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 11 2019 8 15 日 星期四 来山城重庆,人们总会感慨:重庆人不易,一 代接一代,在逼仄的天地间硬生生造出一座 城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从“三线建设”到改革 开放,一直抓机遇促发展。江北嘴金融中心,过去 只是一处处破落低矮的平房,国家级新区两江新 区开发前也只是一片片农田。 进入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 号角已经吹响。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构 建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应用“三位一体”新格 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必将在推进新时代 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 小轿车匀速行驶,驾驶室内却空无一人。车前约 10 米处,一名清洁工开着慢悠悠的扫地机,不慌不忙。 “我们的智能网联汽车非常安全,清洁工人摸透了它 的‘脾气’,早就习以为常。”看着这一幕,长安汽车智能化 研究院副总经理黎予生的眼里满是笑意。 30 多年前,在刚刚工作的黎予生眼中,更多的是迷 惘。 1982 年,他被分配到汽车队工作。队里仅有的国产 车是解放卡车,发动机还用着上世纪 40 年代的技术。那 时候的国产车,是低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一直陷于低端市场,国产汽车什么时候才能壮大?” 10 年前,黎予生来到长安汽车时就提出,智能网联理应是 中国汽车超越式发展的方向。 埋头科研 10 年。现在,黎予生团队已经攻克 100 余项核心技术,开发出交叉路口碰撞预警等 16 种典型 场景的应用功能, 70 多种智能产品实现量产。“ 2016 年, 我们完成 2000 公里无人驾驶测试,去年底创下 55 辆自 动驾驶车巡游的吉尼斯纪录。”黎予生说,智能网联汽 车的技术逐渐进步,预计在 2025 年,完全无人驾驶汽车 就能量产。 “我们已经由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智能出行科技 公司转型。”在长安内部,多部门的数据实现统一运营, 各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寻找并解决问题。过去两年,已 发现 100 多个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解决后,相关效率 提升了 30% “通过车联网,我们获取大数据,在保护个人隐私 的基础上形成客户群体画像。每个月,我们都会形成 用户大数据的运营报告。”黎予生说,比如,一些汽车功 能使用频次高,研发资源投入就会相应增加。每一种 车的车主出行习惯不同,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 和服务。 不只是长安,小康、上汽红岩等多家重庆车企,目前 也在研发智能网联汽车。据介绍,到 2022 年,重庆智能网 联汽车产量将达到 120 万辆。 从落后于人到并跑领跑 网联车加速产业化 本报记者 王斌来 蒋云龙 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重庆都是国家的重 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后,弹簧厂、电镀厂、汽配厂…… 一大批民营企业又应运而生。 “黑乎乎、油腻腻、锤敲电焊当当响。”说起工厂,很多 重庆人都摆手。但是,工业 4.0 带来的时代之变,正在改 变人们对工厂车间的刻板印象。目前,重庆正推动 5000 家企业的智能化改造,着手建设 50 个智能工厂。 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南岸区。生产线 上,检测机器人把关,合格品直接通过,残次品被一一弹 出。30 秒内,智能检测将一条生产线检测完毕。 物料间内实现智能仓储,一个人操作两台设备,可完 成以前 10 多人的工作量。 点开大数据系统,订单状态、检测状况、生产进度、合 格率等一系列信息一目了然,还能随时追溯。生产数据 实时生成,管理者对工厂状况了然于心。 在两江新区,智能工厂也有样板。以生产弹簧小作 坊起家的重庆小康工业,建成了一座金康新能源两江智 能工厂。 “这些钢板经过 5 次冲压后,就是一张车身的侧板。”重 庆金康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 CEO 张正萍介绍说, 3 米多高 的六轴机器人抓起钢板,放上流水线,全程不需要人工。 在另一端的流水线出口,一张张完整的车身侧板依 次输出,机器臂将它们整齐码放在一旁的无人运输车 上。一旦码放完毕,无人运输车就沿着规定路线运送。 工人只需手持对讲机站在显示屏前,监测相关数据是否 正常。 在焊接车间,工人不再手提沉重的焊枪、身穿厚厚的 防护服。这条生产线上,密布着 300 多个机器人,工作量 相当于传统工厂的 700900 名专业焊工。 “电焊可是很专业的,以前都得靠老师傅的经验判 断是不是虚焊、焊料是否不足。现在,电焊的电压电流都 能实现数字化监控。”张正萍说。 “智能工厂的数字化生产,减少人力只是一方面,最 重要的是,机器生产能实现产品质量的标准化。这样,一 旦有好的工艺和标准,都可以很快在智能工厂里实现。” 张正萍说。 从锤敲电焊到无人操作 车间里都是机器人 本报记者 王斌来 蒋云龙 俄罗斯斯帕斯克水泥厂的采购负责人罗曼有点着 急。去年底,因为设备老化,厂里的风机必须马上更换。 但是,当罗曼联系欧洲的原厂厂家时,对方却对这样的小 单子没有兴趣。无奈,罗曼只能将需求发布上网。不久, 重庆领工云工业电商平台俄语区工作人员就联系他,建 议选择中国厂家。 罗曼的需求在被输入领工云电商的大数据计算池后, 平台推荐了中国的相关生产企业,还给出企业注册信息、 3 年信用记录、工厂产品品质认证、规模实力等情况调查 信息,并出具了风险评估报告。罗曼看到平台最优推荐的 重庆通用工业集团,还获得了俄罗斯另外一个在建水泥厂 的推荐,他放下心来。3 29 号,罗曼下单成交。 “一边,是 10 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旺盛的工业品 和工业服务需求,另一边,是国内 2 万多家工业制造与服 务企业、 5 万多种工业设备产品。我们的平台通过大数据 算法,让他们能精准对接。”重庆领工云电子商务有限公 司董事长余尧介绍说。 余尧回忆,自己刚工作时,国内工业设备多数还依靠从 欧美进口,国产工业品根本无力竞争。后来,国产工业品开 始走向海外,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近年来,国产工业品 从质量到品类,都上了很大一个台阶,但“酒香也怕巷子深”。 “走出去,对中小企业来说,太难了。”余尧感慨地说, 在国外打开一个渠道,要设立办事处,还得四处拜访客 户,投入大、周期长,中小企业不可能承受这么大的成 本。而如果找中间商,中间商又提供不了售后服务。 现在,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匹配,很多需要定制非标准 件的国外企业,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中国供应商。 “从高端 的车床、机电产品,到一卷胶带、一张过滤网。有标准件也 有定制件。海外市场有需要,我们中国工业基本都能提 供。”余尧说。 在重庆,和领工云电商类似的智能应用平台正在迅 捷生长:云从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在机场、安防等多领 域投入应用,猪八戒网成为国内领先的人才共享平台,博 拉网络为 300 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 誉存科技通过大数据金融风控技术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 资成本…… 从跑断双腿到网上接单 一张网搞定产供销 本报记者 王斌来 蒋云龙 一条 2700 毫米中板生产线,见证了重庆 钢铁老职工周亚平 30 多年的钢铁生涯。加 热炉、轧机、精整线……周亚平的这台“老伙 计”,可是重庆钢铁的“功勋轧机”。黝黑厚重 的铁家伙里,每一道缝隙都能让他回想起那 些往事。 周亚平 1981 年进入重钢。“那时老工人 经常给我们讲重钢的历史,厚重又辉煌。”新 中国成立以后,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根钢 轨。“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 —成渝铁路,是 我们重钢的钢铁铺就的。”周亚平说。 “重钢的历史,也是不断改革的历史。”周 亚平回忆,他进厂没几年,重钢就进行了一次 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厂长(经理)负责制、 自筹资金搞技术改造、工资总额同上交税利 挂钩浮动……一系列举措让利润节节攀升, 也为当时的国企改革探索出了成功经验。 红火的好日子又过了十几年,但是市场 和环境并非一成不变。进入 21 世纪后,资 源、结构、产能和设备落后等原因下,重钢开 始走下坡路。 如何突围?2006 年,重庆钢铁启动环保 搬迁。然而由于产品结构与需求错配、市场 持续低迷、管理粗放等原因,重庆钢铁 2011 年至 2016 年实际经营亏损累计达 238 亿元。 回忆起那段重钢最艰难的日子,周亚平心 情沉重:“厂里人心惶惶,都觉得重钢要倒了。 工资发不出来,技术骨干一个接一个被挖走。” 向改革要动力。重庆市委、市政府将重 庆钢铁脱困列为国企改革攻坚项目,浴火重 生,化解危机。一方面,企业调整生产思路, 讲求效益优先,跟着市场走。另一方面,激励 机制落到实处,将利润和每个员工收入直接 挂钩。 2018 年,重庆钢铁实现营业收入 226 亿 元,同比增长 71.03% ;利润总额 17.59 亿元, 同比增长 449.93%。“厂里利润多 1 个亿,下个 月绩效就加 1000 元,谁不愿意加油干?”周亚 平说,他所在的重钢集团中板厂,现在一个月 产量能提升到 17 万吨,以前想都不敢想。“离 开的技术骨干,一个个回来了。” 如今,重庆钢铁正在推动智能制造、绿色 产业链建设,未来将成为绿色化、智能化钢企。 (人 民 网陈琦参 与 采 写) 用活大数据 生产智能化 智能产业 搬迁后的重钢生产 搬迁后的重钢生产 现场 现场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重庆两江新区的智 重庆两江新区的智 能化工厂正在生产汽车 能化工厂正在生产汽车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 蒋云龙 蒋云龙重庆市北碚区的一 重庆市北碚区的一 间智能生产车间内 间智能生产车间内 工人正在 工人正在 观测产品情况 观测产品情况秦廷富 秦廷富工人在重庆鹅公岩 工人在重庆鹅公岩 轨道专用桥施工现场作业 轨道专用桥施工现场作业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王全超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扫码观看更多内容 智能制造 智能应用

2019 8 15 日 星期四 用活大数据 生产智能化paper.people.com.cn/rmrb/page/2019-08/15/11/rmrb2019081511.pdf ·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从“三线建设”到改革

  • Upload
    others

  • View
    1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11112019年 8月 15日 星期四

来山城重庆,人们总会感慨:重庆人不易,一

代 接 一 代 ,在 逼 仄 的 天 地 间 硬 生 生 造 出 一 座

城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从“三线建设”到改革

开放,一直抓机遇促发展。江北嘴金融中心,过去

只是一处处破落低矮的平房,国家级新区两江新

区开发前也只是一片片农田。

进入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

号角已经吹响。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构

建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应用“三位一体”新格

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必将在推进新时代

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

小轿车匀速行驶,驾驶室内却空无一人。车前约 10米处,一名清洁工开着慢悠悠的扫地机,不慌不忙。

“我们的智能网联汽车非常安全,清洁工人摸透了它

的‘脾气’,早就习以为常。”看着这一幕,长安汽车智能化

研究院副总经理黎予生的眼里满是笑意。

而 30 多年前,在刚刚工作的黎予生眼中,更多的是迷

惘。1982 年,他被分配到汽车队工作。队里仅有的国产

车是解放卡车,发动机还用着上世纪 40 年代的技术。那

时候的国产车,是低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

“一直陷于低端市场,国产汽车什么时候才能壮大?”

10 年前,黎予生来到长安汽车时就提出,智能网联理应是

中国汽车超越式发展的方向。

埋 头 科 研 10 年 。 现 在 ,黎 予 生 团 队 已 经 攻 克 100余项核心技术,开发出交叉路口碰撞预警等 16 种典型

场景的应用功能,70 多种智能产品实现量产。“2016 年,

我们完成 2000 公里无人驾驶测试,去年底创下 55 辆自

动驾驶车巡游的吉尼斯纪录。”黎予生说,智能网联汽

车的技术逐渐进步,预计在 2025 年,完全无人驾驶汽车

就能量产。

“ 我 们 已 经 由 传 统 汽 车 制 造 企 业 向 智 能 出 行 科 技

公司转型。”在长安内部,多部门的数据实现统一运营,

各 部 门 通 过 数 据 分 析 寻 找 并 解 决 问 题 。 过 去 两 年 ,已

发现 100 多个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解决后,相关效率

提升了 30%。

“ 通 过 车 联 网 ,我 们 获 取 大 数 据 ,在 保 护 个 人 隐 私

的 基 础 上 形 成 客 户 群 体 画 像 。 每 个 月 ,我 们 都 会 形 成

用户大数据的运营报告。”黎予生说,比如,一些汽车功

能 使 用 频 次 高 ,研 发 资 源 投 入 就 会 相 应 增 加 。 每 一 种

车 的 车 主 出 行 习 惯 不 同 ,就 可 以 有 针 对 性 地 提 供 产 品

和服务。

不只是长安,小康、上汽红岩等多家重庆车企,目前

也在研发智能网联汽车。据介绍,到 2022 年,重庆智能网

联汽车产量将达到 120 万辆。

从落后于人到并跑领跑

网联车加速产业化本报记者 王斌来 蒋云龙

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重庆都是国家的重

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后,弹簧厂、电镀厂、汽配厂……

一大批民营企业又应运而生。

“黑乎乎、油腻腻、锤敲电焊当当响。”说起工厂,很多

重庆人都摆手。但是,工业 4.0 带来的时代之变,正在改

变人们对工厂车间的刻板印象。目前,重庆正推动 5000家企业的智能化改造,着手建设 50 个智能工厂。

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南岸区。生产线

上,检测机器人把关,合格品直接通过,残次品被一一弹

出。30 秒内,智能检测将一条生产线检测完毕。

物料间内实现智能仓储,一个人操作两台设备,可完

成以前 10 多人的工作量。

点开大数据系统,订单状态、检测状况、生产进度、合

格率等一系列信息一目了然,还能随时追溯。生产数据

实时生成,管理者对工厂状况了然于心。

在两江新区,智能工厂也有样板。以生产弹簧小作

坊起家的重庆小康工业,建成了一座金康新能源两江智

能工厂。

“这些钢板经过 5 次冲压后,就是一张车身的侧板。”重

庆金康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 CEO 张正萍介绍说,3 米多高

的六轴机器人抓起钢板,放上流水线,全程不需要人工。

在另一端的流水线出口,一张张完整的车身侧板依

次 输 出 ,机 器 臂 将 它 们 整 齐 码 放 在 一 旁 的 无 人 运 输 车

上。一旦码放完毕,无人运输车就沿着规定路线运送。

工人只需手持对讲机站在显示屏前,监测相关数据是否

正常。

在焊接车间,工人不再手提沉重的焊枪、身穿厚厚的

防护服。这条生产线上,密布着 300 多个机器人,工作量

相当于传统工厂的 700—900 名专业焊工。

“电焊可是很专业的,以前都得靠老师傅的经验判

断是不是虚焊、焊料是否不足。现在,电焊的电压电流都

能实现数字化监控。”张正萍说。

“智能工厂的数字化生产,减少人力只是一方面,最

重要的是,机器生产能实现产品质量的标准化。这样,一

旦有好的工艺和标准,都可以很快在智能工厂里实现。”

张正萍说。

从锤敲电焊到无人操作

车间里都是机器人本报记者 王斌来 蒋云龙

俄罗斯斯帕斯克水泥厂的采购负责人罗曼有点着

急。去年底,因为设备老化,厂里的风机必须马上更换。

但是,当罗曼联系欧洲的原厂厂家时,对方却对这样的小

单子没有兴趣。无奈,罗曼只能将需求发布上网。不久,

重庆领工云工业电商平台俄语区工作人员就联系他,建

议选择中国厂家。

罗曼的需求在被输入领工云电商的大数据计算池后,

平台推荐了中国的相关生产企业,还给出企业注册信息、

近 3 年信用记录、工厂产品品质认证、规模实力等情况调查

信息,并出具了风险评估报告。罗曼看到平台最优推荐的

重庆通用工业集团,还获得了俄罗斯另外一个在建水泥厂

的推荐,他放下心来。3月 29号,罗曼下单成交。

“一边,是 10 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旺盛的工业品

和工业服务需求,另一边,是国内 2 万多家工业制造与服

务企业、5 万多种工业设备产品。我们的平台通过大数据

算法,让他们能精准对接。”重庆领工云电子商务有限公

司董事长余尧介绍说。

余尧回忆,自己刚工作时,国内工业设备多数还依靠从

欧美进口,国产工业品根本无力竞争。后来,国产工业品开

始走向海外,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近年来,国产工业品

从质量到品类,都上了很大一个台阶,但“酒香也怕巷子深”。

“走出去,对中小企业来说,太难了。”余尧感慨地说,

在国外打开一个渠道,要设立办事处,还得四处拜访客

户,投入大、周期长,中小企业不可能承受这么大的成

本。而如果找中间商,中间商又提供不了售后服务。

现在,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匹配,很多需要定制非标准

件的国外企业,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中国供应商。“从高端

的车床、机电产品,到一卷胶带、一张过滤网。有标准件也

有定制件。海外市场有需要,我们中国工业基本都能提

供。”余尧说。

在重庆,和领工云电商类似的智能应用平台正在迅

捷生长:云从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在机场、安防等多领

域投入应用,猪八戒网成为国内领先的人才共享平台,博

拉网络为 300 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

誉存科技通过大数据金融风控技术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

资成本……

从跑断双腿到网上接单

一张网搞定产供销本报记者 王斌来 蒋云龙

一条 2700 毫米中板生产线,见证了重庆

钢铁老职工周亚平 30 多年的钢铁生涯。加

热炉、轧机、精整线……周亚平的这台“老伙

计”,可是重庆钢铁的“功勋轧机”。黝黑厚重

的铁家伙里,每一道缝隙都能让他回想起那

些往事。

周亚平 1981 年进入重钢。“那时老工人

经常给我们讲重钢的历史,厚重又辉煌。”新

中国成立以后,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根钢

轨。“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是

我们重钢的钢铁铺就的。”周亚平说。

“重钢的历史,也是不断改革的历史。”周

亚平回忆,他进厂没几年,重钢就进行了一次

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厂长(经理)负责制、

自筹资金搞技术改造、工资总额同上交税利

挂钩浮动……一系列举措让利润节节攀升,

也为当时的国企改革探索出了成功经验。

红火的好日子又过了十几年,但是市场

和环境并非一成不变。进入 21 世纪后,资

源、结构、产能和设备落后等原因下,重钢开

始走下坡路。

如何突围?2006 年,重庆钢铁启动环保

搬迁。然而由于产品结构与需求错配、市场

持续低迷、管理粗放等原因,重庆钢铁 2011年至 2016 年实际经营亏损累计达 238 亿元。

回忆起那段重钢最艰难的日子,周亚平心

情沉重:“厂里人心惶惶,都觉得重钢要倒了。

工资发不出来,技术骨干一个接一个被挖走。”

向改革要动力。重庆市委、市政府将重

庆钢铁脱困列为国企改革攻坚项目,浴火重

生,化解危机。一方面,企业调整生产思路,

讲求效益优先,跟着市场走。另一方面,激励

机制落到实处,将利润和每个员工收入直接

挂钩。

2018 年,重庆钢铁实现营业收入 226 亿

元,同比增长 71.03%;利润总额 17.59 亿元,

同比增长 449.93%。“厂里利润多 1 个亿,下个

月绩效就加 1000 元,谁不愿意加油干?”周亚

平说,他所在的重钢集团中板厂,现在一个月

产量能提升到 17 万吨,以前想都不敢想。“离

开的技术骨干,一个个回来了。”

如今,重庆钢铁正在推动智能制造、绿色

产业链建设,未来将成为绿色化、智能化钢企。

(人民网陈琦参与采写)

改革添活力

重钢获新生

本报记者

蒋云龙

用活大数据 生产智能化

智能产业

图图①①::搬迁后的重钢生产搬迁后的重钢生产

现场现场。。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图图②②::重庆两江新区的智重庆两江新区的智

能化工厂正在生产汽车能化工厂正在生产汽车。。

本报记者本报记者 蒋云龙蒋云龙摄摄

图图③③::重庆市北碚区的一重庆市北碚区的一

间智能生产车间内间智能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工人正在

观测产品情况观测产品情况。。 秦廷富秦廷富摄摄

图图④④::工人在重庆鹅公岩工人在重庆鹅公岩

轨道专用桥施工现场作业轨道专用桥施工现场作业。。

新华社记者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王全超摄摄

版式设计版式设计::郭郭 祥祥

①①

②②

③③

④④

扫码观看更多内容

智能制造

智能应用