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华东师范大学编印 Published by ECNU ECNU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1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ECNU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18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教育信息化进入创新发展新时代 在传统优秀课程中植入信息化基因 《光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用新技术让老课程焕发活力 六元协同式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精心设计 多措并举 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 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 Upload
    others

  • View
    2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华东师范大学编印Published by ECNU

ECNU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1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ECNU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18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教育信息化进入创新发展新时代

在传统优秀课程中植入信息化基因

《光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用新技术让老课程焕发活力

六元协同式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精心设计 多措并举

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

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

Page 2: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目 录

CO

NT

EN

TS

华东师范大学编印 Published by ECNU

ECNU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网址:www.cftd.ecnu.edu.cn

编委会主任:周傲英 戴立益

副主任:雷启立

编委(按姓氏笔画)

丁旵明 王玉琼 杜成宪

何佳讯 沐 涛 季 浏

周忠良 周傲英 郑祥民

赵云龙 晋荣东 顾伟列

徐世猛 郭秀艳 曹 金

温玉亮 雷启立 谭 帆

谭红岩 戴立益 濮晓龙

编辑:陆蓉蓉

地址:闵行行政楼213室

电话:54345380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卷首语

他山之石

推荐阅读

致读者 …………………………………………………………………………………………………… 01

特稿专递

教育信息化进入创新发展新时代…………………………………………………………………任友群 02

在传统优秀课程中植入信息化基因………………………………………………………………柴 俊 05

《光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管曙光 08

用新技术让老课程焕发活力………………………………………………………………………徐默凡 12

六元协同式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柳 林 15

精心设计 多措并举………………………………………………………………………………张美玲 19

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姜晓东 22

名师絮语

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张东海 等 24

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任 永 等 30

中国12家中文慕课平台的比较研究……………………………………………………………赵 磊 等 33

清华大学基于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案例……………………………………………………张东海编译 38

北京大学“艺术与审美”系列网络共享课的追求…………………………………………张东海编译 45

麻省理工学院基于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案例………………………………………………张东海编译 49

哈佛大学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案例……………………………………………………张东海编译 53

斯坦福大学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案例…………………………………………………张东海编译 57

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字化教学创新……………………………………………………………张东海编译 60

Page 3: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致读者

卷首语 特稿专递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01 02

教育信息化进入创新发展新时代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

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持续推进

教育信息化。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表现之一是中国慕课数量已超过5000门。慕课不仅带来了大规

模、高端、在线、开放、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还以混合教学、翻转课堂、碎片化学习、自主与互动学习、

线上线下教学等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

本期“特稿专递”幸得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友群教授赐稿《教育信息化进入创新发展新时代》。

文章阐述了如何在新趋势和新变化下,更新观念,转变思路,通过搭建教育信息化系统、用大数据支撑精

细管理和科学决策、发展人工智能、寻求供给侧突破等途径,实现教育的创新发展。文章内容与《教育信

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及的“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数字校园规范建

设行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等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育部以在线开放课程为重要抓手,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公平。本期“名师絮语”

栏目邀请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入选者——数学科学学院的柴俊老师来分享其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

经验。在慕课浪潮席卷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背景下,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在线教学平台“大夏学堂”,该

平台功能强大,能有效辅助课堂教学,我校优秀教师积极探索传统课堂的转型,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教学模式。本期有五位使用“大夏学堂”的老师给《大夏教研》撰稿,读者可从文章中一窥他们是如何重

塑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新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离不开成熟理论的支持,为此学者们对信息化课程与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

究,“推荐阅读”栏目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篇文章,介绍了运用信息技术建设课程的过程、依托的平台

和案例。为了进一步拓宽国际化视野,更好地探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前沿与焦点,本期“他山之石”分享

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六所高校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的案例。

深化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师大人博采众长,锐意进取,探索适应我校的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

路径。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

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

现代化”内涵丰富,我们认为给全体人民提供

更加均衡、充分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

更优质的、个性化的教育是其中要义。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教育信息化事业

不断提速发展的四十年。在今天这样的历史时

刻下,我们提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正是

因应了当今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科技的发展

已对信息的产生、复制和传播产生了革命性的

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信息化,就

没有现代化”,这一论断在教育领域同样适用,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

展及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展开了教育创

新发展的新图景,是破解新时代教育矛盾、办

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看教育的发展趋势,

其范式将更加科学,其目标将更重能力,其机

制将走向治理,教育过程将贯穿终生。很显然,

改革是唯一的出路。而如果没有新理念、新方

式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的参与,针对上述趋势

的改革将难以奏效。所以说,要办好新时代的

教育信息化,就需要正视新趋势和新变化,更

新观念,转变思路,用新方法推进新工作。

在联通上下功夫,形成端端相连、开环

融通的教育信息化系统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极大促进了社会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 任友群

要素的连通程度,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三

通工程”为抓手,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新时期

的教育信息化应向着更广更强的联通的方向发

展,依靠互联网,把教育教学的各要素、各环

节、各主体、各部门等连接起来,实现信息技

术高水平教育变革作用。

推进各种端口的互联互通和平台间的开环

对接。互联网的移动性和开放性为信息化教育

教学带来了灵活性和变通性。首先,就是要促

进各种端的全面联通,包括手机、平板、手环

等典型的移动终端,也包括“三通”中已有端

的接入,进而把端背后的教师、家长、学生、

管理者等都连接起来。其次,坚持开放理念,

以尽可能开环的方式联通各类教学平台,其中

包括国家、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

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学校教学管理平台、教研

师训与评估平台、同步课堂平台以及其他个性

化教学应用平台等,用以支撑不同情境下的信

息化教学与管理。

建设以支持常态信息化应用为目标的教育

基础设施与装备并确保足够的带宽。首先,一

方面要拓展覆盖范围,通过光纤、无线、移动

网络等形式,促进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农村地区、

贫困地区教育机构的高质量接入,注重校内各

区域、校际之间、校内外以及区域之间的网络

连接。我们建议对老少边穷等欠发达地区要实

施国家特殊政策,在更高起点上策划类似当年

农远工程的项目,解决信息化基本条件的升级

问题。另一方面要提速增质,提前布局5G等下

一代互联网与教育系统的对接,并适时出台带

Page 4: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特稿专递 特稿专递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专递课堂等常态化频繁运用,带宽要够用。其次,

促进各类教育资源流通和教学的融通。国家可

通过购买服务、政企合作等方式积极为欠发达

地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并应从过去主要面向

主课发展为全覆盖,特别要注重对立德树人、

素质养成等非常重要的德育资源和“音体美”

资源的建设,并探索专递与走教、远程与面授

相结合的优质师资部署新模式。

在数据上做文章,以数据技术为基础促

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教育系统

体量大、范围广,在数据应用方面存在巨大空

间,依靠数据治理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大有可为。

用大数据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习者成长

规律。首先,对于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数

据来量化教学过程和状态,快速准确地发现学

习者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个性化教学。而研究

者则可以通过教育大数据审视教学活动的交互

过程,发现教育新规律,用以指导教师教学和

推动教育变革。其次,对于学生成长来说,伴

随式收集的多维数据,有助于形成学习者全方

位的成长记录,为其生涯规划和建立多元评价

体系提供数据支撑。

用大数据支撑精细管理和科学决策。大数

据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教育管理中“拍脑袋”

式的解决方案。首先,数据的应用将有助于厘

清教育业务条线逻辑,促进管办评分离,为“放

管服”增效。

在智能上求突破,以人工智能为引领回

归教育教学的育人本质

人工智能正快速进入教育领域,既是教育

改革新工具,也是课程教学新内容。

人工智能将带来教学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和

对育人本质的实质性回归。对教学来说,平板

进入普通学校的势头已经显现,作业批改、错

题记录等可重复性的工作将借助图像识别等高

效完成,教师将从繁琐的低智能类的教学活动

中解放出来,把注意力转向学生的品德、情感、

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素质教育内容。

对学习者来说,依托智能推荐技术、语音

等交互技术,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内容丰富性

以及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将更加凸显。

在改革上谋发展,在供给侧寻突破,推

进教育信息化供需新平衡

以信息化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就是要以需求侧分析为先导,在供给侧寻求突

破,满足人民日益变化的教育需求对信息化供

给提出的新要求,增强供给对于需求变化的适

应性和灵活性。

通过需求侧分析,我们发现的教育信息化

问题主要有四个:一是教育信息化产品服务的

需求结构不均衡,对低、中、高端产品需求差

异大;二是对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探索不

足,缺少符合区域需求的、低门槛和低成本的

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三是教育信息化需求缺

乏精准、及时的反馈渠道;四是持续长效的教

育信息化专项建设经费相对短缺。

基于以上问题,教育信息化供给侧改革需

从以下方面转变:

政府要实现“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

转变。一方面要做好信息化基础设施类“硬”

供给的持续和迭代,如带宽升级和国家、省级

管理和资源服务平台智能化转型等。另一方面,

要创新顶层规划和体制机制类“软”供给,如面

向不同主体需求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供给

主体的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资金筹措机

制以及第三方评估推荐机制等,为实现长效供

给创造开放、有序、多赢的市场环境。

企业要高度重视产品与服务中增量的创

新比重和存量的更优配置。企业作为信息化服

务和产品的主要供给方,一方面要加强研发,

增加供给产品的科技创新含量,改善产品用户

体验,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如开发数据

驱动的学情分析类应用来满足用户学习诊断需

求。另一方面要以学生、学校、政府及教育行

政部门的不同需求为导向,通过与信息化专家、

一线教师的沟通,并结合市县的实际发展现状,

有区别和有侧重地将供给按需高效配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从2018年起新增教育研究内容的举措就是供给

侧改革的重要体现,对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将

产生深远影响。

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需要更高效和精准

地释放自身效能,需要尽快完成从服务教育自

身发展向服务国家现代化全局的转变,需要努

力成为我国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

撑,进而升级为2.0版本,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2018年1月13日

星期六 03版)

Page 5: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名师絮语 名师絮语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05 06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课程如何跟

上信息化步伐,建设一门既保持传统课程的优

势,又对所有希望学习该门课程的人在线开放

的共享课程,这一任务无法回避地放在了广大

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面前。

最近几年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可以说是如

火如荼。据初步统计2017年底在爱课程网上线

的各类开放课程(MOOC,以下称慕课)1822门,

累计注册人数突破1000万,累计选课突破4000

万人次。可以说,慕课的建设已经惠及广大普

通学习者,这对我们课程建设者也是极大的鼓舞。

《数学分析(上)》是2014年开始建设,

2016年上线开课,现在已经开课三个学期,选

课人数超过11万。作为一门数学专业的基础课

程,有这样的规模,确实可以感到欣慰。下面

是一些关于建设《数学分析(上)》的一些做

法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课程定位

在建设在线开放《数学分析》课程(下面

称本课程)时,在线平台上上线的数学专业基

础课基本没有,多数是数学公共课,如《高等

数学》,还有就是大量提高数学素养、普及数

学的课,如《数学文化》《微积分启蒙》《数

学之旅》等,基本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考。

《数学分析》是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传统

的优秀课程,2004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称号。

由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写的《数学分析》教

材,在国内发行量位居同名教材的首位,被全

国100多所高校所选用,这其中除了数学专业,

还被不少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的非数学专业选

用。这些是建设好本课程的基础,但如何建设,

课程的定位是什么?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认真分析本课程的传统和优势以及慕

课的特点,明确了两个基本原则:其一,本课

程应该普惠最广大的希望学习数学基础的学习

者;其二,不能因为要顾及更多学习者而降低

理论上的要求。归纳起来就是几下几点。

1. 为普通学习者建设,不是为精英班学生开设。

2. 建设的是“数学分析”课程,一定要体现

《数学分析》的特点,以区别于内容相近的

《高等数学》。《高等数学》重视计算能力

和应用,《数学分析》则重视理论基础的完

整性和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本课程要体现这

个特点。

3. 按照本科生《数学分析》教学进度设计和建

设课程,给在校生多一种学习途径。即在课

外还可以通过在线方式继续学习,补充课堂

学习的不足。

4. 可以作为学过《高等数学》学生的提高课程,

弥补《高等数学》理论上的欠缺。

5. 除了数学专业,课程也要适合其他数学要求

较高的理工科和金融类专业学生的学习。

二、课程建设目标和方案

有了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就随之确定了。

接着的问题是如何制作课程,以获得良好的教

学效果。

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是,下面

没有学生,也无法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如

何保证学习质量,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

状况,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在广泛调查其他慕

课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比较和讨论,为本课程

确定的建设目标是:达到与课堂教学类似的教

学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课程形式、课件

制作、学习框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

(一)根据课程内容和主讲教师的特点确定课程

形式

开课平台上慕课制作形式繁多,有些课程

制作非常精良,画面漂亮,教师表现非富多彩。

但我们总觉得这些并不适合《数学分析》这门

课。从开课平台上反馈的信息也表明,受到学

员欢迎的课程并不都是制作华丽的课程,有些

课程录制非常简朴,但内容吸引学生,照样人

气爆棚。所以最终我们决定视频以最简单的形

式呈现,轻形式而重内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

内容讲解上。当然,如果能兼顾形式与内容是

最好的,在爱课程平台上也不乏这样的课程。这

些教师的表现确实让我们羡慕不已,因为我们

团队的主讲教师都不具备这样的表演天赋,所

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把主要精力放在内容上。

在课程介绍(前言)中也是如此,体现了

内容为重的特点。课程介绍避免通常表演广告

形式,在五分钟的介绍中,简单明了告诉观看

者:为什么要学《数学分析》,学习数学有什

么用以及数学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以此

号召观看者来参与学习“数学分析”。

(二)课件制作尽可能模拟板书,引导学生思考,

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

数学教学中的板书之所以得到业内广泛认

可,就是板书是一点一点写出来的,呈现速度

较慢,而且一句结束可以停顿,让学生思考。

[编者按] 2018年1月15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

课程”有关情况。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有6门本科

教育课程入选,分别为汪晓赞的《体育与健康》,柴俊的《数学分析(上)》,管曙光的

《波动光学》,徐建华的《计量地理学》,袁崇刚的《人体科学》以及石春轩子的《民族声

乐进阶密码——石春轩子教学示范课堂》。

本期“名师絮语”栏目邀请数学科学学院柴俊老师就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设精品

在线开放课程这一问题和大家交流,柴俊老师从课程定位、课程建设目标和课程建设方案三

个方面介绍他设计《数学分析(上)》这门课程的经验。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推动教育理念与模式、教

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能够记录、存储学习经历和成果的个人

学习账号,建立个人终身电子学习档案。”我校建立的在线教学平台“大夏学堂”能有效支

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可以记录、分析、存储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数据。本期“名师絮语”

栏目邀请五位老师分享他们使用“大夏学堂”探索传统课堂转型,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其

中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管曙光老师将课堂翻转,并思考翻转课堂的实质、优势和对教师的要

求。中国语言文学系徐默凡老师通过提供完备的课程学习资料、及时测试与反馈、小组板块

作业、维基百科等栏目让传统课程《语言学概论》焕发活力,成为中文系最受欢迎的课程之

一。而地理科学学院柳林老师在设计《城市建设与工程地质》这门课程时,以学生为中心,

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六元协同式”教学方法体系以增强师生互动、强化实践,营造了积极

向上的课堂文化。生命科学学院张美玲老师则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案

设计、教学案例筛选和教学方法整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生命科学学院姜晓东老师开发了

闯关式测验和分享式阅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该项改革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数学科学学院 柴俊

在传统优秀课程中植入信息化基因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学分析(上)》建设的点滴体会

Page 6: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名师絮语 名师絮语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07 08

这非常符合数学教学的特点。但是我们为什么

最终没有采用板书的形式录课呢?这是因为板

书对教师临场表现的要求相当高,大家感觉把

握太低。在决定采用PPT讲课时,我们提出了一

个设想:课件的制作要模拟板书。根据这个思

路,我们的课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精

心设计PPT的动画方案,根据教学需要,内容随

着教师的讲解逐步显示,而不是整页内容同时

出现。有时是一句一句显示,有时是一个等式

一个等式显示,甚至是一个符号一个字母逐次

显示,让学生思考后再显示结果。对于需要保

留的一些重要结论,即便是翻页了,仍然通过

技术手段保留在显示屏的下方,而不是随着翻

页消失。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明显比整段或整

页同时显示要好。

(三)根据在线学习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帮助

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在线学习全靠学生的自觉,没有共同学习

的氛围,也没有教师督促。所以在慕课刚出现

时,设计者就采用了不少督促学生学习,促使

学生及时复习和思考的方法,比如在每个短视

频后有随堂测试,每周有单元测试等等。这些

方法被大多数慕课采用。我们在此基础上,根

据数学课程的特点,设计了本课程的学习框架。

《光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一、背景

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校第一任校长

孟宪承先生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大学

的理想应该包括“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

民族和社会的发展( Creat ivi ty , Character &

Community)”,从知识能力、人格和社会服务

三个维度给出了方向。今天,人类社会已然进

入信息化时代,知识呈爆炸式产生,且更新速

度极快。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这一趋势,如何

以本科课程教学为载体,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本科教学面临的

严峻挑战,因此对传统课堂的改革势在必行。

2012年以来,慕课浪潮席卷全球,迅速在

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覆盖

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比尔·盖茨评论慕课

时说:“我看到了未来的教育。”慕课的优点

是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远程大规模共享,并

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其不足之处

是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互

动。扬长避短,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应运而生。

框架遵循:学习、巩固、提高、综合的设计思

路。课程有新课、习题课和讨论课;课后有随

堂测试、单元测试、课后作业、章节思考题

(讨论题)组成,其作用如下面框图所示。

在本课程建设之前,各平台上开设的数学

课程基本没有习题课,也没有讨论课。后来有

些课程配置的习题课,作为单独一门课程开设。

而讨论课则是完全创新的,由我们团队的教师

对一些重要的核心概念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

清核心概念,分辨似是而非的问题。

令我们教学团队教师感到欣慰的是,《数

学分析(上)》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

品在线开放课程,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

是“数学分析”课程建设的一个新起点。我们

将认真总结这两年开课运行的经验,继续做好

课程的后继建设,让更多的学习者从中受益,

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讨论课

理清核心概念、思想

思考题 似是而非问题解决,综合能力

作业 ,测试巩固、复习、提高

习题复习、提高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管曙光

新课(概念,证明,运算)翻转课堂的“翻转”是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知识和技

能,课后再通过作业、练习、复习、测验、考

试等环节进一步将知识消化吸收。其特点是“

课堂内学习知识,课后内化知识”。而翻转课

堂是让学生先行在线上学习教师发布的慕课,

这一阶段称为课前学习,学生不必进教室,可

以按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进行学习;然后小组讨

论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将知识初步内

化,同时将疑难问题和困惑反馈给教师。翻转

课堂的课前学习具有自主性、完整性、深入性

的特点,因而有别于传统课堂的预习。教师收

到学生课前学习的反馈后,针对学生的难点和

困惑,进行“精准”备课,然后进课堂以学生

为主体组织讨论,主要包括“展示、交流、探

究、提高”等环节。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特点

是“课堂外学习知识,课堂内深化知识”。它

结合了慕课和传统课堂的优点,可以增强学生

作为学习者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造性的思维。

图1 《光学》课程在大夏平台网页

Page 7: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名师絮语 名师絮语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09 10

二、实施方案

1. 教师在“大夏平台”建课(图1),上传全套

慕课视频、PPT课件、课前任务、课后习题、

补充习题(英文)、思考题、探究题、单元

测验题、英文阅读材料等;

2.学生自愿报名组成一个20-30人的班级,分

成A、B两个大组;每一个大组再分成若干个

小组,每个小组成员3-4人,推举组长一名;

3. 教师根据校历制定详细教学计划,具体给出

每个大组的教学进度时间节点,发给学生并

上传到网站和班级QQ群;

4. 学生一个学习单元包含两周,第一周是课前

学习,包括学习视频、完成小组讨论和课前

任务书(不进课堂),然后第二周进课堂讨

论;B组与A组错开一个星期;教师每周都进

课堂,但不再讲课,而是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对主要知识点的理解、讨论疑难概念和问题、

适当地深入探究;

5. 与翻转课堂教学班平行还有两个传统课堂班,

教学大纲完全一样,期中和期末三个班统一

命题考试;

6. 翻转课堂班级的成绩考评注重学习过程,总

评成绩按照课前任务10%,课堂表现10%,作

业10%,小论文10%,期中考试30%,期末考

试30%给出。

三、教学效果

自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已经按上述方

案在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开展了两轮基于慕课

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16评教得分4.995,名列院系第一。其中“老

师课内外能就本课程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

包括讨论、指导、答疑等)”、以及“从本课

程中收获很多(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法

等)”这两个评价指标,所有31名学生都给予

了满分(5分)。2017评教得分为5,所有的七

项评价指标、所有学生均给予满分。这种情况

在我主讲《光学》课程八年来还是第一次。表1

为历年学生评教情况。

课堂类型 传统课堂 翻转课堂

学年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学生人数 57 79 52 65 79 84 31 25

评教分值 4.748 4.808 4.84 4.682 4.776 4.869 4.955 5

院系排名 1 1 1 6 2 3 1 1

表1 管曙光教授主讲《光学》课程历年评教情况

●超级棒!基本上自己预习之后课堂上再讲会

好很多,感觉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适合每个学生需求,学

习高效;

●该课程新颖,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程模式相当先进,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

助;

●课堂互动性强,对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有很大

好处,趣味性强;

●翻转课堂非常棒!我们的学习时间由我们自

己决定!我们听不懂的地方可以多看几次视

频。老师非常好,很耐心,亲自批改我们的

作业,悉心指导我们不会的问题,是我上大

学以来最喜欢的老师;

●老师备课十分认真,对学生包容,耐心,鼓

励学生多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老师是把学

生当做研究生来培养!

●毋庸置疑,首先课程形式就甩其他老师几条

街,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很高。再者,

老师认真负责,关心学生,还亲自批改作业。

真棒!

●从小到大最喜欢管老师,没有之一,一心为

我们,男神!老师教给我们的真的不仅仅是

光学知识,让我学会的更是一种大学里的学

习方法,让我对物理产生了兴趣,也从管老

学生对《光学》翻转课堂真心喜欢,代表

性文字评教如下:

师的课开始,认认真真地学物理,老师,我

感觉到了大二以来自己的变化,开始想要真

正弄明白一个知识点。而不是在考试周草草

复习一遍了事。老师为这个课堂花费了大量

的精力,还有最后一节课,有点舍不得……

老师,你的翻转课堂perfect!

四、几点思考

(一)翻转课堂“翻转”的是什么

对学生而言,翻转的是学习的主体意识和

习惯。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被动

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对教师而言,翻转的是教

学模式,还有在教学过程中角色从“演员”到

“导演”的嬗变。从“一言堂”式的知识传授

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培养能力

和创新思维。总之,翻转课堂有三个翻转:一

是教学过程由“以教定学、先教后学”翻转为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二是课堂由“以教

师为中心”翻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三是课

程设计由“以知识为中心”转为“以能力为中

心”。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是什么

传统课堂的教和学两者之间交互性不够,

学生学习过程基本是个黑箱,因此从教和学两

方面看都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翻转课堂的模

式则可以让学生充分暴露学习过程中的,特别

是概念和思维的误区,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

习过程中的难点和困惑,从而在教学中做到有

的放矢。翻转课堂强调“教”、“学”、“做

”的有机结合,注重个性化学习和探究,注重

团队合作,可以在深和广两个维度上突破传统

课堂的局限,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特

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有人认为:翻转课堂不就是教师上传教学

视频后让学生自学吗?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大。

这是对翻转课堂的误解,其实不然。相比传统

课堂,翻转课堂对教师的知识积累、课程设计、

课堂控制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站在更高的

层次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和课程设计的紧密结合

来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诚如陶行

知先生所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

生,乃是教学生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而激发学生对于专

业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永远是翻转课堂(当然

也包括传统课堂)的首要任务。

(四)翻转课堂不能翻转的是什么

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

出现的教学模式的必然变革,它改变了自18世

纪普鲁士人发明后沿用至今的课堂教学模式。

然而,教学模式的改变只是一种手段的改变,

图2 2017《光学》翻转课堂B组合影

图3 翻转课堂讨论

Page 8: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名师絮语 名师絮语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11 12

用新技术让老课程焕发活力

中国语言文学系 徐默凡

每个专业都有一些基本课程,在专业开设

之初就已经存在,历经几十年的教学积累,教

材无数,名家辈出,形成了稳固的教学传统。

对于这样的传统课程,如何顺应新的教学理念,

利用新的教学技术,使之能够激发当代学生的

兴趣,重新焕发活力?

中文系《语言学概论》就是这样一门传统

课程:它是普通语言学的入门课程,是中文系

仅有的三门语言学专业基础课之一(另两门课

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在全国中文系本科

阶段普遍开设。除了传统课程都有的历史久、

内容多、要求高等普遍性教学难题外,《语言

学概论》课程还面临自己的特别困难:

首先,中文系学生对文学类课程感兴趣,

对在中文系还要上语言类理论课程毫无思想准

备,同时对比较枯燥的语言学课程有一定的厌

恶情绪。

其次,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近似于自

然科学,对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要求较高,难

度较大,对擅长形象思维的中文系学生来说是

一个不小的挑战。

最后,本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但是教学课

时只有36学时,往往来不及讲完。

鉴于以上困难,当学校推出“大夏学堂”

网络课程建设项目时,我们立刻报名参与,希

望通过新的教学技术手段的介入,解决一些传

统课程改革中的难题。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摸

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本文和大家

分享交流。

一、设计原则和教学目标

结合大夏学堂项目,本课程的主要设计原

则是:上课精讲疑难部分,课外充分利用大夏

学堂网络平台开展辅助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

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传统的课堂教学需要把所有问题都在课堂

上面授,一方面导致每个同学都必须接受某些

已经知道的重复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导致课堂

内容无法深入,程度高的同学吃不饱。而引入

大夏学堂的在线学习功能以后,一些背景知识

和比较浅易的知识点就可以通过文章链接、课

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课外自学完成,从而极大

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通过大夏学堂项目的介入,本课程

可以把自己的教学目标调整得更高、更实用,

即:所有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理论,学会对

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在今后的

语言文字工作中学以致用。一部分对语言学有

兴趣的同学能夯实理论基础,为将来进一步深

造做好准备。

二、教学活动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依托大夏学

堂的各项功能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一)提供完备的课程学习资料

课堂主要教学内容共含6章,每一章设计三

个版块:课堂讲解、延伸阅读和趣味天地。

课堂讲解包括本章教学PPT和参考书目,提

本科教学目标(诚如孟宪承先生所言)不会改

变。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翻转课堂,学生希望

学到的是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见解(Insights),

是全面和综合的图像(Global picture),是学科间

的广泛联系和前沿进展(Connections/Frontiers),

是隐性知识而非显性知识 (Implications);学生

希望从课堂上发展的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

力;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希望感受到的是人

格的魅力。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

业、解惑也。”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说过:“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

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教

学的本质是翻转课堂所不能、也不应该翻转的。

——《语言学概论》大夏学堂建设心得

Page 9: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名师絮语 名师絮语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13 14

供课堂教学的基本资料。

延伸阅读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课堂教

学内容的拓展,包括专题讨论、相关网站资源、

相关理论的应用实例等。

趣味天地的主要功能是激发同学的学习兴

趣,语言学理论的应用领域是极为广泛的,也

有许多关于语言的趣闻轶事,我们搜集了大量

的音频、图片、网站链接等多媒体内容,分章

节供学生浏览。有一些无法归入特定章节的趣

味内容则在主页设置的“语言学趣味链接”里

呈现。

此外,在课程讨论版中,教师和助教也及

时与学生互动,每问必答,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二)教学内容及时测试与反馈

语言学主体部分包含不少操作方法和分析

手段,需要针对具体语言现象展开操练。为此

我们在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学习完成后设

计了在线测试,每部分各30个选择题,以及时

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教师针对疑难问题

录制微视频,上传网络后供相关同学进一步学

习,这就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巩固了课堂

基本知识点。

(三)课外自学在线评价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

学纲要》,其中第7、8、9章内容是关于语言发

展、演变和接触等内容的,知识性内容多,理

论性较低,学习难度不大。为了把有限的课时

全部用于疑难问题的讲解,我们把这三章内容

设计为自学。网络课堂提供了这三章的学习要

点和疑难关键(文字版),帮助同学自学。

自学完成后,需要同学进行在线测试,完

成60道选择题。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教师针

对疑难问题录制微视频,上传网络后供相关同

学进一步学习。

(四)组织学生进行跨专业拓展活动

针对学生对文学研究感兴趣的特点,我们

在网上课堂设立一个维基百科栏目“文艺作品

中的语言学”,进行语言学和文学结合的跨专

业拓展活动。教师提供了一个示范性条目——

科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学生可单独或组

队(最多三人)建设并主持维护一个条目(介

绍一部文艺作品,搜集相关链接材料,撰写评

论等)。

设立“语言学的应用”的小组作业版块,介

绍语言学应用于相关学科的成就,学生可组队(最

多三人)制作一个15分钟的演讲,上传网络展示,

并在最后一节课派代表在课堂上演讲。

以上两个栏目学生均表现出极大兴趣,积

极参与,已经建设出相当丰富的共享内容。除

了锻炼学生采集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外,这

两个栏目也是积累性项目,将移植到今后开设

的课程中,通过几个周期的建设,将累积出大

量的相关优质内容,成为今后学生课外学习的

有益资源。

(五)指导课外写作学以致用

近年来,本课程教师一直负责为《咬文嚼

字》的“网语漫谈”栏目组稿和审稿,为了帮

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培养写作能力,我们的

课程讨论板开设了专门的“网语漫谈”投稿论

坛,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写作。

整个指导过程分为选题、初稿、修稿、定

稿、发表数个流程,全数在论坛上完成,为相

关同学提供全程个性化辅导,也给其他同学提

供了范例。

2015年以来,已指导学生发表文章50余篇。

教师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但是不少同学都是人

生第一次正式发表文章,收获颇丰。

三、课程评价方式

为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以上教学活动,我

们努力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变一次考试定成绩

为注重过程考核、能力考核,以评价找不足,

以评价促学习。主要措施有三条:

第一,课程评价更重视平时成绩,平时成

绩将占总评分的60%,期末考试占40%。

第二,平时成绩评价多元化,平时成绩100

分,分配如下:

(1)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学习完成后

参与在线测试,每部分各30个选择题满分15分,

总计45分。

(2)自学教材7、8、9章,完成在线测试,

共60个选择题,总计30分。

(3)选做作业:以下三项作业,任意选做

一项,每项满分25分。

A “文学中的语言学”的维基百科栏目,

学生可单独或组队(最多三人)建设并主持维

护一个条目。

B “语言学的应用”的小组作业,学生可

组队(最多三人)制作一个15分钟的演讲,上

传网络展示,并派代表在课堂上演讲。

C 设立研究性小论文的讨论版块,学生可

撰写3000字小论文上传。

(4)加分项目:《咬文嚼字》“网语漫谈”

栏目投稿,有兴趣的同学在本学期完成撰写文

章的工作,将推荐公开发表,并获得平时成绩

加分5分。

第三,增加自我评价内容。

以上三项自选作业——维基百科条目建设、

“语言学的应用”小组作业、研究性小论文的

部分评分权将交给学生。教师在期末收齐作业

后在网上公开展示,并开设投票功能让学生自

我评价,以决定得分高低。这将使学生在评价

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分享和学习的机会,也促进

评价的公开公正性。

四、教学效果

2016年和2017年,本课程在学生评教中分

数均名列前茅,被评为“中文系最受学生欢迎

的课程”之一。

2017年,本课程获得华东师大“大夏杯”

课程设计比赛特等奖。

与这些荣誉相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收益,

以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的课程情况来看,学

生普遍反应教学效果良好,网上访问量名列全

校课程前10位。总计121个学生,在“文学中的

语言学”栏目中61人报名建设了29个词条,在

“语言学的应用”课堂展示中有6组13人报名参

与,在“网语漫谈”征稿中有43位同学参与,

提供了66个选题,通过并完成撰稿的有31 篇,

将陆续发表。课程结束以后,不少同学表示语

言学很有意思,希望将来能从事语言学研究。

这些学生的收获是本课程的最大成功,也

彰显了传统课程和新技术手段结合以后焕发出

来的新魅力,和大家共享共勉。

Page 10: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名师絮语 名师絮语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15 16

《城市建设与工程地质》是由地理科学学

院开设的面向全校各专业本科生的通识精品课

程。教学团队在研究分析国内外通识类课程发

展现状和趋势,评估地质类课程所具有的专业

特点基础上,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

评价”三位一体统筹考虑的理念对课程进行设

计,争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地球

科学素养。

一、通识课程存在的教学难点与课程定位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通识课程建设,同时

在选课系统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用虚拟货

币来竞价心仪的课程,并设立了试听机制,学

生的选择决定了通识课程的生存和发展。但通

识课程普遍存在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学习态度

不认真,课堂内容较难把握,开展实践教学有

一定难度等问题。当今大学生成长在互联网时

代,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显著提升,普遍有

较强的好奇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思维

活跃,喜欢自我表达,竞争意识较强,喜爱社

交网络。通识课程如何转换视角,适应学生需

求的变化,成为通识课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教学团队认真分析同学的选课动机、评价

标准,尊重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考虑到通

识课程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差异性,按照

受众导向、差异化、动态调整的原则,将课程

定位为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内在动力与探索热情,培养思维方式和学科意

识为主要教学目的,课程既立足于地球学科本

身的理论及知识框架,又兼顾全校各专业学科

特点,兼容并蓄、触类旁通,进一步结合课程

内容,将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相交融。使学生

经过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思考和感悟,在潜

移默化中实现通识课价值观念的传递、科学思

维方法的确立功能。

二、优化教学内容,建设契合学生需求的知

识体系

修读课程绝大部分学生为非地理类专业本

科生,没有进行过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

知识储备基本停留在高中学习的地理知识,而

本课程概念和专业名词较多,还需要将地质学

原理在工程实践中予以应用。为此,本课程整

合了地理学、地质学、土木工程、建筑学等多

学科的相关知识,突出科学性、趣味性、及时

性,构建了适合学生选修的知识体系。将教学

内容分为10个模块,分别是绪论;第一讲新闻

中的工程地质;第二讲塑造地貌的魔术师:地

质作用;第三讲地质历史的产物:土与岩石的

工程性状;第四讲地壳变化的行迹:地质构造;

第五讲地下水在建设中的功与过;第六讲工程

建设的天敌:地质灾害;第七讲探寻地下的奥

秘:岩土工程勘察;第八讲建筑的骨架:地基

基础与结构;第九讲欲与天公试比高:超高层

建筑的前生来世。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六元协同式”教

学方法体系

课程聚焦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强调

地学思维方法和时空观,注重激发引导,对于

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采用多

元化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全过程的模式进行改

革,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以师生互动、

强化实践,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不断增

强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研究探讨式教学

学生自主组队形成有效的学习研讨小组,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任选与地质

或者工程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通过小组成员

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文献、小组内部讨论,并

撰写专题报告,制作演讲展示课件。教师提前

审阅,和学生讨论交流,并提出与专题相关的

思考题,同时在大夏学堂提前公布,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教师特别提醒学生可充分利用学校

图书馆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研究性学习促使

学生收集利用信息时,探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

案的思路和方法,学会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

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学习乐趣,锻炼批判思维能

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问题启发式教学

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构建学习载体,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课堂不仅是教师同时

也是学生的舞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6个以上

的课时组织学生认真开展小组专题学习成果展

示。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进行专题研究交流演讲,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表达的机会。

教师对演讲做点评,并鼓励其他学生提出

问题。为避免有些同学“搭便车”的心理,教

师采用随机抽取问题对小组成员逐个提问,作

为研究成果的反馈。教师随后补充拓展讲解专

题中的重点难点,回答讨论中学生即时提出的

各种棘手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将

从单纯的讲解者变成学习的启发者和激励者,

使学生在获得解决问题成就感的同时,不知不

觉将关键知识点学深学透。

(三)翻转课堂式教学

翻转课堂“翻转”的不仅是课堂教学结构,

更是教学理念和思想的翻转。本课程开展了大

班教学环境下的混合教学,将SPOC(线上)和

传统教学模式(线下)进行有机结合。教学团

队利用大夏学堂网络教学平台,针对要采用翻

转课堂的知识模块,教师自己录制部分教学微

课视频,并精心选择编辑网络上的优秀视频资

源。教师提前指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课前完成

线上学习,在课堂上通过摸底提问、拓展性讲

解、专题研讨、头脑风暴,引导学生讨论、解

决问题。

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课件、视频等各类相关

资源,并开展与线下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在线教学

活动,包括论坛、测试、作业等。学生可以随

时随地进行学习,根据自己在兴趣、基础、能

力等各方面的情况,自主决定观看时间、进度

和次数,有效解决学习广度、深度和基础不均

衡问题,形成“全班+小组+个人”的差异学习。

(四)案例专题式教学

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有助于拓宽学生的

视野,加强课程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性,

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结合教学团队科研

和工作实践经验,直面热点地质问题并进行深

入分析,课程编写了大量案例模块,将其穿插

到相应章节。由于地质条件具有区域性、复杂

性、多解性等特点,一些不正确或不专业的媒

体报道时有出现,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批

判性思维,专题案例教学方法是核心抓手,学

生获取知识是问题解决的需求,学生对理论知

识的认知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不仅能

记住,而且能真正地领悟。

六元协同式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地理科学学院 柳林

——以《城市建设与工程地质》课程为例

Page 11: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17 18

名师絮语 名师絮语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五)参与互动式教学

活跃的课堂氛围应该由教师主导、学生参

与,共同营造互动式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实现

讲课内容不枯燥、讲课方式不单调,真正地吸

引学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本课程建立多元的互动渠道,包括课内、

课外、网络、实践等,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促

使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特别是利用大夏

学堂提供的师生交互环境,作为传统课堂教学

的拓展和延伸,加强师生、生生互动,通过通

知公告、教学日程表、站内短信、博客,并引

导和推动在线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将互动向纵深推进。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

题,教师都能及时获知并精心回答。通过建立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逐步实现思

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六)参观实践式教学

在通识课程中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强

化学生对课程的认知程度,成功的实践教学可

以形成辐射效应。在日常课堂上,教师将岩土

标本、小型实验设备带进课堂供学生学习体验。

在野外参观实践环节,利用典型地质现象和实

地考察引导学生联想相关的概念、方法和原理,

并对其作出分析、判断,加强与理论知识的联

系,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野外

工作方法。如在上海辰山实践中学习岩石、地

层产状、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与测量,崩塌的

防治措施观察;在陆家嘴周边地区考察上海超

高层建筑建设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

四、实施新教学方法的保障措施

(一)创新讲课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

教学是一个思想交流过程,地质科学具有

理科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课程的深度必定会带

来一定意义的枯燥和繁琐,在教学中如何将枯

燥的知识通过教师的表达而变得生机活力,教

师的语言魅力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对该门学科

的兴趣。对关于课程概念和原理用恰当的类比、

穿插小故事、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在提振学

生的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活

跃课堂气氛。全方位把握学生心态,把理论阐

释得比案例更生动,又能将理论灵活地运用到

案例分析之中,创造一种生动活泼而又富有激

情的教学氛围。

(二)实施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

由于通识课学生的知识背景差异很大,为

准确反映学生对课程的努力投入程度和知识的

掌握程度,本课程设计并实施多样化的考核方

式和内容。通过大夏学堂学期初的在线讨论了

解同学的选课动机和初步诊断;通过在线测试、

课堂专题演讲及回答专题问题进行形成性评价;

通过期末考试和课程论文进行总结性评价,并

根据学生在线上线下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作

为加分项目。课程特别增加日常教学环节的考

核比重,重视学习过程,在每一讲结束后均设

置在线测试,进行模块化的过程性考核。期末

考试则取消对学生记忆性知识的考核,着重考

察学生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把

评价方式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

(三)确立课程动态调整原则

针对学生从线上线下反馈的实际情况和提

出的建议,教师及时研究,对课程内容做出相

应的改进和调整;随时关注学生对课程的不同

想法和他们在个体能力方面的差异,改进和完

善教学形式,以不断调整课程定位及其策略。

通过近几年的课程建设,取得了一些初步

效果,特色鲜明的课程吸引了更多学生,新的

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核方式

的拓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践教学开拓

了学生的视野,大夏学堂使用取得良好的成效,

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的效果,学生评价较高。

下阶段教学团队将在总结初步成果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丰富

和发展课程,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好课程需

要。

Page 12: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精心设计 多措并举

19 20

名师絮语 名师絮语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摘 要:本科阶段的微生物学教学不但要让

学生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

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生

活中碰到的相关问题,具备理性思考和辨析能

力。《微生物学》课程通过教案设计、教学案

例筛选和教学方法整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生物学,课程设计,案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

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在高校教学改革的大背景

下,高校教师一直都在积极探索,进行了多种

多样的教学尝试,包括案例教学法 [1]、知识关

联教学法[2]、对分课堂教学法[3]等,这些教学

法的使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具

有积极的影响。我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

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我校《微生

物学》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也已入选上海市精

品课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着力进行学生思

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案例

的筛选以及教学方法的整合方面做了各种积极

的尝试。本文整理总结了我校近年来《微生物

学》课程设计的思路和策略,与同行分享交流。

一、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案是教师教学的内核,教学方案的

设计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无定法”,对

于教学知识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案,

但是如果我们在教案的设计中多放些心思在学

生思辨能力的训练上,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好的

提升。在本小节,我们以“科赫法则”的讲解

为例,介绍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案设计。

“科赫法则”的主要内容包括:病原微生

物总是存在于患传染病的动物体内;这一病原

微生物能从寄主分离到并被培养为纯培养物;

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内应出现特有

的疾病症状;从人工接种的致病动物体内能分

离到与原来相同的病原微生物。

在早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以陈述故

事的方式讲解“科赫法则”,从科学家的生平

讲到他对微生物研究的贡献。娓娓道来的讲故

事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和教师的感觉都不错,但是在进行教学效

果的评价时,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该法则的理解

缺乏自己的思考,对于法则的运用更无从谈起。

因此我们设计了第二种教学方案,也就是

提问引导法。即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

行相应的思考。比如针对“科赫法则”的第一

条“病原微生物总是存在于患传染病的动物体

内”,我们提出如下问题:如果科赫观察到患

病动物体内都含有某种病原微生物,能不能确

定这个微生物是致病的原因?学生们通过思考

和讨论,会发现仅仅观察到患病动物体内有疑

似病原微生物并不能确定该病原微生物是疾病

的原因还是结果,如果想确定病因,需要进行

感染实验。教师可以提出第二个问题:如果直

接用患病动物的血液进行疾病的传播,是否可以

确定血液中的微生物是疾病的致病因素, 学生们

经过思考后会发现血液传播并不直接,因为血液

中也许存在病毒或其它微生物, 因此教师可以引

入“科赫法则”的第二条,也就是要从患病动物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策略生命科学学院 张美玲

体内分离到病原微生物,然后利用分离到的疑

似病原微生物感染健康动物体,最终观察动物

体的患病情况。通过每一个环节中问题的提出

和学生的思考,不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赫

法则”的精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

实验的结果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

将“科赫法则”与当下本领域最新的研究

进行结合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比如

2013年我国学者发表于《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

刊》上的研究工作表明一株从肥胖个体肠道中分

离到的机会致病菌可以让无菌小鼠变胖 [4]。这

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研究,所以就以该论文的题

目为题,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来证明这一问题。

虽然对于实验的细节还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

但是很多学生可以想到要从肥胖个体的肠道内

分离细菌,并将其接种到无菌小鼠体内,并对

小鼠是否变胖进行监测。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

法之后,教师将该科研论文的设计框架和主要

内容进行介绍,让学生们通过比较自己的想法

与科学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自己在思考

科学问题中的不足或局限。通过将18世纪的“科

赫法则”与21世纪的最新研究连接在一起,不但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赫法则”的魅力,还让

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运用以及实验设计的原则。

在每个学科的发展历程中,都会有很多动

人的科学故事,如果教师善于做有心人,以思

辨训练为核心来设计教案,则不但可以让学生

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更重要的是“以史

为鉴”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将基础理论的讲

解与知识的运用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学生的

思辨能力。

二、教学案例的筛选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已经受到很多一线教师

的肯定[1],根据教学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

地设计和融合一些案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

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案例的介绍与分析,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辨析能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

越来越多,而有些网络上的“新闻报道”却不

一定是正确的。比如我们在讲解细菌的芽孢结

构之后,就从网站上摘录了一篇关于永生细菌

的报道,该报道称“有人注射了来自西伯利亚

永久冻土地带的远古细菌之后,从未生过病。

这种细菌叫做芽孢杆菌F,过去几百万年里在西

伯利亚永久冻土地带处于休眠状态。俄罗斯一

位富有争议的科学家对自己身体注射了350万年

前“永生”细菌,现在他变得更强壮,且注射

之后两年从未生病。”在看到这个报道之后,

我们让学生来 “找茬”,学生通过讨论会知道芽

孢是某些细菌的抗逆结构, 虽然具有芽孢的细菌

有很强的抗逆能力,但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具有

芽孢的细菌对人体的健康有益。另外,还有同学

提出这篇报道中只有一个个体,没有足够的生物

学重复和对照, 一个健康个体两年内不生病也很

正常, 所以并不支持报道中提到的 “永生”细

菌可以让他更加强壮这一结论。报道中提到的

“永生细菌”注射的方式也是同学们讨论的焦

点, 细菌如何注射人体? 注射到什么部位?通过

这一系列的 “找茬”,不但让学生了解芽孢与

抗逆的关系,还让学生具备了科学研究设计的

基本原则以及对网络上文章真实性的判断能力,

不人云亦云,学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辨析问题。

再比如2017年5月,网络上出现某共享单车

车座上含有艾滋病病毒的针头,可以造成感染。

这一案例的出现,教师依然可以问学生如果针

头中只是病毒,是否是真的可以传染人?如果

针头中是病人血液,是否可以传染他人?学生

们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会明白当遇到类似的

报道时,首先需要判断该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

该病毒离体后的存活时间,血液离体以后会凝

Page 13: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21 22

名师絮语 名师絮语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以智慧涵养大学生心灵:开设《中国智慧》的若干构想

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

牛津大学有一句话:“教师在学生面前

‘喷烟’,直到把学生心里的火把点燃”。在

“互联网+”大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学之心,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是高校教师面

临的重要教学难题之一。Blackboard在线教学

平台(以下简称Bb平台)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

教学平台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已建成了以Bb平

台为核心的数字化在线教学平台“大夏学堂”。

但是,当前国内外高校对Bb平台的使用还停留

在存放资源、发布通知、布置作业等初级阶段,

还没有对大学人才培养产生深层次影响。

《水生生物学》课程讲解水生生物对水环

境的适应与进化,介绍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

能。在建设以学习支持服务为核心的大夏学堂

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本课程大胆引入游戏闯关

理念,开发出闯关式测验,颠覆了学生“被学

习”的角色;本课程率先引入分享理念,开发

出分享式阅读,让学生体会到“你不是一个人

在阅读英文教材,也没只是在阅读英文教材”

的奇妙境界。

一、闯关式测验设计思路

教师将游戏闯关理念引入到大夏学堂课程

教学平台建设中,开发出闯关式测验。按照教

学进度,设立一个个关卡,引导学生通过学习、

逐个攻克关卡,顺利通关即达到教学目的。每

次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学习进行自主学习,

掌握相应的知识和理论。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

就可以进行与本次学习任务相对应的闯关式测

验。系统将随机从题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客观

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测验,测验时屏幕每

次显示一题,答完后进入下一题,进入下一题

后不能返回前一题。全部答完后,由课程平台

根据预先设置的正确答案进行批改,实时显示

测验结果。闯关成功表明本阶段学习效果已达

到教学要求,课程平台将自动显示下一关内容;

如果闯关失败,表明本阶段学习效果还有待提

高,学生可以重新进行自主学习后,可以再次

进行闯关。每个关卡可以最多可以尝试5次,取

最高成绩作为本关卡的最终成绩。

二、分享式阅读设计思路

教师将分享理念引入到大夏学堂课程教学

平台建设中,开发出分享式阅读。分享式阅读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英文教材阅读,在分享

环节引导学生关注、比较他人的学习成果,充

分交流思想、引发深入思考和后续学习,从而

保证分享的有效性。每次课堂教学之后,教师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并且自由选择一

小节进行精读。学生阅读后留下的痕迹称为阅

读呈现,是学生阅读效果的外在形式。本课程

采用的呈现方式是录制约五分钟的音频,谈谈

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思考,并将音频上传到课堂

平台,阅读者首先进行自评,然后系统随机邀

请五位同学进行互评。

三、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闯关式测验虚拟了游戏环境,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系统自动出题、只进不退、限定

时间、实时批改、自动晋级等功能的设计和实

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了游戏闯关中的

惊险与刺激,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驱使着学

固,针头中若是病人血液,是否可以传播。通

过对于网络谣言的辨析与讨论,可以有效训练

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判断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科学理性思维,而这些案例的加入

也有效的丰富了教学素材。

三、在线平台的使用

除了师生面对面的讲解与交流,学校着力

建设线上教育平台,“大夏学堂”的诞生为课

程资源的丰富、师生线上交流提供了便利,有

效的延伸了课堂教学。我们在“大夏学堂”上

主要使用了以下功能:

1. 定期发布作业,作业的批改可以帮助教师有

效地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批

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备注给学

生必要的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在知识点掌

握上的盲区;

2. 本课程在课前十分钟,会让学生分组制作并

分享微生物研究进展海报。利用大夏学堂的

论坛功能,课后海报会及时上传,供大家进

一步交流讨论,有效延伸了课堂;

3.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应用,

为了让这些知识点“落地”,我们鼓励学生

分享本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

进行分析讨论。相关的主题大到生物能源,

小到病毒性感冒的治疗,这些新闻的分享,

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习如

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

题;

4. 我们还在大夏学堂上分享大量的教学资源,

包括实验教学视频、实验参考文献、英文知

识点视频、实验室常规知识,为学生学习提

供丰富多样,个性化的学习机会。线上平台

的使用对于课程的开展是一个极其有效的补

充,为丰富教学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

式提供了保障。

四、小结

微生物学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

切的学科,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但是要让学生掌

握基本的微生物学常识,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

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事物本质和独立思

考与辨析的能力。“教无定法”,没有一种教

学方法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只要教师明

确学生培养的目标,通过将多种教学方法或策

略进行综合使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

生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李崴,周宜君,戴景峰.浅谈案例教学在微生

物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 J ] . 微 生 物 学 通 报

.2016.43(2):403-409.

[2] 陈峰. 知识关联教学策略在微生物学教学中

的 应 用 [ J ] . 微 生 物 学 通 报 .

2015,42(9):1802-1808.

[3] 刘明秋.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 J ] . 微 生 物 学 通 报

.2016,43(4):730-734.

[4] Fei N, Zhao LP. An opportunistic pathogen

isolated from the gut of an obese human

causes obesity in germfree mice. ISME J.

2013,7(4):880-884.

--基于大夏学堂的《水生生物学》两项新型教学活动

生命科学学院 姜晓东

Page 14: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23 24

名师絮语 推荐阅读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以智慧涵养大学生心灵:开设《中国智慧》的若干构想 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

划(2011-2020年)》中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

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

且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

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教育内容、教学手段

和方法的现代化。美国新媒体联盟(NMC)和美

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LI)发布的《新媒体

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指出,新

兴的信息技术正在加速高等教育模式的变革。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其它国家皆认可学习主体

的自主性、差异性、时间碎片化等学习需求及教

育者的知识引领和创新职能将在信息化背景下得

到最大限度的呈现。故现今在国际教育信息化的

发展趋势中,开放课程、慕课、云教育资源、精

品课程等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信

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课程设计,也深刻影响了高

等教育的运作模式。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

的课程中,将教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

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编者按] 本期“推荐阅读”,刊登了三篇文章。《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一文,简

要介绍了运用信息技术建设课程的五个环节,以及信息技术在国内外高校课程中的应用情况,

并对如何有效地建设信息化课程提出了建议。《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

式研究》是“什么是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这个问题的众多回应之一,文章具体讲述了信

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案例。混合式教学、MOOC、SPOC等教学模式

的实现,要依托一个功能强大、服务良好、技术支持及时的课程平台。我校基于Blackboard平

台,开发了华东师范大学在线教学平台“大夏学堂”,并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和支持,

国内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平台建设慕课。《中国12家中文慕课平台的比较研究》

从核心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线上学习空间、教学支持服务和运作模式五个方面分析并比较了

国内主要的12家慕课平台,值得一读。

生多次尝试测验、攻克难关。教师还及时统计

闯关成绩,建立定期更新的排行榜,这成为一

种吸引学生的持续激励方式。学生普遍欢迎闯

关式测验,学生认为该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趣、

好玩、时髦的方式。《水生生物学》对每个关

卡设置了最高五次尝试机会,2017年学生对每

个测验(即一个关卡)的平均尝试次数为4.0次,

很多学生都达到了最大尝试次数。闯关式测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过去被动完成单元

测验(通常为1次),变为对每个单元测验(即

关卡)主动尝试多次。

分享式阅读扩展了传统阅读的边界,使阅

读成为了一个综合性教学活动。分享式阅读,

倡导学生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与经验,通过

分享智慧,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尊重的

愉悦过程的新型教学活动。分享让学生体会到

“你不是一个人在阅读英文教材,也没只是在

阅读英文教材”,共同探讨和分享阅读过程及

经验。分享式阅读不是逐字念过,而是从一个

层次进入另一个层次的过程,通过这种深层次

的阅读过程,产生真正的功效。在学习的基础

上进行分享,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使学

生之间互相学习、竞争、取长补短,有助于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水生生

物学》推行分享式阅读后,促进了学生对英文

教材的阅读。以2017年为例,对教材阅读大于

70%的学生所占比例明显上升, 对教材阅读少

于30%的学生所占比例明显减少。与没有推行分

享式阅读的前五年(2012-2016年)相比,学生

对英文教材的阅读程度由39.1%上升到2017年

53.4%,提高幅度为36.5%。

闯关式测验和分享式阅读注重过程考核,

实现了形成性评价。这两项新型教学活动细化

了平时考核,及时解决了生成性问题,分数构

成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课程平

台已经完整运行两次(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和2016-2017学年第2学期),学生使用活跃、

平台访问量高。以2016-2017学年第2学期为例,

59位学生,在讨论区发贴399个,课程访问量达

到12万次。

闯关式测验和分享式阅读由于具有较好的

原创性和较强的普适性,可以在其他课程中复

制和推广。如果获得相关教学部门和主管机构

的支持,基于大夏学堂的闯关式测验和分享式

阅读将对高校本科教学起到一定的示范、辐射

和引领作用。

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张东海 李丽雪

并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基于信息化手段

的课程建设并非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教

师和学生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来改

变传统的课堂,并促进课程内容的优化组合。基

于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辅助手段,我们将其分为五

个层次: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和信息化教学

评价。

(一)信息化学习平台

在现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远程教育信息化的

进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优质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

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

水平和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现有的信息化网络

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信息化网络教学专用平台、公

共网络平台和综合教学平台。如Blackboard网

络教学平台是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环

境,教师可在平台上进行网络授课,学生可以自

主选择并自主学习课程。教师与学生、助教与学

生以及不同学生之间可以围绕所教所学的课程进

行辅导答疑、交流讨论。Blackboard平台以课

程为核心,通过面向课程的控制面板(教师使用

Blackboard平台功能的唯一入口),实现作业、

测试、评价等教学环节的多功能教学支持。

Page 15: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25 26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内容分类:

素材类教育资源、网络课程库、教育资源库管理

系统、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以上四种类

型的数字资源也是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主

要内容。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教学资源的一个子集。

随着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科书、报刊、广播等资

源的整合和改革,以网络教学资源、远程教育资

源、信息化课程资源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出现并逐

渐普及。这种资源不仅指代网络公开课等公开的

教学视频,还包括静态电子资源的制作与呈现技

术。

具体而言,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围

绕以下几种类型,如图1所示,教学类资源包括

网络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等;素材类资源包括

数字化专业素材库等;管理服务类资源包括教学

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务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

类资源,如高校自主开发或购买的相关应用软件

等。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教育

理论,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能力,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

中思考所学的内容。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充分利

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

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其目的在于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

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

终身学习者。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形式不仅仅是一

篇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而是包括多项内容的教学

设计单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

主要由教学情景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

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

组成。

(四)信息化课堂教学

信息化课堂教学是在融入未来教室的场景中

开展课堂教学,并应用辅助教学服务系统和教学

动态实施评价介入机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

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

有机整合。

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

导,通过“情境创设、网络虚拟”等手段,精心

设计、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将

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利

用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学科专业网站、素材库、

题库等教学资源和BLOG、BBS、EMAIL等信息化

教学手段,采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形

象、直观、生动地表现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快捷、方便的交互式反馈方

式,融合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与“学”

的互动中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教学内容,并在此基

础上,围绕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理论、技能和方法,

广泛组织集训、专题讲座,演示观摩等活动,学

习信息化教学理论,掌握信息化教学技能,创新

信息化教学内容,演练信息化教学方法,实现教

学过程最优化。

图1 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主要类型

(五)信息化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评价就是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

下,运用一系列评价技术和工具,对信息化教学

过程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为教学问题的解决提

供依据,并保证教与学的效果。目前研究表明充

分运用信息化教学评价手段可以很好地将评价过

程和教学过程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

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信息化教学评价是对传统单一型教学评估的

创新,其实质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来

搜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数据和检测学生的学习

行为,从而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从而不断的

改进教与学的实效性。常见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如

电子档案袋、自查清单、网络在线测试等。

二、信息化技术在国内外高校课程应用现状

“21世纪技能联盟(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21

世纪的学校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创

新技能、数字素养技能、职业和生活技能等。与

此同时,众多学者提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与发展,为学生培养创新素养和技能提供了条件。

林秀曼等发现基于信息平台开展研究型教学活动

能有效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Wang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师教育

学院的课程中应用Facebook Group作为学习管

理工具,提出该信息软件能辅助学生组织小组学

习的能力。Fu在基于Wiki平台进行历史类课程

设计,发现此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

参与度。

(一)国外现状

由于工作的时间和场所限制,越来越多欧美

国家的人选择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方式来进行在职

学习,如因特网的非同步教学、双向交互式的视

频教学和单向式预录视频等。这主要得力于信息

技术在现今教学方式的应用,从而使我们能够突

破时间、地点的限制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

成功获得学位。

美国是现今应用信息平台进行教学规模最大

的国家,44%的高等学校能向全社会提供多种网

络课程,且其国内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接受远程教

育的学生占全日制在校学生的32%。不仅如此,

美国在多种信息平台上所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

高达4.9万门,已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的所

有学科和专业。哈佛大学在2000年内开设了24

门基于信息平台的课程;麻省理工学院于2001

年开始向校内外的学生推广电子课本,从而提高

学生在信息平台上的学习效率。

英国的开放大学以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

并结合多媒体的教学工具从而开展相应的课程。

该大学实行免试入学、并将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

相结合,是一种面向全社会、全世界开放的大学。

除此之外,英国高等教育基金理事会(HEFCE)

计划整合应该各大学的教育资源,建立一所网上

大学,从而通过已有的JANET网络信息平台,向

全球提供远程教育。

据人民网发布的信息表明,目前在韩国由互

联网公司、高校和政府主办的教育网站已达到

200多个,这些教育网站上所承载的教学平台集

中了全世界高校的优质资源课程;为更好地发挥

网络信息平台的优势,南非成立了非官方、非盈

利的远程教育基金会来提高教育水平;法国在南

部马赛市拟建一所网络大学,且其课程也将通过

多种信息平台进行。

(二)国内现状

在我国,信息化教育也得到了政府和高校的

Page 16: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27 28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高度重视。1999年1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实施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并随后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

作会议上提出将致力于建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随后国家加大了再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

投入,并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开展

教育信息网络和校园网络建设。我国高校的信息

化教育发展至今,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至今经

教育部批准进行远程教育的高校已超过六十所,

全国各地也建立了数千个网络学习中心,且已有

200多万学生已成功注册。

以上皆是我国有效利用信息平台开展教育教

学工作的成果,不仅如此,我国诸多高校也独立

开发了一批网上课程和教学资源,并形成了校内

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和校外远程教学同时进

行并相互融合的开放式办学。

三、对信息化教学课程的评价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课程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应用进来,使教学能够

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具有灵活性和交互

性的特点。在课程中加入信息化手段的辅助能使

我们的教学形象和生动,这正弥补了传统“黑板

+粉笔”教学方式的枯燥和单调。现今越来越多

的高校选择多媒体教学不仅仅利用计算机将众多

冗杂的知识转换为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

样的呈现方式,并且综合运用了情境创设、协作

学习和主动探索的新型教学方式。总之,传统教

学模式在某种程度而言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而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课程则是以其独特的优势选

择了适合学生的教育。

(一)有效整合大量信息资源,制定理想的课程

设计

在现今发达和信息化手段和强大的互联网相

结合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能获取来自全世界的优

质教育资源,并且能将这些冗杂的资源进行有效

整合。除此之外,教师在正式课程时也能凭借电

脑、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工具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还能将这些相关资料分享在一些教学管理平

台上面,从而供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提交相应

的课后作业。这种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课程能高效

整合大量学习资源,辅助正式课程的开展以及方

便学生的学习管理,因此有利于制定理想的课程

设计。

(二)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推动其开展

创新教学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和普及要求我们的教

师必须能熟练地运用课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设备,

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目前,如电脑、投影

仪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已在众多国家的高校普及,

且高校教师也已基本具备正常使用这些设备的能

力。由此可见高校中所应用的信息化设备既便利

了现今的课堂教学,也提高了我们教师运用信息

技术的能力。随着高校课程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

高,许多教师也积极发挥信息技术设备和平台的

优势,不断进行创新教学,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

教学水平和保障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课程中,不仅教师需要

掌握相信的网络信息技术,学生也应具备运用相

应信息化手段的能力,从而高效的课程才能得以

展开。与传统课程中的学生不同,基于信息化手

段的课程不培养“唯师任命”的“乖乖学生”,

而是需要课堂中的学生积极发展主观能动性地去

思考问题和完成任务。通过高校中这种既“动脑”

又“动手”课程学习所输出的学生是知识与能力

综合发展的学生,他们在现今快速发展的信息社

会更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当然,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我们的课堂中需

要有一定的技术设备基础,因此该类课程的开展

较于传统课程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其次,信息化课堂对我们高校教师在运用信息技

术设备的能力要求更高,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对高

校教师进行培训来达到相应水平,但是无疑会耗

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对于高校学生而言,

在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课堂中他们能否适应这种新

式的教学方式、是否能提升课程学习的能力和水

平?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教学

时应谨慎考虑的问题。

四、建议

有效的信息化课程是基于理论指导和教学内

容进行具体设计的,该类型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在

信息化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协作探究,并通过解决

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鉴

于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以鲜明的开放性和探究性

为特征,因此在实际的课程设计中,我们应精心

选取教学材料,且依据相应的教学原则并始终围

绕教学目标进行资源的整合,最终使我们的课程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更加有效地利用我们现

有的信息化技术和完善课程设计,我们提出了如

下建议。

(一)创设适应实际情况的信息化课程

教育的基本矛盾是文化传递与人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而不是表现在外部物质技术上的选择上。

因此,单纯的技术更新并不能直接影响或改善学

习。美国ACOT项目小组认为,技术本身不会改

变 教 育 , 重 要 的 是 信 息 技 术 如 何 被 运 用 。

AECT2005也在教育技术1994定义的基础上明确

地突出了“Appropriate”这个概念,意在强调

要利用合适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创建、应用和

管理,已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技术

要求我们根据客观环境、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

教师水平等因素对技术进行需求分析,以此来选

择,而不是从所谓的技术优势出发应用技术。

(二)培养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学能力

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的展开主要围绕教师准备

的课件,然而这些课件的质量却参差不齐,这导

致学生在正式课程中的学习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和提高;加之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的内容和方式单

一,因此我们在辩证看待传统教学模式和构建信

息化教学模式课堂时,要以教师作业解决教育教

学问题的突破口。所以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课程需

要教师进行深度思考和精心设计才能发挥其效能。

(三)培育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文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受到了学

校结构、课堂动力、教师信念及学生行为等多个

因素的影响。为使信息化教学在高校中的应用成

为常态,我们须扫除如教师能力、经费投入、教

学设备和资源等基础性障碍,从而构建一个多因

素协同作用的社会文化环境。总之,只有教师、

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锐意创新不

断探索的信息化教育文化,我们课堂教学的信息

化模式才会不断得到推行和创新。

综上,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

育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动态的局面。为了进一

步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传统课堂教学,需要深入研

究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

的时代性,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并

最终达到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

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L. Johnson, S. Adams Becker, M. Cummins, V.

Estrada, A. Freeman, and H. Ludgate,

(2013). NMC Horizon Report>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Page 17: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29

推荐阅读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 Moodle官方站点[DB/OL]. http://www.moodle.org

[3] D.H. Jonassen, Design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A]. In C.M.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y[C]. Mahwah,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9.215-239.

[4]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

[ 5 ] 黎加厚,冯均芳.黎加厚教授答魔灯(

Moodle)相关问题[J].信息技术教育.2006

(12):6-9.

[6] 董艳,丁明明,信息技术在高效课堂教学中

的应用现状及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5:12.

[7] 刘富贵.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

教育研究.2006.(10):58-61.

[8] 喻冬丽.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D].浙江:浙

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2003.

[9] 陆冰.基于Moodle的电子技术课程网络辅助

教学平台的应用研究[D ]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10] 林书兵、张倩苇.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的20

年研究述评:借鉴、改革与创新[J].中国电

化教育.2015.9.

[11] 李玉顺.信息技术与教学缘何难以深度融合

的发展需求与趋势[ J ]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12):3-8.

[12] 郭俊杰.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J].中国远程教育.2010(10):63-69.

[13] 蔡旻君等.信息技术与教学缘何难以深度融

合——兼论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时需正

确处理的几组重要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

.2014(10):23-29.

[14] 任永,王杨,殷晓斌,陈付龙,赵传信.基

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

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5.3.

[15] 孔维宏,高瑞利.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学

习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2.

[16] 谷增军.Blackboard教学平台的网络信息

化教学环境构建.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1

(7):174-177.

[17] 方兵,杨成.I-时代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

建设探析——以开放大学为例[J].远程教育杂

志.2013(6):88-94.

[18] 曹熙斌,杨方琦.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6.9:56-57.

[19] 罗辉,陈松涛,安川林.信息化课堂教学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 J ] . 中 国 医 学 教 育 技 术

.2007.12:452-454.

[20] 都晓英.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和案例分析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论文

.2001.

30

推荐阅读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 任永 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诸多行业中的广

泛应用,教育信息化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

泛关注。在当前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

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高校

是培养具有人格高尚、思想独立、思维创新的

未来人才的殿堂。 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

满足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因此将信息

技术与现代教育有效对接与融合是高等教育改

革的现实需要。美国新媒体联盟(NMC)和

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LI)发布的《新媒

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指出,

新兴的信息技术正在加速高等教育模式的变革。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主要是从教育学的角度、

心理学角度以及社会学角度构建教育模式。教

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鲜明的时代性和社

会性特征。本文主要结合目前的信息技术现状,

提出一种基于多种媒体类型融合的高校信息化

教育模式,并结合安徽师范大学的信息化教学

实践,给出了具体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实

践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一、目前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现状及分析

针对社会环境、学生群体的信息化水平的

提升,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

划(2011-2020年)》中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

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

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 而高等教

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

深度融合,从而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

法现代化。在信息化背景下,学习主体的自主

性、差异性、时间碎片化等个体学习需求,以

及教育者的知识创新与知识引领的职能得到最

大限度的呈现。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潮的推动

下,开放课程、MOOCs、云教育资源、精品课程

等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运用。从形式

上说,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教育资源、教育工具,优化了学习环境,高等

教育的运作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

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

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信息化教学模

式主要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模式可按教学阶段

划分为“课内整合教学模式”与“课外整合教

学模式”两种。 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

现代化的战略构想, 我们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

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长远

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已取得的成果包括:面

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数

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

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

远程教育稳步发展。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信息

化也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1.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水平和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尚未形成;2.

如何消化并吸收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信息

化的创新模式;3.如何进一步发挥教育信息化

对于高等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尽管国内外关

于信息化教学模式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但是,在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背景下的高

等教育,在教师自身职业化发展的需求以及高

校自身发展的双重需求下,高校教师迫切需要

Page 18: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31 32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掌握信息化教育模式,否则就难以胜任高等教

育的教学任务。高校以教师为中心、“黑板+

粉笔”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面临着信息

化教学模式的冲击。

事实上,已经推广应用的精品课程网站、

教育云平台、 网络学习社区等信息化教学模式

不仅形式新颖,而且教学理念先进。 特别是由

Google 和IBM 倡导的云计算技术正在为高等

教育构建了一种新的教育资源丰富、学习方式

自主的教育模式。高等教育借助于云教育实现

了教学无处不在和无时不在的局面。提高高校

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

中的普遍应用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

规划(2011-2020 年)》的明确要求。

本文主要结合我校现状,通过调查部分教师信

息化教学的实践,提出了一种多类型媒体融合

的教育信息化新模式。

二、基于多类型媒体融合的高校教师信息化

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育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

的教育形态。 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

问题,它更多的是应用模式、应用方法的问题。

根据教学的内容与手段,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7

种不同的类型。

如图1所示。

多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实现了师生、

机器与资源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实际运用过程

中,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组合。 由

于教学模式较为抽象,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

于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分层结构,如图2

所示。提出的分层结构主要包括几个层次:信

息化网络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

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评估。

由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海量性与动态性

的特征,因此,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由三大类

组成:教学媒介、本地资源和网络资源,每一

类又有不同的资源组成,如图3所示。

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依赖于如何在先进

的教学理论指导下, 基于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

图1 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

图2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教学分层

图3 基于多媒体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设计,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进

行协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与协作能力。由于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具

有鲜明的开放性与探究性,在进行基于多媒体

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过程中,我们

需要精心选取教学资源,并根据一定的教学原

则,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资源的汇聚与设计,以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实践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

规划(2011-2020年)》的部署,高等教育信息

化发展水平的评估框架中包括一项基本内容: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方法、

内容创新应用情况。在具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三级模式:校级模式、

院级模式以及班级模式。 在校级模式中,主要

通过与不同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之间进行合作,

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

如专题教育视频、网上学术报告厅、公共基础

课程的云计算教学资源池等。 在院级层面,主

要开展两个方面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一是由教

师主导的课程信息教学服务平台,具体包括学

科竞赛资源平台、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等。

在班级层面主要通过搭建资源上传与下载 FT

P 服务器、QQ 班级课程学习群、微信交流平

台、QQ 群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的应用。

在实施和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过程中,信

息化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内容。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前期的详细设计,同

时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育心理学家

Slavin通过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系统分析,提出

了有效教学的QAIT模型(其中Q,I,A,T 分

别代表教学质量、诱因、教学的适当水平以及

时间)。由于QAIT模型是一个系统抽象的评价

模型,对于我国具体的信息化教学评价并不适

用。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信息化课堂

教学评价参考表,如表1所示。

从已有实际运用效果来看,我们采用的信

息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出的信

息化评价评价参考表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评估

的定量计算需要。

四、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

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动态的局面。为了进一步

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传统课堂教学,需要深入研

究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具有更

强的时代性,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并最终达到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

综合素质的目标。本文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实

践,提出了基于多媒体融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实现“情境”、“

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要素的有

效融合,另一方面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教

学理论与应用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

(原文来源:任永,王杨,殷晓斌,陈付龙,

赵传信.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

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5(3).)

表1 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参考表

Page 19: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中国12家中文慕课平台的比较研究

33 34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我国MOOC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以普

通高校、开放大学和企业等多元办学主体为核

心的MOOC项目。本文选取了国内影响力较大的

12家中文MOOC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归纳

为普通高校及其课程联盟的学业MOOC(学堂在

线、好大学在线、UOOC联盟、Ewant)、开放大

学的成人学业MOOC(成人高校MOOC联盟)、企

业自主或合作建设的学业MOOC(中国大学MOOC、

华文慕课、超星慕课、智慧树)及高校或企业

参与建设的职业MOOC(铁路学堂、顶你学堂、

网易云课堂)四类。

一、核心课程资源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基本信息涉及课程数量、学科领域、

开设模式和课程来源等因素。中国MOOC项目的

课程数量参差不齐,覆盖的学科领域亦不尽相

同。截至2016年12月,超星慕课开设了 6000多

门课程,涵盖除艺术之外的所有学科。网易云

课堂和顶你学堂侧重于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

金融和外语领域的职业培训,课程数量分别为

4225门和242门。中国大学MOOC 推出了2281门

课程,涉及基础学科、工程技术和文学艺术等

学科。学堂在线(除推送的edX 课程外)、好大

学在线和Ewant三大平台主要侧重于理工科、管

理学和医学教育,课程数量在300门以上。UOOC

联盟和智慧树的课程已超过100门,人文、艺术

和社科类课程较多。其他项目的课程相对较少,

从十到几十门不等,侧重于理工科的教学或职

业培训。

开课模式即课程的组织形式,可归纳为随

高等教育研究所 张东海编译

堂模式、直播模式和自主模式三种。随堂模式

和直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传统高校的课

堂氛围,设置了一定的访问权限和学习权限,

要求学习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

允许其中途退出。直播课程具有严格的时间节

点。随堂课程安排较为宽松,一般以周或学期

为单位。自主模式不设置任何时间节点、访问

权限和学习权限,课程发布后,学习者可随时

登录或退出,并自定步调进行学习。UOOC联盟、

铁路学堂、Ewant、成人高校MOOC联盟和中国大

学MOOC基本采用随堂模式,超星慕课和顶你学

堂采用自主模式,智慧树对上述三种模式均有

涉及,其余项目应用随堂模式和自主模式。

(二)课程设计

国内MOOC项目主要应用“教师讲授、辅导

答疑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实时教学和非实时教

学相结合、自主探究和分组协作相结合以及线

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等教学组织形式。

绝大部分项目采用了“讲授型”教学方式,其

课程资源所占比重为 99.01%,主要通过视频形

式讲授教学内容,并辅之以测验、课后练习、

专题研讨及相对集中的辅导答疑。自主探究和

分组协作相结合是网络课程中的主要教学模式,

可作为单一讲授模式的有效补充。学堂在线等

七个平台的课程采用了此模式,要求学习者在

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随机分组与合作

交流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如项目设计或专题

研讨),同时提供与任务相关的信息资源。 另

外,29.80%的课程实施了翻转课堂,覆盖理工、

文学、医学和艺术等学科。推行此类课程的平

台或者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

如好大学在线与UOOC联盟,或者利用课程直播

和实时交互取代师生的面对面交流,如网易云

课堂与智慧树。

MOOC的交互方式主要包括人与内容的交互

(学习者与课程内容或学习资源的交互)和人

与人的交互(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互)两个方

面。有七个平台设计了人与内容的交互。其中,

学堂在线在讲课过程中嵌入了有关教学重难点

的形成性测验,其他平台(好大学在线、铁路

学堂、顶你学堂、华文慕课、超星慕课及网易

云课堂)设置了笔记专区,允许学习者在听课

的同时记录和发布笔记,并随时查看和评论他

人的笔记。人与人的交互设计方面,大多数项

目采用了以论坛为主的异步交互模式,部分平

台采用了同步交互模式,如学堂在线、好大学

在线和UOOC联盟使用了QQ、微信等聊天工具,

智慧树开设了视频直播专区,好大学在线和

UOOC联盟组织了师生线下面对面交流会,网易

云课堂对直播答疑和线下活动均有涉及。

评价设计包含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两个方

面,但只有少数平台重视对课程的整体性评价,

如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Ewant和UOOC联盟主

要通过问卷、评论、点赞数和收藏数对课程进

行宏观或微观评价。绝大多数项目采用了形成

性与总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主

要集中在单元测验(71.85%)、阶段性作业

(60.26%)、项目实训(1.66%)、专题研讨

(39.74%)及课程参与度(20.53%)等五个方

面。总结性评价一般是期末考试(含线上或线

下)或大作业与形成性评价的综合加权。此外,

只有学堂在线设计了诊断性评价,主要利用课

前问卷或测验,调查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知识

基础与起点能力。

二、师资队伍

研究发现,MOOC师资队伍主要由课程负责

人、主讲教师和助教构成。课程负责人是一门

MOOC的主持人,负责课程提案与整体规划,组

织协调整个教学团队,借助MOOC探索有意义的

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教学。主讲教

师主要负责课程的讲授,个别教师需要进行辅

导答疑。助教在教学团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其主要职责

有提供在线辅导答疑或实验指导,帮助学习者

解决疑难问题;组织专题讨论,引导学习者思

考与练习,培养其自学能力;参与课程管理,

统筹课程开发、制作、运营与维护;提供学习服

务,上传资源,推送课程,发布通知。

大学教师并非MOOC唯一的师资来源。从专

业背景上看,学业MOOC教学团队以大学教师为

主,此外还包括行政人员、医护人员、专职培

训师、科普推动者及企业高管等;职业MOOC 师

资队伍以企业高管和专职培训师为主,此外还

包括大学教师、艺术家、数据咨询顾问、营销

专家、知识传播者及职业规划师等。

三、学习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是“互联网环境下个体或群

体学习的支持空间,承载着各种学习工具和信

息资源,对知识建构方式和学习方式具有导向

作用,包括教学资源型、直播教学型、学习社

区型、角色扮演型和课程服务型五种”。其中,

教学资源型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特征,直播教学

型以在线互动课程和实时教学为主要特征,学

习社区型以提供交互性工具与服务为主要特征,

角色扮演型以结构化扮演规则和故事情节为主

要特征,课程服务型以整合课程平台、教学内

容和学习服务为主要特征。由于MOOC是课程内

容、平台工具和商业运营相结合的开放教育资

源,所以从整体上看国内MOOC学习空间都属于

Page 20: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35 36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课程服务型。

四、教学支持服务

国内MOOC项目提供的教学支持性服务主要

分为运营服务、课程服务和技术服务三个方

面。其中,课程招生、共享及推送、教学管理

系统、课程开发、社交网络工具和学习分析是

MOOC项目的基本服务形式。另外,学堂在线等

七个平台提供了课程引进与认证服务及学分互

认办法,UOOC联盟和智慧树推送了教学设计和

教师培训服务。在运行环境方面,除互联网平

台之外,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及Ewant等八个

项目还开发了能够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

备上应用的App客户端,以推行碎片式的移动

MOOC资源。

在学习管理系统和工具开发方面,有六个

项目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了工具开发,主要涉及

高校及其课程联盟、教师、学生和企业。其中,

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 和顶你学堂,不仅面

向高校和企业提供了学习管理系统,还为教师

提供了课程开发工具,旨在帮助各类用户建立

专属的教学平台,提供本地化教育支持及大数

据服务,增加其与外部资源的联系、交流与对

接机会。

五、运作模式

(一)运作主体与合作机构

合作机构有四种:一是高等教育机构,如

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Ewant和智慧树等平台

选择与世界级一流大学(如MIT等)和国内知名

高校合作,UOOC组建了全国93所地方院校的课

程联盟,成人高校MOOC是国家开放大学和其他

开放大学、职业院校共同运作的平台;二是国

内优秀企业,如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和UOOC

联盟依托技术公司支持平台的日常运维,网易

云课堂与精英企业或专家团队共同开发微专业

课程;三是知名教育机构,如学堂在线选择与

edX及ACCA合作,顶你学堂选择与淘宝教育、华

文慕课、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高等教育数字

图书馆等教育及教育出版机构合作;四是教师

个人,如铁路学堂和顶你学堂聘请行业专家或

优秀工作者担任讲师。

(二)运作方式

国内MOOC项目的运作方式主要分为营利和

非营利两种。营利性质的运作机构主要包括两

类:一是新兴在线教育平台,通过风投获得长

期持续运作的资金链,从而迅速崛起,如学堂

在线已在融资中获得3260万美元的资助;二是

转型后的网络公司,如超星慕课、智慧树、顶

你学堂及网易云课堂,一方面将原有教育资源

改造成微课,另一方面与高校、教师、知名企

业及行业专家展开合作,开发新课程。这些机

构主要通过课程证书、教育服务、学费和员工

匹配服务等方式获得营利。非营利性的运作机

构是指以普通高校、企业或开放大学为运作主

体的公益性机构,通过相互扶植、政府支持及

社会捐助获得资金,如 Ewant、UOOC 联盟、华

文慕课和铁路学堂,或者通过学费、课程证书

及教育服务等方式获取收益,以维持运营,如

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及成人高校MOOC联

盟。

(三)学习成果认证

目前,国内MOOC项目的学习成果认证仍以

结业证书为主。除此之外,普通高校或企业及

其联盟的平台(如UOOC联盟、好大学在线、智

慧树等)通过参与校内混合教学或实地考试等

方式使部分高校认可MOOC学分;清华大学依托

学堂在线启动了工程硕士项目,为学习者提供

硕士学位和学历;智慧树与法国里昂商学院联

合创建了全球工商管理本科项目,为学习者提

供国际名校学历;国家开放大学的MOOC联盟为

学习者提供远程教育学历;网易公司通过与其

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习者提供具有身份认

证功能并被行业认可的课程证书,这些证书已

获得猎聘网、领英、周伯通等公司的认可。

六、讨论与建议

(一)国内MOOC项目实践的共性问题

首先,在课程建设方面,国外资源利用率

不高,改造程度不足,MOOC的开放性及可扩展

性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造成了国际名

校名课的大规模共享扩散,为弥补我国教育资

源之不足提供了机遇。其次,在课程设计方面,

教学创新度不高,课程应用规模较小从课程设

计来看,我国大部分MOOC项目沿袭了美国MOOC

的早期模式,试图将传统教育实践全部迁移至

网络,没有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最后,

在课程管理方面,尚未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

系,MOOC应是具有完整知识体系和教学视频、

能够自动检测与交互、教学团队身份真实、免

费开放并伴有增值服务的优质课程资源。

(二)我国MOOC项目建设与发展的相关建议

1.质量保障方面

首先,应建立严密的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和

审核标准,使课程资源和学习管理系统的引进、

改造、设计与开发有据可依,协调资源引进的

畏惧心理和共享需求之间的矛盾,开发优质精

细的中国式MOOC资源;其次,建立教学质量的

监控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及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使MOOC资源的应用与管理有据可依,促进教学

评价的常态化与课程质量的不断优化;再次,

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和教学工作量管理制度,如

将教改项目纳入教师的科研成果,协调教学与

科研之间的矛盾,使其投身于教学学术研究,

建立在线教育师资队伍。在课程认证方面,需

要建立MOOC的公共认证机构,将认证标准确定

为“是否能使学生习得与未来生活相关的、实

质性的成功经验”,将认证对象指向MOOC机构

及其课程资源,将认证内容聚焦于课程层次及

学习成果,对认证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描述,

逐步形成“课程→微学位→学位”渐进式认证

体系,为学习者的课程选择、高校间的学分互

换、企业的人才招聘及开放教育的持续发展给

予指导性建议,并以此为突破口,建立高等教

育MOOC市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

求的有效衔接。

2. 构建MOOC教学环境的生态系统

首先,需要在整合各种理念的前提下,综

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讲授式、探究式、协作

式及任务式等),构建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以

不同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促进有效教学的发

生。其次,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同步交互及学习

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深度交互,构建开放联通

的社会化MOOC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

体性和自组织性,使其具有更多的自我意识来

组织学习活动,并针对学习行为进行更多的评

价、反思与调节。再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的优势,汇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支

持多终端的学习系统,将教育服务从单一的

MOOC平台扩展到日常学习环境,促进学习支持

服务的常态化。最后,还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

价方式,提升过程性评价的比重,注重即时反

馈,增强学习者的内部学习动机。

3. 探索中国特色的增值服务模式

我国MOOC属于开放的高等教育公益性事业,

免费的资源共享与教育公平是其不懈追求的目

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长期的经费投入和良

好的市场前景,只有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增值

服务模式,才能促进其持续运营与推广。

Page 21: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清华大学基于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案例

张东海编译

37 38

推荐阅读 他山之石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原文来源:赵磊,吴卓平,朱泓,李玉斌.中国

慕课项目实践现状探析——基于12家中文慕课

平台的比较研究[J ] . 电化教育研究, 2 0 1 7 ,

38(09):41-48.)

[编者按] 本期“他山之石”介绍了国内外六所高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的案例。

清华大学是全球建设慕课数量最多的高校之一,清华大学建设了“学堂在线”、“智学苑”、

“雨课堂”等教学服务平台;北京大学建设了一批兼具中国传统特色和在线教育特色的课程,

如“艺术与审美”和“昆曲经典艺术欣赏”;麻省理工学院则开发了“Residential MITx”

课程平台和“Mathlets”、“Clickers”等学习工具;哈佛大学使用的是慕课三大平台之一

的edX,同时推进MOOC和SPOC两类课程的建设;斯坦福大学成立了VPTL组织帮助教师进行课

程设计来促进教学创新;普林斯顿大学成立麦格劳教学与学习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字化教

学创新。六所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成果已经惠及全球,使数以万计的学生受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

信中指出“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

关民族未来”。面对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

融合的大趋势以及全球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模式

的大背景,如何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教情,准

确把握清华以及我国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

问题与挑战,创新性地将技术、理念与实际相

结合,是关系到我们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

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课堂

教学改革的关键。

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首批开设慕课(MOOC)

课程的高校,在教学和课程建设过程中,该校

以慕课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基于网络的高等

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深化“互联网+”

时代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

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具体来说,清华大学的信息化教学建设,

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资源的信息化

资源建设一直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反映最新知识的教学资源建设显得尤其

重要,因此现代网络教育更多的是借助网络等

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资源建设。

(一)慕课课程资源

截至目前,清华大学MOOC数量达246门,全

球选课超过800万人次,课程涵盖理工、人文、

社科、医学、体育、艺术等诸多门类,其中33

门慕课登陆国际慕课平台edX,在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

2016年“果壳网”发布的“全球MOOC排行榜第

一期”、“全球MOOC排行榜第二期”中,清华

大学在“开设好课最多的大学”、“新开课最

多的大学”评选中位列第一。其中,《生活英

语听说》课程曾入围了edX评出的2016年全球最

受欢迎的十门慕课,成为唯一上榜的大陆高校

慕课。《清华汉语》课程曾荣登美国C l a s s

Central评选出的2016年全球新慕课排行榜第二

位。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国家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认定490

门课程为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

清华大学70门慕课获得认定,位列第一。

(二)精品课程资源

Page 22: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39 40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清华大学精品课程”是学校优秀课程的示

范,自2006年起已进行了7次评审和4次复审。

2015年以来,学校以精品课程评选和复审为契

机,推进OBE理念引导下的本科精品课程重塑,

以期以不同学科、不同类型本科精品课程为试

点,积极探索和落实以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为

核心的教育质量观,从而使课程各要素和环节

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截至2016年底,学校共有90门课程入选“

国家精品课程”,入选门数占国家同类课程3%

以上,数量为全国高校之首;101门课程入选“

北京市精品课程”,207门本科课程入选“清华

大学精品课程”。自2012年以来,学校10门课

程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53门课程

入选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涉及23

个教学单位。

二、教学服务平台的信息化

与其他方式相比,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服务

平台具有费用相对低廉、能有效地传递知识、

师生实时交互与非实时交互都很方便等突出特

点。

(一)清华大学教学服务平台的优点

其一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平台对课程、

教师、学员都能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如功能

与界面的定制、各种个性化的设置、提醒等。

其二是更丰富的交流工具。该平台不但能实现

文本和非文本的实时和非实时交流,也能实现

音、视频的实时与非实时交流,如小组会议等。

其三是对协作学习更好的支持。该平台提供更

好的协作学习环境,让教师更好地为各地学生

服务。其四是对各种课件更广泛的支持。其能

够提供对各种标准、非标准课件的最广泛的支

持,使各种课件都能在平台上点播使用。其五

是对教学情况的跟踪、评估、反馈,能提供对

教学过程的详细记录,对教学情况能随时做出

评估,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学员以及教学管理

人员。

(二)清华大学教学服务平台的建设

1. MOOC平台——“学堂在线”

Coursera、edX、Udacity被称为MOOC世界

的三驾马车,面对全球MOOC的快速发展,全球

顶尖大学几乎都在Coursera上开设了自己的

MOOC课程。然而由于语言和网络的限制,中文

学习者,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学习者很难享受到

MOOC所带来的好处。基于此,2013年5月,清华

加入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创建的大

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平台edX,6月组建

团队并启动基于edX开放源代码的中文平台研发

工作,在多视频源、关键词检索、可视化公式

编辑、编程作业自动评分、用户行为分析等方

面进行了改造,10月,发布了全球第一个基于

edX开源代码的中文MOOC平台“学堂在线”,并

同时推出了第一批 MOOC课程。2014年,清华启

动了第二批MOOC课程的建设,将更多优秀课程

免费对社会开放。

2.SPOC平台——“智学苑”

当慕课在全球发展风头正劲之时,美国哈

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顶尖学府

开始尝试一种更为精致的课程类型——小规模

限制性在线课程(S m a l l P r i v a t e O n l i n e

Course,简称 SPOC)。其中,“small”是指

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

是指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

申请者才能被纳入进来。在国内,清华大学出

版社从2011年开始研发,率先打造出了SPOC平

台——“智学苑”,推出“大学物理”等课程,

配套了完整的教学资源,第一批课程于2013年9

月正式上线,开启了SPOC模式在中国的应用。

“智学苑”首批试用于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

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十所高校,平台运用数据

技术,在知识点的基础上,建立学科内的教材、

习题、课件,使学科下的教学资源最大化共享,

如图1。

“智学苑”在资源组织方式、数据分析模

型、教学管理模块、内容呈现形式、学习过程

支持等几个方面独具特色,赢得了高度评价。

资源组织方式。“智学苑”率先实现了知识

点底层框架设计,利用课程知识点体系对电子教

材、课件、习题进行碎片化后的整合,使得平台

上的资源不再是松散的罗列,而是形成一个系统

的、有机的整体,这样的资源组织方式,在SPOC

模式探索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

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管理。

数据分析模式。平台从在线学习成绩、知

识点掌握情况、学习行为等多个维度进行建模,

记录课程内学生的学习数据并进行相应分析。

通过科学的资源组织方式,平台对数据的分析

也能更为合理有效。

教学管理模块。教学管理模块是SPOC概念

最直接的体现,教师可以对课程内的学生进行

班级管理、学生管理,也可以对部分学生进行

群发通知、催交作业、调整作业时间、查看作

业详情、发布学生答案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

操作。例如教师可以在评判主观题的时候把学

生的优秀作业答案或典型错误答案发布到问答

与讨论中,供全体参与课程的学生参考。

内容呈现方式。出版社的先天优势是聚集

大量教学资源,在立体化教材建设背景中,设

计出了融合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可划重点、做

标记、跨终端无缝切换的新一代电子教材,旨

在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打造能真正有

效帮助学生学习的数字化内容。与MOOCs平台课

程以视频为主的形式相比,“智学苑”以教材

为原点的呈现方式,不仅拥有宽带方面的优势,

更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制作深度学习内容方面

的探索和尝试。此外,“智学苑”平台提供的

课程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截至目前平台共收

录13个大学科。每个大学科之下又分门别类,

细分很多小学科,目前共110门学科,许多新学

科也在逐步增进中,详见表1。

学习过程支持。知识点体系和围绕这套体

系进行设计的习题库,使得“智学苑”平台形

成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支持,学生在知识

点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每道题的提示按钮,

查看该题考察的知识点范围,点击相应的知识

点即可找到相应的学习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

复习和巩固,由此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全

过程在线辅导。

3.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

清华大学于2015年9月正式立项、于2016年

4月推出了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旨在将前

沿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据

挖掘等)融入到教学场景中,致力于为所有教

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

(1)雨课堂简介

雨课堂是一个主要面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教

学工具,从软件系统的角度上,它主要分为三

个部分:手机端、桌面电脑端和远程服务器。

图1 “智学苑”数字教学平台学科、知识点系统模式

Page 23: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41 42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表1 “智学苑”数字平台学科分类汇总表

表2 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数据采集环节

其中,手机端和桌面电脑端直接服务于师生教

学,远程服务器则用于支撑系统的运行和教学

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及决策。雨课堂的

软件界面全部基于PPT和微信,较好地契合了教

师的使用需要。

(2)雨课堂的功能

雨课堂可以类比为一个智慧教学的工具箱,

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搭配自己感兴趣的工具,

来影响和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实现“课前

—课上—课后”三者的有机联系。具体而言,

雨课堂的功能涉及以下5个要点:

功能一:幻灯片同步与“不懂”反馈。在

上课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开启雨课堂授课模式,

放映幻灯片后软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本堂课程

的二维码,学生通过微信扫描进入班级。课中,

教师讲授的每一页幻灯片都会通过雨课堂即时

发送到学生手机端,方便学生保存课件并回顾

课程内容。在分发幻灯片的同时,每页幻灯片

下方都设有“不懂”按钮,学生可以将课程学

习中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收集整理,并匿名反馈

给教师;教师收到匿名“不懂”数据的反馈后,

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节奏并就相关问题予

以重点讲解。

功能二:课堂习题应答系统。利用雨课堂

的桌面电脑端插件,教师可以在PPT中添加题

目,进行实时的课堂测验。同时,教师可以设

定学生的提交时限,学生则通过手机微信中的

界面作答。在答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了解

学生的答题详情,并给答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包

“课堂红包”。答题结束后,教师可以选择性

地向全班学生公布答题情况分布,以便学生了

解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目前,雨课堂支持的

题目类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和投票题,其课堂

习题应答系统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

功能三:“手机课件”推送。利用雨课堂

桌面电脑端的PPT插件,教师可以快捷地将一个

编辑好的PPT文件转换成一组版式与PPT一致的

网页,并通过手机微信端的操作将课件推送到

对应班级学生的微信中。这类用于推送的课件,

在雨课堂软件系统中被称作“手机课件”,它

可以包含各类网络视频(含MOOC视频)、习题、

投票以及教师个人的语音。利用“手机课件”

的制作功能,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一个

内容丰富的微课;学生查看后,可以利用“报

告老师”功能向教师反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和对老师的建议。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

机等移动设备的推送特性,雨课堂一方面能督

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另一方面也给教师提

供了许多有用的学生学习数据。在课外时间向

学生推送“手机课件”,是利用雨课堂开展混

合式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课前课后的课件推

送,教师可以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行

学习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要点,形成学习框架;

之后,在课中再开展高阶的交流互动,讲解相

对较难理解的知识要点或与学术前沿、工业界

联系比较紧密的新知识。相较于MOOC教科书般

章节完整的体系化教学内容,雨课堂为开展混

合式教学的教师赋予了更大的灵活性,使他们

可以自由组合不同的教学资源——如果说MOOC

是一本完整的“书”,那么雨课堂便是允许教

师把书中有利于课堂的部分内容一页页撕下来

发给学生。

功能四:“弹幕式”课堂讨论。雨课堂将

视频网站中为青少年所喜爱的弹幕功能移植到

了课堂环境中。弹幕具有“后台实名制”的特

点,能促使学生更为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由于多条弹幕可以同时出现在屏幕上,

因此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生发言,弹幕的引入

实现了全班学生集体的“并行讨论”,有利于

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学生的想法。

功能五:数据采集与分析。雨课堂的课内

限时习题、“不懂”按键、“弹幕式”讨论、

推送“手机课件”等功能可以自动采集学生在

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学习行为,这些数据被

整合分析后,将帮助教师量化了解学生的学习

效果,从而让教师更好地评估自己的教学过程,

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些以前教师在传

统课堂所看不到的数据,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由

“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雨课堂旨

在将整个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行为数

据利用学生的手机等终端设备采集下来,在大

数据的背景下,让教学进入了“数据时代”。具

体来说,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数据采集

环节如表2所示。

Page 24: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43 44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3)雨课堂的运行状况

从2016年4月1日雨课堂正式对外开放测试

使用,截止2017年3月31日,已经有超过75万名

师生使用雨课堂开展教学活动,注册班级超过6

万个,遍及的教学机构和相关单位超过5000个。

雨课堂作为一个轻量级的智慧教学解决方案,

能够方便地在教室中实现实时接收幻灯片、实

时答题、多屏互动、“弹幕式”讨论等新的课

堂互动形式。学校不需要投入购买、安装任何

新的硬件设备,只需要安装软件,就可以把现

有的传统多媒体教室平滑升级为智慧教室。在

应用中,雨课堂成功地将课堂上的负面影响因

素——手机转变为帮助学习的工具,并取得了

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其一,创新教学管理。首先,按照“学校

支持、院系负责、教师投入、学生参与”的原

则,清华大学累计开展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

试点课程121门次,26000人次学生获得学分。

其次,鼓励教师开设课程,对首次开课教师给

予对应传统课程三倍的工作量认定,目前共建

设慕课196门。最后,开展基于慕课的混合式学

位项目,“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项

目首批招生 66 名,与复旦大学合作的金融学辅

修专业项目首批招生 170 人。

其二,创新教务管理。为更好地服务全校

师生,学校将新媒体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务运行

管理,推出教学门户与网络学堂微信企业号。

在身份认证后,全校师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

询个人信息、教室信息、课程信息、教学公告,

查阅作业、课件,按照用户身份定制调课通知、

考试通知等内容。

其三,创新评教系统。2016年秋在学生评

教系统基础上,清华大学开始建设教师自评和

反馈系统,并于2017年春季学期上线使用。通

过教师自我教学评价与学生评教结果的对比,

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自省式依据,也为院系改

进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提供信息。目前,课程

评价体系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调研和改革。

四、制度保障机制

为促进信息化教学,清华大学也采取了一

系列的政策机制来保障其管理和运行。

首先,健全工作机制。出台《清华大学关

于加强在线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将在线教

育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成立由校长

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设

立在线教育办公室,负责统筹学校各部门开展

工作;学校教学委员会负责在线教育课程遴选

和质量保障工作。

其次,良好的运营机制是促进在线教育快

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14年,清华大学

逐步形成了以学堂在线为主体,教育部在线教

育研究中心的学术力量与慕华教育投资有限公

司的市场力量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可持续发

展模式。也正是在这个模式的带动之下,在线

课程有了展示的平台,创新的教学方法有了实

践的场所,前沿的研究有了落地的空间。2016

年3月,学堂在线成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项

目;同年12月,学堂在线也承担了全军在线教

育平台建设工作,一期项目刚刚通过验收;此

外,按照《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清华大学也在不断推进企业参与在线开放课程

的制作与应用当中。模式创新、机制创新、项

目创新,已经成为清华大学的显著特点。

总而言之,进入21世纪之后,高等教育正

在向着大众化、终身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方

向发展。清华大学在信息化教学建设过程中,

以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

用、信息化人才培养为一体,以教学信息化为

核心,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为代

表的信息时代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

促进资源共享,有利于教育普及、优化教学策

略、学习个性化、提高学习效率,并为教育事

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J]. 西部

素质教育,2017, 3(07):172.

[2] 教育部. 清华在线教育工作的初步探索与实

践 创 新 [ E B / O L ] . [ 2 0 1 8 - 0 3 - 2 6 ] .

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ztzl/z

tzl_zxkf/201802/t20180202_326393.html.

[3] 张琛,杨扬.“MOOC”困境:发生在知识分享

中的媒介市场效率问题——基于清华大学

“学堂在线”网站的数据研究[J]. 科技传

播, 2015, 7(22):115-118.

[4] 郑奇,杨竹筠. 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

新 [ J ] . 物 理 与 工 程 , 2 0 1 4 ,

24(01):15-18.

[5] 清华大学教务处. 清华大学2016-2017本科

教学质量年报[EB/OL]. [2018-03-26].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

jwc/7168/2018/201801230833041958156

31/20180123083304195815631_.html.

[6] 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

下的智慧教学工具[ J ] . 现代教育技术,

2017, 27(05):26-32.

Page 25: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北京大学“艺术与审美”系列网络共享课的追求

高等教育研究所 张东海编译

45 46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最好

的教育,是北京大学不懈的追求。北京大学过

去二十多年践行的“十六字方针”,十五年来

倡导的“本科生科研”和近两年开展的“大班

授课,小班研讨”亦如此。在总结和概括近年

来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面向未来高等教育发展,

北京大学提出了新时期的教学方针——“加强

基础,尊重选择,卓越教学,促进交叉”期望

教和学的重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

导的方向。所有的教学改革措施,都要立足于

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高尚品格与独立精神的

培养。北京大学也一直关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教育的影响,开展相应的实验与实践。从20

世纪90年代开始的多媒体教学,到十年前北大

教学网的建设,以及近年的精品课程等等,为

全面深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改进

北京大学的教学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一、从国家精品课程到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并且与教

育的融合不断深入,在线教育平台的教育理念、

课程运行模式、教学设计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而且越来越明显地,在线教学平台在教育领域

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2003年4月国家精品课程项目正式启动以

来,各高校积极响应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号召纷

纷加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该项目主要为研

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等不同学历层次的学

生提供在线课程服务,计划用五年时间建设

5000门课程,期望通过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展示

出强大的教师团队、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

教学理念。

2012年我国教育部又颁发了《精品资源共

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标志着精品资源共

享课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文件在我国精品资源

共享课的课程建设规模范畴、课程教学资源建

设种类以及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要求、技

术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规划。它以“爱课

程”网站为依托平台,该平台是国家教育部委

托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负责开发的国家精

品开放课程的共享系统,主要承担展示国家精

品开放课程项目的建设成果,并负责对其进行

更新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精品资源共享课以“

资源精品,开放共享”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核心,

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等

网络共享课程,以实现我国优质在线课程资源

能够广泛地在广大学习爱好者当中传播,在线

教学资源开放程度和共享程度最大化的目标。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条途径是通过对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原国家

精品课程进行进一步的升级改造,将其变成国

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另一条途经是按照教育部

颁布的关于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文件要

求和标准来开发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由教育部来认定。

认定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是教育部认

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写好教育“

奋进之笔”,打好高等教育提升质量、推进公

平、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攻坚战的重大行动。教

育部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

设与应用,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

融合,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教

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高等教育教学质

量的“变轨超车”。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

校要积极行动起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加强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共享,创新多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学分管理制度,加

快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

度融合的观念转变,提升广大教师运用网络信

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具有学科

优势和信息技术优势的高校,建设更多质量高、

应用效果好的课程。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高校须加强对

课程运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升课程质

量和教学服务,确保面向高校和社会开放并提

供教学服务不少于5年。课程建设团队要持续对

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完善,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

用,扩大课程应用规模,提升课程应用效果,

指导和培训更多高校教师应用课程,为提升我

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做出贡献。课程平台单位

要做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运行、服务、

宣传推广和网络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强与高校

课程建设团队、课程应用高校的合作,不断提

升技术服务水平,协同运用在线开放课程大数

据,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高效的

全方位或个性化服务。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由教育部来监测和

评价。教育部将通过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

式,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在线运行、实

际应用、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

在 “ 国 家 精 品 在 线 开 放 课 程 工 作 网 ”

(www.chinaooc.com.cn)上公布课程应用数

据和综合评价结果,对于未能达到持续更新和

运行要求的课程,将取消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

程资格。

二、北京大学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从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

放课程名单》来看,2017年,全国共有98所高

校的468门本科教育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

课程,课程内容多样,基本覆盖了本科教学的

各个学科,可谓应有尽有。开课平台包括智慧

树、华文慕课、爱课程(中国大学MOO C)、

Coursera、学堂在线、edx、人卫慕课、好大学

在线、优课联盟等等。从课程统计数量来看,

清华大学今年认定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多

达70门,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

学的课程数量也超过了20门。

北京大学虽然不是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

课程最多的高校,但是北京大学还是建设出了

一批兼具中国传统特色和在线教育特色的课程,

如北京大学的“艺术与审美”和“昆曲经典艺

术欣赏”这两门课,就很有北大特色。

从2014年开始,在教育部的引领下,北京

大学策划开设了“艺术与审美”系列人文通识

网络共享学分课,一共包括五门课:“艺术与

审美”、“昆曲经典艺术欣赏”、“伟大的《

红楼梦》”、“敦煌的艺术”和“世界著名博

物馆艺术经典”。其中,“艺术与审美”与“

昆曲经典艺术欣赏”两门课2017年入选首批国

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本系列课程由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的领导同

志提议,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具体组织,互联网

企业“智慧树”全程服务支持,体现了政府引

领、大学院系策划组织以及互联网企业合作开

发的新型教学改革模式。

Page 26: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47 48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北京大学开设这套系列人文通识网络共享课

程,有以下几点追求:

1.适应高科技时代的形势,充分利用网络

平台的媒介,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

推进教育公平

系列课程采用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

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

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新形态。这5门课程每门

课每学期有30学时的在线视频教程供学生自主

学习,此外还开展了6次12学时的全国跨校直播

互动见面课,学生反响非常热烈。课程在互联

网上面向全国高校开课,覆盖面极大。仅“艺

术与审美”这门课,选课学生就有16万人,涵

盖600多所大学,而且很多是边远地区的院校,

由此可以深刻体会到互联网的优势。

2.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弘扬中国精神的浓厚氛围

该系列课程讲昆曲,讲《红楼梦》,讲敦

煌,因为昆曲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红楼

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敦煌是中国文化

艺术的宝库。总之,要引导大学生熟悉和热爱

我们民族的艺术经典和文化经典,加深他们对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

韵”的认识和体验,强化他们的中国文化的根

基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大学一定要

立足于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3.在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迈出重大

步伐

系列课程由北京大学牵头,但讲课教师除

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外,还有清华大学、中国

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著

名高校的20多位学者,还有王蒙、白先勇、蔡

正仁、叶长海等文化界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

以及樊锦诗、王旭东等长期在敦煌工作的著名

学者。集中邀请这么多著名学者和艺术家来讲

课,更充分地体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

教育公平的理念。

4.课程内容具有普及性和趣味性,传播基

础性的知识;同时又融入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

力求体现学术性

组织这套系列课程,北京大学下了极大的

功夫。系列课程所讲的题目都是授课学者长期

研究的成果精华。例如开设“红楼梦”课程之

前,北京大学先后召开了全国范围的多次红学

研讨会;又如“昆曲”课程,自2009年开始就

在北大开设了昆曲经典艺术欣赏课程,至今已

经持续八九年,网络课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开

设的;再如“敦煌”课程,课程组于2014年和

2016年暑期先后两次到敦煌研究院和樊锦诗等

敦煌学者共同研讨课程具体实施方案,这门课

可以说汇集了目前中国敦煌学研究的顶尖学者。

5.课程建设宗旨是在传播人文艺术知识的

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高远的精神追求

传播健康、高雅、纯正的趣味和格调,引

导大学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去追求一种更

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这是我

们的系列课程在设计和组织时反复强调的宗旨。

本系列共享课程得到了教育部、北京大学和兄

弟院校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并给予了高度

评价。林蕙青副部长说:“这门课的定位非常

好,大师用他们的毕生研究凝练出的精华来指

导学生,聚集了最优质的资源,对我们国家推

进素质教育很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

用了恩格斯的一段很有名的话:“文艺复兴是

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

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

的巨人的时代。”这段话对我们当今的人才培

养非常有启发。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时代,时代呼唤学术高峰,呼唤学

术巨人。这正是大学的历史使命。通过人文艺

术教育和科学教育,一方面,要使大学生普遍

具备优良的素质;另一方面,要为培养时代所

需要的巨人提供土壤,提供精神、性格、胸襟、

学养等方面的基础条件,产生时代所需要的巨

人。北京大学希望,“艺术与审美”系列人文

通识网络共享课在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方面,

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覃新和.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与Coursera慕

课平台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

[2] 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国家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EB/OL].

[2018-03-26].http://www.moe.edu.cn/srcsi

te/A08/s5664/moe_1623/s3843/201801/t2018

0112_324478.html.

[3] 教育部.“艺术与审美”系列人文通识网络

共享课的追求[EB/OL].[2018-03-26].

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ztzl/z

tzl_zxkf/201802/t20180202_326396.html.20

18-03-26

Page 27: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麻省理工学院基于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案例

高等教育研究所 张东海编译

49 50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新技术的潜力正在给我们所有的高等教

育带来一个历史性的机会:通过改造我们所做

的和我们如何做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我们

必须抓住这个机会。”麻省理工学院(MIT)的

校长拉斐尔·赖夫(Rafael Reif)这样说。很

显然,MIT也很好的抓住了这次机会,在利用信

息化技术促进教学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MIT基于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根据对象不

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在校生为主体,在

校园内进行的,主要有“Residential MITx”

平台建设、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促进教学的一些工具、数字技术教学奖和“学

习节(festival of learning)”等内容;另

一类是面向世界所有学习者进行的,主要包括:

“MI T x在e d X平台上的课程”、OC W(O p e n

Course Ware)项目等内容。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善学校教育

近年来,人类在科技方面取得的进步和创

新教育的发展,使得MIT开始思考如何利用信息

化手段来促进教学。MIT设想在未来,数字化学

习工具可以在校园中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提高学

习者的好奇心,增强学习者的理解力并促进实

践学习。

(一)“Residential MITx”:MIT利用edX平

台进行在线教育

“Residential MITx”平台是一个基于

edX的开放在线学习系统,广泛用于麻省理工学

院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它提供了一个创作和

分发在线课程内容的平台,这些课程内容包括

视频、文本、评估、互动元素和复杂的自动评

分等。目前MIT每学期大概有30%至50%的学校

课程使用这一平台;有4060名在校生在他们的

课堂学习中使用这一平台,并且其中大约91%

的本科生使用这一平台去完成他们的课程作业;

有超过90个学院或机构曾使用“Residential

MITx”。 这一平台对学校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主要表现在:

1.帮助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给予快速的反馈。

教师快速的给予学生反馈可以使学生更集中精

力去学习,同时,教师利用这一平台了解学生

的学习水平和困惑,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集中

时间处理学生困惑比较多的问题,提高课堂教

学质量和效率。

2.提供个性化指导。通过为答错题的学生

提供量身定做的指导来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纠

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并提供相应的联系,使

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某一知识点,这种个性化

的帮助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有效率,而且

能够充分利用教师的时间。

3.通过在线测验和考试来评估学习。在线

评估简化评分,并提供有关学生考试行为的信

息。比如在“2. 0 0 1力学和材料”课程中,

Simona Socrate博士使用MITx平台进行在线测

试。该平台的出题和快速反馈功能在按顺序步

骤构建的考试中充分发挥了作用,每个步骤都

提供了正确答案,让学生在计算偏离时调整计

算,同时,MITx的安全环境阻止了作弊行为,

并为学生的在线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分析。

4.通过提供模拟和视频来增强学习。数字

工具以新的方式引入概念、丰富学习,让学生

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在视频中,图像

被用来描述物理概念,提供对概念的更全面的

理解。如在“7.06细胞生物学”课程中,数字

学习科学家Mary Ellen Witrout、数字学习研

究员Sera Thornton与Frank Solomon和Adam

Martin教授合作,创建了将研究过程和设计带

入生活的视频。

5.培养学生积极阅读、讨论学术资料的能

力。数字工具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并允许学生

和导师分享他们的注解,提供新的见解。这些

数字工具大多数可以嵌入“Residential MITx”

平台,其中一些也可以作为独立工具使用。

6.激活课堂学习(翻转课堂)。翻转课堂,

即学生在上课前观看视频,课堂时间用来进行

更深入的讨论、动手实验和其他形式的主动学

习。“Residential MITx”平台通过提供在线学

习的内容、教师的分析、对学生活动和理解的

反馈,使翻转课堂得以实现。

7.增强授课的灵活性。使用MITx可以增强

授课的灵活性。例如,“Residential MITx”平

台上课程的内容由教师来决定,同时学生可以

随时随地访问这些课程内容。MITx使教师的工

作更有灵活性,教师可以利用“Residential

MITx”平台存储和再利用一些可以重复使用的内

容。

(二)教室中的数字化工具:MIT利用数字化工

具来改善课堂教学

MIT一直处于开发和应用学习技术的前沿。

随着数字学习技术从早期的试探阶段转变为更

广泛的实验和接受阶段,MIT试图通过培训和鼓

励教师使用“Residential MITxx”平台和其他数

字工具等来支持教学。

1. 技术型教室。MIT的教师们有一个传统

——创建技术型教室来支持学习。在20世纪90

年代末,John Belcher教授与联合首席研究员

Peter Dourmashkin博士和David Lister教授

合作开发了技术支持的主动学习(TEAL)课堂。

TEAL课堂里有圆桌,便于动手实验。典型的

TEAL课程包含了讲座、实验、讨论问题、视频

和练习等内容。现在经过长期的尝试和积累经

验,TEAL教室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相比,产

生的学习收益大约是其两倍。

2. “Mathlets”。以MIT所使用的模拟实

验为基础,Haynes Miller教授创建了交互式数

学项目,该项目鼓励并允许麻省理工学院的学

生用“数学模型”进行观察和测量。这些用来

演示数学概念的高度交互的应用程序,在任何

浏览器下都可以运行。学生可以使用这些应用

程序来直观感受变量是如何影响全局的。

3. “Clickers”:个人答题器。MIT的校

园中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个人答题器,这些答题

器允许学生实时回答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例如,

在物理系的“TEAL”课程中使用Clickers,教

师简短的讲授课程后,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

组练习,然后学生通过答题器回答问题。意外

地,正确答案与大多数学生的答案不同,从而

引发课堂讨论。

4. NB PDF注释工具。NB(nota bene)是一

种提供课堂讨论的工具,使用NB,你可以在线

注释课程材料,无论是为自己,还是参与课堂

讨论。首先,学习者可以利用NB来做备注,通

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标注,可以使自己感兴趣的

内容凸现出来;其次,学习者可以利用NB来提

问问题,遇到不理解的部分,可以使用NB进行

Page 28: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51 52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提问,班级同学可以看到并帮忙解答;再次,

教师可以利用NB查看学生容易混淆和不理解的

地方,从而在课上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的解

释;最后,可以利用NB来解答问题,使用者在

看到一个问题时,如果知道答案,只需要右击

这个问题就可以解答。

5. 注释工作室(“Annotation Studio”)。

Annotation Studio是一个开放源码的web应用

程序,它使学生能够进行阅读和文本解释。它

将一组功能强大的工具集成一个界面,使得大

学生可以直观的使用这些工具。

(三)数字技术教学奖

“数字技术教学奖”由“开放教育”办公

室和副校长办公室共同发起,设置奖项的目的

是认可教师的创新,并让麻省理工学院有机会

从他们的实践中学习。该奖项的获奖者从学生

提名的教师中产生。为了鼓励学生提名,每名

提交提名的学生都可以参加100美元亚马逊礼品

卡的抽奖活动。

(四)“学习节”

这个节日由麻省理工学院数字学习办公室

(ODL)和副校长办公室联合举办,是与国家思想

领袖、麻省理工创新者一起互动、享受美食、

娱乐学习的一天。与会者将体验各种改变教育

的方式。

二、促进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共享

(一)MIT利用edX开设MITx课程

2011年12月,MIT推出了用于校内学生课

外学习和实验学习的MITx在线学习项目。2012

年5月,MIT与哈佛大学合作,基于MITx项目和

开放学习项目(H a r v a r d O p e n L e a r n i n g

Initiative),各出资3000万美元,共同创建

了edX(https://www.edx.org/)平台,edX后来

成为继Udacity和Coursera之后的世界第三大

MOOC发展平台。MITX平台上的课程具有以下特

点:

1. 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主,MITx平台上的电

子和计算机类课程比其他课程更受欢迎,例如

“电路与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导论”和

“程序设计”等课程。有报告指出,计算机科

学课程的参与者人数(平均每门68000人)远远

超过其他领域的课程(平均每门19000人),更

加符合“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中的“大规模”。

2. 庞大的团队参与教学。以电路与电子学

为例,在这门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本科生

入门课程的教师清单中共有21位团队成员。其

中,指导教授4人,分别负责讲座、家庭作业、

实验室和辅导,助教5人,开发人员9人,实验

室助理 3人。整个团队要负责制作精美的视频,

将课件上传到网络上,适时解答学生疑问,组

织协调学生在学习社区中有效互动,引导学生

在线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3. 关注MOOC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效果。在一

份对edX平台上第一批上线的17门MOOCs的分析

报告中指出,很多教师鼓励学生使用任何他们

认为有用的方式参与在线课程,而不管学生最

终是否能够获得证书,只要学生完成的课程比

预想的多一点或者实际学到的知识超过预期就

是成功。2015年3月底,edX平台又在最新的报

告中指出,重开课程的参与人数与首次开课相

比明显下降,近半数MOOC学习者对获得证书并

无兴趣。MIT认为应当在课程推广及学生招募上

再下功夫,并希望以 MOOC促进校内教学的质量

提高。截至2015年底,超过83%的MIT本科生在

一门或多门课程中使用过MITx,许多教师在授

课时都会利用线上课程来辅助教学。

(二)OCW(Open Course Ware)项目

OCW全称是Open Course Ware,即开放式课

程。2001年MIT宣布了一项大胆的计划,公开分

享其课程资料,从本科核心课程到最先进的研

究生选修课,主要包括课堂讲稿、问题集、教

学大纲、考试和视频讲座等一系列资料。这一

独特的倡议使麻省理工学院与世界各地的教育

工作者、在校生和自学者共享MIT的教材。现在

包括大量MIT教师在内的9000多人自愿为OCW出

版原创材料。

OCW是一种免费的、公开的、开放的数字资

源,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学习材料,围绕课程

构建并以易于访问的形式呈现。OCW已触及全球

2亿多人,提供了2400多门课程的材料,并鼓励

使用、重用和再分配。MIT内容的总访问量现在

每月超过250万次。MIT每个月从在线学员处收

到超过600封电子邮件。此外,OCW团队使用强

大的通信程序来保持用户参与,其中包括拥有

大量追随者的社交媒体以及拥有超过230000名

用户的通讯。

对课程的影响。我们的“OCW教育家计划”

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分享课程材料以及如何使用

课程材料的方法。在OCW上发布课程的教师可以

选择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名为“This Course

at MIT”的特殊课程页面上提供有关教学的见

解和信息。

总之,MIT遵循“开放、免费、共享”的理

念,不仅致力于应用新科技提高本校的教学质

量和水平,而且希望能够利用新科技,使所有

人都能免费获得教育资源,协助提升全球的高

等教育。

参考文献:

[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 p e n l e a r n i n g [ E B / 0 L ] .

[2018-03-26].https://openlearning.mit.e

du/beyond-campus/mitx-edx-moocs/courses

[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 p e n l e a r n i n g [ E B / 0 L ] .

[2018-03-26].https://openlearning.mit.

edu/beyond-campus/opencourseware

[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 p e n l e a r n i n g [ E B / 0 L ] .

[2018-03-26].https://openlearning.mit.

edu/campus/residential-mitx

[4] 杜晋红.美国三大名校MOOC实施特点[J].

新校园(上旬), 2017(01):11-12.

Page 29: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53 54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哈佛大学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案例

高等教育研究所 张东海编译

一、哈佛大学的MOOC课程建设

以规模化、开放性、网络化、创新性为主

要特征的MOOC( 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

沿承了麻省理工学院自2001年起实施的开放课

程(OCW)计划,以及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

一步倡导的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是远程教

育领域和开放教育理念的新发展。

目前,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

最具影响力的三大MOOC运营机构要属2011年底

由斯坦福大学创建的以计算机课程为主的

U d a c i t y ; 2 0 1 2 年 由 斯 坦 福 大 学 创 建 的

Coursera;以及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共

同创办的非盈利性组织edX。

(一)实施MOOC的目的

哈佛大学的中国历史学家,现任分管教学

创新的副教务长包弼德教授,曾在2014年5月接

受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先生的深度采访中阐述

了哈佛大学参与MOOC的目的及基本运行情况。

他认为MOOC可以更好、更快地实现哈佛大学的

使命。首先,可以降低优质教育门槛,让更多

的人有机会获得优质高等教育。目前,这个目

标实现得较好,共有来自全球近200个国家的

130万学生学习;其次,可以对学生学习进行研

究,促进各学科理论的发展。MOOC环境下的学

生数量巨大,动辄成千上万,因此很容易开展

不同教学方法的尝试,并收集大数据进行分析。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对不同领域产生影响,最直

接的是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设计,帮助学生

更有效地学习;最后,可以促进哈佛大学校内

的教学。通过将网络课程有机融入校内教学,

哈佛大学已经有部分课程开始尝试翻转课堂,

让学生回家看授课视频,课上答疑讨论,从而

有更多时间与教授交流。

(二)课程质量的保证

哈佛大学的所有课程都是先由知名教授自

愿报名,再进行严格的筛选。一般情况下,多

数课程是由校内原有课程进行改造后放到

HarvardX平台上。根据规定,HarvardX课程在

平台只开设三轮。每次开课后,课程设计、技

术、开发、研究团队会结合注册者的反馈对课

程进行改造。例如以包弼德教授作为主讲人之

一的ChinaX课程在每周结束后会有相应的问卷

调查。该课程会根据学习者的反馈,重新调整,

如 此 反 复 以 提 升 课 程 的 质 量 。 三 轮 之 后

HarvardX不会再投入资金对课程进行优化,但

学习者仍可以在平台上长期观看这些视频课程。

据统计,曾经有一门课程第一次上课有13万人

注册,在投入更多的资金对课程进行优化之后,

注册人数增长至23万人。事实上,哈佛大学在

每堂课开课前都设置课前问卷,用来了解学生

的期望;课后也有相关问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

满意度以及对课程的建议等。每周除了分析学

生行为产生定量数据外,哈佛大学还采用新的

研究工具对定性数据进行分析。大规模的数据

分析,能使课程团队随时检测课程的质量和学

生的学习行为等。

(三)课程经费的解决

作为非盈利性机构的edX平台,学习者可以

免费学习课程,但授课教师不会回复学习者的

邮件,不会与学习者有任何的交流与讨论。如

果学习者想要获得讨论、额外辅导或与哈佛大

学教授面对面交流,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

10美元/人),当然课程经费主要还是靠捐赠者

的支持。2015年edX发布的报告显示,哈佛大学

正在进行多项有关营收的研究——如何既保持

线上课程的大规模和开放特性,又能获得一定

资金收入,来补贴课程制作的成本及教职人员

的付出。

(四)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线参与式的学习体验无疑是MOOC模式的

创举之一。为了给学习者提供讨论机会,哈佛

大学将参与课程的学生按随机分组的方式组成

不同的小论坛,以保证所有学习者都能够通过

这种交流获得社交能力和社会关系的可能。大

学教授在每周课程中会点名表扬表现突出的学

生,并回答学生的问题,这些被点名的学生会

受到激励,之后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展课程学

习。为了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学习,大学教授每

周会回答不同学生的提问。这也是哈佛大学目

前正在尝试的翻转课堂模式以及混合式教学模

式的举措之一。

(五)MOOC的网络平台支持——edX

2011年12月,MIT推出了MITx在线学习项目,

用于校内学生课外学习和实验学习。2012年5月,

MIT与哈佛大学合作,基于MITx项目和开放学习

项目(Harvard Open Learning Initiative)

各 出 资 3 0 0 0 万 美 元 , 共 同 创 建 了 e d X

( https://www.edx.org/)平台,继Udacity和

Course之后,进一步推动了MOOC的发展。该平

台由edX非营利组织总部负责,有100多名员

工,包括技术人员、工程师、项目经理等。

HarvardX也有自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服务

器、视频拍摄、剪辑等工作;有自己的开发、

运行和管理课程的课程核心团队。参与edX的所

有学校都可以在平台上开设课程,所有课程都

由自愿报名后被选中的知名教授授课,由他们

制定课程计划与课程设计方案。这些课程一般

由校内原有课程进行改造后放到HarvardX平台

上,课程邀请相应领域的嘉宾分享他们的观点。

大多数情况下,因经费有限,即使面对成千上

万名学生,课程也不会设置太多的助教岗位,

授课教师也不会或很少参与学生讨论。哈佛大学

有个哈佛教学创新(Harvard Initiative for

Learning&Teaching,HILT)项目,提供基金、

经费、补助和博士后奖学金。该项目向教师提

供补助,以支持其创新教学实验。不过,对于拥

有 较 多 资 金 的 教 授 来 说 , 他 们 可 以 不 受

HarvardX的诸多限制,可以有自己的平台,但

开课前学生必须在edX平台上注册。比如,哈佛

大学“计算机科学CS50”是门计算机入门课,

注册人数27万。该课程有专门的授课平台,有

自己的课程设计、技术、开发、研究团队。edX

平 台 主 要 使 用 Y o u T u b e 网 站 看 视 频 , 而

HarvardX除在YouTube网发布视频外,也尝试

使用一些中国本土视频网站(如优酷网)和社

交媒体(如新浪微博、果壳网)发布视频。同

时,哈佛大学对部分课程进行翻译,包括译成

中 文 、 阿 拉 伯 语 、 法 语 、 西 班 牙 语 等 。

HarvardX官方网站的教育分布世界地图(world

map of education composition)显示:截至

2014年6月22日,来自195个国家的935266名注

册者中,获学士学位的占68%以上。中国注册

13645人,其中获学士以上学位的占76.7%,即

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有本科以上学历,这意味

着读过大学的学生对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更有兴

趣;美国本土注册学生约28万,本科以上学历

占67.2%。从注册人数看,大部分学生来自美

国以外的国家,MOOC真正实现了生源国际化。

(六)哈佛大学MOOC实践的特色

推进教育民主化。哈佛大学MOOC主要有三

个目的:其一是承担起服务社会的使命与责任;

其二是促进自身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校内

Page 30: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55 56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表1 课程限制性准入条件

的教学质量;其三是利用平台提供的大数据从

事各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平台优质资源免

费开放和教育民主化,哈佛大学和企业之间正

进行长期、深度的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并

保持资金的持续投入,实现MOOC可持续发展的

运营模式。

增强学习新体验。面对MOOC结业率普遍较

低的现状,哈佛大学面向校内学生采用翻转课

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新策略,平台面向学习

者提供增值服务,以促成课程结业率的上升。

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体验满足了大

规模的在线学习者的需求。

实现学分成果认证。MOOC学分成果的认证

如何与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学分制度对接,获

得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仍处于研究设计阶段。

二、哈佛大学的SPOC混合学习

随着MOOC的快速发展,一些在线学习的新

样式不断涌现,其中有受MOOC启发派生出的新

种类,或针对MOOC存在的某些不足创建出的新

模式。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在线教学模式,

拓宽了在线教育的应用范畴,“后MOOC时代”

已经来临。SP O C ( S m a l l P r i v a t e O n l i n 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作为“后

MOOC时代”的一个典型范式,对高校实现 MOOC

与传统课堂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

地平线报告指出,整合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和

协作学习是近期加速高等教育变革的关键趋势。

如果设计和实施成功,混合学习模式能够充分

发挥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势。因此,将

SPOC及其拓展资源引进传统高校课堂作为教学

内容的一部分,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既推动

了高校对外品牌效应,也促进了高校对内教学

改革,是在线教育在高校校园中的真正价值所

在。目前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

球顶尖名校开始尝试一种小而精的课程类型

SPOC。

哈佛大学法学院、肯迪尼政府学院、商学

院等进行了一系列小规模SPOC尝试。哈佛大学

SPOC课程的授课对象在本校或全校挑选,人数

必须限制在500人内。学习者需要先申请,待审

核通过后才可以进行课程学习。课程会设置助

教全程跟踪学生的在线讨论、反馈等,保证每

位学生都有机会和助教交流。学生须按时完成

作业,参加考试。如果学习者有几次表现不达

标,他参与的SPOC课程会直接将其剔除,不能

继续后续课程的学习。以“版权法”、“美国

国家安全”课程为例。哈佛大学在edX平台上开

设了“版权法”和“美国国家安全”等课程提

供给哈佛校内的学生。为了保证课程质量,哈

佛大学针对这两门课程分别设置了限制性准入

条件,缩小课程规模,为兼顾公平,未申请成

功的学生可以旁听生的身份参与课程学习,享

有观看课程视频、参加在线讨论、课程练习等

权利,但是不能参加线下课程的学习,也不能

被授予课程结业证书。通过限制性准入条件对

学习者分层有利于因材施教,既保证了SPOC资

源的共享和开放,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对

课程重视程度,具体限制条件如表1。

课程在限制性准入的基础上采用混合学习

模式,哈佛大学的SPOC混合学习在edX线上平台

和传统课堂中进行,学生课前在edX平台上观看

SPOC视频材料,在线完成课前练习,教师通过

平台上记录的数据了解学生课前知识掌握情况。

在传统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疑难

问题,师生讨论交流,完成既定课程任务。最

后达到课程要求的学生将被授予哈佛大学在线

课程证书。哈佛大学还对SPOC的课程活动做出

了明确规定,如“版权法”课程要求学生每周

至少保证8小时的学习和讨论时间,每周必须参

与80分钟的在线研讨。“美国国家安全”课程

则要求学生课外观看视频,一周阅读约75页的

文献,参加由哈佛大学助教组织的各个主题的

讨论,并参加在线学生的讨论以及哈佛大学校

园学生的讨论。哈佛大学SPOC混合学习具体模

式如图1所示。

三、结语

2012年以来,MOOC发展迅猛,席卷全球,

给世界高等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MOOC

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大规

模、高端、在线、开放、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

还以混合教学、翻转课堂、碎片化学习、自主

与互动学习、线上线下教学等新的教学与学习

方式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MOOC引

发了世界高等教育新一轮的竞争,而与MOOC相

比,SPOC提供更有效的教学,能接近线下课程

的体验,但课程覆盖的学生范围小很多,且每

位学生的成本也比MOOC高。目前,这种SPOC课

程不多,但它的教学有效性、成绩通过率足以

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哈佛大学在MOOC和SPOC

课程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走在国际发

展的前列,其信息化教学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值

得国内外高校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杜晋红.美国三大名校MOOC实施特点[J].新

校园(上旬),2017(01):11-12.

[2] 褚旭.美国大学MOOC的运行机制及其启示

[D].西北师范大学,2016.

[3] 钱玲,王霞,赵明媚.MOOC设计成功的关键要

素与策略分析——以哈佛大学ChinaX课程

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08):23-29.

[4] 陈然,杨成.SPOC支持下的高校混合学习新

模式[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26(02):44-48.

[5] 张麒,刘俊杰,任友群.哈佛“慕课”深度谈

——访哈佛大学副教务长包弼德教授[J].

开放教育研究,2014,20(05):4-10.

图1 哈佛大学SPOC混合学习模式

Page 31: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57 58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斯坦福大学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案例

高等教育研究所 张东海编译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提供学习机会和斯坦福文凭

斯坦福在线(Stanford Online)。斯坦福

在线与其他学校和机构合作,为公众提供学习

机会,目前已经为全世界提供了100多种独特的

免费在线课程或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课程。

斯坦福大学的专业发展中心(Stanford

Center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CPD)。

SCPD提供了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和其他专业的

在线课程,学习时间、地点又很灵活,使当今

最优秀、最聪明的专业人士能够一边工作一边

学习斯坦福大学的课程。SCPD还提供了11个硕

士学位,其中八个学位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和线

下学习结合的学习方式获得,三个可以通过完

全在线学习的方式获得;还提供了28个在线研

究生证书,5个在线专业项目等。

斯坦福大学健康教育中心(Stanford Center

for Health Education,SCHE)。SCHE旨在利用斯

坦福大学在医学和数字学习实践方面的经验和

专业知识,以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来训练斯坦福

大学和世界各地的卫生专业人员,同时让公众

获得可信的、可访问的和可参与的公共健康教

育。该中心支持创建混合学习项目,优化在线和

面对面的教育互动。

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Stanford Continuing

Studies)。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与成人学生分

享斯坦福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一个充满

活力的学习社区,促进知识的在线交流。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通过网

络连接全球的专业人士,向他们提供高管教育

项目,以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

(二)开放的学习活动

随着网络的发展,有一些网络平台建设的

很好,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有

效利用这些平台来发展教育,斯坦福大学在很

多网络平台上上传了学习资料。如斯坦福大学

在Stanford eCorner平台上提供了2000个免费

视频(包括完整的演讲和精彩的片段)、播客和

文章。斯坦福大学在iTu n e s U平台上提供了

3000多个斯坦福音频和视频节目,包括讲座,

教师演讲和校园活动等内容。

二、促进校园内教育水平的提升

斯坦福基于教与学副教务长办公室(the

Office of the Vice Provost for Teaching &

Learning,VPTL)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旨在促

进斯坦福大学校内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致

力于促进教学和科学技术的结合,为校内外的

学习者创造和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一)关于VPTL

VPTL是在2015年创建的,它的使命是面向

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专业人员进行

的教与学创新。作为一个服务组织,VPTL的服

务有五个核心竞争力:

第一个核心竞争力是实践有效教学法的原

则。首先是教学,VPTL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并

在合作课程设计、有效课堂和数字化教学实践

和评估方面提供专业知识。VPTL通过合作课程

和课程设计支持教学,它的跨学科团队有广泛

的经验,能将教学原则引入课堂、混合课程和

完全在线课程;其次是学习,VPTL与学员直接

合作,以提高他们的学术技能,并通过导师和

助教,让VPTL在与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一起工作

时,具有同理心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很好的参与。

第二个核心竞争力是数字教学与学习技术。

VPTL帮助教师将教学原则整合到课堂、混合课

程和完全在线课程中。经验丰富的媒体制作人

与教师合作,利用工作室、教室和现场录音,

寻找最有效的方法来捕捉他们的热情和知识。

同时还协助教师使用专业软件平台,可以定制、

扩展或修改软件系统以支持教员在课程中的创

新和满足大学的独特需求。

第三个核心竞争力是学习环境。VPTL设计

了传统的和创新的教室,比如创客空间专注于

有效整合教学实践和学习技术,适当地提供配

备丰富资源和技术支持的物理学习空间。

第四个核心竞争力是程序开发。VPTL提供

市场研究、设计和开发一系列对学术兴趣有响

应的现场和远程项目。VPTL支持免费的公共服

务课程(MOOCS)和创收项目(基于定期换学分课

程或专门的短期课程),平台合同谈判,品牌管

理和营销服务。

第五个核心竞争力是促进共识、社区建设

和集体行动。在实现具体目标时,如传播包容

性教学策略或帮助教师在艺术领域进行合作教

学和跨学科教学,VPTL与学校和学术支持单位

合作,让学生、教师和工作人员参与研讨会和

其他学术活动。

(二)VPTL帮助教师设计课程从而促进教学创新

VPTL通过合作课程和课程设计支持教学,

其跨学科团队有广泛的经验,能将教学原则引

入课堂、混合课程和完全在线课程。

课程准备的资源。VPTL提供了大量的资源,

帮助教师更快更有效地设计新课程,并改进现

有课程。主要包括:首先是个别咨询。VPTL的

每一个副董事都涉及一个特定的学科领域,他

们乐意帮助教师创建新课程。其次是指导教师

什么是清楚的、有效的课程目标?再次是创建

大纲,明确课程目标。最后是将课程目标书面

表达出来。

数字学习与课程设计。通过利用和探索数

字工具的技术,VPTL支持在线下、线上以及混

合学习中作为催化剂有效地激励项目的开发,

这对斯坦福大学和其他领域都有广泛的影响。

该设计创新小组与斯坦福大学研究中心合作,

以激发创新、开发有效的数字化学习为主要内

容和活动,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具体来说,

该团队提供教学设计、开发咨询以及线上、线

下和混合学习体验的服务。

(三)VPTL通过设置奖励来促进教学创新

VPTL赠款和奖励计划旨在促进教学创新,

支持教师主导的教学和学习活动,并将教育者

与他人联系起来,以造福于斯坦福社区和我们

的学生。自2012年以来,VPTL已经资助了1209

名教师。

创新资助计划。2017-2018年创新资助计划

将赠款和课程开发项目与几年前的旧项目相结

合,包括教师学院和种子拨款计划。今年的课

程得到三个层次的教育创新资助,更有效地服

务于斯坦福大学不断发展的教学和学习需求和

VPTL的使命。

Page 32: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59 60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教学进步奖金。VPTL每季度向斯坦福大学

教授、讲师、教学团队和研究生助理提供高达

2500美元的教学进度奖学金。这些补助金通过

支持已经开设的课程和尚在探索中的教育改革

计划,设计和实施新的或改进的教学法来推进

教学实践。

创新实施补助金。每年审查的中等规模(最

高达3万美元)的资助包括全面的设计、实施和

评估课程或数字工具。

教学助理奖。教学助理(CTA)奖用来表彰

优秀的助教,该奖项的获得者从人文与科学学

院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选出,每位获奖者

有500美元的奖金。

(四)VPTL建设信息化学习空间

教室。在校园内提供许多灵活的特殊教室,

为合作学习和学生演示提供先进的资源。比如,

“Lathrop 282”可容纳多达150人,包括可在

笔记本电脑上进行群组工作的移动大屏幕、能

够显示各种输入的大型3D屏幕、移动演示和注

释讲台以及合成声学系统等设备。“Wallenberg

124”在Peter Wallenberg Learning Theatre也很

出名,这是一个灵活的教室,可容纳多达50名

学生,支持讲座和小组活动,教室里有一个高

分辨率的显示墙,支持同时查看多个输入信息。

学术技术实验室。学术技术实验室(ATL)是

斯坦福大学教员、教师和教学助理的资源中心,

他们对利用技术改进斯坦福的教学、学习和研

究感兴趣。

数字语音室。斯坦福数字语言实验室于

1999年4月成立,是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学术计

算机和斯坦福语言中心的合资企业。数字语言

实验室的使命是为整个斯坦福大学社区提供语

言指导和学习资源、设施的支持。

(五)为学生提供信息化资源服务

主要是通过Lathrop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信

息化资源服务。Lathrop学习中心是学生学习和

技术支持服务的校园核心。通过Lathrop学习中

心的团队和校园内的计算机顾问,能满足所有

学生的技术需求。团队帮助学生设置和连接设

备,保护他们的信息并排除故障。同时Lathrop

学习中心在学校图书馆一楼设置有服务点,学

生可以在这里24小时使用学习空间、3D打印机

或学习音频和视频制作。

参考文献:

[1]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Online

[EB/0L]. [2018-03-26].

http://online.stanford.edu/

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字化教学创新

高等教育研究所 张东海编译

“有很多机会将技术融入课堂,以提高教

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不是简单地将

技术看作花里胡哨的东西,它需要我们去思考

我们希望学生学习什么以及技术如何帮助实现

这一目标。”麦格劳教学与学习中心(McGraw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的主任这样

说。

麦格劳教学与学习中心是将创新教育技术

融入学术经验的核心,该中心鼓励在课堂内外

探索新媒体和数字工具,鼓励积极、协作和创

造性的学习。普林斯顿大学近几年基于麦格劳

教学与学习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字化教学

创新。

一、数字化教学的课程类型

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不同形式

的课程、参与协作的工具。借助在线教育平台,

教师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学生分享知识,丰富学

生的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

面对面地开展实验、小组项目、讨论和其他活

动。

(一)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通常是免费的,向全世界的所有学习

者开放,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在网上进行。普林

斯顿自2012年以来提供了十多个MOOCs,并通过

Coursera和NovoEd平台向全球150多万名学生

提供在线课程。这些非学分课程在不同学科中

有很大差异。他们通常是基于校园课程,可以

与他们所学的课程同时进行,以便他们利用在

线资料学习。

(二)翻转、混合课程

这些术语通常用于描述以多种方式设计的

课程,这些方式结合了在线和课堂环境中的学

习活动。在一个“翻转”的课堂上,大学课程

的传统元素被颠倒过来,学生可以在线观看视

频讲座并完成作业,以便上课时间可用于讨论,

解决问题和其他活动。例如,Steve Gubser教

授在他的“物理入门(PHY 102)”课程中要求

学生在上课前在线观看他的视频,上课时间学

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困惑。在“1300年以来的世

界历史”这一课程中,教授在线记录他的讲座,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观看课程,从而腾出课

堂时间进行深入讨论。

为了使翻转课堂或混合式教学更好地发挥

作用,教师可以:第一,整合在线和翻转课堂

环境,有效的翻转课程将在线课程与课堂活动

全面整合,以创造全面的学习体验;第二,充

分利用在线课程环境,在线课程环境为学生提

供的不仅仅是讲座视频,许多交互式在线工具

为学生提供了处理新材料的方法,可以加深他

们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来规划自己的课

堂活动;第三,规划翻转课堂的结构化活动,

有效的翻转课堂适用并能扩展学生在课外的工

作,如果活动的设计有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

趣;第四,颠覆教师和学生对学习的看法,将

注意力从课程中权威观点的解释转变为关注学

生的兴趣,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和安排内容。

二、数字化教学的技术支持

麦格劳教学与学习中心的教育和课堂技术

小组(ECT)与教师合作,有效利用现有的数字

工具或在必要时开发新工具来实现其教学目标。

Page 33: 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 East China …...特稿专递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特稿专递 03 04 宽优惠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需的同步课堂、

61

他山之石 2018年第一期 总第95期

(一)课堂教学新技术

ECT小组努力探索突出积极协作教学法的新

课堂技术的潜力。ECT的工作人员掌握支持和加

强课堂教学的最新技术,如答题器、演讲捕捉

设备、演示和展示技术,并根据需要为教员提

供设备和设施。

(二)技术培训

ECT工作人员将提供与技术应用直接相关的

培训课程。根据主题和计算基础设施,这种培

训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麦格劳教学与

学习中心的数字学习实验室进行。

(三)教学工具

麦格劳教学与学习中心鼓励探索教室内外

的新媒体和数字工具,重点鼓励积极、协作和

创造性的教学和学习的工具的使用。中心工作

人员不仅提供有效实施新技术的建议,还协助

开发探索在线课程的项目,并与其他合作伙伴

合作,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最有效的教学工具

联系起来。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反应系统可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

并通过“答题器”或模拟在线答题器获得即时

反馈,从而生成实时响应图。即使是在非常大

的班级,课堂反应系统也可以促进课堂上学生

的参与和协作。

参考文献:

[1] Princeton University. McGraw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EB/0L]. [2018-03-26].

https://mcgraw.princeton.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