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与科研需求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与科研需求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与科研需求

钟林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2010.12.19

第六届旅游研究北京论坛

Page 2: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与科研需求

内 容内 容

• 一、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二、生态旅游地调查与分析 • 三、我国生态旅游科研需求

Page 3: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与科研需求

一 .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1 、生态旅游理念反映了中国特色,但概念表述尚未

统一• 结合国情不断促进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认

为中国生态旅游要走本土化道路,不能将大量的生态旅游资源仅仅提供给少数游客,生态旅游要关注所在自然地区的文化生态,还提出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最佳实践等。

• 但由于学界与业界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统一公认的定义表述和认证标准,给具体实践来困惑,生态旅游管理者调查中发现,“生态旅游的相应标准未建立”与“生态旅游理念认识模糊”都被认为是制约中国生态旅游的主要因素。

Page 4: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与科研需求

• 2.生态旅游目的地类型多样,但发展水平差别明显 –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并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水利风景区等经营管理单位为载体的多类型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

– 但它们的发展水平差别明显,从市场规模、年收入水平等因素均可发现,我国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生态旅游地;我国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双赢效果也让生态旅游逐步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接受并发展,调查区中仅有 19.4%的自然保护区未对外开放旅游;而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由于出现较晚,市场认可度较弱,管理制度相对不健全,但旅游项目的特色明显。

Page 5: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与科研需求

• 3.生态旅游市场受到关注,但存在标签营销现象

•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类型,具有极大的品牌效应,带有“生态旅游”的线路或景区一直受到我国游客的青睐。

• 但也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存在虚假营销现象,把生态旅游当成了一种标签和市场招徕客源的幌子。而且游客偏好单一,仍多数停留在生态观光阶段,导致我国生态旅游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普遍偏低问题突出。

Page 6: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与科研需求

• 4. 生态旅游产业初具特色,但体系有待完善

• 随着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包括绿色饭店、生态旅游商品、生态旅游交通和生态旅游企业等在内的我国生态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并逐渐向多元化和特色化发展,在旅游行业展现了其有较强的竞争力。

--中国饭店协会于 2000年底开始策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绿色饭店工程

• 但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仍不够完善,生态旅游理念的贯彻也不很深入,尤其是尚未形成全国性的针对生态旅游企业的认证制度。

Page 7: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与科研需求

• 5.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取得成效,但问题仍然严峻• 生态旅游作为强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旅游发展模式

,大多数生态旅游地有效地处理好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两者的双赢,而且有效地促进了中国旅游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各地普遍加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和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日常监督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使环境保护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 但环境保护问题在一些景区景点或多或少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时有发生。

Page 8: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与科研需求

• 6. 生态旅游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但支撑发展力度不够• 为保障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相关部门、一

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已从制订生态旅游政策、法规与标准,开展生态旅游教育与培训,支持生态旅游科研,发展生态旅游学术团体等方面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已初步建立起生态旅游保障体系。

• 但这些方面的具体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的实践需求,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因颁布时间较早,有些内容已与现阶段处理保护和开发的要求不相适应。

Page 9: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与科研需求

二 . 生态旅游地发展情况• 课题组在华北、东北、华东、中

南、西部五大区域 27 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等典型生态旅游地发放问卷,共计回收有效问卷 1110 份。

139

235

411

46 30 33

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

Page 10: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与科研需求

生态旅游地发展主要特点• 生态旅游发展迅速,但旅游收入整体偏低 • 生态旅游者基本特征显现,但环境意识较薄弱 • 环境解说系统初步建立,但专业化程度低 • 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生态兼容性有所欠缺 • 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但环境管理体系仍需完善 • 社区受益度高,但居民参与度低 • 缺乏相关人才,科研尚未成为有力支撑 • 生态旅游管理受到重视,但相关措施有待完善

Page 11: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与科研需求

生态旅游学科建设(外延与内涵、理论体系、学科基础) 生态旅游理念引领(可持续发展、低碳旅游、生态文明) 生态旅游产品内涵探索(生态旅游与健康、生态旅游与文化

创意产业、科技运用) 生态旅游政策设计(管理模式、法规更新、标准规范、优惠

政策、社区参与)

三、我国生态旅游科研需求

Page 12: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与科研需求

生态旅游的资源环境支撑途径(环境影响与监控、容量或承载力、资源开发适宜性)

生态旅游建设技术(基于碳中和目标的景区基础与服务设施建设技术)

生态旅游市场规律把握(专业市场培育途径、行为规律)

生态旅游规划理论方法(区域尺度、目的地尺度)

Page 13: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与科研需求

谢 谢!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