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aming Lyrics 036

Preview:

DESCRIPTION

Streaming Lyrics 036

Citation preview

第三十六號

2012 年 11 月 5 日

發行人:胡又天

一代藝人阮玲玉(1910-1935),中國第一代演員的永遠傳奇;寫她的歌,有

一首粵曲、一首流行曲,都不甚好。將來誰會寫出夠好的呢?或許你可以。

本刊網頁:https://sites.google.com/site/youtien/Home/liu-xing-ci-hua

線上閱讀:http://issuu.com/streaming_lyrics

電郵:youtien@gmail.com

臉書:http://www.facebook.com/youtien

微博:http://weibo.com/u/1374223475

S t r e a m i n g L y r i c s

1

露字:華語歌曲遺落的基本

本刊一直強調,研究歌詞,有一個基本的問題那就是語

言和音樂如何配合。

單音節的漢語,歌唱起來,如何「露字」,要怎樣才能

唱得清楚又好聽(古代是沒有字幕的,有字幕也有很多人不

識字)?詞和曲分別要怎麼寫,合起來又要怎樣?這中間很

多東西失傳了,但到現在淘汰下來我們還有許多傳統戲曲與

民謠。

按理說,傳統戲曲與民謠應該能讓人很好聽懂的,可我

從小到大,不管聽歌仔戲、京劇崑曲還是各地民謠,全部都

是不對照歌詞就聽不懂,頂多懂兩三成。為什麼?我自己覺

得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我母語是國語,不熟悉方言和戲曲

所用的聲口,當然很難聽懂;即使現在學了一些,專心去盲

聽,最多也是多懂一兩成,我聽英文和英語歌也是一樣。二、

我從小習慣的聲樂,現代的華語流行歌曲和西方古典樂、西

洋歌曲,都是從西樂的體系上發展出來的。所以我聽到媽媽

唱 1960 年代黃梅調電影的歌(唱國語,又以西式樂理篩選

了傳統戲曲的調子),也是一聽就懂、就記住了。

我習慣了每字一、兩個音符(偶爾三個),節奏快,以

旋律為主的歌曲,再聽到每字可以七、八個音拉上好幾節,

節奏相對慢,以文詞為主、旋律為從的傳統歌謠,就覺得不

好聽,聽十遍也記不住旋律,也不知從何欣賞起。直到開始

研究歌詞,知道了傳統中國聲樂「依字行腔」的概念,精華

在演繹字句中的聲情(例如唱「哀」字就讓你真的感到哀,

2

此之謂「露字」)我才學會投入心神去聆賞其中的韻味。

回頭來再聽流行歌,國語歌壇裡有少數人因著他們的天

賦和敏感,自己走出了一條能在西樂基礎上「露字」的新路,

其中最突出者是李宗盛,然而多數只在乎弄出能琅琅上口的

副歌,配上洗腦詞句來賣,如今則處處倒字,韻律生硬,文

理不通;台語歌在 1990 年代達到高峰,然而後繼乏力;粵

語歌至今仍重視格律,但能表現出粵語獨特韻致、芬芳的作

品,也比 70-80 年代黃金時期罕見了(嘻哈除外,這種曲風

特別適合元音、入聲頻見,勁頭足的粵語)。客語歌情況最

特殊,一開始交工走的就是在傳統音樂基礎上翻新的路,學

西方是學其觀念多,較少直接搬用西方的曲風、曲調;稍後

也有不少樂團想做現代、熱門一點的客語歌,可是農業社會

性格強烈的客語和那些曲風似乎就是不相容,我聽來聽去都

覺得不行,還是傳統路線的林生祥、羅思容能得心順耳,溫

尹嫦運用常見的抒情曲風,也很能露字傳神。

很多人跟我講過:現在很多歌曲,歌詞根本不重要,只

是帶動氣氛;你只看詞不看編曲,得不到什麼。我初時對這

種論調很抵觸:就算不是主要,也該是不宜忽視的一部分吧?

不重要就可以不講究了嗎?後來我仔細想了想:確實,現在

有了那麼多曲風,MV 又普及,還有各種前衛新潮的美學理

論,音樂要傳達情意,傳播開來,讓樂團謀生,的確已不必

掛住傳統的「露字」標準,反正觀眾看字幕、看影片,樂團

作宣傳、辦活動,大家也就可以同心同德了。

但這並不代表歌詞就沒有研究價值,更不代表傳統的審

美標準就消失了。我們的聽覺、我們的大腦與內心,還是會

3

喜歡能琅琅上口、跌宕有致的詞曲,例如被戲譯為「芭樂」

的 ballad,只是今日精通中文、能做到詞曲膠合的人已不多,

所以作者、公司和觀眾不約而同地把時尚引到其他方面,不

談這項基本,乃至不以此為基本而已。然而老一輩人不跟你

這潮流,他們還是喜歡老歌;新一輩人覺得你歌不好聽,也

不會買帳。樂壇而如此,就會淪為自欺欺人的競賽。

日本、韓國流行音樂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沒有

人討論他們的歌詞,他們日語、韓語和音樂結合的理路,我

只聽過一個日文老師說「日本靠海,所以日本歌的旋律就像

海浪一樣一起一伏,他們覺得那樣很美」,之後我聽他們演

歌和抒情曲就都能進入狀況了,要欣賞日語的韻致也有鑰匙

了;之前看過幾十篇講日本流行音樂的文章,就只能增加一

些我對那社會文化和產業運作的認識而已。

韓國現在當紅的那些歌,聽起來都是當代的電子樂,他

們這是和我們一樣遺落了母語歌樂的芬芳,還是另有發明?

他們流行歌曲中從傳統歌謠基礎上發展出來者,又是什麼樣

子?你不談這個,只談他們用多少錢、集多少權(看那嚴酷

的藝人培訓班,多麼令我緬懷學徒制時代的同胞嚮往)去經

營、行銷,都是嘴炮。可悲的是當今政府無知無識,你大規

模去忽悠,還真能搞到一些補助。你若是沒那麼大能量的普

通民眾或音樂人,就不要幫襯那些人云亦云了,多作紮實的

研究與創作,提高自己,結交同仁,養出能推翻邪說、惠人

惠己的實力,才是正辦。

現代華語歌是從二十世紀初的「學堂樂歌」開始大規模

嫁接西樂,曲調不一樣了,傳統的聲樂理論和詩詞格律還能

4

適用嗎?哪些還能,哪些要改?這個問題一直沒有人去深入

探討,或者大家各有心得,但只形諸樂歌作品,沒有寫成論

文和教科書。1927-49年上海第一輩流行歌曲作者和歌手中,

許多人既通古文、舊樂,(至少也耳濡目染聽得很多)又學

會西樂,同時還因緣際會能和當時一流爵士樂手及古典樂功

底深厚的白俄編曲家合作,成就了一批經典;他們過去以後,

後人雖然還聽得到唱片錄音,但他們曾有的知識、技術與觀

念就遺落了。之後很長時間,學院中人寫歌,還在用古典詩

詞的格律;大陸很多歌曲的用韻,到今天還在用舊的韻轍(如

ㄛ-o 和ㄜ-er 通押,現在國語/普通話說起來已經不同韻了,

你要改變語音才能唱得同韻)。

1990 年代,樂壇巔峰時期,台灣、大陸沒有人探究這個

問題,現在總該拾起來了。不能生搬古代聲樂理論,也不能

硬套西方聲樂理論,我們需要更細緻、多門的研究──各種

語言、方言,和各種曲風的組合,都有至少一種合用的格律

等人挖掘,這之中的組合不下千百!偶爾有幾首歌「中」了,

特別入耳,能表現該種語言的韻致,我們就可以研究它好在

哪裡,加以文學、音樂、社會的知識,逐漸來建立我們一套

新詞學的典律,並且投諸實用,助人助己唱出真能表露此時

此地人情世故的國語歌、台語歌、粵語歌、客語歌,而不只

是把漢語填進外來樂曲或舊日俗套的框架裡面。沒有這樣的

技術與觀念,你花一百億投資什麼流行音樂產業,都生不出

我們自己的東西。

並不是每首歌曲都要著重歌詞,沒錯;那麼,他們把歌

詞、語言放在什麼地位,要起到什麼作用?就從他們秉持的

理念去檢視。有不少情況,是他們理念本身就有問題,例如

5

舉一支跨界、混搭的大旗,煮一鍋雜燴說是新潮,然後你跟

他講中文他就跟你講英文,你跟他講傳統的美學他就跟你講

現代的美學,你跟他講現代的美學他就跟你講後現代的美學;

你說歌詞不好他就跟你說歌詞不重要;你說歌聲和編曲也不

好他就跟你說故事(例如選秀節目關鍵詞「努力」)和整體

意念才重要;你說他故事也假、整體意念也含糊不清,他就

說你不懂。總之就是教你不要講「好不好聽」,用一套變形

蟲似的意識形態蓋掉我們天生的、直觀的感覺。

但是,做得好的,就不但可以更新傳統理論,還可以穿

透種種產業主義的橫流,直抵人心。那些將是我們這個時代

真正的流行歌曲;發之揚之,便在我輩。

上面是我在 PTT 流行音樂板(popmusic)對「台灣可以

向韓流音樂學習的地方」討論串的回應,寫了一兩段,就想

說寫成這期的前言吧,但又是給大眾看的,所以有許多部份,

本刊讀者應該已看過了,重覆之處,請見諒。

本期除向有的詞話、漫畫、雜文、讀書筆記,亦收錄兩

篇論說文,一談電玩、一談電影,我投到報上都沒見用,拿

回來自己刊,也就比淹沒在網路文海裡的下場好些。

6

本期目錄

【前言】 露字:華語歌曲遺落的基本 1

目錄 6

【漫畫】 《吐嘈鬼》捫心自問 7

【資料】 讀書筆記 9

魯金:《粵曲歌壇話滄桑》 9

周雲蓬:《春天責備/盲人影院》 12

【詞話】 兩首寫阮玲玉的歌 15

〈一代藝人〉 15

〈葬心〉 16

那要怎樣寫才好呢? 18

【詞話】 My Little Airport:向青春與唱片時代告別 20

〈去信和賣碟〉 20

〈爺就是一名辭職撚〉 22

【論說】 電玩與傳統體育項目的異同 25

不如改以選秀節目分派電影輔導金 28

【雜文】 隨筆雜記 30

「愛拚才會贏」的原創人是朱高正? 30

一輛泛起了族群意識的大車 31

香菜小妹妹 32

石原建黨給中日關係再添亂 32

有一種大便叫狗屎─論煞有介事的句式 32

小瓢會議 39

過刊下載連結

以下連結須有新浪微博帳號方能下載,牆外網友可至 Google 頁面。

一至四期 五至八期 九至十二期 十三至十六期 十七至二十期

二十一期 二十二期 二十三期 二十四期

二十五期 二十六期 二十七期 二十八期

二十九期 三十期 三十一期 三十二期

三十三期 三十四期 三十五期

7

8

9

讀書筆記

魯金:《粵曲歌壇話滄桑》,香港:三聯,1994 年 7 月

借自公共圖書館。從圖書館借書的一個好處,就是你可

能看得到前人在書上畫的重點、記號,這就是很有趣的歷史

線索;書中偶爾出現錯別字,前人也幫你改了。

作者是香港老一輩記者,逝世於 1995 年,1有許多考述

粵港掌故的著作,且有許多親身的採訪、見聞。

本書講的粵曲歌壇,對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世界,雖然

先前已經知道粵曲是粵語流行曲的重要淵源,而且至今還有

1 黃仲鳴:〈琴台客聚:洪文定與三及第〉,《文匯報》2006 年 11 月 11 日。

10

不少人喜愛,不過這裡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還要從這本書

看起。

所謂「歌壇」是實際存在於上世紀初至 50 年代的場所,

熱時露天,寒時進茶樓,60 年代以後因無線電視與電視劇興

起而式微;在電視帶起的新派粵語流行歌尚未出世之時,粵

曲就是香港的流行歌曲,只是,戰後出生、接受西式教育的

新一代,興趣轉向了西方音樂和國語時代曲,而媒體舉辦的

音樂比賽也有意無意地不納入粵曲,再加上種種刻板印象,

使人以為粵曲是老土的東西而少被重視。──這些也是諸多

論著公認的通說了,然而本書從粵曲歌壇的興衰講起,就比

他家講的更詳細些。

書中指出粵曲的押韻習慣:一韻到底,陰陽交替(奇數

句用陽聲韻,偶數句用陰聲韻),也約略提及了曲調和這種

押韻法搭配的美學,可惜不深入。

另外,書中說,香港淪陷期間,涉嫌諷刺日軍的粵曲〈光

榮何價〉唱者李少芳被捕,致使日後粵曲創作完全不敢反應

社會,「撰曲人全部都把曲詞當作宋詞來堆砌,無非是寫風

花雪月,或是閨女恩情等題材。這一趨勢,一直影響到戰後

很久,令到粵曲的曲詞全無新意。」2我想,日本雖可惡,但

粵曲之新意欠奉,當有其內在的文化因素和其他外在的市場

因素,不該全部歸咎外人。這就有待今之研究者進一步探討

了。

2 《粵曲歌壇話滄桑》,頁 25。另下篇摘錄了盧庚〈蔡鍔大敗曹錕〉(頁 121)、〈濟南慘案之激憤

陳情〉(頁 124-125)等曲,證明早期粵曲不乏時事關懷

11

今日讀此書,比以前好得多:書中提到的唱片,以前你

上哪找去?而今網上一搜,一些名作如張月兒〈一代藝人〉,

就有人傳上 YouTube,一下就聽得到了。如果粵曲再度登上

時尚潮流,想必還會有更多人去把老唱片翻錄上網。

除了早年灌錄粵曲的唱片公司,只有美國學術界意識到

了粵曲的價值,而於 1979 年請瞽師杜煥錄了畢生所學,中

文大學也有參與。日前我去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就買了中

大出版的杜煥作品集《地水南音 全本〈失明人杜煥憶往〉》

等等。買後想,對著歌詞聽,每天聽一段,粵語很快就能進

步了,不過到現在還是常常只讓電腦播放著,自己在做其他

事,這樣就一句都聽不進去,只是聽到那個聲音和調子而

已。

12

周雲蓬:《春天責備》,台北:華品文創,2011 年 9 月

新世紀盲歌手,大陸「新民謠」代表之一周雲蓬在台出

版的第一本書,正編詩集《春天責備》橫排右翻,附錄文集

《盲人影院》豎排左翻,到中間卡一張 CD 收錄〈中國孩子〉

〈盲人影院〉〈關山月〉三曲,真是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文集憶述了他許多歌曲的創作背景,他在各地感受過的

時代氛圍,103-176 頁由他口述、記者綠妖(然後成為女友)

的〈歌者夜行─周雲蓬小傳〉尤為可觀,將他生長、失明、

就學、走唱的經歷基本講清楚了。

下面摘錄幾段張鐵志的序文,引出了一個有趣議題:

其實老周一點都不想被貼上抗議歌手的標籤,但他確實

相信:「我不能繞過所有跟音樂無關的問題一直唱歌……說

有啥用呢?你一個唱歌的、賣破爛的,也有權說。一人說,

聲音微弱,一萬人說,就是輿論。你不說,沉默地等著世界

自動變好,那你等著吧。有一天,事情落在你頭上,將再沒

有人為你說話。」

沒有比這句話更代表他的政治態度。

但是,「《中國孩子》這個音樂是一時的,以後人民生活

幸福了,就別老想起來。如果老是想起這首歌,就證明這個

社會還在輪迴。老是被傳唱,是社會的不幸。」

那天我和他的對談中,他也一直強調中國音樂剛從集體

13

主義解放出來,所以最好有更多小情小愛的歌曲,需要更多

地歌唱個體自由。我也同意我們要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個人自

由,但是否大家唱更多情歌,而不去表達對體制的憤怒,就

能達到這個目標,我是比較懷疑的。

這是我們的小小歧異,但我仍然喜歡他極了:他的人,

他的歌,與他的文字。

我認為,歌曲的長處與本色,在承載情感與情感的結構,

這是文字和行動難以達到的;要抗議、要革命,歌曲可以作

先聲,可以助聲勢,但效用有限,只靠軍歌是打不了仗的。

設以自由(個人自由也將能總成群體的自由)為終極目標,

得到自由以後要怎麼活?孔子之所以認同曾點的願望「風乎

舞雩,詠而歸」,便是因為曾點直達了理想的日常生活;這

樣的情調和願望,是我們上進、奮鬥、對抗或改造體制的動

力。

周雲蓬極為難能可貴的一點是,他接通了上古《詩經》

到中古唐詩的精神,在現代中國的情境下翻生了出來;他出

名的、被認為抗議歌曲的〈中國孩子〉可謂「變聲」,但他

的基調是正的,真正「思無邪」的正,他揭露體制現狀,露

得很白,但不流於憤怒,而是將人引向深思與厚積。

他演繹詩人海子的〈九月〉,或他自己寫的〈不會說話

的愛情〉,雖直面淋漓殘酷的現實,亦不失溫柔敦厚。故馬

世芳序文引了阿城《棋王》的句子「我心裡忽然有一種很古

的東西湧上來」。「古」不只是「古老」,更是「古雅」,雅者,

正也。當周雲蓬載動他經過的歡喜悲愁,唱起他的歌,讓我

14

們覺得,哎呀,中國民謠的情調就該是這個樣子,中國人就

是在這樣的氣氛裡活著的,我們對中國就有了更深厚的情感,

推動我們為現在與將來努力。

這就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政治,是堪為原點

的正道,也是民謠的核心意義與價值,相對於失正已久的現

代社會。體制對人的壓迫、志士與小民的反抗,都是奇道。

奇正須相輔,光講革命治國,或只顧唱歌跳舞,都不能行之

久遠。

西方 1960 年代搖滾樂與全球反抗運動雖舉出「愛與和

平」為正,然其崩壞也速,之後再與各種思潮分分合合,但

多是以奇治奇,不斷的反省、批判、解構、戰鬥,雖可持續

「反者道之動」,畢竟難以終極。重構正道的歷史任務,還

須著落在民謠(新的)與公民組織上。周雲蓬所說的「小情

小愛」,其實便有著這樣的意義,可以說「進步」,也可以說

「反抗」,但我想最好是說「歸正」。鄧麗君、羅大佑等人的

歌曲在 1980 年代的大陸就已經起到這番功效了。

今者周雲蓬潛行江湖,暗中涵化,歌唱與文字的火候都

已能率性而得其中道,讀其文、聆其歌,既是享受,也能如

切如磋、如琢如磨,砥礪自己的文章藝事,善哉。

15

兩首寫阮玲玉的歌

魯金《粵曲歌壇話滄桑》一書中講到著名歌手、玩家時,

也少不得引錄幾段曲詞,可惜對撰曲者生平著墨甚少。請看

這首哀悼阮玲玉的《一代藝人》:

〈一代藝人〉

撰曲者不詳

原唱:張月兒

葉仰琪演唱版本

(詩白)芳草天涯憐金粉,紫蘭香徑葬玉人。(二王)

野草閒花,已非當年、風韻。桃花泣血,難3再深鎖、啼痕。

新女性,玉堂春,故都春夢,今日都已夜台、伴恨。此後寒

雲冷月,誰招神女、亡魂。笑人生,如水月,任教曠世聰明,

總是曇花、易殞。天本妒英才,紅顏原薄命,任教你銀壇獨

霸,(轉工反腔)唉,誰料絮果蘭因,情海中,翻波瀾,鷸

蚌相持,致使你孤懷悲憤。(梅花腔南音)人言可畏便輕生,

一代藝人竟被情絲困,可憐玉骨葬污塵!唉,上蒼弄人實太

狠,癡心殉愛見情真。三角聚成千古恨,令儂難以取捨愛和

憎!幾許影迷欲向瑤池問:問你近來消息笑或顰!4

這詞出彩處是把阮玲玉演過的許多片名都串了進來(上

文以紅字標出),「是以這首粵曲,經月兒唱出來,立即引起

共鳴。」魯金先生稱它「哀怨悱惻」5,然而我讀了兩遍,卻

覺得不大對勁:首先原作者對阮玲玉本事的認識不太對,阮

3 《粵曲歌壇話滄桑》書中作「誰」,根據錄音應訂正為「難」。 4 《粵曲歌壇話滄桑》,頁 73-74

5 同上。

16

的自殺應非「殉愛」而是有多種內外因素使她心死,關鍵在

其遺言「人言可畏」上,可撰曲者似乎想當然爾地把這事想

成俗套的三角戀愛、家庭倫理悲劇來寫了。

再來,傳統詩詞最講究的,一是情景交融,二是對人物

內心的刻畫;此等哀憐之詞,尤須同理之心,對阮玲玉故事

能夠感同身受,而能對造成那悲劇的原因(人言)有所反思。

但這首〈一代藝人〉除了一些片名串得算是巧妙,也一沒什

麼情景,二還是只站在一個距離之外說些俗套的「上蒼弄人」,

沒有進入到這悲劇裡面去引人反省,引人去思索或感受人性,

這比風涼話也好不到哪裡去。

1991 年關錦鵬拍電影《阮玲玉》,沒有用到這首〈一代

藝人〉,而是請姚若龍、小蟲寫了一首新歌〈葬心〉作片尾

曲。我不知道當年他們是否知有這首粵曲,但讓我來挑的話,

我也不會用它,除非用來呈現阮玲玉死後,世上閒人依然不

明就裡地在這樣違其心事地消費她的故事。

〈葬心〉

作詞:姚若龍/小蟲

作曲:小蟲

原唱:黃鶯鶯

蝴蝶兒飛去 心亦不在

淒清長夜誰來 拭淚滿腮

是貪點兒依賴 貪一點兒愛

舊緣該了難了 換滿心哀

17

怎受的住 這頭猜 那邊怪

人言匯成愁海 辛酸難捱

天給的苦 給的災 都不怪

千不該 萬不該 芳華怕孤單

林花兒謝了 連心也埋

他日春燕歸來 身何在

這對阮玲玉本事的把握比較準確了,但第一段的起興並

不出彩,「心亦不在」也不太通,似應作「不再」;二段「是

貪點兒依賴 貪一點兒愛」論斷得有些倉卒,下面也往哀豔

的套路寫,可阮玲玉離婚官司的委屈主要應該在倫理和金錢

上,愛情倒在其次,你往哀豔寫去就有些偏了。

三段承上啟下,接得不錯,但先前切入點沒選好,旋律

進行到「難捱」時也平平就接到下段了,整體表現就不突出,

應該能更多一些抑揚頓挫的。

第四段,就全跑掉了──只被先前定下的哀豔基調帶出

了模糊籠統的「天給的苦 給的災 都不怪」,總結原因也

只「芳華怕孤單」,此中理路不明,像是隨意湊的。如果說

這是泛用的情歌,也勉強說得通;但要說這能伸張阮玲玉的

隱衷心曲,我想不行。五段結尾更弱,引個李後主詞也不知

是為何而引,林花、蝴蝶的意象和心事、本事的連繫始終沒

有建立起來,最後「身何在」也問得沒有意思,你心都葬了

還問此身作甚?要問,問天、問地、問世間還合理些。

18

比較前後兩首寫阮玲玉的歌,這首比較講求貼切,為主

人公紓解,是現代流行歌曲的意識;但在語言文字的基礎上

差前者太多了。雖然說,粵曲的體製早已成熟,流行歌曲至

今沒有一套便於結合文言歌詞的範式,大家都只能摸索,作

得不好也可諒解,但根本原因,大概還在姚若龍(1965-)、小

蟲(1958-)這一輩台灣人受過的教育與耳濡目染,已不會像古

人那樣磨練詩文。這東西要作得好,需要天分加苦功;勉強

為之,或能似模似樣,但細看就容易抓出漏洞。

那要怎樣寫才好呢?

傳統詩詞寫人物的故事,一般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往大

處寫,寫歷史、寫大環境,例如杜甫〈詠懷古跡〉、王安石

〈明妃曲〉為王昭君再作評價,這以文人的詩詞居多;一種

是往細處寫,寫當時的場景與心理活動,這是民間戲曲的長

處,例如傳唱至今的歌曲〈王昭君〉6,粵曲中也有寫賈寶玉

在黛玉葬花處哭訴的〈哭瀟湘〉7,能娓娓道來把人帶進主人

公的世界裡。然而民間戲曲發展日久,思想套路趨於制式,

舊書袋裡難尋新意,作者也受時代和環境侷限,難有文人尋

求古意或新意的敏感與眼識。

然而,二十世紀中國有了現代文學,我們作家在古今中

外的沖激之下,短短幾十年就有了許多前人未發的創見與新

文體;粵曲作者也應能乘此浪潮超脫老窠臼更上一層樓,歷

史上也出了唐滌生這樣的名家,可惜老一兩代的粵人較守舊, 6 現有錄音裡以梁萍唱得最早而最出色。

7 前引書,頁 160-164。

19

認同現代文學理念的人比許多人想像中少;而當新一代人都

有了些現代的品味與眼識時,新一代人也遺落傳統詩詞的文

字功夫了。

翻出新意的歷史任務,後來是由粵語流行曲來承接。許

多人認為七八十年代從舊到新過渡時期,許冠傑、黎彼得、

盧國沾、黃霑、鄭國江那一輩人的作品最精彩,我想就是因

為他們因緣際會,自然兼具新舊之長。8

論新意,現在的詞人並不輸前輩;今人的創作觀念、可

供選擇的曲風、對歷史故事的瞭解深度(當然不是人人皆精,

但見解精闢的文章遠比以前容易流傳),還有網路時代的創

作環境,都大有勝於七八十年代者。弱只弱在傳統文學和音

樂的功底,比上一輩更稀薄了。如有作者能補足這兩個短處,

我們就大可期待。

早逝的阮玲玉是個傳奇人物,寫她的文章不勝枚舉,電

影也拍得不錯,然而,似乎還沒有一首詩歌能以她為題而寫

得夠好的;換言之,經典的阮玲玉之詩、阮玲玉之歌尚未出

現。有沒有人想要寫寫看?要怎樣才能寫好呢?我想,以古

典與現代文學的心眼,作〈王昭君〉那樣的詞曲風格,是一

條正路,這對功底的要求就高了。我當努力讓自己具有這樣

的能力。

8 日前上海復旦大學有一位學妹來信,說她想要以林夕、周耀輝、黃偉文的歌詞,研究傳統詞美

學特質在香港的承續與嬗變,我就回說:這一定要看早期的粵曲粵劇,以及新舊交替時期的作品,

林夕等人年代較後。

20

My Little Airport:向青春與唱片時代告別

喬靖夫兄在面書(香港譯 facebook 為面書,粵語多說面

不說臉,面書讀起來比臉書順)分享了 My Little Airport 的新

作〈去信和賣碟〉,我連過去一聽,大為驚豔(這詞用得有

些濫了),又發現了一首時代之作。

去信和賣碟

詞、曲、編:林阿 P

唱: Nicole

MV:http://www.youtube.com/watch?v=gQHmVvwagZw

到你再過多兩年

差不多三十歲的某天

你會去最後一次二手唱片店

賣去過往十數年

買落的幾百張唱片

這個時候你要賣得有技巧一點

技巧是要知道有兩種唱片店

一種是每張碟報不同價錢

一種是一個價錢報一堆唱片

你要以第一種店為先

它不會收下所有唱片

餘下的就再賣去第二種店

這次序當中的重點

不只可整體賣高一倍價錢

還可讓你盡量忘掉眼前

21

事關一下子失去所有唱片

會有把夢燒光的感覺出現

忙著分析價錢有助讓這感覺不見

信和中心,是一座商業大廈,位於香港九龍旺角彌敦道

580 號,1984 年落成,底層商場以銷售潮流產品而聞名。不

問可知,那裡有很多二手唱片行。

歌詞明白如話,直可當散文看;樂器只用一把吉他(間

奏加一段管樂,我聽不出是什麼笛子),主唱歌聲也作輕語,

多氣音,不加修飾,就這樣送別三十歲以前的青春,和我輩

經歷的 CD 唱片時代。「事關一下子失去所有唱片/會有把夢

燒光的感覺出現」,點出告別會帶來的惆悵,解決方式則是

「忙著分析價錢有助讓這感覺不見」:感覺的問題,也只好

用另一種感覺蓋過去,將就著解決。這樣的勸說,已夠銷魂;

一韻到底的「年」「店」「前」「見」等字,配合下行的音階,

更能表現低沉的心緒,與上行或平行的「天」「片」交錯,

更見跌宕。

梁偉詩學姐謂:「我一直認為 MLA(My Little Airport)

最大的創意,乃是以最溫和的曲風、最直白的口吻,講出社

會最殘酷的真象。」9旨哉斯言!林阿 P 之詞,Nicole 之聲,

善於浮想聯翩,有時未免失之虛浮輕飄(但這也有諷刺的意

義),但在此曲,有著實地和眾人皆曉的時代趨勢,沉得下

來,便見劇力。

他們另一首新作〈爺就是一名辭職撚〉也很有趣:

9 梁偉詩,〈請帶我遠離瘋狂人群〉,《陽光時務週刊》28 期,2012 年 10 月 25 日,頁 85。

22

爺就是一名辭職撚

爺就是一名辭職撚

錢不需要搵亦可維生

爺今生是有任務在身

就是遠離瘋狂的人群

爺有的是顆自由的心

風雨中不需要同行

爺有時是戀愛顧問

但從不交出真心

爺就是這麼一名負心撚

算你不幸 如果你行太近

爺愛當女人是飄過的塵

誰會對微塵傷心?

爺曾經都有人擔心

如今已經無人過問

爺就是喜愛做這一種人

各人有各人的修行

爺夜深時曾經問心

有沒有太過傷害別人

才發覺世事總有原因

沒有爺她們學不到死心

爺是她們要修的行

23

糾錯:「需」應作「須」──「須」用於事,「需」用於

物,如「須要答覆」、「需要答案」。不過,為什麼這樣規定?

「須」本義是面上之毛,「需」是雨在天上(而是天的異體

字),《易轉》:「需者,待也。」很多古書也說須、需兩字通,

也不知是哪一部字典開始規定「須」用於事,「需」用於物

的;為什麼「須」只得用於事,我還找不出個合理的解釋,

台灣的教育部答問也只有硬性規定,沒解釋原因。當然,這

樣分一分也好。10

以「爺」自稱是北方話的老土習慣,近年在網上重新流

行起來,遍及海內。粵語本來不這樣說的,這回他們也戲仿

著把那裝牛逼的賤樣學了過來,又配以廣東粗口「撚」11,

搭得有些不倫不類,算是個實驗吧;結句「爺是她們要修的

行」也完全是北方話的句式,光看歌詞,語意頗妙,反諷甚

精,但聽他們唱起來就會覺得怪怪的,這詞似乎不適合粵語,

也不很適合他們的聲口,雖然他們也唱出了那副懶洋洋的做

派。可再聽一聽,似乎又覺得還是得他們自己唱,你改成普

通話叫個北佬唱唱看,或許就減色了。

YouTube網友Neo Ng 評曰:「只有賤人才會明白這首歌。

我完全明白。」我認為人人都能明白這首歌,因為人皆有賤

性。然而這種北方腔調是否適合作粵語歌詞,這首寫得成不

成功、值不值得取法,又要用什麼標準來評判,都是很難講

的問題,但還是該講一講,我講的你未必同意,我們也不必

要求自己的主觀意見成為權威,但講一些總比不講好。 10 國語會辭典使用答客問:「須」、「需」皆有需要、需求之意,但因詞性不同,而有不同用法。

「必須」的「須」為副詞,後可接動詞,如:「必須走」;「必需」的「需」為動詞,後可接受詞,

如:「必需品」。另「需求」、「需要」等詞,為動詞並列,宜用「需」。 11 粵語維基百科:就「撚」字嘅應用方式嚟講,同「鳩」一樣其實都係指陽具,但喺深層意義

嚟講就有多少唔同:「撚」係指未扯旗軟軟哋嘅陽具,而「鳩」就指扯咗旗硬硬嘅陽具,不過因

為日常講粗口嘅時候都唔會去太過深究,但求順手拈來即時產生效果,所以就索性劃一咁解釋。

24

我的看法是:這條路不好走,是奇道,不妨走走看,或

有妙境,但中間碰到什麼磕磕絆絆,要記下來。如「有沒有」

三字唱來彆扭侷促,粵語通常只說「有冇」,從容有餘,但

這裡旋律以「有沒有」三字為基準,作了一個三連音,你也

不好改。我認為一切當以順暢為要,唱起來順,用古文、國

語文或其他方言傳來的詞句都行;如果不順,還是盡量改用

自己固有的說法好,除非意思上有特殊要求。也可以用一些

模稜兩可之術,如歌詞寫國語文,實則唱白話(方音)。

25

電玩與傳統體育項目的異同

台灣隊伍在電玩競賽奪冠,又帶起「電競值不值得鼓勵」

的老話題。身為一個從三歲開始玩了 26 年電腦遊戲的人,

我想可以先問:電玩和田徑、球類、棋牌競賽相比,有什麼

不同?

電玩在社會大眾心目中的地位為什麼仍然不高,一個主

要原因是「玩遊戲」並不是一件有生產力的事,即使你把遊

戲玩出了一個產業,那也是把一堆人原本可以從事生產的時

間、精力拉進來「不務正業」,規模越大罪過就越大。那為

什麼田徑、足球和圍棋、橋牌就比較不會被鄙視呢?

一因為這些傳統項目可以培養、展現「正業」所需的生

產力、戰鬥力、謀略協調能力,二因為這些活動,可以讓我

們在一定規則之內,挑戰體力、智力的極限,乃至進入「道」

的境界,活出一個理想的人樣。遊戲而能如此,便有望同被

大眾與精英推崇,超越娛樂,成為文化傳統的一部份;屆時,

若要回應功利主義的質疑,除了用「道」的哲理去反駁,也

可以低下來說,雖然遊戲本身仍不是生產行為,但卻能鼓勵

國人勇猛精進,增加謀食謀地的創意與競爭力。

那麼,電玩相對於傳統項目,除了歷史尚短以外,有什

麼不足?

首先,不如體育能鍛練體魄,長時間坐著打電腦對身體

就不好,用滑鼠對肩、腕負擔亦大,還有科學研究說這樣那

樣有害腦力;雖然你可以說體操、橄欖球常有的運動傷害更

26

嚴重,但相對於揮汗追趕跑跳碰,一個人或一群人坐對螢幕

的景象實在不好看,別說家長了,我自己在螢幕轉黑、照見

面容時都會有些自慚形穢。人體在之中能挑戰的極限,也只

是手腦協調、下達命令的效率;雖然還有許多戰術的思維活

動,但觀眾在畫面外,只能看到選手鍵盤滑鼠動得很快,未

免不美觀。這項不足,大概要到體感遊戲再進一步發展後才

會有些改變。

然而,相對於傳統體育是在真實的物理規律之中競賽,

電玩世界的規律是人工的,遊戲設計者可以隨意改動各種參

數,於是沒玩那款遊戲的觀眾,和遊戲中的玩者就不是同一

個上帝,螢幕中虛擬的角色也沒有和我們一樣的人體結構,

看起來就不如真實世界的運動能令人同感、共鳴;玩得好的

人,也難將遊戲中練成的技能運用到現實生活,通常能用到

的也是處理資訊、分派工作的能力,如美國有將擔任過《魔

獸世界》公會會長寫入履歷,被認為具組織協調能力而得聘

用者,然而傳統項目也能培養這些,電玩是較易入門、富娛

樂性與變化,而體能要求甚低,這就使它容易普及,而難以

得到觀念較保守的人士尊重。

而相對於棋牌,電腦可以支持規則遠為複雜、單位多出

百倍的遊戲,甚至模擬真實的戰爭,這是電玩的優勢所在,

但算式愈多,也就愈難平衡,更難以像圍棋般具有簡潔又無

窮的數學之美,這就或將令人認為電玩難以超越娛樂而「入

道」。切莫小看這等有些玄虛的美感,遊戲有了它,就有了

高雅的性質,而能屹立於文化之林,乃至引導相關產業的發

展方向。多年來已有不少文章在從事這方面的探索與論述,

只是甚少為不玩遊戲及不玩那款遊戲的大眾所知;前面說到

27

遊戲世界和真實世界不是同一個上帝的問題,還有電玩歷史

較短、新品又一直推出的情況,也會阻礙這些文章以及美學

的普及。

欲問電玩如何得到社會承認,先問電玩如何得到你我自

己的承認,我們能不能把這款、那款遊戲好在哪裡講清楚,

我們又從中得到了什麼不只是娛樂的洗練?請有心推廣電

玩的朋友,多來談談此中的文藝;講功利,也不要只講賣錢、

拿獎金或讓世界看見,而應詳細就每套遊戲,談裡面所牽涉

的能力與各項優缺點。這樣,電腦遊戲在台灣的爭議才能不

再只是浮面的口水戰。

28

不如改以選秀節目分派電影輔導金

新聞局電影輔導金給人拍出一堆爛片,早已不是新聞;

這個制度已被罵了一二十年還是不改,也不算奇聞。為什麼

多年來有心人給了無數建議,都沒打動當局?無他,未能保

障到執事者和業界山頭的利益而已;不能滿足這個基本條件,

即使我們生出一百個飽具見識才學、能真正幫助影業發展的

人進入政府,也照樣改變不了現狀。

然而,我有一法,能在讓既得利益者保有先機的前提上,

使輔導金制度活起來,不用花太多錢,反而還能多收錢,那

就是:把輔導金的報名、競賽、評審、分配,做成一套選秀

節目,在電視台播出。

就像歌唱節目裡才藝勝出的人成為歌星,《誰是接班人》

的勝者能進入企業工作,我們可以用影視促進影視,哪個導

演團隊的企畫案表現得好,不但能拿到輔導金,更能讓影片

在開拍前就得到關注與宣傳;即使沒贏到官方補助,或許還

能從民間與企業吸引到更多投資。

想想就能知道這一創舉能帶給各方的好處:首先讓台灣

政府再次給世界看見,多一項有感政績可說;再來,主辦單

位有了比一兩億預算更大的尋租空間,一系列節目辦下來可

以打多少廣告?又可免於以前那些黑箱作業之譏。業界山頭,

自然能在這節目的「怎麼做」中搶佔上游,以後靠這個就可

以賺得比拍片交差還多。現有決策圈外的能人,將能加入評

審行列以孚公信,實行理想。廣大觀眾能看到或許比電影還

好看的真實競賽,且能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去決定大家納的稅

29

要花在哪些團隊身上,實現民主。外行企業,亦多一行銷場

所;而得到最大好處的,自然是電影工作者了。

其實,不但電影,其他文化創意產業所屬的舞台劇、音

樂劇等表演藝術,或者同樣要在電視台播出的綜藝節目、政

論節目,也都可以比照辦理,辦出不同的巧妙。這種事早晚

會有人想到,惟大陸、香港政府大概都辦不出來,只台灣政

府有條件把這莊家坐好。有心投資影劇的企業,也大可從這

選秀節目的思路著手;如果郭台銘家早想到這麼做,那在有

千萬觀眾反應可參考的情況下,也不至於出師不利了,還可

以一下子就蓋過新聞局輔導金的名頭。

從今做起,為時未晚;且看史上第一個做出電影選秀節

目者,是政府還是哪家企業吧!

30

隨筆雜記

「愛拚才會贏」的原創人是朱高正?

「在民國七十六年五月,立法院在審查國防預算的時候,

我正在發言,一個老委員叫張曉古,就走到我面前,拿他的

拐杖打我;第一棍我閃過,第二棍我閃過,第三棍我閃不了

啦,我一搶到,搶到人一定氣嘛,說可惡,但是我想我一打

他下去的話,再多的理由都不對了,但我要發洩啊。(蔡康

永:他很老對不對?)對啊,八十多了,我就把他棍子搶下

來,就往地上(一捅)說:幹,愛拚才會贏!當天的晚報全

部出來啦,回家就寫了一首歌給葉啟田唱,這樣唱紅大陸啦。

(小 S:愛拚才會贏這句話是你發明的?)對啊。(蔡:那前

面那個幹字呢?)就省掉啦!」

到圖書館找易經的書,看到朱高正寫的《易經白話例解》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 年),好奇之下打開來翻了

翻,發現相當不錯,概念清楚,語句明白,對古文和歷史的

31

掌握也沒有錯誤,除了觀念稍舊一點,不過當年新的學術研

究情況也還沒普及開來。

朱高正何許人也?1954 年生台灣雲林人,自稱朱熹後裔,

留德哲學博士,精研康德哲學;民進黨的創始人之一,是他

在黨外聚會說「現在就組黨」才有民進黨的;1987 年當選立

法委員,開創「暴力問政」12風格,被封為「國會戰神」「民

主戰艦」;1989 年因反對台獨而退出民進黨,自組社會民主

黨;1994 年又加入新黨……近年也偶爾還會上政論節目。常

人只記得他早年在立法院的「戰績」和他那張胖臉,很少人

記得他其實學貫中西,功底深厚。當年他脫口罵老國大代表

「老賊」,是引孔子說「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就不是一般草

根人士罵得出的。

上網找一下有沒有朱高正和這本書的相關討論,結果找

到 2004 年 3 月 19 日《康熙來了》專訪,就聽到上面這段。

沒想到看個易學書籍也可以連到我流行歌詞研究,真的有

神。

〈愛拚才會贏〉詞曲作者陳百潭,原唱葉啟田,專輯出

版於 1988 年,確是在此事之後。這裡「愛」是「要」的意

思,解作「愛」也有另外一層意思,但不準確。

一輛泛起了族群意識的大車

夢到在一輛大遊覽車上,大家在唱歌,有一人大放厥詞

謂台灣無民謠(或是台灣的歌曲都丟了民謠精神之類),然後

全車人包括我立即齊唱〈望春風〉以對。我嘴上認真唱,心

12 維基百科說法。他本人則說「我都沒有主動打過人,都是十幾二十個人打我不倒。」

32

下卻甚是懍於這樣的族群意識。一齊唱是我也願意的,底下

的族群意識卻是我不願推波助瀾的。但在群情正盛的時候,

你實在無法出來煞風景地作什麼持中之論;最好的方法,應

該是唱完〈望春風〉之後你接著唱一首可以把此等意識型態

扳回來的台語歌,但我一時沒想到這點,也沒記得有哪幾首

這樣的歌可唱,於是夢就這樣作完了。

香菜小妹妹

27 日去深圳玩,晚上吃火鍋,見一個四歲小妹妹在臉上

貼滿香菜來扮鬼嚇我,這就值回票價了。謝謝你,香菜小妹

妹,這麼小就會做臉,有前途。可惜我沒帶相機,大家以後

拍戲可以試試這個造型。想想「香菜」像是日本女孩名,如

果讓人以為你找了一個日本美女來,結果來個臉上貼香菜的,

笑果應該不錯。

石原建黨給中日關係再添亂

在深圳瞥見《參考消息》頭條:「石原建黨給中日關係

再添亂」,添亂一詞用得好。

有一種大便叫狗屎─論煞有介事的句式

有一種勇氣叫堅持

有一種大便叫狗屎

近年很流行一種煞有介事13的句式,如「堅持,是一種

勇氣」,看仔細一點,會發現廢話居多,於是照樣造句如上。

你在網上還可以找到「有一種勇氣叫放棄」、「有一種勇氣叫

13

這是句入了現代成語的江浙方言,以前看過錢玄同一篇文章,用注音符號寫做「煞有ㄍㄚ事」

(ga1),我才知道這「介」字原是這樣念的。

33

承擔」,還排比成章如下:

有一種智慧叫堅持,有一種勇氣叫承擔,

有一種打擊叫失敗,有一種反省叫出發,

有一種色彩叫包容,有一種命運叫共生,

還有一種母親叫「台灣」

有一塊土地叫國家,有一個國家,她的名字叫「台灣」。

蘇貞昌的吶喊:我們要一個自由、民主、人權的台灣!

拒絕終極統一。為了子子孫孫千萬年的幸福,站出來吧!命

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14

其實這個句法很值得研究一下,例如說「堅持是我(在

這種場合)的智慧」,「有一種 XX 叫 YY」是倒裝句,兩者可

以是從屬也可以是對仗的關係,於是你多選擇、排比幾句,

就可以拼出你想要的感覺與價值。

這句法其實不新,請看國民黨在民國二十七年頒發的

「青年守則」十二條:

一、忠勇為愛國之本 七、服從為負責之本

二、孝順為齊家之本 八、勤儉為服務之本

三、仁愛為接物之本 九、整潔為強身之本

四、信義為立業之本 十、助人為快樂之本

五、和平為處世之本 十一、學問為濟世之本

六、禮節為治事之本 十二、有恆為成功之本

本質上都是一回事,只是「有一種 XX 叫 YY」比較口語、

柔軟,能低姿態去打動人,而這是高姿態的教條。然而在邏

14 2008 年 1 月 26 日民進黨「共生護台灣」晚會文案,文字引自 Youtube 影片說明。

34

輯上,這青年守則較為嚴密一點,XX 和 YY 是傳統思想中的

「體用」關係:忠勇為體,愛國為用;孝順為體,齊家為用。

所以它強調一個「本」字,「君子務本,本立則道生」。

青年守則十二條裡有講得不錯的,也有「服從為負責之

本」這樣頗有問題的,但它既成為黨國灌輸的教條,日久就

沒什麼人把它放在心上了。同理,上引民進黨文案中「有一

種色彩叫包容」還不錯,有些詩意,「有一種打擊叫失敗」

就很廢。而不管你寫得好寫得壞,用來煽情動員,人家也就

會下意識地不當一回事。

以政治文案來看,它還不如青年守則,因為國民黨至少

還把自己的價值觀釘在了忠勇、勤儉等等上面,可以自我要

求;而當國民黨人違反了這些,你就可以據此檢驗標準來罵

他。民進黨這裡則通篇只有籠統的「智慧」、「勇氣」,你想

罵都無從罵起,想遵循也不知要從何做起,特別是「有一種

反省叫出發」可謂打迷糊仗之尤,和最近被罵到翻的行政院

「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廣告「拚經濟,做就對了」異曲同工。

可您別說,今年國民黨這通篇廢話的廣告,還就是抄蘇貞昌

的。15現在國民黨的文字工夫是徹底的零分,丟了老國民黨

的信條(就算是講假話,也比沒有好),也學不到民進黨對

流行語言的敏感,無藥可救。

「有一種 XX 叫 YY」句法和青年守則不同處還有一條,

就是 XX 與 YY 之間的體用關係並不明顯,大概今之造句者也

沒有「體用」的觀念,你可以說「有一種智慧叫堅持」,也

可以說「有一種堅持叫自信」「有一種自信叫承擔」,繞一繞

15

林修卉報導,〈行政院最爛宣傳廣告 洪智坤:源頭出自蘇貞昌「警語」〉,《今日新聞》2012

年 10 月 18 日。

35

或許又繞回來說「有一種承擔叫智慧」了。管你通或不通,

有感覺就好。

「有 XX 的感覺」是近年另一個我很詬病的流行句式,

很多人口頭上就掛著「有幸福的感覺」、「有很便宜的感覺」,

那實際上幸不幸福、便不便宜?我今年甚至在一堂音樂課上

旁聽到報告同學說「……這裡就是 G 大調的感覺」,明明就

是 G 大調,還用講「感覺」嗎?不知道是哪些因素,把台灣

人養成這副重感覺不重實際的德性的;當然,人絕對不會什

麼都重感覺、不重實際,講求實惠的人也一直不少,但這種

思想傾向的確在通過流行媒介,滲透進我們的語言習慣。「有

XX 的感覺」語氣比「有 XX 到」或簡單說「很 XX」軟,也可

作語帶保留之用,但很多人就停留在這「感覺」的層面,不

去深究其實了。

如果不深究其實,那你造「有一種 XX 叫 YY」的句子,

就怎麼造也可以,寫歌詞寫到詞窮時更可以把這搬出來湊字,

不用多花腦筋就可達到妙用,反正也只有我這種人會跟你認

真挑語病。而如果你想把它造好,用得合理,我想,可以在

「體用關係」上用心編排一下。

試舉出「大體」「小體」「大用」「小用」四級,製一表

格,幫助檢驗各種字詞的適用程度,○為適用,△為尚可,

問號表不確定或不太適合這套檢驗標準:

大體 小體 大用 小用

宇宙 ○

智慧 ○ △

36

人生 ○ ○

自然 ○

勇氣 △ ○

堅持 ○ ○

自信 ○ ○ ○

承擔 △ ○

打擊 ? ?

失敗 ?

反省 △ ○

出發 △

色彩 △? ○? △?

包容 ○ ○ ○

命運 ○

共生 ○

忠勇 ○

愛國 ○

孝順 ○

齊家 ○

仁愛 ○ ○

接物 ○ △

信義 ○

立業 ○ △

和平 △ △ ○

處世 ○ △

禮節 ○

治事 ○

服從 △ △ ○

負責 ○ ○ △

37

勤儉 ○

服務 △ ○

整潔 ○ △ △

強身 ○ ○

助人 ○ ○

快樂 ○ ○ ○ ○

學問 ○ ○

濟世 ○ ○

有恆 ○

成功 ○ ○

青年守則要旨在以「小體」致「大用」,「小體為大用之

本」,總而合成一「大體」,這個大體是不出現在文本裡的,

以免失衡。「有一種 XX 叫 YY」或「YY 是一種 XX」比較自由,

不要寫「智慧是一種堅持」這樣把大的裝在小的下面就好,

這不須製表也可以察覺到;實際上你造句也不必遵守這什麼

「體用關係」,那這個表有什麼用?用處在幫你檢查,你真

正要講求的是什麼,你的用詞連綴起來,能否通到目標,不

只在感覺的層面打轉,而是有個一貫的道理;讀者判斷你是

認真還是在繞廢話,就要著落在這上面。

話說「體用」是中國古代思想裡很難搞清楚的一個詞,

雖然它基本概念還算簡明,「體」是本源、本體,「用」是表

象、表現,後世演繹起來卻玄上加玄,弄得夾纏不清,到張

之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一著名病句後更嚴重──這

句話用傳統意義來檢視是不合文理的,中學西學都是「體」,

但麻煩的是大家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是什麼,沒讀過書的人

也一看就懂,同代學者也跟著這句話去辯論,如陳寅恪提出

38

「天竺為體,華夏為用」,於是到我要來搞懂「體用」究竟

該作何說法的時候,我就迷糊了;多次請教長輩,還是不甚

了了。所以大家也不妨想一些比較簡明的概念工具,來替代

我剛剛一時想出來的上表。

我對相關理論並不精熟,上文必有漏洞;然而,扯了這

麼多,也只是希望大家為文能穿透「感覺」,講求真意和道

理。有一種大便叫狗屎,狗屎是一種大便,這便只是大集合

與小集合的關係。當然,扯起來也可以說「大便」指人所不

吐不快的東西,「狗屎」則是貶稱你拉出來的也沒什麼營養

(其實狗屎是有營養的,愛狗人士請擔待)。總之就是讀書

說話應該要有營養。

39

小瓢會議

最後來點輕鬆的──今天吃什麼?(法國麵包切片,放

上起司片或生魚片,芹菜葉,然後用小蕃茄當瓢蟲身體,黑

橄欖切半當頭,白芝麻裝飾眼睛和瓢蟲身上花紋。轉自以色

列觀光臉書。)

(本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