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1 档号: EDB(SBPS)/ALC/1/1(21) 教育局通函第 27/2019 分发名单:各小学、中学、特殊学校校长 副本送:各组主管备考 (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及英基 协会属下学校除外) 校本支援服务 (2019/20) 小学、中学及特殊教育 摘要 本通函旨在邀请各小学、中学及特殊学校申请 2019/20 学年由教 育局提供的各项校本支援服务。 详情 2. 校本支援服务是因应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需要而设计,透过支援 人员与教师和校长之间有系统及紧密的互动讨论,以及专业人员与经 验教师的专业协作,期望参与同工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得以提升。此外, 透过不同的基金 / 资源,支援服务的模式更趋多元化,例如:专业学习 社群、主题网络、教育卓越中心,以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3. 2019/20 学年的支援重点及各项支援服务如下,详情请参阅附件 A D 及教育局网页 (http://www.edb.gov.hk/sbss)支援重点 - 照顾学生的多样性(包括支援非华语学生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 学生的学习); - 加强各学习阶段的衔接,尤其是幼小衔接; - 推动新课程倡议,如自主学习、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 (STEM) 教育,以及跨课程阅读; - 提升评估素养,如加深理解「对学习的评估」、「促进学习的评 估」和「作为学习的评估」的概念; - 透过建立「学习社群」推动课程领导及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

校本支援服务 (2019/20) 小学、中学及特殊教育...(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及英基 协会属下学校除外) 校本支援服务 (2019/20) 小学、中学及特殊教育

  • Upload
    others

  • View
    2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1

档 号 : EDB(SBPS)/ALC/1/1(21)

教育局通函第 27/2019 号

分发名单:各小学、中学、特殊学校校长 副本送:各组主管备考 (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及英基 协会属下学校除外)

校本支援服务 (2019/20) 小学、中学及特殊教育

摘要 本通函旨在邀请各小学、中学及特殊学校申请 2019/20 学年由教

育局提供的各项校本支援服务。 详情 2. 校本支援服务是因应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需要而设计,透过支援

人员与教师和校长之间有系统及紧密的互动讨论,以及专业人员与经

验教师的专业协作,期望参与同工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得以提升。此外,

透过不同的基金 /资源,支援服务的模式更趋多元化,例如:专业学习

社群、主题网络、教育卓越中心,以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3. 2019/20 学年的支援重点及各项支援服务如下,详情请参阅附件

A 至 D 及教育局网页 (http://www.edb.gov.hk/sbss): 支援重点

- 照顾学生的多样性(包括支援非华语学生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

学生的学习); - 加强各学习阶段的衔接,尤其是幼小衔接; - 推动新课程倡议,如自主学习、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 (STEM)

教育,以及跨课程阅读; - 提升评估素养,如加深理解「对学习的评估」、「促进学习的评

估」和「作为学习的评估」的概念; - 透过建立「学习社群」推动课程领导及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

2

- 透过价值观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营造正面、支持及关爱的学习

环境。 支援服务

附件 支援计划 目的 A 到校专业支援服务 本计划旨在配合参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发展需

要,透过支援人员与学校在课程规划、运用

多样的学与教策略及持续评估等不同课题上

的协作,加强学校的课程领导及提升各学习

领域/科目的学与教质素。

B 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

及协作计划 本计划旨在促进两地教师的专业交流及协

作,透过内地交流人员与本地教师的紧密合

作,探究有效的教学法及课堂实践,以提升

学与教的成效。

C 优质教育基金主题网

络计划—大专院校 本计划是教育发展基金 1资助的「大学—学校

支援计划」的延续,藉着大专院校具研究基

础的教学法和课堂实践的经验,为学校提供

多元化的专业支援服务,以照顾学校不同的

发展需要。

D 优质教育基金主题网

络计划—学校 本计划是教育发展基金资助的「专业发展学

校计划」的延续,具良好教学实践经验及分

享文化的学校就特定的教学主题,与参与学

校建立网络,藉着各类交流活动,促进学校

间的协作及专业交流。

4. 除特别说明外,大部分的校本支援服务一般为期一年,学校可按

优次申请最多两项校本支援服务。为加强支援录取非华语学生的学校

以及促进两地教师的专业交流及协作,学校除按需要申请两项支援服

务外,还可额外申请与非华语学生有关的支援服务及 /或「内地与香港

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在各附件内以灰色网底标示)。此外,根据 2018年施政报告公布,教育局会继续委托高等院校为录取非华语学生的小

1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19年8月底终止运作。

3

学及中学于 2019/20 至 2021/22 三个学年提供校本支援服务。详情将稍

后于教育局网页 (http://www.edb.gov.hk/sbss)公布。 5. 除以上各校本支援服务项目外,教育局亦透过以下计划,为学校

提供支援,详情请参阅附件 E 及 F:

附件 支援计划 目的 E 资讯科技教育卓越中

心计划

资讯科技教育卓越中心计划由资讯科技教育

组负责推行。教育局透过每年的教师借调计

划邀请在教学中运用资讯科技教育有丰富经

验的教师参加资讯科技教育卓越中心计划。

借调教师的其中一个主要职责是向其他学校

提供有关电子学习的到校支援服务。到校支

援服务包括推行资讯科技教育的教学法、技

术及管理等。

F 优质教育基金主题网

络计划

优质教育基金(基金)主题网络计划旨在连

系不同学校及教育团体,围绕一个既定主题,

建立专业发展网络,以推广成功经验及加强

学校持续的专业发展和交流。由 2017/18 学年

开始,基金主题网络计划涵盖的范围已扩展

至包括(一)非基金资助的项目,例如邀请

在某范畴有卓越表现/获奖的学校/机构建立

小规模的主题网络;以及(二)邀请有良好

表现的主题网络统筹机构,建立延展网络,

以回应学界的诉求。

6. 教育局将于 2019 年 4 月 10 日(星期三)举办简介会,阐述附件

A 至 F 涵盖的各项支援服务。有关活动的详情及报名方法,可浏览教

育局网页上的培训行事历(课程编号:QA0020190045)。 7. 请各校长传阅此通函,让校内全体教师知悉以上事宜,并鼓励他

们参与上述校本支援服务。有兴趣的学校可于 2019 年 4 月 12 日至 5月 5 日,透过教育局网页申请附件 A 至 D 的支援服务,逾期的申请将

不获处理。本局已安排于 2019 年 3 月 22 日把申请详情及网上申请系

统的用户编号和密码通知各学校。申请结果将于 2019 年 6 月 14 日公

布。有关「资讯科技教育卓越中心计划」的支援服务及「优质教育基

4

金主题网络计划」的申请方法,详见附件 E 及 F。 查 询 8. 如有查询,请致电校本专业支援组林灏旸先生(电话 :2152 3220)或冼丽馨女士(电话 :2152 3227),以及附件 E 及 F 所载各相关支援组

别的联络人员。

教育局局长

李爱兰代行

二零一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5

附件 A 到校专业支援服务

I. 支援范围 1. 小学

范围 支援服务举隅 中国语文

- 加强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发展均衡连贯的校本课程,达至课程纵

向的衔接与横向的联系 - 透过不同学习阶段的同级或跨级课程规划,落实课程衔接 - 探究有效照顾学生多样性的学与教策略 - 营造一个更能推动中文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学习经历 - 提高评估素养,如有效运用评估数据,诊断学生的强项和弱点,回

馈教学,以及善用评估,促进自主学习 - 加强对非华语学生的中文学与教的支援,包括有效运用「中国语文

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学习架构)及评估工具发展校本课程,为

非华语学生订定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及预期成果,帮助他们逐步衔

接主流课堂;以及提升语文教师教授非华语学生中文的专业效能 英国语文 - 加强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发展均衡连贯的校本课程,达至课程纵

向的衔接与横向的联系 - 透过不同学习阶段的同级或跨级课程规划,落实课程衔接 - 探究有效照顾学生多样性的学与教策略 - 建立从阅读中学习的文化,推动「跨课程阅读」 - 营造一个更能推动英语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学习经历 - 提高评估素养,如有效运用评估数据,诊断学生的强项和弱点,回

馈教学,以及善用评估,促进自主学习 数学 - 配合校本课程持续更新的发展焦点,推展电子学习及配合数学课程

的 STEM 教育 -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运算、理解概念、解决问题及逻辑推理

等能力 - 发展以探索与研究为本的教学策略 - 发展学生协作、沟通、创造、明辨性思考及自主学习等能力 - 照顾学生的多样性,巩固基础知识,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 提升教师的评估素养,搜集及分析学习显证,回馈学与教

常识 - 规划及落实以探究为本的校本常识科课程 - 透过引入 STEM 教育、电子学习、自主学习、专题研习和科学探究,

促进知识、技能、价值观及态度并重的教学 - 配合学校发展情况,加强学校校本课程纵向及横向的连系 - 规划多元化的校本评估策略,并促进学与教和评估的联系 - 建立教师专业交流和协作的文化,提升教师领导校本课程发展的能

6

范围 支援服务举隅 力

课程领导专

业发展 - 提升中/英国语文科科主任/统筹的专业能力,以带领其科组推动中/

英国语文科的短期及长远发展 建立学习伙

伴 课程领导学习社群 - 协助课程统筹主任或副校长发展学校整体课程 - 成立学习小组,分享及探讨与学校课程有关的经验和议题 小学科学教育学习社群 - 按小学常识科课程指引建议,规划及落实以探究为本的校本课程 - 推动 STEM 教育,强化学生综合和应用科学与科技的知识和技能,

提升他们的解难能力 - 本年度的主题为「光」、「声」及「电」,共同发展与课题相关的学与

教,引发学生对科学和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

科学素养的课堂学与教策略 - 促进参与学校彼此交流 中国语文教师学习社群 - 为来自不同学校而有志推动课程革新的中国语文教师提供平台,分

享推行革新时所面对的挑战,共同探讨应对策略及反思教学实践 英国语文教师学习社群 - 为来自不同学校而有志推动课程革新的英国语文教师提供平台,分

享推行革新时所面对的挑战,共同探讨应对策略及反思教学实践 2. 中学

范围 支援服务举隅 中国语文

- 加强中国语文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发展均衡连贯的校本课程,达

至课程纵向的衔接与横向的联系 - 透过不同学习阶段的同级或跨级课程规划,落实课程衔接 - 探究有效照顾学生多样性的学与教策略 - 营造一个更能推动中文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学习经历 - 提高评估素养,如有效运用评估数据,诊断学生的强项和弱点,回

馈教学,以及善用评估,促进自主学习 - 加强对非华语学生的中文学与教的支援,包括有效运用学习架构及

评估工具发展校本课程,为非华语学生订定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及

预期成果,帮助他们逐步衔接主流课堂;以及提升语文教师教授非

华语学生中文的专业效能 英国语文 - 加强英国语文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发展均衡连贯的校本课程,达

至课程纵向的衔接与横向的联系 - 透过不同学习阶段的同级或跨级课程规划以促进课程衔接 - 透过跨科协作/跨学科课程规划,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7

范围 支援服务举隅 - 探究有效照顾学生多样性的学与教策略 - 营造一个更能推动英语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获得多元化的学习经历 - 建立从阅读中学习的文化 - 结合生涯规划教育元素的初中英国语文课程,协助学生达成个人及

就业目标

- 提高评估素养,如有效运用评估数据,诊断学生的强项和弱点,回

馈教学,以及善用评估,促进自主学习 数学教育 - 规划校本课程,照顾学生学习数学的多样性

- 加强小学与初中,以及初中与高中校本数学课程的衔接 - 发展有效的学与教策略,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提升数学能力 - 加强数学在其他学习领域的应用,例如配合推动 STEM 教育 - 透过跨科协作/跨学科课程规划(如推动跨课程阅读),促进数学学

习 - 发展课程领导,提升团队专业能力 - 建立校内学习社群,促进同侪间的分享交流文化 - 透过跨校学习社群活动,促进专业交流

通识教育科 (中四至中

六)

- 规划议题为本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正面的价值

观与积极的态度 - 发展议题探究的学与教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建构知识,培养

与终身学习有关的能力,包括思考能力 - 探究有效照顾学生的多样性的学与教和评估策略 - 发展课程领导,提升团队专业能力 - 建立校内学习社群,促进同侪间的分享交流文化 - 透过跨校学习社群活动,促进专业交流

科学教育 - 规划校本课程,发展照顾学生多样性的策略 - 加强初中与高中校本科学课程的衔接 - 发展有效的学与教和评估策略,以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和培养科

学过程技能及科学思维 -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善用资讯科技于科学学习,以及配合推动

STEM 教育 - 透过跨科协作/跨学科课程规划(如推动跨课程阅读),促进科学学

习 - 发展课程领导,提升团队专业能力 - 建立校内学习社群,促进同侪间的分享交流文化 - 透过跨校学习社群活动,促进专业交流

个人、社会

及人文教育

- 检视及规划校本课程,尤其是初中阶段,以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知

识基础和提升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建立正面的价值观 - 加强初中与高中校本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课程的衔接

8

范围 支援服务举隅 - 透过跨科协作,规划及推行价值观教育(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基

本法》教育) - 透过电子学习,促进自主学习和运用资讯科技学习的能力(可考虑

在下列其中一个科目,以电子学习或自主学习作为支援服务焦点:

中国历史科、历史科、生活与社会科、地理科、经济科或旅游与款

待科) - 探究有效照顾学生的多样性的学与教和评估策略 - 发展课程领导,提升团队专业能力 - 建立校内学习社群,促进同侪间的分享交流文化 - 透过跨校学习社群活动,促进专业交流

照顾学生的

多样性 - 协助学校检视照顾学生的多样性政策及措施的成效,并制定相关的

校本课程发展计划 - 协同学校课程领导和教师,因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订定学与教策略 - 实施及检视照顾学生的多样性的学与教和评估策略 - 发展课程领导,提升团队专业能力 - 建立校内学习社群,促进同侪间的分享交流文化 - 透过跨校学习社群活动,促进专业交流

科学、科技、

工程及数学 (STEM) 教

- 规划及推行 STEM 教育,让学生建立稳固的知识基础,强化他们在

科学、科技及数学教育各学习领域及跨学习领域,综合和应用知识

与技能的能力,并照顾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 发展有效学与教和评估策略,提高学生对科学、科技及数学的兴趣,

加强他们综合和应用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培养创造、协作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设计 STEM 教育学习活动,加强科学、科技及数学教育学习领

域的知识与技能的联系,以提升学生在各学习领域的学习效能 - 发展课程领导,提升团队专业能力 - 建立校内学习社群,促进同侪间的分享交流文化 - 透过跨校学习社群活动,促进专业交流

课程领导专

业发展

- 提升中/英国语文科科主任/统筹的专业能力,以带领其科组推动中/

英国语文科的短期及长远发展

建立学习伙

伴 中国语文教师学习社群

- 为来自不同学校而有志推动课程革新的中国语文教师提供平台,分

享推行革新时所面对的挑战,共同探讨应对策略及反思教学实践

英国语文教师学习社群

- 为来自不同学校而有志推动课程革新的英国语文教师提供平台,分

享推行革新时所面对的挑战,共同探讨应对策略及反思教学实践

通识教育科(中四至中六)焦点学习社群(体验式学习)

- 为有意推展通识教育(中四至中六)课程中体验式学习的学校提供

9

范围 支援服务举隅 平台,共同探讨校本课程发展;强调参与学校间的专业交流,分享

推行策略及反思教学实践

课程领导焦点学习社群(照顾学生的多样性) - 为有意透过提升课程领导以照顾学生多样性的学校提供平台,共同

探讨校本课程发展;强调参与学校间的专业交流,分享推行策略及

反思教学实践

STEM 教育焦点学习社群(评估)

- 为有意推展 STEM 学习评估的学校提供平台,共同探讨多元化评估

策略;强调参与学校间的专业交流,分享推行策略以及反思教学实

II. 支援模式 - 到校专业支援

按学校的发展情况和需要,提供不同模式的协作支援,包括检视并发展校本课

程、共同备课、课堂研究、观课、评鉴及拟定发展计划、专业发展活动(例如:

研讨会、工作坊及分享会),以及校本课程及教学设计咨询服务等

- 学习社群

就教师共同关注或有兴趣研讨的课题组成不同的学习社群,以促进联校协作、

分享经验和资源。通过共同探讨不同的教育议题、协作规划和落实最新的课程

革新项目,培养社群成员的课程领导专业能力,发展有效的教学策略

III. 对参与学校的期望

为善用支援服务,我们期望参加计划的学校能作下列安排:

- 委派一位教师负责带领及统筹支援计划的进展

- 安排定期的会议或共同备课时间(建议每周/每循环周不少于一小时,并编排

在时间表内为宜),让教师参与课堂规划和评估教学策略运用的成效

- 与其他同工分享校本课程发展的经验和资源,如工作计划、学与教材料、研究

报告和学生作品等(该等材料的版权将由教育局与有关学校共同拥有。教育局

亦保留汇集和修改的权利,以作教育推广用途)

- 恪守法律上的责任,并在任何情况下,遵守版权条例,以发展校本课程的材料

IV. 注意事项

- 支援服务一般为期一年 - 各支援组别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例如学与教的范例、共同备课的心

得及行动研究报告等,这些经验和知识,部分已上载于下列教育局网页:

10

语文教学支援组 http://www.edb.gov.hk/languagesupport/ 小学校本课程发展组 http://www.edb.gov.hk/sbss/sbcdp 中学校本课程发展组 http://www.edb.gov.hk/sbss/sbcds

有关资源亦已存放于九龙九龙塘沙福道 19 号教育局九龙塘教育服务中心西座

平台的中央资源中心 - 详情请参阅教育局网页 (http://www.edb.gov.hk/sbss)

11

附件 B 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

I. 支援范围 范畴 支援服务举隅 目标学校 详情请参阅

教育局网址 中国

语文 - 发展均衡连贯的校本课程,达至

课程纵向的衔接与横向的联系 - 探究有效照顾学生多样性的学

与教策略 - 推动校本教研,促进教学团队的

反思及协作文化 - 营造更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 - 推动两地交流活动,促进语文教

师的专业成长

小学及中学 (除选择一

年或半年驻

校支援服务

外,学校可

选择参与网

络计划。)

http://www.edb.gov.hk/languagesupport/

数学 - 透过内地数学专家教师定期到

校支援,深入分析学校需要,发

展有效的校本课程、教学活动及

促进学习的评估 - 通过教学观摩,汲取内地高效的

数学教学经验,优化学与教策略 - 透过多元化的协作模式,强化数

学概念、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各

方面的学与教,促进教师的专业

发展 - 加强两地教师联系,拓宽视野,

促进专业交流 - 提升校内教研文化

小学

http://www.edb.gov.hk/sbss

II. 支援模式

可选择驻校协作或网络计划 - 驻校协作(一般为每周一至两天):举办专业发展活动、发展校本课程及进行

教研 - 网络计划:为参与学校举办主题分享会、工作坊、学校互访及观课活动等

III. 对参与学校的期望

为善用支援服务,我们期望参加学校能作下列安排: - 驻校协作模式:

- 为内地交流人员安排驻校时所需的资源及支援

12

- 委派一位课程统筹人员,与教育局人员协作,以领导及统筹有关计划

- 委派一位教师作为内地交流人员在校内的主要伙伴,担当交流人员与学校

间的沟通桥梁

- 网络计划:

- 为参与教师腾出空间出席网络活动,并愿意开放课堂/教学活动,配合互

访交流活动

- 恪守法律上的责任,并在任何情况下,遵守版权条例,以发展校本课程的材料

IV. 注意事项 - 支援服务一般为期一年(在中国语文范畴另可选择为期半年的支援服务)

- 交流人员不会负责常规课堂教学及带领课外活动等工作,应鼓励进行示范或协

作教学,以促进两地教师专业交流 - 交流人员主要以普通话为沟通语言,数学支援不适用于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

班别

13

附件 C 优质教育基金(基金)主题网络计划—大专院校

I. 支援范围

主题及统筹机构 目标 中学 思动计划(一)

(香港大学精神医学系)

- 透过提升身心健康和处理精神健康问题的能力,在中学

提倡正面的精神健康文化 - 提升对精神健康的意识,营造友善的校园环境及建立学

校与学校之间的互相支援网络 - 加强教师对精神健康的认识及处理学生因压力而带来

的挑战的知识和技巧 - 加强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及疾病的理解、应付压力和情绪

的技巧及对有精神病患(尤其是思觉失调)的人士的同理

小学 小学非华语学生数学的

学与教支援计划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数

理教育部)

- 促进非华语学生数学的学习 - 制定合适的校本数学课程以照顾学生的多样性 - 发展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照顾非华语学生的多元学习需

要 - 开发有效的学习、教学和评估材料,以促进非华语学生

的数学学习 中学及小学 透过自主学习为策略推

动 STEM 教育

(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

程系电子学习发展实验

室)

- 支援参与学校有策略地计划及实施 STEM 相关的校本

课程规划 - 加强课程领导能力,促进 STEM 相关学习领域/科目,

如数学、科学/常识和科技教育的合作 - 提升教师以自主学习作为策略推动 STEM 教育的能量 - 加强学生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上的整合和应用,以

释放他们的创新思维 以全方位自主学习推展

校 本 STEM 课 程 (In-STEM)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

育应用资讯科技发展研

究中心)

- 加强教师对 STEM 教育和自主学习的理解,以增进教师

对 STEM 课程设计策略和相关评估的掌握 - 利用电子学习科技,为教师在 STEM 相关科目的设计、

实施和分享自主学习实践提供支援 - 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 21 世纪技能和巩固他们在

STEM 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 促进学校之间的协作,并通过学校社群网络扩大创新实

14

主题及统筹机构 目标 从 STEM 教育的自主学

习到与小学及中学校本

课程的结合

(香港教育大学科学与

环境学系)

- 探讨 STEM 教学设计与中、小学课程的整合 - 透过 STEM 教学设计,增润教师教授 STEM 相关学科

的策略及活动 - 透过 STEM 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学科知识 - 加强协调与 STEM 教育有关的学科校本课程

优质学校改进计划:透过

全面提升评估素养优化

学 生 学 习 进 程

(QSIP-CEAL)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

育研究所)

- 在英国语文教育课程及课堂教学层面,建立有效的校本

评估策略;并协助科组建立常规及文化,推动持续发展 - 在知识、技能及态度上,装备英国语文教师透过有效的

评估策略回馈教学 - 强化学生参与评估的角色,以检测及调整个人在英文学

习上的表现 - 加强学科或课程领导的专业能力,在英国语文科组内带

领由评估所促进的改进行动

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评估

素养」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英

语教育部)

- 透过整体校本课程规划,提升英国语文教师的评估素养

- 推广「作为学习的评估」,培养学生自我评估和调整的

能力

- 分享校本经验和良好示例,以推动校本评估素养的长远

发展

- 透过建立学习社群来促进网络学校之间的专业交流

II. 支援模式

- 密集式到校支援服务,包括共同建构校本课程和发展校本教材、共同备课、观

课及讨论、进行行动研究、工作坊和专业交流活动等

- 为教师举办专业发展计划,以及成立跨校和跨学科的学习社群

III. 对参与学校的期望

为善用支援服务,我们期望参加计划的学校能作下列安排:

- 学校团队须有充分准备,并热衷于与支援团队及其他学校协作,以提升学与教

成效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 委派核心小组/教师负责与专业支援团队紧密协作,并作出适当安排,让教师

参与有关的协作和专业发展活动

- 与其他同工分享校本课程发展的经验和资源,如工作计划、学与教材料、研究

报告等

- 恪守法律上的责任,并在任何情况下,遵守版权条例,以发展校本课程的材料

15

IV. 注意事项 - 支援服务一般为期一年 - 详情请参阅优质教育基金网页(http://qcrc.qef.org.hk/QTN-c)

16

附件 D 优质教育基金(基金)主题网络计划—学校

I. 支援范围及重点

1. 提供予小学的项目:

优质教育基金主题网络计划—

学校 计划名称

香海正觉莲社佛教黄藻森学校 如何透过电子阅读在英文课堂中教授非故事类图书 港澳信义会小学 动手动脑-于常识科推广 STEM 教育及发展学生高阶

思维 香港道教联合会云泉学校 透过设计及调适校本课程,提升非华语学童学习中文

的能力

乐善堂梁銶琚学校(分校) 在常识科结合编程教学发展校本课程以推广 STEM 教

育 培侨小学 利用多元学习策略,创设能促进「自主、互动」的数

学课堂 秀明小学 培养自主学习的素质,善用电子学习优势,创设高效

能的数学课堂

天主教石钟山纪念小学 中国语文科-优化评估策略:检视设计、进行分析、

提供回馈与策划校本课程

圣文德天主教小学 在常识科实践 STEM 教育,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科技

及数学的效能

圣爱德华天主教小学 透过创新学习与电子学习,加强课堂互动及学习效能,

促进中国语文学习 大埔旧墟公立学校(宝湖道) 从探究式学习建构数学概念,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态

度 天水围循道卫理小学 中文科图书教学

2. 提供予中学的项目: 优质教育基金主题网络计划—

学校 计划名称

明爱屯门马登基金中学 发展教授非华语学生的中文课程领导及教师专业学习

社群 基督教宣道会宣基中学 全人通识-通识教育科的学、教、评新趋势

17

啬色园主办可誉中学暨可誉小

学 透过校本科学及生物科技课程推行 STEM 教育

乐善堂余近卿中学 透过优化校本课程及建构专业学习社群,以推展 STEM教育

玛利诺神父教会学校 按课程内容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推动 STEM 教育

3. 提供予特殊学校的项目(学校可从上列提供予小学及中学的项目及/或以下服务中,

选择申请最多两项服务(不包括与非华语学生有关的额外支援服务)): 优质教育基金主题网络计划—

学校 计划名称

匡智张玉琼晨辉学校 运用多元教学策略照顾有特殊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多

样性

II. 支援模式

每所优质教育基金(基金)主题网络计划—学校每年为三所参与学校提供支援,

每所参与学校的支援年期为一年。支援主要集中在各学与教主题,透过多元的交

流活动,促进专业交流协作文化和提高学与教的成效

III. 对参与学校的期望 为善用支援服务,我们期望参加计划的学校能作下列安排:

- 委任一位统筹教师与优质教育基金(基金)主题网络计划—学校及相关学校发

展主任联系

- 为有关教师安排固定的时段以出席会议及参加不同的专业发展活动,如共同备

- 与其他同工分享校本课程发展的经验和资源,如工作计划、教学材料、研究报

告等

- 恪守法律上的责任,并在任何情况下,遵守版权条例,以发展校本课程的材料

IV. 注意事项

- 支援服务一般为期一年 - 详情请参阅优质教育基金网页(http://qcrc.qef.org.hk/QTN-c)

18

附件 E 资讯科技教育卓越中心计划

I. 支援范围

资讯科技教育卓越中心学校提供到校支援服务,目的是支援学校推行资讯科技

教育和电子学习。有关支援服务的详情及申请表,请浏览相关网页

(http://www.edb.gov.hk/ited/coes)。

II. 支援重点

支援服务包括推行资讯科技教育的教学法、技术及管理等,按主题分类如下: 1. 课程规划及资源运用 分享电子学习课程规划的经验 使用流动电脑装置应用程式促进课堂上的学与教及评估 使用流动电脑装置内置功能促进学与教 使用流动电脑装置进行移动学习 使用学习管理系统(LMS)/云端服务 认识及处理电子安全问题 推行资讯素养及共享创意

2. 技术支援 推行自携装置(BYOD)的技术支援 设定云端服务的技术支援

3. 就个别学科的教学法提供意见及支援 4. 应用资讯科技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在 2018/19 学年,共有 16 所卓越中心学校提供到校支援服务,包括 7 所小学、9 所

中学及 1 所特殊学校。卓越中心学校名单如下: 小学 1. 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

2. 佛教慈敬学校

3.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真道书院

4. 佐敦谷圣若瑟天主教小学

5. 乐善堂梁銶琚学校(分校)

6. 保良局王赐豪(田心谷)小学

7. 圣爱德华天主教小学

19

中学 1. 明爱粉岭陈震夏中学

2. 青年会书院

3.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真道书院

4. 乐善堂余近卿中学

5. 伯裘书院

6. 圣公会圣马利亚堂莫庆尧中学

7. 香港真光中学

8. 崇真书院

9. 仁济医院罗陈楚思中学

特殊学校 1. 匡智屯门晨岗学校

III. 注意事项

- 到校支援服务一次,一般安排为两节,包括一次预备会议和一次支援活动(例

如讲座、工作坊等) - 如有查询,请致电 3698 3596 与资讯科技教育组刘晓莹女士联络

20

附件 F 优质教育基金主题网络计划

I. 支援范围及重点

基金主题网络计划涵盖不同科目和主题。

主题及统筹机构 支援重点 目标受惠学校界别 1. 透过网络学习(阅

读与写作) 照顾初中

学生个别差异

香港教育大学

特殊教育与辅导学系

计划目的是要加强教师教导有不同

学习需要及在阅读或写作上有困难

的初中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巧。网络

活动包括各成员学校互访和观摩,让

教师更能了解友校运用教学策略和

教材的实际情况,从而评估和改善相

关策略和教材的成效。计划会继续发

展网络平台,并会将其他网络学校的

教材发展成网上资源。

中学

2. 共建卓悦校园

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

防止自杀研究中心

计划目的是帮助参与学校发展为以

幸福感为本,并以培养学生的幸福感

为首要目标的学校。计划活动包括开

发、建立和培育三个阶段,并透过生

理、心理和社交层面,推行全面的健

康教育。本计划也会把所获得的良好

经验和知识承传到幼稚园。

小学及中学

3. 透过议题探究培

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

正面价值观-『认知-

思考-体验和实践』

沙田循道卫理中学

计划目的是以结合知识、能力、态度

及行动作为通识教育的发展目标,促

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关课程除了发展

学生的认知及能力外,也提供体验活

动及实践机会,以培养学生的正确态

度,期望他们能够将所学的价值观内

化及持续发展。计划活动包括经验分

享、工作坊、共同备课、教学示范、

评课和体验学习。

中学

4. 建构及推展具效

能的STEM教育学习

社群-『教学、应用、

回馈、提升学习效能』

计划目的是透过为教师进行不同的

技术培训,协助核心学校开发校本有

关 STEM 教育的教案,让核心学校

建立互动的 STEM 教育学习社群,

小学及中学

21

主题及统筹机构 支援重点 目标受惠学校界别 顺德联谊总会翁佑中

以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校本课程。计划

还会促进专业(物联网 IoT)科创学术

交流,提升学生应用 STEM 相关科

目的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创建出可实

际改善日常生活的方案,实践智慧城

市的理念。

5. 利用

microcontroller 促进

中小学 STEM 教育

香港圣公会何明华会督中学

计划目的是透过统筹学校分享经验,

帮 助 参 与 学 校 建 构 及 开 发 以

Micro:bit 为核心的 STEM 教育校本

单元教材。计划活动包括共同备课和

企业参观,以提升参与教师推行

STEM 教育的能力,并建立专业网络

进行交流。学生可透过 Micro:bit 体

验编写程式及产品设计的乐趣,培养

其创意及协作等能力。

小学及中学

6. 中小学创意

STEM 教育

青年会书院

计划目的是透过培训计划,让教师为

小学常识科及中学电脑科建立具备

STEM 教育元素的校本课程;同时透

过运用微型电脑板 Micro:bit,为学生

提供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的

机会,并提升他们的共通能力、价值

观和态度。

小学及中学

7. 学校整体课程规

划与 STEM 教育

圣公会圣十架小学

计划目的是希望建立跨校专业交流

网络,支援核心学校发展整体课程规

划与 STEM 教育。计划活动包括透

过设计常识科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

加强学生综合和应用知识与技能的

能力;透过设计循环和应用编程,发

展学生的创意和计算思维。

小学

8. 建立数据分析系

统,提升「以评估作

为学习」的评估素养

圣公会天水围灵爱小

计划目的是提升学校不同持份者的

评估素养,推广「促进学习的评估」

及「作为学习的评估」。本计划为学

校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根据校情发

展对应课程的评估重点,并协助学校

建立一套有效的数据分析系统进行

评估分析,以作出对应及针对性的回

馈;因应学生的难点,设计校本教材,

以提升学生的能力。计划亦会向参与

小学

22

主题及统筹机构 支援重点 目标受惠学校界别 学校推广多元化评估,善用不同的

学、教、评资源,改善课堂教学策略,

完善学教评循环。

II. 注意事项

- 各基金主题网络计划的统筹机构会为参加学校提供不同模式的支援服务及项

目。2019/20 学年各项支援服务的具体安排有待落实。各统筹机构将会直接邀

请学校参加其主题网络计划 - 详情请参阅优质教育基金网页(http://qcrc.qef.org.hk/QTN-c) - 如有查询,请联络基金秘书处王桂琳女士(电话:2123 6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