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第二十屆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出版 WINGS 20.2 WINGS 20.2 Editorial Board, HKUSTSU

Wings 20.2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Published by the Editorial Board, HKUSTSU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Wings 20.2

第二十屆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出版

WINGS 20.2 振翅

WIN

GS

20

.2Edit

oria

l B

oard, H

KU

STS

U

Page 2: Wings 20.2

W I N G S 2 0 . 2

Editorial Board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Union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

  總 編 輯 : 曾 麗 雯 T S A N G , L a i M a n

副 總 編 輯 : 李 少 達 L E E , S i u T a t

          陳 棟 材 C H A N , T u n g C h o i S a m

行 政 主 任 : 劉 冠 平 L A U , K w u n P i n g

財 務 總 監 : 符 庭 潔 F U , T i n g K i t

市 場 主 任 : 張 宗 忻 C H E U N G , C h u n g Y a n

設 計 總 監 : 李 家 榮 L E E , K a W i n g

          羅 霆 樂 L A W , T i n g L o k

          黃 煒 彤 W O N G , W a i T u n g

          周 芷 盈 C H O W , T s z Y i n g

執 行 編 輯 : 文 顥 宗 M A N , H o C h u n g

          黃 穎 妍 W O N G , W i n g I n

          莫 家 言 M O K , K a Y i n

          黃 于 玲 W O N G , Y u L i n g

          葉 文 蔚 Y I P , M a n W a i

          羅 浩 昀 L A W , H o Y u n

          周 漢 鑣 C H A U , H o n P i u

          敖 日 紅 N G O , Y a t H u n g

          黃 馨 儀 H U A N G , X i n y i

          鄧 漢 軍 T A N G , H o n K w a n

          于 曉 瀅 Y U , X i a o y i n g

          吳 松 然 N G , C h u n g Y i n F r a n c o電話:35211598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ihome.ust.hk/~su_eb/

地址:香港九龍清水灣香港科技大學學術大樓 LG5315 室

郵寄:香港九龍清水灣香港科技大學學術大樓學生會辦事處二號郵箱

Page 3: Wings 20.2

  歡迎進入這個風雨飄搖的時代。

  在校園外,反對國民教育的群眾運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在人民廣場上,開始有民

眾絕食,甚至以帳篷進行佔領,並計劃罷課行動,與政府周旋到底,誓不罷休;在大學

校園內,兩批新生終於入學,但相應的新宿舍、商學院大樓等卻並未相應落成,這校園

空前絕後的擠擁,潛伏著一系列問題。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問題愈益湧現,前路看似愈來愈黑暗,但

這卻是要我們成為前路的火炬。香港人的自由多次受到侵犯,從廿三條、替補機制以至

國民教育,自由的基石屢受打擊,然而香港人維護自由的意識卻愈來愈強;科大方面,

上年度的宿位分配風波及「黃衫哥哥姐姐」外判事件顯示出校方閉門造車、一意孤行的

弊端,但卻令科大同學對校政更加關心,一洗過往冷漠的態度。

  有人會說,付出這麼多幹什麼,在海邊散散步吹吹風的過一年,平平靜靜的過日子

不就很好嗎;有人會說,放棄吧,這場仗沒可能贏,強弱懸殊,勝負已定,徒費心力;

有人會說,你管太多了,遇到強大的勢力便繞路走吧,槍打出頭鳥,先顧自己。

  我們都習慣在舒適的環境,所以習慣了享受;我們都習慣在服從的環境,所以習慣

了沉默;我們都習慣在壓迫的環境,所以習慣了忍受。

  可是,戰地記者從不卻步,我們也不會退縮。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四方八面的風雨和挑戰,來吧。

副總編輯 陳棟材

Page 4: Wings 20.2

電子遊戲十八變

由本格談起──日系推理文學昔與今

電光流影──麥兜 給現實和夢想的一首歌

科大外判──判走了……

建築工人午膳風波

染紅的教育

自由何價 ?

OPCFHK 專訪──保育反思之旅

赤鱲角二十年

白紙上的小黑點

【專訪】末代高考 5A 狀元

從流行曲看女性愛情觀的轉變

Change of Duty

The City is Dying?

輪迴

現實

當我們的城市驀然色變──讀卡繆《鼠疫》

放下夢的標本,尋找生活的輪廓

Downpour

Single

校政

Page 5: Wings 20.2
Page 6: Wings 20.2

科大外判──

判走了…

02

校政

Page 7: Wings 20.2

科大外判──

判走了…

早前在科大爭論多時的「黃衫姐姐外判事件」現時終告一段落,這次風波歷時三個月,

其中過程高低起伏,然而卻正值考試及暑假期間,所以在校內的聲音並不強烈;然而在於科大的校政而言,卻有相當的影響。

撰文:星炬排版:千落

03

校政

Page 8: Wings 20.2

這次風波源於校方在未有任何諮詢下,把 學 生 事 務 處(Student Affairs Office, SAO)的「設施服務」及「體育設施服務」外判。事實上,這並非近期的決定,學生事務處早於 2008 年開始實行這項計劃,然而無論事前事後,校方一直將學生蒙在鼓裡,完全不作諮詢。直至今年五月才有學生注意到此項外判事件,於是組成科大外判關注組,爭取在七月一日外判正式實施之前,令校方取消外判計劃。

然而,對於這個籌備了四年之久的外判計劃,校方態度強硬,不論是第一次與學生事務處,還是及後與協理副校長及學務長的會議,均以「將向上級匯報」為拖延之藉口,然而另一方面卻不肯暫緩與外判商簽約,變相忽略學生的訴求,一意孤行,執行其外判計劃。

直至五月下旬,關注小組於仍未收到校方進一步的答覆下,發起集會遊行,首先於香港賽馬會大堂派發傳單,然後遊行至校長室門外,嚴正要求校長接收請願信,正視學生訴求。校長起初不為所動,及後才願意出來面見學生,然而在面談中,關注組學生卻發現校長對外判之弊病了解不足,而且即使接收到學生強烈不滿的聲音,卻表示將會再度延後相關決定,但同時又拒絕透露外判進度,並拒絕承諾擱置相關簽約程序,堅持黑箱作業,令學生對校方的回應感到極度失望及不滿。 六月一日,校長終向全校師生發出電郵,表示將會擱置是次外判招標。然而,擱置只是暫時停止,並非永久終止,而且該電郵中卻以大篇幅論及外判制度於全球之普遍性,以及需要「一定程度地將服務外判」,以「向納稅人和公眾負責」,欲以外判的「普遍性」來修飾補足其「合理性」。而且,該電郵宣佈校方將成立一個包括學生代表在內的工作小組,「基於小組的工作以作決定康體設施場務服務外判事宜」。 表面上,這工作小組能做到諮詢各方意見之效,校方似乎開始關注學生的聲音;然而,這工作小組的工作目標卻令這表象幻

滅。電郵中訂明,此小組的目標為「訂立一系列企業社會責任的原則和標準,涵蓋日後所有新承或續訂的外判合約」。亦即是說,這小組不過是在已經決定外判的前提下,討論「如何在外判上做得更好」,而對「在甚麼條件下才應該外判」卻隻字不提。這與學生於此事上爭取的目標實是南轅北轍,因為工作小組所達致的成果,必然是具有外判前提下的建議,然而校方卻將以該小組的工作,以作是否外判場務服務的因素。由此而言,學生的意見將被大大地扭曲。

因此,工作小組中的學生代表於首次會議即提出此項觀點,並強烈要求於工作小組的目標中,加上「在甚麼條件下應該外判」一項,以反映學生的訴求。然而,校方強硬拒絕學生代表的要求,堅決維持電郵中工作小組的目標。對此,學生代表表示強烈不滿,並要求將學生於是次外判事件中的立場清楚訂明於小組的計劃書,以澄清在工作小組的意見與反對設施服務外判事宜並無任何抵觸;同時,學生代表繼續留任於工作小組,為現存科大外判員工爭取更理想待遇。 其後,工作小組開展公眾諮詢,於七月十日在校內舉行了一場公開論壇,會中有學生一再向校方於外判事件上的強硬態度表達不滿,並質疑工作小組的目標是否對外判事件有前設立場。校方高層於論壇中多次表示學校已聽取到學生的聲音,並希望學生「多等一會,事情很快便會有結果」。兩日後,校長陳繁昌教授再次向全校發放電郵,宣佈在「參考了工作小組的討論和研究、並且經考慮同學及同事的意見後」,決定正式取消此項外判工作。

04

校政

Page 9: Wings 20.2

科大校方:閉門造車、遲鈍與落後 在今次事件中,科大校方再次展現其政策之封閉。校方在與學生交涉時,被質疑為何在這外判事件上,從政策制訂到實行,從來沒有諮詢過各方意見,其解釋是認為此項服務與學生並無直接關係,故此判斷為無需諮詢,即可推行。然而,這些「黃衫哥哥姐姐」的服務對象大部份均為學生,而且參與學生組織的同學,更會經常與這些和藹可親的服務員交流溝通,猶如家人一樣。由此可見,校方明顯對學生活動了解不足,以致再一次忽視學生意見。政策「急剎車」的現象於近年愈來愈常見,校方於制訂政策前不預早充分諮詢,只是將問題拖延至實施前夕才一次過爆發。校方必須改善其處事手法,否則在新學年兩批新生同時入學的衝擊之下,問題只會愈來愈多。

關注小組 作為今次事件的核心團體,科大外判關注小組其實只是由一群熱心的同學組成,其中有的來自學生會,亦有最普通不過的同學。注意到這件事件之時,已是考試期間,這意味著大部份同學早已封著耳朵,眼前亦只有筆記,畢竟這裡是壓力與張力大學。而緊接著的,則是漫長的暑假。所以這個行動,要招攬到同學參與,幾近不可能;即使要令同學知悉、關注這件事,或許只是一個「讚」,也要花上比平日多幾倍氣力,才能達到。而面前的,卻是閉門造車、漠視學生意見的科大校方,而且外判計劃早已籌劃多年,距離正式實施只剩兩個月,要改變校方已落實的政策,難上加難。 然而,這群關注組的學生就在考試期間與校方進行多次會談,其中談判角力,力求從校方取得更多資料;另一方面又開設臉書專頁,緊密更新情況,爭取公眾關注;再而策劃集會遊行活動,並吸引公共傳媒報道,迫使校方不再拖延。這些負擔不比考試輕。及後,繼續關注校方開設的工作小組,並且堅持抗爭,直至校長終於承諾取消外判。這些付出,只有一個小小的目標:使科大成為更溫暖的家。

結語

這次外判事件終於以取消告終,其成果固然可喜,然而這絕非終點,而是起點:無論是關注所有科大員工的待遇,還是爭取科大校園民主化,這事件也是一個里程碑,記載了科大校方罕有地因學生訴求而收回政策,亦掀起了學生繼續關注其他在科大的持份者。但是,正如科大各種事情不可能由校方獨自管理一樣,一小撮學生亦不能獨力支撐科大的未來。校方設立的外判事宜工作小組在公眾論壇後舉行了三星期的網上諮詢,然而最後得到的回應只得九份,其中學生只佔三份。當然,絕非要求同學在考試期間也應勞心勞力,只是關注一下,聯署一下,甚或讚一下,對科大的未來也是好的。

接下來是關於一種外判工人現在的問題。

05

校政

Page 10: Wings 20.2

建築工人午膳風波

現時科大正進行多項建築工程,而在這些工地工作的員工,卻未必能夠在科大的餐廳享用午膳。今年七月三十一日,有報章報道《科大涉歧視地盤工》,內容講及科大懷疑禁止建築工人在午飯時間到飯堂( 即 LG1 及 LG7) 用 膳。 然而報道中,科大回應稱建築工人不會被驅趕。

為此,我們向校園設施管理處 (FMO) 查詢。該處回應稱,現時有三個大型工程正在進行中,其中對於第八、第九座本科生宿舍的工人,校方已開放設有空調的 Seafront( 即第六座本科生宿舍地下的餐廳 ) 以供用膳,並於該處設立外賣點,以方便工友用 膳; 而 RAB(Research and Academic Building)方面,則已經由該大樓的承建商設立一個備有空調的 Common Room,以供工友休息及進膳;至於商學院大樓,工友則只能在沒有空調的工地內用膳,用膳環境明顯較其餘兩個工地惡劣。 而三個工地的工友均可以選擇到校園的飯堂用膳。然而,FMO 表示,為了疏導午飯時間高峰期,即中午十二時至一時半的人流,校方希望建築工人盡量避免於這個時間在飯堂用膳,故此已經與三個工地的承建商表示其設想目標,並要求總承包盡量安排工友於十二時之前,或一時半之後用膳。

撰文:星炬 排版:千落

06

校政

Page 11: Wings 20.2

然而,如果仍然有工友於十二時至一時半到飯堂用膳,校方雖然不會驅趕,但已經在 LG1 及 LG7的收銀處旁邊各設置一位女保安,當有建築工友要付款買飯,保安便會強烈「勸諭」他們買外賣。而如果工友堅持要堂食,保安不會禁止或驅趕。FMO 解釋,這是因為來年兩批新生,預料午膳高峰期會在十二時至一時半,而大部份建築工人都可以在高峰期以外的時間用膳。

今個學年開始有兩批新生,加上商學院大樓工程延誤,膳食位置有所不足實無可厚非,但建築工友亦為科大的持份者,他們辛勞地為科大的未來建設,功勞不比任何人低,故此科大校方實不應只為他們訂立一些特殊的措施,即使是保安那種「勸諭」,實已涉及歧視,因為這種「勸諭」是

基於他們是建築工人的身份而發出的,對其他教員、職員,甚至遊客,卻有不同待遇。校方應該做的,是與承建商加強溝通,強烈建議承建商安排工友們在高峰期前後有充足的時間午膳,而當有工友迫於無奈要在午膳高峰期用膳時,不應有任何「勸諭」,而是從承建商方面解決問題,極力減少高峰期於飯堂用膳的工友。

而尤其是商學院大樓的建築工友,他們無任何舒適的地方可供用膳,不想吃「有味飯盒」只能來飯堂,故此,科大校方應該提供一處舒適、有空調的場地予他們吃午 飯, 就 如 Seafront 一 樣;更重要的是,科大校方應立即廢除在 LG1 及 LG7 收銀處旁邊的保安崗位,停止這等具有歧視性質、只對建築工人發出的強烈「勸諭」,以免「亞洲第一學府」蒙上歧 視基層勞工的污名。

漫畫:根嗚

07

校政

Page 12: Wings 20.2

染紅的教育── 其實要認同些什麼。

教育局急急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道是要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然則

到底國民身份認同是一個怎樣的概念,教育局卻又鮮有言及。由教育局撰寫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洋洋灑灑數萬言,但能讓人稍觀出端倪的,卻只得短短的一句「讓學生明白自己與國家同根同源,在歷史、民族和文化三方面,彼此關係密切。」此短短的一句論述,實在突顯了教育局對國民身份認同此概念的不求甚解(又或是置若罔聞)。故此,在討論國民教育可行與否、應行與否之先,我們應當釐清國民身份認同這個概念到底如何,再從此思路看如今的國民教育科。

國民身份認同的三種意義

  內地學者葛兆光認為,身份認同可分為族群認同、國家認同、文化認同三種。族群認同主要指基於血緣上、傳統上的認同,國家認同指對政權的認同,文化認同則指建構在共同文化上的身份認同。此三者不必唇齒相依,亦非互相排斥,卻有輕重之分。葛兆光以為,文化認同應予以優先考慮,因為「國家」與「祖國」是兩個有別的概念,所謂「祖國」的觀念必然基於文化上的認同。

  更甚者,古來「華夏族」、「漢族」、

「中華民族」的身份根本就是基於文化上的認同。也就是說,今天中華民族的形成,不是因為彼此血濃於水,也不是因為彼此同居一國,而是因為彼此有著共同的文化。漢族古稱華夏族,所謂「華夏」,「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由此可知,由古老先民起,漢人的民族認同乃是基於「禮儀」、「服章」的文化因素,什麼血統、什麼政府,一概與民族認同無關。《孟子 ‧ 離婁》中又有說,舜、周文王皆是化外之人,但到了中國後,遵守禮節、榷守禮義,於是成了中國的聖人。由此可知,身份認同的二種意義上,以文化認同最為重要。不管出身如何,只要認同中華文化,便可以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反之,在朝代屢屢更迭、疆域不斷消長的中國,國家認同及族群認同對「中國人」身份就比較不重要。

  在中國歷史上,素來的政權認同,都必須植根於文化認同,即統治者必須透過尊重中國文化以取得其政權的合法性,否則這種政權認同是不能持久的。唐代盛世,雖是胡人統治,卻因全盤接受中原文化而得以創建盛世;清朝治世,亦是外族皇朝,亦因剛柔並濟之術而得享國祚近三百年。反之,元朝一直蔑視中原文化,致使統治不得民心,統治中國不足百年便已滅亡。

撰文:寒鴉排版:艾雲

時事

08

Page 13: Wings 20.2

為鏡,可以明得失。」如無歷史為鏡,學生又如何能從朝代更迭之理,窺得中國發展的得失?如無歷史為鏡,學生又怎能循歷世興衰之道,思考中國的未來?如無古人為鏡,學生又怎能從古哲先賢之事,學得處世之道?難道單讓國民教育科上場,就能讓學生成為一群雄才大略,足以報效祖國的人才嗎?

  在不少的歐洲國家,歷史教育均受政府重視,例如法國的小學四年級起,便要上一定的歷史課,到了高中,則無論選科如何都必須修讀歷史科;在德國,德國史與德語、英語及數學同樣屬於主科,有著同等地位。反觀中國泱泱大國,有著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香港的教育制度卻從未予以重視。國史沒落,當此危急存亡之秋,教育局還要推出一個必修的國民教育科,所犧牲的課堂時間及教學資源,必然將算在日益弱勢的中史科頭上。教育局硬推國民教育,卻冷對中史科的沒落,說穿了便是徹底的本末倒置。

  在解釋了這三種身份認同後,我們就大可以看看現今的教育制度中,到底缺了哪種身份認同的培養,使得教育局要祭出國民教育科來補苴罅漏?首先,族群認同源於血統,無可抗辯,可以不論;若說培養文化認同,就應當是中史科、中文科、文學科的責任。如此一來,國民教育科要培養哪一種的身份認同也就非常明顯了。

疾揮民族旗幟,冷對國史淪亡

  上面所述,固然是一個極為淺陋的分析,然而筆者曾細閱《課程指引》,實在並無什麼內容是中史科及通識科所不能涵蓋的。教育局如今高舉國民教育大旗,卻似乎渾然忘卻自己是如何隔岸觀火,坐看中國歷史科被人唾棄,不僅爆出退修潮,更遭斬件出售,如部分中學直至中三才教中史,甚至只教授近代史。中史科對培養中國文化認同感的重要不言而喻,教育局對中史科及國民教育科一冷一熱的迥然態度,彷彿正正暗示了國民教育科的真正目的,不在乎文化認同,而在於政權認同。

  撇開動機不談,要是學生沒有完整的史學知識,要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卻是談何容易,更加休提要學生批判思考中國國情了。唐太宗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

圖片來源:三聯素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時事

09

Page 14: Wings 20.2

染紅的教育── 其實政府根本沒權。

撰文:寒鴉排版:艾雲

教育局今年四月發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建議學校循此指

引設計國民教育科的課程。爾後,輿論普遍以為課程指引的內容隱惡揚善,側重於中國近年的國家發展,而對中國政府的陰暗面避而不談。七月上旬,國民教育中心於六月出版《中國模式》一書,更惹得滿城教師、學生、家長、政客群起而攻之,認為其內容偏頗,是典型的洗腦教材。

  然則,國民教育科之所以不義,又是否僅僅在於教材的隱惡揚善?又是否僅僅在於政府的獨斷獨行?又是否僅僅在於教局的操之過急?其實不然,國民教育科的錯誤,不在於教材如何、諮詢如何、目的如何,其根本的問題在於,政府投身推廣愛國教育,本身就是一件不義之舉,政府壓根兒沒有權力如此去作。

  在數千年前,從細細流動的尼羅河,到曲折蜿蜒的幼發拉底河,再到奔騰呼嘯的黃河,我們的遠祖在這片連綿不斷的大陸上建立起一個個璀璨壯麗的古文明。我們不妨深思一下,我們的這些祖先,本是無拘無束地生活,卻何解要放棄自由,進入社會?借用一下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John Locke 的解釋,在一個政府不存在

的自然狀態 (state of nature),人類完全自由,除了自然法 (law of nature) 外,人的行為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在自然狀態下,人人享有完全的自由,本是最完美的狀態,但由於沒有法律約束,人類可以任意處置任何對他們造成威脅的人。為了避免此種混亂,人們甘願放棄部分自由,離開自然狀態,透過共識建立社會契約(social contract),一同創立政府,社會制度於焉誕生。

  從了解政府的起源,我們可以得知,我們的遠祖之所以願意放棄無拘無束的生活,原因不外是為了保障自己的自然權利。而這一個原因,亦即是社會契約的具體內容,它規定了政府的力量和職責僅僅在於保障人民的權利免受侵害。若然政府逾越了這條界線,便即是違反了社會契約。

  如此一來,我們只消把國民教育拿來與社會契約比一比,便可以得知政府是否有權推行國民教育。根據教育局頒布的《課程指引》,設立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為了「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幫助他們養成良好品德和國民素質,從而豐富生命內涵,確立個人於家庭、社群、

時事

10

Page 15: Wings 20.2

國家及世界範疇的身份認同。」顯然這與政府存在的原因毫無關係。既然如此,即使其出於好意,即使其對社會有莫大益處,也不應予以接納,這也就是十九世紀自由主義奠基者 John Stuart Mill 所言:「只有那麼一個方法,能使政府權力正確地運用到每一個公民身上,便是保護他免受他人傷害。他身體上或是道德上的進步,都無關痛癢。就算某事能使他過得更快樂、生活更美滿,他都絕不能受到強迫去做;即使他人認為那樣做是正確或者高明的,也絕不可以逼迫他去接受。」

  看到這裡,讀者可能會問,要是國民教育在一個民主政府,經過多數決而通過,那又當怎樣呢?沒錯,在大部分人的同意及授權下,政府是有權要求人民放棄部分權利,而遵行某些義務的,諸如兵役、稅項等。然而有一些基本的權利,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剝奪的,比如說我們不能僅僅通過公投就將某人處死、不能通過公投將某人丟進牢裡,否則就會出現像法國大革命白色恐怖時期的多數人暴政,也就是柏拉圖口中的暴民政體。國民教育同樣如此,多數人不能恃著人多勢眾剝削少數人的權利。政府常常辯駁說,國民教育並非洗腦,因為它並沒有強迫學生去接受愛國主義,但縱是如此又如何?政府既是人民的信託,政府推動愛國教育,便等同於代表人民認同民族主義,同樣是違背了社會契約。愛國教育在民主政府猶且站不住

腳,就更遑論是香港那一個不完全民主的議會了。

  有人會認為國民教育科有其必要,是因為政府有責任提升國民的道德修養。然則何謂道德?若政府有權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難道我們要讓政府掌控著「道德」的話事權?難道要讓政府代表我們來界定何謂「美德」?從千百年前卑躬屈膝的中國臣民,到近代血腥無情的納粹士兵、喪心病狂的紅衛兵,都說明了,人類歷史上一樁又一樁的悲劇,不都是因為我們把道德的話事權拱手相讓給當權者而造成的?追溯香港的歷史脈絡,港英政府一直致力於與中共及國民黨爭奪道德的話事權,從而壓抑香港人的民族主義,企圖塑造港人的服從性格,例如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港英政府已經在公立學校廣設公民科,以對抗國民政府當時推廣的「新生活運動」。由此可見,國民教育往往或多或少的摻雜了些許政治因素,在香港這個仍然帶有殖民色彩的地方尤其如此。反對國民教育科,不僅是為了守護我們下一代的自由,更是為了防止歷史的悲劇再度發生。

  香港人沒有權選出自己的特首,也沒有權普選我們的代議士;普選從零七零八拖到了二零一二,又從二零一二拖到了二零一七。民主都成空談了,難道香港人還得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自由被一點點的削去?

That the only purpose for which power can be rightfully exercised over any member of a civilized community, against his will, is to prevent harm to others. His own good, either physical or moral, is not a sufficient warrant. He cannot rightfully be compelled to do or forbear because it will be better for him to do so, because it will make him happier, because, in the opinions of others, to do so would be wise, or even right.

John Stuart Mill (1806 - 1873)

圖片來源:美國之音、東周刊、爽報、維基百科

時事

11

Page 16: Wings 20.2

爭你自己的自由就是爭國家的自由,

爭你自己的權利就是爭國家的權利。

因為自由平等的國家,

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

胡適(1891 - 1962)

時事

12

Page 17: Wings 20.2

時事

13

Page 18: Wings 20.2

今年七月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電影院導致 12 人死亡的槍擊慘案,重新喚起美國居民對持槍人士的憂慮。

自由何價

美國國民持槍的歷史可追溯至 18 世紀美國獨立戰爭,民兵起義,並且秘密製作槍械對抗英軍,直至美國立國後,一直沒有法例徵回民間的槍械,而一直以來國民使用槍枝作狩獵,初期亦偶而有

貌似電影情節中西部牛仔以手槍解決私人恩怨,但這種成王敗寇的決鬥方式並沒有為當時社會帶來重大威脅,因而沒有法例禁止。而奉行個人主義的第七屆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正式把國民擁有槍械作自衛之用納入憲法中。直至 21 世紀有關槍械的憲法經多次修改,但一直存在。

撰文 : 然排版 : 然

時事

14

Page 19: Wings 20.2

根據美國現時法例,要獲得槍牌,必須先到警署申請,留下指紋,並且繳交 三 封 已 認 識 七 年 的 美 國 公 民 擔 保信,確保持有人擁有自制能力,並接受警長的會談,最後確保申請者沒有犯罪前科,沒有酗酒或暴力背景等,就可以得到持槍執照。

以上的法例看似複雜且嚴謹,可是原來美國有 31 個州根本不需要領牌就可以持槍,而且美國國民穿州過省不需搜身,不需 X-Ray 檢查。變相持槍全美流通。即是說,繁複的槍牌手續,形同虛設……

有人認為要規管國民擁有槍械,必須全國嚴格執行槍牌手續,整頓黑市槍械買賣,並且持有人須接受心理評估報告,防止患精神病或及有暴力傾向的人士利用槍支傷害他人。但這樣卻觸動了美國最寶貴的核心價植─公平和自由。公民管有槍械是出於自衛,精神病患者亦有作出自衛的需要及權利。一旦立法規管禁止他們持有槍械,

他們會否因為手無寸鐵而成為不法之徒的行兇目標,又或者分化他們與正常市民的關係,令標籤效應更為嚴重,從而誘發更難以想像的慘劇。最後這個結無人能解,無人去碰。連美國的政治家或議員都避之則吉。

市民持槍的政策原意是給予大眾有效的防衛工具,降低犯罪率。但即使諾貝爾亦萬萬想不到自己發明的黃色炸藥會被用作戰爭的工具。以暴易暴能否帶社會邁向和平之路至今仍未有答案,大家各持己見。

有一齣戲名叫「God Bless America」,講述主角原先是平平無奇的白領,但當

發現自己身懷絕症,以及家庭事業失敗後。從家中的暗格拿出手槍,殺死嘩眾取寵的評述員、談著電話看電影的觀眾、反對同性戀的遊行群眾、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司機。他對社會充滿著不滿,他認為整個國家的價值觀已被扭曲,但法律卻不能把它矯正過來,市民或習慣這種生活模式,或彷彿樂在其中,他只好「替天行道」。看畢整套戲,看不出對與錯,只有半點唏噓。世上沒有該死的人,但每人必定曾經有想把某人除去的想法,只是沒有付諸實行。

另一邊廂,美國的暴力問題比持槍法例更值得關注,根據統計,每 31 分鐘就有一名國民被謀殺,實際上牽涉到槍枝的兇殺案於美國只佔百分之二十五。只是每起槍擊案,其傷亡數字總是讓人不寒而慄,新聞片段中此起彼落的哀號串連著戰爭的情節烙印在觀眾的腦海中。悲情過後,仍有無辜的國民在美國某個角落被害。科羅拉多州的槍擊案,或許只是冰山中的一角,被譽為全世界最先進,最安全的國家,仍然有不敢向人揭示的一面。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國民應否持槍的問題永遠不會有答案,筆者只能希望世界和平,讓世界少一點戾氣,多一點關心。讓槍械可早日在人類歷史上退役。

▲ God Bless America(2011)

Photographer: Joshua Nathanson

時事

15

Page 20: Wings 20.2

OPCFHK 專訪

保育反思之旅撰文:風信子

排版:貓頭

社會

16

Page 21: Wings 20.2

還記得這張相片曾多次轉載於各交友網站和討論區嗎?相片中一位工作人員含淚撫摸著垂死的江豚,但牠卻報以微笑,彷彿叫她不要再難過。牠臨別前的微笑雖看似沒有半點怨恨和怪責,但亦正正如是,觸動了無數人的心靈,反思著那蘊含人類的自私、高傲與無情的微笑。

或許在照片被瘋狂分享前,你不知道江豚是屬於瀕危級別的海洋生物。那麼中華白海豚呢?相信大家不會感到陌生。很多人腦海中不禁閃過一幕幕牠們在本港沿岸擱淺的畫面,鼻子一酸,感嘆人類不該如此自私自利,剝奪其他生物的生存權利,反之應好好愛護生態環境,珍惜大自然有限的寶貴資源。這種公式化的反省不難從小學教科書中找到,淺白易明,生態保育的議題隨著普及教育受到愈來愈多的社會關注,其重要性人所皆知,老生常談。不過在平日生活中,又有多人也會關注周遭的生態變化和實踐保育?

「你知道最近甚麼時候在本港發現海豚擱淺嗎?」

被 香 港 海 洋 公 園 保 育 基 金 社 區 教 育 主 任Samantha 一問,我頓時十分困窘,又是慚愧。坦白說,若非接手這個訪問,本人對其組織從事的保育工作一無所知,更何況是留意海豚擱淺的報導。筆者對保育的關注度的確遠遠及不上在這房間內的科大學生。擁有豐富生物知識和酷愛大自然的性格,他們參與了由上述保育基金舉辦的「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親身體驗野外考察工作和貫徹保育的理念。在保育基金和校方資助下,九名修讀生物或生物化學系的科大同學分成三組,分別於本年 1 月、4 月及 5 月前赴中國江西省、印尼棉蘭市和菲律賓保和島進行江豚、紅毛猩猩和鯨鯊的研究項目。

▲ 訪問當天的大合照!

社會

17

Page 22: Wings 20.2

別以為紅毛猩猩小組在陸地上的考察工作相對輕鬆,事實上他們面臨更惡劣的生活環境。他們的任務是以麻醉方式將仍在橡樹森林棲息的數十隻紅毛猩猩送回當地國家公園的保護區。「當地人稱那裡做農地(Farmland),不過完全非如我們想像般種植稻米的農地。」他們在那片橡樹「農地」露營,五天的生理需要全在旁邊的一條充滿泥濘、流量不穩定的小河解決,食水、洗衣以至大小二便均在這條「生命之流」進行。「經煮沸後的河水,仍然喝到泥味。」Hazel 道。他們這一輩子忘不了這種味道,忘不了自己竟曾過著非常原始的生活而活過來。這次旅程的收穫絕對不止於保育知識的增長,得到的是更多及更多價值觀的深省。

儘管同學們的考察經驗尚淺,這次旅程使他們更清晰了解到前線保育工作,如親身蒐集、整理數據到傳播保育意識。

挑戰與困難

由預備到正式展開十四天的考察旅程,三組同學均表示當中充滿著不同考驗與變數,天氣便是其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事前預定的行程因著當地連日下大雨的關係而臨時作出更改,最終只有兩日是出海考察。」Vincy 說。對於鯨鯊和江豚小組來說,不穩定的天氣使他們難以辨認研究對象的位置和數量,甚至無法出海考察。實地考察亦是另一個挑戰,因為他們大多都是第一次真正使用到考察儀器和工具,有時還得憑肉眼記錄魚類品種及行為。「那些隨行的研究人員看到浪花的形狀或鰭狀,便能立即辨認出是什麼品種,實在太厲害了!」考察員不但要眼光銳利,聽覺也是非常靈敏。當船隻駛至海中心後,人員會把引擎熄掉,將水聽器(Hydrophone)放落水中,紀錄海豚在水底的聲音。除了努力趕上考察進度外,兩組同學也要適應長時期在船上生活,不多不少在生理上作出調整,例如寧願少喝水以減少如廁的次數。

社會

18

Page 23: Wings 20.2

研究和教育同樣重要

「保育,其實是包括保護和教育兩種方向。」Donald 說。 不 能 否 認, 研 究 工 作 將 一 些 生態現象或潛在的威脅確確實實地以定量方式呈現出來,為保育工作提供了堅固的證據和推動力,藉以向社會的既得利益者如地產發展商等私人企業施壓,要求政府修訂環保法例 和 加 強 管 制 商 業 污 染 排 放。 作 為 保 育 的基 石, 研 究 成 果 固 然 重 要, 但 教 育 同 樣 不容忽視。鯨鯊小組的研究主管是當地海豚節(Dolphin Festival) 的 發 起 人, 故 帶 領 同 學 們一起籌辦是次活動,如參與巡遊及佈置攤位。

「很多居民原來不知道附近的海域擁有多達十八種的鯨豚品種,多樣性實屬世界之冠。」Vincy指出。透過攤位遊戲和展板,當地居民能加深認識鯨豚不同類別和牠們如何接收訊息等資訊,減低因誤捕或嘈音滋擾對牠們造成的傷害。另外,攤位示範了拯救海豚的正確方法。「很多時遇到海豚戓海龜擱淺,漁民因缺乏拯救牠們的知識,結果好心做壞事。」他們誤以為用繩索繫於海豚尾部,再拖回大海便可,不過由於海豚是一種心靈極為脆弱的生物,故應先將其頭部面向大海,再找一條大布放在底部,然後合力搬到海邊待牠發力游回大海。直接向當地居民灌輸保育的意識,讓他們了解到瀕危海洋生物所面臨的威脅,從而改變捕魚習慣和方式,比起拿著研究結果與政府對質,教育的威力來得更實際、更深遠。

社會

19

Page 24: Wings 20.2

保育與旅遊業 相輔相成?

鯨 鯊 小 組 的 同 學 提 出 了 對 觀 賞 鯨 鯊 (Whale shark watching) 發展為當地旅遊項目的隱憂。外 地 旅 客 只 須 付 上 一 千 披 索 便 可 出 海 餵 哺 鯨鯊 (Feeding), 當 中 六 成 收 入 將 撥 歸 漁 民 作 為減少捕魚的補償。「當地政府及居民十分支持Feeding,認為這是保育。」在他們的角度,這是個「兩全其美」的保育方法,一方面既為政府及居民帶來可觀的收入,另一方面確保鯨鯊有充足的糧食。事實上,定期餵哺轉變了鯨鯊的固有的生活模式,帶來不少負面影響。其一,鯨鯊只會停留在餵哺的位置而不再遷徙,間接令牠們減少交配和繁殖,數量更趨於下降;其二,餵哺只能為鯨鯊提供單一營養,雖然吃飽卻營養不良;其三,用來餵飼鯨鯊的小蝦是海洋食物鏈(Marine food chain)裏的基層生物,當小蝦被鯨鯊吃盡,便會引發連鎖性的生態危機。

為了解漁民和遊客餵飼鯨鯊的行為對牠們的影響,同學們登上遊客船以獲取第一手的資料。「只踢起少許浪花,已給鯨鯊一個訊息游近船隻,近看的話你會發現牠們嘴邊刻著一道道疤痕,一些甚至連鰭都損毀了。」Vincy 憶述。看著那些傷痕累累的鯨鯊,遊客們為何仍能興高采烈地享受餵飼的樂趣?或者,遊客亦自以為自己正為保育出一分力,就如當地政府官員和居民,不過是一廂情願而已。美其名為生態旅遊,實質上是以經濟利益為首要的考慮條件,這種與金錢掛勾的「保育」,能真正達到保育的效果大概也不言而喻。

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

簡介:保育基金在 2005 年推出此贊助計劃,與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合作。至今已資助了共 181 名本地大學生前赴亞洲區內超過 10 個國家,參與及進行多達 76 項的野外考察工作。

報名資格:修讀生物或生物化學系的同學(Year1-3)

備註 : 首輪申請須交一份 essay,經篩選後進入面試階段,按面試表現分派研究對象。詳情請留意理學院最新資訊公布。

社會

20

Page 25: Wings 20.2

資料來源:http://www.facebook.com/USSP.OPCF     http://www.opcf.org.hk/tc/ussp.php圖片來源:Google map,blogspot , 呢圖網

別再抽離了,保育應從自身出發!

生活在繁榮都市的香港人,對保育往往存有一份距離感。不管環保組織如何大呼大喊,抱著一絲微弱的冀盼,向政府爭取減低基建項目為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很多人只會說 :「這是他們的責任,與我無關。」問及同學們對此有何看法,其中 Thomas 認為這種事不關己的抽離,是導致港人保育意識持續偏低的原因。他解釋很多人仍抱著隔岸觀火的心態,不明白現時人文活動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最終會波及在同一地球生活的人類之關鍵。不過筆者認為港人並非真的無知,而是選擇性地無知。自古有云:「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單純看字面意思,已得知古人提倡人類與萬物沒有存在差等、貴賤。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獨立出來,更不應凌駕於其他生物之上,關鍵並不難明。世界各地不斷出現異常高溫或低溫現象,兩極冰塊急劇溶化,生態和氣候的驟變在每個人周遭開始起著愈來愈大的變化,並非觸不到、摸不到的。然而,很多人有意識地把自身抽離,是因為他們不願對環境負上責任,故寧願選擇不聞不問。

「其實保育不一定站在最前線,一個生活習慣的輕微改變便已經幫了很大忙。」社區教育主任Samantha 說。保育常常會令人聯想起大型拯救隊伍到海豚擱淺處進行救援工作,對普通市民來說,當然是遙不可及,但在生活瑣碎事項上也可出一分力。例如罷買皮革衣物、使用可被自然分解的化學用品、減少耗用膠袋等等。不說不知,一個膠袋被甩到大海,一隻海龜便有可能因誤食或窒息而死亡。只要大家平日在購物前多留意自己真正的需求量,棄置垃圾前先分類,避免隨意將膠袋、廢物拋到大海,結合大家對保育的努力,集腋成裘,保育成效必將顯著。

作為大學生,掌握了有關知識後,更應利用不同的媒介和平台把保育的訊息傳播開去。這次考察之旅給予九位大學生一次寶貴難忘的保育經驗,日後想必能更深刻感染身邊的友人,透過人與人直接交流與分享,喚起更多人對瀕危生物絕種的關注和行動。「知易行難」不再是抽離的藉口,選擇合適的保育方式,改變習慣,改變地球。

社會

21

Page 26: Wings 20.2

自 80 年代起,啟德機場的吞吐量已達至飽和的程度,客運及貨運量已遠遠超出當時機場承載極限,延誤瀕生,來自航空業界、以及鄰近啟德的九龍城居民對新機場的渴求更趨強烈。但當時港英政府遲遲仍未落實興建新機場的方案,一來還未物色到適合興建龐大機場的選址,二來當時處理中英雙方交接的敏感時期,英政府期望平穩過渡,將興建新機場的重任交給新政府。

直至 1989 年六四事件,港人對中央的信心大減,為了挽回市民對政府的信心,當時港督衛奕於同年十月的施政報告中提交了《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整個計劃除了新機場之外,還囊括機場鐵路、青馬大橋及汲水門大橋、北大嶼山快速山路、東涌新市鎮等,整個工程造價 1600 億,全民嘩然。

每次踏進赤鱲角機場客運大樓,眼見繁忙有序的客務櫃檯,聽到充滿期待的歡笑聲,嗅到機場餐廳著金屬建築的味道,總是讓人心跳加速。不知道這是因為去旅行的興奮,還是被眼

前巧奪天工的機場震懾著。容我利用一兩版篇幅,重溫廿多年前這傳奇性工程的經過。

撰文、排版:然

社會

22

Page 27: Wings 20.2

有人說整個新機場計劃是英政府臨離去前耗盡庫房的大計,2010 年 600 億的高鐵撥款已換來強烈的反彈,不難想像二十年前的市民是怎樣看待這 1600 億的龐大工程。而且,整個建構計劃中每當發現技術上的難題,都會用上昂貴的解決方法。例如:興建機場鐵路香港站時,發現無法在擠擁的香港島建設車站,因此中環對出一大片土地被填平,令到整個機場鐵路造價提升至 350 億元,興建北大嶼山快速公路時,將整個北大嶼山海岸填出數十米……

但若真如此,英政府的無心插柳,讓它在二十年後的今天,仍然站在全球航空業界之首,世界大部分城市能從香港直航到達,都是拜這亞洲航空樞紐所賜。青馬大橋聞名國際,讓初抵香港的旅客留下深刻印象,自青馬大橋成功連接新界及大嶼山起,大嶼山開始蓬勃發展,打破寧靜成為旅遊熱點。機場核心計劃對香港的裨益不只是機場,更擴展到香港每個角落,只今仍受惠不淺。

在短短八年間移山填海,完成一個機場、一條隧道、一個新市填、兩道大橋,以及無數接通港九新界的道路,整個工程,其效率、規模以及完整性,至今仍令人嘖嘖稱奇。如此趕急或多或少是港英政府期望在回歸前完成一切建設,縱使最後機場在回歸後才正式啟用,仍無損工程的傳奇性。

「開創新領域,邁向新紀元,一項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一個令香港人引以為傲的成就,新香港國際機場,今日展現在我們眼前」這是 1998 新機場啟用後的電視廣告旁述,那時候我還小對此廣告不以為然,但如今在Youtube 再看一遍,內心卻油然感動了起來。

沒錯,我很愛這個機場,亦以香港曾經有如此精妙的工程而自豪。

圖片(由上至下):

青馬大橋 - 造價 72 億,長 1377 米,於 1997 年 5 月落成。為全球最長汽車鐵路兩用懸索橋

北大嶼快速公路 - 造價 58 億,總長 12.4 公里,於 1997 年 5 月建成

新機場 - 造價 652 億,1998 年 7 月啟用,每年客運量 5000 萬人次

機場鐵路 - 造價 340 億,於機場啟用同日通車

東涌新市鎮 - 1997 年完成,主要任務為機場支援城市,至今已居住8 萬多人

西區海底隧道 - 建造費用 57 億,1997 年 6 月竣工,全長 1363 米

社會

23

Page 28: Wings 20.2

  香港在八月份被英國《經濟學人》(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評選為全球最宜居住城市第一名。這是香港在這項評選中首次撀擊敗其他國際名城如大阪、巴黎、悉尼、溫哥華等而位居第一。你可能會問:是香港在近年有了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是天天叫囂撀的樓價高企、貧富懸殊、物價急升、空氣污染全都是新聞紙炒作出來的?皆非也,排名與實際情況的強烈落差與《經濟學人》於本次的評選方法中所作出的改變有莫大關係。

  除了評選過住使用的五大排名考量,分別為:城市的安全穩定程度、醫療、文化與環境、教育及基礎建設,是次評選新增了一個考量:「空間特性」。該指數引入綠化面積、城市延伸、自然資產等 7 個新的考量因素。而香港亦因在綠化面積及城市延伸獲得高分而從去年的第 31 名一躍成榜首。「自然資產」是以市中心半徑 100 公里內的自然資產數目作為評分標準。由於香港具有先天優勢,面積在各評選城市中為較細小一個,加上自然資產分佈平均,以致在這考量因素中得到較高的分數。佔有香港四成土地的 24 個郊野公園,亦因其與都市相近而幫助香港在「綠化面積」考量因素中取得高分。加上香港交通方便,四通八達,自然在「城市延伸」佔有優勢。由此看來,香港拿了個冠軍似乎也不為過。

  但明眼人細心一看,不難發現香港還是那個香港,絲毫未變。因為香港在污染程度該指標嚴重失分,反映香港空氣污染問題依然嚴重。只待北風一吹,珠三角排污與本地汽車排放物匯聚香港,在太平山下望的都市藍圖即變一片灰濛濛。再者,據統計數字,全港的郊野公園使用率只有 2 %。在香港這個繁華都市,年青的拚命讀書,成年的拚命工作,大部分有幸偷得半日閒的人不是呆在家中便是鬧市尋樂,恐怕不到耳順之年也不懂郊遊之樂。足見有大量優美的郊野公園而沒有親親大自然的城市氛圍,得物又有何用?更甚的,對香港大眾最切身的樓價指標、物價指數、堅尼系數等均沒在評核準則內;社會產業單一化和地產霸權問題亦沒有量化計算。這項評選實對香港有「放水」之嫌。君不見本地人挨盡一生也買不起的樓房,外鄉人卻炒賣得不亦樂乎?君不見香港產業的金融地產獨大而六大產業卻沒影沒蹤,致令莘莘學子的出路亦別沒他選?

白紙上的小黑點

慘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撰文、排版:一瓢

社會

24

Page 29: Wings 20.2

  香港可能是全球最可遊玩,最值投資的城市,但距離全球最宜居住城市就似乎不只是一步之遙。可悲的是,似乎在世界各地均能找到相似的尷尬局面。中國首都北京,因空氣污染嚴重而被外地人調侃為「灰京」,交通系統的過度負荷令人頭痛不已,一場大雨把其內部排水的不堪露於人前。世界各地不少人十分願意到北京工作以圖一份輝煌的履歷,但要長住就令外

地人有點卻步。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中心之一的英國首都倫敦,其煙霧污染嚴重程度全球皆知,不單大大影響撀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煙霧會否影響今屆奧運選手的表現亦是傳媒焦點所在。在最根本的生活質素問題都不能解決的情況下,即使都市成功吸引了世人玩樂,投資的目光又有何用?

黑紙上的小白點

  有人認為,人家都把你香港評為最宜居住城市,你也就安然接受,豈有不好好自豪一番,卻在挑剔來挑剔去的道理?只是著眼於一張白紙上的小黑點而看不見那一大片美好的純白,那眼光未免太過狹窄,香港人也太不知足吧!的確,筆者身邊大多友人,甚或討論主流也不太認同香港應當獲得這個名銜。但筆者絕不認為這種想法有過份的地方。無疑,現時身處的香港在不同的基建設備均達國際級水平;醫療制度、食品安全、治安環境、言論及宗教自由、思想開放的程度等軟件均具文明都市的標準。我以香港為傲,我亦以香港能夠受到國際性認同而自豪,但我更欣賞香港人身處幸福的生活,亦能明瞭自身有所不足而有所警剔。居安思危永遠都是知易行難。

  一個城市的大部份人,如果都只看到於一張白紙上的小黑點,可能會有些過份執著,有點吹毛求疵,但同時亦有撀鞭策自我進步,力求創新的妙用;但若然一個國家的大部份群眾都只看到於一張黑紙上的小白點,只顧感受眼前的美好,受那小白點影響而漠視那一大片漆黑,那才真的是該要擔憂的事情。

圖片來源;市區重建

社會

25

Page 30: Wings 20.2

對於經歷過公開試的你和我來說,「狀元」彷彿是一個奢想、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有否想過究竟真正的狀元是怎樣的人?是終日沈醉於書本、不擅交際的「摺友」?還是無師自通、每次考試都「打天才波」的資優學生?認識過高考末代狀元梁俊彥後,或許能一改你心中對狀元的印象,同時亦希望梁同學的分享能令你感受到他所形容的「叮一聲」,為你學業以至人生帶來一點的啓發。

    讀書經歷

很多人以為成績好的同學均是從小就名列前茅,梁同學卻是一個例外:「小學至初中期間,我的成績只是一般,通常考試前才會真正溫習,到了中三下學期因為要選科才稍為勤力一點,最後幸好剛能入讀精英班。」

梁同學表示,中四剛開始時亦不太明白課堂內容,學習態度亦只是發發白日夢就算。但一天

某老師的幾句說話卻似乎改變了他一貫以來懶散的態度,造就了今天的高考狀元:「那天化學堂上有同學問了老師一些有關那課題的問題,亦不太記得老師回答了些甚麼了,只是記得那時腦子裡好像「叮」一聲的開竅了,明白到不同課題都能夠連貫起來。」自那天起,除了化學以外,梁同學將此技巧都用於其他不同的科目上,成績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末代高考5A狀元【專訪】

撰文:Red,願  攝影:.co  排版:海獅

社會

26

Page 31: Wings 20.2

    閒時興趣

除讀書外,梁同學亦有不少嗜好。閒時喜歡彈鋼琴的他坦言彈奏樂器就像讀書一樣,總會有所謂的「樽頸位」,需要找不同方法去不斷追求進步。梁同學亦覺得彈琴能夠訓練專注力和耐性:「要彈奏一首完美的歌,需要每頁不停的重復練習,這些訓練令我在拿起課本時能夠專心的溫習。」的確,很多時候我們身邊堆滿了筆記和課本,但能否長時間的專心溫習卻是一大問題。培養自己的興趣和嗜好,想必也是取得高分的竅門之一。

    未來夢想

九月入讀科大環球商業管理的梁同學與一般坊間形容的 GBUS 學生不盡相同:沒有做 iBanker的打算,只是想擁有一個開心的家庭;喜歡購物,因此想更深入去了解各種生意的宣傳手法, 最 喜 歡 的 是 Marketing 而 非 數 字 為 主 的Finance;入讀 GBUS 是因為想看到更多不同地方的事物,而並非人云亦云認為高分就一定要選 GBUS。「其實生活上任何事都是和商科有關的,例如歌手都會有所屬的唱片公司、畫家亦會開設自己的畫廊等。」梁同學希望以自己商科的知識發展興趣,希望畢業後晉身時裝界,在這以金錢掛帥的社會中實屬難得。

會考取得 29 分的梁同學選擇了到恒生商學書院繼續預科課程,問到為

何轉至這所近年的「狀元搖籃」時,梁同學直言被它以往的戰績所吸引:「其實我對

文理商科的興趣差不多,那年在電視上看到恒商的同學成績超群,加上自己是末代考生,就很想成為精英的一分子、成為恒商故事其中的角色。」性格開朗的梁同學不會為差點就能拔尖而抱怨,亦未見害怕傳聞中恒商的地獄式訓練,反而認為未能拔尖令他有了另一種經歷,讓他能認識到更多有趣的人,他亦認為既然有那麼多人能夠在恒商密集式的操練下「活下來」,他也可以,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相信

也是他成為狀元的一大重要原因。

成為狀元難免會給人不可一世的感覺,亦曾聽聞有狀元考獲佳績後變得囂張無比,眼前的梁同學卻謙遜的表示自己只是在這考試制度下取得一刻的成功,將來仍需依靠努力和運氣。「在一個制度中愈成功,就愈難有所突破。」這很玄的一句意思是,人當習慣了眼前的制度時就只會盲目的跟隨著,限死了發展其他領域的機會。梁同學明白到突破的艱難之處,相信也就更容易作出多方面的嘗試。

社會

27

Page 32: Wings 20.2

    回應批評

樹大招風,放榜當天,除了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全港有多少狀元、訪問讀書心得外,對於他們的大學聯招選科十居其九選商科,有不少批評的聲音——選擇金融是為了「錢」途,是把「浪漫」和「個性」放棄,有作者甚至歸咎於教育制度的失敗。不相信成績好的人,恰好也熱愛商科,感歎狀元隨波逐流,目標除了賺錢,就什麼都沒有。選讀環球商業的狀元是功利、沒理想。

問梁俊彥同學的看法,他的反應是:「商科狀元不選商科才教人意外吧?他們應把問題改成——為何狀元都是商科出身。」恒生商學書院為一所商學院,學生有商科背景這個道理不難明白。既然擁有良好的根基,當然要好好利用。

他認為因為地產霸權的興起,人們都把商科妖魔化了:「商人被看成只會壓榨市民的無良僱主,事實上,社會不乏良心企業,例如社企會聘請殘疾人士,給予訓練和就業機會;一些公司會為員工提供津貼、福利,甚至為體力勞損的員工送上按摩服務。」凡事有兩面性,社會上固然有無良企業,但不能扼殺良心企業,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論。

「 商 人 是 為 解 決 社 會 問 題 而 存。 著 名 品 牌 Dr Martens 創辦人製造具備氣墊高筒靴的最初目的,是為了減輕受傷同窗雙腳在行走時所引起的痛楚,創作意念並非由錢開始;TOMS 用一對一的方式支持發展中國家,也是說,每賣出一雙鞋,公司便會捐出另外一雙予貧窮兒童。」梁同學也希望憑著自己的商業知識來幫助別人,老套些說,是令世界更美好。

社會

28

Page 33: Wings 20.2

    政治

對於國民教育,他有不少批評。「國民教育本身沒有問題,洗腦教育才為人垢病。」他認為,國民教育不可偏頗。一方面不可一味推崇毛主席、共產黨至高無上,另一方面不可只宣揚「平反六四」,兩者都是洗腦。好的歷史教育,應該有正反兩面,客觀地描寫史實,由學生自己評價。

梁俊彥是末代高考生,高考制度隨之消失,對於334 新學制,他是大惑不解。「公開考試是為大學學位把關,而考獲 3322 的同學眾多,大學學位不足,在僧多粥少之下,評估較難。」他認為新學制除了通識、BAFS,其他主流試卷難度接近會考。適當的考試應該是中等偏難,以程度較難的題目鑑別聰明的同學。而貼近會考程度的考試,分辨同學能力的效力較低。新學制是需要時間磨合、改善。

    訪後感

訪問梁同學當天,心情是既期待又緊張,期待一見這位 5A 狀元的廬山真面目,卻又害怕狀元是個披頭散髮、不擅辭令,只會讀書的書呆子。狀元是考試制度下的成功者,但往往因為這樣,更容易驕傲自滿,結果停滯不前。但眼前的這位狀元,並沒有擺架子,反而與我們談笑風生,暢所欲言。

其實,公開考試只是人生的其中一環,未來我們要面對更多的挑戰和困難。在公開考試中奪得佳績,固然值得鼓舞。但是單靠一張文憑,最多只能證明你是讀書的料子,不足以令你平步青雲。畢業後找理想的工作、和上司和同事和洽相處、在家庭和工作中取得平衡,是學生畢業後要面對的課題。就算公開考試未能如狀元般如意,也不要氣餒,只要保持著當初準備公開考試的一股幹勁,相信會離成功不遠。

圖片來源:黑紙,維基百科

社會

29

Page 34: Wings 20.2

CANTONESE POPULAR MUSIC

從流行曲看女性愛情觀的轉變

今日的香港歌壇,歌曲主題很多都關

於愛情。愛情,是每個人都想擁有

的,也是人們千百年來的話題。不少詩

歌、小說、電影,處處流露出人們對愛情

的看法,而流行曲更直接滲入聽眾的心

靈。由 70 年代仙杜拉的《啼笑姻緣》、

80 年代羅文的《激光中》、90 年代彭羚

的《完全因你》直到現在,樂迷對「情情

塔塔」的歌曲依然非常受落。最近一屆香

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十首得獎歌曲中,除

了《末日》和《六月飛霜》,《花千樹》、

《那些年》和其餘幾首,都歌頌愛情。情

歌己經成為香港藝術文化中的重要部份。

  藝術和生活從來都是分不開的,不同

年代的流行曲反映當時社會的愛情觀。

  七十年代的香港對愛情的態度是含蓄

的,每每是借景、借物抒情,以一花一草、

一景一物,抒發情感,貼近古代詩詞歌

謠,流露的是一種內向、純真的感情。「藕

絲已/玉鏡有裂痕/恩愛頓成怨恨。」

《啼笑姻緣》以斷裂的玉鏡,道出因愛成

恨,往日情已不再的無奈。

  七十年代的香港還是偏於傳統,愛情

以道德標準為依,對愛情忠誠堅貞,重視

情侶之間的承諾,追求天長地久、海枯石

爛、至死不渝的愛。對於婚姻,不會輕易

放棄,與現今社會不合即分的態度相比,

當時的人更著重諾言和承擔。一旦關係破

裂,對女性是沉重的打擊,可見當時社會

的風氣比較保守。從歌詞「生則相聚,死

也化蝶」(《啼笑姻緣》)、「謝我郎愛

千丈,若要死願雙雙死去」、《願君心記

取》、「今日與君,與君千里分,萬種恩

義千般愛,剩得別離恨」(《惜別》),

可見一斑。當時的女子,多麼渴望一生一

世愛情啊!

  八十年代,香港經濟發展非常蓬勃。

在 1985 年,香港人均 GDP 超過 10000 美

元,香港自此晉身發達地區行列。隨著經

濟起飛,社會越見富足,西方文化不斷流

入。女性主義、男女平等的思想開始萌

芽。女人擺脫傳統枷鎖,在戀愛上不再處

於下風,被動的狀態,那種夫死相隨的想

法不再。由已故歌手、當時紅極一時的歌

藝術的創作,來自日常生活。 在生活中提取創作的題材,反映在藝術作品上。

社會

30

Page 35: Wings 20.2

CANTONESE POPULAR MUSIC CANTONESE POPULAR MUSIC

手梅艷芳所唱的《壞女孩》是女性開始解

放的代表作。「Why Why Tell Me Why /

夜會令禁忌分解/引致淑女暗裏也想變

壞」,唱出女性對情愛不再含蓄,敢於表

達自己的想法,沒有壓抑對愛情關係的渴

求,出現不少意識大膽而又極為受歡迎的

歌曲。羅文的《激光中》「所以你應靠近

我/不要再自我封鎖/此一刻你屬於我/

你再也沒法擋/ Hey 將今晚今晚交給我」

和梅艷芳與許志安合唱的《將冰山劈開》

「冰結在外/火卻在內/我難忍耐/無謂

再抑壓心底愛」看得出,女性變得主動。

  九十年代至今,女性愛情的態度有所

轉變。受到戀愛自由思想的影響,認為可

以不合即分,關係不再在乎天長地久。

「閒話到此/遺憾到此結論是回憶總要到

/雖則你難忘記/這戀愛遺物終需棄置」

(《到此為止》連詩雅)的愛情觀來到多

麼灑脫自如。面對一段不可挽救的關係,

即使多麼不捨,還是要狠狠的結束,然後

再如歌詞結尾般,忘記過去,「再好好過

日子」。吳雨霏的《分手要狠》當中的歌

詞「分手要狠/講分手不需要等」不約而

同地道出相似的觀點。愛情不再為雙方帶

來道義責任,愛過就好了。

  相比起以往,為什麼女性的愛情觀會

有如此變化呢?那是因為女性的社會地位

有所轉變。現今社會女性地位漸漸提高,

甚至超越男性。女人獨當一面,在社會擔

當重要的角色,女總統、女行政總裁,是

見怪不怪。女強人越來越多,即使單身也

能活得很好,自給自足。即使面對感情的

結束,往往比男方更快癒合。有聽過「男

人多情但痴情,女人專情但絕情」嗎?

「失戀叫你/傷得要死/無人同情這悲慘

過程/勞煩你自己撐起」(《失戀哲理》

關心妍 ),拿得起、放得下是新一代女性

的愛情哲理。

  不同年代的流行曲反映當時女性的愛

情觀。在七十年代的愛情,重視承諾、追

求天長地久的關係。在八十年代的愛情,

女性擺脫傳統枷鎖,主動追求男性。九十

年代至今的愛情,女性不及七十年代般重

視承諾,瀟灑面對男女關係。藝術的創作

來自日常生活,研究女性的愛情觀可從流

行曲中可見一斑。一看當地的流行曲,或

可讓你更了解女性心態。

撰文:Red 

排版:艾雲

圖片來源:iTunes、YesAsia.com

社會

31

Page 36: Wings 20.2

Alice Matthews, a pretty blonde hair girl who was studying in

a famous private school in United Kingdom, knew that she was

pregnant before her GCEAL examinations. How could she face it?

1) What was your reaction when you knew you were pregnant?

Mostly, I was just scared. I thought my life was over, but I soon realised that change

doesn't mean the end. I found that my life had purpose for the first time. Before, I

was just on the same path as everyone else, and I didn't really care what happened

to me, but when I found out I was pregnant I realised my body wasn't just mine

anymore. I had to look after myself, for the baby, and my life is so much richer now.

2) What were your parents and your boyfriend's reaction when

they knew you were pregnant?

My mum laughed! She was in shock for a few weeks, and she

thought I was "wasting my potential," but I explained to her that

my mind wasn't going to deteriorate just because I was a mother.

Even if I didn't get to university, I'd still have my intelligence

without the piece of paper to prove it. Then she thought about it

more like becoming a grandmother and she was overjoyed.

Changeof

DutyWritter : mTypsetter : Vitamin K

社會

32

Page 37: Wings 20.2

3) What did the school do when they know you were pregnant? Did they do

anything to you and your boyfriend?

The school was surprisingly supportive. I think they respected us a lot for keeping

the baby, and they said they'd make it as easy as possible for us. We left, of course,

but that was our choice. We didn't get expelled or punished in any way, it was a

situation between adults. I still managed to complete my English coursework and

Art exam at home, and I can go back next year to study. There is absolutely no

reason why having a child should stop anybody achieving their full potential.

4) I've heard that lots of mothers have depression before or after giving a birth to

the baby; did you have any experience in that?

Every mother has what is called "baby blues", where they suddenly feel upset and

can't stop crying. This happens a few days after the birth and it's a totally normal

hormonal reaction. The adrenaline from labour just drops and you suddenly realise

you're exhausted. After that, a lot of women develop post-natal depression. It's

overwhelming how dependant a tiny baby is, and I often think that I'm "not doing

it right" or I'm "not good enough", because I feel like I have to prove myself to every

other mother. I feel guilty for accepting offers of help, but I know that really, it's fine

to want a break, it's normal to feel overwhelmed, and nobody expects any first time

mum to do everything herself.

5) You are still 18 right? I know it takes loads of effort to

teach or to raise a baby... How do you manage to take care

your son? Do you think you are a good mother?

It is hard, but with a lot of patience. Sometimes he cries

and I don't know why, but mostly that's just when he's over

tired. On the whole, if he's gaining weight and not upset all

the time, then he's doing ok. I do think I'm doing the best I

can for my son, he's healthy and happy and that's all I can

ask for.

6) Do you plan to go to school again? or go to work?

I'm definitely going to finish my A levels, there's no reason

why I shouldn't, and I'm going to try for university. I see

it as a challenge, there is enough support set up that we

should cope, although I won't have the typical university

experience, I'll have the family experience instead. I'm

looking forward to that.

社會

33

Page 38: Wings 20.2

9) Have you ever thought of the consequence when you

had sex with your boyfriend?

Surprisingly, we were very careful. Nothing is 100%

effective, and it just goes to show that it can happen to

anybody.

10) Will you get married with your boyfriend eventually?

Maybe in a few years, but we've decided to slow things

down for now!

11) Do you think your future is restricted by your son? For example, you have to

think about your son's feeling or avoid doing something?

It certainly will affect my future, but I wouldn't say "restrict". Choosing a

university, for instance, will be different, because I'm not just moving on my

own, and I have to look into childcare, travel costs etc. but a lot of the places I

originally applied to are equipped with nurseries and family accommodation,

and we're saving for a flat of our own already, just in case.

8) Have you ever thought of abortion? Why?

I think it's important that people talk about these things, so I'm happy to

answer. I did think about abortion, yes. A lot of people my age say that

they definitely would, and it was an option for us. But it never seemed

right for me. I wouldn't have been able to just forget about what could

have been and move on with life as though it'd never happened. I think

it would have changed me more than having Jack has. It's a personal

choice though, it all comes down to what's right for the individual.

7) Raising a child is not an easy thing; it requires money and time. How do

you manage to do that and who is your financial supporter?

The government in England has a lot set up to support families without

much income, and our parents help out when we need them, but Sam

has a good job and works hard. We're living with my mother at the

moment, so we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rent, and people we know

have been really great, giving us clothes, prams, toys etc. we've only had

to buy a couple of things ourselves, which is amazing considering the

average British parent spends £9000 in their child's first year!

社會

34

Page 39: Wings 20.2

12) If you have had a choice, would you still choose to have a baby at your age?

That's a difficult question. I can't really imagine my life without the baby now.

Looking back, my life was so boring, I just drank and partied a lot, now there's

more to me than just that girl. I do miss it though, and I'm sad that I missed

sharing the last year of school with my friends, but there's time still.

13) From your photo in Facebook, I can feel the happiest of you and

your son (and of course your family)! So what is your attitude or

what is your target/plan of your life now?

You're right, we're so happy! I just give my family the best life I can,

and achieve something I love doing.

14) Anything you want to share with the young

pregnant ladies? Or people in a relationship?

If you're worrying about labour, don't. I'm not

going to say it doesn't hurt, but if you ignore it and

concentrate on breathing, you'll be fine, and you'll

forget the pain when you're holding your little

one. After that, don't panic; just be patient with

the baby. They are not trying to drive you crazy!

Here is her blog, about being a teenage mother. Feel

free to visit her site and share your feeling with her!

Blog: http://teenmummy.wordpress.com

A mother will do anything in her power to protect

her baby. Just like Alice, she must leave behind the

persona of 'party girl' and become a caring mother.

Because she gave birth to a baby, she is responsible

for his care and she cannot act as regular teenagers

do. It is because she values and respects life. She

took the responsibility to care for and raise Jack; she

has made life-long promise.

Some conservative people may judge Alice too

young for a baby. She is inexperienced in the ways of

the world and ill-equipped to raise a child. However,

I would say that the experience of pregnancy would

force her grow up and become more mature. She

thinks more than before. She plans her future with

her darling Jack. Sometimes, we should not blindly

follow the same old traditions or old thoughts, but

just look at the real situation!

Alice has an opinion: “I'd say that a new mother,

no matter what age, will need support in order to

succeed. Nobody expects a mother to cope on her

own at first, and really, it's about the baby. I'd advise

those parents not to let their grandchildren down.”

Let's hope Jack grows up healthy and with a bright

future. Congratulations to Alice and her boyfriend

again.

Source : 123RF

社會

35

Page 40: Wings 20.2

走在街上,人流車流不斷,生活在這節奏急速的城市中,很多東西在我們身邊不其然地掠過。偶爾放慢腳步,定睛一看,才發覺身邊很多事物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

舊區中那些殘舊的唐樓逐一被拉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名字充滿「霸氣」的高尚住宅;到了人流擁擠的時代廣場,那陪伴了多年的戲院也要搬遷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所所為遊客而設的名店……現在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那些沈澱在腦海中的影子,並細看這些轉變究竟是好是壞。

撰文:願排版:白兔

社會

36

Page 41: Wings 20.2

唐樓去留以至舊區重建一向是受關心的社會議題,兩年多前的馬頭圍道唐樓倒

塌事故更引起了廣大市民的的關注,希望當局加快拆卸唐樓、重建舊區的速度。當然,部分唐樓由於日久失修,的確是需要完全拆卸及重建的。但是就筆者所見,很多舊區的同樣位置在拆卸唐樓後,均以售價不菲的豪宅取代,灣仔的 Queen's Cube 就是其中一例子,這幢單幢式的豪宅前身為五幢唐樓,設有空中花園和會所等,雖然實用面積只有約 270 至 400 呎不等,但開售價格仍高達九百萬元;即將會有港鐵投入服務的西營盤亦不例外,較為新建的豪宅如縉城峰等漸漸進駐於這舊區內﹔不少唐樓消失了,換來的是一幅幅預告豪宅落成的海報。除豪宅外,這些舊區內更有不少酒店相繼落成,與旁邊那些平民樓宇形成強烈對比。從此等有趣的城市構圖中,可見發展商是那樣的虎視眈眈,多麼想在舊區重建的得益中分一杯羹。

01

03

02

唐樓被美輪美奐的豪華大廈取代了,最無奈的該是原本住在唐樓的住客。

家園被收購了,雖然得到一筆賠償,但當該筆款項遠遠不足以購買到原址落成的豪宅,而唐樓被拆除後往往被昂貴的高尚住宅取代時,這些失去家園的基層市民只能搖頭嘆息,慨嘆著另覓家園的選擇變得越來越少。當然,這批人士可以到較為偏離市區的地區尋找一個新的家。然而,要這批本來收入就不高的人居住在偏遠地區,每天需要跨區工作,豈不是大大的增加了他們的財政負擔、剝削了他們向上爬的機會?要年邁的長者離開居住多年熟悉的社區、與左鄰右里的老街坊說再見時,又是否過於不近人情?更重要的是,政府為何會容許一大堆豪宅取代了平常市民的家?這種漠視普羅大眾住屋需要的做法又是否公平?

01:馬頭圍道唐樓倒塌事故

02:Queen's Cube 建造前

03:Queen's Cube

撰文:願排版:白兔

圖片來源:中評社,文匯報,蘋果日報,爽報,港人畫港

社會

37

Page 42: Wings 20.2

除了舊區外,似乎各個旺區亦逐漸被高尚品牌入侵:位於銅鑼灣黃金地段多年

的 UA 時代戲院於今年一月暫停營業,同一舖位將會轉租給國際名牌 LV。隨著自由行愈加方便,來港消費的內地遊客亦明顯地增多,間接帶動租金直線上升,尤以旺區舖位的情況最為嚴重,自然令競爭力較低的戲院難以生存,需要讓路給營業額較高的名店。於旅遊熱點中增

豪宅、酒店、名店的林立固然對旅遊業有著一定的幫助,然而循著這個趨勢,

整個社會將會只向著單一化的方向發展,普通市民對所屬社區的歸屬感亦會大大減低,市民對社會更容易有所抱怨,認為政府只為富豪及地產商做事。另一方面,香港也會因缺乏本土文化及特色而魅力大減,對旅遊業的長遠發展亦大為不利。面對著社會越來越大的貧富懸殊及仇富情緒,維繫社區和諧無疑是緩和氣氛的方法之一,如何在連結社區情感、發掘本地特點而又能夠賺取可觀的報酬中間取得一個平衡點,相信是新一屆剛上任的政府務必需要帶來的改變。

加名店數量無疑能夠符合到眾多內地遊客的購物慾,但這做法卻加重了同區其他戲院的負擔,同時亦為本地人的娛樂帶來不便。雖說該戲院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搬遷至時代廣場原先是「食通天」的位置,然而這卻只是把問題再下壓至競爭力更低的食肆身上,各大名店進駐旺區所帶來的問題仍然存在。

同樣位於港區的金鐘廊亦面對著同一命運,今年初商場進行大翻新,大部分舊

有較為大眾化的店舖如一般時裝店及其他小商戶等均需搬遷或結業,取而代之而幾乎覆蓋全層的是名店連卡佛附屬品牌 LAB Concept,此店集合了各種國際時裝品牌,明顯地亦是專為遊客和高消費一族而設。其實本港不少的商場亦正走上類似的道路,甚至連應為普羅大眾消費場所的屋邨商場亦亳不例外,紛紛為了賺取更多租金而不斷引入高檔商戶,這樣做不但不能真正符合到附近居民的需要,亦扼殺了一眾小租客的生命,破壞了社區中居民和小商户的感情。

縉城峰(下)及其前身(上)▲

社會

38

Page 43: Wings 20.2

繞過一圈又一圈

又回到了原點

看似是終結又不是終結

看似是開始卻又不是開始

往往復復

始終走不出這個迷宮

原來一切只是

行行重行行的劫

輪迴撰文 : 熊霸天下排版 : 花紋 文

39

Page 44: Wings 20.2

撰文:子虛排版:子虛

「我要跟你分手。」

「我已經愛上他了,抱歉。」

「那是因為他比你現實多了。」

「他從事金融工作,每月有穩定收入,能給我足夠的安全感,讓我相信他是那個能養我一輩子的人。」

「不是說你喜歡藝術創作不好,但我真的不是能跟你對泣牛衣的那個人。」

「對不起,但我能說的只剩下這句了。」

一口氣說完這些,在我還未能分析她臉上的歉意孰真孰假之前,她已經轉身步遠了。

留下還愣在原地的我。

現實。當你我眼中的現實不再交疊的時候

文藝

40

Page 45: Wings 20.2

我始終無法相信,那個曾經愛過的女孩能這樣就淡出了我的生命。

像芭樂劇的失戀男主角那樣,在灌下不知是第七還是第八罐啤酒以後,朋友將爛醉如泥的我抬回家。

當翌日的晨光透過窗紗照在我的臉上時,儘管頭有點疼,但我發覺悲傷的感覺沒想像中那麼凝重。

或許,我沒想像中那麼愛她。

或許,她的離開是對的。

就這樣,已經兩年了。

分手以後,我們居然再沒有聯絡過。

到了現在,直到她的臉開始模糊時,我才開始惦念那麼一個愛過的女孩。

但我很清楚,這已經是純粹朋友式的惦念。

而已。

推開教學大樓的玻璃門,迎面而來的一個女孩很面熟。視線碰上我時,她臉上的表情改變就讓我知道,我的確認識她。

啊,是我和她的唯一一位共同朋友。

也是因為她,我們才會相遇,才會相戀,然後才會分手。

在我仍在猶豫要不要叫她時,她已大方地叫著了我。

「很久沒見。」她的莞爾依然很溫柔。

「嗯。」我回以一個微笑。

「一起去吃個飯?」

「好。」

「你怎麼沒有出席……」

「她近來還好嗎?」

點過餐後,我們幾若是同時向對方拋出問題。

而她明顯是被我的問題嚇倒了。

「嗄?」

「我指,妳們還有聯絡嗎?」奇怪,我的問題足以讓她那麼詫異嗎?我換了一個方式再問。

她瞪大眼。

「你不知道去年她燒炭自殺死了嗎?」

「才結婚沒多久,她丈夫就投資失利,傾家盪產,結果舉家自殺了。」

「還帶著她們不到半歲的女兒……」

我愣在當場,後面的話已經接收不到了。

腦裡回播的,是她的那句話……

那是因為他比你現實多了。

文藝

41

Page 46: Wings 20.2

當我們的城市驀然色變 ──

讀卡繆《鼠疫》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回首前塵,你是否還記得九年前的 SARS 疫潮?你是否還記得街上一副副目無表情的行屍走肉?你是否還記得人們臉上掛著的那些慘白色的口罩?你是否還記得,每日夕陽西下之時,沈默的你坐在電視前,木然地看著新聞報道中那些閃爍不止的數字?當瘟疫之手驀然於城市中降下,那一片蕭條索落的景象,你是否還歷歷在目?

  法國哲學家暨文學家卡繆(Albert Camus)於 1947 所著的小說《鼠疫》,彷彿正是那一段黑暗歲月的最佳寫照。《鼠疫》的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在法國的北非殖民地奧蘭城,鼠疫在某年的春天悄然降臨,並瞬間席捲這一座

平平無奇的商業城市。在鼠疫的無情入侵下,奧蘭城在數個月內宣布封城,將滿城驚恐徬徨的市民活生生地禁錮隔離。《鼠疫》一書所要描寫的,正正便是不同人面對鼠疫的所作出的不同反應。

  卡繆既是一個哲學家,此書當然不止於一部純粹的瘟疫小說。《鼠疫》可以說是在多部卡繆小說中,一部足以徹底反映其哲學思想的瑰寶。卡繆藉由奧蘭城居民對待瘟疫的不同態度,揭示了人類走向自由幸福的不二之途。卡繆有其一套荒謬哲學,認為人類無不身陷於一個荒謬的世界,人類要在荒謬中追尋幸福,不能獨善其身,不能自暴自棄,只能對荒謬作出反抗,從而擺脫荒謬,得到自由。

ALBERT CAMUS

撰文:寒鴉 排版:艾雲

文藝

42

Page 47: Wings 20.2

  在小說《鼠疫》中,鼠疫便成了這種荒謬的象徵。小說中的人物不多,卻全都有非常強烈的象徵意義。醫生李厄、知青塔盧、記者藍柯、公務員葛朗、神父潘尼祿、走私販柯塔,都代表著社會上不同類型的人。他們看待瘟疫的態度,亦正折射出世人看待生命的各種態度。然而在小說中更可圈可點,而且著墨更多的,卻是一般的市民。奧蘭城市民從瘟疫爆發之初拒絕相信瘟疫的存在,到因瘟疫而與人產生隔閡,再到後來已對瘟疫及亡者感麻木。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奧蘭城的市民?

  我們不願相信世界是荒謬的,只因「疫災與人類是不相稱的」。但這個世界卻如此確實地存在著荒謬,所以我們選擇對之麻木,一廂情願地拒絕相信荒謬的存在,同時又與人保持距離,就如奧蘭城市民一般:「好像每個人的心腸都變硬了,無論是走路時或生活中聽到痛苦呻吟聲都能置若罔聞,彷彿那是人類的自然語言。」卡繆洞察現代社會的荒謬,一矢中的點中了現代光怪陸離的都市生活。

  但是,對瘟疫感到麻木,不就等同於縱容瘟疫繼續肆無忌憚地殺人?對荒謬置之不理,不就等同於認同這個荒謬世界的法則?可以想像,要是我們都選擇縱容瘟疫,我們的城市,甚至我們的世界都必將滅亡。要擺脫荒謬,我們就只能反抗。

  而在小說中,以李厄醫生為首的人物便組織起一個抗疫義工隊,對瘟疫作出反抗。「我對英雄主義和聖人之道都不感興趣。我所感興趣的是做一個真正的人。」在卡繆心中,反抗荒謬並不是什麼偉大的事,卻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獨立、自由的、真正意義上的「人」。

  自從進入這個社會的一刻起,我們每一個人就已經無可倖免地染上了瘟疫。社會上往往潛藏著一些荒謬怪誕的法則,令我們都不自覺地染上了瘟疫,但是「有些人不自知,又或許是安於現狀」,於是瘟疫便得以繼續遺禍人間。世界如此,香港如此,大學也如此。

  每年夏天蜂擁而至的新生,彷彿也在大學裡飽受洗煉,受著無數價值觀念的衝擊。所謂的「大學五件事」,又何嘗不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荒謬法則?世上既有千千萬萬個大學生,也理應有千萬種大學生活,「大學五件事」又如何概括得了?荒謬無處不在,要擺脫荒謬,最重要的一步是認識這種荒謬,然後毫不猶豫地反抗,方能活出真正精彩的大學生活,方可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鼠疫作者:卡繆譯者:顏湘如出版社:麥田出版

圖片來源:城邦讀書花園、維基百科

文藝

43

Page 48: Wings 20.2

沒心機聽老師講課的時候,我總是在做著白日夢。一時幻想自己是擁有強大力量的超人,一時又幻想自己身邊有隻身穿百寶袋的機械貓。

現實,是我的青梅竹馬,不,嚴格來說,是死對頭。因為他總是在我美夢中最關鍵的時刻敲我的頭,令我無奈地停止那些可一不可再的好夢。雖然如此,我腦中精心建立的夢幻國度還是一日比一日強盛起來。

然而,有一日,現實來到我面前,毫不留情地把我吹起的各個載著「理想」的泡泡逐一戳破。他接著在我手上放下一張藏寶圖,便無聲無色地離開了我的視線,剩下我一個人留在原地感受著他剛才在我手心傳來的溫暖。

為了得到寶藏,我那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歷險之旅正式展開了。

一路上,我總是間中遇上一兩隻披上羊

皮的狼,讓牠們在我耳邊說一些甜言

蜜語,使我在牠們的哄騙下,嚥下數顆糖

衣毒藥。

時間久了,我終於不再如「小紅帽」般輕

易墮入牠們的圈套,更毫不猶豫地撕破牠

們的假面目,將牠們送回野生動物園。

過了數天,我來到「夢想國」,更巧遇了

一直夢寐以求,渴望遇見的王子殿下!他

身騎白馬,氣宇不凡地走到我面前,問我

願不願意讓他牽著我的手過一輩子。在如

此浪漫的氛圍下,我實在根本找不到任何

理由拒絕他。

我還以為從此能和他過著幸福快樂的生

活,誰知道王子殿下竟然學了美人魚公主

化成了一潭泡沫,讓我悲痛欲絕。

放下

  的標本,

尋找生活的輪廓

夢文藝

44

Page 49: Wings 20.2

世界上總有很多人在遇上挫折時給現實一個名為「殘酷」的罪名,歸咎

他使他們的夢想化成泡沫。

事實上,從正面角度來看,現實在我們人生路上扮演的角色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

雖然,他有時候會給臭臉色你看,說一些你聽不入耳的話,可是,他偏偏不會欺騙你、離棄你。

他由始至終都會陪伴你一路成長,不求回報地付出。他不但坦白的指出你的短處和缺憾,更會間中為你精心設計幾個難關考驗你,務求激發你無窮無盡的潛能,助你尋找人生中切合實際的理想和目標。

「人生中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人生的道路上,誰會不經歷一些風浪呢?最重要的是,在風浪過後,我們心態上有什麼轉變。是變得自怨自艾、憤世嫉俗,還是發憤圖強,成為別人的好榜樣呢?

在我哭得死去活來之際,我忽然憶起現實曾對我講起什麼「自己動手豐

衣足食」等人生哲理。把他當時的話仔細咀嚼一番後,我深深被他那份隱藏起來的苦心所感動。

為求不辜負他對我的情意,我決意要大力推行一場有長遠規劃的自強運動!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上都表現得卓越非凡,讓那個外冷內暖的笨蛋驚嘆一頓。

另一方面,我亦沒有忘記我的尋寶之旅,一直沿著路線慢慢走近寶藏的所在地。

在七七四十九日後,我最終到達了藏寶圖上標誌藏有寶物的地方。

那裏,有一個清澄無色的湖,湖邊坐著一個人。那人的背影給我一種非常強烈的熟悉感,難道他就是……

在我剛開口吐出第一個字的時候,他轉身向我走過來。

「你終於來了。我一直相信你會來,便在

這兒等著你。」

等我?這不會是他的惡作劇吧?

「你不是要說你就是那個價值連城的寶物吧?」

「當然不是了!其實,你在旅程中,已經找到了那個珍寶了。」

 旅程中?難道是那幾隻狼?抑或是那個最後化成泡沫的王子?又或是……

思索一番後,我想到了。

那就是你給予我的理想吧!

不同於一味癡心妄想、好高鶩遠,真真正正的理想是如此能讓人認清自己,學會腳踏實地呢。

   現實,謝謝你!

撰文:薄荷綠排版:大小

文藝

45

Page 50: Wings 20.2

文藝

46

Page 51: Wings 20.2

單身 也不錯

自由自在

不用定時跟情人報到

少一個人要擔心

沒有人管你

你也不用去花心思在情人身上

不用擔心在人海中走失了他

那些甚麼甚麼紀念日 更不用浪費腦袋的記憶體

閒時跟朋友到蘭桂坊喝一杯

心情不好 就瘋狂購物

晚上三四個知己一起 GIRLS’TALK

多一點時間跟家人跟朋友相聚

多一點私人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追隨自己的夢

只是 少了一個撒嬌的機會

只是 看見心儀的男性物品不知可以送給誰

只是 在夜深寂寞時 少了一個擁抱

只是 ......

SingleLove Corner

===撰文:愐排版:三文魚

文藝

47

Page 52: Wings 20.2

電子遊戲十八變電子遊戲,不少人的童年都曾經接觸。我們成長時,電子遊戲也不斷地成長,

變化。十多年的電子遊戲主流變化實在很大。記得小時候第一次接觸的是俄

羅斯方塊。那時的電腦較貴,相對地,那些預先載入數個遊戲的掌上遊戲機

相對便宜。遊戲機只有數個按鈕,而遊戲通常只有數個指令,操控亦相對簡

單。那時的遊戲是以黑白為主色調,再配以「起格」的顯示器,而主題也不

過是一些休閑類的小品。這些遊戲陪伴大家打發了不少童年時光。

家用遊戲機的興起再過幾年,家裏添置了任天堂的紅白機。紅白機的

顯示畫面比較大,質素比較好,比黑白的掌上遊戲

機好看多了。而且操作,又或是觸發比較多,可玩

性大大增加了。家用遊戲機就此興起。當年馬里奧

風靡一時,雖然簡單的操作,但遊戲中的觸發較多

元化,例如頂中問號有紅蘑菇(長大)、星星(無

敵),或是綠蘑菇(加生命)等不同驚喜,深受玩

家喜愛。同時,太空戰士亦在這個遊戲平台登陸,

吸引了一眾 RPG 玩家。那時 Final Fantasy(FF)還

是叫作太空戰士,據說是台灣電玩雜誌編輯為吸引

小朋友,用太空戰士為譯名,捨棄了抽象的最終幻

想譯名。

電腦遊戲的皇朝後來家中的財政許可,加上兄長的花言巧

語,以學習為名,說服老媽買了一台電腦。

那時的網絡並不發達,連線速度很慢(當時

筆者還是用 56Kbps 的連線速度上網),線

上遊戲 (OLG) 並未興起,只有單機遊戲成了

主流。那時的國產 RPG 紅極一時,其中以仙

劍奇俠傳及軒轅劍系列最為人津津樂道,兩

個系列的作品以淒美的故事,贏得廣大玩家

的賞識。而戰略遊戲就以三國志系列最令人

熟識,不過筆者不好戰略遊戲,但不時聽到

同學在旁提起,是一隻着重計謀的遊戲。而

女生玩的大作有模擬市民(The Sims)系列

的生命模擬遊戲、模擬樂園系列等經營類遊

戲。

↑馬里奧 FF 1↓

↑ The Sims

軒轅劍三--天之痕↓

撰文:比爾排版:比爾

消閒

48

Page 53: Wings 20.2

後來網絡慢慢發達起來,網絡遊戲便成了主流之一,

當中以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 (MMORPG) 為主

流,還記得瑪奇、楓之谷等等遊戲嗎?劇情相對於

OLG 來說不太重要,它着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組

隊打怪打王做任務,與朋友公會或全頻聊天。慢慢

地,各種類似的遊戲也出現了。新的遊戲背景、人

物造型、怪物,的確吸引人,但玩多了,就會發覺

模式千篇一律--打怪升等打寶,離不開這一個循

環。通常這一類遊戲在後期提升等級是十分困難的,

就以巨商為例,在後期提升十等級的經驗是之前提

升百多級的總和。每天不停重複差不多的動作,打

怪打怪再打怪,十分沉悶。於是,一些遊戲商看準

了時機,推出了 Heat Project、跑 ONLINE,勁舞團等

等休閑遊戲。這些遊戲中的每一局都是新開始,同

一樣的玩法,但因有不同的玩家加入,改變整個遊

戲的格局,每一局都帶給玩家新鮮感,吸引了不少

玩家。

在此之後,Blizzard 發售了一款名叫 Warcraft III 的遊

戲。這遊戲本身與世紀帝國差不多,但更着重單兵操

作。因為遊戲對玩家的操作要求很高,本身已很有名,

加上自製地圖功能,令它掀起了一股熱潮。玩家可在

自製地圖中制訂觸發效果,創作出不同種類,而且多

如牛毛的遊戲,例如有塔守、守城、RPG、多人線上

戰略擂台等等遊戲。這就像以前的多合一遊戲一樣,

裝一個遊戲就可以玩多個遊戲。而當中較為有名的就

是多人線上戰略擂台類遊戲,這種遊戲通常有十人,

五人分為一隊,每個人控制一名英雄,對抗另一隊,

一般來說,就是攻陷對方的大本營為勝利條件。遊戲

講求玩家的操作技巧,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戰略的運

用,洞悉敵方心理等等要素。有名的遊戲包括 Dota

Allstar、真 ‧ 三國無雙、信長之野望。直到今日,這

股遊戲的風潮依然,代表作有 LOL(英雄聯盟)、

DotA2。

而另一方面,家用遊戲機也慢慢發展起來,畫面質素

是家用遊戲機的一大重點。像 FF 系列、三國無雙系列、

Winning 系列。因為受到技術的限制,網上遊戲沒有家

用遊戲機那麼美輪美奐的畫面。想玩高畫面質素遊戲

的玩家,通常是玩家用遊戲機的。

↑巨商Heat project ↓

↑信長之野望 11.2bLOL ↓

消閒

49

Page 54: Wings 20.2

家用遊戲機的逆

襲--體感遊戲隨後,家用遊戲機逆

襲遊戲市場,並取得

空前的成功,因為遊

戲 商 發 展 出 體 感 遊

戲。體感遊戲其實是

以玩家的身體動作,

當 作 一 些 遊 戲 的 指

令, 令 遊 戲 更 加 像

真, 提 升 玩 家 投 入

感。例如一些運動類

的遊戲,像拳擊,進

行遊戲時,玩家拿着

手掣,左揮一拳,畫

面中的人物同時左揮

掌上遊戲機的崛起掌上遊戲機也慢慢發展起來,它吸引了很多年青的

玩家,其誘人之處是外出亦能玩遊戲。還記得以

前在地鐵上,不少女士手拿着 NDS,在玩 Cooking

Mama 或其他小遊戲。還有風靡一時的魔物獵人系

列,那時朋友經常約在一起,在星巴克屠龍。外出

遊戲的好處是,除了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玩之外,方

便我們面對面跟朋友一齊玩。面對面的交流,更加

能增加互動性。我們可以在一起商量對策,攻略遊

戲;又或是交換心得,並實地示範技巧,又或是單

一個玩家遊戲,與旁邊的觀眾朋友分享遊戲的喜悅。

由 GameBoy,發展到 PSV 和 N3DS,其實是硬件上

的一個大進步。高畫面質素的遊戲自然需要硬件的

配合,機體自然不小,不可攜帶。但掌上遊戲機卻

反其道而行之,它先追求移動性,再慢慢發展遊戲

畫面的質素,機體始終保持在可攜帶的大小。

一拳,就如玩家在親身在遊戲之中,其樂無窮。即使不玩運動類遊戲,也十分有趣。就像玩馬里奧賽車,

玩家要把手制當作軚盤,左扭右扭,控制車輛的前進方向,十分過癮。在此不得不提 Wii,它是專門用

來玩體感遊戲的家用遊戲機。其後,別的公司也發展類似的配件,讓玩家可在他們的家用遊戲機上玩

體感遊戲,例如 PS Move、Xbox 360 Kinect。

Monster Hunter ↓ ↑ Cooking Mama

Wii Sports ↓

消閒

50

Page 55: Wings 20.2

手機遊戲的強攻最後,現在越來越多人玩的,莫過於手機遊戲

了。隨着智能手機的興起,手機遊戲也越來

越受人歡迎了。智能手機的價格也並不高,

一二千已有交易。只要在應用程式市場裏下載

遊戲,它就能搖身一變,成為一部遊戲機。乘

坐地鐵時,或是等候巴士時,手機總會在身

邊,而手機遊戲便是打發時間的好選擇,為旅

途加點歡樂。其中最經典的智能手機遊戲莫過

於 Angry Bird 及 Mega Jump 了。這些休閑類遊

戲不要求玩家持續玩一段長時間,何時停止也

可以,這樣就不會影響玩家的原本行程。外出

怕悶,想玩遊戲,只需「順帶」一部手機就可

以,不用「另帶」一部遊戲機外出。

現在的人,反而越來越沉迷於電子遊戲了。走到街上或在地鐵裏,見到陌生人手中不是手拿智能

手機,就是平板電腦。回到家中,不是玩臉書,OLG,就是玩家用遊戲機。生活上每時每刻,都

離不開遊戲。遊戲商成功把遊戲化整為零,侵入大家生活當中,玩家不自覺地花上許多時間。上

到大學,大家可以自行分配時間,大家更加自由。在此筆者想借用一下大宇的遊戲忠告:

「適度遊戲益腦,沉迷遊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網頁遊戲的侵入後來臉書的興起,間接助長了網頁遊

戲。以前的網頁遊戲並不是太吸引人,

畫面質素比之前提及的都要低,互動性

不強。較為有名的作品有 RuneScape、

Travian 等等。但臉書等社交網站正好

彌補了這個缺憾。透過社交網站,大家

可以輕易地把自己覺得有趣的遊戲向朋

友介紹,邀請朋友加入遊戲。同時,這

些網頁遊戲通常提供一些任務,或者是

優惠,要求玩家介紹給身邊的朋友,從

而提高玩遊戲的人數。同時,那些遊戲

都設有時間性任務,即是要求玩家在一

段時間後再連接遊戲,這樣就能保持在

線人數。當在線人數增加了,更多的玩家會和你一起互動,遊戲本身就會變得更有趣。其中 Happy

Farm 可以算是經典之一。老實說,Happy Farm 本身並不有趣,只是一個種菜、收成、買裝飾的一

個小遊戲。但當有朋友加入了這個遊戲,整個遊戲就不同了。他們會偷你的菜,而你就要按時收成,

不然就有損失,每隔一段時間,你就要登錄一次。如是者,遊戲商便成功把遊戲和玩家的生活綁

在一起。另一個賣點就是,只要有網路,我們就能玩,無論在公司,或者家中,我們都可以進行

遊戲。

Happy Farm ↓

Angry Bird ↓

消閒

51

Page 56: Wings 20.2

說日本是推理氣息最濃厚的國家之一實在也不為過。自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和松本清

張等鼻祖於日本文壇開闢推理小說一派以後,推理小說成為了當地一種重要的文學形

式,此後推理小說不再由西方專美。近半世紀以來,推理元素更廣泛出現於其他媒介,大部

份備受矚目的小說均被改編為漫畫、電影與劇集,間接吸納了更大的讀者群留意原著,讓推

理作品於日本發展至另一個階段。

從本格推理開始

日本的推理作品主要源於本格派,

又或稱為傳統派。概括來說,本格

派重點落於「謎題的破解」。小說

的前部份為案件的呈現,接近尾聲

時則由偵探解謎,明確地道出案件

的真相。需注意的一點是讀者會擁

有與偵探同等份量的線索,而能站

在同一平面上推敲案情。本格推理

大約於二十世紀初成為日本推理小

說的主流,佼佼者有江户川亂步(代

表作《兩分錢銅幣》)與角田喜久

雄(代表作《高木家的慘劇》)等人。

該時期亦有些推理小說開始涉及更

多元素,如恐怖、血腥與變態心理,

稱為變格派。顧名思義,變格派由

本格派演變而來,只是將邏輯推理

放於次位。橫溝正史(代表作《本

陣殺人事件》)廣被認為是變格派

的創始人,因其作品甚為注重恐怖

氣氛的描繪,且多涉及肢解、虐殺

等場面,以反映人物的變態心理。

二十世紀中,推理小說的界線開始

變得模糊。為此,江戶川亂步下了

一個全新的定義:「推理小說是主

要著眼於運用論理逐步解開有關犯

罪的秘密,描寫破案過程的有趣的

文學。」當時的日本推理小說發展

蓬勃,因而被稱為「偵探時代」。

往後,推理小說依舊是日本文壇的

一大主流。這些年來推理小說家人

才輩出,新秀如乙一與東野圭吾也

一一嶄露頭角,可謂百花齊放。

 

由本格談起--日系推理文學昔與今

撰文 : 子虛排版 : 花紋

消閒

52

Page 57: Wings 20.2

趨向多元化的推理作品

然而,當時的作品再紅再受

歡迎也只是國境內的事。當

時翻譯至海外的作品甚少,

為華人所熟悉的作品實在屈

指可數。

至二十世紀末,推理小說的

成功開始影響其他類型的創

作。如漫畫,當時引起強烈

迴響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

簿》中的主角金田一一,作

者將其爺爺設定為金田一耕

助,正是變格派鼻祖橫溝正

史筆下的著名角色,因此有

指《金》是向橫溝正史大師

致敬的作品。

《金》一作的成功大大帶動

了推理漫畫的發展,其後,

《名偵探柯南》及《偵探學

園 Q》等推理漫畫相繼推出,

亦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

默默耕秐的《神探伽利略》與一鳴驚人的《告白》漫畫以外,推理作品改編成電視

劇集與電影也成為一股熱潮,不

少滄海遺珠亦再次被發掘。數年

前一炮而紅的日本劇集《神探伽

利略》實是東野圭吾於一九九八

年發表的小說作品,惜多年來一

直未受廣泛認識。在近十年後,

此作被略為改編包裝後,以類近

偶像劇式的姿態拍攝成連續劇,

終於贏得大眾的掌聲。《神》一

劇讓東野圭吾再次備受關注,他

舊日的作品亦逐漸翻譯為中文重

新推出,頓時讓他成為廣受華人

喜愛的日本推理小說家之一。

與此同時,著名的推理作品亦

一一走上銀幕。要數近年的日系

推理電影,《嫌疑犯 X 的獻身》

與《告白》可算是代表作。《嫌》

原為東野圭吾近年推出的長篇作

品,當年於推理文壇囊括「植木

獎」及「本格推理小說大獎」各

大獎項,取得空出絕後的成功。

搬上螢幕後《嫌》延續了它的成

功,令東野圭吾登上事業高峰。

相對於東野圭吾,湊佳苗的推理

小說家之路可謂順坦得多。題材

極具爭議性的《告白》上映後瞬

間掀起一連串的熾熱討論,湊佳

苗亦憑此傑作一躍成名。此後她

的小說作品如《贖罪》、《往復

書簡》亦逐漸拍攝為連續劇與電

影,引起更廣大觀眾群關注她的

原著。

時至今日,推理作品已不再限於

以小說形式呈現;今天的漫畫、

連續劇與電影亦不難發現推理元

素。故而日本始終為推理氣息濃

厚的國家。

圖片來源 :http://www.mask9.com/node/22073, http://wnwife.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html

消閒

53

Page 58: Wings 20.2

1

推理 知識冷安樂椅偵探

不可能犯罪時刻表詭計

指偵探無需四周奔波勞碌搜

集線索,而安坐某個地方接

收由他人所搜集的證據,就

能憑藉邏輯推理道出案件的

真相。代表人物包括《死亡

筆記本》中的 L 和《遙控刑

警》中的冰室光三郎。

簡單來說,是指看起來無法完

成的犯罪案件。

最典型的是密室犯罪,即事件

發生在上鎖的房間,兇手與兇

器卻消失無蹤。此犯罪手法最

早認知為出現於愛倫 ‧ 坡的

《莫格街兇殺案》,其後即被

廣泛採用。

另一種常見的不可能犯罪是足

跡消失,指兇手殺人後離開的

必經路上,尤其為雪地與泥濘

路上,沒有留下應有的足印。

是偽造不在場證明的常用手

段之一。即嫌疑犯在案發前

後很短時間內,都能確鑿證

明自己在一個離案發現場很

遙遠的地方。

這手法在日本的推理作品中

極為常見,主要因為日本

的交通系統先進發達,誤點

甚少。犯人往往就是抓住這

點,利用詭計來補回犯案時

間的不在場證明。而松本清

張的《點與線》就堪稱為首

部將時刻表詭計發揮到極致

的作品。

2 3

消閒

54

Page 59: Wings 20.2

《 麥 兜 • 噹 噹 伴 我 心 》 是 《 麥 兜 》 系 列 電 影 的 第

五 部 。與 前 幾 部 一 樣 ,其 依 舊 保 持 著 固 有 的 惹 笑 、

感 人 、 窩 心 的 風 格 。 麥 兜 是 一 隻 出 生 於 1 9 8 8 年

的 「 東 方 之 豬 」 , 它 長 相 平 平 , I Q 平 平 , 愛 快 快

雞 、 愛 吃 肉 , 貪 睡 , 有 很 多 夢 想 卻 總 是 失 敗 。

這 是 一 隻 簡 單 得 不 能 再 簡 單 的 小 豬 , 卻 勾 起 了 我

們 不 那 麼 簡 單 的 思 緒 … …

麥兜給現實和夢想的一首歌

電影學會—電光流影專欄排版:千落

消閒

55

Page 60: Wings 20.2

「世間之事大多如此」「這個世界有時候硬邦邦的,有時候軟塌塌的。當我們開心、傷心,當我們希望、失望,我們慶倖心裡總唱著一首歌,讓硬邦邦的世界不至硬進心裡,讓軟弱的心不至倒塌不起。」

這個世界是什麼樣?

有人說,世界不過是恒生指數上升一萬點,下降兩萬點,又上升三萬點。

難道世界就是以這樣簡單的規律機械地存在嗎?

在我看來,《麥兜》表達的是這樣一種觀點:世界雖大,它在我的心裡卻只是溫暖的一角。在我的這一角世界裡,總有那麼一盞燈,可以在一切都暗淡下來的時候,照亮與現實世界相通的一部分。當我看到校長在陰暗的公路邊、無人的破房間裡高歌時,他的世界開始在我眼前閃閃發亮。在這一瞬間,你會突然覺得現在怎樣都沒有關係,未來怎樣也沒有關係。這一刻,你和你的夢想世界在一起,沒有遺憾。當世界剝去了它的外皮,褪去了浮華與虛榮,它只是我面前簡單的一首歌。

常說,「麥兜」是個典型的香港故事;麥兜所代表的,是最最普通的香港市民,生活在舊舊的街道,穿梭於遮天蔽日的高樓和一個接一個的招牌間最平凡的小市民。

其實,若說他代表的是所有平凡的小市民,又何嘗不可?我們所有人,都只是在努力地編著我們的曲、唱著我們的歌。歌聲不動聽,卻總會有人聽;生活不完美,但並不代表它不美。

可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

這個世界或許是——用咬不開的糖炒栗擺出的甜蜜謊言; 這個世界或許是——被 CD 碟片淘汰的卡帶上被新潮抹去的舊時光; 這個世界或許是——讓你每日疾行穿梭的高樓大廈和為之賣命到透不過氣的 I-Bank;這個世界或許是——匿名的歌曲或文字; 這個世界或許是——遇見又消失的戀人; 這個世界或許是——童真面前瞬間崩塌的成熟面孔和溫柔面前潰不成軍的鋼筋水泥。

但這世界或許更應該是: 就算我投之以瓊漿,現實卻報我以淚光,我依然在黑暗的日子裡,且聽風吟;

就算愛戀短暫,我也可以把你當做我的扣肉,扣住你梅菜扣住你的雙手。

小時候看到「世間之事大多如此」,總覺得頗富哲學意味,於是故作深沉地說給其他的人聽;大了,哭過、笑過、瘋過、狂過、經歷過一些之後,再看這句話,也只有自嘲著,淡然了。

我也不知道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只不過:就算這世界以痛吻我,我也依然報之以歌。

消閒

56

Page 61: Wings 20.2

「麥兜一部一部出,我們一部一部看, 看著看著我們笑了,笑著笑著我們哭了。」

剛剛發現,距離麥兜第一次登上銀幕,已有十一年時間。隨著年歲一天天增長,我們在這個逼仄卻又暗湧著機會與希望的城市中拼著、熬著,或揚眉吐氣,或狼狽不堪,過著各種各樣年幼時興許從來沒有想過的生活。

小時候人人都是夢想家,但長大後我們的「夢想」竟驚人一致地指向一個「商」字。興許那不是夢想,而是一個目標,一個求生的手段。夢想不同於目標,它不是為了求生而無奈選擇的事業,也不是為了生活而拼命賺取的金錢。夢想是藏在內心最深切的渴望,夢想也是我們真正想做的事,甚至可以為此不管不顧、不計代價。

只不過,大部分人為了生存埋藏了夢想,或者用一輩子的時間去達成目標而沒有時間去實現夢想。於是就算我們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也只能向僵硬乏味、了無生機的現實妥協。

人們可以有夢想,但夢想,是不保證實現的。還好,世界上終究還有可以為了夢想不遺餘力的人,比如影片中的校長。校長是要有多堅強才能如此執著地堅持自己教孩子們唱歌的夢:總是欠債,總被認為是幼稚園最後一年,總是倒閉,又總是不知怎麼就撐了過去。校長始終是校長,孩子們的歌聲從來沒有停止過。校長永遠在幼稚園,永遠在教孩子們歌唱。

只有內心足夠強大的人才會有勇氣去追逐自己的夢想。他們以夢為馬,以汗為泉,心裡傻傻地堅守著那份柔軟的、甜蜜的美好。這小小的美好不能成就什麼,但卻能給他們力量,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地承受著委屈,甘之如飴地體味著酸楚的浪漫。「人在風裡飄,風要去哪裡?一路在祈禱,一路繼續前進。」

當一陣風吹過,頭髮花白的老校長成為了一個掃走廊的校工後,他的心依然是那麼柔軟,依然被音樂觸動。他聽到美妙的童聲合唱,推開門,一群孩子用他們的天籟之聲喚起了他的回憶。校長咧開他缺了幾顆牙的嘴,沉醉在歌聲裡。那一瞬間,我已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

虛榮與浮華轉瞬即逝,可校長和幼稚園一代代學生們的音樂痕跡還在。校長總說:「得就得,唔得就返順德。」為了夢想奮力一搏,就算失敗,也無憾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叉燒」,總有一天,我們可以撥開烏雲,觸到陽光。

每人都有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實現不了。可大多數是不見了,就像糖炒栗,咬不開就放下了,久了,忘記放在何處了。誰沒有過夢想?誰不曾嘗試過堅持?只是回頭看的時候,發現早已偏離原先那條逐夢之路很遠很遠。也許有一天,偶爾推開某一扇門,你我都會突然淚流,也許是「急便便」,也許是對夢想的依依不捨。

歌未央,夢不斷;踏歌行,人未停。

消閒

57

Page 62: Wings 20.2
Page 63: Wings 20.2
Page 64: Wings 20.2

裸露裸體

裸女袒裼裸裎

裸婚

裸睡

赤裸裸

主題:裸 徵稿時間:9 月 10 日 – 10 月 31 日

比賽方式:參賽者可撰文一篇,圍繞主題自由發揮,可以是諷刺時弊,可以是抒發情感,亦可以是夾敘夾議,無所不談。題材格式不限,散文、小說皆可。文言白話不拘,不限字數。無論題材形式如何,評審將以作品的文學性、感染力、寫作技巧作準則。

參加辦法: * 比賽章程及參賽表格可於 LG5 學生會書報架領取,或於本會網頁 http://eb-ust.blogspot.hk/ 下載。* 參賽者可在截稿日期前,將 .doc 格式的參賽作品,連同參賽表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標題請註明「振翅文學創作比賽」。* 亦可將參賽表格連同一份 A4 大小的參賽作品,逕交或郵寄至以下地址:Mail Box #2, Student Center, LG5/F, Academic Complex, HKUST, Clear Water Bay, Kowloon, Hong Kong

振翅文學創作比賽

此外,EB 現正接受各類投稿,歡迎電郵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Page 65: Wings 20.2

裸睡

活動預告

迎新晚會 九月

作家講座 十月

請登上我們 Facebook 專頁 (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 ),留意最新動態。

排版設計工作坊 十月

Page 66: Wings 20.2

堅決響應編委會號召, 支援科大出版工作!

招 SUBCOM

路見不平、提筆相助的同志起來吧 !熱愛設計、無處宣洩的同志起來吧!

報名方法:1.在 10/9 至 28/9 期間親臨 Atrium

近Concourse位置之編委會攤位。2.登上 http://goo.gl/v4QFB。3.致電編委會 SubComFunction

聯絡人 達少 (96085408)    芷盈 (63509312)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現正招請 SUBCOM,負責十一月出版之《振翅之高飛報 20.3》的撰文、排版及設計等工作。編委會將向 SUBCOM提供設計、排版軟件的教學。

Page 67: Wings 20.2
Page 68: Wings 20.2

歡迎轉閱

WIN

GS

20

.2Edit

oria

l B

oard, H

KU

STS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