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2016 级 物联网工程专业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2016 年 10 月

教 学 大 纲€¦ · 读:能读懂语言难度一般的普通题材的文章,学会基本的阅读技能。阅读速 度为每分钟65--90个单词。 写:能根据所学课文做笔记,回答问题,完成提纲和填写表格,能就所学内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2016 级

    教 学 大 纲

    物联网工程专业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2016 年 10 月

  • 1

    目 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形势与政策...................................................................................................................5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6体育Ⅰ 课程教学大纲 7体育Ⅱ 课程教学大纲 7体育Ⅲ 课程教学大纲 7体育Ⅳ 课程教学大纲 7大学英语Ⅰ课程教学大纲............................................................................................8大学英语Ⅱ课程教学大纲..........................................................................................11高等数学(上)课程教学大纲..................................................................................14高等数学(下)课程教学大纲..................................................................................14大学物理(上)教学大纲..........................................................................................26大学物理(下)教学大纲..........................................................................................26物理实验(上)课程教学大纲..................................................................................32物理实验(下)课程教学大纲..................................................................................34C程序设计Ⅰ课程教学大纲...................................................................................... 36C程序设计Ⅱ课程教学大纲...................................................................................... 40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44专业导论与职业发展课程教学大纲..........................................................................45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49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50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55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58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63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6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70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71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74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79工程数学课程教学大纲85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90

  • 2

    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95无线传感网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00物联网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03数据结构教学大纲..............................................................................................108单片机及应用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13嵌入式系统开发及应用教学大纲............................................................................116ZigBee网络原理与应用开发教学大纲................................................................... 120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教学大纲....................................................................................125RFID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29VHDL程序设计教学大纲........................................................................................134网络仿真技术教学大纲138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教学大纲................................................................................142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45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教学大纲................................................................................149计算机网络与协议课程教学大纲............................................................................155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大纲................................................................................159数据融合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63DSP原理及其应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68专业认识实践教学大纲173电子线路 CAD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175C程序设计课设教学大纲........................................................................................ 178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80单片机技术课设课程教学大纲................................................................................183无线传感网原理与应用课设教学大纲....................................................................186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课设课程教学大纲............................................................188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190

  •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总学时数:48,总学分数:3)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

    课程代码:10010410

  •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总学时数:32,总学分数:2)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

    课程代码:10010430

  •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总学时数:48,总学分数:3)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

    课程代码:10010420

  •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学时数: 64,学分数: 4)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执

    课程代码:10010630

  • 5

    形势与政策

    (学时数: 32,学分数: 2)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执

    课程代码:10010480

  • 6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学时数: 32,学分数: 2)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

    课程代码:10010640

  • 7

    体育Ⅰ 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Ⅱ 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Ⅲ 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Ⅳ 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36*4,学分数:1*4)

    按体育教学部教学大纲执行

    课程代码:19010070课程代码:19010080课程代码:19020010课程代码:19020020

  • 8

    课程代码:07070410

    大学英语Ⅰ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64,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其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进行。本课程教学

    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修订本中提出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实施教学: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

    英语交流信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

    文化素养,以适应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教学对象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全院全日制非英语专业 2003级本科学生。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求

    1. 基本内容

    《21 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

    Unit 1 Text A Secrets of A Students

    Text B Bittersweet Memories

    Text C Leaving

    Unit 2 Text A Conversational Ballgames

    Text B English as a Universal Language

    Text C How to Improve Your Vocabulary

    Unit 3 Text A Stevie Wonder : Sunshine in the Shadow

    Text B We Are What We Think We Are

    Text C Her Newly-discovered Self

    Unit 4 Text A The Washwoman

    Text B A Good Name

    Text C This is Why Jordan Is Jordan

    Unit 5 Text A The Language of Compromise

    Text B Easy Ways to Avoid an Argument

    Text C “Good Morning, Neighbor!”

    Unit 6 Text A Nerds and Greeks

    Text B Our Changing Lifestyle: Trends and Fads

  • 9

    Text C Popularity that Counts

    Unit 7 Text A I Became Her Target

    Text B Firm, Fair, and Friendly

    Text C The Magic pebbles

    2. 要求:

    听: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短会话和谈话,抓住中心大意和要点。

    说:学会基本的课堂用语,能用英语提问并回答教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

    读:能读懂语言难度一般的普通题材的文章,学会基本的阅读技能。阅读速

    度为每分钟 60-80 个单词。

    写:能根据所学课文做笔记,回答问题,完成提纲和填写表格,能就所学内

    容在半小时内写出 100 词左右的短文。内容比较连贯,语法基本正确。

    译: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基本达意,译速每小

    时 250 英语词。能译出句子结构比较简单的汉语,译文达意,基本无重大语言错

    误,译速每小时200汉字.

    本学期的授课量不得少于7个单元,作业批改量不得少于作业布置量的70%。

    四、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 容 讲授学时

    1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 Unit One 10

    2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 Unit Two 10

    3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 Unit Three 10

    4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 Unit Four 10

    5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 Unit Five 10

    6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 Unit Six 10

    7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 Unit Seven 10

    学 时 小 计 70

    五、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 学生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主编:翟象俊 郑树棠 张增健,复

    旦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参考书目:《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教师参考书,主编:翟象俊 郑树棠 张

    增健,复旦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1世纪大学英语》导读——篇章分析与词句理解第一册,主编:蔡基刚,复旦大学出版社。

  • 10

    《21世纪大学英语学习指南》第一册,主编:徐广联 张绍华 胡开杰,复旦大学出版社。

    六、测试

    测试是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获取教学

    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合

    理、实事求是地组织不同形式的考试,以求使测试具有公正性,合理性,可靠性

    和实用性,使测试教学真正起到促进和规范日常教学的重要的手段。针对学院实

    际教学情况,测试要点如下:

    1、实行教考分离制度。2、同种类的课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测试、统一流水阅卷。3、期末及补考试卷从试题库中抽取。4、学期总评成绩按照“平时×30%(或 40%)+学期期末考试成绩×70%(或

    60%)”的标准进行评定。5、学期总评成绩不及格者在下学期开学初参加补考,补考仍不及格者参加

    重修。

    七、有关说明

    1、 根据各专业不同的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可作相应调整。2、 对于采用分级教学的 A级班,教学要求和难度应适当提高。

    执 笔 人:大学英语教研室

    审 定 人:朱 江

    批 准 人:戎林海

  • 11

    课程代码:07070420

    大学英语Ⅱ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64,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行。本课程教学依

    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修订本中提出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实施教学:培

    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英

    语交流信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

    化素养,以适应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教学对象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全院全日制非英语专业 2003级本科学生。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求

    1. 基本内容《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Unit 8 Text A Foreword

    Text B Smart Machines: Our Tireless HelpersText C The Internet

    Unit 9 Text A Hothouse EarthText B The Population Problem: Everybody’s BabyText C Dangers to the Environment

    Unit 10 Text A Cloning: Good Science or Baaaad IdeaText B Internet Helps Solve a Medical MysteryText C Fuzzy Logic Smart Machines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Unit 1 Text A Winston Churchill-----His Other Life

    Text B Little Sister of the PoorText C Diana, Princess of Wales: 1961----1997

    Unit 2 Text A Why They ExcelText B Methods of Education: East and WestText C Cheating as Culture: Insights for Foreign Teachers

  • 12

    Unit 3 Text A The Tale of a Cultural TranslatorText B A Multicultural PersonText C A Lifetime of Learning to Manage Effectively

    Unit 4 Text A Turning Failure into SuccessText B Failure? No! Just Temporary SetbacksText C Heart of a Champion

    Unit 5 Text A Holding Onto a DreamText B The Soft SellText C Workin’ for A Livin’

    2. 要求听: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短会话和谈话,抓住中心大意和要点。

    说:学会基本的课堂用语,能用英语提问并回答教师就课文提出的问题。

    读:能读懂语言难度一般的普通题材的文章,学会基本的阅读技能。阅读速

    度为每分钟 65--90个单词。写:能根据所学课文做笔记,回答问题,完成提纲和填写表格,能就所学内

    容在半小时内写出 100词左右的短文。内容比较连贯,语法基本正确。译: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基本达意,译速每小

    时 250英语词。能译出句子结构比较简单的汉语,译文达意,基本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每小时200汉字.

    本学期的授课量不得少于 8 个单元,作业批改量不得少于作业布置量的70%。

    四、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 容 讲授学时

    1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 Unit Eight 8

    2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 Unit Nine 8

    3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 Unit Ten 8

    4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 Unit One 8

    5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 Unit Two 8

    6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 Unit Three 8

    7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 Unit Four 8

    8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 Unit Five 8

    9 机 动 6

    学 时 小 计 70

    五、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 13

    1. 学生教材: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二册,主编:翟象俊、郑树棠、张增健,复旦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参考书目:《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二册教师参考书,主编:翟象俊、郑

    树棠、张增健,复旦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1世纪大学英语》导读——篇章分析与词句理解第一、二册,主编:蔡基刚,复旦大学出版社。

    《21世纪大学英语学习指南》第一、二册,主编:徐广联、张绍华、胡开杰,复旦大学出版社。

    六、测试

    测试是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获取教学

    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合

    理、实事求是地组织不同形式的考试,以求使测试具有公正性,合理性,可靠性

    和实用性,使测试教学真正起到促进和规范日常教学的重要的手段。针对学院实

    际教学情况,测试要点如下:

    1、实行教考分离制度。2、同种类的课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测试、统一流水阅卷。3、期末及补考试卷从试题库中抽取。4、学期总评成绩按照“平时×30%(或 40%)+学期期末考试成绩×70%(或

    60%)”的标准进行评定。5、学期总评成绩不及格者在下学期开学初参加补考,补考仍不及格者参加

    重修。

    七、有关说明

    1、根据各专业不同的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可作相应调整。2、对于采用分级教学的 A级班,教学要求和难度应适当提高。

    执 笔 人:大学英语教研室

    审 定 人:朱 江

    批 准 人:戎林海

  • 14

    课程代码:09011510课程代码:09011520

    高等数学(上)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下)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160(80+80),总学分数:10(5+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为学生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

    后继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

    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包括傅里叶级数);

    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

    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概括问题的

    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

    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就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

    上,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反应这些基本概念的实际背景及其应用。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际,从而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教材的选取与课堂讲授要贯彻少而精原则,着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讲

    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不要追求内容上的完备和全面。

    本大纲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

    教学要求的高低用不同的词汇加以区分,对概念、理论从高到低用“理解”、

    “了解”、“知道”三级区分,对运算、方法从高到低用“熟练掌握”、“掌握”、

    “会”三级区分。熟悉一词相当于“理解”、“熟练掌握”。

    (一)函数与极限

    1. 教学内容:(1) 函数

  • 15

    (2) 初等函数(3) 数列的极限(4) 函数的极限(5) 无穷小与无穷大(6) 极限运算法则(7) 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8) 无穷小的比较(9)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10)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11)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连续

    其中:

    基本概念:函数概念、极限概念、无穷小概念、连续性概念。

    基本理论:无穷小的运算定理,两个极限存在的准则,极限与无穷小量的关

    系,闭区间连续函数的性质。

    基本方法:极限运算法则。

    2. 教学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会求常见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特性。

    了解反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

    掌握将一般初等函数拆成几个简单函数的复合,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类型、性质

    及图形。能列出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

    (2)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的 ,N 的定义刻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

    深理解,对于给出的 求 N或不做过高要求)、知道左、右极限的概念。

    (3)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4)了解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

    极限。

    (5)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无穷小的比较,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了解变量及其极限以及无穷小量之间的关系。

    (6)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的类型,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

    (7)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掌握其求极限的方法。知道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和最大最小值定理)。

    3. 重点与难点:(1) 重点:函数概念;极限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无穷小量及其主要性质;

    两个重要极限;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

  • 16

    (2) 难点:极限的 ,N 定义,以及用此定义去验证极限。

    (二)导数与微分

    1. 教学内容:(1) 导数概念(2)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3) 反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4) 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5) 高阶导数(6) 隐函数的导数,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相关变化率(7) 函数的微分(8)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其中:

    基本概念:导数定义,微分定义。

    基本方法: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 教学要求:(1) 理解导数和微分概念。了解它们的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可导性与

    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

    (2) 熟悉导数的四则运算及复合函数求导法则以及导数的基本公式。(3) 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能熟练求初等函数的一、二阶导数,并能

    推出诸如 )x1ln(,xsin,x,emx 等基本初等函数 n阶导数的一般表示式。

    (4) 掌握隐函数和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并掌握对数求导法,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5) 熟悉微分形式不变性,会用微分做近似计算。3. 重点与难点:(1)重点: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四则运算及复合函数求导数法,微分概念。(2)难点:复合函数求导数方法

    (三)中值定理与导数应用

    1. 教学内容:(1) 中值定理(2) 罗必达法则(3) 泰勒公式(4) 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法(5) 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6) 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 17

    (7) 曲线的凹凸与拐点(8) 函数图形的描绘(9) 曲率

    其中:

    基本概念:极值概念。

    基本理论:拉个朗日定理、泰勒定理、函数增减性判别法、可微函数取极值

    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基本方法:罗必达法则,应用导数研究函数形态及作图方法。

    2. 教学要求:(1)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会应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2)了解柯西定理和泰勒定理,能将常用的函数(如

    mx )x1(),x1ln(,xcos,xsin,e 等)展成麦克劳林公式,并会写出它们的拉格

    朗日余项。

    (3)掌握用罗必达法则求不定式

    与00

    的极限;会将不太复杂的其他未定

    式极限转化为这两种未定式的极限.。(4)掌握数的增减性的判别方法及可微函数去极值的必要条件及两个充分

    条件。会解决简单的最值应用题。

    (5)掌握曲线凹凸性的判别法及曲线拐点的求法。能描绘函数图形(包括水平与铅直渐近线)

    (6)知道弧长微分的公式、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3. 重点和难点:(1)重点:拉格朗日定理;罗必达法则;函数增减性判别法;极值的求法。(2)难点:泰勒定理。

    (四)不定积分

    1. 教学内容:(1)不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2)换元积分法(3)分部积分法(4)几种特殊类型的积分其中:

    基本概念:原函数的概念,不定积分的概念。

    基本方法: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 18

    2. 教学要求:(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熟悉基本积分公式。(2)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3)掌握简单的有理函数的积分法,会求三角函数有理式与简单无理函数

    的积分。

    3. 重点与难点:(1)重点: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积分部积分法,基本

    积分公式。

    (2)难点:不定积分的第一类换元法(即凑微分法)。(五) 定积分

    1. 教学内容:(1)定积分概念(2)定积分的性质,中值定理(3)微积分基本公式(4)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5)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6)广义积分其中:

    基本概念:定积分的概念。

    基本理论:定积分作为变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原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基本方法: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2. 教学要求:(1)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及几何意义(2) 理解变上限定积分作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原理(3) 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掌握定积分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 了解广义积分的概念,会计算一些简单的广义积分。3.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作为变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原理,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

    (2) 难点:定积分的定义,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的证明。(六) 定积分的应用

    1. 教学内容:(1) 定积分的元素法(2) 平面图形的面积

  • 19

    (3) 体积(4) 平面曲线的弧长(5) 功、水压和引力(6) 平均值

    其中:

    基本方法:定积分的元素法。

    2. 教学要求:(1) 熟练掌握定积分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如平面图形的面积,

    体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功、压力等。

    (2) 掌握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强调定积分的元素法),并能独立地解一、两个未讲过的较简单的应用问题。

    3. 重点与难点:难点:定积分的元素法。

    (七)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 教学内容:(1) 空间直角坐标系(2) 向量及其加减法,向量与数的乘法(3) 向量的坐标(4) 数量积,向量积(5) 曲面及其方程(6) 空间曲线及其方程(7) 平面及其方程(8)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9) 二次曲面

    其中:

    基本概念:空间直角坐标的概念,向量的概念,曲面及其方程、空间曲线与

    方程。

    基本理论:平面与三元一次方程的对应。

    基本方法:向量代数的线性运算、数量积与向量积的运算方法,根据已知条

    件建立各类平面、直线方程的方法。

    2. 教学要求:(1) 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2) 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掌握两个向量

    夹角的求法,与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3) 熟悉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及向量的坐标表示式。熟练掌握用坐标

  • 20

    表达式进行向量的运算。

    (4) 熟练掌握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与一般方程及求法、掌握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5) 熟悉空间直线的标准式(点向式)方程与一般方程及求法。掌握空间直线的参数方程。

    (6) 掌握两直线间、两平面间、平面与直线问的夹角公式。熟练掌握应用“平行、垂直”条件建立平面、直线方程。

    (7) 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掌握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掌握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8) 掌握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及一般方程。(9) 掌握求空间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曲线的方法。(10) 会给制由几个较简单的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3. 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向量概念,向量的坐标,数量积与向量积,平面的点法式

    方程,直线的标准方程,曲面方程的概念。

    (2) 难点:向量积的概念,绘制几个曲面围成的图形。(八)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1. 教学内容(1)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2) 偏导数(3) 全微分及其应用(4)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5) 隐函数的求导公式(6) 微分在几何上的应用(7) 方向导数的与梯度(8) 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其中:

    基本概念:多元函数的概念,偏导数的概念,全微分的概念,多元函数极值

    的概念。

    基本理论:全微分与偏导数的关系。

    基本方法:复合函数微分法,应用偏导数求极值的方法。

    2. 教学要求:(1) 理解多元函数等概念,知道点函数的概念。(2) 知道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

    数的性质。

  • 21

    (3) 理解偏导数、全微分等概念。并掌握偏导数与全微分的计算方法。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充要条件,了解多元函数的可微与可偏导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 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偏导数方法,掌握二阶偏导数的求法。(5) 掌握求隐函数的偏导数的方法,会求由方程组确定的隐函数的偏

    导数。

    (6) 了解方向导数和梯度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7) 了解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并掌握它们的

    方程的求法。

    (8) 理解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解一些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

    题。

    3. 重点和难点:(1) 重点:偏导数的概念,全微分的概念,复合函数微分法。(2) 难点:全微分的概念,复合函数(抽象式子)的二阶偏导数的求法。

    (九) 重积分

    1. 教学内容:(1)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2) 二重积分的计算法(3) 二重积分的应用(4) 三重积分的概念及其计算法(5) 利用柱面坐标和球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

    其中:

    基本概念:二重积分与三重积分的概念。

    基本理论:重积分的性质。

    基本方法:重积分的计算方法。

    2. 教学要求:(1) 理解二重积分,三重积分和概念,了解重积分的性质。(2) 熟练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掌握

    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柱坐标,球坐标)。

    (3) 能应用重积分来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如体积、质量、重心等)。

    3. 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重积分的计算法。(2) 难点:用球坐标计算三重积分。

  • 22

    (十)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 教学内容:(1) 对弧长的曲线积分(2) 对坐标的曲线积分(3) 格林公式(4) 对面积的曲面积分(5)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6) 高斯公式,环流量与旋度其中:

    基本概念: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概念。

    基本理论:格林公式,奥氏公式,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基本方法: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方法。

    2. 教学要求:(1) 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性质。(2) 掌握两类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3) 熟悉格林公式,掌握平面曲线积分路径无关的条件。(4) 了解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及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并掌握两

    类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

    (5) 了解散度、旋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6) 能用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解决一些几何与物理问题。

    3. 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对坐标的曲线积分计算法。(2) 难点:对坐标的曲面积分计算法。

    (十一) 无穷级数

    1. 教学内容:(1)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2) 常数项级数的审敛法(3) 幂级数(4)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5) 付立叶级数(6) 正弦级数和余弦级数(7) 周期为 2L的周期函数的付立叶级数

    其中:

    基本概念:级数收敛与发散的定义,幂级数的收敛区间,傅氏级数的定义。

    基本理论:数项级数的比较法,幂级数的四则运算与逐项微分、逐项积分,

  • 23

    三角函数组的正交性,Euler-Fourier公式。

    基本方法:比值审敛法,函数的幂级数表达式以及定义在 ),( 上的函数展

    成傅氏级数的方法。

    2. 教学要求:(1) 理解无穷级数收敛、发散以及和的概念,了解无穷级数收敛的必

    要 条件。知道无穷级数的性质。

    (2) 熟练掌握几何级数和 P级数的敛散性。(3) 掌握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熟练掌握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4) 掌握交错项级数的莱布尼兹定理,并能估计交错级数的余项。(5) 了解无穷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条件

    收敛的关系。

    (6) 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7) 熟练掌握较简单的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与收敛区域的求法(可不考

    虑端点的敛散性)

    (8) 知道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9) 知道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要条件。

    (10) 掌握 )x1(),x1ln(,xcos,xsin,e x 的马克劳林展开式。掌握把初等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的直接方法,熟练掌握把初等函数展开为幂级数的“间接方

    法”。

    (11) 了解三角函数组在 ],[ 上的正交性。知道函数展开成付立叶级数

    的充分条件(狄克雷条件),会将定义在 ],[ 和[-1,1]上的函数展成付立叶级

    数。并会将定义在 ],0[ 上和[0,1]的函数展成正弦或余弦付立叶级数。

    3. 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无穷级数收敛和发散的概念,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把

    函数展开为幂级数的“间接法”以及收敛区间的求法,定义在 ),( 上的函数展

    成傅氏级数的方法。

    (2) 难点:正项级数比值审敛法的证明,函数展成幂级数的直接法和余项的估计。

    (十二) 微分方程

    1. 教学内容:(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2) 可分高变量的微分方程

  • 24

    (3) 齐次方程(4)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5) 高阶线性微分方程(6)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7) 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8) 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

    其中:

    基本概念:微分方程的定义、解、通解与特解。

    基本理论:齐次与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基本方法:解一阶微分方程的分离变量法,解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的“特征根法”以及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特解的“待定系数法”。

    2. 教学要求:(1) 了解微分方程、解、通解、初始条件、特解等基本概念。(2) 会识别下列几种一阶微分方程:变量可分离的方程、齐次方程、

    一阶线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全微分方程。

    (3) 熟练掌握变量可分离的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4) 会解齐次方程和伯努利方程,并借此知道用变量代换求解方程的

    思路,能解较简单的全微分方程。

    (5) 会用降阶法解下列方程: )y,y(fy),y,x(fy),x(fy '''''')n( 。

    (6) 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7) 熟练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特征根法),并

    知道高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8) 掌握自由项形如 )xsinBxcosA(e,e),x(P xxn 的二阶常系数

    非 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的求法(待定系数法人

    (9) 知道常数变易法解非齐次一阶、二阶微分方程的步骤。(10) 会用微分方程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和物理问题。

    3. 重点与难点:(1) 重点: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和一阶线性

    微分方程的解法,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2)难点: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理论,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估

    计特解的方法,常数变易法。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讲授 习题课 小计

  • 25

    1 函数与极限 16 2 18

    2 导数与微分 12 2 14

    3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2 2 14

    4 不定积分 10 2 12

    5 定积分 10 2 12

    6 定积分的应用 8 2 10

    7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0 2 12

    8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16 2 18

    9 重积分 12 2 14

    10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6 2 18

    11 无穷级数 14 2 18

    12 微分方程 14 2 16

    四.有关说明

    1. 实践教学环节 无

    2. 考核方式:

    本课程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均为考试科目,课程成绩由作业、自学、考试成

    绩组成例为 2:1:7。

    3.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高等数学》(第四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其它同名教材。

    制定人:怀丽波

    审核人:沈京一

    批准人:金文俊

  • 26

    大学物理(上)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96(48+48),总学分数:6(3+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类大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

    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常用的物理方法。在课程学

    习中,要求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与实际应用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物理理论基础和比较熟练的运用物理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质点运动学

    1.理解质点模型和参照系的概念,建立矢量、标量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它们

    之间的联系。

    3.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等。

    4.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角坐标、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

    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

    5.能借助于平面极坐标、自然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

    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等。掌握角量与线量之间的关系。

    6.了解相对运动的基本概念,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牛顿定律

    1.掌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了解其适用范围。

    2.掌握几种常见的力:万有引力(重力)、弹性力、摩擦力。

    3.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常见的动力学问题。

    4.能结合高等数学求解质点在变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动力学、运动学问题。

    能结合高等数学求解质点在变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动力学、运动学问题。

    课程代码:09020230课程代码:09020240

  • 27

    5.理解惯性参考系、非惯性参考系的概念。

    6.了解力学相对性原理。

    (三)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掌握动量、冲量的概念,并明确其物理意义。

    2.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运用它们分析和解决

    质点、质点系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

    3.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一维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

    4.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掌握重力势能、万有引力势能、

    弹性势能。

    5.掌握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运用它们分析和解

    决质点、质点系在平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理解功能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及其意

    义。

    (四)刚体的转动

    1.理解刚体模型,了解刚体的基本运动,理解刚体运动与质点运动的区别

    和联系。

    2.掌握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物理量:角坐标、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角量与线量之间的关系,会求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运

    动学问题。

    3.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并能熟练运用

    它求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力学问题。

    4.理解力矩作功的概念,掌握刚体的转动动能、刚体的重力势能的计算方

    法;熟练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运用它解决刚体定

    轴转动的力学问题。

    5.理解角动量的概念,能计算刚体或质点对固定轴的角动量。掌握角动量

    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对含有质点及定轴转动刚体在内的系

    统正确应用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力学问题。

    (五)静电场

    1.掌握库仑定律。理解带电体的理想模型(如“点”电荷、“无限大”带电

    平面、“无限长”带电直导线等)的物理意义。

    2.掌握描述静电场的两个物理量──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 28

    理解电场强度是矢量,而电势则是标量。掌握场强叠加原理和电势叠加原理。掌

    握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3.理解掌握高斯定理及静电场的环路定理是静电场的两个重要方程,它们

    表明静电场是有源场和保守场。

    4.掌握用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和场强叠加原理求解带电系统电场强度的方

    法;熟练掌握用高斯定理求解有特殊对称分布带电系统电场强度的方法;掌握用

    场强与电势梯度的关系求解带电系统的场强。

    5.熟练掌握用电势的定义式求解带电系统的电势;掌握用点电荷电势公式

    和电势叠加原理求解带电系统电势的方法。

    6.掌握电场力的功、电势能的计算。

    (六)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1.掌握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导体的电学性质,理解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

    时电荷及电场强度的分布特征;能结合静电平衡条件求解有导体存在时带电系统

    电场强度、电势、电荷分布等。

    2.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理和电介质对静电场的影响。

    3.理解电位移矢量的概念,掌握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并能利用它求解

    有电介质存在时静电场中的电位移矢量和电场强度。

    4.理解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典型电容器电容及电容器储能的计

    算方法。了解电介质对电容的影响。

    5.理解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并能作有关电场能量的简单计算。

    (七)恒定磁场

    1.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能利用它计算一些典型几何形状的载流导体(如

    载流直导线、圆电流等)的磁场,并能结合磁场叠加原理求解组合型电流的磁场。

    2.掌握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它们表明磁场是无源场和非保守

    场。能应用安培环路定理求解某些具有对称性载流导体的磁场。能计算简单非均

    匀磁场中,某回路包围面积上的磁通量。

    3.理解磁通量的概念,能计算简单非匀强磁场中的磁通量。

    4.掌握安培定律,能判断安培力的方向,能用安培定律计算几何形状简单

    的载流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理解载流平面线圈磁矩的定义,掌握载流平

    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磁力矩的计算公式,能判断磁力矩的方向。

  • 29

    5.掌握洛仑兹力的计算,能判断洛仑兹力的方向。了解霍耳效应的机理。

    6.了解磁介质的分类,了解磁介质磁化的微观机理,了解磁化强度。

    7.掌握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并能运用它求解有磁介质存在时具有一

    定对称分布的磁场问题。

    8.了解铁磁质的基本特性。

    (八)电磁感应 电磁场

    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楞次定律。能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

    感应电动势,能应用楞次定律准确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2.理解动生电动势的产生原因,并能用动生电动势的公式计算简单几何形

    状的导体在匀强磁场或对称分布的非匀强磁场中运动时的动生电动势。了解动生

    电动势中的非静电力是洛仑兹力。

    3.了解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概念,了解感生电场与静电场的区别。能够

    计算简单的感生电场强度及感生电动势,并会判断感生电场的方向。

    4.理解自感现象,掌握简单回路的自感系数和自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5.理解互感现象,了解互感系数是回路之间电磁耦合强弱的量度,能计算

    简单回路的互感系数及互感电动势。

    6.理解磁场能量密度的概念,掌握一些简单模型的磁场能量的计算方法。

    (九)实验

    实验一 刚体转动惯量的实验研究

    [训练内容和要求]

    1. 了解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

    2. 学会用三线摆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

    3. 观察分析刚体转动惯量的大小与刚体的总质量、质量分布的关系。

    [主要仪器设备]

    三线摆、秒表、直尺、游标卡尺、电子天平。

    实验二 电桥法测电阻

    [训练内容和要求]

    1. 自搭电桥、并测量给定电阻的阻值。

    2. 使用箱式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阻值。

    [主要仪器设备]

    电源、检流计、电阻箱、滑线变阻器、箱式惠斯登电桥。

  • 30

    实验三 示波器的使用

    [训练内容和要求]

    1.初步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2.学会用示波器观察各种电信号(正弦波、三角波、方波)。

    3.通过观察李萨如图形,学会一种测量正弦波频率的方法。

    4.通过测量周期的方法,测量正弦波的频率。

    [主要仪器设备]

    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 容 学 时

    1 质点运动学 6

    2 牛顿定律 3

    3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4

    4 刚体的转动 8

    5 静电场 9

    6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4

    7 恒定磁场 10

    8 电磁感应 电磁场 9

    9 实验 8

    10 复习、考查 3

    总计 64

    四.有关说明:

    (一)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学生应系统学习过高中物理。

    (二)教学建议

    由于学生必须有《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本课程应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

    期开设;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中学物理的衔接,同时认真指导学生做好作业,

    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注重物理思想和原理的诠

    释;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实验规范。

    (三)教学参考书

  • 31

    [1]《物理学》(上、下册)第五版 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马文蔚改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大学物理实验》 金雪尘、宋红燕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3]《大学物理辅导与练习》 常州工学院物理教学部教师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4]《物理学 第五版 习题分析与解答》 马文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力学》 王楚、李椿、周乐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6]《光学》 王楚、李椿、周乐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7]《大学物理》(一)(二)(三) 朱苍磬、邓顺蓉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8]《力学基础》 漆安慎、杜婵英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9]《大学物理导论》(上、下册) 向义和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10]《新概念力学》 赵凯华、罗韵茵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光学》 赵凯华、钟锡华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2]《基础物理学》(上、下册) 韩可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

    [13]《大学物理学 第一册 力学》(第二版) 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14]《大学物理学 第四册 光学 近代物理》(第二版) 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

    出版社。

    [15]《物理实验》 李寿松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16]《大学物理实验》 李平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制定人: 宋红燕

    审核人: 宋红燕

    批准人: 沈京一

  • 32

    物理实验(上)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27,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

    物理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它是学

    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后继课程实验的基础。物理

    实验课的任务是:

    1.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熟悉常用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测量技术及实验方法。

    2.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包括:(1)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自学能力;(2)借助实验教材或仪器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仪器——动手能力;(3)能够运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分析能力;(4)学会正确纪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表达能力;(5)能够完成简单的具有设计性内容的实验——设计能力。3.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

    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

    二、实验项目表

    号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及目的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1 物体密度的测定 2掌握测定规则物体密度的一种方

    法。√ √

    2非线性电阻的伏安

    特性2

    掌握电学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测绘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

    3用惠斯登电桥测电

    阻2

    掌握用惠斯登电桥的原理和使用

    方法。√ √

    号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及目的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课程代码:09050010

  • 33

    4 电表的改装和校正 2学生自己拟出方法,对电表进行

    改装和校正。√ √

    5三线扭摆法测转动

    惯量2

    用三线扭摆法测圆盘和圆环的转

    动惯量。√ √

    6拉伸法测金属丝的

    杨氏膜量2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

    量。√ √

    7 模拟法描绘静电场 2 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的分布。 √ √

    8 电势差计测电动势 2学习用电势差计测热电偶的温差

    电动势。√ √

    三、学时分配

    总学时 24,其中:绪论 2,理论讲课 4,实验 16;开出实验 8个

    四、有关说明

    1. 使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机械、计算机、电气、质检、土建等本科专业。

    2. 教材:《物理实验》李寿松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3.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4. 考核方法根据实验前的预习、实验课的操作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综合评定。

    评分办法:实验预习 20%;实验操作 40%;实验报告 40%。

    执 笔 人:段仁娟

    审 定 人:陆兴中

    批 准 人:沈京一

  • 34

    物理实验(下)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21,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

    物理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它是学

    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后继课程实验的基础。物理

    实验课的任务是:

    1. 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熟悉常用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测量技术及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包括:(1)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自学能力;(2)借助实验教材或仪器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仪器——动手能力;(3)能够运用物理学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分析能力;(4)学会正确纪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表达能力;(5)能够完成简单的具有设计性内容的实验——设计能力。3.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

    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

    二、实验项目表

    号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及目的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1 示波器的使用 3了解示波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掌握它的基本操作方法。√ √

    2用霍尔元件测螺线

    管磁场3

    用霍尔元件测量螺线管磁场沿轴

    线的分布。√ √

    3 光的干涉 3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

    径。√ √

    序 实验项目名称 实 实验内容及目的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课程代码:09050020

  • 35

    号 验

    4 用光栅测波长 3 学会用光栅测波长。 √ √

    5用最小偏向角法测

    三棱镜的折射率3

    学会用最小偏向角法测三棱镜的

    折射率。√ √

    6 声速的测定 3用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测空气中

    的声速。√ √

    7迈克尔逊干涉仪的

    使用3

    学习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和调

    节方法,并用它测出激光束的波

    长。

    √ √

    8 干涉法测微小量 3

    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的原理和方

    法,推导出实验公式,拟出实验

    步骤。

    √ √

    三、学时分配

    总学时 24,其中:实验 21,考核 3;开出实验 8个

    四、有关说明

    1. 使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机械、计算机、电气、质检、土建等本科专业。

    2. 教材:《物理实验》李寿松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3.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4. 考核方法根据实验前的预习、实验课的操作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最后的考试综合评

    定。考试的形式可为笔试、操作考试或写小论文,任选一种。评分办法:实验预

    习 10%;实验操作 30%;实验报告 30%;考试 30%。

    执 笔 人:段仁娟

    审 定 人:陆兴中

    批 准 人:沈京一

  • 36

    C程序设计Ⅰ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 48(30+1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

    (一)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解决

    简单问题的编程思路和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奠定程序设计

    基础。

    (三)任务:

    1. 学习 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2. 学习基本的算法思想和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3. 培养理解和设计算法并编程解决简单问题的基本能力;4. 初步培养自主学习和实验,以及简单的程序调试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C语言概述要求:

    1. 了解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2. 了解 C语言的特点、C源程序的结构、实验环境及上机步骤;3. 掌握 C程序的一般书写形式和建立、运行 C程序的方法。

    (二)算法

    要求:

    1. 了解算法的概念、特性以及表示方法;2. 掌握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3. 学会阅读流程图,掌握用流程图表示简单的算法思想。重点:

    1. 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2. 算法及流程图表示。难点:算法的流程图表示(特别是 N-S结构化流程图的表示)。

    (三)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要求:

    课程代码:03022340

  • 37

    1. 掌握常量和变量的概念;2. 掌握 C语言中标识符的命名规则;3. 掌握 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4.熟练掌握输入、输出语句的应用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重点:

    1. 标识符的命名规则;2. 输入、输出语句,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难点:输入、输出语句的规范。

    (四)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要求:

    1. 理解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概念;2. 熟练掌握 if语句及其嵌套格式的应用;3. 掌握 switch 语句及简单应用。重点:

    1. 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理解;2. if语句和 switch语句的规范和编程应用。难点:

    1. 多个条件组合的写法;2. if语句多重嵌套时 else语句的匹配。

    (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要求:

    1. 掌握三种基本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2. 理解 goto语句、break语句和 continue语句的作用;3. 掌握循环控制语句的嵌套及二重循环的简单应用;4. 理解迭代法、二分法求解方程根的算法思想。重点:三种循环语句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

    1. break语句和 continue语句的应用;2. 迭代法、二分法求解方程根的算法及实现。

    (六)数组

    要求:

    1. 熟练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2. 掌握字符串的简单应用,学会使用字符串函数;3. 掌握与数组相结合的常用算法,如排序等。

  • 38

    重点:一维数组、字符串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常用算法的实现(选择法、冒泡法排序,筛选法求素数等)。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 容 讲授 课内实践 小计

    1 C语言概述 2 0 2

    2 算法 2 0 2

    3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8 4 12

    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 4 8

    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4 4 8

    6 数组 10 6 16

    合 计 30 18 48

    四、课内实践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内 容 要求 学时数

    1 简单程序设计输入源程序,编辑并运行,

    分析结果

    掌握 C程序的编程环境及程序编辑、编译、运行的基本

    步骤2

    2顺序结构程序

    设计

    根据题目要求,编写简单

    程序,按格式输出相应结

    熟悉 C 程序编写的基本规范;掌握基本的输入输出语

    2

    3选择结构程序

    设计

    根据不同的条件,输出相

    应的结果

    熟练掌握 if语句和 switch语句

    4

    4循环结构程序

    设计

    编写程序输出数列、统计

    字符串字符数、星形图案、

    解方程等

    熟练掌握三种循环语句的用

    法;会用二重循环编程解决

    简单问题

    4

    5 数组应用常用算法、字符串简单应

    用、成绩表输入及处理等

    的编程实现

    掌握数值型数组、字符串的

    定义、赋值、输入输出及简

    单应用

    6

    合 计 18

    五、有关说明

    (一)先修课程

    《计算机导论》

    (二)教学建议

  • 39

    1. 提倡改革教学方法,强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课件、电脑演示等;2. 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和实验;3. 课程考核中,平时成绩占 10~20%,实验成绩占 20~30%,期考成绩占 50~

    70%;课程考核建议包含上机考试环节。(三)教学参考书

    《C程序设计》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学习辅导》 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浩强

    执笔人:李曙英

    审定人:肖贤建

    批准人:胡智喜

  • 40

    C程序设计Ⅱ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 48(30+1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

    (一)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方法,掌握解决常

    见问题的算法思想,并能编程实现;同时逐步锻炼程序调试能力,提高编程技巧,为

    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奠定程序设计基础。

    (三)任务:

    1. 学习和体会 C语言结构化的编程思想;2. 学习部分经典的算法思想;3. 培养理解和设计算法并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4. 初步学习和实践程序调试技巧。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函数

    要求:

    1. 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2. 理解函数的参数和函数的返回值的概念;3. 理解并初步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4. 掌握数组作为函数参数的应用;5. 理解变量的作用域和存储类别的概念。重点:

    1. 函数的形参和实参的概念、函数返回值的概念;2.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的应用。难点:值传递和地址传递的应用区别。

    (二)指针

    要求:

    1. 理解指针与地址的概念;2. 理解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的基本用法;3. 掌握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的基本应用;4. 了解二级指针、指向函数的指针以及指针数组。

    课程代码:03022350

  • 41

    重点:

    1. 指针变量的概念;2. 指针和数组、指针和字符串相结合的应用。难点:指针的应用。

    (三)结构体

    要求:

    1. 掌握结构体的基本概念、结构体类型的说明、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引用;2. 掌握结构体数组的定义、输入、输出与简单应用;3. 理解指向结构体变量、结构体数组的指针及其简单应用;4. 理解链表的概念,初步了解与链表相关的基本操作;5. 了解共用体类型、枚举类型及 typedef的作用。重点:结构体数组的实际应用。

    难点:

    1. 指针与结构体数组相结合的简单应用;2. 链表的基本操作。

    (四)文件

    要求:

    1. 理解文件的基本概念;2. 掌握通过文件类型指针对文本文件进行基本操作;3. 了解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方式。重点:文件的基本操作及简单应用。

    难点: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操作。

    (五)*宏定义与位运算(注:属选讲内容)要求:

    1. 理解简单宏定义,了解带参数的宏定义;2. 理解文件包含处理的用途;3. 了解条件编译的使用;4. 了解位运算的基本概念。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 容 讲授 课内实践 小计

    1 函数 8 6 14

    2 指针 8 5 13

  • 42

    3 结构体 8 5 13

    4 文件 4 2 6

    5 宏定义 2 0 2

    合 计 30 18 48

    四、课内实践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内 容 要求 学时数

    1 函数应用常见应用和经典算法及

    字符串操作的函数实现

    掌握函数的简单调用、理解嵌

    套调用、递归调用,掌握数组

    作为参数的应用

    6

    2 指针应用

    数值型数组和经典算法

    的指针与函数相结合的

    实现;字符串功能的指

    针方法实现

    理解指针变量概念,能用指针

    变量与数组和字符串相结合

    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指针数组

    的应用

    5

    3 结构体应用结构体变量、数组作为

    函数参数的综合应用;

    链表的验证操作

    掌握结构体变量、结构体数

    组、结构体指针变量的概念和

    简单应用;了解链表的基本操

    5

    4 文件操作文本文件的读写练习、

    二进制文件的验证操作

    掌握文件和文件指针的概念

    和文本文件的打开、关闭、读、

    写等基本操作;了解二进制文

    件的操作

    2

    合 计 18

    五、有关说明

    (一)先修课程

    《C程序设计Ⅰ》(二)教学建议

    1. 提倡改革教学方法,强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课件、电脑演示等;2. 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和实验;3. 课程考核中,平时成绩占 10~20%,实验成绩占 20~30%,期考成绩占 50~

    70%;课程考核建议包含上机考试环节。(三)教学参考书

  • 43

    《C程序设计》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学习辅导》 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浩强

    执笔人:李曙英

    审定人:肖贤建

    批准人:胡智喜

  • 44

    课程代码:00000070

    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36,学分数:2)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

  • 45

    专业导论与职业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16,学分数:1)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性质: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二)目的:本课程主要学习物联网在各类工程中的应用,对物联网的工程应用

    案例进行介绍、分析,以便学生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

    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三)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物联网的产生背景、网

    络系统架构,以及物联网工程涉及的通信、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物联网智能

    终端和应用。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物联网概述

    内容:

    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发展背景、物联网发展现状;

    理解:物联网体系架构。

    (二)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内容:

    1、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知识和能力2、课程体系结构3、主要课程介绍要求:

    掌握: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知识和能力

    熟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三)物联网工程关键技术综述

    内容:

    1、物联网架构技术2、统一标识技术3、通信技术4、网络技术5、软件服务与算法

    课程代码:03050000

  • 46

    6、硬件7、物联网能量技术8、安全和隐私技术9、标准要求:

    了解:物联网工程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

    (四)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技术综述内容:

    1、云计算概述2、云计算的概念3、云计算的应用4、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技术要求:

    了解:云计算的应用

    重点:云计算的概念、大数据处理技术

    (五)移动互联网技术综述

    内容:

    1、概述2、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架构3、移动互联网的开发技术4、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要求:

    掌握: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了解: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架构

    重点:移动互联网的开发技术

    (六)物联网通信技术综述

    1、概述2、物联网的各种通信技术(七)物联网智能终端

    内容:

    1、概述2、智能终端的功能3、智能终端的结构4、智能终端的软硬件技术要求:

  • 47

    掌握:智能终端的概念

    了解:智能终端的功能设计

    (八)物联网应用实例——智能家居

    内容:

    1、概述2、智能家居的功能、结构、特点3、智能家居的关键技术要求:

    掌握:智能家居的概念

    了解:智能家居的关键应用技术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 容 讲授 实验 小计

    1 物联网概述 2 22 物联网工程培养方案 2 23 物联网工程技术综述 2 24 云计算技术综述 2 25 移动互联网技术综述 2 26 物联网通信技术 2 27 物联网智能终端 2 28 物联网应用实例——智能家居 2 2

    总计 16 0 16

    四、课内实践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内 容 要求 学时

    合计

    五、有关说明

    (一)先修课程

    (二)教学建议

    1.强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实践示教等。

    2.加强情景教学环节,保证学生完成一定数量资料阅读和撰写读书报告。

    (三)教学参考书

  • 48

    物联网工程实训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物联网工程概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物联网导论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物联网工程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执笔人:肖贤建

    审定人:肖贤建

    批准人:胡智喜

  • 49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16,学分数:1)

    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

    课程代码:03070000

  • 50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64(52+12),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性质:本课程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

    课程,着重讨论线性非时变、集中参数电路。

    (二)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

    析方法和基本的解题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工作打下必备基础。培养

    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总

    结归纳能力。

    (三)任务:教学时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准确理

    解及灵活运用,力图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努力引导学生抓住重

    点、突破难点,认真总结与归纳所学过的知识,使学生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电路理论

    知识,开拓思路,培养能力;着重课程知识的梳理、学习方法的启迪和解题方法的指

    导,并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始终贯穿其中。

    1. 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学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 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4. 培养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5. 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禁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要求:

    1. 了解集中参数电路模型;

    2. 掌握电路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功率等;理解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及

    功率的产生与吸收;

    3. 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KCL、KVL);

    4. 了解电位、电压、电动势;

    5. 掌握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等元件之特性及其伏安关系。

    6. 了解两类约束及 KCL、KVL

    课程代码:03011810

  • 51

    重点: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计算;功率的计

    算;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难点:参考方向的应用,功率公式正负及其意义,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的基

    本性质及其 VCR,受控源的概念,列写 KCL、KVL 方程。

    (二) 电阻电路的分析

    要求:

    1. 掌握电阻的串、并联计算,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

    2. 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掌握电源的联接及其等效变换;

    3. 熟练掌握支路分析法、网孔分析法、节点分析法;

    4. 掌握含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和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原理;

    5. 了解互易定理、替代定理、置换定理和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6. 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7. 了解 Y-△变换及其应用;

    重点:等效和等效变换的概念,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网孔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

    难点:Y─△变换的应用,含有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电路各种分析方法和定

    理的熟练灵活运用。

    (三)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要求:

    1. 掌握电容元件,掌握电容元件 VCR 及其储能;

    2. 掌握电感元件,掌握电感元件及其 VCR 及其储能;

    3. 掌握换路定律及初始值的确定;

    4. 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掌握一阶电路过渡过程

    的三要素法

    5. 了解自学二阶电路及其响应。

    重点: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性质及其 VCR,换路定律,初始值、稳态值和一阶

    电路的时间常数的计算,求解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

    难点:求解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法。

    (四)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要求:

    1. 了解正弦量的概念,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 掌握 KCL、KVL 的相量形式;

  • 52

    3. 掌握三种基本元件(R、L、C)VCR 关系的相量形式;

    4.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复阻抗、复导纳,掌握复阻抗和复导纳的等效互换;

    5. 熟练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相量分析计算方法;

    6. 掌握相量分析法与电阻电路分析法的类比

    7. 掌握 P、Q、S、cosψ的计算,及 cosψ的提高;;

    8. 了解有功功率的测量、复功率。

    9. 了解三相电路;

    10. 了解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电路

    重点:正弦电流电路中的 R、L、C及其电压电流关系;阻抗、导纳的概念,电路

    的相量图;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素的概念;正弦稳态电路分

    难点:相量的概念,利用相量图分析正弦稳态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五)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要求:

    1. 理解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2. 掌握耦合电感线圈的串联和并联

    3. 掌握耦

    4. 理解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

    5. 掌握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性质

    6. 掌握理想变压器的的实现

    重点: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

    难点: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

    (六)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

    要求:

    1. 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性质;

    2. 了解反拉普拉斯变换;

    3. 了解复频域中的两类约束关系;

    4. 掌握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 53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 容 讲授 实践 小计

    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0 2 12

    2 电阻电路的分析 14 4 18

    3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10 10

    4 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12 6 18

    5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4 4

    6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 2 2

    小 计 52 12 64

    四、实验项目表

    序号 项目内容 要 求 学时

    1 基尔霍夫定律 分别验证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 2

    2 叠加原理验证直流电压源、电流源单独作用的响 应之和

    为全部作用时的对应响应2

    3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用短路电流法设计和验证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

    理2

    4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量 掌握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和功率表的使用方法 2

    5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

    提高设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2

    6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

    测量掌握相、线电流、电压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小 计 12

    五、有关说明

    (一)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等。

    要求学生已初步掌握电磁现象和电磁运动的一般规律,并能正确使用国际单位

    制。

    (二)、 教学参考书:

    1. 李翰逊主编 《电路分析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邱关源主编 《电路》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胡翔骏 《电路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 54

    4. James W.Nilsson Susan A.Riedel 著 电路(第六版)Electric Circuits

    (sixth Edition)英文影印版 科学出版社社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1. 闭卷考试

    2. 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期考成绩*60%

    执笔人:闵立清

    审定人:肖贤建

    批准人:胡智喜

  • 55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 32, 学分数:2)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线性代数是工科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行列式、矩

    阵和方程组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行列式与矩阵这一工具。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行列式1.全排列及其逆序数,对换(知道)2.n 阶行列式的定义(知道)3.二阶与三阶行列式的计算(熟练掌握)4. 简单的 n 阶行列式的计算(会)5.行列式的性质(熟练掌握)6.行列式按行(列)展开(会)7.克莱姆法则(知道)重点:n 阶行列式的定义与性质难点:n 阶行列式的计算(二)矩阵

    1﹒矩阵的概念(理解)2.矩阵的运算(熟练掌握)3.逆矩阵的概念(理解),逆矩阵的计算(熟练掌握)4.矩阵的初等变换(了解,会)5.矩阵的秩(理解,会)6.初等矩阵(知道)7.矩阵分块法(知道)重点:矩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

    难点:矩阵分块

    (三)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1﹒n 维向量的概念和性质(理解)

    课程代码:09010100

  • 56

    2.线性相关性概念(理解),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判定(熟练掌握)3.向量组的秩的概念(理解),向量组的秩的计算(会)4.向量空间(知道)重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与线性无关 难点:向量空间。

    (四)线性方程组

    1﹒高斯消元法(了解,会)2.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判定(理解)3.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理解)4.初等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熟练掌握)重点: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解线性方程组

    难点: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五)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1.向量的内积的概念(知道),向量的内积的求法(会)2.正交矩阵(知道)3.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理解),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熟

    练掌握)

    4.相似矩阵的概念(知道),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熟练掌握)5.二次型及其标准形(知道),二次型的标准形的求法(掌握)6.正定二次型(知道)重点: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实对称阵对角化。

    难点:求二次型的标准形。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内 容 讲授 小计

    1 行列式 8 8

    2 矩阵 6 6

    3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6 6

    4 线性方程组 4 4

    5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8 8

    合 计 32 32

    四、有关说明

    (一)先修课程

  • 57

    高等数学

    (二)参考教材

    1.刘坤,许定亮主编,线性代数,南京大学出版社;2.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线性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

    制定人:王志芳

    审核人:钱 峰

    批准人:陈荣军

  • 58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40+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性质:本课程是物联网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的专业基础课。

    (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模拟电子技术某

    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模拟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三)任务:

    1. 学习各种不同半导体器件的原理及其最基本的应用,它们是组成各种电子电

    路的核心器件。

    2. 学习各种不同类型的放大器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学习波形发生电路的原理、

    学习直流电源的组成与原理。特别要熟练掌握一些重要概念,如基本放大电路,反馈,

    差动电路,功放电路,集成电路等。

    3.培养学生会看和会算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会看即能看懂模拟电子电路中典型电

    子设备的原理图,了解各部分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会算即对各个环节的工作性能会

    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估算。

    4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际要求,用模拟电子电路构成简单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

    5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常用半导体器体

    要求:

    1. 了解本征半导体、掺杂半导体的特点、PN 结的形成及其电容效应。掌握 PN

    结的单向导电性。

    2.熟练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外特性,了解它们主要参数。

    3.掌握双极型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及其条件,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4.了解两种场效应管的结构,了解导电沟道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场效应管的工

    作原理,掌握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掌握场效应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5.了解集成电路元件的特点

    课程代号:03011500

  • 59

    重点与难点:各种器件的工作状态的判断

    (二)基本放大电路

    要求:

    1.掌握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2.掌握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和分析动态工作过程。

    3.熟练掌握微变等效电路法,会用它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

    电阻。

    4.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稳定问题,掌握射极偏置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分析。

    5.掌握共集和共基放大电路的组成及特点。

    6.掌握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特点、偏置电路和交流分析方法(主要是共源和共漏

    放大电路。

    重点:三极管与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法。

    难点: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图解法。

    (三)多级放大电路

    要求:

    1.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方式, 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2.了解零点飘移、温度飘移、共模信号、差模信号等基本概念。

    3.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特点以及动态参数的估算。

    重点与难点::多级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四)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要求:

    1. 了解集成运放组成及各部分作用,了解主要指标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使用注意

    事项。

    2.了解电流源电路的工作原理。

    3.了解 F007 的工作原理。

    (五)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要求:

    1.了解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隔直流电容和射极旁路电容对低频特性的影

    响,结电容和接线电容对高频特性的影响。

    2.通过 RC 低通电路和高通电路,了解频率响应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波特图的画法。

    3.理解单级放大器的频率响应,会求上、下限频率。

    4.了解多级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理解多级与单级放大器频率特性的定性关系。

  • 60

    难点: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和波特图的画法。

    (六)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要求:

    1. 掌握判别反馈组态的方法。

    2.掌握四种反馈电路的特点、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

    3.掌握各种类型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性能的影响。

    4.熟练掌握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近似估算放大倍数的方法。

    5.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问题。

    重点与难点:

    1.反馈组态的方法

    2.深度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