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1 Peter Gay 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99-2 數位資源與史學研究 林維紅 教授 學生:封昀翰 B99704057 繳交日期:100/6/24

從Peter gay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從Peter gay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1

從 Peter Gay 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99-2 數位資源與史學研究

林維紅 教授

學生:封昀翰

B99704057

繳交日期:100/6/24

Page 2: 從Peter gay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2

目次

壹、研讀主題說明........................................................................................................ 3

一、研讀主題的意義............................................................................................ 3

二、相關時代脈絡................................................................................................ 3

三、心智圖............................................................................................................ 4

四、關鍵詞表........................................................................................................ 4

五、關鍵詞定義.................................................................................................... 4

六、研讀主題的檢索、思考過程........................................................................ 5

貳、史料解題................................................................................................................ 6

一、史料解題........................................................................................................ 6

二、史料檢索、思考過程.................................................................................... 8

参、研究文獻解題........................................................................................................ 8

一、研究文獻解題................................................................................................ 8

二、研究文獻的檢索、思考過程...................................................................... 12

肆、結語...................................................................................................................... 12

伍、檢索與學習過程的心得與建議.......................................................................... 13

陸、書目...................................................................................................................... 13

一、徵引書目...................................................................................................... 13

二、專題書目...................................................................................................... 14

Page 3: 從Peter gay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3

壹、研讀主題說明

一、研讀主題的意義

這學期修習了秦曼儀老師的法國文化社會史的課程,在第二次的書面作業中

認識到 Peter Gay 這位史學家,並且閱讀他的著作《史尼茨勒的世紀 : 布爾喬亞

經驗一百年 1815-1914。一個階級的傳記》,從中了解到布爾喬亞在 19 世紀生活

的多樣面向,也被 Peter Gay 從日記、信件看出歷史脈絡的史學研究模式吸引,

助教提及「心理史學」這個關鍵字,我進而想要針對 Peter Gay 和心理史學作檢

索,想要觀察 Peter Gay 這位歷史學者,在心理史學的流脈裡,所佔的份量和角

色。

因此,我的提問就是,從 Peter Gay 的幾本特定著作中,尋求他在心理史學

發展的定位。

而我主題的探討範疇,應該會選定幾本 Peter Gay 的著作,還有檢索一些該

著作的書評,並且搜尋一些關於心理史學的發展的研究或專書,主要還是希望能

把焦點放在 Peter Gay和心靈史學的交互關係上面。

二、相關時代脈絡

Peter Gay 在 1998 年出版 Freud: A Life for Our Time,並在 2002 年由立緒文

化翻譯成中文出版。在 2002 年出版 Schnitzler's century : the making of middle-class

culture, 1815-1914,並在 2004 年同樣由立緒文化翻譯成中文出版。

至於心理史學,現在心理史學的發軔是奧地利的心理學家佛洛伊德,他於

1910 出版了《李奧納多˙達文西及其對童年的一個記憶》,奠定了現代心理史學的

理論基礎。二次大戰後,以艾立克森為代表的新一代心理史學家,突破佛洛依德

所設置的理論架構,重是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進一步推動了心理史學的發展1。

1 張廣智 and 周兵, 心理史學 (臺北市: 揚智文化, 2001), 頁 5.

Page 4: 從Peter gay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4

三、心智圖

基本上我所繪製的心智圖很簡單,小題大作,藉由書評或是 Peter Gay 的自

我剖析,能更全面了解他在其著作中所置入的歷史思維和史學研究方法,並且搭

配介紹心理史學的素材,互相參照指涉,有助於我更加明瞭我回答問題的方向。

四、關鍵詞表

Peter Gay,布爾喬亞,佛洛伊德,(精神)心理分析,心理史學

五、關鍵詞定義

(一)Peter Gay

Peter Gay 誕生於 1923 年的德國,為了逃避納粹德國,在 1941 年抵達美國,

之後陸續就學於丹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還有倫敦大學,現在為耶魯大學教授。

所著書目大約有 25 本,專攻啟蒙時代、布爾喬亞、心理史學等領域2。

(二)布爾喬亞

布爾喬亞某種層面的意義和中產階級相差無多,很多新聞記者、政治家、理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ter_Gay,於 6/22 搜尋

Page 5: 從Peter gay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5

論家會喜歡把布爾喬亞當成同質性很高的一群人3,但 Peter Gay 是否認這樣的觀

點的,他們不是靜態的階級,而是一段形成的歷史。散布各地,這是水平上的歧

異,也有高下階層的差別。

(三)佛洛伊德

佛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說和心理史學的開創者,它眾是潛意識的動機和行為,

探討個人線時的行為,還有追溯各人的生活史。具體而言,佛洛伊德的學說可以

分為前後兩個階段,首先是無意識的本能和慾望,用性來解釋人的心理活動4,

之後的學說就是依照這個理論做修正,加入可以控制衝動的自我和超我,使其學

說更臻完滿,也以此,發展心理史學。

(四)心理史學

歷史結合心理分析後的結果。由佛洛伊德首創,在美國由艾立克森發揚光大。

剛開始主要是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替藝術家、政治家、文學家的生平做研究5,之

後發展出整體意識的心態史學,加入社會學的研究方式,更加擴大心理史學的研

究範疇。

六、研讀主題的檢索、思考過程

(一)Peter Gay

首先,既然確定要以 Peter Gay 為報告的主軸核心,第一要務就是檢索他的

身平,以最粗淺閱讀專書上扉頁的作者介紹開始,接下來上網在各搜尋引擎上查

找資料,最後再用 EBSCO 資料庫,以 Peter Gay 作為關鍵字作標題的檢索。

(二)布爾喬亞

布爾喬亞主要作為此份報告的例證,該定義即很單純地採納 Peter Gay 在書

中所下的定義,之後的史料和相關文獻,才會有更多關於布爾喬亞的檢索。

(三)佛洛伊德

我本身沒有研讀過 Peter Gay 的佛洛伊德傳,是在一次於 JSTOR 資料庫,以

Peter Gay 和 Psycoanlysis 作為關鍵字檢索時,檢索出一篇關鍵性的書評,那篇書

評主要是針對佛洛伊德傳某些史學研究方法和思維的謬誤提出批判,我因此把佛

洛伊德納入這次報告撰寫的關鍵字,也因為同時想起秦曼儀老師曾經有提及佛洛

伊德對 Peter Gay 的史觀影響甚鉅,Peter Gay也曾為佛洛伊德作傳,所以佛洛依

德對於 Peter Gay 而言,不僅是研究上的客體,更是思維模式上的部分主體。也

將 Peter Gay 和 Freud 作聯合關鍵字檢索,在 EBSOR 作搜尋的動作,以了解他們

3 Peter Gay, Schnitzler's Century : The Making of Middle-Class Culture, 1815-1914 (New York: Norton,

2002), 頁 12. 4 張廣智 and 周兵, 心理史學, 頁 41.

5 黄夏玉, "心理史学概述及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 no. 1

(2008).

Page 6: 從Peter gay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6

的交互關係。

(四)精神心理分析與心理史學

一開始,其實報告的走向並沒有涵蓋心理史學,然而最後思考後,決定把這

個關鍵字放進來,因為 Peter Gay 和佛洛依德需要在時間的軸線裡,有一個定位,

而這個架構就是奠基在心理史學和精神心理分析的背景之下。首先使用圖書館的

館藏目錄,以心理史學作為關鍵字,搜尋結果就是一本專門介紹心理史學的專書,

接下來是使用 EBSCO 和 JSTOR,查找心理史學,也找到一些不錯的期刊論文,也

對佛洛伊德的繼承者,艾瑞克森做了點搜尋。

貳、史料解題

根據表定的結構,應是研究文獻的解題過程在史料解題之前,然而,因為我

的題目並不是單純一段歷史的研究,而是有涵納歷史思維和史觀的分析,故微調

結構上的順序,之後在研究文獻解題的部分,會有更完整的推斷和檢索過程。

一、史料解題

總共有兩份史料,皆出自 Peter Gay 之手。

(一) 《史尼茨勒的世紀 : 布爾喬亞經驗一百年 1815-1914。一個階級的傳記》

1.出處:立緒文化出版

2.作者:Gay, Peter

3.性質:專書

4.主要內容:

布爾喬亞內部的種種紛歧是如此之大,在在引人懷疑,它根本不是個可定義

的單一實體6。這是 Peter Gay 在書的首章對自己在這本專書裡要研究的客體,下

了一個小小的註解。對 Peter Gay 而言,布爾喬亞是一中有多的,Peter Gay 在書

首也大致歸類十九世紀時人口中,多類型的布爾喬亞。

然而,布爾喬亞的歸類不是 Peter Gay 要探討的。他從史尼茨勒的日記出發,

以心理分析的方式,剖析 19 世紀的維多利亞人。同時,Peter Gay 也適時介紹佛

洛伊德出場,可能是引用他的伊底帕斯情節,可能又反駁他的論點。在性愛史中

帶入同性戀的議題。說明十九世紀被放大的焦慮,這個部份的探討和多位史家不

謀而合,在第一階段的工業革命後,工人和布爾喬亞皆在產業長期快速的進程中,

6 Gay, Schnitzler's Century : The Making of Middle-Class Culture, 1815-1914, 頁 12.

Page 7: 從Peter gay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7

被重大的焦慮(anxiety)所影響7。以及布爾喬亞在紛雜的信仰、職業、品味問題中,

對於個人隱私、秩序等等的苛求

本書呈現的是一幅紛雜斑斕的布爾喬亞采風圖。Peter Gay 的結構非常固定

而鮮明,都是從史尼茨勒的日記擷取片段,然後引申推廣維多利亞時人的心理性

格,並且支持或反對後人的詮釋,再做出自己的闡釋。他對於史尼茨勒的高度關

注也和布爾喬亞性愛、家庭、隱私等各個層面結合的很好,運用大量多元的史料8,這本書絕對不只是他原本五部大部頭關於布爾喬亞專書的新酒裝舊瓶而已。

5.與本報告的相關性:

這是我第一本接觸到 Peter Gay 的著作,也是啟發我往這塊領域稍做研究的

契機。我當初有思考過,如果要找尋有關心理史學的史料,可能要檢索多位作家

真對不同主題的心理史學研究,最初淺最原始的史料,但後來想到這樣的工作繁

複而沒有意義,因為史料的來源通常是過份豐富,而在史料的選擇和使用上,也

可能會出現,缺少歷史研究所必須的批判精神和考證求實,甚至常常以小說創作

方法來填補歷史缺漏的空白等等問題9。Peter Gay 的這本著作恰巧提供給我經過

整理、分析、來源清楚的大量史料,故我決定用此書當我的主要史料來源。

(二) The Discreet Pleasures of Bourgeoisie

1.出處:American Scholar Vol. 53 Issue 1

2.作者:Gay, Peter

3.性質:期刊論文

4.主要內容:

在這篇期刊論文裡,Peter Gay 聚焦在布爾喬亞的生活隱私,他提到:「布爾

喬亞都要出來吃飯,然而,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房間10。」首先,他總

述在此要討論的兩項物件:信件和日記。19 世紀對於日記(diary)和日誌(journal)

是一個黃金時期。這個時期公共和隱私的界線開始成形,因而帶起對每日小筆記

本個高度重視。Peter Gay 先解釋日記的開始其來有自,在文藝復興時代,達文

西就開始在日記本上素描、記錄他異想天開的發明和構思,也有人在日記本裡記

錄自己的頻繁的高潮和性愛。父母送日記本給孩子,會為自己留一把鑰匙。老師

鼓勵學生寫日記,將其視為有益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也有人把日記當作一個可

以對話的個體,總是以親愛的日記,好愛好愛妳做為起頭等等。

信件,之於 Peter Gay,也是一個豐富史料的來源。而 Peter Gay 在本論文後

半部強調的是信件對於維多利亞時代的布爾喬亞,帶來心靈上的一些改變,還有

信件內容可以多貼近內心一些潛伏的意識,以至於一些布爾喬亞在死後仍叮嚀信

件公開的條件等等。

7 Tomas Maldonado and John Cullars, "The Idea of Comfort," Design Issues 8, no. 1 (1991): 頁 38.

8 William Collins Donahue, "Schnitzler's Century: The Making of Middle-Class Culture 1815-1914,"

Modern Austrian Literature 35, no. 3/4 (2002): 頁 117. 9 張廣智 and 周兵, 心理史學, 頁 143.

10 Peter Gay, "The Discreet Pleasures of the Bourgeoisie," American Scholar 53, no. 1 (1983): 頁 91.

Page 8: 從Peter gay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8

這篇文章,充分發揮 Peter Gay 心理史學的精神,精緻、鍥而不捨、精闢分

析。

5. 與本報告的相關性:

相較於前一份史料,Peter Gay 拋去一本專書的結構和篇幅限制,以更接近

論文、純史學的寫作手法把布爾喬亞的部份歷史軌跡呈現出來。範圍縮小了,例

證明確而精準,分析也更貼近心理史學的分析模式。

而在這份論文裡,我也觀察到,Peter Gay 師承佛洛伊德以及受他的影響頗

鉅。包括引達文西為例子,應該是在某種層面上向佛洛伊德致意,在文末,他帶

出佛洛伊德的文化理論,說明社會的整體意識,可以掌控人們的熱情和需求,他

們有時候會內化成所謂的習俗,而我們不能缺少它11。這項連結點的觀察結果,

應是有利此報告的推進。

二、史料檢索、思考過程

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才決定直接用 Peter Gay 的著作作為基礎史料,

一決定後,就先從台大圖書館的館藏目錄,以書名作關鍵字作檢索,之後也查找

了台大碩博士論文系統,還有 MUSE,然而結果的呈現主要都是以該書為主,並

沒有搜尋到以《史尼茨勒的世紀》為出發點的期刊論文等等。最後仍訴諸 EBSCO,

很幸運的檢索出第二筆史料,因此就決定以這兩份史料作互相輝映指涉的依據。

参、研究文獻解題

一、研究文獻解題

(一)Peter Gay’s The Bourgeoisie Experience: The Return of the Repressed

1.出處:Society Vol.36 Issue 5

2.作者:Kaye, Howard L

3.性質:書評

4.內容:

這篇書評主要是針對 Peter Gay 一連串主軸為 19 世紀布爾喬亞的著作,首先

先讚揚 Peter Gay 在讓世人了解布爾喬亞多元文化風景的卓越貢獻,因為長期以

來,較不公共的層面真的比較無法引起歷史學家的興趣12。Gay 豐富多樣的研究

11

Ibid., 頁 99. 12

Anne-Charlott Trepp, "The Emotional Side of Men in Late Eighteenth-Century Germany (Theory and

Page 9: 從Peter gay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9

對象和史料充分展現他的歷史涵養,以及對社會學駕輕就熟的應用經驗。他把社

會文化學和史學的結合的很精緻,也同時在分析 19 世紀社會現象時,把佛洛伊

德的理念:來自人性中的情結、隱晦的象徵與動機能影響歷史的走向13。

Kaye 也同時把 Peter Gay 和同樣寫維多利亞時代布爾喬亞的史家,Getrude

Himmelfarb,作比較。他們同時強調信仰、娛樂、思想上對於那段歷史的關鍵性

影響,但不同的是,Peter Gay 較少提及信仰帶來的道德型塑。

而 Gay 在這本書裡的缺失,Kaye 也點出了。他忽略國家主義(nationalism)之

於該時代時人相對應的影響,在這一部份,Gay 並沒有提出很嚴謹的推論過程,

只是讓國家主義的附帶效果四散在專書中。

最後,Kaye 以 Gay 結合佛洛依德的史觀作結:He helps is to understand how

idea can at times become effective forces in history.

5.與報告的相關性:

這篇書評充分顯示其他學者對於 Peter Gay 在歷史學界的定位,以及他著述

時偶發的盲點,針對我所設定的史料,相對應的書評,更能顯現這篇書評的重要

性和切合度。只能說某些史家真的將 Peter Gay 認為是佛洛伊德心理史學的繼承

者了。

(二)Historicizing Psychoanalysis: Freud in His Time and for Our Time

1.出處: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Vol.63 Issue 3

2.作者:Toews, John E

3.性質:書評

4.內容:

首先,Toews 就對 Peter Gay 把佛洛伊德作為我們時代的代表存疑。他認為

Gay 形塑一個他自己的佛洛伊德14,並且用大量且具爭議性的假設去支持他的佛

洛伊德。Gay 也同時堅持,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一種「人性中的科學」,是不

容被抹煞的。

然而,Toews 對於 Peter Gay 這樣的意識形態頗不認同,Peter Gay 的佛洛伊

德是單面向的,他忽略佛洛伊德在社會科學和文化理論中代表的角色,只是一貫

地將佛洛伊德的文獻作為科學性的資料來視之。

此外,不像先前佛洛伊德傳的作者,Peter Gay 是為歷史學家,他能用自己

的觀點和敏銳度重新塑造一個代表性的人物。Peter Gay 同時規避心理史學不夠

客觀的本質,來撰寫傳記。

Toews因此決定從佛洛伊德的誘姦理論(seduction theory)去找出 Peter Gay在

Example)," Central European History 27, no. 2 (1994): 頁 127. 13

Howard L Kaye, "Peter Gay's Bourgeois Experience: The Return of the Repressed " Society 36, no. 5 (1996): 頁 91. 14

John E. Toews, "Historicizing Psychoanalysis: Freud in His Time and for Our Time,"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63, no. 3 (1991): 頁 505.

Page 10: 從Peter gay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10

替佛洛伊德作傳時忽略的關鍵15。

誘姦理論在 1896 年發表,宣稱的是童年的創傷或是經驗會造成患者在成年

之後,偶發的顯隱性的精神疾病。而佛洛伊德,身為一位精神科醫生的使命,就

是將這些被埋沒在心裡深處的痛苦片段(通常是性的騷擾)讓患者重新想起,以便

治療。然而,這個理論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被佛洛伊德自己推翻,發現如此失

敗讓他信心全失,他必須重新建立其學說的基本架構,他因而發展出潛意識及其

他相關理論。也將作為受體的被虐童年,轉為小孩是主體,同時具有性的渴求。

而 Peter Gay 不願去面對佛洛伊德理論中假設的改變,只是單純地將 1890 年代認

為是佛洛伊德思想的演化,而非劇變。

接下來,Toews 舉出四個層面的例子來舉證這樣的轉變。而礙於篇幅,我在

此僅做自由/布爾喬亞層面的摘要,以符合我的主題。

Peter Gay 把佛洛伊德定義成典型的布爾喬亞,然而,身為心裡史學家的他,

竟然沒有考慮到佛洛伊德更複雜的背景。一是他動態、不斷改變的政治立場、二

是他獨特屬於當代歷史的布爾喬亞經驗、三是奧地利維也納脆弱的自由主義、四

是他身為猶太人的敏感血統16。這些背景都複雜化佛洛伊德身為一位布爾喬亞的

本質,Toews 認為 Peter Gay 當然不能如此輕易地以一筆帶過。

基本上,Toews整本書是以不同的角度去剖析 Peter Gay替佛洛伊德作傳時,

所犯下的謬誤,做為佛洛伊德心理史學的代言人,Peter Gay 理當應該更審慎的

面對這樣的任務。

5.與報告的相關性:

本篇作者對於 Peter Gay 的身為史家的定位和上一篇文獻有很大的不同,主

要原因來自於他不認同 Peter Gay 在為佛洛伊德作傳時的一些筆法和觀點。這篇

書評讓我目擊 Peter Gay 在心理史學中的一個矛盾性和不確定性。他推崇佛洛伊

德,但又在替他作傳,稍稍偏離心理史學的治學方法和態度,而流於武斷和莽撞,

這份資料帶出我研究主題的多個面向,也證明此主題和關注有繼續下去的可能。

(三) Has Psychohistory Come of Age?

1.出處:The History Teacher Vol.19 Issue 2

2.作者:Perry, Lewis

3.性質:期刊論文

4.內容:

基本上這篇期刊文章主要的著眼點在於心理史學的發展。從發展初期,心理

史學者被抨擊,到漸漸地成為主流的一種史學研究方法。心理史學的發展很複雜,

可能在佛洛伊德剛建立起這套體系時就有問題,但這些盲點並不能否認心理史學

在架構歷史這塊中不可被抹滅的份量。心理史學家提供的是比一般史學方法更全

15

John E. Toews, "Historicizing Psychoanalysis: Freud in His Time and for Our Time,"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63, no. 3 (1991): 頁 508 16

John E. Toews, "Historicizing Psychoanalysis: Freud in His Time and for Our Time,"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63, no. 3 (1991): 頁 529

Page 11: 從Peter gay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11

面更細膩的深度,而這種方法對於庶民和婦女研究的貢獻有突破性的進展。文末

也把焦點放在 Peter Gay 身上,說明 Peter Gay和一般心理史學家的差異。

Peter Gay有小說家的風雅,並用大量的例子來說服讀者、書評和其他史家17。

他強調的是「意志」與「世界」直截了當的聯結。他同時具有批判性,能用心理

史學的分析推翻非心理史學的史料記錄。最後,他點名 Peter Gay 身為一位心理

史學家的目標,他希望能搭起一座橋,是跨越個體經驗(individual experience)和

集體經驗(collective experience)的一座獨一無二的橋,這會讓那些認為佛洛伊德

心理史學有錯的史家,不在對其抱持原先的成見和疑問。

5.與報告的相關性:

這份研究文獻在本報告中有轉捩點的作用,視角被提高到一個比較宏觀的高

度去審視心理史學和 Peter Gay 之間的關聯性。心理史學有哪些名家?他們的貢

獻是甚麼?他們對於心理史學的發展推進的作用等等。而在文末提到 Peter Gay

更顯明這份研究文獻的重要性。

(四)心理史學

1.出處:楊智出版

2.作者:張廣智、周兵

3.性質:專書

4.內容:

這是一本很詳盡介紹心理史學發展史的專書。先從心理學的發展做切入,心

理學自從哲學的領域脫離後,發展成一個獨立學科之後,就開始與其他領域結合,

而歷史就是其中之一18。

心理史學的始祖是佛洛伊德,由他對達文西的作傳開始盛行,雖然之後這本

傳記招致許多批評,但心理史學也因此流傳美國,並在蘭格和艾力克森的推廣下,

有了爆炸性的成長。艾力克森的心理史學代表作《少年路德》,結合佛洛伊德的

基本概念,加入整體社會文化的分析還有非心理史學的史學驗證,將心理史學推

向一個更圓融、包容性更大的史學研究方法19。

而書中也提到法國的年鑑學派,這是一種迥異於美國心理史學的發展,他們

稱之為「心態史學」。就是整體史: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社會、文化、政治、

思想、情感無所不包,但仍然人類的整體心態和心理層面仍站重大的比例20,這

個支派在心理史學的發展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最後,是在大衛˙斯坦納德的文章作為此書收尾,此學者論證心理史學的破

產,提出四大說明,在史界也引起很大的關注和辯論。

5.與報告的相關性:

17

Lewis Perry, "Has Psychohistory Come of Age?," The History Teacher 19, no. 2 (1986): 頁 297. 18

張廣智 and 周兵, 心理史學, 頁 21. 19

Thomas A. Kohut, "Psychohistory as History (Book Review),"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91, no. 2 (1986): 頁 338. 20

張廣智 and 周兵, 心理史學, 頁 108

Page 12: 從Peter gay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12

總算有了心理史學發展的完整介紹,他和 Peter Gay 的關聯度低,但是可以

吸收 Peter Gay 的眾多前輩們所做的努力。同時,在眾多學派的特色和本質介紹

裡,好似可以看出 Peter Gay 的史觀,好像是眾家融會的結果,並不是如以上文

獻所講的只有傳承佛洛伊德單純。

二、研究文獻的檢索、思考過程

很早就已經放棄對於館藏目錄還有其他中文資料庫的檢索,主要都是從

EBSCO 和 JSTOR 作為資料的檢索來源,除了最後一份研究文獻是直接從館藏目錄

輸入關鍵字「心理史學」,所查找出兩筆資料的其中一筆,另外一筆是有關心理

史學退縮的著作,可惜沒有找到館藏。

使用 EBSCO 和 JSTOR,交叉索引和布林邏輯的運用,就查到很多資料,用關

鍵字「Peter Gay」、「Freud」、「Bourgeois」、「Psychohistor*」等等彼此比對、兩兩

使用,起碼可以檢索出五十筆以上的資源。而我選取文獻主要依據摘要和資料庫

提供的相關性指標,這兩項目的提供省去我不少需要瀏覽每篇文獻的必要時間。

此外,我以上相關文獻的編排方式,即可以代表我的思考過程,是從小到大

範疇的逐步推演,閱讀切合度極高的文獻研究,有利我定義和試圖回答提問的進

程進展順利。

肆、結語

針對報告中,我提出的命題,已經有一個頗明確的方向,其實 Peter Gay 的

歷史定位在眾多評論家的眼中,已經有很明顯的答案了!因為他非常有意識的處

理他的作品。

然而,就我看來,眾家強調 Peter Gay 為佛洛伊德的直接繼承人,然而,在

我從檢索的過程中,我發現,與其說 Peter Gay 是一位心理史學家,我個人反而

覺得他是一位心態史學家,他或許也有在個人心理狀況上做出分析,但他也著重

在整個社會的心態和風氣,兩者之間並沒有互相牴觸,他的貢獻可能是把心裡使

學的層次擴大,如我某一份研究文獻所言,是個體記憶和集體記憶的橋梁,這個

部分還有很多探討的空間。

此外,我也發現,台灣和對岸研究以 Peter Gay 為出發研究心理史學者並沒

有很多,可能是礙於語言的侷限性,以及畢竟心理史學在華人歷史圈的發展,並

沒有如在西方般蓬勃,所以無法檢索出中文的史料文獻,這是有點可惜,但也表

示未來,心理史學這塊能在東方有不同風貌和走向的發展吧!

Page 13: 從Peter gay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13

伍、檢索與學習過程的心得與建議

今年選這門課時,本來覺得這個課程的負擔應該會頗輕,但一學期下來,每

星期感覺都是被報告趕出來的。但真的學到頗多有用的資料庫和整理文獻資料的

軟體,幫助我在文獻的書目管理上更能得心應手。

剛開始我本來打算用旗津作為研究主題,並且結合拆船業,然而檢索過程中,

我發現索求資料過少,因此在接近學期末時轉換研究目標,決定做 Peter Gay 和

心靈史學,雖然轉換跑道的過程有點辛苦,但我覺得如此決定很有幫助。

很感謝老師在我做這份報告時的給我的建議提醒和方向,並請來多位圖書館

員撐起這堂實用的課程,他們發揮所長,每堂的所學能運用在報告中真的很開

心。

陸、書目

一、徵引書目

Donahue, William Collins. "Schnitzler's Century: The Making of Middle-Class Culture

1815-1914." Modern Austrian Literature 35, no. 3/4 (2002): 115-17.

Gay, Peter. "The Discreet Pleasures of the Bourgeoisie." American Scholar 53, no. 1

(1983): 91.

Gay, Peter. Schnitzler's Century : The Making of Middle-Class Culture, 1815-1914.

New York: Norton, 2002.

Kaye, Howard L. "Peter Gay's Bourgeois Experience: The Return of the Repressed "

Society 36, no. 5 (1996): 90.

Kohut, Thomas A. "Psychohistory as History (Book Review)."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91, no. 2 (1986): 336.

Maldonado, Tomas, and John Cullars. "The Idea of Comfort." Design Issues 8, no. 1

(1991): 35-43.

Perry, Lewis. "Has Psychohistory Come of Age?" The History Teacher 19, no. 2 (1986):

279-302.

Toews, John E. "Historicizing Psychoanalysis: Freud in His Time and for Our Time."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63, no. 3 (1991): 504-45.

Trepp, Anne-Charlott. "The Emotional Side of Men in Late Eighteenth-Century

Germany (Theory and Example)." Central European History 27, no. 2 (1994):

Page 14: 從Peter gay著作出發,定位其在心理史學的位置

14

127-52.

張廣智, and 周兵. 心理史學. 臺北市: 揚智文化, 2001.

黄夏玉. "心理史学概述及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 2008, no. 1 (2008): 106-09.

二、專題書目

(一)Peter Gay相關

Goodnick, Benjamin. "Two Jews-Freud and Gay." Judaism 38, no. 1 (1989): 103.

Katz, Ethan. "Displaced Historians, Dialectical Histories." Journal of Modern Jewish

Studies 7, no. 2 (2008): 135-55.

(二)布爾喬亞相關

Carr, E. H. "Is There a Bourgeoisie?" Nation 181, no. 14 (1955): 227-30.

Gay, Peter. "Judging the Victorian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48, no. 16 (2001):

B20.

Martin, John Levi. "Structuring the Sexual Revolution." Theory and Society 25, no. 1

(1996): 105-51.

Paul, Robinson, ''Opera Paul Robinson is a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Stanford University.

His most recent book is, and Strauss Ideas: From Mozart to. "Love, Love,

Hooray for Lov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1986): 6.

Peter, Gay. "Bookend; Sex and Longing in Old Vienna."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1999): 39.

Phyllis, Rose. "Victoria's Secret."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2001): 17.

Robinson, Paul. "Sex Please, We're Victorians." New Republic 190, no. 5 (1984):

28-30.

(三)佛洛伊德相關

Seigel, Jerrold. "Review: [Untitled]."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95, no. 2 (1990):

448-49.

蓋伊. 弗洛依德傳, 新世紀叢書. 臺北縣新店市: 立緖文化, 2002.

(四)心理史學相關

冯钢, 关颖译, and 史丹納. 退缩的历史 论弗洛伊德及心理史学的破產. [温州]:

新華發行,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