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1 - 2016 年科技工作总结和 2017 年工作计划 无锡市科学技术局 2017 3 2 日) 2016 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 下,全市科技工作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攻坚克难, 奋力争先进位,各项工作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为建设强富美 新无锡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预计全社会研发费用占地 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82%、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43.4%;每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31 件;创新工程水平保持全省 第二;全市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4 项,国家专利奖 9 项, 省科学技术奖励 33 项,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 项,位居全 省前列;神威·太湖之光”蝉联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并获得 超级计算领域的诺贝尔奖——戈登贝尔奖。 一、科技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入。 编制印发了《无锡市“十 三五”创新发展规划》,紧扣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科学而 系统地谋划了未来五年无锡科技发展和改革的战略目标、重点 任务、重大举措和重要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

2016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wxkjj.wuxi.gov.cn/uploadfiles/201705/02/2017050214383484608341.pdf · - 1 - 2016年科技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 无锡市科学技术局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 -

2016 年科技工作总结和 2017 年工作计划

无锡市科学技术局

(2017 年 3 月 2 日)

2016 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

下,全市科技工作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攻坚克难,

奋力争先进位,各项工作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为建设“强富美

高”新无锡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预计全社会研发费用占地

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82%、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3%;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43.4%;每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31 件;创新工程水平保持全省

第二;全市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4 项,国家专利奖 9 项,

省科学技术奖励 33 项,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 项,位居全

省前列;“神威·太湖之光”蝉联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并获得

超级计算领域的诺贝尔奖——戈登贝尔奖。

一、科技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入。编制印发了《无锡市“十

三五”创新发展规划》,紧扣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科学而

系统地谋划了未来五年无锡科技发展和改革的战略目标、重点

任务、重大举措和重要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

- 2 -

进现代产业发展以及关于深化市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

改革的意见,制定实施《无锡市科技发展(技术研发)资金管

理实施细则》、《无锡市科技发展(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实施细

则》、《无锡市科技发展(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无

锡市科技发展(创新能力)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全面规范专

项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发挥政

府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各类科技

专项和计划,攻克行业关键核心技术。2016 年全市企业新承

担国家和省各类科技项目 382 项,到位国家和省专项科技资金

5.67 亿元,市本级实施科技计划项目 320 项,这批项目的实

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相关产业领域的技术水平。我市在 3D

打印、微电子封装、高性能计算机、数字媒体、LED 材料、车

用柴油机和汽车排放控制、石墨烯材料应用、高温合金材料、

DNA 检测、单克隆抗体、干细胞、新能源、激光焊接装备等

技术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鼓励企业加快研

发机构建设,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 家,

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有效建有率达到 84.7%,全省第一。威孚

力达、吉兴、锡柴、法尔胜、信捷、新宏泰等一批企业依托工

- 3 -

程技术研究中心极大地推动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有力地提升了

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抢占行业制高点的利器。兴澄特钢成为

全球唯一的 ø800mm 特殊钢连铸圆坯生产企业;华进半导体

建成了国内首条 300mm 硅通孔转接板技术试验线,部分指标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6 年,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 246 亿

元,同比增长 4%,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 1.62%。

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全市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

业达到 1638 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 3119 家。全市高新产业实

现产值 6548.72 亿元,列全省第三;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43.4%;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 555.6 亿

元,同比增长 10.2%。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

业化,2016 年我市新增省成果转化专项项目 19 项,获省成果

转化专项资金 1.46 亿元,预期带动社会总投入 10.3 亿元、实

现销售收入 60 亿元;新增市级成果转化产业化贷款贴息资助

项目 31 项,预期实际贴息总额达 3755 万元、带动全社会投入

4.06 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超 28 亿元,通过这些成果转化和产

业化项目的实施,我市先后涌现出博一光电、先导智能、路通

视讯、信捷电气、派克重型、宇寿医疗、华东重机、银邦铝业

等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2016 年,我市 15 家企业跻身首批

- 4 -

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在第四届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上,6 家

企业和 1 个团队分获企业组一、二、三等奖和团队组三等奖,

无锡顶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智能胰岛素泵”产品获大赛唯一

一等奖。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暨

2016 无锡年度创客大会,吸引了设计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企

业以及近百家投资机构、创业团队参会,签约科技项目 38 个,

评出“太湖奖”一等奖 12 个、二等奖 22 个。

三、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

求,坚持一手抓规划、一手抓建设,编制了我市苏南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规划送审稿,除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宜

兴环科园和江阴滨江科技城等 3 个核心区之外,还将超大规模

集成电路产业园、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数字信息产业园区等

25 个特色园区纳入规划,示范区面积有望扩充到 113 平方公

里,并推进实施中关村“6+4”等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工作。加

快各类科技园区和基地建设,新增江阴高新区现代中药配方颗

粒特色产业基地,全市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增至 21 个;成立

江苏省数字影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省级联盟共计

10 个,国家级 3 个。江苏省锡山高新区经省政府批复启动筹

建,宜兴官林、滨湖区山水城申报省高新区的申请已获受理正

- 5 -

接受省级部门审核。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以“科技拍

摄”和“后期制作”为核心,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入

驻各类影视制作企业达 400 多家,完成产值和税收同比分别增

长 39.1%和 54.5%。无锡软件园孵育科技企业达 600 多家,完

成营业额 188 亿元和税收 8 亿元,新增新三板上市企业 6 家,

成功入围省三网融合示范园区,综合排名位列全国软件产业基

地前五。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内涵,加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全市累计建有院士工作站 128 家,省级 52 家;校企联盟 852

家;产学研合作新型研发机构 21 家;51 名专家教授被认定为

科技副总。2016 年我市实施的 19 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中,15

项为产学研合作项目,吸引了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

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近 20 家高校院所专家团

队。

四、开放式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2016 年,我市新增国家

益生菌与肠道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全市累计认定国家级国

际合作基地 10 个,总数位列全省第一。2 个项目列入 2016 年

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专项项目(第二批),占全省 50%;

6 个项目列入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位列全省第二。国际技术

转移载体日益发挥作用,转移技术项目 14 个,落户企业 6 个,

- 6 -

引进项目注册资本 1600 万元,实现销售收入 15351 万元,完

成技术服务收入 1262 万元。经由中以无锡技术转移中心推介

形成投资总额达 2 亿美元的以色列特色都市农场项目落户江

阴。科技领军人才创业项目产业化步伐加快,2016 年全市科

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260.7 亿元,同比增长 9.2%;

缴纳税收 15.7 亿元,同比增长 42.7%;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

22 家,超千万企业 171 家。其中远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全

年完成纳税 6.27 亿元,列全市纳税十强;药明康德生物技术

有限公司全年完成纳税 1.39 亿元,列全市纳税百强;卓胜微

电子、碧水源、中科融通、爱德旺斯等企业税收增幅突破 200%。

全市新增“新三板”上市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 19 家,占全市

五分之一;总数累计达到 26 家,占全市 12.4%。日联科技、

安特源、中感微、艾洛维四家企业入围 2016 无锡新三板挂牌

企业收入 100 强企业。全市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业科技创新研

发能力日益增强,2006-2016 年,346 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企

业累计共获立项各类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715 项。

五、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优化。围绕孵化高科技企业、培

育新经济增长点,大力提升科技载体孵化育成能力。全市“三

创”载体企业入驻率达到 76%以上,在孵企业达到 6800 多家,

- 7 -

累计孵化上市企业 60 家。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建立

了微纳电子与系统芯片实验室、激光与光子技术研究中心等

12 个研发中心,引进中科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等高层次

领军人才 50 多人和 40 多家科技型企业。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

究院建立了各类研发服务机构 18 个,引进了美国总统科学技

术政策办公室前助理主任等 140 多名高端人才,孵化科技型企

业 13 家。全市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46 家,其中

国家级 20 家,惠山高创中心、锡山科创园、惠山生命园 3 家

单位入选全国百家优秀孵化器。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

要求,进一步加快众创空间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省级以

上众创空间 24 家,其中国家级 7 家,无锡众创空间联盟成立。

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市风险补

偿贷款全流程线上运行,截至 2016 年底,共有 11 家银行加入

苏科贷合作银行,其中 2 家银行加入锡科贷合作银行;入库企

业 674 家。合作银行已累计向无锡市区企业发放风险补偿贷款

51.87 亿元,其中锡科贷 38.83 亿元,苏科贷 16.34 亿元;风险

补偿贷款在贷余额 13.26 亿元,惠及企业 292 家。加强专利权

质押贷款政策引导,29 个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项目通过评审

立项,获财政支持 215.12 万元,超过前三年拨款额的总和,我

- 8 -

市被列入全国质押融资示范城市;专利保险持续推进,全年办

理专利执行险 83 单,保单保费 17.8 万元,保障金额 356 万元。

落实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各类优惠政策,全年累计减免税额超

过 43 亿元,惠及企业 2662 家。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 1256

项,技术交易金额达 14.4 亿元,认定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六、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进一步强化。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

示范城市,我市连续两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知识产权示范

城市工作先进集体,有 1 名个人和 1 个单位分获全国专利系统

先进个人和集体。完善了知识产权工作管理服务体系,编制了

“十三五”知识产权规划,调整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计划项

目,增加了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计划项目,出台了知识产权强

企实施意见,加大了对发明专利申请的支持力度和企业核心专

利的培育力度,完善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知识产权引领

和支撑无锡现代产业发展作用进一步显现。2016 年,全市专

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 71673 件和 29865 件,位列全省第

二;专利质量进一步提升,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 32610 件,同

比增长 34.7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31.43 件,同比增

长 23.89%;PCT 专利申请量 371 件,同比增长 40.53%。评出

第九届市专利奖 20 项,累计新增销售近 80 亿元;江南大学陈

- 9 -

卫获首届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企业专利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

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占比分别达 77.58%和 70.27%,分别比去

年提高 6.66 个和 6.21 个百分点。知识产权执法扎实推进,全

市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执法检查 29 次,其中联合执

法 10 次,检查流通领域卖场 43 家,检查商品 6747 件。假冒

专利立案量 578 件,结案率达到 100%,行政处罚 11 件。全市

专利侵权纠纷案立案 31 件,同比增长 55%,结案 29 件,结案

率 93.5%。积极应诉专利行政诉讼案件,局领导全程参与案件

处理并亲自出庭应诉。全省首家县级市专利巡回审理庭在江阴

市建设成立。不断扩大“正版正货”工作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全市共有 31 家商贸流通领域单位先后列入无锡市级“正版正

货”推进计划培育,11 家单位列入省级“正版正货”示范创建街

区(商城),230 家企业获批成为省“正版正货”承诺企业,承诺

企业数量在全省名列第一。

七、科技惠民富民进一步深化。深入实施科技惠民行动计

划,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2016 年全市组织实施市

级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13 项,2 个项目获省重点支持,形

成 1 个茶叶植物新品种、2 个微生物新品种,开发新产品新工

艺 38 项,示范带动农业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 560 余家,辐

- 10 -

射推广 2.6 万亩,累计新增产值 17.36 亿元,累计新增利税 1.39

亿元;积极推进国家农业“星创天地”建设,“滨湖区茶产业星

创天地”等 6 家农业创新创业平台入选科技部首批“星创天地”。

全市在社会发展领域组织实施市级项目 37 项,省重点研发计

划社会发展项目 12 项。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和

基层社会管理等民生领域推进了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转

化和应用示范。其中市公安局承担的省级科技示范项目“城市

道路交通信息预警及服务应用示范工程”已建成基于云计算和

大数据技术的综合交通信息集成平台,较好地实现了服务城市

应急指挥、交通智能管理和市民智慧出行的目的。无锡中科光

电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市级项目“大气复合污染(灰霾)立体

监测技术示范应用”研发的大气复合污染(灰霾)立体监测平

台,实现智能化、网络化的大气环境在线监测“物联网”,相关

成果已在无锡新吴区的两个大气污染监测示范点获得应用,效

果稳定良好。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承担的省级新型诊疗技术攻

关项目“新型标记物 micro-RNA 系列在急性心机梗死早期诊

断及转化应用”初步构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指标体系,具

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关成果获得 2016 年江苏省新技术

引进奖一等奖。

- 11 -

八、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贯彻党的十八届六

中全会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

做”学习教育,做到管理更严格、纪律更严明、干部更清正、

政治更清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想建党有活力,认真贯彻《中国

共产党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自觉增强“四个意

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切

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作风建设有成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开展“三解三促”活动,

以更优质的科技服务推动作风建设层层深入。深入基层和一线,

扎实开展“40 条政策”贯彻宣传服务行动,组织 295 名工作人

员担任企业科技政策辅导员、专员,发放各类政策辅导资料

5190 册,培训企事业单位 3121 家,基本实现了大中型企业和

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全覆盖。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

服务模式,建立“互联网+科技服务”新平台,充分发挥“无锡科

技服务之窗”作用;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科技服务

进园区”系列科技政策宣讲活动,全年累计为 400 多家科技型

- 12 -

企业提供科技政策宣讲服务。责任落实有方法,严格执行党风

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对省委第二巡视组反馈意见有关问题整

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自查自纠,坚持把及时受理和处理

“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投诉等作为加强全局党员干部作风

建设的窗口和重要内容;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以“学党

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开

展各类教育活动共 16 次,不断强化全体党员干部从严治党意

识,增强党性、规矩和纪律观念。创新形式有突破,开展“5·10”

思廉日等主题活动,通过现场教育、专题党课、谈心谈话等多

种形式进行廉政教育,确保党风廉政建设与科技管理工作同部

署、同推进、同考核。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

期、全球科技发展正酝酿着新突破,前进的道路上既面临重重

考验,又充满种种机遇。去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隆重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

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

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去年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站在全

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聚力创新”的发展取向,强调要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13 -

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让改革创新贯穿全省一切工作,

成为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市委、市政府也反复强调,要深

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

创新,坚决破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全社会的

创新活力和动力,让创新成为无锡最鲜明的城市品格。客观来

看,现阶段我市还存在着一些瓶颈制约,主要表现在:产业结

构整体上还处在中低端,大多数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缺乏,高新

技术企业集群增长不快,重大科技后劲项目储备仍然不足,产

业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不高,等等。无锡发展已经到了不创新

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的阶段。可以说,科技创新是无锡未来

发展的希望所在。

2017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的重要一年。今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

落实全国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

以及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的总目标,对照年度工作

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

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

- 14 -

以科技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 年主

要目标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R&D)达到

2.8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43.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32 件;全市有效期内

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800 家。

一、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强化区域创新体系

建设。进一步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加快构建以财政科技资金为

引导,股权交易、风险投资、金融信贷、上市融资为重点渠道,

质押借贷、信用评估、科技保险、融资担保为主要内容的科技

投入体系,引导和推动社会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汇聚。进一步

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按照市政府《关于深化市级财政

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的意见》,加快现有各类科技计划(专

项、基金等)的优化整合,加强项目实施的全流程监控,强化

权力制约,突出对科技项目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着力提高

科技资源配置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科技信用管理机

制,积极推进科技计划项目责任主体管理制度建设,充分发挥

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全面对接的力量,形成对科技计划项目失

信主体的有力威慑。进一步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鼓励设

立面向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天使投资子基金,完善“孵

- 15 -

化+创投”的服务模式,拓展双创载体投融资功能。进一步扩大

“苏科贷”规模和覆盖范围,加强对不良贷款风险补偿的考核,

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建立一批新型和特色科技金融

机构。稳步推进科技保险工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探索出台科

技保险保费补贴、科技保险券等扶持举措,形成错位支持、政

策互补的工作格局。

二、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

地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加快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

体系。加快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和行业排

头兵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支持其牵头组建创新联盟、牵头承担

科技项目。加快科技企业上市步伐,加大在股份制改造和上市

等关键成长期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科技型拟上市企业。深入

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快成长为

高新技术企业,争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 1800 家。加快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大力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围绕

石墨烯、大数据、3D 打印等前瞻领域,力争在若干领域突破

制约产业高端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

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启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重大成果

- 16 -

转化专项,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

抢占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提升研发机

构建设水平,以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研发机构为重点,推进

龙头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快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

面向企业和行业发展需求、具有一流能力的高水平研发机构,

全面提升我市相关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加快推动政产学研协

同创新,加强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微电所等科

研院所以及与 56 所、702 所等本地科研单位的合作,推进产

学研合作以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科技人才引育,精心组

织实施“太湖人才”计划,紧扣我市产业发展“四化”主题,充分

发挥企业招才引智主体作用,坚持以人才驱动引领创新驱动,

通过人才的引进促进技术的升级,通过项目的落户推动产业的

集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主动切入国际技术研

发的前端和高端领域,着力打造一批能够支撑和带动我市新一

轮创新发展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

三、着力推进区域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创新体系的整体效

能。坚持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着力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

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按

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苏南国家

- 17 -

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年)》的总体部署,

围绕“一区三核多特”重点,发挥无锡高新区、江阴高新区、宜

兴环科园和全市各类特色产业基地、科技园区和载体的主体功

能,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政策,

积极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加快推动相关经验和做法向全市的推

广,发挥示范区建设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大力推进高新区争

先进位,切实发挥高新区的创新主阵地作用,明确和把握发展

定位,切实发挥好国家级高新区龙头引领作用,着力推动优质

资源向高新区集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加快

众创空间建设,依托有条件的县(市、区)和高新区,整合创

业资源,加强集成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创新资源富

集、创业服务完善、产业特色鲜明、人居环境适宜、管理体制

科学”的众创社区;以社会力量为主,推动龙头企业、高校院

所、中小微企业、创客等多方协同,重点探索建设专业化众创

空间;进一步抓好省“40 条政策”落实落地,深入开展科技政

策服务,构建完善覆盖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院校、

高新区、众创空间的政策服务网络;抓紧出台我市《关于进一

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措施》(“30条政策”),

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和落实工作,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创

- 18 -

新创业活力。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进一步完善科技创

新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引导各市县区、各高新园区加强国

际合作工作部署与投入,更大力度“引进来”、“走出去”;围绕

无锡产业发展和科技合作需求,鼓励在锡科研院所、高校和企

业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具有创新优势的发达国家合作建

设联合研究中心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探索深化无锡与国外著

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有效合作;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的科技交流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与沿线国家共建科技园区,

探索多元化建设模式,共建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

四、着力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深入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

切实推动各地区、各科技园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使

我市专利指标量质并举发展,确保各项专利指标在全省名列前

茅。优化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专利执法协作、执法

监督、执法评价、维权援助机制以及专利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

衔接机制,营造方便快捷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环境。大力实施

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闪电”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权

假冒违法行为。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档案,将假冒专利等信

息纳入企业或个人征信系统。围绕外向型经济的重点领域,分

- 19 -

析、跟踪、预测知识产权竞争态势,指导企业、特别是跨国经

营企业掌握知识产权国际规则,有效防范国际知识产权风险,

自觉维护自身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

升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积极开展争

先创优活动,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人员的服务质

量、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努力提高知识产权服务对象对知识

产权机构和人员的满意度。在全市开展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和优秀服务人员的评选,培育出更多的省级和国家级星级知识

产权服务机构和星级服务人员。加快培育更多的专业化和规模

化的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大力度培育高价值专利。持续推

进大中型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

型企业等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产学

研、高端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

投入,推动核心知识产权创造和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不断提高

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不断提高区

域和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专利密集型企业和产业。进

一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促

进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申请

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特别是高价值专利项目,实行优先推荐列入

- 20 -

各类科技和知识产权计划项目。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平台,

建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和补贴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产业化的

资金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知识产权入股、员工持股、期

权等多种形式,激励科技人员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积极性。

五、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汇聚科技创新强大动力。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纪委七次会议要求,

切实强化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科

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

政治生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

矩,坚定不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

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

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

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

生活,认真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党员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保持清

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推进“两

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

- 21 -

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

新战略,健全和规范“三会一课”等制度。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让广大人

民群众和企业享有更多的科技“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力弘扬

调查研究之风,扎实开展“三解三促”活动,以问题为导向,

努力使下基层调研、着力解决问题成为科技系统党员干部的工

作常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毫不松懈做好中央八项规定

和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的落实,着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

成事的浓厚氛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两个责任”,

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坚持“一岗双责”,强化问责

机制,形成全系统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抓好日常监督“三个

方面”,强化党内监督,围绕党风政风加强执纪监督,围绕科

技计划和项目抓好管理监督,围绕科技经费使用强化审计监督,

构建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用好监督执纪“四

种形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党员既要严格要求

也要关心爱护,保证科技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