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水之哲思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水之哲思
Page 2: 水之哲思

海海人生海海人生陳盈潔主唱作詞:娃娃,作曲:張國榮,編曲: Ricky Ho

海海海路好走

Page 3: 水之哲思

人生海海作詞:阿信  作曲:阿信  編曲:五月天有一天 我在想 我到底 算是個什麼東西還是我 會不會 根本就不算東西天天都漫無目的 偏偏又想要證明 真理別人從屁股放屁 我卻每天每天的說要革命就算是這個世界 把我拋棄 而至少快樂傷心我自己

決定所以我說 就讓它去 我知道潮落之後一定有潮起 

有什麼了不起

Page 4: 水之哲思

常常我 豁出去 拼了命 走過卻沒有痕跡可是我 從不怕 挖出我火熱的心手上有一個硬幣 反面就決定放棄 嗝屁但是啊 在我心底 卻完完全全不想放棄就算是這個世界 把我拋棄 而至少快樂傷心我自己決定所以我說 就讓它去 我知道潮落之後一定有潮起 有什

麼了不起常常我 閉上眼睛 聽到了海的呼吸 是你溫柔的藍色潮汐 告訴我沒有關係就算真的這個世界 把我拋棄 而至少快樂傷心我自己決

Page 5: 水之哲思

所以我說 就讓它去 我知道潮落之後一定有潮起 我不能忘記

無論是我的明天 要去哪裡 而至少快樂傷心我自己決定

所以我說 就讓他去 我知道潮落之後一定有潮起 有什麼了不起 有什麼了不起

啦 ... 啦 .. 啦 ...啦 ... 啦 .. 啦 ...

Page 6: 水之哲思

向水學習 -水的德性智慧柔軟,以柔勝剛謙虛處下(不是自卑哦)容納百川水喻境界—千江有水千江月水印如幻—鏡花水月洗滌清淨慈悲濟世由水入心,由心入水

Page 7: 水之哲思
Page 8: 水之哲思

儒家的水哲思1 、智者:智者樂水,仁者樂山2 、歲月流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3 、亂世、治世之喻

Page 9: 水之哲思

《論語》、《孟子》的水《論語》〈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雍也〉: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 仁者壽。」《孟子》〈離婁上〉: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

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Page 10: 水之哲思
Page 11: 水之哲思

道家的水哲學1 、上善若水:至柔至下,含納一切,利萬物而不爭,

道也。2 、大海如大道,無涯無盡。3 、水靜則明,心靜則虛靜、恬淡、寂漠、無為,天地

之鑑,萬物之鏡,道德之至。4 、水為萬物之一,而「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

Page 12: 水之哲思

上善若水《道德經》第 8 章: 利萬物,而不爭,幾近於道。 居善地:處下、柔謙 心善淵:深厚、沈澱 與善仁:柔軟清淨,滋養萬物 言善信:潮汐來往,有規律的時間,如同言語有信用 政善治:水清澈、平衡,如政治清明、公平、公正 事善能:能方能圓,善於處事 動善時:水之流動,隨機變化,依時空而變,如善應

時機者

Page 13: 水之哲思

柔之勝剛《道德經》第 78 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

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Page 14: 水之哲思

水靜則明,心靜則鑑《莊子》〈天道〉:「水靜則明燭須眉,平中準,大

匠取法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也。夫虛靜恬淡寂漠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聖人休焉。」

《莊子》〈秋水〉:「…觀於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洩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Page 15: 水之哲思
Page 16: 水之哲思

佛家的水哲思1 、五大之水2 、水之演法:溪聲盡是廣長舌3 、水喻境界:水三昧、海印三昧、千江有 水千江月4 、水印如幻:鏡花水月5 、以水療癒:水懺6 、以水清淨:灑淨7 、以水濟世:八功德水、大悲水8 、水喻無明:三獸渡河、業海瀑流9 、禪與茶、水與心:水入心,心入水

Page 17: 水之哲思

五大之水地、水、火、風、空水為五大之一,亦是萬物的元素之一

Page 18: 水之哲思

水之演法:溪聲盡是廣長舌蘇東坡於 49 歲時,自九江登上廬山。寫下三首詩: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宿東林寺〉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示人。

Page 19: 水之哲思

水印如幻:鏡花水月萬法(物)存在的狀態,為空性、緣起,如鏡花水月

龍樹《大智度論.卷六》解了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虛空,如響,如揵闥婆城,如夢,如影,如鏡中像,如化。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亦作如是觀。

《景德傳燈錄.卷一四.石頭希遷大師》汝等當知自己心靈體離斷常,性非垢淨,湛然圓滿,凡聖齊同,應用無方,離心意識。三界六道,唯自心現,水月鏡像,豈有生滅?汝能知之,無所不備。

Page 20: 水之哲思

水 境界:水三昧、海印三昧喻三昧,定慧等持,正心、止定。水三昧

以水為專注的對象,見身內外之水與身外世界之水,本同一性,空性緣起,由此產生定力所成的境界。

入定時,他人見之,惟見清水一片,未見其人。《楞嚴經》之月光童子修水大圓通。

海印三昧菩薩的大三昧,如千江有水千江月,菩薩十方三世同時炳現,身遍十方,依緣起現

渡化眾生

Page 21: 水之哲思

水 境界:千江有水千江月喻菩薩的海印三昧境界的描寫

坐一道場,身遍十方以如幻千映的神變,廣度眾生如幻而現,如幻度眾;如幻而度,而實無所度

Page 22: 水之哲思

雲門 -水月雲門舞集 -水月

Page 23: 水之哲思

以水療癒:水懺慈悲三昧水懺:

唐朝的悟達知玄國師,早年曾幫助一位生瘡發臭的僧人,僧人恢復後,告知有難時可至某處找他。

後來悟達當上國師,倍受皇上尊重,一時生起傲慢之心,不意,膝蓋卻生出如人面之瘡,還有口,時時索食,國師身心滿受痛苦煎熬。

此時,他想到那位僧人,便到所約之處,僧人請他至溪邊洗滌瘡口。國師欲洗時,人面瘡開口道出過去仇恨因緣。原來二人過去生是漢朝時代的袁盎與晁錯…

僧人即迦若迦尊者,以三昧水,化解療癒仇恨三昧水:以修行的定慧能量加持的水,可以清淨身心

Page 24: 水之哲思

以水清淨:灑淨舉行法會時,總會有個灑淨的儀式。象徵祝福一切清淨,無有消障。

Page 25: 水之哲思

以水濟世:八功德水、大悲水八功德水:

淨土之水,具八種德性大悲水:

觀世音以大慈大悲為德,其形象亦常與水有關,如水月觀音、魚籃觀音、騎龍觀音、淨瓶觀音、海潮觀音…

以心入水,藉水濟世故人們對水稱其名、誦其咒,以菩薩的慈悲心化入水中,喝服之,而得平安、清淨。

Page 26: 水之哲思

淨水具八功德一、澄淨德:澄清潔淨,沒有污濁垢穢。二、清冷德:清湛涼冷,沒有煩熱。三、甘美德:水性甘甜,具無上味。四、輕軟德:水質清揚柔軟,可上可下。五、潤澤德:津潤滑澤,毫不枯澀。六、安和德:安靜和緩,沒有沖激泛漲的禍害。七、除患:智慧之清淨水,消除災障。八、增益:慈悲之清淨水,增福增慧

Page 27: 水之哲思

觀音與水女性形象淨瓶遍灑甘露海潮音耳根圓通大悲咒水

Page 28: 水之哲思

觀音海潮音《法華經‧普門品》…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

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

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

Page 29: 水之哲思

觀音形象

洪啟嵩繪 武漢靈泉寺四川合江釣魚臺

Page 30: 水之哲思

耳根圓通《楞嚴經》:…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

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Page 31: 水之哲思

十一面觀音

洪啟嵩繪

Page 32: 水之哲思

大悲咒水《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善男子若復有人。厭世間苦求長生樂者。在閑淨處清淨結界。咒衣著。若水若食若香若藥皆咒一百八遍。服必得長命。若能如法結界依法受持。一切成就。其結界法者。取刀咒二十一遍。劃地為界。或取淨水咒二十一遍。散著四方為界。或取白芥子咒二十一遍。擲著四方為界。或以想到處為界。或取淨灰咒二十一遍為界。或咒五色線二十一遍。圍繞四邊為界。皆得。若能如法受持自然剋果。若聞此陀羅尼名字者。尚滅無量劫生死重罪。何況誦持者。

… 以井華水一升。和煎取一升。於千眼像前咒一百八遍。服即差。

Page 33: 水之哲思

水 無明:三獸渡河、業海瀑流喻渡,從此岸到彼岸;如度無明生死之河,到解脫之岸。兔、馬、象渡河

免,浮於水,如聲聞;馬,於中而過,如緣覺;象,盡底而過,佛。

河流,喻煩惱、生死、無明煩惱如瀑流四流: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

Page 34: 水之哲思

禪與茶、水與心茶之淡、平、雅、韻、清、淨,與禪與禪心相契

在叢林禪堂,被禪者所飲用,並隨手拈來,作為悟道之機趙州禪師( 778年- 897年)之「喫茶去」公案茶禪一味

以茶、禪療心,以心入水

Page 35: 水之哲思

學習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