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 國立中正大學 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專班 教學大綱 一百零八學年度第二學期 科目名稱: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研究 英文譯名: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學分數 3 學分 授課教師:王雅玄 E-mail[email protected] 分機:05-272041136207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 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 課程助教:張智翔 [email protected],手機號碼 0926-817991 張育倩 [email protected],手機號碼 0972-865220 Office hour:週二 17.00-18.00 面授:5/09(可能改同步) 13:30-15:00; 6/06(可能改同步) 13:30-14:30 同步: 3/07 13:30-15:30; 4/11 14:00-15:30; 4/28 19:00-21:00 ; 5/2619:00-21:00 ; 6/16 18:00-21:00 ; 6/23 18:00-21:00. 課程宗旨 「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發展深受 1960 年代美國公民運動之影響; 1992 年台 灣第一份以多元文化教育為主題的學術論文「一個山地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之俗 民誌研究」發表;1996 8 月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成立多元文化相關領域之最高 學術機構「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至今,多元文化的課程與教學受到學術界的 高度重視,本科目的宗旨在於強化教師多元文化的理念與素養。 課程簡介 本課程旨在提供選修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研究之學生對於多元文化的概念發展 與相關理論做有系統的瞭解,並以腦力激盪法從教學現場中討論與分析族群、階 級、性別、語言等不同文化情境的多元文化詮釋,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洞察多元 文化教育的限制,並以實地研究的方式補足教材的不足,擴充視野將理論與教學 實務結合。 課程先備知識 先修科目:教育社會學、教育研究法 先備能力:對於教育社會學的相關理論有一定的理解,用以分析文化現象,對教 育研究法的實施有基礎,用以進行多元文化的實地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 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專班 教學大綱 一百零 …...1. 線上討論:參與單元討論與心得發表(20%) 2. 線上作業:閱讀多元文化經典作業發表(25%)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

    國立中正大學 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專班 教學大綱

    一百零八學年度第二學期

    科目名稱: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研究

    英文譯名: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學分數 :3 學分

    授課教師:王雅玄

    E-mail:[email protected] 分機:05-2720411#36207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 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

    課程助教:張智翔 [email protected],手機號碼 0926-817991

    張育倩 [email protected],手機號碼 0972-865220

    Office hour:週二 17.00-18.00

    面授:5/09(可能改同步) 13:30-15:00; 6/06(可能改同步) 13:30-14:30

    同步:3/07 13:30-15:30; 4/11 14:00-15:30; 4/28 19:00-21:00 ; 5/2619:00-21:00 ;

    6/16 18:00-21:00 ; 6/23 18:00-21:00.

    課程宗旨

    「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發展深受 1960 年代美國公民運動之影響; 1992 年台

    灣第一份以多元文化教育為主題的學術論文「一個山地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之俗

    民誌研究」發表;1996 年 8 月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成立多元文化相關領域之最高

    學術機構「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至今,多元文化的課程與教學受到學術界的

    高度重視,本科目的宗旨在於強化教師多元文化的理念與素養。

    課程簡介

    本課程旨在提供選修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研究之學生對於多元文化的概念發展

    與相關理論做有系統的瞭解,並以腦力激盪法從教學現場中討論與分析族群、階

    級、性別、語言等不同文化情境的多元文化詮釋,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洞察多元

    文化教育的限制,並以實地研究的方式補足教材的不足,擴充視野將理論與教學

    實務結合。

    課程先備知識

    先修科目:教育社會學、教育研究法

    先備能力:對於教育社會學的相關理論有一定的理解,用以分析文化現象,對教

    育研究法的實施有基礎,用以進行多元文化的實地研究。

    mailto:[email protected],手機號碼mailto:[email protected],手機號碼

  • 2

    教學目標

    1. Understanding:理解多元文化的意義、概念發展、典範,吸收新知。

    2. Brainstorming & Clustering:同步學習將藉由大家的腦力激盪討論多元文化教

    室中的族群、性別、語言情境,批判分析多元文化理論在教育實踐上的意義。

    Clustering 是英文寫作的概念,利用畫圖方式(mapping)把相關連的概念串

    連起來,有助於學生對概念做全面的理解。例如:上過五種多元文化主義之

    後,請同學回家畫出多元文化概念的架構圖,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

    3. Problematisation:洞察現有教育體系在多元文化學習上的不足與限制。

    4. Critique with independent thinking:能進行積極性批判,掌握多元文化理論與

    教育改革的趨勢之餘,提供能拓展學校教育視野之路徑。

    教學分析

    1. 現況分析:國內的師資培育計畫中,較少提及多元文化教育精神的涵養以及

    將多元文化精神實踐於教學現場中。陳枝烈(1999)在一項針對瞭解國小多

    元文化教育現況研究中發現,目前國內小學對於推動多元文化教育的行政或

    措施尚不普遍。此外,許多研究指出,教師的教學仍然缺乏多元文化的教育

    觀,例如在性別、族群面向的認知上仍存有刻板印象。本課程針對此必要培

    養教師所應具備多元文化認知、情意、技能方面的素養。

    2. 學習者分析:Tiedt & Tiedt(1995)揭示,若要增進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必先從

    教師著手,且無論職前或在職教育都有呈現多元文化概念之必要。有鑑於

    此,這門課適合教育職場的教師與行政人員及其他實務工作者。

    3. 學習環境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 232 室暨數位學習平台

    (http://cyberccu.ccu.edu.tw)

    課程進行方式:面授與線上學習之混合教學

    評量標準

    1. 線上討論:參與單元討論與心得發表(20%)

    2. 線上作業:閱讀多元文化經典作業發表(25%)

    3. 線上測驗:線上題庫自我測驗(0%)

    4. 期中報告:小組合作分組主題報告(25%)

    5. 期末報告:繳交我的文化體驗課程設計期末報告(30%)

    實施方式

    分理論與實務兩類:每人報告限 15 分鐘內完成,接受提問討論 10 分鐘

    期中報告為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理論經典導讀,藉由文章導讀與個人經驗分

    享,對中心議題做理論與實務的連結,並進行批判性反思;

  • 3

    期末報告為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實務分析,需進入田野,報告需以超越傳統

    的多樣化方式,針對相關主題進行具有創意的文化體驗與分析,同儕需提

    問、評論、心得分享、與生活文化連結創意聯想。。

    課程內容架構:如下圖

    階級 性別 種族/族群

    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實務篇:

    多元文化的眼睛與文化現象分析

    自行設計:我的多元文化體驗課程

    Thinking & Believing

    Seeing

    Revision

    語言

    世界的多元

    文化現象

    台灣的多元

    文化社會

    教師多元文

    化能力

    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理論篇:

    多元文化主義與多元文化論述

    我的多元文化觀:檢視與批判

    五種多元文化主義

    批判多元文化素養

    多元文化論述

  • 4

  • 5

    授課大綱

    PART 1: 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理論經典導讀

    第一週 03.07(面授 1)第一章:多元文化教育的意義、概念、範疇

    1.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Banks, 1999)

    2. 從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論弱勢者教育之法制內涵(陳炫任、曾大千,2011)

    第二週 03.14(非同步)第二章:世界的多元文化現象

    3. 英語教學迷思(嚴嘉琪、蘇若水,2008)

    第三週 03.21(非同步)第三章:台灣的多元文化論述

    4. 多元文化主義在台灣(魏玫娟,2009)

    第四週 03.24(非同步)第四章:多元文化主義的理論基礎

    5. 批判多元文化主義(李珮瑜,2014)

    由政治哲學看多元文化主義(施正鋒,2009)

    第五週 04.04(非同步)第六章:Class_階級情境焦點座談討論(春節週)

    6. 多元升學制度下的菁英生產:貴族習尚的學校實踐(王雅玄、陳靜盈,

    2012)

    7. Social class and the daily lives of children (Lareau et al., 2000)

    第六週 04.11(面授 2)理論基礎 I:多元文化主義(期中報告 1-2 組)

    8. Changing Multiculturalism (Kincheloe & Steinberg, 1997: 1-26)

    9. 美國多元文化主義理論再認識(董小川,2005)

    第七週 04.18(非同步)第七章:Race & Ethnicity_族群情境焦點座談討論

    10. 台灣新移民的文化認同、社會適應與社會網絡(陳燕禎,2008)

    禮物論與臺灣新移民教育政策(闕河嘉等,2013)

    同步話題: 族語/新住民語言教學焦點座談

    第八週 04.25(非同步)第八章:Language_語言情境焦點座談討論

    11. 新移民女性子女母語教育(陳美瑩,2011)

    原住民族語文化浸潤式教學(周梅雀,2011)

    第九週 04.28(同步 1)第九章:多元文化課程設計(期中報告 3-5 組)

    12. 多元文化繪本中的新移民族群意象(詹寶菁、范君綺,2016)

    13. 南投縣一所原住民國小多元文化融入課程(顏國樑、陳照明,2015)

    新台灣之子多元文化課程設計(鄭瓊月,2008)

    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9%99%b3%e7%82%ab%e4%bb%bb%22%0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6%9b%be%e5%a4%a7%e5%8d%83%22%0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9%ad%8f%e7%8e%ab%e5%a8%9f%22%0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6%96%bd%e6%ad%a3%e9%8b%92%22%0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8%91%a3%e5%b0%8f%e5%b7%9d%22%020

  • 6

    誰有多元文化文本?港臺國語教科書分析(王雅玄、黃嘉苹,2015)

    第十週 05.09(面授三)理論基礎 II:女性主義(第五章:性別)(期中報告 1-2

    組)

    14. “Gender theories in education” (Davies, 1997 pp. 62-67)

    15. “Feminist critique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s and research” (Acker, 1997 pp.

    215-217)

    16. 打破萬年窠臼的性別科技迷思(王雅玄,2017)

    如魚得水?科技女性的成功論述(王雅玄,2014)

    如履薄冰?科技女性的陷阱論述(王雅玄,2016)

    性別化空間(許義忠,2007)

    第十一週 05.16(非同步)第十章:多元文化教學策略(Sleeter, 1994)

    17. 文化回應的檳榔防制教學之行動研究(李雪菱,2015)

    多元文化科學的教學越界與課程轉化(王雅玄,2013)

    第十二週 05.23(非同步)第十一章:營造多元文化學校環境

    18. 我們有多元文化城市嗎?(王志弘,2011)

    19. 多元文化特色學校(王雅玄,2010)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Banks, 1996; Gay, 1990)

    同步話題:評鑑我的多元文化觀

    第十三週 05.26(同步二)第十二章:多元文化教師與多元文化素養(期中報告

    3-5 組)

    20. 進入情境與歷史_教師多元文化素養(王雅玄,2008)

    多元文化素養評量工具(王雅玄,2010)

    Multicultural literacy (Kellner, 1998)

    PART 2: 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實務分析 (期末報告)

    第十四週 06.06 (面授四)文化體驗課程報告第一組

    第十五週06.13(非同步)第十三章:多元文化教育模式批判

    21. 多元文化 誰與爭鋒? 誰敢不從? --兼論多元文化霸權的危機(王雅玄,

    2017)

    22. Anti-Anti-Multiculturalism (Eller, 1997)

    為誰而設?新移民教育政策(潘幸玫,2013)

  • 7

    第十六週 06.16 (同步 3)文化體驗課程報告第二、三組

    第十七週 06.23 (同步 4)文化體驗課程報告第四、五組

    第十八週 07.04 繳交期末報告 (7/10 繳交成績截止日)

  • 8

    期中報告主題分組人數分配:

    分組 日期 報告平台 主題 成員

    3 人

    3 人

    3 人

    3 人

    3 人

    4/11

    面授 2

    保守派多元文化主義 5、8、24

    自由派多元文化主義 4、28、30

    4/28 同步 1 多元論多元文化主義 2、6、14

    左派多元文化主義 3、9、18

    批判的多元文化主義 7、12、23(湘)

    3 人

    4 人

    3 人

    3 人

    3 人

    5/9

    面授 3

    性別主義 Sexism 21、22、27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 20、23(炘) 、26、

    29

    5/26 同步 2 馬克斯女性主義 1、19、25

    基進女性主義 11、16、17

    後結構女性主義 10、13、15

    期末報告主題分組人數分配:

    組別 日期 報告

    平台 主題 成員

    第一組

    6 人

    06.06

    13.30-15.00

    面授 4 族群(移民、原住民、新

    移民、認同)

    4、10、13、15、28、

    30

    第二組

    6 人

    06.16

    18.00-19.30

    同步 3 語言(母語、英語、新住

    民語言)

    6、11、12、16、17、

    27

    第三組

    7 人

    06.16

    19.30-21.00

    同步 3 性別(男性研究、婦女研

    究、性別平等、多元性別)

    1、7、19、20、21、

    22、23

    第四組

    6 人

    06.23

    18.00-19.30

    同步 4 階級(弱勢學生、貧富、

    職業、失業、資本)

    5、8、23、24、26、

    29

    第五組

    6 人

    06.23

    19.30-21.00

    同步 4 其他(國族、特殊性、多

    重領域)

    2、3、9、14、18、

    25

    指定書籍: 王雅玄(2020)。多元文化素養。台北: 高教。

    多元文化學位論文

    1. 林雅倩(2007)。我國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階級意識型態之內容分析。國

    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2. 陳亮君(2008)。孤懸與歸屬—兩位離島教育夢想家族群經驗與多元文化

    教育理念之生命史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嘉義。

    3. 陳淑玲(2009)。國小教師多元文化素養及多元文化教學實踐之研究—以北台

  • 9

    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數位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4. 賴慧珣(2010)。教職性別化—男女教師工作處境與行政/教學專業探討。國立

    中正大學教育學院數位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5. 吳虹芝(2012)。生命的力與美—臺灣女博士留學生的跨文化求學歷程之研

    究。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6. 余明仁(2012)。雲嘉地區國小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增能與實踐之相關研

    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7. 黃嘉苹(2012)。臺灣與香港小學國語教科書多元文化議題之內容分析。國立

    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8. 林巧雯(2014)。國中同志/非同志教師其同志態度及同志教育教學實踐之研

    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9. 陳浩俞(2014)。99-102 學年度<全國多元文化教育優良教案> 之內容分析

    -多元文化主義取向與議題的變遷。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嘉義。

    參考題材

    1. Mira Reisberg 著。響尾蛇之愛:用繪本書教多元視覺文化。Reisberg, M. (2009).

    From Baby Rattlesnake with love: Using intercultural picture books to

    teach visual cultur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168, 4-9.

    2. 楊雅涵(2002)。編織多元文化的拼被──波拉蔻(Polacco)的圖畫書。台東師

    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 尹毅夫譯(1996)。Geert Hofstede 著。跨越合作的障礙:多元文化與管理。

    北京:科學出版社。

    4. 朱瑛、蔡其蓁譯(2004)。Ramsey, Patricia G.著。多元世界的教與學:兒童

    的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心理。

    5. 陳美瑩、李榮彬、王派仁、陳麗如、Damien Trezies 譯(2007)。Sonia Nieto

    著。肯定多樣性:社會政治情境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嘉義:濤石。

    中文書籍

    Carlos Alberto Torres 著;張建成主譯(2010)。民主、教育與多元文化主義。台

    北:學富。

    劉美慧主編(2009)。多元文化教育名著導讀。台北:學富。

    劉美慧主譯(2009)。bell hooks 著。教學越界:教育即自由的實踐。台北:學富

    David Crystal 著,周蔚譯(2001)。語言的死亡。貓頭鷹。

    俞智敏等譯,P.Abbott & C.Wallace 著(1996)。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

    北,巨流。

    張建成編(2000)。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師大書苑。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陳瀅巧(2006)。圖解文化研究。台北:城邦。

    陳麗華(2000)。族群關係課程發展研究。台北:五南。

    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

    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_author.php?key=%B3%AF%AC%FC%BC%FC%A1B%A7%F5%BAa%B1l%A1B%A4%FD%AC%A3%A4%AF%20%B3%AF%C4R%A6p%A1BDamien%20Trezies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_author.php?key=SONIA%20NIETO

  • 10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台北縣:空中大學。

    顧燕翎主編(2000)。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文化。

    中文期刊論文

    1. 王志弘(2011)。我們有多元文化城市嗎?台北都會區東南亞族裔領域化的

    機制、類型與作用。臺灣社會研究,82,31-84。

    2. 王俐容(2004)。多元文化主義在台灣:衝突與挑戰。論文發表於 2004 台灣

    社會學年會暨「走過台灣—世代、歷史與社會」研討會。2004 年 12 月 11-12

    日。

    3. 王雅玄(1998)。原住民教育政策之理論批判與分析。台灣教育, 576,2-9。

    4. 王雅玄(1999)。台灣原住民學校教育溯源—日治時期山地初等教育研究。

    初等教育學刊,7,155-172。

    5. 王雅玄(1999)。多元文化師資培育之社會學分析。國民教育研究學報,5,

    249-269。

    6. 王雅玄(1999)。多元文化課程評鑑的量化途徑。人文及社會學科通訊,10

    (1),146-159。

    7. 王雅玄(2005)。認肯:法則與使用。教育研究月刊,129,104-117。

    8. 王雅玄(2007)。多元文化素養評量工具及其應用:現況與展望。教育研究

    與發展,3 (4),149-179。

    9. 王雅玄(2008)。進入情境與歷史—台灣原住民教師觀點的多元文化素養及

    其實踐。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 (1),33-68。

    10. 王雅玄(2009)。多元文化教師圖像之批判反思—以原住民教師的情境定義

    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 (2),1-27。(TSSCI)

    11. 王雅玄(2010a)。檢視「多元文化素養量表」內涵建構之合理性基礎。收錄

    於陳清溪主編,培育高素質現代國民與世界公民之教育規劃(頁 4-29)。台

    北縣三峽鎮: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12. 王雅玄(2010b)。多元文化特色的學校改革:建構與反思。教育資料與研究,

    97,1-24。

    13. 王雅玄(2012)。主宰性別主宰科技?科技性別化現象分析。科學教育學刊,

    20 (3),1-25。(TSSCI)

    14. 王雅玄(2012)。教科書專制—一個局內人揭露教材如何暗中破壞改革。教

    科書研究,5 (2),153-164。(TSSCI)

    15. 王雅玄(2012)。透視官方知識之生成—高中生活科技教科書政治脈絡分析。

    教育研究集刊,58 (2),109-145。(TSSCI)

    16. 王雅玄(2012)。當代歷史教科書中的他者論述。教科書研究,5 (3),131-138。

    (TSSCI)

    17. 王雅玄(2013)。多元文化科學的教學越界與課程轉化。課程與教學季刊,

    16 (3),111-138。(TSSCI)

    18. 王雅玄(2013)。國際理解與己他關係:國際教育中臺灣意象的解構與重構。

    教育資料與研究,110,49-76。

    19. 王雅玄(2014)。如魚得水?科技女性成功論述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7%8e%8b%e5%bf%97%e5%bc%98%22%0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issue.aspx?PublicationID=10219528&view=pubresult%20

  • 11

    59 (4),137-164。(TSSCI)

    20. 王雅玄(2016)。「批判教科書研究」方法論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9 (3),

    27-54。(TSSCI)

    21. 王雅玄(2016)。如履薄冰?科技女性陷阱論述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24

    (2),167-193。(TSSCI)

    22. 王雅玄(2017)。多元文化 誰與爭鋒? 誰敢不從? --兼論多元文化霸權的危

    機。教育脈動,12。取自 http://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a7bdbf2c

    -b80a-4172-845c-45c69e04e3c6

    23. 王雅玄(2017)。打破萬年窠臼的性別科技迷思。女科技人電子報,115。取

    自 http://www.twepress.net/new/seminar/item/167-seminar-115-1

    24. 王雅玄、陳幸仁(2012)。教育成就國際評比之後殖民反思。教育資料與研

    究,107,167-193。

    25. 王雅玄、陳亮君(2010)。肥胖污名認同的形成與受壓迫經驗。教育與心理

    研究,33 (2),61-87。(TSSCI)

    26. 王雅玄、陳靜盈(2012)。多元升學制度下的菁英生產:貴族習尚的學校實

    踐。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2 (2),85-122。(TSSCI)

    27. 王雅玄、彭致翎(2015)。美國教科書眼中的臺灣意象─他者論述分析。教

    科書研究,8 (1),33-61(TSSCI)

    28. 王雅玄、黃嘉苹(2015)。誰有多元文化文本?臺灣與香港國語教科書之文

    本比較。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季刊,15 (2),45-84。(TSSCI)

    29. 王雅玄、蔣淑如(2017)。書寫歷史—教科書中性別化國族主義的批判分析。

    教科書研究,10 (1),105-139。(TSSCI)

    30. 吳雅玲(2009)。以社會階級為主題之幼兒多元文化課程方案發展。課程與

    教學,12(2),47 -75。

    31. 李淑菁(2007)。性別化學校的形塑過程:一個案例研究。教育與社會研究,

    13,121-152。

    32. 周梅雀(2011)。原住民族語文化在地化教育之實踐—以一所排灣族部落托

    育班浸潤式教學為例。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4,77-121。

    33. 施正鋒(2009)。由政治哲學看多元文化主義。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1,

    218-288。

    34. 張亞齡、王俊斌(2010)。什麼才算是多元文化教育?以 Maxine Greene 的

    教育觀點檢視。教育科學期刊,9(1),29-49。

    35. 張建成(2007)。獨石與巨傘—多元文化主義的過與不及。教育研究集刊,

    53(2),103-127。

    36. 張茂桂(2002)。台灣是多元文化國家?! http://www.ncu.edu.tw/eng/csa/journal/journal_park86.htm

    37. 張茂桂(2002)。多元文化主義、多元文化論述在台灣的形成與難題。收錄

    於台灣的未來。臺北:華泰。

    38. 張茂桂(2004)。多元文化論述在台灣。教育研究月刊,117,101-106。

    39. 郭實渝(2007)。多元文化理論還是社會多元論述?—評〈獨石與巨傘—多

    元文化主義的過與不及〉。教育研究集刊,53(2),129-132。

    http://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a7bdbf2c%20-b80a-4172-845c-45c69e04e3c6http://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a7bdbf2c%20-b80a-4172-845c-45c69e04e3c6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5%90%b3%e9%9b%85%e7%8e%b2%22%0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issue.aspx?PublicationID=15601277&view=pubresult%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issue.aspx?PublicationID=15601277&view=pubresult%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5%91%a8%e6%a2%85%e9%9b%80%22%0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issue.aspx?PublicationID=20780222&view=pubresult%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6%96%bd%e6%ad%a3%e9%8b%92%22%0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issue.aspx?PublicationID=20780222&view=pubresult%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5%bc%b5%e4%ba%9e%e9%bd%a1%22%0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7%8e%8b%e4%bf%8a%e6%96%8c%22%0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issue.aspx?PublicationID=16808444&view=pubresult%20http://www.ncu.edu.tw/eng/csa/journal/journal_park86.htm

  • 12

    40. 陳文團、溫明麗(2005)。後現代狀況下的全球化教育隱憂與出路。教育

    資料集刊,31,265-294。

    41. 陳伯璋(2009)。當前多元文化教育實踐與省思-兼論新多元文化教育的可

    能。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1,1-16。

    42. 陳炫任、曾大千(2011)。從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論弱勢者教育之法制內涵。

    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4,5-38。

    43. 陳憶芬(2002)。發展反偏見的多元文化課程—兼論師資培育的內涵。人文

    與社會科教學通訊,13 (3),45-57。

    44. 陳麗華(2007)。走出多元文化主義的困境—評〈獨石與巨傘—多元文化主

    義的過與不及〉。教育研究集刊,53(2),133-143。

    45. 董小川(2005)。美國多元文化主義理論再認識。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2,5-14。

    46. 劉美慧(2005)。多元文化師資培育:一位師資培育者的敘事探究。載於中

    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的教育理念與專業標準(頁 203-230)。

    台北:心理。

    47. 歐用生(1996)。培育多元文化觀的教師。國民教育,36(5),2-6。

    48. 蕭昭君(2000)。到底誰需要多元文化教育。論文發表於「多元文化教育的

    理論與實際學術研討會」,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主辦。

    49. 蕭高彥(1998)。多元文化與承認政治論。收錄於蕭高彥、蘇文流主編,多

    元主義。台北:中央研究院。

    50. 謝雨生、黃毅志 (1999)。社會階層化。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

    學與台灣社會,第六章。台北:巨流。

    51. 魏玫娟(2009)。多元文化主義在台灣其論述起源、內容演變與對台灣民主

    政治的影響之初探。臺灣社會研究,75,287 -319。

    52. 龐中英(2002)。反全球化:另一種全球化 ─對反全球化現象的調查與

    思考。http://www.people.com.cn/BIG5/jinji/31/181/20010111/376512.html

    53. 譚光鼎(2000)。多元文化教育的批判和問題—兼論台灣多元文化教育的

    檢討。載於第四屆教育社會學論壇--「多元文化、身分認同與教育」學

    術研討會。頁 453-470。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其他參考資料:

    內政部全球資訊網(2005)。建構多元文化的兒童學習環境。2005.11.20 取自

    http://www.moi.gov.tw/news/hr_p.asp?NewsId=1367

    英文參考書目

    Arnot, M. (2002). Reproducing Gender? Essays o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feminist

    politics. London: Routledge Falmer.

    Au, K. H. & Raphael, T. E. (2000). Equity and literacy in the next millennium.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35, 170-188.

    Banks, J. A. (1993).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J. A. Banks

    & C.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issue.aspx?PublicationID=20780222&view=pubresult%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9%99%b3%e7%82%ab%e4%bb%bb%22%0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6%9b%be%e5%a4%a7%e5%8d%83%22%0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issue.aspx?PublicationID=20780222&view=pubresult%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8%91%a3%e5%b0%8f%e5%b7%9d%22%0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issue.aspx?PublicationID=10016201&view=pubresult%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issue.aspx?PublicationID=10016201&view=pubresult%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searchresult_1.aspx?Search=true&Condation=2%04%22%e9%ad%8f%e7%8e%ab%e5%a8%9f%22%020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issue.aspx?PublicationID=10219528&view=pubresult%20http://www.moi.gov.tw/news/hr_p.asp?NewsId=1367

  • 13

    Banks, J. A. (1999).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James A.

    Banks & Cherry A. M.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

    Perspectives (4th ed.), pp. 3-30.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Benham, M. K. P. A. with Cooper, J. E. (2000). Indigenous Educational Models for

    Contemporary Practice.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Brock, C. H. (2004). Improving literacy instruction for all children: Current concer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Fenice B. Boyd & Cynthia H. Brock (Eds.),

    Multicultural and multilingual literacy and language: Contexts and practices.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Craft, M. (1996) (Ed.). Teacher Education in Plural Societies: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London: Falmer Press.

    Damm, J. (2011). Taiwan’s ethnicities and their representation on the internet.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 40 (1), 99-131.

    Damm, J. (2012). Multiculturalism in Taiwan and the influence of Europe. In J.

    Damm & P. Lim (Eds.), European perspective on Taiwan (pp. 84-103). DOI

    10.1007/978-3-531-94303-9_1, Springer Fachmedien Wiesbaden.

    Eller, J. D. (1997). Anti-Anti-Multiculturalism.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99 (2),

    249-256.

    Evans, F. B., Gleason, B., & Wiley, M. (1992). Cultural Tapestry: Reading for a

    pluralistic society. New York: HarperCollins.

    Fishman, J. (1972). Sociology of Language.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Fullinwider, Robert K. (Ed.) (1996). Public education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policy, theory, critiqu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ay, G. (1990). Achieving educational equality through curriculum desegregation. Phi

    Delta Kappan, 72(1),56-62.

    Gay, G. (1995). Curriculum theory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B.J.A.Banks

    & C.A.M. Banks(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pp.25-43).New York, NY:Macmillan.

    Gay, G. (2000).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Gideon, R. & Wang, Y-H. (2017). Gender represent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English

    language textbooks used in Beliz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12 (2),

    197-218.

    Gillborn, D. (2002). ‘Race’, Ethnicity and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multi-ethnic schools. London: Routledge Falmer.

    Glazer, N. (1997). We are All Multiculturalists Now.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idalgo, F., Chavez-Chavez, R., & Ramage, J. (1996).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 14

    Landscape for refor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J. Sikula, T. J. Buttery, & E.

    Guyton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A project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Hout, M., Brooks, C., & Manza, J. (1996). ‘The persistence of classes in

    post-industrial societies’. In David J. Lee and Bryan S. Turner (Eds.), Conflicts

    about Class: Debating Inequality in Late Industrialism.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Jeffcoate, R. (1984). ‘Ideologies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M. Craft (Ed.),

    Education and Cultural Pluralism.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Kellner, D. (1998). Multiple literacies and critical pedagogy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Educational Theory, 48 (1), 103-122.

    Kincheloe, J. L., & Steinberg, S. R. (1997). Changing Multiculturalism.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Lareau, Annette 2000. “Social Class and the Daily Lives of Children: A Study

    from the United States.”Childhood, 7 (2): 155–71.

    Luke, A. & Luke, C. (2000). The situated perspective on cultural globalization. In

    McHenry, R(1997)(Ed.), Globaliz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policy--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Vol.5. Chicago.

    May, S. (1999). Critical Multiculturalism. London: Falmer Press.

    McCarthy, C. (1993). Multicultural approaches to racial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L. Castenell & W. Pinar (Eds.),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as racial text:

    Representations of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in education (pp. 225-246).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Sleeter, C. E. (1995). ‘An analysis of the critiques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J. A.

    Banks and C. A. M. Banks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Verma, G.. K. (1994). ‘Cultural diversity in primary schools: Its nature, extent and

    cross-curricular implications’. In G. K. Verma & P. D. Pumfrey (Eds.),

    Cross-Curricular Contexts, Themes and Dimensions in Primary Schools.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Wang, Y-H (2012). Still gender boundary? Exploring woman university technology

    students’ doing gender and doing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Education, e-Business, e-Management and e-Learning, 2 (1), 34-39.

    Wang, Y. H. (2013). The multicultural science literacy of science teacher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n Social Science, 3(9), 2052-2059.

    Well, D. K. (1998). Towards a critical multicultural literacy: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education for liberation. New York: Peter Lang.

    Zarry, L. (2002). A multicultural science curriculum: Fact or fantasy? Educational

  • 15

    Research Quarterly, 25 (4),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