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161 附錄: 殖民地戰爭經驗相關小說舉隅 一、 戰後第一代 楊逵(楊貴)(1905∼1985) 〈春光關不住〉敘述戰爭末期,一位數學教員(敘述者)奉命帶 領學生整理日人的軍事基地,在很重的水泥塊底下,驚喜地發現一株 玫瑰花,這朵玫瑰花象徵的是「在日本軍閥鐵蹄下的台灣人民的心」, 永遠不會與殖民者妥協。 王詩琅(1908∼1984) 〈沙基路上的永別〉敘述者在戰爭末期被派遣至廣東工作,父母 囑其找一唐山女子結婚,以便日後回唐山定居,他的心中亦始終牢記 著自己是漢人的事實,不過當他試圖向中國職員羅小姐求婚時,她卻 逃之夭夭,因為日本人欺壓中國人太甚,之前的沙基慘案就是日本人 造成的,所以她不願相信敘述者也有愛國心,反映當時台灣人尷尬的 處境。 呂赫若(呂石堆)(1914∼1951?) 1946 年至 1947 年,發表四篇中文小說:〈故鄉的戰事一-— 改姓名〉、〈故鄉的戰事二—-一個獎〉、〈月光光—-光復以前〉、〈冬 夜〉。〈故鄉的戰事一--改姓名〉敘述者搭火車見小學生守秩序地上 車,卻有一名插隊的學生被罵「改姓名」,原以為他是台灣人,細問 之下,方知是日本人,問他為何被罵「改姓名」?他自道曰:「改姓 名」就是「假偽」的意思,因插隊才會被如此侮辱。點出連日本小孩 都知道改姓名是假偽的,日本當局欺騙台灣人的可笑。 〈故鄉的戰事二--一個獎〉樸實的農夫唐寅在田裡發現一枚美 軍空投的未爆彈,毫無防爆知識的唐寅,竟以雙手捧著炸彈,上繳警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61

附錄: 殖民地戰爭經驗相關小說舉隅

一、 戰後第一代

楊逵(楊貴)(1905∼1985):

〈春光關不住〉敘述戰爭末期,一位數學教員(敘述者)奉命帶

領學生整理日人的軍事基地,在很重的水泥塊底下,驚喜地發現一株

玫瑰花,這朵玫瑰花象徵的是「在日本軍閥鐵蹄下的台灣人民的心」,

永遠不會與殖民者妥協。

王詩琅(1908∼1984):

〈沙基路上的永別〉敘述者在戰爭末期被派遣至廣東工作,父母

囑其找一唐山女子結婚,以便日後回唐山定居,他的心中亦始終牢記

著自己是漢人的事實,不過當他試圖向中國職員羅小姐求婚時,她卻

逃之夭夭,因為日本人欺壓中國人太甚,之前的沙基慘案就是日本人

造成的,所以她不願相信敘述者也有愛國心,反映當時台灣人尷尬的

處境。

呂赫若(呂石堆)(1914∼1951?):

於 1946年至 1947年,發表四篇中文小說:〈故鄉的戰事一-—

改姓名〉、〈故鄉的戰事二—-一個獎〉、〈月光光—-光復以前〉、〈冬

夜〉。〈故鄉的戰事一--改姓名〉敘述者搭火車見小學生守秩序地上

車,卻有一名插隊的學生被罵「改姓名」,原以為他是台灣人,細問

之下,方知是日本人,問他為何被罵「改姓名」?他自道曰:「改姓

名」就是「假偽」的意思,因插隊才會被如此侮辱。點出連日本小孩

都知道改姓名是假偽的,日本當局欺騙台灣人的可笑。

〈故鄉的戰事二--一個獎〉樸實的農夫唐寅在田裡發現一枚美

軍空投的未爆彈,毫無防爆知識的唐寅,竟以雙手捧著炸彈,上繳警

Page 2: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62

局,嚇得日警紛紛閃躲,最後賞以鞭苔之刑,這就是繳納炸彈的獎賞,

不過唐寅從中亦領悟到日本人其實也很怕死。

〈月光光--光復以前〉台灣人莊玉秋為找尋理想的租屋,謊報

自己是國語家庭,卻苦了不會日語的老母和活潑的兒女,只能懨懨地

悶在家裡,有一天莊玉秋覺悟了,與其這樣窩囊地活著,不如挺起身

來做個有骨氣的台灣人,於是率著小孩望著皎潔的月色,大聲唱著台

灣民謠:〈月光光〉。

〈冬夜〉彩鳳的丈夫是出征菲律賓的志願兵,一去不回,為營生

只得進酒館工作,被浙江人郭欽明所騙,不僅淪為娼妓又身染梅毒,

於一次交易後,槍聲大作,她嚇得漫無目的的在寒冷冬夜裡狂奔。

龍瑛宗(劉榮宗)(1911∼1999):

《杜甫在長安》主角杜南遠是作者的化身,寫杜家在台灣奮鬥的

歷程,其中〈斷雲〉寫被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人,聽聞日本侵略中國

的消息,為自己的束手無策而深切自責,顯示被海峽分隔的台灣人,

雖國籍隸屬日本,仍心繫祖國的戰事。

〈勁風與野草〉勁風是指日人的窮兵黷武,野草是指戰亂下的子

民(包括日人及台人);文章中從侵略者徵兵、經濟、文化、軍策指

導⋯⋯各方面,批評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荒謬,紀錄日本由榮轉敗的

頹勢,提出對戰爭的反思。

〈燃燒的女人〉一位拋棄糟糠之妻的男人,貪與年輕的情婦歡

樂,忽視空襲危險,任憑情婦哀求他,也不願意避難,最後不長眼的

砲彈選上了他們,於是情婦豐碩年輕的胴體,轉眼間變成一具焦炭,

而男人也受到了報應,全身嚴重灼傷。

《紅塵》一書敘述四位男主角:黃廷輝、劉三奇、王秀山、林毅,

經歷終戰前後生活方式的轉變,有關戰時經驗的描寫相當詳盡:皇民

化、改姓名、徵志願兵、空襲、物質缺乏、三腳仔作威作福⋯⋯等情

形,把一群跨越終戰的台人為了營生而做的努力,及心境的轉折,皆

詳盡刻劃。

Page 3: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63

李榮春(1914∼1994):

《祖國與同胞》一群不甘為日本次等國民的台灣青年,欲藉投身

農業義勇團,到祖國伺機尋求發展的機會,主角魯誠是一位愛國且正

直的青年,厭惡日軍,強烈希望能為祖國效忠,但是以台人的身分想

在祖國落腳、活動是非常不容易的,為貫徹他的理想,決定要帶著新

結識的中國女子陳路明到重慶去,一起投身報國事業⋯⋯

林衡道(1915∼1997):

〈灰色都市〉在戰時蕭條的東京,一位台灣留學生楊世英愛戀軍

眷敏子,為幫助找尋丈夫中川,於是送給她保命的鑽戒,敏子前去中

國後,楊世英亦不留戀這灰色都市,想投奔祖國,於是尋求父執(一

位依日人勢力而得勢的台人)的幫忙,推薦到上海陸軍特務機構,不

久後行蹤成謎。

鍾理和(1915∼1960):

〈原鄉人〉敘述者(我)的二哥是日本留學生,熱心積極參與抗

日的民族戰爭,毅然返回原鄉實現志業,此時敘事者的身分是日軍防

衛團的團長,對原鄉的印象是由多方不同的訊息所砌築成的,由於受

到二哥的影響甚巨,因此亦返回大陸,回歸原鄉。

〈故鄉之四--親家與山歌〉敘事者阿錚和玉祥是一對好朋友,

還沒娶就結為親家,玉祥早年被徵至南洋當軍夫,返鄉後,他的情人

馬上塞了二個兒子給他,十幾年後,生活的重擔使他衰老,不禁怨起

日本的軍國主義,耗盡無數物質,如今到處蕭條,叫人如何維生?客

家鄉親儘管喟歎,然而只要耳際一響起山歌,不僅忘憂,連活力也不

斷湧現了!

林清文(1919∼1987):

《太陽旗下的小子》是本自傳性質濃厚的小說,林文被徵召至「支

那」當義勇團,因同情祖國同胞沒飯可吃,偷偷提供物資給同胞,又

遇到中日混血兒洪蘭,幸虧她提供情報給林文,避免祖國便衣隊的犧

Page 4: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64

牲;另紀錄台灣各義勇團的造反情事。

陳千武(陳武雄)(1922):

〈旗語〉台灣特別志願兵林逸平,即將被派往野戰部隊,同袍金

凱與他俱想到姊姊、母親對於他們的出征之所以沒有呼天搶地,大概

由於她們早已傷心透頂到無可復加的地步,就在部隊開拔的前夕,林

逸平結識一女教師,她以吻和旗語祝福帝國軍人「活著回來」。

〈輸送船〉日本為延續海外戰場,派遣輸送船運輸人員、物資,

因此容易成為盟軍的攻擊目標,大海中的彈丸之艦上,人的精神被壓

榨到極點,手握神符,希望神明能庇祐生還,但幾次空襲下,人員損

傷慘重,就算再多神符亦無法確保生存,林逸平到了帝汶島,回頭望

故鄉,不禁茫然。

〈死的預測〉民國三十二年林逸平、謝蜀、賴文欽一群台灣特別

志願兵,待在新加坡等待分發,由於早已對死作好心理準備,所以謝

蜀表示入伍前就趕著娶妻,最起碼有後了;賴文欽和林逸平則不以為

然,認為不應耽誤女性的幸福,所以賴文欽告訴女友,就當他已死;

林逸平也未給女友承諾。等到戰爭結束,林逸平、賴文欽在新加坡集

中營重逢,又獲新生後,賴文欽說「死神寬恕了我」,林逸平則說:「死

神遺棄了我」。

〈戰地新兵〉新兵乘輸送船,歷經苦難,終於來到了幾絕奧援的

天然俘虜島--帝汶。文中述描述戰地新兵的遭遇:因不諳植物特

性,紛紛拉肚子、不得反抗老兵的欺負、服勞役動輒被罰,由於林逸

平被升為上等兵,因軍中不成文規定,林逸平升等前夜,遭老兵「制

裁」,不久後准尉的服侍兵長去世,准尉親自點火火葬,反被火傷,

咸被認為是兵長報准尉虐待的仇。

〈霧〉天然俘虜島上的霧非常濃,時常在霧裡行軍,日人小林有

非常嚴重的優越感,常欺負台灣人李上等兵,以及土著蘇達,李上等

兵看不下去,故意讓小林出紕漏,隊長方知小林的惡行,小林被調到

他處,曾與小林打架的李上等兵,則晉升為兵長。

〈獵女犯〉日本為穩定軍心,在戰區多設有慰安所,於是隊長命

Page 5: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65

令士兵充當獵人去捕捉女人回來充慰安婦,林兵長在押解途中,忽然

聽見鄉音,與操鄉音的賴莎琳聊起來,對於身不由己的助紂為虐,十

分痛惡,期間有一土著為追回妻子,一路騷擾,最後土著的太太因為

習慣慰安所裡文明的享受,雖不喜與丈夫分離,還是勸丈夫快回部落。

〈迷惘的季節〉為了釐清兩個 P究竟是兵補的客人,還是軍隊專

用的 P,兵補被奉了命的林上等兵鞭打,翌日兵補造反,殺了三個不

講理的日本人,之後逃匿到密林中;在布滿密林的帝汶島上,「現地

自活」必須控制好土著,所以林兵長略施小惠平撫當地貴族,而准尉

因貪戀土女姿色,染上性病,從此他專找林兵長求得慰藉。

〈求生的慾望〉狂野的素珊公主痴戀林兵長,施計誘騙成功,害

林兵長怕自己會得性病。林兵長被派遣管理土著農耕,以現地取得糧

食,林兵長採恩威並施的手段,使各王國能臣服安耕,有一次為傳訊

息,迷路於密林中,卻巧遇昔日逃脫的兵補,兵補為好友李兵長指點

出路。由於林兵長未以統治者的權勢欺壓土著,所以當他要調動時,

土著因感念他的恩德,甚至跪下祝禱,請神賜福與他。

〈洩憤〉日本天皇親口宣布投降,林兵長冷眼看著一夕之間渙散

的軍紀:被欺負的新兵毆打老兵,發洩長久以來的積憤,林兵長則安

然吃了一頓美味的晚餐,因為再也沒有惡犬般的老兵緊盯於側。

〈遺像〉一女子在前男友的靈前回憶:當初男友欽,被徵召當志

願兵,欽告訴她:就當他死了,要把握好男人,且不要志願看護助手,

以免受非人的待遇,兩人分離後,她被地主之子逼婚,為了躲避,於

是只有選擇當看護助手,欽知道了之後,一直到光復後也不曾與她聯

絡,她正欲主動找欽解釋,卻收到欽的死訊。現在望著遺像,彷彿他

們倆已互相諒解了。

張彥勳(1925∼1995):

〈夜霧,歸來〉敘述一位被徵召至南洋作戰的台籍志願兵楊煥,

日本戰敗後,整整三年成了流浪在南洋的戰爭棄兒,每天望著南十字

星,遙想雙親及妻子,做為活著的動力,歷經千辛萬苦,安返故里,

卻面對老父把自己的妻子再許給弟弟的事實,頓時萌起生不如死的矛

Page 6: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66

盾心情,最後孤獨地踏著夜霧離去。

葉石濤(1925):

《西拉雅族的末裔》全書充滿濃厚的象徵意味,西拉雅族的女子

潘銀花象徵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母親--台灣,她生命中的五個男人,

分別象徵著曾經在台灣歷史出現過的族群:福建移民、台灣人、唐山

來的士兵、外省人,其中最強壯,最能將養分播撒在她肥沃的大地上

的,是一位駛牛車的台灣人王土根,儘管他滿臉皺紋、瞎了一眼、嗜

食檳榔、還有「泥土香」的體味,但是他最讓潘銀花滿意,正象徵台

灣人的鄉土氣息最符合台灣的需要,不過這位台灣丈夫卻枉死於空襲

之中,也象徵著戰時台灣遭受空前嚴重的空襲摧殘。

〈偷蟹〉敘述者(我)阿淘的同學李文範因家貧,因而至日人分

殖場偷蟹變賣,以籌就讀醫專的費用,於是我和李文範一起做了一生

中僅有的一次賊。受戰爭影響,台灣物資嚴重缺乏,因此兩位台灣人

欲「奪回」台人的物資以濟己之貧,亦象徵其終極目標乃是將整個台

灣奪回,不再當次等國民。

〈七娘媽生〉太平洋戰爭期間,日人禁止台灣人延續古老風俗,

以抑制台灣人的民族精神,敘述者(我)的母舅欲於「七娘媽生」(七

夕夜)這一天要幫兒子「做十六歲」(成人禮),為順利進行只好請巡

查大人與會,但是隔年敘述者的「做十六歲」卻取消了。

〈二姑、我和藝妲〉敘述者(我)阿淘的二姑因愛人被疑為台共,

死於日本獄中,因而終身不嫁,當齋姑,但因日本人欲推行「國語政

策」所以指派高女畢業的二姑擔任國語講習所所長,本身非常痛恨日

本帝國主義的二姑被逼不過,只好出錢敷衍,還找了年僅十八歲的阿

淘擔任老師,教學成果不彰,倒也稱了二姑的意,而且意外得到藝妲

學生的愛戀。

〈學琴〉敘述者(我)是擔任教職的阿淘,因不懂樂理,因此被

校長指派向女教師久子學琴,學成之後為表示感謝,於是帶著禮物前

往拜訪,發現久子不是想像中的富人千金,她的生活比阿淘還窮困,

因為她有一位與政府作對的老爸,沒想到會因案底而兩度被徵兵,哥

Page 7: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67

哥亦被徵召,家中只剩久子一份經濟支柱,還得寄回日本供祖父母生

活,此行讓阿淘了解原來日人也有階級之分。

〈日本老師的地攤〉宮本老師是台灣先史考古學的奠基者之一,

是敘述者(我)阿淘的博物老師,為人善良,且非常痛惡日本軍方的

作為,於日本戰敗後和其他的日人一樣,開始拍賣財產,雖然辛苦,

卻自覺為是贖罪。文中描寫阿淘與日本庶民間友善的互動情形。

〈過眼雲煙〉學校福利社雇員徐美琴與敘述者(我)簡先生互有

愛慕之意,但因徐父查覺後,命令徐女離職,我便失去了徐女的消息,

一直到光榮出征的當天,才看到傷心的徐女躲在角落送行。我心中無

限疑惑,謎底等到戰後兩人巧遇才揭曉,原來徐女是基督徒不願嫁進

佛教徒的家庭,且早已有一醫生未婚夫,只是被徵至南洋,生死未

卜⋯⋯

〈嫁妝〉太平洋戰爭中,以剝削窮人營利、開設當鋪維生的二叔

公為女擇一金龜婿,並附上一大筆嫁妝,婚後方知新婚女婿人面獸

心,貪得無饜,最後女兒難產去世,十甲良田落入女婿手中,開當鋪

的吝嗇叔公反被嚴重剝削,正是諸行無常。

〈雞肉絲菇〉戰爭末期物資缺乏,日人大抓黑市的時侯,敘述者

(我)阿淘家收到了佃農阿元伯的雞肉絲菇,於是母親命令阿淘快送

以雞肉絲菇燉的雞湯給生肺病的二姨母,中途邂逅了阿元伯的孫女阿

滿,非常欣賞她的樸實,但是這一位好人兒卻死於空襲之中,令阿淘

傷心不已。

〈最豐盛的祭品〉透過張羅給祖母「作忌」的祭品,寫出戰爭末

期,食物匱乏,老百姓在日人淫威之下,如何偷偷摸摸地買黑市物資

的情形,雖然敘述者(我)阿淘所找到的祭品份量不多,卻可說是在

太平洋戰爭中未曾有過的豐盛的祭品。

〈巧克力與玫瑰花〉因日本青年多數被徵召作戰,於是敘述者

(我)輕鬆找到了國校助教的工作,因蓄髮反對皇民化運動而被稱為

「時髦老師」,後來卻愛上有一位三腳仔父親的井原桑(謝秀琴),便

苦心蒐購巧克力、玫瑰花給謝女,謝女卻表示只能當好朋友,無法更

進一步,因為她早已被許配給日本人,反映當時三腳仔為巴結統治者

Page 8: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68

的醜陋面,女兒的婚事只是他們的籌碼罷了。

〈鐵門〉日本因戰爭中資源大量耗損,所以民間所有利於戰爭進

行的物資皆予沒收徵用,敘述者阿淘姨媽家西化的光榮象徵--鏤花

大鐵門,亦無法避免此一命運,使他們真正領悟身為被殖民者的悲哀。

〈竹仔巷瑣憶〉竹仔巷的臭腳仙是位神醫,最痛恨日人,卻常被

逼著去治療他們,有一天臭腳仙如廁時大聲唱改編過的日本國歌「君

卡大卵巴」,被曾受他醫治的巡查聽見,立刻以「不敬罪」逮捕,刑

求至死,真是忘恩負義。阿淘非常喜歡美如娘娘的臭腳仙之女:秀琴,

秀琴始終以姊弟相待,之後阿淘離開府城,陸續聽到秀琴在太平洋戰

爭中被徵為「篤志看護婦」到南洋的消息,但是從此後音訊全無。

〈傀儡巷與關三姑〉神祕的「關三姑」(關落陰)常是戰時急盼

歸人的台灣民眾精神寄託,文中藉此活動讓讀者看到日人箝制宗教、

無數家庭因戰爭析離,台灣人戰後於日本的生活困境,顯示吾人不過

是被上帝操縱的傀儡,擺脫不了宿命。

〈獄中記〉曾為「赤門」(東京大學)同學的台灣人李淳與日人

菊池勳在獄中重逢,只是這回菊池變成了檢事,李淳卻變成了囚犯,

菊池以統治者的立場質疑李淳不願當個有大好前途的順民,卻寧願當

一個重慶間諜,李淳則因父親死於日人的暴虐、愛人迫於日人淫威不

得不嫁日人,又通曉民族大義,故堅決反對日本的統治,以歷史真理

反質疑菊池,菊池拘提銀娥脅迫李淳,就在李淳快屈服之際,傳來令

人振奮的好消息——日本投降了。李淳立刻獲釋,而菊池切腹自殺。

〈行醫記〉李文顯是個被生父母遺棄的孤兒,養父母雖疼他,但

是卻窮得三餐不濟,連領配給米的錢也沒有,所以李文顯還曾經到水

產試驗所偷海產變賣、或偷果園的果實以孝敬養父母,幸好日本戰敗

了,台灣回歸祖國,不必再過苦日子了,且適巧有一位恩人資助他學

醫,學成之後李文顯懷願往高山上醫治最貧窮無助的人們,亦幸運地

娶到一位泰雅族的嬌妻,最後結局謎底揭曉:原來神祕恩人就是他從

未謀面的生母,感動之餘,他發誓要更憤發地醫治窮苦大眾,直到瞑

目。

Page 9: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69

〈姻緣〉台灣至東京早稻田留學的黃玉崑,於防空洞躲避美機空

襲時,巧遇一女子,君子式地安撫女子驚惶的心;回台後,碰到日本

兵正欲向一女子施暴,挺身搭救,本欲與該女子婉香結婚,但最後才

發現自己最愛的竟是婉香的姑姑瓊玉,且在一次空襲中再度證實瓊玉

就是昔日在東京共度空襲長夜的女子。

〈三姑和她的情人〉敘述者(我)辜安順的三姑,離婚後,和日

人畫家若水傳出不倫之戀,三姑勇敢追求愛情的執著,是當時罕見

的,這場日台戀曲,就在若水遭空襲死亡而劃下句號,從此三姑帶髮

修行,當終身齋姑。

〈異族的婚禮〉來自沖繩的日本女子島永櫻子與辜母結識,戰爭

末期,辜家疏散到鄉下躲空襲,還不忘順便帶著島永母女,雖如此關

心她們,卻也害怕辜安順(敘述者)愛上櫻子,因此當櫻子和西拉雅

族青年結婚時,辜家樂觀其成。這場奇特的姻緣由一個不認同日本的

琉球女子和不太認同漢人的西拉雅人配成佳偶,婚後生下一個紅髮嬰

孩,可見作者打破種族樊籬的創作意圖。

〈脫走兵〉辜安順家的佃農之子阿亮,當兵時因不懂日語命令而

遭處罰,憤而當脫走兵,這個罪名在軍中很嚴重,於是辜安順想到因

虱目魚而結識的日本女子的父親:長島准尉幫忙,還好長島早因喜食

台灣美食,而較常接觸台灣人,幫了大忙,把大事化小了。

〈唐菖蒲與小麥粉〉敘述者(我)是陸軍二等兵辜安順因負責軍

需補給,途中買了嬌豔的唐菖蒲,順手送給軍眷遺族君子先生(老

師),獲君子之邀宴,於是偽造隊長的命令,騙取了糖與小麥粉,當

晚便與君子成了親密愛人,沒想到清晨回軍營卻被以偷竊軍需品的罪

名關禁閉,部隊亦不敢聲張到軍事法庭,殆因君子是日本人,身分特

殊,故而私了,不願聲張。

〈叛變〉辜二等兵和野戰病院中台籍護士,於日本投降後立刻串

連起來叛變,卻因大佐紺野,不同意他們叛離部隊,令武裝部隊押解

入獄,幸好只關了半個月就恢復自由。老了,回想起來已無復當年勇

了。

Page 10: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70

〈天公生〉太平洋戰爭末期,日人禁止闇市物資,但府城柳家為

「天公生」(玉皇大帝生日)暗中張羅五牲來祭拜,卻被蟲田巡查查

獲三叔挾帶物資,幸好蟲田的目的只是其中的雞和雞蛋,其餘物資仍

舊發還,代三叔拘押的翠玉亦安然返家,讓柳春生一家得以如願拜「天

公」。

〈齋堂傳奇〉李淳是府城的世家子弟,因常至齋堂走動,認識齋

堂主人的孫女方素珍,李淳有反皇民的思想,因此看到捨戰時裝束而

著長衫的素珍,一時驚為天人,有次碰巧遇空襲,英雄救美,使兩人

的感情更確定,但之後一年中李淳被召當二等兵,下落不明,戰後返

鄉,再與素珍重敘前緣。

〈噶瑪蘭的柑子〉敘述者(我)曾當過日本帝國的陸軍,在軍中

受盡統治者的歧視、辱罵,一次行軍時,帶隊的岡崎軍曹申誡休息時

仍須保持軍紀不可偷摘水果,然一散開,卻看見岡崎亦啖著柑子,但

臉上出現尷尬的哀慟,此景正是昔日威風的帝國軍人已淪為喪家之

犬。戰後返鄉,在火車上遇一德國人,彼此忘情討論戰爭的罪惡,卻

把噶瑪蘭的柑子壓爛了,從爛柑子中領悟真理雖有被欺壓時,但它還

有種子,會永遠生生不息的。

〈鸚鵡與豎琴〉1944年軸心國的戰況吃緊,美機經常空襲日軍

的重要基地,見習官李淳(敘述者)受命前往監視有間諜嫌疑的義大

利領事館,雖然不願為虎作倀,但仍需遵命。監視過程,始終未發現

任何蛛絲馬跡,直到戰後與女管家相遇,方知:鸚鵡和豎琴正是傳遞

情報的工具,至於不知情的李淳正好成為他們的掩飾。

〈零戰墜落記〉戰爭末期,由於日本男老師都被徵召當兵,所以

學校粗重的工作都落入台籍助教身上,敘述者簡阿淘做苦工,勞騷滿

腹,一日躲空襲,看到有飛機墜落,以為是美軍的格拉曼,湊近一看

居然是日軍的零戰,阿淘預言日本將敗,日本女老師含淚接受,不再

罵他是非國民。

Page 11: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71

〈饑餓的兵隊〉帝國陸軍二等兵簡阿淘,好心給病兵隊剩飯,看

他狼吞虎嚥,心裡充滿疑惑,後來才明白,病兵隊原來是精銳的劍部

隊,卻在海上遇襲,飄流至台灣,變成孤兒,於是阿淘悲憫之心大起,

正欲好好施捨,卻被看護婦長(護士長)給喝阻,阿淘由他們身上確

信台灣就快解放了。

〈脫走兵〉二等兵許嘉華奉命帶回因不懂日語命令而受長官毆打

的脫走兵潘和吉,到潘家,才知潘家是抗日世家,與日人誓不兩立,

經許嘉華一番勸導後,兩人坐上歸營的火車,結果在火車上聽聞戰爭

結束的消息,欣喜若狂。

〈叛國者〉翁律夫的父親因抗日而死於牢獄中,因此留學日本的

律夫,決定要貫徹父親遺志,並期待來日回歸祖國,由於身份可疑被

特高盯睄,指控為叛國者,律夫反駁本身是漢民,何來叛國?並將特

高扭打一頓,特高的哭聲,好似哀悼大日本帝國的潰滅。

〈敗戰記〉敘述台籍日軍見習士官翁東壁,於戰爭末期,以一台

人眼光看待日人面對戰況危急時,或發誓成仁、或思戀故鄉,祈求生

還,天皇玉音宣布敗戰後,還有日人不願接受事實,挺劍指向歡欣慶

賀日本戰敗的東壁,幸有冷靜的長官主持公道,制止械鬥,從此東壁

便迎向燦爛未來。

鍾肇政(1925):

〈大機里潭畔〉敘述者(我)阿仁是一位東京留學生,因在東京

躲空襲而與好友陳生死與共,為防備自己有萬一,他把最疼愛的妹妹

託給了陳,反造成了妹妹不能和所愛的人結合,最後死於難產,做哥

哥的滿心愧咎,精神失常,在大機里潭畔墜樓自殺。

《高山組曲》第二部《戰火》是《川中島》霧社事件的續集,描

寫霧社事件十幾年,皇民化下的「蕃地」青年,為皇軍效力的始末,

他們克力攻下最險峻的要塞時;面對叢林的險惡和補給不足時,是他

們引導內地人和平地人避險求生的,終戰後,他們陷入回歸「支那」

的困惑中⋯⋯這是第一本以高砂勇士為主角的小說,探討高砂族在太

平洋戰爭期間,對戰爭的付出與犧牲。

Page 12: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72

《濁流三部曲》第一部《濁流》敘述者(我)陸志龍擔任國民學

校的教員,工作之外,還要接受「青年召集」,進入「青年團」從事

各種軍事教練,受環境所迫必需參加,但暗地裡仍清楚知道自己具有

漢族的血統,決不輕易接受同化,尤其與日本女子谷清子的戀愛以悲

劇收場後,更加深自省台灣人的命運與前途的問題。

《濁流三部曲》第二部《江山萬里》敘述者陸志龍進入彰化青年

師範學校就讀,不久日軍頒佈「學徒動員令」,使他也成為「皇軍」

的一員,在軍中感受日本幹部欺侮台人的蠻橫,心中對日本的反感漸

漸加深,一旦無意發現「江山萬里」碑,激起他的漢族意識,之後發

現原來他周遭的夥伴們,無論是瘦弱的,或巴結的,骨子裡仍是痛恨

日本人,不久後戰爭結束,台灣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八角塔下》寫敘述者(我)陸志龍十四歲到十九歲,於淡水中

學接受日本教育的情形:軍國主義教育的橫暴、口口聲聲推行皇民化

運動,卻不准陸志龍和日本女孩靜子戀愛,甚至因而被點上志願兵,

陸父勉志龍不須喪志,要為大漢民族而努力,總有脫離被殖民身份的

一天。

《台灣人三部曲》第三部《插天山之歌》陸志驤懷著抗日使命回

台,船卻遭魚雷攻擊沉沒,命大未死,但仍受日人嚴密監控,志驤只

得躲到插天山上,於匿逃期間,了解戰時體制下客家鄉親的生活,並

結識活潑野性的黃奔妹,譜出戀曲,就在兒子誕生之際,桂木警部追

捕到志驤,幸好不久後台灣就光復了。

〈中元的構圖〉以意識流的手法寫成,軍夫阿木在南洋生存的動

力是故鄉的新婚妻子,當他歷經劫難返鄉,赫然發現摯愛的妻子居然

和人私通,阿木不能接受事實,精神變得不正常,本文藉中元節普渡

餓鬼的習俗,以憐憫身陷痛苦泥沼的台籍日本兵無法獲得救贖的遭

遇。

〈大肚山風雲〉敘述者(我)是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的鍾,回憶在

大肚山上進行的勤勞召集,其間工作辛苦自不待言,特別的是遇到了

一位歷經中途島戰役而倖存的松野軍曹長對戰爭的嘲諷態度;鍾的好

友前去相會一位他們倆都喜歡的女子,卻遭空襲而死,留下好友們的

Page 13: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73

自責,這樣的結局,能歸罪何人?

〈廿年前的故事〉在「學徒動員令」的召集下,鍾和李在三汴頭

為日本建築假機場,目的是誘使美軍轟炸,浪費砲彈。在辛苦工作之

餘,李常出外尋覓食物並結識一女子阿滿,且已籌劃好戰後的婚姻大

事,然而在一次猛烈空襲中,李不顧鍾的勸阻,堅持前往保護阿滿,

不幸送命,留給愛人、親友無限悲慟。

〈前夜〉敘述者看到林二等兵不斷受鬼伍長的凌虐,同情之心油

然而生,為安慰林,於是幫他找食物,彼時在戰爭末期被饑餓纏住的

一等兵們,看著飽食懶做的日人伍長,自是憤慨萬分,就興起到廚房

偷竊的念頭,不幸被抓,換來一場夢魘。

〈野戰病院〉二等兵鍾桑,於野戰病院愛慕看護婦秋子(秋月),

又因「奉公」鑿山洞的機會,使兩人互相欣賞,然而在一次意外的爆

炸中,可愛的秋子被墜石砸中,印證了「人柱」的傳說,文中控訴無

辜的被殖民者在帝國主義下,無謂的犧牲。(注:日古俗,架橋立橋

柱時把一個人活埋於水中,以為犧牲而求河神保祐。)

〈俘虜營的故事〉美軍俘虜營中日本兵計劃要突襲美軍,寧可全

員玉碎也不可含羞苟活,其中身為台籍一等兵的林也被迫參與,困獸

之鬥的結果,當然是傷亡慘重了,但是當初最偏激的兩日人卻仍存

活⋯⋯

〈配給所的姑娘〉鍾二等兵來到簡陋的野戰病院結識另一位陳二

等兵,陳二等兵為看配給所的姑娘,常常買煙請鍾,之後陳的病況突

然惡化,死前還念念不忘配給所的姑娘,死時已是投降後四日,而他

的病源即是因受日軍凌虐而起,最終仍死在日本軍營中。

〈南郭崗上〉就讀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的一群台灣青年,在戰爭末

期受「學徒動員令」的召集,從事「勤勞奉仕」,其間日本戰敗消息

頻傳,這群青年最關心的不是眼前的御奉公,而是好友「純情詩人」

曾的暗戀有無發展?以排遣在日本人嚴格監督下的苦悶心情,沒想到

曾因思念成疾,臥病未能躲過空襲,一場才有眉目的戀情,最後無疾

而終。

Page 14: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74

《望春風》,寫一位日據時代家喻戶曉的音樂家鄧雨賢成名的經

過,及其寧願窮愁潦倒也不願意折節歌頌日本軍國主義。

鄭煥(鄭煥生)(1925):

〈沖繩歸舟〉敘述者(我)是台灣到東京的留學生被徵召至沖繩

作戰,與沖繩少女相戀,這段未果的愛情,寫出了亂世中女人的弱勢

無依。另又結識林田三郎,原本以為他是一位熱血的日本男兒,他卻

是漢人後裔,祕密為盟軍工作的間諜。1945年 4月 1日盟軍登陸,5

月末那霸機場已成美軍最接近日本的根據地,原本想蠻橫地佔領琉球

的日人,卻死在琉球人手裡,狂妄的帝國主義奪走了許多良善百姓的

生命,但也催促自身滅亡之日的到來。

〈嗚咽的茶樹〉被遣至菲律賓當軍夫的阿開,戰後回故鄉,景物

依舊,人事已非,被不知情的採茶妹視為「閒神野鬼」來嘲弄,甚至

還看到自己的墳墓,原來自己早就被認定陣亡,和樂的家現在空無一

人,只好愴然地和周遭嗚咽的茶樹一起痛哭。

〈餘暉〉阿水伯是一個務實的農民,民國三十三年發生旱災,日

本人又催糧催得緊,彼時年輕、樸實的阿水伯不善巴結,繳不出規定

的供糧,於是被日本人凌虐,身上留下很多後遺症,而今又碰上荒年,

老邁的病體踏不動水車,還好有兒子、媳婦的幫忙、新的水圳也被年

輕人築成了,家庭的和樂、供水的改善,使他的晚年溫暖了起來。

〈陣前飲恨〉敘述者老鄭是一名被派遣至海南島的軍屬,平日從

事翻譯的工作,雖然心懷祖國,但職務的要求,還是有助紂為虐的情

事,因此作者與台灣的朋友們祕密與當地游擊隊聯絡,準備起義趕走

因戰事失利而失紀的日本軍隊,果然起義成功,但敘事者卻因貪食狗

肉而腹痛住院,無法與事,卻反被日人以「模範台灣青年」優遇著,

與後來同伴為祖國立大功而受褒揚,不可同日而語,令他悔恨不已。

〈好望坡〉敘述者(我)是一位受警備召集的台籍鄭一等兵,訴

說在戰爭末期,台灣人的勞動力被壓榨到頂點,動輒受到凌虐,幸好

他有一消解壓力的處所--「好望坡」,此處恰亦為一女老師鍾愛的

地方,他們互相鼓勵一定要忍耐,因為「好的希望」不久會實現,日

Page 15: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75

本敗戰之日,為期不遠,果然不久後自由的果實成熟了,「好望坡」

自此在他的生命中具有永恆的紀念意義。

〈渡邊巡查事件〉寫冒險私販物資牟利的台人巴結討好渡邊巡查

起初索賄放水,最後卻任由同事找碴而不聞不問。說明統治者與被統

治者,基於利益而結交的默契,永遠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朋友。

鄭石棟:

〈讀書記〉追憶日治時期受教育,感受到皇民運動下日台仍嚴重

不平等的悲哀,同學路本得罪了日籍老師,只能辦理志願兵出征南

洋,才能擺脫日籍老師的糾纏。於是作者也向大哥商量當志願兵,以

避開老師的挑釁,但大哥勸他忍耐,台灣光復之期不遠了,果真不久

後,日本投降,而蠻橫的日籍老師終於走了。

廖清秀(1927):

《恩仇血淚記》敘述者林金火從小生活在日治時代,經祖母的訓

示,方知唐山是祖國,又國校羅先生毅然投身祖國抗日,他的老母過

悲而死,有這些啟蒙,讓他反省自己身為侵略者子民的悲哀,長大後

與日女子戀愛受阻,以及對於日人對戰爭反對與支持不同意見的思

考,冷靜旁觀侵略者的失敗,戰後見曾欺負自己的日人落拓、無助,

仁慈地伸出援手,以德報怨。

李篤恭(1929):

〈玩偶〉以心理剖析的自我告白,將自己為何虐待妹妹、支配其

行為的原因歸諸於受日本的強權統治:物質不平等的強制分配、幼時

受教的不公平待遇,因而厭惡「奴隸」,在生活上竟把妹妹當成奴隸,

欺凌弱小的妹妹,造成她不幸的一生。

文心(許炳成)(1930∼1987):

《泥路》由一位高中女生朱白蘭的眼中看空襲下的台灣:物資缺

乏以及台灣人民因戰爭的滋擾產生的生離死別,娓娓道出空襲下台灣

Page 16: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76

人的惶恐心情,更咒罵日本帝國主義早日滅亡。

〈生死戀〉寫被戰亂拆散的恩愛夫妻,妻子於台灣苦撐生計,照

顧婆婆,企盼丈夫生還,身在南洋的丈夫卻因躲空襲而與當地女子譜

出戀曲,而夾在兩女間的尷尬處境。

Page 17: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77

表一:【戰後第一代戰爭經驗相關作品一覽表】

作 者 資 料 來 源 發表時間

1 春 光 關

不 住

《台灣作家全集-楊逵集》張恆豪編

前衛出版社 1991年 7月

1962年 3月 30日《台灣

新生報》

2 沙基路上的永別 王

詩琅

《聯合報第六屆小說獎作品集》■弦

主編 聯合報社 1989年 3月

1980年 10月 27日《聯合

報》副刊

3 故 鄉 的 戰 事

一 - 改 姓 名

赫若

《呂赫若小說全集:臺灣第一才子》

聯合文學 1995年 7月

1946年 2月《政經報》二

卷二期

4 故 鄉 的 戰 事

二 - 一 個 獎

赫若

《呂赫若小說全集:臺灣第一才子》

聯合文學 1995年 7月

1946年 3月 25日《政經

報》二卷四期

5 月 光 光-光

復 以 前

赫若

《呂赫若小說全集:臺灣第一才子》

聯合文學 1995年 7月

1946年 10月 17日《新新》

第七期

6 冬

赫若

《呂赫若小說全集:臺灣第一才子》

聯合文學 1995年 7月

1947年 2月《台灣文化》

二卷二期

7 從汕頭來的男子 龍

瑛宗

《杜甫在長安》龍瑛宗著 聯經出版

社 1987年 7月

1945年 11月《新風》創

刊號

8 農 婦 與 日 兵 龍

瑛宗

《杜甫在長安》龍瑛宗著 聯經出版

社 1987年 7月

1946年《中華日報》

9 燃 燒 的

女 人

瑛宗

《杜甫在長安》龍瑛宗著 聯經出版

社 1987年 7月

1946年 4月《中華日報》

文化欄

10 斷

瑛宗

《杜甫在長安》龍瑛宗著 聯經出版

社 1987年 7月

1970年《民眾日報》

11 月 黑 風 高 龍

瑛宗

《杜甫在長安》龍瑛宗著 聯經出版

社 1987年 7月

1977年日文小說

12 紅

瑛宗

《紅塵》龍瑛宗著 鍾肇政譯 遠景

出版社 1997年 6月

1978年《民眾日報》連載

Page 18: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78

13 勁 風 與

野 草

瑛宗

《杜甫在長安》龍瑛宗著 聯經出版

社 1987年 7月

1982年獲聯合報特別獎

14 祖 國 與

同 胞

榮春

《祖國與同胞》李榮春著 李榮春出

版 1956年 1月

1956年 1月

15 灰 色

都 市

衡道

《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第 9集 鍾

肇政編 文壇社 1965年 10月

16 故 鄉 之 四-親

家 與 山 歌

理和

《鍾理和全集》一卷二《原鄉人》遠

景出版社 1976年 11月

1950年

17 原 鄉

理和

《鍾理和全集》一卷二《原鄉人》遠

景出版社 1976年 11月

1959年參加《亞洲畫報》

比賽落選

18 太 陽 旗 下

的 小 子

清文

《太陽旗下的小子》林清文著 林白

出版社 1989年 4月

1980年∼1981年《自立晚

報》連載

19 輸 送

千武

《獵女犯》陳千武著 熱點出版社

1984年 11月

1967年 10月《台灣文藝》

17期

20 遺

千武

《獵女犯》陳千武著 熱點出版社

1984年 11月

1976年《台灣文藝》50期

21 霧 陳

千武

《獵女犯》陳千武著 熱點出版社

1984年 11月

1976年 4月《台灣文藝》

51期

22 獵 女

千武

《獵女犯》陳千武著 熱點出版社

1984年 11月

1976年《台灣文藝》52、

53期

23 旗

千武

《獵女犯》陳千武著 熱點出版社

1984年 11月

1981年 1月 27日《台灣

日報》副刊

24 死 的

預 測

千武

《獵女犯》陳千武著 熱點出版社

1984年 11月

1981年 2月 18日《台灣

日報》副刊

25 洩

千武

《獵女犯》陳千武著 熱點出版社

1984年 11月

1981年 10月《台灣日報》

副刊

26 戰 地

新 兵

千武

《獵女犯》陳千武著 熱點出版社

1984年 11月

1982年 10月《文學界》

第 4集

Page 19: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79

27 默 契 陳

千武

《獵女犯》陳千武著 熱點出版社

1984年 11月

1982年 4月《台灣日報》

副刊

28 迷 惘 的

季 節

千武

《獵女犯》陳千武著 熱點出版社

1984年 11月

1982年 11月《文學界》

第 8集

29 求 生 的

慾 望

千武

《獵女犯》陳千武著 熱點出版社

1984年 11月

1984年 2月《文學界》第

9集

30 夜 霧

歸 來

彥勳

《台灣作家全集-張彥勳集》彭瑞金

編 1991年 7月

1964年《中華日報》

31 獄 中

石濤

《葉石濤自選集》葉石濤著 黎明出

版社 1975年 1月

1967年 2月《幼獅文藝》

24卷 5期

32 行 醫

石濤

《葉石濤自選集》葉石濤著 黎明出

版社 1975年 1月

1967年 2月《純文學》1

卷 2期

33 叛 國

石濤

《採硫記》葉石濤著 龍田出版社

1979年 2月

1967年 9月《青溪》1卷

3期

34 敗 戰 記 葉

石濤

《採硫記》葉石濤著 龍田出版社

1979年 2月

1968年 9月 9日∼11日

《台灣日報》

35 姻

石濤

《葉石濤自選集》葉石濤著 黎明出

版社 1975年 1月

1969年 1月《文藝月刊》

36 齋 堂

傳 奇

石濤

《卡薩爾斯之琴》葉石濤著 東大圖

書公司 1980年 10月

1969年《自由談》二十卷

7期

37 噶 瑪 蘭

的 柑 子

石濤

《卡薩爾斯之琴》葉石濤著 東大圖

書公司 1980年 10月

1970年 8月 25日∼9月 11日《徵

信新聞》

38 鸚 鵡 與

豎 琴

石濤

《卡薩爾斯之琴》葉石濤著 東大圖

書公司 1980年 10月

1971年《台灣日報》

39 二 姑、 我

和 藝 妲

石濤

《紅鞋子》葉石濤著 1989年 5月 1988年 4月 16日《民眾

日報》

40 傀 儡 巷 與

關 三 姑

石濤

《紅鞋子》葉石濤著 1989年 5月 1988年 5月 7日《台灣時

報》

Page 20: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80

41 鐵

石濤

《紅鞋子》葉石濤著 1989年 5月 1988年 6月 23日《中時

晚報》

42 巧 克 力 與

玫 瑰 花

石濤

《紅鞋子》葉石濤著 1989年 5月 1988年 6月 24日《中時

晚報》

43 最 豐 盛

的 祭 品

石濤

《紅鞋子》葉石濤著 1989年 5月 1988年 7月 26日《中時

晚報》

44 學

石濤

《紅鞋子》葉石濤著 1989年 5月 1988年 10月 15日《中央

日報》

45 日 本 老 師

的 地 攤

石濤

《紅鞋子》葉石濤著 1989年 5月 1988年 10月 25日《聯合

報》

46 嫁

石濤

《紅鞋子》葉石濤著 1989年 5月 1988年 10月 1日《台灣

時報》

47 過 眼

雲 眼

石濤

《紅鞋子》葉石濤著 1989年 5月 1988年 12月 4日《台灣

時報》

48 偷

石濤

《紅鞋子》葉石濤著 1989年 5月 1988年《自立晚報》

49 雞 肉

絲 菇

石濤

《紅鞋子》葉石濤著 1989年 5月 1988年《中國時報》人間

副刊

50 竹 仔 巷

瑣 憶

石濤

《紅鞋子》葉石濤著 1989年 5月 1988年《中時晚報》

51 七 娘

媽 生

石濤

《紅鞋子》葉石濤著 1989年 5月 1989年 9月 2日《台灣新

聞報》

52 零 戰 墜 落 記 葉

石濤

《台灣男子簡阿淘》葉石濤著 前衛

出版社 1990年 5月

1989年 7月 7日《聯合報》

53 脫 走 兵 葉

石濤

《台灣男子簡阿淘》葉石濤著 前衛

出版社 1990年 5月

1989年 9月 11日《中央

日報》

54 饑 餓 的 兵 隊 葉

石濤

《台灣男子簡阿淘》葉石濤著 前衛

出版社 1990年 5月

1989年 10月 14∼15《中

時晚報》

Page 21: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81

55 西 拉 雅 族

的 末 裔

石濤

《西拉雅族的末裔》葉石濤著 前衛

出版社 1990年 5月

1989年《臺灣春秋》

56 三 姑 和

她 的 情 人

石濤

《異族的婚禮》葉石濤著 皇冠出版

社 1994年 9月

57 異 族 的

婚 禮

石濤

《異族的婚禮》葉石濤著 皇冠出版

社 1994年 9月

58 脫 走

石濤

《異族的婚禮》葉石濤著 皇冠出版

社 1994年 9月

59 唐 菖 蒲 與

小 麥 粉

石濤

《異族的婚禮》葉石濤著 皇冠出版

社 1994年 9月

60 叛

石濤

《異族的婚禮》葉石濤著 皇冠出版

社 1994年 9月

61 天 公

石濤

《異族的婚禮》葉石濤著 皇冠出版

社 1994年 9月

62 濁

肇政

《濁流三部曲》鍾肇政著 遠景出版

社 1979年 3月

1961年《中央日報》

63 江 山

萬 里

肇政

《濁流三部曲》鍾肇政著 遠景出版

社 1979年 3月

1962年《中央日報》

64 大 肚 山

風 雲

肇政

《大肚山風雲》鍾肇政著 臺灣商務

出版 1967年 6月

65 廿 年 前

的 故 事

肇政

《大肚山風雲》鍾肇政著 臺灣商務

出版 1967年 6月

66 前

肇政

《大肚山風雲》鍾肇政著 臺灣商務

出版 1967年 6月

67 野 戰

病 院

肇政

《大肚山風雲》鍾肇政著 臺灣商務

出版 1967年 6月

68 俘 虜 營

的 故 事

肇政

《大肚山風雲》鍾肇政著 臺灣商務

出版 1967年 6月

Page 22: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82

69 配 給 所

的 姑 娘

肇政

《大肚山風雲》鍾肇政著 臺灣商務

出版 1967年 6月

70 南 郭

崗 上

肇政

《大肚山風雲》鍾肇政著 臺灣商務

出版 1967年 6月

71 中 元 的

構 圖

肇政

《台灣作家全集-鍾肇政集》彭瑞金

編 前衛出版社 1991年 7月

1968年《中元的構圖》康

72 插 天 山 之 歌 鍾

肇政

《鍾肇政全集 4》鍾肇政著 桃園縣

立文化中心 1999年 6月

1973年《中央日報》

73 八 角

塔 下

肇政

《鍾肇政全集 5》鍾肇政著 桃園縣

立文化中心 1999年 6月

1975年《八角塔下》文壇

74 大 機 里

潭 畔

肇政

《鍾肇政自選集》鍾肇政著 黎明文

化事業 1979年 7月

75 戰 火 鍾

肇政

《高山組曲》第二部 鍾肇政著 蘭亭

書迨 1985年 4月

1983年《中華日報》

76 望 春

肇政

《望春風》鍾肇政著 草根文化出版

1997年 1月

1976《中央日報》

77 餘

《崩山記》鄭煥著 文華出版社

1977年 10月

1965年《長崗嶺的怪石》

78 陣 前

飲 恨

《崩山記》鄭煥著 文華出版社

1977年 10月

1965年《長崗嶺的怪石》

79 好 望

《崩山記》鄭煥著 文華出版社

1977年 10月

1965年《長崗嶺的怪石》

80 渡 邊 巡

查 事 件

《台灣作家全集--鄭煥集》彭瑞金

編 1991年 7月

1965年《長崗嶺的怪石》

81 沖 繩

歸 舟

《茅武督的故事》鄭煥著 水牛出版

社 1968年 9月

1968年

82 嗚 咽 的

荼 樹

《茅武督的故事》鄭煥著 水牛出版

社 1968年 9月

1968年

Page 23: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83

83 恩 仇 血 淚 記 廖

清秀

《文藝創作》25、26、29、30、31、

32期 1953年

1953年

84 玩

篤恭

《台灣作家全集--李篤恭集》彭瑞

金編 前衛出版社 1991年 7月

1966年作於臺北木柵

85 泥

《泥路》文心著 台灣商務出版 1968

1965年《新生報》副刊

86 生 死

《台灣作家全集--文心集》彭瑞金

編 前衛出版社 1991年 7月

1958年獲《自由談》新年

徵文第一名

Page 24: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84

二、 戰後第二代

陳嘉欣(1933):

〈招夫〉敘述台籍軍夫到南洋之後一去無音訊,大女兒玉鳳為照

顧家庭,便招了本地人金土,甫新婚,金土便被點上志願兵,出征後

亦無音訊。光復後十年,以為金土已陣亡,玉鳳決定再招一位外省上

校入贅,沒想到一年後金土突然生還,此時只能把全部的罪惡歸給戰

爭,從此玉鳳就有了兩位丈夫。

鄭清文(1932):

〈髮〉以小孩觀點敘述,戰爭末期物質缺乏的農村裡,屢次偷竊

的麗卿因自己所發的重誓將被殺頭,執行者是她的丈夫金池,儘管麗

卿辯解是為了做月子,但是金池仍然當著眾人的面斬下去,刀落處髮

斷,嚇得麗卿失禁、昏死,之後夫婦倆連夜搬離村落。多年後才知道

麗卿又因偷竊失風染上肺炎而死,爾後金池一直未再娶。(斷「髮」:

喻結髮夫妻。)

〈蛤仔船〉敘述者(我)是木器店老闆的兒子,常有機會和蛤仔

船(有福師)接觸,漸從別處得知他身體殘缺的原因,是因堅拒和保

正之女結婚,而被報復成殘;戰爭末期,物資供應吃緊,有福嫂買黑

市豬尾,被三腳仔曾吉祥逮到,當街羞辱,護妻心切的蛤仔船被捕,

在牢裡施以灌水的酷刑,有福師死後,有福嫂就像菜脯一樣脫乾了水

而死,作者以淡筆寫來,卻控訴一場慘絕人寰的悲劇。

〈二十年〉敘述者帶著幾位亡友遺物,從南洋活著回來,亡友之

一的陳吉祥和敘述者是形影不離的好友,時常述他與妻子美珠的恩愛

情事,敘述者竟也愛上美珠,返台後,向美珠坦承自己間接參與獵殺

陳吉祥的實情,美珠精神崩潰,於敘述者返台後的二十年逝世,此時

才發現美珠之女似乎亦步上母親的後塵。

〈寄草〉清海從南洋歷劫歸來,溺於自己或戰友於戰場上爭扎求

生的戰爭回憶,無法適應現實社會,苦了妻子寄草,她怎麼也想不到

一場戰爭會使一個良善的人,變得乖戾、不負責任。

Page 25: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85

〈三腳馬〉「三腳仔」曾吉祥以懺悔口吻道出他當三腳仔的原因

,狐假虎威的權勢的確曾帶給他快樂,然隨終戰來臨,反成過街老鼠,

心愛的妻子代他償罪後,因病謝世,使他覺悟自身罪孽深重,於是把

心中的懊悔傾瀉於所刻的三腳馬上。

黃娟(黃瑞娟)(1934):

〈花燭〉寫一位台籍女性因新婚三個月的丈夫被徵召至南洋作

戰,一去不返,事隔多年,欲尋覓第二春時,好心促成相親對象(同

事的前夫)與同事破鏡重圓的故事。

〈啞婚〉敘述一位台籍女子因愛人戰死硫磺島,十幾年來過著單

身生活,經好友撮合,與一位喪偶的校長締結連理,之所以取名為〈啞

婚〉是因為兩者努力突破了語言的隔閡(國語、家鄉 yrhjr /日語、台

語)尋求真愛,反映戰後族群融合的情形。

〈祖國傳奇〉描述一個女孩隨著年齡與智識增長,心中的祖國形

象不斷地變化,幼年時適逢戰爭,因此她的「夢幻祖國」是彼岸的中

國,希望日本快敗,那麼她那被徵去當通譯的爸爸就能回家,光復後,

「夢幻祖國」果真來了,但是腐敗的亂象,使祖國變成了「夢魘祖國」,

及長,定居美國,開始構想一個民主的美麗之島,這個藍圖就是她心

中的「夢想祖國」,只是這個夢不知何時能圓?

〈尊姓大名〉旅居美國的兩台灣人和剛從台灣來的原住民,從問

候姓名談到各人曾有過的不同姓名,原來在日治時期的皇民化運動

中,許多台灣人被迫改姓名,一直到光復後才復原,然而原住民的姓

名並不是本名,而且從日本名字變成漢人的姓名,使親族關係錯亂,

經一番討論之後,居然發現名字反映了台灣人在異族統治的一段歷

史,這項發現,是很多台灣人都曾經歷過的歷史經驗。

《楊梅三部曲》第一部《歷史的腳印》敘述者幸子是一個小女孩,

從幸子的敘述,了解戰爭時期台灣的情形:台灣小孩被嘲弄歧視、嚴

重空襲、戰時民間組織(壯年團、青年團、婦女奉公團)、物資配給

制、父親到大陸經商、軍夫陣亡、上作文課寫「慰問文」(慰問信)

給前方戰士、日本兵隊桑(日本兵)的榮譽與鄉愁,在戰時嚴格的軍

Page 26: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86

事教育,連小孩子都無可避免地學會唱雄壯的軍歌,卻慢慢地發覺歌

詞中蘊含的悲哀,若戰爭正如軍歌所預言的死亡結局,那分別多年的

父親到祖國去,是否能安返?

李喬(李能棋)(1934):

〈皇民梅本一夫〉皇民化推動後,一些投機的台人取媚日本人,

於是紛紛改姓名、改說「國語」,文中所塑造的梅本一夫(謝時祥)

正是這樣的典型,又舉出熱愛台灣風土習俗的日本人田中次郎與拋棄

台灣傳統的一夫作對照,最後劇情的轉折來自於天皇的終戰勉書,投

機的一夫馬上穿起唐裝,準備「台民化」的演出了。

《寒夜三部曲》是一部大河小說,企圖將台灣的近代史含括在這

一部作品中,其中的《孤燈》有別於鍾肇政《濁流三部曲‧江山萬里》、

《台灣人三部曲‧插天山之歌》敘述台灣島上的人民於戰爭時期的經

歷,他將鏡頭拉到南太平洋的戰場上,描寫地位低下的台籍志願軍被

日本軍官欺壓的情形,以及日本投降之後成為「孤兒」的逃亡辛酸,

故鄉成了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林柏燕(1936):

〈南方夜車〉以正在服預官役的本省青年陳明雄為主角,外省青

年趙黃河為配角,陳明雄受過日本教育,因此喜歡聽日本歌,藉由聽

日本歌的當口,他想起曾當過日本兵的三位父執:洪林伯、仁煥叔、

立州叔被徵至中國、南洋前線的實戰經驗,以及回台後的後遺症,就

在陳明雄謂歎太平洋戰爭的無情時,趙黃河以大陸經驗強調大陸連年

爭戰,鮮有寧日,大陸人民亦辛苦萬分,本文藉由光復初期兩軍人看

台灣與中國受戰爭擺布,因緣際會之下,竟使原本敵對的雙方變成同

舟共濟的戰友,其中曲折,耐人尋思。

東方白(林文德)(1938):

《浪淘沙》全書以三條線索交織台灣人於日治時期到光復初期的

生活實況,其中於二次大戰時,留日女醫師:邱雅信,輾轉於中國、

Page 27: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87

美國、加拿大,曾進過俘虜營,協助醫治日本俘虜,最後回台灣還受

228事件的牽連;江東蘭,留學日本的新竹高中教師,因不願皇民化,

故而被徵至南洋送死,歷經大小災難,終究得以返鄉;服務於日本空

軍的周明德,因任務失敗、滯留中國,不僅了解同胞的抗日決心,還

投入抗日行伍。全書歷史、地理知識甚豐,情節複雜深入,擁有極遼

闊的時代視野。

陳映真(陳永善)(1937):

〈鄉村的教師〉被徵召當日本兵的青年吳錦翔幸運地從南方戰地

回來了,然而過去戰場上悲慘無人性的記憶,仍如鬼魅般地如影隨

形,最後因精神耗弱而自殺,只留下媽媽根福嫂的悲切。

郭松棻(1938):

〈月印〉作品時間包含戰爭後期及光復初年,透過女主角文惠的

立場去看戰爭末期的緊張狀態、男主角鐵敏被徵當兵、遣回,光復後

平日受文惠細心照料的孱弱鐵敏好轉後,反而整天沉溺祕密活動,為

了讓鐵敏多留在家裡,於是她通報政府⋯⋯從此鐵敏卻永遠回不來

了。

呂梅黛(1939):

〈侏儒〉追憶塾師阿明叔,因不肯向日本人妥協當譯員,而屢被

日人凌虐,冠以「反抗的支那人」,後來因炸掉日軍的彈藥庫,而被

處死。這一場轟轟烈烈的壯舉,使得身材矮小的阿明叔,在作者心中

永遠是一個偉大的巨人。

黃春明(1939):

〈甘庚伯的黃昏〉從一個小孩的角度看甘庚伯的瘋兒子阿興「起

瘋」的場景,道出阿興被日本人徵召當兵,雖幸運歸來,然已精神失

常,甘庚伯上了年紀,健康不佳,還要照顧精神異常的兒子,真是情

何以堪!

Page 28: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88

七等生(劉武雄)(1939):

〈回鄉的人〉以小孩的口吻述出母親找靈媒詢問到南洋作戰的丈

夫的下落,在懸疑、詭異的氣氛中,靈媒處的年輕人突然遭受莫名的

手臂攻擊,於是開始為戰死異鄉的台人們牽魂,引領他們回故鄉定

居,爸爸終於成為回鄉的人,不必流落異邦。

Page 29: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89

表二:【戰後第二代戰爭經驗相關作品一覽表】

資 料 來

發 表 時 間

1 髮 鄭清文 《聯合文學》第五卷第四期 1989年 2月 1989年《聯合文學》

2 蛤 仔

鄭清文 《相思子花》鄭清文著 麥田出版社

1992年

1989年《台灣春秋》

3 二 十

鄭清文 《校園的椰子樹》鄭清文著 三民書局

1970年 11月

1967年《皇冠》

4 寄

鄭清文 《台灣作家全集--鄭清文集》林瑞明

編 前衛出版社 1994年 6月

1974年 11月《中外文

學》30期

5 三 腳

鄭清文 《台灣作家全集--鄭清文集》林瑞明

編 前衛出版社 1994年 6月

1973《台灣文藝》62

6 招

陳嘉欣 《無季節的街》陳嘉欣著 蘭亭出版社

1985年 10月

1984年

7 花

黃 娟 《啞婚》黃娟著 前衛出版社 1996年

4月

1965年 7月《聯合報》

副刊

8 啞

黃 娟 《啞婚》黃娟著 前衛出版社 1998年

4月

1962年 2月《聯合報》

副刊《》

9 祖 國

傳 奇

黃 娟 《彼岸的女人》黃娟著 前衛出版社

1996年 4月

1995年 6月《台灣文

藝》

10 尊 姓

大 名

黃 娟 《山腰的雲》黃娟著 前衛出版社 1995

年 4月

1989年《台灣時報》

11 歷 史 的

腳 印

黃 娟 《楊梅三部曲》第一部《歷史的腳印》

黃娟著前衛出版社 2001年 1月

2001年

12 阿 妹 伯 李 喬 《山女》李喬著 晚蟬出版社 1970年 1

1962年 10月 14、15

日《中央日報》

13 山

李 喬 《山女》李喬著 晚蟬出版社 1970年 1

1969年 3月 1日《青溪》

Page 30: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90

14 哭 聲 李 喬 《山女》李喬著 晚蟬出版社 1970年 1

1969年 9月 1日《青溪》

15 如 夢 令 李 喬 《山女》李喬著 晚蟬出版社 1970年 1

1969年《中央月刊》1

卷 2期

16 蕃 仔 林

的 故 事

李 喬 《山女》李喬著 晚蟬出版社 1970年 1

1969年 8月 15日、16

日《中國時報》

17 孤

李 喬 《寒夜三部曲》第三部《孤燈》李喬著 遠

流出版社 1982年

1979年

18 皇 民 梅 本 一 夫 李 喬 《台灣作家全集-李喬集》林瑞明編

前衛出版社 1994年 6月

1979年 12月 26日《民

眾日報》

19 異 鄉 之 女 林柏燕 《異鄉之女》林柏燕著水牛出版社

1981年 3月

1980年

20 南 方 夜 車 林柏燕 《南方夜車》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1997

年 6月

1989年 2月 17日∼23

日《自立早報》

21 鄉 村 的 教 師 陳映真 《山路》陳映真著 遠景出版社 1986

年 7月

1960年《筆匯》二卷一

22 浪 淘 沙 東方白 《浪淘沙》 東方白著 前衛出版社

1994年 6月

1981年∼1989年

23 月 印 郭松棻 《1984臺灣小說選》唐文標編 前衛出版

1988年 1月

1984年 7月 21∼30《中

國時報》

24 侏 儒 呂梅黛 《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第六集鍾肇政

編 文壇社 1965年 10月

25 甘 庚 伯 的 黃 昏 黃春明 《鑼》黃春明著 皇冠出版社 1985年 8

1971年 1月 15日《文

學雙月刊》一期

26 回 鄉 的 人 七等生 《七等作品集 2》《僵局》七等生著 遠

景出版社 1986年 5月

1966年獲「臺灣文學

獎」佳作獎

Page 31: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91

三、 戰後第三代

洪醒夫(1949∼1982):

〈馬家大宅〉敘述者(我)以外人的角度看村裡馬家大宅的興衰

史,日軍據台時,馬家人首先表示歡迎,成為日人的爪牙,風光了一

陣子,之後戰爭發生,馬家的孫子,馬晉祿被遣去南洋當軍夫,回家

後埋首禮佛不問世事,遂成為他人眼中的懦夫,更由於馬家的勢利教

育使得太太(馬面的)和四名子女聯合侮辱馬晉祿,馬晉祿自殺後才

獲得解脫,死後馬家子女分光家產,馬面的孤守大宅,最後亦以自殺

收場。

李雙澤(1949∼1977):

〈終戰的賠償〉敘述者是擔任導遊的菲律賓華僑,接待來自日本

的「鹿兒島戰歿遺族」憑弔在二次大戰捐軀的親屬,卻被一群當地的

華僑、土人、台灣人,企圖以找尋松田君的遺腹子,來詐取松田母親

的錢,兩位曾當過日本兵的台灣人:土西、陳樣,認為索取「終戰賠

償」是理所當然的,情節雖戲謔,然有極其嚴肅的寫作動機,作者並

說明此文是獻給兩萬名冤死於呂宋島的台灣同胞。

周梅春(1950):

《轉燭》敘述日治時代到光復初期一個女性--認仔的一生,認

仔由於嫁了一位不善營生的丈夫琛仔,又生養了一大群子女,貧窮是

永遠擺脫不掉的夢魘,小說對於受戰火摧殘的都市與物質缺乏所衍生

的悲劇多所著墨,刻劃女性無力改善生活只好認命、順命的心態真實

入微。

黃武忠(1950):

〈遊街的人〉敘述者(我)以小孩子的角度,敘述一位早被認定

陣亡的台籍軍夫,戰後返鄉,發現兩個弟弟早就把家產分光了,這沒

關係,最教他失意的打擊是朝思暮想的新婚妻子,在沒有他的消息之

Page 32: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92

下,和鄰居再婚,令他深愛打擊,整天喝酒遊街喊著「共謀歹厝邊」,

多年後醉死在水溝裡。

古蒙仁(林日揚)(1950):

〈台灣志願兵〉敘述者(我)在一次旅程中意外逗留東京,受到

日本父執的熱情招待,他們正是在台灣出生與敘述者的父親一同成

長、當志願兵的太平洋戰爭見證者,透過照片讓年輕人重新認識屬於

父輩年代的歷史與宿命,審視大戰裡志願兵們的茫然與生死掙扎,點

出戰爭的罪惡,最後敘述者,不禁向父執輩的志願兵們行軍禮,獻上

滿腔無可名狀的敬意。

陳鏡花(陳國城)(1951):

〈微細的一線香〉敘述者(我)以縷縷不斷微細的線香象徵祖父、

父親、我、兒子一脈相承的血脈命運,以及台灣與大陸暗連不斷的血

脈傳統,然而殖民的原罪,使得祖父在說不清楚國籍的情形下,維生

的工廠被暴民破壞,父親從南洋生還,光復後卻無法適應現實社會,

二叔承著殖民痕跡加工外銷日本的產品,於是(我)守著破舊的祖庴,

期望兒子能作一位睿智的改革者,故事的背景始終是沉鬱陰濕的古

厝,而裊裊升起的白色線香正是象徵家裡永承的宿命。

宋澤萊(廖偉竣)(1952):

〈最後的一場戰爭〉寫一位台籍老兵欲藉參選立委,討回戰時日

本積欠的軍郵,以討回公道。寫作技巧特殊,以南洋回憶及參選現況

交錯呈現,每一段南洋生死掙扎的鏡頭,更堅定這位老兵參選的意

念,儘管他面對的是過慣太平日子的鄉民與滿天喧囂鬥熱鬧的選民,

但是他為了在太平洋戰爭中慘烈犧牲的同袍而戰,代他們爭取最起碼

的尊嚴。

〈虛妄的人〉寫一位患有「虛妄」病症、初任教職的老師,關心

學生林毅的就學問題,進而了解他的父親是在日據時代受高等教育,

之後被征調南洋,返鄉後自稱「孤兒」,想要改造社會卻失敗,反而

Page 33: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93

成為全鄉笑柄,由於家境困窘使得林毅從優等生變成放牛班的學生,

最後安排了一場迷離的意外——林毅溺斃,這位初任教的老師成為殺

人嫌犯。

〈糶穀日記〉以日記形式、講古語氣,敘述打牛湳村裡以農業維

生的村民,所描寫的人物皆為該類型人物的典型代表,其中有個台籍

老兵廖樹忠盤算著若向日本政府索回軍郵,他就可變成村裡最有錢的

人,至於他所曾經歷的太平洋戰爭經驗,成為他吹噓膨風的腳本,最

後軍郵賠償的計劃終究破滅,被揍慘了,落得尊嚴掃地。

〈麋城之喪〉漢奸胡之忠的棺木將被兒子胡偉明運回鄉安葬,但

遭同族且被封為的抗日義士之子胡清池強力反對,反對這位被封為日

本男爵,推動皇民化運動、強徵麋城青年遠赴海外充軍的麋城之恥回

鄉,而讓麋城再對不起歷史一次,文中諷刺貧人有骨氣、富人卻大昧

良心的風氣,最後麋城的鄉民們在豐沛的銀彈攻勢下,選擇了妥協,

這才是真的「麋城之喪」。

〈創痕〉一群朋友由北港媽祖廟的乩童滿身殘蠻的創傷,談起各

種最驚人的創傷,來自屏東的許君卻說了一個最驚悚的創傷經驗:幾

個父執輩齊聚家中談論在南洋參與大戰的受創傷勢,如:父親斷了三

根腳趾、簡烏的手臂只剩臘皮包骨、禿頭叔叔胸前有三道深彈痕、丁

番扯下帽子,只見上半截的頭顱整個被炸去⋯⋯以駭人的驚悚筆法寫

出戰場上僥存的老兵,他們終生的創傷是一般無謂的創傷所難以比擬

的。

〈娘子,回去未曾開墾的那片田〉敘述者(我)是一名村幹事,

因村民王火盛車禍過世,參加他的喪禮,以(我)與五個人的對話,

側寫火盛的一生。年輕時期,透過兒子金生、同袍鐵城的回憶,構築

成他參加日本志願兵,在越南的作戰經驗,彼時身在異地的火盛想藉

由當兵、存錢以購田地的心願。戰爭結束後返鄉,儘管如願以償有了

自己的田,但是卻基於安全理由被關了十五年,出獄後已無體力再開

墾他終身念茲在茲的田,直到身亡。

〈在太陽下〉敘述者是一位曾到過南洋的志願兵,大兒子服役當

尉官,這是父親那個年代所有台人都無法到軍階,看著兒子英挺的身

Page 34: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94

影,做父親的想起十九歲時在熱帶的太陽下初離故鄉、一九四三年在

婆羅州的叢林裡逃生、一九四五年在新加坡當戰俘、一九四五年夏天

重返故鄉,所有過去的回憶少不了天空高張的太陽,兒子現正在屏東

服役,南部特有的驕陽也是敘述生活經驗不缺乏的角色,作者抓住了

太陽具時空恆存的特性,因此無論是在屏東,還是在南洋,過去還是

現在,太陽始終伴隨著征人,給他們剛強的希望。

吳錦發(1952):

〈永恆的戲劇〉三八呂為爭一口氣,當日本巡察,作威作福,太

平洋戰爭時響應「大日本國偉大的號召」替弟弟報名志願至南洋作

戰,結果害萬千個不願出征弟弟慘死南洋,消息傳來,並沒有比「全

島玉碎」的口號更令他動容。這等寡廉鮮恥的行徑,終其一生都是惶

恐虛偽的,然而這樣的人物在動亂的時代中是永不缺席的。

〈叛國〉寫一位青年學生與地下棒球教練「蕃薯伯」認識,進而

了解台籍留日學生為抗日赴中國,被日人控「叛國」,被中國人視為

間諜,又因加入共黨被人指為「叛徒」,在那一段荒唐失序的年代裡,

到哪都是叛徒,怎不教熱血男兒心寒?

〈遲開的桂花〉曾祖母對於信仰的執著來自於她相信是神明庇祐

至南洋作戰的叔公、兩位堂叔,戰後三個親人回來二個,於是感激神

明而許下諾言,每月初一、十五皆至廟裡上香,所帶的供禮中,包括

親手焙製的桂花茶,因此當祖母病亟之際,念念不忘的是囑咐孫子探

看桂花開了沒?那年的桂花一直到十月底才開花,此時強撐一口氣的

祖母,隨即嚥氣了,然而臨終前讓家人猜不透的怪異手勢(與神明道

別的手勢),是祖孫倆的祕密。

鍾延豪(1953~1985):

〈高潭村人物誌〉中的癲坤仔曾被皇民教育洗腦,決心效忠天

皇,所以當他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打擊太大精神就失常了;讀日本

書的阿福伯公,日據時代是位威風的文官(校長),卻不因此喪失民

族意識,在戰爭末期,看到同胞的痛苦,湧起期望日本戰敗的念頭;

Page 35: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95

旺仔仙在日據時代是替日軍搖警報巡官助手,天真以為手上的響笛可

提高他的地位,沒想到勸他勿當日本助手的未婚妻卻慘死美軍空襲之

下,於是便開始酗酒,譴責自己也譴責美軍。透過文中幾位人物因時

代運的捉弄,有清醒的、有失常的、有沉淪的,作者企圖透過戰爭末

期一個小村落的人物行為,道出殖民地人民不由自主的無奈與軍國主

義的罪惡。

陳培豐(1954):

〈歐多桑時代〉在敘述者父親歐多桑的時代,年輕時被迫受日本

教育,當皇軍效忠天皇,幾年後台灣光復了,新政權的所作所為無法

得到認同,於是只好縮回日治時代的生活方式。這樣一位歐多桑的形

象其實是不少歷經日治時代的台人寫照。

李赫(李金土)(1955):

〈同學會〉一群國小同學,因昔日的日籍老師欲與同學敘舊,於

是召開四十年來的第一次同學會,在歡樂溫馨的氣氛中唯獨李陳腰悶

悶不樂,因為她永遠記得日本人在她家庭中造成的悲劇:父親被保正

打死、丈夫被拉到南洋當軍夫,只剩一箱骨灰回來、兒子亦因無錢醫

治而病死了,她現在只能靠著打零工養活自己和公公,一生悲劇根源

來自於日本人,因此就算昔日仇讎以和善形象出現,她還是無法原諒

侵略者的罪行。

蔡秀女(1957):

〈稻穗落土〉日治時代,太滎和晴枝是青梅竹馬,在金黃色的稻

田裡度過兩小無猜的童年,戰爭末期太滎從東京留學回來,卻宣布和

另一個女子結婚,晴枝大受打擊,只好委身東顯,婚後東顯旋即奉召

至南洋打仗,光復後二年返家,只沉溺酒中,最後因酒身亡,四十幾

年後,太滎過世後,他的好友出現,才解開謎題,原來太滎為了照顧

好友的小妺,因而不娶所愛的晴枝。得到解答的晴枝,終於又擁有了

金黃色的夢。

Page 36: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96

楊照(李明駿)(1963):

〈黯魂〉敘述顏家每一代的一名男子都具有「預知死亡」的能力,

於是每一代的晚年皆被視為發瘋。顏金樹的父親生活於士紳抗日時

期,顏金樹則於戰爭末期在中國從事反日運動,回台後莫名成為 228

的幫凶,之後被冠上台籍大老的頭銜。以顏家男子的宿命,影射台灣

人於國族認同上的極度困擾。

王家祥(1966):

〈一九四五之列車〉以敘述者(我)坐火車開始,原本思索書中

台灣人在戰火下無助驚惶的歷史,逐漸昏睡之際卻接連兩次都發生時

空回到四十三年前的柴油火車上,彼時火車上正受美車的猛烈空襲,

第一次回到過去,成功地返回現實,但第二次的回到過去,似乎就沒

有這麼簡單了⋯⋯

Page 37: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97

表三:【戰後第三代戰爭經驗相關作品一覽表】

資 料 來

發 表 時 間

1 馬 家 大 宅 洪醒夫 《田莊人》洪醒夫著 爾雅出版社

1988年 3月

1980年 5月 13∼15日

《臺灣日報》

2 轉 燭 周梅春 《轉燭》周梅春著 爾雅出版社 1985

年 5月

1985年

3 終 戰 � 賠 償 李雙澤 《六十七年短篇小說選》李昂編 爾雅

出版社 1981年 5月

1978年「吳濁流文學

獎」正獎

4 遊 街 的 人 黃武忠 《小人物列傳》黃武忠著 遠流出版社

1992年 11月

1992年《聯合報》副

5 台 灣 志 願 兵 古蒙仁 《第二章》古蒙仁著 遠流出版社

1991年 7月

1986年 4月《聯合文

學》18期

6 微 細 的 一 線 香 陳鏡花 《六十七短篇小說選》李昂編 爾雅出

版社 1981年 5月

1978年

7 台灣老兵三國誌 洪明燦、趙

世男

《台灣老兵三國誌》洪明燦、趙世男合

著 前衛出版社 2000年 11月

2000年

8 娘子,回去未曾開

墾 的 那 片 田

宋澤萊 《打牛湳村》宋澤萊著 遠景出版社

1978年 9月

1976年 5月 1日《中

外文學》

9 最後的一場戰爭 宋澤萊 《等待燈籠花開時》宋澤萊著 前衛出

版社 1988年 5月

1976年 10月 1日《中

外文學》

10 虛 妄 的 人 宋澤萊 《黃巢殺人八百萬》宋澤萊著 東大圖

書公司 1980年 4月

1977年 1月《中外文

學》

11 麋 城 之 喪 宋澤萊 《糶穀日記》宋澤萊著 遠景出版社

1979年 3月

1978年 4月

12 糶 穀 日 記 宋澤萊 《糶穀日記》宋澤萊著 遠景出版社

1979年 3月

1978年 10月 25日《前

衛文學叢刊》

Page 38: Taiwan soldier researching

198

13 創 痕 宋澤萊 《蓬萊誌異》宋澤萊著 前衛出版社

1988年 5月

1979年

14 永 恆 的 戲 劇 吳錦發 《台灣作家全集-吳錦發集》高天生編

前衛出版社 1992年 4月

1982年 2月《暖流》

復刊號

15 在 太 陽 下 宋澤萊 《弱小民族》宋澤萊著 前衛出版社

1987年 7月

1983年《自立晚報》

副刊

16 叛 國 吳錦發 《台灣作家全集-吳錦發集》高天生編

前衛出版社 1992年 4月

1984年《文學界》第

10集

17 遲 開 的 桂 花 吳錦發 《春秋茶室》吳錦發著 聯經出版社

1989年 2月

18 高 潭 村 人 物 誌 鍾延豪 《台灣作家全集-鍾延豪集》高天生編

前衛出版社 1992年 4月

1983年《自立晚報》

副刊

19 歐 多 桑 時 代 陳培豐 《八十年短篇小說選》愛亞編 爾雅出

版社 1992年 4月

1991年 10月 4日、5

日《中國時報》

20 同 學 會 李 赫 《母親的壓歲錢》李赫著 聯經出版社

1988年 1月

1984年 3月 20日《台

灣日報》副刊

21 稻 穗 落 土 蔡秀女 《1985台灣小說選》宋澤萊編 前衛

出版社 1987年 2月

1985年洪醒夫小說獎

22 黯 魂 楊照 《黯魂》楊照著 皇冠出版社 1993

年 11月

23 一九四五之列車 王家祥 《打領帶的貓》王家祥著 三三書坊

1990年 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