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第 24 第 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 Upload
    hugh

  • View
    16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1 .有一个角是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矩形的四个角都是 ,对角线 . 矩形的判定方法: (1) 有三个角是 的四边形; (2) 是平行四边形且有一个角是 ; (3) 的平行四边形; (4) 的四边形..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要点梳理. 直角. 直角. 相等且互相平分. 直角. 直角. 对角线相等.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2 .有一组 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的四条边都 ,对角线 ,且每一条对角线 . 菱形的判定方法: (1) 四条边都 ; (2) 有一组 的平行四边形;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Page 2: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1 .有一个角是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矩形的四个角都是 ,对角线 .

矩形的判定方法: (1) 有三个角是 的四边形; (2) 是平行四边形且有一个角是 ; (3) 的平行四边形; (4) 的四边形.

要点梳理

直角

直角 相等且互相平分

直角

直角对角线相等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Page 3: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2 .有一组 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的四条

边都 ,对角线 ,且每一条对角线

菱形的判定方法:

(1) 四条边都 ;

(2) 有一组 的平行四边形;

(3) 对角线 的平行四边形;

(4) 对角线 的四边形.

邻边相等

相等 互相垂直平分

平分一组对角

相等邻边相等

互相垂直

互相垂直平分

Page 4: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3 .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 ,四条边都 ,两条对角线 ,

并且 .每一条对角线 .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1) 邻边相等的 ;

(2) 有一角是直角的 .

直角

相等 互相垂直平分 平分一组对角

相等

矩形

菱形

Page 5: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

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以平行四边形为基础,从边、角、对角线等不同角度进行演变,我们可得出矩形、菱形、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矩形判定方法的使用: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的条件可为矩形;若在四边形的基础上,则需有三个角是直角 ( 第四个角必是直角 ) 则可判定为矩形. 菱形判定方法的使用: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增加“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条件可为菱形;若在四边形的基础上,需有四边相等则可判定为菱形. 正方形的判定可简记为:菱形+矩形=正方形,其证明思路有两个:先证四边形是菱形,再证明它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 ( 即矩形 ) ;或先证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它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 ( 即菱形 ) .

Page 6: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基础自测

1. (2011· 乌兰察布 ) 如图,已知矩形 ABCD ,一条直线将该矩形 ABCD 分割成两个多边形,若这两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分别为

M 和 N ,则 M+ N 不可能是 (    )

A. 360° B. 540°

C. 720° D. 630°

答案  D

解析 当直线将矩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时,有 M= N= 180°,M+ N= 360° ;当直线将矩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时,不妨设 M= 180°, N= 360° ,则 M+ N= 540° ;当直线将矩形分割成两个四边形,有 M= N= 360° ,则 M+ N

= 720°. 所以 M+ N 不可能是 630°.

Page 7: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2. (2011· 大理 ) 用两块边长为 a 的等边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四边形是 (    )

A .等腰梯形 B .菱形 C .矩形 D .正方形

答案  B

解析 两个等边三角形可拼成菱形.

Page 8: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3. (2011· 天津 ) 如图,将正方形纸片 ABCD 折叠,使边AB、 CB 均落在对角线 BD 上,得折痕 BE、 BF ,则∠ EBF 的大小为 (    )

A. 15° B. 30°

C. 45° D. 60°

答案  C

解析 因为折叠,所以∠ ABE=∠ DBE=12∠ ABD

=∠ CBF=∠ DBF=12∠ CBD,

于是∠ EBF=∠ DBE+∠ DBF=12∠ ABD+

12∠ CBD

=12(∠ ABD+∠ CBD)=

12∠ ABC=

12× 90°=45°.

Page 9: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4. (2011· 茂名 ) 如图,两条笔直的公路 l1、 l2 相交于点 O ,村庄 C

的村民在公路的旁边建三个加工厂 A、 B、 D ,已知 AB= BC

= CD= DA= 5 公里,村庄 C 到公路 l1 的距离为 4 公里,则村庄 C

到公路 l2 的距离是 (    )

A. 3 公里 B. 4 公里 C. 5 公里 D. 6 公里

答案  B

解析 连接 AC ,因为 AB= BC= CD= DA ,所以四边形ADCD 是菱形, CA 平分∠ DAB ,点 C到 l1 的距离等于点 C到 l2

的距离,故选 B.

Page 10: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5.(2011·杭州)在矩形 ABCD中,有一个菱形 BFDE

(点 E、F分别在线段 AB、CD上),记它们的面积

分别为 SABCD和 SBFDE.现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SABCD

SBFDE=

2+ 32 ,则 tan∠EDF=

33 .

②若 DE2=BD·EF,则 DF=2AD.

则:( )

A.①是真命题,②是真命题

B.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

C.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

D.①是假命题,②是假命题

答案  A

Page 11: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解析 ∵① S 矩形 ABCD=AD·BA,S 菱形BFDE=AD·BE,

∴ AB∶ BE=(2+ 3)∶ 2,∴ AE∶ BE= 3∶ 2.

设 AE= 3k,则 BE=2k.

在 Rt△ ADE中,AE= 3k,DE=2k,

∴ AD= 2k2- 3k2=k.

∴ tan∠ EDF=tan∠ AED=ADAE=

k3k=

33 .

命题①是真命题;

∵② S 菱形 BFDE=12BD·EF,

∴ DE2=BD·EF,∴ AD·BE=12DE2.

又∵ DE=DF=BE,∴ DF=2AD.

命题②是真命题.

Page 12: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例 1 】 如图,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E是 AB 上一点,且 DE= AB ,过 C作 CF⊥DE ,垂足为 F.

(1) 猜想: AD与 CF 的大小关系; (2) 请证明上面的结论.

题型一 矩形

Page 13: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解  (1)AD= CF.

(2) 在矩形 ABCD 中, AB∥CD ,且 AB⊥CD ,∠ A= 90° , ∴∠CDF =∠ AED.

又∵ DE= AB , ∴DE= CD.

∵CF⊥DE , ∴∠A =∠ DFC= 90° , ∴△ADE≌△FCD , ∴AD= CF.

探究提高 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抓住这一特征,证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矩形的对角线将其分成若干个特殊三角形.

Page 14: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知能迁移 1 (2011· 滨州 ) 如图,△ ABC 中,点 O是 AC

边上 ( 端点除外 ) 的一个动点,过点 O 作直线 MN∥BC.设MN 交∠ BCA 的平分线于点 E ,交∠ 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 F ,连接 AE、 AF. 那么当点 O 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 AECF 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Page 15: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解 当点 O 运动到 AC 的中点 ( 或 OA= OC) 时,四边形 AECF 是矩形. 证明:∵ CE 平分∠ BCA , ∴∠1 =∠ 2.

又∵ MN∥BC, 1∴∠ =∠ 3 , ∴∠3 =∠ 2 ,∴ EO= CO.

同理, FO= CO.

∴EO= FO.

又∵ OA= OC, ∴四边形 AECF 是平行四边形. ∵∠1 =∠ 2 ,∠ 4 =∠ 5 , ∴∠1 +∠ 5 =∠ 2 +∠ 4.

又∵∠ 1 +∠ 5 +∠ 2 +∠ 4= 180° , ∴∠2 +∠ 4= 90°.

∴□AECF 是矩形.

Page 16: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题型二 菱形

【例 2 】 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DE⊥AB交 BA 的延长线于 E, DF⊥BC ,交 BC 的延长线于 F. 请你猜想DE与 DF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Page 17: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解  DE= DF.

证明:连接 BD , 在菱形 ABCD 中, BD 平分∠ ABC , ∵DE⊥AB, DF⊥BC , ∴DE= DF.

探究提高 此题可以证明△ ADE≌△CDF ,得 DE= DF ;或者连接 BD ,由“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证明 DE= DF.

Page 18: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知能迁移 2 (2011· 济宁 )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BD 相交于 O ,过点 O 作直线 EF⊥BD ,分别交 AD、BC 于点 E 和点 F ,求证:四边形 BEDF 是菱形.

解 证明:∵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BC, OB= OD , ∴∠EDO =∠ FBO, ∠OED =∠ OFB , ∴△OED≌△OFB , ∴DE= BF.

又∵ ED∥BF , ∴ 四边形 BEDF 是平行四边形. ∵EF⊥BD , ∴ 平行四边形 BEDF 是菱形.

Page 19: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题型三 正方形

【例 3 】 (2012· 青海 ) 如图,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和 BD 相交于点 O, O 又是正方形 A1B1C1O 的一个顶点,OA1交 AB 于点 E, OC1交 BC 于点 F.

(1) 求证:△ AOE≌△BOF ; (2) 如果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为 a ,那么正方形 A1B1C1O

绕 O 点转动,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多少?为 什么?

Page 20: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解题示范——规范步骤,该得的分,一分不丢!解:(1)证明:在正方形 ABCD中,AO=BO,∠AOB=90°,

∠ OAB=∠ OBC=45°.

∵ ∠ AOE+∠ EOB=90°,∠ BOF+∠ EOB=90°,[2分]

∴ ∠ AOE=∠ BOF.[3分]

在△ AOE和△ BOF中,

∠ OAE=∠ OBF,OA=OB,∠ AOE=∠ BOF,

∴ △ AOE≌ △ BOF.[5分]

(2)答: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等于14a2.

∵ △ AOE≌ △ BOF,

∴ S 四边形OEBF=S△ EOB+S△ OBF=S△ EOB+S△ AOE

=S△ AOB=14S 正方形ABCD=

14a2.[8分]

Page 21: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探究提高 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及菱形的一切性质,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各自的性质和判定是中考的热点.

Page 22: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知能迁移 3 (2011· 舟山 ) 以四边形 ABCD 的边 AB、 BC、 CD、 DA 为斜边分别向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分别为 E、 F、 G、 H ,顺次连结这四个点,得四边形 EFGH.

(1) 如图 1 ,当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时,我们发现四边形 EFGH 是正方形;如图 2 ,当四边形 ABCD 为矩形时,请判断:四边形 EFGH 的形状( 不要求证明 ) ;

(2) 如图 3 ,当四边形 ABCD 为一般平行四边形时,设∠ ADC= α(0°< α< 90°).

① 试用含 α 的代数式表示∠ HAE ; ②求证: HE= HG ; ③四边形 EFGH 是什么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

Page 23: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解  (1) 四边形 EFGH 是正方形. (2)①∠HAE= 90°+ α.

证明:在▱ ABCD 中, AB∥CD , ∴∠BAD= 180°-∠ ADC= 180°- α.

∵△HAD 和△ EAB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HAD =∠ EAB= 45° , ∴∠HAE= 360°-∠ HAD-∠ EAB-∠ BAD

= 360°- 45°- 45°- (180°- α)= 90°+ α.

Page 24: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 △② AEB和△ DG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AE=2

2 AB,DG=2

2 CD.

在□ABCD中,AB=CD,∴ AE=DG.

∵ △ HAD和△ GD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HDA=∠ CDG=45°,

∴ ∠ HDG=∠ HAD+∠ ADC+∠ CDG=90°+α=∠ HAE.

∵ △ H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HA=HD,

∴ △ HAE≌ △ HDG,∴ HE=HG.

Page 25: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③四边形 EFGH 是正方形.理由如下: 由②同理可得: GH= GF, FG= FE.

∵HE= HG( 已证 ) , ∴GH= GF= EH= FE ,∴四边形 EFGH 是菱形. ∵△HAE≌△HDG( 已证 ) , ∴∠DHG =∠ AHE.

又∵∠ AHD =∠ AHG +∠ DHG= 90° , ∴∠EHG =∠ AHG +∠ AHE= 90° , ∴ 菱形 EFGH 是正方形.

Page 26: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题型四 特殊平行四边形综合题

【例 4】 (2010·南充)如图,△ ABC内接于⊙ O,

AD⊥BC,OE⊥BC,OE=12BC.

(1)求∠BAC的度数; (2)将△ ACD沿 AC折叠为△ ACF,将△ ABD沿

AB折叠为△ ABG,延长 FC和 GB相交于点 H, 求证:四边形 AFHG是正方形;

(3)若 BD=6,CD=4,求 AD的长.

Page 27: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解 (1)连接 OB和 OC.(如图) ∵ OE⊥ BC, ∴ BE=CE.

∵ OE=12BC,

∴ ∠ BOC=90°, ∴ ∠ BAC=45°.

(2)证明:∵ AD⊥ BC, ∴ ∠ ADB=∠ ADC=90°. 由折叠可知:AG=AD=AF,∠ AGH=∠ AFH=90°, ∠ BAG=∠ BAD,∠ CAF=∠ CAD, ∴ ∠ BAG+∠ CAF=∠ BAD+∠ CAD=∠ BAC=45°, ∴ ∠ GAF=∠ BAG+∠ CAF+∠ BAC=90°, ∴ 四边形 AFHG是正方形.

Page 28: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3)解:由(2)得,

∠ BHC=90°,GH=HF=AD,

GB=BD=6,CF=CD=4.

设 AD=x,

则 BH=GH-GB=x-6,CH=HF-CF=x-4.

在 Rt△ BCH中,BH2+CH2=BC2,BC=6+4=10,

∴ (x-6)2+(x-4)2=102,

解之得 x1=12,x2=-2(不合题意,舍去).

∴ AD=12.

Page 29: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探究提高 在判定矩形、菱形或正方形时,要弄清是在“四边形”,还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来求证的,要熟悉各判定定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解答此类问题要认真审题,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综合,确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方程的思想很重要.

Page 30: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知能迁移 4 (2011·宿迁 ) 如图,在边长为 2 的正方形ABCD 中, P为 AB 的中点, Q 为边 CD 上一动点,设DQ= t(0≤t≤2) ,线段 PQ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边AD、 BC 于点 M、 N ,过 Q作 QE⊥AB 于点 E ,过 M

作MF⊥BC 于点 F.

(1)当 t≠1 时,求证:△ PEQ≌△NFM ; (2) 顺次连接 P、M、 Q、 N ,设四边形 PMQN 的面积为 S ,

求出 S 与自变量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 S 的最小值.

Page 31: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解  (1) 证明:∵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 =∠ B =∠ D= 90° , AD= AB.

∵QE⊥AB,MF⊥BC , ∴∠AEQ =∠ MFB= 90°.

∴ 四边形 ABFM、 AEQD 都是矩形. ∴MF= AB, QE= AD,MF⊥QE.

又∵ PQ⊥MN , ∴∠EQP =∠ FMN.

又∵∠ QEP =∠ MFN= 90° , ∴△PEQ≌△NFM.

Page 32: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2)解:∵ 点 P是边 AB的中点,AB=2,DQ=AE=t, ∴ PA=1,PE=|1-t|,QE=2.

在 Rt△ QEP中,由勾股定理,得 PQ= QE2+PE2= 1-t2+4. ∵ △ PEQ≌ △ NFM,

∴ MN=PQ= 1-t2+4. 又∵ PQ⊥ MN,

∴ S=12PQ·MN=

12

1-t2+4=

12t2-t+

52.

∵ 0≤ t≤ 2, ∴ 当 t=1时,S 最小值=2.

综上:S=12t2-t+

52,S的最小值为 2.

Page 33: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易错警示

试题 在△ ABC 的两边 AB、 AC 上向形外作正方形 ABEF、 ACGH , 过点 A作 BC 的垂线分别交 BC 于点 D ,交 FH于M ,求证: FM=

MH.学生答案展示  如图,∵四边形 ABEF 与四边形 ACGH 都是正方形, ∴AF= AB, AH= AC. 又∵∠ FAH =∠ BAC , ∴△AFH≌△ABC. 5∴∠ =∠ 2. ∵∠3 +∠ 1= 90° ,∠ 3 +∠ 2= 90° , ∴∠1 =∠ 2 ,∴∠ 1 =∠ 5. ∵∠1 =∠ 4 ,∴∠ 4 =∠ 5. ∴AM= FM. 同理, AM= AH , 故 FM=MH.

15.不认真画图导致错误

Page 34: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剖析 上述解法错在将∠ BAC画成了直角 ( 题中没有这个条件! ) 从而导致∠ FAH 、∠ BAC 和∠ 1 、∠ 4 分别成为对顶角,不认真画图,匆匆忙忙进行推理,就很容易犯错误.

Page 35: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正解 分别过 F、 H画 FK⊥MD, HL⊥MD ,垂足为K、 L.

∵ 四边形 ACGH 是正方形, ∴AC= AH ,∠ CAH= 90° ,∴∠ 1 +∠ 2= 90°.

∵AD⊥BC ,∴∠ 2 +∠ 3= 90° ,∴∠ 1 =∠ 3.

又∵∠ HLA =∠ ADC= 90° , ∴△AHL≌△CAD.∴HL= AD.

同理:△ AFK≌△BAD.

∴FK= AD.∴FK= HL.

又∵∠ FMK =∠ HML , ∠FKM =∠ HLM= 90° , ∴△FMK≌△HML.

∴FM=MH.

Page 36: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批阅笔记 证明一个几何命题时,一般要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但画图时应严格根据题设条件,不能将一般的图形画成一个特殊图形,否则在证明时就容易受所画图形干扰而导致错误 .

Page 37: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思想方法 感悟提高

方法与技巧 1.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这是它的本质特征.矩形、菱形、正方形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而且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分别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2. 利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明确各四边形的从属关系,系统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Page 38: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Page 39: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Page 40: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失误与防范 1 .在判定矩形、菱形或正方形时,要明确是在“四边

形”还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之上来求证的.要熟悉各判定定理的联系和区别,解决此类问题时要认真审题,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综合,最后确定用哪一种判定方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常将它与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性质联合运用,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或论证问题.

Page 41: 第 24 课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完成考点跟踪训练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