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 Upload
    henrik

  • View
    92

  • Download
    1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下篇.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各论. 一、概念 : 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 “ 和解剂 ” 。属 “ 八法 ” 中的 “ 和法 ” 。. 概说. 二、适应范围: 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 1 、原为少阳证而定,少阳,从经络上包括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从六经辨证上位于太阳阳明之间,已出太阳之表,未达阳明之里,位于半表半里。 2 、肝胆相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到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到胆,肝胆病又可影响到脾胃,故可用于治疗肝脾失调。 3 、中气虚弱,寒热失调导致的肠胃不和也可应用。.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下篇第 三 章和 解 剂

各论

Page 2: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概说

一、概念:

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属“八法”中的“和法”。

Page 3: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二、适应范围: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 1 、原为少阳证而定,少阳,从经络上包括手

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从六经辨证上位于太阳阳明之间,已出太阳之表,未达阳明之里,位于半表半里。

2 、肝胆相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到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到胆,肝胆病又可影响到脾胃,故可用于治疗肝脾失调。

3 、中气虚弱,寒热失调导致的肠胃不和也可应用。

概说

Page 4: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概说

三、分类和解少阳——邪在少阳 —— 小柴胡汤调和肝脾——肝脾不和 —— 逍遥散调和肠胃——肠胃不和 —— 半夏泻心汤

Page 5: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1 、凡邪在肌表,或表邪全部入里,均不宜使用和解剂

2 、肝胆病常伴有情志因素,在治疗时应适当配伍调畅情志的药物——疏肝理气之品。亦可配合心理疗法。

概说

六、注意事项:

Page 6: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伤寒论》

Page 7: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组成

柴胡

Page 8: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组成

黄芩

Page 9: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组成

人参

Page 10: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组成

甘草

Page 11: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组成

半夏

Page 12: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生姜

组成

Page 13: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组成

大枣

Page 14: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去滓再煎

用法

Page 15: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功用

和解少阳

Page 16: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1 、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 、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 、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主治

Page 17: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方解

柴胡 解半表之邪, 疏理气机 —— 君 黄芩 清半里之热 ,清泄胆火 —— 臣

Page 18: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方解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疏通水道人参、大枣:益气扶正,助正祛邪 —— 佐甘草:防邪内传 —— 使

Page 19: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运用

1 、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白,脉弦。临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证,便可用本方治疗。正如《伤寒论》所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2 、随证加减: 半里之热渐盛,心烦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口渴 —去半夏,加天花粉表邪仍在,口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 兼有肺寒留饮,咳嗽—去人参、大枣、生姜, 加干姜、五味子 3 、使用注意:阴虚血少者禁用。

Page 20: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及配伍特点。

重点

Page 21: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大 柴 胡 汤

《金匮要略》

Page 22: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组成

柴胡

Page 23: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黄芩

组成

Page 24: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组成

芍药

Page 25: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组成

半夏

Page 26: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组成

生姜

Page 27: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枳实

组成

Page 28: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大枣

组成

Page 29: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大黄

组成

Page 30: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用法

去滓再煎

Page 31: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功用

Page 32: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少阳阳明合病(少阳初入阳明)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主治

Page 33: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柴胡、黄芩(重用):和解少阳 —— 君大黄、枳实(轻用):内泻热结 —— 臣生姜(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佐大枣:配生姜调和营卫而生津,调和脾胃 —— 佐使

方解

Page 34: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或心下满痛,呕吐, 便秘,苔黄,脉弦数 有力。运

Page 35: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1 、组成、功效、主治。2 、白芍的配伍意义。3 、方中为何去除人参、甘草。重

Page 36: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第二节 调和肝脾四逆散

《伤寒论》

Page 37: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柴胡

组成

Page 38: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枳实

组成

Page 39: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芍药

组成

Page 40: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甘草

组成

Page 41: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现代用法:水煎服

用法

Page 42: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功用

Page 43: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1 、阳郁厥逆证。症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 、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主治

Page 44: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针对肝郁 升阳透邪,使郁热外达—针对阳郁 —— 君白芍:敛阴养血柔肝,又可制柴胡耗伤阴 血之弊。 —— 臣 调肝的常用组合

方解

Page 45: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合柴胡一 升一降,舒畅调达肝脾气机。合 白芍则调畅气血而止腹痛。 —— 佐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 使

方解

Page 46: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1 、辨证要点: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

2 、现代运用:常用 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于肝胆气郁,肝脾不和者。

运用

Page 47: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组成、功效、主治

重点

Page 48: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逍 遥 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Page 49: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当归

组成

Page 50: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茯苓

组成

Page 51: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白芍

组成

Page 52: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白术

组成

Page 53: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柴胡

组成

Page 54: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甘草

组成

Page 55: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现代用法:加烧生姜、薄荷同煎。亦有丸剂。

用法

Page 56: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功用

Page 57: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肝郁血虚脾弱证 症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 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 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 而虚。

主治

Page 58: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助肝用 —— 君当归:养血和血 养血柔肝——补肝体白芍:养血敛阴 —— 臣方

Page 59: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 —— 佐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 佐使

方解

Page 60: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1 、辨证要点:胁痛,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舌淡红,脉弦而虚。

2 、本方为中医妇科之常用方剂月经不调:滞——鸡血藤、香附、泽兰、川芎      虚——生地、熟地、女贞子、旱莲痛经:鸡血藤、香附、川芎、金铃子散乳房胀痛、包块:橘络、青皮、夏枯草、牡蛎更年期综合征(喜怒无常):合补肾药

运用

Page 61: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1 、组成、功效、主治、方解及配伍特点。

2 、柴胡在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中的配伍意义。

重点

Page 62: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第三节 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Page 63: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半夏

组成

Page 64: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黄芩

组成

Page 65: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干姜

组成

Page 66: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人参

组成

Page 67: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黄连

组成

Page 68: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大枣

组成

Page 69: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甘草

组成

Page 70: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现代用法:水煎服

用法

Page 71: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功用

Page 72: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寒热错杂所致的痞证症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 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 而微黄。主

Page 73: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半夏(辛苦温):散结除痞,和胃降逆 —— 君干姜(辛热):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苦寒泄热 —— 臣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 —— 佐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 使

方解

Page 74: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1 、辨证要点: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苔腻微黄。

2 、加减变化:湿热蕴积中焦,呕甚而痞,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

3 、使用注意:气滞较重或食 积所致者,不宜使用。

运用

Page 75: 第 三 章 和  解  剂

组成、功效、主治及配伍意义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