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 两年前面对未知心怀忐忑,两年后面对困难主动担当

    两年前,面对未知的外场试飞工作,工程中队负责飞控专业的赵继登上飞往西安咸阳的MU2166航班时,心怀忐忑。经过两年历练,现在的他在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更拓宽了专业广度,成为了敢于担当的外场排头兵。103架机某架次飞行前,在发动机开车的状态下,飞行员发现某系统降级故障,而此时飞机起飞在即。赵继回忆道:“这种状况

    下,我作为外场相关专业的技术责任人,感到非常大的压力,所有人的眼睛都盯向我,要即刻找出问题原因,并作出是否影响飞行的基本判断。”在作出不能支持飞行的判断之后,赵继立刻协同产品团队成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故障排除,确保了飞行计划的顺利进行,后续飞行中未再出现同样问题。

    在队长戚学锋倡导的持续学习的试验队氛围下,工程中队队员化工作

    压力为学习动力,积极学习提升,全面掌握试飞监控手册要求,深入研究专业知识,全面了解相关专业领域,赵继说:“现在,我们的技术人员都成长了,可以准确回答试飞员、机务以及课题组相关问题,建立起了各方对我们的信心。”

    外场机上工作因远离上海“大本营”,面临着各类人力、工装设备资源紧缺的现实困难。

    在外场“老法师”的带领下,制造中队队员没有工具,创造小工具,没有办法,想尽办法,提高外场机上工作质量和效率。“与总装工作不同,外场改装面对的是一架完整的飞机。机上工作,我们要考虑到达通道,解决操作中蒙皮、管路、线缆的影响,还要提前思考拆装后飞机如何恢复。”制造中队工艺技术室主任程殿鹏介绍。在某架机内襟翼支架的更换作业中,机上人员为了取出襟翼中的铆钉尝试了许多方法。最后,制造中队结构组组长陈忠军使用了一种简易工具,顺利取出左右机翼内的全部铆钉,同时大幅减少了工作耗时。

    两年来,技术骨干、老专家给队员带来的一场场贴近外场工作的试飞讲坛;商飞大学首次在外场开展系统工程师培训,参训队员全部通过笔试;各中队自行组织的绿色健步走、学习沙龙等系列主题党日学习活动……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党性修养,拓宽了专业视野,激发了工作热情,也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商飞公司领导、有关单位及团队的关心和支持。“这些活动,让大家在外场找到了归属感,增强了大家工作干劲。”客服中队支部宣传委员羿九火表示。

    2 ChinaCommercialAircraftNews大飞机报 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责编:郑小芳 美编:周逸云 校对:张凯敏专 题

    “两年前的今天,浦东祝桥基地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在试验队正式宣布成立后,我们随即搭上了前往西安的航班,夜幕中抵达阎良外场。”在不久前举行的C919大型客机外场试验队成立2周年座谈会上,一位队员回忆道。

    两年来,在前后各方团队的支持配合下,4架机陆续转至外场,外场逐渐开启了大强度、多架机、多地试飞,团队力量不断强化壮大,队员不断茁壮成长,工作模式不断成熟完善。

    两年来,那些通过试飞发现并关闭的一项项试飞问题,就像外场成长里程中的一个个刻度,印刻着队员们在攻克那一道道试飞难关时所有的付出。

    这两年,我们在外场与C919

    一起成长

    ——

    写在C

    919

    外场试验队成立两周年之际

    □ 谢挺

    从建队之初的100多人增长到现在的300多人曾参与ARJ21飞机外场试飞工作的客服

    中队队长助理黄伟说:“相比于ARJ21外场试飞,C919外场试飞中的客服工作介入程度更深、业务范围更广。这得益于各兄弟中队的大力配合,客服中队一些队员直接加入兄弟中队,不仅在外场交到了朋友,每个人的专业能力与工作成效也大幅提升。”客服中队在外场全面开展手册验证、GSE设备验证、飞模试飞验证以及维修计划预警等工作。在开展手册类程序验证之前,相关程序得到工程中队的工程评估;在开展手册类程序专项验证中,制造中队与客服中队共同编制工卡,共同准备航耗材、GSE等相关设备。为了优先保证主线试飞任务,项目中队实时与客服中队沟通协调,将客服工作纳入每周及每天的工作计划,见缝插针开展各项客服类工作。

    试飞中队负责试飞数据的叶夏青,每晚

    风雨无阻骑着自行车去试飞院取出当天数据并上传到共享平台,确保每天飞行后6小时内各团队能获得当日试飞数据。试飞中队每天还收集试飞问题的处理及关闭情况,当天维护更新试飞问题清单,确保各团队及时获取试飞问题信息,实现试飞问题的闭环管理。在各中队的大力协助下,试飞中队试飞规划人员全面快速收集科目试飞需求、故障影响等各类信息,及时准确调整外场试飞规划。

    综合管理办公室牵头各中队,全面负责外场综合管理、信息报送、政工及后勤保障等工作。“在综合管理方面,我们根据外场工作需要,组织各中队多次讨论,集中编订并多次完善外场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宣贯培训及纪律检查,打造外场铁军;在政工活动方面,我们联合各支部建立每名队员的特殊档案,实施精准关爱,让精准关爱直达心底,用真情激

    发奋战型号的工作热情;在综合保障方面,我们深入试飞现场,主动了解一线队员需求,为队员送清凉、送温暖、送夜宵、送关怀。”综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贺巍巍介绍道。

    今年C919飞机第一个表明符合性试飞顺利开展,离不开适航与构型管理中队的组织协调。在各中队的团结配合下,工程中队按时提交了有关报告,并获得局方工程代表的批准,制造中队提交实物构型,试飞团队提交测试改装构型。高效团结的工作准备,获得局方的高度认可。

    外场队伍的壮大,不仅体现在规模上实现了队员人数从建队之初的100多人增长到现在的300多人,更体现在各中队在工作中展现出密切配合、团结高效的团队力量。面对试飞故障,各中队发挥各自优势、并行排故,集体攻关。

    针对外场重要试飞问题、高风险试飞科目,相关专业副总师及专业团队长期驻扎外场、亲自负责,与外场队员并肩战斗,直至问题关闭及科目结束。在近期的颤振试飞任务中,颤振团队负责人窦忠谦带领团队人员长期驻扎阎良现场,与现场人员共同开展各项试飞任务支持工作。当某架机某架次试飞中发生故障,副总师周良道便乘坐当晚飞机,次日凌晨1点抵达阎良现场,去故障件供应商处现场排查原因,接着马不停蹄,参加技术交底会,就故障进行技术交底。各方的全力支持,确保了颤振试飞任务的顺利完成。“在颤振试飞过程中,领导们也多次来到阎良试飞现场,参加并指导颤振试飞的监控工作,极大振奋了队员的士气。”外场颤振试飞负责人杨飞谈到。

    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后方团队更是全力支持,与试验队队员共同拼搏完成任务。近期,为尽快全面梳理试飞科目的完成情况与准备情况,检查完成试飞取证任务的风险项,试验队组织C919项目所有产品团队代表在阎良、东营试飞现场集中办公。工程中队殷江疆作为此次集中办公的现场召集人回忆道:“在10天的集中办公期,工程中队与产品团队一道,以一周7天,一天14小时的714工作模式进行集中办公,以高强度的研究讨论,圆满完成了集中办公的各项议题。”

    300多名队员长期驻扎外场的背后就是300多个家庭的默默支持与无私奉献。试验队多数队员在30岁上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现实困难。有的队员,刚举行了婚礼,来不及休婚假,就火速赶回试飞现场;有的队员,子女生病,因现场工作无法走开,只能靠老人、亲戚以及邻居去照看;有的队员,孩子出生已经一天,才匆匆从外场赶回;有的队员,因长期不在上海,不得已将妻儿接回老家生活;有的队员,为了弥补心中愧疚,每次休假回家都会主动承担更多家务……但正如项目管理中队副中队长杨旭所说:“外场工作很辛苦,每个人都有困难,但我们一定还要把外场之路走下去。因为,我们不能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殷殷嘱托,不能辜负公司交给我们的重担,也不能辜负家人的期盼。”

    外场背后是各方支援和300

    多个家庭的支持

    本版摄影郭泽超

    700700多天里多天里,,高效试飞的工作模式不时在上演高效试飞的工作模式不时在上演围绕试飞任务这个核心,C919外场试验

    队借鉴ARJ21的外场试飞经验,逐步创新发展出一系列主动高效的外场工作模式,统一的组织领导、内外场联动的试飞问题处理机制,高效的机上工作方式、架机主导的试飞计划管理等。

    为加强外场试飞的统一领导,试验队与试飞执行单位(航空工业试飞院、试飞中心)联合成立了C919大型客机试飞现场联合指挥部以及指挥部办公室。在试飞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以“同一目标,同一团队”为工作理念,定期召开试飞指挥部会议及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会议,共同拟定3个月的试飞滚动计划,共同发布每周试飞工作计划,共同检查月度试飞任务执行情况,共同总结试飞中的问题与困难,共同调度资源、协力解决试飞中的问题。

    “在试飞过程中,会发现各类试飞问题,一些问题在外场可以直接解决,一些问题需要借助后方团队的力量共同攻关。”外场试飞中,对于前后双方协调配合的重要性,102架机工程主管杨远志深有感悟。“我们与试飞中心共同组织102架机在东营的外场试飞,与后方各团队协力攻关试飞问题。”杨远志表示,工程中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外场拉动内场,牵头各团队排查飞机故障,关

    闭试飞问题,确保飞机状态到位。针对102架机飞行中发生的某系统异响,外场不仅将问题反馈给噪声专业,还充分协调结构强度专业、总体布置专业、液压系统等关联专业,各方会诊、全面梳理,精准定位故障原因。

    在机上工作中,制造中队继承并发扬了ARJ21外场试飞形成的“三结合”的机上工作方法。“在开展机上工作之前,我们会让工艺、质保、操作共同做机上工作的推演。在确保工艺文件正确完整的前提下,质保要确保工作能否按照文件执行,操作要推演机上操作的风险、工作顺序是否合理。只有三方签字确认后,机上工作才会即刻开展。如果在三方推演中发现问题,由工艺进行解释,或者考虑进行工艺文件更改,甚至从设计源头文件进行更改。”制造中队工艺技术室熊雨佳介绍道。高效高质量的机上工作,保障了每天的飞行任务。

    两年算起来就是700多天,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700多天里,每天

    早上8点30分,只要没有飞行任务,无论飞机是在机库或在机场,无论酷暑严寒,项目管理中队都会组织各架机的项目主管、工程主管、制造主管及客服主管、试飞院架机责任人、机务人员及试飞中心架机责任人一起在飞机旁开简短早会,共同讨论制定各架机当日工作计划。据项目管理中队副中队长杨旭介绍:“我们与航空工业试飞院、试飞中心每周都会进行工作协同,经试验队队长、副队长研究确认,每周一制定并发布周工作计划。”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