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天文專業 CCD 影像的基本處理: 原理和實踐 饒兆聰 (助理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

天文專業 CCD 影像的基本處理: 原理和實踐lidodo.astro.ncu.edu.tw/PIRE2016SCamp/file/SummerCamp2016_Ngeow_CCD.… · 進入CCD 的時代 CCD = Charge-Coupled Device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天文專業 CCD影像的基本處理:原理和實踐

饒兆聰 (助理教授)國立中央大學

警告 I 

● 這演講不是關于星野攝影,天體攝影,或拍美美的天文照片。

● 而是關于專業的 CCD 影像處理和在天文學上的應用

警告 II 

● 這演講的投影片將會使用到英文

“English is the language for astronomy” – Paul Ho (ASIAA former Director)

如何測量星光 ­­  先從人眼說起

● 最“古老” / 自然的偵測器

● 古希腊人( Hipparcus) 把星星的亮度依人眼可看到的範圍分為 6 等:– 最暗: 6 等

– 最亮: 1 等

(但有 -1 等的星,如

天狼星是 -1.5 等)

如何測量星光 ­­  攝影底片 / 玻片

● 利用塗在底片或玻璃片上的感光乳劑来記錄星光– 好處:可以同時紀錄大量的星星

– 坏處:測量到的星光準確性較低

如何測量星光 ­­  光電培增管

● 利光電效應来記錄星光的亮度– 好處:測量到的星光準確性較高

– 坏處:一次只能觀測一顆星星

進入 CCD 的時代

● CCD = Charge-Coupled Device (感光耦合元件 / 電荷耦合元件)

● 在 1969 年由在貝爾實驗室的 W. Boyle 和 G. Smith 共同發明

● 70 到 80 年代 CCD 已

在天文觀測中普遍使用– 結合了高準確性,高效率

和大視场的特性

CCD :一些實際的產品

CCD 的構造

● CCD 最主要的元件是 pixel ( 像素 )

CCD 的構造

Size of CCD – Historical Evolution

Size of CCD – Some Examples

Multiple CCDs on Wide Field Camera

可以把多個 CCD 組合在一起以增大視场

CCD Read Out – Raindrop Analog

CCD Readout – Another Example

CCD 的量子效率:Quantum Efficiency (Q.E.)

● QE 是 CCD 其中一個中要的指標:

(如同一個桶子能接多少百分比的雨水)

● CCD 的一大特性 / 優點: QE 相當高 (可達~ 95% )

– CCD 的 QE 越高 → 靈敏度也越高

● 但 CCD 的 QE 會随着波長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QE = 入射的幅射量

測量或紀錄的幅射量X 100%

CCD  的 QE

● 人眼 : QE ~ 1-2%

● 攝影玻片 : QE ~1-2%

● 光電培增管 : QE ~ 20-30%

● CCD: QE ~70 - 90%

CCD 和滤鏡

● 在天文觀測上, CCD 通常都會和滤鏡一起使用– 滤鏡:只讓特定波長的光進入

– 天文上常用的滤鏡: UBVRI, ugriz

● 在不同滤鏡測量到的星等是會不一样– 除了 Vega 或 A0 星

● 两個滤鏡測量到星等的差别 =“ 顏色”或色指数

CCD 記錄天體影像的基本原理

● 天體的光流量 → 打到各自的像素 → 激化像素内的自由電子 → 電子轉化為訊號( ADU )

● 自由電子的数量和天體的亮度成正比:– 天體越亮 → 自由電子越多 → ADU 值越高

– 天體越暗 → 自由電子越少 → ADU 值越低

● 除了来自天體的訊號, CCD 也會輸出一些“儀器訊號” (也称為雜訊)– 必需把這些儀器訊號去除掉 → 正确地測量天體的訊號

CCD 記錄天體影像的基本原理

CCD 内的儀器訊號

● CCD 最主要的儀器訊號包括了以下 3 大类:– Bias : 偏壓

– Dark :暗電流

– Flat :平場

Bias signal

Dark signal

Flat signal

Signal from starsCCD 所接收到的訊號

Bias  偏壓

● 如在没曝光時讀出 CCD 的 ADU 值 → ADU 的值會在正負值間“跳動” (但平均值是 0 )

● 為了避免有負值的 ADU, CCD 在讀出時會加上一個固定的正電壓 → 偏壓

● 偏壓的值大約是 200-500ADU (因 CCD 而異)

● 因為偏壓是“加”上去的,所以在影像處理時要把偏壓“减”掉

● 拍攝偏壓影像:把曝光時間或秒数設為 0既可

Bias Frame  偏壓影像

● 觀測前拍 ~ 10張偏壓影像 → 取平均得到master bias

Master Bias: Individual Bias:

Dark Current  暗電流

● 激發 CCD 像素内自由電子的機制:– 从天體来的光子 → 光電效應

– 因熱能而被激發 → 熱運動

● CCD 的温度越高 → 熱能越高 → 越多自由電子被激發:這些自由電子称為暗電流– CCD 的觀測需在低温下進行 ; 最好低于 -20oC

– 如低于 -100oC → 不太需要擔心暗電流

● 暗電流的数量(或大小)正比于曝光時間– 曝光時間越長 → 暗電流越多

Dark Current  暗電流

Dark Current  暗電流

Dark Current  暗電流

没冷卻的 CCD 影像 冷卻到 -20oC 的 CCD 影像没冷卻的 CCD 影像

暗電流訊號也是“加”上去的,所以在影像處理時要“减”掉

Dark Frame  暗電流影像

● 觀測前拍 ~ 10張不同曝光時間(或最長曝光)的影像 → 取平均得到 master darks

Master Dark: Individual Darks:

Flats  平場

● CCD 上的每個像素都會有各自的“靈敏度”:– 像素本身量子效率 (quantum efficiency) 的變化

● 在不同的波段像素的量子效率也會不一样– 均匀分佈的光源經過光學系統(望遠鏡 + 滤鏡 + CCD )到焦

平面的不均匀分佈

● 滤鏡上的灰塵,暈影等現像

● 需要用到均匀分佈的光源来測量各自像素靈敏度的變化:– 暮光平場 (twilight flat) :早晨或黄昏時往天空拍攝

– 圓頂平場 (dome flat) :在圓頂装個銀幕来拍攝

平場的原理

● 理想的 CCD :

1000 ADU 1000 ADU

1000 ADU 1000 ADU

平場的原理

● 實際上的 CCD :

990 ADU 1000 ADU

980 ADU 1100 ADU

平場的原理

● 測量和 normalize後的平場:

0.99 1.00

0.98 1.10

平場的原理

● 平場處理後的影像:

990 ADU/0.99= 1000 ADU

1000 ADU/1.00 = 1000 ADU

980 ADU/0.98= 1000 ADU

1100 ADU/1.10= 1000 ADU

平場利用的例子

=

平場的影像(flat image)

需要歸一(normalize)

拍攝的影像(raw image)

處理後的影像(reduced image)

灰塵

Flat Frame  平場影像

● 觀測前拍 ~ 10張在不同滤鏡下的影像 → 取平均得到 master flats

Master Flat: Individual Flats:

Putting Together

Example of Reduction Steps

Example: Raw to Reduced Image

Raw image: Reduced image:

Flatfield feature

天文專業 CCD 影像處理軟體: IRAF

IRAF操作界面例子

Example: Images of NGC4258

V

I

False­Color Composite Image

Compared to Picture from Amateur

測量天體的星等:Aperture Photometry

● 處理後的 CCD 影像可用来測量天體的儀器星等

● 最簡單直覺的方法是孔徑測光 (aperture photometry)

– 畫一圓圈把要測的天體“圍起来”

– 把這圓圈内每個像素的 ADU加起来

– 再測量相對應的背景值

– 把背景值减掉,然後换算成星等

Minstrument

= -2.5 log [ (sum of pixels's ADU) – (background ADU in same area) ]

測量天體的星等:Aperture Photometry

測量天體的星等:Aperture Photometry

測量天體的星等:Aperture Photometry

測量天體的星等:Aperture Photometry

測量天體的星等:Aperture Photometry

~到此結束 ~

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