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 教苑 A11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社会新闻部主编 责编/王建华 美编/路智 电话:3502669 E-mail:[email protected]

    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教改视窗

    低年级段古诗教学“三趣曲”

    名师风采名师风采名师风采名师风采

    新会区平山小学美术教师戴秀娟:

    让学生享受创造的乐趣

    周二下午4时40分左右,新

    会区平山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又开

    始了,各种各样的兴趣课程让人

    心生羡慕。走进美术教学室,就

    看见参加美术兴趣课堂的几十名

    同学簇拥着一位年轻的女老师,

    看着雪白的手绢在老师手中变成

    美丽的蜡染画,大家纷纷发出感

    叹声,一个个摩拳擦掌想尝试一

    番。这位老师,就是深受学生喜

    爱的美术老师戴秀娟,她总是想

    方设法让学生们体会美的享受,

    更孜孜不倦探索如何在美术教学

    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让孩

    子“展开想象的翅膀,享受创造的

    乐趣”。

    江海区外海银泉小学 伍顺燕

    小学低年级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和基础环节,抓好这一阶段的古诗文诵读,直接影响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取向和习惯养成,意义尤为重大。低年级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如果就文字而文字的组织古诗教学,那将是一个枯燥而乏味的过程,而且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因此,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末,我都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重中之重,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一、课始诱趣——未成曲调 激情先行

    导入方式设计得巧妙精当,能在顷刻之间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使学生迅速步入精神兴奋状态,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从而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因此,我在古诗教学伊始,经常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如教学骆宾王的《咏鹅》,我就是引用了关于骆宾王七岁作《咏鹅》诗的故事,孩子们的年龄正好跟骆宾王作这首诗时的年龄一样,会对骆宾王产生羡慕之心,同时对骆宾王作的这首诗也想一睹为快,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心理。

    二、课中持趣——品诗论画 步步生花

    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此时,我根据古诗“文约而意丰,却又情景交融,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的特点,采取品诗论画的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经常有意外的收获。

    以画悟诗。教学《草》时,我为让学生理解“一岁一枯荣”,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采用了板画(用图画出草一年四季中生长变化过程),利用图画来理解“枯”和“荣”的含义,这样就把深奥的词语变得浅显易懂了。

    画诗激趣。我根据诗的不同风格,让学生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画面始终贯穿,学生从观画到作画,从先画后文字到先文字再作画,在兴致盎然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古诗的理解,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和画结合,用图画表达与诗相同的意境,使他们更深刻地领悟古诗词中用字的传神和内在的精髓,激发学生学古诗词的兴趣。

    三、课终延趣——诗情相融 声声相扣

    “美是快乐的孪生姐妹”,低年级小学生有一颗对美特别敏感的心灵,让学生从诗文之美走向诵读之乐,无疑既是康庄大道,也是捷径。我在教学中,注意根据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选择听读、范读、领读、齐读、分部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浓厚的诵读氛围和诗歌意境。许多学生在反复诵读后常常欲罢不能,感叹“怎么这么好听”,课终之时更是配上古典音乐,淋漓尽致地唱读一番,好不过瘾。例如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歌《春晓》,旋律优美,便于吟唱。学完这首歌,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将别的古诗也拿来唱,唱得不亦乐乎。学生在“读”

    “唱”中,不仅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而且激发想象,有效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进入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

    2017年江门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技能大赛

    26名教师同台比武江门日报讯(记者/娄丹 通讯员/刘巨波)

    体育老师比赛比什么?除了操场上的展示,还有笔尖上的较量哦。近日,市教育局在江门市第一中学景贤学校举办2017年江门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技能大赛,共有26名来自三区四市和市直学校的体育教师参加。

    本次比赛分高中、初中、小学不同学段的体育课专业知识与技能部分以及课堂教学部分,分别进行笔试论述题、教学设计、技能讲解示范、特长展示、现场教学等流程,从篮球、足球、体操、田径项目中抽签进行展示,选手们通过准确规范及优美示范动作,清晰易懂的讲解语言,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来自江门市紫茶小学的张婧教师荣获小学组一等奖,江门市怡福中学的冯国强教师荣获初中组一等奖,鹤山市第一中学的胡畅教师荣获高中组一等奖。

    本次技能大赛为全市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风采的平台,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共同进步的大舞台,进一步加强了我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区景常 通讯员/李惠明)为提升台山旅游饭店服务员技能水平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操技能的热情,选拔出优秀的旅游饭店服务行业技能竞赛选手,近日,2017年台山市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联合校区举行,台山颐和温泉大酒店、台山碧桂园凤凰酒店以及联合校区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分别组队参加竞赛。

    本次竞赛按照全省饭店技能大赛的比赛规则设置了中式铺床、中餐宴会摆台、西餐宴会摆台和鸡尾酒调制四个比赛项目,选手们纷纷显露了其过硬的技能和扎实的基本功。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联合校区还专门组织学生到台山颐和温泉大酒店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训。

    本次竞赛为职校提供了展示专业技能和教学成果的平台,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赛学结合”的目的。主办方还就台山旅游酒店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进行了研讨。

    在乐趣中创造 以美术教学开启孩子们的无限可能新会区平山小学美术教师戴秀娟: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创造的乐趣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周二下午4时40分左右,新会区平山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又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兴趣课程让人心生羡慕。走

    进美术教学室,就看见参加美术兴趣课堂的几十名同学簇拥着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看着雪白的手绢在老师手中变成美丽的蜡染画,大家纷纷发出感叹声,一个个摩拳擦掌想尝试一番。这位老师,就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美术老师戴秀娟,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们体会美的享受,更一直孜孜不倦探索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享受创造的乐趣”。

    以趣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初见戴秀娟,就会被她身上那种温婉、文艺的气息所感染,她给人的感觉安然而快乐,总是挂在嘴边的微笑

    让人心情放松。别看戴秀娟这么年轻,她成为小学美术老师也有十四个年头了,她打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职业。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小学美术课程并不重要啊,不就是让学生放松、带着学生玩吗,有什么可讲究的?但戴秀娟告诉记者,其实小学美术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美术教学讲究的是对美的体会和感受,小学美术课程可以说是孩子美感的启蒙过程,不仅仅要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还要通过课堂实践,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美术课就真的只是发一张白纸给学生,让学生作画这么简单吗?其实不是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为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惊叹,我就想通过自己的课堂,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想象,我想要激发他们的灵感,而不是仅仅有刻板的教学。”戴秀娟说。

    戴秀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不求学生们都成为画家,但最起码要爱上美术,得到美的启发。所以戴秀娟的美术课堂都是充满趣味的,她经常会与学生们一起游戏,寓教于乐,并为学生设计好玩的课堂,引导孩子们走入艺术的殿堂。就如教学《美丽的纹样》一课,戴秀娟备课就用了近一周的时间,搜罗各种各样的纹样,去了解关于纹样的知识,制作生动的幻灯片,更设计《用纹样装点自己名字》的课程环节,一下子抓住了学生们的心,学生的创作激情被激发出来了,在动手过程中也对纹样知识学以致用。戴秀娟看着学生们的作品,笑得很自豪:“我觉得无论是什么课程,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对待,老师用心,学生也用心,才能学出成效。说实话,相比起其他学科,要备好一节美术课真的很花时间,但我很乐意费这些脑子,花这些时间,能让孩子认识到美的概念,种下艺术的种子,就什么都值得了。”

    尊重个性发展 唤起创造意识“美术没有标准答案,在美术课程中,各种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创作过程中,都是充满个性的。所以在教学过

    程中,我都会注意,不会为学生设定太多条条框框,我希望他们可以保留这一份个性,并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让他们学会创作,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临摹。”谈到自己的教学心得,戴秀娟很认真地说。

    戴秀娟的美术课堂总是很热闹的,学生们都表现得很活泼,他们会很勇敢地抒发自己的见解,告诉大家自己的心中所想,这也是戴秀娟长期引导的成效。戴秀娟觉得,一个好的教师不是手把手地教学生,而是要善于诱导,让学生敢想、敢做、敢“创”,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自由发展,绝不能以某种模式去规范学生,以教师的志趣去强求学生。于是,戴秀娟经常引导学生进行争辩和讨论,让他们大胆表述自己的作画感受,并能欣赏别人的创作成果。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即便是学生有了错误的评价和见解,戴秀娟并不会批评,而是引导学生从错误中获得经验。也许正因为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们对戴秀娟总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依赖感。

    在课余时间,戴秀娟也常常鼓励学生们参加各种各样的美术大赛,更指导学生在国家、省、市、区的各类绘画比赛中取得佳绩。戴秀娟告诉记者,艺术创造就不能害怕展示,而要更多地去交流,比赛过程其实就是交流的过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获益不少。当然,戴秀娟也非常明确自己的定位,她总强调,老师只是辅导,学生才是主导,学生的创作表现的应该是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老师设定的格式化模式,她更希望培养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冲破常规和习俗,大胆尝试探索的创新精神。

    “无论怎么说,我都希望美术课堂是让学生开心的课堂,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享受创造的乐趣就是我的追求。”最后,戴秀娟说。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初见戴秀娟,就会被她身上那种温婉、文艺的气息所感染,她给人的感觉安然而快乐,总是挂在嘴边的微笑让人心情放松。别看戴秀娟这么年轻,她成为小学美术老师也有十四个年头了,她打心底里热爱自己的职业。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小学美术课程并不重要啊,不就是让学生放松、带着学生玩吗,有什么可讲究的?但戴秀娟告诉记者,其实小学美术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美术教学讲究的是对美的体会和感受,小学美术课程可以说是孩子美感的启蒙过程,不仅仅要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还要通过课堂实践,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美术课就真的只是发一张白纸给学生,让学生作画这么简单吗?其实不是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为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惊叹,我就想通过自己的课堂,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想象,我想要激发他们的灵感,而不是仅仅有刻板的教学。”戴秀娟说。

    戴秀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不求学生们都成为画家,但最起码要爱上美术,得到美的感受。所以戴秀娟的美术课堂都是充满趣味的,她经常会与学生们一起游戏,寓教于乐,并为学生设计好玩的课堂,引导孩子们走入艺术的殿堂。就如教学《美丽的纹样》一课,戴秀娟备课就用了近一周的时间,搜罗各种各样的纹样,去了解关于纹样的知识,制作生动的幻灯片,更设计《用纹样装点自己名字》的课程环节,一下子抓住了学生们的心,学生的创作激情被激发出来了,在动手过程中也对纹样知识学以致用。戴秀娟看着学生们的作品,笑得很自豪:

    “我觉得无论是什么课程,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对待,老师用心,学生也用心,才能学出成效。说实话,相比起其他学科,要备好一节美术课真的很花时间,但我很乐意费这些脑子,花这些时间,能让孩子认识到美,种下艺术的种子,就什么都值得了。”

    “美术没有标准答案,在美术课程中,各种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创作过程中,都是充满个性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都会注意不会为学生设定太多条条框框,我希望他们可以保留这一份个性,并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让他们学会创作,而不是单纯模仿、临摹。”谈到自己的教学心得,戴秀娟很认真地说。

    戴秀娟的美术课堂总是很热闹的,学生们都表现得很活泼,他们会很勇敢地抒发自己的见解,告诉大家自己的心中所想,这也是戴秀娟长期引导的成效。戴秀娟觉得,一个好的教师不是手把手地教学生,而是要善于诱导,让学生敢想、敢做、敢“创”,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展,绝不能以某种模式去规范学生,以教师的志趣去强求学生。于是,戴秀娟经常引导学生进行争辩和讨论,让他们大胆表述自己的作画感受,并能欣赏别人的创作成果。在欣赏美术作

    品时,即便是学生有了错误的评价和见解,戴秀娟也不会批评,而是引导学生从错误中获得经验。也许正因为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们对戴秀娟总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依赖感。

    在课余时间,戴秀娟也常常鼓励学生们参加各种各样的美术大赛,更指导学生在国家、省、市、区的各类绘画比赛中取得佳绩。戴秀娟告诉记者,艺术创造就不能害怕展示,而要更多地去交流,比赛过程其实就是交流的过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获益不少。当然,戴秀娟也非常明确自己的定位,她总强调,老师只是辅导,学生才是主导,学生的创作表现的应该是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老师设定的格式化模式,她更希望培养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冲破常规和习俗、大胆尝试探索的创新精神。

    “无论怎么说,我都希望美术课堂是让学生开心的课堂,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享受创造的乐趣就是我的追求。”最后,戴秀娟说。

    以趣味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喜爱

    戴秀娟总会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她觉得每次比赛都是交流的过程,对学生的美的意识以及个性成长有所裨益。(受访者提供)

    尊重个性发展 唤起创造意识

    崖门“四点半课堂”开课学生开心 家长放心

    江门日报讯(记者/钟珍玲)近日,新会区崖门镇崖西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举办的“四点半课堂”正式开课,彩虹社工以“成长辅导进校园”的形式,为崖门镇黄冲小学的46名学生开展

    “四点半课堂”。今后,学生们放学后有了好去处,家长们不用担心孩子们没人管了。

    何谓“四点半课堂”?其实,这是新会彩虹社工的一项常规义工活动,每周一到周五下午四点半开始,本课堂旨在通过社工为青少年搭建集体学习成长的平台,开展相应的基础性学业指导,组织开展特色性集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当然,这也帮助不少家长解决了孩子放学后不能及时接送的困扰,让孩子开心,也让家长放心。

    崖门镇“四点半课堂”开展以来,广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同学们迅速与社工们熟络起来,大家还一起制定课堂纪律和活动规则,在过程中,同学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融入到集体当中。同时,社工们也不断努力创新,用丰富多彩的知识色调来绘制出绚丽的课堂和温馨的学习氛围,为同学们提供优质课堂服务,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以前放学回家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挺无聊的,六点多爸爸妈妈才能下班回家。现在就不一样了,放学后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好玩的课后活动,真好。”学生小钦告诉记者。

    台山市培英职业技术学校联合校区旅游酒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过硬。

    台山市服务行业比拼职业技能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组队参赛

    江门日报讯(记者/娄丹 通讯员/黄丽清)为了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广大少先队员热爱侨乡的情感,10月13日,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8周年纪念日,培英小学与结对学校棠下镇虎岭小学充分利用侨乡地方教育资源,开展了“寻访家乡名人”手拉手活动。

    当日下午,培英小学与虎岭小学两校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员代表一行30多人,来到教育家、史学家、国学大师、原北师大校长陈垣的故乡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参观陈垣故居,瞻仰陈垣校长铜像。

    在故居管理员的引领下,少先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陈老校长的故居,屋内许多珍贵的图片和文件资料,无声地见证着曾经的历史,让队员们肃然起敬。随后,培英小学大队辅导员梁老师在陈垣先生铜像前,向队员们介绍了陈垣校长的生平事迹,讲述其对当今历史、教育的重要而积极的贡献。“我觉得陈爷爷是我们国家名副其实的‘国宝’!”“陈爷爷不仅仅是我们侨乡的荣耀,也是中国的荣耀!”两校的队员们都纷纷自豪地表示。接着,两校的少先队员还在陈垣铜像前举行了一次特别的主题队会:知识抢答、才艺展示、畅谈理想……

    培英小学、虎岭小学

    “寻访家乡名人”手拉手

    江门日报讯(记者/吕玉廉 通讯员/余源汉)“浪里白条齐云集,潜水游龙显风采。”为进一步推进校园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10月9至13日,开平市金山中学举行2017年度师生游泳比赛,分为蛙泳和自由泳两个比赛项目。这是该校第一届体艺节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该校一年一度的精彩盛事。

    今年比赛期间,虽然时而烈日当空,时而阵雨如织,但师生们热情不减,积极参与。一声哨响,选手们全力以赴投入比赛。健美的泳姿激起了漂亮的水花,犹如离弦的箭一样冲向终点,场面扣人心弦。与此同时,蛙泳、蝶泳、混合泳、“狗刨”,师生们个性化的泳姿,让岸边观看的同学笑开了花。

    据该校负责人介绍,随着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及能力教育的全面推进,开展游泳比赛不仅有利于强身健体以及培养人的意志品德,还能让师生掌握一项基本生存技能,同时还顺应了素质教育、能力教育以及体育教育改革的要求。

    江门日报讯(文/蔡明霞 欧阳秀珍)秋风送爽,快乐的笑声不时从棠下镇实验小学的校园里传来。原来,棠下镇实验小学乡村少年宫2017年秋季班开班了。

    该秋季班是纯公益性质,遵循集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要求,以培养广大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为目的,开设羽毛球、篮球、舞蹈、象棋等10个学习班,均由该校有此专长的老师担当辅导老师。开课计划一公布,就有540多学生报名,报名的人数远远超过原定的名额。最终经过学校审核,10个班共招收了300人。在简单的开班仪式后,各个班随即开展了活动。

    据了解,自2011年5月成立以来,该少年宫在蓬江区文明办的指导下,以培养孩子们的业余爱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农村孩子的艺术素养,减少城乡差距为目的,在每学期和暑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受到孩子的喜欢和家长的好评。

    金山中学举办首届体艺节

    师生游泳比赛精彩棠下镇实验小学

    乡村少年宫秋季班开班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