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解剖学 - ujs.edu.cnyxy.ujs.edu.cn/__local/4/BD/7F/7FEA8692425C1FA227CBE35EB... · Web view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基础 I ) 1 大学英语(基础

  • Upload
    others

  • View
    4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医学影像解剖学

目 录

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大纲

1

大学英语(基础I)

4

大学英语(基础II)

7

大学英语(提高I)

10

大学英语(提高II)

13

计算机信息技术

医用普通化学19

医学生物学30

人体解剖学A35

组织胚胎学A48

生理学61

生物化学78

医学免疫学 94

医学微生物学104

人体寄生虫学114

病理学A125

病理生理学134

药理学C145

断层解剖学164

医学统计学176

预防医学与流行病学185

分子生物学及诊断191

医学心理学196

医学伦理学200

影像科管理和质量控制205

医学沟通学207

影像解剖学211

诊断学218

实验诊断学231

医学影像设备学236

医学影像诊断学(I)(II)242

超声诊断学250

影像核医学262

介入放射与微创治疗学(双语)278

放 射 治 疗 学283

内科学296

外科学I358

外科学II367

妇产科学C390

儿科学C407

神经病学437

精神病学448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及实验457

传染病学C465

口腔科学483

眼科学493

耳鼻喉科学501

医学影像设备检修学511

医用材料学515

循证医学519

医学影像学新进展524

医学影像新技术(英语)526

转化医学(网络)528

局部解剖学(全英语,网络)530

临床药理学 (网络)535

创业管理541

第二部分 实验(上机)教学大纲

医用普通化学实验550

病理学实验552

诊断学实验553

医学影像设备学实验555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557

超声诊断学实验559

第三部分 实践性环节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561

大学英语(基础I)

Basic College English I

课程编号:17310010

学 分:4

学 时:60 (其中:讲课学时: 60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15)

先修课程:中学英语

适用专业: 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

教 材 新核心大学英语1;蔡基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较高要求阶段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从而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本阶段教学内容含共八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包括Main Reading 和Related Reading 两篇课文,以Approaching the Topic、Understanding the Text、Doing Tasks 和Integrated Exercises 四个部分呈现。

Unit 1 Freshman Convocation

Unit 2 Understanding Science

Unit 3 The Nobel Prize

Unit 4 The Way to Scientific Success

Unit 5 Viewpoints on Science

Unit 6 New Gadgets in the New Era

Unit 7 Scientific Inventions Versus Ethical Issues

Unit 8 Academic Integrity

2.基本要求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并能根据要求进行讨论、发言。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稍慢(每分钟120词)的对话、短文、报告等音像材料,并能理解其要点。能听懂日常英语对话及周围其他人的讨论主题。能在听的过程中使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口语表达能力:能回答课上的提问,并用常用词汇和句型与同学进行主题式讨论。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介绍自己、同学、朋友等,并能对他人的介绍做出回应。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如开始,继续或结束会话,让人重复所说内容或放慢语速等。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6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9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思想,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题材。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书面表达能力: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念、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0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能在一般或应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写作技巧。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2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0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词汇: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3500个左右单词和600个左右词组,其中1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在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3.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语言技能的训练:

听说:主要侧重常用的交际功能,并提供大量的口语常用句型,使学生能在预定场合较得体地表达语言功能;

阅读:培养学生从词汇-结构-观点三个层面理解课文,指导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复述大意,并回答相关问题;

写作:进行有控制的练习单句,回答问题,评论,仿写段落等;

翻译:进行翻译技巧教学,针对学习中的核心词汇、短语和逻辑性较强的句子进行翻译操练。

2)学习技能的培养:

每单元设听说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的讲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掘课文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理解文化差异导致的言而不喻的语言点。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 课

实 验

上 机

Unit 1,Main Reading

4

2

Unit 1,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Unit 2,Main Reading

4

2

Unit 2,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Unit 3,Main Reading

4

2

Unit 3,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Unit 4,Main Reading

4

2

Unit 4,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Unit 8,Main Reading

4

2

Unit 8,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四、大纲说明

1. 通过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的学习,学生在阅读、听说、翻译、写作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和应用能力,为较高要求阶段和更高要求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实行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多元评估体系。平时成绩,网络平台视听说和期末考试分别占30%、20%和50%。平时成绩包含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中成绩等。

3. 每个单元教师的讲课为10课时,学生的小组活动和课堂展示为2课时。

五、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书名,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新视野大学英语1 郑树棠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二版

大学英语 精读 1 董亚芬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说1 宫力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制定人: 王月芳 审定人: 陈 红 批准人: 王保田

2012年6月8日

大学英语(基础II)

Basic College English II

课程编号:17310020

学 分:4

学 时:60 (其中:讲课学时: 60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15)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基础I)

适用专业: 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

教 材:新核心大学英语2;蔡基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较高要求阶段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从而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本阶段教学内容含共八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包括Main Reading 和Related Reading 两篇课文,以Approaching the Topic、Understanding the Text、Doing Tasks 和Integrated Exercises 四个部分呈现。

Unit1 Space Exploration

Unit2 Energy

Unit3 Gender Differences

Unit4 Information Security

Unit5 Future Vehicles

Unit6 Skyscrapers

Unit7 Animal Behavior

Unit8 Natural Disasters

2.基本要求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并能根据要求进行讨论、发言。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稍慢(每分钟130词)的对话、短文、报告等音像材料,并能理解其要点。能听懂日常英语对话及周围其他人的讨论主题。能在听的过程中使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口语表达能力:能回答课上的提问,并用常用词汇和句型与同学进行主题式讨论。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介绍自己、同学、朋友等,并能对他人的介绍做出回应。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如开始,继续或结束会话,让人重复所说内容或放慢语速等。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思想,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题材。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书面表达能力: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念、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能在一般或应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写作技巧。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词汇: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左右单词和700个左右词组,其中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在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3.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语言技能的训练

听说:学生自主性增强,口语练习从有控制的对话逐渐过度到半开放训练,并新增相关话题讨论环节;

阅读:进行课文大意归纳与段落大意归纳练习,并展开相关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批判、评论;

写作:进行有关写作技巧教学,就学习主题或热点事件进行写作训练;

翻译:逐渐增加中英互译的比重,以提高学习者对这两种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的认识。

2)学习技能的培养:

每单元听说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的讲解与练习。

教学难点: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 课

实 验

上 机

Unit 1,Main Reading

4

2

Unit 1,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Unit 2,Main Reading

4

2

Unit 2,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Unit 3,Main Reading

4

2

Unit 3,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Unit 5,Main Reading

4

2

Unit 5,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Unit 8,Main Reading

4

2

Unit8,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四、大纲说明(内容可包括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习题要求及其它一些必要的说明);

1. 通过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的学习,学生在阅读、听说、翻译、写作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和应用能力,为较高要求阶段和更高要求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2. 每个单元教师的讲课为10课时,学生的小组活动和课堂展示为2课时。

3. 实行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多元评估体系。平时成绩,网络平台视听说和期末考试分别占30%、20%和50%。平时成绩包含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中成绩等。

五、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

1. 新视野大学英语2 郑树棠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二版

2. 大学英语 精读 2 董亚芬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3. 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说2 宫力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制定人: 王月芳 审定人: 陈 红 批准人: 王保田

2012年6月8日

大学英语(提高I)

Advanced College English I

课程编号:17311720

学 分:4

学 时:60 (其中:讲课学时: 60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15)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基础II)

适用专业: 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

教 材:新核心大学英语3;蔡基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提高阶段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更高要求阶段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从而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本阶段教学内容含共八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包括Main Reading 和Related Reading 两篇课文,以Approaching the Topic、Understanding the Text、Doing Tasks 和Integrated Exercises 四个部分呈现。

Unit 1 The Age of Robots

Unit 2 Nuclear Radiation

Unit 3 Food Safety

Unit 4 The Use of Nanotechnology

Unit 5 The World Wide Web

Unit 6 Global Warming

Unit 7 The Universe

Unit 8 Biology and Our Life

2.基本要求

⑴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180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⑵ 口语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表达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⑶ 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杂志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9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适中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⑷ 书面表达能力: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能描述各种图表,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⑸ 翻译能力: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⑹ 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6395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包括中学和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200个单词(包括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积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3.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语言能力训练倾向于学术能力训练

听说:增加学术讲座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讨论、宣读学术论文;

阅读:通过扩大学术词汇,训练学生查找和阅读文献的能力;

写作:增加学术论文摘要撰写教学;

翻译:增加学术论文摘要的英汉互译。

2)学习技能的培养:

每单元听说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的讲解与练习。

教学难点:

学术口头表达能力和学术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 课

实 验

上 机

Unit 1,Main Reading

4

2

Unit 1,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Unit 2,Main Reading

4

2

Unit 2,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Unit 3,Main Reading

4

2

Unit 3,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Unit 4,Main Reading

4

2

Unit 4,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四、大纲说明(内容可包括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习题要求及其它一些必要的说明);

1. 通过本科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大学英语提高课的学习,学生在阅读、听说、翻译、写作等方面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和应用能力,为更高要求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2. 每个单元教师的讲课为10课时,学生的小组活动和课堂展示为2课时。

3. 实行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多元评估体系。平时成绩,网络平台视听说和期末考试分别占30%、20%和50%。平时成绩包含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中成绩等。

五、参考书目:(书名;主编;出版社、版次)

1. 新视野大学英语3 郑树棠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二版

2. 大学英语 精读 3 董亚芬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3. 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说3 宫力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制定人: 王月芳 审定人: 陈 红 批准人: 王保田

2012年6月8日

大学英语(提高II)

Advanced College English II

课程编号:17311730

学 分:2

学 时:30 (其中:讲课学时: 30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提高I)

适用专业: 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

教 材:大学英语 精读4;李荫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提高阶段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更高要求阶段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从而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Unit1 Big Bucks the Easy Way

Unit2 Deer and the Energy Cycle

Unit3 Why Do We Believe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Unit4 Flight93: What I Never Know

Unit5 To Lie or Not to Lie-The Doctor's Dilemma

Unit6 How to Mark A Book

Unit7 The Luncheon

Unit8 The New Caves

Unit9 The Education of a Physicist

Unit10 Why People Work

2.基本要求

⑴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180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⑵ 口语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表达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⑶ 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杂志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9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适中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⑷ 书面表达能力: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能描述各种图表,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⑸ 翻译能力: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⑹ 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6395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包括中学和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200个单词(包括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积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3.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语言技能的训练

听说:跨文化交际的综合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话语连贯性,培养分析和辩论的能力,能够就某一问题进行扩展性的综合练习;

阅读:多元化主题阅读,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写作:各类应用文写作结构分析与训练;

翻译:多主题文献段落中英互译。

教学难点

通过多元化阅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 课

实 验

上 机

Unit 1,Text

2

Unit 1,Exercises

2

Unit 2,Text

2

Unit 2,Exercises

2

Unit 3,Text

2

Unit 3, Exercises

2

Unit 4,Text

2

Unit 4, Exercises

2

Unit 5,Text

2

Unit 5, Exercises

2

Unit 6,Text

2

Unit 6, Exercises

2

Unit 7,Text

2

Unit 7, Exercises

2

Review

2

四、大纲说明(内容可包括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习题要求及其它一些必要的说明);

1. 通过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大学英语提高II的学习,学生在阅读、听说、翻译、写作等方面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和应用能力,为更高要求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2. 每个单元教师的讲课为4课时,学生的小组活动和课堂展示为2课时。

3. 实行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多元评估体系。平时成绩,网络平台视听说和期末考试分别占30%、20%和50%。平时成绩包含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中成绩等。

五、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

1. 新视野大学英语4 郑树棠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二版

2. 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说4 宫力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制定人: 王月芳 审定人: 陈 红 批准人:王保田

2012年6月8日

计算机信息技术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ique

课程编号:06370030

学 分:2

学 时:30 (其中: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10)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全体学生

教 材:《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张福炎、孙志挥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第5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史国栋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第1版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强烈建议高等学校学生选修的基础课,为了后继学习程序设计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必须先修的课程。同时它训练了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工具为后续相关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基本任务是:

1. 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进制换算的方法;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简单了解其工作原理;

3.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软件知识,熟练运用常用软件;

4. 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

5.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与Internet;

6. 了解信息系统、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1、教学内容

(1)信息与信息技术

(2)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

(3)进制转换,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教学要求

(1)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中的进制转换及码制表

3、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常用进制,进制转换,ASCII码

难点:十六进制的表示及基本运算,逻辑运算,ASCII码

第2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

1、教学内容

(1)计算机组成与分类

(2)CPU的结构与原理

(3)PC主机的构成

(4)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5)外存储器

2、教学要求

(1)掌握计算机发展、分类、逻辑组成

(2)了解CPU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硬件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简单介绍装机与维修

3、重点:CPU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功能

难点:指令的执行过程

第3章 计算机软件

1、教学内容

(1)计算机软件基本概念

(2)操作系统

(3)算法与程序设计语言

2、教学要求

(1)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特性、分类

(2)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作用,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算法的概念和特性,了解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4)常用软件简单介绍(word,excel结合实验教程)

3、重点:操作系统,算法,流程图,程序结构

难点:多任务处理,存储器管理,算法

第4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1、教学内容

(1)数字通信入门

(2)计算机网络基础

(3)因特网的组成

(4)因特网提供的服务

(5)网络信息安全

(6)简单介绍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结合实验教程)

2、教学要求

(1)掌握简单通信模型、传输介质,了解通信中使用的技术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因特网的分层结构、协议、IP地址、硬件、接入方式及提供的服务

(4)了解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方法

3、重点:通信的基本原理,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因特网的组成

难点:因特网的分层结构,IP地址的分类及格式

第5章 数字媒体及应用

1、教学内容

(1)文本与文本处理

(2)图像与图形

(3)数字声音及应用

(4)数字视频及应用

2、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文本、图像的计算机表示

(2)理解和掌握数字声音和数字视频的表示以及压缩编码

(3)掌握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的文件格式以及计算

(4)简单介绍ppt(结合实验教程)

3、重点:汉字编码,图像的压缩编码,数字声音的获取和编码,存储介质

难点:汉字的码制转换,图像容量的计算,声音容量的计算

第6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1、教学内容

(1)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数据模型与二维表的基本操作

(3)SQL简单介绍,ACCESS的简单介绍(结合实验教程)

2、基本要求

(1)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关系模型及二维表的基本操作

(3)了解SQL中的查询与视图命令:SELECT

3、重点: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二维表3个基本操作

难点:SELECT-SQL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课

上机实验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论

4

第2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

3

第3章 计算机软件

4

4

第4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4

2

第5章 数字媒体及应用

3

2

第6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2

2

总学时

20

10

四、大纲说明

1、 本课程的实验见《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

2、 关于“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的内容是在实验指导书中列出的,所以以上机实验为主授课,课堂教学为辅,课堂教学列入软件部分。

3、 采用多媒体教学。

五、参考书目

制定人:钟丹 审定人:韩飞 批准人:王昌达

2012年6月8日

《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ique

课程编号:06370030

实验总学时:10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全体学生

开课学院:计算机学院

一、目的与任务

综合训练学生对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能熟练掌握字处理与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能熟练的使用相关软件制作网页,演示文稿,能使用相关软件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能熟练的使用网络,对计算机硬件有所了解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复习相关课程知识,预习实验教程内容,了解上机内容及上机实验流程

(2)按照要求完成上机实验的内容

(3)分析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并改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可进行装机、维护等拓展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可进行相关的程序设计实验以配套后继的程序设计课程

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

编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类型

要求

备注

1

Word字处理

2

综合

选做

2

Excel表格处理

2

综合

选做

3

Frontpage网页制作及网络使用

2

综合

选做

4

Powerpoint制作及网络使用

2

综合

选做

5

ACCESS的使用

2

综合

选做

6

算法及程序设计初步

4

综合

选做

7

硬件的组装与维修

2

综合

选做

8

SQL语言

4

综合

选做

注:实验内容与学时可根据需要调整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

上机实验成绩的考核,以提交的作业为考核依据,成绩以百分制计,占课程成绩的15~30%

五、大纲说明

最好在机房配备教学系统以用于软件的讲解与演示。

制定人: 钟 丹 审定人: 韩 飞 批准人: 王昌达

2012年6月8日

医用普通化学

Medical Gener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13310160

学 分:4

学 时:60

先修课程:中学化学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专业一年级学生

教 材:《医学化学》(第一版),朱卫华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开课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化学是医学影像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连接中学化学与医学基础课程的一座桥梁。本课程将使学生系统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内容:

(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2)化学与医药学的关系;

(3)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安排;

(4)数字的科学表达与有效数字的运算。

2、基本要求:

(1)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基本教学内容;

(2)掌握数字的科学表达和有效数字的运算。

3、重难点:

数字的科学表达、有效数字的运算。

第二章 溶液与胶体

1、教学内容:

(1)分散体系的组成及相关概念;

(2)溶液的组成标度;

(3)稀溶液的依数性;

(4)胶体(自学)。

2、基本要求:

(1)掌握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2)了解稀溶液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渗透压等依数性的概念及在医学上的应用;

(3)熟悉渗透压的在临床上的意义,掌握渗透浓度的计算方法。

3、重难点:

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

1、教学内容:

(1)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2)酸碱质子理论;

(3)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及有关计算;

(4)难溶强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2、基本要求:

(1)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2)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及有关质子转移平衡的有关计算;

(3)熟悉溶度积规则及其在沉淀生成和溶解中的应用。

3、重难点:

(1)酸碱质子理论及有关质子转移平衡的有关计算;

(2)溶度积规则及相关计算。

第四章 缓冲溶液

1、教学内容:

(1)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

(2)缓冲溶液pH的计算

(3)缓冲容量

(4)缓冲溶液的配制

(5)缓冲作用在医学上的意义

2、基本要求:

(1)熟悉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2)掌握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3)熟悉缓冲溶液的一般配制方法。

3、重难点:

(1)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2)缓冲溶液的pH计算,缓冲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自学)

1、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和术语

(2)化学反应热

(3)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4)化学平衡

2、基本要求:

通过自学,了解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化学热力学的相关计算,熟悉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的知识。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自学)

1、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基本要求:

通过自学,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熟悉化学反应速率的各种影响因素。

第七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1、教学内容: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

(2)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3)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4)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2、基本要求:

(1)熟悉氧化数的概念并掌握其判断方法;

(2)掌握原电池表达式的书写,了解电极电势产生的原理;

(3)掌握运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

(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断。

3、重难点:

氧化数的判断、原电池组成式的书写,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能斯特方程及相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断。

第八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1、教学内容:

(1)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及特征;

(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3)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基本要求:

(1)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点;

(2)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熟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4)了解元素性质的周期变化规律。

3、重难点:

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第九章 分子结构

1、教学内容:

(1)现代价键理论;

(2)杂化轨道理论;

(3)分子轨道理论;

(4)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2、基本要求:

(1)熟悉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2)掌握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及其应用;

(3)了解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范德华力和氢键的概念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重难点:

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及其应用,范德华力和氢键的概念。

第十章 配位化合物

1、教学内容:

(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3)配位平衡。

2、基本要求:

(1)掌握配合物的结构、组成、分类和命名等基本概念;

(2)掌握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及其应用;

(3)掌握配位平衡及有关计算。

3、重难点: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位平衡及有关计算。

第十一章 有机化学概述

1、教学内容:

(1)有机化合物;

(2)有机化学反应的基础类型。

2、基本要求:

(1)熟悉碳原子的电子结构、化学键、共价键的参数;

(2)了解有机化合物特性、有机反应类型,熟悉基团次序规则;

(3)了解有机化学中常用的酸碱电子理论;

(4)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3、重难点: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反应类型、基团次序规则。

第十二章 烃

1、教学内容:

(1)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2)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3)烷烃、烯烃和炔烃的性质;

(4)脂环烃;

(5)芳香烃。

2、基本要求:

(1)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熟悉同分异构现象;

(2)熟悉亲电加成的反应机理、马氏规则的理论解释,诱导效应、共轭效应。二烯烃的化学反应;

(3)掌握脂环烃的命名和化学性质,熟悉环烷烃的结构,稳定性与环大小的关系以及环烷烃的构象;

(4)掌握苯及同系物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侧链氧化反应,熟悉取代基定位规则,致活、致钝基团,了解多环芳烃的结构、萘的化学性质。

3、重难点:

烷烃、烯烃、炔烃的命名、马氏规则及其应用。环烃的化学性质与特殊反应、苯环上取代基定位规则。

第十三章 卤代烃

1、教学内容:

(1)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2)卤代烃的性质;

(3)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反应机理;

(4)重要卤代烃的用途及毒性(自学)。

2、基本要求:

(1)掌握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和化学性质;

(2)熟悉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3)了解不同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活泼性。

3、重难点: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第十五章 醇、酚、醚

1、教学内容:

(1)醇;

(2)酚;

(3)醚;

(4)硫醇和硫醚

2、基本要求:

(1)掌握醇的结构、分类、命名、化学性质(卤代、脱水反应、与活泼金属的反应,与无机酸成酯的反应,多元醇的特性反应,氧化反应),熟悉醇的物理性质,以及重要的醇类化合物。

(2)掌握酚的结构、分类、命名、化学性质(弱酸性、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显色反应),了解酚的物理性质以及一些重要的酚类衍生物。

(3)掌握醚的分类、命名、醚键断裂的条件。

(4)熟悉硫醇和硫醚的分类、命名和性质。

3、重难点:

醇的化学性质。

第十六章 醛、酮、醌

1、教学内容:

(1)醛和酮;

(2)醌。

2、基本要求:

(1)掌握醛和酮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命名和化学性质,熟悉其制备方法、鉴别方法分类,了解醛和酮的物理性质以及一些重要的醛酮;

(2)熟悉亲核加成的反应历程;

(3)了解醌的结构以及一些重要的醌类化合物。

3、重难点:

醛酮的命名、化学性质及特殊反应。

第十七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1、教学内容:

(1)羧酸;

(2)取代羧酸;

(3)羧酸衍生物。

2、基本要求:

(1)掌握羧酸的命名、结构和化学性质,熟悉羧酸的分类,了解羧酸的物理性质及一些重要的羧酸;

(2)掌握羟基酸和羰基酸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了解一些重要的酮酸;

(3)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化学性质,了解一些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3、重难点:

羧酸的结构与化学性质,取代羧酸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第十八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1、教学内容:

(1)胺;

(2)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3)酰胺及其衍生物。

2、基本要求:

(1)掌握胺的分类、命名、结构、化学性质,熟悉胺的结构及合成;

(2)掌握芳香族重氮盐的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掌握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命名、结构、化学性质。

3、重难点:

胺的结构和化学性质,芳香族重氮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十九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1、教学内容:

(1)杂环化合物;

(2)生物碱。

2、基本要求:

(1)掌握重要的杂环化合物的命名、分类、结构、芳香性和化学性质;

(2)了解一些重要芳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3)了解一些重要生物碱的结构及其生物学作用。

3、重难点:

一些重要的杂环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化学性质。

第二十章 糖类化合物

1、教学内容:

(1)单糖;

(2)二糖;

(3)多糖。

2、基本要求:

(1)掌握单糖的分类、命名、结构、构型和化学性质;

(2)熟悉二糖的概念、分类,掌握麦芽糖、乳糖、蔗糖的结构和组成;

(3)掌握淀粉、纤维素的结构、水解条件、显色反应。

3、重难点:

单糖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常见二糖的结构与组成。

第二十一章 脂类与甾族化合物

1、教学内容:

(1)油脂;

(2)类脂;

(3)甾族化合物。

2、基本要求:

(1)掌握油脂的结构、组成、命名、理化性质;

(2)熟悉油脂的乳化和吸收,肥皂和表面活性剂;

(3)掌握脑磷脂、卵磷脂的结构、组成;

(4)熟悉甾族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编号、胆甾醇、胆甾酸的结构和部分性质;

(5)了解一些重要的甾族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生理作用。

3、重难点:

油脂的结构、理化性质,磷脂的结构、组成。

第二十二章 蛋白质与核酸

1、教学内容:

(1)蛋白质;

(2)核酸。

2、基本要求:

(1)掌握氨基酸的结构、命名、理化性质;

(2)熟悉肽的结构、命名和测定方法;

(3)掌握蛋白质的分类、结构和理化性质;

(4)了解核酸的组成、结构、碱基配对原则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功能。

3、重难点:

氨基酸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蛋白质的分类、结构和理化性质,核酸的组成、结构、碱基配对原则。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节

讲课

实验

上机

第1章 绪论

2

第2章 溶液与胶体

4

第3章 电解质溶液与离子平衡

4

第4章 缓冲溶液

4

第7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4

第8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4

第9章 分子结构

4

第10章 配位化合物

4

第11章 有机化学概述

1

第12章 烃

5

第13章 卤代烃

2

第15章 醇、酚、醚

2

第16章 醛、酮、醌

4

第17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3

第18章 含氮有机物

3

第19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2

第20章 糖类化合物

3

第21章 脂类与甾族化合物

3

第22章 蛋白质与核酸

2

四、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平时及作业情况考核,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2.课程成绩=平时及作业考核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五、大纲说明

1.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配合例题的讲解及适当的思考题,保证讲课进度的同时,注意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课堂的气氛;

2.部分章节(第四章、第五章、第十四章)由同学根据兴趣自学。

六、参考书目:

(1)《基础化学教程》, 傅洵主编,科学出版社。

(2)《基础化学》, 谢吉民主编,科学出版社。

(3)《有机化学》, 贺敏强主编,科学出版社。

(4)《有机化学》, 徐景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制定人:朱卫华 审定人:陈 敏 批准人:倪 良

2012年6月8日

医学生物学

(Medical Biology)

课程编号:15311710

学 分:2

学 时:30 (其中: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10 )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 医学影像

教 材:(医学生物学;傅松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七版)

开课学院: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医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运动及其本质并探讨生物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学所学生物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扩充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适当联系医学各专业的需要,通过教学各环节,使学生逐步地从分子层次、细胞层次、个体层次、群体层次认识人体发生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将在教学中介绍生命科学的新进展,特别是对生命科学前沿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新成就做扼要介绍,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对生命科学中的新理论和新概念有所了解。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有讲课、实验、自学、辅导答疑、测验、考试。通过讲课,教师将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教学中将适当介绍外文专业词汇,为学生学习国外资料创造一定基础。

自学是本课程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老师将从各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献资料,这不仅能丰富课堂讲授的内容,而且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训练学生阅读科学资料,使其逐渐适应大学学习的极好方式。

本课程教学结束后,在学生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通过考试检查教学与学习两方面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教师应发挥在教学中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教书育人,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应课前按照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进度作好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实验课耐心仔细地观察、操作,课后及时复习,抓紧学习。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充分利用辅导答疑时间解决。提倡独立思考、开展讨论、互帮互学的学风。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内容

1、 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2、 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

3、 医学生物学课程性质与目的

2.基本要求

掌握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学形成、发展简史。

3.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并掌握相关的重大事件。难点:生物学的概念。

第2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特征

1、 细胞的基本概念

2、 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数量

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2、 细胞的物质基础

1、 小分子物质

2、 生物大分子

3、 细胞的结构

1、 细胞膜

2、 细胞质

3、 细胞核

4、 细胞的功能

1、 细胞膜的物质运输

2、 细胞内物质运输

5、 细胞周期

1、 细胞周期的概念

2、 细胞周期各时相特点

3、 细胞周期调控

2. 基本要求

掌握细胞的概念、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掌握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细胞膜的特性,掌握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细胞骨架、核膜、核仁电镜下结构,掌握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微粒体的概念及核小体的结构组成,掌握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大分子颗粒物质的膜泡运输以及细胞内蛋白质的运输,掌握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和分泌的过程,掌握细胞周期概念、各期特点和影响细胞增殖的调控因素;熟悉内质网分类、溶酶体结构和分类、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线粒体的分类、细胞骨架的组装;了解线粒体的发生、染色体的构建,了解细胞核和细胞质间的物质交换。

3.重难点

重点: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单位膜、质膜、生物膜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的组装。难点:染色体的组装。

第四章 生命的遗传与变异

1.教学内容

1、 遗传的分子基础

1、 DNA

2、 基因

2、 遗传的细胞基础

1、 染色质

2、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类型与数目

3、 人类的正常核型

4、 染色体的多态性

3、 遗传的基本规律

1、 单基因性状的遗传

2、 多基因性状的遗传

4、 遗传与变异

1、 染色体异常与疾病

2、 人类的单基因遗传病

3、 多基因遗传病

2.基本要求

掌握基因及其特性,突变基因的遗传方式及引起的疾病,人类染色体及染色体畸变,掌握单基因遗传的主要方式,掌握基因突变的分类,点突变、移码突变和动态突变的概念,掌握切除修复的过程,掌握多基因遗传再发风险的估计。掌握人类染色体数目、结构、形态,显带技术原理,核型、带型的概念,掌握显带染色体核型表达,掌握人类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产生的机制,掌握21三体征、克氏征、Turner’s综合征的核型,掌握性别决定机制、lyon假说的主要内容。了解单基因遗传的特点和系谱分析。了解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结构畸变的类型,染色体病发病概况,了解染色体异常携带者婚后所生子女的发病情况。

3.重难点

重点:Lyon假说、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和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综合征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和X连锁显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难点:Lyon假说、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概念的理解

第5章 克隆与医学

1.教学内容

一 克隆及治疗性克隆的概念

(一)克隆的一般概念

(二)生殖性克隆及治疗性克隆

二 动物克隆及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基本方法

(一)动物克隆技术的基本方法

(二)治疗性克隆技术

三 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

(一)动物克隆技术与医学

(二)动物克隆技术与遗传育种

(三)克隆技术存在的问题

2.基本要求

掌握克隆、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概念。掌握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的差异及动物克隆技术的基本方法。了解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

3.重难点

重点:克隆、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概念的理解、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的差异、动物克隆技术的基本方法。难点:动物克隆技术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 干细胞与医学

1.教学内容

一 干细胞的一般概念

二 胚胎干细胞

(一)胚胎干细胞的获得:

(二)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特征

(三)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潜能

三 成体干细胞

四 成体干细胞

(一)造血干细胞

(二)间充质干细胞

(三)神经干细胞

(四)表皮干细胞

四 干细胞研究的应用前景及面临的问题

(一)干细胞研究的基础应用

(二)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三)干细胞研究面临的问题

2.基本要求

熟悉干细胞的分类。掌握胚胎干细胞的获得途径和主要特征。了解干细胞的应用前景及面临的问题。

3.重难点

重点:干细胞的特点、胚胎干细胞的获得、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干细胞概念的理解,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特征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 课

实 验

上 机

一、绪论

2

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6

6

四、生命的遗传与变异

6

6

五、克隆与医学

2

六、干细胞与医学

2

复习考试

2

四 大纲说明

本课程的实验要求见《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五、参考书目:(书名;主编;出版社、版次)

1.医学生物学;傅松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2.医学生物学; 杨抚华 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七版

制定人:金洁 审定人:金洁 批准人:邵启祥

2012 年6月8日

《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Medical Biology)

课程编号:15311710

实验总学时:10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专业、京江检验专业

一、目的与任务

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观察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的实验技术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能力。同时可以验证细胞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一方面加深对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编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类型

要求

1

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3

验证性

必修

2

细胞的有丝分裂

3

验证性

必修

3

核型分析

3

验证性

必修

4

切片考试

1

验证性

必修

注:1、类型---指设计性、综合性、验证性;2、要求---指必修、选修;3、该表格不够可拓展。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

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五、大纲说明

制定人:金 洁 审定人:金 洁 批准人:邵启祥

2012 年6 月 8日

人体解剖学A

(Human Anatomy A)

课程编号:15310070

学 分:6

学 时:90 (其中:讲课学时:45 实验学时:45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人体组织胚胎学

适用专业:医学护理专业、医学影像专业

教 材:《人体解剖学》,顾晓松,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三版

开课学院: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人体解剖学A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医学中大量的词汇来源于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A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学习的任务在于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因此,人体解剖学A是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必修课。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

(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其学习意义、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2)人体解剖学发展史简史、学习方法;

(3)人体的基本结构、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

2.基本要求

(1)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

(2)熟悉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3)了解人体器官的正常、变异和畸形的概念。

3.重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二)运动系统

1.教学内容

(1)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骨总论,躯干骨,颅骨,上肢骨,下肢骨。

(2)关节学总论,躯干骨的连结,颅骨的连结,上肢骨的连结,下肢骨的连结。

(3)肌学总论,头肌,颈肌,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

2.基本要求

(1)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了解骨骼的概念。掌握骨的一般形态构造和功能,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了解骨的生长和发育,了解骨的表面形态,了解骨的可塑性。

(2)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及其功能。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分部和功能。掌握各部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特点。了解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区分和功能,了解第一肋骨和第二肋骨的形态特征。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与分部。掌握躯干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3)熟悉颅骨的分部、位置和功能。掌握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和位置,并了解其分部。了解颅盖的外面观与内面观,掌握颅底内面三个颅窝的境界及重要结构(包括重要孔、裂),了解颅底外面观。熟悉眶的构成、形态结构、毗邻及其交通。掌握骨性鼻腔的构成及其与鼻旁窦的关系,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并了解其生后变化。掌握颅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4)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及其功能。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和重要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组成、排列,了解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基本形态、位置和排列。了解上肢骨常见的变异和畸形。掌握上肢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5)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分部、排列及其功能。掌握髋骨的位置、组成、形态结构。掌握股骨和胫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掌握跗骨的组成、排列,了解其基本形态。了解跖骨、趾骨的基本形态、位置和排列。掌握下肢骨重要的体表标志。

(6)了解骨连结的形态分类及功能意义,了解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以及它们的功能。了解滑膜关节的分类及各类滑膜关节的运动形式。

(7)掌握脊柱的组成、分部和功能。掌握椎骨的连结概况。掌握椎间盘和黄韧带。熟悉椎骨间其它连接。了解脊柱各面观的形态。掌握脊柱的正常弯曲,根据脊柱的形态结构特征,了解其运动特点。掌握骨性胸廓的组成及其功能。了解肋与脊柱和胸骨的连结。熟悉胸廓上口、下口的形态及组成,了解骨性胸廓的年龄变化及性别差异。了解颅的连结的主要形式——缝,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8)掌握肩关节和肘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掌握胸锁关节、桡腕关节及拇指掌腕关节组成和运动,了解上肢其它关节的构成和运动。

(9)掌握骨盆的组成与正常方位、分部,了解骨盆骨质的构筑与功能及性别差异,了解临床常用的骨盆测量点,掌握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掌握骶髂关节、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了解下肢其他关节的构成和运动,了解足弓的构成及其功能。

(10)掌握骨骼肌的形态结构、起止和作用。了解肌群的配布原则和运动时肌群间的相互关系,了解重力在肌运动中的作用,了解肌的命名和肌的辅助装置及肌的血管和神经。

(11)掌握头肌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咀嚼肌的名称和作用,掌握头肌的肌性标志。了解颈肌的位置、分群和功能,掌握胸锁乳突肌和前斜角肌的位置和功能。

(12)掌握躯干肌的分部和分层概况。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骶棘肌)的位置、外形和功能。了解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位置和组成,掌握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和基本作用。掌握膈的外形、位置、结构特点(中心腱、三个裂孔、薄弱区)和功能。熟悉腹前外侧肌群的位置、分层和组成,掌握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位置、形态特点和基本作用。了解腹直肌鞘的组成和特点,了解腹后肌群的位置、组成和作用,了解腹股沟管和腹横筋膜。掌握躯干肌的肌性标志。

(13)掌握上肢肌的分部和每部的分群、分层、排列概况及主要作用。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掌握上肢肌的肌性标志。了解腋窝、三边孔、四边孔、肘窝和腕管的组成与境界。

(14)掌握下肢肌的分部和每部的分群、分层、排列概况及主要作用。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掌握下肢肌的肌性标志,了解股三角、收肌管、腘窝、踝管的组成和境界。

3.重难点

重点是骨和骨连结的基本结构;全身骨的名称、位置、体表标志及主要的形态结构;脊柱的形态结构;全身主要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难点是颅骨、肌的起止点和作用。

(三)内脏学

1.教学内容

(1)内脏学总论,消化系统(消化管、消化腺)。

(2)呼吸系统(呼吸道、肺),胸膜,纵隔。

(3)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4)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乳房,会阴,腹膜。

2.基本要求

(1)熟悉内脏的概念、内脏的范围及各个系统的主要功能,了解内脏的一般形态和构造,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口腔的分部及其境界。了解唇、颊和腭的形态。掌握咽峡的构成。掌握乳牙和恒牙的牙式、牙的形态和构成。掌握舌的形态和黏膜特征,掌握口腔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和通路。掌握各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咽壁的构造。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及狭窄部位(包括到切牙的距离),了解食管壁的构造。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了解胃壁的构造。掌握小肠的分部,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和分部及其形态特征,掌握空肠、回肠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点,了解肠壁构造特点。掌握大肠的分部及结肠的形态特点,掌握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分的位置,掌握直肠和肛管的形态、位置和构造。掌握肝的形态(分叶)和位置(成人、小儿)。了解肝的主要功能、体表投影和肝段的概念。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功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汁的排出途径。掌握胰的形态与位置,了解胰的功能。

(3)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分部及作用。熟悉外鼻的形态、结构,掌握鼻腔的分部以及各部的形态结构,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了解各窦的形态特点。掌握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标志,了解喉的软骨、连结及喉肌的位置和作用,掌握喉腔的分部、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喉的年龄变化及活体喉口和声门的形态变化。掌握气管的位置和构造特点。掌握左、右支气管的形态差别及临床意义。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了解肺内支气管和肺段的概念。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掌握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的位置,了解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了解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分区及其组成。

(4)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其基本功能。掌握肾的位置、形态、结构、肾的被膜,了解肾的固定装置、肾段的概念和肾的体表投影。掌握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各部分的位置和在盆部(特别是女性)的主要毗邻,掌握输尿管的狭窄。掌握膀胱的形态、分部、位置及膀胱三角的位置和黏膜特点,了解膀胱的年龄变化和膀胱壁的构造。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男性尿道见男性生殖系统)

(5)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男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并了解其功能。掌握睾丸及附睾的形态与位置,了解睾丸和附睾的结构,了解睾丸下降的情况。掌握输精管的形态特征、分部和行径,了解射精管的合成、行径与开口,了解精囊腺的形态和位置,掌握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了解前列腺的分叶、被膜及年龄变化。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了解阴囊的形态、构造,掌握精索的组成及位置,了解阴茎的分部及构成,了解海绵体的构造、阴茎皮肤的特点。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

(6)掌握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并了解其功能。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了解卵巢的年龄变化。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了解子宫壁的构造和子宫的年龄变化。掌握阴道的形态和位置以及阴道穹的组成和毗邻。了解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掌握阴道前庭内阴道口和尿道外口的位置。

(7)掌握女性乳房的形态、结构特点,并了解其一般位置。了解会阴的界限和区分,了解狭义会阴的概念。了解肛提肌和尾骨肌的形态、位置和作用。了解肛门外括约肌的分部、各部的起止、作用。了解盆筋膜的组成和坐骨直肠窝的位置。了解尿生殖三角区肌肉和筋膜的分层名称、位置及主要作用。

(8)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腹膜的功能,了解腹膜被覆脏器的不同情况。掌握大网膜的位置。掌握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了解大网膜的构成和功能,了解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了解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了解韧带的构成、名称和位置。掌握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

3.重难点

(1)重点是各系统组成、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

(2)难点是生殖系统、腹膜。

(四)脉管学

1.教学内容

(1) 心血管系统总论,心。

(2) 肺循环的动脉,体循环的动脉。

(3) 肺循环的静脉,体循环的静脉。

(4) 淋巴系统总论,淋巴管道,淋巴器官。

2.基本要求

(1)了解脉管系统的组成、机能意义以及与其他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了解血管吻合、侧副支、侧副循环及其功能和意义。

(2)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掌握心脏各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的形态、结构。了解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掌握卵圆窝未闭合的临床意义。了解心壁构造。掌握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和机能。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了解心的静脉。了解心脏的体表投影。熟悉心包的形态、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动脉的分布规律。了解肺动脉干的形态及左、右肺动脉的行程。掌握动脉韧带的概念。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布。掌握升主动脉的分支(左右冠状动脉)。掌握主动脉弓的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程。掌握颈动脉小球、颈动脉窦的位置与功能的概念。了解颈外动脉的行程及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面动脉、脑膜中动脉的行程、分部及临床意义。掌握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程。掌握锁骨下动脉的起止、行程、主要分支及其分部。了解其体表投影。掌握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和分布,了解其主要分支和体表投影。了解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分支及体表投影。掌握胸主动脉的起止、行程,了解其分支和分布。掌握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的行程、分支和分布 。了解肾上腺动脉、肾动脉、精索内动脉或卵巢动脉行程和分布。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程。了解髂内动脉的行程,掌握其分支分布的特点。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布。了解足底内、外侧动脉、足底弓、腓动脉。了解股动脉的体表投影、压迫止血点。了解股深动脉。

(4)掌握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了解静脉的机能和临床意义。了解肺静脉行径。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和收集区域。掌握头臂静脉的组成和静脉角的概念。掌握颈内静脉的起止、行径和主要属支。熟悉面静脉和海面窦的交通。熟悉锁骨下静脉的行径。掌握颈外静脉的起止,了解其临床意义。掌握上肢浅静脉的名称、行径、注入部位。了解上肢深静脉。掌握奇静脉的起止、行径和收集范围,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椎静脉丛的位置、起止、行径和收集范围。掌握下腔静脉的组成、行径、属支和收集范围。 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收集范围、特点及属支,掌握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部位及肝门静脉高压时的侧支循环。熟悉髂总静脉的位置、组成和收集区。掌握大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属支和注入部位。

(5)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淋巴管道的组成,熟悉淋巴干的名称、收集范围。 掌握胸导管的组成、行径、注入部位及收集范围。熟悉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掌握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的分布部位、收集范围及输出管的去向。了解枕淋巴结、乳突淋巴结及腮腺深、浅淋巴结的位置。熟悉腋淋巴结的分群,各群分布和收集范围。熟悉肺门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了解胸腔内其它淋巴结的位置。了解腰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群的位置和收集范围,熟悉沿腹腔干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的名称,各淋巴结的收集范围。了解髂内淋巴结、骶淋巴结的分布及收集范围。掌握腹股沟深、浅淋巴结的分布及收集范围。掌握脾的位置、形态,了解其功能。了解胸腺的位置和形态。

3.重难点

(1)重点是心、主要的大血管。

(2)难点是动脉分支、静脉的属支及行径、淋巴管道、淋巴结

(五)感觉器官

1.教学内容

(1)感觉器总论

(2)视器

(3)前庭蜗器

2.基本要求

(1)熟悉感受器与感觉器的概念,了解情况感受器的分类。掌握视器的构成,掌握眼球壁的组成、眼球内容物和各部的特点。掌握结膜的分布,了解眼睑的结构、泪器的组成,熟悉眼外肌的名称及各肌的作用,了解眼球的血管,熟悉眼的神经。

(2)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功能。熟悉外耳的组成。掌握外耳道及鼓膜的形态和分部。熟悉中耳的组成,了解鼓室六各壁的名称(前后内壁的主要结构)及毗邻,了解听小骨的名称和作用,掌握咽鼓管的开口、作用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了解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的位置。掌握内耳的组成,了解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及各部的形态,掌握位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3.重难点

(1)重点是视器和前庭蜗器的组成。

(2)难点是前庭蜗器的构造。

(六)神经系统

1.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总论

(2)脊髓

(3)脑

(4)传导通路

(5)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脑脊液循环

(6)脊神经

(7)脑神经

(8)内脏神经

2.基本要求

(1)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神经系统区分。了解神经元的分类(按突起、功能和递质)。掌握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了解突触的结构和分类概况。掌握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神经核和神经节的概念。了解神经胶质的类别和功能。掌握反射弧的基本组成情况,了解反射的概念。

(2)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节段以及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掌握脊髓灰、白质配部的特点及各部的名称,了解脊髓中央管的位置。了解灰质前、后、侧角的主要核团。了解脊髓灰质细胞的构筑分层。掌握脊髓主要的上行纤维的位置、起止和功能。掌握脊髓主要的下行纤维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熟悉脊髓的功能和脊髓损伤表现。

(3)掌握脑的位置和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脑的境界,了解脑干和大脑的定义。掌握脑干的外形、第四脑室的位置和构成,熟悉延髓、脑桥、中脑内部结构的主要特点。熟悉脑干内脑神经核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其它主要核团的位置,掌握脑干内重要纤维束的位置。熟悉脑干网状结构。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熟悉小脑的内部结构,了解小脑皮质的分层和皮质传入、传出联系概况,了解小脑的中央核和主要纤维联系。了解间脑的位置,掌握间脑的分部和第三脑室的位置,了解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在位置上的分界。了解背侧丘脑核团的划分,掌握背侧丘脑特异性核团的纤维联系和功能,了解下丘脑和底丘脑的概况。掌握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以及大脑半球的分叶,掌握端脑内部结构的组成,了解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了解大脑半球的髓质概况,掌握内囊中各主要投射纤维束名称和位置,了解侧脑室的形态,了解大脑皮质的分层分区,掌握大脑皮质躯体运动、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语言中枢的位置、形态特点和功能定位,了解嗅脑、味觉和平衡觉区在大脑皮质上的位置,了解边缘系统的组成和概况。

(4)掌握躯干、四肢本体感觉的传导通路的组成和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及其向大脑皮质的投射。掌握头面、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组成和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熟悉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熟悉瞳孔对光反射的路径。了解听和嗅觉传导通路。掌握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及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概况和功能。

(5)掌握脊髓被膜的形态特征和齿状韧带,掌握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与麻醉的关系。掌握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形成物及硬脑膜窦。了解海绵窦的位置、内容物及交通。了解其它硬脑膜窦的位置和交通。了解脑蛛网膜、蛛网膜下池、蛛网膜颗粒、软脑膜和脉络丛。了解脊髓的动脉来源、分布特点以及脊髓静脉的回流概况。掌握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行径、主要分支和分布。掌握脑底动脉环的组成。了解脑内的浅、深静脉的来源、属支和回流情况。掌握脑室系统的组成及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6)掌握脊神经的构成、区分、纤维成分和分支、了解其分支分布概况。了解颈丛的组成、位置、分布概况和皮支的浅出部位和分布概况,了解颈丛肌支的分布,掌握膈神经的行径和分布。熟悉臂丛的组成和位置,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行径和分布情况,掌握肌皮神经、腋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的位置和分布,了解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损伤后运动和感觉障碍的主要表现,了解肩胛上神经、肩胛下神经、肩胛背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的分布概况。掌握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行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节段性。了解腰丛的组成和位置,熟悉股神经、闭孔神经的组成、行径、主要分支和分布概况,了解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行径和分布概况。了解骶丛的组成和位置,掌握坐骨神经的发起、行径和分布,了解其常见变异。掌握胫神经的行径和所支配的肌群,掌握腓总神经的行径、位置和腓浅、腓深神经支配的肌群,了解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后运动和感觉障碍的主要表现,了解阴部神经的行径、主要分支和分布区,了解臀上、下神经、股后皮神经位置和分布。

(7)掌握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接的脑部、进出颅的部位、性质和分布概况。掌握嗅神经的功能性质和分布区。掌握视神经的行径。掌握动眼神经的纤维成分、行经、支配眼球外肌的情况及副交感纤维的分布和功能,了解睫状神经节的位置、性质。掌握滑车神经的分布。掌握三叉神经的纤维成分、位置、性质、三大分支在头面部皮肤的分布区,了解眼神经的主要分支(额神经、鼻睫神经、泪腺神经)及其分布概况。了解上颌神经(眶下神经)主要分支行径及其分布概况,了解下颌神经主干及主要分支的行径及其运动感觉纤维的分布概况。了解三叉神经损伤后和受刺激后的主要表现。掌握展神经的行径和分布。掌握面神经的纤维成份、行径和主要分支的分布概况;了解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位置和性质。了解前庭蜗神经的行径、功能和性质。熟悉舌咽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的分布概况;了解耳神经节的位置和性质。掌握迷走神经的纤维成份、主干行径及其各种纤维成分的分布概况,掌握喉上神经位置和分布,掌握喉返神经的行径和分布,了解迷走神经前后干在腹腔内分支和分布概况,了解迷走神经及其分支损伤后的主要表现。熟悉副神经主干行径及分布概况,了解副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掌握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并了解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8)了解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掌握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并了解其功能概况。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了解交感干的位置、组成、主要的椎前节,了解灰交通支,白交通支的概念,了解交感神经的节前、后纤维的一般情况,了解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节段性分布概况。掌握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了解副交感神经的节前、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了解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的部位——睫状神经节和节后纤维的分布、功能。了解面神经、舌咽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及节后纤维分布概况。了解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和节后纤维分布概况。了解盆内脏神经的分布概况。掌握内脏神经对内脏器官的双重支配以及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了解各主要内脏神经丛的部位和分布。了解内脏感觉神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概念。了解牵涉性痛的概念,掌握常见的牵涉痛。了解眼、心脏、肺及支气管、胃肠道、膀胱、子宫和血管的植物性神经支配概况。

3.重难点

(1)重点是神经系统常用术语、中枢神经系统器官的形态和主要内部结构、重要的脊神经和脑神经。

(2)难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器官的内部结构、传导通路和内脏神经。

(七)内分泌系统

1.教学内容

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形态(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胸腺、生殖腺)

2.基本要求

了解内分泌腺的定义、结构特点、分类。了解兼有内分泌功能的其它系统。了解内分泌的功能概念。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松果体的形态、位置,了解其主要机能。了解脑垂体的分布及其主要机能。了解性腺及胰岛的位置和主要功能。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 课

实 验

上 机

(一)绪论

2

0

0

(二)运动系统

7

19

0

(三)内脏学

9

7

0

(四)脉管系统

6

6

0

(五)感觉器

2

2

0

(六)神经系统、(七)内分泌系统

19

11

0

合计

45

45

四、大纲说明

1. 本大纲对教材内容作“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要理解透彻,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熟悉”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能理解清楚,要记住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是要求能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且能记住内容的梗概。

2.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

3.每次课后布置1~2思考题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五、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

1.《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七版

2.《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郭光文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3.《人体解剖学理论与实验学习指导》,丁炯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二版

制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