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2010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 科) 推 荐 单 位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所 属 学 校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属) 课 程 名 称 全民健身概论 课 程 类 型□理论课(不含实践) 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教育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体育学类 课 程 负 责 人 申 报 日 期 2010 年 3 月 10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一○年三月 1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教育学 课 程 名 称 全民健身概论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体育学类 所 属 学 校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属) 推 荐 单 位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二○一○年三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课 程 类 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1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教师的详细信息。 2 1-2 0817-2568002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教学 情况 基本 信息 2、2008-2009,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课题,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川教函 5、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 JGXM0806,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2010 年度ldquo国家精品课程rdquo申报表

(本 科)

推 荐 单 位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所 属 学 校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属)

课 程 名 称 全民健身概论

课 程 类 型理论课(不含实践)radic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教育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体育学类

课 程 负 责 人 陈 宁

申 报 日 期 2010 年 3 月 10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一年三月

1

填 写 要 求

一 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1~4 名主讲

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2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 名 陈 宁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00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817-2568002

学 位 博士 职 务 校长 传 真 0817-2568333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cning1960hotmail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1-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学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专业研究生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9 级 50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北京体育大学兼职导师

指导的 05060708 级博士生 4 人

3《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708 级 83 人

4《高等教育学》教育学类专业研究生专业课2 学时周060708 级 80 人

二教学研究课题

12003-2005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

独立完成

22008-2009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课题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川教函

lt2008gt410 号)第 1 完成人

32010-2012四川省教育厅研究课题(川教函lt2010gt156 号)四川新课改与中学

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参与者

42009-2012四川省考试院课题(川考函lt2009gt123 号)四川普通高中新课程标

准实施与高考改革主要参与者

5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 JGXM0806城乡统

筹背景下川渝地区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第 1完成人

三教学研究论文和专著

1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独著2005 年 9 月

3

2《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 1 完成人2005(1)

3论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定位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8(1)

4四川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设计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独立完成2009(6)

5中国特色的院校研究发展取向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 1 完成人2010(1)

四主编教材

20062009 年两次主持对其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材进行修订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1《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第 1 完成人2005 年 3 月

2《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 1 完成人2005 年 9 月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

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

间)(不超过五项)

一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5-2007 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及对中国高等体育院校的影响独立完成

22005-2006 年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川教科 05-83

美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变迁及启示第 1 完成人

32005-2006 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课题 803ss05066

高等体育院校的ldquo三结合rdquo历史现状和趋势独立完成

42006-2009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6BTY016

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启示第 2完成人

52008-2010 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SC08A11

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第 1 完成人

二 发表学术论文

1美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原因及特征体育科学2005(4)第 1 完成人

2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挑战与制度创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独立完成

3探析创办高等体育院校的原因体育文化导刊2005(5)独立完成

4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新契机光明日报2007-5-7独立完成

5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4)第 1 完成

人《新华文摘》2008 年第 21 期论点摘编转发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1《全民健身概论》四川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第 1 完成人2005

2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22009)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专家(20042009)

4四川省委首批直接掌握联系高层次优秀人才(2006)

5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2009)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4

2 主讲教师情况(1)

姓 名 冯 海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0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696235670

学 位 硕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817-2568032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Fenghai255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⑴-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质测评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

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405 级 88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4 级 34 班0506

级 12 班 194 人

3《运动选材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0809 级年学生 134 人

4《运动生理学》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4 学时周0708 学生 231 人

二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实验设计运动现场体能测试共计 240 学时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川教函 2007[392]号)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质现

状调查与分析第 1 完成人

22006-2007西华师范大学教改课题 JGXM0623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

式的构建与应用第 1完成人

3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教改课题 JGXM0847高职学生体育课的结构方式和

实效研究第 1 完成人

四教材编写

《全民健身概论》参加修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06

五教学研究论文

1归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体育学刊独立完成2005(4)

2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9(8)

5

六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二等奖第1完成人200812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SA07-082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

式的构建与应用第 1完成人

22009-2010四川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9063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和保

护第 1 完成人

二学术论文和专著

1《运动选材学》专著23 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独立完成2008 年

2最大摄氧量增值与心率差值的相关性研究沈阳体育学院独立完成2005(3)

3Antifatigue activity of water extracts of Toona sinensis Roemor leaf and

exercise-related changes in lipid peroxidation in endurance exercis e

(香椿叶水提取物抗疲劳活性和耐力运动中脂质过氧化的改变)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 Vol 3(11) November 第1作者2009(SCIE)

4大运动量训练后大脑机能的迅速恢复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 2006(11)

5高校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的心电图 R波 T波分析中国学校体育独立完成2006(6)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大运动量训练后大脑机能的迅速恢复法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独立完成2006 年

2最大摄氧量增值与心率差值的相关性研究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

奖独立完成2008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6

2 主讲教师情况(2)

姓 名 沈时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05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909072215

学 位 学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shensmcwn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⑵-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生体质测评与健康促进篮球教学与训练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

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40708 级 12班 198 人

2《社会体育导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70809级 264 人

3《篮球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608 级 40 人

二教学研究课题

12005-2006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05SG112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四川省教育发展中心课题 CJF08068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使学生终身受

用研究第 1 完成人

三教材编写

1《全民健身概论》参与修订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6 月

2《大学体育教程》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7 月

3《现代体育准备活动》参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球类课程新模式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

2005(1)

2高师体育教育实习现状与对策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7(1)

3新时期师范类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与新模式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5(1)

4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 1 作者

2007(8)

5我国高校开展SLAMBALL的可行性研究体育师友第 2 作者2009(6)

7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

等奖西华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 3 完成人2009 年

2《新世纪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研究及教育内容设置》获西华师范大学优

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 1 完成人2005 年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2008-2010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08SA110西部高校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3-2005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3mdash033四川贫困地区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二学术著作

1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方法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独立完成2007 年 8 月

2大学生余暇体育游戏现代科技出版社主编2006 年 12 月

3体育课标论四川人民出版社副主编2005 年 4 月

三学术论文

1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中国体育科技2005(6)

独立完成

2论ldquo养气rdquo说理论的最初形成与发展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5(3)

3谈 SARS 后的体育教育与全民健康教育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独立完成2005(5)

4大众健美操对高校女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09(4)

5对四川省部分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行为的调查研究江汉大学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四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

青团中央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优秀成果二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7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织全国学

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6 月

3《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获四川省南充市政府第七次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完成2008 年 9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8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姓 名 王永安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90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13890877725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Wangyongan79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⑶-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校体育学田径教学与训练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6 级 36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507 级 34班 123 人

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06070809 级共 251 人

4《田径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708 级 43 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生体质健康调研 13 人指导学生运动训练 12 人

2指导本科生担任市校体育节和职工运动会裁判 38 人次

3带队教育实习 1 届共 14 人

4指导本科学生校内试教 23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8-2010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8033ldquo学生技术模式rdquo在高师

体育院系田径术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 2 完成人

22009-2010西华师范大学教改项目 JGXM0953运动训练专业高水平学生运动员ldquo体

教结合rdquo培养模式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5-2008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05B154信息时代高校竞技体育的社

会效益对体育院系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第 1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9

第 2 作者2007(8)

2新时期田径运动的困境以及发展趋势探析科学大众独立完成

2006 年第 461 期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2007 年获得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实习ldquo优秀实习带队教师rdquo称号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9-2011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9CTY010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

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SB06026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

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况调

查及对策研究第 2 完成人

二 学术论文

1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后投掷臂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CSSCI)第 1 作者2008(5)

2中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后右腿运动学特征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3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区域分布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第 1 作者2008(7)

4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10(2)

5我国中小学实施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的现实思考体育世界第 1 作者2010(3)

三 学术表彰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获 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论文报告会论文一等奖第 2 作者2007 年 5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

动会组织委员会二等奖 第 2 作者2007 年 7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0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姓 名 彭 英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005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 师 电 话 08172923799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实验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Tanggang406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⑷-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8 级 34班 134 人

2《全民健身概论》运动训练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08 级 69 人

3《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 060708 级共 251 人

4《体育赞助学导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 学时周070809 年共 139 人

二承担的实践教学

1指导学生教育实习 29 人

2指导体质健康测试 896 人

3指导学生专业实践 18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西华师范大学科研课题

07SB046 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 JGXM0834社会体育

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和区别第 1 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成都市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目标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7(2)

2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四川体育科学独立完成2005(3)

3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10(2)

4深圳市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研究安徽体育科技第 2 作者2007(2)

11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课题 07A033 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XXYJB0822体育专业大学生性道德价值

取向与学校性健康教育应用研究主研

32007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7058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战略发展

研究主研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农运会竞赛项目的特点看农村体育项目的发展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

者2008(1)

2《奥林匹克宪章》与国际人权问题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第 1作者2007(3)

3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职业化战略对策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者

2008(4)

4高校公体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陕西教育 第 1 作者

2006(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2

3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 宁 男 196001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主持全面建设工作

冯 海 男 195701 教授 运动人体科学 教学及教学组织

沈时明 男 196405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网络教学管理

王永安 男 197902 讲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资料整理

彭 英 女 198005 讲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及实践教学设计

张 驰 男 196302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实习见习

张 翔 男 196509 副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实习见习

王 虹 女 196304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谢 娟 女 198204 助教 体育教育训练学 辅导教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

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知识结构由体育专业 4 个研究方向的 9 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博士和博

士研究生 2 人硕士 4 人学士 3 人不仅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安排专业化的特点

而且还能保持学科思维多样性的优势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科学布局课程建设创

造了有利条件

年龄结构教学团队中50 岁以上 2 人40-49 岁 4 人30-40 岁 2 人30 岁以下 1

人平均年龄 41 岁构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9 位教师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 7 所高校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

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

师资配置情况教学团队中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课程

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

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

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国立大

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 人校学术

骨干教师 2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目前每年参加该课程学习本科生 968divide4=242

研究生 63times15divide3=31师生比例为 9273即130

13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负教 项 解

责人 改项目或内容 目来源或成果 决的问题

1

20

研成果转化为

材内容2006 力

09 年两次教材 订

据教学需要组织

量对教材进行修

四川教育出版社

版发行

加适应教学需要

减新旧内容体例

具教材特性

2

沈社

时明 会体育专业课程

置研究

川省教育厅教改项

2005-2006 年

确《全民健身概论》

程在社会体育专业

程体系中的地位

3

陈尝

宁 试对部分内容进

双语教学

成双语课件教材

录汉英对照

助学生熟悉关键词

汉译英为毕业论

和对外交流做准备

4

西

南地区大学生体

现状调查与分析

川省教育厅项目川

教函 2007[392]号)

充教材第八章内

使教学内容更为

动具体

5

ldquo

永安 体

国中小学ldquo阳光

育运动rdquo长效实

机制的实证研究

家社会科学基金

目 09CTY010

充第四章内容把

阳光体育rdquo的内容

入教材中

6

0

SA 况

时明 区

川省少数民族地

全民健身活动的

证研究

2

川 省 教 育 厅

07-2008(项目编号

07027)

对四川地域特点

解少数民族体育状

丰富教学内容

7

光 目 化

永安 社

建家庭学校和

区联动机制与阳

体育的发展

育厅人文社科基地

目2008-2009年(项

编号2008D07)

富教材第四章内

使内容更加具体

8

都市乡镇社会体

人力资源配置目

研究

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2007(2)

丰富教材第五八章

容使教学内容更

细化

9

见 地 形

立与社区体育

乐部稳定的教学

习基地

12 个社区15 个俱

部签订实习见习基

协议

阔学生的视野培

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专门的技能

10 运

冯 海

用现代教育技

整合教学资源

建课程网络教学平

完善教学方法

便学生随时自学

以进行远程教学

14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体育学院及陈宁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采取的培养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ldquo走出去请进来rdquo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对外交流王永安彭英谢娟

参加第 19 届泛亚体育学术研讨会张驰张翔沈时明到台湾参加第 20 届泛亚体

育学术研讨会并到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和世新大学访问王永安参加全国高师院校

学生体质健康研讨会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论文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了杨贵仁

宋尽贤卢逊张发强谢琼桓朱玲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领

导到校指导课程建设工作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

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丽娟教授上海大学陆晓聪教授成都体育学院陈伟教授

王广虎教授郝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庞元宁教授四川大学赵强教授等

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2009 年组织召开了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波兰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澳门香港 14 个国家和地区 50 多位国外和境外大学教授参加的泛亚体育学术

会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开阔了教师思维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而

且还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学校和体育学院每学年举办以课程为中心的竞教活动 1 次教研室每周 2 下午

定期进行课程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 2 次实践观摩课和 2 次专业理论

课学习活动不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教学培训活动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青年教师发展通过评比促进了竞争通过总结找到了差距通过交流丰富了

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水平

三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深入社会各阶层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实践使教师获取了大量新的知识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青

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

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在教学中实行老中青教师的ldquo传帮带rdquo

陈宁教授既是青年教师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导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定期并随时

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教研室主任和院教学指导委员

会成员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教做到ldquo以评促改以评促建rdquo

五精心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15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2: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填 写 要 求

一 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1~4 名主讲

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2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 名 陈 宁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00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817-2568002

学 位 博士 职 务 校长 传 真 0817-2568333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cning1960hotmail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1-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学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专业研究生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9 级 50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北京体育大学兼职导师

指导的 05060708 级博士生 4 人

3《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708 级 83 人

4《高等教育学》教育学类专业研究生专业课2 学时周060708 级 80 人

二教学研究课题

12003-2005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

独立完成

22008-2009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课题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川教函

lt2008gt410 号)第 1 完成人

32010-2012四川省教育厅研究课题(川教函lt2010gt156 号)四川新课改与中学

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参与者

42009-2012四川省考试院课题(川考函lt2009gt123 号)四川普通高中新课程标

准实施与高考改革主要参与者

5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 JGXM0806城乡统

筹背景下川渝地区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第 1完成人

三教学研究论文和专著

1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独著2005 年 9 月

3

2《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 1 完成人2005(1)

3论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定位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8(1)

4四川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设计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独立完成2009(6)

5中国特色的院校研究发展取向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 1 完成人2010(1)

四主编教材

20062009 年两次主持对其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材进行修订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1《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第 1 完成人2005 年 3 月

2《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 1 完成人2005 年 9 月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

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

间)(不超过五项)

一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5-2007 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及对中国高等体育院校的影响独立完成

22005-2006 年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川教科 05-83

美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变迁及启示第 1 完成人

32005-2006 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课题 803ss05066

高等体育院校的ldquo三结合rdquo历史现状和趋势独立完成

42006-2009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6BTY016

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启示第 2完成人

52008-2010 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SC08A11

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第 1 完成人

二 发表学术论文

1美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原因及特征体育科学2005(4)第 1 完成人

2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挑战与制度创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独立完成

3探析创办高等体育院校的原因体育文化导刊2005(5)独立完成

4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新契机光明日报2007-5-7独立完成

5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4)第 1 完成

人《新华文摘》2008 年第 21 期论点摘编转发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1《全民健身概论》四川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第 1 完成人2005

2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22009)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专家(20042009)

4四川省委首批直接掌握联系高层次优秀人才(2006)

5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2009)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4

2 主讲教师情况(1)

姓 名 冯 海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0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696235670

学 位 硕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817-2568032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Fenghai255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⑴-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质测评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

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405 级 88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4 级 34 班0506

级 12 班 194 人

3《运动选材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0809 级年学生 134 人

4《运动生理学》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4 学时周0708 学生 231 人

二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实验设计运动现场体能测试共计 240 学时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川教函 2007[392]号)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质现

状调查与分析第 1 完成人

22006-2007西华师范大学教改课题 JGXM0623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

式的构建与应用第 1完成人

3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教改课题 JGXM0847高职学生体育课的结构方式和

实效研究第 1 完成人

四教材编写

《全民健身概论》参加修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06

五教学研究论文

1归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体育学刊独立完成2005(4)

2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9(8)

5

六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二等奖第1完成人200812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SA07-082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

式的构建与应用第 1完成人

22009-2010四川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9063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和保

护第 1 完成人

二学术论文和专著

1《运动选材学》专著23 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独立完成2008 年

2最大摄氧量增值与心率差值的相关性研究沈阳体育学院独立完成2005(3)

3Antifatigue activity of water extracts of Toona sinensis Roemor leaf and

exercise-related changes in lipid peroxidation in endurance exercis e

(香椿叶水提取物抗疲劳活性和耐力运动中脂质过氧化的改变)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 Vol 3(11) November 第1作者2009(SCIE)

4大运动量训练后大脑机能的迅速恢复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 2006(11)

5高校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的心电图 R波 T波分析中国学校体育独立完成2006(6)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大运动量训练后大脑机能的迅速恢复法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独立完成2006 年

2最大摄氧量增值与心率差值的相关性研究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

奖独立完成2008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6

2 主讲教师情况(2)

姓 名 沈时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05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909072215

学 位 学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shensmcwn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⑵-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生体质测评与健康促进篮球教学与训练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

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40708 级 12班 198 人

2《社会体育导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70809级 264 人

3《篮球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608 级 40 人

二教学研究课题

12005-2006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05SG112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四川省教育发展中心课题 CJF08068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使学生终身受

用研究第 1 完成人

三教材编写

1《全民健身概论》参与修订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6 月

2《大学体育教程》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7 月

3《现代体育准备活动》参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球类课程新模式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

2005(1)

2高师体育教育实习现状与对策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7(1)

3新时期师范类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与新模式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5(1)

4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 1 作者

2007(8)

5我国高校开展SLAMBALL的可行性研究体育师友第 2 作者2009(6)

7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

等奖西华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 3 完成人2009 年

2《新世纪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研究及教育内容设置》获西华师范大学优

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 1 完成人2005 年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2008-2010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08SA110西部高校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3-2005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3mdash033四川贫困地区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二学术著作

1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方法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独立完成2007 年 8 月

2大学生余暇体育游戏现代科技出版社主编2006 年 12 月

3体育课标论四川人民出版社副主编2005 年 4 月

三学术论文

1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中国体育科技2005(6)

独立完成

2论ldquo养气rdquo说理论的最初形成与发展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5(3)

3谈 SARS 后的体育教育与全民健康教育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独立完成2005(5)

4大众健美操对高校女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09(4)

5对四川省部分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行为的调查研究江汉大学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四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

青团中央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优秀成果二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7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织全国学

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6 月

3《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获四川省南充市政府第七次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完成2008 年 9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8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姓 名 王永安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90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13890877725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Wangyongan79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⑶-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校体育学田径教学与训练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6 级 36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507 级 34班 123 人

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06070809 级共 251 人

4《田径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708 级 43 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生体质健康调研 13 人指导学生运动训练 12 人

2指导本科生担任市校体育节和职工运动会裁判 38 人次

3带队教育实习 1 届共 14 人

4指导本科学生校内试教 23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8-2010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8033ldquo学生技术模式rdquo在高师

体育院系田径术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 2 完成人

22009-2010西华师范大学教改项目 JGXM0953运动训练专业高水平学生运动员ldquo体

教结合rdquo培养模式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5-2008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05B154信息时代高校竞技体育的社

会效益对体育院系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第 1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9

第 2 作者2007(8)

2新时期田径运动的困境以及发展趋势探析科学大众独立完成

2006 年第 461 期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2007 年获得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实习ldquo优秀实习带队教师rdquo称号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9-2011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9CTY010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

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SB06026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

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况调

查及对策研究第 2 完成人

二 学术论文

1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后投掷臂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CSSCI)第 1 作者2008(5)

2中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后右腿运动学特征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3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区域分布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第 1 作者2008(7)

4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10(2)

5我国中小学实施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的现实思考体育世界第 1 作者2010(3)

三 学术表彰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获 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论文报告会论文一等奖第 2 作者2007 年 5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

动会组织委员会二等奖 第 2 作者2007 年 7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0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姓 名 彭 英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005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 师 电 话 08172923799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实验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Tanggang406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⑷-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8 级 34班 134 人

2《全民健身概论》运动训练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08 级 69 人

3《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 060708 级共 251 人

4《体育赞助学导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 学时周070809 年共 139 人

二承担的实践教学

1指导学生教育实习 29 人

2指导体质健康测试 896 人

3指导学生专业实践 18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西华师范大学科研课题

07SB046 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 JGXM0834社会体育

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和区别第 1 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成都市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目标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7(2)

2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四川体育科学独立完成2005(3)

3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10(2)

4深圳市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研究安徽体育科技第 2 作者2007(2)

11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课题 07A033 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XXYJB0822体育专业大学生性道德价值

取向与学校性健康教育应用研究主研

32007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7058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战略发展

研究主研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农运会竞赛项目的特点看农村体育项目的发展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

者2008(1)

2《奥林匹克宪章》与国际人权问题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第 1作者2007(3)

3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职业化战略对策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者

2008(4)

4高校公体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陕西教育 第 1 作者

2006(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2

3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 宁 男 196001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主持全面建设工作

冯 海 男 195701 教授 运动人体科学 教学及教学组织

沈时明 男 196405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网络教学管理

王永安 男 197902 讲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资料整理

彭 英 女 198005 讲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及实践教学设计

张 驰 男 196302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实习见习

张 翔 男 196509 副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实习见习

王 虹 女 196304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谢 娟 女 198204 助教 体育教育训练学 辅导教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

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知识结构由体育专业 4 个研究方向的 9 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博士和博

士研究生 2 人硕士 4 人学士 3 人不仅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安排专业化的特点

而且还能保持学科思维多样性的优势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科学布局课程建设创

造了有利条件

年龄结构教学团队中50 岁以上 2 人40-49 岁 4 人30-40 岁 2 人30 岁以下 1

人平均年龄 41 岁构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9 位教师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 7 所高校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

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

师资配置情况教学团队中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课程

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

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

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国立大

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 人校学术

骨干教师 2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目前每年参加该课程学习本科生 968divide4=242

研究生 63times15divide3=31师生比例为 9273即130

13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负教 项 解

责人 改项目或内容 目来源或成果 决的问题

1

20

研成果转化为

材内容2006 力

09 年两次教材 订

据教学需要组织

量对教材进行修

四川教育出版社

版发行

加适应教学需要

减新旧内容体例

具教材特性

2

沈社

时明 会体育专业课程

置研究

川省教育厅教改项

2005-2006 年

确《全民健身概论》

程在社会体育专业

程体系中的地位

3

陈尝

宁 试对部分内容进

双语教学

成双语课件教材

录汉英对照

助学生熟悉关键词

汉译英为毕业论

和对外交流做准备

4

西

南地区大学生体

现状调查与分析

川省教育厅项目川

教函 2007[392]号)

充教材第八章内

使教学内容更为

动具体

5

ldquo

永安 体

国中小学ldquo阳光

育运动rdquo长效实

机制的实证研究

家社会科学基金

目 09CTY010

充第四章内容把

阳光体育rdquo的内容

入教材中

6

0

SA 况

时明 区

川省少数民族地

全民健身活动的

证研究

2

川 省 教 育 厅

07-2008(项目编号

07027)

对四川地域特点

解少数民族体育状

丰富教学内容

7

光 目 化

永安 社

建家庭学校和

区联动机制与阳

体育的发展

育厅人文社科基地

目2008-2009年(项

编号2008D07)

富教材第四章内

使内容更加具体

8

都市乡镇社会体

人力资源配置目

研究

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2007(2)

丰富教材第五八章

容使教学内容更

细化

9

见 地 形

立与社区体育

乐部稳定的教学

习基地

12 个社区15 个俱

部签订实习见习基

协议

阔学生的视野培

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专门的技能

10 运

冯 海

用现代教育技

整合教学资源

建课程网络教学平

完善教学方法

便学生随时自学

以进行远程教学

14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体育学院及陈宁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采取的培养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ldquo走出去请进来rdquo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对外交流王永安彭英谢娟

参加第 19 届泛亚体育学术研讨会张驰张翔沈时明到台湾参加第 20 届泛亚体

育学术研讨会并到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和世新大学访问王永安参加全国高师院校

学生体质健康研讨会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论文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了杨贵仁

宋尽贤卢逊张发强谢琼桓朱玲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领

导到校指导课程建设工作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

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丽娟教授上海大学陆晓聪教授成都体育学院陈伟教授

王广虎教授郝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庞元宁教授四川大学赵强教授等

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2009 年组织召开了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波兰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澳门香港 14 个国家和地区 50 多位国外和境外大学教授参加的泛亚体育学术

会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开阔了教师思维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而

且还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学校和体育学院每学年举办以课程为中心的竞教活动 1 次教研室每周 2 下午

定期进行课程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 2 次实践观摩课和 2 次专业理论

课学习活动不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教学培训活动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青年教师发展通过评比促进了竞争通过总结找到了差距通过交流丰富了

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水平

三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深入社会各阶层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实践使教师获取了大量新的知识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青

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

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在教学中实行老中青教师的ldquo传帮带rdquo

陈宁教授既是青年教师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导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定期并随时

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教研室主任和院教学指导委员

会成员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教做到ldquo以评促改以评促建rdquo

五精心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15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3: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 名 陈 宁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00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817-2568002

学 位 博士 职 务 校长 传 真 0817-2568333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cning1960hotmail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1-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学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专业研究生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9 级 50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北京体育大学兼职导师

指导的 05060708 级博士生 4 人

3《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708 级 83 人

4《高等教育学》教育学类专业研究生专业课2 学时周060708 级 80 人

二教学研究课题

12003-2005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

独立完成

22008-2009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课题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川教函

lt2008gt410 号)第 1 完成人

32010-2012四川省教育厅研究课题(川教函lt2010gt156 号)四川新课改与中学

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参与者

42009-2012四川省考试院课题(川考函lt2009gt123 号)四川普通高中新课程标

准实施与高考改革主要参与者

5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 JGXM0806城乡统

筹背景下川渝地区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第 1完成人

三教学研究论文和专著

1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独著2005 年 9 月

3

2《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 1 完成人2005(1)

3论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定位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8(1)

4四川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设计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独立完成2009(6)

5中国特色的院校研究发展取向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 1 完成人2010(1)

四主编教材

20062009 年两次主持对其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材进行修订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1《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第 1 完成人2005 年 3 月

2《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 1 完成人2005 年 9 月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

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

间)(不超过五项)

一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5-2007 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及对中国高等体育院校的影响独立完成

22005-2006 年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川教科 05-83

美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变迁及启示第 1 完成人

32005-2006 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课题 803ss05066

高等体育院校的ldquo三结合rdquo历史现状和趋势独立完成

42006-2009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6BTY016

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启示第 2完成人

52008-2010 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SC08A11

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第 1 完成人

二 发表学术论文

1美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原因及特征体育科学2005(4)第 1 完成人

2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挑战与制度创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独立完成

3探析创办高等体育院校的原因体育文化导刊2005(5)独立完成

4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新契机光明日报2007-5-7独立完成

5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4)第 1 完成

人《新华文摘》2008 年第 21 期论点摘编转发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1《全民健身概论》四川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第 1 完成人2005

2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22009)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专家(20042009)

4四川省委首批直接掌握联系高层次优秀人才(2006)

5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2009)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4

2 主讲教师情况(1)

姓 名 冯 海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0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696235670

学 位 硕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817-2568032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Fenghai255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⑴-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质测评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

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405 级 88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4 级 34 班0506

级 12 班 194 人

3《运动选材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0809 级年学生 134 人

4《运动生理学》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4 学时周0708 学生 231 人

二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实验设计运动现场体能测试共计 240 学时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川教函 2007[392]号)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质现

状调查与分析第 1 完成人

22006-2007西华师范大学教改课题 JGXM0623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

式的构建与应用第 1完成人

3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教改课题 JGXM0847高职学生体育课的结构方式和

实效研究第 1 完成人

四教材编写

《全民健身概论》参加修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06

五教学研究论文

1归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体育学刊独立完成2005(4)

2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9(8)

5

六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二等奖第1完成人200812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SA07-082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

式的构建与应用第 1完成人

22009-2010四川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9063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和保

护第 1 完成人

二学术论文和专著

1《运动选材学》专著23 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独立完成2008 年

2最大摄氧量增值与心率差值的相关性研究沈阳体育学院独立完成2005(3)

3Antifatigue activity of water extracts of Toona sinensis Roemor leaf and

exercise-related changes in lipid peroxidation in endurance exercis e

(香椿叶水提取物抗疲劳活性和耐力运动中脂质过氧化的改变)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 Vol 3(11) November 第1作者2009(SCIE)

4大运动量训练后大脑机能的迅速恢复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 2006(11)

5高校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的心电图 R波 T波分析中国学校体育独立完成2006(6)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大运动量训练后大脑机能的迅速恢复法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独立完成2006 年

2最大摄氧量增值与心率差值的相关性研究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

奖独立完成2008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6

2 主讲教师情况(2)

姓 名 沈时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05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909072215

学 位 学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shensmcwn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⑵-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生体质测评与健康促进篮球教学与训练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

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40708 级 12班 198 人

2《社会体育导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70809级 264 人

3《篮球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608 级 40 人

二教学研究课题

12005-2006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05SG112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四川省教育发展中心课题 CJF08068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使学生终身受

用研究第 1 完成人

三教材编写

1《全民健身概论》参与修订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6 月

2《大学体育教程》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7 月

3《现代体育准备活动》参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球类课程新模式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

2005(1)

2高师体育教育实习现状与对策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7(1)

3新时期师范类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与新模式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5(1)

4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 1 作者

2007(8)

5我国高校开展SLAMBALL的可行性研究体育师友第 2 作者2009(6)

7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

等奖西华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 3 完成人2009 年

2《新世纪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研究及教育内容设置》获西华师范大学优

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 1 完成人2005 年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2008-2010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08SA110西部高校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3-2005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3mdash033四川贫困地区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二学术著作

1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方法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独立完成2007 年 8 月

2大学生余暇体育游戏现代科技出版社主编2006 年 12 月

3体育课标论四川人民出版社副主编2005 年 4 月

三学术论文

1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中国体育科技2005(6)

独立完成

2论ldquo养气rdquo说理论的最初形成与发展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5(3)

3谈 SARS 后的体育教育与全民健康教育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独立完成2005(5)

4大众健美操对高校女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09(4)

5对四川省部分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行为的调查研究江汉大学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四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

青团中央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优秀成果二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7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织全国学

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6 月

3《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获四川省南充市政府第七次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完成2008 年 9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8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姓 名 王永安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90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13890877725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Wangyongan79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⑶-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校体育学田径教学与训练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6 级 36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507 级 34班 123 人

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06070809 级共 251 人

4《田径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708 级 43 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生体质健康调研 13 人指导学生运动训练 12 人

2指导本科生担任市校体育节和职工运动会裁判 38 人次

3带队教育实习 1 届共 14 人

4指导本科学生校内试教 23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8-2010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8033ldquo学生技术模式rdquo在高师

体育院系田径术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 2 完成人

22009-2010西华师范大学教改项目 JGXM0953运动训练专业高水平学生运动员ldquo体

教结合rdquo培养模式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5-2008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05B154信息时代高校竞技体育的社

会效益对体育院系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第 1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9

第 2 作者2007(8)

2新时期田径运动的困境以及发展趋势探析科学大众独立完成

2006 年第 461 期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2007 年获得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实习ldquo优秀实习带队教师rdquo称号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9-2011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9CTY010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

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SB06026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

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况调

查及对策研究第 2 完成人

二 学术论文

1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后投掷臂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CSSCI)第 1 作者2008(5)

2中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后右腿运动学特征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3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区域分布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第 1 作者2008(7)

4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10(2)

5我国中小学实施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的现实思考体育世界第 1 作者2010(3)

三 学术表彰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获 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论文报告会论文一等奖第 2 作者2007 年 5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

动会组织委员会二等奖 第 2 作者2007 年 7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0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姓 名 彭 英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005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 师 电 话 08172923799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实验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Tanggang406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⑷-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8 级 34班 134 人

2《全民健身概论》运动训练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08 级 69 人

3《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 060708 级共 251 人

4《体育赞助学导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 学时周070809 年共 139 人

二承担的实践教学

1指导学生教育实习 29 人

2指导体质健康测试 896 人

3指导学生专业实践 18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西华师范大学科研课题

07SB046 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 JGXM0834社会体育

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和区别第 1 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成都市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目标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7(2)

2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四川体育科学独立完成2005(3)

3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10(2)

4深圳市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研究安徽体育科技第 2 作者2007(2)

11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课题 07A033 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XXYJB0822体育专业大学生性道德价值

取向与学校性健康教育应用研究主研

32007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7058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战略发展

研究主研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农运会竞赛项目的特点看农村体育项目的发展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

者2008(1)

2《奥林匹克宪章》与国际人权问题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第 1作者2007(3)

3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职业化战略对策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者

2008(4)

4高校公体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陕西教育 第 1 作者

2006(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2

3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 宁 男 196001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主持全面建设工作

冯 海 男 195701 教授 运动人体科学 教学及教学组织

沈时明 男 196405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网络教学管理

王永安 男 197902 讲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资料整理

彭 英 女 198005 讲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及实践教学设计

张 驰 男 196302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实习见习

张 翔 男 196509 副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实习见习

王 虹 女 196304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谢 娟 女 198204 助教 体育教育训练学 辅导教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

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知识结构由体育专业 4 个研究方向的 9 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博士和博

士研究生 2 人硕士 4 人学士 3 人不仅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安排专业化的特点

而且还能保持学科思维多样性的优势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科学布局课程建设创

造了有利条件

年龄结构教学团队中50 岁以上 2 人40-49 岁 4 人30-40 岁 2 人30 岁以下 1

人平均年龄 41 岁构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9 位教师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 7 所高校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

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

师资配置情况教学团队中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课程

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

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

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国立大

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 人校学术

骨干教师 2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目前每年参加该课程学习本科生 968divide4=242

研究生 63times15divide3=31师生比例为 9273即130

13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负教 项 解

责人 改项目或内容 目来源或成果 决的问题

1

20

研成果转化为

材内容2006 力

09 年两次教材 订

据教学需要组织

量对教材进行修

四川教育出版社

版发行

加适应教学需要

减新旧内容体例

具教材特性

2

沈社

时明 会体育专业课程

置研究

川省教育厅教改项

2005-2006 年

确《全民健身概论》

程在社会体育专业

程体系中的地位

3

陈尝

宁 试对部分内容进

双语教学

成双语课件教材

录汉英对照

助学生熟悉关键词

汉译英为毕业论

和对外交流做准备

4

西

南地区大学生体

现状调查与分析

川省教育厅项目川

教函 2007[392]号)

充教材第八章内

使教学内容更为

动具体

5

ldquo

永安 体

国中小学ldquo阳光

育运动rdquo长效实

机制的实证研究

家社会科学基金

目 09CTY010

充第四章内容把

阳光体育rdquo的内容

入教材中

6

0

SA 况

时明 区

川省少数民族地

全民健身活动的

证研究

2

川 省 教 育 厅

07-2008(项目编号

07027)

对四川地域特点

解少数民族体育状

丰富教学内容

7

光 目 化

永安 社

建家庭学校和

区联动机制与阳

体育的发展

育厅人文社科基地

目2008-2009年(项

编号2008D07)

富教材第四章内

使内容更加具体

8

都市乡镇社会体

人力资源配置目

研究

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2007(2)

丰富教材第五八章

容使教学内容更

细化

9

见 地 形

立与社区体育

乐部稳定的教学

习基地

12 个社区15 个俱

部签订实习见习基

协议

阔学生的视野培

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专门的技能

10 运

冯 海

用现代教育技

整合教学资源

建课程网络教学平

完善教学方法

便学生随时自学

以进行远程教学

14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体育学院及陈宁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采取的培养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ldquo走出去请进来rdquo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对外交流王永安彭英谢娟

参加第 19 届泛亚体育学术研讨会张驰张翔沈时明到台湾参加第 20 届泛亚体

育学术研讨会并到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和世新大学访问王永安参加全国高师院校

学生体质健康研讨会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论文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了杨贵仁

宋尽贤卢逊张发强谢琼桓朱玲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领

导到校指导课程建设工作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

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丽娟教授上海大学陆晓聪教授成都体育学院陈伟教授

王广虎教授郝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庞元宁教授四川大学赵强教授等

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2009 年组织召开了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波兰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澳门香港 14 个国家和地区 50 多位国外和境外大学教授参加的泛亚体育学术

会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开阔了教师思维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而

且还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学校和体育学院每学年举办以课程为中心的竞教活动 1 次教研室每周 2 下午

定期进行课程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 2 次实践观摩课和 2 次专业理论

课学习活动不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教学培训活动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青年教师发展通过评比促进了竞争通过总结找到了差距通过交流丰富了

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水平

三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深入社会各阶层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实践使教师获取了大量新的知识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青

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

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在教学中实行老中青教师的ldquo传帮带rdquo

陈宁教授既是青年教师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导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定期并随时

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教研室主任和院教学指导委员

会成员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教做到ldquo以评促改以评促建rdquo

五精心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15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4: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2《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 1 完成人2005(1)

3论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定位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8(1)

4四川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设计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独立完成2009(6)

5中国特色的院校研究发展取向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 1 完成人2010(1)

四主编教材

20062009 年两次主持对其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材进行修订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1《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第 1 完成人2005 年 3 月

2《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 1 完成人2005 年 9 月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

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

(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

间)(不超过五项)

一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5-2007 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及对中国高等体育院校的影响独立完成

22005-2006 年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川教科 05-83

美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变迁及启示第 1 完成人

32005-2006 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课题 803ss05066

高等体育院校的ldquo三结合rdquo历史现状和趋势独立完成

42006-2009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6BTY016

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启示第 2完成人

52008-2010 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SC08A11

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第 1 完成人

二 发表学术论文

1美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原因及特征体育科学2005(4)第 1 完成人

2农村体育发展的新挑战与制度创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独立完成

3探析创办高等体育院校的原因体育文化导刊2005(5)独立完成

4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新契机光明日报2007-5-7独立完成

5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4)第 1 完成

人《新华文摘》2008 年第 21 期论点摘编转发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1《全民健身概论》四川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第 1 完成人2005

2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22009)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专家(20042009)

4四川省委首批直接掌握联系高层次优秀人才(2006)

5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2009)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4

2 主讲教师情况(1)

姓 名 冯 海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0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696235670

学 位 硕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817-2568032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Fenghai255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⑴-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质测评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

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405 级 88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4 级 34 班0506

级 12 班 194 人

3《运动选材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0809 级年学生 134 人

4《运动生理学》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4 学时周0708 学生 231 人

二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实验设计运动现场体能测试共计 240 学时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川教函 2007[392]号)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质现

状调查与分析第 1 完成人

22006-2007西华师范大学教改课题 JGXM0623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

式的构建与应用第 1完成人

3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教改课题 JGXM0847高职学生体育课的结构方式和

实效研究第 1 完成人

四教材编写

《全民健身概论》参加修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06

五教学研究论文

1归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体育学刊独立完成2005(4)

2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9(8)

5

六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二等奖第1完成人200812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SA07-082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

式的构建与应用第 1完成人

22009-2010四川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9063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和保

护第 1 完成人

二学术论文和专著

1《运动选材学》专著23 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独立完成2008 年

2最大摄氧量增值与心率差值的相关性研究沈阳体育学院独立完成2005(3)

3Antifatigue activity of water extracts of Toona sinensis Roemor leaf and

exercise-related changes in lipid peroxidation in endurance exercis e

(香椿叶水提取物抗疲劳活性和耐力运动中脂质过氧化的改变)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 Vol 3(11) November 第1作者2009(SCIE)

4大运动量训练后大脑机能的迅速恢复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 2006(11)

5高校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的心电图 R波 T波分析中国学校体育独立完成2006(6)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大运动量训练后大脑机能的迅速恢复法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独立完成2006 年

2最大摄氧量增值与心率差值的相关性研究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

奖独立完成2008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6

2 主讲教师情况(2)

姓 名 沈时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05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909072215

学 位 学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shensmcwn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⑵-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生体质测评与健康促进篮球教学与训练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

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40708 级 12班 198 人

2《社会体育导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70809级 264 人

3《篮球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608 级 40 人

二教学研究课题

12005-2006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05SG112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四川省教育发展中心课题 CJF08068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使学生终身受

用研究第 1 完成人

三教材编写

1《全民健身概论》参与修订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6 月

2《大学体育教程》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7 月

3《现代体育准备活动》参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球类课程新模式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

2005(1)

2高师体育教育实习现状与对策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7(1)

3新时期师范类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与新模式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5(1)

4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 1 作者

2007(8)

5我国高校开展SLAMBALL的可行性研究体育师友第 2 作者2009(6)

7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

等奖西华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 3 完成人2009 年

2《新世纪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研究及教育内容设置》获西华师范大学优

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 1 完成人2005 年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2008-2010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08SA110西部高校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3-2005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3mdash033四川贫困地区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二学术著作

1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方法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独立完成2007 年 8 月

2大学生余暇体育游戏现代科技出版社主编2006 年 12 月

3体育课标论四川人民出版社副主编2005 年 4 月

三学术论文

1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中国体育科技2005(6)

独立完成

2论ldquo养气rdquo说理论的最初形成与发展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5(3)

3谈 SARS 后的体育教育与全民健康教育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独立完成2005(5)

4大众健美操对高校女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09(4)

5对四川省部分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行为的调查研究江汉大学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四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

青团中央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优秀成果二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7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织全国学

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6 月

3《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获四川省南充市政府第七次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完成2008 年 9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8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姓 名 王永安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90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13890877725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Wangyongan79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⑶-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校体育学田径教学与训练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6 级 36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507 级 34班 123 人

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06070809 级共 251 人

4《田径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708 级 43 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生体质健康调研 13 人指导学生运动训练 12 人

2指导本科生担任市校体育节和职工运动会裁判 38 人次

3带队教育实习 1 届共 14 人

4指导本科学生校内试教 23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8-2010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8033ldquo学生技术模式rdquo在高师

体育院系田径术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 2 完成人

22009-2010西华师范大学教改项目 JGXM0953运动训练专业高水平学生运动员ldquo体

教结合rdquo培养模式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5-2008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05B154信息时代高校竞技体育的社

会效益对体育院系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第 1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9

第 2 作者2007(8)

2新时期田径运动的困境以及发展趋势探析科学大众独立完成

2006 年第 461 期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2007 年获得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实习ldquo优秀实习带队教师rdquo称号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9-2011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9CTY010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

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SB06026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

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况调

查及对策研究第 2 完成人

二 学术论文

1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后投掷臂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CSSCI)第 1 作者2008(5)

2中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后右腿运动学特征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3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区域分布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第 1 作者2008(7)

4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10(2)

5我国中小学实施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的现实思考体育世界第 1 作者2010(3)

三 学术表彰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获 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论文报告会论文一等奖第 2 作者2007 年 5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

动会组织委员会二等奖 第 2 作者2007 年 7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0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姓 名 彭 英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005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 师 电 话 08172923799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实验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Tanggang406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⑷-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8 级 34班 134 人

2《全民健身概论》运动训练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08 级 69 人

3《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 060708 级共 251 人

4《体育赞助学导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 学时周070809 年共 139 人

二承担的实践教学

1指导学生教育实习 29 人

2指导体质健康测试 896 人

3指导学生专业实践 18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西华师范大学科研课题

07SB046 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 JGXM0834社会体育

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和区别第 1 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成都市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目标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7(2)

2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四川体育科学独立完成2005(3)

3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10(2)

4深圳市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研究安徽体育科技第 2 作者2007(2)

11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课题 07A033 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XXYJB0822体育专业大学生性道德价值

取向与学校性健康教育应用研究主研

32007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7058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战略发展

研究主研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农运会竞赛项目的特点看农村体育项目的发展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

者2008(1)

2《奥林匹克宪章》与国际人权问题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第 1作者2007(3)

3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职业化战略对策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者

2008(4)

4高校公体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陕西教育 第 1 作者

2006(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2

3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 宁 男 196001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主持全面建设工作

冯 海 男 195701 教授 运动人体科学 教学及教学组织

沈时明 男 196405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网络教学管理

王永安 男 197902 讲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资料整理

彭 英 女 198005 讲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及实践教学设计

张 驰 男 196302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实习见习

张 翔 男 196509 副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实习见习

王 虹 女 196304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谢 娟 女 198204 助教 体育教育训练学 辅导教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

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知识结构由体育专业 4 个研究方向的 9 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博士和博

士研究生 2 人硕士 4 人学士 3 人不仅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安排专业化的特点

而且还能保持学科思维多样性的优势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科学布局课程建设创

造了有利条件

年龄结构教学团队中50 岁以上 2 人40-49 岁 4 人30-40 岁 2 人30 岁以下 1

人平均年龄 41 岁构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9 位教师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 7 所高校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

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

师资配置情况教学团队中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课程

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

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

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国立大

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 人校学术

骨干教师 2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目前每年参加该课程学习本科生 968divide4=242

研究生 63times15divide3=31师生比例为 9273即130

13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负教 项 解

责人 改项目或内容 目来源或成果 决的问题

1

20

研成果转化为

材内容2006 力

09 年两次教材 订

据教学需要组织

量对教材进行修

四川教育出版社

版发行

加适应教学需要

减新旧内容体例

具教材特性

2

沈社

时明 会体育专业课程

置研究

川省教育厅教改项

2005-2006 年

确《全民健身概论》

程在社会体育专业

程体系中的地位

3

陈尝

宁 试对部分内容进

双语教学

成双语课件教材

录汉英对照

助学生熟悉关键词

汉译英为毕业论

和对外交流做准备

4

西

南地区大学生体

现状调查与分析

川省教育厅项目川

教函 2007[392]号)

充教材第八章内

使教学内容更为

动具体

5

ldquo

永安 体

国中小学ldquo阳光

育运动rdquo长效实

机制的实证研究

家社会科学基金

目 09CTY010

充第四章内容把

阳光体育rdquo的内容

入教材中

6

0

SA 况

时明 区

川省少数民族地

全民健身活动的

证研究

2

川 省 教 育 厅

07-2008(项目编号

07027)

对四川地域特点

解少数民族体育状

丰富教学内容

7

光 目 化

永安 社

建家庭学校和

区联动机制与阳

体育的发展

育厅人文社科基地

目2008-2009年(项

编号2008D07)

富教材第四章内

使内容更加具体

8

都市乡镇社会体

人力资源配置目

研究

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2007(2)

丰富教材第五八章

容使教学内容更

细化

9

见 地 形

立与社区体育

乐部稳定的教学

习基地

12 个社区15 个俱

部签订实习见习基

协议

阔学生的视野培

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专门的技能

10 运

冯 海

用现代教育技

整合教学资源

建课程网络教学平

完善教学方法

便学生随时自学

以进行远程教学

14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体育学院及陈宁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采取的培养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ldquo走出去请进来rdquo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对外交流王永安彭英谢娟

参加第 19 届泛亚体育学术研讨会张驰张翔沈时明到台湾参加第 20 届泛亚体

育学术研讨会并到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和世新大学访问王永安参加全国高师院校

学生体质健康研讨会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论文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了杨贵仁

宋尽贤卢逊张发强谢琼桓朱玲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领

导到校指导课程建设工作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

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丽娟教授上海大学陆晓聪教授成都体育学院陈伟教授

王广虎教授郝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庞元宁教授四川大学赵强教授等

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2009 年组织召开了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波兰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澳门香港 14 个国家和地区 50 多位国外和境外大学教授参加的泛亚体育学术

会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开阔了教师思维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而

且还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学校和体育学院每学年举办以课程为中心的竞教活动 1 次教研室每周 2 下午

定期进行课程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 2 次实践观摩课和 2 次专业理论

课学习活动不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教学培训活动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青年教师发展通过评比促进了竞争通过总结找到了差距通过交流丰富了

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水平

三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深入社会各阶层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实践使教师获取了大量新的知识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青

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

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在教学中实行老中青教师的ldquo传帮带rdquo

陈宁教授既是青年教师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导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定期并随时

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教研室主任和院教学指导委员

会成员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教做到ldquo以评促改以评促建rdquo

五精心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15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5: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2 主讲教师情况(1)

姓 名 冯 海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0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696235670

学 位 硕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817-2568032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Fenghai255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⑴-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质测评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

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405 级 88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4 级 34 班0506

级 12 班 194 人

3《运动选材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 2 学时周0809 级年学生 134 人

4《运动生理学》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4 学时周0708 学生 231 人

二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实验设计运动现场体能测试共计 240 学时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川教函 2007[392]号)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质现

状调查与分析第 1 完成人

22006-2007西华师范大学教改课题 JGXM0623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

式的构建与应用第 1完成人

3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教改课题 JGXM0847高职学生体育课的结构方式和

实效研究第 1 完成人

四教材编写

《全民健身概论》参加修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06

五教学研究论文

1归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体育学刊独立完成2005(4)

2西南地区大学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9(8)

5

六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二等奖第1完成人200812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SA07-082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

式的构建与应用第 1完成人

22009-2010四川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9063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和保

护第 1 完成人

二学术论文和专著

1《运动选材学》专著23 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独立完成2008 年

2最大摄氧量增值与心率差值的相关性研究沈阳体育学院独立完成2005(3)

3Antifatigue activity of water extracts of Toona sinensis Roemor leaf and

exercise-related changes in lipid peroxidation in endurance exercis e

(香椿叶水提取物抗疲劳活性和耐力运动中脂质过氧化的改变)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 Vol 3(11) November 第1作者2009(SCIE)

4大运动量训练后大脑机能的迅速恢复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 2006(11)

5高校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的心电图 R波 T波分析中国学校体育独立完成2006(6)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大运动量训练后大脑机能的迅速恢复法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独立完成2006 年

2最大摄氧量增值与心率差值的相关性研究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

奖独立完成2008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6

2 主讲教师情况(2)

姓 名 沈时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05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909072215

学 位 学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shensmcwn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⑵-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生体质测评与健康促进篮球教学与训练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

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40708 级 12班 198 人

2《社会体育导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70809级 264 人

3《篮球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608 级 40 人

二教学研究课题

12005-2006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05SG112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四川省教育发展中心课题 CJF08068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使学生终身受

用研究第 1 完成人

三教材编写

1《全民健身概论》参与修订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6 月

2《大学体育教程》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7 月

3《现代体育准备活动》参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球类课程新模式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

2005(1)

2高师体育教育实习现状与对策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7(1)

3新时期师范类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与新模式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5(1)

4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 1 作者

2007(8)

5我国高校开展SLAMBALL的可行性研究体育师友第 2 作者2009(6)

7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

等奖西华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 3 完成人2009 年

2《新世纪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研究及教育内容设置》获西华师范大学优

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 1 完成人2005 年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2008-2010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08SA110西部高校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3-2005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3mdash033四川贫困地区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二学术著作

1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方法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独立完成2007 年 8 月

2大学生余暇体育游戏现代科技出版社主编2006 年 12 月

3体育课标论四川人民出版社副主编2005 年 4 月

三学术论文

1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中国体育科技2005(6)

独立完成

2论ldquo养气rdquo说理论的最初形成与发展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5(3)

3谈 SARS 后的体育教育与全民健康教育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独立完成2005(5)

4大众健美操对高校女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09(4)

5对四川省部分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行为的调查研究江汉大学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四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

青团中央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优秀成果二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7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织全国学

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6 月

3《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获四川省南充市政府第七次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完成2008 年 9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8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姓 名 王永安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90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13890877725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Wangyongan79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⑶-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校体育学田径教学与训练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6 级 36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507 级 34班 123 人

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06070809 级共 251 人

4《田径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708 级 43 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生体质健康调研 13 人指导学生运动训练 12 人

2指导本科生担任市校体育节和职工运动会裁判 38 人次

3带队教育实习 1 届共 14 人

4指导本科学生校内试教 23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8-2010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8033ldquo学生技术模式rdquo在高师

体育院系田径术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 2 完成人

22009-2010西华师范大学教改项目 JGXM0953运动训练专业高水平学生运动员ldquo体

教结合rdquo培养模式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5-2008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05B154信息时代高校竞技体育的社

会效益对体育院系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第 1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9

第 2 作者2007(8)

2新时期田径运动的困境以及发展趋势探析科学大众独立完成

2006 年第 461 期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2007 年获得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实习ldquo优秀实习带队教师rdquo称号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9-2011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9CTY010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

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SB06026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

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况调

查及对策研究第 2 完成人

二 学术论文

1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后投掷臂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CSSCI)第 1 作者2008(5)

2中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后右腿运动学特征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3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区域分布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第 1 作者2008(7)

4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10(2)

5我国中小学实施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的现实思考体育世界第 1 作者2010(3)

三 学术表彰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获 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论文报告会论文一等奖第 2 作者2007 年 5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

动会组织委员会二等奖 第 2 作者2007 年 7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0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姓 名 彭 英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005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 师 电 话 08172923799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实验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Tanggang406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⑷-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8 级 34班 134 人

2《全民健身概论》运动训练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08 级 69 人

3《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 060708 级共 251 人

4《体育赞助学导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 学时周070809 年共 139 人

二承担的实践教学

1指导学生教育实习 29 人

2指导体质健康测试 896 人

3指导学生专业实践 18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西华师范大学科研课题

07SB046 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 JGXM0834社会体育

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和区别第 1 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成都市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目标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7(2)

2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四川体育科学独立完成2005(3)

3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10(2)

4深圳市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研究安徽体育科技第 2 作者2007(2)

11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课题 07A033 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XXYJB0822体育专业大学生性道德价值

取向与学校性健康教育应用研究主研

32007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7058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战略发展

研究主研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农运会竞赛项目的特点看农村体育项目的发展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

者2008(1)

2《奥林匹克宪章》与国际人权问题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第 1作者2007(3)

3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职业化战略对策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者

2008(4)

4高校公体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陕西教育 第 1 作者

2006(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2

3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 宁 男 196001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主持全面建设工作

冯 海 男 195701 教授 运动人体科学 教学及教学组织

沈时明 男 196405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网络教学管理

王永安 男 197902 讲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资料整理

彭 英 女 198005 讲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及实践教学设计

张 驰 男 196302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实习见习

张 翔 男 196509 副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实习见习

王 虹 女 196304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谢 娟 女 198204 助教 体育教育训练学 辅导教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

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知识结构由体育专业 4 个研究方向的 9 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博士和博

士研究生 2 人硕士 4 人学士 3 人不仅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安排专业化的特点

而且还能保持学科思维多样性的优势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科学布局课程建设创

造了有利条件

年龄结构教学团队中50 岁以上 2 人40-49 岁 4 人30-40 岁 2 人30 岁以下 1

人平均年龄 41 岁构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9 位教师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 7 所高校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

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

师资配置情况教学团队中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课程

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

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

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国立大

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 人校学术

骨干教师 2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目前每年参加该课程学习本科生 968divide4=242

研究生 63times15divide3=31师生比例为 9273即130

13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负教 项 解

责人 改项目或内容 目来源或成果 决的问题

1

20

研成果转化为

材内容2006 力

09 年两次教材 订

据教学需要组织

量对教材进行修

四川教育出版社

版发行

加适应教学需要

减新旧内容体例

具教材特性

2

沈社

时明 会体育专业课程

置研究

川省教育厅教改项

2005-2006 年

确《全民健身概论》

程在社会体育专业

程体系中的地位

3

陈尝

宁 试对部分内容进

双语教学

成双语课件教材

录汉英对照

助学生熟悉关键词

汉译英为毕业论

和对外交流做准备

4

西

南地区大学生体

现状调查与分析

川省教育厅项目川

教函 2007[392]号)

充教材第八章内

使教学内容更为

动具体

5

ldquo

永安 体

国中小学ldquo阳光

育运动rdquo长效实

机制的实证研究

家社会科学基金

目 09CTY010

充第四章内容把

阳光体育rdquo的内容

入教材中

6

0

SA 况

时明 区

川省少数民族地

全民健身活动的

证研究

2

川 省 教 育 厅

07-2008(项目编号

07027)

对四川地域特点

解少数民族体育状

丰富教学内容

7

光 目 化

永安 社

建家庭学校和

区联动机制与阳

体育的发展

育厅人文社科基地

目2008-2009年(项

编号2008D07)

富教材第四章内

使内容更加具体

8

都市乡镇社会体

人力资源配置目

研究

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2007(2)

丰富教材第五八章

容使教学内容更

细化

9

见 地 形

立与社区体育

乐部稳定的教学

习基地

12 个社区15 个俱

部签订实习见习基

协议

阔学生的视野培

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专门的技能

10 运

冯 海

用现代教育技

整合教学资源

建课程网络教学平

完善教学方法

便学生随时自学

以进行远程教学

14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体育学院及陈宁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采取的培养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ldquo走出去请进来rdquo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对外交流王永安彭英谢娟

参加第 19 届泛亚体育学术研讨会张驰张翔沈时明到台湾参加第 20 届泛亚体

育学术研讨会并到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和世新大学访问王永安参加全国高师院校

学生体质健康研讨会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论文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了杨贵仁

宋尽贤卢逊张发强谢琼桓朱玲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领

导到校指导课程建设工作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

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丽娟教授上海大学陆晓聪教授成都体育学院陈伟教授

王广虎教授郝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庞元宁教授四川大学赵强教授等

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2009 年组织召开了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波兰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澳门香港 14 个国家和地区 50 多位国外和境外大学教授参加的泛亚体育学术

会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开阔了教师思维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而

且还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学校和体育学院每学年举办以课程为中心的竞教活动 1 次教研室每周 2 下午

定期进行课程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 2 次实践观摩课和 2 次专业理论

课学习活动不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教学培训活动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青年教师发展通过评比促进了竞争通过总结找到了差距通过交流丰富了

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水平

三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深入社会各阶层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实践使教师获取了大量新的知识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青

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

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在教学中实行老中青教师的ldquo传帮带rdquo

陈宁教授既是青年教师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导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定期并随时

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教研室主任和院教学指导委员

会成员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教做到ldquo以评促改以评促建rdquo

五精心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15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6: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六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二等奖第1完成人200812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SA07-082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

式的构建与应用第 1完成人

22009-2010四川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9063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和保

护第 1 完成人

二学术论文和专著

1《运动选材学》专著23 万字四川人民出版社独立完成2008 年

2最大摄氧量增值与心率差值的相关性研究沈阳体育学院独立完成2005(3)

3Antifatigue activity of water extracts of Toona sinensis Roemor leaf and

exercise-related changes in lipid peroxidation in endurance exercis e

(香椿叶水提取物抗疲劳活性和耐力运动中脂质过氧化的改变)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 Vol 3(11) November 第1作者2009(SCIE)

4大运动量训练后大脑机能的迅速恢复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 2006(11)

5高校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的心电图 R波 T波分析中国学校体育独立完成2006(6)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大运动量训练后大脑机能的迅速恢复法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独立完成2006 年

2最大摄氧量增值与心率差值的相关性研究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

奖独立完成2008年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6

2 主讲教师情况(2)

姓 名 沈时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05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909072215

学 位 学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shensmcwn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⑵-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生体质测评与健康促进篮球教学与训练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

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40708 级 12班 198 人

2《社会体育导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70809级 264 人

3《篮球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608 级 40 人

二教学研究课题

12005-2006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05SG112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四川省教育发展中心课题 CJF08068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使学生终身受

用研究第 1 完成人

三教材编写

1《全民健身概论》参与修订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6 月

2《大学体育教程》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7 月

3《现代体育准备活动》参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球类课程新模式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

2005(1)

2高师体育教育实习现状与对策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7(1)

3新时期师范类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与新模式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5(1)

4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 1 作者

2007(8)

5我国高校开展SLAMBALL的可行性研究体育师友第 2 作者2009(6)

7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

等奖西华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 3 完成人2009 年

2《新世纪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研究及教育内容设置》获西华师范大学优

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 1 完成人2005 年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2008-2010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08SA110西部高校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3-2005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3mdash033四川贫困地区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二学术著作

1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方法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独立完成2007 年 8 月

2大学生余暇体育游戏现代科技出版社主编2006 年 12 月

3体育课标论四川人民出版社副主编2005 年 4 月

三学术论文

1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中国体育科技2005(6)

独立完成

2论ldquo养气rdquo说理论的最初形成与发展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5(3)

3谈 SARS 后的体育教育与全民健康教育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独立完成2005(5)

4大众健美操对高校女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09(4)

5对四川省部分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行为的调查研究江汉大学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四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

青团中央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优秀成果二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7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织全国学

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6 月

3《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获四川省南充市政府第七次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完成2008 年 9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8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姓 名 王永安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90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13890877725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Wangyongan79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⑶-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校体育学田径教学与训练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6 级 36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507 级 34班 123 人

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06070809 级共 251 人

4《田径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708 级 43 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生体质健康调研 13 人指导学生运动训练 12 人

2指导本科生担任市校体育节和职工运动会裁判 38 人次

3带队教育实习 1 届共 14 人

4指导本科学生校内试教 23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8-2010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8033ldquo学生技术模式rdquo在高师

体育院系田径术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 2 完成人

22009-2010西华师范大学教改项目 JGXM0953运动训练专业高水平学生运动员ldquo体

教结合rdquo培养模式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5-2008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05B154信息时代高校竞技体育的社

会效益对体育院系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第 1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9

第 2 作者2007(8)

2新时期田径运动的困境以及发展趋势探析科学大众独立完成

2006 年第 461 期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2007 年获得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实习ldquo优秀实习带队教师rdquo称号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9-2011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9CTY010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

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SB06026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

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况调

查及对策研究第 2 完成人

二 学术论文

1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后投掷臂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CSSCI)第 1 作者2008(5)

2中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后右腿运动学特征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3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区域分布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第 1 作者2008(7)

4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10(2)

5我国中小学实施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的现实思考体育世界第 1 作者2010(3)

三 学术表彰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获 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论文报告会论文一等奖第 2 作者2007 年 5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

动会组织委员会二等奖 第 2 作者2007 年 7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0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姓 名 彭 英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005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 师 电 话 08172923799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实验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Tanggang406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⑷-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8 级 34班 134 人

2《全民健身概论》运动训练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08 级 69 人

3《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 060708 级共 251 人

4《体育赞助学导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 学时周070809 年共 139 人

二承担的实践教学

1指导学生教育实习 29 人

2指导体质健康测试 896 人

3指导学生专业实践 18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西华师范大学科研课题

07SB046 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 JGXM0834社会体育

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和区别第 1 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成都市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目标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7(2)

2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四川体育科学独立完成2005(3)

3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10(2)

4深圳市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研究安徽体育科技第 2 作者2007(2)

11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课题 07A033 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XXYJB0822体育专业大学生性道德价值

取向与学校性健康教育应用研究主研

32007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7058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战略发展

研究主研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农运会竞赛项目的特点看农村体育项目的发展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

者2008(1)

2《奥林匹克宪章》与国际人权问题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第 1作者2007(3)

3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职业化战略对策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者

2008(4)

4高校公体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陕西教育 第 1 作者

2006(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2

3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 宁 男 196001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主持全面建设工作

冯 海 男 195701 教授 运动人体科学 教学及教学组织

沈时明 男 196405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网络教学管理

王永安 男 197902 讲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资料整理

彭 英 女 198005 讲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及实践教学设计

张 驰 男 196302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实习见习

张 翔 男 196509 副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实习见习

王 虹 女 196304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谢 娟 女 198204 助教 体育教育训练学 辅导教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

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知识结构由体育专业 4 个研究方向的 9 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博士和博

士研究生 2 人硕士 4 人学士 3 人不仅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安排专业化的特点

而且还能保持学科思维多样性的优势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科学布局课程建设创

造了有利条件

年龄结构教学团队中50 岁以上 2 人40-49 岁 4 人30-40 岁 2 人30 岁以下 1

人平均年龄 41 岁构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9 位教师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 7 所高校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

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

师资配置情况教学团队中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课程

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

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

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国立大

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 人校学术

骨干教师 2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目前每年参加该课程学习本科生 968divide4=242

研究生 63times15divide3=31师生比例为 9273即130

13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负教 项 解

责人 改项目或内容 目来源或成果 决的问题

1

20

研成果转化为

材内容2006 力

09 年两次教材 订

据教学需要组织

量对教材进行修

四川教育出版社

版发行

加适应教学需要

减新旧内容体例

具教材特性

2

沈社

时明 会体育专业课程

置研究

川省教育厅教改项

2005-2006 年

确《全民健身概论》

程在社会体育专业

程体系中的地位

3

陈尝

宁 试对部分内容进

双语教学

成双语课件教材

录汉英对照

助学生熟悉关键词

汉译英为毕业论

和对外交流做准备

4

西

南地区大学生体

现状调查与分析

川省教育厅项目川

教函 2007[392]号)

充教材第八章内

使教学内容更为

动具体

5

ldquo

永安 体

国中小学ldquo阳光

育运动rdquo长效实

机制的实证研究

家社会科学基金

目 09CTY010

充第四章内容把

阳光体育rdquo的内容

入教材中

6

0

SA 况

时明 区

川省少数民族地

全民健身活动的

证研究

2

川 省 教 育 厅

07-2008(项目编号

07027)

对四川地域特点

解少数民族体育状

丰富教学内容

7

光 目 化

永安 社

建家庭学校和

区联动机制与阳

体育的发展

育厅人文社科基地

目2008-2009年(项

编号2008D07)

富教材第四章内

使内容更加具体

8

都市乡镇社会体

人力资源配置目

研究

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2007(2)

丰富教材第五八章

容使教学内容更

细化

9

见 地 形

立与社区体育

乐部稳定的教学

习基地

12 个社区15 个俱

部签订实习见习基

协议

阔学生的视野培

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专门的技能

10 运

冯 海

用现代教育技

整合教学资源

建课程网络教学平

完善教学方法

便学生随时自学

以进行远程教学

14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体育学院及陈宁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采取的培养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ldquo走出去请进来rdquo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对外交流王永安彭英谢娟

参加第 19 届泛亚体育学术研讨会张驰张翔沈时明到台湾参加第 20 届泛亚体

育学术研讨会并到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和世新大学访问王永安参加全国高师院校

学生体质健康研讨会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论文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了杨贵仁

宋尽贤卢逊张发强谢琼桓朱玲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领

导到校指导课程建设工作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

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丽娟教授上海大学陆晓聪教授成都体育学院陈伟教授

王广虎教授郝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庞元宁教授四川大学赵强教授等

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2009 年组织召开了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波兰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澳门香港 14 个国家和地区 50 多位国外和境外大学教授参加的泛亚体育学术

会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开阔了教师思维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而

且还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学校和体育学院每学年举办以课程为中心的竞教活动 1 次教研室每周 2 下午

定期进行课程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 2 次实践观摩课和 2 次专业理论

课学习活动不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教学培训活动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青年教师发展通过评比促进了竞争通过总结找到了差距通过交流丰富了

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水平

三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深入社会各阶层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实践使教师获取了大量新的知识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青

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

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在教学中实行老中青教师的ldquo传帮带rdquo

陈宁教授既是青年教师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导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定期并随时

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教研室主任和院教学指导委员

会成员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教做到ldquo以评促改以评促建rdquo

五精心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15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7: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2 主讲教师情况(2)

姓 名 沈时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05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909072215

学 位 学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shensmcwn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⑵-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生体质测评与健康促进篮球教学与训练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

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40708 级 12班 198 人

2《社会体育导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70809级 264 人

3《篮球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608 级 40 人

二教学研究课题

12005-2006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 05SG112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四川省教育发展中心课题 CJF08068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使学生终身受

用研究第 1 完成人

三教材编写

1《全民健身概论》参与修订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6 月

2《大学体育教程》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7 月

3《现代体育准备活动》参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球类课程新模式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

2005(1)

2高师体育教育实习现状与对策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7(1)

3新时期师范类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与新模式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5(1)

4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 1 作者

2007(8)

5我国高校开展SLAMBALL的可行性研究体育师友第 2 作者2009(6)

7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

等奖西华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 3 完成人2009 年

2《新世纪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研究及教育内容设置》获西华师范大学优

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 1 完成人2005 年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2008-2010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08SA110西部高校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3-2005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3mdash033四川贫困地区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二学术著作

1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方法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独立完成2007 年 8 月

2大学生余暇体育游戏现代科技出版社主编2006 年 12 月

3体育课标论四川人民出版社副主编2005 年 4 月

三学术论文

1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中国体育科技2005(6)

独立完成

2论ldquo养气rdquo说理论的最初形成与发展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5(3)

3谈 SARS 后的体育教育与全民健康教育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独立完成2005(5)

4大众健美操对高校女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09(4)

5对四川省部分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行为的调查研究江汉大学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四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

青团中央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优秀成果二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7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织全国学

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6 月

3《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获四川省南充市政府第七次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完成2008 年 9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8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姓 名 王永安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90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13890877725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Wangyongan79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⑶-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校体育学田径教学与训练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6 级 36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507 级 34班 123 人

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06070809 级共 251 人

4《田径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708 级 43 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生体质健康调研 13 人指导学生运动训练 12 人

2指导本科生担任市校体育节和职工运动会裁判 38 人次

3带队教育实习 1 届共 14 人

4指导本科学生校内试教 23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8-2010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8033ldquo学生技术模式rdquo在高师

体育院系田径术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 2 完成人

22009-2010西华师范大学教改项目 JGXM0953运动训练专业高水平学生运动员ldquo体

教结合rdquo培养模式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5-2008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05B154信息时代高校竞技体育的社

会效益对体育院系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第 1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9

第 2 作者2007(8)

2新时期田径运动的困境以及发展趋势探析科学大众独立完成

2006 年第 461 期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2007 年获得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实习ldquo优秀实习带队教师rdquo称号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9-2011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9CTY010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

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SB06026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

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况调

查及对策研究第 2 完成人

二 学术论文

1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后投掷臂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CSSCI)第 1 作者2008(5)

2中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后右腿运动学特征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3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区域分布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第 1 作者2008(7)

4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10(2)

5我国中小学实施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的现实思考体育世界第 1 作者2010(3)

三 学术表彰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获 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论文报告会论文一等奖第 2 作者2007 年 5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

动会组织委员会二等奖 第 2 作者2007 年 7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0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姓 名 彭 英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005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 师 电 话 08172923799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实验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Tanggang406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⑷-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8 级 34班 134 人

2《全民健身概论》运动训练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08 级 69 人

3《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 060708 级共 251 人

4《体育赞助学导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 学时周070809 年共 139 人

二承担的实践教学

1指导学生教育实习 29 人

2指导体质健康测试 896 人

3指导学生专业实践 18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西华师范大学科研课题

07SB046 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 JGXM0834社会体育

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和区别第 1 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成都市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目标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7(2)

2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四川体育科学独立完成2005(3)

3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10(2)

4深圳市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研究安徽体育科技第 2 作者2007(2)

11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课题 07A033 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XXYJB0822体育专业大学生性道德价值

取向与学校性健康教育应用研究主研

32007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7058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战略发展

研究主研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农运会竞赛项目的特点看农村体育项目的发展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

者2008(1)

2《奥林匹克宪章》与国际人权问题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第 1作者2007(3)

3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职业化战略对策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者

2008(4)

4高校公体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陕西教育 第 1 作者

2006(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2

3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 宁 男 196001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主持全面建设工作

冯 海 男 195701 教授 运动人体科学 教学及教学组织

沈时明 男 196405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网络教学管理

王永安 男 197902 讲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资料整理

彭 英 女 198005 讲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及实践教学设计

张 驰 男 196302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实习见习

张 翔 男 196509 副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实习见习

王 虹 女 196304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谢 娟 女 198204 助教 体育教育训练学 辅导教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

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知识结构由体育专业 4 个研究方向的 9 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博士和博

士研究生 2 人硕士 4 人学士 3 人不仅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安排专业化的特点

而且还能保持学科思维多样性的优势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科学布局课程建设创

造了有利条件

年龄结构教学团队中50 岁以上 2 人40-49 岁 4 人30-40 岁 2 人30 岁以下 1

人平均年龄 41 岁构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9 位教师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 7 所高校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

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

师资配置情况教学团队中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课程

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

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

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国立大

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 人校学术

骨干教师 2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目前每年参加该课程学习本科生 968divide4=242

研究生 63times15divide3=31师生比例为 9273即130

13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负教 项 解

责人 改项目或内容 目来源或成果 决的问题

1

20

研成果转化为

材内容2006 力

09 年两次教材 订

据教学需要组织

量对教材进行修

四川教育出版社

版发行

加适应教学需要

减新旧内容体例

具教材特性

2

沈社

时明 会体育专业课程

置研究

川省教育厅教改项

2005-2006 年

确《全民健身概论》

程在社会体育专业

程体系中的地位

3

陈尝

宁 试对部分内容进

双语教学

成双语课件教材

录汉英对照

助学生熟悉关键词

汉译英为毕业论

和对外交流做准备

4

西

南地区大学生体

现状调查与分析

川省教育厅项目川

教函 2007[392]号)

充教材第八章内

使教学内容更为

动具体

5

ldquo

永安 体

国中小学ldquo阳光

育运动rdquo长效实

机制的实证研究

家社会科学基金

目 09CTY010

充第四章内容把

阳光体育rdquo的内容

入教材中

6

0

SA 况

时明 区

川省少数民族地

全民健身活动的

证研究

2

川 省 教 育 厅

07-2008(项目编号

07027)

对四川地域特点

解少数民族体育状

丰富教学内容

7

光 目 化

永安 社

建家庭学校和

区联动机制与阳

体育的发展

育厅人文社科基地

目2008-2009年(项

编号2008D07)

富教材第四章内

使内容更加具体

8

都市乡镇社会体

人力资源配置目

研究

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2007(2)

丰富教材第五八章

容使教学内容更

细化

9

见 地 形

立与社区体育

乐部稳定的教学

习基地

12 个社区15 个俱

部签订实习见习基

协议

阔学生的视野培

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专门的技能

10 运

冯 海

用现代教育技

整合教学资源

建课程网络教学平

完善教学方法

便学生随时自学

以进行远程教学

14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体育学院及陈宁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采取的培养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ldquo走出去请进来rdquo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对外交流王永安彭英谢娟

参加第 19 届泛亚体育学术研讨会张驰张翔沈时明到台湾参加第 20 届泛亚体

育学术研讨会并到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和世新大学访问王永安参加全国高师院校

学生体质健康研讨会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论文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了杨贵仁

宋尽贤卢逊张发强谢琼桓朱玲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领

导到校指导课程建设工作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

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丽娟教授上海大学陆晓聪教授成都体育学院陈伟教授

王广虎教授郝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庞元宁教授四川大学赵强教授等

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2009 年组织召开了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波兰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澳门香港 14 个国家和地区 50 多位国外和境外大学教授参加的泛亚体育学术

会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开阔了教师思维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而

且还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学校和体育学院每学年举办以课程为中心的竞教活动 1 次教研室每周 2 下午

定期进行课程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 2 次实践观摩课和 2 次专业理论

课学习活动不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教学培训活动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青年教师发展通过评比促进了竞争通过总结找到了差距通过交流丰富了

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水平

三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深入社会各阶层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实践使教师获取了大量新的知识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青

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

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在教学中实行老中青教师的ldquo传帮带rdquo

陈宁教授既是青年教师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导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定期并随时

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教研室主任和院教学指导委员

会成员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教做到ldquo以评促改以评促建rdquo

五精心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15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8: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运动选材学本科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

等奖西华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 3 完成人2009 年

2《新世纪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研究及教育内容设置》获西华师范大学优

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 1 完成人2005 年

2⑵-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2008-2010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08SA110西部高校运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3-2005 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3mdash033四川贫困地区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

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二学术著作

1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方法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独立完成2007 年 8 月

2大学生余暇体育游戏现代科技出版社主编2006 年 12 月

3体育课标论四川人民出版社副主编2005 年 4 月

三学术论文

1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中国体育科技2005(6)

独立完成

2论ldquo养气rdquo说理论的最初形成与发展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5(3)

3谈 SARS 后的体育教育与全民健康教育西华师范大学学报独立完成2005(5)

4大众健美操对高校女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09(4)

5对四川省部分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行为的调查研究江汉大学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四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

青团中央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优秀成果二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7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获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织全国学

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第 1 作者2008 年 6 月

3《四川甘孜州藏族 13-17 岁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获四川省南充市政府第七次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完成2008 年 9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8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姓 名 王永安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90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13890877725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Wangyongan79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⑶-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校体育学田径教学与训练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6 级 36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507 级 34班 123 人

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06070809 级共 251 人

4《田径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708 级 43 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生体质健康调研 13 人指导学生运动训练 12 人

2指导本科生担任市校体育节和职工运动会裁判 38 人次

3带队教育实习 1 届共 14 人

4指导本科学生校内试教 23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8-2010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8033ldquo学生技术模式rdquo在高师

体育院系田径术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 2 完成人

22009-2010西华师范大学教改项目 JGXM0953运动训练专业高水平学生运动员ldquo体

教结合rdquo培养模式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5-2008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05B154信息时代高校竞技体育的社

会效益对体育院系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第 1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9

第 2 作者2007(8)

2新时期田径运动的困境以及发展趋势探析科学大众独立完成

2006 年第 461 期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2007 年获得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实习ldquo优秀实习带队教师rdquo称号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9-2011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9CTY010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

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SB06026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

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况调

查及对策研究第 2 完成人

二 学术论文

1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后投掷臂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CSSCI)第 1 作者2008(5)

2中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后右腿运动学特征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3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区域分布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第 1 作者2008(7)

4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10(2)

5我国中小学实施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的现实思考体育世界第 1 作者2010(3)

三 学术表彰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获 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论文报告会论文一等奖第 2 作者2007 年 5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

动会组织委员会二等奖 第 2 作者2007 年 7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0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姓 名 彭 英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005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 师 电 话 08172923799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实验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Tanggang406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⑷-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8 级 34班 134 人

2《全民健身概论》运动训练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08 级 69 人

3《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 060708 级共 251 人

4《体育赞助学导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 学时周070809 年共 139 人

二承担的实践教学

1指导学生教育实习 29 人

2指导体质健康测试 896 人

3指导学生专业实践 18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西华师范大学科研课题

07SB046 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 JGXM0834社会体育

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和区别第 1 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成都市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目标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7(2)

2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四川体育科学独立完成2005(3)

3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10(2)

4深圳市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研究安徽体育科技第 2 作者2007(2)

11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课题 07A033 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XXYJB0822体育专业大学生性道德价值

取向与学校性健康教育应用研究主研

32007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7058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战略发展

研究主研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农运会竞赛项目的特点看农村体育项目的发展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

者2008(1)

2《奥林匹克宪章》与国际人权问题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第 1作者2007(3)

3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职业化战略对策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者

2008(4)

4高校公体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陕西教育 第 1 作者

2006(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2

3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 宁 男 196001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主持全面建设工作

冯 海 男 195701 教授 运动人体科学 教学及教学组织

沈时明 男 196405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网络教学管理

王永安 男 197902 讲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资料整理

彭 英 女 198005 讲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及实践教学设计

张 驰 男 196302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实习见习

张 翔 男 196509 副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实习见习

王 虹 女 196304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谢 娟 女 198204 助教 体育教育训练学 辅导教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

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知识结构由体育专业 4 个研究方向的 9 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博士和博

士研究生 2 人硕士 4 人学士 3 人不仅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安排专业化的特点

而且还能保持学科思维多样性的优势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科学布局课程建设创

造了有利条件

年龄结构教学团队中50 岁以上 2 人40-49 岁 4 人30-40 岁 2 人30 岁以下 1

人平均年龄 41 岁构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9 位教师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 7 所高校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

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

师资配置情况教学团队中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课程

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

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

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国立大

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 人校学术

骨干教师 2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目前每年参加该课程学习本科生 968divide4=242

研究生 63times15divide3=31师生比例为 9273即130

13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负教 项 解

责人 改项目或内容 目来源或成果 决的问题

1

20

研成果转化为

材内容2006 力

09 年两次教材 订

据教学需要组织

量对教材进行修

四川教育出版社

版发行

加适应教学需要

减新旧内容体例

具教材特性

2

沈社

时明 会体育专业课程

置研究

川省教育厅教改项

2005-2006 年

确《全民健身概论》

程在社会体育专业

程体系中的地位

3

陈尝

宁 试对部分内容进

双语教学

成双语课件教材

录汉英对照

助学生熟悉关键词

汉译英为毕业论

和对外交流做准备

4

西

南地区大学生体

现状调查与分析

川省教育厅项目川

教函 2007[392]号)

充教材第八章内

使教学内容更为

动具体

5

ldquo

永安 体

国中小学ldquo阳光

育运动rdquo长效实

机制的实证研究

家社会科学基金

目 09CTY010

充第四章内容把

阳光体育rdquo的内容

入教材中

6

0

SA 况

时明 区

川省少数民族地

全民健身活动的

证研究

2

川 省 教 育 厅

07-2008(项目编号

07027)

对四川地域特点

解少数民族体育状

丰富教学内容

7

光 目 化

永安 社

建家庭学校和

区联动机制与阳

体育的发展

育厅人文社科基地

目2008-2009年(项

编号2008D07)

富教材第四章内

使内容更加具体

8

都市乡镇社会体

人力资源配置目

研究

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2007(2)

丰富教材第五八章

容使教学内容更

细化

9

见 地 形

立与社区体育

乐部稳定的教学

习基地

12 个社区15 个俱

部签订实习见习基

协议

阔学生的视野培

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专门的技能

10 运

冯 海

用现代教育技

整合教学资源

建课程网络教学平

完善教学方法

便学生随时自学

以进行远程教学

14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体育学院及陈宁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采取的培养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ldquo走出去请进来rdquo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对外交流王永安彭英谢娟

参加第 19 届泛亚体育学术研讨会张驰张翔沈时明到台湾参加第 20 届泛亚体

育学术研讨会并到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和世新大学访问王永安参加全国高师院校

学生体质健康研讨会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论文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了杨贵仁

宋尽贤卢逊张发强谢琼桓朱玲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领

导到校指导课程建设工作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

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丽娟教授上海大学陆晓聪教授成都体育学院陈伟教授

王广虎教授郝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庞元宁教授四川大学赵强教授等

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2009 年组织召开了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波兰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澳门香港 14 个国家和地区 50 多位国外和境外大学教授参加的泛亚体育学术

会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开阔了教师思维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而

且还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学校和体育学院每学年举办以课程为中心的竞教活动 1 次教研室每周 2 下午

定期进行课程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 2 次实践观摩课和 2 次专业理论

课学习活动不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教学培训活动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青年教师发展通过评比促进了竞争通过总结找到了差距通过交流丰富了

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水平

三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深入社会各阶层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实践使教师获取了大量新的知识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青

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

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在教学中实行老中青教师的ldquo传帮带rdquo

陈宁教授既是青年教师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导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定期并随时

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教研室主任和院教学指导委员

会成员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教做到ldquo以评促改以评促建rdquo

五精心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15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9: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姓 名 王永安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90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13890877725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0817-2568087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Wangyongan79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⑶-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学校体育学田径教学与训练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学时周06 级 36 人

2《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0507 级 34班 123 人

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06070809 级共 251 人

4《田径教学与训练》体育教育专业专业课4 学时周0708 级 43 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本科生体质健康调研 13 人指导学生运动训练 12 人

2指导本科生担任市校体育节和职工运动会裁判 38 人次

3带队教育实习 1 届共 14 人

4指导本科学生校内试教 23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8-2010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8033ldquo学生技术模式rdquo在高师

体育院系田径术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第 2 完成人

22009-2010西华师范大学教改项目 JGXM0953运动训练专业高水平学生运动员ldquo体

教结合rdquo培养模式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5-2008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05B154信息时代高校竞技体育的社

会效益对体育院系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第 1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9

第 2 作者2007(8)

2新时期田径运动的困境以及发展趋势探析科学大众独立完成

2006 年第 461 期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2007 年获得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实习ldquo优秀实习带队教师rdquo称号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9-2011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9CTY010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

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SB06026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

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况调

查及对策研究第 2 完成人

二 学术论文

1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后投掷臂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CSSCI)第 1 作者2008(5)

2中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后右腿运动学特征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3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区域分布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第 1 作者2008(7)

4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10(2)

5我国中小学实施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的现实思考体育世界第 1 作者2010(3)

三 学术表彰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获 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论文报告会论文一等奖第 2 作者2007 年 5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

动会组织委员会二等奖 第 2 作者2007 年 7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0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姓 名 彭 英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005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 师 电 话 08172923799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实验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Tanggang406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⑷-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8 级 34班 134 人

2《全民健身概论》运动训练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08 级 69 人

3《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 060708 级共 251 人

4《体育赞助学导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 学时周070809 年共 139 人

二承担的实践教学

1指导学生教育实习 29 人

2指导体质健康测试 896 人

3指导学生专业实践 18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西华师范大学科研课题

07SB046 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 JGXM0834社会体育

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和区别第 1 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成都市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目标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7(2)

2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四川体育科学独立完成2005(3)

3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10(2)

4深圳市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研究安徽体育科技第 2 作者2007(2)

11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课题 07A033 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XXYJB0822体育专业大学生性道德价值

取向与学校性健康教育应用研究主研

32007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7058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战略发展

研究主研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农运会竞赛项目的特点看农村体育项目的发展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

者2008(1)

2《奥林匹克宪章》与国际人权问题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第 1作者2007(3)

3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职业化战略对策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者

2008(4)

4高校公体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陕西教育 第 1 作者

2006(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2

3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 宁 男 196001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主持全面建设工作

冯 海 男 195701 教授 运动人体科学 教学及教学组织

沈时明 男 196405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网络教学管理

王永安 男 197902 讲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资料整理

彭 英 女 198005 讲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及实践教学设计

张 驰 男 196302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实习见习

张 翔 男 196509 副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实习见习

王 虹 女 196304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谢 娟 女 198204 助教 体育教育训练学 辅导教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

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知识结构由体育专业 4 个研究方向的 9 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博士和博

士研究生 2 人硕士 4 人学士 3 人不仅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安排专业化的特点

而且还能保持学科思维多样性的优势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科学布局课程建设创

造了有利条件

年龄结构教学团队中50 岁以上 2 人40-49 岁 4 人30-40 岁 2 人30 岁以下 1

人平均年龄 41 岁构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9 位教师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 7 所高校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

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

师资配置情况教学团队中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课程

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

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

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国立大

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 人校学术

骨干教师 2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目前每年参加该课程学习本科生 968divide4=242

研究生 63times15divide3=31师生比例为 9273即130

13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负教 项 解

责人 改项目或内容 目来源或成果 决的问题

1

20

研成果转化为

材内容2006 力

09 年两次教材 订

据教学需要组织

量对教材进行修

四川教育出版社

版发行

加适应教学需要

减新旧内容体例

具教材特性

2

沈社

时明 会体育专业课程

置研究

川省教育厅教改项

2005-2006 年

确《全民健身概论》

程在社会体育专业

程体系中的地位

3

陈尝

宁 试对部分内容进

双语教学

成双语课件教材

录汉英对照

助学生熟悉关键词

汉译英为毕业论

和对外交流做准备

4

西

南地区大学生体

现状调查与分析

川省教育厅项目川

教函 2007[392]号)

充教材第八章内

使教学内容更为

动具体

5

ldquo

永安 体

国中小学ldquo阳光

育运动rdquo长效实

机制的实证研究

家社会科学基金

目 09CTY010

充第四章内容把

阳光体育rdquo的内容

入教材中

6

0

SA 况

时明 区

川省少数民族地

全民健身活动的

证研究

2

川 省 教 育 厅

07-2008(项目编号

07027)

对四川地域特点

解少数民族体育状

丰富教学内容

7

光 目 化

永安 社

建家庭学校和

区联动机制与阳

体育的发展

育厅人文社科基地

目2008-2009年(项

编号2008D07)

富教材第四章内

使内容更加具体

8

都市乡镇社会体

人力资源配置目

研究

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2007(2)

丰富教材第五八章

容使教学内容更

细化

9

见 地 形

立与社区体育

乐部稳定的教学

习基地

12 个社区15 个俱

部签订实习见习基

协议

阔学生的视野培

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专门的技能

10 运

冯 海

用现代教育技

整合教学资源

建课程网络教学平

完善教学方法

便学生随时自学

以进行远程教学

14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体育学院及陈宁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采取的培养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ldquo走出去请进来rdquo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对外交流王永安彭英谢娟

参加第 19 届泛亚体育学术研讨会张驰张翔沈时明到台湾参加第 20 届泛亚体

育学术研讨会并到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和世新大学访问王永安参加全国高师院校

学生体质健康研讨会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论文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了杨贵仁

宋尽贤卢逊张发强谢琼桓朱玲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领

导到校指导课程建设工作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

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丽娟教授上海大学陆晓聪教授成都体育学院陈伟教授

王广虎教授郝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庞元宁教授四川大学赵强教授等

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2009 年组织召开了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波兰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澳门香港 14 个国家和地区 50 多位国外和境外大学教授参加的泛亚体育学术

会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开阔了教师思维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而

且还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学校和体育学院每学年举办以课程为中心的竞教活动 1 次教研室每周 2 下午

定期进行课程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 2 次实践观摩课和 2 次专业理论

课学习活动不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教学培训活动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青年教师发展通过评比促进了竞争通过总结找到了差距通过交流丰富了

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水平

三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深入社会各阶层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实践使教师获取了大量新的知识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青

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

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在教学中实行老中青教师的ldquo传帮带rdquo

陈宁教授既是青年教师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导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定期并随时

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教研室主任和院教学指导委员

会成员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教做到ldquo以评促改以评促建rdquo

五精心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15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10: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第 2 作者2007(8)

2新时期田径运动的困境以及发展趋势探析科学大众独立完成

2006 年第 461 期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

2007 年获得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实习ldquo优秀实习带队教师rdquo称号

2⑶-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9-2011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9CTY010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

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第 1 完成人

2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 SB06026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

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 1 完成人

32006-2008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SA06032四川少数民族学龄女童体质健康状况调

查及对策研究第 2 完成人

二 学术论文

1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结束后投掷臂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CSSCI)第 1 作者2008(5)

2中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后右腿运动学特征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08(3)

3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区域分布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第 1 作者2008(7)

4四川省非中心城市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 1 作者2010(2)

5我国中小学实施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的现实思考体育世界第 1 作者2010(3)

三 学术表彰

1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获 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论文报告会论文一等奖第 2 作者2007 年 5 月

2四川藏族聚居区藏族女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

动会组织委员会二等奖 第 2 作者2007 年 7 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0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姓 名 彭 英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005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 师 电 话 08172923799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实验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Tanggang406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⑷-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8 级 34班 134 人

2《全民健身概论》运动训练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08 级 69 人

3《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 060708 级共 251 人

4《体育赞助学导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 学时周070809 年共 139 人

二承担的实践教学

1指导学生教育实习 29 人

2指导体质健康测试 896 人

3指导学生专业实践 18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西华师范大学科研课题

07SB046 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 JGXM0834社会体育

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和区别第 1 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成都市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目标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7(2)

2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四川体育科学独立完成2005(3)

3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10(2)

4深圳市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研究安徽体育科技第 2 作者2007(2)

11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课题 07A033 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XXYJB0822体育专业大学生性道德价值

取向与学校性健康教育应用研究主研

32007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7058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战略发展

研究主研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农运会竞赛项目的特点看农村体育项目的发展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

者2008(1)

2《奥林匹克宪章》与国际人权问题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第 1作者2007(3)

3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职业化战略对策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者

2008(4)

4高校公体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陕西教育 第 1 作者

2006(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2

3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 宁 男 196001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主持全面建设工作

冯 海 男 195701 教授 运动人体科学 教学及教学组织

沈时明 男 196405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网络教学管理

王永安 男 197902 讲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资料整理

彭 英 女 198005 讲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及实践教学设计

张 驰 男 196302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实习见习

张 翔 男 196509 副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实习见习

王 虹 女 196304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谢 娟 女 198204 助教 体育教育训练学 辅导教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

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知识结构由体育专业 4 个研究方向的 9 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博士和博

士研究生 2 人硕士 4 人学士 3 人不仅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安排专业化的特点

而且还能保持学科思维多样性的优势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科学布局课程建设创

造了有利条件

年龄结构教学团队中50 岁以上 2 人40-49 岁 4 人30-40 岁 2 人30 岁以下 1

人平均年龄 41 岁构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9 位教师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 7 所高校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

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

师资配置情况教学团队中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课程

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

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

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国立大

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 人校学术

骨干教师 2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目前每年参加该课程学习本科生 968divide4=242

研究生 63times15divide3=31师生比例为 9273即130

13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负教 项 解

责人 改项目或内容 目来源或成果 决的问题

1

20

研成果转化为

材内容2006 力

09 年两次教材 订

据教学需要组织

量对教材进行修

四川教育出版社

版发行

加适应教学需要

减新旧内容体例

具教材特性

2

沈社

时明 会体育专业课程

置研究

川省教育厅教改项

2005-2006 年

确《全民健身概论》

程在社会体育专业

程体系中的地位

3

陈尝

宁 试对部分内容进

双语教学

成双语课件教材

录汉英对照

助学生熟悉关键词

汉译英为毕业论

和对外交流做准备

4

西

南地区大学生体

现状调查与分析

川省教育厅项目川

教函 2007[392]号)

充教材第八章内

使教学内容更为

动具体

5

ldquo

永安 体

国中小学ldquo阳光

育运动rdquo长效实

机制的实证研究

家社会科学基金

目 09CTY010

充第四章内容把

阳光体育rdquo的内容

入教材中

6

0

SA 况

时明 区

川省少数民族地

全民健身活动的

证研究

2

川 省 教 育 厅

07-2008(项目编号

07027)

对四川地域特点

解少数民族体育状

丰富教学内容

7

光 目 化

永安 社

建家庭学校和

区联动机制与阳

体育的发展

育厅人文社科基地

目2008-2009年(项

编号2008D07)

富教材第四章内

使内容更加具体

8

都市乡镇社会体

人力资源配置目

研究

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2007(2)

丰富教材第五八章

容使教学内容更

细化

9

见 地 形

立与社区体育

乐部稳定的教学

习基地

12 个社区15 个俱

部签订实习见习基

协议

阔学生的视野培

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专门的技能

10 运

冯 海

用现代教育技

整合教学资源

建课程网络教学平

完善教学方法

便学生随时自学

以进行远程教学

14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体育学院及陈宁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采取的培养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ldquo走出去请进来rdquo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对外交流王永安彭英谢娟

参加第 19 届泛亚体育学术研讨会张驰张翔沈时明到台湾参加第 20 届泛亚体

育学术研讨会并到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和世新大学访问王永安参加全国高师院校

学生体质健康研讨会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论文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了杨贵仁

宋尽贤卢逊张发强谢琼桓朱玲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领

导到校指导课程建设工作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

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丽娟教授上海大学陆晓聪教授成都体育学院陈伟教授

王广虎教授郝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庞元宁教授四川大学赵强教授等

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2009 年组织召开了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波兰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澳门香港 14 个国家和地区 50 多位国外和境外大学教授参加的泛亚体育学术

会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开阔了教师思维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而

且还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学校和体育学院每学年举办以课程为中心的竞教活动 1 次教研室每周 2 下午

定期进行课程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 2 次实践观摩课和 2 次专业理论

课学习活动不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教学培训活动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青年教师发展通过评比促进了竞争通过总结找到了差距通过交流丰富了

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水平

三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深入社会各阶层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实践使教师获取了大量新的知识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青

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

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在教学中实行老中青教师的ldquo传帮带rdquo

陈宁教授既是青年教师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导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定期并随时

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教研室主任和院教学指导委员

会成员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教做到ldquo以评促改以评促建rdquo

五精心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15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11: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姓 名 彭 英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005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 师 电 话 08172923799

学 位 硕 士 职 务 实验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E-mail Tanggang406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省南充市师大路 1 号(637009)

2⑷-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讲授的课程

1《全民健身概论》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0608 级 34班 134 人

2《全民健身概论》运动训练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08 级 69 人

3《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2 学时周 060708 级共 251 人

4《体育赞助学导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课2 学时周070809 年共 139 人

二承担的实践教学

1指导学生教育实习 29 人

2指导体质健康测试 896 人

3指导学生专业实践 18 人

三教学研究课题

12007-2009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西华师范大学科研课题

07SB046 第 1 完成人

22008-2010西华师范大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课题 JGXM0834社会体育

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和区别第 1 完成人

四教学研究论文

1成都市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目标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独立完成2007(2)

2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和研究四川体育科学独立完成2005(3)

3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 2作者2010(2)

4深圳市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研究安徽体育科技第 2 作者2007(2)

11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课题 07A033 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XXYJB0822体育专业大学生性道德价值

取向与学校性健康教育应用研究主研

32007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7058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战略发展

研究主研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农运会竞赛项目的特点看农村体育项目的发展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

者2008(1)

2《奥林匹克宪章》与国际人权问题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第 1作者2007(3)

3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职业化战略对策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者

2008(4)

4高校公体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陕西教育 第 1 作者

2006(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2

3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 宁 男 196001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主持全面建设工作

冯 海 男 195701 教授 运动人体科学 教学及教学组织

沈时明 男 196405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网络教学管理

王永安 男 197902 讲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资料整理

彭 英 女 198005 讲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及实践教学设计

张 驰 男 196302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实习见习

张 翔 男 196509 副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实习见习

王 虹 女 196304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谢 娟 女 198204 助教 体育教育训练学 辅导教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

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知识结构由体育专业 4 个研究方向的 9 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博士和博

士研究生 2 人硕士 4 人学士 3 人不仅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安排专业化的特点

而且还能保持学科思维多样性的优势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科学布局课程建设创

造了有利条件

年龄结构教学团队中50 岁以上 2 人40-49 岁 4 人30-40 岁 2 人30 岁以下 1

人平均年龄 41 岁构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9 位教师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 7 所高校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

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

师资配置情况教学团队中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课程

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

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

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国立大

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 人校学术

骨干教师 2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目前每年参加该课程学习本科生 968divide4=242

研究生 63times15divide3=31师生比例为 9273即130

13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负教 项 解

责人 改项目或内容 目来源或成果 决的问题

1

20

研成果转化为

材内容2006 力

09 年两次教材 订

据教学需要组织

量对教材进行修

四川教育出版社

版发行

加适应教学需要

减新旧内容体例

具教材特性

2

沈社

时明 会体育专业课程

置研究

川省教育厅教改项

2005-2006 年

确《全民健身概论》

程在社会体育专业

程体系中的地位

3

陈尝

宁 试对部分内容进

双语教学

成双语课件教材

录汉英对照

助学生熟悉关键词

汉译英为毕业论

和对外交流做准备

4

西

南地区大学生体

现状调查与分析

川省教育厅项目川

教函 2007[392]号)

充教材第八章内

使教学内容更为

动具体

5

ldquo

永安 体

国中小学ldquo阳光

育运动rdquo长效实

机制的实证研究

家社会科学基金

目 09CTY010

充第四章内容把

阳光体育rdquo的内容

入教材中

6

0

SA 况

时明 区

川省少数民族地

全民健身活动的

证研究

2

川 省 教 育 厅

07-2008(项目编号

07027)

对四川地域特点

解少数民族体育状

丰富教学内容

7

光 目 化

永安 社

建家庭学校和

区联动机制与阳

体育的发展

育厅人文社科基地

目2008-2009年(项

编号2008D07)

富教材第四章内

使内容更加具体

8

都市乡镇社会体

人力资源配置目

研究

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2007(2)

丰富教材第五八章

容使教学内容更

细化

9

见 地 形

立与社区体育

乐部稳定的教学

习基地

12 个社区15 个俱

部签订实习见习基

协议

阔学生的视野培

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专门的技能

10 运

冯 海

用现代教育技

整合教学资源

建课程网络教学平

完善教学方法

便学生随时自学

以进行远程教学

14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体育学院及陈宁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采取的培养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ldquo走出去请进来rdquo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对外交流王永安彭英谢娟

参加第 19 届泛亚体育学术研讨会张驰张翔沈时明到台湾参加第 20 届泛亚体

育学术研讨会并到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和世新大学访问王永安参加全国高师院校

学生体质健康研讨会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论文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了杨贵仁

宋尽贤卢逊张发强谢琼桓朱玲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领

导到校指导课程建设工作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

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丽娟教授上海大学陆晓聪教授成都体育学院陈伟教授

王广虎教授郝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庞元宁教授四川大学赵强教授等

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2009 年组织召开了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波兰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澳门香港 14 个国家和地区 50 多位国外和境外大学教授参加的泛亚体育学术

会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开阔了教师思维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而

且还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学校和体育学院每学年举办以课程为中心的竞教活动 1 次教研室每周 2 下午

定期进行课程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 2 次实践观摩课和 2 次专业理论

课学习活动不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教学培训活动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青年教师发展通过评比促进了竞争通过总结找到了差距通过交流丰富了

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水平

三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深入社会各阶层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实践使教师获取了大量新的知识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青

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

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在教学中实行老中青教师的ldquo传帮带rdquo

陈宁教授既是青年教师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导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定期并随时

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教研室主任和院教学指导委员

会成员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教做到ldquo以评促改以评促建rdquo

五精心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15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12: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

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

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09四川省教育厅课题 07A033 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第 1 完成人

22008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XXYJB0822体育专业大学生性道德价值

取向与学校性健康教育应用研究主研

32007 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CJF07058四川省体育人力资源战略发展

研究主研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从农运会竞赛项目的特点看农村体育项目的发展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

者2008(1)

2《奥林匹克宪章》与国际人权问题研究河北体育学院学报第 1作者2007(3)

3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职业化战略对策研究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第 1 作者

2008(4)

4高校公体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陕西教育 第 1 作者

2006(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12

3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 宁 男 196001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主持全面建设工作

冯 海 男 195701 教授 运动人体科学 教学及教学组织

沈时明 男 196405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网络教学管理

王永安 男 197902 讲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资料整理

彭 英 女 198005 讲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及实践教学设计

张 驰 男 196302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实习见习

张 翔 男 196509 副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实习见习

王 虹 女 196304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谢 娟 女 198204 助教 体育教育训练学 辅导教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

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知识结构由体育专业 4 个研究方向的 9 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博士和博

士研究生 2 人硕士 4 人学士 3 人不仅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安排专业化的特点

而且还能保持学科思维多样性的优势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科学布局课程建设创

造了有利条件

年龄结构教学团队中50 岁以上 2 人40-49 岁 4 人30-40 岁 2 人30 岁以下 1

人平均年龄 41 岁构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9 位教师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 7 所高校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

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

师资配置情况教学团队中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课程

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

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

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国立大

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 人校学术

骨干教师 2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目前每年参加该课程学习本科生 968divide4=242

研究生 63times15divide3=31师生比例为 9273即130

13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负教 项 解

责人 改项目或内容 目来源或成果 决的问题

1

20

研成果转化为

材内容2006 力

09 年两次教材 订

据教学需要组织

量对教材进行修

四川教育出版社

版发行

加适应教学需要

减新旧内容体例

具教材特性

2

沈社

时明 会体育专业课程

置研究

川省教育厅教改项

2005-2006 年

确《全民健身概论》

程在社会体育专业

程体系中的地位

3

陈尝

宁 试对部分内容进

双语教学

成双语课件教材

录汉英对照

助学生熟悉关键词

汉译英为毕业论

和对外交流做准备

4

西

南地区大学生体

现状调查与分析

川省教育厅项目川

教函 2007[392]号)

充教材第八章内

使教学内容更为

动具体

5

ldquo

永安 体

国中小学ldquo阳光

育运动rdquo长效实

机制的实证研究

家社会科学基金

目 09CTY010

充第四章内容把

阳光体育rdquo的内容

入教材中

6

0

SA 况

时明 区

川省少数民族地

全民健身活动的

证研究

2

川 省 教 育 厅

07-2008(项目编号

07027)

对四川地域特点

解少数民族体育状

丰富教学内容

7

光 目 化

永安 社

建家庭学校和

区联动机制与阳

体育的发展

育厅人文社科基地

目2008-2009年(项

编号2008D07)

富教材第四章内

使内容更加具体

8

都市乡镇社会体

人力资源配置目

研究

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2007(2)

丰富教材第五八章

容使教学内容更

细化

9

见 地 形

立与社区体育

乐部稳定的教学

习基地

12 个社区15 个俱

部签订实习见习基

协议

阔学生的视野培

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专门的技能

10 运

冯 海

用现代教育技

整合教学资源

建课程网络教学平

完善教学方法

便学生随时自学

以进行远程教学

14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体育学院及陈宁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采取的培养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ldquo走出去请进来rdquo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对外交流王永安彭英谢娟

参加第 19 届泛亚体育学术研讨会张驰张翔沈时明到台湾参加第 20 届泛亚体

育学术研讨会并到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和世新大学访问王永安参加全国高师院校

学生体质健康研讨会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论文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了杨贵仁

宋尽贤卢逊张发强谢琼桓朱玲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领

导到校指导课程建设工作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

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丽娟教授上海大学陆晓聪教授成都体育学院陈伟教授

王广虎教授郝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庞元宁教授四川大学赵强教授等

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2009 年组织召开了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波兰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澳门香港 14 个国家和地区 50 多位国外和境外大学教授参加的泛亚体育学术

会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开阔了教师思维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而

且还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学校和体育学院每学年举办以课程为中心的竞教活动 1 次教研室每周 2 下午

定期进行课程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 2 次实践观摩课和 2 次专业理论

课学习活动不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教学培训活动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青年教师发展通过评比促进了竞争通过总结找到了差距通过交流丰富了

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水平

三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深入社会各阶层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实践使教师获取了大量新的知识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青

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

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在教学中实行老中青教师的ldquo传帮带rdquo

陈宁教授既是青年教师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导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定期并随时

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教研室主任和院教学指导委员

会成员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教做到ldquo以评促改以评促建rdquo

五精心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15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13: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3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 宁 男 196001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主持全面建设工作

冯 海 男 195701 教授 运动人体科学 教学及教学组织

沈时明 男 196405 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网络教学管理

王永安 男 197902 讲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及资料整理

彭 英 女 198005 讲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及实践教学设计

张 驰 男 196302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实习见习

张 翔 男 196509 副教授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实习见习

王 虹 女 196304 副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 教学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谢 娟 女 198204 助教 体育教育训练学 辅导教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

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知识结构由体育专业 4 个研究方向的 9 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其中博士和博

士研究生 2 人硕士 4 人学士 3 人不仅能够体现课程教学安排专业化的特点

而且还能保持学科思维多样性的优势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科学布局课程建设创

造了有利条件

年龄结构教学团队中50 岁以上 2 人40-49 岁 4 人30-40 岁 2 人30 岁以下 1

人平均年龄 41 岁构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9 位教师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等 7 所高校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

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

师资配置情况教学团队中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课程

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科评审组成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

业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

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国立大

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 人校学术

骨干教师 2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目前每年参加该课程学习本科生 968divide4=242

研究生 63times15divide3=31师生比例为 9273即130

13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负教 项 解

责人 改项目或内容 目来源或成果 决的问题

1

20

研成果转化为

材内容2006 力

09 年两次教材 订

据教学需要组织

量对教材进行修

四川教育出版社

版发行

加适应教学需要

减新旧内容体例

具教材特性

2

沈社

时明 会体育专业课程

置研究

川省教育厅教改项

2005-2006 年

确《全民健身概论》

程在社会体育专业

程体系中的地位

3

陈尝

宁 试对部分内容进

双语教学

成双语课件教材

录汉英对照

助学生熟悉关键词

汉译英为毕业论

和对外交流做准备

4

西

南地区大学生体

现状调查与分析

川省教育厅项目川

教函 2007[392]号)

充教材第八章内

使教学内容更为

动具体

5

ldquo

永安 体

国中小学ldquo阳光

育运动rdquo长效实

机制的实证研究

家社会科学基金

目 09CTY010

充第四章内容把

阳光体育rdquo的内容

入教材中

6

0

SA 况

时明 区

川省少数民族地

全民健身活动的

证研究

2

川 省 教 育 厅

07-2008(项目编号

07027)

对四川地域特点

解少数民族体育状

丰富教学内容

7

光 目 化

永安 社

建家庭学校和

区联动机制与阳

体育的发展

育厅人文社科基地

目2008-2009年(项

编号2008D07)

富教材第四章内

使内容更加具体

8

都市乡镇社会体

人力资源配置目

研究

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2007(2)

丰富教材第五八章

容使教学内容更

细化

9

见 地 形

立与社区体育

乐部稳定的教学

习基地

12 个社区15 个俱

部签订实习见习基

协议

阔学生的视野培

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专门的技能

10 运

冯 海

用现代教育技

整合教学资源

建课程网络教学平

完善教学方法

便学生随时自学

以进行远程教学

14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体育学院及陈宁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采取的培养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ldquo走出去请进来rdquo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对外交流王永安彭英谢娟

参加第 19 届泛亚体育学术研讨会张驰张翔沈时明到台湾参加第 20 届泛亚体

育学术研讨会并到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和世新大学访问王永安参加全国高师院校

学生体质健康研讨会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论文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了杨贵仁

宋尽贤卢逊张发强谢琼桓朱玲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领

导到校指导课程建设工作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

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丽娟教授上海大学陆晓聪教授成都体育学院陈伟教授

王广虎教授郝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庞元宁教授四川大学赵强教授等

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2009 年组织召开了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波兰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澳门香港 14 个国家和地区 50 多位国外和境外大学教授参加的泛亚体育学术

会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开阔了教师思维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而

且还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学校和体育学院每学年举办以课程为中心的竞教活动 1 次教研室每周 2 下午

定期进行课程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 2 次实践观摩课和 2 次专业理论

课学习活动不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教学培训活动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青年教师发展通过评比促进了竞争通过总结找到了差距通过交流丰富了

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水平

三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深入社会各阶层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实践使教师获取了大量新的知识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青

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

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在教学中实行老中青教师的ldquo传帮带rdquo

陈宁教授既是青年教师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导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定期并随时

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教研室主任和院教学指导委员

会成员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教做到ldquo以评促改以评促建rdquo

五精心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15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14: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负教 项 解

责人 改项目或内容 目来源或成果 决的问题

1

20

研成果转化为

材内容2006 力

09 年两次教材 订

据教学需要组织

量对教材进行修

四川教育出版社

版发行

加适应教学需要

减新旧内容体例

具教材特性

2

沈社

时明 会体育专业课程

置研究

川省教育厅教改项

2005-2006 年

确《全民健身概论》

程在社会体育专业

程体系中的地位

3

陈尝

宁 试对部分内容进

双语教学

成双语课件教材

录汉英对照

助学生熟悉关键词

汉译英为毕业论

和对外交流做准备

4

西

南地区大学生体

现状调查与分析

川省教育厅项目川

教函 2007[392]号)

充教材第八章内

使教学内容更为

动具体

5

ldquo

永安 体

国中小学ldquo阳光

育运动rdquo长效实

机制的实证研究

家社会科学基金

目 09CTY010

充第四章内容把

阳光体育rdquo的内容

入教材中

6

0

SA 况

时明 区

川省少数民族地

全民健身活动的

证研究

2

川 省 教 育 厅

07-2008(项目编号

07027)

对四川地域特点

解少数民族体育状

丰富教学内容

7

光 目 化

永安 社

建家庭学校和

区联动机制与阳

体育的发展

育厅人文社科基地

目2008-2009年(项

编号2008D07)

富教材第四章内

使内容更加具体

8

都市乡镇社会体

人力资源配置目

研究

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2007(2)

丰富教材第五八章

容使教学内容更

细化

9

见 地 形

立与社区体育

乐部稳定的教学

习基地

12 个社区15 个俱

部签订实习见习基

协议

阔学生的视野培

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专门的技能

10 运

冯 海

用现代教育技

整合教学资源

建课程网络教学平

完善教学方法

便学生随时自学

以进行远程教学

14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体育学院及陈宁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采取的培养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ldquo走出去请进来rdquo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对外交流王永安彭英谢娟

参加第 19 届泛亚体育学术研讨会张驰张翔沈时明到台湾参加第 20 届泛亚体

育学术研讨会并到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和世新大学访问王永安参加全国高师院校

学生体质健康研讨会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论文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了杨贵仁

宋尽贤卢逊张发强谢琼桓朱玲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领

导到校指导课程建设工作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

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丽娟教授上海大学陆晓聪教授成都体育学院陈伟教授

王广虎教授郝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庞元宁教授四川大学赵强教授等

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2009 年组织召开了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波兰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澳门香港 14 个国家和地区 50 多位国外和境外大学教授参加的泛亚体育学术

会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开阔了教师思维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而

且还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学校和体育学院每学年举办以课程为中心的竞教活动 1 次教研室每周 2 下午

定期进行课程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 2 次实践观摩课和 2 次专业理论

课学习活动不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教学培训活动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青年教师发展通过评比促进了竞争通过总结找到了差距通过交流丰富了

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水平

三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深入社会各阶层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实践使教师获取了大量新的知识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青

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

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在教学中实行老中青教师的ldquo传帮带rdquo

陈宁教授既是青年教师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导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定期并随时

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教研室主任和院教学指导委员

会成员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教做到ldquo以评促改以评促建rdquo

五精心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15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15: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体育学院及陈宁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采取的培养措施与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一ldquo走出去请进来rdquo加强教师学术能力建设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经常选派教师参加对外交流王永安彭英谢娟

参加第 19 届泛亚体育学术研讨会张驰张翔沈时明到台湾参加第 20 届泛亚体

育学术研讨会并到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和世新大学访问王永安参加全国高师院校

学生体质健康研讨会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论文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了杨贵仁

宋尽贤卢逊张发强谢琼桓朱玲等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领

导到校指导课程建设工作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杨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

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毛丽娟教授上海大学陆晓聪教授成都体育学院陈伟教授

王广虎教授郝勤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庞元宁教授四川大学赵强教授等

省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2009 年组织召开了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波兰埃及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台

湾澳门香港 14 个国家和地区 50 多位国外和境外大学教授参加的泛亚体育学术

会这样不仅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开阔了教师思维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而

且还激发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教师科学研究的氛围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

学校和体育学院每学年举办以课程为中心的竞教活动 1 次教研室每周 2 下午

定期进行课程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求参加 2 次实践观摩课和 2 次专业理论

课学习活动不定期派遣教师外出参加教学培训活动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

促使青年教师发展通过评比促进了竞争通过总结找到了差距通过交流丰富了

经验通过学习提高了水平

三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实践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到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深入社会各阶层

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实践使教师获取了大量新的知识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青

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期间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惠政策

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并在教学中实行老中青教师的ldquo传帮带rdquo

陈宁教授既是青年教师的领导也是他们的导师在科研和教学中定期并随时

进行指导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教研室主任和院教学指导委员

会成员不定期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教做到ldquo以评促改以评促建rdquo

五精心组织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工作

15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16: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5 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课题获得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项目

的立项资助刊发的学术论文质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7项厅局级项目 10 项校级项目 12 项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的论文 16 篇6 人次参加国际体育学术会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

奖 1 项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培养青年教

师方面卓有成效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明显加强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课

程团队计划在未来1-2 年内再引入或培养1-2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并根据课程

发展需要使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6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17: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西华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广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

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科学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对体育

的需求和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对社会体育人才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管理使用等提出了一系列

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培养出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 1993 年 7 月国家教委正

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社会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内一

些体育院校积极调整系科和专业设置试办社会体育专业方向并于 1993 年招收学生1998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目录》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

新增加了社会体育专业并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定位于专业主干课程陈宁教授从 1996

年开始在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开设《全民健身概论》课1999 年成都体院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

业本科学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专业课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

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选修课开设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紧密围绕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为目标以

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培

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经历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省内乃至国内保持了领先地位2004 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 年以此课程建设为基础

形成的《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和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 年我校开始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将《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列为社会体育专业

的专业课程2003 年 3 月陈宁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付梓成册简名为《全民健身概论》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校地处川内

率先将《全民健身概论》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使用2006 年 7 月陈宁教授由成

都体育学院交流到我校担任校长课程建设的中心工作也自然转移到我校陈宁教授来我校工

作后继续主持《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不仅带来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而且延续了课

程建设成果为课程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省教育厅同意我校从 2007 年开始对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确立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目标

2006 年 3 月陈宁教授应邀参加了国务院法制办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全民健身条例》

的起草工作这是国家对课程负责人在全民健身研究领域多年来作出贡献和取得成就的充分肯

定这次参与起草工作为课程负责人从国家的宏观层面把握课程建设开阔了思路同时陈宁

17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18: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教授也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快课程建设步伐实施课程

新的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2007-2008 年间面对北京奥运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陈宁教授针

对我校课程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快教学团队形成增加

了社会实践的内容在陈宁教授精心指导下体育学院组成了 9 位教师的教学团队2009 年 5

月又组织力量对《全民健身概论》教材进行了教学适宜性的修订一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一些反映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新成果二是对书中部分疏漏之处进行了及时更

正随着我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

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体育活动广

泛开展课程建设的效益不断向外延伸受益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课程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

通过 3 年的努力课程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确立了建设目标形成了教学团队活跃了科研

氛围突出了成果意识进一步强化和延续了以ldquo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强

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rdquo 的课程建设理念基本完成了 ldquo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

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rdquo的课

程建设任务

1以科学研究为基础

从课程规划到实施从教材体系到教辅内容都始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坚持以科研促进

教学在全民健身的基本理论和西部体育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成果近十年团队成员主持和参与

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 个即 1998 年《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 2001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6 年《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实施的基本经验及对我

国体育发展的启示》2009 年《我国中小学ldquo阳光体育运动rdquo长效实施机制的实证研究》有省

部级课题 10 个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课题 15 个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为教

材内容的充实和教学内容的补充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1 项国家级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众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升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始终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 23 以上其中博士 2 人

教授 3 人副教授 3 人讲师 2 人助教 1 人9 人分别毕业于 7 个大学其中ldquo985rdquo高校 2

所ldquo211rdquo高校 2 所师范大学和专业院校 3 所课程负责人陈宁教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学科组专家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国家

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和技术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体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副主席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有四川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体育学科组成员 1人校学术骨

干教师 2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2 人高职称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都

受到学生的欢迎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规划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实施中取得了初步的

成绩

18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19: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3以教材建设为核心

教材建设从讲稿到讲义从讲义到内部教材再到公开出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本教

材内容体系如下第一章全民健身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

标和基本思路第三章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第四章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第五章确立农

村体育发展新机制第六章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第七章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第八章国民体质的现状与监测系统第九章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第十章竞技体育对全民健

身活动的影响第十一章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上内容体系是在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研究项目基础上进行研究和编撰的教材《全民健身概论》的内容此教材为国内第一本公开

出版教材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方方面面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其中的

一些章节内容本身也是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体育局资助研究项目西华师

范大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

有力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此教材的编写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

实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为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还选择了一批补充材料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

授课主要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体会较深的易

于理解力的适合讨论的章节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任课教师在讨论中起引导总结鼓

励等作用需要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内容采用作业形式解决实践环节如教育实习全民

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

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

短的实践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考核是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检查学生进步与否的手段为此考核应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结合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除在授课讨论作业实习考核等环节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广泛

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

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内容视频录像扩大视野了解动态同时有选择地进行双语

教学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5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国内外的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并及时反映国内外全民健身

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给学生提供各种

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以上要求设计了教育实习全民健身活动社

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作辅导中小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长短的实践

活动增加学生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实践技能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

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19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20: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

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华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师范大学学校坚持ldquo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rdquo

的服务面向形成了ldquo铸魂励教陶冶化育rdquo的办学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

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 54 个本科专业38 个硕士点在校全日制学生 30009 人招

生范围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一直在 97以上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 3 个本科专业共 968 人有

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共 63 人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同时培养其他体

育专门人才

课程是构成专业知识的元素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

成为专业建设的基点课程建设应遵循为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着

眼于专业(学校)课程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的原则《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着力

构建较高的平台结合国外同类课程特点瞄准国内该领域的前沿提出了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的ldquo五性rdquo即把握方向性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与全民健身的关系认识课程的重

要性使课程有准确的定位突出目标性培养适应体育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

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立足于创建国内精品课程以创建校内省内和国内精品课程作为各阶

段的目标反映科学性以科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作为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形成科研

的整体优势强化实践性课程建设强调与全民健身实践相结合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国际性课程建设注重反映国外大众体育的现状与趋势在教学内容和教

学形式上尽力与国外同类课程接轨《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定位是社会体育专业的

专业主干课程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训练专业的选修课程反映体育科学研究

的校本课程《全民健身概论》旨在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全民健身的意义特点和规律课程

具体目标是1从宏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以及全

民健身活动的现状加深对全民健身目的和意义的认识2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民健身活动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运用全民健身的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0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21: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专业课共 48 个学时理论课 40 学时实践课 8 学时学

分 3 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

分运动训练专业本科选修课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学时共 32 学时学分 2 分研究

生为专业基础课共 32 学时理论课 28 学时实践课 4 学时学分 2分课时分配及对应的

学时分配表如下

知识模块及课时分配表

次 主要内容

学时

社会体育

学时

体育教育

学时

运动训练

学时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6 4 4 4

2 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4 4 4 4

3 全民健身活动的法规 2 2 2 2

4 探索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 8 6 4 4

5 确立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2 2 2 4

6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 4 2 2 2

7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4 2 2 2

8 国民体质的现状和监测系统 8 4 4 4

9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2 2 2 2

10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4 2 4 2

11 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4 2 2 2

合计 48 32 32 32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目标和对策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2)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本思路 radic radic radic

3) 全民健身活动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radic

4) 学校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radic

5)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radic

6) 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点 radic radic

7) 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8) 全民健身活动发展中出现区域差异

及形成的原因 radic radic

9)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的指标体系 radic

10)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11)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 radic radic

点 重 业专

21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22: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课程难点

社体 体教 运动训练 研究生

1)如何完善全民健身的法律法规 radic radic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改革学校体育 radic radic

3)为什么农村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难点 radic radic radic

4)为什么镇乡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 radic radic radic

5)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服务新体系的措施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6)怎样促使全民健身活动的协调发展 radic

7)如何加强我国国民体质建设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8)怎样加快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radic radic radic radic

9)怎样促进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调发展 radic radic radic

解决办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

实践在实践和调查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密切结合全民健身的现实热点及前沿问题调动学

生参与积极性并经常聘请校外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指导课程建设

2 不断地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经验基础上运用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将基本理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

上教师的讲授与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将学生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撰写调查报告

写小论文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中小学社区和俱乐部带着问题去访问座谈了解实际工作中

的情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论

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全民健身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设计了以下实践教学环节

1安排学生进学校社区俱乐部进行社会调查

2安排学生深入各个院系进行健身指导进行校内校外的试教教育实习及组织竞赛及裁

判工作

3安排学生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4观摩视频

5典型的全民健身案例讨论等

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全民健身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毕业后能够很好的担负起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胜任学校体育的教

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俱乐部的各种活动并对体质健康做基本的指导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个

层面活动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光明日报》将我校誉之为ldquo读书的好地方选人的好去处rdquo

专 业难 点

2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23: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的思想在课程的重点章节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课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目标和

学生的需要及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效果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组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民健身的社会调查使教

学内容更加立体更加系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了课程及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实践项目教学的名称 学时

(社体)

学时

(体教运训研究生)

1 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 2

4 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 2

4 参与校内师生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裁判工作 2 2

8 参与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实验) 2 2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全民健身活动的社会调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组成各个调

查小组深入到居民活动站点及俱乐部进行实证调查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就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校内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指导教师带队深入到各个院

系组织指导师生开展健身活动

3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篮球赛

排球赛乒乓球赛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ldquo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rdquo等活动的组织管理

工作并在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

4参与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把学生分成小组(7 人组)由专任教师就体质健康

测试内容和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由学生实际操作每人测试一组一组 10 人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一考核内容

理论考试可采用开卷闭卷或两者的结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考核方法

成绩评定按理论考试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综合

评定其中理论考试占 60实践课占 20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占 20

23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24: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

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选用与建设

《全民健身概论》为国内该课程第一本公开出版教材教材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

究成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研究和编撰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规范2009 年为更好

适应教学之需对原版教材再次进行了修订增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新内容

2使用的扩充性资料如下

[1] 陈 宁川南贫困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证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 月

[2] 张发强全民健身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年 6 月

[3] 李相如全民健身研究新视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4] 杨 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 --纪念《全民健

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文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月

[5] 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2 月

[6] 王广虎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7] 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北

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年 8 月

[8] 教育部体卫艺司编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月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会国外大众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 月

[10]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1] 李相如苏明理等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

[12] 中国法制出版社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9 月

[13] 曹康泰刘鹏编著全民健身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年 11 月

[14] 丛宁丽发达国家体育志愿者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15] 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

另外在 13 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检索了 2004-2009 年有关全民健身的论文共 319 篇

3配套实践教材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体质测评方法的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体质测评方法选

用了《全民健身处方大全》(沈勋章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 月)作为配套实践

教材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国民体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及国民体质测定后配套使用的健身处

方该书采用易懂的科普语言易用的健身处方例子易学的健身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其指

导下很好地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验课程并用于指导社区群众的科学健身通过该书的学习

24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25: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学生能够掌握国民体质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测试为南充市业余体校少年运动员进行了一年一度

的形态机能及生理测试测试达 615 人次并提供测试数据配合建档对参与全民健身的

2416 人次进行了一般机能测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践性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广安达州市的部分

学校社区和俱乐部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为学生参与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稳定的实践性教学环

境目前已签订了 50 所学校12 个社区15 个俱乐部为教育实习基地

5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 1000M校园网并购买了国内外用于教学学术研究的各种大型数据库如中国教

育期刊网超星海量电子图书Springer 电子期刊EBSCOhost数据库 OCLC FirstSearch联机

数据库等还专门建立了精品课程资源网天空教室精品课程开发平台便于教师开发网络课

程建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中心学生宿舍也配备了高速上网设

施学生可以方便便捷的访问网络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着力于构建适应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合作学

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平台研制和完善了适应于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资源为本课程设立了专门的网站 httpwwwcwnueducnjpkcindexhtm(教育网)

或httpwwwcwnucnjpkcindexhtm(公网)该网站登载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重难

点电子教案动画和图片典型试卷教学参考资料模拟实验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以及

示范性的现场教学录像等课程网站中还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学习论坛等开展交互式学习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

已运行 3 年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25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26: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

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修作业法实践教学法考核国内外专家讲座及双语教

学等方法

针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章节我们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重点讲

解上课学生规模为教学班 2 个班80 人左右如第三章第二节全民健身法规的主要形式和内

容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讲授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案例进

行讲解学生能熟记和理解知识点实施效果好

针对学生体会较深易于理解的章节如第二章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我们主要采取

课堂分组讨论法(15 人左右一组共分 5 组)进行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在讨论

课中起引导总结概括鼓励等作用增强师生的互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强

教学效果

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点我们采用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如第四章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

组织我们采用实践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以外安排学生组织学校师生开展健身活动7 人一

组由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还辅以实践教学如教育实习全

民健身活动社会调查体质测试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比赛裁判工

作辅导中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居民提供体育家政服务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

间长短的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

生的潜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很

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2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本课程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有关视频扩大视

野了解动态并将广泛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目录等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教学课件授课录像等链接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

享同时本课程在网上还设置了留言板和网上论坛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及任课教师之

间进行不受空间限制的讨论交流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教学方法作业和考试的教改举措

结合学生培养目标加大教学实践的活动特别是学校教育部分的实践活动广泛收集国

内外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案例和视频并及时上网增强教学的立体感和直观性作业方式多

样化专题发言式分组讨论式实践报告式撰写论文式课堂测验式等等不断探索考试

方式的新举措由闭卷考试到ldquo半开卷rdquo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学生成绩按理论考试

实践课情况学习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使学生不再对教材死

记硬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6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27: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外专家评价

《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教材校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谢琼

桓(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评审组组长教授博导)

张天白(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教授)杨桦(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孙民治(首都体育学院原院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原副主任教授博导)李颖川(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许永刚(广州体育学院院

长教授博导)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岩(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刘献

君(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四川省学

术技术带头人)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建和(成都体育学院教务处长

教授)等人参与了成果的鉴定和评议认为该教材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填

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张剑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王凯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孙麒麟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周爱光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田雨普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孙汉超教授广州体育学院吕树庭教授等领导

和专家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或在他们的文稿中引用了教材的观点如刘晓峰加快体育人

才资源开发 推动四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田雨普小康社会

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体育科学2005(4)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教授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导杨桦教授认为《全

民健身概论》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同

类课程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秘书长

博士生导师黄亚玲教授认为教材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密切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

学内容陈宁教授长期致力于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

了显著成绩使该课程成为全国领先水平的优秀课程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唐小我教授认为课程在明确的课程指导思想下取得了很大成绩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的肯定和好评对四川高校体育专

业教育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王贺立教授认为该课程在培养高水平社会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非常鲜明的课程特色比较成熟完善在国内同行达到领先

水平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李颖川教授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全民健身问题的

教材围绕社会体育人才模式以ldquo五性rdquo为指导思想形成了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

27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28: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材料翔实体系严密等鲜明特色受到各层次学生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理论上

居于国内同类的先进水平

成都体育学院王广虎博士教授认为课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理论新颖理论与实践

结合密切教材质量高教辅材料完备学术研究处于国内前沿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水平

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李杰凯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构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教材

具有原创性起点高内容丰富体系逻辑严密等特点教材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

影响取得非常高的社会效益

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博士教授认为该课程理念新颖立意高雅内容丰富实用

性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教授认为该课程的辐射面广受益面大影响力强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庞元宁教授认为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

力是一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课程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刁永锋教授评价认为《全民健身概论》是由西华师范大学

校长陈宁教授为负责人的教学团队创立的一门为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创

立以来该课程注重基础稳步建设积累厚重成绩突出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富于探索与奉献精神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

和生动性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该课程于 2005 年获

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所使用教材《全民健身概论》

获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课程教师在科研上具有较强实力先后主

持完成国家级课题 4 项该课程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深受同行专家好评

在国内居于同类领先地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务处副处长赵正认为《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在体系

内容和方法上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教学目标明确讲解清晰方法有效富有启发性

教学成果显著形成了新时期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通过听课观摩以及与同学们

的交流我感到课程组教师授课能将国内外先进的健身理论和理念与我国全民健身的方式有机

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互动同学们通过该门课

程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将健身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体育类课

程ldquo增强体质完善心理塑造人格rdquo的教学目标同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网络资

源丰富拓展了课堂教授并且注重理论前沿动态重视教材建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国家

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3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教指标由 6 大类 12 个指标构成见《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并

根据 12 个指标的评分得出总分满分为 100 分

28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29: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西华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授课教师 授课年级

授课课程 授课内容

评价内容 分

值 评价标准与要求 得分

教育理念 10 教育思想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能主动运用教育理

论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 10 教育能力有较长足发展

备课情

况 4

备课认真讲稿适合授课对象课程进度安排合

教书育

人 7 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为人师表

教学

态度

15 组织教

学 4

教育形式多样能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改进

教学

符合教

学大纲15

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基本要求突出重点讲清

难点

教学

内容

25

创新性 10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学生思想情感态度有拓展

授课艺

术 7 讲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生动口齿清楚

能力培

养 8

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

习方法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

方法

20

教具应

用 5

根据本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段或教具实施多媒体教学

学生学

习兴趣10

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知识的

兴趣 教学

效果

20 学习效

果 10

通过教师讲授和引导增强了对该学科的兴趣

适应与技能有一定发展

评分合计

4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我校教务处每学期期末都要采用不记名形式就上述评价指标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进行评价评教结果对教学质量评估反馈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

校教务处分别对 2006 级2007 级和 2008 级修读该课程学生不记名评价该课程教学情况认真的

29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30: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进行了数据统计总结和分析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在我校教学简报上刊登

在全院大会上公布和讨论并将每个年级的学生评教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老师

学期 参评学生及人数 被评教师人数综合评价值

(满分 100 分)

06-07 学年第二学期 2006 级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5

07-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3 人 2 人 912

07-08 学年第二学期 2007 社会体育专

业学生及研究生 48 人 2 人 936

08-09 学年第一学期 2007 级体育教

育专业学生 156 人 2 人 926

08-09 学年第二学期 08 级社会体育专业运动

训练专业及研究生 139 人3 人 939

五学期内上述各课程共有 544 人参评教师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 9296 分这在全校参评

的 1086 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列前 10这些数据说明学生对全民健身概论的教学质量是认

同的肯定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社会体育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宏观上整体

上了解掌握了国内外全民健身的历史和现状加深了对全民健身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专

业学生的价值和责任改变了以往对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事业重要性的片面理解就业观念和

就业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博士和硕士生学习此课程后从中受到启发加深了对体育事业发

展的理解特别是对ldquo奥运争光战略rdquo和ldquo全民健身战略rdquo协调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

竞技体育发展与全民健身活动相互促进作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论思维能力已有若干人

都选择了全民健身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学位论文

5课程教材的社会影响与辐射作用

2008-2009 年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

研究会理事长原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教授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北京体

育大学校长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桦教授四川省体育局长朱玲来学校讲学

和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学校的体育工作和课程建设带来的效果并就全民健身问题做了专题报

告或交换了意见

教材出版后许多院校购买后将此作为课程教材一些单位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

员和铁道部体协举办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都开设了《全民健身概论》专题讲座将我们

编写的教材列为培训人员必读书教材出版后已再版多次印数超过 2 万册

据初步统计到 2009 年 9 月底有 30 余所学校(主要是西南地区)购买了此教材

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30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31: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南师

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玉溪学院重庆工商

大学涪陵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文理学院

阿坝师范专科学校黔西南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大学九江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电

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攀枝花学院西昌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冯 海第一章(知识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全民健身活动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

关系)

陈 宁第二章(知识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的背景目标和任务全民健身活动开

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本思路)

张 翔第三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法规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全民健身法规的执行监督

和完善)

张 驰第四章(知识点全民健身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思路)

彭 英第五章(知识点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镇乡体育是农村体育开展的重点确立

农村体育发展新机制)

谢 娟第六章(知识点如何构建社区服务新体系)

谢 娟第七章(知识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区域差异与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

沈时明第八章(知识点体质的概念及影响体质的原因加强国民体质健康的对策)

彭 英第九章(知识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现状)

王永安第十章(知识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关系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协

调发展的对策北京奥运会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动)

王 虹第十一章(知识点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

31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32: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 200 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凝练了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突出ldquo五性rdquo 即把握方向性突出目标性反映科学性

强化实践性体现国际性为目标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关键以教材建设为核

心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全民健身概论》教材也是国内第一本教材此教材的编写

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体系逻辑严密涵盖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诸方面既

全面重点地介绍国内最新情况又反映了国外的最新动态出版后受到各方好评

构建了新的课程教学平台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

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网上开放平台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由陈宁教授主编的《全民健身概论》是国内第一本此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在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研究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起点高立意新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自成体系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lt全民健身概论gt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成果2005 年获得国

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国外体育院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始有《大众体育》《保健体育》《娱乐体育》等课程《全

民健身概论》与之有相同之处从内容界定看《全民健身概论》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讲述涉及

全民健身的若干问题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2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整体学术水平和学历结构需要提升

3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33: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建设目标争创ldquo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rdquo

建设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总目标需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第一步(200403-200707)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1完成《全民健身概论》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

学课件的修订该课程向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和研究生开设

2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

3积极组织全民健身相关课题申报

4建设成为西华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第二步(200707-200909)以四川省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

1完善该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教学课件完成运动

训练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课件教学资源部分上网并面向运动训练专

业学生开设

2组建以陈宁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的申报团队教师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6 项省级教改

项目 4 项积极建立学校社区俱乐部等实习基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

教学环节

4组织修订教材完善教材内容扩充辅助性教材

5建立全民健身课程试题库并上网供学生查阅

6建立全民健身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网上互动

7加强对外交流邀请名师专家到我校讲学

8为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作充分的准备

第三步(200909-201209)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拓宽辐射面增大受益人群向非体育专业学生开设该课程

2丰富课程网站内容按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上网

3组织教材的修订编写全民健身双语教材

4新增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5 项

5引进高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争取

1-2 个青年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第四步(201209-201509)巩固和扩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

1继续对教材进行修订完成全民健身双语教材的编写

2争取获得 2 个国家级科研项目4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

33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34: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3课程资源全部上网建成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4继续引进优秀的教授培养青年教师

5增设名师讲堂不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网上授课

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200203-200606)

教学教学大纲计划教案上网

第二步(200607-200909)

完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大纲案例集部分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的修订增

加链接开设网络互动平台等

第三步(200909-2001210)

完成教学录像的全程上网开通名师讲堂栏目实现课程网站与大众体育网四川省体

育网等网站的链接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09mdash201112 录制全部章节的理论课程视频录像

2201201mdash201206 录制实践教学环节的视频录像

3201207mdash201212 检查教学录像修整教学录像

4201301-201310 修改完善自评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0课程概况(视频)(httpqmjsglcwnunetcn0)

1《全民健身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表(httpqmjsglcwnunetcn1) 2课程负责人(httpqmjsglcwnunetcn2) 3课程师资(httpqmjsglcwnunetcn3) 4课程说明(httpqmjsglcwnunetcn4) 5课程教材(httpqmjsglcwnunetcn5) 6课程资源(httpqmjsglcwnunetcn6) 7课程教学效果(httpqmjsglcwnunetcn7) 8课程建设规划(httpqmjsglcwnunetcn8) 9学术交流(httpqmjsglcwnunetcn9) 10师生互动平台(httpqmjsglcwnunetcn10)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1 社会体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2 体育教育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3 运动训练专业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11-4 体育专业研究生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qmjsglcwnunetcn669html)

34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35: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一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

1制定了《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上建设内容与技术规范》《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专项经费使用办

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精品课程的管

理体制和应用机制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2在《西华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

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级别和经费保障措施

3学校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开展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力度培养

学生和教师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共用意识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用促建

以用促管使精品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

4设立了精品课程专项建设经费校级精品课程每门资助 1 万元省级精品课程每门资

助 3 万元国家级精品课程按国家资助经费 11 配套投入

5对各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

写等予以政策支持对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的提供了配套建设经费和现金奖励另外

还在考核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

1成立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

2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等媒介积极向师生宣

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提高其共享水平

3成立专门机构协助有关课程的教师开发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网站2007 年学

校还专门购置高档服务器为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网络支撑平台

4学校自 2003 年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着眼于建设专业骨干课程体系在重点课程

的基础上进行精品课程培育对 87 门课程予以立项建设

三西华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1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师生已形成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与有效应用的态度和氛围

2学校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校级精品课程 87 门

3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成

果共有 25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1项省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8 项校级 11 项

4通过学校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校本课程教学改

革与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35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36: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在本课程的后续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

1西华师范大学将以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的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精品课程建

设的相关规定的措施全力以赴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学校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之力支持国家

级精品课程建设陈校长带头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一定能整合好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的目标

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规定享受补贴

4学校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的教学团队教师在晋级进修出版资助国际国内

会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主要内容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路线选取与实践环节

关系的研究不同环节实习指导书的出版以及上述教学内容的录像等建设

6加强网页管理和技术支持在西华师范大学网站专门开辟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网页

由教务处确定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网页管理以保证精品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行和升

级改造

总之学校将在后续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成为一门不仅在

四川省而且在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有影响的精品课程

36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Page 37: 复件 精品课程(最后定稿2)

37

8 说明栏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