注 古籍 (唐)神清 中华书局 138

55 意林校释(全2册) 古籍 王天海 中华书局 72

56 想象异域 语言文字 葛兆光 中华书局 68

57 朱希祖先生年譜長編 阅读赏析 朱元曙 / 朱乐川 中华书局 156

58 唐代文化与诗人之心 文学评论 [日]丸山茂 中华书局 36

59 唐代的诗人研究 文学评论 [日]芳村弘道 中华书局 54

60 文字觑天巧 文学评论 [日] 斋藤茂 中华书局 36

61 中国离别诗形成论考 文学评论 [日] 松原朗 中华书局 45

62 中唐文学研究论集 文学评论 [日]下定雅弘 中华书局 29

63 韩柳文学论 文学评论 [日]松本肇 中华书局 20

64 唐代岭南文学与石刻考 文学评论 [日]户崎哲彦 中华书局 54

65 诗海捞月 文学评论 [日] 深泽一幸 中华书局 36

66 莲与荷的文化史 文学评论 [日]市川桃子 中华书局 59

67 中唐文人之文艺及其世界 文学评论 [日]赤井益久 中华书局 35

68 書舶庸譚 古籍 董康 / 朱慧整理 中华书局 35

69 梁漱溟致夫人的四十九封家书 阅读赏析 梁漱溟 中华书局 38

70 蓝天作镜 文学大台4 刘绍铭 中华书局 39

71 羊吃草 文学大台4 西西 中华书局 43

72 我们都是喏喏族 青少年读物 诺动漫工作室 浙江文艺 15

73 喏喏族小时代 青少年读物 诺动漫工作室 浙江文艺 15

74 喏喏族糗事百科 青少年读物 诺动漫工作室 浙江文艺 15

75 喏喏族犯“二”宝典 青少年读物 诺动漫工作室 浙江文艺 15

76 喏喏族都市生存法则 青少年读物 诺动漫工作室 浙江文艺 15

77 我的旅行哲学 流行、畅销 陈丹燕 浙江文艺 38

78 救生艇 文学大台1 (美)夏洛特·罗长江文艺 25

Page 89: 季风书讯no 349

本周最新到货

89

79 刺杀林肯 文学大台1 比尔·奥瑞利 长江文艺 26

80 别闹,少年 流行、畅销 飞行官小北 中信 35

81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中国散文 祝小兔(祝捷) 中信 35

82 史街背影 随笔 庹震 新星出版社 38

83 全息玫瑰碎片 悬疑、科幻 [加]威廉·吉布森新星出版社 29

84 遇见-最美古词曲 诗、词、赋 周国平 北京 29.8

85 悠悠写戏情-关汉卿传 戏剧、戏曲 谢美生 东方 24

86 底特律:一座美国城市的衰落 外国文学 查理·勒达夫 中信 36

87 中国古代城市文学史古代文学研

究周晓琳 人民 79

88话剧与社会——20世纪30年代中

国话剧文献史料辑戏剧、戏曲 刘子凌 人民 53

89 天涯·人文书系:人间烟火 电影 王樽 北京三联 49

90 我与岩波书店 读书生活 [日] 大冢信一 北京三联 38

91 中学图书馆文库:我们仨 读书生活 杨绛 北京三联 27

92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读书生活 梁文道 湖南文艺 32

93 想得美 随笔 韩寒 浙江文艺 35

94 盛世光阴 电影张国荣艺术研究

会现代出版社 56

95影像的品格:主旋律影视剧精神

解码电影 闫玉清 东方 38

96 大医赋 流行、畅销 曹志军 东方 32

97 雅言与俗语 中国散文 郑培凯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38

98 新诗与汉语智慧古代文学研

究姜耕玉 东南大学 58

99 新诗评论。2014年第十八辑 文学评论 谢冕、孙玉石 北京大学 38

100情感小说与伦理建构-1771至

1817年间的英国小说文学评论 耿力平 北京大学 42

101 读懂加拿大,一本就够了 外文读物 黄建滨 浙江大学 25

102 读懂英国,一本就够了 外文读物 黄建滨 浙江大学 25

103 读懂澳新,一本就够了 外文读物 黄建滨 浙江大学 38

104 读懂美国,一本就够了 外文读物 黄建滨 浙江大学 32

105 那些爸妈不敢提的事儿 青少年读物 朱大萍 南京大学 20

106 现当代小说寻根意识三家论 文学评论 史玉丰 南京大学 28

107 南大戏剧论丛 第九辑 戏剧、戏曲南京大学戏剧影

视研究所南京大学 38

108 传承与新创:清词研究论文集古代文学研

究张宏生 南京大学 90

Page 90: 季风书讯no 349

本周最新到货

90

109 库切小说"他者"多维度研究 文学评论 石云龙 南京大学 50

110 中国现当代文学讲稿 文学评论 丁帆 南京大学 30

111爱与欲的南方:福克纳小说的文

学伦理学批评文学评论 武月明 南京大学 28

112 唐五代宫词研究古代文学研

究王育红 南京大学 28

113 语法隐喻理论及意义进化观研究 语言文字 杨雪芹 南京大学 24

114 北京人 随笔 肖复兴 南京大学 38

115 语言哲学与语言中的哲学 语言文字 刘宇红 南京大学 29

116 一个学者诗人的夜晚 诗歌 陈义海 南京大学 28

117 理论入门:文学与文化理论导论 文学评论 英.彼得.巴里 南京大学 48

118 居伊.德波:诗歌革命 文学评论 法.樊尚.考夫曼 南京大学 48

119翻译诗学的语言向度:论中国新

诗的发生文学评论 汤富华 南京大学 15

120 关于圣经的100个故事 文学大台4 林彦麒 南京大学 28

121 关于禅的100个故事 文学大台4活佛确真降措仁

波切南京大学 28

122 关于道教的100个故事 文学大台4 彭友智 南京大学 28

123 关于汉传佛教的100个故事 文学大台4 确真降措仁波切 南京大学 28

124谢阁兰与中国百年-从中华帝国

到自我帝国文学大台1 黄蓓 华东师大 48

125格列宝历险记-自由市场寻踪(增

订本)外国文学 (美)斯库兰德 华东师大 24.8

126彼得兔的童话世界-120周年经典

纪念(注音版)青少年读物 (英)波特 华东师大 96

127 离别的火焰 悬疑、科幻 藤原伊织 江苏人民 29.8

128 手掌上的黑暗 悬疑、科幻 藤原伊织 江苏人民 29.8

129 人间有戏 文学大台2 汪曾祺 天津人民 34.8

130 人间草木 文学大台2 汪曾祺 天津人民 34.8

131 人间滋味 文学大台2 汪曾祺 天津人民 34.8

132忠诚的流浪狗-杨红樱淘气包马

小跳系列典藏版青少年读物 杨红樱 浙江少儿 16

133 机械人生 悬疑、科幻 麦克斯·拜瑞 山东文艺 32

134 到大地尽头 文学大台1[以] 大卫·格罗

斯曼山东文艺 68

135 迷局 作家作品集 田冲 广东旅游 29.8

136 黄金争夺战 作家作品集 罗泰琪 广东旅游 35

137 神隐大陆(1)浮岛初联盟 青少年读物 牧村 21世纪 15

138 神隐大陆2 蓝湖的水下世界 青少年读物 牧村 21世纪 15

139 神隐大陆3 金色的无垠草地 青少年读物 牧村 21世纪 15

Page 91: 季风书讯no 349

本周最新到货

91

140 神隐大陆4 麒麟符的秘密 青少年读物 牧村 21世纪 15

141 神隐大陆⑤麒麟神兽的预告 青少年读物 牧村 21世纪 15

142 神隐大陆⑥影踪召集令 青少年读物 牧村 21世纪 15

143 神隐大陆⑦帝央楼的魔鬼训练 青少年读物 牧村 21世纪 15

144 神隐大陆⑧神秘任务 青少年读物 牧村 21世纪 15

145 神隐大陆9大地伤痕的传说 青少年读物 牧村 21世纪 15

146 神隐大陆10太阳的潮汐 青少年读物 牧村 21世纪 15

147 神隐大陆11伊利亚的通天神殿 青少年读物 牧村 21世纪 15

148 神隐大陆12天空下的结晶之战 青少年读物 牧村 21世纪 15

149天宫图·平平淡淡·瑶沟的日头

囊括阎连科的“黑与白”文学大台2 阎连科 人民文学 24

150 星空 青少年读物 几米 现代出版社 50

151 走向春天的下午 青少年读物 几米 现代出版社 46

152韩少功作品典藏:怒目金刚(精

装)文学大台2 韩少功 安徽文艺 39.8

153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家作品集 冯唐 天津人民 25

154 王贵与李香香 作家作品集 姬晓东 华夏 35

155 时光静止的小城 文学大台1(捷克)博胡米尔

赫拉巴尔十月文艺 25

156 耶路撒冷 文学大台2 徐则臣 十月文艺 39.8

157清新冥想-用最温柔的方式找到

自己青少年读物

美/马修。约翰斯

通华夏 29.8

158 禁闭之岛 悬疑、科幻 西村京太郎 文汇出版社 25

159 你是人间四月天 作家作品集 林徽因 文汇出版社 28

160 我要稳稳的幸福 随笔 薇薇 文汇出版社 32.8

161 欧美经典悲情小说精选 文学大台1 德/J.W.歌德 文汇出版社 35

162 船行有声 中国散文 李伦新 文汇出版社 48

163 1Q84年的空气蛹 悬疑、科幻 言桄 新星出版社 30

164狂欢或悲戚-当代文学的现象解

析与文化观察文学大台2 张清华 新星出版社 48

●社科类

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中国教育简史(修订版) 教育学 张惠芬 金忠明 华东师大 34

2功利主义与实践理性:西季威克

道德哲学思想研究哲学 陈江进 人民 42

3 台湾不能说的秘密 中国政治 唐兜 红旗 38

4跑步在最绝望的城市:从喀布尔

到巴格达的战地报道传播学

[美] 戴斯特·费

尔金斯浙江人民 39.8

Page 92: 季风书讯no 349

本周最新到货

92

5共和中的帝制:民国六年,中国

社会的两难选择中国近代史 张鸣

当代中国出

版社39.8

6反抗平庸之恶:《责任与判断》中

文修订版政治学 美.汉娜.阿伦特 上海人民 39

7 中国政治二千年 中国政治 张纯明当代中国出

版社20

8 中国哲学小史 哲学 冯友兰当代中国出

版社30

9 中国人文小史思想文化研

究叶鋆生

当代中国出

版社22

10 从理学到伦理学 哲学 黄进兴 中华书局 86

11 史街拾墨 法学 庹震 新星出版社 38

12君主立宪之殇:梁启超与他的“自

改革”中国近代史 解玺璋 山西人民 38

13东方风暴: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

挑动欧亚大陆

海外中国研

究罗伯特·马歇尔 山西人民 32

14(套装3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

话中国近代史 陶菊隐 山西人民 148

15 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 政治文明[美] 查尔斯·曼

恩中信 79

16 甲申三百年祭 历史研究 郭沫若 人民 5

17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道

德、意识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译丛

共产主义运

动(加)凯·尼尔森人民 62

18 读书法 教育学 桑兵 人民 58

19历史语境中的市场—现代世界的

思想与政治政治学

(英)马克。贝维

尔人民 40

20 民族语境下的政治思想史 政治学 [英] 卡斯蒂廖内 人民 56

21 现代欧洲思想史 政治学[美] 多米尼克·

拉卡普拉人民 48

22 法哲学视角下的碳排放交易制度社科随笔、全

球化胡炜 人民 50

23 象征人类学理论社会学、人类

学瞿明安 人民 52

24理性—非理性批判—精神和哲学

的历史逻辑考察哲学 冯玉珍 人民 69

25共和主义、自由与商业社会:

1649-1776政治学 [美] 戴维·伍顿 人民 58

26现代性的迷思与真相——西方马

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共产主义运

动韩秋红 人民 40

Page 93: 季风书讯no 349

本周最新到货

93

27 大众媒介与政府危机公关 传播学 夏琼 人民 45

28 在灵泊深处:西洋文史发微 政治学 林国华 北京大学 42

29 (第二版)人权、国家与文明 三联图书 [日] 大沼保昭 北京三联 48

30 启明文丛:历史的误读 中国近代史 郭世佑 北京三联 39.8

31技术赋权: 中国的互联网、国家

与社会当代中国题 郑永年 东方 45

32 第三党历史 中共党史 王夫玉 东南大学 52

33 自杀性恐怖犯罪论 法学 臧建国 东南大学 32

34

仁术、中和与天道:中华文化身体

学与生命伦理思想的多元历史建

哲学 马家忠 东南大学 48

35中说解理-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

研究丛书哲学 张沛 北京大学 39

36 青年对话录:人与经济社科随笔、全

球化汪丁丁 东方 35

37 青年对话录:人与知识社科随笔、全

球化汪丁丁 东方 35

38 青年对话录:人与制度社科随笔、全

球化汪丁丁 东方 35

39幸福社会:提升幸福感的多元视

角中国政治 孙健敏 人民大学 45

40 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国政治 金元浦 人民大学 48

41 和平发展:大国的责任 中国政治 金灿荣 人民大学 38

42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

价值)中国政治 孙国华 人民大学 49

43教育公平(维系社会公平正义的

基石)中国政治 周洪宇 人民大学 59.8

44 包容共享:社会管理的精神内核 中国政治 郑杭生 人民大学 48

45 和谐公正:社会建设与风险应对 中国政治 杨敏 人民大学 58

46 民主决策(中国集体领导体制) 中国政治 胡鞍钢 人民大学 39

47

大学教育与21世纪中国女大学生

职业观、婚姻观及生育观的关系

探究

教育学 朱芳籽 浙江大学 35

48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参与:内涵、

特征与作用机理当代中国题 邵科 浙江大学 36

49史家行迹与史书构造:以魏晋南

北朝佚史为中心的考察历史研究 唐燮军 浙江大学 61

50 小万神殿 哲学丛书 法.阿兰.巴迪欧 南京大学 32

51 哲学宣言 哲学丛书 法.阿兰.巴迪欧 南京大学 25

52 揣测与媒介:媒介现象学 社科大台7 德.鲍里斯.格罗南京大学 25

Page 94: 季风书讯no 349

本周最新到货

94

伊斯

53 无边的艺术 哲学丛书法.保罗.维利里

奥南京大学 20

54 人文地理学导论:21世纪的议题 社科大台7英.彼得.丹尼尔

斯等南京大学 98

55媒介建构:流行文化中的大众媒

介社科大台7

美.劳伦斯.格罗

斯伯格南京大学 69.8

56 心理学实验的理论与实践 心理学 戴斌荣 李德勇 南京大学 37

57 科学技术概论社科随笔、全

球化周靖 南京大学 32

58关怀的伦理之维:转型期中国弱

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哲学 梁德友 南京大学 36

59

执政者之师文库:民主化视阈下

的俄罗斯政治改革与发展研究

(1991-2011)

国际问题 邱芝 南京大学 56

60 江户时代的婚姻习俗 政治文明 日.菊地仁美 南京大学 26

61 图像的命运 哲学丛书 法.雅克.朗西埃 南京大学 35

62当代学术棱镜译丛·MEGA:陶伯特

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社科大台7 陶伯特 南京大学 58

63 江户时代的风俗与生活 政治文明 铃木理生 南京大学 33

64 中华民族的文化观照与历史嬗变思想文化研

究迟成勇 南京大学 50

65 教育能改变社会吗? 教育学 (美)阿普尔 华东师大 32

66 走向构建性政治 政治学 罗骞 华东师大 39.8

67 苏联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 国际问题 郝宇青 华东师大 19.8

68 《理想国你》汉译辨正 社科丛书 刘小枫 华东师大 58

69知识之锚-从语境原则到语境主

义知识论哲学 黄敏 华东师大 48

70梅列日科夫斯基与白银时代-一

种革命思想的发展过程社科丛书 (美)罗森塔尔 华东师大 48

71 柏拉图《治邦者》中的哲人 社科丛书 (美)米勒 华东师大 38

72洞穴中的德性-柏拉图《美诺》中

的道德探究社科丛书 (美)戴维 华东师大 38

73 历史是个局 历史研究 范军万卷出版公

司32

74 天演论 学者文丛 赫胥黎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38

75 群己权界论 学者文丛(英)约翰。斯图

亚特。穆勒

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38

76 名学浅说 学者文丛 (英)威廉·史坦北京时代华42

Page 95: 季风书讯no 349

本周最新到货

95

利·耶方斯 文书局

77 群学肄言 学者文丛(英)赫伯特·斯

宾塞

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68

78阴谋论:为什么人类过去、现在、

未来都不是地球的主人?政治学 大卫?艾克 重庆出版社 48

●经管类

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一流部下力求职培训、市

场营销【日】上村光弼 黄山书社 28

2 微创新 企业史 德鲁?博迪 中信 42

3 论信托金融投资理

论蒲坚 中信 42

4 经济的真相 中国经济 左小蕾 中信 39

5 一路直行:我的企业理想 企业史 李玉琢当代中国出

版社49

6 投资者的敌人金融投资理

论朱宁 中信 58

7

中 国 经 济 增 长 十 年 展 望

(2014-2023):在改革中形成增

长新常态

中国经济 刘世锦 中信 68

8 金融、发展和改革金融投资理

论沈联涛 中信 78

9(第贰季 套装5~8册)财经郎

眼一般经济学 郎咸平 东方 108

10 金融的本质金融投资理

论【美】伯南克 中信 58

11 信号博弈学:演化,学习与信息 一般经济学美/布莱恩.斯吉

尔姆斯人民 30

12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一般经济学 梁小民 北京 36.8

13 世界级大学领导力求职培训、市

场营销

[美]菲利普·G·

阿特巴赫人民大学 48

14 经济主体、权利与资源配置 一般经济学 柴效武 浙江大学 68

15 空间视野看中国经济大势 中国经济 赵伟 浙江大学 42

16腐败的成因与后果:经济实证分

析一般经济学 董斌 南京大学 29

17 土地财政与中国房地产税金融投资理

论程瑶 南京大学 32

18 企业家与全球社区的创建:以中企业史 格拉斯曼等 南京大学 55

Page 96: 季风书讯no 349

本周最新到货

96

日美为例

19 创业管理社会实践探索求职培训、市

场营销张劲珊 黄榜捷 南京大学 29.8

20大数据管理:大数据时代如何打

造高效团队企业史 [美] 本·瓦贝尔 中信 39

21重来2:更为简单高效的远程工作

方式企业史

[美] 贾森·弗里

德中信 39

22 原富 一般经济学 英/亚当。斯密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148

●人文类

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 心理励志 陈果 中国华侨 32.8

2 我们不能停止不爱:杜拉斯传 人物传记 凌小汐 中国华侨 29.8

3 你该知道的真爱秘密 心理励志[美] 芭芭拉·安

吉丽思

印刷工业出

版社29.8

4 男人天生被她们吸引 两性、婚姻 苏芩 湖南文艺 34.8

5 平常心 宗教文化 星云大师 福建人民 36

6 居家保鲜秘笈 饮食文化 [日]白野浩子 世界图书 26

7 科学的思考方法与学习方法 科学史 【日】池内了 山东文艺 22

8 妈妈好习惯,孩子好成绩 家庭教育 清水克彦 华东师大 28

9 开膛史 外国史 苏上豪 中信 30

10 哈耶克传 人物传记【美】艾伦·艾伯

斯坦中信 65

11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人物传记 沈国凡当代中国出

版社38

12 中国香学 外国史 贾天明 中华书局 120

13 三易洞玑 宗教文化 黄道周 / 翟奎凤 中华书局 55

14 契丹国志 历史文化叶隆礼 / 林荣贵

/ 贾敬颜中华书局 38

15 生存“恶”智慧 心理励志 [日] 西原理惠子 中信 32

16 离开前,请吃空冰箱 饮食文化 李妙生 中信 36

17 x 的奇幻之旅 科学史[美] 史蒂夫·斯

托加茨中信 42

18 留学与人生 家庭教育刘东,刘和平,卓

敏中信 42

19 直面内心的恐惧 心理励志[德] 弗里兹·李

曼山西人民 38

20 老子 历史文化 杨书案 东方 39.8

Page 97: 季风书讯no 349

本周最新到货

97

21 立业 宗教文化 圣严法师 东方 29.8

22 菜单中的秘密:爱丽舍宫的飨宴 外国史 [日] 西川惠 北京三联 29

23 麦玲玲乐居旺运风水全书 宗教文化 麦玲玲 江苏人民 38

24 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 科学探索 美.玛丽.罗琦 湖南科技 35

25 机关枪的社会史 外国史 美.约翰.埃利斯 上海交大 28

26 赢者之心 心理励志[意]提香?帕尼奇

奇北京大学 36

27他空见与如来藏-觉囊派人物、教

法、艺术和历史研究宗教文化 沈卫荣 主编 北京大学 128

28 最实用的蔬果盆栽:阳台小菜园 流行、时尚 日本靓丽出版社 河北科技 35

29 百年海归 创新中国 人物传记 王辉耀 人民 58

30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 社会纪实 大萌子 作家 32

31 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 人物传记 杨洁 人民大学 49.8

32TED 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

界心理励志

[美] 杰瑞米·多

诺万人民大学 36.9

33 顾炎武 人物传记 周宪 程爱民 南京大学 15

34 我在这里做什么 人物传记英.布鲁斯.查特

文南京大学 36

35 先秦诸子 历史文化 孔德立 南京大学 18

36 史书地志 历史文化 胡阿祥等 南京大学 21

37 制度文化 历史文化 彭安玉 南京大学 22

38 书之重,评之轻-陈昕书评选 人文大台3 陈昕 华东师大 38

39 杰米·奥利弗:一天学会做饭 饮食文化[英] 杰米·奥利

弗中信 108

40芙蓉骄子:听“历史”讲述.“袁

老”家的国事家事社会纪实 李文庆 中央文献 80

41 杨易辰回忆录 人物传记 杨易辰 中央文献 58

42活着回来:我在 CIA 星门计划中

的绝密任务军事战争

[美]大卫 莫尔

豪斯海南 36

43 寻寻觅觅田子坊 记忆珍藏 苏秉公 文汇出版社 38

44不说,就真来不及了-纽约客的临

终遗言心理励志 袁苡程 新星出版社 26

●艺术类

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在建筑中发现梦想 设计 [日]安藤忠雄 中信 45

2 书法指南 书法篆刻 俞剑华当代中国出

版社30

3 (彩图典藏本)故宫藏美 艺术史 朱家溍 中华书局 49

Page 98: 季风书讯no 349

本周最新到货

98

4怎么办:中文字体设计和跨文化

沟通设计 潘剑锋

上海书画出

版社120

5 像魔术师一样思考 音乐、体育 (美) 斯通 中信 45

6 穿透黑暗 摄影工艺[美]阿曼达?昆廷

斯-菲德勒中信 68

7 齐派画法入门 实用技法 齐良迟 北京三联 86

8 一槌定音艺术人物、理

论陈东升 北京三联 69

9 明清贡院建筑 设计 马丽萍 东南大学 20

10 建筑学与学建筑 设计 荆其敏 张丽安 东南大学 39

11寻求建筑的伦理话语(当代西方

建筑伦理理论及其反思)设计 李向锋 东南大学 45

12 南京城墙与罗马城墙比较 设计陈薇 意.路易吉.

戈佐拉东南大学 198

13 姿势对了,你就美了 音乐、体育 张富源 北京大学 39

14日本超级漫画课堂:人物素描与

写实实用技法 (日)西泽晋 辽宁科技 36

15时尚儿童装:1周就能完成的编织

小物(可爱篇)摄影工艺 (日)川路祐三子河北科技 26

16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艺术史 德.汉斯.贝尔廷 南京大学 42

17 西方美学与艺术艺术人物、理

论杨向荣等 南京大学 30

18 轻轻松松识五线谱(焓80 音乐、体育 余丹红 华东师大 28

19 印象西峡 摄影工艺 沉睡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200

Page 99: 季风书讯no 349

三辉链接

99

三辉链接

国家与社会Civil Society in China

[加]卜正民 [加]傅尧乐 编

张晓涵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4 年 4 月

ISBN :9787511718280

定价:49.00

上架建议:政治学

32 开

Page 100: 季风书讯no 349

三辉链接

100

公民社会在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系 1995 年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约克大学亚太研究联合中心举办的“中国公民社会”

讨论会论文汇编,兼学理研究及个案分析,涵盖政治科学、历史、教育、宗教等诸多学术领域。

一批北美顶尖的“中国学”学者相聚探讨“公民社会”概念在中国学研究中的有效性及其限度,

进而重新思考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各种可能性。

各位作者并非把持现成的西方“公民社会”尺度来裁判和论断中国,而用历史比较学的眼光,

平等对待欧洲和中国的历史经验,尝试构建具有普遍意义的国家与社会模式。他们迥异的学科背

景、理论立场和研究路径,为本书带来了可贵的多样性与开放性。本书呈现的研究范式将打开一

些缺口,为观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提供更为丰富的视角。

编者简介: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 当代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多伦多大学文学士,哈佛大学文

学硕士、哲学博士。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教授,现为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历史系教授。卜正民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

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占领、当代人权问题等。编

撰著作(含合著合编)数种,主要有:《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为权力祈祷:佛教

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民族的构建:亚洲

精英及其民族身份》《明代的社会与国家》《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全球化贸易的兴起》《鸦

片政权:中国、英国和日本,1839—1952 年》《通敌:战时中国的日本代领与地方精英》《明

清历史的地理动因》《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杀千刀: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等。

[加]傅尧乐(B.Michael Frolic) 汉学家,加拿大约克大学政治学教授。著有《毛泽东的

人民:中国革命时期的 16幅人生肖像》和《新开端:加拿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70》

((与保罗·伊文斯合著)。

专家推荐:

将一种普遍模式应用于某个具体对象的时候,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发现和尊重事物的个性,

所谓科学的研究,其真谛不过如此。本书充分顾及到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作者们不是拿着现成

的西方“市民社会”尺度来裁判和论断中国,而是用“历史比较学”的眼光,找到中国社会在“市

民社会”范畴内的不同表现,同时“平等对待欧洲和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具有普

遍意义的国家与社会模式”。事实上,卜正民教授等作者充分注意到:在“国家—社会”关系上,

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不同于西方。

——李天纲,复旦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所

教授

编辑推荐:

1.本书系 1995 年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约克大学亚太联合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公民社会讨论会

论文汇编。论文集评估了在运用公民社会概念观照中国方面,中国研究界已经涉足哪些领域,采

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并反观这一概念对当代中国之研究有何影响。

Page 101: 季风书讯no 349

三辉链接

101

2.全书的体系完整、结构合理、语言简练。对于我国理论界也十分关注的“公民社会”问题,是

一项很好的参考资源。

本书看点:

1.“公民社会”也称“市民社会”,是洛克提出的概念,指现代性发生以后的契约国家中,国家

与个人之间出现的社会中间层,这个中间层可以帮助公共选择的有效进行。以往的传统观点认为,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公民社会”。自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之后,西方学界开始用“公

民社会”来观察苏东的社会转型。本书中以卜正民为代表的诸位学者却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

虽然“公民社会”这个概念回答不了极具中国特色的问题,但是它的确提出了一些以其它方式难

以发现的问题,从而有利于获得关于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知识。

2.本书由学理研究和个案分析两个部分组成,涵盖了政治科学、历史、教育、宗教等诸多学术领

域,代表了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意识形态,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公

民社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具有借鉴意义。特别是个案部分研究了公民社会概念与中国特定阶层的

关系,是在不同群体的个案收集的基础上抽取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问卷的引用使

研究深入浅出,观点呼之欲出。

目录

鸣谢

撰稿人简介

导言

公民社会的理想模式和现实 卜正民 傅尧乐

宏观视角

中国社会中的自发组织 卜正民

国家主导下的公民社会 傅尧乐

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社会和公民社会 戴福士

个案研究

大学自主和公民社会 许美德 仲宁莎

从国家社团主义到社会代表制:改革年代的地方工会 张云秋

中国青年和公民社会:批判性公民品格的出现 保罗·内斯比特-拉京 陈仲礼

仪式与空间:公民社会还是民间宗教? 丁荷生

结语

中国和公民社会的未来 卜正民 傅尧乐

中文版跋 李天纲

Page 102: 季风书讯no 349

制作者

102

制作者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Email:[email protected]

【季风书讯】网站:http://www.jifengshuyuan.com

季风书园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jifengts

季风书园淘宝商城店:http://jifengts.tmall.com

QQ群 1:328386406(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QQ群 2:85186717(季风志愿者之家)

联系电话:021-5382 1942 021-6415 2843

季风微信公众平台:jifengshuyuan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