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教會模式:僕人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教會模式:僕人

Page 2: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緒言:啟示的五個模式

Page 3: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不同啟示角度影響不同的教會觀

以行動為啟示:

天主子民

僕人

以超越為啟示 + 以言語為啟示

傳訊者

Page 4: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Page 5: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起源與背景:由啟蒙主義說起(P.3-4)

啟蒙運動:教會與社會關係的變化

理性成為主流,教會與世俗分道揚鑣;

十九世紀,教會以批判的角度處理這種分歧;

及至若望廿三世,重新定位。

Page 6: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梵二的僕人思想:「論教會」第3節(P.4-5)

我們這時代的人們,雖然對自身所有發明及技能,驚奇叫絕,但對現代世界的演變,對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及任務,對私人及團體所做諸般奮鬥的意義,對人類和萬物的宗旨等問題,卻往往感到躊躇不安。

肯定俗世的若干價值;

指出俗世的不足。

Page 7: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梵二的僕人思想:「論教會」第3節(P.4-5)

故此,大公會議立意將基督所結合為一的天主子民的信德真理,予以闡明並詮解。同時,又將指出這天主子民對其寓居其內的世界所有聯繫、尊重及愛護。但為達成這目標,再沒有比對上述諸難題,同人類直接交談更妙。在這交談內,教會將借助福音神光,將她在聖神教誨下。由其創立者所接受的神力神方。提供給人類。應予拯救者是人的人格;應于革新者是人的社會。因此,我們的言論全部集中於人,集中於整個人,即人的靈魂、肉體、心情、良知、理智及意志。

Page 8: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梵二的僕人思想:「論教會」第3節(P.4-5)

大公會議除聲明人所有極其崇高的使命,並肯定人性內存在著某種來自天主的種籽外,進而替人類提供教會衷誠的合作,俾能獲致適合這使命的友愛精神。教會毫無現世野心,其唯一目標是在聖神領導下,繼續基督的工作;而基督降世,則是為替真理作證;是為拯救人類,而不是為審判人類;是為服務人類,而不是為受人服務。

Page 9: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梵二與僕人思想:「論教會」92條(P.4-5)

從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理解教會的合一;

合一不是純粹教會內的事情;

合一是「弟兄般地攜手合作,來替人類大家庭服務」。

如要找聖經基礎,可看若13章耶穌為門徒洗腳。

Page 10: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僕人模式:梵二以後的發展(P.5)

1968年拉丁美汌主教團會議的文件,採用此模式來表達: 當時的拉丁美洲陷入嚴重的貧富懸殊及不公義;

會議後文件指教會要與貧窮者站在一線。

1971年世界主教會議 主題是正義;

強調與當地人民的實況結合,呈現僕人模式的思想。

Page 11: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先驅神學家:德日進(P.6-7)

德日進是耶穌會神父、考古學家、科學家。

嘗試把科學與信仰融合;

以基督為中心的進化論: 人是在進化中;

進化是有目的;

基督代表進化的完美模式。

基督是宇宙的核心;

教會是宇宙的愛的凝聚點;

教會的責任是把人類美好力量凝聚為一。

Page 12: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先驅神學家:德日進(P.6-7)

教會和世界的關係是互動的,教會要在世界內;

教會使命是推動世界朝完美的角度進化;

進化是有其

跳躍性,由一個階段跳至另一個階段,如不是朝上跳耀,就會有廣義的罪。

德日進並不是以僕人的角度來理解教會,但是他的觀點: 世界與教會關係密切;

教會以帶領來服務世界;

教會與世界一同往前走。

Page 13: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先驅神學家:潘霍華(P.8-9)

共融:為他人而存在;

正如耶穌基督為世人而釘死;

自衛是一種權利,耶穌卻放棄自己的權利;

教會是為他人而存在,要無私並且不自衛。

Page 14: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其他學者的主要觀點(P.9-12)

教會要與時並進,因時代而改變;

打破神人的對立,教會要當世界的僕人;

世界是主人家,教會寄居於世,要當謙卑的僕人;

「虛空自己」,放下權力和光榮;

重視修和(背後就是謙遜)。

Page 15: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主要內涵(P.13-15)

從服務(行動)角度理解教會: 形象具體;

不容易與其他慈善團體分別開來;

服務是一份見證,而非目的。

外向型: 不計較有多少教友、權位、財富等;

關注世界的困難,加以解決;

關鍵在於是否能幫助別人。

例子:德蘭修女

Page 16: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主要內涵(P.13-15)

言與行的平衡 以行動為主,或會忽略見證的重要;

如偏向一面,喪失教會的真實表達;

因此,要把善行朝向基督本身。

注重時代徵兆 不同時代不同地方有不同需要;

要關注世界的變化;

針對實際的情況;

具視野。

Page 17: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得失(P.15-19)

能配合這時代的特徵 對言說的漠視,重視行為結果。

關注社會弱勢社群 照顧他們;

為他們發聲。

有利於宗教交談

重視謙遜

Page 18: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得失(P.15-19)

什麼是僕人的核心價值?

Page 19: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得失(P.15-19)

聖經基礎薄弱;

信仰中的僕人概念,有別於一般的思考:

僕人的主人是超越的天主;一般僕人有明確的指令。

僕人的服從是無條件的;一般僕人為名利工作。

僕人內心謙卑;一般僕人基於工作道德。

因此,不採用言語的解說,不容易明白教會是僕人的真實意義。

例子:服務未婚媽媽。

Page 20: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思考

你認為聖堂應否開放給其他人使用?

(別只想技術上是否可行)

例如讓露宿者在嚴寒天氣入內暫住;

平日開放予社區人士作社交聚會場所;

兒童樂園;

Page 21: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個案思考

從僕人的角度 從傳訊者角度

德蕾莎修女說她知道她不能解決人類中的貧困問題。這個問題,必須留給政治家、科學家、和經濟學家慢慢地解決,可是她等不了,她知道世界上太多人過著毫無尊嚴的非人生活,她必須先照顧他們。

關於盧雲神父和德蘭修女,他們的信仰觀念裡,具有這種很危險的觀念………不用信耶穌,也能得救。 另一方面,德蘭修女還有很強烈的功德觀………行善積功德。 這些觀念,其實是天主教裡很基本的觀念,但卻不是基督教的觀念。 在這種錯誤觀念下,他們的教導,開始很容易摻上毒素,大家務必謹慎。

Page 22: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教會是傳訊者

Page 23: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單元目標

傳訊者模式的基本涵義;

巴特的觀點;

布特曼的觀點;

龔漢斯的觀點;

評估得失。

Page 24: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導論:傳訊者模式的基本意義(P.22-23)

以聖言為中心;

聖言:被宣講的福音;

教會為服務聖言而存在;

教會指一群為聖言而服務的人。

Page 25: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巴特的觀點(P.23-24)

基督教的重要神學家;

他對教會的觀點,與自由福音派興起有關;

他指出: 教會是基督以聖神召叫的一群信者;

基督的召叫有其目的;

信者要趨向這目標,才是教會;

教會本身不是目的,目標才是。

Page 26: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巴特的觀點(P.24)

「教會只是暫時地展示這一神聖化,之所以是暫時的,這是因為它尚未完成,將來也不會完成,而只能證明此一神聖化:『我們現在是藉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格前13:12);之所以是暫時的,這是因為它雖然來自耶穌基督的復活,但又正在走向祂的重現,即走向祂對於祂為一切人、因而也為整個世界所完成的作為之直接確定和包羅萬有的啟示。」

Page 27: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巴特的觀點(P.23-25)

辯證式的理解:在發展中結合與拆解;

由基督而生,又走向基督;

旅途中的教會: 組織制度與目的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正如旅行團的組成與旅行沒有必然關係

教會是基督身體,因為信者以「生命聲明信仰」

只有宣講才是教會

身體只是工具

Page 28: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巴特的觀點(P.25-26)

巴特並不否定教會: 正如若翰不是默西亞,但是他引領人走向基督;

教會的功能也是這樣;

教會為聖言服務。

人的得救,與教會無關,只因天主聖言: 聖言是此時此刻與人的相遇;

聖言具超越性;

宣講者只是引出聖言的媒體。

Page 29: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巴特的觀點(P.26)

傳訊者教會以傳福音為唯一的任務: 福傳是每一個信者的唯一任務;

引伸出來,讓更多人皈依也是唯一目標。

傳訊者教會傾向地方性、個別性,不重視大公會議: 不重視傳統;

目的為本,手法可以多樣化。

Page 30: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布特曼的觀點(P.27)

出發點與巴特相同;更強調聖言的「存在性」

存在先於本質: 不重視本體性,重視身處的環境所造成的特質;

強調每一個人的獨特性由其唯一的處境形成。

應用到教會上: 聖言是此時此地的事件;

否定歷史性;

宗徒的信仰就是他們在獨特處境的體會;

他們信仰基督就是最重要的信念。

Page 31: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布特曼的觀點(P.27-28)

把歷史中的耶穌與信仰中的基督分割;

信仰基督並沒有歷史的延續性: 宗徒的信仰是宗徒在他們處境的信仰;

我們的信仰是我們在自己處境裡的信仰。

信仰沒有歷史的延續性: 教會也沒有歷史的延續性;

推至極端,教會沒有存在的價值。

Page 32: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龔漢斯的觀點(P.29-31)

強調教會的組成,由於天主聖言的召叫: 近於天主子民的觀點;

不同在於把重點放在「天主之言」上;

教會本身不是天主之國;

教會是要「期望」、「證明」、「宣揚」天主之國。

與前二者不同: 仍然肯定教會的組織和歷史;

指出教會容易誤以為自己是天主之國;

重視初期教會的典範。

Page 33: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小結(P.31-32)

兩大支柱:天主之言和宣講行動 天主之言(召叫)

宣講行動(回應召叫)

極端來說,教會只能做信差的工作: 全方面傳達天主之言;

只要傳達,天主之言自會發生妙用。

不重視教會組織,焦點只在聖言上。

Page 34: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評估得失(P.33-34)

深厚的聖經基礎:

「從我口中發出的言語,不能空空地回到我這裡裏裡來;反之,它必行我的旨意,完成我派遣它的使命。」(依55:11)

「我若傳福音,原沒有什麼可誇耀的,因為這是我不得已的事;我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格前9:16)

先知與宗徒都是以宣講來完成自己的使命。

教會最大的使命是宣講:

宣講是信仰深淺的指標;

宣講的內容難以衝量。

Page 35: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評估得失(P.34-35)

表達天主之言的途徑反變得狹窄:

聖事性的表達;

行為事工:極端者認為德蘭修女是反信仰。

否定歷史性的不合理:

教會有其歷史的延續;

信仰內容也是有其歷史發展。

反制度、反聖統的危險:

潛伏分裂的因素;

唯心主義。

Page 36: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總結:教會自身

圖像/模式 教會自身是:

基督身體 階級(身體與肢體)、聖統制、完備世界

天主子民 受召叫的人;平等關係

聖事 有形與無形部分的完美結合

僕人 服務世界

傳訊者 服務聖言

Page 37: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總結:教會與天主

圖像/模式 教會與天主

基督身體 頭與身體(極密切關係),是天主的一部分、神聖。

天主子民 被訓導的組織,朝天主前進。

聖事 既是基督,也有不是基督的

僕人 效法基督

傳訊者 回應天主聖言

Page 38: 教會模式:僕人 - hsscol.org.hk · 單元目標 僕人模式與梵二的關係; 德日進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潘霍華神學中的僕人概念; 僕人模式的得失。

總結:教會與世界

圖像/模式 教會自身是:

基督身體 在世界之上

天主子民 在世界之中

聖事 在世界之上顯出在世界之上

僕人 謙卑地在世界之中

傳訊者 在天主與世界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