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y.ujs.edu.cn › __local › 8 › 0F › CF › C2BED912BD8…  · Web view第一部分 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E) 1. 计算机基础 7 大学英语(基础I) 13 医用无机化学C

  • Upload
    others

  • View
    5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医用高等数学

目 录

第一部分 课程教学大纲

1高等数学(E)

7计算机基础

13大学英语(基础I)

16医用无机化学C

21医用有机化学C

32细胞生物学B

38医学遗传学

45组织胚胎学

57生理学

71人体解剖学D

78程序设计C语言

87程序设计(VFP)

95大学英语(基础II)

98医用分析化学

103医学生物化学

120诊断学基础

131物理化学C

137慧鱼创新课程

139大学英语(提高I)

142内科学概论

146病理生理学

155病理学C

162医学免疫学C

174临床寄生虫学检验

181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185生物信息学概论

189药理学D

206环境医学

211流行病学

216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实践

219大学英语(提高II)

222外科学概论

229医学微生物学A

235医用统计学

245临床免疫学检验

256临床输血学

263脱落细胞

265医学传感器和检测技术

271卫生检验学

275干细胞与血液成分制备

278预防医学

281寄生虫病免疫与免疫诊断

286卫生毒理学B

292基因治疗(英语)

294非编码RNA及其基础与临床研究

298法医学

301临床检验学B

309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323临床输血学检验

340检验核医学

364创业管理B

373创业人生B

380医学伦理学

385临 床 酶 学

389医学法学

411医学科研方法A

415干细胞与肿瘤

418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技术

421自由基医学

425芯片技术与医学检验

429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437临床血液学检验

441重大疾病临床检验综合诊断(讨论)

443检验仪器与实验室管理学

446卫生微生物检验

458医学沟通学

462医学检验及转化医学

第二部分 实验(上机)教学大纲

464检验医学专业实验(I)

467检验医学专业实验(Ⅱ)

469检验医学专业实验(III)

473检验医学专业实验(IV)

第三部分 实践性环节教学大纲

476化学类综合性实验(Ⅰ)

478化学类综合性实验(Ⅱ)

480机能学综合性实验

482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I)

484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II)

486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III)

488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IV)

491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E)

Advanced Mathematics(E)

课程编号:01310140

学 分:5

学 时:75(其中:讲课学时:63 习题课学时 :12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物理

适用专业:医学专业、药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专业等

教 材:《医学高等数学》,乐经良,祝国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开课学院:理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医用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医学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运算技能在医学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1. 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微分方程、概率等基本概念;

2. 与这些概念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运算;

3. 这些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简单应用,特别是在医学类问题中的简单应用。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一) 函数与极限

1、教学内容

(1)函数的概念,函数的特性,复合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

(2)数列极限的定义,收敛数列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函数极限的定义,函数的左右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

(3)函数连续的定义,间断点及其分类,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最小值定理,零点定理和介值定理)

2、 基本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6)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8)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

(10)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11)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和最大最小值定理)。

3、重难点:

(1)重点:掌握极限的各种计算方法以及函数间断点的判定与分类。

(2)难点:极限概念的理解以及等价无穷小在极限计算中的应用。

(二)导数与微分

1、教学内容

(1)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高阶导数的概念,初等函数的一、二阶导数的求法,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二阶导数的求法;微分的定义,微分的运算法则(含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2)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函数极值概念及其求法,简单的最大值最小值应用问题,用导数判定函数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水平与垂直渐近线,函数作图。

2、 基本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

(3)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双曲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4)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5)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

(6)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7)理解罗尔(Ro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

(8)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并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会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9)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近线)。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10)会用罗必塔(L Hospit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3、重难点:

(1)重点:导数与微分概念的理解及导数各种计算方法,导数在求函数极值与最值中的应用,以及导数在判断函数单调性曲线凸凹性中的应用。

(2)难点:复合函数的求导法,隐函数的求导法。洛必达法则的应用,运用中值定理及推论证明相关题(包括不等式证明,方程根的唯一性以及导函数根的存在性等)。

(三 )不定积分

1、教学内容

(1)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定义,不定积分的性质及基本积分公式。

(2)不定积分的直接积分法,凑微分法,第二类换元积分法,以及分部积分法。

(3)有理函数的积分,简单无理函数及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简介。

2、基本要求:

(1)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并会运用性质和各种积分方法计算不定积分。

(3)会求简单有理函数的积分,了解一些常见的不能积出来的不定积分。

3、重难点:

(1)重点:不定积分的各种基本积分方法及应用。

(2)难点:不同积分方法对应的基本题型的特点。

(四)定积分及其应用

1、教学内容 :

(1)定积分的定义及性质。

(2)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斯公式。

(3)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

(4)反常积分的概念。

(5)定积分在几何学中的应用:平面图形面积,旋转体体积等。

2、基本要求:

(1)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2)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会求与积分上限有关的复合函数的导数。

(3)掌握牛顿-莱布尼斯公式以及在定积分计算中的应用。

(4)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

(5)掌握用元素法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

3、重难点:

(1)重点: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的应用,定积分的计算与在几何上的应用,奇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定积分性质的应用等。

(2)难点:积分上限函数导数应用,定积分的两种积分法在解决特殊定积分中的应用。

(五)常微分方程

1、教学内容 :

(1)微分方程的一般概念:微分方程的定义、阶、解、通解、初始条件、特解。

(2)一阶微分方程: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伯努利方程。

(3)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

()''

(),"(,)"(,)

n

yfxyfxyyfyy

===

型型,

型。

(4)高阶线性微分方程:高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用微分方程解简单的医学方面的应用问题。

2、基本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掌握变量可分离的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

(3)会解齐次方程和伯努利(Bernoulli)方程,并从中领会用变量代换求解方程的思想,会解全微分方程。

(4)会用降阶法解下列方程:

)

,

(

)

,

(

),

(

'

'

'

'

'

'

y

y

f

y

y

x

f

y

x

f

y

n

=

=

=

(5)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6)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并了解高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7)会求一些特殊非齐次项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

(8)会用微分方程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和物理问题。

3、重难点:

(1)重点:掌握两类基本的一阶微分方程的解法,以及可转为这两类方程的齐次方程及伯努利方程的解法。掌握可降阶的三种高阶微分方程,以及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的解法。

(2)难点:微分方程类型的确定,以及二阶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特解形式的确定。

(六)概率论

1、教学内容:

(1)随机事件的概率,样本空间概念,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

(2)概率的统计定义,有理化定义,古典定义,几何定义,以及概率加法定理、乘法定理,全概公式与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与伯努利概型,二项概率公式。

(3)随机变量的概率,常见离散型随机变量及概率分布,常见连续性随机变量及概率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4)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概率、性质与计算,几个常见分布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5)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2、基本要求:

(1)了解样本空间概念,理解与掌握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2)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与有理化定义,理解概率的古典定义、几何定义,并会计算简单的古典概率与几何概率。

(3)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与加法定理,以及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全概公式与贝叶斯公式,并会用这些公式计算复杂事件的概率。

(4)理解事件独立性,掌握伯努利概型及二项概率的计算方法。

(5)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掌握离散型变量的分布律与性质,以及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和性质,并会用这些计算相关事件的概率,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6)掌握常见的随机变量的概念分布:0-1分布,二项分布,柯松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及其相关的概率分布。

(7)会求简单的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8)理解期望与方差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几类常见分布的期望与方差,并会运用概念与性质计算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与方差。

(9)了解贝努里大数定律与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

3、重难点:

(1)重点:运用定义与公式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律的计算,连续型变量分布函数与分布密度之间的关系;期望与方差的计算,常见的几类概率分布的分布律或分布密度期望与方差及相关概率计算。

(2)难点:全概公式与贝叶斯公式的应用;用离散相随机变量的分布律或连续型变量的密度函数计算相关事件的概率以及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节

讲课

习题课

上机

一、函数与极限

8

2

二、导数与微分

12

2

三、不定积分

10

2

四、定积分及其应用

11

2

五、常微分方程

10

2

六、概率论

12

2

四、大纲说明:

1.课后作业是配套的练习册(由本校教师编写)

2.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另行布置一些其他的思考题以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之用。

五、参考书目:

1.《高等数学》,田立新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

2.《高等数学》,第六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概率论》,朱翼隽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医用高等数学》,张选群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6.《医用高等数学》,吴赣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制定人:殷久梅 审定人:王蓓 批准人:许伯强

2012年6月8日

计算机基础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ique

课程编号:06370030

学 分:2

学 时:30(其中: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10)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全体学生

教 材:《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张福炎、孙志挥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第5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史国栋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第1版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强烈建议高等学校学生选修的基础课,为了后继学习程序设计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必须先修的课程。同时它训练了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工具为后续相关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基本任务是:

1. 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进制换算的方法;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简单了解其工作原理;

3.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软件知识,熟练运用常用软件;

4. 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

5.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与Internet;

6. 了解信息系统、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述

1、教学内容

(1)信息与信息技术

(2)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

(3)进制转换,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教学要求

(1)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中的进制转换及码制表

3、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常用进制,进制转换,ASCII码

难点:十六进制的表示及基本运算,逻辑运算,ASCII码

第2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

1、教学内容

(1)计算机组成与分类

(2)CPU的结构与原理

(3)PC主机的构成

(4)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5)外存储器

2、教学要求

(1)掌握计算机发展、分类、逻辑组成

(2)了解CPU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硬件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简单介绍装机与维修

3、重点:CPU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功能

难点:指令的执行过程

第3章 计算机软件

1、教学内容

(1)计算机软件基本概念

(2)操作系统

(3)算法与程序设计语言

2、教学要求

(1)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特性、分类

(2)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作用,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算法的概念和特性,了解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4)常用软件简单介绍(word,excel结合实验教程)

3、重点:操作系统,算法,流程图,程序结构

难点:多任务处理,存储器管理,算法

第4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1、教学内容

(1)数字通信入门

(2)计算机网络基础

(3)因特网的组成

(4)因特网提供的服务

(5)网络信息安全

(6)简单介绍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结合实验教程)

2、教学要求

(1)掌握简单通信模型、传输介质,了解通信中使用的技术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因特网的分层结构、协议、IP地址、硬件、接入方式及提供的服务

(4)了解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方法

3、重点:通信的基本原理,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因特网的组成

难点:因特网的分层结构,IP地址的分类及格式

第5章 数字媒体及应用

1、教学内容

(1)文本与文本处理

(2)图像与图形

(3)数字声音及应用

(4)数字视频及应用

2、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文本、图像的计算机表示

(2)理解和掌握数字声音和数字视频的表示以及压缩编码

(3)掌握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的文件格式以及计算

(4)简单介绍ppt(结合实验教程)

3、重点:汉字编码,图像的压缩编码,数字声音的获取和编码,存储介质

难点:汉字的码制转换,图像容量的计算,声音容量的计算

第6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1、教学内容

(1)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数据模型与二维表的基本操作

(3)SQL简单介绍,ACCESS的简单介绍(结合实验教程)

2、基本要求

(1)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关系模型及二维表的基本操作

(3)了解SQL中的查询与视图命令:SELECT

3、重点: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二维表3个基本操作

难点:SELECT-SQL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课

上机实验

第1章 信息技术概论

4

第2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

3

第3章 计算机软件

4

4

第4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4

2

第5章 数字媒体及应用

3

2

第6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2

2

总学时

20

10

四、大纲说明

1.本课程的实验见《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

2.关于“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的内容是在实验指导书中列出的,所以以 上机实验为主授课,课堂教学为辅,课堂教学列入软件部分。

3.采用多媒体教学。

五、参考书目

制定人:钟丹 审定人:韩飞 批准人:王昌达

2012年6月8日

《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ique

课程编号:06370030

实验总学时:10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全体学生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一、目的与任务

综合训练学生对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能熟练掌握字处理与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能熟练的使用相关软件制作网页,演示文稿,能使用相关软件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能熟练的使用网络,对计算机硬件有所了解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复习相关课程知识,预习实验教程内容,了解上机内容及上机实验流程

(2)按照要求完成上机实验的内容

(3)分析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并改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可进行装机、维护等拓展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可进行相关的程序设计实验以配套后继的程序设计课程

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

编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类型

要求

备注

1

Word字处理

2

综合

选做

2

Excel表格处理

2

综合

选做

3

Frontpage网页制作及网络使用

2

综合

选做

4

Powerpoint制作及网络使用

2

综合

选做

5

ACCESS的使用

2

综合

选做

6

算法及程序设计初步

4

综合

选做

7

硬件的组装与维修

2

综合

选做

8

SQL语言

4

综合

选做

注:实验内容与学时可根据需要调整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

上机实验成绩的考核,以提交的作业为考核依据,成绩以百分制计,占课程成绩的15~30%

五、大纲说明

最好在机房配备教学系统以用于软件的讲解与演示。

制定人: 钟丹 审定人:韩飞 批准人:王昌达

2012年6月8日

大学英语(基础I)

Basic College English I

课程编号:17310010

学 分:4

学 时:60(其中:讲课学时:6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15)

先修课程:中学英语

适用专业:非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

教 材 新核心大学英语1;蔡基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较高要求阶段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从而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1.教学内容

本阶段教学内容含共八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包括Main Reading 和Related Reading 两篇课文,以Approaching the Topic、Understanding the Text、Doing Tasks 和Integrated Exercises 四个部分呈现。

Unit 1 Freshman Convocation

Unit 2 Understanding Science

Unit 3 The Nobel Prize

Unit 4 The Way to Scientific Success

Unit 5 Viewpoints on Science

Unit 6 New Gadgets in the New Era

Unit 7 Scientific Inventions Versus Ethical Issues

Unit 8 Academic Integrity

2.基本要求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并能根据要求进行讨论、发言。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稍慢(每分钟120词)的对话、短文、报告等音像材料,并能理解其要点。能听懂日常英语对话及周围其他人的讨论主题。能在听的过程中使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口语表达能力:能回答课上的提问,并用常用词汇和句型与同学进行主题式讨论。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介绍自己、同学、朋友等,并能对他人的介绍做出回应。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如开始,继续或结束会话,让人重复所说内容或放慢语速等。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6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9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思想,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题材。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书面表达能力: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念、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0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能在一般或应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写作技巧。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2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0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词汇: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3500个左右单词和600个左右词组,其中1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在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3.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语言技能的训练:

听说:主要侧重常用的交际功能,并提供大量的口语常用句型,使学生能在预定场合较得体地表达语言功能;

阅读:培养学生从词汇-结构-观点三个层面理解课文,指导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复述大意,并回答相关问题;

写作:进行有控制的练习单句,回答问题,评论,仿写段落等;

翻译:进行翻译技巧教学,针对学习中的核心词汇、短语和逻辑性较强的句子进行翻译操练。

2)学习技能的培养:

每单元设听说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的讲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掘课文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理解文化差异导致的言而不喻的语言点。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 课

实 验

上 机

Unit 1,Main Reading

4

2

Unit 1,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Unit 2,Main Reading

4

2

Unit 2,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Unit 3,Main Reading

4

2

Unit 3,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Unit 4,Main Reading

4

2

Unit 4,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Unit 8,Main Reading

4

2

Unit 8,Related Reading & Exercises

6

2

四、大纲说明

1. 通过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的学习,学生在阅读、听说、翻译、写作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和应用能力,为较高要求阶段和更高要求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实行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多元评估体系。平时成绩,网络平台视听说和期末考试分别占30%、20%和50%。平时成绩包含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中成绩等。

3. 每个单元教师的讲课为10课时,学生的小组活动和课堂展示为2课时。

五、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书名,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1.新视野大学英语1 郑树棠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二版

2.大学英语 精读 1 董亚芬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3.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说1 宫力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制定人: 王月芳 审定人:陈红 批准人:王保田

2012年6月8日

医用无机化学C

Medical Inorganic Chemistry C

课程编号:13310140

学 分:3

学 时:45(其中:讲课学时:45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中学化学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

教 材:《无机化学》,谢吉民,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开课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无机化学B》是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概念、化学平衡理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些化学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后续课程及实际工作奠定必备的化学基础。

《无机化学B》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一大基础(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及有关换算)、二大溶液(稀溶液及缓冲溶液)、三大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合物结构)、四大平衡 (质子转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 和有关计算、五大分区(s区、p 区、d 区、ds 区、f 区) 的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 论

1、教学内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与所学专业的关系

(3)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学习方法

2、学习绪论的基本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任务;

(2)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几个基础概念;

第一章 溶液

1、教学内容

(1)溶液的浓度 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

   (2)稀溶液的依数性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液的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溶液的渗透压力、渗透压力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2、基本要求

(1) 掌握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2) 熟悉影响溶解度的各种因素

(3) 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和有关计算及应用。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1、教学内容

(1)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离子强度、活度系数,德拜一休克尔公式

(2)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溶剂在酸碱中的作用:拉平效应,区分效应

(3) 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 同离子效应、盐效应

(4) 水溶液中质子转移平衡及有关计算 水的质子自递作用和溶液的pH、一元酸碱溶液、多元酸碱溶液、两性物质溶液

2、基本要求

(1) 熟悉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活度、活度系数、离子强度等概念及有关计算

(2) 熟悉酸、碱质子理论及有关质子转移平衡的规律

(3) 掌握酸、碱溶液pH值的一些基本计算。

第三章 沉淀溶解平衡

1、教学内容

(1) 溶度积 溶度积常数、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溶度积规则、同离子效应和盐效;

(2) 沉淀的生成 加入沉淀剂、控制溶液的pH值;

(3) 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

(4) 沉淀的溶解 生成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配合物。

2、基本要求

(1) 熟悉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2) 掌握溶度积规则的有关计算。

第四章 缓冲溶液

1、教学内容

(1) 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 缓冲作用、缓冲作用原理、缓冲对;

(2)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缓冲公式、计算缓冲溶液pH值、缓冲公式的校正;

(3) 缓冲容量 缓冲容量、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4) 缓冲溶液的配制;

(5) 缓冲溶液在医学检验工作中的意义。

2、基本要求

(1)熟悉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2)掌握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3)熟悉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第五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1、教学内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数;

(2)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原电池、原电池组成及其表示、电极电势的产生、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表;

(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能斯特方程式、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电极的类型;

(4) 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顺序和限度、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值。

(5) 元素电势图 元素的电势图、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2、基本要求

(1)了解氧化数的概念;

(2)熟悉原电池电动势与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

(3)掌握应用奈斯特方程进行电极电势的计算;

(4)熟悉电极电势的一些应用。

第六章 原子结构

1、教学内容

(1) 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力学概念 原子结构的认识史、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

(2) 氢原子的波函数 波函数、量子数、概率密度和电子云、原子轨道的图形

(3)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结构 鲍林多电子原子能级和徐光宪公式、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和元素周期表

(4) 原子的电子组态和元素周期表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元素性质的周期变化规律。

2、基本要求

(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和四个量子数的意义

(2)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 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4) 熟悉原子参数的意义。

第七章 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1、教学内容

(1)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现代价键理论、键参数、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的极性、范德华力、氢键。

2、基本要求

(1) 熟悉杂化轨道理论

(2) 了解分子轨道理论

(3) 熟悉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4) 熟悉离子极化理论对物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1、教学内容

(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定义、配合物的组成、配合物的命名和分类、配合物的几何异构现象;

(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3) 配位平衡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配位平衡的移动;

(4) 螯合物 螯合物和螯合效应、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2、基本要求

(1) 了解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 熟悉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

(3) 掌握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意义及有关计算。

第九章 元素化学概论

1、教学内容

(1)p区元素和d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反应。

2、基本要求

(1)了解p区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

(2)熟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医学检验工作中的作用。

第十章 化学元素与人类健康

1、教学内容

(1) 人体内元素的组成及分类;

(2) 一些生命元素的生物学功能;

(3) 工业污染金属元素的毒害及其解毒剂的开发;

(4) 生命元素过量时的毒害;

2、基本要求

(1)了解生命元素的初步概念

(2)了解常见污染元素的毒性及其解毒方法

(3)熟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的应用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课

实验

上机

绪 论

1

第一章 溶液

3

第二章 电解质溶液

6

第三章 沉淀溶解平衡

3

第四章 缓冲溶液

3

第五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6

第六章 原子结构

5

第七章 分子结构

5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6

第九章 元素化学概论

4

第十章 化学元素与人类健康

3

合 计

45

四、大纲说明

1.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

2.每次课后布置2~4条作业,作业总量约为60题计算题。可另行布置一些思考题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五、参考书目

1.《无机化学》,谢吉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制定人:谢吉民 审定人:沈小平 批准人:倪良

2012年6月8日

医用有机化学C

Medical Organic Chemistry C

课程编号:13322540

学 分:3

学 时:45(其中:讲课学时:45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和卫生检验检疫

教 材:《有机化学》,贺敏强,北京科学出版社,第1版

开课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许多学科领域之中。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专业由于其研究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有机物因而更是和有机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机化学》在高等医学院校检验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习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的后读课程如: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检验、药理学等奠定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尤其是有机化学的实验技能更是后续课程所必备的。

有机化学的基本任务是:

1.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2.掌握各单元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基本化学性质及其在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中的应用;

3.学会找出各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4.掌握各项有机化学的实验技能。

有机化学从本门学科与生活、生命现象的关系出发,探讨其发生与发展;通过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探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首先是在大量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总结得到一定的规律,然后再用得到的规律去指导实验,进一步上升为理论,所以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本课程强调“三基”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化学反应现象,记录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内容

(1) 有机化学的发生与发展、与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的关系;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为什么学以及如何学有机化学。

(2) 有机化合物特性:可燃性、低熔点、溶解性、反应速率慢、副产物多、异构复杂。

(3) 有机化学的结构理论:碳原子的电子结构(杂化)、化学键(σ-键、π-键)、共价键的参数(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和极化度)。

(4) 有机反应类型:游离基反应、离子型反应。

(5) 有机化学中酸碱理论。

(6)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7) 有机化合物分类方法。

2、基本要求

(1)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任务。

(2) 初步掌握有机化学的结构理论。

(3) 初步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

(4) 熟悉有机化学中的酸碱理论和分类方法。

3、重难点

(1) 重点是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结构;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 难点是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酸碱理论。

第二章 链烃

1、教学内容

(1) 烷烃:分子结构、命名法、构象异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游离基的稳定性;卤代反应机理。

(2) 烯烃:分子结构、命名法、同分异构现象;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及机理、氧化反应、α-氢原子的卤代反应;马氏规则及理论解释,诱导效应,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3) 炔烃:分子结构、命名法、化学性质:还原反应、加成反应、氧化、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4) 二烯烃: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共轭效应,共轭加成反应。

2、基本要求

(1) 掌握烷、烯、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分子结构和烷、烯、炔烃的命名法。

(2) 掌握烷、烯、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3) 熟悉烷烃的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4) 掌握马氏规则;熟悉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及其应用。

(5) 了解各类重要的化合物。

3、重难点

(1) 重点是烷、烯、炔烃的系统命名法,烯烃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2) 难点是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第三章 脂环烃

1、教学内容

(1) 脂环烃的分类与命名。

(2) 环烷烃的结构和稳定性。

(3)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氧化和小环烷烃的开环反应。

(4) 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2、基本要求

(1) 掌握脂环烃的命名,化学性质。

(2) 熟悉环烷烃的结构,稳定性与环大小的关系。

(3) 掌握环己烷及取代环烷烃的构象。

3、重难点

(1) 重点是脂环烃的命名、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和环己烷的构象。

(2) 难点是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第四章 芳香烃

1、教学内容

(1) 苯的结构;苯及其同系物的命名。

(2) 苯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氧化、还原、烷基苯侧链的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3) 芳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4) 多环芳香烃与非苯芳烃。

2、基本要求

(1) 掌握苯的结构,同系列以及命名法。

(2) 掌握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反应机理,加成反应,侧链氧化反应,取代基定位规则,第一类定位基和第二类定位基。

(3) 熟悉多环芳烃的概念、结构;萘的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4) 掌握判断非苯芳烃的规则——休克尔规则。

(5) 了解十氢化萘的顺反异物,蒽菲的结构,致癌烃。

3、重难点

(1) 重点是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取代基的定位规则及应用、非苯芳烃芳香性的判断。

(2) 难点是定位效应的解释、休克尔规则、定位基的判断与定位规则的应用。

第五章 对映异构

1、教学内容

(1) 物质的旋光性、对映异构现象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 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3) 构型的R/S命名规则。

(4) 外消旋体的拆分及其不对称合成。

(5) 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2、基本要求

(1) 了解偏振光、旋光性、旋光度、比旋光度等概念,熟悉旋光仪。

(2) 掌握手性和对称因素的含义以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 掌握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D/L和R/S构型命名法,左旋、右旋、内消旋和外消旋、对映异构与非对映异构等概念。

(4) 了解外消旋体的拆分及其不对称合成。

(5) 了解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3、重难点

(1) 重点是费歇尔投影式、R/S构型命名规则、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难点是内消旋体和手性分子的判断、不同结构化合物的R/S命名。

第六章 卤代烃

1、教学内容

(1)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

(2)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与金属的反应、还原反应。

(3) 亲核取代反应的历程((SN1和SN2)及影响因素。

(4)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结构与性质

2、基本要求

(1) 掌握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2) 掌握亲核取代反应,与金属镁的反应(格氏试剂的制备和应用)、消除反应及其方向,双键位置对卤素活性的影响。

(3) 掌握SN1、SN2反应机理。

(4) 了解物理性质及重要卤代烃。

3、重难点

(1) 重点是卤代烃的化学反应和卤代烃的两种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和SN2)及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2) 难点是SN1和SN2机理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消除反应的方向。

第七章 波谱知识简介

1、教学内容

(1) 电磁波的一般概念。

(2) 紫外光谱。

(3) 红外光谱。

(4) 核磁共振谱。

(5) 质谱。

(6) 四谱的解析举例。

2、基本要求

(1) 了解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NMR)以及质谱(MS)的基本原理。

(2) 了解紫外光谱中电子的激发、跃迁方式、能量与波长的关系,掌握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3) 了解红外光谱中分子振动的方式,质量与吸收频率的关系,掌握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熟悉一些重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

(4) 了解核磁共振谱中电子的屏蔽和去屏蔽,化学位移,自旋偶合与自旋分裂等基本概念,熟悉核磁共振谱在推测分子结构中的应用。

(5) 在质谱中要求能分辩分子、离子峰及同位素峰等。初步学会辨认一些典型的简单有机化合物的谱图。

(6) 初步学会应用四大谱图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推测。

3、重难点

(1) 重点是四大谱图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以及四大谱图的应用。

(2) 难点是联合四大谱图分析推测化合物结构。

第八章 醇、酚、醚

1、教学内容

(1) 醇的结构、分类、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卤代、脱水反应、与活泼金属的反应,与无机酸成酯的反应,多元醇的特性反应,氧化反应。

(2) 酚的结构、分类、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弱酸性、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显色反应。

(3) 醚的分类、命名;醚键断裂的条件和醚的制备。

(4) 硫醇与硫醚的命名及基本性质。

2、基本要求

(1) 掌握醇的结构和命名。

(2) 掌握醇的化学性质:卤代、脱水反应、与活泼金属的反应,与无机酸成酯的反应,多元醇的特性反应,氧化反应。

(3) 掌握酚的结构和命名。

(4) 掌握酚的化学性质:弱酸性、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显色反应。

(5) 掌握醚的结构和命名、醚键断裂的条件和醚的制备方法。

(6) 熟悉醇、酚、醚的物理性质及与医学和卫生检验有关的重要的醇、酚、醚化合物。

(7) 了解硫醇和硫醚的命名,熟悉硫醇和硫醚在医学和卫生检验中的应用。

3、重难点

(1) 重点是醇、酚、醚的重要反应及应用

(2) 难点是醇在酸性条件下的重排、酚的酸性和醚键断裂的方向。

第九章 醛、酮、醌

1、教学内容

(1) 醛和酮的命名法、制备;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醌的结构和命名、化学性质。

2、基本要求

(1) 掌握醛、酮的结构、命名和制备。

(2) 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与HCN、NaHSO3、ROH、氨的衍生物、格氏试剂)及其反应机理;α-H的活泼性反应(羟醛缩合反应、碘仿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弱氧化剂的氧化反应,催化氢化、金属氢化物还原、Clemmensen还原、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和康尼查罗反应);与品红亚硫酸试剂的反应。

(3) 熟悉醛、酮的物理性质;与医学和卫生检验有关的重要的醛酮化合物。

(4) 掌握醌的命名。熟悉醌的结构与性质。

3、重难点

(1) 重点是醛酮的共性反应和特性反应以及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

(2) 难点是醛酮的重要反应及其应用和有关的反应机理。

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

1、教学内容

(1) 羧酸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酸性、还原、羧酸中羟基的取代反应、脱羧反应、α-H的反应、二元羧酸受热分解反应。

(2) 羧酸衍生物的种类,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解;酰化反应;Claisen酯缩合反应。

(3) 羟基酸的结构和命名;化学性质:酸性,α-羟基酸分解反应,脱羧反应,氧化反应,羟基酸受热时的特殊反应;一些重要的羟基酸。

(4) 羰基酸的结构和命名;化学性质:还原反应,α-,β-酮酸脱羧反应,分解反应。一些重要的酮酸。

2、基本要求

(1) 掌握羧酸的结构和命名。

(2) 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

(3) 熟悉羧酸的物理性质;与医学和卫生检验有关的重要羧酸化合物。

(4) 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熟悉常用的酰化剂和酰化反应。  

(5) 掌握羟基酸的命名和化学性质。

(6) 了解与医学和卫生检验有关的一些重要羟基酸及其生物变化。

(7) 掌握羰基酸的命名和化学性质。

(8) 熟悉与医学和卫生检验有关的一些重要羰基酸如:酮体及其检测。

3、重难点

(1) 重点是羧酸的重要化学反应,羧酸和羧酸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Claisen酯缩合反应。

(2) 难点是对羧酸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第十一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1、教学内容

(1) 胺的分类、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碱性、烷基化反应、酰化反应、重氮化反应、芳胺芳环上取代基反应。一些与医学和卫生检验有关的重要胺类化合物。

(2) 重氮与偶氮化合物的结构、命名以及生成条件;芳香族重氮盐放氮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还原反应、偶联反应及其在医学和卫生检验中的应用。

(3) 酰胺的命名和结构;化学性质:水解、酸碱性、降解反应、还原反应。一些与医学和卫生检验有关的酰胺衍生物。

2、基本要求

(1) 掌握胺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2) 掌握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烷基化反应、酰化反应(胺基的保护、与苯磺酰氯的反应)、重氮化反应、芳胺芳环上取代基反应。

(3) 了解与医学和卫生检验有关的一些重要的胺类化合物。

(4) 掌握重氮与偶氮化合物的结构;芳香族重氮盐的放氮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 熟悉重氮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偶联反应及其在医学和卫生检验中的应用。

(6) 了解一些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

(7) 掌握酰胺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

(8) 了解酰胺的其它性质及与医学和卫生检验有关的一些酰胺衍生物。

3、重难点

(1) 重点是各种含氮化合物的重要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 难点是芳香族重氮盐的放氮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

1、 教学内容

(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 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吡咯、噻吩)的结构与性质。

(3) 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结构与性质。

(4) 生物碱的一般性质、提取方法。

2、基本要求

(1) 掌握五元杂环:呋喃、吡咯、噻吩的结构与性质并熟悉它们的的鉴别方法。

(2) 掌握六元杂环:吡啶的结构与性质。

(3) 了解其它芳杂环及其衍生物与医学的关系。

(4) 掌握糠醛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5) 了解生物碱的理化性质及提取、鉴别的一般方法。一些重要的生物碱与医学的关系。

3、重难点

(1) 重点是芳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芳香性,杂环化合物的命名与化学性质。

(2) 难点是芳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第十三章 甾族、脂类和萜类化合物

1、教学内容

(1) 甾族化合物:甾族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编号、胆甾醇、胆甾酸的结构和部分性质。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一些重要的甾族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生理作用。

(2) 脂类化合物:油脂的结构、组成和命名;油脂的理化性质;皂化值、碘值、酸值及其定义。磷脂和蜡的组成以及物理性质。

(3) 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一些重要的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生理作用。

2、 基本要求

(1) 掌握甾族化合物的基本骨架和编号以及胆甾醇和胆甾酸的结构和性质。

(2) 了解其它一些重要的甾族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生理作用。

(3) 掌握油脂的结构、组成和命名;掌握油脂的理化性质和皂化值、碘值、酸值的定义及用途。

(4) 了解磷脂、蜡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5) 掌握萜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和分类。

3、重难点

(1) 重点是甾族化合物的立体结构、油脂的结构和三值的定义、萜类化合物的异戊二烯规律。

(2) 难点是甾族化合物、脂类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第十四章 糖类

1、教学内容

(1) 单糖:单糖的分类和命名;开链结构和环状结构,变旋光现象和构型;化学性质。

(2) 低聚糖:二糖的概念和分类,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和蔗糖的结构和组成。

(3) 多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结构和组成。

2、基本要求

(1) 掌握单糖的分类和命名、开链结构和环状结构、变旋光现象和构型。

(2) 掌握单糖的化学性质。

(3) 熟悉常见的单糖如: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等的结构及与医学的关系。

(4) 掌握麦芽糖、乳糖、蔗糖的结构、组成以及苷键。

(5) 掌握淀粉、纤维素、糖原的结构、组成以及苷键。

(6) 了解其它多糖与医学的关系。

3、重难点

(1) 重点是醛糖和酮糖在性质上的差异,葡萄糖的费歇尔投影式和哈沃斯(Haworth)式,糖的鉴别,双糖和多糖的组成与苷键。

(2) 难点是葡萄糖的结构的推导以及单糖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第十五章 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1、教学内容

(1) 氨基酸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2) 肽的结构、测定方法和命名。

(3) 蛋白质的分类、结构和理化性质。

(4) 核酸的组成和结构、碱基配对原则、性质以及在生物体内的重要功能。

2、基本要求

(1) 掌握氨基酸的结构和命名。

(2) 掌握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3) 掌握肽的命名;熟悉肽的结构;了解肽的测定方法。

(4) 掌握蛋白质的分类、结构和化学性质。

(5) 掌握核酸的组成和结构。

(6) 熟悉碱基配对原则及在生物遗传学中的作用。

(7) 了解核酸的其它生物学功能。

3、重难点

(1) 重点是氨基酸的等电点及氨基酸的鉴别;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

(2) 难点是等电点的应用及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的理解。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 课

实验

上机

第一章 绪 论

2

第二章 链烃

6

第三章 脂环烃

3

第四章 芳香烃

3

第五章 对映异构

3

第六章 卤代烃

3

第七章 波谱知识简介

2

第八章 醇、酚、醚

3

第九章 醛、酮、醌

3

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取代羧酸

3

第十一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4

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

2

第十三章 甾族、脂类和萜类化合物

2

第十四章 糖类

3

第十五章 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3

四、大纲说明

1.本课程的实验要求见《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采用多媒体教学。

2.每章结束后布置5~15条作业,作业总量约为180题。可另行布置一些思考题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在保证教学知识点不变的情况下,各章节内容、课时和秩序可作适当调整,详情可见教学日历。

五、参考书目

1.《有机化学》,倪沛洲主编,人民卫生版社,第4版

2.《有机化学》,袁履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

制定人:刘 辉 审定人:贺敏强 批准人:倪良

2012年6月8日

细胞生物学B

Cell Biology B

课程编号:15310120

学 分:2

学 时:30(其中: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1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

教 材:医学细胞生物学;左及;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开课学院: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细胞生物学是当前生命科学中一门活跃的前沿学科,又是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和医学、疾病的关系。细胞是生命的形态和功能的单位,因此一切与生命科学相关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在细胞水平上得到真正的解决。细胞生物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揭示疾病发生的细胞学机制,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细胞生物学主要讲授细胞的分子基础和基本结构以及细胞的功能,包括物质运输、信号转导、能量转换、遗传信息的流动、细胞增殖分化及衰老死亡等。教学中必须贯彻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着重学生素质培养。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内容

1、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2、 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3、 细胞生物学和医学

2.目的要求

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定义及主要研究内容,了解细胞生物学分支学科、发展简史以及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的关系。

3.重难点

重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本学科的最新发展;难点:细胞生物学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特征

1.教学内容一、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二、 细胞的分子基础三、 细胞的基本特征四、 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数目

2.目的要求

掌握细胞的基本特征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了解细胞的分子基础。

3.重难点

重点:蛋白质、DNA的结构特点、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难点:蛋白质、DNA的结构特点。

第三章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1.教学内容

1、 细胞膜

(1)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2)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3) 细胞膜的特性

2、 膜性细胞器

(1) 内质网

(2) 高尔基复合体

(3) 溶酶体

(4) 过氧化物酶体

(5) 线粒体

3、 核糖体

(1) 核糖体的形态大小

(2) 核糖体的化学组成

(3) 核糖体的结构

4、 细胞骨架

(1) 微管

(2) 微丝

(3) 中间丝

5、 细胞核

(1) 核膜

(2) 染色质与染色体

(3) 核仁

(4) 核基质

2.目的要求

掌握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细胞膜的特性,掌握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细胞骨架、核膜、核仁电镜下结构,掌握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微粒体的概念及核小体的结构组成;熟悉内质网分类、溶酶体结构和分类、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线粒体的分类、细胞骨架的组装;了解线粒体的发生、染色体的构建。

3. 重难点

重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的组装。难点:染色体的组装。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运输

1.教学内容

1、 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运输

(1) 被动运输

(2) 主动运输

2、 生物大分子和颗粒的膜泡运输

(1) 胞吞作用

(2) 胞吐作用

3、 细胞内蛋白质的运输和分选

(1) 细胞内蛋白质运输的途径

(2) 细胞内蛋白质运输的方式

(3) 蛋白质的分选信号

4、 细胞内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

(1) 蛋白质在内质网的糖基化

(2) 蛋白质在高尔基体中的糖基化

(3) 蛋白质的水解

(4) 蛋白质的分拣与分泌

(5) 膜流

5、 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交换

2.目的要求

掌握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大分子颗粒物质的膜泡运输以及细胞内蛋白质的运输,掌握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和分泌的过程,熟悉膜流的概念,了解细胞核和细胞质间的物质交换。

3. 重难点

重点:主动运输机制、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细胞内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过程。难点: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第五章 细胞的信号转导

1.教学内容

1、 受体与G蛋白

(一)受体

(二)受体的基本类型

(三)G蛋白

(四)G蛋白的作用机制

2、 第二信号与蛋白激酶

(一)腺苷酸环化酶与cAMP

(二)鸟苷酸环化酶与cGMP

(三)蛋白激酶使底物磷酸化

3、 信号转导与医学

2.目的要求

掌握受体与G蛋白的概念,掌握G蛋白的作用机制;了解受体的分类和多种信号体系,了解信号转导比喻疾病的关系。

3. 重难点

重点:G蛋白的作用机制、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难点:cAMP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

1.教学内容

1、 细胞能量的获得与转换

2、 细胞能量转换的分子机制

(1) 糖酵解

(2) 三羧酸循环

(3) 氧化磷酸化

(4) 化学渗透假说

3、 细胞能量转换与医学

2.目的要求

掌握细胞能量转换的机制及能量转换与医学的关系,了解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及化学渗透假说。

3. 重难点

重点: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难点:有丝分裂器的概念;有丝分裂时亚细胞结构的变化。

第七章 细胞死亡

1.教学内容

一 细胞死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细胞坏死概念

(二)细胞坏死特征

(三)细胞凋亡概念

( 四)细胞凋亡特征

(五)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 六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二 细胞凋亡的机制

三 细胞凋亡与疾病

2.基本要求

掌握细胞凋亡的特征、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3. 重难点

重点:细胞凋亡的特征、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常用的检测方法。难点:细胞凋亡的检测原理。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 课

实 验

上 机

一、绪论

2

二、细胞的基本特征

2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6

7

四、细胞的物质运输

4

六、细胞增殖

2

3

七、细胞死亡

2

复习考试

2

四、大纲说明

1.本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

2.本课程的实验要求见《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五、参考书目:(书名;主编;出版社、版次)

1.左及.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四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陈誉华 医学细胞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3.汤雪明《医学细胞生物学》科学出版社

制定人:邵根宝 审定人:金 洁 批准人:邵启祥

2012年6月8日

《细胞生物学B》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Cell Biology B

课程编号:15310120

实验总学时:10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开课学院: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一、目的与任务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观察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的实验技术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能力。同时可以验证细胞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一方面加深对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编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类型

要求

备注

1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使用

3

验证

必做

2

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3

验证

必做

3

细胞的有丝分裂

3

验证

必做

4

切片考试

1

验证

必做

5

注:1、类型---指设计性、综合性、验证性;2、要求---指必修、选修;3、该表格不够可拓展。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

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五、大纲说明

制定人:邵根宝 审定人:金洁 批准人:邵启祥

2012年 6 月 8日

医学遗传学

Medical Genetics

课程编号:15312020

学 分:1

学 时:15(其中:讲课学时:15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教 材:医学遗传学;左及;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开课学院: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医学课,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探讨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医学遗传学的任务是从医学角度阐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和诊断与遗传学的关系。因此,医学遗传学可以说是一门通过遗传病这一纽带把遗传学和医学结合起来的边缘学科。随着21世纪分子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医学遗传学已成为临床医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医学遗传学主要讲授基因及其特性,突变基因的遗传方式及引起的疾病,人类染色体及染色体畸变,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等内容。教学中必须贯彻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着重学生素质培养。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概论

1.教学内容

1、 医学遗传学的任务和范畴

2、 遗传病概述

2.基本要求

掌握遗传病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了解医学遗传学的任务、分科及遗传病在医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3..重难点

重点:遗传病的概念及特点。难点:遗传病的概念及其与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区别。

第二章 基因及其特性

1.教学内容

1、 基因的概念

2、 基因的化学本质

3、 人类基因组的一般特点

4、 基因的生物学特性

2.基本要求

掌握基因的概念、人类基因组的分类、基因的生物学特性,了解DNA的理化性质和结构。

3.重难点

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特点。难点: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过程。

第三章 基因突变

1.教学内容

1、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性

2、 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3、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4、 DNA损伤的修复

5、 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功能改变

6、 基因突变引起性状改变的机制

2.基本要求

掌握基因突变的分类,点突变、移码突变和动态突变的概念,掌握切除修复的过程,掌握基因突变引起性状改变的机制。了解基因突变的一般特性、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改变的机制。

3,重难点

重点:基因突变的特性和分子机制。难点: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和DNA损伤的修复机理。

第四章 单基因疾病的遗传

1.教学内容

1、 系谱与系谱分析法

2、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的遗传

3、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的遗传

4、 X连锁显性遗传病(XD)的遗传

5、 X连锁隐性遗传病(XR)的遗传

6、 Y连锁遗传病的遗传

7、 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因素单基因遗传

2.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5种单基因疾病的遗传规律,掌握发病风险率的一般估计方法,了解单基因遗传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熟悉常见的单基因疾病,了解基本的分析方法。

3.重难点

重点:单基因遗传病的概念;AD、AR、XD、XR的遗传特征,代表性疾病,发病风险计算。难点:AD、AR、XR的系谱特征,发病风险计算。

第5章 多基因疾病的遗传

1. 教学内容

一、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

二、易感性、易患性、阈值的概念。

三. 遗传度的概念和计算

四、多基因疾病的特点

五、多基因疾病再发风险率的估计及影响估计的因素:

2.基本要求

掌握多基因遗传中的重要概念,掌握数量性状的特点,理解遗传度的三种计算方法,了解多基因疾病和发病风险率的估计。由于多基因遗传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教学中应注意多基因遗传概念的讲述,注意与单基因遗传方式的比较,注意涉及到群体、统计概率概念的问题,如分布、易患性、阈值以及遗传度。

3.重难点

重点: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遗传度的计算;多基因疾病再发风险率的估计及影响估计的因素。难点:多基因疾病再发风险率的估计。

第6章 人类染色体

1.教学内容

一、染色质

(一)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二)性染色质和Lyon假说

二、 染色体数目与结构

三、 染色体形态与性别决定

四、染色体研究方法和显带技术

五、 核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基本要求

掌握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形态结构、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了解Lyon假说和染色体的研究方法,了解显带与核型及其描述,

2. 重难点

重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形态和性别决定;核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染色体研究方法和显带技术。

第七章 染色体畸变

1. 教学内容

一染色体畸变的类型

二、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

三、染色体数目异常及其产生的机制

四、染色体结构畸形及其产生的机制

2. 基本要求

掌握单倍体,多倍体,单体,三体,纯合体,嵌合体等概念;掌握整倍体和非整倍体发生机制和结构畸变发生机理;掌握部分单体和三体发生机制,常见结构畸变类型,异常染色体的表达式

3. 重难点

重点:整倍体和非整倍体改变及原因;染色体结构畸变及其产生机制。难点:整倍体和非整倍体改变及其发生机制。

第八章 单基因病

1. 教学内容

1、 分子病

(一)血红蛋白病

(二)血浆蛋白病

(三)结构蛋白病

(四)受体病

(五)转运蛋白病

二、先天性代谢缺陷

(一)糖代谢缺陷病

(二)氨基酸代谢缺陷病

(三)核酸代谢缺陷病

2. 基本要求

掌握分子病、先天性代谢缺陷等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遗传特征,了解典型的分子病和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3. 重难点

重点: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其缺陷病;血浆蛋白病,胶原蛋白病,半乳糖血症,苯丙

酮尿症,白化病等。难点:典型的分子病和先天性代谢缺陷等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遗传特征。

第9章 多基因病

1. 教学内容

一、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二、精神分裂症

三、糖尿病

四、哮喘

2. 基本要求

掌握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如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临床特征、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作用和机制。

3. 重难点

重点: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

和机制。难点: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度的估算

第10章 染色体病

1. 教学内容

2、 染色体病的发病概况

二、常染色体病

(一)21三体、18三体、13三体

(二)猫叫综合征

(三)染色体微小缺失综合征

三、性染色体病

(一)克氏征

(二)Turner 综合征

四、染色体异常携带者

(一)易位携带者

(二)倒位携带者

2. 基本要求

掌握染色体病的发生机理,掌握典型的染色体病,了解与疾病临床相关的问题。

3. 重难点

重点: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的临床特征、分类核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难点: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的临床特征及分类核型。

第11章 肿瘤

1.教学内容

一、遗传性肿瘤与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

二、染色体异常与肿瘤

三、癌基因

四、肿瘤抑制基因

五、肿瘤发生的遗传学说

六、肿瘤基因组解剖计划

2.基本要求

掌握肿瘤遗传的易感性,肿瘤标记染色体,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概念,肿瘤发生的多步骤假说。熟悉染色体畸变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3.重难点

重点: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概念,难点:肿瘤发生的多步骤假说。

第十二章 遗传病的诊断

1.教学内容

1、 遗传病诊断的主要内容

遗传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基因诊断方法

2、 遗传病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的指征、方法

2.基本要求

掌握遗传病的主要诊断方法、携带者的检出方法、产前诊断的指征,了解基因诊断的进展

3.重难点

重点:临症诊断和产前诊断的重要应用方面,适应症,主要方法和途径。难点:基因诊断的材料、技术路线和方法。

三、课程学时分配:

章 节

讲 课

实 验

上 机

一、绪论

2

二、基因及其特性

三、基因突变

2

四、单基因遗传

4

五、多基因遗传

2

六、人类染色体

1

七、染色体畸变

1

八、单基因病

九、多基因病

十、染色体病

十一、肿瘤

十二、遗传病的诊断

2

复习考试

1

四、大纲说明

本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

五、参考书目:

1. 左及. 医学遗传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医学遗传学》陈竺,人民卫生出版社

3. 王培林傅松滨《医学遗传学》,科学出版社

制定人:金洁 审定人:金洁 批准人:邵启祥

2012 年 6月 8日

组织胚胎学

Histology & Embryology

课程编号:15310160

学 分:2

学 时:30(其中: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1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 人体系统解剖学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教 材:组织学和胚胎学 王晓冬 科学出版社 第二版

开课学院: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主要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理的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人体微细结构和人体胚胎发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后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组织的微细结构及主要功能;掌握主要器官的微细结构及主要功能;熟悉人胚早期发育过程;熟悉切片标本的观察方法。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

(1)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研究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常用技术: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苏木精-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

2.学习要求

(1)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

(2)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常用研究技术,作为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

3.重难点

(1)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石蜡切片技术

(二)上皮组织

1.教学内容

(1)上皮组织的特点;

(2)上皮组织的分类;

(3)被覆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4)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中间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质膜内褶和半桥粒

2.学习要求

(1)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

(2)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3.重难点

(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

(2)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三)固有结缔组织

1.教学内容

(1)结缔组织的特点;

(2)固有结缔组织的分类:固有结缔组织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3)疏松结缔组织的构成:疏松结缔组织包括细胞、纤维和基质。细胞又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各种细胞的。纤维成分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4)致密结缔组织结构、功能、分布;

(5)网状组织结构、功能、分布;

2.学习要求

(1)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2)掌握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3.重难点

(1)结缔组织的特点;

(2)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四) 血液和血细胞的发生

1.教学内容

(1)血液组成成分:血浆+血细胞

(2)各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红细胞;几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

2.学习要求

(1)掌握各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了解造血诱导微环境的概念

(3)了解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3.重难点

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五)肌肉组织

1.教学内容

(1)肌肉组织的特性

(2)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电镜结构(粗、细肌丝的分子结构),骨骼肌纤维收缩的结构基础与原理

(3)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其超微结构及与骨骼肌纤维的主要不同点,闰盘

(4)平滑肌纤维的光、电镜结构特点

2.学习要求

(1)掌握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与功能特点

(2)掌握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和肌丝的分子构筑

(3)掌握心肌纤维的光、电镜结构与骨骼肌纤维的不同点

3.重难点

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与功能特点、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和肌丝的分子构筑、心肌纤维的光、电镜结构与骨骼肌纤维的不同点

(六)神经组织

1.教学内容

(1)神经组织的一般结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2)神经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轴突、树突、胞体、尼氏体、神经原纤维),神经元的分类和功能特征;

(3)突触的超微结构和功能及分类:突触前成分、间隙、突触后成分

(4)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施万氏细胞和被囊细胞

(5)神经纤维的分类与光镜、电镜结构特点: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髓鞘构成

(6)神经末梢的种类和主要功能:包括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运动终板

2.学习要求

(1)掌握神经组织的一般结构

(2)掌握神经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神经元的分类和功能特征;

(3)掌握突触的超微结构和功能及分类

(4)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5)掌握神经纤维的分类与光镜、电镜结构特点

(6)了解神经末梢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3.重难点

神经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神经元的分类和功能特征、突触的超微结构和功能及分类、神经纤维的光镜、电镜结构特点、血脑屏障的结构

(七) 循环系统

1.教学内容

(1)器官的种类和结构特点:中空性和实质性器官

(2)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功能

(3)毛细血管的光镜结构和几种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连续型、有孔型和血窦

(4)动脉管壁的一般结构(分层:内膜、中膜、外膜)及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大动脉为弹性动脉、中小动脉为肌性动脉的结构基础

(5)心脏的组织结构,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心脏的分层(心内膜、心肌膜及心外膜)及各层结构特点,浦肯野纤维的结构功能

2.学习要求

(1)掌握毛细血管的光镜结构和几种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

(2)掌握动脉管壁的一般结构及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掌握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功能

(4)掌握心脏的组织结构,了解心传导系统的组成

3.重难点

毛细血管的光、电镜结构和分类、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心脏的组织结构

(八)免疫系统

1.教学内容

(1)免疫的概念及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淋巴组织、淋巴器官)和功能(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概念)。

(2)淋巴组织的概念、分类及其结构:包括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

(3)淋巴器官及分类: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

(4)胸腺的结构和功能:胸腺小叶、皮质、髓质、血-胸腺屏障的概念和组成。

(5)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被摸、小梁、皮质(皮质淋巴窦、淋巴小结、副皮质区)、髓质(髓索和髓窦),淋巴回流路径,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