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亲情似海 亲情似海 2020 10 1 星期四 8 8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编:梅梓祥 实习编辑:王秀秀 清晨第一缕阳光 轻轻地将我唤醒 欢快的鸟儿 衔着这份柔光冲上蓝天,直上云霄 我喜欢这静谧的晨光 她含羞地探出脑袋 透过叶子缝隙吻上我的脸颊 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放飞心灵的驯鸽 翱翔在蓝天,拥抱着白云 路途不再坎坷崎岖 困难不再成为绊脚石 唱响青春主旋律 你我不再寂寞 激情似火,点亮人生 让青春穿梭时空 从现在开始 坚定理想和信念 做个真正拼搏的勇士 青春,让我们携手同行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四公司 携青春同行 峥嵘岁月 峥嵘岁月 世界屋脊上的凯歌 世界屋脊上的凯歌 中秋节思高铁 郭训强 月是故乡明 王洪涛 一线写真 一线写真 铁建情怀 铁建情怀 9月7日至11日,中央电视台中 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播出了 五集纪录片《修筑青藏铁路》,全景展 现修筑青藏铁路光辉历程。作为全 国唯一一家自始至终参与青藏铁路 建设的单位,中铁二十局15位青藏铁 路建设者应邀接受采访,回顾了他们 挑战生存极限、突破技术难题,一步 步将这条雪域天路建设完成的往事。 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东起 青海省西宁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 市,共分两期建设完成,是通往西藏 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 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对于促进 青海、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增进民 族团结意义重大。 跨越两个世纪,前身为铁道兵第 十师的中铁二十局五上青藏高原、四 上青藏铁路、三上风火山,在人类改 造自然的伟大壮举中谱写了英雄凯 歌。在《修筑青藏铁路》中,记录他们 在20世纪世界海拔最高铁路隧道 —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建设中抢险 英雄事迹的《雪域鏖战》,及讲述他们 在当今世界海拔最高隧道 —青藏 铁路风火山隧道建设光辉历程的《攻 坚克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坐 落 在 海 拔 3680 米 高 度 、全 长 4009 米 的 关 角 隧 道 ,是 控 制 青 藏 铁 路 一期全线工期的关键工程。这里地 质情况复杂,多处断层切割,岩石松 散破碎,地下涌水量大,每昼夜多达1 万 余 方 。 曾 于 1958 年 开 工 修 建 ,后 因 国家计划调整于1961年停工封闭。 1974 年 ,铁 道 兵 第 十 师 四 十 七 团 开 始 担负施工。 经过10多年积水浸泡和自然风 化,洞内塌方淤积十分严重,地质条 件更加复杂,第四十七团战士仅前期 清理工作就长达一年半时间,先后处 理大小塌方130余次。在缺氧量相当 于海拔五千多米的隧道内,人在里面 工作久了就会昏厥。施工中,几乎每 天都有人晕倒在洞内,有一次竟一次 性晕倒32人。不断晕倒后撤,又不断 清醒往里冲,建设者如此周而复始, 轮番作战。 1975年4月5日,关角隧道发生 近30米长的大塌方,1589立方米的塌 方体将正在施工的四十七团127名官 兵封闭在洞内。面对严峻的生死考 验,洞内的他们在寒冷、饥饿、缺氧的 困难环境中,顽强地移土向外突围。 洞外的各级领导亲临现场指挥部队 清除塌体,向洞内打钢管加强通风, 全力组织抢救。闻讯赶来的部队和 各族人民群众,也奋力展开抢救。经 过14小时的协同作战,6日凌晨,洞口 终于再打开了,遇险指战员全部脱 险,谱写了一曲“军民团结战塌方,营 救亲人脱险境”的英雄凯歌。 全 长 1338 米 的 风 火 山 隧 道 ,进 口 轨 面 海 拔 4905 米 ,是 目 前 世 界 上 海 拔 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被列为青藏铁 路头号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距隧道 不远的唐古拉山口,坐落着一个试验 场,因空气稀薄、气候严寒,常常狂风 呼啸,大雪纷飞,素有“冰雪仓库”“生 命禁区”之称。然而,铁道兵第十师 五十团十三连却在这里进行风火山 冻土地段试验任务。 高寒缺氧使官兵们吃不下饭、睡 不着觉。上场不到半年时间,全连平 均每人体重下降14.4斤。常年生活、 劳动在这种环境里,许多人有高原反 应,头晕脑涨,心慌气短,指甲凹陷, 体重下降,有的甚至心脏扩大移位。 然而,为了取得有价值的冻土施工经 验,从 1975 年至 1977 年间,五十团十 三连三次登上风火山,坚持进行试 验。最终,他们每次均胜利完成了任 务,为高原铁路施工提供了宝贵的数 据资料,被铁道兵党委授予“风火山 尖兵连”称号。 2001 年 6 月 ,青 藏 铁 路 二 期 上 马 , 当年“风火山尖兵连”广大官兵用生 命获取的各项试验数据,依然是这条 铁路在高寒、冻土地带施工的可靠依 据。第二年,中铁二十局成功突破高 原冻土施工难题,被评为“2002年中 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之一。 时光荏苒,英雄铸就的天路依旧 在 创 造 纪 录 。 2017 年 7 月 ,关 角 隧 道 被青海省列入第十批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2018年,被国务院国资委 列入“中央企业历史文化遗产”,并入 选《央企老照片 —中央企业历史文 化 遗 产 图 册》。 2004 年 10 月,风火山隧 道作为世界第一高隧被载入吉尼斯世 界纪录;2006年1月,风火山隧道施工 技术获得我国最高规格的科技大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用鲜血生命筑丰碑的英雄,永远 也不会被历史忘记。2018年7月1 日,在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暨青藏 铁路建成通车12周年之际,以铁道兵 第十师建设青藏铁路关角隧道为素 材创作的舞剧《天路》在国家大剧院 上演,135名中铁二十局员工受邀观 看,观者无不落泪。如今,传承发扬 青藏铁路精神,也将激励更多企业和 民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国家发 展和人民幸福贡献担当和力量。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局 又是一年八月节,又是清秋明月 夜。郎朗夜色,皓月当空,古往今来, 文人墨客寄情明月,直抒胸臆,才子 佳人月下故事,几多慨叹,迁客骚人 独酌浅饮,对酒当歌。 站在铁建广场,心中思绪万千。 圆圆的月亮银盘似的挂在南天之上, 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圆月年 年岁岁、岁岁年年都准时出现在遥远 天际,陌生的是每年的圆月都不一 样,小时候的月亮充盈着嫦娥的故 事,从军之后的圆月是操场上的训 练,哨位上的坚守,月光里的奔跑,演 习场上寂然无声的对抗。唯独缺少 了家乡的味道,更没有“人约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的浪漫。脱下军装,穿 上工装,成为中国铁建的一员,感受 更多的是铁建人的月下故事。且不 说,铁道兵时代,铁军与家人一月两 地常相思,清秋时节难相遇,一轮明 月苍穹挂,遥望无语寄乡情。兵改 工,组建现代企业,铁建人用自己的 智慧和付出,一点一点织就路网,一 座一座架起桥梁,一孔一孔开凿隧 道,创造了中国速度,拉近了城市距 离,缩短了繁华跨度。这绚丽多彩 的生活中又包含着几多铁建人的付 出,有谁又能知道多少个月朗星稀 的夜晚,铁建人的明月定格崇山峻 岭间,照亮桥梁隧道旁,映衬野外帐 篷里,伴随着远方的思念,寄托万千 的柔情。 正如季羡林老先生说的:每个人 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 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铁建人为了建设祖国,长年奔跑 在外,才有了故乡和他乡,每逢佳节 才更加怀念故乡的月亮。无论在哪 里,不管在何方,圆月之夜,总是在思 念着故乡的月亮。这故乡的月亮蕴 含着太多童年的记忆,浸润着点点滴 滴家的味道,更饱含着难以割舍的丝 丝牵挂。正因如此,才让他乡的清秋 更透着广寒宫的寒意,更宣泄着月桂 树下兔宝宝的无奈,让这清秋月夜凭 空多出了几多相思,几分愁绪,几许 情怀,几味思恋。 如今,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 建设者,我们的家乡才更加美丽,我 们的家园才更加美好,我们的生活才 更加美美与共。月圆之夜,在祖国的 大江南北,天山内外,角角落落里的 建设者们,仰望星空之时,往往也会 自豪地说:我的家乡现在也不同于以 前了,茅草房早已被新家园代替,小 土路变身大马路,家家门前停放的小 汽车正无声诉说着生活的变迁,就连 家乡的圆月也好像比以前更加明亮 了,相信月宫里的嫦娥仙子如今也会 艳羡这人间的美好了吧。 作者单位:中铁地产文旅公司 工地姑娘 赵雪扬 韩展展 中秋节是传统大节, 赏皎月、品月饼、叙闲话、诉 思念、庆团圆。今年中秋、 “十一”相连,爱人依旧要值 班,我打算带女儿回老家与 家人团圆。提前跟爷爷、奶 奶电话,女儿欢快地说“太 爷爷、太太,我要回家看你 们,你们想我了吗?” 听着手机那头老人家 爽朗的笑声,直接感受到 兴奋之情。隔了一会,爷 爷打电话来:“孙女,你带 着重孙女多会回家?我提 前杀鸡、杀鹅,再弄点黄 鳝,让重孙女吃顿好的。” 在我们家,中秋节回 家团聚是传统,这个习惯 坚持了30年。每次回家 前,都要提前给爷爷、奶奶 电 话“ 报 备”。他们作为家 中权威,张罗、操持各种节 日。在准备节日中,爷爷奶奶从天命 之年到古稀之年,伴随着年岁的变化, 还有越来越丰富的祭月贡品。 中秋节当晚要祭月神,祈祷家人 康健,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小时候, 没有固定祭月桌子,两张长板凳间隔 10厘米平行摆放,上面铺一层门板,门 板上放糯米糍粑饼代替月饼、菱角、藕 节、藕丸子,还有插上几根素香的铜香 炉。后来,我和弟弟外出求学,父母外 出务工,再回家过节时,祭品已经有 五仁月饼、菱角、藕节、苹果、香蕉、橙 子。我和弟弟准备偷吃水果,奶奶严 肃制止,祭月神贡品不能偷吃,寓意 会不灵,她希望我们出门在外“苹苹” 安安、“蕉”好人,心想事“橙”。我和 弟弟工作后,经济条件更好,供桌上 出现了流心月饼、菱角、藕节、肉丸 子、烧鸡、香蕉、苹果,贡品越来越丰 富。谈到贡品变多的时候,爷爷说: “共产党政策好,老百姓生活一天比 一天好过。你们作为党员,要为老百 姓服务,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这些年,祭月贡品一直在变,不 变的是祭月仪式。祭月之后,全家人 围在一起吃饭,分享在外 趣事、工作收获、孩子成长 感 悟 。 2015 年 和 2016 年 两年,家庭成员从六个变 七个,又从七个变八个,喝 了白酒的爷爷开心地说: “等陈明成家有孩子了,家 里更热闹,要两张桌子吃 饭喽。到时候,你们不能 嫌弃我。” 全家人一起“安慰”老 顽童,“老活宝”怎么会被 嫌弃? 饭后,奶奶会收拾祭 月贡品,拿回家,祭月贡品 都会进入到我们五脏六腑 中。小时候,物资匮乏,吃 糍粑饼连上面的芝麻都不 舍得浪费,从桌上捡起来 吃。后来,家里条件变好, 五仁月饼只吃红绿丝,爷 爷奶奶总会默默捡起我们 吃剩下地放嘴里,经历过饥荒时刻的 人都不舍得浪费。去年,女儿吃流心 月饼,吃完丢掉,看着爷爷奶奶心疼 的眼神,我捡起来吃掉,终究我也变 成捡拾剩食的大人。不同的是,我给 女儿认真上了一课,带她体验了一次 农村秋收,让她给我奶奶递绳子扎 口,看着晒红的女儿坚毅的眼神,我 知道她已经慢慢懂得珍惜粮食。 今年,跟父母、弟弟视频的时候, 他们都回家过节。中秋节是重要节 日,要全家一起赏月才团圆。女儿开 心地说: “我要回家给太爷爷、太太、外 公、外婆、舅舅表演,她们太辛苦了。” 为了回家,女儿提前训练舞蹈 《我是一个兵》,她欢乐地唱:“我是一 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 我,立场更坚定……” 我逗弄女儿,“这歌谁教你的? 你是什么兵呀?” 女儿开心地说:“我们幼儿园老 师教的,吴老师说,我爸爸是工程兵, 妈妈是铁道兵,我是工程兵和铁道兵 的后代。” 作者单位:中铁地产华东公司 “很多年没在家过节了。”中秋 节前夕,项目部举行欢聚晚宴,不知 谁提起了“家”这个话题,大家顿时没 了声音,引起了我的沉思,勾起了我 的回忆。 1998 年,我从西南交大毕业,记 得老师告诉大家:“你们进了铁路工 程单位,就要做好常年在外施工的思 想准备。”作为黑龙江人,我希望单位 离家不远,于是来到了哈尔滨铁路工 程总公司。这是铁路建设的“地方 军”,工程都在黑龙江省,家里有事能 及时赶回。 2004 年,为深化铁路改革,铁路 系统的工程、工业、教育、卫生产业 都被“剥离”出去了。我随单位来到 了中铁二十二局,成为铁路建设“主 力军”。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此,每逢中秋 节,我都不能回家,只能在工地遥寄相 思,默读《静夜思》,心里呼唤妻儿。 2015 年 10 月 ,我 在 贵 州 高 速 公 路 工地工作,突然接到上级单位通知,让 我迅速北上,到北京参加建设京沈高 铁。我匆匆赶到北京市密云区,没想 到在这里一干就是五年。 在这五年里,儿子从小学升到初 中、从初中升入高中。这段时间是孩 子“三观”形成期,非常需要父母教 导。但是,京沈高铁是国家重点工 程,工期紧,任务重,身为项目经理, 我知道肩上的重担。同时我还认为, 项目部哪个人没有一家老小?谁不 思念家人? “我和大家一样,也有10多年没 在家过中秋节了。但是能够参加建设 国家高铁,我感觉责任重大,使命光 荣!”我这几句话,让老同志紧绷的脸 都舒展了。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讨论 “八纵八横”高铁网。 “中秋节,我们更要思高铁。目 前,我们把握黄金时机,掀起施工大 战,早日建成京沈高铁。干!”我提议 后,同事们把杯中啤酒一饮而尽。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二局五公司 烈阳悬空,炙烤大地,我和同事 从路基上一路走下来,已是汗流浃 背。正当我又热又累,心生烦躁时,忽 地听到同事惊叫:“快看,那里有一朵 荷花!”我转头一看,只见灰扑扑的混 凝土挡墙上,果然“开”着一茎荷花。 拂去挡墙上的尘土,一幅充满夏 日田园风情的荷花图便跳入了眼 中。这是一株盛放的荷花,重重绽开 的花瓣上,一只蜻蜓正轻盈舞动,右 上角的一方天空里,有天鹅优雅飞 过。花瓣下,硕大圆润的荷叶似乎正 挂着盈盈水珠,随风轻轻颤动。在这 株荷花的四周,是疏密有致、尽情舒 展 的 茎 秆,姿 态 曼 妙 动 人。 我 忍 不 住 伸出手,从茎秆、荷叶和花瓣上一一 抚过,感受着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和烈 阳灼烤带来的滚烫,却恍然回忆起了 初生草木的柔嫩与清晨露水的清 凉。只听同事笑道:“这些工人还是 很有艺术感嘛。” 这不单单是艺术感,更是审美的 情操与追求,是快乐情绪的相互传 递。民工兄弟是工程建设中最忙碌 辛苦的人群之一,破晓上场,戴月始 归,日复一日的劳动下,灰尘和泥土 都被汗水深深浸在了土黄色的皮肤 里。但即使在这样的苦累下,他们依 然乐观开朗,把心中的美大方地呈现 出来,细细描绘在这混凝土挡墙上, 让我和同事得以惊喜地发现这幅足 以称之为艺术品的荷花图。我为这 位或这几位不知名的民工兄弟而感 动,同时也深刻地反思自己。 我曾抱怨过施工现场的苦和累, 觉得万事都索然无味,于是过了段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日子。但这 幅挡墙上的荷花图却提醒着我,即使 是劳累的工作,只要用心去感悟,依 旧能捕捉到美好;只要认真地践行, 才足以把美好成就在双手之上。 回项目部的路上,我不由得开始 畅想:如果还有人从这挡墙旁走过, 发现这幅荷花图,是否也会微微一 笑,和我此时的心境不谋而合呢?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一局五公司 挡墙上的荷花 诗与远方 诗与远方 时光回转,那年盛夏,伴随着毕 业季的钟声,我作为一名工程“小白” 进入到中国铁建的大家庭,像是打开 了新世界的大门,带着好奇与憧憬望 着这个全新的世界,准备以崭新的自 己去面对人生里的第一份工作。 然而,生活不是理想主义,几年 的工程生活让我发现,那些看似光鲜 明艳的生活背后,是成长带来的心酸 与苦楚。作为工程管理类人员,面对 施工现场,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底气, 善沟通会交流是王牌,可惜,这俩我 都没有。工作中频频出现失误;“三 点一线”不断的消磨掉自己的精力; 明明长大了却不能照顾家人;跟男友 异地,见面屈指可数……曾经一度陷 入深深的自责,问自己最多的一句 就是:为什么,这是我想要的吗? 但是,转眼望去,这成千上万的 铁建人,哪一个不是有着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的摄人气魄,内心装着我欲 问鼎天下的豪情壮志;哪一个不是历 经艰险,千磨万击,才有了“任尔东西 南北风”的肆意潇洒;我可能不及男 生有那样的宏大理想,但我也想成为 那成千上万名铁建人中的一员,想要 经过历练以后有一天能得到真正的 成长,想要轻松地对别人说出“我辈 岂是蓬蒿人”的骄傲。 希望那一天,不会太晚。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五局房地产公司 希望 刘子莹 美景如画 曾圣杰 作者单位:中铁十七局建筑公司 网络上正流行《桥边姑娘》 曲动歌飞搅动了畅想的心房 曾经桥边 有我们放飞青春的梦想 云帆远航 慷慨激昂 曾经桥边 有父母期盼成长的渴望 紧抚臂膀热切目光 曾经桥边 有我们斩断情丝的离殇 背起行囊 一别远方 回首过往 风华模样 红了眼眶 依旧灼灼明亮 云天外我们是工地姑娘 沐雨栉风点缀了热血战场 现在桥边 我们正浇筑蜿蜒的巨梁 机器轰响 汗水流淌 现在桥边 我们正托起国家的富强 百炼成钢 一心向往 现在桥边 我们已伴着大漠的夕阳 没了红妆 只有工装 激情飞扬 志在四方 丈量月光 心头连着家乡 啊 工地姑娘 你也曾是桥边姑娘 啊 工地姑娘 你将乡谣轻声吟唱 啊 工地姑娘 你给人间带去无尽的芬芳 作者单位:中铁十五局一公司 观沧海 阿尘 广告电话:( 010 52689201 传真:( 010 52689200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 0250 号( 1- 1 经济日报印刷厂印刷 星期二、四、六出版 单价:每份 1 季价: 39 全年定价:156 邮发代号: 1—57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 40 邮政编码: 100855 电子报网址: paper.crcc.cn 新闻部电话:( 010 52689207 政文部电话:( 010 52689202 记者评论部:( 010 52689208 美术摄影部电话:( 010 52689215 办公室电话:( 010 52689219

峥嵘岁月 世界屋脊上的凯歌 - paper.crcc.cnpaper.crcc.cn/images/2020-10/01/8/202010018_pdf.pdf · 件更加复杂,第四十七团战士仅前期 清理工作就长达一年半时间,先后处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峥嵘岁月 世界屋脊上的凯歌 - paper.crcc.cnpaper.crcc.cn/images/2020-10/01/8/202010018_pdf.pdf · 件更加复杂,第四十七团战士仅前期 清理工作就长达一年半时间,先后处

亲情似海亲情似海

2020年 10月 1日 星期四

88E-mail:[email protected] 责编:梅梓祥 实习编辑:王秀秀

清晨第一缕阳光轻轻地将我唤醒欢快的鸟儿衔着这份柔光冲上蓝天,直上云霄我喜欢这静谧的晨光她含羞地探出脑袋透过叶子缝隙吻上我的脸颊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放飞心灵的驯鸽翱翔在蓝天,拥抱着白云路途不再坎坷崎岖困难不再成为绊脚石唱响青春主旋律你我不再寂寞激情似火,点亮人生让青春穿梭时空

从现在开始坚定理想和信念做个真正拼搏的勇士青春,让我们携手同行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四公司

携青春同行□ 马 勇

峥嵘岁月峥嵘岁月

世界屋脊上的凯歌世界屋脊上的凯歌

中秋节思高铁□ 郭训强

月是故乡明

□ 王洪涛

一线写真一线写真

铁建情怀铁建情怀

9 月 7 日至 11 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播出了五集纪录片《修筑青藏铁路》,全景展现修筑青藏铁路光辉历程。作为全国唯一一家自始至终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的单位,中铁二十局 15 位青藏铁路建设者应邀接受采访,回顾了他们挑战生存极限、突破技术难题,一步步将这条雪域天路建设完成的往事。

全长 1956 公里的青藏铁路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共分两期建设完成,是通往西藏的 第 一 条 铁 路 ,也 是 世 界 上 海 拔 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对于促进青海、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增进民族团结意义重大。

跨越两个世纪,前身为铁道兵第十师的中铁二十局五上青藏高原、四上青藏铁路、三上风火山,在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壮举中谱写了英雄凯歌。在《修筑青藏铁路》中,记录他们在 20 世 纪 世 界 海 拔 最 高 铁 路 隧 道——青藏铁路关角隧道建设中抢险英雄事迹的《雪域鏖战》,及讲述他们在当今世界海拔最高隧道——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建设光辉历程的《攻坚克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坐 落 在 海 拔 3680 米 高 度 、全 长4009 米的关角隧道,是控制青藏铁路一期全线工期的关键工程。这里地质情况复杂,多处断层切割,岩石松散破碎,地下涌水量大,每昼夜多达 1万余方。曾于 1958 年开工修建,后因国 家 计 划 调 整 于 1961 年 停 工 封 闭 。1974 年,铁道兵第十师四十七团开始担负施工。

经过 10 多年积水浸泡和自然风化,洞内塌方淤积十分严重,地质条件更加复杂,第四十七团战士仅前期清理工作就长达一年半时间,先后处理大小塌方 130 余次。在缺氧量相当于海拔五千多米的隧道内,人在里面工作久了就会昏厥。施工中,几乎每天都有人晕倒在洞内,有一次竟一次性晕倒 32 人。不断晕倒后撤,又不断清醒往里冲,建设者如此周而复始,轮番作战。

1975 年 4 月 5 日,关角隧道发生近 30 米长的大塌方,1589 立方米的塌方体将正在施工的四十七团 127 名官兵封闭在洞内。面对严峻的生死考验,洞内的他们在寒冷、饥饿、缺氧的困难环境中,顽强地移土向外突围。洞外的各级领导亲临现场指挥部队清除塌体,向洞内打钢管加强通风,全力组织抢救。闻讯赶来的部队和各族人民群众,也奋力展开抢救。经

过 14 小时的协同作战,6 日凌晨,洞口终 于 再 打 开 了 ,遇 险 指 战 员 全 部 脱险,谱写了一曲“军民团结战塌方,营救亲人脱险境”的英雄凯歌。

全长 1338 米的风火山隧道,进口轨面海拔 4905 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被列为青藏铁路头号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距隧道不远的唐古拉山口,坐落着一个试验场,因空气稀薄、气候严寒,常常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素有“冰雪仓库”“生命禁区”之称。然而,铁道兵第十师五十团十三连却在这里进行风火山冻土地段试验任务。

高寒缺氧使官兵们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上场不到半年时间,全连平均每人体重下降 14.4 斤。常年生活、劳动在这种环境里,许多人有高原反应,头晕脑涨,心慌气短,指甲凹陷,体重下降,有的甚至心脏扩大移位。然而,为了取得有价值的冻土施工经验,从 1975 年至 1977 年间,五十团十三 连 三 次 登 上 风 火 山 ,坚 持 进 行 试验。最终,他们每次均胜利完成了任务,为高原铁路施工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被铁道兵党委授予“风火山尖兵连”称号。

2001 年 6 月,青藏铁路二期上马,当年“风火山尖兵连”广大官兵用生命获取的各项试验数据,依然是这条铁路在高寒、冻土地带施工的可靠依据。第二年,中铁二十局成功突破高原冻土施工难题,被评为“2002 年中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之一。

时光荏苒,英雄铸就的天路依旧在创造纪录。2017 年 7 月,关角隧道被青海省列入第十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 年,被国务院国资委列入“中央企业历史文化遗产”,并入选《央企老照片——中央企业历史文化遗产图册》。2004年10月,风火山隧道作为世界第一高隧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06 年 1 月,风火山隧道施工技术获得我国最高规格的 科 技 大 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用鲜血生命筑丰碑的英雄,永远

也 不 会 被 历 史 忘 记 。 2018 年 7 月 1日,在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暨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12 周年之际,以铁道兵第十师建设青藏铁路关角隧道为素材创作的舞剧《天路》在国家大剧院上演,135 名中铁二十局员工受邀观看,观者无不落泪。如今,传承发扬青藏铁路精神,也将激励更多企业和民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担当和力量。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局

又是一年八月节,又是清秋明月夜。郎朗夜色,皓月当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寄情明月,直抒胸臆,才子佳人月下故事,几多慨叹,迁客骚人独酌浅饮,对酒当歌。

站在铁建广场,心中思绪万千。圆圆的月亮银盘似的挂在南天之上,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圆月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都准时出现在遥远天际,陌生的是每年的圆月都不一样,小时候的月亮充盈着嫦娥的故事,从军之后的圆月是操场上的训练,哨位上的坚守,月光里的奔跑,演习场上寂然无声的对抗。唯独缺少了家乡的味道,更没有“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的浪漫。脱下军装,穿上工装,成为中国铁建的一员,感受更多的是铁建人的月下故事。且不

说,铁道兵时代,铁军与家人一月两地常相思,清秋时节难相遇,一轮明月苍穹挂,遥望无语寄乡情。兵改工,组建现代企业,铁建人用自己的智慧和付出,一点一点织就路网,一座一座架起桥梁,一孔一孔开凿隧道,创造了中国速度,拉近了城市距离,缩短了繁华跨度。这绚丽多彩的生活中又包含着几多铁建人的付出,有谁又能知道多少个月朗星稀的夜晚,铁建人的明月定格崇山峻岭间,照亮桥梁隧道旁,映衬野外帐篷里,伴随着远方的思念,寄托万千的柔情。

正如季羡林老先生说的: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铁建人为了建设祖国,长年奔跑

在外,才有了故乡和他乡,每逢佳节才更加怀念故乡的月亮。无论在哪里,不管在何方,圆月之夜,总是在思念着故乡的月亮。这故乡的月亮蕴含着太多童年的记忆,浸润着点点滴滴家的味道,更饱含着难以割舍的丝丝牵挂。正因如此,才让他乡的清秋更透着广寒宫的寒意,更宣泄着月桂树下兔宝宝的无奈,让这清秋月夜凭空多出了几多相思,几分愁绪,几许情怀,几味思恋。

如今,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我们的家乡才更加美丽,我们的家园才更加美好,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美美与共。月圆之夜,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天山内外,角角落落里的建设者们,仰望星空之时,往往也会自豪地说:我的家乡现在也不同于以前了,茅草房早已被新家园代替,小土路变身大马路,家家门前停放的小汽车正无声诉说着生活的变迁,就连家乡的圆月也好像比以前更加明亮了,相信月宫里的嫦娥仙子如今也会艳羡这人间的美好了吧。

作者单位:中铁地产文旅公司

工地姑娘□ 赵雪扬

□ 韩展展

中秋节是传统大节,赏皎月、品月饼、叙闲话、诉思念、庆团圆。今年中秋、

“十一”相连,爱人依旧要值班,我打算带女儿回老家与家人团圆。提前跟爷爷、奶奶电话,女儿欢快地说“太爷爷、太太,我要回家看你们,你们想我了吗?”

听着手机那头老人家爽朗的笑声,直接感受到兴奋之情。隔了一会,爷爷打电话来:“孙女,你带着重孙女多会回家?我提前 杀 鸡 、杀 鹅 ,再 弄 点 黄鳝,让重孙女吃顿好的。”

在我们家,中秋节回家团聚是传统,这个习惯坚 持 了 30 年 。 每 次 回 家前,都要提前给爷爷、奶奶电话“报备”。他们作为家中权威,张罗、操持各种节日。在准备节日中,爷爷奶奶从天命之年到古稀之年,伴随着年岁的变化,还有越来越丰富的祭月贡品。

中秋节当晚要祭月神,祈祷家人康健,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小时候,没有固定祭月桌子,两张长板凳间隔10厘米平行摆放,上面铺一层门板,门板上放糯米糍粑饼代替月饼、菱角、藕节、藕丸子,还有插上几根素香的铜香炉。后来,我和弟弟外出求学,父母外出务工,再回家过节时,祭品已经有五仁月饼、菱角、藕节、苹果、香蕉、橙子。我和弟弟准备偷吃水果,奶奶严肃制止,祭月神贡品不能偷吃,寓意会不灵,她希望我们出门在外“苹苹”安安、“蕉”好人,心想事“橙”。我和弟弟工作后,经济条件更好,供桌上出现了流心月饼、菱角、藕节、肉丸子、烧鸡、香蕉、苹果,贡品越来越丰富。谈到贡品变多的时候,爷爷说:

“共产党政策好,老百姓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过。你们作为党员,要为老百姓服务,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这些年,祭月贡品一直在变,不变的是祭月仪式。祭月之后,全家人

围在一起吃饭,分享在外趣事、工作收获、孩子成长感 悟 。 2015 年 和 2016 年两年,家庭成员从六个变七个,又从七个变八个,喝了白酒的爷爷开心地说:

“等陈明成家有孩子了,家里更热闹,要两张桌子吃饭喽。到时候,你们不能嫌弃我。”

全家人一起“安慰”老顽童,“老活宝”怎么会被嫌弃?

饭后,奶奶会收拾祭月贡品,拿回家,祭月贡品都会进入到我们五脏六腑中。小时候,物资匮乏,吃糍粑饼连上面的芝麻都不舍得浪费,从桌上捡起来吃。后来,家里条件变好,五仁月饼只吃红绿丝,爷爷奶奶总会默默捡起我们

吃剩下地放嘴里,经历过饥荒时刻的人都不舍得浪费。去年,女儿吃流心月饼,吃完丢掉,看着爷爷奶奶心疼的眼神,我捡起来吃掉,终究我也变成捡拾剩食的大人。不同的是,我给女儿认真上了一课,带她体验了一次农村秋收,让她给我奶奶递绳子扎口,看着晒红的女儿坚毅的眼神,我知道她已经慢慢懂得珍惜粮食。

今年,跟父母、弟弟视频的时候,他们都回家过节。中秋节是重要节日,要全家一起赏月才团圆。女儿开心地说:“我要回家给太爷爷、太太、外公、外婆、舅舅表演,她们太辛苦了。”

为 了 回 家 ,女 儿 提 前 训 练 舞 蹈《我是一个兵》,她欢乐地唱:“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

我逗弄女儿,“这歌谁教你的?你是什么兵呀?”

女儿开心地说:“我们幼儿园老师教的,吴老师说,我爸爸是工程兵,妈妈是铁道兵,我是工程兵和铁道兵的后代。”

作者单位:中铁地产华东公司

中秋月圆人更圆

□陈

“很多年没在家过节了。”中秋节前夕,项目部举行欢聚晚宴,不知谁提起了“家”这个话题,大家顿时没了声音,引起了我的沉思,勾起了我的回忆。

1998 年,我从西南交大毕业,记得老师告诉大家:“你们进了铁路工程单位,就要做好常年在外施工的思想准备。”作为黑龙江人,我希望单位离家不远,于是来到了哈尔滨铁路工程 总 公 司 。 这 是 铁 路 建 设 的“ 地 方军”,工程都在黑龙江省,家里有事能及时赶回。

2004 年,为深化铁路改革,铁路系 统 的 工 程 、工 业 、教 育 、卫 生 产 业都被“剥离”出去了。我随单位来到了中铁二十二局,成为铁路建设“主力军”。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此,每逢中秋节,我都不能回家,只能在工地遥寄相思,默读《静夜思》,心里呼唤妻儿。

2015 年 10 月,我在贵州高速公路

工地工作,突然接到上级单位通知,让我迅速北上,到北京参加建设京沈高铁。我匆匆赶到北京市密云区,没想到在这里一干就是五年。

在这五年里,儿子从小学升到初中、从初中升入高中。这段时间是孩子“ 三 观 ”形 成 期 ,非 常 需 要 父 母 教导 。 但 是 ,京 沈 高 铁 是 国 家 重 点 工程,工期紧,任务重,身为项目经理,我知道肩上的重担。同时我还认为,项目部哪个人没有一家老小?谁不思念家人?

“我和大家一样,也有 10 多年没在家过中秋节了。但是能够参加建设国家高铁,我感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这几句话,让老同志紧绷的脸都舒展了。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讨论

“八纵八横”高铁网。“中秋节,我们更要思高铁。目

前,我们把握黄金时机,掀起施工大战,早日建成京沈高铁。干!”我提议后,同事们把杯中啤酒一饮而尽。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二局五公司

烈阳悬空,炙烤大地,我和同事从 路 基 上 一 路 走 下 来 ,已 是 汗 流 浃背。正当我又热又累,心生烦躁时,忽地听到同事惊叫:“快看,那里有一朵荷花!”我转头一看,只见灰扑扑的混凝土挡墙上,果然“开”着一茎荷花。

拂去挡墙上的尘土,一幅充满夏日 田 园 风 情 的 荷 花 图 便 跳 入 了 眼中。这是一株盛放的荷花,重重绽开的花瓣上,一只蜻蜓正轻盈舞动,右上 角 的 一 方 天 空 里 ,有 天 鹅 优 雅 飞过。花瓣下,硕大圆润的荷叶似乎正挂着盈盈水珠,随风轻轻颤动。在这株荷花的四周,是疏密有致、尽情舒展的茎秆,姿态曼妙动人。我忍不住伸出手,从茎秆、荷叶和花瓣上一一抚过,感受着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和烈阳灼烤带来的滚烫,却恍然回忆起了初 生 草 木 的 柔 嫩 与 清 晨 露 水 的 清凉。只听同事笑道:“这些工人还是很有艺术感嘛。”

这不单单是艺术感,更是审美的情 操 与 追 求 ,是 快 乐 情 绪 的 相 互 传

递。民工兄弟是工程建设中最忙碌辛苦的人群之一,破晓上场,戴月始归,日复一日的劳动下,灰尘和泥土都被汗水深深浸在了土黄色的皮肤里。但即使在这样的苦累下,他们依然乐观开朗,把心中的美大方地呈现出来,细细描绘在这混凝土挡墙上,让我和同事得以惊喜地发现这幅足以称之为艺术品的荷花图。我为这位或这几位不知名的民工兄弟而感动,同时也深刻地反思自己。

我曾抱怨过施工现场的苦和累,觉 得 万 事 都 索 然 无 味 ,于 是 过 了 段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日子。但这幅挡墙上的荷花图却提醒着我,即使是劳累的工作,只要用心去感悟,依旧能捕捉到美好;只要认真地践行,才足以把美好成就在双手之上。

回项目部的路上,我不由得开始畅想:如果还有人从这挡墙旁走过,发 现 这 幅 荷 花 图 ,是 否 也 会 微 微 一笑,和我此时的心境不谋而合呢?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一局五公司

挡墙上的荷花□ 杨 杰

诗与远方诗与远方

时光回转,那年盛夏,伴随着毕业季的钟声,我作为一名工程“小白”进入到中国铁建的大家庭,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带着好奇与憧憬望着这个全新的世界,准备以崭新的自己去面对人生里的第一份工作。

然而,生活不是理想主义,几年的工程生活让我发现,那些看似光鲜明艳的生活背后,是成长带来的心酸与苦楚。作为工程管理类人员,面对施工现场,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底气,善沟通会交流是王牌,可惜,这俩我都没有。工作中频频出现失误;“三点一线”不断的消磨掉自己的精力;明明长大了却不能照顾家人;跟男友异地,见面屈指可数……曾经一度陷入深深的自责,问自己最多的一句就是:为什么,这是我想要的吗?

但是,转眼望去,这成千上万的铁建人,哪一个不是有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摄人气魄,内心装着我欲问鼎天下的豪情壮志;哪一个不是历经艰险,千磨万击,才有了“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肆意潇洒;我可能不及男生有那样的宏大理想,但我也想成为那成千上万名铁建人中的一员,想要经过历练以后有一天能得到真正的成长,想要轻松地对别人说出“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骄傲。

希望那一天,不会太晚。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五局房地产公司

希 望□ 刘子莹

美景如画 曾圣杰 摄 作者单位:中铁十七局建筑公司

网络上正流行《桥边姑娘》曲动歌飞搅动了畅想的心房曾经桥边有我们放飞青春的梦想云帆远航 慷慨激昂曾经桥边有父母期盼成长的渴望紧抚臂膀热切目光曾经桥边有我们斩断情丝的离殇背起行囊 一别远方回首过往 风华模样红了眼眶 依旧灼灼明亮

云天外我们是工地姑娘沐雨栉风点缀了热血战场现在桥边我们正浇筑蜿蜒的巨梁机器轰响 汗水流淌现在桥边我们正托起国家的富强百炼成钢 一心向往现在桥边我们已伴着大漠的夕阳没了红妆 只有工装激情飞扬 志在四方丈量月光 心头连着家乡

啊 工地姑娘你也曾是桥边姑娘啊 工地姑娘你将乡谣轻声吟唱啊 工地姑娘你给人间带去无尽的芬芳

作者单位:中铁十五局一公司

观沧海 阿尘 书

广 告 电 话 :(010) 52689201 传 真 :(010) 52689200 广 告 经 营 许 可 证 :京 海 工 商 广 字 0250 号(1- 1) 经 济 日 报 印 刷 厂 印 刷 星 期 二 、四 、六 出 版 单 价 :每 份 1 元 季 价 : 39 元 全 年 定 价 :156 元邮发代号:1—57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 40号 邮政编码:100855 电子报网址:paper.crcc.cn 新闻部电话:(010)52689207 政文部电话:(010)52689202 记者评论部:(010)52689208 美术摄影部电话:(010)52689215 办公室电话:(010)52689219

溪山雨后图(国画)

董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