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理 血 剂

  • Upload
    hedwig

  • View
    4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理 血 剂.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 理血药 为主组成, 具有 活血化瘀 或 止血 作用, 以治疗 瘀血 或 出血 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血剂. 血病病证 血虚 瘀血 出血 补血剂 理血剂. 概述 · 分类. 瘀血 —— 活血祛瘀剂 出血 —— 止血剂. 概述 · 使用注意. (1)辨清病因,分清标本缓急 (2)活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 (3)月经过多及孕妇慎用. 分 述. 活血祛瘀剂 止血剂. 分述 · 活血祛瘀. 适应证: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理 血 剂
Page 2: 理 血 剂

概 述概 述定义定义

分类分类

使用注意使用注意

Page 3: 理 血 剂

概述·定义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以治疗瘀血或出血病证的方剂,统称为理血剂

Page 4: 理 血 剂

血病病证 血虚 瘀血 出血

补血剂 理血剂

Page 5: 理 血 剂

概述·分类

瘀血——活血祛瘀剂

出血——止血剂

Page 6: 理 血 剂

( 1)辨清病因,分清标本缓急( 2)活血不伤正 ;止血不留瘀( 3)月经过多及孕妇慎用

概述·使用注意

Page 7: 理 血 剂

活血祛瘀剂活血祛瘀剂

止血剂止血剂

分 述分 述

Page 8: 理 血 剂

适应证:血瘀证(血行不畅;瘀蓄内停)•疼痛:刺痛、拒按,固定不移;•肿块:质坚硬,固定不移,压痛, 体表色青紫,体内为癥积;•出血:色紫黯,挟血块;•紫绀与失荣:舌紫暗,或瘀斑或瘀点,脉涩 唇面指甲青紫,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分述·活血祛瘀

Page 9: 理 血 剂

配伍用药:以活血祛瘀为主,配伍理气药,及补益、通络、消癥、清热、温阳药 (寒、热、虚、实)逐瘀过猛,易伤正气

分述·活血祛瘀瘀血形成原因:气滞血瘀、热结血瘀、寒凝血瘀、外伤血瘀、气虚血瘀、痰滞血瘀等

Page 10: 理 血 剂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Page 11: 理 血 剂

组成: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柴胡 枳壳 甘草 桔梗 牛膝

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

Page 12: 理 血 剂

功效: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 胸中血瘀证(病位:胸中 病机:血瘀,兼气滞)

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

Page 13: 理 血 剂

主证分析:瘀阻胸中,清阳不升肝郁气滞 急躁易怒肝胃不和 胃气上逆 呃逆,干呕 犯胃瘀久化热 瘀热 入暮潮热

瘀阻生机 心失所养 心悸,失眠舌脉:舌黯红,脉涩

兼肝郁气

滞胸中血瘀

扰心 心烦

胸痛,头痛

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

Page 14: 理 血 剂

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 

方解桃红四物汤(白芍易赤芍,熟地易生地) ——活血祛瘀而养血四逆散(枳实易枳壳) ——行气和血而疏肝 ( 肝经循行部位 )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 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

Page 15: 理 血 剂

配伍特点: 气血兼顾,活中寓养,升降同用证治要点: 胸痛,痛如针刺和(或)有定处, 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

Page 16: 理 血 剂

随证加减:瘀痛日久入络,加全虫、山甲、地龙、三棱、莪术;气滞较甚,加川楝子、青皮、香附;血瘀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胁下有痞块,加丹参、郁金、虫、水蛭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

Page 17: 理 血 剂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Page 18: 理 血 剂

组成:黄芪四两 当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 川芎一钱 红花一钱桃仁一钱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Page 19: 理 血 剂

主治: 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功效: 补气,活血,通络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Page 20: 理 血 剂

主证病机分析:中风之后经气大虚脉络瘀阻气虚不摄 小便失禁或频数,口角流涎, 苔白,脉缓

中风后遗症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音蹇涩,下肢痿废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Page 21: 理 血 剂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方解君:黄芪——大补脾胃之气, 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臣:当归尾——活血,化瘀而不伤血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 ——活血祛瘀 地龙——通经活络

Page 22: 理 血 剂

配伍特点: 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 使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正

证治要点: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苔白脉缓或细弱无力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Page 23: 理 血 剂

随证加减:语音不利,加菖蒲、郁金、远志;口眼歪斜,合牵正散;痰多,加半夏、天竺黄;偏寒,加附子;脾虚,加党参、白术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Page 24: 理 血 剂

?是否适合所有中风后遗症

?临床如何服用

?黄芪适宜用量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Page 25: 理 血 剂

活血祛瘀剂活血祛瘀剂

止血剂止血剂

分 述分 述

Page 26: 理 血 剂

适应证: 出血(血液离经妄行)与肝不藏血、脾不统血有关配伍用药:止血过急,易致留瘀 以止血药为主,配伍化瘀药, 及清热、补益、温阳药

分述·止血

Page 27: 理 血 剂

小蓟饮子(《济生方》)

Page 28: 理 血 剂

止血·小蓟饮子

组成: 生地黄四两 (30g),小蓟半两(15g),滑石半两 (15g),木通半两(6g),炒蒲黄半两 (9g) , 藕节半两(9g),淡竹叶半两 (9g),酒当归半两(6g),山栀子半两 (9g),炙甘草半两(6g)。

Page 29: 理 血 剂

功效: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主治: 血淋、尿血

止血·小蓟饮子

Page 30: 理 血 剂

热聚膀胱,灼伤血络:血淋、尿血

膀胱气化失司:小便频数,赤涩热痛

舌红,脉数

热结下

主证分析:

止血·小蓟饮子

Page 31: 理 血 剂

方解君:生地——凉血止血,养阴清热臣:小蓟、藕节、蒲黄——凉血止血消瘀佐:滑石、竹叶、木通——清热利水通淋 栀子——清热泻火,导热下行 当归——养血和血,引血归经使:甘草——和中调药

止血·小蓟饮子

Page 32: 理 血 剂

组成特点: 本方即导赤散加味而成配伍特点: 止血之中寓养血,止血而不留瘀; 清利之中寓养阴,利水而不伤阴 证治要点: 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止血·小蓟饮子

Page 33: 理 血 剂

随证加减:尿痛,加琥珀末、海金砂;血淋、尿血日久气阴两伤,减木通、滑石, 加太子参、黄芪、阿胶使用注意:血淋、尿血属寒证者,不宜使用

止血·小蓟饮子

Page 34: 理 血 剂

黄土汤(《金匮要略》)

Page 35: 理 血 剂

组成: 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各三两 (各9g),灶心黄土半斤 (30g) 。

止血·黄土汤

Page 36: 理 血 剂

功效: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治: (脾)阳(气)虚便血

止血·黄土汤

Page 37: 理 血 剂

方解君:灶心黄土——温中、收敛、止血臣:白术、附子 ——温补脾阳 ( 气 ) ,复脾统血之权佐:生地、阿胶——止血;养血 黄芩——止血 黄芩、生地、阿胶,制约术、附之温燥使:甘草——和中调药

止血·黄土汤

Page 38: 理 血 剂

配伍特点: 标本兼顾,刚柔相济, 刚药温阳寓健脾,柔药补血寓止血证治要点: 血色黯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止血·黄土汤

Page 39: 理 血 剂

随证加减:出血多,加三七;气虚甚,加人参;中焦虚寒甚,加炮姜炭

使用注意:阳热证出血忌用

止血·黄土汤

Page 40: 理 血 剂

小 结 理血剂主要用于血瘀及出血证候,按其功效的不同分为活血祛瘀和止血两类。 1.活血祛瘀 本类方剂有通利血脉以祛除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结之证。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与行气开胸止痛同用,适用于血瘀气滞,留结胸中之证。补阳还五汤以大剂补气与小量活血药相配,功能益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导致的中风后遗症。

Page 41: 理 血 剂

小 结 2.止血 本类方剂均有止血作用,主治各种出血证。其中小蓟饮子为凉血止血方剂,主治火热迫血妄行之出血证,小蓟饮子均治下部出血,长于利水通淋,主要用于血淋尿血。黄土汤属温阳止血之剂,功能温阳健脾,养血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所致的各种出血,尤其多用于便血与崩漏。

Page 42: 理 血 剂

【复习思考题】

1.活血祛瘀剂中常配伍行气药或补益药,止血剂中常配伍祛瘀药,为什么? 2.补阳还五汤为活血通络之剂,为什么重用补气药黄芪? 3.黄土汤、归脾汤、理中丸均可治疗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临床应如何区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