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周刊epaper.hehechengde.cn/upload/cdrb/2020-02-26/RB0520200226C_1.pdf · 动我市各单位信息系统迁移上云。 发展壮大数据存储产业。依托承德德鸣

●●●●●●●●●● ●●●●● ●●●●● ●●●●●●●●●● ●●●●● ●●●●●

经济·新闻责任编辑:华 宏 于 鸿 美 玉

聚焦

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

CCHHEENNGGDDEERRIIBBAAOO承承德德日日报报社社出出版版

经济周刊

经济周刊

本报网址:http//www.cddaily.com.c n

B1农历庚子年二月初四

星期三本刊第1133期

2020年2月26日

调查

发现

观点

本报讯(记者张帆)“到2020年,完成5万台大数据存储机柜建设,大数据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其中大数据软件开发及云计算应用实现产值30亿元。”今年我市将依托京津冀旅游大数据试验区建设,围绕云计算、大数据存储、大数据加工应用、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大力建设大数据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壮大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

打造规模化数据服务基地。加大大数据重复删除、分布式存储、编码优化等存储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国家图书馆“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启元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建设。推进全市宽带网络优化升级,加快5G网络基站建设,建设北京与承德光纤直连网络,推动智慧承德云平台建设。扶持博彦科技软件服务外包项目做大做强,创建大数据软件服务研发中心。

软件开发及云计算应用。依托高新区软件产业园、中关村科技大厦、力海企业港,围绕数据挖掘应用、软件外包、大数据交易中心,引进京津知名软件开发、数据加工企业,重点研发网站客户端、手机APP、工业控制等应用软件。深化云计算在医药医疗、制造、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完善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项目建设。立足中电承德信息安全产业园,吸引国内外知名信息安全企业落户,打造集信息安全研发、培训、展示为一体的信息安全产业聚集区。

为此,我市将完善提升大数据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全市宽带网络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大力推进光纤入户和三网融合;完善智慧承德云平台建设,建设完善智慧城市计算存储基础设施,推动我市各单位信息系统迁移上云。

发展壮大数据存储产业。依托承德德鸣大数据产业园,建设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交易、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大数据小镇;加快中经承园大数据光储中心、神狐安数云数据中心、易骋云大数据中心建设;吸引京津冀

重点行业、企业的数据资源向承德聚集,将承德打造成为全国信息交换枢纽和信息储存灾备中心,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信息港”。

培育发展大数据应用产业。依托现有大数据产业园区,围绕数据挖掘应用、软件开发、大数据交易,引进京津知名软件开发、数据加工企业,重点研发网站客户端、手机APP、工业控制等应用软件,形成数据存储、加工处理、交易增值企业集聚。

我市加快培育壮大大数据产业

我市加快培育壮大大数据产业

本报讯(记者程雪霏,通讯员莫明超、李颖)为让贫困群众能够看得上病、方便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承德市通过加强医疗救助水平,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采取疾病分类救治等措施,让贫困群众基本医疗越来越有保障了。

医疗救助“更贴心”。为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水平,全市创新推行医疗保障救助扶贫“632”模式,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取得了惠及贫困群众、助力精准脱贫的满意效果。累计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40.70 万人次落实医疗保障救助待遇3.2亿元

住院看病“一站式”。全市全面实现了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制度,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入院时不需缴纳住院押金即可住院治疗,出院时,仅需缴纳个人应承担的医疗费用部分,即可办理出院手续,为群众提供了便捷服务。为方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诊,医院内还开设了“绿色通道”就诊服务,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享受更优先便捷的就诊服务。

大病报销“少花钱”。“大滩镇十号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尚瑞苹,因脑出血在丰宁县医院住院,2019年12月9日出院时治疗总费用是106787.85元,经过大病基金支付、起付线降低、医疗救助等合计报

销 96119.17 元,个人实际自付 10668.68元,报销比例达到90.01%。”丰宁医保中心介绍,像这样得了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报销比例能达到90%以上,真正实现得了大病,切实能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据了解,承德市已经全面推进大病集中救治,确定大病集中救治定点医院23家,医疗救治专家105名,救治病种增加至25种。全市目前大病集中需救治 16749 人,已救治 16749人,救治率达到了100%。

慢病鉴定“全方位”。为更加科学全面做好全市农户的慢性病认定工作,保障贫困群众得了慢病能有效的享受到相应的政策。做到从被动认定,到主动上门认定的转变;从个别认定,到集中认定

的转变;从大水灌溉,到精准服务的转变,全面的落实了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随时申报、每月认定制度。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为符和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认定门诊慢性病6.8万人,已有9.8万人次享受门诊慢性病相关待遇。

慢病服务“增健康”。全市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947个,直接参与医务人员4545人,扎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慢性病贫困患者和其他慢病患者或一般人群,每年提供“一对一”上门履约服务,不少于4次和1次。全方位开展常见病诊治,联系转诊、健康咨询等服务。截至目前,家庭医生签约9.6万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签尽签”。

我市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障迈上了新台阶我市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障迈上了新台阶

2月22日,上海图书馆联手湖北省图书馆,向湖北武汉方舱医院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开通“上图方舱数字图书馆”:通过湖北省图书馆“方舱数字文化之窗”的

“浦江伴读”频道,把“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2020特别网聚活动和上图各大优质资源送进武汉方舱。文字有力量,精神有寄托。“方舱读书哥”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全民抗“疫”时,阅读也是战“疫”神器。

日前,一男子戴着口罩在武汉方舱医院安静读书的照片走红网络——在窄窄的病床上,他手捧着一本

《政治秩序的起源》,将喧嚣和不安隔离,浸润在缕缕书香之中。

此次开通的“上图方舱数字图书馆”,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借助文字的力量,让更多的患者有精神寄托,让他们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为生命输入活力,坚定信心和勇气。开通“方舱数字图书馆”也发挥了公共图书馆行业特殊时刻的担当和作为,是对武汉的一种驰援。

新开通的“上图方舱数字图书馆”有电子图书、阅读视频、在线讲座、经典文献等丰富的优质数字资源,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能为方舱医院的患者提供方便周到的阅读服务。“读书让你增加灵魂深度,一卷读罢,生命常如灌满浆的麦子一样丰盈……”无论是方舱内的每一位患者,还是蜷缩于家中的人们,在疫情面前不仅需要自身的开朗和乐观,更需要来自于一种有情怀的阅读,来自于文字的撼动。

“口罩下遮蔽的人们/心头在寻觅/春天的踪影/而您就是春的信使/让蛰居的他们看到了冰消雪融……”阅读也是一种战“疫”神器,更是每一个人内心春天的信使! 樊树林

阅读也是一种战阅读也是一种战““疫疫””神器神器

防疫不松劲,大棚农事忙。平泉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强化管理,引导农民抢抓农时,扎实抓好春耕农业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 致 富 增收。图为平泉镇示范基地的农民正在温室棚内管理草莓。

李平文 摄

本报讯 (记者于鸿)为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我市近日组织召开了相关会议,就进一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安排部署。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现在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已经清零,属于全域低风险。但是根据国家最新要求,我市境内的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取消了检疫站这一外围防线,特别是随着复工复产武汉来承人员增多,防控压力增大,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应对疫情工作也仍然非常重要。

面对这种情况,我市迅速调整疫情防控思路和举措,把主要力量放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农村、社区等小阵地,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全面开展大排查回头看

行动,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农村、社区防控工作,特别是突出社区排查,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民兵等各方面作用,做好联防联控。

我市强化大数据联动排查,公安部门、交通部门抓紧安装“电子围栏”系统,运用大数据手段,实时掌握疫情防控重点人员车辆活动轨迹,加强疫情监测分析、人车溯源,推送属地政府精准追踪,切实将路上盲目防控变为网上精准防控,最大限度提高覆盖率,守好“三道防线”。

我市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严格落实“6+2”专项防控工作方案和市县乡村四级联防联控机制,全面落实公共场所防控、交通运输管控、医疗机构防控、会议活动管控、农贸市场整治等措施。扎实做好社会面管控,强化对百姓日常科普,坚决杜绝各类聚集活动,着力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对各类聚集性、群体性活动场所,特别是对洗浴、网吧、KTV、电影

院、表演展演等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景区景点,明确不可开门营业。并规定做好复学需要的口罩、消毒水等各项物资准备,确保能安全有序复学。针对超市人员增多问题,研究商品分包、有序采购等机制,研究增加社区大宗商品供应的办法,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

与此同时,我市全面安全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坚持先防疫到位后复产复工的原则,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各种问题。同时密切关注企业用工情况,帮助解决职工返岗、用工短缺问题。

在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我市立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谋划储备一批项目,力争将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盘子。加快新上项目审批,积极做好前期手续办理等工作,强化用工、土地、资金、能源等保障。同时也要加快在建项目建设,争时间、赶进度、

保质量。在脱贫攻坚方面,我市深化八措并举

“组合拳”,着力在“补短板、抓巩固、促提升、防懈怠”上下功夫,对剩余4726名贫困群众实行“一人一策、综合帮扶”,完善兜底保障政策,确保一户不落、一人不丢。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严格按照“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要求,确保 6 月底前所有问题整改到位,短板弱项全部补齐,确保高标准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

围绕高铁时代、5G时代,强力推进大众创业,培育创业主体、搭建创业平台、打造承德就业品牌、强化创业服务。强力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突出发展“3+3”主导产业和“1+2”特色产业,强化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做好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做好疫情导致的无供养困难人群保障,及时抚恤疫情防控中因公殉职的医务人员、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等,妥善照顾他们的家属。

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验收审核,承德商厦的疫情防控工作符合标准,目前已恢复营业。图为商厦的员工正在进行消毒保洁。 商文 摄

本报讯(记者于鸿,通讯员彭文平) 当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进入关键期,全国上下也陆续迎来了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潮及学校停课不停学。承德移动发挥移动信息化产品优势,快速推出5G热力成像测温、疫情联防联控管理平台、云视讯远程会议、远程教育等新业务,辅助防控区域内流动人口出行地区的排查,助力承德企事业单位安全复产复工和学校运程教育,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

体温无感筛查,复工安全利剑

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是体温异常。承德移动“体温无感筛查解决方案”可通过在出入口布放红外热成像人体测温摄像机,实现无感、高效地重点场所人群体温初筛工作,被广泛用于车站、医院、学校、企业、商业体等各类出入口及人流量集中的场景,确保公共场所安全运行。目前,承德移动“体温无感筛查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预计累计应用体温筛查系统80余套。

云视讯,远程会议沟通利剑

为确保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分类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承德移动推出云视讯软终端视频会议服务项目,用户可自助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脑

下载安装应用,注册账号即可免费使用。产品最多可支持单个会议300方同时接入,能满足随时随地沟通的需求。2 月 9 日以来,共为 225 家单位 75000 多名用户通过云视讯平台召开在线会议1000余场次。

“疫统计”,大数据分析利剑

复工人员是否符合复工要求,企业、政府和学校等单位如何在复工期间快速准确地掌握本单位的人员动向、健康状况等信息?“疫统计”能够实现本单位人员的位置、健康状态等信息的便捷采集与分析。用户可自行注册单位账号,单位可以通过后台直接掌握人员位置、健康信息。截至当前,全市已有 20 余家单位投入使用,使用人数达到 1000余人。

远程教学,云端教育利剑

承德移动针对教育主管部门和12年制基础教育学校,免费提供“云视讯远程教学”、“和教育直播教学”等远程教学方案,为全市高中小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网络教育教学服务,师生通过远程教学平台交流互动,帮助客户实现了停课不停学。截至目前,为全市开展名师线上直播授课8场,累计听课人数已达 25 万人次;为市县乡 82 所中学提供直播产品,开通直播间 300 余所,累计参与人数 3 万余人。

承德移动勇于亮剑

助力我市企业复工复产助力我市企业复工复产、、学校远程教育学校远程教育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