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 Upload
    katemao

  • View
    98

  • Download
    1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賀景濱

速度的故事

Page 2: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你喜歡這篇小說嗎?

為什麼?

Page 3: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小說中,最令你印象

深刻的部份是什麼?

Page 4: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若要更改此篇小說的

題目,你會改成什麼?

Page 5: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你會想對作者提出

什麼問題?

Page 6: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關於 賀景濱

Page 7: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1990年以〈速度的故事〉獲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

2006年出版短篇小說集《速度的故事》,

2011年出版長篇小說《去年在阿魯吧》。

1958年9月6日生,新竹人,

畢業於政治大學中文系。

曾任《時報週刊》副總編輯、

《新新聞》編輯總監。

Page 8: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關於 速度的故事

Page 9: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免疫的故事〉

李伯夢三部曲:〈老埃的故事〉

〈速度的故事〉

Page 10: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速度的故事〉及其獲獎的評審過程實則凸顯了小說

界對於形式自由的巨大渴望,即使它們無法唐突也不可

能崩壞一個具有長久歷史的小說傳統。

值得慶幸的是:賀景濱只能運用此一極端的嘲謔來處決

小說一次而已,在充分獲得書寫或想像的自由之後,敘

述傳統將獲得再生的機會。」——張大春

Page 11: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一、愛因斯坦的迷惑

二、命定的選擇

三、雙刀論

四、上帝在高速公路上開的玩笑

五、好危險的玩笑

六、心靈和身體的對話

七、身體與心靈的遊戲

八、上帝在床上開的另一個玩笑

九、連黑格爾也不曉得該怎麼辦

十、可能出現的辯證組合

十一、辯證網裂開了

十二、很畸形的重逢

十三、柏拉圖也很頭痛

十四、如果是光速就好了

十五、再沒什麼好說了

選 擇

愛 情

速 度

Page 12: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神 學

哲 學

物理學

心理學

邏輯學

怎麼說呢?

如果

不用說

這顯然

誰?

果然

如此一來

真的

不是嗎?

首先

其次

最後

是什麼呢?

Page 13: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Q:小說的敘事語氣是非常放鬆的,甚至帶有一些戲謔的意思;

而小說本身卻又是非常嚴肅的。你如何看待這種敘事的語氣?

首先,藝術是需要平衡的。當你想要寫「冷」的時候,你需要

「熱」來平衡。……如果一直冷到底,可能會讓人看不下去,

變得孤僻,變得艱澀難懂。第二,好的文學通常都是「嘲諷」

的——這也是小說最珍貴的地方。因為人都是會為下一步而作

準備的,而小說的智慧常常在下兩步——即對下一步的顛覆、

扭轉、反轉。

Page 14: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Q:對於人稱的運用和敘事視角有什麼看法?

敘事最主要的就是人稱,你一下筆就需要決定用第一人稱還是

第三人稱,在我看來,第二人稱只是第一或第三人稱的變形。

村上春樹曾說,對他來說,第一人稱是「一種不得不接受的宿

命」。對於所有的小說家,人稱都決定了基調和格局。

Page 15: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Q:你的小說涉及了數學、哲學、量子物理學、生物學甚至心

理學等眾多學科。為什麼要在小說裡使用如此多的理論學說?

在科學唯物主義橫掃世界的時候,如果放棄科學,就等於放棄

了和它對話的機會。有個宗教大師說,即使是宗教領袖,也需

要去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文學如果放棄科學,就等於

放棄與之平起平坐的機會了。我在書中也寫了:這個時代如果

不談科學,就和在維多利亞時代不談論性一樣虛偽——因為那

是你每天要面對的東西,你用微波爐的時候,就已經在面對量

子物理了。

Page 16: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所有學科到最後都會追問到一些類似的問題,一些關於人的、

關於世界的基本問題。小說中滿天飛的科學或哲學,其實只是

檢視一下各個學科對這些問題進展到了什麼程度。

不是只有科學才能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應該是,很多人忘了,

用文學的思維也可以處理或說明這類問題。文學的思維本來就

是作家的金鑰,奇怪的反而是現代作家為什麼把這麼棒的金鑰

鎖在金櫃裡。

什麼是文學的思維?簡單的講,就是具象的思考能力。

Page 17: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關於 後設小說

Page 18: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Metafiction

Page 19: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關於| 後設小說

後設小說的勃興,乃承襲現代主義抬頭以來對於寫實傳統的拒

斥。寫實主義強調文學反映人生,作品即是鏡子,足以全盤掌

握人生的真象;後設小說則凸顯小說的虛構性,強調小說是人

工堆砌文字的成品,進而質疑虛構和真實之間的關係,明陳在

二者之間輕易畫上等號的不智。

張惠娟,〈台灣後設小說試論〉,《小說批評》(鄭明娳編,臺北市:正中書局,1993年),卷3,頁203。

Page 20: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關於| 後設小說

後設小說邀請讀者涉入小說中虛構的世界,旨在讓他明白小說

是一種文字幻象,以便打破寫實主義的謬誤。因此,後設小說

不僅是小說,交代故事內容,同時也對該篇小說的作成有所說

明。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文學術語新詮》(臺北市:雅典,1998年),頁327。

Page 21: 課堂討論: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賀景濱

速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