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1 《未完的对话》 《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 《苏格拉底或政治哲学的诞生》 《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 【演讲实录】林毓生:哈耶克论自由的创 造力 徐友渔:昆德拉、哈维尔和我们 我理解的米奇尼克:权利,而不是权力 Wild and Homeless Books, UK(图:豆瓣网友朝澈的相册) 闲置书店,南本德,美国 Idle Hours Bookstore, South Bend, USA. 图片来源:豆瓣网友朝澈的相册

季风书讯no 353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Made by Shanghai Jifeng Books Co., Ltd 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季风书讯no 353

1

《未完的对话》

《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

《苏格拉底或政治哲学的诞生》

《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

【演讲实录】林毓生:哈耶克论自由的创

造力

徐友渔:昆德拉、哈维尔和我们

我理解的米奇尼克:权利,而不是权力

一位在国内诊断出肿瘤癌症的杭州人在美

Wild and Homeless Books, UK(图:豆瓣网友朝澈的相册)

闲置书店,南本德,美国

Idle Hours Bookstore,

South Bend, USA.

图片来源:豆瓣网友朝澈的相册

Page 2: 季风书讯no 353

编后小记

2

编后小记以赛亚·伯林的著述在这儿已经出了很多了,他的传记也出了不止一种,去年还出了

他的书信集,但最近的这本《未完的对话》还是分外地吸引人,这是一位波兰的女哲学

家在伯林生前最后的十四年中与伯林断断续续的对话和通信,而伯林在通信中则往往比

谈话时注意力更为集中也更为真诚。

他们是两代人,但他们都经历过极权下的恐怖生活,尽管对伯林而言那是在他的童

年,但两种极权主义的一度席卷全球始终是伯林哲学思考的问题来源和他本身思想的困

难所在。这两个经历过极权政治生活的人,在对话中讨论“自由”的基础,这对反抗极

权无疑是极为重要的问题,也讨论德国犹太人,讨论萨哈罗夫,等等,这些,都是在已

出版的伯林其他著述中看不到的。

这位波兰的女哲学家为这个中文版写了个序,序中,她说到 80 年代在波兰经过层层

申请、谈话、审批后获准借阅伯林的《两种自由的概念》(作者当时是一位青年研究生)

经历,读之极为感触。作者是这样写的:“伯林的著名论文《两种自由概念》,我是在特

殊的历史条件下得悉的——1981 年波兰宣布军管后不久(因团结工会运动)。显而易见,

在当时,自由乃是涉及我个人的问题。我还记得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所经历的精神上的巨

大轻松感,那种感觉酷似在充满新鲜氧气的森林中漫步。但是,阅读当时克拉科夫全市

唯一的一本《两种自由概念》绝非易事,为了借阅,我必须提出相应的申请,说明需要

阅读这一本禁书的理由,和图书馆馆长约谈,申述情由。在那些年代里,伯林的著作无

法再波兰公开借阅。”

这与我们 80 年代最初知道伯林、读伯林、读他的《两种自由概念》是何等地相像啊!

我记得第一次知道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应该是从《读书》上,好像是甘阳写的?而之后,

看到的则是从台湾传来的陈晓琳的译本。当时的我们,在看到“消极自由”的概念时,

无异于经历了一场革命。免于强制、免于囚禁、免于枷锁、免于恐惧,简言之,就是我

们每个人都天然地拥有无干涉的自由权利。而这些,在面对一个拥有无限权力可以随时

取消你的自由的极权制度时,有着难以想象的意义和力量,无论在这之后,我们可以对

Page 3: 季风书讯no 353

编后小记

3

伯林有多少批评。所以当这位波兰女哲学家在读了《两种自由概念》之后,才会像“在

充满新鲜氧气的森林中漫步”。从 80 年代之后已经 30 年过去了,我们虽然从来没有过可

以被保卫的自由,但总还是幻想着毕竟有很多事不再发生了,比如不太敢随意禁书也不

随意捕人了,然而,最近终于明白,幻想而已。此时此刻,不妨再读一下伯林,读他的

《两种自由概念》,以及,读这本《未完的对话》。

再说一本,《苏格拉底或政治哲学的诞生》,作者是位德国青年学者,叫彼得·特拉夫

尼。这是本小书,但写的干净利落,其中有几部分特别好,他从苏格拉底开始讲起,也

就是说,从苏格拉底开始的政治哲学传统开始,然后将韦伯的《学术作为志业》作为导

论,这是因为韦伯在这个现代的价值相对的远离上帝的时代,要求大家抵御预言家、先

知、群众鼓动者,而去保卫学术的独立意义,作者认为,这是韦伯面对现代政治哲学的

一次申辩。这节非常有意思,建议各位读。

另外,何伟的新书《奇石》应该也好看,此人的文字读起来不累,笔下也多有真相

与见识,尽管这见识稍显善良,总还是不错的。

2014.5.14

上海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Page 4: 季风书讯no 353

目录

4

新增外文原版图书!

目录

编后小记

目录

季风本周推荐

第一部分

《右派国家:美国为什么独一无二》

《未完的对话》

《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

《航海图的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苏格拉底或政治哲学的诞生》

《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

《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上、下)》

第二部分

《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

《西方文明之根》

《莎士比亚书店》

《史良回忆录》

《民国时期上海回族商人群体研究》

《返乡农民工研究:一个生命历程的视角》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研究》

《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

《东北古代民族与疆域研究》

《海上述林(皮脊本)》

季风本周排行

非学术类

学术类

声音

【演讲实录】林毓生:哈耶克论自由的创造

徐友渔:昆德拉、哈维尔和我们

我理解的米奇尼克:权利,而不是权力

一位在国内诊断出肿瘤癌症的杭州人在美

国求医的

经历

评论

【纽约时报·剧评】《枕头人》——童话中

的虐杀与威权

延安时期的陈伯达:被高估的与被低估的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

社科类

经管类

人文类

艺术类

三辉链接

《凤尾香罗》

制作者 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风书

园读书俱乐部

1 2 3

1 2 3

Page 5: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5

季风本周推荐

第一部分

《右派国家:美国为什么独一无二》

《未完的对话》

《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

《航海图的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

《苏格拉底或政治哲学的诞生》

《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

《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上、下)》

Page 6: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6

《右派国家:美国为什么独一无二》[英]约翰·米克尔思韦特、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 / 王传兴 / 中信出版社 / 2014-3 / 52.00 / 政治

美国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急剧右转,以

至于如今不论哪一党入主白宫,这个国家与欧

洲相比——甚至与尼克松治下的美国相比—

—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明显更保守了:福利不复

存在,死刑的传统根深蒂固,反堕胎呼声依然

强烈,监管力度降到了极低的水平;“新政自

由主义”的支柱轰然倒塌,保守主义的势力已

推进到极为广泛的阵线。最近二十年,保守主

义已成为美国社会隐秘但中坚的力量,而这本

书将告诉我们为什么保守主义能够成功。

《右派国家》分为“历史”“剖析”“预言”

“例外”四部分,它即将向你呈现的,不是极

右派或极左派讽刺漫画里的美国;它不是要对

保守主义运动妄加批评或盲目赞颂,而是希望

从各个面向理解保守主义,理解我们这个时代

最强大、最有效的政治运动。

约 翰 • 米 克 尔 思 韦 特 ( John

Micklethwait),《经济学人》杂志总编,2010

年被英国杂志编辑协会评选为年度最佳编辑。

阿 德 里 安 • 伍 尔 德 里 奇 ( Adrian

Wooldridge),《经济学人》杂志“熊彼特”专

栏作家,曾任该杂志驻华盛顿站主任。

目录

中文版前言 保守主义前进的脚步停下来了吗

导论

第一部分 历史

第一章 从肯纳邦克波特到克劳福德农场

第二章 保守主义的溃败:1952—1964 年

第三章 自由主义的煎熬:1964—1988 年

第四章 平分秋色:1988—2000 年

第二部分 剖析

第五章 为了得克萨斯州,为了工商界,也为了

上帝

第六章 河右岸

第七章 膂力

第八章 非友即敌:右派与反恐战争

第三部分 预言

第九章 遥望前方:通往共和党的支配之路?

第十章 错误因何而起:太南方、太贪婪、太矛

第十一章 在敌后方

第四部分 例外

第十二章 不一样的美国

第十三章 建国伊始:美国例外论的根源

第十四章 异端与改革:例外的美国保守主

第十五章 自由主义退潮时忧伤而经久不息

的轰鸣

结论 与右派美国相处

后记 保守派是如何获胜的

附录 众议员的保守主义得分情况

丛书

托克维尔译丛

主旨:效法托克维尔,去考察美国社会我们有

镜鉴意义的部分,让每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

人可以深入了解美国的政治、教育、宗教信仰、

社会思潮分野,了解大河下面的河床,了解引

起风暴的那只蝴蝶。

Page 7: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7

《未完的对话》[英]以赛亚·伯林、[波兰]贝阿塔·波兰诺夫斯卡-塞古尔斯卡 / 杨德友 / 译林出版社 / 2014-4 /

38.00 / 政治哲学

以赛亚·伯林和波兰女学者贝阿塔·波兰诺

夫斯卡—塞古尔斯卡长达 15 年的讨论,包括

了两人的通信、谈话录音,内容涉及伯林思想

的许多重大问题,如自由观和文化多元论,兼

及他对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回忆。为了回应波兰

女学者持续的、尖锐的和十分深刻的提问,伯

林对他自己的思想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索。他

们探索的方式将激励其他人继续展开这未完

的对话。

以赛亚·伯林(1909—1997),英国哲学家、

观念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20 世纪最著名的自

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他在消极的和积极的自

由之间作出了著名的区分,并将价值多元主义

观念作为伦理学中的中间立场,对于道德生活

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描述。主要著作有《自由

论》、《俄国思想家》、《反潮流》、《个人印象》、

《扭曲的人性质材》、《现实感》、《浪漫主义的

根源》、《启蒙的三个批评者》、《苏联的心灵》

等。

贝阿塔·波兰诺夫斯卡—塞古尔斯卡,哲

学博士,著有多篇研究伯林思想的文章,现供

职于波兰第一学府雅盖沃大学。

目录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序言(亨利·哈代)

作者序言

致谢

回忆以赛亚·伯林

通信:1983—1997

访谈:1991

不要绝望

我不愿意宇宙太整洁

谈话:1986—1995

1986

1988

1988 年 4月 22 日和 24日

1988 年 5月 6 日(和约翰·格雷)

1988 年 5月 23 日和 30日

1991

1995

1995 年 5月 17 日

1995 年 5月 24 日

文章:1989—2005

论伯林自由学说的又一个声音

两种自由观:伯林和哈耶克

“自由”作为抽象理想已近黄昏?

多元性与悲剧

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相互连结还是彼此排

斥?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目前已出图书一百三十多种,包括《实践感》,

《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大萧条的孩子们》,

《政治自由主义》等。

Page 8: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8

《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美] 彼得·海斯勒 / 李雪顺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4-3 / 40.00 / 新闻纪实

如果你不认识何伟,就请

从这本《奇石》开始。

如果你已经读过《江城》、

《寻路中国》,甚至是《甲骨

文》,那么,更不应该错过何

伟的这颗“奇石”。

一个作家的笔,要如何赶

上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从 2000 到 2012,3 个国

家,12 个家,24个故事。

终于,在何伟的笔下,你

不仅能读到奇形怪状的中国。

徒步长城,甲骨冰冷。从

江城到新城,当年的艾米莉,

已然成了大姑娘。

美国的西部,日本的黑

道,尼泊尔的和平队,埃及的

清真寺。

十二年来,何伟用心记录

的,不止是中国。

彼得•海斯勒 (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

《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

《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

稿人。

他成长于美国密苏里州

的哥伦比亚市,在普林斯顿主

修英文和写作,并取得牛津大

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海斯勒

曾自助旅游欧洲三十国,毕业

后更从布拉格出发,由水陆两

路横越俄国、中国到泰国,跑

完半个地球,也由此开启了他

的旅游文学写作之路。

海斯勒散见于各大杂志

的旅游文学作品,数度获得美

国最佳旅游写作奖。他的中国

纪实三部曲中,《江城》一经

推出即获得“Kiriyama 环太

平洋图书奖”,《甲骨文》则荣

获《时代周刊》年度最佳亚洲

图书等殊荣。海斯勒本人亦被

《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

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

作家之一”。

目录

前言

野味

胡同情缘

徒步长城

肮脏的游戏

海滩峰会

新城姑娘

永沉江底

铀寡妇

奇石

恕我直言

当你长大

四重奏

离乡回乡

主队

汽车城

中国巴比松

去西部

多恩医生

突袭美国

桥上风景

广场上的清真寺

甲骨文

全力冲刺

阿拉伯之夏

致谢

丛书

彼得·海斯勒作品系列

《寻路中国 : 从乡村到工厂

的自驾之旅》 / 上海译文出

版社 / 2011-1 / 33.00 元

《江城》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2-1 / 36.00 元

译文纪实

《打工女孩》[美]张彤禾 著

《再会,老北京》 [美]迈克

尔·麦尔 著

《末日巨塔》 [美]劳伦斯·

赖特 著

《两个故宫的离合》 [日]野

岛刚 著

《无缘社会》 [日]NHK 特别

节目录制组 编著

《少林很忙》 [美]马修·波利

Page 9: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9

《航海图的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宫崎正胜 / 朱悦玮 / 中信出版社 / 2014-3 / 38.00 / 世界历史

相对于满是看得见的陆地情报的地图,为

了未知的航海附上正确经纬线的海洋地图就

是航海图。绘制航海图这件事同时也是俯瞰世

界的尝试。陆地与海洋的组合将世界区分成三

块,舞台与时代同步变迁。时代悄无声息的拉

来了序幕,与航海图相伴的一次次神奇发现之

旅,也是各国重新书写历史的旅程。世界变成

了一个整体,人类从此以全新的眼光和思维模

式来审视这颗我们赖以生存的蔚蓝星球。从其

中发现新大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诞生、

世界大战,明了解开世界史上的大事件为何发

生,又带有何种意义。从海洋的视角描写的崭

新通史。

宫崎正胜,一九四二年生,现为北海道教

育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其十多年来一直在日本

NHK 电视台从事世界史讲座,其著作《图解世

界近现代史》、《快读世界史》、《图解东亚史》、

《郑和的南海大远征》、《日本传说》、《中东与

伊斯兰世界图解》等多本书已经在台湾出版,

有的已经一版再版。

目录

前言——拉斯帕尔马斯随想

第一章 构成地球的三个“世界”

1.世界地图、海图与地图

2.从“单一世界”到由“海上道路”连接的复

合世界

第二章 俯瞰“第一世界”的托勒密的世界地

1.对描绘世界充满热情的希腊人

2.诞生于求知欲的世界地图

3.托勒密描绘的世界

4.在伊斯兰大商业圈中复苏的世界地图

5.走进郑和海图之中的世界地图

第三章 支撑大航海时代的波托兰海图

1.利用指南针进行的海上航行法与新海图

2.被印刷术复活的“托勒密世界地图”

3.令欧洲觉醒的亚洲新情报

4.用波托兰海图挑战大西洋的葡萄牙

5.改变世界历史的好望角

6.走上正轨的印度航线

第四章 “第二世界”的形成

1.支持哥伦布的加那利群岛

2.将“第二世界”误认为亚细亚的错觉

3.挽救海图错误的季风

4.1490 年代一举开拓的“第二世界”

5.被葡萄牙与西班牙东西分割的大西洋

6.令“第二世界”出现在世界地图上的瓦尔德

塞弥勒

7.从加勒比海开始的南美洲变迁

8.白银连接起来的新大陆与欧洲

9.被描绘在海图与地图上的北美洲

第五章 姗姗来迟的“第三世界”

1.探明太平洋轮廓的麦哲伦

2.突然出现的“第三世界”

3.命悬一线的航海与成果

4.定期化的马尼拉•盖伦贸易5.从“第三世界”的主要通道流入亚洲的银元

第六章 将三个世界确定下来的佛兰德海图

1.改变世界海洋的荷兰

2.鲱鱼、造船与佛兰德海图

3.开拓新时代的墨卡托绘图法

4.奥特里斯《世界舞台》对世界面貌的改革

5.金银岛揭示的“第三世界”北部海域……

Page 10: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10

《苏格拉底或政治哲学的诞生》[德]特拉夫尼 / 张振华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 2014-5 / 29.80 / 民族主义研究

《苏格拉底或政治哲学的诞生》是施特劳

斯派学者特拉夫尼对苏格拉底的独特解读,通

过解读柏拉图早期对话《克力同》和《苏格拉

底的申辩》来理解苏格拉底的基本立场。

作者认为,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必然从

根本上涉及政治,也就是涉及一个共同体的生

活规范。苏格拉底的哲学因而表现为一种政治

哲学,而政治哲学总是在某一个共同体中追问

什么是真正的善与正义。

与此同时,作者亦指出,在专业化分工日

甚的现代大学,科学渐渐不再关注何谓好何谓

善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温苏格拉底对

智术师们以生活利益为导向的科学活动与以

善的生活为导向的政治哲学的区分,对现代大

学重拾其精神尊严极为必要。

彼得·特拉夫尼(Peter Trawny):1964 年

生于德国盖尔森基兴(Gelsenkirchen),在波

鸿、弗莱堡、巴塞尔和乌泊塔等地学习哲学、

音乐学和艺术史。曾在上海、维也纳与斯德哥

尔摩等地任职,2007 年至 2009 年任上海同济

大学教授,目前为德国乌泊塔大学这学习系编

外教授,乌泊塔大学海德格尔研究所所长。编

有海德格尔全集第 35卷、69卷、86卷和 90

卷。主要著作:《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或欧洲

的明日》(2004 年),《Adyton:海德格尔的隐

微哲学》(2010 年),《媒体与革命》(2011 年)。

目录

前言

1、苏格拉底之后政治哲学的要素

2、现代政治哲学

导论 同样是一次申辩:马克斯•韦伯的划时代演讲《科学作为职业》

1、科学与大学

2、科学的意义

3、智慧之人与科学

主要部分 政治哲学的诞生

1、《苏格拉底的申辩》

2、《克力同》

结论 当今政治哲学:跋

1、自我认识

2、政治哲学

3、法庭或者政治公共性

4、政治哲学的任务

5、生活的技术及其话语

文献

译后记

前言(节选)

任何一种以哲人苏格拉底为对象的解释

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苏格拉底没有留下文

字,我们必须使用柏拉图、色诺芬以及阿里斯

托芬的著作。然后,是否存在一个独立于柏拉

图或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这个问题在我的思考

语境下并不重要。当我们援引柏拉图和色诺芬

的特定描述时,哲人苏格拉底会渐渐成为一个

有血有肉的形象。我并不想对其英雄史作出一

番讲述,也不想对他进行史学式的理解。“苏

格拉底”是政治哲学的兴起本身,是政治理性

的化身。我们的确可能并不知道“现实的”苏

格拉底在多大程度上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描

述相一致。我们遵循在那些文本中可以找到的

描述。

Page 11: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11

《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兰德尔•柯林斯、迈克尔•曼、格奥吉•杰尔卢吉扬、克雷格•卡尔霍恩 / 徐

曦白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4-4 / 49.00 / 资本主义研究

在《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一书中,

全球著名学者沃勒斯坦认为为资本主义体系

将进入结构性危机阶段,最终走向衰亡;兰德

尔•柯林斯着眼于科技更新,推断中产阶级的

结构性失业将使资本主义难以维系;迈克尔•

曼将资本主义的未来寄予社会民主主义式的

改良;格奥吉•杰尔卢吉扬否定了苏氏共产主

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克雷格•卡尔霍恩

则着重探讨未来资本主义出现漫长停滞、改良

或被全新制度代替的可能性。五位学者通过调

查当下的全球图景,均就资本主义体系是否还

能生存下去这一关键问题做出了精彩论断。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美国著名的社会

学家、历史学家和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家,“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被美国社会

学协会授予终身杰出学术成就奖。

兰德尔•柯林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社会学讲席教授,美国非马克思冲突理论的代

表人物。

迈克尔•曼,美国历史社会学家,现任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杰出

教授,其巨著《社会权力的根源》被誉为社会

思想领域里程碑式的作品。

格奥吉•杰尔卢吉扬,俄裔社会学家,

现任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社会研究和公共

政策副教授。

克雷格•卡尔霍恩,美国社会学家,现

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

目录

引 言 下一次大转折

第一章 结构性危机:资本家或无法再从资

本主义中获利----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第二章 中产阶级工种的终结:再也无处逃

遁----兰德尔•柯林斯第三章 末日或已临近,但丧钟为谁而鸣?

----迈克尔•曼第四章 共产主义的真相----格奥吉•杰尔卢吉扬

第五章 资本主义面临怎样的威胁?----

克雷格•卡尔霍恩结 语 回到现实中来

丛书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织出版的一

套以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为宗旨的学术著

作,分“皮书系列”、“研究系列”和“参

考系列”。

引言 下一次大转折(节选)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将面临各种突

如其来的震荡和重大的挑战,其中既有新问

题,也不乏各种老问题。这些震荡和挑战将引

发空前的政治僵局和困难抉择。这个过程可能

很快就会开始,并将深刻地影响当今一代年轻

人成年后的生活状况。不过我们认为这不见得

是件坏事,也不会仅仅是件坏事。未来的几十

年将赋予年轻一代新的机遇,让他们能以不同

于老一辈人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Page 12: 季风书讯no 353

12

《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上、下)》章清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4-4 / 238.00 / 思想史研究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研究所完成的成

果,从新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历史,提出了

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可说是一部研究近代中国

“思想界”的力作。本书将“思想界”作为问

题的切入点,以审视中国社会的变迁,主要关

注出版媒介尤其是报章在此期间的发展,以及

走出科举时代的读书人依托于新型出版媒介

所确立的新的角色。

章清,复旦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

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现代化研究

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

人员。

目录上 册

引 言 作为“场域”的“思想界”:新型媒

介与读书人/1

一 援西入中:报章媒介与晚清社会/2

二 初识报章:“上下通”与“中外通”/23

三 作为“场域”的“思想界”/36

第一章 “合群”的诉求:“思想界”形成的

背景/55

一 作为“合群”载体的报章、学会及学校/

56

二 报章作为“合群”的要素/80

三 互为代派:报章销售网络的建立/94

四 “自改革”:与官方的互动/106

第二章 “思想界”的浮现:社会重组下的“亚

文化圈世界”/147

一 晚清对“思想界”的表述/149

二 从“省界”到“业界”——“亚文化圈世

界”的形成/161

三 “中等社会”及其阶级意识的萌芽/181

四 “思想界”与中国社会的重新组织/192

五 “思想界”的潜流:来自官方的反应/210

第三章 由隐性走向前台的“思想界”:“思想

版图”的拓展/236

一 民国时期报刊所呈现的“思想版图”/237

二 “思想版图”的结构与节奏/250

三 隐然已存在的“思想界”/284

第四章 “思想界”的多重色彩:报章媒介与

学术/301

一 “学战”意识下对报章的认知/302

二 分科观念左右下的报章/313

三 西学汇编资料中的报章/330

四 大学·刊物·社会:报章的另一种“生意”

/345

五 “学高于政”:“思想革命”的流行/358

第五章 “思想界”的多重色彩:报章媒介与

政治/368

一 读书人的组织与“思想冲突”的加剧/369

二 “思想界”的“主义”/400

三 政治势力如何借助“思想界”/416

下 册

第六章 书局·报章·读书人:共同的“生意”

/453

一 作为“生意”的报章/454

二 书籍与报章联系的建立/468

三 另一种“生意”:新式书局与读书人/519

四 读书人的“生意经”/543

第七章 “思想界”的另一面:……

Page 13: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13

第二部分

《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

《西方文明之根》

《莎士比亚书店》

《史良回忆录》

《民国时期上海回族商人群体研究》

《返乡农民工研究:一个生命历程的视角》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研究》

《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

《东北古代民族与疆域研究》

《海上述林(皮脊本)》

Page 14: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14

《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谢遐龄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4-2/ 37.00 / 本体论研究

本书主要探讨康德如何剥离出纯粹的自

我意识,从而为理性本体论的建立扫清了基

地。本书进一步对科学主义进行了批判,并由

康德哲学对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重性理论作

了理解,从而对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前提

作了阐明。本书的意义正在于此。

谢遐龄,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中国哲学、社会学博士生导师。1962 年至 1968

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本科;1978 年至 1981

年复旦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导

师陈珪如;1982 年至 1985 年复旦大学哲学系

西方哲学史博士生,导师全增嘏、王玖兴。1985

年起在复旦大学哲学系社会学教研室任教、

1988 年起在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任教、1995 年

起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代表性论著有

《文化:走向超逻辑的研究》、《中国社会是伦

理社会》等。

此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康德哲学一向被

看作围绕知识论展开,作者突出了其本体论意

义,并主张本体论研究应成为哲学主要关心的

问题。在摒斥或解构形而上学、后现代主义勃

兴的当代,本体论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题目

此书不仅阐明康德关于“感性存在体”、“知性

存在体”怎样由心建构的本体论理论,还以心

为“小我”、语言为“大我”的说法,力图揭

示语言怎样参与这些存在体之建构。此书对科

学主义作了釜底抽薪式的批判;揭示康德划分

自然、自由两领域的学说与马克思商品二重性

学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资本

论》。

目录

前言

1.导论 自我之发现

2.纯粹概念(范畴)之剥离

3.大我与小我之区分

4.导向自然与自由之区分

5.结论

附录一 论康德的“人的存在二重性”理论

附录二 中西交流中几个中国哲学概念的解释

新版说明

谢遐龄同期出版的另一部新作

《文化:走向超逻辑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4-04 / 69.80

Page 15: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15

《西方文明之根》C·沃伦·霍利斯特、盖伊·迈克林·罗杰斯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2013-5 / 65.00/ 世界历史

C·沃伦·霍利斯特、盖伊·迈克林·罗杰斯

编著的《西方文明之根(古代近东古代希腊古

代罗马文明第 8 版)》告诉读者,西方文明的

根源是古代近东、古代希腊、古代罗马三大文

明。

本书夹述夹议,将历史故事寓于叙述中,

对三大文明进程中的关键历史人物所作小传

让人耳目更新,见解独到,文字深入浅出,字

里行间展示了作者的智慧,体现出作者的大手

笔。

全书不仅能给读者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

给读者带来了新的阅读和认知视角,无论对专

业人员还是对当今阅读水平提高的读者,都是

值得阅读和珍藏的经典之作。

C·沃伦·霍利斯特,已故历史学教授,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中世纪研究教授,在哈

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

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是北美大不列颠研究大

会主席,美国历史学会太平洋沿岸分会、太平

洋中世纪学会、国际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

协会主席。其著作包括《盎格鲁-诺曼世界的

君王、权贵和制度》、《欧洲中世纪史》、《建构

英格兰:公元前 55 年至 1399 年》,其发表超

过四十篇有关中世纪历史的学术论文。

目录

插图列表

地图列表

人物传略列表

年表

前言

导言

第一部分 古代近东

古代近东:概述

第一章 从石器时代到文明

第二章 美索不达米亚

第三章 埃及

第四章 近东文明的传播

推荐阅读文献

第二部分 古代希腊

古代希腊:概述

第五章 克里特、迈锡尼和黑暗时代

第六章 古典希腊的兴起

第七章 古典希腊的顶峰和转变

第八章 希腊的文学和哲学

第九章 黄金时代的文化

第十章 希腊化时代

推荐阅读文献

第三部分 古代罗马

古代罗马;概述

第十一章 罗马的兴起

第十二章 元首制

第十三章 精神变形

第十四章 君主制

第十五章 西部帝国的衰落

推荐阅读文献

术语表

索引

Page 16: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16

《莎士比亚书店》[美]西尔维亚·比奇 / 李耘 / 新星出版社 / 2014-2 / 36.00/ 回忆录

一九一九年,莎士比亚书店在巴黎左岸悄

然开张。渐渐地,它成为了人们梦想中的书店

——是书店、图书馆、出版社;是银行、邮局、

文化沙龙;是文人雅士汇聚的据点,英法文学

交流中心,是“迷惘的一代”之精神殿堂。

西尔维亚以率直风趣的文笔,将繁华热闹

的左岸风景徐徐展开:乔伊斯禁书《尤利 西

斯》的出版盛况;安塞尔《机械芭蕾》的疯狂

演出;海明威解放迪皮特朗街的神勇英姿,醉

酒差点跳下楼的菲兹杰拉德,拿乌龟捉弄人的

纪德……守着这座书本砌成的城堡,一个单纯

的爱书人西尔维亚,看遍作家百态,尝尽人间

冷暖,见证一段以书结缘的文坛传奇。

西尔 维亚• 比奇( Sylvia Beach ,

1887-1962)一八八七年生于美国巴尔的摩,

一九一九年在巴黎左岸开设“莎士比亚书店”,

吸引了乔伊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纪德等

诸多作家与艺术家,不仅成为英法文学交流的

重心,也成为当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精神

殿堂。

一九二二年,以莎士比亚书店之名义出版

了当时被欧美各国列为禁书的巨著《尤利西

斯》;一九四一年德军占领巴黎后,因不愿把

最后一本《尤利西斯》买给德国人,且迅速转

移书店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于一九五六年写

下自传作品《莎士比亚书店》。一九六二年逝

于巴黎。

【特别收录】

比奇致乔伊斯、海明威的信件

《尤利西斯》第一版作者修改样稿

著名画家布朗库西所作乔伊斯画像

菲茨杰拉德亲笔手绘

【赠送】

藏书票

珍贵老照片纪念卡

目录

Ⅰ“ 西尔维亚是谁?”

Ⅱ 皇宫 A. 莫尼耶的灰色小书店

Ⅲ 我自己的书店 书店初建 莎士比亚书店

开张了

Ⅳ 美国来的朝圣者 庞德夫妇 来自花街的

两位客人 舍伍德·安德森

Ⅴ 《尤利西斯》在巴黎 由莎士比亚书店转

交詹姆斯·乔伊斯

Ⅵ 莎士比亚书店伸出援手 第戎的达朗迪埃

少了一位订阅者

Ⅶ 瓦拉里·拉伯 奥德翁路十二号 希腊蓝和

《刻尔吉》

……

节选

乔伊斯有很多恐惧,但我觉得这是为了平衡他

在艺术上的无所畏惧。

海明威觉得自己是条硬汉,麦卡蒙则假装自己

很敏感,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庞德有时也会志得意满,不过都是关于他的木

匠活。

格特鲁德魅力超群,所以即使有时她以孩子般

的恶意信口开河,也总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Page 17: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17

《史良回忆录》史良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2014-1-1 / 28.80 / 回忆录

史良何许人

史良(字存初),女,1900 年 3 月 27 日出

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清贫知识分子家庭,1915

年考入常州女师;1919 年参加“五四”运动,

曾任常州市学生会副

会长;1923 年考入上

海法政大学,1927 年

毕业后任南京政工人

员养成所指导员;九·

一八事变后,发起组

织上海妇女界救国

会,担任理事;1936

年任全国各界救国联

合会常务委员。因参

加与领导抗日救亡运

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为历史上著名的

“七君子”之一;她是中国著名法学家、政治

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司法部部长;生前曾

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

盟中央主席;1985 年 9 月 6 日去世,享年 85

岁。

序言(节选)

史良同志的一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地方,不仅在政治上.她始终是追求真理,不

断进步,坚持与共产党风雨同舟,并肩战斗,

革命立场坚定,而且在待人接物上她也是和蔼

可亲,平易近人,善于团结同志。她生于民族

忧患,死于祖国中兴,她的一生记录了中国知

识分子和中国妇女的苦难与欢欣。今当她逝世

周年,自传即将问世之际,写下这些感想,以

表达我对她的哀思和敬意,并以此作为书的序

言。

一九八六年七月

邓颖超

目录

一 童年

二 女师学潮

三 初入社会

四 律师生涯

五 营救邓中夏

六 政治案件

七 妇女案件

八 参加妇运

九 如火如荼的救亡运动

十 赴南京请愿

十一 救亡运动进入了高潮

十二 山雨欲来风满楼

十三 深夜被捕

十四 在苏州监狱中

十五 法庭上的斗争

十六 入狱行动

……

丛书

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包括有《没有不散的宴席:顾维钧夫人回

忆录》、《回忆陈嘉庚》、《钱昌照回忆录》等。

Page 18: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18

《民国时期上海回族商人群体研究》杨荣斌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4-4 / 65.00 / 近代史

《民国时期上海回族商人群体研究》由杨

荣斌著,笔者选取上海为研究对象,可以更为

全面地揭示近代以来,在中国近代化程度最为

突出的地区,回族商人的发展变化。上海回族

商人群体面对近代化的冲击,商人的结构、商

业发展、商人组织、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

化。在来势汹涌的近代化面前,中国传统社会

开始通过不断的调适来适应这种冲击。然而,

对处于上海回族社会领导阶层的回族商人群

体而言,维护回族社会的整体利益,保障回族

同胞的宗教权益,传承和发展传统伊斯兰教,

又是其必须重视,且需要投入极大热忱以维持

的。本书就是为了探讨在近代化进程中,上海

回族商人群体如何实现近代化转型与传统宗

教维系有机的统一,以推动回族社会的时代进

程。

杨荣斌,博士,北方民族大学社会学与民

族学研究所讲师,宁夏社会学会理事。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上海的回族及民国初期上海回族商人

群体的形成

第一节 上海回族溯源

第二节 民国初期上海回族商人群体的形成及

代表人物

一 民国初期上海回族商人群体及商人资本的

形成

二 上海知名回族商人

第二章 回族商人的商业活动

第一节 传统行业的新发展

一 珠玉业

二 清真饮食业

第二节 新兴行业的发展

一 铜锡、五金业

二 棉花业

三 皮毛业

序言 (节选)

民国时期是回族商人群体近代化转型的

历史时期。清末以来政治体制、商业政策的转

变,全球化商业模式的侵入,近代民族资本主

义及工商业的兴起,以及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

心的确立等诸多优势条件的形成,让一向善于

经商的上海回族商人们,在这一时期的商业洪

流中,把握机遇,充分发挥着自身的经商才能。

回族商人在商业领域异常活跃,回族商业也出

现了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范围愈加广泛的整体

繁荣的景象。其中,还包括了回族商业买办的

出现,行业垄断的形成,民族工商业的创办,

以及国内国际贸易交往不断深入等新气象的

出现,上海回族商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

代。

Page 19: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19

《返乡农民工研究:一个生命历程的视角》张世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4-4 / 59.00 / 社会学

中国农民工的流动包括在流入地定居、循

环流动和向流出地回流三种态势。长期以来,

如何促使农民工城市化和市民化一直是学界

关注的焦点,返乡农民工群体却被忽视了。这

本《返乡农民工研究(一个生命历程的视角)》

由张世勇著,以返乡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开辟

了农民工研究的新视域,呈现给读者的是进城

农民工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徘徊与挣扎的生命

历程。

《返乡农民工研究(一个生命历程的视

角)》通过深入研究湖南省沅江镇 80 余位农民

工的“打工—返乡”生活史,作者发现,正如

古语“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所言,秉

持生存理性的中国农民工是家本位的社会行

动主体。那些结婚后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打工

过程中凭借打工收入完成了相应的人生任务,

经历了人生的摆渡;那些未结婚就外出务工的

农民工在打工过程中历练成了成熟的人,完成

了人生的成人礼。从上述意义上说,他们都在

各自的生命历程中实现了成功者的自证。

张世勇,1977 年生,陕西华阴人,曾就读

于西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

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从

事农村社会学与乡村文化研究,先后在安徽、

湖北、河南、陕西等地农村进行过 300 多天的

驻村调研,发表数篇学术论文。

编辑推荐

进城打工对农民工来说预示着什么样的

生活机会?返乡农民工的流动实践彰显了什

么样的生命体验?他们的打工生活轨迹透视

出什么样的中国经验?本书通过对 80余位返

乡农民工“打工一返乡”生活史的深度访谈。

力图捕捉其中闪烁着的“生命的内在逻辑”。

这本《返乡农民工研究(一个生命历程的

视角)》由张世勇著,作者认为,中国的农民

工是不幸的,他们的挣扎还暂时难以突破社会

结构的“玻璃天花板”,然而,他们又是幸运

的,因为他们还有一个可以返回的家乡。我们

如果不执拗于单向度的城市化迷思,就应该在

政策调整中尽量减轻他们的流动之殇。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核心命题

二农民工与城市化、无产阶级化

三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劳动力流动

四研究目标、研究切入点和方法

五相关概念、理论范式和研究框架

六实地调查和资料来源

七本书的章节安排

第一章 返乡农民工的生成

一农民工返乡的宏观情境

二沅江镇打工经济的形态

三农民工生活的双重性

四返乡农民工的分类及本书的表述对象

第二章 打工的内部成因

一农村劳动力流出的社会情境

二结婚后外出打工:为了明确的家庭目标

三未结婚就外出打工:不确定的未来

四本章小结……

Page 20: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20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研究》沈丹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2014-5 / 60.00 / 社会主义研究

修正主义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含义却不是

十分明确的词语,在特定时期,它还是用来攻

击别人的“标签”。作为本书研究对象的修正

主义,指的是由伯恩施坦系统提出来的,在资

本主义发展态势、社会主义实现途径等重大问

题上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存在本质区别,旨在为

实践中的改良主义辩护的理论观点。书中阐明

了修正主义思想萌芽、发展、成熟的过程及其

主要内容,论述了修正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条

件和社会民主党因素,分析了修正主义对当时

和后来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以及社会民主主义

产生的影响。本书试图把对修正主义思想的研

究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德国社会民主党的

发展过程结合起来,在历史的框架内研究修正

主义思想,以期求得对伯恩施坦的客观公正的

评价和对社会民主主义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

的全面理解。

沈丹,女,1982 年出生,2012 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博士学位,研究方

向为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社会民主党。目前已

经在《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

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社会主义研

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

伯恩施坦知多点

曾经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伯恩施坦,

在十九世纪末采取了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即

改良主义的观点。

——列宁:《奥古斯特·倍倍尔》(1913 年

8月 8 日)。《列宁全集》第 19卷第 295 页

他们二人阔,而且敏锐机智。他就是缺乏

自信心,这在今天真是少有的现象。在甚至微

不足道的笨蛋学者都普遍具有夸大狂的时候,

在一定意义上说,这还是个优点。考茨基在几

个大学里,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部学过,但他

正在竭力设法把它们忘掉。他们二人都经得住

坦率的批评,正确领会最主要的东西,值得信

赖。和那种粘在党身上的糟糕透顶的青年文人

相比,这两个人倒是真珠子。

——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85 年 6 月

22—24 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6卷第

332—335 页

目录

目 录

引 言 1

一、选题由来及研究对象 1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3

第一章 伯恩施坦生平简介 19

一、家庭出身、受教育状况和在银行工作的经

历 19

二、最初的政治兴趣和加入社会民主党20

三、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在马克

思和杜林之间 21

四、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黄金时代”23

五、修正主义者 26

六、晚年 29

第二章 修正主义思想的萌芽、形成和成熟

33

第一节 修正主义思想的萌芽(1890—1895 年)

33

……

Page 21: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21

《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聂文娟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2014-4 / 38.00 / 人权研究

《外交学院青年文库:非盟与东盟人权规

范的比较研究》在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纲领下,创新性地比较研究了非洲联盟、东南

亚国家联盟形成不同人权规范的缘由。非盟在

其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从“不干涉”转向了

“不漠视”原则,而东盟却坚持了人权规范中

的“不干涉”原则。《外交学院青年文库:非盟

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基于非盟和东盟

不同的历史经历和集体记忆,首次从历史怨恨

情感这一维度解释了人权规范发展路径的差

异。

聂文娟,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讲师。

2007 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方

向。获法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外交学院

当代国际关系专业方向。获法学博士学位。目

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东盟非盟比较研究以及国

际关系理论研究。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外

交评论》、《国际政治研究》、《当代亚太》、《国

际论坛》等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文献的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的介绍

第四节 研究结构的安排

第 1章 前提假定和概念界定

第一节 情感研究的进程

第二节 情感理性的前提假定

第三节 怨恨情感的界定和衡量

第 2章 怨恨情感和规范认知

第一节 怨恨情感和信息收集

第二节 怨恨情感和信息加工

第三节 怨恨情感和概率判断

第四节 怨恨情感和行为决策

理论环节小结

第 3章 人权规范认同:非盟和东盟案例比较

第一节 非盟的人权规范认同

第二节 东盟的人权规范认同

第三节 非盟和东盟人权规范认同的原因比较

第 4章 历史怨恨情感:非盟和东盟案例研究

第一节 非盟的历史怨恨情感

第二节 东盟的历史怨恨情感

第 5章 历史怨恨情感和人权规范认同:非盟

和东盟比较研究

第一节 非盟的历史怨恨情感与人权规范认同

第二节 东盟的历史怨恨情感与人权规范认同

结论

第一节 案例比较和理论检验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丛书

外交学院青年文库

《对外开放: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

《民法的演进——以德国近代私法理念与方

法为线索》

Page 22: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22

《东北古代民族与疆域研究》王成国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4-4-1 / 128.00 / 书信集

王成国编著的《东北古代民族与疆域研究

(王成国文集)(精)/辽宁社会科学院学者文库》

收入了作者自 1982 年以来在东北古代民族史

以及东北疆域方面的研究成果,均是在国家及

省级报刊上发表的。本书通过对对渤海国史靺

鞨族、辽史契丹族、金史女真族这几个朝代的

民族历史及其疆域演变的过程,勾画出东北古

代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王成国,沈阳市人,1968年在辽宁省铁岭

县大青乡插队,先后在辽宁省博物馆陈列部、

保管部、文物考古工作队工作。1980年,以本

科同等学力考入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从事渤海、契丹、女真史研究。1983年后,历

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任

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秘书,其后任

东北古代民族史研究室主任。

目录

民族篇

东北古代民族史是中国民族史的重要组成部

东北古代民族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东北古代民族同中原王朝的关系

东北古代民族概览

关于东北古代民族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古朝鲜研究的几个问题

古朝鲜源流考述

试论唐代渤海国的族属问题

关于渤海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渤海是继承高句丽的国家吗

唐代渤海国姓氏研究

渤海王族大氏考

略论渤海国高氏

唐代渤海国的教育

渤海与高句丽比较研究

近年来国内研究渤海史概况

唐代渤海国官制概述

略论唐代渤海与东北各族的关系

论渤海亡后之渤海

简论隋唐时期高句丽与中央王朝的关系

论唐代契丹

辽代民族政策初探

辽代汉官制度初探

小议唐对契丹的政策

论辽代渤海人

略论辽朝统治下的汉人

辽代科学技术简述

简论辽代契丹之婚俗

辽代契丹民族经济概述

辽代渤海民族大迁徙概论

从契丹族俗看辽代经济生活

疆域篇

唐代东北行政建置概说

秦汉时期东北行政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北行政疆域

隋唐时期辽宁行政建制研究

辽金时期东北行政疆域

唐代渤海国的疆域是否到达辽东

唐朝为什么要灭亡高句丽

沈阳名称补考

人物篇

论辽朝的二韩……

Page 23: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推荐

23

《海上述林(皮脊本)》瞿秋白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790.00 / 世界文学

《海上述林》是民国时代

著名革命家、翻译家瞿秋白的

译文集,由鲁迅先生亲自编成。

此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系文艺

论文,下卷包含诗歌、小说、

戏剧等翻译作品。

1935 年 6 月 18 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遇害,鲁迅先生

非常愤慨,决定编订瞿秋白的

译文集以资纪念。无论在编辑

上,还是此书的装帧设计上,

鲁迅先生均投入极大的心力,

使此书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考

究。

《海上述林》以“诸夏怀

霜社”名义出版,用重磅道林

纸印成,配有玻璃版插图。当

时仅印制了 500部,其中一百部为亚麻布封面,以皮革镶书

脊,书名烫金,书口刷金,美

轮美奂;另外四百部为蓝色天

鹅绒封面,书口刷靛蓝,书名

烫金。由于瞿秋白是革命者,

不便直接署名,仅署“STR”,这是瞿秋白的笔名“史铁儿”

的字母谐音。

鲁迅编好《海上述林》上

卷,交开明书店的美成印刷厂

打好纸型,然后托友人内山完

造寄往日本东京印制。此书上

卷面世后不久,鲁迅先生去世,

此书成为“新文学”史上善本。

几乎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均

有珍藏此书。此外,珍藏有该

书的还有中共领导人毛泽东,

周恩来。

瞿秋白(1899—1935)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江

苏常州,祖籍湖北黄梅。中国

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

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军逮捕,6 月 18 日遇害,时年 36岁。

目录

《上卷》

“现实”

Ⅰ马克斯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

实主义

恩格斯:论巴勒札克

社会主义的早期“同路人”—

—女作家哈克纳斯

Ⅱ恩格斯和文学士的机械论

恩格斯:论易卜生的信

Ⅲ文艺理论家的普列哈诺夫

普列哈诺夫:易卜生的成功

普列哈诺夫:别林斯基的百年

纪念

普列哈诺夫:法国的戏剧文学

和法国的绘画

普列蛤诺夫:唯物史观的艺术

IV.拉法格和他的文艺批评拉法格:佐拉的“金钱”

关于佐拉

后记

列宁论托尔斯泰

列甫托尔斯泰像一面俄国革命

的镜子

L.N.托尔斯泰和他的时代(V.亚陀拉茨基等:注解)高尔基论文选集

写在前面

高尔基自序

给苏联的“机械的公民”

再论机械的公民

说文化

矛盾

论白党侨民文学

答复

市侩

关于妇女

论叛徒

同读者的通信

如果敌人不投降——那就要消

灭他

给人道主义者

给集体农场的农民通信员的信

金矿工人的信

关于小孩子

无耻主义

关于现实

亲爱的回音

答复智识份子

历史意义的决议的周年纪念

高尔基论文拾补

关于真实的教育

译论辑存

L.卡美尼夫:哥德和我们M.列维它夫:伯讷·萧的戏剧

……

Page 24: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排行

24

季风本周排行非学术类

1 2 3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单价

1 无知的游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丹青 58

2 百年孤独~新经典文库 500

(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 01) 南海 加西亚.马尔克斯 39.5

3 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 上海译文 美.彼得.海斯勒 40

4 知日·料理之魂 中信 苏静 35

5 光与影 浙江文艺 日.渡边淳一 26.8

6 麻醉 浙江文艺 日.渡边淳一 36.8

7 “偷”师学艺 上海人美 [美]奥斯丁.克莱恩 28

8 怎么办:中文字体设计和

跨文化沟通 上海书画出版社 潘剑锋 120

9 上海故境:1842~1952 上海发现之旅 北京大学 彭颖 45

10 紫丁香冷的街道 浙江文艺 日.渡边淳一 35.8

11 走出非洲 上海文艺 沈勒 32

12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湖南文艺 张嘉佳 36

13 霍乱时期的爱情 南海 加西亚.马尔克斯 39.5

14 1984 动物农场 华东师大 乔治.奥威尔 25

Page 25: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排行

25

15 钝感力 上海人民 渡边淳一 15

16 缤纷钢珠笔的不败贴 现代出版社 AMILY 32

17 冰纹 浙江文艺 日.渡边淳一 29.8

18 薇薇安的下午茶 上海三联 李珏 32

19 猫知道 上海三联 [美国]乔安妮。弗拉克 35

20 必须冒犯观众~新人文丛书 22 新星出版社 李静 39

学术类

1 2 3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单价

1 右派国家:美国为什么独一无二 中信 约翰·米克尔思韦特 52

2 宜家真相 漓江 [瑞典]约翰?斯特内博 29.8

3 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 社科文献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49

4 我的人生哲学 京华出版社 张燕 49.8

5 互联网金融手册 人民大学 谢平 等 68

6 经济解释卷 4:制度的选择 中信 张五常 38

7 伟大的中国革命:

1800~1985(新版) 世界知识 (美)费正清 35

8 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顾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史景迁 48

9 赢在自贸区:寻找改革红利时代的

财富与机遇 北京大学 上海财大自贸区研究院 39

10 何为道德:一本哲学导论 北京大学 德/诺博托。霍尔斯特 18

11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中信 (英)霍布斯鲍姆 68

Page 26: 季风书讯no 353

季风本周排行

26

12 性史 1926 上海世图 张竞生 编著 38

13 法律的理念 上海译文 英/丹尼斯.罗伊德 38

14 哲学家与儿童对话 北京三联 里夏德.达维德.普雷希特 37

15 断裂的年代:20 世纪的文化与社会 中信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39.8

16 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北京大学 美/艾伦.德肖维茨 29.8

17 潜能 漓江 [意]乔吉奥·阿甘本 49.5

18 私人律师丛书:

如何开办公司(第 2版) 北京大学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33

19 苹果心理学~

解密生活习以为常的心理现象 西苑出版社 金圣荣 25.8

20 胡若望的疑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史景迁 36

Page 27: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27

声音【演讲实录】林毓生:哈耶克论自由的创造力

徐友渔:昆德拉、哈维尔和我们

我理解的米奇尼克:权利,而不是权力

一位在国内诊断出肿瘤癌症的杭州人在美国求医的经历

【演讲实录】林毓生:哈耶克论自由的创造力林毓生 一起读哈耶克(2014-05-12)

哈耶克

地点:复旦——卓越经济学大讲堂

时间:2014年 5月 8日

自由的定义:“自由是一种人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一个人或一些人对另一个人或一些

人所施加的强制(coercion)在社会中被尽可能减至最小程度。”换言之,自由是社会中的个人独立于他人专断意志的状态,所以自由意味着个人按其自己的决定和计划行事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

预设着个人具有某种获得保障的领域(或空间),在这个领域之内,许多事情别人是无法干预的。

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人,只能希望逐渐接近这种个人自由的状态。因此,自由的政策尽管

不能完全消灭强制及其后果,但应该尽力将之缩小到最低程度。

Page 28: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28

这种对于自由乃是免于别人强制的理解,采用的,主要是一种消极(或否定性)的途径来理

解的。它不说自由是甚么,正如和平、安全、宁静、邪恶是消极性的概念,作为消极性的概念,

个人自由基本上是指免于障碍。因此,它避免了许多“积极自由”的陷阱。

甚么是积极自由?对照消极自由指谓个人受到法律保障,具有免于别人强制的空间,积极自

由是指:自己的决定的来源(source)是甚么?我做事是否是根据自己的意思,抑或听从别人的意思?如果我是根据自己的意思做自己要做的事,那么我是自由的。然而,我是甚么呢?是“大我”

抑或“小我”?认同“大我”,很可能被操纵“大我”定义的政治势力所奴役。所以,十九世纪伟

大自由主义思想家托克维尔要区分“本能的爱国主义”与“反思的爱国主义”。主要的理由是,

除了在保卫民族的战争时期以外,“本能的爱国主义”,从长期的观点来看,并不见得能够给民族

带来幸福。

哈耶克的自由主义,虽然也是着重消极自由的,他不像伯林那样偏重消极自由,哈耶克说:

“只有通过我们运用,它(消极自由)才能变消极为积极,自由并不能保证我们获得某些特定的

机会,但却允许我们自己决定如何处理(或运用)我们所处于其间的各种情势。”哈氏的自由主

义有许多积极自由的成分,如强调责任与守法,以及法治保障下,参与自己兴趣所在活动的积极

性等。

人的无知对于理解社会的重要意义

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人的无知乃是智慧之源”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的性质具有深刻的意义。

我们逐渐认识到,个人能从更多他所未曾意识到的知识中获益。在所谓先进文明之中,绝大

多数社会生活的好处是:个人在追求他所要达到的目的的时候,能够使用更多他自己并未拥有的

知识;他从未拥有的知识中获益,而超越他自己的无知范围。

乌托邦的建构之所以一文不值,主要是由于建构者自己假定他具有建构他的理想社会的完美

知识。如果建构乌托邦不仅是建构乌托邦而已,而且变成政治性的宗教运动的话,它带来的灾难,

是无法避免的。

文明并不是由于理性的设计而来

那种认为人已然拥有了一种建构文明的心智能力,从而应当按其设计创造文明的整个观念,

是一种谬误。文明并不是由人的心智本身简单地创造出来。人的心智也是这样一种系统,它在努

力使自己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如果以为我们只须将各种于当下指导我们行动

的理念付诸实施,便可以达致一更高级的文明状态,那就显然大错特错了。如果我们要进步,我

们就必须为此后的发展所要求的对我们当下的观念及理想进行不断的修正留出空间,因为随着经

验的增多,其间所产生的各种偏差现象必然要求我们对这些观念及理想做出不断的修正。

那种认为人经由审慎思考而建构起了文明的观念,乃源出于一种荒谬的唯智主义

(intellectualism);这种唯智主义视人的理性为某种外在于自然的东西,而且是那种能独立于经验就获致知识及推理的能力。但是,人之心智的发展乃是文明发展的一部分;恰恰是特定时期的文

明状态决定着人之目标及价值的范围和可能性。人的心智绝不能预见其自身的发展。虽说我们必

须不断努力去实现我们当下的目标,但我们仍须给新的经验和未来的事件留出空间,以决定我们

Page 29: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29

当下的目标中何者将予以实现。

指导个人行动的自觉知识 (the conscious knowledge) 从以下两个方面构成了使人得以实现其目标的前提条件之一。首先,个人之思想本身也是他生活于其间的文明的产物,他可能意识不

到形成自己思想的许多经验──这些经验已经融入风俗、习惯、语言和道德信仰,成为人们思想

得以形成的根基及其特性一个组成部分。其次,个人所能明确掌握的知识只占帮助他达到目的所

需知识的很小一个部分。利用他人掌握的知识也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达到个人目标的一个必要条

件。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一点,就会发现我们对决定着我们结果的外部环境的了解是多么少,知识

只作为个人的知识而存在。“作为整体的社会知识”的说法,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比喻。所有的

个人知识的总和也不能构成一个整体。主要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才能利用以分散、局部、有时甚至

相互矛盾的见解的形式存在着的知识。

主张个人自由的理据是承认自己对决定我们是否能够实现目标,获取福利的许多因素都具有

不可避免的无知。

假如真有无所不知的人,假如我们真能知道影响我们实现现时愿望的一切因素,并了解我们

将来的需求和愿望,我们就没有理由倡导自由了。反过来说,个人自由会使预见一切变得不可能。

为了给不可预言的事情留有发展的余地,自由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渴望自由,是因为我们已经学

会指望通过自由获得实现我们许多目标的机会。正因为每个人知道的东西都很少,尤其是我们不

清楚谁知道的最多,所以我们相信人们独立的、竞争性的努力会促使那些我们见到便会需要的东

西的出现。

但我们必须承认文化的进步和保存都有赖于偶然性得到尽可能的发挥。偶然性事件是在个人

的知识和态度、技能和习惯相结合中发生的。当训练有素的人面临某些特殊情况并有应付的准备

时,偶然性事件才能发生。我们对许多东西必定无知意味着我们不得不经常同可能性和偶然性打

交道。

正是通过许多人的协调努力,使得人们所能利用的知识要比单独个人所能拥有的多得多,

或者说要比人类智力所能概括的多得多;而且,正是通过对零散知识的综合利用所能取得的成就

也要比任何单独个人所能预见的都大。因为自由就意味着放弃对个人努力的所有直接控制,所以

在一个自由社会里能够利用的知识远远超过了最聪明的统治者的理解力。

法治 (the Rule of Law 而非 the Rule by Law)

人类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法治之下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最能提供给参与其中的个

人免于强制(至最大程度的)个人自由的生活。这种生活最能提供给他需要的各项信息与知识,

而且也使他与其他人在他们各自不同的工作中,产生彼此的合作与协助。所以,保障个人自由的

社会最能利用知识,最有生机,最能解决问题。因此,也是最有力量的社会。

甚么是法治?

法治是“法律主治”(the rule of law) 不是“依法而治”(the rule by law)。

不是任何经过程序制定的法律就是合乎法治条件的法律。法治之下的法律必须合乎“元法

Page 30: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30

治原则 (the meta-legal principles)”,那是保障人的尊严(“人是目的不是任何人的手段”)与生命及财产的信条。

法治是一种个人必须在其间行动的框架。在这框架中,所有的决定都是行动者本人做出的。

法治之下的法律,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普遍性:它必须普遍地应用到社会上的每个人,没有人可以例外。“个人知道某些规则将得到普遍适用,对于他来讲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作

为这种认知的结果,不同的行动目的和行动方式,对于他来讲,将获得新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

他会知道如何利用这种人为的因果关系 (man-made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 去实现他所希望实现的各种目的。这些由人制定的法律对于个人行动的影响,与自然规律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完全相

同的:无论是他关于人造法律的知识还是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都能够使他预见到他的行动的后

果,并且增进他制定计划的信心”;(2)抽象性,它不为任何人或团体(包括政党)的具体目的服务。“当我们遵守法律(亦即指那些在制定时并不考虑对特定的人适用的问题的,一般且抽象

的规则)时,我们并不是在服从其他人的意志,因而我们是自由的。正是由于立法者并不知道其

制定的规则将适用于甚么特定的案件,也正是由于适用这些规则的法官除了根据现行规则与受理

案件的特定事实做出其判决以外,别无其他选择,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法治而非人治 (Laws andnot menrule)。由于法律规则是在并不考虑特定案件的状况下制定的,而且任何人的意志都不能决定是否以强制的手段去实施该规则,所以这种法律并不是专断的。”

法治之下的法律与命令不同。命令是为了完成发布命令的人(或组织)的特定目的。必须接

受命令的人,根本没有机会运用他自己的知识或遵从他自己的倾向。因此,根据命令所采取的行

为,只服务于发布命令的人(或组织)的目的。

结论

上承洛克、亚当 斯蜜、休谟、与康德的观点,在二十世纪以社会理论阐扬自由主义真谛的

大家,当推博兰尼与哈耶克。他们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法治 (the rule of law) 的观念之上的,而其最重要的关键则是自由产生秩序的洞见。(这与许多中国人以为自由只能带来混乱的看法恰好

整个相反。)我在这里拟征引一段,哈耶克先生的话,作为本讲座的结论。(哈氏在文中亦曾征引

了一段博兰尼先生的话):

迈克尔·博兰尼(M.Michael Polanyi ,1891~1976)英国物理化学家、科学哲学家。【其兄卡尔·博兰尼((Karl Polanyi,1886-1964)为经济史家、社会思想家。波兰尼兄弟,匈牙利犹太裔人,是 20世纪著名的知识分子兄弟,其影响力不可低估,且不断增长。】

Page 31: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31

人们的社会行为的秩序性呈现在下列的事实之中: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完成他在他的计划中所

要完成的事,主要在于他的行动的每一阶段能够预期与他处在同一社会的其他人士在他们做他们

所要做的事的过程中,对他提供他所需要的各项服务。从这件事实中,我们很容易看得出来社会

中有一个恒常的秩序。如果这个秩序不存在的话,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便不能得到满足。这个

秩序不是由服从命令所产生的;因为社会成员在这个秩序中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思,就所处的环境

调适自己的行为。基本上,社会秩序是由个人行为需要依靠与自己有关的别人的行为能够产生预

期的结果而形成的。换言之,每个人都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在普遍与没有具体目的的法治规则之

内,做自己要做的事,这样每个人都可深具信心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将获得别人提供的必要的服务,

社会秩序就这样地产生了。这种秩序可称之谓:自动自发的秩序(spontaneousorder),因为它绝不是中枢意志的指导或命令所能建立的。这种秩序的兴起,来自多种因素的相互适应,相互配合,

与它们对涉及它们底事务的及时反应,这不是任何一个人或一组人所能掌握的繁复现象。这种自

动自发的秩序便是博兰尼所谓的:「多元中心的秩序(polycentric order)」。博氏说:「当人们在只服从公平的与适用社会一切人士的法律的情况下,根据自己自发的意图彼此交互作用而产生的秩

序,可称之谓自动自发的秩序。因此,我们可以说每个人在做自己要做的事的时候,彼此产生了

协调,这种自发式的协调所产生的秩序,足以证明自由有利于公众。这种个人的行为,可称之谓

自由的行为,因为它不是上司或公共权威 (public authority)所决定的。个人所需服从的,是法治之下的法律,这种法律应是无私的,普遍地有效的。」 (F.A.Hayek, TheConstitution of Liberty[Chicago, 1960],pp.159-160.哈氏所引用的博兰尼先生的话,见 Michael Polanyi,The Logic ofLiberty [London, 1951], p. 159.) ■

林毓生(Yu-sheng Lin),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教授、

当代著名学者。

微信公号推荐

“一起读·哈耶克”微信号是 yqdhyk

扫一扫一起读·哈耶克二维码

Page 32: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32

徐友渔:昆德拉、哈维尔和我们徐友渔 爱思想网(2014-05-11)

捷克人真是了不起,在经历似乎绵延无期的民族苦难的同时,向世界贡献了两位伟大的作家:

米兰•昆德拉和瓦茨拉夫•哈维尔。两位世界级大师在中国的命运大相径庭,昆德拉的作品被广为

译介,而哈维尔则是只知其人,未见其文。昆德拉被文化人津津乐道,可以夸张一点地说,在一

些人中间,已经形成一种"昆德拉情结"或"昆德拉精神",作为生活与写作的资源,而哈维尔的精神和形象则使某些人烦恼、不安,其结果是故意的冷淡与缄默。事实上,不少人对形成这种差别

的原因心知肚明,两位作家的思想和言论无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立场和生活态度。我对两位作家

都很喜爱和尊重,认为两人思想深刻程度不分轩轾,决无推崇一个,贬低一个之意。但我想矫正

对昆德拉的某种误读,还想把中国人在明显偏好之下藏着捂着的一些东西抖落开来。我的理解和

阐释可能会受到批驳,这不要紧,有话明说总是一件好事。

轻与重

Page 33: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33

在昆德拉笔下众多男女主人公中,萨宾娜最有才华,最能洞穿世事。如果说,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轻"是一个见仁见智、谜语般的概念,那么萨宾娜的行为和感情就是破谜的解码符。萨宾娜是背叛的象征和符号。一连串的背叛使人直面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她的人生一剧不是沉重的,而是轻盈的。大量降临于她的并非重负,而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

轻。

在此之前,她的背叛还充满着激情与欢乐,向她展开一条新的道路,通向种种背叛的风险。

可倘若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又怎样呢?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

萨宾娜感到四周空空如也,这种虚空就是她一切背叛的目标吗?

如果说"背叛"这个词因其道义色彩而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习惯,那么"消解"或"解构"立即可以成为代替词。背叛即对固有价值的消解,对既定意义的解构。人生而处于一套价值观念和

文化传统之中:对亲人的依傍,对故土的眷念,对友谊的诚挚,对爱情的忠贞,对社会、历史责

任的承担。这一切像地心吸引力一样使人的行为有所依托,但有时会以戏剧性的方式让人经受选

择和决定的考验,它们这时就成了负担,令人感到不堪其重。轻,则是层层消解之后无重力吸引

或牵制的感觉,它既可能产生自由不拘的快感,又可能产生无所依凭的空虚和恐惧。

消解的前提条件是思想的力度,直面虚空则需要勇气。

与萨宾娜恰成鲜明对照的角色是弗兰茨,被萨宾娜背叛得最无情的是弗兰茨。也许,在某些

经历了解构主义洗礼的人看来,弗兰茨象征了天真的理想主义和幼稚的人道主义,对西方主流话

语缺乏反思。他就读于巴黎,天资不凡,20岁那年就确定了学者生涯,以后在事业上一帆风顺。但他不满足于学院式的成功,认为书本生活不真实,他渴望与人们并肩游行,同声呼喊,他要为

真理和正义战斗。弗兰茨对萨宾娜的爱慕掺杂着这种理想主义情结,每当她谈起自己的祖国,他

听到"监狱"、"迫害"、"坦克"、"禁书"、"非法展览"这类名词,就油然生出一种羡慕加向往的复杂好奇感,"他把她祖国的悲剧加在她身上,发现她显得更加美丽。"他认为,这位来自苦难之乡的女性,进入他那宁静平庸的生活,就像格列佛进人了小人国的领地。显然,弗兰茨的爱慕,除了

情与性,还带着观念色彩。当然,很难说这种观念的成份,应该受到尊重还是轻视。

尽管弗兰茨对萨宾娜极尽倾慕呵护之能事,但在心性更高、阅历更深的她的心目中,他并没

有多少分量。萨宾娜认为"监狱"、"迫害"、"禁书"、"占领"、"坦克"一类词是丑陋的,没有丝毫浪漫气息,唯一使她感觉甜美引起思乡之情的词,是"墓地"。但对弗兰茨来说,墓地只是一堆丑陋的石块与尸骨。

从一般的标准看,弗兰茨近乎完美无缺:学术上的成功、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此外,他

英俊高大,风度翩翩,更难得的是,他健壮有力,曾当过拳击冠军。"但她内心中自语,弗兰茨也许强壮,但他的力量是向外的,在他生活与共的人面前,在他爱的人面前,他显得软弱无力。

弗兰茨的软弱也可以称为美德。"当弗兰茨温柔地向她表白"爱意味着解除强力"时,萨宾娜明白了两点:第一,弗兰茨的话是高尚而正义的,第二,他的话说明他没有资格爱他。

Page 34: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34

当弗兰茨既出于爱情,又出于正义冲动好不容易背叛家庭时,萨宾娜却背叛了他,不留一句

话,悄然而去。萨宾娜的背叛是轻的胜利,在某种意义上说,这胜利是巨大的苦难代价之后的报

偿:它将无家可归、亡命天涯的人对好心肠的施恩者在精神上的优越感暴露无遗。对少数优秀者

而言,苦难可以转化成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四海漂泊,这财富却永不离身;他们受人救助,

但从不仰人鼻息,永远心高气傲。应该注意,萨宾娜的轻并非生就即轻,而是经历了许多重之后

的轻;没有重也没有轻,否则是漂浮之轻,而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萨宾娜离弃一位西方优秀

的文化人,也不过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而已。

在继续根据昆德拉的文本谈论轻与重之前,我止不住想就刚才所谈发表几点感想。

首先,我觉得昆德拉对于西方的文化精英有一种不能抑制的刻薄和怨毒心态,虽然我知道出

自东欧国家的文化流亡者或移居者往往如此,但我原本期望昆德拉会表现出一种大家风范。昆德

拉描写过无数次做爱场面,他笔下的弗兰茨和萨宾娜最后一次交欢的场景,真使人感到惨不忍睹:

弗兰茨闭着眼睛在她身上扭动着的身体,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而已。像一只刚刚出生的

幼狗,闭着眼睛吸吸地寻找奶头。强壮有力的弗兰茨在交合的时候,像一头巨大的幼狗在吮吸她

的奶汁,他也真的含着她的奶头如同在吮吸!一想到他的下身是个成熟的男人而上身却是个吮奶

的婴孩,她便觉得自己是在与一个婴孩交合,实在近乎厌恶。不!她不再愿意看见这个在她身上

疯狂扭动的身躯,不再愿意把自己的乳头交给他。一条母狗和一只小狗,今天只是最后一次,不

可更改的最后一次!

根据昆德拉的安排,弗兰茨参与了西方文化精英进军柬埔寨的作秀式闹剧,在垂头丧气、无

功而返的途中,被曼谷的一帮抢劫者杀害。更具讽刺性的更为刻薄的是,死了的弗兰茨最终还是

属于他曾经背叛过的妻子。读到这里,我不但颓丧,而且绝望,如果弗兰茨的命运果真由别人安

排,我不禁要为安排者如此刻薄而感到寒心。

如果允许扯远一点,我在此想指出,弱势民族中,抱怨和不满西方文化精英者大有人在。一

方面受惠于西方社会中无权无势的热心人,一方面又爱摆出既要吃又要骂的姿态。这倒不是因为

“给了人情反招恨”的心理情结,而是因为施恩者被视为肤浅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者而让人感

到受不了。同情也罢,欣赏也罢,人家熟悉的毕竟还是自己的东西,再有理解的愿望,也难于到

位,再使劲帮忙,充其量也只能把你安置在边缘,摆弄成配角。于是,那些穿透力极强的眼睛,

终于发现恩主们到底还是白人文化中心论者,是新的救世主、新的文化殖民主义者;我不明白,

那些热衷于在西方卖国货,又回过头来对国人大谈自尊的人,为什么要假定西方的文化人非得完

美无缺不可,更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契而不舍去讨没趣,讨气受?

许多中国文化人在昆德拉的小说中,就解读出一个"轻",这轻使他们摆脱了道德规范、社会责任的重担;这轻使他们逃离价值的约束,标准的衡量;这轻使他们无拘无束,为所欲为;这轻

使他们像膨胀了氢气的气球,脱离地球重力的吸引,飘飘然上升,乘风而去。不知是无意还是故

意,他们没有解读出昆德拉作品中的重,他们没有看到,昆德拉所描述的、萨宾娜所经历的轻,

是人的生命所不能承受的。这轻和重联系在一起,没有重,则不能言轻。萨宾娜,这个象征轻的

符码,在暮年以轻来总结自己的一生时,也用重来刻画自己挚爱的情人托马斯的一生。

托马斯夫妇是幸运的,苏联军队入侵之后,托马斯以自己的名声,被西方医学界同行安排出

国,在瑞士获得一个不错的职位。但特丽莎忍受不了国外生活的轻松悠闲,她返回布拉格。托马

Page 35: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35

斯在轻与重之间有好一阵挣扎:

星期六和星期天,他感到甜美的生命之轻托他浮出了未来的深处。到星期一,他却被从未体

验过的重负,所击倒。连俄国坦克数吨钢铁也无法与之相比。没有什么比同情更为沉重了。一个

人的痛苦永远不及对痛苦的同情那样沉重……

他不断警告自己不要向同情心屈服,同情心则俯首恭听,似乎自觉罪过。但同情心知道这只是他的自以为是,还是默默地固守自己的阵地,终于,在特丽莎离别后的第五天,托马斯告诉院

长,他得马上回去。院长是帮助托马斯逃离灾难的人,他不理解,他生气了。他质问道:“非如

此不可吗?”托马斯答:“非如此不可。”

托马斯面临的另一次抉择是在声誉和他称为生命意义的东西之间作出权衡。托马斯曾写过一

篇短文,主张曾经制造过冤案的人不能以自己不知情或信仰纯洁而开脱责任,苏军占领期间,有

关当局命令他收回此文,不然就不能继续从事医务和科研工作。尽管所谓收回只是私下写个纸条,

尽管周围的同事都料定他会妥协,尽管他在自己的职业中寄托了生命的意义,但他拒绝收回。他

沦落为窗户清洗工,最后移居穷乡僻壤,在一次车祸中死去。其实,他可以轻轻松松地另作选择,

保留生活中他应得的一切,但他以自己后半生的生命为代价,选择了重。

退与进

自进入 90年代起,中国知识界对于 80年代文化热中自身的形象和作用作出反思与批判,以前公认的价值标准遭到质疑和否定。在这思想文化氛围大转换的过程中,昆德拉的作品,与其他

思想资源(比如后现代主义思潮、哈耶克和柏林的保守自由主义观点,等等)一道成为武器或说辞。不少人认为,八十年代知识分子以精英自居,从事思想启蒙,这种做法在 90年代再也行不通了。还有人认为,80年代的启蒙话语表面上是以新(科学、民主)反旧(封建专制余毒),实质上是以旧反旧,因为那种以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为基调的话语,虽然在内容上与旧话语相反,但结构上是

相同的,即具有集体性、强制性、垄断性,真正的新话语应该纯粹是个体性的,应当不落政治和

历史的窠臼,彻底的新应当是对道义、责任、使命、真理等等的拒绝。

昆德拉的作品似乎提供了文本依据。

昆德拉议论说,争取自由、正义,反抗暴政的政治运动虽然像是令人陶醉的伟大进军,但实

际上是一种政治媚俗,它对局势的改变于事无补,那些参与者不过是要表现自己的无所畏惧,因

此,在他的笔下,欧美文化名流进军柬埔寨充满了出风头和倾诈,纯属一场闹剧。在托马斯拒绝

签名的场景中,昆德拉把他的观点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托马斯走进征集抗议信签名者的房间中时,迎面看见墙上一幅大宣传画:

那张画模仿了 1918年苏联国内战争征兵时的一张著名宣传画,画上有一个士兵,帽子上戴着红五星,用分外严峻的眼神支瞪瞪地盯着你,将食指指向你。原画的俄文标题是:“公民,你

加入了红军吗?”取而代之的捷文标题是:“公民,你在两千字的宣言上签了名吗?”

昆德拉想说的是,就以争取自由为名而行强制之实而言,捷克的反抗者和苏联占领军有多大

区别?

Page 36: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36

当征集者希望托马斯尽快考虑决定是否签名时,他感到这人和要求他签署收回观点声明的警

察没有两样,“人们都是试图让他在一份不是自己写的声明上签名。”(这里忽略了重要的一点,拒绝警察将大祸临头,而拒绝群众抗议者不会引起实际的侵害,充其量招致误解和轻蔑。人们现

在习惯于将体制与非体制的强制等量齐观,都是抹杀了后果的区别)

与进军柬埔寨的西方名流一样,抗议运动的积极分子也是装腔作势、煞有介事。他想对托马

斯表示好感,说“你的文章拯救了所有的人!”对这种精英心态,托马斯报之以沉默。这人还告诉托马斯,房间可能被秘密警察安了窃听器,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无畏,他大声对着墙中想象的

麦克风话,而心中打着另一种小算盘:自己的言行已记录在案,进入了历史。

托马斯认为,靠一纸请愿书根本达不到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当他的儿子说:“签字是你

的责任”时,他激怒了,他把这当成要挟,决然地拒绝签名。如果昆德拉想说,托马斯有权拒绝

签名,这没有错,尤其是在他描述的那种情况下,拒绝很可以理解。但昆德拉的主张远非仅此于

此。

昆德拉还借萨宾娜的观点表明,尽管苏联的入侵使得群情激愤,人们走向街头游行示威,高

举拳头,呼喊谴责社会帝国主义的口号,但在法西斯和所有的入侵与占领后面,“潜在着更本质

更普遍的邪恶,这邪恶的形象就是人们举着拳头,众口一声地喊着同样的口号齐步游行。”(我们确实看到过恶与集体、一致相联系,但难道可以说凡集体一致皆为恶?纳粹冲锋队的游行与罗素领导的反核和平运动是一回事?放弃集体行动,以什么方式抗恶?独善其身岂非任人宰割?)

如果说,集体话语方式有可能与法西斯相关,那么昆德拉及其追随者把二者当成了必然相关,

把集体性抗恶视为恶。更有甚者,有人把现实的恶悬置起来,高声谴责抗恶的要求和冲动。

在如此令人气闷的气候中,我们不能不把目光转向哈维尔,其实我们早就该关注他了。

哈维尔

Page 37: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37

哈维尔以平和的口气这么评论昆德拉:

自然,在每一篇请愿书中,甚至每一个签名都有那么一点昆德拉所讥笑的那种成分。所以,

我就不能反对昆德拉的讥笑,特别是因为那只是在小说里讥笑。我反对他,是他看不见,或故意

拒绝去看事物的另一面,事物的那些不明显但也更充满希望的那一面。我指的是这些事物可能具

有的间接的和长远的意义。昆德拉也许会成为他自己的怀疑主义的俘虏,因为这种怀疑主义不允

许他承认冒着受人讥笑之风险而做出勇敢的行为可能更有意义。

如果说,昆德拉在小说中把抗议运动写得乌烟瘴气,把抗议人士写得丑态百出,那么哈维尔

却以自身的言行提供了相反的形象。在他的自传中有一个细节,很容易被人忽视,却给我留下了

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是哈维尔和战友们利用最后一次聚会的机会,为自己的运动起草一份遗嘱式

的历史性文件:

我被任命为负责迅速起草这个文件的三个委员之一,于是我们马上就迟到电影俱乐部的一间

小屋里开始草拟。但不巧的是我还得去出席离此不远,位于斯帕列纳大街的斯帕列纳美术馆我朋

友的画展开幕式。我不是去发表什么高论——这将由艺术史家们去做——而是参加一个歌唱节目

的表演。我的这位朋友是个达达主义者,他就喜欢唱走调的爱国歌曲,喜欢我热情地吟诵我们民

族的古典文学的精华。所以,我装着去方便一下而溜去参加了那个开幕式。在开幕式上,我的歌

唱和吟诵大有震惊四座之势。然后我又匆匆赶回电影俱乐部,参加了那份文件的最后一段的起草

工作。

从哈维尔的自述中可以看到,在真实的运动中,以平常心投入,只顾效果而不计名位,处事

有举重若轻气概者,大有其人。

作为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哈维尔在《论(七•七宪章)的意义》一文中指出,与政治家通常的争取、鼓动、说服、指导、号召,甚至命令威胁不同,《宪章》不强迫别人干什么,不鼓动、

号召大家,不试图对任何人说教,不代表任何人,也从不抱怨那些不支持它的人们。“《宪章》并

不认为它的活动方式是唯一的、最好的,也并不希望大家都去仿效它。”

哈维尔特别不能同意昆德拉书中的这种说法:请愿毫无用处,只是一些人想出风头。他说,

受难者认为:

当得知人们普遍表现淡漠无情、听之任之的时候,仍然有人了解他们,有人公开地站在他

们一边对他们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这本身就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即使没有别的理由,这种情感

本身就使那篇请愿书显得非常重要。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外面的人对我表示支持的消息能够帮

助一个人在狱中生存下去。

然而,它还有更深的意义:这标志人们重振士气、恢复公德心的过程的开始。

许多人回避社会责任和道义表态的理由是,他们厌恶政治,似乎任何政治性或社会性行动

都必然扭曲人性,但哈维尔谈到不同信仰、职业、年龄的人参加他发起的运动时说:“与其说他

们是由于政治观点一致而聚集在一起,倒不如说他们是因为人的本性而走在一起来了的。在这里,

人性超越了政治,促使他们团结在一起的动机首先是道德方面的。”

Page 38: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38

谁也不能强迫别人参与政治,无权要求别人为真理、为正义斗争,但对每个人都可以要求:

你起码应当成为一个公民。在哈维尔看来,做一个公民,就应当意识到表明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权

利和义务。他甚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自由的整体性和法律的整体性也是恢复公民意识的前提、

组成部分和结果。这里所谓整体性,就是指不但自己是公民,别人也是公民,当别人的公民权利

受到侵犯和剥夺时,你不能无动于衷,因为这不只是对某个人的侵犯,而且是对公民权本身的侵

犯。

我承认,就我们目前的公民意识和道德水准而言,哈维尔的主张是要求太高了。我自己很可

能做不到,但我决不会去嘲讽和诽谤。哈维尔的出现或许使人难堪,但我宁愿有这样的提示,我

不怕自己的生存状况受到质疑或挑战,我不屑于以各取所需的方式,在昆德拉的作品中找到形而

上的辩解。■

徐友渔(1947 年-),四川成都人。哲学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

研究所研究员,主要成就在于分析哲学、政治哲学和文革研究。中国大

陆知名公共知识分子。

Page 39: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39

我理解的米奇尼克:权利,而不是权力傅国涌 傅国涌博客(2014-05-10)

“极权统治的实质就是消除一切自发的政治生活,把社会中的人分裂成一个个的原子,其目

的在于使每个人只能孤立地面对整个制度,从而使人感到形单影只,而且往往茫然若失,敢怒不

敢言。团结工会则提出了与此截然相反的主张。”

十多年前,当我在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中译本中读到这些论断时,中国社会正弥漫着一

种灰暗、沮丧的情绪,正是在那些星月无光的夜晚,布热津斯基关于波兰社会自我解放进程的描

述和分析引起了我内心的强烈震动。那时候我只知道团结工会的领袖瓦文萨,虽然也知道在瓦文

萨的背后还站着一群波兰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但对米奇尼克等知识分子的思想和作为知之甚少,

或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后来,我读了胡平的《米奇尼克:人·角色·思想》,对米奇尼克其人

Page 40: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40

其事有了初步的了解,不禁对这位被誉为“杰弗逊式的人物”心向往之。2002年冬天,读到崔卫平的《谁是亚当·米奇尼克?》,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辽阔的天空、无际的大海,这些精彩至极的片段从此就在我的脑中萦回不去:

“在他(米奇尼克)头脑中,不存在一个需要不断加以关注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不需要明里暗里不断关注他们的行为、动向,希冀最终由权威作出关键的变动,从而引起预期的社会效果,

或者借此作为自己政治赌博的押宝。采取和皇帝一道进餐的人仍然将皇帝看作唯一的权力资源,

他将依据皇帝的脸色、皇帝将要收获什么而行事,甚至皇帝所拥有的某个怪癖,也成为这些人关

心的对象和行为的依据;而采取独立行动的人们相信还有别的权力资源,他的席位不是在皇帝的

餐桌上,而是在自身的行为当中,这样的行为不需要皇帝来钦定,不需要皇帝赋予其意义,而是

自主的和自我赋予的。说米奇尼克是个言行合一的人,这是鲜明的例证:既然是搞民主,就意味

着眼光向下,意味着立足自身,立足于和自身一样独立的人们,他和这些人们的行为便是一个富

有意义的起点。他这样的行动可以从任何地方任何人们那里开始,而且可以马上就去做。”

同样是那个冬天,我知道已经为本民族引入了哈维尔这一精神资源的崔卫平,又要为我们引

入米奇尼克的精神资源。从此我就渴望着早日读到这部必将在汉语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米奇尼

克文集》。

米奇尼克被称为波兰的“甘地”、“路德”决不是偶然的,他是团结工会运动的灵魂人物,在

波兰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少年时代起,他就积极参与了反权威的政治活动。从

18岁第一次坐牢,他一共经历了 5次监狱生涯,在狱中度过了青春时代的 6年多时光,至少有两次遭到暴力殴打,他也因此理解了《古拉格群岛》中的一句话:“感谢监狱,它造就了我”。也

正是共产党反复地把他投入监狱,使这位具有坚定的行动性格的知识分子,有足够的时间冷静地

坐下来思考更深入的问题,并在那里写出了他的主要著作。

Letters from Prison and Other EssaysAdam Michnik / Maya Latynski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1987-9-23 / USD 26.95

但他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政治家,即使在波兰以不流血的代价成功地完成和平演变之

后,他选择的也不是问鼎权力,入阁做官,而是办报,继续以言论影响社会、保持独立的社会批

评,并不因为他参与的历史发生了戏剧性转折而改变初衷。他虽然曾高票当选为国会议员,但没

有多久就辞职了,从此一心在波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选举日报》主编的位置上贡献他的才智、

心血和思想。他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是一位政治家,在这个角色中我从来没有感到舒服。

Page 41: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41

在离开议会之后,我感到真正的解脱。”

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不是什么故作姿态的清高,也不是他无法适应复杂的政治运作(历史早已证明他是最出色的政治战略家,也是富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和他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对从来只知道“打江山、坐江山”,只知道明君、清官的古老中国而言,这是不可思议的,

在我们这块见证了无数次王朝循环的大地上,和皇帝一道进餐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在“皇帝的餐

桌”之外过自己独立的生活,至今还是一个全新的题目。因此,本文试着从权利,而不是权力的

角度理解米奇尼克的思路和作为,理解他对于中国的意义。

1976年是米奇尼克生命中的一个新开始,年仅而立的他写出了注定成为历史文献的《新演进》一文,为波兰未来社会的变革指明了方向。在这篇纲领性的文字中,他无比清楚地认识到了“以

革命来推翻党的专制以及有组织地来追求这个目标,是不现实和危险的”,因此一切地下的策划

密谋行动都是不可行的,“革命的理论和密谋的行动仅仅适合警察当局,他们以此来使得群众歇

斯底里,这让他们觉得更加刺激。”为此,他提出“持续不断地为改革而斗争、寻求拓展公民自

由和人权而开展的演进”,并把“新演进”的目标定位在逐步和缓慢地改进基础之上,并不要求

牺牲和伤亡,它依靠的是逐步加强的公众压力,是公众持续不断地克服恐惧和发展出一种新的政

治意识,而不是依靠暴力和强力来推翻现存制度。他对“新演进”的三种力量作出了准确的分析,

一是工人阶级,他们的压力“是通往民主的公众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二是天主教会,他们长

期以来支持人的自由和尊严,“更重要的,他们始终在捍卫工人阶级的公民自由,尤其是罢工和

独立工会的权利。”三是知识界,他们的责任是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和捍卫基本原则”。

特别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是米奇尼克第一次提出了“为一个美好的今天”而不是美好的明天

而奋斗的说法。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创造,正是在见识了布达佩斯、布拉格

街头横冲直撞的苏联坦克之后,形成了他的“新演进”观,与以往各种各样的思路不同的是,他

把社会变革的目光完全转向了“下面”,而不是盯着“上面”,而在此前波兰呼吁改革的声音中,

无论是世俗的“修正主义”还是来自教会的“新实证主义”,“这两种理解同样相信改变来自上面”。

米奇尼克最关心的不是权力的宝座,而是公众舆论和社会的自我组织,是直接面向独立的公众发

言,告诉人们怎样去做,而不是朝着极权主义的权力说话,告诉掌权者怎样进行改良,他认识到

“没有比来自下面的压力更能够指导当权者”。实际上就是要求致力于争取和捍卫自身的权利,

而不是夺取政权。这一点和中国人总是不断地“上书”、“上折子”,总是期盼着明君、青天来拯

救苍生完全不同。

与这篇文章同样重要的是这年 9月他和库隆等知识分子一起成立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保卫工人委员会”(KOR)。当时他虽然不在波兰,但他是毫无争议的缔造者之一。此前,在波兰乌尔苏斯等地曾发生工人抗议事件,他参加了一次官方对乌尔苏斯工人的审判,判决的不公正和工人

妻子们的哭泣震撼了他的灵魂,他第一个以知识分子身份发表抗议信,接着,库隆发表了一封公

开信,他们还向西方知识分子发出呼吁,要求捍卫波兰工人的权利。这是波兰知识分子第一次公

开站出来为受迫害的工人仗义执言。接下来就是“保卫工人委员会”的出现。此时离团结工会的

出现还有四年。

Page 42: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42

这是波兰转型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事件,它标志着在极权社会探索自主的公共空间的开始。

这一点从他们为这个最初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型团体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就不难看出,他们强调公开

性、真实性、行动的自主性、信任等。其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是与波兰的社会生活、与千百万普通

工人血肉相连的,它没有提出任何政治诉求,它以一个小小的实际行动打破了长期以来被极权主

义完全垄断的社会结构,以实例告诉人们,我们可以自己动起来,自己组织起来,自己帮助自己,

这就是重建社会的开始。用米奇尼克自己的话来说:“它建立在后极权制度的行动哲学上面。为

什么是后极权的?因为权力仍然是全面控制的,但是社会已经不再是,社会已经是反对极权的,

它在反抗和创建自己独立的机构,其结果导向一个我们称之为公民社会的某种东西,即托克维尔

意义上的公民社会。这就是我们试图做的:建立公民社会。”

与其说“保卫工人委员会”的目标是政治性的,不如说是社会性的,它没有任何夺取国家政

权的计划,只是寻求社会独立于政府之外自主行动的可能性,目的只是要帮助那些受迫害的工人

家庭。它在重建民间社会的可能性方面迈出了一小步,却是极为可贵的一步,对他们来说,最重

要的不是“政府的制度应该怎样改革”,而是“我们应该怎样反抗体制以保卫自己”,也就是要在

官方权力机构之外恢复社会的活力,找回应有权利。但是在一个不容许社会有自主空间、没有形

成公民社会的国度里,人们只要选择独立于政府之外,就天然地具有对极权主义的颠覆性,就注

定了具有政治性,也注定了成为官方压制和打击的目标。

从“保卫工人委员会”到《新演进》,米奇尼克实际上已经清晰地画出了一幅在极权主义国

家重建公民社会的蓝图,他把自己绚烂的理想化作了平凡的现实。1980年,团结工会诞生时,米奇尼克和库隆等都成为重要成员(多年以后,米奇尼克说:“我们仍然相信团结工会是我们的孩子,尽管是非法的。”),并为此入狱多年。在合法存在了 13个月之后,团结工会被“军管法”取缔了,米奇尼克却没有感到灰心,即使在狱中。因为他看到了波兰社会被激发出来的生机并没

有中断,地下出版、地下文化(包括文学、电影、戏剧、绘画等)、地下科学,以及以地下状态存在的独立组织(工会、艺术家协会、青年人组织等)……,当然还有独立于官方之外的教会,作为公民社会的雏形已无法连根拔掉。普通的波兰人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恐惧,开始挺起腰杆,在公民

社会没有出现之前,也开始像一个公民那样行事,而不管国家机器是怎么想的。这一切诚然都不

是当局所愿意看到的,他们却不能随心所欲,或者运用暴力加以扑灭。

正因为米奇尼克不是把立足点放在权力的基础上,所以他对一场独立社会运动的评判并不是

从“成”、“败”出发,不像中国人总是在权力的取予和得失上打转,始终无法超越“皇帝的餐桌”,

认为权力之外无政治,从而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权力上面。即使是在团结工会合法存在时期,

他们也“从未要求共产主义者放弃权力,把控制权交给国家造船厂的工会”。

正因为米奇尼克的起点是社会,而不是国家,他追求的是权利,而不是权力。他反对凌驾在

整个社会之上、剥夺了所有社会自主空间的国家机器,目的并不是取而代之,自己去掌握那架机

器,而是寻求把社会从这架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机器下解放出来。所以,他认为即使波兰处于

极权制度的刺刀下,作为一个普通人也不是无所作为的,他分析说:“(今天的)波兰制度是由一个极权主义国家伴随着一个不能以极权主义方式来控制的社会所合成。国家倒是想施行极权主义权

力,但是它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它被迫和生活和解,其结果是在国家和社会之间达成一种临时平

衡。”

Page 43: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43

毫无怀疑,民主是他追求的理想,为此他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入狱,并拒绝出国或在“忠

诚声明”上签字。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以为民主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实现一个完美

社会,更不是因为民主能实现权力更替,从而为自身登上政治舞台创造条件、提供阶梯,而只是

为了一个“不完美的社会”,为了每个人都能拥有和君主同样的权利,每个人都享有和雅鲁泽尔

斯基一样的权利,一样受到法律的保护。

他之所以站出来反对共产主义,也不是基于一种“英雄主义”,他从来不想成为英雄,也不

曾想要为国家、为自由或者别的什么东西而牺牲,他只是想要像个普通人一样活着,尊重自己,

也受到朋友的尊重。基于尊严、常识和记忆的理由,他断然拒绝了在“忠诚声明”上签字,拒绝

选择流亡。基于同样的理由,他也放弃了以暴易暴、以暴力革命为社会变革开路的想法,他懂得

以暴力手段攻占巴士底狱,会不知不觉地建立起一个新的巴士底狱。无论以革命还是其他任何动

听的名义,暴力除了会掐断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将整个社会原子化,最终导致专制之外,不会

有其他更好的结果。这不仅是他从历史中得出的教训,也是他立足生活的思考结果。他由此认识

到,社会的变化不是依靠权力更替就能完成的,“可以假设,如果明天由瓦文萨或者库隆来取代

雅鲁泽尔斯基,什么也不会改变。因此关键问题在于建立一个民主社会,沿着团结的合作尝试的

道路改变社会的权力系统,使得极权主义成为不可能。”那就必须从恢复每个人的权利入手,其

中自然包含了思想、信仰的权利,言论、批评的权利,以及自我组织的权利。他说:“我全部的

生活都在为那些想要反对他们所反对的人的权利而奋斗,包括我自己。”

这一切使他最终能超越于权力安排之上,超越仇恨意识、敌人意识,他从来就不相信“去共

产主义化”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他说:“我们同意宽恕,但是不主张遗忘,不主张健忘。我们不

要报复,却要揭示全部事实真相。”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掌权的打算,从没想过“彼可取而代之”,

而是以说出真相、承担责任的知识分子自许。一句“我们真的不想掌权”决不是政客作秀的口号,

而是他身体力行的准则。所以在胜利在望的时刻,他能发出“你们的总统,我们的总理”这样理

性的声音。既然他的诉求不是权力,这一切就不难理解。而对既得利益集团来说,他们永远都无

法明白会有人不像他们那样追逐权力,而把权利、尊严和自由放在权力之上。

同时作为知识分子,米奇尼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权力都保持了高度的警惕,由此我们才可以

理解他 80年代初在团结工会内部曾经属于一个反对瓦文萨的小圈子,当时瓦文萨正如日中天,他感到瓦文萨要把一种“狂暴的、专制式的”东西强加于团结工会,他担心瓦文萨不顾一切代价

寻求妥协,最终要出卖团结工会,会屈服于官方,把团结工会变成现存结构的组成部分,成为与

过去的官方工会类似的依附组织。因此,他不仅与瓦文萨唱反调,而且在一篇叫做“围绕斯大林

的争论”的文章中,编造了一个正在变成独裁者的工人领袖的故事。当然后来他们成了很好的朋

友。多年后回首往事,他说:“我忠实于自己反权威的理想,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对共产主义。为

了同样的原因,我也反对瓦文萨,因为我想到,瓦文萨要把自己的权威强加于团结工会之上。”

乃至在团结工会将要被取缔前的几个月,他和库隆都成了瓦文萨“公开宣布的敌人”(当然,其中还有其他一个重要原因,官方收买、派遣的“隐蔽战线”力量已渗透进团结工会的领导层,并

几乎掌握了多数,先后将库隆和他排挤出局。军管法一颁布,这些人从此消失)。

米奇尼克强调:“瓦文萨是一个运动的领导人,而我是一名独立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与政治

领袖不一样,他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丧失批判性,不能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

在“天鹅绒革命”之后,他昔日的同伴登上了权力舞台,他对他们的批评甚至比对前共产党人还

要严厉。对人性、特别是人的局限性,他有着深刻的体认,包括对自己——“我不想自我表彰,

我必须面对自己的不足”,他知道“人们很容易屈服于自身的自高自大”。

Page 44: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44

在极权主义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他选择的角色依然是做一个知识分子,他以自己是一名

波兰知识分子为荣。所以,在谈论米奇尼克时,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他所反复强调的“波兰知识分

子的精神气质——不管是世俗的还是天主教的——是为自由而斗争和站在弱者一边”。中国缺少

的正是这样一种知识分子精神气质,相反,我们有的是“其九死犹不悔”的屈原式的忠君情结,

依附权力、选择站在权力一边几乎成了一种惯性。另一方面,权利意识的匮乏也正是古老中国最

根本的特征之一,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中国到处弥漫着伦理意义上的义务观念,

个人几乎没有地位,连法律也是基于义务观念而立,从来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观念。而在以个

人为本位的西方社会,到处活跃着权利观念,法律以权利为本位。所以我以为,与其说中国文化

最大的偏失在于“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还不如说是“权利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没有生

长出基于个人本位的权利观念,除了围绕着权力的轴心打转,就不会有别的选择,所以我们几千

年的历史只是一种周期性的治乱循环,只有权力舞台上的你争我夺、你死我活,没有真正的革命,

也很难出现新的文化和思想因子。整个中国社会的重心始终是皇帝,即便是顺民,关起门来也个

个都是皇帝,权力之外无权利,总以为抓住了权力就抓住了一切,在朝者至死抓住权力不放,在

野者总是怀觊觎之心、问鼎之意。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民主难产的根本原因之一,即便是许多打着

“民主”、“人权”旗号的人也往往陷入抢椅子、排座次的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自拔。米奇尼克为

我们树立了一面镜子、一个榜样。

梁漱溟

米奇尼克不是无根的飘萍,更不是在天空中掉下来的,而是深深扎根在波兰那片有着悠久历

史的大地上,和波兰的历史文化传统血脉相连。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从波兰民主传统中成长

起来的。有四个最重要的代表——诗人米沃什、赫伯特,哲学家克拉科夫斯基和牧师卡·沃依蒂

瓦(Karol Wojtyla1978年成为罗马教皇,即约翰·保罗二世)——对我理解民主的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四个人当中,没有一个政治家或者政治活动家,这就是为什么我视民主不仅仅建立在

政治原则之上。对我来说,民主涉及人的生存境况和人的权利。它提供了一副宽容的图景,一种

对于文化传统重要性的理解,于其中,有可能冲突的人类价值都可以得到培育。对比之下,政治

上的民主,是一种建立在大多数人统治之上的秩序。它可能并经常与人的权利相冲突,仅仅在保

护所有人的立场——包括少数人——的秩序之内才能实现。按照我的理解,民主的本质是自由,

这个自由属于拥有良心的公民。如此理解,自由意味着多样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一个民主的

Page 45: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45

社会秩序中,冲突是一个持续的事实。”

米沃什、赫伯特、克拉科夫斯基和卡·沃依蒂瓦(教皇保罗二世)

被他称为“当代波兰文化最初的奠基者”的克拉科夫斯基使他明白,“自由能赋予我们超越

自身的力量”。赫伯特让他确信,自由、宽容、文化传统、人类尊严才是民主的核心。他说,“在

一个极权主义国家,当权力而非一个超越的上帝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基督教的力量就在于,教

会教导人们只能跪在上帝面前而不是世俗权力面前。这就是为什么宗教基本上是反极权主义的。”

这其中就包含了卡·沃依蒂瓦的教诲。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诗人米沃什曾在格但斯克造船

厂的一次集会上对团结工会的人们说:

“如果你们是一个想要得到权力的政党,那么世界对你们的看法将同对待其他从事勾心斗

角、尔虞我诈活动的政党一样。这样,你们将失去每个国家、每个种族、每一阶层人民的注意,

一句话,你们将失去一切希望!人们希望社会生活的僵化形式能被一种符合人的真正需要和尊严的新形式所替代,希望由一种共同愿望团结起来的千千万万人民能够找到本国的公民之间、国家

与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新形式。由于僵化的社会生活方式正以可怕的冲突威胁着我们这个星球,

人们的这种希望就更加强烈了。”

作为米奇尼克的重要精神源头之一,我深信米沃什的这些思想一定也给了他深刻的启迪。除

了受到他亲身接触过那些杰出知识分子的影响,他还从波兰文学中,从“波兰文学的良心”泽罗

姆斯基等人的作品中找到了自己的根系。他年轻时曾做过“具有道德权威的伟大的波兰诗人”斯

洛尼姆斯基的秘书,这位倾向于自由主义和反对派的诗人教会了他波兰知识阶层传统中的方方面

面,帮助他解决了作为一个波兰犹太人的问题,同时像一道屏障一样保护过他。此外,20世纪初波兰知识界“不服从”的传统也深深地影响了他,包括斯坦尼斯瓦夫·伯佐佐夫斯基(StanislawBrzozowski)、斯坦尼斯瓦夫·维斯皮亚尼斯基(StanislawWyspianski)、斯蒂凡·热罗姆斯基(StefanZeromski)和佐菲亚·娜乌科夫斯卡 Zofia Nalkowska等人著作。他“感到自己和这个传统中的人们是心心相印的”,尽管这些声音是那么微弱而且零星分散,“但无论如何是真实、真诚的”。

他们的言论、人格和著作都给米奇尼克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精神滋养,成为他精神的源头。使

他最后能以更清晰的“新语言”表达出公民社会的思想、人的权利思想,并化为坚定的实践。所

以,他才能无比骄傲地宣布:“我,亚当·米奇尼克,一个波兰知识分子,属于这样的一个传统”,

这一切使他的追求最终超越了意识形态、种族、权力和其他的因素。

乔治·奥维尔、汉娜·阿伦特、曼杰施塔姆、加缪、托马斯·曼,以及托尔斯泰、卢卡奇、

马克思等人的著作对米奇尼克也不无影响,特别是汉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教他成为

Page 46: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46

“反对极权主义的反对派”,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持异议者”,使他确信“不管谁运用暴力赢得

了权力,他必须用暴力维护权力。那些被教导运用暴力的人不可能放弃暴力。因此它最终导向集

中营。”崔卫平曾说过,她就是循着汉娜·阿伦特的声音找到米奇尼克的。

当然,也不能不提及他少年时代的精神导师、一个“独立的、世俗知识分子”、“当代波兰最

杰出的人”里普斯基,里普斯基在他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是在里普斯基的建议下,

他在 1962年参与组织了一个叫做“矛盾寻找者”的俱乐部,讨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自由、苏联入侵匈牙利、波兰会不会发生第二次无产阶级革命、波兰共产党消亡的原因等一切被禁止的敏感

话题,被官方和警察称为“修正主义苗子”,被哥穆尔卡在中央全会上点了名。这一年他只有 15岁。在大学历史系学习期间,他又成为共产党内反叛出来的知识分子、“造反的共产主义”代表

库隆的“热心信徒”,在以后漫长的奋斗过程中,他们是最好的同伴。

萨哈罗夫、哈维尔等比他年长的精神同道也给予了他莫大的鼓舞和启发。他曾无比深情地谈

及“人的权利的捍卫者”萨哈罗夫在 20世纪历史中和他个人的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萨哈罗夫让我们认识到人的权利是文明世界的基础。时刻准备为权利而战斗是我们生而为人的价值所

在。伟大的反极权主义革命,它将人的权利刻写在它的旗帜上,火焰一样席卷了生养我的欧洲国

家,它始于安德列·萨哈罗夫。”

对哈维尔他也充满了敬意,认为哈维尔是欧洲最富有洞见的作家,是个思考的人,“是过去

二十年以来在反对极权主义立场上洞察判断最为深刻的权威”,他说,哈维尔的文字中传达出了

捷克文化中最可贵的价值:热爱自由、尊重传统、幽默和自讽、宽容和正直等。《无权者的权力》

乃是关于在中、东欧建立公民社会的运动哲学的“最好最准确的表达”。

崔卫平说,哈维尔的语言是一种道德的语言,米奇尼克的语言则是政治的语言。我以为与其

将米奇尼克的语言称为政治语言,不如说是公民语言。“政治”在中国是个被严重污染的词汇,

一提及“政治”,人们便谈虎色变,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早已经把“政治”等同于“权力”,

等同于“皇帝的餐桌”,一提起“政治”,人们首先就会联想到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阴谋诡计,

联想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联想到改朝换代,而不管是宫廷政变还是农民造反,无不弥漫着一股

血腥味。中国人之所以会把“政治”与“权力”挂起钩来,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从来都没有真正拥

有天赋的基本权利,一方面是当权者总是刻意使权力神秘化,策划于密室之中,大搞暗箱作业,

始终不离“君权神授”、“圣主英明”那一套。实际上这不过是见不得阳光的狭隘的政治,它与人

类的政治文明完全是相背离的,广义的政治就是公民社会下人人可以行使自己自由权利的那种政

治,也即崔卫平所说的“业余政治”。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米奇尼克的语言是政治的语言,那

也是“业余政治的语言”,我更愿意称之为公民语言。

这样的公民语言是朴素的、生活的语言,没有暧昧的、酸腐的气息,它扎根于生活的深处,

以及波兰民族的历史传统之中,同时吸取了整个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成分。也因此,他的公民语

言才如此富有概括力、穿透力和明晰的理性力量,毫不含糊、拖泥带水,充满了阳刚和自信,从

而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长期以来,正是他创造性地使用了一些语言,复活了一些语言,比如他 1976年提出的“新演进”,“为一个美好的今天而非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后来提出的“不完美的社会”、“民主是灰

Page 47: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47

色的”等等,这些语言仿佛一下子就让人获得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这是在哈维尔、

萨哈罗夫他们那里所缺乏的。对此,他自己有着足够的认识,“语词拥有它们自身的力量;正是语词创造了一个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我们所呼吸于其中的智性氛围和精神气氛。我们每个人选

择适合于我们自己的语言。”正如暴君有暴君的语言,公民也应该有公民的语言,这是两个不同

世界的语言。

在《新演进》文中,米奇尼克对“修正主义”、“新实证主义”的局限性作了这样的分析:“如

果可以运用一个隐喻式的比较,即将苏联国家组织比作教会而将马克思意识形态教条比作圣经,

那么修正主义在忠诚于圣经的同时,发展出他们自己的表述;而新实证主义则追随教会,同时希

望这教会或早或迟会消失。”也就是说,前者相信“圣经”而不信任“教会”,后者承认“教会”

而不承认“圣经”。

与相信可能有一个完美社会的父辈不同,米奇尼克相信完美的社会只有在集中营里才会被创

造出来,他追求的是一个“不完美的公民社会”,仅仅为了生活得更好一些,为了“少一些贫困,

少一些恐惧,多一些权利”。“我们不应该为一个完美的、摆脱了冲突的社会而斗争,而是为了一

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冲突在民主游戏规则之内得以解决。”

在《灰色是美丽的》一文中,他提出“民主是灰色的”,“民主是各种不同利益之间持续的衔

接,是各种利益之间孜孜不倦地寻求妥协,是各种激情、情绪、仇恨和希望的市场,是永远的不

完善,是罪人、圣徒和猴子的大杂烩。”“但是只有民主有能力向自己提问,也只有民主有能力纠

正自己的错误。相比之下不管是红色专制还是黑色专制都毁灭了人的创造能力;它们消灭了人类生活的爱好趣味,最终也杀死了生活本身。只有灰色的民主,拥有人权和公民社会的机构,有可

能以争论来代替武器。”

他形象地将团结工会运动称为一个“钢腿泥手”的巨人,在工人当中拥有广泛而强有力的基

础,在谈判桌上却没有力量。相反,波兰的共产主义制度则是一个“泥腿钢手”的巨人,它失去

了人民的支持,手里却握着利器,在谈判桌上也占据着优势。

他将 1981年 12月 13日雅鲁泽尔斯基宣布军管称为“波兰战争”,是对全社会和全体人民发动的一场战争。当波兰完成了社会转型之后,他并没有停止思考,他主编的《选举日报》仍在“创

造一种新的语言”,以此来讨论和评估周围变化了的世界,因为他感到过去用来描述世界及其传

统的语言已经无效,在重建新的社会生活时需要一种“新语言”,他把这种新的语言称为“共同

的语言”,是为了所有人都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波兰”,虽然当年雅鲁泽尔斯基们用暴力拒绝了

“共有一个波兰”的观点,但他们不想以复仇的心理,演一出中国常见的“天街踏尽公卿骨”的

历史剧,因为“我们只有一个波兰,我们必须学会生活在一起”,不应该以任何理由将共同的家

园分割成共产化或者非共产化等不同的部分。同时也基于这样一种逻辑,不想让昔日的共产主义

者说:“米奇尼克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当我们有权时,我们把他们踩在脚下;现在米奇尼克的

朋友把我们踩在脚下。”他不容许有人将这次社会变革庸俗化地看作是简单的权力更迭。

和哈维尔的剧作家和哲学背景不同,米奇尼克的知识背景是历史学,他本人虽没有写出什么

历史著作,却亲身参与创造了波兰的历史,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惟独没有的是对权

力的欲望、贪婪。他说:“衡量民族、社会和个人成熟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历

史当中,有他们自己生活的故事。”创造历史,而不是追逐权势,这是多么美好的追求,他的思

想、人格、经历都是一本无比丰富的鲜活的历史书,他在“皇帝的餐桌”之外创造了属于每个人

Page 48: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48

自己的新的生活,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人类精神的魅力。

2004年 8月 13—15日杭州家中■

傅国涌,历史学者,自由撰稿人,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1967年

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主要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言论史

和知识分子问题等。

Page 49: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49

一位在国内诊断出肿瘤癌症的杭州人在美国求医的经历倾心 2007 天涯论坛(2014-5-1)

昨天,在 19楼看了 shenjiangan先生,勾起了无尽的回忆。

首先对 shenjiangan先生及家人表示慰问,因为你们所经历的迷茫、痛苦、抉择,我和老公感同身受。我老公也是两年前查出颈椎肿瘤,我们也体会了天塌下来的感觉,也面临过手术选择,

甚至也找过上海的肖建如医生。

所幸我们两个家庭都走过了这段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最后选择了去美国

看病。所以故事有了完全不同的走向。

我们之前没有去过美国,没有美国医生的朋友,我们家也仅是小康之家。去美国看病只是人

生绝望中孤注一掷的选择。

我把这段难忘的经历和大家分享,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绝境还有其他可能。

一、发病

和 shenjiangan一样,我老公也是人到中年,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甚至很巧的是他也有个姐姐。

3年前,他时常觉得颈椎酸痛,开始没觉得异常,毕竟现代人十个里面有八个颈椎病。直到2012年春节,他的颈椎病越发厉害,有时候会觉得手指发麻。于是,催他去检查,在庆春东路的 s医院骨科,拍了MRI,拿到片子找门诊医生看。医生看了半天,沉吟着说:“你的病症,我不好判断,你最好找下我们的 F主任。”

略去各种找医生情节,看到了 F主任。他接过片子,看了许久,有点迟疑说:“你这是骨巨细胞瘤,属于脊椎肿瘤。而且你的位置非常不好,肿瘤已经侵蚀了颈椎的第二、三、四关节,需

Page 50: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50

要做全置换手术,手术风险非常大。”

F主任急着出差,关照我们,“你先住进来,做各项检查,等我回来做手术。这手术难度非常大,只能我亲自做。”

一个正常家庭,听到这个消息,瞬间觉得天塌下来了。我们甚至连抱头痛哭的时间都没有。

第二天我就向单位请了假(感谢单位的领导和每一位同事,你们的支持我永记心头),全心全意

开始找资料、联系医院。问的问题只有三个:“确实是这个病吗?治疗的方法有哪些?治这个病

最好的医生在哪里?”

首先找的是解放路上的 Z医院,它是浙江省的权威,脊椎肿瘤方面的三个专家看了我老公片子,都认同骨巨细胞瘤的判断,认为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因为我们问得直接,他们也直言不

讳,这个手术需要把颈椎切开,去掉 3节颈椎骨,换上钛合金的支撑,不仅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术后病人活动会受限制。但是不手术,面临的就是瘫痪。国内做脊椎置换手术最好的医生是上海

长征医院的肖建如医生。

全中国的医生都推荐肖建如医生,可想而知,他忙到啥程度。

我们终于挂上他的号,下午第 63号。

我认真地在门口做起了数学题,一个病人看 5分钟,63号就 315分钟(我不是最后一个),就是 5个半小时,从下午一点半开始看,就是晚上 7点。而且医生不能喝水、不能上洗手间,简直是铁人的节奏。但是 5分钟,对一个陷入绝境,从

外地跑去上海看病的人来说就是残忍的三言两语。

终于轮到我们了,肖医生脸色苍白,有大大的眼袋,但态度还算温和。周围一圈学生、助手,

有助手把我们的片子挂好。肖医生扫了两眼说:“脊椎肿瘤,准备住院手术吧”

因为事先已经研究了手术的情况,所以我们抖抖索索地问:“您觉得手术把握有多少”。

“风险肯定有,但我们已经做过很多了。”

又问:“术后会如何?钛合金在体内,终生会有啥影响?”

肖医生不耐烦起来:“不做手术,你可能短时间就瘫痪丧命,你还能管手术后的感受?”

无语出门,果真 5分钟。

走出门诊大楼,心里堵得慌。天开始下雨。这时看见护工推着病床在院子里跑,躺在上面的

病人还挂着盐水,带着氧气包,家属撑着伞努力想遮住病人的头。

突然间,我崩溃了。

不能想象这样的场面,我不能把老公放在这样的医院,也许医生看来,病人只是个数字,成

百上千台手术之一;但对我和家人来说,他是唯一的,我不能让他躺在这样的流水线上。我可以

接受手术的风险,但决不接受疏忽或者轻慢带来的损失。

Page 51: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51

既然手术方法是美国人发明的,手术材料是美国人制造的,那我们就去美国动这个手术吧。

二、准备

我们虽然出过国,但是没有去过美国。这两年国内也开始有美国医院预约的服务,费用超贵。

但在 2012年,几乎没有可借鉴的先例。

首先查去哪家医院看。

美国医院有详细的排行表,每年更新一次,第三方发布,根据死亡率、治愈率、病人满意度、

医疗事故发生概率等进行综合排名。

根据 2013年的医院整体排名,前三位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麻省总医院以及梅奥中心。他们各有所长,不仅有很强的医疗团队,后面还有庞大的科研机构为依托。另外还有各种专科的

排名,比如癌症,全美第一是休斯敦的安德森中心,比如骨科,排名第一的是纽约特种外科医院,

刘翔的脚部手术就是在那里做的。

事实上,除了到第十次左右,他觉得喉咙有点痒,脖子上一块皮肤黑了点以外,没啥感觉。

一度我甚至怀疑,真的每天去躺几分钟,颈椎肿瘤就治好啦?

其次预约。

美国的看病流程基本是,每个家庭都有专门家庭医生,你有各种病痛先找家庭医生,他给你

做基本判断,需要的话他帮你转去专科医生那里检查、治疗,不行再转更对口或者技术更好的医

生那里。所以大型医院的所有专家都必须预约,这样避免了到了医院却发现看错科室,或者医生

不对路;二来,你上门时,你的医生已经研究过你的病例了,他可以和你讨论治疗方法了,免得

浪费大家时间。

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无比痛苦。没有一个中国医生愿意帮你转诊,不要说美国,去中国

其他医院都基本不可能。我们的病历记录不全,有部分报告甚至是手写的,美国医院预约要提供

详细的检查报告、病史、手术或药物纪录,最好还能和你前任主治医生交流,而对勤劳勇敢的中

国人来说,这一切都是需要我们自己收集、自己翻译、自己刻成光盘或制成电子文档的。

我们当时选了东西部各一家医院,东部的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全美连续 20多年综合排名第一,许多科室和手术都是这家医院发明的。西部 UCSF medical center加州大学旧金山分院医学中心,当时全美排名第五。选择这两家医院是因为他们实力都非常强,一个靠近纽约,一个靠近旧

金山,交通相对方便点。

签证问题,按照正常流程,你应该先联系医院,拿到预约单后,去大使馆签证。但是拿到预

约基本要一个月左右,排队等待面签也需要一个月左右,对病人来说,实在忧心如焚。而且美国

的旅游签证和医疗签证都是 B2,都是一年有效,一次最长逗留 6个月。所以从开始预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同时申请旅游签证。事实证明,最后预约单和签证基本是同步办好的,对我们来说,

省了一半的时间。

联络问题,美国的各大医院基本都有国际中心,专门接受国际病人。像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国

际部甚至有中文网页。首先你要找到国际中心网页,按他的要求填写表格,或者给他的指定邮箱

Page 52: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52

发 email。最好有个美国朋友做联络人,因为时差,你基本不可能接听美国的电话,有当地联络人,让你不至于错过诊所的询问。递交申请后,国际中心会指派专人为你服务。他会向你要各种

病历、病史、检查报告之类,当然是要英文的(淘宝上有专门的翻译公司,你可以货比三家)。

这个流程看似简单,但是美国人一板一眼的作风让人抓狂。美国医院得知在 1999年做过手术,要求详细的手术报告和病理切片报告。15年前的病历呀,里面都是手画符;去中国医院找原始纪录,就是去沧海里找一滴水呀。美国人还非常不理解,这是生命最重要的纪录了,为啥会

找不到?

经此教训之后,我去医院做的每个报告,都扫描存在硬盘里,你来要吧,要啥有啥。

三、赴美

老公是 5月 7日检查出颈椎肿瘤的,5月 30日,我们终于拿到了 UCSF medical center(加州大学旧金山分院医疗中心)的预约单。国际中心为我们安排的是 6月 3日初诊,主诊医生是神经外科医生 DR.Chou。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院医疗中心

Page 53: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53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院医疗中心的官方网站主页

其中有个小小插曲,我们在中国一直看的是骨科,肖建如医生也是脊椎外科,因此我们理所

当然地认为应该是骨科医生接诊。其实美国医院分科非常细,脊椎属于神经外科,同一个科室,

颈椎硬膜内肿瘤和硬膜外肿瘤分管的医生都不一样。

预约单上不仅有地址、电话、注意事项,还有医生的详细简历,你还可以 google医生发表过的论文,翻看这个医生是否有过医疗事故。

6月 1日,我们踏上了赴美的旅程。内心忐忑不安,不知道要花多少钱,美国医疗以贵闻名于世;不知道能否治好,因为颈椎肿瘤总是和瘫痪、死亡联系在一起。

但我们始终相信,去美国手术,至少病人会得到应有的尊重,至少医生会有认真的态度,至

少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在美国。

四、初诊

终于等到了 6月 3日,我们坐车来到了 UCSF,这基本看不出是一个医院,没有围墙,就是一片街区,附近 3、4条街范围内都是它的各种门诊楼、检查楼、教学中心、研究中心,还有各种免费班车穿梭于各个区域。

Page 54: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54

来到指定门诊楼前,我们正在东张西望核对门牌时,一个手拿文件夹,穿衬衫挂领带,微胖

的拉丁裔男人满面笑容迎上来问:“Are you from China?Mr.&Mrs Lin?”这就是罗伯特——UCSF国际中心专门负责接待我们的,所有的预约、病历整理、检查联络都由他负责。整个治疗期间我

们没有排过一次队,所有都是他事先联系的,每次看诊,他基本都会陪同。

来到神经外科,另一个华裔男子迎上来,他是国际中心指派的翻译。美国医院规定,对母语

非英语的病人,看诊时都会提供专门的翻译,以防理解出错,耽误病情,而且这个服务是免费提

供的哦。

看医生前,先填写各种问卷,出生年月日、国籍、种族等等,还有病史、药物过敏史、用药

纪录、甚至还有一个隐私保障条款。7、8张问卷过后,又有助手来做各项检查,身高体重、体温血压,手部力量,膝跳反应等等。

做完一切,翻译和我们被带入一个小房间,等待医生来临。在去美国以前,我们已经查了

Dr.Chou的简历,他是在美国出生的华裔,神经外科主诊医生,擅长复杂的脊椎外科手术,是脊椎微创手术方面的专家,曾经入选美国最佳 100位医生。

不一会儿,DR.Chou带着微笑推门进来,他 40多岁年纪,身材高大,穿着合体的西装(我们碰到的美国主诊医生都不穿白袍,反而助手、学生之类才穿,原因我百思不得其解),进来先

和在场每个人握手,然后坐下开始聊病情。虽然是华裔,DR.Chou一句中文都不会了,交流要通过翻译进行。

他详细询问了发病经过、现在的身体各项反应后,对我们说“我研究了中国拍的MRI片子,觉得你最大的可能是骨髓瘤,如果是骨髓瘤不需要手术,放疗就可以。”一句话把我们打懵了。

在中国跑了 3、4家医院,听了 6、7个专家的意见,从来没人和我们说过这种可能性。

DR.Chou拿出一张纸,写下 8个词分别是骨髓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等,他告诉我们,颈椎这个位置的肿瘤基本就是这 8种可能性,每一种的治疗方法、后续的防范和复发情况都不一样。比如骨髓瘤对光非常敏感,他比喻说“在光照下,肿瘤会像奶油般溶化”因此通过放疗就可以治

愈,但骨髓瘤复发概率很高,后期需要跟踪治疗。而骨巨细胞瘤放疗就对它没用,只能通过手术,

但是骨巨细胞瘤基本不会复发。他还简单讲了其他类型肿瘤,但请原谅我脑容量不够,实在记不

下这么多。

这堂医学科上得惊心动魄,旁边还有脊椎模型,DR.Chou会拿过来比划位置给我们看。讲完后,他微笑着看大家“any question?”在中国医院多年看病经历,面对这样的讲解,我们真不知道再问什么。

看我们没有问题,他又接着说:“目前最重要的是确定肿瘤类型,尽快做一个穿刺活检,有

了答案,我们再来讨论下一步治疗。”

然后他问我老公:“现在感觉痛吗?需要我开止痛药给你吗?”

这句问话,当时让我们百感交集,在中国医院很少医生主动问及病人感受,也许因为人多,

也许因为医生忙不过来,也许因为中国人的忍耐力超群,但是身为病人和家属,有医生在意你的

感受,主动帮你化减痛苦,这是莫大的尊重和安慰。

Page 55: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55

整个问诊时间,一小时左右,费用 500美金。因为我们没有保险,自己付现金,可以打 6折,最后付款 300美金。

五、活检

排期做穿刺活检,这时就显示出国际中心的巨大好处来。不需要挂号、排队、登记,罗伯特

全部约好后,通知我们时间、地点就行。

活检那天,依然大阵仗,罗伯特和翻译陪同,开始还是各种问话和表格。(每换一个科室都

经过一轮问话,查体重、血压之类)

然后老公在更衣室里换上手术袍,活检相当于一个小型手术,需要局部麻醉,有各种注意事

项。中国的活检好像是住院时由主管医生做的。美国非常重视病理报告,由专门的病理科医生亲

自来做,保证提取样本的可靠性。

我进不了手术室,只能在专门的家属休息区等候,有沙发、电视、杂志、咖啡,就是没有心

情。过了一个多小时,护士通知我,手术结束了,老公在恢复室了。我想象着他挂着盐水躺在病

床的样子,结果走进一看,除了脖子这里增加了一块创可贴,什么都没有。问感觉如何,一点感

觉也没有。

我们正说着话,负责手术的女医生带着三个助手来到病床前(请原谅我的脑容量,记不得她

的名字了)她先对老公说:“刚才做的非常好(其实他就趴着,啥也没做),穿刺很顺利,我们也

拿到了理想的样本,大概一周左右可以有结果。”然后开始交待今晚洗澡不要碰到伤口,发烧要

来医院等等各种注意事项,最后她拿出名片递在我手里,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和她联系。

5分钟后,护士通知我们可以换衣服走了。好有失落感,无比重要的穿刺活检,连医院都不住一天,盐水都不挂一瓶就结束了。最后的账单倒是让我们找到了手术的感觉,2.5万美金折后1.5万。美国医院的费用,从不体现在药物上,是为你提供服务人的水平和数量决定的,所以美国外科手术,2、30万美金是合理收费。

六、转诊

焦急等待中,迎来了 DR.Chou助手的电话。她通知我们,活检结果确认是骨髓瘤,不需要手术。所以要帮我们转诊,转到放射科接受放疗,转到血液科接受检查,查明病因,控制复发。罗

伯特会帮我们约好,通知具体时间地点。

在各种等待中,我们也开始了解骨髓瘤的情况。它其实是一种血液的恶性肿瘤,浆细胞大量

堆积,变异后形成肿瘤,有单发和多发的区别。它会侵蚀骨骼,在脊椎和肋骨常见,但它的病症

不明显,基本化验都查不出来,误诊率高达 70%。

我们首先去见的是肿瘤放射科的 Alexander Gottschalk医生。根据简历显示,他是放射治疗方面的专家,是 UCSF射波刀 (Cyberknife)外科手术项目主任。使用射波刀,以大剂量射线对肿

Page 56: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56

瘤进行极高精度照射的治疗,一次性可以治疗脑和脊柱肿瘤; 乳腺、肺部、骨盆等癌症。

在我们满心以为,使用射波刀(Cyberknife)一次就可以解决颈椎肿瘤的时候,DR.Gottschalk却告诉我们要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因为老公的肿瘤太过靠近中枢神经,不适合射波刀这种高强度的放射治疗,用调强放射做 20次,每次小剂量更好。孤陋寡闻的我,平生第一次知道,放疗的种类也是可以让人眼花缭乱的。

听多了放疗、化疗的恐怖经历,当然关心放疗的危害,问:“放疗会掉头发吗?会吃不下饭

吗?”DR.Gottschalk忍不住笑起来:“放心不会,顶多会有点喉咙干,表面皮肤有点发红,其他基本没影响。调强放射治疗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疗法。”又问:“那治疗效果呢?”医生肯定地回答:

“对骨髓瘤效果非常好,一个疗程是一个月时间,结束后再等一个月,我们再来做MRI,肿瘤基本就消失了。”

得到这样的答复,我们满心欢喜,压在心头几个月大石终于搬开。不用手术、不会痛苦、没

有可怕的后遗症,还能想象比这个更好的结果吗?

七、转折

事实证明,我们高兴得太早。每块乌云都镶着金边,每朵白云下都会有影子。

因为骨髓瘤是血液科范畴疾病,罗伯特帮我们约了 Thomas Martin医生。DR.Martin是血液肿瘤科的专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血液癌症方面有广泛临床研究,尤其擅长多发性骨髓瘤和白

血病治疗。

略去各种填表准备之类,终于和 DR.Martin面对面了,他是个西班牙裔人,头发雪白,表情丰富,看到他我就想起火星叔叔马丁这个词。但是马丁叔叔给了我们沉重一击。

听说我们已经约好 DR.Gottschalk准备开始放疗的时候,马丁叔叔皱起眉头,连连摆手,“不行,先停一下。还需要做一部分检查。因为需要确定你的骨髓瘤是单发在颈椎,还是在身体其他

部位也有。”

什么,还有其他部位?

“骨髓瘤也叫浆细胞瘤,浆细胞会随着血液在体内四处流动。因此,单发的骨髓瘤只有百分

之三,绝大多数是多发的。而且,骨髓瘤复发概率非常高,二年内复发概率超过 70%,五年内复发概率超过 50%,你们要做好准备。”我们又懵了。

“不过,你们也不用担心。近期骨髓瘤研究不断有新突破。今年 6月(指 2012年 6月)刚有个新药上市,对多发性骨髓瘤的顽固病例非常有效。还有几种新药和疗法已经到了临床试验的

阶段了。我估计,十年内骨髓瘤治疗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看看老公,半开玩笑地说:“也许等你发病时,吃两颗药就可以治愈了。”

请问,这算是安慰吗?

无奈,开始检查。抽血、验尿、抽骨髓。

Page 57: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57

抽骨髓就在血液中心的检查室进行,由一名男护士操作。美国的护士分两种,普通护士和专

科护士。专科护士要进行专门考试,有某方面专业技能,有些还有处方权。抽骨髓的护士就属于

专科护士,在尾椎骨这里扎针抽,做完问“痛吗?”回答“没啥感觉。”

好吧,请问你是来自“痛觉神经稀少星球”吗?

另一项重要的检查是 PET-CT。这是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检查项目,中国部分医院引进了,浙江省好像只有浙一医院和 117

医院有(医馆君注:不止这两家有),每次费用 7000元人民币,不进医保。PET-CT能够发现毫米级别的肿瘤病灶,有 95%的精准率。它扫描全身,一次即可了解整个身体的病灶情况,这是其他检查不能够做到的。但是害处也很明显,它事先要往静脉注射一种糖代谢物用来标记肿瘤细胞,

这种物质有辐射,对人体有危害。

我的观点,用 PET-CT做每年一次的常规体检项目,那是找死的节奏。但是如果你MRI、或者其他常规检查已经怀疑你有肿瘤了,那该做还是做吧,毕竟 PET-CT检查癌症的准确率高于其他。这点辐射可以忽略不计了。

美国医院 PET-CT费用是每次 7000美金,做的流程和中国一样(好吧,机器都是一家公司生产的)。

这里可以吐嘈美国护士的静脉针技术吗?老公这么粗的血管,硬是扎了两针还没扎进,反而

流了一手臂的血。他不停地说 sorry,在一旁看得我直摇头,真该让他见识下中国儿童医院的输液室,震天的小孩哭声,围满的家长大人,细得看不见的血管,护士还不是一扎一个准,换成你

们估计早就吓尿了。

八、宣判

在等待结果的时候,接到马丁叔叔助手的电话,说医生开了两个药,询问我们附近的药店是

什么?

原来美国的 welgreen、CVS既是药店又是大型连锁超市,遍布城乡各地。医生会把你的药开给你指定的超市,然后你就去柜台报名字、核对身份后付钱取药。美国的药都没有外包装,统一

装在橙色半透明的圆筒中,上面贴着服用方法。药店的药剂师也会和你交代一下禁忌。

两种药,总共 5块多美金。和诊费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难怪美国医生都不爱开药,医院甚至不设药房,靠卖药,他们早饿死啦。

终于等到判决的日子,我们又来到了马丁叔叔的诊室,他满面笑容地说:“你是百分之三概

率的单发浆细胞瘤,只有在颈椎位置有病灶,这次只要放疗就可以解决啦。”

万岁!

“不过,之前我们谈过,骨髓瘤复发概率非常高,你必须定期接受检查。”马丁叔叔眨眨眼

睛。

“我帮你们找到了一个当地医生,你们可以去他那里检查,定期将报告 email给我,如果有问题,随时来吧。”

Page 58: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58

他递过一张写着邮箱和名字的字条,我们一看是浙一医院的血液科医生,顿时放下心来。

九、放疗

又回到了 DR.Gottschalk的那里。老公即将接受的是调强放射疗法(Intensity ModulatedRadiation Therapy)。

它使用 CT和MRI来创建肿瘤和周围组织的三维图像,根据这些图像,控制辐射束的方向、形状和强度,保证高剂量的辐射传递到肿瘤,同时将健康组织的潜在损害减到最低。

UCSF医疗中心从 1997年开始进行调强放射治疗, 它有两种类型的调强放疗:直线放疗,最多可以有 25个固定波束。串行断层放疗 -这种放疗机器是可以绕着病人旋转,从多个角度进行放疗。调强放疗可以医治脑瘤、乳腺癌、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肺癌和前列腺癌。国内哪些

医院有,我不确定。

放疗前准备,老公躺在放疗台上,取各处定位数据,专门为他制作一个覆盖头、颈部到肩的

绿色硬塑料罩子。以后每次去,只要盖上这个罩子,保证不会移动,确保放疗位置的准确性。

老公的放疗总共 20次,每天一次,一周 5天,周末休息。

第一次放疗,进去不到十五分钟就出来了,我大吃一惊,以为出啥意外了。医生说,已经做

完了。其实每次真正照射的时间不过 2、3分钟,躺倒、戴罩子时间更多。

于是,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回硅谷和旧金山,每天上下班似的,花 2、3小时,去医院做只有几分钟的放疗,熟悉了湾区的各种交通工具,看尽了 caltrain沿线的各种风景。

20天里,会有医生来见你,问你“感觉好吗?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吗?”老公的回答一概是“很好”。

十、康复

20次放疗结束,费用约是 5万美金。罗伯特帮我们预约了一个月后的MRI检查,到那时候,才是真正检验放疗效果的时候。

光阴如梭,8月底,我们又一次回到了 UCSF,又一次回到了 DR.Chou的诊室。好吧,一切从他开始,到他结束。美国是主诊医生负责制,第一个接诊医生负全责,由他来判定治疗效果。

DR.Chou翻出两张MRI片子,一张是刚刚做的,一张是 3个月前中国做的,他指着相应的位置示意我们:“肿瘤明显萎缩,说明放疗效果非常好,这个过程还会持续,直到肿瘤细胞完全

失去活性,形成一个痂似的存在。”

“肿瘤侵蚀颈椎骨头,所以颈椎的第二、三、四节有空洞,所幸人的骨骼有自愈功能,大概

两年时间可以复原。在这期间,你需要服用钙片,减少冲撞类的运动,比如橄榄球、滑雪之类。”

Page 59: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59

“请问哪种钙片好?”“钙片是很普遍的营养剂啦,只要注意你补充的量是每天 800mg,里面一定要含维生素 D,牌子无所谓,可以直接去药店买,质量差不多。”

关照完这些,DR.Chou又拿出了 DR.Martin的医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诊费特别贵,(我们的三个主诊医生见一面都是 500美金)医生见你还是很谨慎的。那种预约检查、拿报告之类都不需要见的,电话、邮件、去其它医生那里都可以一并办理。

马丁叔叔的医嘱,看得我们一愣。他不仅给中国医生写了一封详细介绍病症和治疗情况的信,

还列了一张表,通知我们每三个月、每半年、每两年、每五年要做的各项检查,简洁明了。

信的最后,他留了邮箱和电话,表示:“任何问题,随时可以找我。我也会继续跟踪病人的

情况进展。”这样的服务,这样的关怀,终于明白和谐的医患关系从何而来。

让我们感动的不止这些。

三个月来,我们和罗伯特已经像亲人朋友一般。在中国医院,找再好的关系,也无法做到像

罗伯特一样。去一个新的科室、见一个新的医生,他都陪同;所有的检查,他都事先联系预约,

保证你到了不用等待;所有的费用,他帮你汇总,你可以先看病最后交费。

到我们准备回国时,罗伯特拷贝好所有的检查报告、治疗记录、医生医嘱、用药报告,供我

们留档。最最意外的是,罗伯特的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他是 UCSF医疗中心国际部的雇员,这是医院为国际患者提供的额外服务。

整个美国看病历时 3个月,没有住过一天院,没有挂过一瓶水,甚至药也只吃了几颗,几乎没有感受过任何痛苦。花费是 7万多美金,约人民币 45万。

十一、后续

整整两年过去了,我们回到了中国,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按照马丁叔叔的嘱咐,按部

就班地在浙一医院定期检查,目前一切都好,老公也完全正常。

美国看病的经历是我和老公人生中宝贵的经历。回想起来,常常觉得恍惚,曾经准备接受生

死考验、曾经准备经历未来长久的苦痛,在美国之旅中,一点痛苦挣扎都没有就解决了。这是我

当时每天祈祷,都不敢去要求的结果。

当然我也不知道,当初留在中国继续看下去,等待我们的什么。直到看到《活着——六个月

的生死苦乐》的帖子,我仿佛看到了硬币的另一面。我无从判断 shenjiangan先生和我老公是不是同一种疾病,我也无从知道中国和美国的医疗差距,我只是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

绝境中在哪里都会有希望的。

当然,不可能寄望每个疑难病症的病人都能去美国治疗。但是了解别人的治疗方法,学习别

人跨科室的诊治过程,体会别人和谐医患关系的由来理由,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帮助的。

Page 60: 季风书讯no 353

声音

60

在发这个帖子前,我也犹豫再三。怕被别人认为太高调,怕被别人认为金钱万能。去美国看

病是我们在绝望中能抓住的一点希望而已。其实在重大疾病面前,钱不是最重要的,你的判断和

选择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出发,做力所能及的最优选择。

比如去美国,也可能花了巨大代价却依旧医不好,如果面临这样的结果,我会坦然接受,因

为我已经做了全部的努力了。也许在美国,医疗费过于巨大,我们可能要举债,我会毫不犹豫,

因为和钱比起来,人要重要很多很多。这无关对错,只是我的选择,我亦会为此负责。

感谢看过这个帖子的每一个人,90多条回复全部是祝福和温暖的话语,这在网上真的很难得,谢谢大家支持!

我把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如果能给需要的人一点点启示,一点点帮助,我就无比满足!

Page 61: 季风书讯no 353

评论

61

评论【纽约时报·剧评】《枕头人》——童话中的虐杀与威权

延安时期的陈伯达:被高估的与被低估的

【纽约时报·剧评】《枕头人》——童话中的虐杀与威权

李摩诘 纽约时报中文网(2014-05-08)

话剧《枕头人》(The Pillow Man)在中国曾因为一场“版权大战”而闻名。由英国剧作家马

丁·麦克多纳(Martin McDonagh)创作于 2003 年的剧目,在伦敦和纽约百老汇演出后获得了英国

奥利弗最佳戏剧奖和美国戏剧评论圈最佳戏剧奖。自 2009 年起就引起中国多家演出团体的注意

甚至争夺,先后出现了多个剧本中译本,举行过剧本朗读会等活动,但因版权争议一直未能演出。

时隔五年,版权大战硝烟已散,《枕头人》终于在北京上演。时值 4月底,地点鼓楼西剧场,

根据胡开奇的译本,由话剧导演周可执导,前八场饰演主角、作家卡图兰的是赵立新。正是 2010

年他在蓬蒿剧场的一次剧本朗读,在我心中种下了《枕头人》的瘾。如今解铃系铃,总算一纾“瘾”

痛,从剧作到表演,都有了机会对照观瞧。

《枕头人》是部暗黑寓言剧,以一个作家涉嫌谋杀儿童被拷问为线索,全剧主要人物有四位:

作家卡图兰,作家的傻哥哥迈克尔,冷血警探图波斯基和暴躁警察埃里尔。剧作整体上遵循了“三

一律”:地点始终在一个独裁国家的警察局审讯室里,戏剧时间与演出时间等长——警察讯问、

Page 62: 季风书讯no 353

评论

62

拷打直至枪毙作家,构成整个戏剧过程,每一幕都以卡图兰叙述的故事场景收尾。

话剧《枕头人》版本:北京 2014 版 / 上海 2014 版

导演:周可 / 刘方祺编剧:马丁. 麦克多纳

主演:赵立新 / 羅巍 / 李虹辰 / 吴嵩 / 田蕤等豆瓣链接:http://www.douban.com/location/drama/25844482/

演出与剧作略有不同。演出将剧作第一幕第二场《作家和作家的哥哥》放在全剧开头,作为

交代卡图兰前史的序曲——大概是出于缩短时长、加快节奏、演员换装的考虑吧,但也略微减弱

了戏剧悬念。第一幕中,删去了卡图兰“最满意的故事之一”《路口的三个死囚笼》,它讲的是一

个遭到万众一心的憎恶、被关进死囚笼却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的汉子,最后被强盗射杀的故事。

删除这一“没有谜底的谜”,倒像是为它找到了一个不证自明的谜底。剧作第二幕第一场中《枕

头人》的故事由兄弟二人的对白讲述,在演出中改为多媒体叙述。第二幕第二场的《小基督》故

事,在演出中挪至第三幕,改为多媒体和警察埃里尔的交错叙述。除此之外,演出都忠实于剧作。

全剧有一悬疑推动力——即求证作家所写的虐童杀童故事与实际发生的虐童杀童罪行之间,

究竟有何关联。这一动作主线暗示了该剧的核心主题:艺术创造与现实结果之间,那些悖论迭出

的紧张关系——诸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自我,艺术与道德,艺术与政治,等等。

如何外化这一抽象而复杂的主题?马丁·麦克多纳的方法是“道成肉身”——将当代社会的

群体存在或人性深处的不同维度化为人物角色,并赋予这些人物角色以圆融强烈的个性、血肉和

情感,以此达成含混的象征性。比如我们可以说:作家卡图兰既象征着揭穿真实、不事教化的精

英艺术家,又象征人的精神心灵自我;傻哥哥迈克尔既象征智力不足而又苦难深重的普罗大众,

又象征人的物质肉体本我;冷血警探图波斯基既象征着自命全能、独断反智的权力机器,又象征

人的理性超我;暴躁警察埃里尔既象征着自居正义的道德法则,又象征人的道德超我。每个人物

既本乎个体又超乎个体的双重象征性及其相互纠缠,揭示出人类社会与内在自我的重重现实:苦

难深重的普罗大众(受尽父母毒打的傻哥哥迈克尔)既是精英艺术(天才作家卡图兰)的体验来

源又是其天真观众;艺术家向其汲取养料,加以转喻(卡图兰从哥哥的惨叫声中汲取灵感,写出

Page 63: 季风书讯no 353

评论

63

惨虐的黑童话),也出于同情之爱助其反抗压迫(卡图兰杀死了虐待哥哥的父母),最终创造出旨

在艺术审美和真实认知的作品(卡图兰:“讲故事者的唯一责任就是讲一个故事。”)。当他的精神

浅层与天真大众的意愿重合时,会产生皆大欢喜的结果(傻哥哥模仿《小绿猪》的故事,给哑巴

女孩带来了快乐);当他对现实黑暗揭示得越深刻,只有浅层思考力的天真大众越厌恶这种真实

的镜像,甚至与其主旨背道而驰,将“黑暗的真实”现实化(迈克尔模仿《小苹果人》和《河边

小城的故事》杀害两个孩子,但他认为这是卡图兰的责任:“如果你没告诉我我不会干的,所以

你别装得那么无辜。”)。在以全能自命的权力机器看来,艺术家(泛言之,一切文化精英)的才

智与真诚既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威胁,又是一种令人不悦的优势,他们对真相的揭示动摇人心,四

处添乱,因此即便无罪,也要从肉体到精神将其消灭(图波斯基对卡图兰:“我们喜欢处决作家……

处决作家,那是一个信号,你明白吗?”明知卡图兰没有虐杀孩子,明知他杀死父母是为拯救兄

弟,杀死迈克尔是为让他免于恐惧,这两项谋杀皆情有可原,可他依然枪决了他)。在严苛正义

的道德法则看来,知识精英想当然地是淳朴大众的教唆犯,因此埃里尔毫不手软地拷打卡图兰;

好在他有一颗淳朴善感的心,在剧终,他没有遵守图波斯基焚烧手稿的命令,而是贴上了封存五

十年的封条。

若搁置这些复杂的象征,只把他们当作四个性格怪诞的人,剧情依然成立。但这四个人物已

非中国观众熟悉的“自然人”,而是重新经过文化编码的“人造人”。对《枕头人》的演员来说,

如何将这种“人造人”塑造得浑然天成,真实可信,是最大的困难。

赵立新出色地克服了这一困难。这位瑞典国家话剧院的前演员如今虽然主要活跃在中国内地

的影视领域,一旦登上舞台仍不免成为王者。他身上有着其他中国男演员不具备的东西——那种

西方现代艺术孕育出来的介于绝望与自嘲之间的气质张力,那种在反英雄的灰色地带浸淫日久而

形成的自觉的荒诞感,那种近乎本能的精致微妙的哲学味,那张瞬息之间转换万语千言的复杂面

孔。显然,这位演员有着储量惊人的精神情感库存,随时等待与之匹敌的深邃角色将其引爆,可

惜有此品质的本土原创影视角色尚未诞生。

北京鼓楼西剧场《枕头人》剧照

Page 64: 季风书讯no 353

评论

64

话剧舞台不同。戏剧经典的高难角色给赵立新足够辽阔的驰骋空间,也唤醒他的各个侧面—

—在话剧《父亲》、《备忘录》、《婚姻场景》、《审查者》、《男左女右》中,难以言喻的男主角被他

掌控裕如,此次《枕头人》又给了他释放能量的酣畅出口。他恰如其分地将弑父弑母弑兄、写作

血腥黑童话的卡图兰塑造成带有现代疏离感的“弱者型作家”——一个揭示上帝离去的废墟真相、

但出于写作的专业主义拒绝出示谜底的“卑微”天才。演员掌握了这个角色的三个心理支点:对

写作对创造超越生命的痴迷,对傻哥哥全情投入无保留的爱,对残酷世界冷静悲观却不吝祝福的

意识。他面对傻哥哥时的温情、童挚、震惊和决断,他在暴力刑讯之下的敏感、诚实、柔韧与敷

衍,他的所有行为与结局,皆出于此。只有理解了这个角色的精神意图,才能如此精准地扮演他。

田蕤饰演的图波斯基也很成功。这个极权体制内嗅觉灵敏、思维缜密的警探,其个性人格与

其工作融为一体。他表面通情达理,循循善诱:“我允许你绝对地说真话,哪怕这话会伤我的心。”

诱出真话之后却将其视作对自身权威的冒犯:“现在我收回我让你实话实说的许可,你很幸运我

没赏你一个大耳光。”待对方不识相地跟他讨论,他便忍无可忍:“我已经收回我让你泼我脏水的

许可,对吗?我的故事要好于你所有的故事。”绝不容许平等和挑战,这就是极权的本质。田蕤

非常准确地把握了这个角色城府甚深、表里不一的层次感,同时,也细腻地奏响他内心深处人性

的泛音:当他称赞卡图兰的《枕头人》是个好故事时,眼睛无法控制地湿润,却故作没那么回事

——他想起了自己坠水而亡的小儿子。

吴嵩饰演的傻哥哥抓住了角色的童性,塑造出这个杀童凶手无辜可爱的一面,这是成功的;

但他还没能表现出“肉体性人格”的另一复杂面——那种浑浑噩噩的混沌之恶,这种人格也有掩

饰性,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李虹辰演出了埃里尔暴躁暴力之下的那种喜剧性,称职地把现

场气氛不断推向紧张和高潮,但埃里尔发现卡图兰没杀孩子之后的情绪落差和心理变化,表现得

微欠火候。

《枕头人》的舞台设计很有匠心——一个转动的铁盒子便是全部的空间;铁盒旋转,其侧壁、

其断面则承担多媒体投影和换景的功能。低矮逼仄的天花板,狭长如银幕的横切面,惨烈的灯光,

无情的镜子,逼真的刑具,牵动人心的档案袋——既构成窒息残酷的刑讯室,又成为密不透风的

极权社会的隐喻。

《枕头人》中的铁盒子

Page 65: 季风书讯no 353

评论

65

无论卡图兰故事中的人物,还是剧中的四个实体人物,都是在父母虐待的环境中长大,此种

“巧合”绝非偶然。虽然卡图兰声称他的故事和人物什么都不代表,可剧中的“父母”、“虐童”

绝非就事论事:“父母”作为权威与环境的象征,对“孩童”施虐;“孩童”作为纯真与无辜的象

征,饱受权力的蹂躏——这是整个人类犯罪与受罪的缩影。这种罪孽陈陈相因,难以改变,但总

有一丝爱的光芒明灭在废墟之间——就像是松软的枕头人的泪水,善良而虚空,悲伤而温暖。■

李摩诘是文学评论人和剧作家,作品《捕风记》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1 年度文学评论

家奖,她的最新作品是评论集《必须冒犯观众》。

Page 66: 季风书讯no 353

评论

66

延安时期的陈伯达:被高估的与被低估的

朱鸿召 上海书评(2014-05-12)

▍陈伯达的学问是三流的,政治是二流的,文笔是一流的。延安时期,他在毛泽东思想形成

中的作用被海外学者高估了,在毛泽东领导下思想路线斗争中的作为被低估了。

▍自 1937 年 11 月至 1939 年 8 月的将近两年时间里,陈伯达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二十八

篇,整理出版专著两本。这些文章中,很多都是长篇学术论文,虽然有此前学术积累,但是哪怕

整理文稿,形成篇章,誊抄一遍,也是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的。文字背后的勤奋与多才,在延安知

识分子中是不多见的。

▍毛泽东还在休息时间,陈伯达将反驳蒋介石的文章悄悄地放在桌子上就退出了。毛泽东醒

来后,一口气读完,并作多处修改。原题为《评蒋介石先生的〈中国之命运〉》,毛泽东删除了“蒋

介石先生的”,并删去文章中所有称呼蒋介石为先生的“先生”二字,直呼其名,耳提面命,不

再有什么客气。文章中有多处修改,开头一段是毛泽东增加的。陈伯达送审的文稿上没有署名,

毛泽东在文章标题下加上“陈伯达”的名字。让陈伯达出尽风头、红遍中国的就是这篇文章。

《毛主义的崛起——毛泽东、陈伯达及其对中国理论的探索(1937-1945)》[美] 雷蒙德·F.怀利著︱杨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 6月第一版︱315 页︱58.00 元

Page 67: 季风书讯no 353

评论

67

1939 年 3 月,陈伯达在延安被调任毛泽东秘书。1970 年 8 月,陈伯达在庐山被毛泽东发动

的“批陈整风”运动打倒。三十余年政治秘书生涯中,陈伯达的学问是三流的,政治是二流的,

文笔是一流的。延安时期,他在毛泽东思想形成中的作用被海外学者高估了,在毛泽东领导下思

想路线斗争中的作为被低估了。

坐了两年冷板凳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陈伯达经请示北方局同意,挈妇将雏,从天津出

发,取道青岛、西安,大约 1937 年 10 月底来到延安。

据他晚年回忆,“我到延安时,已经是来得很晚了,文化人来得多了,开欢迎会的形式已没

有了。另外,当时有些干部对我们这些白区做地下工作的人似乎有些偏见,所以我们并不受重视”

(陈晓农编纂:《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61页)。此前,丁玲奔赴陕北,周扬、艾思奇、李初梨、

何干之等文化人受命调赴延安,都受到热烈欢迎。陈伯达曾留学苏联,与何凯丰、陈昌浩等同班,

与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王稼祥等同校,颇有革命资历,初到延安,感觉没有被重视。

经组织部门安排,陈伯达先是在陕北公学担任教员,校长为成仿吾。不久,调任中央党校教

员,校长为康生。作为教员,陈伯达感觉为难,也很委屈。因为他讲话带有浓重的闽南腔,学生

很难听懂。所以,他站在课堂上授课,实际上近乎写课,需要不停地板书,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

的意思。

几个月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张闻天将他调到中宣部工作,担任出版

科科长。1938 年 5 月,延安马列学院成立。这是当时延安最高学府,培养党的高级理论干部。

张闻天兼任院长,任命王学文、陈伯达为副院长。为人谦和,处事公正的张闻天曾经在公众场合

介绍陈伯达:这是从北平来的陈伯达同志,他是北平“新启蒙运动”的发起人。

但是,陈伯达并没有引起延安的关注,因为延安革命队伍里很少有人知道“新启蒙运动”,

毛泽东似乎也没有关注这个叫陈伯达的文化人。寂寞冷落中,陈伯达利用中宣部出版科分管新闻

出版业务之便,用心著述,频繁发表文章。据不完全统计,自 1937 年 11 月至 1939 年 8 月的将

近两年时间里,陈伯达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二十八篇,整理出版专著两本。这些文章中,很多

都是长篇学术论文,虽然有此前学术积累,但是哪怕整理文稿,形成篇章,誊抄一遍,也是需要

坐得住冷板凳的。文字背后的勤奋与多才,在延安知识分子中是不多见的。

这些文章著述大体可分为三类:其一是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先秦诸子中如《老子的哲学思想》

《孔子的哲学思想》等,用清晰、狭隘、偏激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给古人在唯物与唯心的

阵营里排队,漫画式定位定格,六经注我,强词夺理,把学术与历史直接拖进现实斗争。

其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如《纪念马克思与孙中山》、《关于马克思学

说的若干辩证》等,把思想理论与社会阶级对号入座,从马克思到孙中山,纵横捭阖,下笔千言,

滔滔不绝,说的几乎全部是正确的废话。唯一值得关注的是,陈伯达推演并明确提出,“我国过

去这一切优秀思想的发展,要到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家——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手里才能集

合其大成,而成为完整的和贯彻的科学共产主义思想。而中国无产阶级科学家的出现,是只有中

国无产阶级发展到一定的自觉程度,才是可能的。”[陈伯达:《纪念马克思与孙中山》,《解放》

周刊(延安),66 期,1939 年 3 月]这里所谓的“中国无产阶级科学家”,实际上是指“中国马克

Page 68: 季风书讯no 353

评论

68

思列宁主义者”。

其三是关于现实政治斗争的时论,尤其是政治论辩,如《一二九运动三周年纪念》、《评陈独

秀的亡国论》、《随感录》等,找点准,下手辣,撕咬扯拽,嬉笑怒骂,或逻辑穿越,或上纲上线,

纵向刨根挖底,横向联想对比,形成一种强悍的话语霸权。他把陈独秀定性为“托洛斯基派在中

国的著名首领”,“从陈独秀的老实话看来,陈独秀是抗战亡国论者;从陈独秀的‘哲学’看来,

他否认民族内在的力量,而指望外力,正是有利于日寇的进攻的;从陈独秀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

观点看来,他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支配之歌功颂德者(在今日就是对于日寇的歌功颂德),从陈

独秀上述的整个观点看来,从陈独秀对于中国前途的观点看来,他是反三民主义的;所以,在事

实上,陈独秀不但是共产主义事业的背叛者,而且是民族的背叛者,而且是中国文化的背叛者;

他在现在一切的言论和行动,完全是于日寇有利的,完全是为日寇服役,并且,是假借反共的名

义去在实际上反对国民党的。这样,陈独秀还不是全民族的公敌?还不是国共两党的公敌?”[陈

伯达:《评陈独秀的亡国论》,《解放》周刊(延安),60、61 期合刊,1939 年 1月]

这种抓住一点,无限放大,扣帽子,打棍子,杀出刀口子,再往里面撒盐揉沙子,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骨子里没有是非标准,缺失作为一位学者所应有的定见与定力。其文章品格,与公共

知识分子很遥远,与御用文人很接近。

一支文笔受重用

陈伯达具体是怎样被毛泽东看中,选调担任其政治秘书的?他自己的说法是,“我跟毛主席

第一次认识,是在一次讨论孙中山思想的会上。那次会上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孙中山

的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思想,一种意见认为属于小资产阶级思想。我在会上发言认为孙中山的思想

有两个两重性,既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两重性,也有资产阶级思想的两重性。毛主席在做总结发

言时表示,我的意见是对的。会散以后,毛主席请我到机关合作食堂吃饭。在席的,除毛主席外,

只有一位英国记者和我,一共三个人,席间,毛主席问了我一些北平的情况,还问到张申府的情

况。”(《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63 页)尽管当时毛泽东不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但是,被毛泽东

留饭,陪客人,怎么也是一件荣幸的事。至于毛泽东是否就因为在这次讨论会上陈伯达的发言观

点而看中了他,倒未必。

在当时延安供给制生活条件下,毛泽东留饭待客,谈不上什么奢华,相对于单位食堂伙食,

那是一种改善。留饭,对于陈伯达是第一次,被深深记忆着;对于毛泽东却是经常性的,有很多

文化人都曾经被毛泽东留下共进午餐或晚饭。

陈伯达受到毛泽东的关注,应该是在两年多时间里,陈伯达勤于笔耕,在延安报纸杂志上频

繁发表文章,尤其是其论辩类文章中所显示出的犀利文笔,以及关于“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的观点提法。

对于陈伯达上述三类文章写作,毛泽东无意于先秦诸子研究。1939 年 3 月,陈伯达调到毛

泽东身边工作时,毛泽东就明确要求他放弃这类研究:“你的思想不要老停留在老古董上面,还

是要着重研究现实的问题。”(《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65 页)按照这个指示精神,陈伯达担纲

编写了《九一八以来的国内形势》、《抗战中的政治》、《抗战中的军事》、《抗战中的经济》、《抗战

中的文化》等几部系列资料图书,并经毛泽东审阅后付印。毛泽东所需要的,也是看中陈伯达的,

正是其滔滔文笔与辛辣辩才。

Page 69: 季风书讯no 353

评论

69

汉语传统中对“文笔”一词,可分可合,合起来泛指文章辞藻,分开来,有韵为文,无韵为

笔。现代汉语沿袭使用“文笔”一词,更偏重于指向辩论问难类文章,大体属于政论文、议论文

范畴。

1937 年 8 月洛川会议确定毛泽东为中央军委主席,1938 年 9 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

定毛泽东的政治领导地位,但是,毛泽东面对的依然是来自共产国际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权威。六届六中全会虽然传达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内领导权的指导性意见,毛

泽东所代表的思想路线主张必须依靠自己树立其权威,巩固其地位。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最关键

的是孙中山之后中国现代革命的传承与发展。

陈伯达预计“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观点,呼应了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所提出

的看法:“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

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毛泽东:《论

新阶段》,《解放》周刊(延安),第 57 期,1938 年 11 月]“洋八股必须废止……而代替之以新

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534 页)

这是毛泽东思想论证形成的前奏。

毛泽东与陈伯达在天安门城楼交谈

思想建设无大功

1939 年 3 月 4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毛泽东提议,决定调陈伯达到毛泽东处工作,具体

职务是“中央军委主席办公室副秘书长”。中央军委主席为毛泽东,办公室秘书长是李六如。上

任伊始,陈伯达工作由李六如安排,负责处理军务电文,把前方发来的军事电报内容向毛泽东报

告,然后按毛泽东的意见草拟复电,发往前线。对军事一窍不通的陈伯达觉得很不适应,不久毛

泽东吩咐他收集整理抗战中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研究资料。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大量文章都是自己执笔写作,秘书工作主要是帮助收集、查阅相关资料,

协助从事政治理论研究工作。据陈伯达回忆,“那时毛泽东四十多岁,正值中年,精力充沛,毛

Page 70: 季风书讯no 353

评论

70

泽东的著作一般都由毛泽东亲自执笔,不用秘书代劳。只是一些技术性文件,要秘书起草,以节

省他的时间。毛泽东写毕,有时请秘书看看,提些意见,作些修改。毛泽东本人便是著作巨匠,

擅长写作,他的著作别具一格,自成一体,非他人可以代笔的。”

在收入《毛泽东选集》的篇目中,只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个别章节分工写作,

最后由毛泽东修改定稿。“毛泽东需要秘书动笔的,常常是他的演讲。他在演讲时,一般只有很

简单的提纲,有的甚至是即兴式发言,连提纲都没有。这时,需要秘书作记录,整理出讲话稿,

由毛泽东改定。”(叶永烈:《陈伯达传》,134 页,作家出版社,1993 年 11 月版)这些简单的记

录整理工作,陈伯达担任的也很少,先后由和培元、胡乔木承担。1941 年 7 月和培元在延河游

泳时不幸溺水身亡。胡乔木帮助毛泽东整理讲话文稿,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

讲话》。

整风运动中,李六如被调离毛泽东办公室工作。随着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逐步确立,陈

伯达的工作也由军委主席办公室,调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中央政治研究室成立后,陈伯达担

任主任。虽然他的工作岗位数次变动,实际上一直担任毛泽东政治秘书工作。

延安时期(1937-1947),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成熟阶段。在毛泽东思想的论证形成过程中,

陈伯达在思想理论上的贡献并不突出。其突出表现是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后,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

开展对敌思想文化批判斗争。

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

人关于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集体智慧结晶,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思想理论

体系。从井冈山到延安,毛泽东首先关注的是军事斗争和政治路线问题,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论述,

相对单薄。处在战争环境下,毛泽东对现实经济工作的关注,要到 1942 年 12 月陕甘宁边区高级

干部会议上所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遵义会议后,至延安整风时期,张闻天主管党

的思想文化工作。抗战后,大量知识分子奔赴延安,毛泽东对于思想文化问题的关注,仅仅代表

其个人观点。1940 年 1月召开的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张闻天代表组织作“文

化政策报告”,毛泽东作《论新民主主义政治与新民主主义文化》(稍后更名为《新民主主义论》)

的“演讲”。从此文以及其他有关文章主要内容观点分析,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论述,

基本观点来自艾思奇的文章。

艾思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国社会历史典故、生动活泼地阐释解读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

和历史唯物论观点,影响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的写作。这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影响,

遮蔽了艾思奇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问题上的学术影响。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特点,关

于抗战以来中国文化发展方向,关于陕甘宁边区文化功能定位,等等,艾思奇的观察分析都切合

着毛泽东的观点论述,并且每个节点都领先半步或一步。

毛泽东思想理论内涵发展完备是一件事,关于毛泽东思想论证形成过程是另一件事。后者,

用力最勤的首先是张如心。

1931 年 8 月,张如心进入中央苏区,任《红星报》主编,在直接交往中,感觉到“毛泽东

对人民亲切,和蔼,诚恳,不摆架子,不耍威风,不装腔作势”,褒奖有加,心怀崇敬。

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爆发,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加剧,彼此相互攻讦。树

Page 71: 季风书讯no 353

评论

71

立自己的革命领袖形象,成为对敌斗争的需要。

1941 年 3 月,张如心著文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概念,认为“毛

泽东同志的言论著作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典型的结晶体”

[张如心:《论布尔塞维克的教育家》,《共产党人》(延安),第 16 期,1941

年 3月]。

同年 4月,张如心撰文《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前进》,进一步认为,“说

到创造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问题上的发展,最主要最典型的代表,是我们

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张如心:《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前进》,《解放》

周刊(延安),第 127 期,1941 年 4 月]

1941 年 8 月,曾经叛变到国民党阵营的叶青公开出版《毛泽东批判》一书,比较系统全面

地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理论。作为对敌斗争的回应,1941 年 12 月,张如心开始担任毛泽

东的读书秘书后,更加积极地阐述论证毛泽东思想。

1942 年 2 月 18、19 日,《解放日报》连载张如心文章《学习和掌握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

他把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分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

内在有机的统一便构成毛泽东的理论和策略的体系”,并称之为“毛泽东主义”。此文在党内产生

热烈的反响。但是,毛泽东本人不赞成使用“毛泽东主义”这个提法。

4月 22日,毛泽东致信时任中宣部代理部长何凯丰说:“我的思想(马列)自觉没有成熟,

还是学习时候,不是鼓吹时候;要鼓吹只宜以某些片断去鼓吹(例如整风文件中的几件),不宜

当作体系去鼓吹,因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毛泽东书信选集》,212 页)延安学术理论界继续

探讨更合适的名称,其他抗日根据地也许没有及时传达毛泽东的意见,出现积极响应的声音。同

年 7月 1日,邓拓在晋察冀分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上发表社论《纪念七一,全党学习掌握毛

泽东主义》。

1943 年 7 月 8 日,王稼祥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第一次正式公开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随后,刘少奇、博古、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先

后发表文章,表示拥戴并执行毛泽东思想。1945 年 5 月,中共七大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

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路线斗争出风头

美国学者雷蒙德·F.怀利《毛主义的崛起——毛泽东、陈伯达及其对中国理论的探索

(1937-1945)》一书,最精彩的部分是对毛泽东思想论证形成过程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描述,卓

有见识。但是,他以 1949 年后陈伯达担任毛泽东秘书,在一系列重大社会政治运动中的作用,

逆推延安时期陈伯达对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作用,是用臆测想象代替历史事实,显得生硬空疏,

甚至在很多具体问题上出现基本史实错误。

比如推断陈伯达到达延安的时间为 1937 年 7 月之前(第 31页);说王实味曾留学苏联(126

页),实际上完全没有过;比如 1942 年 4 月中宣部第一个“四三决定”的时间(153 页);又比

如 1943 年 5 月刘少奇接替张闻天担任党的总书记(174 页),纯属无稽之谈。这些基本史实的缺

张如心

Page 72: 季风书讯no 353

评论

72

失和错误,带来大量史料空白,作者以自己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是非填充之,难免戏说之嫌。

关于陈伯达在毛泽东思想论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作者见树不见林,生拉硬扯,把陈伯达的作用

过度夸大了。他不知道在毛泽东思想的背后,应该还有艾思奇、周扬、何干之、杨松、吴亮平、

和培元、胡乔木等诸多延安文人的身影。

延安时期,陈伯达来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后,平时工作是收集整理抗战问题研究资料,偶尔帮

助整理一些文稿,其突出表现却是在对内批判王实味,对外批判蒋介石等一批力钧千斤的批判斗

争文章。

陈伯达与王实味是延安马列学院同事。1939 年 2 月,陈伯达在《新中华报》上发表长篇学

术文章《关于文艺民族形式问题杂记》。王实味阅读后,觉得有许多欠妥之处,曾约陈伯达当面

交谈,不料对方很不高兴。王实味是个率直、认真、带几分偏执的人,他把自己对于文艺民族形

式问题的不同意见写成文章《文艺的民族形式短论》,准备公开发表。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学术观点论争,陈伯达却担心自己被学术论争后会影响到工作前途,于是

亲自索要并研读了王实味的文章手稿,然后写出洋洋万言的答辩文章《写在实味同志〈文艺民族

形式短论〉之后》,从王实味文章中挑选出十七个问题,逐一展开辩论驳斥。文章写于 1941 年 2

月,到 1942 年 7 月,延安中央研究院开展王实味思想斗争时,陈伯达将文章重新润色,公开发

表在《解放日报》上,以显示自己的政治嗅觉,他是第一个发现王实味身上有所谓潜在的“托派

思想”。

在参加批判王实味的思想斗争会上,陈伯达引经据典、上纲上线,“总而言之,统而言之,

王实味的思想是包含一个反民众的、反民族的、反革命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替统治阶级服务的、

替日本帝国主义和国际法西斯服务的托洛斯基主义”(《关于王实味——在中央研究院座谈会上的

发言》,《解放日报》,1942 年 6月 15 日)。陈伯达的这类文章,遣词造句匠心独运,文笔犀利,

语气咄咄逼人,与生活中讲话带有明显口吃结巴的现象判若两人。

陈伯达出尽风头,红遍中国的,是批判驳斥蒋介石的文章《评〈中国之命运〉》。1943 年 3

月,蒋介石出版小册子《中国之命运》,国民党中宣部要求国统区党员干部人人必读,大中学校

要将其列入最重要的课外读物,各级教育部门要将其列入正规考试科目。毛泽东读罢文章,召集

几位秘书说:“看来,蒋介石给你们出题目了。”

陈伯达清楚,属于自己的机会到了。他将自己到毛泽东身边工作这几年来所收集整理的社会

研究资料,全部调动起来,“立即着手写反驳的文章,大约写了三天三夜,由于心情很激动,有

时边写边流眼泪,可谓‘笔泪俱下’”。文章写好后,誊抄一新,赶紧送请毛泽东审阅。毛泽东还

在休息时间,陈伯达将文章悄悄地放在桌子上就退出了。

毛泽东醒来后,一口气读完,并作多处修改。原题为《评蒋介石先生的〈中国之命运〉》,毛

泽东删除了“蒋介石先生的”,并删去文章中所有称呼蒋介石为先生的“先生”二字,直呼其名,

耳提面命,不再有什么客气。文章中有多处修改,开头一段是毛泽东增加的。陈伯达送审的文稿

上没有署名,毛泽东在文章标题下加上“陈伯达”的名字。全文审阅过后,批示“送解放日报发”

几个字(《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70、71 页)。

1943 年 7 月 21 日,延安《解放日报》以头版整版加转版的篇幅,全文刊发陈伯达的皇皇大

Page 73: 季风书讯no 353

评论

73

作,堪称政治斗争辩难文章的经典。文章发表后,用内部电报拍发重庆,秘密印制成小册子,到

处散发。据说蒋介石看到后,一是严令禁止发行,二是称陈伯达为“陈逆伯达”。

随后,陈伯达又写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中国四大家族》《人民公敌蒋介石》等政治斗争驳

难文章,脍炙人口,轰动一时。这些像冲锋枪一样的文章,每个字符和标点都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扫射力、威慑力。

陈伯达为人谨言慎行,工作勤勤恳恳,生活低调简朴,不抽烟,不喝酒,像样子的衣服也没

几件,购书、读书、藏书是其最大乐趣。从福建惠安乡下走出来,读书、革命,年轻时多坎坷曲

折,中年时期跟随毛泽东左右,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出色扮演了思想政治斗争角斗士、狙击

手的文人形象,对内对外,近乎百发百中。

他信奉的为官之道是,“跟准一个人,有自己的一批人”(《陈伯达传》,135 页)。当为人之

道与为官之道相抵牾,他舍前而就后,翻脸不认人,事后不认账。批判“现代修正主义”,批判

“资产阶级反动路线”,1949 年后的历次政治思想路线斗争,陈伯达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两军阵前可以大打笔仗,叫骂得震天价响,个人奉命行事,没有任何担当。他曾位列中央最高领

导层,排名第四。爬上高峰,又跌入底谷。他自称“小老百姓”,悔过“我是一个罪人”,痛恨“我

是一个悲剧人物”,希望人们从其悲剧中吸取教训。人品不立,文品不立,就丧失了学术理论安

身立命的逻辑起点。■

朱鸿召,1965 年生,安徽庐江人,1998 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解放日报》

主任记者、上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延安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青年专

家委员。

微信公号推荐

Page 74: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74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白色的火焰 作家作品集 童蒙 世界知识 36

2 随心 文学大台4 亦舒 东方 25

3 随意 文学大台4 亦舒 东方 25

4 此一时也 彼一时也 文学大台4 亦舒 东方 25

5 桃夭 流行、畅销 苏沐梓 重庆出版社 29.8

6 秘藏5.渡尽劫波 流行、畅销 打眼 四川文艺 39.8

7 秘藏6.古董迷局 流行、畅销 打眼 四川文艺 39.8

8 佐拉,漫生活! 青少年读物 佐拉 Zola 湖南文艺 36.8

9 下乡养儿 中国散文 冯丽丽 新星出版社 36

10 子午镇 作家作品集 赵飞鹏 中国青年 35

11 礼仪与兴象古代文学研

究王秀臣 社科文献 79

12 安乐堂 作家作品集 高阳 上海三联 39

13 汴京残梦 作家作品集 [美]黄仁宇 上海三联 35

14 凤尾香罗 作家作品集 高阳 上海三联 38

15 江树峰诗文选 诗、词、赋 江树峰 凤凰出版社 50

16 白雨斋诗话 诗、词、赋 陈廷焯 凤凰出版社 36

17 渡:书的信仰(思想卷) 文学丛书 新京报 中央编译 29.8

18 渡:书的信仰(文学卷) 文学丛书 新京报 中央编译 29.8

19 海上述林 文学大台4 瞿秋白 中央编译 790

20 鲁迅译作初版精选集(全30册)作家作品集 鲁迅 中央编译 2980

21 教子 文学大台1[美] 马里奥·普

佐江苏文艺 45

22 剩下的都属于你 文学大台2 徐星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32

23 莎士比亚书店 文学大台1[美]西尔维亚·

比奇新星出版社 36

24 北京,你是我今夜不及的梦 随笔 私奔锦 友谊 35

25 圣婴(2014版) 悬疑、科幻 蔡骏 南海 32

26 蓝狐 文学大台1 [冰岛] 松 译林出版社 24

27 爱与黑暗的故事 文学大台1[以色列] 阿摩

司·奥兹译林出版社 48

28 野兽花园 文学大台1[美国]埃里克·

拉尔森译林出版社 38

29 亲爱的三毛 文学 三毛 十月文艺 22

Page 75: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75

30 Lovely Bones 外文读物 其他 105

31Chesapeake Blue: The

Chesapeake Bay Saga #4外文读物 其他 80

32 The Notebook 外文读物 其他 60

33Less Is More: How Great

Companies Use Productivity外文读物 其他 225

34 DIARY OF A WIMPY KID #1 外文读物 其他 60

35DIARY OF A WIMPY KID DO IT

YOURSELF BOOK外文读物 其他 50

36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外文读物 其他 60

37 THE HOST 外文读物 其他 70

38 I Like It Like That 外文读物 其他 80

39 Lone Survivor 外文读物 其他 50

40

Long Walk To Freedom: The

Autobiography of Nelson

Mandela

外文读物 其他 70

41 Barefoot 外文读物 其他 100

42 Step on a Crack 外文读物 其他 60

43 Child 44 外文读物 其他 60

44Twilight MTI (The Twilight

Saga, Book 1)外文读物 其他 65

45 The Shack 外文读物 其他 120

46Diary of a Wimpy Kid

Do-It-Yourself Book外文读物 其他 95

47Diary of a Wimpy Kid:

Rodrick Rules外文读物 其他 95

48Twilight (The Twilight

Saga, Book 1)外文读物 其他 65

49 Message in a Bottle 外文读物 其他 65

50Saving the World and Other

Extreme Sports外文读物 其他 65

51 THE ARCTIC EVENT 外文读物 其他 60

52

Eat, Pray, Love: One Woman~s

Search for Everything

Across Italy, India and

Indonesia

外文读物 其他 65

53 ORDEAL BY INNOCENCE 外文读物 其他 40

54 THE KITE RUNNER 外文读物 其他 55

55 Split Second 外文读物 其他 70

56 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外文读物 其他 70

57 THE GODFATHER 外文读物 其他 70

58Preston Bailey~s Fantasy

Weddings外文读物 其他 350

Page 76: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76

59 BLINK 外文读物 其他 55

60 The Angel Experiment 外文读物 其他 65

61 THE TIPPING POINT 外文读物 其他 65

62 To Kill a Mockingbird 外文读物 其他 60

63 THE ORIGIN OF SPECIES 外文读物 其他 40

64 Jack: Straight from the Gut外文读物 其他 65

65 The Catcher in the Rye 外文读物 其他 60

66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外文读物 其他 60

67 Under Heaven 外文读物 其他 170

68 The Last Song 外文读物 其他 60

69WHAT THE DOG SAW: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ADVENTURES外文读物 其他 55

70Merriam-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 2nd外文读物 其他 40

71Nurtureshock: New Thinking

About Children外文读物 其他 203

72The?Merriam-Webster?Thesau

rus外文读物 其他 40

73

The Secret Agent:

Centennial Editon (Signet

Classics)

外文读物 其他 20

74The Taming of the Shrew

(Signet Classic)外文读物 其他 20

75 EXP Good Night, Good Knight外文读物 其他 25

76 BoneMan~s Daughters 外文读物 其他 55

77Eclipse MTI (The Twilight

Saga, Book 3)外文读物 其他 55

78 the spirit thief 外文读物 其他 55

79 The Have-Nots 外文读物 其他 95

80 100 SELECTED STORIES 外文读物 其他 20

81 Across the Universe 外文读物 其他 120

82 Pirates of Barbary 外文读物 其他 100

83 The Generals 外文读物 其他 210

84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Indigo Children外文读物 其他 95

85 The Murder Room 外文读物 其他 110

86

The Launch Pad: Inside Y

Combinator, Silicon

Valley~s Most Exclusive

School for Startups

外文读物 其他 175

87 Freddy the Pied Piper 外文读物 其他 150

88 The Essential Edgar Cayce 外文读物 其他 95

89 High Fidelity (Movie-tie外文读物 其他 95

Page 77: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77

In)

90 A Whole New Mind 外文读物 其他 160

91DK Readers: LEGO Legends of

Chima: The Race for CHI外文读物 其他 25

92

INSIDE APPLE: HOW AMERICA~S

( INTERNATIONAL) MOST

ADMIRED- AND SECRETI

外文读物 其他 110

93 The Lucky One 外文读物 其他 55

94 Battlefield 3 外文读物 其他 70

95 Power Thoughts 外文读物 其他 95

96 Aguably 外文读物 其他 110

97 Arguably 外文读物 其他 115

98Cabin Fever ( Diary of a

Wimpy Kid #06 )外文读物 其他 90

99 The Rough Guide to Australia外文读物 其他 170

100 A Fine Young Man 外文读物 其他 110

101 Peterson~s MBA Programs 外文读物 其他 285

102 Seriously...I~m Kidding 外文读物 其他 40

103 Cthulhu~s Reign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04 The Sleeping God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05Getting Things Done: The Art

of Stress-Free Productivity外文读物 其他 160

106 A Man of Parts 外文读物 其他 170

107 This Machine Kills Secrets外文读物 其他 175

108 Winning the War on War 外文读物 其他 170

109 Generous Justice 外文读物 其他 125

110 Nauti Intentions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11Night Myst ( Indigo Court

Novels外文读物 其他 55

112 Home Song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13

The Sonnets and Narrative

Poems - The Complete

Non-Dramatic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14 Supervolcano: All Fall Down外文读物 其他 165

115 Dragon Champion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16 Razor~s Edge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17Why Businessmen Need

Philosophy外文读物 其他 95

118 Rooftops of Tehran 外文读物 其他 95

119 The Decadent Duke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20 Beside a Burning Sea 外文读物 其他 90

121 Notorious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22The New American Webster

Handy College Dictionary外文读物 其他 45

Page 78: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78

123Ayn Rand Answers: The Best

of Her Q & A外文读物 其他 95

124 Jews, God and History 外文读物 其他 115

125 Impulse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26 Different Seasons 外文读物 其他 55

127 Bats 外文读物 其他 25

128

The Invisible Touch: The

Four Keys to Modern

Marketing

外文读物 其他 95

129Robert Ludlum~s(TM) The

Ares Decision外文读物 其他 165

130 True Believer 外文读物 其他 90

131 The New Strategic Selling 外文读物 其他 120

132 10 Days to Faster Reading 外文读物 其他 75

133 Sex and the City 外文读物 其他 90

134 Where the Heart is 外文读物 其他 90

135 Beach Road 外文读物 其他 65

136Cross: Also Published as

Alex Cross外文读物 其他 65

137 Judge & Jury 外文读物 其他 70

138 All the Rules 外文读物 其他 70

139 Dance of Death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40 Harvard Yard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41 London Bridges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42 Brimstone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43 Violets Are Blue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44 The Winner 外文读物 其他 55

145 Delivering Happiness 外文读物 其他 100

146 Approval Addiction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47 Hollywood Hills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48 See Jane Lead 外文读物 其他 75

149 The Monster of Florence 外文读物 其他 95

150

Michael Jackson: The Magic,

The Madness, The Whole

Story, 1958-2009

外文读物 其他 95

151 Private 外文读物 其他 95

152 True Blue 外文读物 其他 65

153 Run for Your Life 外文读物 其他 60

154 Tamed by a Highlander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55Robert Ludlum~s (TM) The

Bourne Deception外文读物 其他 100

156

Selling in Tough Times:

Secrets to Selling When No

One Is Buying

外文读物 其他 95

Page 79: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79

157 Dark Deceptions 外文读物 其他 45

158 True Compass 外文读物 其他 110

159 Afraid 外文读物 其他 45

160

Everything I~ve Learned:

100 Great Principles to Live

by

外文读物 其他 65

161

A Morbid Taste for Bones:

The First Chronicle of

Brother Cadfael

外文读物 其他 45

162 How to Sell Yourself 外文读物 其他 90

163 Naamah~s Kiss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64 Max: A Maximum Ride Novel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65 The Griffin~s War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66 The Prefect 外文读物 其他 60

167 Red Thunder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68 Lord Brocktree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69 The Engines of God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70 The Next Always 外文读物 其他 95

171 Lost Empire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72 Dire Threads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73 The Real Grey~s Anatomy 外文读物 其他 95

174 Churchill~s Secret Agent 外文读物 其他 65

175 White Star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76

A Fool and His Honey (Aurora

Teagarden Mysteries, No.

6)?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77 Beating the Devil~s Game 外文读物 其他 95

178 No Promises in the Wind 外文读物 其他 40

179 The Book of Kink 外文读物 其他 90

180The Wave Watcher~s

Companion外文读物 其他 95

181 The Brain Trust Program 外文读物 其他 95

182 Berlin 1961 外文读物 其他 190

183JASON AND MARCELINE (NEW

COVE R)外文读物 其他 45

184 The Catcher in the Rye 外文读物 其他 90

185 The Arms of Krupp 外文读物 其他 160

186 Daniel Martin 外文读物 其他 75

187 Pale King 外文读物 其他 55

188 Where~d You Go, Bernadette外文读物 其他 165

189 Night Angel 外文读物 其他 125

190The Complet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外文读物 其他 140

191 Breaking Dawn Media Tie-In外文读物 其他 55

Page 80: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80

(Int~l MM)

192Dr. Bernstein~s Diabetes

Solution外文读物 其他 190

193 The Castaways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94 Pretend You Love Me 外文读物 其他 60

195 The Swan Thieves 外文读物 其他 60

196The Private World of Tasha

Tudor外文读物 其他 280

197 Monster High 外文读物 其他 110

198 Down a Dark Hall 外文读物 其他 50

199 A Gift of Magic 外文读物 其他 50

200The Great Life

Photographers外文读物 其他 175

201 Lucky 外文读物 其他 80

202 The Way Home 外文读物 其他 95

203 Miracle on the 17th Green 外文读物 其他 75

204 Instant Influence 外文读物 其他 165

205 Feed 外文读物 其他 65

206

The Presentation Secrets of

Steve Jobs: How to Be

Insanely Great in Front of

Any Audience

外文读物 其他 170

207 Tortilla Flat (premium) 外文读物 其他 70

208East of Eden (Penguin

Classic)外文读物 其他 120

209 Jennie Gerhardt 外文读物 其他 175

210 The Pearl 外文读物 其他 75

211 The Sorcerer~s Crossing 外文读物 其他 100

212The Penguin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外文读物 其他 140

213 Chocolat 外文读物 其他 95

214 Agnes Grey 外文读物 其他 65

215London Labour and the London

Poor外文读物 其他 95

216Selected Tales (James,

Henry)外文读物 其他 100

217Incidents in the Life of a

Slave Girl外文读物 其他 80

218 The Comedies 外文读物 其他 95

219 Spring Torrents 外文读物 其他 95

220The Koran: With Parallel

Arabic Text外文读物 其他 160

221The Diary of a Madman, The

Government Inspector, and外文读物 其他 75

Page 81: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81

Selecte

222The Penguin Book of First

World War Poetry外文读物 其他 105

223MORNING IS A LONG TIME

COMING外文读物 其他 45

224Travels with Charley in

Search of America外文读物 其他 95

225 The Shadow Club 外文读物 其他 45

226 COUNTERFEIT SON 外文读物 其他 40

227 Because I Am Furniture 外文读物 其他 55

228 Along for the Ride 外文读物 其他 60

229 Revolutionary Characters 外文读物 其他 100

230 The House Baba Built 外文读物 其他 110

231 New Moon 外文读物 其他 50

232 Footfree and Fancyloose 外文读物 其他 60

233 Ship Breaker 外文读物 其他 115

234 Barefoot 外文读物 其他 50

235 The Daughters Take the Stage外文读物 其他 60

236 Wolf Island 外文读物 其他 60

237

Gossip Girl: I Will Always

Love You: A Gossip Girl

Novel

外文读物 其他 75

238 Ninth Ward 外文读物 其他 100

239

Brideshead Revisited: The

Sacred and Profane Memories

of Captain Charles Ryder

外文读物 其他 95

240 The Folding Knife 外文读物 其他 95

241

The Lineup: The World~s

Greatest Crime Writers Tell

the Inside Story of Their

Greatest Detectives

外文读物 其他 100

242 My Paper Chase 外文读物 其他 175

243 Swimsuit 外文读物 其他 175

244 The Terror 外文读物 其他 165

245 How Do You Spell G-E-E-K? 外文读物 其他 40

246Geektastic: Stories from

the Nerd Herd外文读物 其他 60

247 All In 外文读物 其他 110

248 will power 外文读物 其他 100

249The Iron Lady: Margaret

Thatcher外文读物 其他 110

250Paris Versus New York: A

Tally of Two Cities外文读物 其他 130

251 Comfort and Joy 外文读物 其他 90

Page 82: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82

252

Crisis Economics: A Crash

Course in the Future of

Finance

外文读物 其他 110

253 Quicksand 外文读物 其他 125

254 Dear Strangers 外文读物 其他 95

255 The Unforgiving Minute 外文读物 其他 100

256 Sonata for Miriam 外文读物 其他 95

257

Monkey Business: Swinging

Through the Wall Street

Jungle

外文读物 其他 130

258 The Collectors 外文读物 其他 70

259 Envy 外文读物 其他 60

260 Pop Goes the Weasel 外文读物 其他 60

261 Dear John 外文读物 其他 70

262 The Evolution of God 外文读物 其他 212

263 荒诞派戏剧 文学评论 米歇尔·普吕讷 浙江大学 39

264 The Calling 外文读物 其他 60

265 朝歌集 文学丛书 张晖 浙江大学 36

266Young Cam Jansen and the

Dinosaur Game外文读物 其他 40

267

The Land of Stories: The

Wishing Spell(Chris Colfer

畅销小说)

外文读物 其他 70

268 美学大辞典(修订本) 工具 朱立元 上海辞书 118

269 谋杀米老鼠-迪士尼文化背后 文学评论 世纪文睿 28

270还望楼笔记(外二种)-王运熙

文集

古代文学研

究王运熙 上海古籍 68

271 文心雕龙探索-王运熙文集古代文学研

究王运熙 上海古籍 58

272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王运

熙文集

古代文学研

究王运熙 上海古籍 58

273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外国文学 村上春树 上海译文 55

274 1973年的弹子球 外国文学 村上春树 上海译文 37

275 且听风吟 外国文学 村上春树 上海译文 35

276 海边的卡夫卡 外国文学 村上春树 上海译文 60

277 去往第九王国 外国文学(奥地利)彼得.

汉德克世纪文景 48

278

彼得兔的故事-彼得兔的童话

世界.120周年经典纪念(注音

版)

青少年读物 (英)波特 华东师大 16

279 初相见.纳兰容若 诗、词、赋 凌波泉 文汇出版社 32.8

280 明心宝鉴 国学 【明】范立本 北京 38

281 胜 算 流行、畅销 何常在中国言实出

版社39.8

Page 83: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83

282 爱人的头颅 悬疑、科幻 蔡骏 南海 32

283 遥远的白房子 作家作品集 高建群 陕西师大 45

284 达洛维夫人 外国文学(英)弗吉尼亚

伍尔夫陕西师大 26

285 一间自己的房间 外国文学(英)弗吉尼亚

伍尔夫陕西师大 25

286 未来不迎,过往不恋 流行、畅销 苏辛 现代出版社 39.8

287 中信国学大典 鬼谷子 国学 饶宗颐 中信 30

288 贾宝玉论红学、历史

小说刘再复 北京三联 28

289 季羡林说清华那些事儿 文学大台2 季羡林 金城出版社 49.8

290 季羡林说清华那些人 文学大台2 季羡林 金城出版社 49.8

291 西洋聊斋 悬疑、科幻 钱定平 金城出版社 49.8

292 再破围古代文学研

究钱定平 金城出版社 59.8

293 西方文化读本 外文读物 南宫梅芳 北京大学 33

294文学史的命名与文学史观的反

思文学评论 张福贵 北京大学 75

295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文学评论 聂珍钊 北京大学 68

296 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 文学评论 王云路 北京大学 60

社科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千丘之国:卢旺达浴火重生及

其织梦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

研究文库非洲研究译丛

国际问题(美)斯蒂芬.金

泽世界知识 58

2 简明国际知识辞典 国际问题 李永志 编 世界知识 42

3 钓鱼岛之争 国际问题 迟全华 编 世界知识 28

4美台矛盾研究(1949-2008)-国

际问题文丛国际问题 李洪波 世界知识 68

5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

究-外交学院青年文库法学 聂文娟 世界知识 38

6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

(2014)国际问题

中国国际问题研

究所世界知识 60

7新开局:复杂系统思维与中国

外交战国规划当代中国题 王帆 世界知识 38

8国际问题纵论文集2013-201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丛书国际问题

刘古昌 沈国放

编世界知识 58.8

9162全祖望评传-中国思想家评

传丛书社科丛书 王永健 南京大学 51

10美国对台政策的起源与演变

(1941-1960)国际问题 汪小平 社科文献 49

11 全球视野下的澳门学——第三中国政治 澳门大学澳门研社科文献 129

Page 84: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84

届澳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究中心

12返乡农民工研究:一个生命历

程的视角当代中国题 张世勇 社科文献 59

13 东北古代民族与疆域研究 民族、区域 王成国 社科文献 128

14 道教性命学概论 宗教研究 丁常春 社科文献 79

15 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 民族、区域 关纪新 社科文献 148

16 20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哲学 杨大春 社科文献 278

17 民间规约与中国古代法律秩序教育学 刘笃才 祖伟 社科文献 168

18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 于海

江文集哲学 于海江 社科文献 128

19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上、

下册)哲学 章清 社科文献 238

20 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 政治学伊曼纽尔。沃勒

斯坦社科文献 49

21民国时期上海回族商人群体研

究民族、区域 杨荣斌 社科文献 65

22澳门蓝皮书:澳门经济社会发

展报告(2013-2014)中国政治 吴志良 社科文献 79

23 人口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监督法学 尚裕良 社科文献 59

24中 国 共 产 党 的 西 藏 政 策

(1989~2005)民族、区域

孙勇 袁训旺 索

朗顿珠 韩元林社科文献 98

25 文化产业与中国改革开放思想文化研

究孟航 社科文献 59

26 世俗化与当代英国基督宗教 宗教研究 孙艳燕 社科文献 89

27 拉萨老城区历史演变与保护 民族、区域 李青 社科文献 98

28 清民两代金石书画史史料笔记、

万有文库龚方纬 凤凰出版社 90

29 俞樾函札辑证史料笔记、

万有文库俞樾 凤凰出版社 92

30 徐兆玮杂著七种史料笔记、

万有文库徐兆玮 凤凰出版社 68

31 扶桑十旬记(外三种)史料笔记、

万有文库杨芾 凤凰出版社 22

32 莫友芝日记史料笔记、

万有文库莫友芝 凤凰出版社 45

33 汪荣宝日记史料笔记、

万有文库汪荣宝 凤凰出版社 40

34 邓华熙日记史料笔记、

万有文库邓华熙 凤凰出版社 35

35 贺葆真日记史料笔记、

万有文库贺葆真 凤凰出版社 76

36 翁曾翰日记史料笔记、

万有文库翁曾翰 凤凰出版社 58

Page 85: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85

37 明代宦官史料长编史料笔记、

万有文库胡丹 辑考 凤凰出版社 680

38 改革的前景:中国与世界 国际问题 赖海榕 中央编译 48

39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想研究共产主义运

动沈丹 中央编译 68

40 思想政治教育:反思与构建 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思

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央编译 68

41 两极世界理论共产主义运

动黄凤琳 中央编译 55

42

死亡之手-超级大国冷战军备

竞赛及苏联解体后的核生化武

器失控危局

国际问题[美] 戴维?霍夫

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59

43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 社会科学 邓晓芒 湖南教育 45

44 未完的对话 社科丛书[英]以赛亚·伯

林译林出版社 38

45 (第5卷19世纪)剑桥日本史 政治文明马里乌斯.B.詹

森浙江大学 138

46 历代文献学要籍研究论著目录历史研究 陈东辉 浙江大学 480

47俄罗斯未竟的革命-从戈尔巴

乔夫到普京的政治变迁政治学 (美)麦克福尔上海人民 58

48 人口转变的中国道路社会学、人

类学杨凡 人民大学 48.6

49

中国的儒学统治:既得利益抵

制社会变革的典型事例-当代

中国人文大系

哲学丛书刘绪贻 英文原

著人民大学 38

50 天台宗史略 宗教研究 骆海飞上海社会科

学院15

51

从系统的视角看人发展与矫正

-走出心灵沼泽后的感悟与反

心理学 皮斯李上海社会科

学院34.8

52逻辑与批判性思维-21世纪通

识教育系列教材社会科学 陈慕泽 余俊伟 人民大学 66

53性学入门-人类在性学领域的

探索

社会学、人

类学李银河

上海社会科

学院26.8

54 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 法学 吴苌弘上海社会科

学院22

55 作为亚语篇的报刊新闻标题 传播学 白丽娜上海社会科

学院24

56 迟开的花朵也艳丽 教育学 赵向明上海社会科

学院39.8

57 埃及通史-世界文化丛书 社科大台8 王海丽上海社会科

学院59.8

58 上海会馆史研究论丛(第二辑)当代中国题 潘君祥上海社会科

学院89.8

Page 86: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86

59 近代中国(第二十三辑) 中国近代史上海中山学社主

上海社会科

学院38

60 张仲礼文献集 思想人物 谢京辉上海社会科

学院49.8

61 青年们,杜马克思吧 社会科学日.内田树 石川

康宏红旗 25

62 马克思主义使用说明书 社会科学法.丹尼尔.本赛

德红旗 30

63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

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政治文明

[美]伊恩 莫里

斯中信 69

64中央省厅的政策形成过程(上

下)政治文明 城山英明 北京大学 130

65 罗马公法要论 法学 徐国栋 北京大学 86

66 批判性思维教程 社会科学 谷振诣 北京大学 35

经管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国际公共产品合作与外交谈

判:利益、制度和进程一般经济学 熊炜 世界知识 38

2国际问题研究报告2013-201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丛书报告年鉴

刘古昌 沈国放

编世界知识 42.8

3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

究中国经济 郗永勤 社科文献 138

4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

展报告(2014)报告年鉴 崔保国 社科文献 98

5

医疗卫生绿皮书:中国医疗卫

生发展报告 No.6( 2013〜

2014)

报告年鉴申宝忠 韩玉珍

张文鸣 修金来社科文献 75

6 城市规模预测方法与应用 中国经济 黄小青 社科文献 65

7股指期现货市场关系——中国

内地与海外市场比较

金融投资理

论张一锋 社科文献 75

8东南亚蓝皮书:东南亚地区发

展报告(2013〜2014)报告年鉴

厦门大学东南亚

研究中心 王勤社科文献 79

9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

制改革报告(2014)No.2报告年鉴 龚维斌 赵秋雁 社科文献 79

10 学术的天空 中国经济 张骁儒 社科文献 75

11 管理三件事 企业史 李伟 中央编译 39.8

12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金融投资理

论宋鸿兵 长江文艺 46

13互联网新思维:未来十年的企

业变形计企业史

戴夫.柯本 特蕾

莎.布朗 等人民大学 45

14社会网络与组织-当代世界学

术名著.管理学系列经济理论 马汀.奇达夫 人民大学 35

Page 87: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87

15印孚瑟斯领导力-一家印度软

件巨擘的领先实践

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印度)巴尼

上海社会科

学院45

16 新产业革命与上海的转型发展中国经济 王战上海社会科

学院69.8

17 2013上海典当业发展报告 报告年鉴 韩汉君上海社会科

学院24.8

18敏捷销售-高度互联时代的销

售增长战略

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美)沃兰

上海社会科

学院48

19

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

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1838〜

1990)

金融投资理

论(美)彻诺 江苏文艺 198

20 整理的艺术4:升职从整理开始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小山龙介 世界图书 29.8

21

中美经济学家对话全球经济

--CCER-NBER 十五次经济学年

会实录

中国经济 卢锋 北京大学 62

22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中外

经济学名家演讲实录中国经济 卢锋 北京大学 65

23 国企大客户营销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吴昊天 北京大学 36

24政府行为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研究中国经济 姚洋 北京大学 48

25搞对价格 管好货币——中国

开放宏观经济评论集

金融投资理

论卢峰 北京大学 48

人文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孝悌忠信:凝聚中华正能量-文

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3宗教文化 蔡礼旭 世界知识 29.2

2我的查韦斯:一位中国大使的

深情回忆人物传记 王珍 世界知识 39

3 中国梦:38个践行者的故事 社会纪实 南方周末 21世纪 45

4

选对好地方,汲取正能量:为

什么好地方能让你健康和快

乐?

保健、养生〔美〕埃斯特 M.

斯滕伯格海南 36

5声音也能治病:人体与宇宙频

率谐音共振的伟大秘密保健、养生

〔美〕乔纳森 高

曼海南 30

6 唤醒沉睡的自愈力 保健、养生〔美〕亚瑟 布朗

斯坦博士海南 35

7 接地气,不生病 保健、养生〔美〕克林顿 奥

伯海南 32

8 阳光的疗愈力 保健、养生〔英〕理查德哈

代海南 29

Page 88: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88

9 群星闪耀时 贝克汉姆:未来 社会纪实 (英)格温 罗素新世界出版

社45

10 真心离伤心最近 心理励志 末尾曲故事小组湖南文艺 28

11 不纠结的修行 心理励志 小池龙之介印刷工业出

版社29.8

12 威尼斯手记 游记、印象 王受之 中国青年 48

13 中国式幽默 心理励志 王学泰 中国青年 36

14 阅读生死 社会纪实 孙昌林 中国青年 26

15苏俄航空史--二战米格战斗

机:全2册军事战争 高飞 中国青年 70

16 静观的艺术 心理励志 孙志海 中央编译 48

17 怪诞心理学 心理励志(英)理查德·怀

斯曼湖南文艺 29

18 佛学指南 宗教文化 太虚大师 东方 22

19 中国佛教文化论 宗教文化 赖永海 东方 38

20 民国史事 历史文化 吴相湘 东方 42.8

21 通往权力之路 人物传记[美]罗伯特·K.

迈锡

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88

22 微软启示录:比尔·盖茨语录 心理励志[美国]丽莎?罗

格克译林出版社 36

23 佛门故事(神异篇) 宗教文化 刘明进 上海社科院 17

24 佛门故事(行持篇) 宗教文化 张朋 上海社科院 18

25高血压及相关疾病预防制指南

实践指导手册保健、养生 严静 浙江大学 26

26 吴藻词传读骚饮酒旧生涯 人物传记 江民繁 浙江大学 55

27 茶学入门-茶书院系列藏书 保健、养生 屠幼英 乔德英 浙江大学 30

28 慢性病防治200问 保健、养生 施仁潮 竹剑平 浙江大学 29.8

29 流失国宝争夺战 社会纪实 莎朗.维克斯曼 浙江大学 59

30 香奈儿-举世无双的传奇女性 人物传记 (美)马德森 上海译文 52

31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

顿的入学标准秘史家庭教育

杰罗姆.卡拉贝

尔人民大学 98

32 蛮话方言史 地域民俗 杨勇上海社会科

学院58

33 找对你人生中最重要的7个人 心理励志 李维文 江苏文艺 35

34 教你多吃少动好身材 流行、时尚 赵英敏 江西科技 32

35中国好味道:越做越好吃:7天

精通家常菜饮食文化 瑞雅 上海科普 29.8

36中国好味道:大炒特炒:大火烹

炒家常美味饮食文化 瑞雅 上海科普 29.8

37中国好味道:回家吃饭的智慧:

学做养生家常菜人文图书 瑞雅 上海科普 29.8

38中国好味道:吃对你的家常菜:

做饭相宜搭配实践版饮食文化 瑞雅 上海科普 29.8

39 中国好味道:花样主食任你选 饮食文化 瑞雅 上海科普 29.8

Page 89: 季风书讯no 353

本周最新到货

89

40 舌尖上的中国.第1季 饮食文化中央电视台纪录

频道

中国广播影

视音48

41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心理励志 古典 湖南文艺 35

42 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 游记、印象 郑实 中信 45

43 罗马人的故事 外国史 新潮社 中信 39.8

44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我

都为你加油心理励志 [韩]孔枝泳 中信 28

45黄帝内经:徐文兵、梁冬对话

《异法方宜》保健、养生 徐文兵 梁冬. 江西科技 39.9

46 爸爸与小孩2 家庭教育 赵洪云 北京三联 36

47 同化理论 存在,变化与同化 科学史 韩东燃 金城出版社 35

48孤独症干预的关键性技能训练

法饮食文化 李丹 北京大学 45

49 漢鏡文化研究 帐台04

清華大学漢鏡文

化研究課題組

北京大学 980

艺术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精装)书法字典 书法篆刻 上海书店 32

2 中国城市文化脸皮书 设计 易介中 中国青年 39

3 圆与方(黄金版) 设计 松田行正 中央编译 98

4 符号江苏·南京城墙 设计 杨国庆 译林出版社 98

5 《霍比特人》的艺术 设计 (美)哈蒙德 世纪文景 148

6 完美创意的实现 设计 滨野安宏 人民大学 286

7 艺术节与城市文化 艺术史 陈圣来等上海社会科

学院58

8 2014全球玉器拍卖年鉴 收藏鉴赏《拍卖年鉴》编

辑部北京 99

9 2014全球珠宝拍卖年鉴 收藏鉴赏《拍卖年鉴》编

辑部北京 99

10 宝石购买投资圣经 收藏鉴赏(日)冈本宪将

主编江西科技 99

11 2014全球书画拍卖年鉴 收藏鉴赏《拍卖年鉴》编

辑部北京 99

12 钻石投资购买指南 收藏鉴赏 连国焰 江西科技 168

13 2014全球瓷器拍卖年鉴 收藏鉴赏《拍卖年鉴》编

辑部北京 99

14 2014全球杂项拍卖年鉴 收藏鉴赏《拍卖年鉴》编

辑部北京 99

15 2014全球翡翠拍卖年鉴 收藏鉴赏《拍卖年鉴》编

辑部北京 99

16 现代审美问题:人类学的反思艺术理论 王杰 北京大学 49

Page 90: 季风书讯no 353

三辉链接

90

三辉链接

《凤尾香罗》

高阳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14年 5月版

ISBN:9787542645029

定价:38.00元

上架建议:历史小说

32开

当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小说家——高阳作品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心事抑郁、宦途冷淡的半生故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动人情缘

被大历史掩盖的 在小说里呈现

Page 91: 季风书讯no 353

三辉链接

91

内容简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由这首千古流芳的无题诗,本书勾画了唐代大诗人

李商隐的精彩故事。凤尾香罗乃新娘出嫁,香罗青纱被扎成凤尾状的装饰,以此为名别有深意。

李商隐和其夫人、妻妹之间种种潜在的矛盾和情感纠缠,都在心中所爱之人结婚之后激化升级,

成为悲中之悲,各人怨忧。半生浮梦半生残,也铺陈出诗人的心事抑郁、宦途冷淡的故事。

本书是高阳所著名士、名侠系列中的一种。高阳的文笔,关于历史掌故,向来以内涵深刻、

文字流畅、故事曲折、情景逼真并且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而广受读者喜爱。

作者简介:

高阳(1926―1992) 台湾著名作家,浙江杭州人。本名许晏骈,字雁冰,笔名高阳、郡望、

史鱼、孺洪等。曾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中央日报》特约主笔等。

高阳的写作生涯始于 1951年。1962年发表第一部历史小说《李娃》,一鸣惊人。随后《慈禧

全传》《胡雪岩》等作品使他成为当代知名度最高的历史小说家之一。读者遍及华人世界,作品

畅销几十年,雅俗共赏,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说。

所属丛书:

三辉书系·历史小说

《汴京残梦》 [美]黄仁宇

《凤尾香罗》 高阳

《安乐堂》 高阳

Page 92: 季风书讯no 353

制作者

92

制作者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Email:[email protected]

【季风书讯】网站:http://www.jifengshuyuan.com

季风书园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jifengts

季风书园淘宝商城店:http://jifengts.tmall.com

QQ群 1:328386406(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QQ群 2:85186717(季风志愿者之家)

联系电话:021-5382 1942 021-6415 2843

季风微信公众平台:jifengshuyuan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